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16:09:16
序论:在您撰写传统企业信息化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运营成本增大,企业获利空间缩小
首先,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价格明显提升,房租水电费上涨、工资上涨、用工难等成为众多企业老板“心中的痛”。其次,随着近年来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企业“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的竞争优势不断丧失,“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的代价逐步攀升。伴随着各项生产资料的通货膨胀,我国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多数企业家很难将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上升成本转嫁出去,造成利润下滑甚至亏损。再者,企业税负负担总体较重。我国税制以流转税为主体,导致盈利水平较低、占市场份额90%的中小企业实际税负偏重。虽然国家出台了企业税收相关优惠政策,但力度有限,而且一些减免税政策因认定成本高导致实际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二)融资困难,抗风险力低
为了应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环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融资政策,我国企业单位融资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企业融资难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探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企业自身资质特点引发金融机构担忧。传统企业虽然在宏观社会经济整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微观上细分,因需融资企业自身特性,属于数量众多、分布散乱、征信困难、风险难测的信贷行列。这引发了银行金融机构关于自身资金安全风险、强化企业资质核查内部管理更复杂等方面的担忧,贷方实施主体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其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社会金融机构本性,使得资本一度被大量转移甚至透支到投机领域,从而形成了明显的资源错配和价值倒挂。近年来,以房地产投机为主力,以资本炒作和金融暴利为侧翼,我国经济领域的价值倒挂日益明显,社会领域投机氛围日益浓厚,资源流出实体经济,部分地方甚至出现“产业空心化”的严重现象。企业资金链容易断裂,抗风险能力低。
(三)传统企业的需求
自身基础薄弱、运营成本增加、融资困难等传统企业的现实生存困难,迫使广大传统企业需要方便内部管理、低投入、高成效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及良好的商业模式,以助力企业良性发展。理想需求状态是零投入、零维护、零风险,简单实用,快速见效,帮助企业方便管理、省钱、赚钱的目的。
二、新形势下传统企业信息化转型的重要性
(一)宏观环境创造了信息社会的繁荣条件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社会改革发展趋势,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的发展,带来了互联网分布连接和计算能力,推动了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阶段。《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指出: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新兴企业、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作用,走科技兴国之路已成为我国走出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必备“法宝”。中国现代互联网产业、宽带中国、智慧城市正加速推进,信息化技术应用已成为社会趋势。云技术、通信运营商4G流量时代的开启,使新兴产业在信息化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方面迎合了传统企业的生存需求,创新应用,促生了大量新的商业机会。传统企业只有不断学习互联网新思维,运用信息化科技产品,实行新的商业模式,才能摆脱内外交困的生存环境,加速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目前,经济全球化、国家政策支持、适用的商业模式、良好的信息化技术支撑已为我国创造了信息化社会繁荣的条件。
(二)信息化商业新模式催生网络应用
热潮信息化技术引发全社会网络应用热潮。(1)网上购物。淘宝网--如星星之火,几年之内迅速燎原,引爆了中国全社会的新型消费模式:网上购物。目前,淘宝网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网购零售平台,拥有近5亿注册用户数,每天有超过6000万固定访客,同时每天在线商品数已经超过8亿件,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商品,网上购物已成为我国的一种社会消费习惯。(2)网络电商。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集团),运用互联网新思维、商业新模式、信息化技术应用,使阿里巴巴集团已吸纳全球1千多万家网络电商,方便、快捷地为企业搭建了网络交易平台,使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进行得如火如荼。目前,阿里巴巴(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公司、全球最大的网上贸易市场之一、美国上市公司。旗下包含淘宝网、天猫、支付宝、阿里云、中国雅虎等著名子公司。同期,由此引发的网络电商、虚拟电商的规模增长的将开始呈现“雪崩式”发展。
(三)巨量资金已转移到网络市场
支付宝以提供的第三方信用担保服务,让买家可在确认所购商品满意后才将款项支付给商家,降低了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交易风险,率先获得了市场客户的认可,第三方支付的模式得以大力推广。6个月前,利用新的商业模式信息化概念,余额宝、财富通等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先后推出零风险、高利率、高灵活度的余额宝、财富通等新型网上融资存款模式,吸引了大量银行金融机构、邮政储蓄资金客户转帐到网上。短短几月,数亿资金已由实体银行转移到网络市场。在带动网络市场消费的同时,更是短瞬实现了资金市场的乾坤大转移。从而使网络市场具备了巨大的流通现金,为即将到来、更大规模的网络商战提供了充裕的网络资本市场运转基础。
三、结束语
效率优先 强化内控
中商集团旗下的南京中央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36年,由曾养甫、张静江、茅以升、于右任等社会名流为“振兴民族商业”所创。是拥有79年悠久历史的“中华老字号”著名商业企业、上市公司,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极大的影响力。 公司曾荣获“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全国用户满意服务企业”、“全国商业信誉企业”、“全国商业诚信AAA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也是全国首批通过ISO9001:2000质量认证体系的商业企业之一。并在商务部开展的“分等定级”评选活动中,荣获首批“金鼎百货品牌店”称号。近年来,企业销售规模和经济效益始终保持较高的递增速度,2007年公司总销售规模达50亿元。其中本部核心店实现销售额19.02亿元。预计2010年公司年销售规模可达160亿元,三年实现销售规模翻两番。
