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会计职业特质范文

时间:2023-09-27 16:09:13

序论:在您撰写会计职业特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会计职业特质

第1篇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目标性。一般而言,会计人员除了希望判断和选择的结果能及时、恰当地反映出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外,还希望对条件确认、计量、揭示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能有效地维护和增长企业自身经济效益。

2.主观性。会计准则允许企业会计人员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而不同的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但哪一种方法能使结果更接近客观实际,只能依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确定。

3.权衡性。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选择会计政策和进行会计估计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优选。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种比较、权衡、取舍的过程。

4.受制约性。会计职业判断是在有限制和要求下的相对主观判断,它受制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①受制于社会的外在约束机制;②受制于会计的某些自身特征、原则及相应的理论框架;③受到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准的制约。

二、会计职业判断在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应用

(一)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核算原则中的体现

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过程中必须进行专业分析和判断,注重经济实质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重要性原则。要求每个企业确定自己的重要事项,而重要与不重要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在实际工作中,一项经济业务是否重要,是否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判断,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对会计人员而言,判断一项支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否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是遵循这一原则的前提。

(二)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政策选择中的应用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存货计价方法。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采用后进先出法或其他所允许的方法;是采用历史成本法,还是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2.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长期股权投资是采用成本法,还是采用权益法;长期债权投资折溢价的摊销方法是采用直线法,还是采用实际利率法。

3.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是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还是采用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加速折旧方法。

4.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是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还是采用应付税款法;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是采用递延法,还是采用债务法。

5.外币折算政策。是采用现行汇率法,还是采用时态法或其他方法。

6.会计报表合并政策。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会计年度不一致的处理原则以及确定合并范围的原则。

7.收入确认原则和方法。具体会计准则规定了收入确认的四个基本条件,会计人员将更注重交易的实质而不是形式来判断商品销售收入是否可以确认;而长期工程合同收入的确认方法是按完成合同法,还是按完工百分比法或其他方法确认,也需要会计人员加以判断。

8.坏帐损失的核算方法。是采用直接转销法,还是采用备抵法。

9.借款费用的核算方法。借款费用是资本化,还是计入当期损益。

10.或有事项的处理。因或有事项而产生的义务是现实义务,还是潜在义务;如果是现实义务是确认,还是不确认;因或有事项而产生的资产是披露,还是不披露。

11.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披露。怎样根据形式和实质来判断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与交易又怎样根据重要性原则在报表的附注中加以披露。

12.非货币易的核算。根据具体会计准则规定的非货币易与货币易的界限,会计人员只能先判断一项交易是货币易,还是非货币易,然后才能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

(三)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估计中的应用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估计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

1.坏帐准备的计提。《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亦即根据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合理地确定计提比例,这一规定赋予了企业较大的自。

2.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的确定。这一规定要求企业在确定折旧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而且要考虑无形损耗,因而,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的确定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第2篇

从事一个职业的时间久了,一个职业从事的人群多了,渐渐地,职业文化也就产生了。有一天,你会吃惊地发现,自己的身上已经打上了会计这个职业的烙印。我想,这就是会计职业文化的作用。它在个人理财和生活投资中,体现得非常明显,那就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犹豫不决。我的一个同事在买房的投资中把房价从3000看到5000,从5000看到8000,合同至今还没有签。

近来股票涨了,别人都在欢天喜地,唯有我神情忧郁,原因是我2000年买的那只股票不但不涨,反而还跌了。因为它的业绩越来越不乐观。其实早在股票上涨之前,一股友已经跟我说过,考虑考虑把你的那只股票换成别的,那东西不会有什么前途。我当时也想过要换,可换什么呢?不知道。再说,我对它熟悉啊,其他的股票我不熟悉,不了解情况,怎么能随便动呢?现在后悔啊,当时怎么不听股友的话呢!想想自己犯了守旧、眼光狭窄、没有探索精神等毛病,而这些毛病和我长期做会计这个职业肯定有关系:每个月都是重复性的工作造成了守旧的毛病;天天看的就是巴掌那么大的记账凭证不眼光狭窄才怪呢;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就是那样规定的,必须照着做,长期以往哪还有什么探索精神呀。总之,炒股挣钱这方面所需要的良好心态已经不存在了。

会计们都很爱钱。公司没钱进账,会计们比老板还着急;公司大笔大笔的进账,会计们比老板还高兴。别人在一旁就纳闷,这钱再多也多不到你口袋里,再少也少不了你的,你是哪根神经不通,这么又喜又悲的?社会上都称会计为管家,久之,会计们还真把自己当成管家了,尽管这些钱都是老板的,但会计们把它当成自己的一样,精心地打理着。久之,便成了个“见钱眼开”的人,岂不知,自己已经成“财迷”了。

作为一名会计,还有个不成规的守则:嘴巴要紧,不能多话,和别的部门的人不能过于亲密。因为财务机密掌握在你手中,老板不喜欢你话多。长期以往,本来活泼开朗的性格慢慢地变得沉默寡言。

会计人经常有心理失衡现象。当你看着那些每天只需开开会、动动嘴的高层们或只会溜须拍马的人拿着高额工资,而你拼死拼活只挣个吃饭钱的时候;当你看着公司巨额招待费出账,人家是夜夜笙歌,而你却为赶报表而月头月尾加班时,心理不失衡才怪。不过你要很快调节过来,并且要比常人的心态保持得更好,不然的话,成千上万从你手上过,你很难经受得了考验。

有的会计对什么都持怀疑态度。一个朋友经常一脸崇拜地说某某老板多么有钱、有多少企业,如何一掷千金。这时我就想:让我审计一下,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呢?现在有几个公司的账是实的嘛。无独有偶,一个同事长期作不良资产评估,结果满眼里都是不良资产,看谁都像没有偿债能力的债务人。一个长期从事债权债务清理的人看到别人总是不停地在想:这个人在账上有没有欠款?

