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24:53
序论:在您撰写医学教学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医学 教学 方法
一、引言
医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一系列医学教学活动来教授学生医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医学教师不仅要传授医学知识,更要使学生领会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这些都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驾驭医学知识的能力,能很好地把学生引进医学知识的大门。从整个医学教育史来看,教师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名师出高徒就是对这一点的最好诠释。一个好的教师,自然有一套好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去教导学生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现代医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问题式学习教学法
问题式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 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创。PBL是西方主流的教学方式之一。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致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的展开都围绕着教师提出的医学问题,PBL的教学过程是首先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查阅各种资料,接下来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教师点评总结。从中可以看出,PBL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知识的获取主要靠自己查阅资料,与同学相互合作,形成最佳的观点和判断。例如,教师提出肺炎的治疗方法,学生就需要查找关于肺炎的资料:肺炎的种类,肺炎致病的原因,发病的症状,如何诊断鉴别,对症治疗的方法等。学生将这些关键资料通过分工协作整理出来,经过分析和探讨,得出最终的结论,教师最后进行指导总结。这一过程下来,学生对肺炎就会有一个全面的清晰的认识。这也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Cas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简称CTTM),该教学方法是结合了案例教学和立体教学的方法。CTTM是采用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与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等,通过立体呈现的方式,来讨论临床病例。CTTM实现了从二维教学向三维立体教学的转变。这种教学方法更加突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将各个知识点有效地串联起来。
(三)直观教学法
系统直观教学法是教师按照一定规律选择和利用教学工具,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记忆效果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它是用直观的效果来使学生加深记忆,区别于简单地堆砌和罗列知识点的教学方法。教师合理地运用直观教学法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和丰富,避免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的时候感到枯燥和乏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是建立医学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的联系,根据医学教学的内容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设置教学情景,学生通过讨论、演讲、游戏、竞赛、参观等方式去学习有关医学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学生参与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重点是激发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主动创新,学生通过掌握所学的医学知识加以运用,锻炼思维能力和培养探索精神,以此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五)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是教师将医学教学活动围绕着实验来展开,通过做实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医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熟练的医学操作技能。实验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意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实验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对医学专业而言,实验是临床实习之前的基本功课,学生不上好实验课,实习就会变得捉襟见肘。在现代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更加要重要让学生独立地设计和进行医学实验。
(六)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或在教师创设的一种背景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进入职业状态,熟悉诊断治病的方法和过程,
(七)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是教师在讲授医学概念和原理的时候,不将内容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去探究和发现问题。它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现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智力潜力,能够培养自我激励的内在动机,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更新的科学,学会发现能促进医学的发展。善于发现是学生需要培养的重要品质。
三、结语
