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25:09
序论:在您撰写矿井灾害防治课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
煤矿防汛工作汇报材料
一、全市地方煤矿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煤矿企业兼并领导组办公室批复我市保留矿井数量为129座,规划产能规模为11230万吨/年.其中省属x煤集团、省煤炭运销集团、x煤炭进出口集团办矿62座,规划能力4890万吨/年,分别占48%和44%,地方及省外主体企业办矿67座,规划能力6340万吨/年,分别占52%和56%.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x政办发[2010]8号文件精神,我市目前监管的整合保留矿井数为67座,其中原有x煤集团(省煤炭资产经营公司)重组的3座保留矿井虽经省领导组会议决定由兰花集团为主体,但现未正式行文批复.
地方监管的重组整合保留67矿中,按属地分:市直10座,能力1525万吨/年;xx6座,xx720万吨/年;xx16座,能力1485万吨/年;xx17座,能力5万吨/年;xx11座,能力900万吨/年;xx7座,能力375万吨/年.按主体企业分:xx集团14座,产能1530万吨/年;xx天泰5座,产能420万吨/年; xx13座,产能1215万吨/年; xx12座,产能930万吨/年;xx能源8座,产能675万吨/年; xx7座,产能375万吨/年; xx4座,产能315万吨/年; xx1座,产能300万吨/年; xx集团1座,产能90万吨/年;xx集团1座,产能90万吨/年;xx1座,产能400万吨/年.
二、防治水工作开展情况
近几年,在防治水方面主要抓了四个体系的落实:
(一)、构建防治水责任落实体系
1、落实安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年初市煤炭局与兰花公司市直各矿、各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重点加强安全目标责任考核,细化、分解和落实防治水工作的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监督责任和现场管理责任;安全考核 “一票否决”制.
2、落实煤矿防治水工作两个主体责任.逐矿落实了我市境内各类煤矿的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人,强化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监管责任落实;明确了煤矿企业是防治水工作责任主体,矿长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是第一技术责任人,分管矿长是监督落实责任人,同时明确了防治水副总、科室、区队、班组和井下各个岗位的责任.
3、突出加强对雨季“三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防汛责任体系和防汛指挥运行机制,层层落实防汛岗位责任制,切实做到职责、思想、指挥到位.防汛重点工程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了行政、技术和抢险责任人,并公诸于众,接受监督.我局以晋市煤局字〔2010〕222号文转发了省煤炭厅《关于做好全省煤矿防汛工作的通知》,以晋市煤局字〔2010〕241号文将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三个文件《关于印发山西省防汛检查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晋市汛 [2010]1号)、《关于切实做好2010年防汛准备工作的通知》(晋市汛 [2010]2号)、《关于开展汛前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晋市汛 [2010]3号)全文转发给各县(市)煤炭工业局和市直各煤矿,成立了以局长赵晚畴为总指挥、副局长崔晋宁为副总指挥的全市地方煤矿防汛抗旱指挥部,同时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均成立了专门的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雨季期间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二)、构建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
1、明确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认真执行“煤矿防治水管理规定”等制度规范,明确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矿井防治水管理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及以上的煤矿企业必须设置防治水专门机构,配备满足正常生产安全的防治水队伍及设备.
2、严格落实防治水技术措施.严格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重点抓好地表水害、老空水害和底板承压水害的防治,严防溃水、透水、突水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切实做到有疑必探、不探不掘、不治不采;对未采取全方位、全过程探放水措施的,坚决停产整顿.
3、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多次召开全市煤矿事故案例剖析会、重大灾害预防技术研讨会等会议,剖析近几年来全国及我省发生的重大(侥幸)水害事故案例,邀请知名院校专家教授作水害防治技术讲座,举一反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工作.
(三)、构建防治水隐患排查体系
1、坚持水害隐患专项检查和安全大检查相结合.在开展各项安全检查中把防治水列入头等隐患排查范围,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逐矿进行防治水分析论证活动,逐矿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形成了重大问题专家把关、疑难问题专家集中会诊制度.突出抓了地表与老空水害、大矿周边小煤矿、资源枯竭矿井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督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直接下达整改指令,对落实不力的,当作事故查处.
