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疗卫生共同体范文

时间:2023-09-28 09:25:01

序论:在您撰写医疗卫生共同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医疗卫生共同体

第1篇

北大人民医院院长助理、信息中心主任刘帆以" 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和数字化医院建设"为主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和体验。

医联体即国外的IDS:(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早在医改之初的美国,大医院为了降低成本必须和社区医院合作,共同组成一个有效的体系,完成一体化健康与疾病相关的整合型服务体系,达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该模式在国外已有二三十年的实践,命名为IDS.在中国,不同的医疗机构互相配合在一起,为病人提供一个连续的服务,所谓的医联体也就是IDS,北大人民医院院长助理、信息中心主任刘帆介绍。

在IDS包括很多方面,从社区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到二级医院的康复,覆盖了人全生命周期的从健康到亚健康;以及疾病、重病的全部服务内容。在IDS这个内涵里面,其实不仅仅是技术的整合,包括临床服务的整合,医师的整合,功能的整合,行政的整合,信息的整合等。

刘帆表示,中国的问题在于二级医院跟三级医院抢生意,整个医疗服务配置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协调和控制,进而导致资源配置出现问题,造成整个服务导向大医院。所以,迫切希望在北京地区有若干个IDS来相互制约这种无序状态,共同促进不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协调合作,能够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并在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同时改善服务质量。

医联体三种模式:医联体的模式有很多种,在美国和台湾有三种,分别是契约结盟模式、平衡权利模式和闭锁模式。在我国,由于社区医院,区级医院不能并购,各医院之间基本上是契约结盟的关系。也就是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互相整合在一起,按照政府的要求,借助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团队,在政府的监管下为病人提供一整套的服务。核心来讲,现阶段的医联体主要是围绕医疗机构互相联合,医疗工作者可以围绕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第2篇

关键词:卫生信息;统计工作;统计管理

在当今信息化的环境中,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单位生存和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还要受到国内同行的挤压。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率、要效益,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提高管理信息反馈的速度、灵敏度和精确度,提高卫生信息统计的时效性,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卫生信息统计工作的现状

1、领导认识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领导错误地认为卫生信息统计工作就是简单地填几张报表,事后上报的数据不那么重要,把统计工作简单化,只有在上级检查和工作总结时才用得着,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导致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

2、财力投入不足。

信息系统建设也是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需要一定财力物力的支持。某些单位在设备购进、房屋建设和医技人才培养上,表现出很超前的意识,但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则明显不足,目前大多数医疗卫生单位还没有建立起全面实用的信息管理系统。

3、统计人员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

由于受到编制、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单位的卫生信息统计人员素质偏低,统计队伍相对不稳定。长期以来忽略信息统计人员的引进和培训,现有的在岗人员中,专门统计人才很少,大部分都是半道改行或兼职的,很少有进修学习的机会,专业素质普遍较低,只能做些日常的资料收集整理、业务工作报表等方面的基础工作,很难对信息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利用,从而制约了统计信息重要作用的发挥。

4、统计口径与上级要求不相符。

按照《2007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诊疗人次数、住院床日数等基本信息是必须如实反映的,而许多单位变相按照收费处方、分解住院、退号转门诊等方法统计,以应付医保检查、减少病历书写等主观需求,造成信息统计结果不准确、不可靠,无法真实地反映业务管理的全过程。

5、主管部门培训督导工作欠缺。

主管部门对基层单位信息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数据监管力度不够,应该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和学术交流,进一步完善统计信息标准,统一指标口径,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可操作性,同时加大对信息统计工作的检查评比,防止漏报、虚报、瞒报现象的发生,以提高统计信息的质量。

二、卫生统计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

1、卫生资源有效配置的依据

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合理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每一位医务管理者考虑的重要问题,而卫生统计信息是管理者有效开发利用本单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基本依据,从而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发展急需的项目上,真正做到物有所值。

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前,依据统计信息,先进行市场调查和论证,依据区域卫生资源分布情况来配置资源,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同时在业务管理方面,根据门诊量、业务收支和床位周转率等具体指标信息,进行合理规划布置,改善就医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2、科学决策的前提和保障