医学的教学方法是不断发展的,医学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偏爱哪一种教学方法,教授课程的时候可以将几种教学方法交叉运用。这样既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也能活跃课堂氛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艳,王秀薇,孙梯业.改进临床课教学方法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2):192-194
[2]肖湘,贺加,赵先英,李明春.几种常见的医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l5(4):612-614
关键词:医学生;教学方法;医学标志
通过现代教学技艺对实现教学美育化与课堂美育化的研究,探索教学优化和课堂优化的新途径、新方法。探索拓展学校美育界域、创新教学美育和课堂美育新形态的必要性。赣南医学院运用现代教学技艺的研究,探索构建优质教学,优质课堂乃至优质教育的一般规律。对医学生“医学标志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1课程
根据美国医学院校中医学人文课程占总课时数的20%~25%[1]和赣南医学院人文课程比较,将医学标志选修课定为20课时。其中标志图案与医学标志(4课时),医学标志的设计方法与技巧(4课时),想象力与医学实践(12课时)。学生完成“医学标志设计”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完成医学标志设计,成绩考核合格并获得规定学分。成绩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完成医学标志设计。成绩考核既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要考核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完成医学标志设计制作能力。
2教学方法与原则
2.1教学方式或方法2.1.1“行动、导入教学法”是这一教学的主要方法。把实现教学内容的措施转化为学习方式构建成工作行为。随着方法、步骤学习深入,使学习———联想———行动和效果达到最佳相关状态。同时,教学方式或方法、教学设计,先由艺术标志设计—医学标志—医学专业—面向社会的导入的方法。实施教学效果,以教师导入,学生自主联想、探讨性学习,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素质全面提高。教师树立艺术教学过程中与医学教育的一体化的整体观念。整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确保教学的实效性。2.1.2用“模拟诱导式艺术标志设计过渡到医学标志设计”、“启发联想式”、“发散性形象思维式”、“生活就是美与社会生活实践式”教学方法,去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采用艺术审美的趣味性、开放性、发散思维、想象力与医学专业性融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开拓思路的空间和机会,是达到艺术教学过程中与医学教育的一体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2.1.3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若干关键环节的关系,即“灌输”与“讲解”的关系、“讲解”与“启发”的关系、“启发”与“讨论”的关系、“讨论”与“动手”的关系、“一般动手”与“创新”的关系;注重解决好教学各层面的若干矛盾,即“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经典知识”与“新知识、新理论”、“验证性实验”和“创新性(设计性)实验”、“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知识积累”与“知识应用”、“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等。2.2教学原则模拟诱导式、启发联想式、发散性形象思维式、美是生活与社会实践式教学方法体验现代教学技艺对实现教学美育化与课堂美育化教学程序,在艺术(美术)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制定了教学时间.详细计划和合理步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实施原则。
3实施步骤与教学效果
3.1第一步:“模拟诱导式”教学方法讲解标志的种类、识别、艺术处理等,模拟诱导学生完成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各种技术操作的方式方法等,从而完成艺术标志设计的基础能力(图1)。3.2第二步:“启发联想式”教学方法讲解标志的联想性、表意的准确性、功能的适用性等。让学生以自己的医学专业为素材,通过启发联想到医学标志设计表现能力的训练,从而完成艺术标志设计到医学标志设计过渡(图2)。3.3第三步:“发散性形象思维式”教学方法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逻辑性、情感性、想象性[3]。讲解发散性形象思维的基础理论和方式或方法,让学生把想象空间深入到医院、医药企业、预防、疗养、养老、医学院、医学研究机构医疗环境卫生等医学的各个领域,使学生感到自己创新能力具有社会效益和成就感(图3)。3.4第四步:“美是生活与社会实践式”教学方法讲解美是生活与社会实践的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和审美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2003年SARS病毒流行,2006年的禽流感,我们引导学生对SARS病毒、禽流感这一新的基本元素来进行医学标志设计,在1000多名医学生中就设计了1200多幅以SARS病毒、禽流感为素材的医学标志设计。如SARS隔离区、SARS治疗室、SARS病毒实验室、禽流感治疗室等医学标志设计,并能运用到当时的非典、禽流感的预防、隔离、治疗、医学宣传等社会实践中去,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4]。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感到自己创新能力具有人类天使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4小结
(1)根据医学生的特点,把艺术(美术)为主线,以美术标志设计与医学标志设计为龙头,形成艺术教学过程中与医学教育的一体化教学理念。(2)教学方式或方法、教学设计,先由艺术标志设计———医学标志———医学专业———面向社会的导入的方法。(3)教学步骤:模拟诱导式、启发联想式、发散性形象思维式、美是生活与社会实践式教学方法体验现代教学技艺对实现教学美育化与课堂美育化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效果;是达到艺术教学过程中与医学教育的一体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4)加大了对美是生活与社会实践式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地引进“社会实践”这一基本元素进行医学标志设计教学,力求把医学专业教育与美术教育以及知识技能的提高与社会融为一体,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殷小平,苏博,刘鉴汶,等.国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5):59-61.
[2]刘珏琏.赣南医学院部分医学生医学标志设计的优秀作品[R].赣南医学院艺术教研室,2011:9-20.
