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16:09:06
序论:在您撰写酒店的管理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前一般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对顶岗实习、社会实践重视不够。受传统思想“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影响,不少学生和家长总以为读大学就是接受书本教育,成为脑力劳动者,而忽视了职业教育与服务行业的密切关系,也瞧不起服务行业,对酒店作为服务性的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和压力认识不够。因此有必要认真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前的专业认识教育。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认识教育是一个最基本的工作,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专业认识教育,不是在学生实习前对学生的简单教育,而是贯穿酒店专业招生、入学教育、平时教育整个过程的一个系统性教育。整个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始终明白一点: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的学生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经验。同时,在饭店行业里,要想成为一名高层次的酒店管理者,必须从服务员做起,这是饭店业的通行做法。擦地板、铺床……这些最基本的工作必须要经历,只有经历并认真经历了,才会提高个人的服务技能,丰富个人的服务经验,才能为以后的酒店管理工作打下坚定的基础。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不定期地聘请相关的酒店管理人员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酒店行业的特点、发展状况、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酒店的前沿信息、就业状况以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总之,要让学生对该专业有一个清楚的、全方位的认识,为顶岗实习做好良好的思想准备。其次是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生用大部分时间接受课堂理论授课,考试也围绕理论进行,实践的时间少,对实践考核的要求低,无形之中就弱化了实践意识,导致学生对顶岗实习也不重视。三是对顶岗实习的动员不够。顶岗实习生活明显不同于校园生活,除了专业素养,还要有办事能力,待人接物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抗压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的学生就可能难以调整心态和角色意识,从而影响顶岗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在顶岗实习前,不但要强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理念,还要开好动员大会,帮助学生从书本学习顺利地向社会学习转型,引导他们正确走出校园生活,勇敢迎接社会挑战。
二、顶岗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既然是顶岗实习,实习生自然有走上社会的感觉,在付出劳动的同时,作为自我价值的衡量标准,他们也会把实习薪酬看得较重。因此,酒店的报酬问题是顶岗实习中的一大问题。但现实情况是,酒店使用顶岗实习生本身有降低人力成本的考虑,他们给实习生的报酬一般都比正式员工要少,而实习生在工作中付出的劳动和承担的责任和正式员工虽然不能完全等同,却基本上是一样的,从而导致一些实习生因为报酬问题而产生不良情绪和各种想法以致影响工作。因此,酒店为实习生量身订做一套合适的薪酬体系,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最大程度地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哪个星级的酒店,都需要对此问题有所准备和积极应对。比如,酒店可以事先就此问题和学生沟通,告知学生实习工资分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福利”几大块,基本工资为多少,绩效工资为多少,什么是福利,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绩效工资和福利等,制定出合理而详细的激励机制,这样就能消除他们不平衡的心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薪酬之外,顶岗实习中的人文关怀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学生去实习了,有的学校和老师就认为将学生交给实习单位,可以暂时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但顶岗实习不是一天两天,或者一周两周的事情,学生第一次长时间离家离校工作和生活,且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独立工作和生活的经验少,因此,他们很容易在开始实习的一两个月产生不适感。谁来关心和帮助他们?除了实习单位,学校依然应该负起主要责任,追踪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实习生在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具体的,比如,学校应该定期有老师去实习单位走访,与学生沟通,适当开展交流会;也可以与实习单位联合举办一些文艺活动,或者是实习心得的报告会等,有些问题需要学校与实习单位沟通解决的,学校要以家长的关爱之心,积极主动地出面,让学生感觉到虽然身在校外,但依然有组织有集体的温暖。此外,酒店作为实习生的新家,对那些正式员工也要做宣传工作,提倡友爱互助精神,不能歧视、欺负实习生,将重活、累活专门留给实习生做,而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实习生,耐心指导和帮助实习生提高实践能力。再有,酒店要有定期的培训学习,不断提升实习生的专业能力。酒店的工作不但需要饮食、卫生、管理等专业知识,还需要交际能力和服务意识。一个有竞争能力的酒店,应该也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提高服务意识,使他们不仅能对外部客户(酒店宾客)提供良好、优质的服务,而且还在酒店内部各部门之间形成强烈的服务意识,具备诸如“前台为宾客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的工作理念。有的学生刚去实习的时候热情饱满,态度积极,但工作一段时间,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受到挫折以后,就开始消极怠工。因此,实习培训不单单是实习前的一个工作环节,更应该是实习过程中一个定期举办的活动。酒店作为实习单位,应该制定不同阶段的培训内容和目标,让学生有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同时,也可以针对他们在实习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实习单位和学校之间,还应该建立反馈机制,对于实习单位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让学校出面来解决。除了专业知识的培训,酒店还要重视日常工作中对实习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酒店工作是服务性工作,是与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的工作,实习生除了要提升专业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强化服务意识,锻炼沟通交往能力。比如,微笑礼貌迎客、说话语气平和、举止文明等是最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要善于察言观色,积极应对现实问题,如见到一个客人将茶壶倾倒厉害时,马上上前为其加水,见到一个客人点烟时,赶快将烟缸拿过去给他等等。在细微处培养服务意识,也在细微处体现温文尔雅的气质、修养。其实,对于酒店管理工作来说,更多时候,这些人文素养比专业知识更重要。