通过卫生统计信息,单位管理层不但可以了解业务收支、医疗成本等经济数据,还可以同时了解所服务地区的卫生需求、病人的次均费用、药费比重等其他指标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反馈,制定单位的发展战略和具体的业务计划,调整科室设置,做到人、财、物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做大做强重点发展项目,从而增强竞争力。

3、衡量管理水平的标尺

衡量医疗卫生单位管理水平高低的指标,主要是各种医疗指标和经济指标,利用这些统计信息,不断总结和完善管理制度,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医疗费用实行结构调整,严格控制药品费用的比重,从而既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称赞,同时也为单位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

4、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前哨站

我国从2009年开始实施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以来,医改监测就伴随而来,从统计月报、季报到年报,都离不开卫生信息统计的支持,特别是五项重点改革内容,更是依靠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认真填报、逐级汇总,国家有关部门分析改革进展情况,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和措施,为顺利实施新医改奠定了坚实的监管基础。

三、开发利用卫生统计信息的具体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建立和健全完善的信息管理机制,改变过去那种认为信息统计部门只是提供一些机械的统计数字,不创造经济效益的错误看法。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单位管理层应该认识到统计信息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统计信息资源,并对其深入开发利用,以使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方式上。

建立一支由信息统计人员、医务管理人员和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信息管理队伍,并保持其相对稳定,并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同时增加必要的资金投入,购置相关的信息处理设施,力求把那些敷衍了事的“死数据”变成活的有用的统计信息;用现代化信息论的观点来指导工作,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先进的科学技术,探求在新形势下卫生信息统计工作的新路子。

2、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管理制度。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管理制度的约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卫生统计信息的服务质量,也必须建立一种合适的统计信息制度,从而完善统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管理体制。

强化统计信息的管理、监督职能,除了要求统计人员做好日常工作外,还要建立统计信息定期在单位办公会上交流、通报、反馈的制度,使单位内部各部门了解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同时能正确处理好财务、核算与统计工作的关系,以加强统计信息与核算、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3、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一是健全统计机构,稳定统计队伍。在单位内部单独设置卫生信息统计部门,增加相应编制,配备专业人员;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尤其是新担任统计工作的人员进行岗位业务指导培训,参加统计业务培训班,提高其业务素质。只有高素质的统计队伍,才能真正发挥现代化统计信息的作用。

二是建立健全统计台账。通过制定一些表格、账簿,反映本单位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满足业务核算、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需要,力求统一、简洁、明了,做到规范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统计台账要及时、准确、完整地登记,台账之间要有连贯性,指标口径要一致。

三是严把数字关,确保可靠性。严格统计信息质量管理,统计数据分口把关,各负其责。统计人员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每一个信息数据的来源,计算及时、正确,分析其可比性,认真地检查、审核数据,实行交叉复核签字手续,逐级汇总上报,确保统计资料“数出一门”,真实可靠。

4、实现统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化。

信息化的手段给统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条件,信息化的条件提高了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有效地减轻了统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降低了错误率。根据医疗管理信息系统(HIS系统)的完善程度,逐步加强信息数据挖掘方面的工作,在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利用、存储等方面实现自动化和现代化,使统计出的信息数据更有针对性,能更好的服务于管理需要。

5、科学设置指标体系,规范统计工作。

信息统计工作首先是为了满足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其次结合国家、卫生行业统计管理要求,实现统计资料的内外整合。科学地设置统计指标体系,规范指标名称、统计口径、计算公式、汇总级次、报告权限等相关内容,便于统计人员科学、有序、规范地操作和运行,既为单位日常微观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又为国家和卫生部宏观管理服务,二者兼容,客观准确地反映医疗卫生单位的运行和发展,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6、做好信息统计与财务核算的协调统一。

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使单位的综合信息统计与具体的业务核算、财会部门的会计核算之间基本达到资源共享,协调统一,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可靠,定期召开调度会,分析问题的关键点,坚持“问题点就是改进点,改进点就是创新点,创新点就是效益增长点”的理念,不断改进工作程序和协调制度,做到各个部门沟通及时,数据共享,取长补短,为医疗卫生单位的决策和测算提供详实的信息支撑。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医疗卫生;统计工作;数据质量;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02

当前,健康意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与健康事业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行业也逐渐走进人民群众的视线,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做好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民生问题。要做好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工作,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医疗统计工作服务于医院管理层以及政府医改工作的能力。当前存在着制约医疗卫生统计发展的问题,各方务必加以重视、各施其职,逐步解决制约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问题,不断提升医疗管理水平。

