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三德育活动范文

时间:2023-09-28 15:44:56

序论:在您撰写高三德育活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三德育活动

第1篇

连续几年担任高三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接手一个新班时,发现很多学生作文基础较薄弱,并且总有写作畏难情绪,有时800字的作文都写不完。另外学生分析素材、充实文章的能力也不强。经过摸索,笔者采用 “时事评论”进行片段作文教学,高三开学初的作文训练只要求学生写300字的段落作文,就一则时事素材提出一种观点并发表评论。经过多次训练,我又把时事评论的写作同课前三分钟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轮流在课堂上做“新闻主播”,每天一期。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包括提炼观点、积累素材、磨练思维、学会分析等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课堂演讲能力。

1.提前布置,确定内容。新闻播报的内容是一则时事评论。区别于一般的新闻主播,笔者要求学生不能只播报新闻素材,而且要有观点、有阐释、有分析、有结论,播报内容的格式要符合规范的议论文主体段落写作模式,字数350左右。不搞突然袭击,按座次表轮流进行,可提前准备并经老师面批。

2.充分准备,说话流利。要求脱稿,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记诵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背诵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每一次背诵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次提高的过程,自己思考过、播报过的素材即使到了考场也不会因为紧张而忘记。 在讲的时候要求做到语言流利、普通话标准,同时要求站在台上时仪态大方、声音洪亮。

3.同学简评,指出优劣。教师教会学生评价他人是很重要的,我们的点评以鼓励、提出建议为主,并由评委当场给主播打分。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敏感、自尊心强的,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认可和表扬,所以教师要引导全班同学学会点评。对于成功者进行充分地肯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欲望。对于不太成功的演讲,要善于从“不成功”中发现闪光点:如所选内容与众不同,分析精辟,字里行间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让主播体会到了小小的鼓励,使其对下一次课堂主播活动充满渴望。当然,对学生存在的较为明显的不足,师生应及时婉转指正,能让学生在尊重中成长,在感激中进步。 评价时关注点要全面,可以从内容出发进行评价,也可以补充和文中内容相关的人事物或者文章,还可以就评委的点评进行评价,不拘一格。

4.修改誊抄,记录保存。播报后的稿子再经修改后由主播本人誊抄在一个专用的“课堂主播实录”笔记本上,在全班公开交流,并每月一次同兄弟班交流。

课堂主播活动是对传统课前三分钟的崭新改变,如何使这一活动充满生动的、持久的魅力,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找到这个连接点,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教师若能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自然地融进课堂主播活动当中,相信它会给课堂主播活动注入更大的活力,让学生表演地更加精彩。

附录(主播稿一则):

第2篇

一、“规范”习德

养成教育是中学生常规教育的核心,是进行中小学德育的基础。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中小学的九年里,我们始终不渝地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文明礼节、严谨的行为规范、和谐的人际关系、崇高的品德修养和高度的社会公德意识,以及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首先,在开学初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从法律和条例的层面对学生的文明行为、遵纪守法、理想前途、安全要求等方面进行专题教育,同时,学校从“守则”和“规范”中提炼出学生容易掌握的《养成教育十二条基本规范》、《中学生一日规范》和《小学生一日规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意识。其次,在学生中加强校训和“三风”教育。我们把“良好习惯成就美丽人生”作为校训,打造“文明、和谐、快乐”的校风,“团结、友好、活泼”的班风,“勤学、善思、博艺”的学风,深入人心,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习惯。第三,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通过讲座、竞赛、礼仪展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规范性的礼仪训练,效果明显。

二、“管理”育德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班风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学校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实行班级自主管理考核评价制度,这对于加强班级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班委会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我们要求班主任根据班级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班委会的核心力量,加强对干部的培训,知道他们大胆工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学校制定了《班级自主管理考核评价细则》,在安全、纪律、卫生、出勤、礼仪、两操、公物管理、助人为乐等方面进行考核,每周评出文明班级,每期评出先进班集体给予奖励。同时,对班主任工作也实行量化考核,期末评选优秀班主任给予奖励。这样,班级之间形成了竞争态势,班级日常事务由学生来做,形成了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的局面。班级工作由过去的班主任唱“独角戏”变为学生集体参与,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容易接受,班主任也减轻了负担,从而,为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活动,进一步完善学生自我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一是在小学生中开展传统美德、集体主义、诚实守信等教育活动。从具体事例入手,严格按照《小学生一日规范》的要求进行训练,逐步养成习惯。二是在中学生中结合“综合素质评价”和《中学生一日规范》要求,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遵纪守法、日常规范方面严格要求,开展评优活动。从别人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学生学有榜样,塑有标兵,增强自我教育的自觉性。三是建立学生自治组织,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在原来团支部、少先队组织的基础上,建立学生会。学生会是学生自主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由政教处每期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团支部、少先队每月举办干部座谈会,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觉悟和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的水平。组织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充分发挥团员、少先队员和干部的作用,培养他们参与社会工作的能力。

