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15:44:32
序论:在您撰写语文中考重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能给词语或句子中的加点字注上汉语拼音;
2.能根据拼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准确地写出汉字;
3.能根据词语、成语或句子中的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读多音字;能辨认常用汉字的习惯性错读。
所选字大多为易读错的常用字,如多音字、形似字、同音字等。
例1.(2012年山东省枣庄市)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完成后面问题。
2012年5月8日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80后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而自己却被车轮・碾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至今仍躺在重症监护室,尚未脱离生命危险。张丽莉老师的事迹迅速传遍佳木斯市、黑龙江省、全国各地,危急时刻,她舍身一推救学生,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所应・蕴含的高尚师德,她的伤情也牵动着人们的心,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为这位“最美女教师”祈祷、祝福。
(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碾:蕴:
例2.(2012年湖北省襄阳市)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2011“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例4.(2012年浙江省宁波市)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书籍是无声的音乐,是浩瀚的星空。只有它才能qū⑴除愚昧,才能包luó⑵万象,才能让你成为一个bó⑶学的人。朋友,热爱书籍吧!它yóu⑷如中的一座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⑴⑵⑶⑷
例5.(2012年北京市)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例6.(2012年湖南省株洲市)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题型主要是填写题与选择题。多数是把字放在具体的词、句语境中灵活考查;少数以选择题为主,其优点是包容大,重在检测辨别能力。
复习时可对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形似字进行排查,尤其要关注课下注释中常用的注音字和“读一读,写一写”中的易错字。
答题时,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声母、韵母、声调三个组成部分准确无误、规范书写;注意要把字音读标准,对重点字的读音要准确记忆。
学生在答字音的拼读与识记这类题时,常出现的错误一般有这样几种:
1.书写不规范。很多考生的汉语拼音的书写与英语的英语单词书写相混淆,大多数学生都将汉语拼音写成英语字母的手写体,语文教师一再强调,仍然不以为然。
2.违背拼写规则。如“iu、ui、un”前面加声母时,错拼成“iou、uei、uen”;调号位置标注错误,如“yuán(元)”被拼写成“yǘan”。
3.见字读半边,套用形声字读音规律。如“机械(xiè)”被读成“机jiè”。
4.多音字混读混用。如“提防(dī)”“提心吊胆(tí)”中的“提”都读成“tí”,不加辨析,以致误读。
5.受口语影响,习惯性误读。如把“气氛(fēn)”读成“气fèn”。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学生要顺利解答此类题目,就应做到:
1.依据课本,夯实基础。
2.要善于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推断字的读音,尤其是多音字。
3.收集整理易读错的字的准确读音,加强识记。
4.勤查字典、词典,掌握易混字(如形近字、形声字)读音,增加积累。
例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漫步钱江源头,你会感受到山川之灵秀,民风之淳pǔ();步入南孔圣地,你会领lüè()到文风之昌盛,儒风之浩荡;翻阅古城历史,你会看到江山代有才人出,人与自然和xié()相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名城衢州,正散发着她独特的mèi()力!
答案:朴略谐魅
:这是一道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的试题。试题材料为反映当地人文历史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根据四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解答这道题,首先要读懂这段文字,体会文段中流露出的对家乡自豪的情感,然后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例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难易适中。答案分别为:阴霾(mái),粗糙(cāo),提(dī)防,隽(juàn)永。本题所给的四个读音中,虽无生僻字,但如果不细心分辨,也容易失分。这四个加点字中,“霾”和“隽”较为难认,容易读错;“提”是多音字,理解词义才能准确标注;而“糙”与其声旁“造”读音不同,可能因此读错。这都需要考生平时多加积累。
能力提升练习
7.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90年前,的爆发,像一道闪电,撕裂了令人zhì息的黑暗;像一点星燧,引燃了燎原的烈焰。直到今天,的爱国主义光芒仍灼・灼其华,烛照神州,激励青年为国奋斗。
①zhì②灼
8.根据拼音写汉字,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⑤⑥小题只填序号)
1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共和国走过了整整60年的辉huáng()历程。60年间,滚滚长江、滔滔黄河,聆听了祖国áng()然奋进的脚步声;莽莽昆仑、巍巍长城,见zhèng()了祖国日新月异的面貌;神舟飞船的优美轨迹,演绎出祖国日益上升的zūn()严;奥运圣火的熊熊燃烧,透露出伟大民族复兴的曙光……
11.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
改革开放以来,扬州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走过了jiān辛探索的30年、波lán壮阔的30年。巍巍蜀冈见证了古城扬州近30年的巨大变化,滚滚长江高zòu着文化名城近30年的雄壮乐章。我们赞美这30年,我们ōu歌这30年。
二、专项模拟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
一、中考试题精编
1.D 2.C 3.D 4.A5.zhuìxiǎn恕锲6.chà改为zhà; jiū改为jiù7.①窒②zhuó8.煦恻恪栉AB 9.肴缤diàn亘mò10.煌昂证尊11.艰澜奏讴
语音、文字、书写是重要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中指出:1.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 500个,其中3 000个左右会写。2. 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3. 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对汉字的音形义的考查这类题型会长期保留,因为它是语文知识基础的基础,再则它与生活密切相关。可是从历年反馈的情况来看,同学们得分率很低。其原因一是同学们没有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因其分数占得少,同学们平时掌握得不牢固;二是汉字太复杂,误读、误写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三是同学们对词语或成语的意义掌握得不够准确。