公司专注核心主业,积极拓展连锁百货项目,在全方位提升南京中心店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倾力打造连锁百货的开发拓展平台,增强集团公司的综合实力,开创企业倍增发展的新局面。集团现已发展的7个连锁百货门店,依托集团公司的投融资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品牌资源、社会资源等,各连锁百货店均保持一定比例的复合增长,在销售规模、运行质量、管理控制等核心竞争力上都有所突破和提升,促进了集团公司的整体协调发展。
南京中央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的历程中,始终坚持公司的管理要与国际先进管理体系全面接轨,为了更好的实行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满足业务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所带来集团对管理水平的更高要求,公司坚持了管理要与国际先进管理体系接轨的同时,又不乏中国本土化管理特色。于是,一场以协同平台OA和业务平台ERP为核心的信息化变革由此吹起号角。而在中商集团CFO陈新生的脑海中,始终围绕着“业务驱动,财务内控,IT落地”的信息化管理思想推动建设着符合中商集团特色的信息化发展架构。
过去,在中商集团,会出现这样一种IT现象:同样一个供应商、一个品牌,但经常录入到不同的IT系统中去,由此带来了信息的不一致、工作的重复,同时也不利于分析和管理。中商集团CFO陈新生指出,在中国一些企业中,信息化完全是一个IT部封闭的工作,和业务、财务有些脱离,所以也带来一些管控问题。”
“企业中,如果财务更改文档账本,或者记错帐作调整,这些都是有修改规定的。但是,目前很多企业习惯性地认为这件事交给计算机就安全了,忽略了计算机也存在一个内部控制的问题。”对此陈新生谈道:“我们去建行等一些大的金融机构参观时发现,他们的数据中心、物理隔离、密码管理都非常严格,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权限,这时IT人员就看不到业务数据了。但在一些小企业中,却做不到这点,整个IT系统就存在‘系统管理员权限最大’的现象。这是很多中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但他们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基于这种情况,中央商场期望打造支撑管理、财务、业务三位一体的协同管理平台,基于全流程管控、管理与业务融合、管理者专属桌面的设想,中央商场首先进行了OA平台总体架构的规划,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流程管理、知识管理、综合事务三大应用内容,而在用户层面,除了构建集团及分子公司的多级门户之外,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办公门户成为重中之重。
据悉,中商集团在上OA和SAP系统时,重点关注两点:第一,效率优先,保证效率。第二,强化内控,建立内控体系。陈新生说:“这两者是可以同时实现的。许多企业做信息化是为了解决效率的问题,但内部控制几乎都没有,IT人员可以随时看到后台数据库。通过这套OA+SAP完整解决方案,可以把业务人员和IT人员的前后全分裂开来。前台的业务变革就能够从流程调整去做,而不是后台的逻辑去做。”
财务内控 IT落地
IT项目最大的难点往往是改变人的认识,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当问及中商集团通过这个项目是如何去做的,陈新生回答道:“首先,要取得内部的共识。其次,要找出原来系统存在的问题。我在说服董事会下决心推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就把原来系统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的原型展现给他们看。比如,系统中操作员的身份应该是唯一的,过去业务系统和人事的系统是分离的,两边都可以人为录入,账号也是共用的,一旦出现问题就无法追述责任人。”
在企业中,通常由IT人员、业务人员来主导信息化项目,但在中商集团则由CFO来主导,CIO、业务人员来配合。“如果IT人员牵头来做,他对业务不是很熟悉;业务人员虽然能够站在业务的角度看待问题,但他还要站在财务的角度。所以,一个企业信息化综合的部门应该是财务部。我的内控思路是:业务驱动,财务内控,IT落地。”陈新生说。
告别管理和业务“两层皮”
在推进整个项目的过程中,中商集团不但解决了效率问题,同时也对以往的管理制度进行了进一步提升。“我们上这个系统之前,同样一个业务走的流程和处理的方法是不同的。同样的一个品牌在我们南京店和徐州店的代码是不一样的,尤其对后台的财务人员无法区分。本质原因就是南京店做南京的,徐州店做徐州的,信息化不是集团化的。”陈新生说。
于是,此次中商集团成立了主数据管理中心,所有的品牌需先通过主数据做一轮审核,集团设立自身和对员工标准的编码规则。所以,添加了系统后集团对管理标准、管理制度都能够做到有效落地。
陈新生再次强调,现在解决了管理和业务“两层皮”问题。据了解,从前,合同报审流程是招商院找各个领导签字,再把合同录入到系统中。而现在的方式则是招商院先把条款录入到系统中,各个领导直接在系统中审批,审批的结果所见即所得,而原来两层皮的现象就是领导批的和录的不一样。由此,中商集团做到了把控制放在最前面,通过泛微OA平台和ERP平台的完全对接,不再存在脱节问题。
1、引言
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传统粮食企业可以对企业的各个关键业务环节进行优化,改善企业组织结构,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同时可以统一运作平台、共享业务数据,为管理层提供参考依据,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水平。正因为信息化建设可以给企业带来诸多好处,目前传统粮食企业正大力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粮食行业来说是一场带有深刻变革意义的创新与尝试,在推广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陷入许多困境、遇到诸多问题。
2、传统粮食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主要困境
2.1 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显然,多数粮食企业还没有摆脱传统的行政干预和计划经济的管理阴影,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思想不到位等状况,对新技术不适应、对新理念有抵触。特别是信息化的改良将会推动传统企业实现全面、彻底的改革,从观念更新到业务优化甚至组织机构的重组等,都会造成企业上下一时很难适应。要对这种落后的传统行业实施信息化,确实困难重重,不仅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挫伤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2.2 忽视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造成大量盲目实施或重复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改进、逐步提高的过程,但由于传统粮食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模式,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容易形成被动信息化的局面。而且,一般企业没有组建专门的机构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系统的统一规划和部署,各部门可能自行其是独自建设各自的信息系统,这样一方面造成企业大量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内部信息的不对称、不畅通,形成大量的信息孤岛,同时埋下了网络和信息的安全隐患。