三、“活动”养德

活动是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载体。注重和利用节日庆典、纪念日、主题日和传统节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泼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活动,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渠道。

一是开展主题班会,挖掘学生潜能,增强集体意识。从学校实际出发,立足学生认知水平,关注学生苦恼,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体现学生道德成长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老师,我想对你说》、《我的学生观》、《恋爱与友谊》、《我的不良行为》等主题,针对学生想做的,想说的事情现身说法,谈感受,说体会,体现地学生的尊重与信任,理解与沟通,互助与竞争,体验与反思的良好合作意识与技能,激励和鼓舞学生不断进取。

二是开展文明法纪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坚持每月一次有关纪律、安全、法制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定期举办法制讲座。坚持每期一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特长生”、“文明班级”、“先进团支部”、“先进中队”荣誉称号的评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道德榜样。

三是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书美文”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他们在唱、读、讲、书的过程中体会先烈们为了革命事业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精神和意志,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报国的信心和决心。

四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活泼、健康、愉快的生活环境。主要开展三月文明礼貌月、五月艺术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节等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在校园张贴名人名画,在教室布置文化墙,种草植树,绿化环境,营造育人氛围;学校每月一次墙报,班级每月一次专刊,团队每周一次广播,丰富文化内涵;开展教室、办公室文化建设与评比活动,提高文化品位。

第3篇

关键词:考察;高校;收获;启示

2007年11月19日-28日,我随学校考察组一行10人,对大连民族学院、沈阳化工学院、吉林化工学院、长春师范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等六所高校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期间,通过学校领导介绍、对流、现场参观等形式,重点就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一、六所学校的基本情况

从建校时间看,大连民族学院的前身是1997年正式建校的大连民族学校,2006年才由国家民委、辽宁省政府和大连市政府三方联合共建大连民族学院,办学历史最短;长春师范学院始创于1958年,办学历史近50年;其余四所高校都在50年以上。

从学科类型看,沈阳化工学院、吉林化工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都属于典型的工科院校,长春师范学院也是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办学,办学特色鲜明;大连民族学院办学历史虽短,却是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的民族高等学校,也是全国唯一以工科和应用学科为主的民族高等学校。

在办学历史中,几所高校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办学特色,如:沈阳化工学院和吉林化工学院的横向合作与产学研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和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长春师范学院的文科基地建设;大连民族学院的高层次人才选拔等等。

二、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

1.高度重视学科建设

(1)思想认识、学科规划与评价标准的协调统一有效促进了学科建设的良性发展。在学科建设方面,几个学校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一是学科建设启动时间早;二是学科建设规划科学。长春师范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学校上下普遍认识到:学校近几年的发展,学科建设起着关键作用。主要是科研带动学科发展。最近三、四年,科研前进幅度很大。大连民族学院虽是1998年才开始正式招生,但2002年就启动了重点学科建设工程,2005年就召开了第一次学科建设会议,还制定了《关于加强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并颁布了《学科和专业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由于高度重视,科研成果进步明显:以“网大”排名中“学术成果”单项指标为例,在2003-2006四年中,在全国700余所本科院校中的排名分别为391、225、213和152,上升势头非常明显。

(2)规划明确,结构良好。吉林化工学院有两个三级的学科结构:一是按省级、校级和系级三个重点进行建设;二是按重点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三个层次进行建设。

(3)目标明确,评价科学。《吉林化工学院重点学科遴选办法》从学科方向与区域影响、学术梯队、科研成果、设备条件与科研经费、管理与规划等方面来对学科建设进行评价的,而不是以单纯的、个人化的科研实力作为测评依据。目前的吉林化工已经是一所“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化工优势突出”的大学。