三、解决顶岗实习问题的根本途径
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解决顶岗实习问题,应该是实习模式上创新,或者是在实习管理上优化制度,或者是实习动员上大做宣传。这些当然有作用,但不是最根本的。要提高顶岗实习效果,真正让实习释放正能量,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提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水平,根本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理论教学水平高而实践操作能力低下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在引进师资时往往会受到如学历、专业、职称等很多条件的限制,注重高学历高职称,但是这些教师大多接受理论教育多,参加一线工作的经验少,因此,倒是那些最早进入酒店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职员,因为学历低没有文凭而不具有资格到高校任教,或者有的教师本来具有实践经验,但后来脱离原有岗位后,慢慢疏离实际工作,而时展迅猛,酒店管理的观念、实践操作能力要求也不断变化,从而也导致这些老师原来的实践教学思想和内容也逐渐滞后。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深化教学改革,多引进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提倡教师“持证上岗”,即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必须有相关职业资格证才能上岗培训,专业教师应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教学方法也应由传统的理论讲授转变为讲练结合,实施一体化教学。如在讲授餐饮管理时,对摆台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对摆台的顺序、规则、盘花和杯花的叠法等边讲边操作,让学生边学边练。二是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酒店管理专业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校、企业双向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要想办法调动酒店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酒店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酒店企业成为教学的“生产工厂”“,生产工厂”成为酒店专业的教室。促进高职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的“调结构”改革,使学校教学与社会行业的发展与需求同步。三是将顶岗实习和就业分配挂钩,让实习成绩和学生的切身利益相联系。当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对于实习生来说将来能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酒店行业来说,如果新到一家酒店,不管你之前有多少经验,也还是有可能从一线服务员做起,而这是学生所不愿意的。因此对于酒店来说,可以明确承诺,对于在顶岗实习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实习生酒店可以与其签订就业意向书,一年后当学生实习结束时可直接享受酒店的正式员工待遇,并在其毕业后有晋升机会时优先考虑实习生。这对酒店和学生都是一种相当好的措施,有利于酒店挑选到优秀的企业人才,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实习生的工作热情,解决实习生的后顾之忧。而对于学校来说,如何定位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可以将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实习成绩纳入考核因素,并向酒店积极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到那里工作。四是建立教师亲自带领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完善学生实习过程的监控与指导。顶岗实习作为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校内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自然应由教师亲自指导参与完成。以往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顶岗实习期间把学生放到实习单位就算完成任务,平时很少探班。但顶岗实习毕竟不是顶岗上班,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必须要跟上,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兼具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员工。同时顶岗实习作为学生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应该把教师下企业锻炼与学生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建立教师带领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将教师带领学生顶岗实习作为培养和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必要途径和教学能力考核的指标之一。
1.教学情况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加强实践教学,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发展道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其中旅游服务业更是发展迅速。为了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学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理论以实用为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学生情况
