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业产业调研范文

时间:2023-09-27 16:09:08

序论:在您撰写工业产业调研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工业产业调研

第1篇

(一)产业集聚基本情况

目前,在柳江县行政区域内,已经形成2个特征较为明显的产业集聚群,主要分布在第一、二、三工业开发区、基隆综合开发区、新兴工业园,穿山、进德、都龙工业片区。

汽车及零部件业产业。依托柳州市拥有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一汽柳特等中国三大汽车整车厂的城市的优势,加快汽车及零部件业发展,已集聚了广西柳州运力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乘龙专用车有限公司、柳州绰丰柳机内燃机有限公司、柳州柳新汽车冲压件有限公司、柳州金锻方盛工业有限公司、柳州市双飞汽车电器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以专用车、发动机、冲压件、锻件、传动轴、弹簧、线束等为主,拥有近千种产品,产能超过50亿元以上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主要配套柳州市三大整车厂及柳工,同时也为北汽福田、海南马自达、云南一汽红塔等厂家配套。2007年汽车及零部件发展到10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7家。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增长49.7%,占全县工业总产值29.2%;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64亿元,增长33.1%;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4.9%;上缴税金1.1亿元,增长37.5%;2007年12月,由柳州市鱼峰橡塑料厂与清华大学核能院、广西北航工程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制的“氟氯醚高性能复合缠绕燃油胶管”通过鉴定,填补了广西汽车配套产品的一项空白。柳州乘龙专用车生产的福狮牌车厢、福狮牌搅拌车,金鸿橡塑公司生产的jh牌发电机橡胶悬挂,柳州市双飞汽车电器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飞牌汽车线束总成等4个产品获广西名牌产品。2008年1-4月,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9.74亿元,增长61%。全行业预计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0亿元左右,增长33%。

机械制造业产业。依托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发展以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工程机械及配件。2007年机械制造业发展到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产值超10亿元1家。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亿元,增长41.6%,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6.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1亿元,增长72.1%;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7.9%;上缴税金0.6亿元,增长3.4倍。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实现工业产值10.24亿元,结束了柳江县没有超10亿元企业的历史,标志着柳江中小企业正在朝大型企业目标发展。2008年1-4月,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6.48亿元,增长74.1%。全行业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亿元左右,增长35%。

二、产业集聚存在主要问题。

1、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偏小。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106家企业中,规模以上(年产值500万元)企业40家,仅占37.7%;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优势企业仅有7家,占6.6%;93.4%的企业规模偏小。2007年汽车零部件工业产值30亿元,仅占柳州市汽车产业总量的7.8%,产业规模偏小。

2、产品结构不合理且技术含量、附加值、配套量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现有产品近千种,产能超过50亿元,但结构不合理,重复生产现象严重;产品多数集中在冲压件、内饰件、线束、橡塑件等大类上,这些产品均为附加值、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少有的轿车制动产品也仅仅是供应制动系统中的执行机构,未能实现系统供应;虽然也为不少整车企业配套,但配套量较少,仅占柳州三大整车厂所需配套量的7%左右,占其余整车企业的配套量就更少。

3、企业技术水平偏低,缺少科技人才。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达到了国内较先进水平的企业少,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明显落后;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7.39%,40家规模以上企业中,仅有15家建有技术部或技术科,2家建有技术创新中心,普遍缺少科技人才;仅有7家企业引进技术或对外开展技术合作,其中4家有一定自主研发能力;轿车配套能力低;出口企业少,出口量低。这些都说明,企业的技术水平偏低,自主研发能力更弱。

4、企业管理水平不高,部分企业观念陈旧。企业普遍管理水平偏低,生产经营效率不高;仅有10多家创建品牌,且品牌运作能力较差;企业资本运作的层次较低,目前仍没有一户企业上市;由于缺少与外界交流的有效渠道,部分企业对行业发展状况不够了解,对自身在行业所处位置不清楚,小富则安的思想严重;多数本地企业没有制定“十一五”规划,对汽车产业和自身产品发展方向不明,依然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初期状态。

5、相关产业发展滞后。目前在汽车零部件产业和机械制造产业的带动能力还没有充分展现出来,特别是为总成零部件服务的二、三层次的企业发展不足,如模具、原辅材料供应等,相关服务体系建设不足。

6、缺少公共服务平台。缺少行业组织,缺少第三方研发、试验认证、贸易性实体机构。根据wto规则,政府不能再参与竞争性领域经济活动,政府的职能只能是宏观调控,行业的自律、规划、协调等只能由行业组织来完成。

7、地方融资能力不足。在现阶段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和机械制造产业梯度转移中,接受转移地区除了要在土地价格、劳动力、区位等方面占有优势之外,地方融资能力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而柳江的企业普遍反映融资能力不足,部分企业受资金制约严重。

三、建议对策

在促进产业集聚工作中,必须继续解放思想,以创新的理念抓好项目、龙头企业、品牌战略、园区建设。

(一)创新项目机制,增强产业集聚。

加强产业链的研究,高度重视汽车零部件和机械制造等产业项目的储备,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充分利用全球、全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促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对区域经济带动性强的项目落地,引导现有企业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带动一批配套项目,拓展产业集聚的空间。结合我县实际,重点围绕汽车零部件和机械制造产业,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制度,规范行业的环保、安全、技术、质量标准,建立投资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加强投资运行的监测分析,及时向社会投资调控政策、投资信息和产业发展趋势,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投资浪费。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自,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着眼于提升产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把招商引资政策和促进产业集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集聚政府的工业性投入资金,集中扶持产业发展的关键项目。广泛利用民间资本,形成民间投资稳定增长的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促进产业集聚。

(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

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汽车零部件和机械制造产业大企业,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推动龙头企业建立产品标准、质量检测、财务结算等中心,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帮助协作配套企业做好与龙头企业相衔接的质量、标准、管理等工作,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省内配套率。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

(三)创造区域品牌,引导产业集聚。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企业建立综合品牌,引导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与宣传活动。积极培育国家名牌产品,对评选为“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据财力给予奖励。鼓励名牌产品企业迅速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名牌推介力度,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提升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打造一批产业区域品牌。以政府引导、中介促进、企业自主结盟为原则,推动企业建立营销联盟,共享营销资源。整合和利用各类会展资源,创立会展品牌,鼓励行业协会统一有序地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交易会。积极推行现代营销管理,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第2篇