2.3 大部分企业没有自身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和信息化实施人才
受传统就业观念和用人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一般粮食企业是吸引不了信息技术人才的。大多数粮食企业只配备基本的信息系统维护人员,根本没有专业的信息管理机构和技术人才,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显然,引进的信息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与企业实际融合以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这就需要企业自身要有一定的应用研究、创新开发的能力。同时,由于传统粮食行业本身信息化基础薄弱,信息技术人才的缺失已成为粮食仓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大软肋。
3、传统粮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3.1 革新传统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企业体制创新
传统粮食仓储企业实施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其主要任务还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资源要素进行重组,以建立一套符合信息化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因此,在规划信息化战略时就应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改革创新相结合,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不仅是―种先进的管理程序和手段,实际上也体现了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可以讲,粮食仓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引进现代管理的过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3.2 注重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减少信息孤岛
近年来,粮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完成了以储粮安全为目的的粮情智能化监控系统、为日常管理服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出入库管理为主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和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并对电子商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由于建设实施的信息系统项目繁多,在开发应用中难免会出现重复无序建设和信息数据不连贯不共享方面的问题,应引起高度注意。因此,在信息化建设前期规划时就应规范技术标准、统一数据格式、定义模块接口,为应用信息系统的扩展性和协同化提供基础,应充分考虑平台的复用和数据的共享功能。
3.3 积极跟踪和应用前沿的信息技术,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的水准
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构建全息化智能化的储粮仓库监控管理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云计算的应用为开发更具智慧的粮食决策调度系统和从事电子商务构建了应用平台。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传统的粮食企业应该大胆尝试新技术在新领域的创新应用,而不应只停留在传统的开发模式上和应用领域中。广大企业应利用各种最新信息技术整合企业资源,尽量满足生产和管理需求,努力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3.4 营造良好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氛围,大力培育自己的信息化人才
随着粮食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信息化建设的模式需要从整体引进和系统托管方式逐渐向合作开发或自主开发过渡,这就需要大量懂技术、会管理、熟业务、善协调的多层次复合型信息化人才。企业必须通过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和完善人才培训体系来保证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先进性,不仅要提升信息化人员意识和素质也应让他们体会到认同感和归宿感。只有这样才能培育真正扎根于普通岗位、献身于自身企业的信息化专业人才。
【关键词】修船;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目标;总体需求;总体结构
修船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推进修船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世界航运业的飞速发展,船舶修理业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同时也对船舶修理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看到,我国船舶修理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水平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为修船企业度身定制专业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便显得很有必要。
1.系统实现目标
修船信息管理平台是以船舶修理业务为中心,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培养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企业级综合信息系统。
其总体目标是: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全面支持企业船舶修理业务的经营、生产、服务、办公和管理决策,达到高效、经济、科学的生产管理,以先进的管理模式来提高经济效益,适应市场迅速发展的要求。
2.系统总体需求
2.1应用需求
修船信息管理平台的核心是应用系统的建设。它以企业的管理体系为基础,覆盖公司在营销管理、客户服务、生产工程管理、办公后勤、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监管等主要核心业务流程,并使这些流程形成一个整体。