2、重点时期时段抓好重大水害隐患的排查整改.汛期前后,重点围绕地表水、老空水、承压水及上覆岩层水、相邻矿井及已关闭矿井水害,组织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水情水害排查分析,明确防治水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对排查确认的各类水害隐患,制定整改计划,切实做到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3、落实雨季“三防”工程计划.超前部署煤矿雨季“三防”工作,组织编制和实施雨季“三防”工程计划,严格各项工程的检查验收,确保矿井排水、供电设施和各项防治水安全设施完好、可靠.
(四)、构建防治水应急处置体系
1、健全完善灾害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处置机制.加强与气象、防汛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了市、县、矿三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采取发手机短信、联系和传真通知等方式,严格落实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的规定.凡该停产撤人而未停产撤人的,当作事故来对待,形成“逢大暴雨必须停产撤人”的规矩和习惯.
2、加强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制定了《晋城市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各级各煤矿企业编制了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应急预案体系.组织编制全市煤矿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加强调度和现场督导,汛期前对部分生产矿井进行了停产撤人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健全应急处置机构.我市煤矿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信息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发生水害险情立即报告,及时处理,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快速响应、反应机制.我市的两支矿山军事化救护队共购置水泵21 台,装备排水能力达4000立方米/小时,大大提高了水害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同时我们定期对抢险队机械设备进行清查,对常备的防汛专用物资逐项进行盘点,仔细检查质量,逐级把关通过,采取“一查、二看、三通过”的措施,确保防汛专用物资真正落实到位,不误抢险急需.
今年以来,全市地方煤矿未发生水害事故,未收到煤矿水害险情报告,防汛工作有条不紊,我们将继续一如既往抓好防汛日常管理,确保防汛工作缜密落实,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坚持局领导带班制度,对突况、重大汛情、灾情即发即报,及时科学调度,确保万无一失.
文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w.5 y
关键词:煤矿安全;建设;研究
“煤矿安全”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内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熟悉煤矿井下灾害的发生机理,掌握煤矿灾害治理的基本手段。
一、精选教学内容
“煤矿安全”系统地阐述了矿井瓦斯、矿尘、火灾等事故的发生规律和具体防治措施。该课程的总学时为40学时,课程的讲解内容较多,学时较少。要求任课教师了解煤矿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本课程的重点,以便合理地取舍教学内容。如果课程内容不分主次,必然会造成重点知识不突出。因此,我认为“煤矿安全”课程最重要的内容应放在瓦斯涌出和突出的防治、煤矿顶板事故的预防上,这两种灾害对煤矿危害最大。
二、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效果。第一节课是非常重要的,精彩的开始能够引起学生对煤矿安全课程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收集大量典型实例,精心准备。
教师一定是在自己精熟的情况下教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更认真地学习。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教师的讲解应该更形象化、具体化,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它图文并茂、声像俱佳,但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地挑选集合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手法,更好地结合板书的内容解释有关知识点,最终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注重案例分析
一些技术的理论计算分析非常枯燥,如果这些部分结合相关的案例分析讲解,会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就能防止犯同类的错误。讲解案例分析时,应将事故的来龙去脉都原本地呈现给学生,同步讲解灾害常见的预防措施和应吸取的教训。比如,在讲授瓦斯部分时,可以用典型事故案例:2005年2月14日15时01分,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孙家湾煤矿海州立井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14人死亡,3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68.9万元。直接原因为3316风道外段大量瓦斯异常涌出,工人违章带电检修,产生电火花引起瓦斯爆炸。案例分析能提高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将来矿井实际工作提供间接经验,有利于矿井事故的防范。
在讲授“煤矿安全”过程中,笔者通过精选授课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从注重案例分析环节入手,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建设“煤矿安全”课程有更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汤其建.煤矿安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煤矿安全”系统地阐述了矿井瓦斯、矿尘、火灾等事故的发生规律和具体防治措施。该课程的总学时为40学时,课程的讲解内容较多,学时较少。要求任课教师了解煤矿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本课程的重点,以便合理地取舍教学内容。如果课程内容不分主次,必然会造成重点知识不突出。因此,我认为“煤矿安全”课程最重要的内容应放在瓦斯涌出和突出的防治、煤矿顶板事故的预防上,这两种灾害对煤矿危害最大。
二、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效果。第一节课是非常重要的,精彩的开始能够引起学生对煤矿安全课程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收集大量典型实例,精心准备。教师一定是在自己精熟的情况下教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更认真地学习。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教师的讲解应该更形象化、具体化,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它图文并茂、声像俱佳,但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地挑选集合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手法,更好地结合板书的内容解释有关知识点,最终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注重案例分析