一、产业发展现状 全县食品行业涉及酒类、粮油加工、玉米淀粉、小食品生产、茶叶加工、调味品、魔芋精粉生产等方面。共有企业460个,从业人员1611人,年产值 22870万元,销售收入20410.6万元,上缴税金595.6万元万元。其中:酒类企业5户(2户规模以上企业,3户作坊式企业),有职工363人,年产值2220.6万元,营业收入4180万元,上缴税金446.6万元;粮油加工企业440户,有职工1140人,年产值17800万元;1户玉米淀粉加工企业;小食品加工企业5户,有职工30人,年产值200万元;2户茶叶加工企业,有黄金峡茶场和张赵茶厂,规模较小,年加工茶叶30吨;魔芋精粉生产企业1户;酱油、醋、调味品企业2户,大咸德调味品有限公司生产能力较大。

二、龙头企业情况 1、XX县秦洋长生酒业有限公司:建厂时间久,专业生产白酒企业,20xx年兼并收购XX县谢村黄酒厂,为XX县第一纳税大户。20xx年企业有职工330人,生产白酒799千升、黄酒829千升,实现销售收入1530万元、工业总产值3427.8万元,上缴税金432.5万元。企业在全市酒类企业中排名第一,其秦洋牌系列白酒占居全市白酒市场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安康、榆林、铜川等地为其传统市场;其谢村桥牌黄酒,凭借谢村黄酒3000年历史,被专家誉为西北第一黄酒品牌,堪与绍兴黄酒蓖美,后发优势明显。

3、洋州葡萄糖厂:建于1984年,主产品为汉洋牌玉米淀粉,副产品有玉米胚芽油、蛋白粉、玉米胚芽饼、玉米皮等。玉米淀粉主要销往陕西、云南、四川、重庆、广州、武汉、长沙等地。蛋白粉、玉米胚芽饼、玉米皮是饲料的主要原料,主要销往正大集团和希望集团。企业现有固定资产4505万元。20xx年有职工306人,生产玉米淀粉24865吨,实现销售收入5524.1万元、产值6176.5万元,缴税金76万元。

6、XX县宏玮蘑芋制品有限公司:位于贯溪镇周家店,企业占地6675平方米,是在原贯溪纸厂基础上兴办的一户民营企业,企业的主导产品魔芋精粉畅销本省及四川市场,销售前景广阔。企业现有固定资产1070万元。20xx年加工鲜魔芋3800吨,生产魔芋精粉310吨,实现工业产值1200万元,创利税 110万元。 7、XX县大咸德调味品有限公司:是一个具有150多年酿造历史的企业,其前身大咸德酱园,始创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企业主要生产黑米食醋、酱油、馋嘴酱、豆腐乳、料酒等五大系列30多个品种,年产量达6000吨,属XX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xx年企业有职工人68人,实现销售收入606 万元、工业产值776万元,产品主要销往本县及邻县市场。

三、产业特点和实施目标 (一)这些企业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围绕为三农服务的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其主要特点:。一是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种植、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步伐。20xx年,转化各类农产品资源13.8万吨,总产值约1.8亿元;实施订单农业面积22万亩,惠及农户11.8万户;调动并激励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推动粮、油、药、薯种植业协调发展。 二是推进了县域经济由传统农业向农村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工业产值位居全县工业行业首位。 三是龙头企业发挥了领头雁作用 实践证明,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产业需要龙头企业作载体,市场需要龙头企业来拉动,发展经济更需要龙头企业的有力支撑。现在,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有4个,其中市级以上3个,县级1个,规模最大的是洋州葡萄糖厂,年产值已超过6000万元。20xx年,龙头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18亿元,占总量的52%,带动农户数11.8万户,实施订单农业面积22万亩,收购、转化本县农产品资源5.37万吨。龙头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回报农民。洋州葡萄糖厂在本县率先实施农业订单三年来,支农、建农成绩显著,订单面积内收购价比市场收购价高出5%8%,受益农民普遍欢迎。 20xx年稻谷市场收购价为0.8元/斤时,双亚粮油公司订单面积收购价为1.0元1.05元/斤,平均每市斤高出市场价0.2元,每亩可为农民多受益150元左右。利达油脂厂菜籽优先优价敞开收购。龙头企业以各自优势稳步共拉农产品加工发展车,成为农产品加工产业的领头雁。洋州葡萄糖厂、双亚粮油公司服务三农成效显著,得到省、市高度评价,双双跨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 四是显现了农民增收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双赢的效果 农民增收主要反映在直接(工资)和间接(农产品变现)二个方面。工资方面:20xx年,全县从事农产品加工业人数为6620人,其中本县农民工6487 人,年发放工资总额3800万元,人均5740元;农产品变现方面:20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转化本县农产品资源7.8万吨,支付农民现金0.87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惠及众多农民,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买难、卖难的历史问题。

(二)实施目标:

20xx年全县食品行业产值要达到3亿元; 20xx年产值达到5亿元。

四、存在问题 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客观地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方方面面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值得我们去深思、去研究、去探讨、去解决。

1、原料基地建设滞后。

如XX县宏玮蘑芋制品有限公司的原料魔芋,是本县的乡土物种,产量大,种植效益高,由于对魔芋种植的最大克星-软腐病没有特效药可治,魔芋产业在这些乡镇就是发展不起来,企业原料供应紧张,对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十分不利。

2、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3、整个产业潜能尚未充分发挥。

粮、油加工业发展形势平稳,薯、果、菜、药加工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薯、药年加工体现为工业产值的总额为1100万元(不含黄姜),只占总量的5%,而果、菜加工能够体现为工业产值甚微。面对我县10万亩薯类,16万亩中药材,10万亩果品,15万亩蔬菜的优势资源,薯、果、菜、药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可转换为工业产值的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4、产品结构优化不明显。

我县农产品当前有18个品种,其中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产品16种,占个数总额的87%,占产值总额的73%。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只有2种,占个数总额的13%,占产值总额的27%,这一高一低折射出了市场销路窄,企业效益差,产品附加值低,工业产值增速缓慢的客观现实。

5、资源与加工对接出现矛盾。

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另一方面,资源与加工对接有矛盾,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原料供应上存在着吃不饱现象,最为突出的是洋州葡萄糖厂所用玉米,本县年缺口达3.5万吨。

6、农业订单缺乏约束力。

订单农业主要由洋州葡萄糖厂(20xx年订单面积12.8万亩)、双亚粮油公司(20xx年订单面积6万亩)实施。合同是签订了,但具体操作基本上是松散型,种植方随行就市,追求高价格,谁的收购价高就卖给谁;加工方虽然订单内高于行情价敞开收购,但履约有难度,因本县粮源不足,因此订单内外都收,由于彼此之间缺乏监督机制,严格执行订单农业还有一定差距。