一、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医院管理层,通过利用医疗统计工作,可以掌握医院的服务半径、所辖区域人群的疾病分类结构和变化趋势等客观数据,据以科学地制定管理方案,有效地分配人、财、物等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科室、重点科研建设,改进薄弱科室建设。同时,利用统计数字、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掌握医院的出院人数、门诊人数、次均收入、药品比例、检查阳性比例、医疗收入情况等基础数据,不断提升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于政府部门,科学客观的医疗卫生统计数据,可以客观反映卫生医疗单位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对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政府部门掌握卫生事业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推测未来发展趋势,对科学制定医改政策,解决医疗体制当前存在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

因此,加强医疗卫生统计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任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当前医疗卫生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工作被动应付多,主动开发少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部分医疗卫生单位成本负担繁重,工作压力较大,管理层更多地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医院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面,以及忙于应付政府部门的医改工作,而往往对统计工作不太重视。另外,各个科室也忙碌于繁忙的具体医疗卫生事务而无暇顾及统计工作。这造成从基层医疗科室直至医疗管理层都不注重统计工作的现象。平时的统计工作大多只是对基础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汇总,简单地应付管理层及政府部门的各种报表,而主动地对医疗统计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利用较少,使得医疗统计数据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转化也不多,这对我国的医疗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将形成阻碍。

(二)统计基础工作薄弱,医疗统计人员有限,业务素质不高

当前的医疗卫生单位统计基础工作薄弱,从事统计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很多单位是财会人员或人事工作人员兼职,甚至一人身兼数职,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统计工作中。具有高级统计专业技能,熟练统计业务经验的专业人员就更为稀少,这将严重阻碍了卫生医疗统计工作的发展。据有关方面的数据,仅地市级医院配备数量有限的专职统计人员,其它县市及乡镇卫生单位大多仅有兼职人员,而且这些从业人员相对缺乏统计专业知识和统计工作经验。可见,统计工作的队伍建设储备力量相当欠缺,统计力量薄弱。

(三)统计数据挖掘较少,数据开发利用不足

当前,医院His系统已经广泛运用到各个医疗机构,His系统汇集了医疗单位大量的就诊病人和治疗收费等相关基础统计数据,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工计算,极大的提高了医疗统计工作的效率。但是,医疗卫生单位的数据统计不是目的,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满足医疗管理层和政府部门需要的有目的、有深度、有利用价值的统计分析结果,并为管理者所利用才是最终目的。当前,很多医院统计人员习惯于做做报表、上上台账、画画图表,不重视统计分析工作,对统计资料的开发和利用较少,造成了统计信息产品相对单一,服务面较窄,利用率不高的现状。统计数据没有进行开发利用,对工作没有实质性帮助,医疗卫生的统计工作也就越来越不受重视,慢慢成了鸡肋。

(四)统计工作制度不健全,统计管理制度待完善

当前的医疗卫生统计工作中,很多医疗单位忽视统计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建设,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不健全,没有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岗位职责,统计部门人员权责不明确,激励制度不完善,没有充分发挥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统计报表制度的落实不严格,统计数据时有被篡改,统计数据质量有待提升。当前的医疗卫生统计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亟待健全和完善。

三、提高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领导重视,引导全员上下重视医疗统计工作

要加强医疗统计工作,首先,要提高管理层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力度,提高卫生统计工作的整体地位,吸收专业统计人员和统计岗位。医院管理层要以身作则,经常在各级医院管理会议上利用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等统计数据对管理问题进行披露;考虑工作效率、病人满意度等统计指标在人员绩效考评方面的应用;借鉴产出水平、收入成本等统计测算结果作为制定方针计划的依据。逐步引导全员上下增强对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提升能力,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与职业道德建设