[3]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问题;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医学遗传学是临床医学与遗传学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边缘科学,近年来发展迅速。科学工作者早就认识到人类几乎所有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的医学是分子医学和遗传医学、未来的药物是基因药物、未来的保健是遗传保健。医学遗传学承载着揭示人类疾病发生发展根本原因以及推动医学技术发生深刻革命的神圣使命。但目前在医学专科院校中医学遗传学的设置状况与本学科承载的使命很不相称,主要问题有:课时少任务重,难以进行系统的教学,要在32个学时甚至是18个学时内完成医学遗传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任务,这给任课的教师和学习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课程设置为考查课程,学生不重视,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专科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度比本科院校的要低很多,各个专业的学生文科学生所占比例接近三分之一,因此对本门课程的理解能力要低于理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文科学生普遍反映对知识的把握度要明显低于理科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教学质量,只有在备课、授课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多方面下功夫。本文主要介绍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心得体会。
1 选择合适的授课内容
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上海科技出版社的由蒋炳正副教授教授主编的医学遗传学,该教材在内容上相对于大专护理专业而言难度较为适宜,理论比较系统,缺点是和临床遗传病结合比较少,缺乏实用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这一点,对于需要学生重点掌握而教材中较少讲到的内容进行补充并详细讲解;及时将本学科新的发展动态和技术研究成果通过课堂教学介绍给学生,以弥补教材中的不足。通过这一措施,达到了教学知识的系统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2、分析学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力争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教学的中心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设计和方法的运用要适合学生具体情况。从情感上讲我们面对的是刚进学校的高中学生,一切对于他们都是新的,对于一切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在情感态度上亲和力的渗透是第一位的。从个体上讲学生基础参次不齐的学生,文科同学几乎都没学过高中生物学。所以在知识和能力上,我们在为没学过的学生打好扎实基础的同时,必须每节课为那些高起点学生拔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成就感。而教学上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讲授,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学习欠缺主动、自我计划和管理能力缺乏。缺乏团队协作。教学方法需注重灵活性和技巧性。
3、基于专业本身的需要,结合教学大纲合理设置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课时比例
以往课程教学中我国的护理教育与医学教育之间缺乏专业的独立性、独特性和区别性。护理专业教学内容基本属于临床医疗专业的压缩版。护理课程教学应该反映社会需求的变化, 发展多学科综合课程,使护理教育与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
为了克服教学中的现存问题,突出专业特色,充分体现护理专业是直接维系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专业,我们从教学对实践的指导性角度考虑,重新调节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了以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将知识和技能模块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安排。
理论部分实践部分均分解为四个模块:遗传分析、胚胎发育、优生基础、临床优生。
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的设置比例为三比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课的比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了其基本技能,为其以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4、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学情和教学条件,我们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练、做”有机融合、“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不同方法均以提升学生能力为最高原则。具体有模块化教学、实践性教学、延伸性学习、自主性学习。
模块化教学主要是校内的课堂情境体验、录像观摩评析、专题讨论、病例研究、综合训练及校外的见实习、参观、调查、访谈等实践活动、现场观摩。
我们经常采用的教学组织安排方式是:提出教学目标讲解示教操作指导练习自检评价反馈.
为提高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我们创立了“四递进”的能力培养模式,即由校内实训至理论应用练习再到录像、见习、实习最后到遗传优生学原理综合运用。在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符合理论-实践-再理论的学习规律。
【关键词】医学物理 教学方法 求知欲 教学质量。
医学物理学是把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的交叉学科。要想教好医学物理学,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也要涉及一些生命科学领域。同时,要想搞好医学物理教学也必须要有一些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行。下面笔者结合多年医学物理教学经验,初步谈一下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就是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其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有待解释和已解决的实际问题。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它应该具有典型性,且应该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但它一定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来源于实践,决不可由教师主观臆测,虚构而作。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参与型的学习方法,它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决策者的身份来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通过有效的方式得到内化了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理论、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讨论的技能和与人协作的能力。医学物理学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医学物理学案例的应用也同样是千变万化的。在讲超声波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引入下面的这个案例超声波探测人体时为什么探头要涂抹蓖麻油等声耦合剂?案例提出来后,先让学生思考该用什么理论知识来解决这个案例。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会知道利用声波强度反射系数和强度透射系数公式可以圆满地解答这个问题。因为人体与空气的声阻抗差别较大故强度反射系数大,人体与蓖麻油的声阻抗差较小所以强度透射系数大。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生对此案例印象深刻,就算经过较长的时间也能记忆犹新,对该部分的知识自然不容易遗忘。综上所述,使用案例法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快乐的学习,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这既是学生的众望所归,也是教师的期望所在。