修船信息管理平台在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修船企业在经营生产上的两个特殊地方:
1)修船企业中经营和生产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经营工作中,如果接受的工程中各部门的工程量不合理的话,会大大增加各方面生产成本,从另一方面看,如果生产调度上出现问题,设备和人力无法周转的话,经营工作也难以为继;
2)生产工程量难以预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在生产过程中船方可能会经常调整工程量,其二是在生产实施前无法预测某些具体工程的难度。
因此,修船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灵活性和扩展性,为系统未来的扩展打下基础。
2.2 技术需求
为了保证系统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技术平台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体系。需要建立全面的、覆盖整个基地的局域网,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和网络设备的连接,完成整个网络体系的搭建。
2)主机设备和系统软件。应当根据应用系统的需要,配备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终端设备以及相应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以先进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和经济性为原则进行设备选型,满足应用需求。
3)机房工程。建立高标准计算机机房,提供良好的系统设备运行环境。
系统在技术平台方面的需求非常复杂,应当综合利用多种成熟的技术手段,建设完善、全面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平台。
3.系统总体设计
3.1 总体业务模式
修船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所要处理的主要业务流程分为两大类,即核心业务流程和业务辅助流程。
核心业务流程用来规范和管理公司的日常生产和经营,主要包括四大流程:
1)经营流程。收集市场信息,进行市场分析,完成合同谈判和经营报价。
2)工程项目管理流程。支持船舶修理工程的计划和执行,完成生产各种资源的配置和调度,管理和监督生产执行。包括工程计划和预算、各项工程作业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以及工程完工后的工程结算及成本预算。
3)客户服务流程。为公司的客户提供各种服务。
4)生产辅助流程。对公司设备、物料、动力及工艺技术等资源进行管理,为生产提供物资资源和技术保证;
业务辅助流程主要为核心业务流程提供辅助支持,主要包括四大流程:
1)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完成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招聘、培训、考核等,为生产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2)财务管理流程。完成帐务处理和财务核算,同时要及时完成单船成本的即时核算、车间成本的核算、根据设备和物料需求安排资金等。
3)行政后勤管理流程。完成各种行政、后勤事务的处理,为生产提供服务。
4)战略管理流程。完成公司战略的制订、各项职能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同时,上述流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信息交流,从而形成一个整体。
3.2 系统总体结构
修船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可从下至上分为四个层次:
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支撑整个系统运行的网络、硬件及系统软件。它主要包括网络体系(用于构建局域网、广域网和INTERNET接入的网络设备)、各种硬件(服务器、存储设备、客户机、以及打印机、扫描仪等外部设备)以及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就无法开发和运用各种应用系统。
2)信息资源层
信息资源层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各应用系统运行之后将产生大量的业务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利用,实现公司信息资源的共享,是信息资源层的主要目标,信息资源层主要包括各个业务库和档案库。
3)应用层
应用层包括若干个应用系统,它们是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结果,按照公司业务流程进行划分,完成各项业务处理,支持公司的业务运作、管理和决策。
4)表现层
是整个系统对外展现的平台,包括面向内部员工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面向外部用户的公司外部网站。
4.选型原则
平台选型首先要考虑实际应用环境及应用需求,其次要考虑作为平台的软硬件产品的功能与性能,第三要考虑国际国内发展的主流趋势,第四要考虑总体设计人员可能采取的技术策略与实现手段,最后还要考虑公司投资能力及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水平。总的来说,系统平台选型应遵循下列准则:
1)主流性,系统平台的选择符合技术发展的方向;
2)成熟性,选择成熟可靠的系统平台;
3)先进性,选择的系统平台是先进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被淘汰;
4)实用性,要确实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5)可扩性,在系统规模扩大的情况下能扩展系统的性能;
6)经济性,考虑是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选择系统平台。
5.结束语
由于修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多部门多专业的复杂活动,导致修船管理流程相对复杂并且不规范,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借助系统的信息化手段规范管理流程。修船企业管理系统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分析和设计时应基于低本高效的原则,同时充分考虑修船行业的特殊性来实施,同时,系统的业务模式在总体架构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各个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节设计。一个优秀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信息及时共享及有效利用,达到合理安排生产及降本增效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修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浅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系统建设提供些许借鉴及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先进,焦杰. 网络计划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N].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6.