为了发挥医疗统计工作的作用,必须把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首先,统计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积累工作经验和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医疗科室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使统计职能深入人心。其次,单位要经常开展统计业务培训,岗位培训,鼓励统计人员大胆创新,研究和利用新的y计指标和统计方法解决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医疗统计工作服务于医院管理目标的能力。第三,还要注重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实事求是和依法统计的观念,不弄虚作假,不虚报瞒报,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三)规范制度,完善统计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规范医疗统计工作,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有必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备、规范、合理的统计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第一,设立医院综合统计职能部门并明确统计职责,在制度上确保统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第二,确定统一的统计填报口径、范围,确保医院病案统计资料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第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数据采集、审核、传输、处理、评估、上报等全过程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四)鼓励调研,加强医疗统计数据开发利用工作

医疗统计的数据开发利用工作是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对统计数据进行开发利用,才能正真发挥医疗统计工作的作用。首先,完善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及上报反馈制度,从源头上保证病人基本信息、治疗护理数据、收费成本状况等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其次,充分重视和发展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对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助推医疗统计数据的开发利用工作。第三,制定奖惩措施,实行严格的统计数据开发利用量化指标,积极鼓励对统计数据开发利用和调研成果,惩处墨守成规、忽视统计开发利用的行为。总之,要充分重视医疗统计数据的开发利用工作,使医疗统计“死数据”变成“活信息”,促进医疗卫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卫生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整个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医疗卫生统计工作,不断加强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制度建设、人员建设和统计成果的开发利用工作,不断提升医疗卫生统计工作水平,助推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政府的医疗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徐洁.浅析统计数据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管理医院杂志,2012.

第4篇

关键词:基层医疗 卫生单位 统计工作

一、基层医疗机构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卫生统计工作的意义主要在以下几点:一是可以科学客观的反映医务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因为这种统计工作是一种全面的客观的统计,所有的统计结果都有真实的数据可考证,所以能够更加客观的反应医务工作者的技术水平;二是可以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医疗卫生行业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都需要一定的依据,这种依据越准确越详细就越好,所以这样的统计工作是必要的;三是可以将医疗行业的服务和效益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评价,某一个医疗单位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以及最终的效益如何都可以靠这些统计数据来说话。

二、基层医疗机构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合理的管理制度

现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存在比较大的随意,缺乏健全的制度进行规范,当然在统计工作方面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没有系统的统计制度、缺乏健全的统计工作流程、档案管理不科学等。例如病人的登记工作,每天到医院看病的人会很多,登记工作会比较繁琐,对细节的要求很高,如果这项工作缺乏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制度和规划,就很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

(二)统计出来的数据存在严重的误差

由于一个医院会涉及到内科、外科、骨科、耳鼻喉科等很多科室,一般情况下这些科室对科室内部的数据都有一个自己的初始的统计,他们在统计的时间、周期、方法、标准都存在一定的出入,而且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又缺乏,这种不一致和不协调,就导致了在最终归拢数据的时候会出现严重的误差。这些误差就加剧了最终分析数据的难度,也势必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客观性。

(三)对于统计和汇总数据的利用率低

医疗卫生单位的数据统计不是目的,我们统计这些数据的最终目的是分析数据,得出来能够反映客观情况的结果,以客观的呈现我们工作的优缺点,从而为我们进行下一步的计划和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所以数据统计出来以后的利用很重要,现在存在的问题就是对这些数据的利用率太低,很多医院只是把统计工作当成一项硬性任务,统计完了也就结束了,对其置之不理,这对下一步的工作是没有实质性的帮助的,统计工作也成了无用功。

(四)在基层医疗领域对于统计工作的监督落实有待完善

目前,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统计工作存在着监督落实不力的情况,虽然上级对于这项工作已经下达了严格的明确的执行标准和要求,但是很多医院还是不能够全面的彻底的贯彻执行,要么按照以前的标准我行我素,要么就是敷衍了事,缺乏认真执行的态度,态度决定行动,如果没有严格的执行态度,执行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就是监督落实工作没有做到位。

其实产生上面几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医疗从业人员职责不清晰,责任感差,对待问题不能够正确诚恳的面对;其二是基层医疗服务投入低、基础设施落后,受客观条件所限;其三是在基层医疗服务统计工作理论发展有所滞后。

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统计工作质量的改进意见

(一)健全制度,加强监控,确保统计数据来源真实可靠

医疗机构要明确统计人员工作职责,规范统计工作行为,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及时。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监督核查,坚持定期查对,每月对统计数据进行综合评估,追踪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数据质量,真实反映医疗机构的医疗活动,为机构管理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采用各种方法提高从事基层医疗机构统计工作职工的全面的素质