[题型分析]
一、汉字抄写(包括标点符号书写)
此类题是对考生的字形测试和标点测试(个别试卷没有对标点的考查)。字形测试作为汉字测试的一个重要部分,汉字书写要求用楷书在田字格内准确、美观、大方地书写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书写。因为楷书最能反映汉字的形体的基本结构与特征。汉字的书写要求有两个层次:一是正确规范,二是工整美观。汉字测试侧重的是前者。
例1:(2015年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楷体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向美而生,向善而行。
解析:此类题要求应试者用正楷正确写规范汉字。应试者要辨析并纠正书写和使用中的各类错误,尤其是常用字和常用字中容易写错的字。这个要求既包含应试者对汉字规范字形的把握,也包含其对相关规范标准的了解和掌握。测试中对书写的要求,最首要的就是基本笔画清楚准确,而不涉及修改、风格等复杂因素。应试者在书写的过程中必须一笔一画、不要连笔。
标点符号在田字格内的写作格式: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即均需标在紧接上文左边偏下的1/4格的位置;问号和感叹号占一个字的位置,均占左半格。常测试的是逗号、句号、感叹号。
二、汉字注音
此类题型是考查考生对字词的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其题型多为客观型选择题,要求选出读音或书写完全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其中语音题的出现形式大多为词语中“加点的字”,也有以句子形式出现的。
例2:(2015 年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嘹亮liáo 祈祷qǐ 缄默jiān 忍俊不禁jìn
B. 畅谈chàng 炽热zhì 伦理lùn 潜心贯注qián
C. 澎湃péng 嬉闹xī 娴熟xián 乐此不疲pí
D. 步履lǚ 剔透tī 哺育pǔ 惟妙惟肖xiāo
解析: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对一些重要的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考生要看清题干,是选出“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还是选出“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解答此类题可用两种简便方法:排除法和直接筛选法。就此而言,排除法就是发现某一项加点字注音不正确就迅速排除该项,再继续查找,留下的项就是答案。直接筛选法就是倘若能够一眼看出某项中的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那么答案即可确定,其他各项可不加过问。此题可用排除法。A项有两处错误,“祈祷”中的“祈”应读qí,“忍俊不禁”中的“禁”应读jīn;B项中有两处错误,“炽热”中的“炽”应读chì,“伦理”中的“伦”应读lún;D项中有两处错误,“哺育”中的“哺”应读“bǔ”,“惟妙惟肖”中的“肖”应读xiào。
答案:C。
三、辨析错别字
此类题型主要集中对于错别字的考查,特别是对常用字中的错别字的考查。双音节词语、三音节词语、四音节成语及多音节熟语都在考查范围之内。形声字中有许多字音同、音近;形近字的字形结构很相近。错别字的类型其实不外乎同音字、形近字这两大类型。领悟字义、辨析字形、正确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型的钥匙。
例3:(2015年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一叶孤舟 刚毅不屈 大砌大悟
B. 怏怏不乐 精血诚聚 拖泥带水
C. 齐心协力 一反既往 更胜一畴
D. 恪尽职守 转弯抹脚 勇往直前
解析: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对一些重要的字词字形的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看清是选“正确”的还是选“有误”的,解题方法同“汉字注音”解法,即排除法和直接筛选法。A项中的“大砌大悟”中的“砌”应改成“彻”;C项中的“更胜一畴”中的“畴”应改成“筹”;D项中的“转弯抹脚”的“脚”应改成“角”。
答案:B。
四、将音形义综合在一起设题
此类命题综合了汉字的音形义(或书写),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词语或句子中写错的字。要求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现代汉语的字形,考生要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读音和字形,复习中应重点把握音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要特别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字形。
例4:(2015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不要叹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若把人一生的光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开拓一条怎样的路,装订一本怎样的书,这是一个人生命价值与内含的体现。有的人的足迹云烟一样销散无痕,有的人却是一本耐读的厚书,被历史的清风轻轻翻动着,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以深情的启迪与深刻的zhāo( )示。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装订( ) zhāo( )示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为 改为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熟悉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二是要熟记字形,了解字义,尤其是同音字和形近字。
答案:(1)dìng,昭;(2)“含”改为“涵”,“销”改为“消”。
五、 成语(词语)的使用
对此类命题,常见的考法是对词语的理解,常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且多以成语(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作为考点。在一部分地区也曾出现过将词语的理解与阅读分析结合起来的考法,有填写、修改和简述等类型试题。
例5:(2015年 黑龙江省绥化市)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家七嘴八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C.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D. 他自称大学问家,打扮得斯斯文文,说话也味同嚼蜡。