旅游服务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线相对其他专业比较低,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新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均需提高;在学习和工作中缺乏吃苦精神,遇到困难就退缩;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缺少虚心和耐心;缺乏主见,喜欢人云亦云;不能按实际情况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3.现代酒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随着现代酒店业的快速发展,人员问题成为酒店的头等大事。酒店急需一批具有酒店管理知识和技能、肯吃苦、脚踏实地、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长远目标、能稳定工作的员工。
二、让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顺利成长为合格酒店员工的对策
1.革新酒店管理专业教学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现状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所学教材进行深刻详细的研究,将对学生以后在酒店发展有帮助的知识落实到位,同时带领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多进行酒店工作现场模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
2.对学生以引导鼓励为主
引导学生适应酒店管理,在最初的实习生活中,教师应以鼓励和奖励为主。首先,培养实习生的时间观念,让其慢慢适应酒店的工作节奏,熟悉酒店的工作环境。每月对全勤的实习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在酒店通告栏表扬,并给予一定金额的全勤奖励。其次,每月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主要了解实习生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现场进行解答和解决。对于不能现场解决的,老师会后要进行跟踪,协助解决。第三,经过一个月的适应期和熟悉期后,教师要对实习生进行技能和素质方面的考核,对不同的岗位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提升自身技能和素质。第四,进行考查,通过比赛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从而使他们在技能上有更大的提升。第五,通过以上的引导和学习,教师要对一些进步快的实习生给予奖励,进行岗位提升,从而使他们带动一部分学生先上一个台阶,这样半年后能在企业留下来的实习生都是很优秀的。
3.将实习生的现状与酒店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酒店管理专业;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46-02收稿日期:2016-07-19
由于专业的目的性,高职酒店管理的教学方式必须采取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的、娴熟的能力,在毕业后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从而满足社会上越来越多的酒店对专业型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的渴求。针对现在高职院校实践课程开设中出现的问题,从制订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师资力量、改变教学方式等方面来保证实践型课程的先进性、专业性、实用性,这不仅是社会对本专业的要求,也是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要求,更是学生在校学习的要求。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型教学的必要性 按照教学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高校开设的课程分成两大类,一种是理论性教学,一种是实践型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都是理论性教学,这和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有很大的关联。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社会发生了飞速的发展,单纯的理论性的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专业型、全面型人才的需求了,应该将理论教学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向实践型教学方向进行转变。实践教学的开展已经具有了非常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在就业前了解本专业在社会上对应的岗位,并且了解岗位真正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素质,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提高自己的能力,以确保在以后的岗位竞争中有更大的优势。实践教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的技能,不管是哪一种理论性知识,都是在大量的实践中得出来的,具有浓缩性和精华性,但是理论型知识总结出来的目的还是应用在实践中,为现实服务,所以实践教学也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总之,所有的知识只有应用在实践中,才算达成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实践课程的开展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总的来说还属于一个新兴的专业,虽然发展得比较快,但是专业的设置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2]。
首先,过度强调理论性教学,忽视实践型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普遍不完善,这是开展实践教学最需要关注的地方。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开展如果仅仅依靠理论课堂,就会造成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这是本专业的性质导致的,同时也因为重视程度较低,实践教学的机制还处于不完善的时期。如很多高职院校虽然一直强调实践课程的开展,但是进度一直还是处于计划阶段或者是实践的初期,根本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
其次,师资力量不够。实践课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很多老师也是填鸭式教学的“受害者”,只重视考试的成绩而忽略了对实际能力的掌握,导致在以后的教学中根本不能胜任实践型教学的工作。
