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药行业增长趋势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27 16:09:12

序论:在您撰写医药行业增长趋势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医药行业增长趋势分析

第1篇

随着医药需求量的大幅上升,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成为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重点之一,2003年我国医药行业销售额排名前10位的企业都在花大力气建造或改造物流中心,有的已经建成并开始运营。

与医药需求不断扩大和医药物流不断升温相悖的是医药流通行业的利润在持续下滑。据《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排行榜》结果显示,医药的位置已从2002年的第2位降到了2003年的第8位,可见医药物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对2003年度参加过调查的企业进行统计,平均费用率为19.63%,平均利润率为20.63%,净利润率仅有1%。其中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远远超过美国等医药发达国家的物流费用率(美国为2.6%)。2004年,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的利润率进一步下降,仅为0.57%,已经有18个省连续3年出现汇总性亏损。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医药分销领域的对外开放,外资医药企业纷纷在中国“抢滩登陆”。他们在资金、管理、技术、研发及品种结构上具有比较优势,唯一薄弱的环节就是分销及物流配送网络。没有分销的网络资源,就意味着没有销售能力。为此,他们进入中国的突破口就是寻求与国内在物流配送网络上有一定优势的医药物流企业合作或合资,希望在中国能有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作为其跨国生产和营销的服务保障。为了能成为优势外资企业的合作伙伴,国内很多医药企业将投资方向转向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还有一些医药企业为了能与外资企业相抗衡,增加自身的竞争能力,同样将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作为博弈的主要筹码之一。

建设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无疑是直面这一挑战的有效措施之一。物流既是医药企业新的增长点,也是应对医药需求快速增长的有效方法,同时,它为医药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物流中心的战略定位

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原则上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这是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医药企业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制药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在这三类企业中,医药批发企业对于物流配送中心的需求最为迫切。

其次,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规模应与企业销售量(物流量:相一致。目前国内医药流通年营业额在百亿元以上的企业可以考虑建立一级大型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成为全国性或区域性物流配送运营商;对于50~100亿元的流通企业,由于规模的限制,成为地区性物流运营商是较好的选择。

当前我国医药物流网络体系正在形成中,7个区域可发展一级大型医药物流中心,即珠三角物流区、长三角物流区、环渤海物流区、郑州物流区、武汉物流区、西安一兰州物流区、重庆一成都物流区。

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

一般而言,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包括以下12个过程:项目意向、项目论证、筹资、立项、土地确认、方案设计、建筑方案设计与报批、方案审核、建筑招标、其他招标、竣工验收、运营。这里就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

1、基础条件

不是任何企业可以在任何位置建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要清楚建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基础条件,主要涉及到布局、市场需求和选址问题。

布局是规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涉及三个层次:国家医药物流网络体系布局、区域医药物流网络体系布局、医药流通企业物流网络体系布局。医药流通企业物流配送中心规划布局要依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现有业务和未来业务,同时参照国家和区域医药物流规划进行调整。如果规划内容没有涉及,企业就只能根据自身的条件来设计尽可能合理的布局。有学者担心,长此以往,从全局看会出现不合理的网络布局,比如在上海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周边,便同时有桐君阁上海医药、九州通等至少4家颇具规模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在建,导致能力过剩。笔者认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牵头抓好国家医药物流网络体系规划布局,并提出指导性意见,由各省相关部门作出具体区域的网络体系布局。在企业层面,应由企业进行选择。

规划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需求分析。设计多大的仓库、存储量有多少、每天订单最大处理能力是多少等问题,需要有数据来支撑。数据来源包括:一是现有业务分析,如当前的业务量和业务水平;二是物流配送中心所在区域对医药的需求总量分析,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三是增长趋势分析(包括医药需求增长和企业业务增长);四是其他拓展业务,如仓库租赁,与医药相关的食品、化妆品存储与配送等。需求分析之后,才知道有多少物流量,需要建多大仓库,相应的设施如何配备。