会计都是劳碌命,哪个单位都是会计最忙,闲下来就有一种失落感。为了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不停地找事干。

会计的危机意识强,从事这行太久了,行为思想都显得有些神经质了。销售回款上升了,自己感到前途一片光明,销售回款下降了,感觉到企业似乎马上就要倒闭了,自己的工作怎么办?还能不能找到饭碗?最近参加中高级会计人才再教育,听教授讲到会计将面临巨大挑战――如果会计不能随着目前IT技术在管理实务中的纵深发展而发展,那么日后会计这一职业将会消失,将由更加先进的有强大信息处理功能的新职业所替代。听了后,心里很是紧张。其实会计只能越来越重要,再信息化也得人来做啊。可自己就是这么紧张。

做会计工作需要循规蹈矩,时间久了,人不变傻也会变得迂腐。很多老板不懂会计,常常拿会计当出气筒,如果不是学会了循规蹈矩、按制度办事,也不至于落到这地步吧。

在长期的会计工作环境里,会养成谨慎、细心的习惯,这种工作习惯也会渗透到生活里。比如说,很多会计们都会在办公室留一件雨衣和一把伞备用,去超市买东西总是对同一类商品要做一番性价比,才决定买哪个品牌。活得好辛苦。

会计人缺乏创新的精神,缺乏活力。总是按着制度做,总是不敢越雷池半步,总是无需创新,时间久了便不再有创新能力了。

会计人的责任心极强。天长日久的工作,日益严重的思想负担,不断增加的工作压力,不知不觉对自己产生了影响,对手下人提供的所有数据资料都事必躬亲,重新复核一下。而财务部的电源和房门在下班走的时候要看好几遍,确认是否已经拨掉和锁好,甚至已经锁好的房门可能重新打开再确认一遍。

对自己的要求是今日事今日毕。相信许多会计人员也会有这种情况,就是没有完成的工作在心里总是一个事,放心不下,总要想办法尽快解决。活得真累啊!

这样的会计职业文化,在孩子的教育中也是非常可怕的。典型的表现就是顺应应试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长此以往,下一代也只能做一个中规中矩的会计人。

越说自己越感沉重,就像多年以后鲁迅回到故乡,那个当年月光下带着项圈的闰土已再也见不到少年时的影子一样,文化的烙印不容拒绝。

读过美国著名的人生指导大师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学,他在书里对会计人士的评价就是,作为一名最优秀的会计人员应具有的品质是保守和忠诚。其中意思已经很明显,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他激进的思想和行为,必须有另一种思想和行为加以约束,那就是会计预测和评价的谨慎,用保守和忠诚的品质加以制衡,才能使企业健康前行。

第3篇

关键词:林业会计;特点;职能

通过对林业产业同其他行业进行对比分析后表明,林业产业自身不具备良好的适应力,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其本身缺少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其自身体现着社会、生态等价值,是其他行业产业不能够代替,因此,林业产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从林业单位的经营角度而言,林业产业的生产与经营不光要将经济收益放入到综合考量范畴内,还要同时兼顾生态收益和社会收益。

一、林业会计目标

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需要,需要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更需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精心研究,迅速推进。对于我国国民经济来说,林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和其他行业、产业进行对比可知,这一行业并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经济体系,而就实际情况来看,其林业本身也不具有相应的竞争性,然而林业产业却具备了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意义,正因为这样使得,林业产业在经济体系中的位置在逐步提升。而林业会计要将生态性与社会性都放入到其过程中,而进行核算时,还要将其所产生的利润也要放入到其中,保证林业会计对其实际的运作状态进行良好的分析。而按照林业会计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只有在保证经济收益的基础上进行林业会计,才能更好的提升林业发展所带来的生态以及社会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就提升对林业会计的要求,而林业会计本身也能够对经济信息做出良好的反馈,同时也能对自身生态效益信息进行真实的反应,有效将林业产业信息量扩大,这也充分满足林业产业三大效益的实际要求。而林业会计在应用过程中,其自身要面对的情况会更加麻烦、复杂,这就导致了会计目标不能局限在某一固定范围上,会朝着多元化、整体化方向上延伸和拓展,而其本身则是通过其自身特点、职能来进一步达到相应的目标,有效促进林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二、林业会计核算方法

首先,在林业会计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其能够满足实际管理中的需求,同时还要统筹管理信息的实际需求。林业主管部门对林业资金核算方法是使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而国营苗圃、各林场核算除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的方法外,同时还对企业利润要素进行核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最终目标,就是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来进一步满足我国经济管理方面上的宏观要求,从而深入了解单位财务的实际状况,提升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和单位经营管理质量。而对单位利润要素进行核算则有利于指导企业的持续经营与管理方向。其次,进行会计核算时要以收付实现制的完成作为基础。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是建立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而事业单位则会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核算,其中经营性开支核算则使用责权发生制。再次,会计要素的分类。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通常将会计要素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即资产要素、负债要素、净资产、收入以及支出等。而企业会计要素则包含了资产要素、负债要素、权益要素、收入要素、费用要素以及利润要素等。林业会计会使用到所有类型的会计要素,所以核算比较复杂。第四,林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在某种业务上和企业会计又存在很多的不同,除了考虑利润要素外,还要兼顾社会生态效益建设的重任。所以核算过程难精以细化,达到理想效果。最后,以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相对较为简单,且不复杂。随着社会发展需要,现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统计资产负债表以及收入支出登记表等基础上增加了国库科目收支明细表,更能全面系统的反映每笔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林业会计单位实际收付体系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收入支出明细表。