再次,学校实验设备和实践基地缺乏和落后。酒店管理这个行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行业,如果出现某一方面的落后,就很可能造成酒店的经营不善甚至倒闭,因此学生的管理知识和服务知识必须是最先进的,但是目前学校的实验设备和实践基地有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非常的落后,根本不能满足实践课程开设的需要。
最后,学校实习环节的安排比较欠缺。虽然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开设,但是实习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第一道关卡,但是很多高校却没有重视起来。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开展的具体措施1整合课程设置,突出教学特色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想取得科学、合理的效果,必须经过详细具体的社会调查,积极主动地搜集分析酒店管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以及对于管理人员的新要求,然后再对课程进行综合的设置,保证课程的设置具有必需的实用性和鲜明的行业特征,这是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整合设置的过程中,可以邀请专业酒店管理人员进行具体的指导,虚心地接受他们提出
的建议,并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理论资源和社会资源来进行。
2提高师资力量,开设“双师”模式
虽然现在教育的改革一直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至关重要,尤其是实践课程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非常娴熟的动手能力,对此可以开设“双师”模式。具体指的是将学校的老师送入酒店进行实际的培训,掌握最前沿的工作要求,这是培养学校老师的一个非常重要并且值得借鉴的一个方式;还可以将酒店专业的、有权威的管理人员引入实践课程协助老师进行现场的指导,使学生真正接触以后的工作状态,“双师”模式的设置有很大的实践价值[3]。
3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完善校内实践环节
为了保证实践课程的顺利开展,学校应该完善实践课程所需要的实践基地,这是教学设施的范畴,如果没有实践的基地,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完善的实践基地是实践课程开设的基本保证。首先,学校需要做的是培养建设实践基地的意识,只有在一个正确的意识下,实践基地的建设才能够顺利进行;其次,加大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的拨款,这里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不能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也不能出现资金浪费的现象;最后,校内实践基地建成之后,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使用。
4加大校企合作,完善校外实习环节
除了校内的实践,校外的实习环节也应该得到重视,为此学校可以和酒店签实习协议,将快毕业的学生送去酒店实习,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酒店提供了员工资源,属于一种双赢的协议模式。校外实习是和工作状态最接近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校外实习,可以真正体验到身份的转变,不会再以一个在校生的身份看待工作中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时,经过实习,学生也能了解工作中的真实需要,可以对自身进行一次全面的审视,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救,增加自己在真正工作中的竞争能力,是对自己以后工作的一个坚实保障。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由于其实用性,在产生之后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高校相继开展了酒店管理专业,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如不重视实践课程的开设,学校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的薄弱,都影响了专业型人才的输出,为此依照上述提出几点建议,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施晓虹,安春梅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2):181―183.
(一)学校、酒店和学生三方的利益诉求
校企合作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适应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对酒店管理专业而言,校企合作对于学校、酒店和学生三者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学校来讲,校企合作能让学校与企业行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需求紧密对接,使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方向性更强;能利用酒店真实的服务环境和设施设备等条件,弥补实训资金和场地的短缺;能将专业教师输送到酒店行业中去顶岗锻炼,获取行业新资讯、新科技和新的管理经验,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师”素质团队。对于酒店来讲,招收学校实习生能提高员工队伍的学历层次,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及管理成本,较有效地提高整体服务水平;能储备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作为强大的后备力量;能让酒店利用学校培训和科研的力量实现优势互补,获得良好声誉,改善公共关系;有些地方的酒店还能享受到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能使其有效地学习到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学生通过在酒店中的顶岗实习,能获取对职业环境最直观的感受,最有效地获取服务技能和管理知识,形成对职业选择和规划的初步判断,为就业奠定基础。特别是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校企合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实现学校到岗位的对接。
(二)优化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校企合作三方满意度的迫切性