【关键词】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方法;案例分析;知识延伸;教学反思
对煤炭职业技术学校矿井采掘、通防类专业来说,《矿井通风与安全》是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特别对矿井通防专业来说,学不好这门课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专业技能人才。然而,刚从初、高中步入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对矿井通风知识相对陌生,因为矿井通风中的概念与初高中的所学的基础知识链接面窄,比较抽象,且学生在这方面感性知识太少,加之课程内容多、范围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等原因,学生不易掌握。教师若不在施教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想办法,下工夫,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学生往往迟迟不能进入课堂,即使勉强进入,又觉得学习和理解比较费劲,学不进去,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从而可能产生厌学而弃之不学的现象,最终给将来就业带来很大影响。对此,笔者从多年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1、紧扣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
《矿井通风与安全》是系统阐述矿井通风与安全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并分析讨论煤矿灾害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的课程。教材内容包括一通三防(矿井通风、矿井瓦斯防治、防尘防治、矿井火灾防治)加上矿井防治水和矿山救护等。该课程教材内容多、学时少,这就要求教师了解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以及哪些内容与后续课程关系密切的问题,以便合理地取舍讲授内容。如果不分主次的讲授,势必造成重点内容不突出,重要内容讲不深,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局限。因此笔者认为,《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最重要的内容就应该放在一通三防方面。矿井通风既是课程的主线内容,又是矿井安全保障的依据,该部分教学的重点内容应放在矿井空气中的主要有害气体、矿井气候条件,矿井通风系统,掘进通风,矿井风量分配与调节等几个方面。而在灾害防治方面,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防治原理和防治技术方面,应少讲解理论,多讲技术原理及应用。因为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会分配到煤矿从事实际的操作工作,因此要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会检测空气的成分、会计算和调节风量、如何治理瓦斯、如何防治矿尘、如何预防煤层自燃等。比如讲授矿井瓦斯突出内容时,主要不是放在瓦斯突出的原理与机理方面,而应将重点放在瓦斯突出的防治方面,如区域性防突和局部防突的原理及技术措施,并尽可能结合自己在现场的实际经验,分析哪些情况下适合用保护层开采防治瓦斯突出,哪些情况下适合用预抽煤层瓦斯防治突出等等,讲课内容要深入浅出,便于学生掌握与应用。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在《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中,单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演示及实物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计算机辅助教学。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以计算机和投影仪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它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媒体形式,具有声、像、色、动的特点,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可制成有文字、有图表、有色彩、有动画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演示,将有鲜明色彩和强烈动感画面,清晰地显示在大屏幕上,音像相互映,图文并茂,听看兼容,使学生由“听报告”变成了“看电影”,易产生新鲜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机械通风时,学生对离心式通风机和轴流式通风机的构造与原理理解起来困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清楚地掌握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清晰、明了、直观地反应两类不同通风机的构造特点与原理,并在大屏幕上进行图解对比。这样以来他们就不再感到陌生、不再感觉特别难学。
2.2 实验室模拟演示教学。在《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中,运用演示教学,可使学生获得明确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矿井通风系统、采区通风系统和回采区段通风时,大多数学生没有下过矿井,觉得这个内容抽象,难以理解矿井是如何通风及矿井通风设施的设置、作用。我把学生带人通风实验室进行教学,首先,让大家观看模拟煤矿矿井,指出矿井通风系统中进风井、回风井的位置和进风路线、回风路线、采煤工作面,告诉他们风门、风墙等通风设施安设地点及作用;然后启动模拟矿井通风演示按钮,标志红灯的进风不断进入进风井,进入井下巷道,进入采区、采煤工作面;标志着污风的黄灯从回风巷道、回风井至地面不断的回出。在演示中,为了加深学生对风门等通风设施的作用的认识,在矿井巷道内一处去掉风门,正在通风的风流会发生什么变化等。通过模拟演示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
2.3 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不但动脑还要动手,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并且具有熟练操作水平。如在讲述该课程“矿井瓦斯检测”内容时,要求学生既要熟悉光学甲烷测定器的结构、原理,又要会操作使用它。课堂上,教师拿着仪器,一一告诉各系统内每个部件的作用,在讲述使用方法时,按步骤讲述测定前的准备、测定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然后进行示范操作。接着,把全班分为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进入实验室对标准气样进行实地测定。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老师进行督促并分别指导,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操作结束了,同学们掌握了仪器的使用,并能就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在这样的实践教学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达到了实践教学的目的。
运用上述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这门课的热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结合典型案例,深刻认识教训
