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数学汇总范文

时间:2023-09-27 16:09:10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数学汇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数学汇总

第1篇

一、数学课改工作的回顾

1、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课改研究的有效性

1999年底我校开始进行“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此课题后被评为市十五规划课题、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课题。2002年课改课程全面实施,由于我们的课题先行,所以全校教师很自然的就把课题研究与新课程的研究融合起来了。当时我们正在研究小学生在校内开展数学课堂学习及课余学习活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的改革,这一课题当时在市里已经有了初步的影响,这为后来我们课改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课内资源(教材)与课外资源(生活)相结合,创造性使用教材

近几年来我校的数学课改工作立足于课堂进行首先进行了学习内容的改革。我校先后两次接待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安徽、杭州等地的教育代表团,同时以校为本,开展了校内数学实践活动的赛课,出现了“校园绿化”、“小米尺告诉我……”、“年、月、日探密”、“组合图形的面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看电影途中的数学问题”等一系列富有研究意义的课堂教学内容。课题与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湖小数学组的声誉,2003年底我校教师代表在杭州全国第五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会上了一节研讨课“移动电话的入网选择”,获得了一致好评。此案例设计也在此次会议中获全国一等奖。

数学实践课的研究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视野,增强了教师教研的能力,为数学组后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2003年我们感到数学实践课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应该把教师个人对数学的理解融入课堂,实现与编者的对话、与生活的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课堂的对话,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真正使自己成为了新课程的开发者。

在研究课中教师们着力于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例如朱莉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教师从学生感知、激疑、顿悟、深化四个环节对教材进行了处理。首先同学们交流了在课前收集的用字母表示的各类缩写,如CCTV、NBA、NJ等等,在学生初步体会字母妙用的基础上教师创设了“我比你们大14岁”这个数量关系,先让学生说一说“当你多少岁时老师多大”,学生们积极涌跃发言之后逐渐感到可以说很多,太麻烦,产生疑惑,此时教师一问激疑“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关系呢?”于是学生们想到了用符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很显然,教师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巧妙的使用了教材,教材在这里只是一个文本,它只是师生开展课堂数学学习活动的一种工具,再不是唯一的素材。

3、基地建设与课堂改革相结合,做课改的先行兵

(1)通过对课堂内、外数学实践活动内容的探讨、研制、开发,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跨学科的内容组合,使数学实践活动成为多学科、多能力的组合,加深对数学实践活动外延及内涵的认识。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可分为专题数学实践活动与常规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使数学实践活动长期化、长效展开,以实践促进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以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通过对课堂内、外数学实践活动多样形式的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力求创设教师导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生生连动的局面。关注数学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的意义、作用、方法、分配原则、适用范围等问题的认识与研究,促进多形式,多角度的理解学习中群体提高与个体发展的关系。关注数学实践活动中课堂的常规变化。例如研究组织教学、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等一系列问题的变化。

(3)研究数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变化规律。力求从师和生两个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课内、外新型的师生关系。

4、校本教研工作的业绩

(1)形成了稳定的专家指导团。

我校的数学教学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区教研员及相关专家领导组成的比较稳定的专家指导团,市区教研员每学期多次亲临我校,具体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另外市教研员还在我校定点开展数学实践周活动,亲自讲学、上课、研讨,专家们的指导大大加快了我们的成长步伐。

(2)构建了数学研究课体系。

我校的数学研究课已在逐渐摸索之后显现了自己的特色。我们的校内研究课先要依据个人的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的问题,其次是年级组内备课、试上,接着才是在全校的上课、说课、评课、研讨等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活动的全过程中我们的强调全员的参与、平等的竞争、达成共识、共同进步。在每次教研活动之后再由执教的年级汇总资料,写出活动小结。这样的一条龙研究不仅培养了教师个体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增加了群体的凝聚力。

(3)初成了常态课研究机制。

常态课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需要采取对比实验法。即在某个时期找到一个共性的数学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使课堂不断的良性循环发展。05年上半年的研究就是此研究的一个实例。通过这样的研究,引起老师们对某些问题的集体关注,集思广益,众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4)扩展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时空。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拘限于课堂,我校开展的数学小故事、数学小游戏、数学小报、数学小论文这些数学活动为学生对数学的领悟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最近我们又在策划“春晓杯数学之星”全校性的比赛活动,意在改变过去传统的数学竞赛活动,准备将其作成全员参与的大众性的数学活动。