2.五大举措促进学科建设

(1)凝练学科方向。吉林化工学院院级领导班子都是搞工科的,办学思路非常明确:“特色就是化工”。在方向选择上,他们的目标是:要建就建省内薄弱或空白。目前,“化学工程”已经成为省级重点课程,“应用化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五门校级重点学科都是省内没有,或者没有他们强的。

(2)构建学术科研团队。学术科研团队的建设包括三方面的经验:一是团队的组建通常需要调整、交叉;二是需要选好真正具有领头作用的带头人,这样的带头人通常自己具有大的项目,并且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确保通过重大项目的合作使得团队成员得到锻炼。带头人还应在学校或个人的努力下,适时地在其他学校带研究生,积累作导师的经验。为此,吉林化工学院专门出台了兼职硕士生导师制度,规定凡在外带一个学生折合多少工作量,计算下来带一个学生大约一年有一千多元。三是团队成员要精良、要团结、要出成果。一般说来,团队成员则需根据项目及成果情况,在二级学科下确定学科方向,为硕士点申报做好准备。

(3)谋划科研项目。①横向课题:吉林化工学院依托吉化公司,积极开展横向科研。学校以本科专业为基础,根据专业的不同将教师“撵到”企业中去实地调研,寻找科研项目,写出3-5千字的调查报告,经过筛选,对企业有价值的选题由企业出资立项,教师在此项目下出成果。没有项目的人,至少可以写出调查报告,这一点,文科也是如此。十七大后,国家的中心工作之一是“节能减排”,学校马上向省里作专题汇报,从五个学科中筛选出“节能减排”的专题项目,包括:水处理、菌处理、生化处理(综合利用)等等,大大增强了立项的可能性和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在机构设置及其职能方面,科研处已经更名为科研产业处,不仅负责科研管理,还要负责横向沟通,为横向课题的立项和科研成果转化做许多实实在在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在横向合作中,吉林化工有一份《关于做好“组织教师下厂调研、项目信息和对接情况统计”的通知》,是对1997年以来教师下厂调研、项目信息和对接情况的统计,要求提供统计表及相关支撑材料。《教师下厂调研情况统计表》中包含了调研单位、调研内容、调研时间等项;《项目信息和对接情况统计表》则包含了项目名称、负责人、地点、时间对接情况等;《产学研基地一览表》包括了合作单位、负责人、合作内容与时间等项。此外,横向合作中还形成了技术咨询合同、转让合同、开发(合作)合同、咨询合同、开发(委托)合同、技术服务合同等系统的政策文本。②纵向项目:吉林化工学院在在纵向课题申报上,最初是与一些大的学校共同争取,采取挂大学校大专家名字(比如与东北师大合作)的方式,自己只做主研。这方面,长春师范学院也是如此。大连民族学院的科研项目与教学关系密切:社科基金项目与教学关系密切。教师的科研紧跟国内外前沿步伐,围绕应用展开。

(4)搭建学科平台。主要是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基地或中心建设。这方面,长春师范学院尝到了很大的甜头,他们说:一定要重视基地建设,尽量申报一些省级重点基地:目前有三个国家级基地,五个省级研究所。社科基地和人文基地很重要,因为有基地上边就会给钱,就会立项,而且基地可以整合一批人。在教学、科研方面也容易产生一批重大成果。“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就整合了文、史、音、美,2007年获得两个项目共30万元。

(5)规划经费投入。黑龙江工程学院注重加大优势学科、专业的建设和投入。黑龙江科技学院同样如此,所执行的项目制经费管理办法很有特色。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6所高校给我们主要的启发在于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转型三个方面。

1.实验室建设

黑龙江工程学院和黑龙江科技学院都有较好的实验设备,这些设备中,不少是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的。比如黑龙江工程学院与日本丰田公司展开合作,丰田公司不仅为学院免费提供最新下线的车型,同时还专门设计了可供师生多角度观看车辆内部结构的教学用车。通过这项合作,教师可以直接在教学中方便快捷地更新教学科研信息,学生可以学到最新的维修技术。最终,丰田公司通过赠车的方式使学校为其培养出优秀的一线服务专家。黑龙江科技学院也抓住奥地利贷款项目,建设了一个设备总值1亿余元的高水平工程中心,“现代制造中心”的设备已属国内一流,“分析检测中心”省内一流。