解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首先要看清题干,看题干要求是选出“正确的”还是“有误的”,要求考生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表达作用”。这个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2. 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3. 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成语(词语)运用的正误;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地运用成语(词语)。D项中“味同嚼蜡”是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道的意思。多形容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与语境不符。
答案:D。
[策略指导]
对汉字的音形义的考查,是中考的必考点。要想正确地掌握汉字及词语,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汉字的复杂性决定了汉字的学习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学习过程。
1. 死记汉字的音形义不是学汉字的最好方法,多读书、勤记笔记能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汉字。
2. 考生对汉字里的误读字要下一番功夫,反复练习,将错误读音彻底纠正过来。这就需要考生日常细心学习,做到心中有数。
从近年的语文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其考查方式逐渐由选择题为主体变为选择题与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还有逐步加大比重的趋势。此类题型多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所以在复习中应重点将修辞与句子理解、表达效果结合起来。
试题类型:①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8种修辞手法的不同特点,尤其应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比如比喻与非比喻的区别,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②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及判断。解答时,除了要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所起的表达作用,还要体会作者的写作思想和意图,有的还须结合课文内容去辨析。③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按要求拟写句子等。
解答修辞辨析类试题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平时要加强修辞方面的训练,要能够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修辞的类别,分析修辞的作用,要能按照要求写出指定类型修辞的句子,这样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典例讲析】
[例1]下列句子使用修辞错误的一项是()
A.(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排比)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嘉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
C.(比喻)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
D.(反问)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选自200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讲析]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可按如下步骤:一是品读相关句子;二是根据平时积累的修辞知识,判断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三是与句子前所写的修辞手法进行比照,确定正误。此题中C句出现了“好像”一词,但分析可知,此处的“好像”在句中起比较的作用,不构成比喻。因此,此题答案为C。
[例2]根据下面句子的句式,在画线处仿写一句,使之构成连贯流畅的排比句。
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______________;有远方的呼唤,就不能让寻觅的信念在走不出的苦闷中消沉。生活,要有追求永支撑;人生,要有激情常相伴。
(选自2009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卷)
[例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空缺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禾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全黄;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因为成长,______________。
(选自2009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讲析]以上两题均为补充式的仿写题。例2语段运用了先分后总的结构形式,例3语段则是先总后分的结构形式;例2要求仿写的内容在句子中间,例3要求仿写的内容在句子末尾。但是两题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即仿写的句子要与整个句子构成排比句。仿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句式要一致,这是构成排比句的关键;二是内容上要相互关联;三是语意要连贯。例2示例:有大海的呼唤,就不能让搏击的勇气在风浪中却步。例3示例:①因为成长,今天的树苗是幼小的,明天就会成为栋梁。②因为成长,今天的雏鹰是柔弱的,明天就会在蓝天翱翔。
[例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本报5月12日综合消息:今天,在复旦大学的毕业纪念墙上出现了一幅特殊的“爱・中国”的图案,很多学生在上面写下了美好的祝愿和希望。下午14时28分,复旦大学燕园的钟声准时响起,25名四川籍学生手挽手敲响世纪钟……连日来,各地高校师生纷纷举行升国旗仪式、图片展览、募捐、送祝福等多种活动,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②请在横线处填写一组表达心情或和此项活动内容相关的排比词语。
(选自200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讲析]此题利用新闻内容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新鲜的新闻材料,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新颖的命题方式,能激发学生产生解题兴趣。第一小题要求概括新闻内容,考查的是信息筛选和语言概括能力。读懂新闻,理清其主要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内容。第二小题是补写新闻内容。根据试题的要求,所写的句子应是表达心情的,或是和此项活动内容相关的,3个分句要能构成排比句式,在语意上还要与新闻的主体内容相连贯。示例:①各地高校师生举行各类活动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②示例:悲痛着、纪念着、思考着。
[例5]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常是霎时的喜悦。
(选自2009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试卷)