二、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讨论式教学。与传统的以讲授为基础的教学相比,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医学物理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开设这门课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为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医学人才的需要,也是医学生为以后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临床工作的需要。但这门课内容多,课时少,且各个章节联系又不很紧密,对医学生而言有不好学的特点。引入PBL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这门课。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教授讲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各种思维在参与问题解决活动的过程中会得到逐步培养、发展。”PBL正是体现了这种教育理念。PBL在医学物理教学中的尝试:譬如在讲附加压强这一节时表面张力系数一定时,弯曲面的半径越大,附加压强越小。半径越小,附加压强就越大。讲完之后,随即就设置一个问题,大肥皂泡和小肥皂泡连通时,会发生啥现象?学生会展开热烈的讨论,最后会根据所学的知识点总结出,大泡越来越大,小泡越来越小直到小泡贴在管中与大泡的曲率半径一样为止。那么为什么在人体当中大小肺泡相连处未发生这样的现象?学生会展开更深入的思考,这时讲述表面活性物质,会使学生明白,原来是因为人体肺泡表面液层中分布着一定量的、由饱和卵磷脂和脂蛋白组成的表面活性物质,是它在人体呼气和吸气过程中起调节作用。这样在教师讲解这部分内容时会使学生感到生动形象,切合实际。总之,采用PBL教学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而且会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
三、STS教学法
STS教育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与社会(Society)的英文单词缩写,既是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能力并在社会实践中加以应用的一种现代教育模式:它还是近年来国际理科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STS其目标是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素养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新能力。医学物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门必修课。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医学院校学生需要用物理知识解释生命、生理现象。在医学物理教学中引入前沿的STS教学思想,可以构建完整的医学物理知识结构,彰显其交叉学科特色。医学物理学涵盖了物理学、医学设备学、及其临床实际应用等知识,可以说提供了典型的STS教学情境和条件。医学院校专业设有临床、麻醉、口腔、营养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将来要接触到先进的影像技术、用到大量的医疗器械,这些都和物理知识联系紧密。所以在讲课时要多注重所学知识与高新医学成果的联系。比如在讲多普勒效应时要介绍彩色超声多普热血流成像议,在讲超声波时介绍A超、B超、M超等高新仪器。这样会大大提高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医学物理的热情,让学生明确学不好医学物理,以后将于高新技术成果无缘,这就明确了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教学,是要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爱学、会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就是强烈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就是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对某种知识欠缺不足,而力求获得提高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因此在医学物理教学中很好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比如:在流体力学教学中提出为什么在测量血压时必须注意和所测量的部位?然后根据伯努利方程详细解答提出的问题,使学生知道其中包含的物理道理。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保证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五、故事教学法
1.1学生情况的调查目前我科承担的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急诊医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是安排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回校等待毕业的期间内,而此前已经有部分学生在相关教学医院急救医学科(中心)实习,接触过急救医学;急诊医学是选修课,且一些学生由于忙于找工作等原因,常有部分学生旷课的情况。为提高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我们以实用性为原则指导教案与授课方式的选择,获得了学生的好评,选修人数逐年增加,从最初的开课班级学生上课率的70%提高到今年的90%,同时也提高了授课老师的综合素质。
1.2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学生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有一定的内外科知识,已经历了临床毕业实习阶段,在这个时段学生求知求新欲望强,渴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高,这是开设“急诊医学”选修课的较适宜时机。且他们即将成为一名临床医师,作为一名临床医师,无论从事何专业,面对的患者是一个整体,可遇到各种本专业或本专业外的突发急症,故必须具有一定的急诊基础理论,掌握基本的急诊抢救技术,熟悉常用的监护技术。我们以集中大课授课形式进行教学,并以多媒体教学。
1.2.1大课教学内容我们参考目前主要的急诊医学方面教科书。内容包括了急诊医学的专有概念和理论,提供了实用的诊疗知识和具体的急诊抢救操作步骤。力求条理清楚,叙述简洁,通俗易懂。授课过程中,授课老师以教材为基础,对某些知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校正和补充,如讲解心肺脑复苏这一章节时,以“2005年复苏指南”为依据,也结合讲述相关的急诊医学进展性知识,并举了许多亲自诊治的临床实例,增加了内容的生动性。在授课休克章节时,增加休克治疗指南方面的知识,在介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时,增加目前主要器官功能支持的技术进展,讲解多发伤章节时,增加损伤控制外科和损伤控制手术;同时介绍重症医学方面的进展。随着急诊医学发展,我们逐年增加授课内容,并贴近现实。
1.2.2大课教学方式全部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由中、高级职称医师负责授课。对教学各环节质量监控。急诊医学教研室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制定了急诊医学教学的质量标准,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到成绩考核及记载等均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首先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对年青医师授课前科室先进行集体备课,并严格执行试讲制度,先在科内试讲,经教研室考核合格后方可授课。保证授课内容的准确与课时安排的合理性。其次严格按照按教学计划编写教案,保存教案以供检查。按教学计划的进度教学,按规定时间辅导答疑。定期征求学生教学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做好课程结束前考试复习和命题工作,及时阅卷并进行试卷分析、报送考试成绩,按照试卷分析报告,改进教学方法。