二、数学课改工作的展望

实施数学课改以来,我们逐渐学会了用课改的新思想去科学的引导数学组的发展,去突显教师个人风格的形成。学会了处理学校数学长远的发展目标与近期的工作要求之间的关系。我们开始学会了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体验。也真切的体会到学校是课改的研究基地,课堂是课改的实验田,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当然,在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与困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理念与行为的偏差

我校的年青教师比较多,在新的理念上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在理念转化为新的行为时还缺乏理必性思考,课堂上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有些教学形为如蜻蜓点水,流于形势。如小组讨论的泛用、教师过多的铺垫性问题、活动过程的形势化等等。新晨

2、民主与集中的引导

在课堂上老师们往往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学生的思维有时是无序的,学生的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也出现了不能很好的把握这个尺度,过多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言论或者引导的不到位,使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例如,算法多样化与算法的最优化之间的协调问题。

3、预设与生成的脱离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师

一、强化基础训练,掌握数量关系

基本的数量关系是指加、减、乘、除法的基本应用,比如:求两个数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解答等。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道有联系的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因此,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在复习时,我特意安排了一些补充条件的问题和练习,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看到问题立刻想到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两个条件;看到两个条件能迅速想到可以解Q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出些有助于训练发散性思维的练习题。如给出两个条件:甲数是10,乙数是8,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多提出些问题。练习时,先要求学生提出用一步解答的问题,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乙数占甲数的几分之几”等。然后再要求学生提出用两步解答的问题,如“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乙数占两数和的几分之几”等。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复习时我还采用给名称让学生编题的练习形式。如已知单价和总价,编求数量的题目;已知路程和时间,编求速度的题目等。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牢固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为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打下良好基础。在编题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对数学术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只有准确理解,才能正确运用。如增加、增加到、增加了,提高、提高到、提高了,扩大,缩小等。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易混的术语,如减少了和减少到等要让学生区别清楚。

二、综合运用知识,拓宽解题思路

能够正确解答应用题,是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具体表现。应用题的解答一般采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我们在复习时侧重教给分析法。例如:李师傅计划做820个零件,已经做了4天,平均每天做50个,其余的6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个?分析方法是从问题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即:①要求平均每天做多少个,必须知道余下的个数和工作的天数(6天)这两个条件。②要求余下多少个,就要知道计划生产多少个(820个)和已经生产了多少个。③要求已经生产了多少个,需要知道已经做的天数(4天)和平均每天做的个数(50个)。在复习过程中,我注重要求学生把分析思考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学生能说清楚,就证明他的思维是理顺的。既要重视学生的计算结果,更要重视学生表述的分析过程。

三、系统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在应用题复习中,一题多解是沟通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形式。它不但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数量关系,而且可以开阔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一个修路队,原计划每天修8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20%,结果用12.5天就完成任务。原计划多少天完成任务?可有下列解法:①80×(1+20%)×12.5÷8=15(天)②12.5×(1+20%)=15(天)③设计划用x天完成。80x=80×(1+20%)×12.5x=15④设原计划用x天完成。80∶80×(1+20%)=12.5∶xx=15

四、进行同类题型归类,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小学的数学应用题可以分为若干种类型,比如鸡兔同笼问题等。如果教师能够对这些应用题进行同一类型的归类,并针对一个类型进行反复的习题训练,那么学生就会对此类型题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知。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并不等于题海战术,题海战术主要指对学生进行习题的量的训练,使得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从而提高答题的正确率,这种教法不能够适应目前的素质教育,相反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最终出现逆反心理,教育就会事倍功半。而同类型题的归类,则是让学生对同一类型数学应用题形成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低,教师适当的进行同类题型的归类,既有助于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类思想。有助于以后的各科学习。