三、林业会计自身特点分析

1、林业会计核算内容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林业会计有着行政单位会计的特点也有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我国目前林业部门属于行政事业合一单位性质。具有行政管理职能,也有事业单位具有的一定公益性质。林业产业生产与其他行业生产模式之间没有共同点,其自身经营活动中包含诸多内容,所涉及的范围也较为广泛,不仅有日常活动中的营林以及采伐活动,还包含了与林业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例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林业下属的林场和苗圃场等部门的平时的管理和经营等。而从林业产品方面来看,不仅生产木材以及林产品以外,森林还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都能力,而这些都是都归属于生态功能[1]。因此,林业产品不仅能够产生非常好的经济效益,还能为其他行业提供发展建设所需的原材料,同时,林业产业所具有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能使用金钱来进行评定的。基于以上原因,就要求林业会计不仅要真实反映出林业产业的实际经济活动,还要对生态收益和社会收益做出准确的评估以及有效反馈,进而使林业相关部门清楚自身实际价值。

2、成本核算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在林业生产涉及的诸多项目中,部分生产环节不是在生产车间中来完成的,一般情况下会在室外进行生产或者施工,其部分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会受到来自外部环境以及作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对于林业单位中同一项目来说,下属单位所使用的生产方式、作业设备的种类、劳动组织等通常情况下,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在导致成本分析与相应评价进行对比等方面,产生相应较为复杂且多样的原因,因此想要提高成本核算准确程度,就要根据其状态的不同做好明细账以及相应的考核工作。由于工程资金量较大,基本上都是用于造林和补助林农的资金,让其群众得到实惠。因此,工程资金的管理就要做到因地制宜全部用于绿化,而林业部门则不进行这一部分的成本核算。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成本分析更加准确无误,进而更好的满足提升经济收益以及减少相应的生产成本支出。

3、林业会计核算自身的多样化

因为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林业生产结构呈现出较为松散的状态。而林业产区中存在很多不同的基层生产单位,其本身使用着适合自己生产的组织方式,而林业会计会使用适应自身组织的核算手段,这样就导致了多种林业会计核算方式的出现,使得核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多样性[2]。大部分林业部门想要加强自身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力度,一般会应用集中核算模式对成本进行有效核算,而其中绝大部分林业单位,依然再使用传统而又具有一定灵活程性分散模式的核算方法。因此,在对林业经济进行相应的管理时,要按照其单位的实际状态来选取最为合适的核算模式和方法,进而保证林业会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对林业会计自身职能的分析

林业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恰当的对森林资源进行使用,还要尽可能的满足社会发展对林业产品的的实际需求,进而达到经济收益的最大化。而其会计职能是通过林业单位的相关经济活动来进行决定的。下面就对林业会计的职能进行具体分析。

1、合理有效的提供相关会计信息,使决策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不管是哪一家林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只有真正掌握自身单位实际情况,才能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完成。因此,就要求从事林业会计人员要使用不同的核算方式,搜集大量与经营相关的信息数据,在对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以后及时反馈给林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如此一来,林业单位管理人员就会在第一时间内对林业单位自身的经济以及单位运营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从而为以后的经营活动做出正确决定,达到林业单位经济收益最大化。林业会计不但需要对日常的财务信息进行记录、统计,还要在第一时间内向有关管理部门进行反馈,再由管理部门结合林业会计所提供真实有效地信息,达到决策的目的,进而有效促进林业单位朝向更好的方向上发展,同时确保林业资源能够进行可持续发展。

2、对林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严格把控,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控和监督

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的编写和制定,是按照我国社会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切实要求而逐步形成的。相关法律是否能够认真贯彻执行,是由我党以及相关的国家方针所决定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长远良好的发展的基础。而林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等一切经济活动,都会和相关法律法规有一定联系,同时林业单位所有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林业会计都要进行适当的记录以及反馈。这就需要林业会计在工作过程中,详细记录有关信息,真实的对林业生产活动进行反馈,同时,还要遵守国家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对自身经济活动的开展做出全方位的检查以及良好的监督[3]。除此之外,不仅要充分使用会计信息做好事后的检查,还要对事前监督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出现不遵守法律法规的事件发生。而林业会计工作人员还要利用自身工作的便利,对我国相关法律进行推广和宣传,帮助相关人员建立法律意识,进而认真落实并贯彻执行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五、林业资金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一是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不健全,部分资金管理缺失和可操作性不强。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计算公式过于复杂,实际工作中基本没有采用。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在具体兑付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未经批准,调整变更项目计划,项目实施地点,项目实施的苗木品种等。二是预算执行进度慢。林业专项转移支出偏慢,且不均衡。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进展缓慢,专项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我省从2008年起实施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从了解的情况看,这项工作的实施进度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未达到预期目标。资金兑付不及时。对基建项目未按项目建设期要求加快建设进度,已完工的工程应未能及时办理竣工结算,结转交付使用资金,及时登入单位固定资产账。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加大检查力度,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不断的审计检查和财务人员的学习,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监督职能,管好用好林业资金,完成好在林业单位经济活动中所担负的重要任务。结语总而言之,林业产业和其他经济产业不同,自身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从事林业会计的工作人员,就要在其工作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从而有效促进林业事业可持续并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淑芬•关于林业会计的特点及职能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212.