规划设计会涉及到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一定要考虑区位优势,否则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2、设计原则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时,首先要确立设计原则。在一些项目建设中,我们与用户经过深入分析确立的设计原则是先进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先进性就是保证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在该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具体体现在设计理念、管理流程、物流信息系统、条码技术、RF技术、分拣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同类水平,而不刻意追求最先进的设备和高度自动化。

实用性就是充分考虑国情、行情和厂情,不作“面子”工程,在规划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例如,在项目建设中通过计算和分析发现,自动化立体仓库可以获得最大的仓库利用率,但当前的物流量又不需要建自动化立体仓库;然而,按高架库来设计,将来物流量增加后再建自动化立体仓库就要花费极高的代价。经过权衡,我们决定按自动化立体仓库来设计库房和地基,按高架库来配置,将来一旦需要,可以方便地进行改造。根据这一思路,其他部分的设计,既要考虑高架库的作业,同时也要兼顾自动化立体仓库时的作业。虽然增加了许多设计工作量,但确保方案设计实用可行。

可操作性就是规划设计方案对项目后续的施工、招投标、运营有指导作用。例如,地基的施工要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由于自动化立体仓库部位的地基和仓库其他部位的地基承载能力不同,要保证相应的承载能力;仓库建筑设计和施工要根据规划设计的结构来细化;设备的采购要根据规划设计提供的技术要求和厂家来招标;运营管理要根据规划设计制定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操作流程、岗位职责来组织、招聘、培训和管理。

经济性就是考虑投资回报。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要花费巨额投资,投资回收期较长,如果在设计时不精打细算,将会导致较低的股东回报。一方面,在建设费用的预算上,要按中等以上标准来测算,尽可能减少费用支出;另一方面,在收益计算上,要全面考虑物流配送中心建成运营后的总收益,包括物流服务收益、进入物流功能区的企业迁入后腾空的可出租或可置换资产的收益。

3、设计要点

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的关键性工作是物流量分析、业务分析和流程分析。

4、物流量分析

物流量是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的关键参数。众所周知,由于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物流管理相对落后,基础数据十分匮乏,给物流量的统计带来极大困难。例如,药品标准编码不一致,制药企业还没有完全使用条形码,包装尺寸五花八门,且没有录入信息系统,数据是事后录入的,无法反映实时状况。因此,在统计物流量时,需要补充和测量许多数据,注意区分品种、包装单位(箱和件),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每天入库品种和数量,金额,订单品种、数量,订单行,包装尺寸,以及销售额;还要考虑库存周转期(或周转次数);之后换算成当量物流量;再计算出每一个标准托盘(1200×1000)可以放多少个当量箱;最后可以算出需要多少个托盘,也就知道了仓库的最大容量。

此外,还要根据出库品种对物流量进行分类,通常是作ABC分类。根据20/80原则,出库最频繁的品种划分为A类,约占总库存量的86%,品种占总库存品种16%;不常出库的品种划分为BC类,约占总库存量的14%,品种约占总库存品种84%。还有一些冷冻品、串味品、精、麻类药品,因数量较少,没有列出,但设计时一定要考虑。物流量的分类为仓库存储和配送区域设计提供了依据。

在物流量分类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分拣量分析,以确定每日的最大分拣量,并以此来设计区域、选择分拣设备。

业务分析

经营的业务不同,物流配送中心的设计会有较大差异。一般而言,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业务包括药品采购、存储、销售和配送四大类。

药品采购:包括招标信息、供应商管理、药品价格维护、招标合同管理、供应商往来账、退货处理等。

存储:包括入库、分拣出库、分拣补货、盘点、退货等工作。

药品销售:包括订单处理、开票、收款、客户管理、售后服务等工作。

配送:包括装车、配送路线规划、配送信息反馈、车辆维护与保养、配送费用统计等工作。

流程分析

流程分析决定了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总体结构布局,应根据所开展的业务设计其流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