[讲析]排比句的运用能够增强语气,增加句子的表现力,这道试题就要求将普通的句子改写成有以上表达效果的排比句。阅读原句可发现,原句主要介绍了4种人的灵感,以及灵感对他们产生的价值。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表达需要确定合适的句式,使4个分句构成排比句。示例:音乐家的灵感常常变成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常变成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常变成完满的构图,而一般人的灵感则是霎时的喜悦。
[例6]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用排比句概括苏州的美。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哪怕是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含蓄也是苏州的美。要是不下一番搜寻的工夫,你就别想领略它。苏州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他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走到那儿,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的惊叹。苏州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在苏州,你喜欢古朴,请到沧浪亭;你爱好清幽,就去拙政园;你喜欢疏朗,不妨到怡园;你倾向于深邃,这儿有狮子林。
(选自200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讲析]与例5相比,例6的开放性较大。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苏州的美有3个特点:古典的、含蓄的、多样的。答题时可以围绕这3点写出概括苏州的美的排比句。示例:苏州的美是古典的,苏州的美是含蓄的,苏州的美是多样的。
[例7]为庆祝建国60周年,解放中学计划开展“庆祝周”系列活动。演讲活动结束时,请你自选角度,即席讲几句话,作为对活动的总结(要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讲析]此题要求写一份即席讲话稿,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讲话人的身份――学生主持人;二是明确讲话的场合――庆祝建国60周年的演讲比赛活动现场;三是明确讲话的时间――活动结束后;四是明确讲话的目的――对活动的总结;五要注意形式上的要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示例:同学们,这次演讲活动非常成功,大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以优美的语言讴歌祖国60年来的巨大成就,抒发了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特别是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还学到了演讲的相关知识,建议今后多开展类似的活动,让我们在活动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谢谢大家。
[例8]请你从“生命、生存、生活”3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话(要求运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辞方法)。
一.综合性学习题考查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自2001年综合性学习首次列入新“课标”以来,综合性学习试题作为重要的组成模块逐步而广泛地进入到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之中。如2009年福建省中考《考纲》就首次将综合性学习列为其考试内容并对其要求进行了说明,今年基本延续了去年在综合性学习试题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根据设置的情景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根据占有的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的能力;另一方面重视语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但鉴于测题命制时间短而经验不足,命制者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地位认识不明等问题(是否是对语言应用与积累知识的重复考查),部分试题的命制在这两方面表现得并不尽如人意。
根据中考要求,综合性学习试题命制的出发点往往有二:一为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试题需要架设成系统的语言情境,为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形成独立观点提供全面的内容。然而现实是,部分试卷在设置考题时,将《考纲》中完整的要求割裂开来,变成了对单独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考查,综合性学习题变成了单纯的语言积累和运用题,变成了语文常识题,造成考题的命制无法承载起对考生在综合性学习能力方面要求考查职能的结果;二为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部分试卷的材料测试语言与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存在一定距离,特别是一些设置了按情境写话的试题,其答案并非口语交际语,而是加工过的“书面口头语”,将这种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会让人对说话者的语言能力产生质疑,进而对解决实际问题产生阻碍作用,所以对于这类命制的试题是值得商榷的。
要改良这些问题,应该明确地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命题的根本,而并非考查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点。而且应当把重点放在考查对学生分析综合与表达应用方面的能力,而并非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的能力。通过对更高层级能力的考查,关照到较低层级能力,以期达到《考纲》中对各项能力的综合要求;另一方面,当知识上升为学生的能力之后,方能活学活用,因地制宜地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合适的解决。部分地区的试卷就很好地关注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如今年的湖北襄樊卷: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虽然这些风流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感人的故事,不朽的业绩,博大的情怀,高尚的品质,却留在我们心中。假如你班要开展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8分)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语。(2分)
(2)在参与此次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2分)
①排风流人物座次。
②讲风流人物故事。
③ 。
④ 。
(3)在“排风流人物座次”时,假如你把诸葛亮排在第一,请说说你对诸葛亮重要精神品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理解。(2分)