7、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据调查,我县所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无研发机构,20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用于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不足300万元,特别是职工技术培训、专利购买、新产品研发三个方面的投入更是与企业发展不协调,制约着企业跨越发展。

8、融资难度大。

金融部门流资贷款渠道越来越窄、难度越来越大、门槛越来越高是制约部分农产品骨干企业达产达效的主要瓶颈。如利达油脂厂经济实力都很强,但一直缺乏流资而吃不饱。因流资紧缺,利达油脂厂达产达效率仅35%左右。

五、做大做强XX县食品工业产业的对策和办法 1、坚定不移地稳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大量的数据和不争的事实说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加快工业突破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更是农业、工业双跨越的基础。因此,作为经济发展重中之重坚定信心;抓好产业持续向前发展坚持不懈;推动整个产业再上新台阶艰苦努力。

2、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战略调整。

3、食品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4、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的发展代表产业的整体水平,是整个产业的火车头。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应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扶,贯彻好、落实好县上已出台的关于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决定,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力争在十一五末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群体。二是促,政府主要从政策资金、税收、技术、资源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促进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健康运行。三是提,引导龙头企业全面提高生产经营质量,提高管理创新水平,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在创新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四是建,在20xx年前,争取再新建年生产规模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4个,龙头企业总个数由现在的4个增加到8个,年总产值能力由现在的1.2亿元上升到2亿元。

5、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农产品加工、种植的主要推动力。积极推介、申报企业科技成果,争取省、市科技专款扶持,宣传组织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劢科研院所、农业学校(院)、技术推广单位的科技人员以技术开发、入股和转让等形式与企业协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加快高、顶、尖产品的开发步子。企业要提取不低于总收入的1.5%科研经费,作为科技工作保障,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实力。

6、引入扶持和激劢机制。

争取各级财政扶持,扶贫资金、以工代赈、科技投入等要向农产品加工业给予倾斜。

7、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政府:每年组织12次农产品加工业政银企推介会,积极向金融部门推介好的加工项目,以争取资金支持。金融部门:农发行、农行、信用联社等涉农贷款主要金融部门,对发展前景好,生产经营有效益的企业尤其是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能够给予贷款扶持。企业:入股、参股、经济合作(协作)、吸纳民间资金、申请金融部门贷款等多管齐下,缓解资金困难。

第3篇

关键词:设计产业;设计思想;产业形态;工业设计

一、调研背景

德国作为一个大的制造业国家,将设计运用到企业中,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和价值观念。设计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变,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人们观念也从以往只注重产品性能、质量转变为重视产品的外观、审美价值。精致的外观和耐用的性能相结合,加之理性和文化相融合的内涵,赋予了商品长久的生命力,设计的理念就在于此。

德国重视设计的观念,给产品注入灵魂,打造品牌意识,充分彰显了民族特色,不仅为德国的制造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使得德国的产品得以走向全世界。最具典型的就是德国的汽车产业和电子产业,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有宝马、奥迪、保时捷、大众,电子产品如西门子等,他们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水平在世界生产制造产业中独树一帜。

今天的中国,处在一个全面开放的时代,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如何改变我们生产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如何转变我们的产业理念,这将是我们值得思索的问题。德国设计产业的成果给中国指出了一条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在学习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可持续道路,让中国的品牌也能走在世界的前沿。

二、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工业设计”是十九世纪中叶,德国著名建筑学家歌德弗莱德・谢姆别尔在其撰写的《科学工艺美术》和《工艺与工艺美术的式样》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机械文明和物质文明过度繁荣下,现代社会矛盾的产物,“设计”本真的还原了人们对艺术的感知,不仅滋润的人们的心灵,而且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超越浮华的美感。1880年到1910年德国“新艺术”将艺术和设计融入工业大生产中,为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德国工业设计的探索时期

德国工业设计的探索时期是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这个时期正是工I革命的启蒙时期,这为设计和工业相结合提供了实践上的意义,一批设计的先驱者们开始探索和发掘这一时期工业时代的设计标准和人们的审美观点。

1907年在德国成立的“德意志制造同盟”成为德国的第一个设计组织,其创始人:穆特修斯、贝伦斯、维尔德等人,在实践和理论上丰富了工业设计的发展,为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兴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希望将艺术、工业和手工艺相结合,运用设计,制作出优秀的产品,产品本身不仅仅具有使用价值,而赋予了产品以设计的美感,在肯定了机械化大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和鼓励发展工业产品,为推动德国经济和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著名建筑师彼得・贝伦斯,他是工业产品设计的倡导者之一,他同时也担任了“德意志制造同盟”首席建筑师,1907年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聘请他当设计师,从此他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公司的工业设计师。此后,他在工业产品、建筑和企业形象的设计等方面面开创了先河,创造并设计出了许多形式简单、性能良好的工业产品,并将这些工业产品进行了大批量的生产,同时,他为其所在的公司设计了一整套企业形象,为企业形象的发展和创立开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德国工业产品的典型风格是“青春风格”, [1]奥托 埃克曼和理查德 里默施密德等人是其主要的代表人物,他们以《青年》杂志发表对艺术的看法,埃克曼主要是强调流畅的线条性并具有装饰性,它的设计线条变化多端,自然流畅,并采用书法的特征进行创作。

(二)德国工业设计的成型时期

德国工业设计的成型期是在20世纪20-40年代,这一时期,工业设计初具规模,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也为设计的成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德国工业设计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芝加哥学派、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等流派的发展,逐步走向现代主义设计,这一阶段正是工业设计的雏形阶段,是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其发展和不断的完善,为工业设计奠定了基础。现代设计崇尚理性,在一些优秀的建筑等设计师格罗佩斯、米斯等人的积极推动下,逐步完善起来。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著名的现代建筑师格罗佩斯,他创建的包豪斯设计学校,成为现代工业设计教学体系中基础而且是最具影响力的建筑,这就为推动工业设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二战后的重建时期

这一时期是在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到50年代末,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德国的社会和经济受到重创,而就在这一时期,德国人发扬了他们的“德意志精神”怀着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1953年相继成立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和德国设计协会,自上而下的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革,在恢复的基础上在技术和分析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为现代设计的重建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乌尔姆的学校办学理念承袭了包豪斯的理论,并且强调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乌尔姆还倡导“艺术史生活的最高体现”和“促进将生活本身转化为艺术品”[2]的观点,把科学和技术提高到了空前的地位,阐释了新的现代设计理念,为后来的德国工业设计的复兴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