[2] 崔惠钦.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型和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 施工技术,2005.2.
[3] 曹吉鸣,张雷. 从项目管理软件应用谈项目进度管理[J]. 建筑经济,2006.12.
[4] 喻颂华.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N].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5] 王清波,张洪艳. 稳健实施项目管理信息化[J]. 施工技术,2008.9.
[6] 李夏. 以任务为核心实现工程项目管理[J]. 施工技术,2008.10.
[7] 王祝. 项目管理软件应用浅析[N]. 科技创新导报,2008 NO.33.
[8] 占梅芳. 企业实施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紧迫性. 科技资讯,2009 NO.09.
在懵懵懂懂中我与大连鸿祥共同走过了三年半的时间,回首走过的路,作为一名企业家,自己真的是很惭愧,走了很多弯路。2010年可以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与《弟子规》结缘、与传统文化结缘,让我很幸运的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企业经营的方向。
说实在的,什么是传统文化呢?我琢磨"传"就是传承,"统"就是统一。一个家通过家规、家道的承传,达到统一和谐的目的。其实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企业就一个家,企业文化就是家的文化。企业其实真的就像一个家,老总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员工就跟孩子一样,一个企业老总不仅仅是个管理者、还应该是员工的亲人、员工的老师。正如《三字经》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如何教?教什么?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学习传统文化之后,慢慢的好像一点点找到了答案,就教我们中华五千年古圣先贤的优秀文化,从自己做起,身教大于言教。
以前没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最让我头痛的问题是员工的频繁流动,员工来了走、走了来就象走马灯似的,员工的不断跳槽、工作的不断交接真的对企业是弊大于利。从去年5月份开始员工每天早晨通过半小时的晨会学习《弟子规》、学习《孝经》,我与员工共同反省对父母孝道的落实。员工通过学习通过反省深深体会到"居有常、业无变".体会到自己工作安定、身心健康能让父母少了多少挂念。从学习传统文化后,每月公司都举办一次《感念师恩——大连鸿祥员工分享会》,记得有一次恰巧是员工的生日,我们请来了员工的母亲,这位80后的年轻男员工第一次给母亲跪拜磕头,感恩母亲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感恩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育大,员工集体送了他一个洗脚的木盆,希望他能常常给母亲洗洗脚,大家在泪水中唱起了《感恩一切》的歌曲。自己也通过学习深深体会到孝道对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重要意义。09年十一的时候我第一次给所有员工的父母写了一封信,并让员工带回去一个红包给父母,我说这是"孝金",希望我们都能感念父母的恩德,过节上班后员工带回来父亲的一封信让我至今难忘,这位长辈希望我能坚持传统文化的学习并带动全公司的员工都能学习落实传统文化。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企业的家文化的起点。从去年下半年到到现在员工通过学习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对人、对事的自私自利的一些看法,很多时候大家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能更全面的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企业的稳定性大大强化了。
以前我头痛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和谐,员工之间经常为琐事计较,怎么样才能让企业更有凝聚力?我觉得一个家之所以是港湾,是因为永远都有父母无私的爱的海洋让你任意停留。一个企业也是如此,老总要用无私的爱和感恩的心让员工感受到,我从自己做起有两点:第一就是要改掉自己发火的毛病,"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让企业这个磁场充满了爱和感恩;第二就是我拿出对待自己儿子的爱心对待我的员工,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从道理上明白了,最重要的是从心上做,力行真的是很艰难的事情。有时候忍不住还会发火,但会很快回头并给员工道歉。记得我们全体女员工刚学完《女诫》后,女员工开始轮流自己做饭做菜,我也每天中午都上去吃,很多年轻的女员工从没做过家务,但是做起来都很高兴,菜做的不是很好吃大家也都包容着吃了。有一天我做在办公室就琢磨,自己怎么这么差劲,就没想到给员工做点好吃的,教教女员工怎么做饭呢!于是自己那天中午就亲自下厨做了两个菜,员工格外高兴,就像兴奋的孩子似的全都吃光了,紧着说好吃,后来就告诉女员工怎么做饭更有味道、怎么配菜。往年年底我们都是出去吃饭店,今年大家在12月31日那天都聚到一起一同包饺子,我订了个大蛋糕,上面写着"我们是一家人",大家在一起真的就象一家人吃年夜饭那样开心极了。那一刻,我想这不就是企业的凝聚力吗?爱是什么——爱就是用心时时感受别人的需要。