从全国历年的事故案例中,选择比较典型的案例,给学生分析讲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切身感受,如同身临其境,加深印象。如在讲到掘进通风时,结合1997年11月13日,淮南潘三矿采用一台局部通风向两个掘进面供风,另一台局部通风机又向其中的一个掘进面供风,这种“1台供两面、2台供一面”的通风方式,管理十分困难。结果其中一个掘进面风量不足、爆破引燃积聚的瓦斯、继而又连续发生七次瓦斯煤尘爆炸,酿成了88人死亡的惨剧。在讲到火灾事故时,结合铜川徐家沟煤矿1983年2月24日火灾事故,致使采煤工作面24名矿工全部遇难等等。通过对矿井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预防措施、应吸取的教训等方面详细分析,让学生不仅被动地接受教材上的死知识,而要学会能对实际发生的案例进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增加知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事故分析方法。并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有助于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4、依托教材知识,延伸拓展视野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成果,以便将这些新科技知识融入到课堂中予以讲授,这样,学生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可以接受新的、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比如,在此前的任何《矿井通风与安全》教材中,煤炭自燃火灾的预防措施方面都主要谈预防性灌浆、阻化剂防灭火、凝胶防灭火等技术,因此,在讲这方面内容时,除讲述教材知识外,再增加“三相泡沫防灭火技术”,从原理、技术、应用等方面对他们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讲授矿井瓦斯时,给学生补充教授了《矿井瓦斯治理实用技术》的部分新内容。这样,既依托教材,又不完全依照教材,让学生既获得完整的理论知识,又拓宽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此外,教师应多参加一些教学研讨活动,因为不同教师的思维方式、课堂内容均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共同讨论,取长补短,知识面得到拓宽,对授课很有帮助。
5、做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关键词】教学改革;矿业工程;培养模式;教学手段;立体化教材
1引言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而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当前学术科研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了高校,其教学能力与职业理念还有待提升,而且新老教师之间的更替缺乏交流;另一方面,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良莠不齐,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自主性有所欠缺。特别地,相当多的大学生将“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当成一种信念,“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当成口号,渐渐地对大学的课程没了兴趣和积极性,使得教与学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一定的分歧。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寻求更为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与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一个优质鲜活的教学课堂。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多媒体的推广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个性化、自主式学习已经成为普遍的需求,立体化教材、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兴起正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其中,教学资源的立体化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网络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1]。关于立体化教材,国内外有多种说法,“一体化教材”或者“多元化教材”,英文称为“integratedtext-book/coursebook”。我国最早在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其真正含义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以教学应用的主教材、参考书、学习指导书等传统纸质教学资源为基础,借助电子教案、CAI课件、网络课程、仿真教学系统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工具,并结合学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汇聚多层次更全面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教学思想,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的目的,即媒体呈现的立体化,教学设计的一体化,教学应用的多元化[2,3]。此外,立体化教材的设计有效地结合了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与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接受,而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背景和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自主进行新信息的加工与现实意义的建构和整合。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借助多媒介、多形态、多元化的现代信息技术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创新的教学理念、互动式教学系统,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有效地协调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近年来兴起的翻转课堂正是新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真实体现。然而,尽管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立体化教材建设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矿业工程类学科的立体化教材建设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5]:(1)立体化教材建设数量众多,内容比较繁杂,本质认识尚浅,多媒介、多元化往往只是教材的外在形式,特别是立体化教材设计与教学内容编排匮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很难有效开展。(2)立体化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在编制过程中由于团队或个人制作的差异存在着不同步与不协调,而且新老教学理念的转变使得老教师的教学思想得不到有效的传承。