(四)多元化和信息时代

20世界50-70年代,经历过二战的复兴的时期,德国的工业设计进入了繁荣的时期,新的材料和工艺的大量涌现,新的审美和消费观念的多元化发展,也给德国的工业设计增添了新的面貌。主要表现在设计方面:人们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不断的变化,设计领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巨大的市场潜力激发了设计师们的创作热情,工业的繁荣也为设计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美国等国家的设计产业发展起来,德国面临着来自不同国家和各种流派的挑战,而当时社会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石油危机、经济危机、通货膨胀、政局不稳、战争爆发,这些都为使得人们对工业化产生了抵触的情绪。

而到了80年代以后,德国的设计明显转变为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播方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经济出现了多元化,交流变得日益密切,1980年的“孟菲斯”迅速征服了设计界,德国受到重创,也是因为这一危机,德国人开始摆脱原有的桎梏,开始放眼全球,进入全球化的国际设计浪潮中。德国艾斯林哥创办的“青蛙”集团就是在这种危机中建立起来的,公司适时提出了实施全球化战略,适应时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德国设计产业形态

德国比较有名的产业是汽车、电子、建筑等产业,下面以德国的汽车产业来分析一下德国的设计产业形态。

德国是汽车产业大国,汽车产业也是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中,德国知名品牌有Audi, Daimler, Mercedes, BMW, Volkswagen 以及Porsch等,“根据德国机动车辆管理局KBA公布的数据,2014年上半年德国市场共售出153.8万辆汽车,同比增长2.4%,6月份,总共售出27.76万辆,同比下降1.9%。在销量前十榜单中,大众集团旗下车型垄断性地位有些松动,多款小型车的销量排名均大幅上涨,其中排名前十的汽车品牌有:大众高尔夫,销售量19826辆,大众帕萨特销量:6049辆,奥迪A3销量:5806辆,宝马3系销量:5706辆大众Polo销量:5591辆,欧宝可赛销量:5565辆,福特福克斯销量:5480辆,宝马1系销量:5263辆,大众途观销量:5248辆,欧宝雅特销量:5219辆。海外市场中,德国的汽车产业销售量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德国的汽车占欧洲汽车市场占有率的将近一半,其中大众公司在欧洲的销量仍然位居首位。(数据来源:中国情报网2014年6月份德国汽车销量排行榜)。

德国的汽车产业中注重产品的设计,例如,大众Tiguan汽车的畅销不仅取决于这款汽车的性能,主要体现在它的设计方面:这款车长4.457米,宽1.809米,高(不包括行李架)1.686米,整体车身线条流畅,比例匀称,外形上总体有种工艺的质感,正面简单大方,前灯的设置注重美感,突出线条的柔美,在性能更加越的基础上,强调设计的精致,尾灯方面设计比较圆润,灯型成椭圆形,时尚大方,从整体上看,这款车造型更加轻巧灵活,在“黄金比例”中使车身更加完美协调,不管是从外形的设计还是内部的设计,都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现代感和一种视觉的冲击。

德国的设计产业为中国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德国设计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随着经济的发展始终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着,而创新是他们得以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二战经济受到重创之后崛起,他们才能始终保持设计领域里的“德国制造”的旗帜不倒,我国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了很多变化,改革开放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巨大空间,经济也迅速发展,“中国制造”产业也异军突起,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缺乏设计型的人才,我们国家的品牌观念意识薄弱,这正是我们要从德国的设计产业中学习和借鉴的东西。产业和设计相结合的道路是顺势而为的道路,我们应该对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打造自己国家的品牌,创造出更具民族特色和充满文化内涵的产业品牌,在重视质量的同时,追求一种对审美需求的肯定,在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邬烈炎, 袁熙D. 外国艺术设计史.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9: 59 .

[2]孙景平.情感化工业设计, industry desing@online.

[3]叶霞,千年甲骨文浅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刊:81下转84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徐晓庚.设计艺术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5]朱孝岳.工业设计简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6]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7]雅克・德比奇.西方艺术史.(徐庆平).海南出版社,2003.9.

[8][法]马克・第尼亚.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艺术.(滕守尧).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第4篇

一、年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年,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4.7亿元。其中四大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的11.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2.8%,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3.3%,装备业占51.3%。从行业小类看,通用、专用、运输设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38.2亿元;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78.5%,其中电子信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同比增长15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占全区工业的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亿元;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其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业完成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完成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全区工业实现利润41.0亿元,电子信息业占4.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3.0%,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9.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22.3%。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四大重点产业共实现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数的74.2%。其中电子信息业占11.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0.2%,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2.1%,装备业占50.9%。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产业规模看,4大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全区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汇总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4个重点产业共有582户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51.0%;就业人数8577人,占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的5.2%;资产合计40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69.7%;主营业务收入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4.2%;利润总额3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74.3%。

二是从经济效益看,重点产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普遍好于全区工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重点产业的资产周转率为2.14次,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5%;劳动生产率为11.7万元/人,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2万元;重点产业产品销售率为98.7%,高出全区工业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负债率为53.5%。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1、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9家,从业人员1020人,资产56.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8.8亿元,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三。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5.8亿元)、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17.6亿元)、申龙客车有限公司(5.2亿元)。

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21家,从业人员339人,资产1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有2家企业的产值超过4亿元,分别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尼药业有限公司(5.5亿元)和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4.7亿元)。

3、电子信息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52家,从业人员1190人,资产6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4.1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超30亿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昌硕科技()有限公司(35.0亿元)、胜华电缆厂(12.8亿元)、堂福电子有限公司(3.4亿元)。

4、装备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60家,从业人员6028人,资产272.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8.3亿元,实现利润21.2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一。资产周转率为2.1次,产品销售率为99.9%,资产负债率为55.9%。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法人单位102家,从业人员1393人,资产6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3.0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二。资产周转率为2.3次,劳动生产率为14.8万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7.8%,资产负债率为52.9%。

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

第5篇

 培育发展工业大产业专题调研组

 【内容摘要】本文就培育和发展工业大产业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珠三角地区、湖南郴州、江西赣州和本市产业现状对比,提出本市工业大产业的发展选择,同时对培育和发展工业大产业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介绍湖南郴州、江西赣州发展工业大产业的经验,提出了我市发展工业大产业的对策和建议:一是强势领导,规划统筹,“拉纲张目”;二是继续加大产业园区建设力度,搭建工业大产业发展载体;三是狠抓工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大产业发展;四是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大产业规模;五是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大产业发展氛围 。

【关键词】工业  大产业  发展建议

 