五、使用数学错题本,进行错因归类

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都知道,学生对于一些自己做错的题型,即使经过老师的讲解和订正,但是如果出现同题,学生的错误率还是比较高的。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小学的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应该人手一个错题本,将自己做错的应用题进行双色笔的记录。冰妖利用课余时间,或者是每天家庭作业完成之后、写家庭作业之前等零散的时间,对当天的错题本进行重复记忆和分析。如果允许,教师或者家长应该陪伴孩子分析错因,进行思维强化。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使用数学错题本,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提升,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降低,自然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感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有什么比让学生爱上数学更有意义的呢。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是因为应用题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未来生活的一个基本技能,同时小学数学的应用题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有局限性,对于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停留在理论上,难以进行深入的理解。我们文章中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路到方法提供了五项比较可行性的操作办法,当然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可能已经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问题上走在了教育研究的前言,仅以我的一家之言,难免有限,希望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能够一道致力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开发,小学数学应用问题的高效教学的研究,共同提高小学生数学的综合素养,为国家培养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第3篇

· 有关数学的45条建议 (08-06)

· 谈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学生智慧 (06-15)

· 论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01-22)

· 探讨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作用 (01-22)

· 探析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01-22)

· 关于数学课堂讨论的点滴体会 (01-22)

· 论师生互动在中学数学教育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01-22)

· 谈批改数学作业应重视发挥批语的作用 (01-15)

· 谈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01-15)

· 探析中学数学素质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01-15)

· 浅析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问题设计 (01-15)

· 谈师生互动在中学数学教育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01-15)

· 谈新课标下高一新生如何学习数学 (01-15)

· 谈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解题能力 (01-15)

· 探讨如何培养数学应用的能力 (01-15)

· 谈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基本途径 (01-15)

· 探析概率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 (01-15)

· 谈多媒体技术在“微积分”教学中实践后的思考 (01-15)

· 浅谈“怎样学好平面几何证明” (01-15)

· 概率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 (01-13)

· 探析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基本途径 (01-13)

· 探析数学情境教学创设问题 (01-13)

· 谈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及其培养 (11-24)

· 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11-20)

· 谈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中的疑虑和存在的问题 (11-20)

· 浅谈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的支撑 (11-19)

· 探析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 (11-18)

· 谈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 (11-07)

· 如何提高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 (09-23)

·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分 (09-06)

· 如何培养数学应用的能力 (08-28)

· 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08-11)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 (08-07)

· 三对角系统并行算法的研究概况 (08-07)

·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关键问题探讨 (07-28)

· 数字语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07-26)

· 普高热下的《高等数学》教学初探 (07-26)

· 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06-13)

· 试论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05-28)

· 数学家庭作业分层 (05-28)

· 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04-25)

· 浅议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 (04-16)

· 浅议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04-16)

·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 (04-13)

· 职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04-01)

· 对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 (01-16)

· 浅议新课程标准下高职数学教学 (01-15)

· 中考数学复习策略 (01-15)

· 浅谈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01-14)

·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操作有效性的思考 (11-27)

· 公务员招聘模型 (09-12)

· 谈谈“暴露式”的数学教学过程 (08-25)

第4篇

(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第5篇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尤为重要的,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在探索中产生。正襟危坐的课堂,学生能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难以对数学产生好感,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就更别提了。当然,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代表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亲和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富有探索性的活动等是创设和谐环境的有利因素。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这节课时,设计了“猜角”这个互动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对这个环节充满了好奇心,都摩拳擦掌积极参与。这样的设计,既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猜”的过程中,学生还得要说出是什么三角形,还要阐述理由,对于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征都能得以运用。

二、充盈活力的“根”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新课程理念也认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为切入点,给学生提供充分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维和方法,同时于自由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数学要植根于探索活动,将学生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如笔者在教学8加几的例题“8+9”时:并未作任何暗示,先让学生试着做。多数学生会按常规方法,把9分成2和7,8加2得10,10再加7得17。也有小部分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将“看到8,想到2”的思维定势打破了,认为8比9小,分解8更为合适,于是他们将8分成1和7,9加2得10,10再加7得17。像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不受到先入为主思想的左右,给足他们思考的时空和空间,让他们在广阔的思维空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练习中,笔者又设计了“猜一猜下面的算式”的游戏,通过猜想,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紧抓学生的好奇心,引领他们投入到对规律的探索活动中。