药品采购流程:采购流程的关键是订单生成与审核。对于同一品种规格,若有多家供应商,需要确定订单分配策略;订单生成之后,需要审核,如果多于二级以上审核,需要确定审核的方式,是逐级审核还是共同审核,审核不通过如何处理等。审核通过之后,将订单传给供应商,确定订单传送的方式(电子邮件、打印传真或通过信息系统)。供应商收到订单后,要发出确认信息,并做出发货通知。货到之后,转入入库流程。

入库、分拣出库、分拣补货、盘点、退货、配送等流程是仓储管理及物流配送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在此不做详细论述。

信息系统

在此就系统使用的两个关键问题进行讨论。

第2篇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向量自回归;冲激响应函数

中图分类号:F8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8)10-0119-04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商品流通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生产分工越来越明确,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愈来愈重要。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这个国家关税保护效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相对不发达国家,需要运用幼稚产业保护,通过保护来降低贸易逆差,来发展本国并不发达但是却决定着国计民生的民族产业,使本国产业成熟并且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关税政策对宏观经济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作为调节经济的一种杠杆,关税政策使货物在跨国界流动中发生价格变动,进而调节供求,影响国家的进出口贸易。

一、背景和方法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和学者开始日益重视关税政策的调整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国内学者也对关税政策、进出口贸易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联影响做了大量分析和探讨。金祥荣[1-2]对我国的关税与非关税的壁垒效应做了分析,比较系统全面总结和阐述了关税的壁垒保护效应,同时对中国历次关税调整及其有效保护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调整效果和给出了各个行业的有效保护结构的指标。盛斌[3-4]以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为例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产业政策对于我国的支柱产业政策效应。姜勇[5]对我国关税降低条件下产业保护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性探讨和思考。刘云中[6]对我国履行关税减让的入世承诺后,相关产业有效保护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王元颖[7]利用中国36 个工业行业9个年度(1992、1994、1996―2002年)的实际数据,运用panel 回归的计量方法和Hausman检验的技术,对修正的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模型进行检验。

加入WTO后我国所要履行的重要义务之一,就是要大幅度削减关税。从世界范围看,关税减让是一个大趋势,目前的世贸组织成员的总体平均关税水平为6%左右,其中发达国家为3%,发展中国家为10%。为了满足这一条件,自1992年以来,我国先后5次大规模地自主降低关税,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已从43%下降到17%。我国已经履行承诺,到2005年将平均关税税率降到10%以下。近年来,我国不断地实施自主降低关税政策,新的关税政策对进出口贸易冲击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因此对进出口贸易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关系进行计量研究,对检验和评判关税政策的合理性,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提供了数量依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传统的经济计量方法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来描述变量关系的模型,不足的是,经济理论通常并不足以对变量间的动态联系提供一个严密的说明,而且内生变量既可以出现在方程左端又可以出现在方程右端使得估计和推断变得更加复杂。向量自回归(VAR)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的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把系统中的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回归模型推广到由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进出口贸易、财政收入和外汇汇率多个相关经济指标之间关系的分析与预测,向量自回归模型是最容易操作的模型之一[8]。

本文应用非结构性的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建立变量间的关系模型研究进出口贸易、财政收入和外汇汇率之间的关联影响及动态关系,检验进出口贸易、财政收入以及外汇汇率之间动态关联性。为了进一步分析各个经济指标相互冲击对系统产生的动态影响,我们应用冲击响应函数分析一个经济指标的改变对于其他经济指标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对评判政策效果进行定性分析。

二、实证研究

本文为了研究进出口贸易和宏观经济指标的关联关系,我们选择的经济变量包括海关进出口商品总额(LIO_TC)、海关进口商品总额(LI_TC)、海关出口商品总额(LO_TC)、财政收入完成额(LF_TC)和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LEX)。数据时间长度为从1997年1月到2006年6月近10年的月度数据。为了消除量纲的差异,我们将原始数据取其对数值作为实证研究的数据。