1.2.3多媒体教学具有极大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巨大优势:1)丰富和增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可及时获取、充实和更新课堂授课内容,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进度,实现了多种教学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2)通过大量的图像、视频及动画,使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抽象、静止、局限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动态和全面。有效改善学生的认知环境,教师的描述性讲授大为减少,可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启发学生思考疾病产生的原因、机制及疾病发展的趋势等,从错综复杂的症状中找出影响生命体征的要害因素,提出治疗要点,活跃学生思维[2],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具有可重复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对某一重点、难点或课堂反馈上来的问题,可反复点击图片或点击寻找图文并茂的相关内容,进行多次演示和比较,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有利于师生共同分析和总结。有些课件学生可以带回宿舍复习。4)时间利用率高。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节省大量板书和悬挂挂图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扩展了教学内容,有利于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提供时间上的保证。从而引发了教育思想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当然现实中,学生长时间、单一的注视大屏幕投影,因视觉上的疲劳,容易使大脑进入抑制和嗜睡状态,根据多媒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反映,学生上课打嗑睡现象明显高于传统方式的授课,还有部分同学反映教学节奏快,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路等。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避免出现这些缺点,老师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保证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幻灯片上的文字要少而精,提纲携领、简明扼要,切忌全文照搬教科书。2)把握教学的节奏和气氛,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消化。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及时掌握和解决学习中反馈上来的问题[3]。3)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4]。4)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
1.3教学结果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采用期末书面的考试方式,有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考核成绩合格率达99%以上。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是因缺课之故,而考核的知识点正是对书中知识点的校正或补充,学生很满意。
2临床教学
由于学生在实习前理论学习主要按系统疾病学习各科科危重症。它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而明显地横向性联系不足,使急诊教学内容凌乱,影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使学生在较短的急诊科实习期内了解更多的急危重症,并且将各科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我们对照具体病例加强急诊理论知识的教学。
2.1多方面提高教师水平我们对急诊带教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我们有两位赴香港学习,取得急救医师培训导师资格。当前医学教育发展较快,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必须要提高急诊医学教师的素质,这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而且在师德、人文素质方面也需要培养。近两年,我教研室认真进行集体备课制度、试讲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认真撰写教案,并对年资较低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以利于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融教于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于高年资教师,一方面提高自身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学习,同时对低年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从多方面促进全教研室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2多元化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5]提高诊断、鉴别诊断的能力及处理疾病的水平。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对实习生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1)通过带教教师在临床工作当中实行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流程来进行临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对某一种疾病采用规范化诊疗程序,以便使学生形成一个惯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特殊的急诊思维方式。从急诊医学实际出发,针对急诊患者个体差异大、疾病症状暴露不充分,临床诊断时间紧、资料收集可能不完整的情况,运用综合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科学判断。
2)专门安排小讲课,对于临床常见疾病和症状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对实习生进行讲授,以培养实习生知识的全面性和对医学理论知识的归纳性。
3)开展疑难危重病讨论和典型病例讨论制度,由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指导,对此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先由实习生自己讨论并提出诊断处理意见,后由教师进行临床病例分析及点评,以纠正实习医生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概念和补充不全的知识点。
4)开展教学查房,针对某一典型病例或有较强鉴别意义的病例,由带教老师充分准备后带领实习生进行教学查房,同时规范实习生的临床查体操作,培养实习生的对疾病的整体观念。
5)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诊断及治疗预以总结,帮助分析把握不同病症的根本区别。
6)进行道德意识和良好心理素质的示范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就可以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
3模拟教学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诊疗安全知识的空前强调以及医学伦理学的发展[6],模拟教学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医学临床教学[7-8]。我院教育科引进了一批辅助模拟设备,为我们的模拟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急诊最大的特点是“急”:病情急、时间急、患者与家属的情绪容易急。因此急诊医学中任何工作失误和差错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直接威胁生命,易产生医疗纠纷。因而模拟教学规避了包括患者由于所接受的操作不当而引发的伤害甚至死亡以及受训者本身可能因操作缺陷受到的伤害。
关键词:急诊医学;教学方法;探索