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在许多地方已践行数年,学界也有很多声音关注到校企合作的各个方面:邵卫[1]、傅玉敏[2]、王鹏晓[3]等人论述了校企合作的意义、可行性以及合作模式的构建;张健庆[5]、娄冰娜[6]、张敏娜[7]、哈卫东[8]、张鑫[9]、谢红霞[10]等对顶岗实习中的教学设计、安全问题、学生心理变化及行为引导等做出了思考和阐述。但目前还是存在一些让人苦恼的现象,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优化校企合作的模式,提高学校、酒店和学生三个利益方的满意度。第一,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旅游人才需求量大,但很多旅游酒店专业的毕业生不愿从事该行业,就业对口率低。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已经在酒店实习及就业的,也很多跳槽至另外的职业领域,人才流失率高。究其原因,一是专业学生学习社会化程度不够,二是酒店的薪资水平、管理方式及职业发展前景等对实习生的吸引力不足。而这两个问题其实都可能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化和优化寻求较好的解决方案。第二,由于政府支持性政策与资金缺乏,企业自身的资本趋利性,以及学校办学能力及资金限制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目前职业院校和酒店的合作多为松散型、简单化、形式化的合作,实质性的多元化的合作不多。所以有必要继续探讨如何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其可持续发展之路,让合作三方获得最优的效益,让毕业生能与行业紧密对接,最终提高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有效性。
二、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酒店和学校的目标不一致
酒店的目标是经营和盈利,学校的目标是育才。酒店在校企合作中更重视用人,降低劳动成本,而不太愿意花心思育人,所以诸如学生要求在各个部门轮岗实习、不希望经常加班、希望有更全方位的培训等要求很难得到酒店方的同意,即便同意也很难落实。
(二)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健全
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保证校企合作有效运行,校企双方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和体系,包括动力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反馈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双方还需在协商的基础上完成一套关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合作、工学交替等方面细化的合作手册;最好还有一个权威的负责指导监督的利益协调中介机构。但就目前而言,这个体系的构建仍处于初级阶段。
(三)缺乏切实可行的政策驱动和法规保障
虽然《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定》等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规定相继出台,但由于相关条款都较为抽象和概括,缺乏具体有效的实施细则,使得很多校企合作只流于形式。另外,政府极少出台相关的奖罚措施,对参与的酒店等企业难以提供有效的优惠便利保障,企业方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不强。
(四)实习中的培训无法很好地贯彻始终
学生在酒店实习时候的培训不可或缺。比起在校的理论学习,实习中的培训有真实的操作环境,又能与经验丰富的师傅交流,同时实习生有真切的工作感受,有提升某方面技能的意识,所以,在各个阶段给予必要的培训、适时的辅导和师生的交流座谈,将有助于实习的顺利完成,更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但据调查了解,许多酒店仅重视入职培训和部门操作技能培训等,诸如地方文化与语言、英语口语、人际关系、管理与经营、心理疏导等学生重视的内容却被酒店忽视。
(五)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目前我国旅游酒店专业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形成。学校的老师因为较少从事旅游酒店的实战锻炼而容易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企业的兼职教育队伍虽有一定的实践指导能力,但却也存在时间短、轻理论、轻教研等问题。教师下企业顶岗本是一条较为有效的途经,但也因为酒店将行业消息和内部信息视为行业机密,不太愿意让教师充分参与执行和管理,使得很多教师顶岗流于形式。除此之外,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还存在实训基地设施设备落后、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实习食宿条件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需要我们借鉴国内外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重新从合作理念着手,探讨如何构建和优化职责明确、机制完善以及合作方满意度高的的合作模式。
三、国内外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成功模式的启发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之一便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第一,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确切保证,同时在培训中强调“关键能力”。第二,双元制是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为评价要求,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第三,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当中,对“关键能力”的强调,系统的企业培训与学校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以及以行业岗位要求为人才培养的标准,对我国高职教育及校企合作最具指导意义。
(二)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模式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则是旅游酒店教育界中的佼佼者。据统计,当前全球16家大型酒店集团中,就有9家酒店集团的总裁或董事长是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毕业生。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在这一领域的实力及影响可见一斑。瑞士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相当重视和支持,不仅派官员参加学校董事会,而且给予30%左右的经费补助。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特色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就是饭店、前厅、餐厅、客房、酒吧等都是教室。教师在教学上十分注重书本知识的教授与实际操作的指导相结合。另外,学院在课程设置、师资选择、教材编写和学生管理上四个方面都严格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这一原则。该模式给我们另一个重要的启发就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师均经过严格的选拔,绝大多数有在酒店长期工作的经历,有丰富的职业经验,不少人甚至担任过总经理等高级职务。为了使教师队伍始终处于高水平状态,学院实行高工资制,并且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允许教师在企业中担当一定的职务,甚至主动向企业推荐他们担任兼职顾问,从而保证了教师不脱离行业经营管理实践,保证了“洛桑模式”的生命力。