上文也对现在这项工作中存在各种问题原因进行了一个简略的分析,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会在很多方面影响数据统计工作的质量,所以一定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要严格准入制度,在人员的筛选工作上就好把好关,不能那些业务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的人进入到队伍中来;其次要做好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在现有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之上再次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再次要做好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培养他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

(三)加强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卫生统计领域的应用, 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意义重大。目前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缺少临床信息系统、决策和管理的支持系统,因此要加快医疗卫生统计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医疗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

(四)加强卫生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充分发挥卫生统计服务决策的功能

工作人员的任务不是数据统计完了就万事大吉了,更重要的工作再后面,对于数据进行全面合理的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并且指导今后的工作才是数据统计的重头戏。所以要加强对卫生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提高这些数据的利用率。对于这些各阶段采集到的数据要定期的进行整理和分析,而且要做到能够脱离表面化和肤浅化,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深入分析问题和影响,提供好的线索,这才能够更好的发挥统计工作的意义。

(五)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很多工作成果的好坏都源于重视程度的高低,如果对这项工作很重视,肯定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确保该工作能够做好,所以基层医疗单位数据统计工作想到做好,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对它的重视。首先领导要重视,领导重视了,才能以一种更加强硬、更加严格的态度去要求属下做这项工作;其次各部门要重视,上文也提高,统计工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很重要,所以部门一定要重视,提高沟通协调的能力;再次职工要重视,只有每个参与到的个体能够充满能量,集体的力量才会显示出来。

总之,卫生统计工作对于医疗事业的助力主要体现在质量监督和管理决策方面提供依据。所以要做好提高统计工作的管理,提升统计结果的质量,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卫生工作质量。

第5篇

关键词 病床有效利用准数 床位利用指数 质量控制图 医院工作效率

资料与来源

所有数据资料均来源于洮南市医院医务科。现根据洮南市医院1995~2005年这11年资料进行分析。

用床位利用指数分析医院工作效率

数据:洮南市医院1995~2005年病床周转次数依次19.60、20.30、24.00、19.10、18.00、16.40、15.20、16.30、18.00、17.00、15.00。病床使用率依次66.00、80.00、84.00、85.00、93.00、91.00、97.30、80.00、81.00、73.00、67.00。病床利用指数率依次1293.60、1624.00、2016.00、1623.50、1674.00、1492.40、1478.96、1304.00、1458.00、1241.00、1005.00。年份N11。病床利用指数∑X16210.46.

计算总体均数95%的可信区间,以其上限作为床位利用指数的控制上限,以其下限作为床位利用指数的控制下限n11-110,查t值表t0.05(n)t0.05(10)2.228。控制上限:X+t0.05(10)SX1653.30;控制下限:X-t0.05(10)SX1294.06。床位利用指数质控,见图1。

讨论分析

从床位利用指数质控图可看出,洮南市医院从1995~997年效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而1997~2005年效率曲线是逐年递减趋势,说明洮南市医院床位利用指数在1995~1997年逐年增长和提高,1997~2005年逐年递减和降低。

从图形上可以看出:①1995~1997年床位利用指数是递增状态,1996年进入指数控制区,而且在中线以上,到1997年突破了控制上线,超过理想指标,说明这一时期的治愈好转率保持稳定水平没有大波动,表现了广大职工在院领导及各科主任带领下,超负荷工作,取得惊人成果。②1997~2005年床位利用指数是递减状态,从图上看,1998年又进入指数控制区,且在中线以上,经过全体医护人员努力,到1999年又突破控制上线,到1999~2001年,床位利用指数仍在中线以上,到2002年就下降至中线以下。以后,由于院里调整领导班子,聘任了新的院长和书记,在新的党委班子的领导下,经过全院努力合作,到2003年该院床位利用指数虽在控制区内,有起伏,但略低于平均水平。在2003~2005年又降低到控制下限以下,明显下降,原因是由于该院新建了住院楼,旧楼进行装修,而且还有少量的技术骨干外流现象,使医院床位利用指数严重下降如果该院不及时改变现状(如增加医护人员,改变服务态度等)寻找原因,势必会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