(3)目前的立体化教材缺乏科学、规范及成熟的评价标准,致使立体化教材的建设质量良莠不齐,矿业工程类学科立体化教材建设和开发规范不统一,针对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教学方案,通用性较差,学生在理解上容易出现误区。(4)立体化教材建设交互性、互动性不强,没有支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而且,学生能够接触的实践环境非常有限,尤其对女生来说,煤矿领域就是她们的禁区;而偏重理论上的构建,便缺乏具体使用过程和效果的实践研究。这一方面也是矿业工程类学科的立体化教材建设的难点和重点。这样,学生们很难掌握课堂中的知识点在实际应用领域中的真正意义,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实际要求。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基本上是将文字叙述结合图片和有限的视频传输信息,使得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差异较大,甚至在实践活动中出现偏差。因此,完善教学资源,强化教学理念,开发出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时代的创新教材,对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提升大学生专业知识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此外,高校生源与教师资源匹配失衡,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匮乏,有些课程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开设相关的课程设计以检验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这往往使得学生们在教师有效的时间内得不到全面的指导,特别是大四本科生面临的毕业设计。通常情况是教师们既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又要指导本科生做设计或者论文,而且有的教师还需要时间指导自己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很多时候因为精力有限而不能做好本科生设计或者论文的指导者和督导人。结合当前情况,本研究以作者主讲的《矿井瓦斯防治技术》课程为例,通过教学资源的多媒介、多层次开发与教学手段系统化、现代化应用,编制出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时代的立体化教材;并结合博士、硕士、学士梯队式建设的毕业设计理念,通过专业课程设计的互动互学与团队实践研究,实现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本研究对高校立体化教材建设和毕业设计理念的构建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前景。
2立体化教材建设与梯队式毕业设计理念构建
2.1立体化教材建设内容及表现形式
矿井瓦斯防治课程主要介绍矿井瓦斯喷出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特征和分布规律、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与防治技术、矿井瓦斯爆炸灾害及其预防、矿井瓦斯抽采技术等。随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矿井瓦斯防治工作的强化和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矿井瓦斯的防治与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顺应当前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培养出能够运用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及工程等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安全分析、安全设计、安全评价,并能够解决生产、管理、事故处理等现场中复杂的安全工程问题,成为具备安全工程师素养,能从事安全工程技术和安全工程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进而,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需要理论知识结合实验实践研究及相应的课程设计以更全面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推动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6]。本课程在选用国家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的基础上,参考其他高校矿业工程类学科教材,以现代教育思想指导课程的改革,从认知规律入手,编排教学内容;并通过实验实践内容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开设瓦斯等级鉴定与瓦斯抽采设计的课程设计环节以加强学生对工程实际应用的理解;特别地,应用煤矿仿真模拟教学系统以独特的三维仿真技术将煤矿井下环境完整地呈现,全新的三维仿真交互操作突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以多种视角对井下环境进行多维度的学习和认识。首先,结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学手段的选取,即主教材、参考书、指导书、学术前沿与学科发展资料库、试题库等教学资源的编排与电子教案、CAI课件、网络课程、仿真教学系统等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以适应矿业工程类不同学科立体化教材建设。具体来说,1)根据培养计划制定课程方案:矿井瓦斯防治技术学习导言、教学提示、学习提示等。2)以章为单位设置教学纲要:教学基本要求,知识点、要点归纳,要点、难点剖析,典型案例系统分析。3)多媒体教学方案:弥补现有电子教案的不足,及时更新矿井瓦斯防治技术的研究背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效果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多角度、多方位配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过程;并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适当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强化学生在实践研究中的理论基础知识。4)矿井仿真模拟教学系统: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矿井瓦斯灾害防治中的各种场景,打开了女生们不能跨越的煤矿领域的禁区,有效地带动学生们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为提高教学质量、突破教学难点、增强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5)学术前沿与学科发展等教学素材资料库:紧随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搜集整理当前学术前沿与学科发展的最新教学资源,以实现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型大学的转变。包括:瓦斯灾害防治技术在煤与瓦斯突出大、中、小不同类别矿区的教学案例、防突措施、瓦斯抽采技术、煤层开采的主要技术与煤层注水、水力冲孔、水力压裂、水力割缝等辅措施,以及应用与实践案例库。最后,根据考核要求选择考试题型,含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综合论述题等。其次,在实验实践环节中,安排布置相关的实验内容:1)了解煤层瓦斯含量快速测定原理,掌握利用WHK-I型煤层瓦斯含量快速测定装置测定煤层瓦斯含量的步骤、方法,能够在煤矿现场进行煤层瓦斯含量测定。