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黑龙江工程学院和黑龙江科技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在教学中实现了“五个合一”(企业学校合一、教室实验室合一、教学演练合一、教学生产合一、教学科研合一);大连民族学院与市场接轨的院系及专业设置,应用型人才培养值得学习借鉴。

3.师资队伍转型

师资转型中的主要问题是实现教师由传统学科向应用型学科的转变,从6所高校(尤其是吉林化工学院)的经验看,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横向合作。教师应有转化意识,通过与其他学校联合做课题得到锻炼;应逼迫自己通过科研合作实现从理论向基础再向应用研究的转变。副院长孙秀云曾在吉化做三年博士后,通过合作的工程项目,培养了工程能力,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由理向工的转化。二是通过送培或教师进修,学习新建专业,或者通过部分引进工科类人才,在共事过程中实现转化。

三、考察后的思考与启示

必须坚持特色发展和错位发展。找特色找优势是学科建设中最为基础性的工作,如果没有,或者通过调整、交叉开始做,或者立足自我开始创造。总之,方向是第一位的。如果只看着自己的学科基础,忽视了该学科在区域乃至全国的发展状况,做了也是白做,最终仍然得不偿失。长春师范学院的“萨满文化研究”为我们在基础学科和理论上打造优势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的核心是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学术带头人。要重视和加强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考核,提高专业队伍素质。要在各学科建设骨干教师梯队。骨干教师的培养形成,要引进竞争机制,贯彻优胜劣汰的原则,鼓励优秀、拔尖人才在学术竞争中脱颖而出。要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在引进时一定要全面深入考察,要看得准,用得上。培养的学科人才要靠得住、有后劲。要把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考核与职务聘任、奖惩挂钩。

科研工作要紧跟国家政策,瞄准社会需求。学校不能只盯着基金项目(纵向课题),一定要盯紧企业、政府,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学校要积极帮助单位找项目,只有跟紧企业和社会需求,学校的科研工作才大有作为。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学习者中心 任务型学习 交流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06-01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大步发展,在英语课堂中,课堂内外的教与学活动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重视,学习的积极性、实效性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然而,伴随着欣欣向荣的教改形势,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如何把新课标落到实处,设计好课堂活动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误区,一些热闹但空洞的课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夯实课堂活动,真正让学生一课有一得呢?首先,我们需要剖析当前一些课堂活动的存在问题,然后,才能带着问题来展开我们的设计。

一、当前英语课堂活动中的误区

1.“师生对话”不等于“师生问答”。缺乏真正意义的交流的Factual Questions。

2.“自主”不等于“自流”。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于是在上课时,有的教师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阅读指导、没有明确提示和具体要求,也没有检查和反馈过程,由学生一看到底。

3.“Pair Work or Group Work”不等于“Communicative Activity”,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对小组讨论的形式也没有协助组织引导。

二、英语课堂活动的原则及应用

在我们设计英语课堂活动中,三项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它们直接决定了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1.Learner?鄄centered 学习者中心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强大,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因此,在课堂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动机。

其次,在课堂设计中,我们更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在课堂活动中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Task?鄄based Learning 任务型学习

众所周知,在中国,英语教学属于EFL教学,而非ESL教学,中国学生不存在一个二语习得的环境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他们主要的学习活动只能在学校,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因此,在每一项课堂活动中,教师都必须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应该具备几个主要特征:

①以意义为中心,即意义是首要的,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因此,课堂语言活动更接近于自然的习得。在这一原则下,我们要给课堂活动设置一个有意义的语境。

②有某个交际问题要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中有一定关系,这种联系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在课堂设计中,我们常会遇到许多课本中已有的交际话题,在选择和改编的时候,我们得注意因地制宜,入乡随俗。

③学习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即交际问题的解决,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同时,也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每一个布置的任务进行跟踪检查,及时给予反馈,否则,任务就失去了意义。

最后,在落实这几条原则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划分小组活动中每个学生扮演的角色来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以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以四人小组为例,我们设置四种角色:

Archon—the leader. If the group cannot reach a decision and the time is up, the archon decides.

Vic?鄄archon—the time manager and encourager. He represent the archon when absent.

Scribe—he writes down the ideas and keeps a record of the group work. He is also a motivator.