(4)在襄樊的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众多的风流人物,请你简要写一个他们在襄樊留下的传颂千古的故事的名称(必须包括人物和事件)。(2分)
该卷第一、二题通过对班会活动总结和活动计划进行出题,注重考查学生获取与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现有信息形成自身观点(拟写主题语)和作出假设(补充活动)的能力。第三、四题则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文化常识和地域文化经验(诸葛亮故居),由课内扩展到课外,考查学生整合多种知识资源作答的能力。值得指出的是,第三题对诸葛亮精神品质的理解,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测量,更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重在对考生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
二.口语交际题在曲折中蛇行
个人语言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变化,由过去相对稳定的语言系统开始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鉴于口语交际在信息互动中的重要地位,现代化进程对其的影响首当其冲,因而学生具备相当程度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个人未来的发展极具现实意义。新“课标”对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作出如下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以考试形式而言,纸笔测试能否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高效测量,如下几点值得我们深思:首先,纸笔考试难以涵盖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传达出的全部信息。有部分学者认为信息互动过程中信息的表达由有声语言(占20%)和无声语言(占80%)来传达。其中无声语言包含受众对施话者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分析理解,然而中考在命制语文试题时,不管从何种角度(测试内容、测试材料、测试形式)都很难对这些无声信息进行充分观照。其次,中考口语交际题的题干和题肢的语言选择往往流于书面化。部分口语交际题并没有考虑语言交际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倾向于书面化的题干与题肢语言,在考生临场答题时容易造成一定的误导:使考生更倾向于使用书面化的口语而非现实中的口头交际语。最后,考场环境可能阻碍学生营造答题所需的语言情境。考场暗含一种严肃、紧张的环境氛围,而多数口语交际题更倾向于让学生架构出一种轻松、和谐的语言情境,这种矛盾的氛围对考生的答题无疑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障碍。
如何减轻客观因素对口语交际题造成的负面影响?近几年中考试卷的一些命题趋势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可参照的经验。
从总趋势来看,在测试形式上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过渡,这一趋势由2009年的中考口语交际题数量为分水岭。2008年的口语交际题还以客观题居多,而2009年主观题居上,在数量上超过了客观题,2010年这种趋势依旧明显。究其原因,主观题因其所具有的开放性,不像客观题对答案有明确指向,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这样一方面尊重了考生自身语言的习惯,另一方面体现口语作为一种交流介质在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中所扮演的丰富角色。
从试卷个例来看,福建莆田卷等部分试卷运用录音设备为测试工具,综合考查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为纸笔考试惯常的以语言文字或图表来进行测试的形式,进行了很好的补充。以福建莆田卷为例,其听力材料由标语、新闻稿、人物对话三篇听力材料构成。材料内容围绕家乡的城市发展,对“90”后的评价等问题进行,因为这些多为考生耳熟能详的事件,不仅不易对考生的理解产生陌生感而影响做题,而且可能会激发考生的阅读兴趣,对作答产生积极效应。值得肯定的是,福建作为典型的南方(闽)方言区,是我国汉语方言最复杂的地区之一,用播放录音的方式对口语交际题进行考查无疑对当地普通话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口语交际题的考查需要具备良好的经济物质条件,如需要给每一个考场配备多媒体播放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非全国每个学校都承担得起,因而这种方式的推广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三.题干语言应体现人文关怀
语文试卷在命制和评价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存在主观性。在测试形式上,中考语文试卷主观题在题量上一般多于客观题;在测试材料和测题命制上,阅读文段的选择与题干的设置存在着命题者的主观性;在测试主体上,学生在作答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主观的逻辑推理过程。如何尽量减轻主观因素对于考生临场考试所造成的消极影响?相对测试形式和测试主体的不确定性,对题干语言的修改更具操作性:一般情况下,表述语言严肃的题干会加深学生的紧张情绪,表述语言亲和的题干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综观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客观选择题多采用较为冰冷和命令式的题干词语,而具有亲和力的词语主要出现在主观题内,如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和阅读等部分。这种区别一定程度上是由主观题答案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正是由于主观题答案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考生充分调动其提取信息和推导出假设和结论的能力,而亲和性的语言往往对考生在临场发挥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作文题为例,比较传统的作文题在题干末尾一般会有如下要求:“文中不得(不能或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不得抄袭”等字样,以命令性祈使句置于试卷末尾,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学生与阅卷者串通作弊,以保证中考对于所有考生的公平性。出发点是好的,但类似的句子会加重考场的紧张气氛,使得部分考生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临场发挥。
2010年部分中考试卷注意到并开始有意规避此类问题。如福建厦门卷使用了“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X或虚拟名称替代”的语句,湖南益阳卷使用了“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等”的语句,同为祈使句的题干语言,厦门卷和益阳卷对学生答题提出要求的同时在细节上体现出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 语文中考 复习指导 复习技巧