2)掌握落锤法测定煤的坚固性系数f的方法、步骤,了解坚固性系数f值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中的应用。3)明确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ΔP)的物理意义及其瓦斯渗透和流动规律;了解WT-1型瓦斯扩斯速度测试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掌握煤的坚固性系数与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关系。4)通过煤矿瓦斯爆炸实验了解煤矿井下瓦斯爆炸的主要特征参数和基本特性。最后,进行实验室相关数据的测试分析以及学生的互动交流等。接着,开设瓦斯等级鉴定与瓦斯抽采设计的课程设计中,根据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要求,学生在学习完矿井瓦斯防治课程后,进行该课程的实践环节:1)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以矿井瓦斯防治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基础,掌握有关等级鉴定测点布置、测定路线以及相关数值计算方法和技能。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理解矿井正常生产情况下,依据测点布置原则、测定路线,计算相应的绝对和相对瓦斯涌出量进而判定矿井瓦斯等级。2)矿井瓦斯抽采设计工作,根据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完成某综采工作面本煤层抽采设计,编写出设计说明书并绘出抽采钻孔布置平面图和剖面图、工作面瓦斯抽放系统图。其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矿井瓦斯防治和相关课程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综合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计算、绘图和设计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最后,通过煤矿仿真模拟教学系统的顺序模式或者自由模式,实现全新的三维仿真交互操作模式。即要么根据煤矿安全生产的工序流程与提示进行学习与操作;要么按照学生自身需求有针对性的深入学习。学生通过了解与完成在虚拟的井下环境中的相关任务流程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以便于深入了解瓦斯防治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
2.2梯队式毕业设计理念构建
如果说立体化教材建设是学校软环境建设的第一要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那么,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就是检验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标准。针对高校生源与教师资源匹配关系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梯队式毕业设计模式。其理念的构建是基于大四本科生毕业设计而提供的学习平台。该平台是以相同的研究课题为基础,以博士研究生的工作为主导,硕士研究生的工作为重要支柱,本科生的研究工作为辅助和分支,建立一个梯队式的研究合作团队。梯队式毕业设计模式通过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工作带动本科生的研究工作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并作为本科生研究工作的直接指导者和督导人;而本科生的研究工作最终目的是为研究生的工作提供研究素材和成果,本硕博融为一体,相辅相成。这样,一方面,通过梯队式研究团队的合作,带动了学生们互动互学的积极性,而且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经验可以为本科生的研究工作借鉴,本科生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研究生的工作服务;另一方面,梯队式的研究模式可以避免学生因为种种不便不能及时和指导教师沟通交流,得不到有效的指导与帮助,而且指导教师也可以缓解由于指导学生过多带来的工作压力。更重要的一点是,梯队式的研究模式在课题组研究工作合理的任务分工下,可以有效地提高课题组研究工作的效率。通过构建梯队式毕业设计团队,使我们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计划开辟了新方案和新思路,为我校软环境建设和教学科研型大学发展探索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Optimization of Mining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 System Adap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uizhou
杨军伟 YANG Jun-wei;艾德春 AI De-chun;陈才贤 CHEN Cai-xian
(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工程系,六盘水553004)
(Mining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Liupanshui 553004,China)
摘要:为了培养国家战略需求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采矿工程专业人才,从课程设置的层次性、专业课程设置的全面性、课程设置的先进性和适应性、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四个方面进行了课程体系优化,使采矿专业学生能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也能够学到适应贵州矿业特色的课程体系,而且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适应贵州矿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Abstract: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mining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which meet the demands of national strategic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Guizhou, curriculum system is optimized from four aspects of the hierarchy of the curriculum, the comprehensive course design,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curriculum and adaptability and curriculum design practice. It makes the mining professional students can learn the basic theory and basic technology of that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and learn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at adapts to the mining characteristics in Guizhou. It als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rains the applied talents which adapt to the m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Guizhou.