为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振兴工业经济”、实施“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按照局的统一安排,本调研组围绕“培育发展工业大产业”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报告涉及的数据取于2010年):

一、***工业大产业的发展方向

总结我市“十一五”以来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我市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较大差距的原因之一,就是产业的规模小且分散。结合分析邻近地区工业大产业的发展特点,明晰我市工业大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珠江三角洲、湖南郴州、江西赣州和我市工业大产业的特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珠三角生产制造业中心的特点是产业规模大且集聚度高、产品范围广且技术含量高,产业特征明显且关联度高,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和生产服务业为一体,成为全省经济发展中心。主要有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家用电器、汽车、高端成套设备、纺织服装、家具制造、食品饮料等工业产业。

2.江西赣州地区:以地方资源性产业发展为主,重点发展有色冶金及新材料业、非金属矿和新材料业、机械制造业、食品工业、轻纺工业和电子电器工业六大产业为主导产业,其比重超过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80%。

3.湖南郴州地区:突出发展优势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将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60%以上的矿产业以总部经济模式发展,并将郴州卷烟厂、宇腾有色、华磊光电等一批“十二五”期间产值有望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作为标志性企业培养发展。

4.***地区:目前我市工业大产业是具特色的含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钢铁、有色、电力、机械、烟草、制药、玩具等优势传统产业,总量较大的水泥产业,发展中的化工涂料产业,但总体分散、产品技术含量低、产业链短。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湖南郴州、江西赣州和我市工业大产业的特点分析,我们认为:工业大产业应该是在区域经济中具有总量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效应强、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应体现出支柱性、优势性、集群性、贡献性的特点。

(二)我市工业大产业的发展方向。

通过表一、表二对部分行业在全市工业所占比重中分析发现,目前,我市工业产业有以下四种形态:一是规模大影响大,如钢铁、有色、电力、烟草、机械、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材;二是规模大影响小,如轻工造纸;三是规模小影响小,如家具、玩具、家用电器;四是规模不大潜力大,如医药、化工涂料;五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地方有充分资源,如稀土产业。

表一:2010年部分工业行业与全市工业行业比较一览表(规上)

 

 

 

 

 

 

 

 

 

单位:万元

项目

企业单位数(个)

比例(%)

增加值    (收入法)

比例(%)

资产总计

比例(%)

利润总额

比例(%)

利税总额

比例(%)

全市规上工业

551

100.00

2021000

100.00

8399700

100.00

265800

100.00

735400

100.00

部分规上工业

422

76.59

1447504

71.62

7317897

87.12

124709

46.97

527120

71.67

纺织服装

38

6.89

53874

2.66

145334

1.72

4907

1.84

11841

1.60

食品饮料

14

2.54

48193

2.38

100327

1.19

17977

6.77

23958

3.26

建筑材料

52

9.44

49851

2.46

162574

1.94

7720

2.89

22039

2.99

其中:水泥

33

5.89

29603

1.46

80622

0.95

3340

1.24

12283

1.67

家具

12

2.18

5320

0.26

11718

0.14

1195

0.45

2015

0.27

家用电器

2

0.36

468

0.02

798

0.01

59

0.02

95

0.01

轻工造纸

43

7.80

134823

6.67

331872

3.95

5997

2.21

10134

1.37

医药工业

6

1.09

22061

1.01

47474

0.57

12900

4.85

16536

2.24

其中:中成药

4

0.73

20050

0.99

37782

0.45

12417

4.68

15439

2.09

金属制品

14

2.54

27619

1.37

212552

2.53

10726

4.03

14293

1.94

钢铁工业

14

2.54

294236

14.56

2658859

31.65

19292

7.26

79871

10.86

有色金属工业

23

4.17

31006

1.54

828625

9.86

-66299

-60203

电力工业

42

7.62

146376

7.23

1288290

15.34

6990

2.51

39937

5.43

烟草工业

4

0.73

337937

16.72

412571

4.91

61921

26.04

301471

40.98

机械工业

144

26.13

192274

9.52

947874

11.29

38301

14.41

61686

9.09

玩具工业

14

2.54

103466

5.11

169029

2.00

3023

1.14

3447

0.47

化工涂料

8

1.45

16952

0.84

28280

0.34

6628

2.49

8838

1.20

 

 

 

表二:我市稀土产业“十二五”期间拟建项目调查表

单位:万元

序号

申报单位

项目名称和建设内容

建设时间

总投资

项目核准单位及文号

是否取得环评批复及土地预审文件

1

新丰县广晟稀土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稀土分离厂

正在筹建

3000

国家发改委

环评正在报批已取得建设用地许可证

2

新丰县广晟稀土开发有限公司

探、采稀土矿

正在筹建

600

国土资源部

已办理探矿证

3

中色南方稀土(新丰)有限公司

稀土分离厂

正在筹建

6000

国家发改委

环评正在报批

 

因此,我市“大产业”发展方向应选择规模大影响大或规模不大潜力大的产业,特别是对地方GDP指标影响大、财政税收贡献大、符合生态环保发展、具有地方资源特色和有发展潜力的工业产业,即钢铁、有色、电力、机械、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材、烟草、医药、化工涂料、稀土产业。

    二、我市发展工业大产业的优势

(一)产业基础较好,产品竞争优势较强。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工业强市、扶优扶强战略,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突出做强做大优势企业,强化了***工业在冶金、电力、烟草、机械等行业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了***作为广东省重要的工业原材料生产基地的地位,全市形成了以采掘、有色金属冶炼、钢铁工业、铸锻件、建筑材料等资源型行业组成的重点产业;以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化工、电力等五大行业为主的加工工业;以电子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行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这为我市发展大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的冶金、电力、烟草、铝箔、机械等行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均有一定的优势。***钢集团钢材产能已达到500万吨,跻身世界钢铁企业100强之列,在国内冶金钢铁行业中排行第21位。***冶产能位列全国铅锌冶炼行业的第三。***铸集团是全国最大的铸锻件专业生产企业之一。***卷烟厂产能达到近50万大箱。***的钢材、铅锌、卷烟在国内、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在装备制造业方面,***生产的大型建筑机械、高空作业车、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发配电成套设备、工程机械、铸锻件、汽车零配件、农业机械、液压油缸和铝箔等在省内乃至国内都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自然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充裕。