每天晨会我都会与员工一同念感恩词,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恩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感恩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恩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见识;感恩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每每念到这些,我都会释然很多,因为现代的人真的很容易抱怨、烦恼,原因不外乎上面几种,当你在面对上面的境界都能心存感恩之心的时候,自己的心态一定就会平和许多。我很感恩投诉我们的会员,因为每一次投诉都让自己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都能够更加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以前我对不学习传统文化的员工会很烦恼,觉得那么好的文化你为什么不学呢?自己生闷气、抱怨,但现在自己则很释然,觉得正是他们的存在让自己看到自己的问题,"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正因为自己做的不好,不是很好的学习的榜样,当然无法感染身边的人提起兴趣,他们就是我身体力行弟子规的推动器。
传统文化的学习最关键的是改变了我对财富的看法,正如《大学》里所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为财土、财有吉凶。记得有位销售经理曾经困惑的对我说:"我不知道您到底希望我们做什么,我们的工作不就是不断提高销售额吗?!"我说其实我们以前对金钱的看法都是不正确的,不能为了赚钱而赚钱,不该赚的钱赚来的是灾祸。其实企业如同一棵大树,树有树根、树枝、树叶,会开花结果,我们希望果实长得繁茂,那么方法不是在果实上下功夫、应该是在树根上下功夫,企业财富大树的树根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这个企业全体员工的德行,懂得做人的道理就懂得做事了道理,就能够将事情处理得有智慧,就懂得如何剪枝修叶,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这个员工好像恍然大悟似的频频点头,但实际上明白道理是一回事,真正能在生活中去落实,真的是很难。很多时候员工当时很明白,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将所学的全都抛到脑后了,结果办了糊涂事情,钱是赚了但出问题了会员投诉。脑子里要时时刻刻有这个弦,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人只有天天读圣贤书、天天想圣贤事,才能在做事的时候习惯性的考虑自己做的是否符合圣贤的标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就是全球化和信息化,这给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规则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那么,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传统企业如何成功实现产业转型,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
第一,全球化比国际化层次更高、意义更广。如果一个国家与数个国家的经济往来可以称之为是国际化,那么全球化则将范围扩大到了全球。对一个企业而言,就好像参加奥运会和全运会一样,你在全运会上获得冠军,却可能连参加奥运会的资格都没有。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也在改变。以前企业在开展经营时,只需关注眼前的对手就行了。而现在则必须首先考虑:我是否在全球有竞争力?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并要以全球为坐标,对自己的地位和经营定位进行重新思考,否则马上就会有被别人吃掉的危险。
第二,信息化是一次新的产业革命。我认为,信息产业不应该狭义地认为就是IT产业,也应该包括信息密集的服务业或知识密集的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电信、批发零售等等。它们不是由实实在在的厂房组成,而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
我们知道,在信息化时代,创造财富最多的产业是服务业,产品是软件而非硬件。比如手机,在发达国家,其价钱非常低,真正赚大钱的是它内部丰富的服务内容,时下通过手机发送短信息流行就很说明问题。
这样一来,传统产业的价值明显处于下降状态,其创造的价值也在变小。与工业化时代只要有硬件就能赚钱不一样,信息化对人才、创新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耐克公司根本没有生产线,却能创下每年100亿美元的销售额,就是利用网络系统和销售系统创造价值。传统企业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会落队,最终被淘汰出局。 索尼转型-构筑网络时代新公司
那么,如何转型就成了传统企业无法回避的一个生存课题了。
世界上一些著名跨国公司,像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日本的索尼公司等在完成转型上都相当成功,这与他们对市场的敏锐感知密不可分。
索尼公司原先也是一家传统企业,在“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市场实践中感知到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变化,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战略调整。特别是近两年,索尼加大改革力度,并在组织上构筑出网络时代新集团公司。以此为指导,索尼一是将原来的10个分公司整合为4个,即家庭网络产品、个人信息技术网络产品、计算机娱乐有限公司、关键技术及网络产品分公司。以网络为主线串结全部产品,如视听产品、游戏机、电脑等,使之与网络结合。二是调整集团公司的管理作用。将原来的集团公司变成控股公司,并将以前各个不同下属部门变成独立分公司,直接面对市场。
索尼总裁出井伸之认为,传统企业转型要经历三个变化阶段:
第一阶段,网络公司的出现,将现存的竞争规则、竞争秩序破坏掉。
第二阶段,传统公司由于受到挑战而开始变革,从初步改革到逐渐适应。
第三阶段,传统企业和网络企业合作,开始新企业的时代。
现在,传统企业的优势是品牌资产、固定资产及庞大的员工队伍,弱点是对新时代的适应不如网络企业快。在传统企业转型成为一种全球潮流的趋势下,不能转型,将意味着被时代所淘汰。 传统企业转型的三条对策
那么,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中国传统企业要如何转型呢?