三、语言的“简练而深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也要讲究简练而深刻,“话不在多,到位就行”!问题语言要有明确的导向,过渡语言要自然流畅,评价语言要简明而真诚……总而言之,教师的字字句句要给学生带来清澈明亮的舒适感觉。如教学“可能性”时,笔者问“抛3次硬币,一次正面朝上,2次反面朝上,那么抛第4次硬币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大多数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正面朝上”。理由是: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一样的,都是二分之一,共抛了4次,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应该是各两次。所以,第4次应该是正面朝上。笔者在此次教学中,先安排了学生进行充分地讨论,然后借用了一句“硬币是没有记忆的”的数学名言对此作了点评,简明、形象、深刻地指出:每一次活动都是一个独立的随机事件,每一次抛硬币的结果都无法确定。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简约化数学课堂教学”所追寻的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约”是对冗繁的数学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数学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

四、当堂检验达标情况

第6篇

第1单元

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2、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例如:小明在小华哪面,小华在小明哪面。

3、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4.地图上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表示位置,东和北之间的位置是东北,东和南之间的位置是东南,西和北之间的位置是西北,西和南之间的位置是西南,

第2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①

71÷8,把

71

看成72,用口诀估算。

378÷5,把

378

看成

400

更接近准确数。

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估算要用“≈”。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

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

0。(如:30÷5

=

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

(3)0

除以(任何不是

的)数都得

0。0

不能做除数,

如:0÷(

)=0

括号里只有(0)不能填。

1.0

乘以任何数都得

0;2.0

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笔算除法基本规律:

①从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

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

(最高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上商。)

③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④

哪一位上不够商

1,就添

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2、3、5

倍数的特点

2

的倍数:个位上是

2、4、6、8、0

的数是

2

的倍数。

5

的倍数:个位上是

5

的数是

5

的倍数。

3

的倍数: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

3

的倍数,

这个数就是

3

倍数。

第3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例如:26×53=

的验算是

53×26=

3、3、口算:15×200=

?(

方法:把

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

0,注意添几个

0。)

4、估算:18×3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18

看做

20,2

看做

30

去估

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凡是问

“够不够”“能不能”

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比大小)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第4单元

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

周长÷2-宽

=

面积÷宽

=

周长÷2-长

=

面积

÷长

(周长-长×2)÷2=

(周长-宽×2)÷2=长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1

厘米。

(2)边长

(1

分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

平方分米)。

(3)边长

(1

)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米)。

第5单元

年、月、日

(一)

1、一年有

12

个月;一年有

4

个季度(1、2、3

月为第

1

季度;4、5、6

月为第

2

季度,7、8、9月为第

3

季度;10、11、12

月为第

4

季度)。

2、记大小月的方法:

1、3、5、7、8、10、12,每月31

,其余都是30天,只有平年二月28,闰年二月29;(7

个大月,4

个小月,二月平年

28

天,闰年

29

天)。

3、平年全年有

365

天,平年

2

月是

28

天,平年的上半年有

181

天,下半年有

184

天。平年

全年有

52

个星期零

1

天。

4、闰年全年有

366

天,闰年

2

月是

29

天,闰年的上半年有

182

天,下半年有

184

天。闰年

全年有

52

个星期零

2

天。

5、公历年份是

4

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

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2100

等不是闰年,而

1600、2000、2400

等是闰年。

6、连续两个月共

62

天的是:(7

月和

8

月),(12

月和第二年的

1

月);

7、1949

10

1

日,;

1

1

日元旦节;

3

12

日植树节;

5

1

日劳动节;

6

1

日儿童节;

7

1

日建党节;

8

1

日建军节;

9

10

日教师节;10

1

日国庆节。

8、一个人今年

20

岁,但只过了

5

个生日,他是

2

29

日出生的。

9、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用

2008-1949=59

周年如:到

2008

10

1

日,是中国成立(59

)周年。用

2008-1949=59

(二)

24

时计时法部分

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

24

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

时到

24

时的计时

法,

通常叫做

24

时计时法。1

日=24

24

时也叫

时。

3、普通计时法

24

时计时法

+12

去掉时间段的词语)

24

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

-12

加上时间段的词语)