Orator—the spokesperson for the group. He also helps to keep the group on track by fostering compromise.

3.Interactive Learning 交流式学习

Interactive Learning is learning that brings real world communication into the classroom.

何谓交流?语言学上解释为“information?鄄filling”,指的是双方通过对话获得未知的信息。作为一种语言的学习,我们绝不可能脱离了语言的使用谈教学。中国学生能够练习使用英语主要还是在课堂上,因此我们的课堂设计就要让学生真正能够学习使用英语去交流,而非机械的操练。要实现真正意义的交流,主要依靠问题的设计。

新课程呼唤新的教学行为,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只是《课程标准》的被动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标准》的创新者。新的《课程标准》无论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评价手段上,还是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上,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我们理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实际水平、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条件,大胆创新地应用好学习者中心、任务型学习、交流式学习这三大原则,设计活泼生动而又高效的课堂活动,让广大学生真正能从新课标的实施中获益。

参考文献:

[1]Student Handbook for Summer Training Programme for Middle School Teachers, Melissa K. Smith Ph.D. Janice P.Ellens Mari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9

第5篇

【关键词】高三语文;创新能力;培养方法;问题设计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我国各个领域都在积极开展创新改革浪潮,高中语文教育也不能落于人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之选,是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大势所趋。高三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为了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必须革新语文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创新能力培养需要。

一、设计积极问题,鼓励求异思维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相较于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语文学科并不追求某一个固定答案,学生能够自圆其说、有理有据、言之有理即可。同时,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需求不尽相同,针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往往有不同答案,片面要求所有学生依照某个套路、模板进行思考活动,是无益于创新能力培养的。

在组织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设计积极问题,鼓励学生就某个被普遍认同的问题展开思考,提出自己的个性化看法与建议。例如在《<物种起源>绪论》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思考:进化论是近代生物学的基础,几乎受到所有世俗国家的承认。但是有人提出,“眼睛这东西非常复杂,任何一个部件的缺少都会导致眼睛失去作用,倘若依照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所言,在眼睛各个部分都进化完整之前,眼睛是没有什么作用的,这可能吗?”针对这些反驳进化论的观点,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援疑质理”是创新的第一步,只有敢于向传统观念发起挑战,创新思维的发生才能成为可能。组织学生就语文课本上提出的主流观点进行辩证思考,能激发学生求异思维,从而促使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产生。教师应当设计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积极问题,鼓励学生就问题做出个性解答,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组织主题活动,强化创新思维

应试教育模式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偏重于对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教学改革主张创新教育,其中最受到关注的课题在于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三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开展以创新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在实践当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班级里面开展一次课本剧表演大赛:《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翁笔下最浪漫的爱情故事之一,与我国的《梁祝》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影视作品也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学生可自由结合成小组,尝试自编自导自演,进行课本剧比赛。论者曾经在班级组织过这一课本剧竞赛,学生兴致颇高,自己当编剧、导演、场务,甚至自制道具,各项活动都安排得井然有序、像模像样。正式表演时,论者发现有些小组出于对有情人难以终成眷属的惋惜,改写了结局,不仅让朱丽叶复活,还化解两家宿仇,这种创新给了观众不一样的观剧体验,其余学生纷纷拍案叫绝。

苏教版语文教材选入很多小说、故事类作品,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课文进行二次创作。学生既过了一把当导演、编剧、演员的瘾,也体验到创新给自己、他人带来的乐趣,更愿意参与到此类创新活动当中,可谓一举多得。

三、革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氛围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高三阶段的语文教学,应当摒弃传统填鸭式教育理念,营造可以激发创新欲望的良好学习氛围,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思维活动当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与建议,教师不要急于泼冷水,而是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为创新思维的发生、发展提供土壤。

学生的创造潜能只有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当中才能发挥出来,探讨交流是课堂教学当中营造良好氛围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三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探讨交流的空间,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思维的碰撞和头脑风暴当中发展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例如在《逍遥游》一课讲解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教师可以将这篇经典著作与前不久上映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联系,请学生分组讨论:在学习了本文之后,大家对《大鱼海棠》这部作品的主旨是否有不一样的见解,如果不仅仅将其归类为一部爱情电影,应当如何对其主题进行阐释?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引入创新讨论活动,不但给学生一种熟悉感与亲切感,同时也使学生觉得轻松、愉快,促使其主动参与思考。小组可派代表发言,只要言之有理,都可给以鼓励。