每年中考成绩揭晓后,都有黑马出现,老师惊奇、学生诧异,殊不知这类学生在中考冲刺的时候,心态平和,能梳理出知识结构,制订出科学实用的复习计划,特别是能对语文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对症下药,能使语文复习有的放矢,自然效果事半功倍,考出好成绩就不足为奇了。但有的平时成绩优秀,而中考成绩却与平时大相径庭,因为这部分学生在备考时产生了忧患、焦虑、烦躁心理而患得患失,导致产生失眠、健忘等状况,复习找不到章法,复习效率下降,对模拟考信心不足,这时就需要语文老师为学生指点迷津,调整心态,克服过分紧张状态,同时传授复习技巧,扬长避短,避免重复复习,下面具体谈谈如何为学生复习指点迷津,在中考中脱颖而出。
一、抓住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做好专题复习
语文基础知识点比较零碎,学生复习时容易丢三落四,为了查漏补缺,对症下药地组织基础知识专题训练,把散见于书本中基础知识系统化,解决了学生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茫。
1.注重字词句的音、形、义、标点的积累和运用。
中考第一题考查学生对汉语拼音和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老师指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和训练,老师可以查阅资料,搜集过去中考基础题的信息,印刷汉字音、形、义的专题训练,能让学生广泛而准确地辨析字的读音,改正错别字,理解在特定环境下词语的意思或者用法。例如,根据拼音写出汉字:bǔ( )育,义不容cí( )等;改正错别字:娇揉造作( ),融汇贯通( ),皮开肉定( )等,这要求学生多做,强化辨别字音、字形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切实做好古诗词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工作。
为了做好基础题,老师要求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背诵教材中的名篇名句,并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富有生命力的名言名句,老师精心设计成两种考查方式:一是给下句补上句,一种给上句补下句,我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专门进行古诗词默写比赛,课后要求两两学生结对背诵,同时我要求学生会背诵不行,还要注意字不能写错、写别,实践证明,效果奇好。
3.指导学生要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不能望文生义。
这一项的考题复习时首先要求学生理解词义,然后准确把握特殊语境,最后对给出的答案进行比较、筛选,这样正确答案就显现出来了。例如,选出括号里词不恰当的一项:
A.网上的信息资源可以说(包罗万象),令人眼花缭乱。
B.亚历山大想尽办法要想一想,结果还是(踌躇满志),拔出剑,将结劈成两半。
C.这位作风(凌厉)的男子汉也流泪了。
D.不少学问渊博的人,不知(融会贯通)终身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
辨析词语使用要注意词语的表意、感情,得出B项(踌躇满志)错误。经过老师专题训练,学生基本上能克服词的使用。
4.能够分析语言中修辞,会写简单应用文。
首先要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含义,例如,比拟、比喻、夸张、反复、对偶、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的意义,其次要了解在不同文体中根据表达效果选择合适的修辞。平时我培养应用文的书写,例如,通知、拟写广告、写赠言等,一要指导学生不同的应用文有不同的格式,二要学会鉴赏各种应用文的能力,例如:(1)以人为本,以绿为根,以水为脉。(公益广告)
(2)闻香已醉,未品先酣。(洋河酒广告)
它们分别使用什么修辞?如何赏析?学生不难看出答案:(1)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生动有力突出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点。(2)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酒的香醇与怡人的甘美,激起人们品尝的欲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5.训练学生通过阅读古诗,培养学生赏析能力。
一要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应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二要指导学生借景传情,找出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情感,并对诗眼性质的句子仔细揣摩,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妙用。
二、通读阅读理解,抓住阅读理解文体感悟
每每遇到阅读理解学生就头疼,因为有的太长,太深,学生静不下心把行文看完,很随意地就把答案写上去了,当然影响这部分的得分,那么如何让学生克服对阅读理解的畏惧心理,要做好正确引导。
1.对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复习指导。
要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整体感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文章的内容思考,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能结合文本、话题进行感悟,概括要点,进行迁移,抒发自己的见解及生活体验,并且能够围绕文章设计问题,直接在文中找出答案,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对文言文的阅读的复习。
平时要注意文言文常见的虚词和实词的应用;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读音;重点句子的翻译,特别要注意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等特殊句式的理解;最后要从文中领会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想平时复习能做到这一点,文言文阅读时应该没有大问题。
三、作文选材要广泛,立意要新颖
要让作文打动读者,首先选材要广泛,立意要新颖,语言要丰富。其次,动用真情实感,会联想和想象,力求创作有新意,同时书写要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总之,为了保持学生中考临门一脚的成功率,既要靠学生的苦学,又要靠老师的指导,使学生复习会学、巧学,提高复习效率。
一、研究考纲――中考语文复习的前提
中考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内容、范围及要求为依据。语文复习的全过程,可说是透彻理解和全面落实《中考说明》的过程,必须认真学习、逐项对照,使复习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比如考试范围的变化。去年“古诗词名句”改为“古文名句”。去年“古诗词名句积累以现用教材的古诗词篇目(含附录)为主要考试范围,文言文阅读材料采用现用教材的文言文篇目(带*号的篇目除外)或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今年改为:“古文名句积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附录中七~九年级推荐篇目为主要考试范围,文言文阅读材料采用现用教材的文言文篇目或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