[2]薛永江•林业会计的特点及职能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4):11.

第4篇

[关键词] 小企业会计制度简化差异会计影响

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制度保证。财政部继《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后于2004年4月27日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从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不仅构建了会计制度第一层面的会计核算体系,是贯彻实施新《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重要步骤,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保障。

《小企业会计制度》是以《企业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为蓝本,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惯例,结合我国小企业经济环境特点基础上制定的。二者的基本框架相似,内容大致相同,其显著特点是简化。本文从简化特征出发,指出其与《企业会计制度》核算的差异,并指出它的会计影响,以便于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理解与执行。

一、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特点

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明显特点是: 简化。 小企业的大量存在,客观上是适应了企业按行业细分的专业化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对于发展高新技术,繁荣市场,吸纳劳动力,实现社会充分就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我国工业企业法人总数近95%,小企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50%,可以说是量大面广.但是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力量配置相对薄弱, 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各项管理制度不够规范。难以应付快速变化的要求,客观上有简化的要求。

为了便于税收征管,简化后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更加符合税法的要求。

具体地说,简化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简化了会计科目。(1)删减了23个一级会计科目。(2)调整合并了两个一级会计科目。

2.简化了会计核算方法与账务处理。(1)不要求对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小企业会计制度》仅要求对短期投资、存货和应收账款等短期资产项目计提减值准备。(2)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虽然仍有权益法和成本法两种方法可供选择,但权益法的账务处理非常简单,不核算股权投资差额;被投资企业的非营业盈亏导致权益增减,投资企业不调整账面,是一种简化了的权益法。(3)固定资产借款利息不必区分资本化和费用化,全部予以资本化。即小企业在固定资产开始建造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借款利息,全部资本化,并构成固定资产原值。简化后借款利息的核算不必与资产支出数挂钩。(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简化为以小企业在合同约定应支付的租赁款和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来确认其价值并入账。(5)其他核算方法的简化。譬如:所得税按照应付税款法计算并确认,而不采用纳税影响法;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仅要求按投资总体计提,不要求按单项或投资类别计提;债券折溢价的摊销采用直线法,不采用实际利率法。

3.简化了核算程序。小企业在资产清查中发生盘盈盘亏时,可以直接处理为资产的增加或减少,不再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即简化了待处理程序。

4.简化了必须依法披露的会计报表构成。基本报表的披露,只要求小企业提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不要求提供“现金流量表”。因为小企业并无公众投资者,而公众投资者更为关注现金分红。同时基本报表的内容相对简单。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差异

1.会计科目设置差异。《企业会计制度》设置了85个一级会计科目,而《小企业会计制度》设置了60个一级会计科目,少设置了25个。删除的科目有:“预付账款”、“预收账款”、“应收补贴款”、“包装物”、“材料成本差异”、“自制半成品”、“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适当运用”、“待处理财产损溢”、“递延税款”、“应付债券”、“已归还投资”、“劳务成本”、“补贴收入”。删减会计科目的原因:(1)小企业经济业务相对简单,且不对外发行股票、债券筹资。因此,可以对其蓝本《企业会计制度》中的部分科目进行归并。如:“包装物”科目删除后,纳入“材料”科目核算,又如,“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合并为“应收股息” 科目。(2)有一些会计科目没有相对应的经济业务,因而,可以不设或少设某些会计科目。如:资产类科目少设了“自制半成品”、“受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代销商品款”等。(3)会计原则的适当运用,使某些会计科目没有存在的必要。如:谨慎性原则的适当运用,少设了各项“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科目。

2.会计计价的确认差异。《小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计价原则作了简化,因而这方面的会计差异比较大,对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的影响较大。(1)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计价。 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价值较大,经批准,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分期平均计入各年度应纳税所得,并按规定缴纳税所得。(2)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计价。以小企业在合同约定应支付的租赁款和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价值计价入账。(3)长期债权投资成本的确定。小企业购入的长期债券,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投资成本;制度还规定,利息在收到时才计入当期损溢,无须分期确认。(4)其他。如:短期投资转让时可不结转其已提的跌价准备;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摊销要求采用一次或分次摊销法,没有要求按五五摊销法等。

3.会计核算方法与账务处理的差异。(1)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差异。 小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情况比较少,尚且核算有困难,《小企业会计制度》仅要求小企业按简化了的权益法或成本法核算。按权益法简化核算时,不单独核算股权投资差额;不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以者权益变动进行账面处理。按成本法简化核算时,股权持有期间内,企业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不要求严格区分投资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的分配还是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的分配。但是,如果在投资当年取得的被投资单位的分派的属于以前年度实现的利润,则应冲减投资成本。(2)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会计谨慎性原则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计提八项减值准备。但是,对小企业而言,资产可变现净值或资产减值金额不能够被准确把握,甚至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为了防止谨慎性原则被滥用,《小企业会计制度》不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3)固定资产借款费用的核算差异。《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固定资产借款利息费符合资本化的予以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的部分予以费用化。而小企业规模小,融资能力弱,借款费用不必区分资本化和费用化,全部资本化。即固定资产开始建造至到达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借款利息均可计入固定资产成本。(4)其他资产核算方法的差异。还有一些资产的价值转移或摊销方法被简化了,如: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摊销没有要求按五五摊销法,而是要求采用一次或分次摊销法,短期投资转让时可不结转其已提的跌价准备;短期投资期末价值按总成本与总市价孰低原则进行核算等。(5)所得税的账务处理差异。《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所得税的账务处理采用了本期所得税费用按照本期应税所得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付税款法,就是本期所得税费用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费用一致。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金额均在本期确认为所得税费用或在本期抵减所得税费用,即不考虑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税额。并取消“递延税款”科目。