一是***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品种多,分布广,储量大。已发现的矿产近百种,在不可再生资源逐年减少的未来,***的矿产开采、加工潜力巨大,特别是稀土资源更是市场宠儿,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二是丰富的林产品资源可为家俱、造纸、人造板、竹木工艺等制造业发展提供原材料保障。三是丰富的电力资源优势,可满足今后一段时间发展需要。电力价格与珠三角和紧邻珠三角的城市相比有一定优势。四是***曾经是华南的重工业基地,目前仍储备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拥有众多的各级各类职业(技工)学校和培训机构,可为地方工业发展提供优质劳动力;目前***户籍人口在珠三角从业约有35万人,其中相当部分是拥有一定技能的产业工人,在***工业化进程中,可吸引一部分返乡。

(三)交通区位优越。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之地,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和珠三角连接长三角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广东服务全国的“桥头堡”, 容易获得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便于快捷地获得有关市场信息。随着武广高铁的建成,***正式融入了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具备大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三、我市发展工业大产业的不足

(一)环境容量有限,土地储备不足。

我市传统的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建立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以采掘原材料为主体,呈现简单化、初级化和重型化特征,主要表现为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环境污染型。大多数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知识密集产业比重小,新型主导产业群成长缓慢,规模经济水平低,致使全市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以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为特征。加之我市被列入生态发展区,环境容量更小,与工业大产业发展的矛盾非常突出。同时,我市土地储备不足,工业发展用地指标缺口很大,制约大产业发展。

(二)产业配套能力不强。

我市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企业在空间布局上处于离散状态。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不明显,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强,产业联系偏松,企业间无法做到资源和利益共享,造成部分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情况。企业间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发展缺乏上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配套。大多数产业群的产业链较短。因产业配套能力相对不足,造成了龙头企业要转移到我市,因当地没有较为完善的配套企业而不敢来;做配套的小企业想来,因缺乏龙头企业作依托而不敢来。

另外,我市位处粤北山区,缺乏连片开发的工业用地,制约了产业的集聚发展,由于产业集群建设与省认定标准差距较大(产业集聚数量少、连片开发的工业园区面积不足),难以享受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的政策。

(三)工业园区建设相对滞后。

***工业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形成了***民族工业开发区、翁源官渡开发区等6个省级工业开发区;******产业转移园(三个片区)、东***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园、东***东坑(乐昌)产业转移园、东***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园4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等。但产业园区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现有园区普遍存在小、散、杂的缺点,产业园区规划配套不完善,产业发展定位模糊,园区内土地利用效率低。与赣州、郴州等地大手笔、大气魄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相比,***在这方面相对落后。

(四)县域工业经济基础薄弱。

无论是从经济总量、工业经济实力,还是重点支柱产业和综合竞争力上,***县域工业经济基础都比较薄弱。2011年,***7县(市)规上工业增加值107.91亿元,占全市的44.49%;各县(市)工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始兴、翁源、新丰、南雄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尚处于工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发展难度较大;各县(市)特色产业的表现也不突出。

四、赣州、郴州两地发展大产业的经验借鉴

根据调研,我们将赣州市、郴州市发展工业大产业的经验做法归纳整理如表四所示,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表四:赣州市、郴州市“大产业”发展思路措施对比

 

赣州市

郴州市

产业选择

重点发展比重超过全市规上工业GDP80%以上的有色冶金及新材料业、非金属矿和新材料业、机械制造业、食品工业、轻纺工业和电子电器工业六大产业。

突出发展优势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将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60%以上的矿产业以总部经济模式发展,并将郴州卷烟厂、宇腾有色、华磊光电等一批“十二五”期间产值有望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作为标志性企业培养发展。

特点

产业结构依然以地方资源性产业发展为主。

突出发展矿产资源产业,辅以培育超百亿元标志性企业。

发展思路

以“五个十百亿工程” 为总抓手,实施新型工业化核心战略。以扩大工业总量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工业占GDP的比重。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产业的发展层次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培育一批优势产业和优强企业,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是强化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二是强调要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和“两城”建设的“第一推动力”;三是强调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四是以“五个一”计划为产业转型发展的具体路径;五是强调加快建立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构想是“大干三年,实现再翻番”。

发展路径

引进一批大产业;抓一批大项目;扶一批优势产业;壮一批龙头企业;推一批企业上市;建一批产业园区;拓一批工业强县;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落实“五个一”计划,实现“6千3百”工程

做法措施

在组织实施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赣州市三年强攻工业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部署和协调全市三年强攻工业的各项工作。二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力推进产业招商和项目实施。三是引导促进产业集群,创建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四是深化企业改革创新,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五是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六是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工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七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在保障措施方面:强调要素保障、政策保障和建立督察机制。一是要素保障:信贷支持、用地保障、人力资源保证、矿产资源配置、电力运输协调。二是政策保障:税收政策、奖励政策。三是督查机制:目标分解、监测分析、督查通报、考核机制。

 

一是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着力引进先进制造业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和生产业项目。二是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争取银行支持和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增加工业投入。三是鼓励创新创业,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和奖励。四是统一思想,突出培大育强工作加大对标志性企业的支持。五是强化人才支撑,对企业引进的高级人才予以落实相关的政策和经济待遇。六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组织部门要配强推进工业的领导班子;对推进工业工作作出重大成绩的领导优先提拔;对陆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各级领导不能评先评优,不能提拔重用,甚至调离工作岗位。

(详见附件)

五、我市发展工业大产业的对策及建议

赣州、郴州两市发展大产业的经验启示我们,只要从实际出发,确立“大产业”发展方向,在政府的强力领导和政策推动下,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大产业”将成为区域工业经济的强大支柱。

(一)发展思路。

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错位发展、集聚发展”的思路,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特色基地建设,为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良好载体;狠抓工业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大产业发展;以产业集聚为着力点,延长产业链,打造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增强工业经济与区域整体竞争力,将***打造成为珠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配套基地、粤北工业强市。

(二)主要措施。

1、强势领导,统筹规划,“拉纲张目”。

赣州、郴州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大产业”必须有政府强有力的领导牵头,制定可行的发展规划,确立一条发展的总纲,各级政府和部门狠抓落实。为此,我们建议,成立由市主要领导牵头,由各县(市、区)政府、市直经济部门参加的专门工作机构,统一部署和强势推进“大产业”工作;同时,结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市工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整理出我市“大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及相应的实施细则,做到 “拉纲张目”。

2、继续加大产业园区建设力度,搭建工业大产业发展载体。

产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加快全市特别******产业园等省级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壮大,是做强我市工业大产业的重要举措。一是科学实施《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指导意见》和《***市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指导意见》。集中力量把我市4个省级产业转移园、6个省级工业开发区建设好,加快形成有实力、有影响、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产业体系。二是加快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千方百计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完善园区道路、水电、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投资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园区对大产业的承载作用。