第一,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借鉴中一定要抓本质的东西,而不是形式。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学习国外建立大集团,但最后形成一些企业单纯追求规模上的大。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失误。大集团应该有,但不应该是数量上的扩张,以质量为主层才符合信息化对软件、创新、人才的要求。
第二,进入WTO后,传统企业要一边完成工业化和市场化,一边进行全球化和信息化。因为全球化是建立在高度市场化的基础上的,信息化是建立在高度工业化基础上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球化推动市场化,可我们在工业化和市场化两方面都没有完成。这样,我们就应该首先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并按网络化来调整自己的战略。即从观念网络化到与全球化、信息化相联的对管理、生产等内部网络化,再到企业外部如销售网络化等。
关键词:供应链信息化改造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的概念是从扩大了的生产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将企业的传统生产活动进行了前推和后移。前推是指将供应商的活动视为生产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控制和协调;后移是指将生产活动延伸至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等阶段。因此,供应链实质上就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控制,将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商、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组成的供需网络(如图1所示)。供应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是以市场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经营的优势,有机地联结生产和流通,对生产和流通环节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
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管理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源于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由供应商卖方市场变成了消费者买方市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品生产周期不断缩短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生产与需求严重脱节的背景。供应链管理是指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各环节内在的规律和相互联系基础上,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联结上游与下游企业,利用管理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职能,对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进行合理的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迅速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供应链管理包括企业各层次上的活动,即从战略层次到战术层次一直到作业层次。如客户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产品的供货周期、订单的执行情况等,企业则可以即时了解客户的销售情况,提高决策执行的准确性、及时性,缩短供应链的运作周期,降低交易成本。对公司内和公司间的商品、信息、资金的流动进行协调和集成是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关键,其实质在于追求效率和整个系统的费用有效性,使系统达到总价值最大、总成本最小。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仅针对物资供应链进行分析。
图1 供应链组成示意图
2、对传统企业进行供应链信息化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严峻竞争形势,促使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断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推行扁平化管理体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曾说过,“现在,真正的竞争不再是个别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不断改变的竞争要求,对企业的专业物资采购部门提出了挑战,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核心,加强管理和监控,提高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功能,及时实时的掌握和响应用户的需求,已经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
目前,不管是从计算机网络硬件连接,还是从管理应用软件的角度来看,传统企业还没有形成需求、计划、采购、合同、到货、验收、库存、配送、结算等一体化信息管理机制。因此,为提高企业物资供应现代化管理水平,建立实施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3、对传统企业进行供应链信息化改造的设计原则
遵循电子商务的设计原则,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方法为指导,进行企业供应链的设计、规划及实施。为达到系统的设计目标,总体设计原则可归纳为:
智能化:将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研究和方法,提高智能水平、扩展管理能力、改善适应性能。
集成化:通过多学科、多方法、多技术的集成,实现多层次、多方面、多阶段管理功能的集成。例如:通过DSS、MIS、OAS的技术集成,实现电子商务、决策支持、信息管理、事务处理等功能集成。
协调化:利用多媒体人机界面,实现人机友好交互,进行人机合理分工,实现人机协调。
4、对传统企业进行供应链信息化改造的体系设计
基础体系为物资采购供应业务体系,包括需求管理、二级计划管理、公司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物流管理、仓储管理、结算管理、质量管理、价格管理、供应商管理、客户管理、综合查询、综合管理、商情管理、编码管理、系统管理、供应财务管理等子系统;各模块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构件化组合,保证企业业务应用的可伸缩性和扩展性。