由于宏观经济相关的月度数据存在季节性趋势,即观测值有可能出现循环波动现象,因而我们应该首先考虑数据的季节性调整问题,从研究序列中去除季节变动要素,从而显示出序列潜在的趋势循环分量,这个趋势循环分量才能真实反映研究的数据序列运动的客观规律。消除时间序列的季节趋势的方法一共有四种,即Census X12方法、X11方法、移动平均方法和Tramo/Seats方法。四种方法各有特点,我们在本文中采用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的X12方法,它是在X11方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见图1―4。

图1―4是调整后的进出口贸易额序列和财政收入序列,从以上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季节要素和不规则要素已被消除,新得到的序列包含原序列的趋势循环要素。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财政收入的时间趋势和进出口贸易的增长趋势几近相同,说明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相关联系,也同时说明了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因为我国经济近年来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力正是源于出口和消费,消费一方面可以归于对于进口产品的消费,汇率因素是影响进出口贸易量的重要因素,进出口贸易、财政收入和汇率之间长期均衡分析,对于我国长期经济趋势分析,制定合理的关税进出口原则,合理的控制汇率水平都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

向量自回归模型把系统中的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多变量自回归模型,它是多个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与预测最容易操作的模型之一。下面我们分别用进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总额和出口贸易总额分别同财政收入和外汇汇率建立VAR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通过图2我们可以看到,进出口贸易额和财政收入有着共同的时间趋势,而且进出口贸易额又明显地受外汇汇率波动的影响,因此我们应用向量自回归方法建立以下VAR方程。

上面三个方程组中,最显著的系数是每个变量的自回归系数。我们重点分析每一组方程组中的第一个方程其他两个相关系数――财政收入系数和外汇汇率系数的性质。方程(1)和(3)的第一个方程中,外汇汇率项的回归系数要比财政收入项的系数显著,说明外汇汇率对于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的影响要比财政收入波动的影响显著,这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因为一个国家的汇率水平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的情况。同时我们注意到以上两个方程中除常数项外,其余各项系数都是正的,这说明财政收入和汇率同进出口总额以及出口总额是成正比关系,即说明贸易总额有利于财政收入增加,美元对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增加出口额,这可以便于我们通过财政收入来分析进出口额的变化比例,通过汇率变动情况来分析联动的出口贸易增量。方程(2)中的第一个方程我们采用的二阶滞后的向量自回归VAR方程,这是由于方程在一阶回归下,回归是不稳定的。方程(2)中我们还是重点分析第一个方程,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可以近似地用每一个变量的均值来代替一阶和二阶之后变量的值,这样我们可以粗略地对两个同一变量不同滞后阶数的系数求和。首先看自回归项系数和是大于0的,且是最显著的。而财政收入项系数和是大于0的,不过其系数和是百分位小数,相对其他两项系数不明显。而外汇汇率项的系数和为负,说明外汇汇率和进口总额之间存在负相关,即美元对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进口总额的减少,这与实际情况也是相符的。其次我们给出每个方程的回归平稳性检验,见表1所示。

表1中,三个向量自回归方程的根和摩数都是小于1的,说明根落在单位圆内,即满足向量自回归的平稳性条件,认为回归系数是可靠的。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模型,它无需对变量作任何先验性约束,因此在分析VAR模型时,往往不只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而且还应分析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或者说模型受到某种冲击对系统的影响。这就是冲击响应函数方法。我们接着上一节的VAR回归,给出三个方程的冲击响应函数图。