用病床有效利用准数分析医院工作效率

数据:洮南市医院1995~2005年病床平均开放床数依次是220、220、220、220、220、220、220、220、231、275、295。实际完成病床工作日(A)依次298.40、291.40、305.00、265、340、331、355、289、291、266、243。病床住院天数(B)依次10.5、11.7、10.8、13.2、14.8、15.0、14.8、14.8、12、15、15。病床有效利用准数(V)依次1.17、1.03、1.16、0.83、0.95、0.91、0.99、0.80、1.00、〗0.73、0.67年份n11,病床有效利用准数∑∨10.24。

计算总体均数95%的可信区间:其上限作为病床有效利用准数的控制上限,下限作为病床有效利用准数的控制下限。n11-110查t值表:t0.05(10)2.228。控制上限:V+t0.05(10)SX1.039;控制下限:V-t0.05(10)SX0.82。病床有效利用准数质控,图略。

讨论分析

用病床有效利用准数和病床利用指数分析医院工作效率,所做的质控图的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差不大,说明虽然利用不同的医疗指标体系来分析医院工作效率,但影响因素相差不大,趋势没什么变化[1~3],根据V的上限1.2的要求,洮南市医院均未突破,总数未突破的原因在于平均住院天数基本上比标准住院天数高。

结 论

通过调查发现,床位使用率降低原因有多方面:①与周边医院医疗设备和医疗水平竞争,使部分病人外流。②医疗人才竞争,使医疗技术骨干外聘,使医疗技术水平下降。③基层医疗工作单位设备老化,造成医疗技术落后。④医院位于省边远地区,缺医少药,严重影响本地区医疗水平技术发展。同时减少医院收入和经济效益。

总之,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的更新,加强人才培养,有效应用国家和地方资源。改善医疗环境,推进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加快医疗改革步伐。

参考文献

1 赵素萍.全国医院统计分析软件的设计及应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1999,4.

2 刘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卫生统计,1999,5.

第6篇

医共体的全称是医疗服务共同体,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

着力改革完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促进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医共体内人员正常流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就医秩序合理规范,逐步实现“制度强、服务强”“人民健康水平高、对医改满意度高”的“两强两高”目标。

截至到019年2月,广西共建立县域医共体287个,县域医共体乡镇卫生院参与率51.26%;同时,广西共有385家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已覆盖广西所有贫困县,并逐步向乡镇卫生院延伸。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为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做准备,现就重新认定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现承担本市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任务的医疗机构,遵守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各项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北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符合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评审条件(附件1),可提出重新认定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申请。

    二、市、区县劳动保障部门与同级卫生、财政部门成立定点医疗机构评审办公室,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执行评审标准,杜绝各种不正之风。

    三、按照“属地申报、区县初审、市级复审”原则,申请及审批定点医疗机构需按照以下要求办理:

    (一)愿意申报的医疗机构需在2000年6月15日前,向所在区县劳动保障局提出书面申请(附件2)并递交有关材料(附件1)。

    (二)区县定点医疗机构评审办公室在2000年7月15日前,在审查申报材料和核查医疗机构管理情况(附件1)的基础上,提出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初审意见。

    (三)市定点医疗机构评审办公室在2000年7月30日后,在复审区县意见基础上,分期分批公布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与定点医疗机构签定医疗服务协议。

    四、有关具体问题

    (一)审核不合格的医疗机构,三个月后可重新申报,区县、市定点医疗机构评审办公室进行复检。对复检后仍不合格的,自2001年1月1日起取消其定点资格。

    (二)院外分支机构(包括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分院、联合体、协作体、外租病房等)须单独履行定点资格的申报、审批手续。

    (三)其它愿意承担本市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任务的医疗机构,可按照本规定在7月15日前提出书面申请并递交有关材料,审查认定时间另行公布。

    (四)这次定点资格认定工作,不涉及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享受人员个人定点医疗机构的调整。

    五、这次认定的医疗机构定点资格,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后仍继续有效。

    六、本通知由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附件1: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评审条件

    一、符合本市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二、符合医疗机构评审标准。

    三、遵守国家及本市有关医疗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规定,有健全和完善的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1.制订并执行符合市卫生局医疗质量管理标准的常见病诊疗常规;

    2.有药品、医用设备、医用材料管理制度和医疗统计、病案管理、财务管理制度;