4.会计报表披露构成的差异。《小企业会计制度》只要求小企业提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份基本报表,现金流量表是否披露可由小企业自行决定;由于小企业业务相对简单,有些业务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等情况,而少设置25个一级科目。因此,基本报表的内容有所简化。

第5篇

林业会计具体特征

众所周知,会计在当今的经济活动中的地位非常的显著,是保证经济活动有序进行的关键。由于领域不同,所以会计内容也存在显著的区别,都具有各自行业的独特性,在该行业中亦是如此。林业是综合经济的关键要素。它和别的行业间有非常多的区别,这就会导致该会计信息和别的领域汇总店有非常显著地区别,有着许多自身的独特性,具体讲有如下一些要素:

首先,核算构成要素非常多众所周知,林业活动和别的活动之间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它的运作内容非常宽,不单单的指常见的造林等基础活动,同时还涵盖着运作中的许多相关要素的建设等活动,比如道桥项目的建设等等。而且,站在其带来的物品的高度上分析发现,其运作不但可以为我们带来非常富裕的林业产品,而且,其自身还有着十分显著的功效,比较提升空气品质等。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林业活动带来的不单单是经济利润,带动国家的经济建设活动顺利开展,同时它还有着许多别的领域内容所不具备的效益,比如生态以及社会等等,而这些内容都是无法直接用货币来体现出的。所以,作为林业经济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林业会计在对林业经济活动进行如实反映的同时,还要对林业生产过程当中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如实的评估和反映,从而对林业的价值进行科学的掌握。

其次,核算非常繁琐我们国家有着十分广袤的林业区域,其分布并不集中,这就使得林业活动在很大层面上会受到所在地域的自然以及生态等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森林培育以及采伐等环节直接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除此之外,地形地势、木材的运输距离以及木材的等级等都会对生产造成直接的影响,导致林业活动的费用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林业运作活动会被很多的要素所作用,这就导致会计活动受到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其成本核算变得非常的繁琐。通常为确保能够合理的分析这些作用内容,要结合具体状态高效率的开展核算工作,对活动中的所有的内容都要认真地分析,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核算活动的针对性合理。

第三,核算组织样式多由于林业生产本身在组织上就相对比较松散,林区往往分布着很多的基层生产单位,这些生产单位往往采用自己的生产组织形式,而相对的基层林业会计也就采用适合本组织的核算方式,这样就使林业会计的核算方式比较的多样化。有的林业部门为了强化会计管理,采用集中核算的方式,而有的单位仍然采用相对比较灵活的分散核算。特别是采取分散核算的林业会计,有的核算方式为内部银行核算,还有一些采用往来制核算。林业经济管理过程当中应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核算形式,从而充分发挥林业会计的核算作用。

当今背景下林业会计的作用

林业是国家的众多行业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要素。与之相关的运作机构不仅要承担高效管理并且使用相关资源的任务,而且还应该持续的为我们带来充足的产品,促进经济建设活动顺利开展。林业会计的职能是由林业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他经济活动的内容所决定的,并受林业会计核算对象所制约。所以,它通常有着如下的一些功效:

1精准的记录并且体现林业运作组织的经济状态,为相关的管理活动带来必要的信息内容。经济信息是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会计信息又是经济信息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单位的性质如何,规模大小,通常来讲,为了确保经济活动顺利开展,都要对其自身的经济内容有充足的了解。要想按照此项内容来开展活动,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简便可行的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各种类型会计信息,使企业内部的经营层和管理决策层及时掌握、了解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利他们做出恰当的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监督和检查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林业会计除了日常的核算工作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职能就是对本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从而保证国家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能够有效的得到执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不合法现象的发生几率,以此来确保单位的财经活动顺利进行。林业活动机构的所有的工作,都会关系到先骨干的法规条例,其经济事项的运作内容,又要通过会计来体现,所以,会计活动需要在记录相关的活动的时候,认真地监督并且分析具体的工作的执行情况。对于财经法律、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不仅要利用会计资料进行事后检查,更重要的是要进行事前监督,防止发生违反财经纪律、法规、制度的情况。与此同时,会计人员还应通过自己的工作,积极宣传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的意义。结合广大的社会群体以及相关机构,共同的开展搞效率的监督工作,共同执行和维护财经法律、法规、制度。

第6篇

【关键词】行业高职院校 会计 特色专业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58-03

会计类专业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广,因而受到众多高校的青睐,从而成为目前高校所开设的数量较多的专业之一。截至2012年,广西共有42所高职高专院校,其中开设会计类专业的学校就达到36所,可见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压力之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由此可见,会计特色专业建设对于行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行业高职院校会计特色专业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特色专业建设是行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强化教学质量意识的必然要求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遍化的今天,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就必须强化教学质量。专业建设涉及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实验实训条件等内容,这些因素都直接关系到专业教学质量。只有把专业做强、做精,形成特色,教学质量才能有保证,教学内涵建设才会有新的突破。