4、1

日(天)=24

小时

;1

小时=60

;1

分=60

5、求经过的时间,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如:一辆汽车上午

8:20

出发,到下午

5:50

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

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把下午

5:50

变成

24

时计时法的形式

5:50+12=17:50,

第二步用

17

50

分-8

20

分=9

30

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

6、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如:火车

11:00

出发,21:30

到达(这里的11:00和21:30指的是时刻)火车运行时间是

10

小时

30

分,

注意不要写成

10:30。

7、再如:火车

19

时出发,第二天

8

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

13

小时。

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

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

8

个小时:5+8=13(时)。

8、又如:一场球赛,从

19

30

分开始,进行了

155

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先换算,155

分=2

小时

35

分,再计算

19

30

分+2

小时

35

分=22

5

分。

9、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例如:6

12

6

30

日是多少天?(30-12+1=19

天)

10、计算经过天数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1)

算头不算尾;(2)

两头算;(3)

算尾不算头。

例如

1:第

29

届夏季奥运会于

2008

8

8

日至

8

23

日在北京成功举行。奥运会举

行了多少天?

根据题意,我们不难判定

要“两头算”

。列式:23-8+1=16(天)

:如果从

23

天里去掉前

8

天,那么

8

日这一天显然也被去掉了,这样完全

不符合题意了。如果我们要把

8

日这一天也算上,就要加

1

天。

例如

2:求农作物生长期属于算头不算尾的情况(

求水稻的生长期应该是算头不算尾的情况。

第6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分母是

10

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

分母是

100

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

2、小数读写法:

读法

汉字形式;

写法

阿拉伯数字。

3、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时间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4、小数加减法计算: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5、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如:5.1

>5

;1.3

1

等)

第7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

1、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先确定第一个位置,再确定第二、第三个位置,有几种可能,就有几种排列法

2、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按一定顺序把搭配的事物两两相连,有几条线就得到几种搭配数量

第8单元

常用的单位

1、长度单位:1千米=1000

1米=

10

分米

1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

00平方厘米

2、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

3、时间单位:

1年=12

1日

=24

1时=60

1分=60

4、人民币的单位:

1元

=10角=100

高级单位

×进率

=

低级单位

低级单位

÷进率

第7篇

三年级一班有学生56名,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懂得怎样听讲,知道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个别学生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还是不会阅读课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二、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1.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初步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4.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其他的经验和总结:

1、运用恰当的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知识。直观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声、像、色,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选用是否恰当,对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影响,体现的很明显。让学生用学具盆中的数字卡片摆出算式,比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结果要方便,而且组成一个数时,更能显示“摆”的优越性,注重微机在课堂中的使用,用各种有趣的动画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效果。

2、数学课上,强化了知识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结合事例和史料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的教育,如: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任何一个数学家的成功后面都包含着他的辛勤汗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在上学期我注意了课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在数学课中感到新颖有趣。并得到成功的满足,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生乐在其中,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3、挖掘数学中知识美的因素,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可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知识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比例的技巧美,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收到了良好效果。

4、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兴趣的目的,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游戏都有浓厚的兴趣。例如:扑克、幻方、火柴等都可纳入数学游戏中,学生在玩中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很善于动脑。

5、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把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学生立足实际,面向未来,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方法不对,主要表现在: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加上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

2、在教学中,不注意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只是一味的教学课本内容,教学太死板,不够灵活,不注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还比较差,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在上课时,有时会留下一些小问题,比如说,有个别的落后生不能作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还需要课下辅导。

5、教师的教育思想有待于进一步更新,要多掌握一些现代教育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转化为自身的思想,切实的知道自己的教育行为。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不冷眼对待学困生,再就是利用星期四下午给差生补课的时间进行辅导,及时对学生进行家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后练习要把握训练的要求和重点,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明确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内容。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适当加强口算,提前口算教学

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掌握这些口算可以为学习本册的笔算打下基础,对以后学法试商、简便算法等也有重要作用。为了使学生较好的掌握这些口算,并为笔算作好准备,在教材中分别把口算提到笔算之前教学。

3、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运用七巧板拼图形,初步理解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材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安排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数学游戏,应用题注意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和富有思想性、知识性的内容,适当增加有关本册数学内容的历史知识,这些不仅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进行思想品德,注意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算法,并找出哪种算法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