3、狠抓工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大产业发展。

项目建设是构成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作为支撑,产业发展就没有竞争力、没有成长性。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依托大项目,推动大投入,促进大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全局,根据全市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谋划和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赢”。

⑴全力推进***钢节能减排项目实施。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进行技术改造和填平补齐,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发挥船板钢、建材钢生产优势的同时开发薄板、工具钢棒材等产品,满足与我省船舶制造、石化装备、汽车制造相关产业进行合作与配套的需要,力争***钢到“十二五”期末年销售产值达400亿元左右。以***钢为龙头发展钢铁产业集群,力争钢铁产业群“十二五”期末年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⑵打造有色金属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落实省火炬计划,积极推进丹霞冶炼厂二期、三期项目建设,完成丹霞冶炼厂锌氧压浸出新工艺综合回收镓锗技改的二期工程,为我国铅锌行业起到示范作用。支持仁化周田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建设全国有影响的有色金属特色产业基地。利用大宝山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尽快完成330万吨/年铜硫采选工程,建成我省有色金属矿产供应基地。支持曲江金亿公司发展锌铝合金加工项目,支持银海等企业发展有色金属回收产业。力争“十二五”期末我市建成100万吨规模铅锌冶炼生产基地,有色冶金产业群“十二五”期末年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⑶以节能环保为切入点发展电力产业。围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要求,重点发展环保生态工程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支持***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加快***发电厂“上大压小”项目、华电热电冷联供项目等一批电源项目建设。推进***核电项目,建设***核电基地。积极开发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以电力能源为主、多种能源并举的广东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⑷加快机械装备生产基地建设。

一是利用省市共建(***)装备基础零部件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机会,支持***铸集团、中机重工、***液、***瑞重工、众力发电、新宇建机等机械制造业骨干企业,开展大型高端铸锻件(***)生产基地技术改造、高端液压油缸制造基地技改、广东大型搅拌站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大型低水头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技术开发和生产等项目的建设,发展大型铸锻件、液压油缸、发配电装备、工程和矿山机械等产业,提升协作配套和整机生产能力,填补国家空白替代进口,力争机械装备产业群“十二五”期末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二是加快汽车产业的对接及比亚迪汽车零配件***基地建设。依托宏大齿轮、东南轴承、***铸集团、正星车轮等机械制造业骨干企业,推动汽车零配件制造业加快对接、配套广州汽车产业,进一步完善齿轮、汽车变速器总成、轮毂轴承、轴瓦、钢圈、刹车片、密封圈、钢板弹簧、粉末冶金件等零配件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引导铝合金车轮制造加工工艺升级,增强竞争力;支持开发或引进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系统,研发自动变速箱、重型汽车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引进无内胎车轮生产线关键工艺设备,开发气门阀座、气门导管等零配件生产,将***建设成汽车零部件重要生产基地。全力支持比亚迪汽车零配件基地和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建设,以***比亚迪项目为龙头,促进我市吸引汽车产业高端人才、完善配套产品设计生产、引进消化吸收高新技术、带动产业链条中的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链延伸,并为整车装配生产打下基础。

三是积极发展船舶配套产业。引导***铸集团、宏大齿轮、中机重工、众力发电、***配动力等优势企业开展船舶配套生产,推进广州中船船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机特大型轴瓦技术改造项目,为广州中船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配套船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机特大型轴瓦,实现该产品的国产化,填补国内空白。

四是做大做强铝箔产业。铝箔是省市共建(***)装备基础零部件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第六板块,加快建设省火炬计划******铝箔特色产业基地,支持光箔、精箔、铝电解电容器用电极箔腐蚀生产线技术改造、汽车用高焊接性新型钎焊铝箔生产线技术改造等项目,促进生产技术向高端转化,使产品从现有的汽车钎焊箔、空调亲水箔、化成箔、微型马达、电解电容器等延伸到装备制造业的低压电器、微电子和电力电子器件、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方面。力争该产业基地年产值“十二五”期末达到100亿元以上。

⑸改造提升纺织服装业。积极承接珠三角和国内外的纺织业转移,促成广州市纺织企业向乐昌、曲江转移。在“十二五”期间,投资33.4亿元,实施纺织服装产业升级项目10个。以异型纱线、牛仔布系列新型面料和出口羽绒服装为主导产品,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促进产业升级,推进生产线技术改造、染整污水中水回用技术改造、纺织设备电控化技术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省纺织工业基地。

⑹积极发展食品饮料产业。支持曲江娃哈哈公司、新丰珠江啤酒分装厂等骨干企业扩大产能和调整产品结构,推进青岛啤酒收购***啤酒厂后的复产工作,发展饮料酒、软饮料、乳制品、罐头等产品及农副食品的深加工。

⑺大力发展建材产业。一是推进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建设。积极配合省产业结构调整,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推动建设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项目,促进曲江台泥、翁源、新丰和南雄等地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建设,实现我市水泥工业现代化、环保化的发展。二是推进新丰建陶、南雄乐华陶瓷高档节水型卫生洁具的生产研发和推广应用。

⑻争取中烟公司支持促进***烟扩量提质和做大烟草薄片项目,力争烟草产业产值“十二五”期末年达80亿元以上。

⑼大力发展新型中药和生物医药产业。以生物制药为制高点,利用丽珠利民药厂、雷霆国药、东阳光药业、丹霞生物药业等的中药研发和生物制药开发优势,加快发展现代中药与中药种植,建立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中药种植三大领域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支持开展基因工程等技术的产业化研究,加快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血液制品的研发、技改及产业化。重点发展白蛋白、球蛋白、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新型疫苗及抗癌药物、心血管类药物以及基因工程创新药物,加快发展生物医学材料、临床诊断治疗设备等重点的新型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⑽大力扶持发展化工涂料产业。化工涂料产业是我市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产业之一,并且逐渐显示其潜力。南雄化工涂料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并起到示范作用,新丰、翁源、武江、******园区等都规划了化工涂料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因势利导,产业招商、错位发展,将其培育发展为我市的支柱产业。

⑾培育发展稀土产业。国家近期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文件的精神,国家将设立稀土产业调整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稀土各生产及应用领域的兼并重组、调整升级及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因此可充分利用国家的产业政策、充分利用本地的矿产资源、充分利用广晟公司、中色公司在新丰投资投资稀土产业(详见表二)的机会,将发展稀土产业作为我市工业大产业未来发展一个方向。