(二)会计特色专业建设是行业高职院校坚持科学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从高校内部系统而言,特色专业建设是提升学校整体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教学质量,来自于特色。特色专业建设通过多样、严密而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使学生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等各方面得到促进和开发,获得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经过长期的积累尤其是一届又一届毕业生的社会贡献,最终打造特色专业的品牌和特色。

(三)会计特色专业建设是会计专业学生及时适应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会计专业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向学生讲授学科知识,而基本忽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在工作中难以及时适应新环境、新情况和新问题。通过会计特色专业建设,高校将更加重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对应和互动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地培养会计专业学生,从而使学生的自身价值达到最大化。

二、行业高职院校会计特色专业建设应考虑的影响因素

会计特色专业的特色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校的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以保持专业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还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行业背景,以突出办学特色、专业特色。

(一) 特色专业的办学历史与文化积淀

一个专业的特色应该是在其长期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下的,并初步形成一定的特色优势,这种特色必须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及自身具有的资源优势。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是根据广西经济建设和林业发展需求,依托广西林业行业而设立的最早的专业之一(该专业是我院目前办学历史第二长的专业)。该专业前身是1980年开设的“林业财会专业”,2000年经广西教育厅批准开始招收高等职业教育大专班,专业名称为“林业财务核算与管理专业”;2005年根据《全国高职高专专业目录》规范要求,更名为“会计专业”。到目前为止,为广西区直国有林场等林业行业企业培养财务科长、财务处长、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副总经理、总经理、注册会计师等高级会计人才300多人,累计为社会和广西林业行业输送大中专毕业生4980人,占我院毕业生总数的20.85%。

(二)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背景

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调整特色专业建设的走向,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同时,特色专业建设必须依托行业,为行业服务。党的十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国家对广西的生态建设高度重视,2008年生态建设专项资金下拨就达10亿元,广西林业资源丰富,有151个国有林场。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公布的数据,2011年广西林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16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与此同时,广西林业的投融资项目也得到迅速发展,全区全年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4亿元,同比增长40.9%。截至2011年底,广西有木材生产、加工企业10000多家,上规模(500万元以上的销售收入)企业有1100多家,其中不乏一些外资林业巨头,像丰林国际、嘉汉林业、日本王子、金光集团、斯道拉恩索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各类林场、各类林业企业每年需要增加熟悉林业行业特点的会计从业人员两三千名。而整个广西只有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开设林业会计方面的课程,专门培养林业类会计人才,并且近年来的毕业生一直维持在200~300人,人才缺口非常大。

三、行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的内容

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因此,会计特色专业的建设也必须围绕以下内容开展。

(一)创新专业建设理念。

会计专业是一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学科,在当今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传统的办学理念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应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实,根据高校所处地区、行业的实际情况,更新专业建设理念。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秉承“树木树人,知行合一”的校训,树立“理实并重,素能兼修,持续发展”的育人理念,遵循“服务需求、明确定位、尊重规律、系统思考、整体设计、构建制度、做好规划、分步实施”的专业建设方针,坚持“校企合作共建,学习工作相融”的专业建设理念,按照“校企合作为前提,工学结合为引领,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实训条件建设为基础,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的专业建设思路。会计专业建设体系构架如图1:

图1 会计专业建设体系构架图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性的问题,它不仅决定着学校办学方向,而且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体系的制定以及教学的实施和安排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人才培养的质量才有保障,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目标是面向广西中小企业和林场、林业企业等单位,培养素质高、能力强、懂核算、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初、中级会计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会计专业全力打造“四依托,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依托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平台,将证书课程与学历课程合一;二是依托会计职称考试平台,将职称课程与学历课程合一;三是依托“模拟实训、仿真工作、岗位见习”三位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平台,将工作与学习合一;四是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将顶岗实习与就业合一。

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实施“三主线”人才培养。第一条主线,是以入学教育和职业指导为平台,实施会计职业认知和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会计职业发展与就业技巧教育,在第一和第二学年完成;第二条主线,是以“模拟实训、仿真工作、岗位见习”为平台,实施通用职业能力素质和专业职业能力素质教育,在第一、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完成;第三条主线是以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为平台,实施顶岗实习和就业教育,在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完成。

改革人才培养方法,以“模拟实训、仿真工作、岗位见习”三位一体的校内实训为基础,精心打造“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的育人环境。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素质养成有机结合,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边讲边练,边学边做,讲练结合,学做合一”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日积月累地形成能力,潜移默化地养成素质。

(四)建设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特色专业是否体现所谓的“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专业课程是否具有特色。因为专业课程建设是体现专业建设特色的载体,它直接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会计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开设林业会计、小企业会计制度、林业经济管理、林业会计电算化等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课程主要从课程内容的开发、课程标准的建立、课程考评体系的建立、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课程精品网站的建设等方面入手,实现学习内容与企业岗位工作内容的无缝衔接,切实提高学生的适岗能力。以会计专业中林业会计和林业会计电算化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充分带动课程体系中的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建设。