0引言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多个临床专业的边缘学科,与其他临床学科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始终处于处理急危重症的最前沿。面对大量未经筛选的急危重症患者,其处理原则强调“时效性”和“生命第一”的原则,要求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救助患者生命,这就对急诊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养专科医师的首发站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针对我院的急诊医学教学情况,结合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对急诊医学教学方法做了以下有益探索,现报道如下:
1课堂理论教学
1.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急诊医学专业授课教师均为副高以上职称,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战经验,良好的医德医风。授课教师均采用集体备课形式,授课前先在教研室进行试讲,通过后方可给学生上课,以保证授课内容的准确性和课时安排的合理性,提高授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我院还加强了后备教师储备,要求青年教师参与教研室备课、听课环节,参加教学比赛,对于青年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在职称晋升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1.2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我院于年开设急诊医学课程,由于早期教学经验不足,基本按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即按照不同系统,不同疾病,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对学生进行纵向思维培养,但教学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低,感觉是在重复以前所学的专业课程,体现不出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②临床实习阶段,学生感觉像无头苍蝇,找不到头绪,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机结合,动手能力较差。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参考其他医学院校的教学经验,发现以教学法结合典型病例或情景模拟的新型教学模式更能收到良好效果。这是因为新型教学模式是以患者疾病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调以常见急症鉴别为主线的横向临床思维培养盯。
1.3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授课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案进行授课,教研室主任协同教学质量管理科对任课教师授课情况进行抽查,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无记名反馈教师授课情况,并根据评分量表打分,以此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2医院临床教学
2.1急诊入科宣教
急诊科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与其他科室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性,为了减少学生对陌生科室的心理恐惧,尽快进人实习状态,我们安排具有丰富带教经验主治以上医师对实习生进行人科宣教,其内容包括急诊科布局、工作环境、急诊科规章制度、常见急症抢救程序、急诊病例书写规范及要求、法律法规教育等。通过宣教,学生们能较快进人实习状态,学习兴趣较前明显提高。
2.2强化诊断思维
对于急症患者,首要任务是评估生命体征是否平稳,首先要排除风险最高、威胁生命的病因,先安排最必要的检查,并在检查时做好必要的急救准备。对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危重患者,在诊断未明的情况下,应坚持诊断与治疗同步,边抢救边检查,不能消极等待化验及辅助检查结果,体现“生命第一”原则。我院临床教学侧重以常见急症就诊时的症状和体征为中心,强化鉴别诊断思路及处理流程,经过针对性强化训练,使得学生在接诊病人时做到心中有数。
2.3强化技能训练
由于目前患者及家属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很多急救技术还无法在患者身上实施,故急救技能训练更多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我们采用学生先看教学视频,然后老师操作示范,最后分组模拟训练和技能考核的方法。学生模拟训练时带教老师必须在场,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然后督促学生反复练习,直到学生完全掌握技术要领。对于技能考核合格的学生,老师可根据患者病情以及与家属沟通的难易程度,适时让学生进行现场急救技能操作,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由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
2.4参与诊疗活动
学生掌握了常见急症的鉴别和处理流程后必须参与诊疗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巩固三基知识。对于病情及时间允许的患者,老师在场的情况下可侧重让学生参与诊疗活动,如量血压、做心电图、采集病史、查体、书写病历等活动,必要时老师予以指导、补充。对于病情危重患者,学生应对老师的诊疗过程做好详细记录,抢救结束后,作为危重病例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可强化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敏锐的现场反应能力。
2.5加强医患沟通
急诊科是医院医疗纠纷的高发区,而产生纠纷的根本原因更多在于患者对服务态度的不满,而非专业技术水平。良好的医患沟通是赢得患者满意的重要一环,要做好医患沟通,首要环节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只有真正站在患者及家属的位置,才能体会到他们对疾病充满了焦虑、不安、甚至是恐惧,很容易对医生产生不满情绪。所以我们在带教过程中反复强调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并在诊疗过程中始终以热忱耐心的服务给学生起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让整个诊疗活动在紧张而和谐的过程中进行。
2.6规范出科考核
学生实习结束时,带教老师需根据实纲对学生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常见急症的诊断程序及处理流程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常见急救技术。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要求重新补考,直到合格为止。
总之,急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罗学宏急诊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铁城,于东明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陈尔秀,张正良,袁国莲,等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讨西北医学教育
刘树元,王立秋急诊临床教学中急救思维培养的探索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关键词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卫生部部长陈竺曾说过:“乡村医生队伍将长期为农民群众服务”,但我国农村卫生资源极为匮乏,人员数量不足、年龄老化、知识老化、卫生执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较低等现状在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普遍存在。①为加强该队伍的建设,我校从2010年9月起开设了四年制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作为中职农村医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临床各专业学科(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等)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基层医学人才,本文将对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1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分析
1.1学生特点分析