《周易・系辞上》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谓之盛德”,创新是高中语文教学最重要课题之一。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能力培养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创新教学的研究,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中职德育 团体活动 德育“三效”

在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高度支持的双重机遇下,技工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迅猛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中职教育的内容、结构、方式等都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变革,这对中职德育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基层劳动者的素质,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具备与其岗位相适应的综合素质,而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德育素质始终处于首要地位。这要求中职学校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笔者学校结合实际,对中职德育工作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 团体活动和德育“三效”的概念

团体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或帮助下由部分或全部团体成员参与的各种活动项目的总称。德育“三效”指德育效率、德育效果和德育效益。德育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德育任务,体现的是完成德育任务的速度。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学到相对多的知识,这是有效德育的第一层次追求。德育效果是指德育活动结果与预期的目标一致,体现的是德育目标的达成度。德育目标达成度越高,德育效果越明显,这是有效德育的第二层次追求。德育效益是指德育活动达到教育目的的程度,侧重于德育活动对学生发展的长远效益,这是有效德育的第三层次追求。

二、 利用团体活动提高中职德育“三效”的策略

1.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团体活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德育团体活动也是如此。学校对德育团体活动要有总体的设计和规划,探索从高一到高三适合中职生特点的系列德育团体活动内容。例如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遵规守纪、文明礼仪、诚信友善、自信自律、感恩、职业道德等。班级、社团和兴趣小组等团体应结合学校的团体活动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本团体的活动,开展寓教于乐、寓德育于活动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的有效性。笔者所带的班级在高一学年举行的团体活动有:加强时间观念的“时间准时月”,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不带早餐进校进班”,自信自律教育的“我自信、我自管、我成功”,遵规守纪的“模拟法庭”等。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团体活动,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一个学年过后,与高一刚开学时相比较,学生的道德素质有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面貌也焕然一新。道德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学习成绩的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倍增,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希望,这是德育团体活动的意外收获,也是最大的收获。今后,笔者班级还会探索更加贴近学生、更接地气的德育团体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一箭三雕”的目的。

2.制定具体明确的团体活动目标

德育是中职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利用团体活动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个新的途径。为了更好地发挥团体活动的德育功能,学校通常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团体,例如班级、社团、兴趣小组。每个团体都有负责人或指导者,每个团体都要进行相应的团体活动进行德育教育。俗话说:“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实践证明,是否有德育目标的团体活动所取得的德育教育结果差别巨大。所以,每举行一项团体活动,负责人或指导者都要制订明确、具体的德育目标,只有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才能提高德育效率,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产生良好的德育效益。

3.设计新颖有趣的团体活动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成绩不理想,他们在学习方面感到很吃力,但他们在活动方面却得心应手,特别喜欢团体活动。但是,他们对过时的活动往往兴趣不大,要调动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团体活动就必须新颖有趣。新颖有趣的团体活动会吸引学生参与,因为他们愿意尝试,不怕失败,希望在团体活动中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通过参与各种有趣的德育团体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进行体验,参与团体活动的学生都会有相应的德育体验和收获,道德素养得以提高,利用润物细无声的活动,水到渠成地现和提高德育“三效”。

4.选准时机举行团体活动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不同阶段德育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不同,所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德育团体活动的内容设计不仅要有层次、有梯度,体现德育的螺旋式提高和上升,而且要选准时机,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德育“三效”。例如,针对高一年级新生开学后第一个月的这一时间段,他们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要步入新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要求,这个阶段团体活动的设计要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生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遵守班规校纪,树立集体意识等,德育的效率和效果便会十分理想,而且这些关乎学生职高三年的在校表现和状况,又会有长远的德育效益。又如,针对部分职高三年级即将顶岗实习的学生,团体活动的设计要体现竞争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团队精神、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要求,因为学生马上要走上工作岗位,此类团体活动的德育“三效”毋庸置疑。