(五)开发特色教材

学院在教学上一直比较重视教材的选用,在选用教材时侧重于比较符合我国林业财务与会计实际情况的教材。同时充分发挥学校与行业企业的优势,深入与高峰林业集团有限公司、三门江国有林场、东门国有林场、大桂山国有林场等林业企业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教材,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使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目前已开发和编写具有行业特色的《林业会计》《林业会计模拟实习资料》《林业会计电算化实训资料》等校本教材11部。

(六)建设特色“双师型”队伍

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要有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鼓励教师继续深入工业制造企业和广西国有林场等林业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进行挂职锻炼,在校企之间有序流动,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会计专业教学团队教师100%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另一方面,大量聘请林业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打造一支稳定的结构优化、素质精良、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保障实践教学和技能大赛的顺利完成。

四、会计特色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效

经过长期的建设,学院会计专业2004年被学院确定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11年被学院确认为重点专业,2012年被自治区教育厅确认为“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特色专业。近五年以来,会计专业教师承担科研课题5项;发表科研论文15篇;会计专业教师承担“广西区直林场和广西林业集团绩效考核体系及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指导工作和承担了区林业厅《规范与完善国有林场会计核算》等课题研究。

学院会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自创办以来一直都承担着广西林业行业在职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近3年来,为广西林业行业开展国有林场会计核算规范、林业会计电算化、基本建设单位会计等课程的技术培训1200多人次。

近五年来,学院会计专业学生取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其他大赛团体一等奖3项、个人一等奖4项、广西大中专珠算技术等比赛二等奖12项、三等奖8项的好成绩。特别是2012年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广西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会计技能赛项”开赛以来,我院会计专业参赛选手连续两年荣获该赛项的团体一等奖。

会计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应立足于自身特色,坚持科学的特色专业建设原则,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提升专业办学实力,促进专业个性化和特色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2]李元元.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8(17)

[3]蒋昕,单昭祥.独立学院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财会通讯・综合(下),2010(7)

[4]张月玲,王晓莉.工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会计之友(中),2010(12)

[5]田翠香,刘永祥.提升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理念的探讨[J].会计之友(下),2011(9)

[6]于国旺.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财会教育,2012(4)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012JGB363)

第7篇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142-02

1 会计专业质量现状

1.1 专业结构不合理,职教特点不鲜明

高职教育既要区别于本科教育,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也要与社会上的职业培训班相区别,体现出属于该层次高等教育所特有的“高、职、工”等特色。但目前绝大多数高职教育的会计专业都没有形成这样的特色。会计专业在改革开放发展的迅猛时期大规模建立起来,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专业建设缺少精心设计和反复论证,专业模式多照抄照搬,各个层次的中高等会计教育彼此辨识度不高。而且多年来,会计专业持续高热,也助长了高职院校专业改革的惰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企业参与力度不够,导致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实践教学内容不足或不够深入。对行业的适应能力、岗位的针对性、职业胜任力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来自企业的具有深厚实践经验的教师依然缺乏,普教色彩浓重。调查中发现,辽宁省内多家高职院校设立了会计和会计相关专业,其建设思路,人才培养和课程开设等具有非常明显的趋同性,相关系数很高。除了职教特色不鲜明外,各高职院校之间也缺少差异性和针对性。

1.2 市场导向性差,产学研模式脱节

尽管教育部大力倡导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各高职院校在实现过程中仍然有多方面的障碍,产学研效果多方联合、多方共赢的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没有足够的利益支撑,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另一方面,缺少社会真实竞争压力的学生们不能真正投身学习和技能训练,不能独当一面,需要经过较长的企业培训才能上岗。这也就造成了产学研合作机制上的死结。想要做好校企合作必须从机制上改革,真正做到利益均分,各取所需。受金融诈骗、诚信普遍缺失的社会环境影响,以经济业务、资金流为实习对象的会计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受到的阻力更大。会计工作涉及商业机密并且链条较长,真正掌握会计技能需要投身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熟悉环节,熟悉控制,熟悉管理和制约。这些都是短期无法达到的。基于上述原因,高职会计专业不可能完全过去重新来建,绝大多数学校是在沿袭旧制的基础上以谈成几个校企合作企业为目标,深入细致全面科学的合作模式并没有形成。因此会计专业的市场导向性并不清晰,本应实行“错位经营”的高职院校却没有专注于差异化专业建设,没有量化分析内外条件,没有关注市场需求动向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注重创建和培育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基本上是凤毛麟角。

1.3 专业实用性差,学生就业质量低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会计专业面向的人才培养方向也应随之转型。从调查中发现,辽沈地区的高职院校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较多,但培养专门的电子商务会计人才的专业基本没有,甚至涉及电子商务会计方面的课程也鲜有出现。会计专业沿袭过去的运行惯性,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方面也做过大量的改革探索,但基本方向难改,不能良好地适应频繁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职业结构,对市场经济发展变动不够敏感。专业的实用性不能对接经济发展需要,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大部分毕业生在校期间不能形成社会所需的最新、最实用的技能,从毕业到上岗之间存在着一个较长的时间缺口。

2 特色会计专业建设的SWOT分析

2.1 SWOT分析法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管理学界SWOT方法常被企业用来分析自身内部的优劣势和所处环境的挑战及威胁。SWOT方法是用来综合考虑分析对象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系统评价方法。S指分析对象的内部优势,W为内部劣势,O指外部环境机会,T指外部环境威胁。一般以矩阵的形式直观列出,方便管理和应对。