4、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大产业规模。

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是做强我市工业大产业的重要途径。一是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根据我市资源特点、产业布局、企业关联度等情况,在“十二五”甚至更长时间,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在先进制造业方面:主要培育发展液压油缸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配电设备产业集群、工程矿山机械产业集群、铸锻件产业集群、铝箔产业集群等。在资源加工型产业集群方面:主要培育发展钢铁产业集群、有色金属产业集群、稀土新材料产业集群。对于这类资源加工型产业集群主要是延长上下游产业链。在优势传统产业集群方面:主要培育发展玩具产业集群、纺织产业集群、建材产业集群等;在战备性新兴产业方面:主要培育发展新材料(含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等。二是围绕产业集群开展产业招商,大力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加快产业向园区集聚,形成配套完备的产业集群。招商引资工作要创新工作思路,从单纯引进企业、引进项目向形成产业链、做大做强产业转变。要尽快寻找与省内、国内产业龙头、世界500强企业对接途径,引进产业龙头,带动产业集聚。组织协调区内相关企业进入重点产业园区集聚发展,鼓励有实力的大项目业主带动配套企业整体转移,加速形成产业集群。三是围绕重大产业项目、龙头企业和名优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品牌培育,加快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加快形成特色鲜明、支撑有力的产业集群。四是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加快建立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

5.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大产业发展氛围。

为营造良好的大产业发展环境,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制定支持我市大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敢于用资源换产业,用存量换增量。如财政部门可参照产业转移相关的利益分配机制出台保护招商引资各方利益的扶持政策,按照“特色发展、集聚发展、错位发展”的原则,对推荐产业集聚发展和入园发展项目所产生的财政收入制定分配办法给予推荐方财政补贴,消除推荐方出钱出力而不享受成果,并影响本身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环保、规划、国土等部门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选择、有重点的科学承接产业转移,而不是盲目的承接,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市招商办要重点主攻大企业、龙头企业,招引大项目,引进大客商,建立大市场。宣传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大产业、支持大产业、共谋大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相关部门要提高行政绩效,推进依法行政,构建完善的投资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形成零障碍、高效率的投资服务环境。

第6篇

1、产品结构思考。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本上是以模仿和消化成熟技术、生产定型和常规产品为主,多数企业仍在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方面寻找有限的竞争优势,缺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科技研发力量薄弱,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大部分集中在低端,行业内产品结构趋同,导致恶性竞争较为严重。

2、资源要素紧缺思考。资金方面,当前尽管国家出台了企业融资的,国有商业银行放贷向大项目、大企业倾斜,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较大。人才方面,我县中小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偏低,技术、管理、财务的专业人员不多。

3、企业管理问题。主要是家庭式企业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企业经营决策依靠经营者的经验和常识,非理性判断倾向强,容易出现经营管理危机。用人机制不够科学,企业的重要部门,大都由自家人担任,任人唯亲,难以吸引和发挥外来人才的作用。

4、发展软环境思考。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基础功能配套不完善,各种生产性、生活性设施有待完善,一些相关政策未能及时到位,对企业发展不利。少数政府部门存在服务意识淡薄,审批繁、办事难等现象,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压力。

压力来自一方面是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国家、省运用环境保护、用地指标、政策倾斜等杠杆加快经济增长的转型升级,逐步淘汰粗加工产业。比如环境保护三项指标纳入政府考核范围,因此我县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10%以上)的同时,必须逐年降低单位产值能耗与污染物排放的绝对值(4-5个百分点),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必须摆脱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粗加工阶段。另一方面,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需求也在加大。尤其是20*年的玩具质量风波,以及当前正在不断扩散的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使我县企业的利润空间被挤压,传统市场萎缩。企业迫切需要通过重组生产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来增强竞争能力。从一季度的工业运营指标来看,我县几大支柱性工业产业均出本文由21世纪写作秘书网首发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现象,但各个产业中企业间的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拥有自主品牌的、拥有精加工技术的、科技含量高的或者市场地位强势的企业,其运营指标普遍好于贴牌生产的、粗加工的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于规模以下企业。

三、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差距。

政府出台《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工业产业升级的目标: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加快实现工业发展动力从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业为主向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企业经营方式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产业组织形态从传统块状经济为主向现代产业集群为主转变。到2012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达1.5%左右,新产品产值率达1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26%和32%。

对照上述目标,我县还有很大的差距。从产业现状来看,两大支柱性工业产业中,木制玩具产业:拥有相当的企业数量、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近30年的发展积淀,稳固的市场、庞大的技术工人群体、丰富经验的企业家团体,但缺乏行业龙头企业,市场严重依赖国外,销售网络的拓展处在初级阶段,企业产品仿制多、自主开发少,自主品牌少;金属加工产业:企业大都是新引进企业,规模程度相对高,现代化经营管理程度相对高,但由于该类企业大都是受政策洼地吸引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压力而来的,产品的初级加工特征明显,产业配套还比较有限。从工业科技指标来看,20*年我县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0%,离省里提出的2012年的目标值还有15个百分点的距离;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仅占其销售收入的0.35%,不到目标值1.5%的1/4;新产品产值率为11.68%,距离目标值18%还有6个多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82.5万元,比重为0.97%,仅为目标值26%的1/26,显示我县高新技术产业的薄弱。

20*年我县工业科技情况:全县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2228.4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60.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经费总支出为909.9万元。但是,在我县的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中,还包含了部分基建和技术改造支出,严格意义上的R&D经费支出实际上还要少很多。

全县9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科技活动的只有10家,其中设立科技机构的2家,占总数比例2.1%。全县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58人,其中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211人,占41.6%(木制玩具制造业77人,轴承制造27人,铸造制造21人,电力行业60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4人,其它2人)。

四、工作建议。

1、大力改善产业结构。一是继续做大做强现有的支柱性产业。对于木制玩具产业,鼓励企业进行市场开拓,实现严重依赖国外市场——国内外市场并重(发达国家市场与新兴国家市场平衡)的市场结构;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鼓励自主品牌创建——形成1-2个具有全球知名品牌的行业龙头企业;加快行业内部的专业化经营程度,扶持有实力的企业逐步脱离生产加工环节——转向目标市场需求研究,拓展销售网络。对于金属加工企业,利用政策吸引,鼓励企业尽快上马精加工生产线——抹平与沿海地区的产品洼地现象;鼓励金属加工企业的配套服务发展,改善产业物流、生产生活设施等。二是发展生产业。通过推动工业企业主辅分离进程,出台相关的优惠性政策,鼓励本地生产业的发展,加快工业产业的物流(工业园区物流服务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技术支持(尤其是研发与设计中介)等生产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与壮大。本文来自

第7篇

一、2015年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 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

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