二、抓纲求本――教材是中考语文复习的根本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尽管中考题大多数出自课外,但它们大部分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变形和延伸,是对学生学习文本能力的考查。复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忠实于教材,不能热衷于复习资料而让教材受冷遇。这不是说资料就不用了,关键是不能滥用,不能广种薄收,得注意使用的有效性。复习是把教材教薄的过程,教师必需善于使用教材,字词、古诗文记诵积累、古诗文阅读鉴赏等自不必说,现代文阅读和写作,也都应该从教材经典篇目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借鉴,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
(一)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为学生阅读指明方向
1.整合课内作品,理解各类文体的特点
中考复习工作的本质是为了对学生初中所学知识的梳理、夯实,为学生以后学习打基础,因此教师在复习中要立足课本,以课本为“本”,帮助学生系统梳理课本知识,引领他们搭建知识框架,实现由课内向课外能力的自然迁移。教师要善于从某一角度、某一目的出发,对课文内容进行有确定方向的信息搜寻,从大量的综合信息中提取所需要的并加以提炼、整合。
复习时可将几篇在人物形象、描写方法、作品主题方面有共同之处的小说加以整合,在比较中阅读、欣赏、品味,这对于剖析人物形象,鉴赏作品技法,挖掘文本主题有着重要作用。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重点回顾
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不论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表现技巧上,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要引导学生对这些“典范”细加揣摩、品味,力求悟得透,析得深,品得精,做到烂熟于心。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可谓深得人物形象表现技法之奥妙。鲁迅对主要事件的处理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浓墨重彩。就题目来看文中有很多内容是可有可无的,写它们有何用意?该文通过吃福橘、讲述“长毛”的故事、为“我”买来《山海经》等具体而微的事件,长篇累牍地展现了阿长粗俗、迷信、守旧,但善良、热心、乐于助人的形象。先抑后扬,使阿长善良、热心、真诚的一面表现得更突出,这就理清了事与事之间的衬托关系。而文中对阿长买《山海经》着墨并不多,略去买《山海经》的经过,只写了原因和结果。这样做是否本末倒置呢?原来没有和盘托出阿长买《山海经》的经过,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同时是采用铺垫蓄势、对比衬托的方法来表现阿长的形象。
(二)对教材中的各个写作点进行归纳,为学生写作导航
中考语文命题重点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已经形成共识。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始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因此在复习中两者必须同步进行。
1.在课文中寻找作文技法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课文永远是学习的最生动的例子。要充分运用好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比如写人,记叙性写人即以事表现人,初中在小学的基础上对此不但有延伸,如《阿长与〈山海经〉》、《老王》、《藤野先生》、《我的母亲》等课文,还给学生分角度描写人提供了范例。文学性写人,可让学生跟着《俗世奇人》学用夸张手法突现人物一个特点,使人鲜活,跟着《变色龙》学用漫画笔法不动声色塑造人,跟着《范进中举》学用对比手法刻画人。评议性写人,可以学《邓稼先》由点到面综述与专项相结合,可以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分时段多角度只评人物一个方面,还可以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把人物评价揉进他自身的外貌、行动描写中。比如写事,《走一步,再走一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写事文的典型结构:“事+理”,事中寓理,理从事来。如何把事写得感人?学《背影》,给事一个典型的背景,描写时不断注入与强化感人感受的描写;如何把事写得生动吸引人?学《社戏》,一波三折造波澜。
2.具体的作文指导时应牢牢树立“从课本中找答案”的意识
(一)从试题导向来看,紧扣课标,淡化教材,注重对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查。
试题材料新颖,突出能力立意,注重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的有机联系,贴近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从识字写字、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阅读、写作等多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能力与水平;考查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从整份语文试卷来看,涉及到课内的内容很少,但是每个考查点,都离不开教材中所学的知识,离不开平时语文学习中应获得的能力,注重对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查。
(二)从命题思路来看,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
今年中考语文试题在保持往年命题特点的同时,有3点变化:
1.整合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试题,突出试题检测的有效性。
将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整合在同一背景下设题,一方面有效节约试卷版面,减少文字阅读量,另一方面突出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注重语文与生活的有机联系,所设的5道小题以“书博会”为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让学生在书香浓浓的情境中,去创作设计并写出感受,考查了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关于读书的重要意义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2.设置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今年文言文阅读增加课外篇目,设置课内与课外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而且今后课外文言文的比例将逐步加大,最终将全部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旨在正确引导文言文教学方向,有利于改变教学中猜题押题、机械训练的现象,不断提高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设题主要涉及文言词语、文言句子、主旨把握、内容理解等内容。所设题目切中重点知识,而且所设的课外文言文句子在翻译上只要通顺即可。从考试结果来看,学生在课外文言文试题中的得分反而比课内试题得分高。