关键词 :采矿工程;课程设计;层次性;全面性;实践性
Key words: mining engineering; curriculum design; hierarchy; comprehensiveness; practicalness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244-02
0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放缓、能源结构不断调整,煤炭需求整体仍将呈疲软态势,但是作为占有全国煤炭资源储量7%的贵州省,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还是比较急需的。如何培养国家战略需求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就是重点考虑的。
1课程体系优化
根据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和《六盘水师范学院关于制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通过对水城矿业集团公司盛远工矿、大河边煤矿进行企业调研,适应贵州特色的采矿工程专业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重实践、具有初步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1.1 课程设置的层次性将采矿工程课程体系分成四个平台,即两个基础课程平台、一个专业教育平台和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平台。
第一个平台为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包括必须环节和选修环节。目的是使学生能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和一定的通用能力。必修环节包括政治类、外语类、体育类、计算机类、数学类、物理类、教育类。选修环节包括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和艺术科学类。公共基础教育平台课程体系见图1。
第二个平台为学科基础教育平台。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采矿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一般实际专业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掌握力学类、地质类、机械设计类、学科基础数学类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为了采矿工程专业的长远考虑,考虑了工程教育论证,从而加开了弹性力学、运筹学、矿业系统工程课程。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体系见图2。
第三个平台为专业教育平台,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采矿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矿区开发、矿井开采、巷道开拓的设计方法;掌握矿山压力及岩体工程监测、矿井通风安全及灾害防治等基本理论与技术。包括必修环节、方向课程和选修环节。必修环节包括井巷工程、煤矿开采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山机械与设备和矿井通风与安全五门采矿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其他类课程;方向课程包括采矿工程方向和矿山环境保护方向;选修环节包括矿山灾害、矿山信息技术、矿山前沿讲座等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及图3。
第四个平台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必修环节和选修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体系见表1。
采矿工程课程体系进行这样的层次划分,有利于课程设置上的宏观控制和进行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1.2 专业课程设置的全面性为了能够让学生全面、系统、经济的学习采矿内容,设置由液压传动、井巷工程、煤矿开采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山电工学、矿山机械与设备、矿井通风与安全组成的专业课程组,并设有两个方向的选修课程组,即采矿工程组(采场与巷道支护设计、矿山压力检测与预报、矿井瓦斯防治)、矿山环境保护组(开采损害与环境保护、环境科学导论、工程物探)。在专业教育平台选修环节设置了现代爆破技术、矿山灾害防治、矿山信息技术、煤矿特殊开采方法、采矿工程专业英语、非煤开采技术等保证采矿工程专业课程选修环节的全面性。
1.3 课程设置的先进性和适应性课程设置必须以当前矿产行业发展趋势、贵州矿业特色为基准。当前矿产行业的发展趋势是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安全性和高产高效。贵州矿业的特色是地质条件复杂、瓦斯含量高和矿山环境严重。根据贵州矿业的特色,开设了矿井瓦斯防治、矿山环境保护、构造复杂煤层开采、灾害防治等课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教学软件和电子课件,使学生更客观真实的掌握课程知识。
1.4 课程设置的实践性使实践教学环节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达到25%以上。实验、实习和设计是连接理论和生实际需要的桥梁。为此,在优化课程设置、改善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学计划还要合理安排实验、实习和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验环节,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应用人才。实践教学环节作用见表1。
2结论
通过课程设置的层次性、专业课程设置的全面性、课程设置的先进性和适应性、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四个方面对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可以使采矿专业学生能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也能够学到适应贵州矿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同时保证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国家战略需求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采矿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其华,秦忠诚.面向21世纪的采矿高等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1998(2):74-75.
[2]秦忠诚.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拓宽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2):180-181.
[3]“矿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课题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04.
关键词:瓦斯灾害防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122-02
一、引言
“瓦斯灾害防治”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从煤矿瓦斯生成、赋存、涌出、爆炸、突出的原理和规律出发,结合我国当前实行的政策和行业法规,阐述了矿井瓦斯防治的途径以及瓦斯抽采和利用技术,重点是煤矿瓦斯的涌出、突出和爆炸的防治,并着重介绍矿井瓦斯抽采方法和技术装备。然而,传统的课堂讲授或者多媒体教学已经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课堂氛围,学生一旦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就会导致出勤率下降、考试成绩不理想。对此,为了培养出理论扎实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更好地服务矿山,加强“瓦斯灾害防治”课程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的教育观转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奋斗。针对“瓦斯灾害防治”课程,首先需要教师精炼教学内容,同时要求学生自学。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应放在瓦斯贮存基本知识、突出机理和流动基本理论及瓦斯灾害防治新技术上。
三、课程建设的目标
为了培养出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学生,“瓦斯灾害防治”课程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营造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创新的教学环境。