当代中职学生大多都是初中毕业考不上高中才选择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也存在这种情况,他们被称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这样的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是不争的事实,②且组织纪律性、自律性相对涣散,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消极懈怠、兴趣不高、缺乏热情、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专业认识淡薄。但是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动手能力强,常常会在上课当场提出很多角度多样的问题,故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
1.2诊断学学科特点分析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以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其内容包括症状学、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心电图检查等。由于各种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特点互不相同,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内容多、方法较难掌握,实验室检查项目多、临床意义复杂等,再加上学生在上这门课程以前还未接触临床,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学生普遍反映学习知识点多、零碎,且难学难记,以致出现没有兴趣、没有信心学好这门课程的现象。
2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并依据《农村医学专业教改性人才培养方案》,以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为导向,我们积极改进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的教学方法,以期让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2.1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作为一个积极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是课程中的体格检查,仅凭教材上的文字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影响。多媒体教学是现阶段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把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信息有机地整合在诊断学多媒体课件中,直观地显现出来,使学生在图文并茂、声情兼备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也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格检查的方法和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多媒体教学可最大限度地提升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的教学质量。不过对于一些基础理论较多的章节,必要时应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效果会更优。
2.2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式教学(CBT),是利用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在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中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症状学、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的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法,课前教师精心设计典型案例,将教材内容完全融入案例中,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小组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及讨论分析,层层深入并作出相应的诊断,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为主的做法,强化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并且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课后还要进一步梳理与学习案例所涉及到的知识,总结出本次案例讨论中自己的不足和收获,不断提升自己。CBT的应用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提高了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质量。
2.3加强PBL教学法的应用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③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创立。④该教学法要求教师课前深入备课,把教学内容设置到若干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并将文字材料发给学生,课堂中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再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总结。PBL教学法主要应用于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症状学教学,如在讲授发热时,教师课前根据该章节内容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是发热?”“体温调定点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发热?”“发热的病人病史采集应注意什么?”等等,将学生分组并安排任务,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去查阅教材并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中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相互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然后学生派出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补充并做总结。中职学生大部分学习积极性都不高,PBL教学法的应用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较多,这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PBL教学法除了应用在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症状学教学外,还应加强其在诊断学见习教学过程中的应用。Dammers等⑤研究发现真实病人是PBL教学法中一个强有力的学习“激发器”。在诊断学临床见习中,学生面对的不是文字材料而是真实病人,更生动、具体,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将问题贯穿在整个见习过程中,更容易激发学生对诊断学见习的兴趣,且对学习内容印象深刻。
2.4适当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又称仿真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不无裨益,⑥主要适用于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病史采集教学。课堂中创设模拟情境,6人一大组,2人一小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学生扮演病人,进行症状模拟,另一学生扮演医生,进行病情判断模拟,完成病史采集模拟训练过程,其他组学生对其病史采集过程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点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沟通技巧。此外,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关怀理念,为以后的临床见习、实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2.5加强演示教学和电子模拟病人教学法的应用,强化技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