3.淡化作文审题,更加关注真情实感的表达。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减少了审题障碍,作文试题改变了以往考查话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设题方式,设置了半命题作文和命题作文,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着重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基本的写作能力。作文题目为两选一,两个文题都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的抒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既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
(三)从试题的科学性来看,语文试题的命制严谨、规范。
语文试题内容丰富、合理;表述严谨、流畅;问题清楚、明确;图形清晰、美观;形式灵活、生动;试卷布局合理、规范。试题命制坚持原创,屏蔽所有复习资料中的成题,全部由命题人员自编或者改编,较好地把握了难度,易中难的比例控制在7:2:1,有效地检验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体现新课程中考命题的要求,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并具备一定的区分度,试卷结构、考查点的覆盖面更趋于科学性、合理性。
(四)从考试结果来看,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学业水平。
2011年牡丹江市区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为6 919人,试卷满分为120分。根据统计,牡丹江市区语文平均分为84.79分,如果折合成百分制,平均分为70.66。从图1可以看出,90分~100分的人数最多,为2 287人,占考试人数的33.13%,110分~120分的人数最少,为22人,占考试人数的0.32%。低分人数比较少,30分以下的占2%。总体来看,语文考试成绩分布比较分散,从30分到100分,各个分数段人数呈上升趋势,100分以上人数相对减少。如果折合成百分制,72分以上为及格,及格率为80%左右。
二、从学生答题情况看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1.书写不工整、不规范,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大多数的丢分是因粗心、马虎造成,如第1小题,将所给的文字“用楷体字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一些学生因为马虎大意,出现了抄写错误的现象,填字、漏字,甚至写成错别字;在古诗文默写和在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也比较常见,一些学生卷面书写潦草、字迹难以辨认,错字、别字现象严重。可见学生在汉字的规范书写和习惯的养成方面存在问题。
2. 课内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主要表现在:(1)古诗文默写中出错率较高,本属于教材中客观性的内容,却因为记忆不清、掌握不扎实、书写错误而丢分。(2)文言文阅读中课内词语解释(书写注释的内容)、翻译丢分的学生较多。(3)一些学生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语文知识辨别不清,掌握不准确,造成混淆。
3.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须加强。如第4题、第9题,对于图表中的内容不能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进行概括,往往只概括图表中的部分信息,缺少对材料的全面把握。再如第16题,许多学生只是从原文中摘抄句子,不善于从文章中提炼信息、概括文章内容。
4.作文中套写、仿写现象仍然存在,内容缺乏真情实感。尽管近两年中考语文试题强化了对学生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但是,仍然有不少学生作文中出现一些套写、仿写、改写的文章,一些作文大段篇幅套用作文书中的华丽语言,内容浮华,不知所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一些教师应试指导中为了学生得高分,鼓励学生背范文,以备考场应试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是鼓励学生抄袭,鼓励学生说假话,作文也自然就没有真情可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问题,对学生作文要求标准过高,用一些优秀作文或者范文的标准要求去“规范”学生的作文,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鲜活的思想和独特的经历,不是可以规范的,被“规范”了的学生作文,一定是失去了血肉的模式化东西。此外,学生作文中套写、仿写的现象,也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中缺少知识产权教育,缺少诚信教育,应该引起语文教学的重视。
三、当前语文教学的侧重点
1.强化写字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让学生写好汉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当前学生字迹潦草、不工整、不规范、错别字比较多的现象,语文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从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抓起,学生的每天、每节课,每一个写字的机会,都要注意规范写字要求,加强指导,持之以恒,不可松懈。其实语文学习归纳起来就两个字――习惯,所谓“习惯成自然”,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循序渐进,关键看教师有没有恒心,有没有耐心,有没有决心。
2.夯实语文基础,研究学习规律。
教材中一些文学知识、字词、经典句子、优秀古代诗文等基本知识和常识,需要学生牢固掌握,无论课程怎样改革,语文学习中的必备知识是不可省略不可忽视的,不能因为新课程中关注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忽略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关注和培养。三维目标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更不可偏废。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打下牢固的语文基础,掌握扎实的语文知识,并在反复训练中不断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语文学习是有规律的,掌握了学习规律,学生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语文教师要不断研究语文教学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按照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
3.加强对语文教材的有效使用。
尽管我们中考语文试题中涉及到语文教材中的原题很少,但是,所有语文试题的考查点都来自于以教材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我们不能因为中考试题中不考课内阅读就省略教材中的自读篇目或者舍弃教材中的精美篇目去搞课外阅读训练。叶老先生很早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发挥好教材这个“例子”的作用。教师要正确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要走进去,又要跳出来,运用好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