2.组建一支由主讲教授负责、专业搭配合理、教师人员稳定、科研及教学水平都比较高的师资队伍。
3.通过组织调研,根据煤矿生产安全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体现实践性、科学性。
4.完善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5.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试题库的教考分离机制,形成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高。
6.完善网上资源,充分利用河南理工大学校园网络平台,指导学生积极、有效地使用网上资源,更好地学习“瓦斯灾害防治”课程。
7.把“瓦斯灾害防治”建设成具有矿业工程特色的专业课程。
四、课程建设步骤和内容
成功开设一门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安全专业的专业课程,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和目标:
1.完善“重视基础、强调能力”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使本课程教学向下与我院定位、学生实际相结合,向上与国家对煤矿安全专业人才的要求和煤矿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相结合。为此,配合教材建设,需要重新审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完善与之配套的“重基础、强能力”的教学模式。
2.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长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鲜有师生互动,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拓潜能。我们不能不反思,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3.加强立体教学平台建设,鼓励自主学习。根据课程建设的需求,利用学校现有数字式教学平台,实现学生院别、专业、班级、学习资料的管理及维护,实现学习资料的评分机制,有效体现出学习资料的层次及时效性。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实现网上实时答疑、网上提交、批改作业、网上答题和自我测评,同时为学生之间的实时沟通提供支持,为学生提供一个立体化的、实用的自主学习环境。
4.编写出版适应新技术发展和教学要求的教材,开发与之相配套的CAI课件。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相对较快,这就使得教材建设相对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安全工程专业在专业课程教材方面缺乏科学的指导,缺乏系统性、实用性及适用性。现行使用的“瓦斯灾害防治”教材,课程内容没有及时更新,瓦斯基本参数测试的方法、瓦斯突出的机理研究、瓦斯流动理论的研究成果、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瓦斯抽采装备也没能与时俱进。需要通过调研,了解新形势下瓦斯灾害的成因和形式,包括新的瓦斯参数测试方法和设备,对瓦斯突出机理和瓦斯流动理论新的研究成果,最先进的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等内容,配合新编写的教材,开发CAI课件。
5.开发模拟试题库及其管理系统。在针对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试题库就是最基础的工程,试题库管理系统是网络考试系统及考试评定系统的支持平台,没有这个平台,或者平台搭建不好,则往后的组卷、考试、评定等一系列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现在本课程试题库只包括6套试卷,而且没有明确区分知识点,更谈不上网络考试,应该制定出合理实用的分类考核的题库。研制出题库管理系统,为教师举行考试提供方便与快捷的方式,拥有与真实考试同样的题型、组卷等工程并在全校使用。
6.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对理工科学生来说,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实验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重要环节,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大部分实验课程是按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验大多是认识性、验证性实验,而且实验内容较少,由于实验学时少、实验设备老化、日常教学实验仪器数量不足、实验以演示性实验为主等原因,造成学生动手机会少,学生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不能得到足够的、及时的实践认识,实验效果不理想。而且实验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本培养。对此,应该增加设计性实验,根据授课教师的课题和课余时间给学生增加开放实验时间
7.合理实用的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授课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途径,又是评定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的方法,是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依据。“瓦斯灾害防治”课程以往考核形式是闭卷笔试,其弊端不言而喻。为避免这种情况,现将考核分为四部分:一是平时成绩;二是实验成绩;三是课程设计成绩;四是考试卷面成绩。只有合理实用的考核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按时到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而且能正确处理好考试与平时学习的关系,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8.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系统。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相反,它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现在的评价系统,只是学生的打分和建议,有的学生没能反映出教师的真实教学效果,系统建设中应该综合考虑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多层次进行评教,研制出既考虑老师课堂教学效果、实验课的动手能力,又能反映学生接受的情况和实践能力等比较完备的评价系统。
9.授课教师培训和备课。课程负责教授,应该定期召集授课团队,共享教学经验,针对不同内容,采用相应的授课方式,提高授课教师讲课的艺术性和生动性。同时,针对当前煤矿安全形势,尤其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的发展,结合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增补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瓦斯灾害防治”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课程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果,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基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为主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评价机制等,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和习题设置,建立学生教学成果反馈机制,研制集教学、考试、评价、交流于一体的高效实用的立体教学平台。实践证明有效提高了实际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坚,唐成军,李昕.电工电子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17).
[2]刘佳佳,吴强,王亚军,等.关于《矿井瓦斯灾害防治》课程标准化建设的探讨[J].应用能源技术,2014,(4).
[3]袁军伟,蒋晓改.安全工程专业煤矿开采学课程建设存在问题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4).
[4]孙文标,杜学胜.“煤矿开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
[5]邵芬红.计算机基础“精讲多练”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煤炭技术,20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