图5是进出口总额对财政的冲击响应,当财政对进出口施以很小接近于零的冲击时,进出口的响应并不是很剧烈,但是长期来讲是逐步上升的,只是速度并不是那么快,比较平稳,从图5中分析可知进出口总额增加对于财政收入的影响短期内并不明显,而长期来讲会稳步地促进财政收入的增加,这可能是由于贸易顺差在短期内的绝对额并不大,而其对财政收入贡献需要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图6是外汇汇率对进出口的冲击响应图,当同样施以一个接近于零的冲击时,进出口的响应要相对财政剧烈的多,说明进出口对于汇率相当敏感。这说明汇率的变动短期内就会对进出口贸易总额产生直接的影响,会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强烈的冲击。

图7中初期财政冲击对于进口有一定反向作用,但到第五期后曲线斜率开始调头,财政增加对于进口开始起到促进作用,长期向上。进口额和财政收入短期内的反向冲击说明初期进口增加可能会对财政收入有所削减,但是长期来讲通过对于进口原料及产品的生产消费,会稳步地促进财政收入的增长,因此,我们完全不必过度担心进口增加对于宏观经济增长带来的短期冲击。

图8的汇率冲击变化中,初期施以接近于零的冲击,进口额一直向下,不过斜率比较平缓,说明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有平抑作用,但是作用并不很明显,对于财政收入的影响完全可以被出口增量所消化。通过对汇率对进口额的冲击图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的降低会使国内企业的海外采购成本增加,进而导致进口额的降低,会对依赖进口的生产企业产生不利影响,但是从图8中可以看出这个冲击的影响十分有限,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扩大出口获利来消化成本增加的不利影响。

图9是财政对出口的冲击响应,当财政对进出口施以很小接近于零的冲击时,出口的响应并不是很剧烈,但是长期来讲是逐步上升的,只是速度并不是那么快,比较平稳。从图9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到出口额的增加对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并不会产生剧烈的冲击,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是通过长期稳步的积累显现出来的。

图10是外汇汇率对出口的冲击响应图,当同样施以一个接近于零的冲击时,进出口的响应要相对财政剧烈得多,说明出口对于汇率相当敏感。截止到2008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3年,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已经累计达到21%,这势必会对以出口为主的企业造成巨大的压力,出口是推动我国宏观经济近年来高速增长的原动力,出口额的降低会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海关监管部门应对相关产业建立相应的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以保障我国宏观经济的稳步运行。

三、结 论

关税的减让和汇率的升值是否会导致财政收入的下降,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一直都是最引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完全履行了加入WTO的承诺,逐步降低我国关税,针对关税税率降低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的负面冲击,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适时合理的海关关税政策,适度保护了一些受冲击强烈的行业如汽车业和医药行业,对纺织业等轻工制造也制定合理的出口退税政策。通过出台相关的关税政策,关税税率的下调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财政平衡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这些关税政策促进了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关税政策对调节进出口贸易有着重要影响,在我国实施的自主降低关税政策下,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本文应用向量自回归的VAR模型和冲击响应函数对进出口额、财政收入和汇率建立模型,分析进出口贸易额、财政收入和汇率几个变量变动时对其他指标的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额和财政收入有着正向关联;汇率与进口额存在正向变动,即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进口额增加;汇率与出口额存在正向变动关联,当人民币贬值时,会促使出口额增加。实证结果反映出在我国关税降低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作用下,进出口贸易仍存在着贸易顺差,这表明加入WTO后,我国海关部门针对海关关税降低和人民币升值制定的一系列应对政策,有效地保护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使我国的财政收入并未受到强烈冲击,保障了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本文从数量角度分析关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为实际的理论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量依据,同时也为我国适时调整关税政策,合理控制贸易顺差,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金祥荣.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效应分析[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

[2] 金祥荣,林承亮.对中国历次关税调整及其有效保护结构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1999,(8).

[3] 盛斌.中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与贸易政策[J].经济研究,1996,(8).

[4] 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

[5] 姜勇,刘华.对我国关税降低条件下产业保护的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7,(6).

[6] 刘云中,陈辉.中国履行关税减让义务后的产业有效保护分析[J].管理世界,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