电子商务体系,包括采购电子商务交易系统、供应商报价系统、会员管理系统、供应商绩效考核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身份认证系统等子系统;实现网上电子采购业务和交易。
决策支持系统,包括信息预警系统、业务运行考核、计划、采购、合同、仓储、结算各业务预警系统。
决策分析系统,包括计划、采购、仓储、综合信息等模块;实现综合管理和决策分析。
5、对传统企业进行供应链信息化改造的总体框架设计
为了使供应链系统支持以动态联盟为形式的虚拟企业及敏捷制造,要求供应链系统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可操作性及可重构性,能够快速适应坏境或市场的变化。要求供应链系统是在竞争、合作、动态的环境中,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实体构成的快速响应环境变化的动态供应网络,是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适时、适量、适地的调度与管理的过程,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将正确的需求项目按照正确的数量交给正确的交易对象。
图l SCM总体框架
通过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电子商务可以纳入供应链管理中,使得客户的订单和企业的采购单均在网上形成和交付,货币收支亦在网上进行。电子商务使企业的技术、结构、流程、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供应链管理系统通过一个标准的浏览器界面,将产品信息和业务数据跨越地理与时的限制,在生产计划、采购、仓储、质检、财务、制造、销售各部门及企业各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商之间进行查询、处理和分析,实现从生产计划分解,采购计划生成、订单跟踪、验收入库、发料和财务结算的整个采购供应过程的实时管理,同时提供订单招标、竞标、支付等功能。
6、对传统企业进行供应链信息化改造的系统功能要求
系统应将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紧密的结合成一个整体,从需求、计划、采购/询比价、到货验收、仓储/配送、财务结算、决策分析和支持等各个方面为公司进行科学管理提供定量的数据支持。
1)组件化设计,为企业进行机构调整提供支持
适应企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组织机构的改变,根据不同的管理模式可以进行自由的功能组合和业务流程设置和调整,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管理要求。
2)科学、规范、唯一、完整、开放的物资编码体系
应用物资类别特征模板建立物资特性的信息规范化描述。
3)提供多种数据接口,保证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良好集成性
开放的体系结构保证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无论是财务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或其他系统中与资产管理相关的信息均可进行交互,实现全面的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系统可与企业ERP系统、财务系统、企业信息门户等多种架构的异地系统实现单点登录和业务集成等多种方式的紧密集成。
4)工作流驱动和组态技术
通过工作流定制审批流程和审批金额,可实现各部门合同网上审批的自动流转和审批,在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
5)多帐套、多种库存计价方式
系统设定多种库存物资帐套,可以设定滚动平均价、计划价、实际价、供应商库存价等多种库存计价方式,满足物资库存资金统计和核算的需要。
6)加强采购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
加强过程管理,实现对采购过程的全方位的动态监管和监控,实现公开、透明、科学的采购规范和采购流程,使事后审查变为事前监督,对采购过程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依。
7)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网上交易
建立供应链一体化集成应用,电子商务系统提供了与外部的供应商信息迅捷、实时响应的方式,通过在线商务的实施可以迅速提高供应商的供货能力。
8)待办工作自动提示,事件驱动和功能自动导向
系统自动根据当前用户的功能权限提示未完成的工作事项,根据提示的待办工作情况即可直接进入业务功能中处理未完成工作,完成由被动寻找向主动导向的方式转变,有效的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9)加强计划、执行和反馈的PDCA循环
强调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置的PDCA闭环控制。在系统中无论是工作计划或采购计划都提供完整的信息,在执行过程中紧密跟踪,不断检查、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10)全面深入的数据分析。
从多角度分析物资供应需求、计划、采购、合同、仓储、市场、财务等数据。
11)提供全面的系统安全管理。
对系统资源采用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用户权限分配等多种方法组合来实现各层次的系统安全性管理。
7、对传统企业进行供应链信息化改造的优化
供应链在现代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使供应链管理日益受到重视。最新涌现的许多优秀管理思想如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流程重组、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益生产、准时化生产都融合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提供了许多加强和改善供应链管理的新思路、技术模型及软件;反过来集成供应链管理思想又进一步深化了这些现代管理思想,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它们的良好运作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供应链管理优化是其系统自身及进入实用化的基本要求,它包括流程设计、模型建立和具体优化的方法三个方面。流程设计是最基础、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块。这里需要基于信息技术流程化的专门积累和高度创新的经营理念,否则连需求分析也无法完成。进行流程设计需专业化的积累和创新的意识,并集中体现在模型建立与完善上,模型建立及优化是整个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用化的基本要求。
8、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