2.2 会计专业建设的SWOT分析

从第一部分的分析可见,高职院校要发展会计专业,必须深层次地分析自身所处环境和所具备的优势,彻底摒弃陋习,有成效地革新,实施差异化经营。下面就以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为例,使用SWOT法对高职会计专业建设进行全面的态势分析。

2.2.1 优势与劣势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的前身成立于1952年,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质量建设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教学质量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会计专业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会统部,迄今已有31年的历史。从优势上看,首先,历史悠久,专业建设根底扎实,大量毕业生服务于银行、证券、企业等各行各业,在社会上已经积累了较高的人气,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其次,会计专业具有一支精干的教师团队,教师多来自会计工作一线,爱岗敬业,积极上进,有丰富的会计专业实践经验和“双师”资格,其中,注册会计师2人、注册税务师2人、国际注册会计师1人、高级会计师2人、会计师7人、资产评估师2人、房产估价师1人,他们务实肯干,师德高尚,始终保持着教书育人的激情;再次,生源素质较高,几乎每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赶超三本,逼近二本,多数学生遵纪守法,学习兴趣浓厚,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最后,“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成形,教学中突出“考级考证”和“专升本”要求[1]。

诚然,不可忽视会计专业建设也存在著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第一,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相对匮乏,高质量的会计实训教学明显不足,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二,学生数量多,教师数量少,师生结构不甚科学,超大工作负荷量抢占了大量教师进一步进修、实习、自我提升的时间,知识更新速度慢,拔尖教师人才稀缺;第三,课程体系改革尚未推行完毕,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建设特征不突出,特色不鲜明,传统教育模式痕迹明显。

2.2.2 机遇和威胁

2014年5月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导和政策上的支持,职业院校迎来了新一阶段发展的良机。未来10年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人才强省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认识到会计人才在经济社会中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2],也是辽沈地区高等职业会计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强大动力。另外,近两年该校正在进行省级示范校建设,各项规划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学校上下团结、人心振奋。作为老牌示范专业,更应该借助这个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扬长避短,引领带动其他专业共同进步、共同辉煌。

然而,在改革的路上尚存在很多困难与威胁。首先,空间小,构建大规模的会计校内实训基地或构建会计信息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大厦,几乎是一种奢望。其次,学校资金短缺、资源有限、缺少利益的倾斜,校企合作联盟不稳,校外实训基地开发难度加大。再次,购置各种财务软件、实训平台,制作微课、慕课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最后,高职教育竞争激烈,不改革、不创新就会落后,落后就意味着失败和消亡,人们应在机遇与威胁并存的情况下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3 特色会计专业建设举措

3.1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途径,充分发掘实践教学资源

实践教学始终是高职教学的重点和特色,也是当前阻碍高职教育进一步提升的瓶颈问题。对于会计专业来说,实践教学的充分、高效、完整,更是建立品牌特色的一把利刃。会计工作与资金相关,与商业机密不可分割,会计实训基地开辟是专业建设当中一块难啃的骨头。首先,构建合理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共赢的合作平台,是发掘实训基地的主要方向。只要形成利益共同体,所谓的商业机密也就变成自己家的秘密,实习过程就是创造价值的过程,校企目标一致,会收到非常好的合作收益。其次,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不遗余力实现多元化实践教学形式。开办校内代账公司,建设创新创业基地,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创业,并以创业实业为依托,实现我创办、我营运、我核算、我分析的良好局面,开辟校内实训基地。最后,也可加大教学模拟软件的投入,购置ERP沙盘和VBSE综合实践等模拟企业经营核算的仿真软件,将企业搬到实训室,让学生“居于斗室便知社会上的经营大事”,增加学生职业经验积累和动手能力。

3.2 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降低教师教学工作量要求,提升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在人的精力有限的情况下,繁多的工作内容和繁重的工作量必然会造成工作质量的下降,教师无暇仔细备课,认真思考教学改革、凝练经验、提升素质。因此,“以高质代多量”不仅符合教师个人发展规律,也会促使教师用心琢磨教学活动,多出精品课程,推动教学质量、专业质量的提高,一举多得。

(2)鼓励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挂职锻炼。

避免教师与实践脱节的最好方法就是让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中抽离出来,鼓励其深入企业实践,实时更新行业经验,提升动手能力。甚至可以将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纽带,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定期指派少数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习、挂职锻炼,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企业创造价值。之后再由教师将所学经验技能传授给学生,用人单位可以不付费给教师,但必须接纳一定数目的实习生进行一定时间长度的岗位实习。这样既有效提升了教师能力,解决了资深专家直接教授学生的低效率、低质量,而且保证了学生实践经验和能力的来源通道,达到多和谐,共进步。

(3)积极吸纳行业内资深专家到学校交流、任教、指导,进一步丰富实训教学的形式和资资源。

自给自足,单纯地依靠校内专职教师完成专业建设及教学工作,不符合当前大学开放式的发展理念。优秀的教师队伍,除了挖掘自身教师资源,不断提升其综合职业能力外,还应将目光锁定在其他高职院校或高等学府的资深教授、专家以及来自企业一线,经验丰富的行业精英。多组织群英会,交流学习、互通有无、开拓眼界,形成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团队。

3.3 构建科学的专业质量评价体系,实时跟踪专业发展

专业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地创造、革新,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完善。因此,建立起科学的专业质量评价体系,实时获取专业运行中每个环节的数据并加以分析、总结、反馈、推动,才能实现专业预警,及时纠偏,保证特色鲜明,品牌不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