    3.准确提供门急诊、住院、单病种等有关资料。

    四、严格执行国家及本市物价部门规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的价格政策,经市、区县物价部门检查合格。

    五、严格执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关政策规定,建立与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及设备。

    1.根据业务量配备合理数量专(兼)职管理人员,一级(含)以上医院要设置由主管院长负责的医疗保险办公室;

    2.根据需要配置必需的计算机等设备,满足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要求;

    3.使用医疗保险专用处方、出院结算单和票据,及时准确提供参保人员医疗费用的有关资料和报表;

    4.执行医疗保险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

    5.参加医疗保险药品管理的监测网。

    六、严格控制门诊人次费用、住院人次费用、日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等。公费医疗和大病医疗保险享受单位、区县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评议合格的。

    七、驻京军队医院须符合经各总部、军兵种和军区后勤(联勤)部批准可以开展对外有偿服务,取得《中国事业单位有偿服务许可证》和《中国事业单位有偿收费许可证》的医院(具体名单由总后卫生部提供)。

    申报定点医疗机构须提供的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按规定填写的《北京市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

    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及复印件;

    四、军队医疗机构须提供经各总部、军兵种和军区后勤(联勤)部批准对外有偿服务证明,包括《中国事业单位有偿服务许可证》和《中国事业单位有偿收费许可证》;

    五、医疗机构评审的合格材料及复印件;

    六、药品和物价部门监督检查的合格证明材料;

    七、大型医疗仪器设备(单价收费200元以上)清单及价格;

    八、市物价局单独批准医疗机构(《市物价局、市卫生局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外)收费价格证明材料。

    对申请定点医疗机构核查的主要内容

    一、医疗机构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书面汇报。

    二、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管理情况

    1.管理机构及人员情况。

    2.各项管理制度。

    (1)就医管理制度(专用处方、病历、结算单、挂号验证);

    (2)转诊转院管理制度;

    (3)内部考核制度(包括病历、处方核查制度,奖惩制度);

    (4)使用大型医用设备、贵重药品及医用材料的审批制度。

    3.控制医疗费用措施

    单病种费用管理,大额医疗费用核查。

    4.信息网络建设及计算机配置情况。

    (1)医疗保险办公室计算机设备配置;

    (2)医疗机构信息网络建设情况;

    (3)参加医疗保险药品管理监测网条件。

    5.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费用结算。

    (1)使用医疗保险专用处方、出院结算单和票据管理情况;

    (2)提供患者医疗费用清单情况;

    (3)实行住院医疗费用结算办法的准备情况;

    (4)医疗费用单独建帐管理情况。

    三、医疗卫生服务的管理情况

    1.医疗机构药品、医用设备、医用材料、医疗统计、病案、财务等管理制度;

    2.常见病诊疗和护理常规。

    四、对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合同单位的管理情况。

    北京市公费医疗、大病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

                             申请单位:

                       申请时间    年  月  日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制

    填写说明

    一、本表用钢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内容真实。

    二、“医院等级”一栏由医院填写,其它类别医疗机构(如门诊部、医务所等)不填写。

    三、“申请内容”一栏,由医疗机构填写申请定点资格的意向。

    四、科室设置及病床数,要求填写到专业科室情况(如神经内科等)。

-----------------------------------

|单位名称  |                                                      |

|-----|---------------------------|

|机构代码  |                    |法人代表|                      |

|-----|----------|----|-----------|

|所有制形式|                    |机构类别|                      |

|-----|----------|----|-----------|

|医院等级  |                    |邮政编码|                      |

|-----|---------------------------|

|单位地址  |              (区县)                                |

|---------------------------------|

|执业许可证号码    |                                              |

|---------|-----------------------|

|单位开户银行及账户|                                              |

|---------------------------------|

|公费、大病医疗保险管理部门  |                                    |

|---------------------------------|

|主  任|      |联系电话|        |编制人数|      |实有人数|  |

|------------|----|---------------|

|配置计算机数|          |主管院长|          |联系电话|        |

|-----------------------|---------|

|      |人员分类|总人数  |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          |

|      |----|----|----|----|---------|

|卫生  |医生    |        |        |        |                  |

|技术  |----|----|----|----|---------|

|人员  |护士    |        |        |        |                  |

|构成  |----|----|----|----|---------|

|情况  |医技人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