5.校内外团体活动相结合

笔者学校探索设计的德育团体活动分为两部分,即校内团体活动和校外团体活动。校内团体活动通过校园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课堂活动等培养、提高、内化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素质。校外团体活动通过社会实践、爱心募捐、志愿者活动、校外采风、技能大赛、顶岗实习等检验、修正、巩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认识。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相结合,一边是在体验中学习,一边是在体验中检验,学以致用。通过活动,学生能深切地体会德育的重要性,能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和感悟,进行自我教育和团体教育。团体活动克服了空洞说教的缺点和不足,德育“三效”凸显,效果十分理想。

6.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相结合

道德教育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德育为目标”的模式,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改变就事论事、就错批错的做法。学校举办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让学生认识犯错误的心理原因,引导学生判断事件的正误,帮助学生自己改正错误,教给学生自己改正错误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例如,要形成学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的关系,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做相互尊重、信任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感受到被尊重和被信任,从而在学生中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敬、互爱的人际关系氛围。

在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探索新的德育教育途径和策略是中职学校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笔者对德育团体活动只是进行了初步研究,探索之路还有很长,中职教育工作者还要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陆东伟,唐爱香,张会欣等.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班级状况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2).

[2]宋燕芳.关于团体训练与中职德育活动课的时效性[J].职业教育研究,2012(6).

第7篇

【关键词】小组 方法 多样性 效果

1.研究小组教学活动的原因

针对高三复习中越来越突出的的客观特点(知识点多、零散)造成教学处理方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问题,在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我采用了多种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小组的能动作用,促进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取得较好效果。

2.发挥小组合作的多样有效

每个班级12个小组其实就是12个小的学习小集体。能够合理有效的取长补短,利用它们的最优价值是保证课堂时效性的基础。我的做法主要如下:

2.1 使用资料时个人和小组的多样组织。

①“小组共建单元知识体系”。在课前每个人独学的时候简要列出此部分的知识框架,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取长补短,合成本组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图,小组共享我将此部分称为小组代表在投影仪展示。其实不管是自己总结的过程还是汇总的过程,也是巩固记忆的过程,达到落实的时效性。

②组内,组间互相批改自主学习资料内容。随着学生复习的积累,有了一定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我要求学生在给我交作业前,组内相互批改作业,顺序为1号同学给2好同学批,2号给3号同学批阅,以此类推。此方法不仅能够检测学生自身的掌握情况,还能培养他们的改错能力。

2.2 习题课时小组的多样组织。

①“小组承包制”针对习题课题型广泛,单选,完型,阅读,单词拼写,短文改错,我主要采取的措施是每个小组承包一个类型题,题多了可以分到两个组,比如:在处理“综合检测卷五”时,班级1、3组负责单选,2、4组负责完型,5、7组负责阅读,6、8组负责单词拼写,9、11组负责阅读。上课前,负责的小组将每块知识点以关键词的方式陈列在黑板上,使其他学生一目了然。如:1组学生负责单项选择学生列出了第11题it构成强调句和it 做形式宾语的混合考点;第16题情态动词can 做“一时之可能”并罗列了must, shall, should高频率考察方面;第18题so do I 和so I do 的区别;第25题名词性从句中主语从句连接词的选择条件。8组的单词拼写,学生将答案提前陈列在黑板上,并在旁边付关键词,第66题refused(时态),第67题political(词性)——拓展——politics(n.), 71题resenting 拓展on behalf of,同时陈列单词拼写的注意事项:单词拼写要注意时态66题,语态69题,名词单复数68,74题,形容词和副词67,72,75题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还有非谓语动词71题。

②“小组竞争制”。规律总结竞赛方法:在答案开放性的基础上,比如学生月考模拟有答案,就可以采用小组间PK题目的做题思路,解题角度,哪个小组的方法最明了,最简易学生其他小组最接受即为胜利小组。在做完“提优,栋梁模拟题”结束后,单选题目中,2组的1号学生总结出做单选方法:直接法(22题I stopped the car _to have _____ a short break as i was feeling tired比较法,题眼法;3组1号总结出了排除法(20题,there are a small number of people involved, possibly _____twenty. A. as few as B. as little as C. as many as D. as much as. 删除法等等。

3.落实小组活动后的反思

优点:(1)其他小组在讨论时,黑板上的要点罗列其实就是对他们的思维点拨,包题小组在无形中就起到了老师点拨的作用,而这个过程要比教师发挥的更好,因为学生自己参与总结了。(2)学生能够做到依题做题,举一反三,做到循环复习。(3)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对于解题思路,专题能够系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