(三)国内一些成功模式
在中国,香港中文大学与凯悦集团合作,在2011年打造了造价达15亿元的中大教学酒店及教学楼,包括20多层的五星级凯悦酒店,和另一幢15层高的教学楼,附设有学生营运餐厅、示范厨房、食品实验室、品酒实验室,以及凯悦酒店培训中心。凯悦酒店还定期派高层管理人员到中心与中大生上课,使学生掌握业界现况。这种合作模式很好地实现了在运营中教学,在教学中运营,使学生能置身于真实的岗位,紧靠行业,在一线中运用理论、掌握技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2004年6月,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正式签署了长期咨询服务协议,洛桑学院为二外提供建设规划、校园设计、组织架构、教学计划、教材选定、教案写作、培训检查、管理团队培训、教师资格认证及学术检查和督导等全方位咨询服务。2008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设立。该学院引进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模式,学院管理团队和专业师资均由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进行专门培训;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采用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课程体系,两校互认学分;同时中瑞酒店管理学院的学生将共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在全球的80家酒店在教学实习方面的业界资源。这样的学校与学校合作,学校与酒店合作的机制和模式很值得借鉴和参考。另外,锦江集团也拥有自己的学校,与上海旅专等院校也有深度合作,这些都成为学界业内津津乐道的较为成功的案例。而这些典范无不例外地都承载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都体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目标一致并实现多赢”的合作宗旨,都强调了“学习中有工作,工作中有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化
基于上述成功模式的启发,同时通过深入的走访调研,笔者认为探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优化,应引入“可持续发展”、“满足利益方满意度”及“确保学生主体地位”这三个关键的理念,同时不断实践和摸索由理念指引和贯穿始终的合作模式,才能使校企合作由浅及深推进,并最终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多赢的目标。
(一)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1.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八十年代在环境保护领域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其内涵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人类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的道德水准。我们不妨将这概念引入校企合作,为了实现合作多赢,实现不断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最终目标,校企双方都要有一致的目标,有使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姿态,在每一届的合作项目中,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合理薪酬、实习培训、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压力疏导等方方面面上,都要有意识得去构建和谐的、有利于发展且良性循环的方式,都要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义务并用道德始终约束去践行,不只顾自己,不只图眼前利益。理念是前行的灯塔,有了这样的意识做指导,无论是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还是其他合作项目,相信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方面,学生能切实感受到学到东西,在该酒店里实习和就业能实现职业理想,并自然而然能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以正面影响和启迪,创造口碑效应;另一方面,酒店能意识到学校输送的学生服从安排管理、技能提升快,是良好的人力资源储备,从而愿意源源不断地跟学校要人才。再者,这样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实践,还有助于推动校企合作往专业建设、科研开发等纵深层面发展,学校能向校企合作要效益,打造人才质量高、就业率高和社会声誉好的名牌专业。
2.进一步明确学校、酒店、学生三方职责
学校方在校企合作中的主要义务是:理清办学思路,设置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实习动员和教育;实习督导及相关课程培训;维护学生利益等;实习期心理辅导等。特别强调的是,在学生去酒店实习的时候学校要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酒店方在合作中需承担起:设定合理的薪酬;岗前培训及在岗培训;关注实习生的职业规划;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沟通机制;激励与压力疏导,及时反馈实习生的情况。作为主体的学生应该:认真完成培训及岗位业务;不断地提升服务及管理管理技能,提高理论素养;完成职业生涯的设计与规划等。如图1所示。
3.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多方联动校企合作机制
要确保合作亲密无间、取得高效益,实现多个利益方满意和多赢的目标,应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包括动力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以及约束机制。动力是行动的源泉,而意识到“需要”,则是动力的核心。要让学校意识到校企合作确实能提高办学质量,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毕业生;让企业意识到合作能储备人才,缓解用工需求,并使企业向学习型企业转型,提高竞争力;让学生意识到通过顶岗能真实地体验工作,能更好的掌握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三方的合作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使“需要”变为行动。能深化认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激发内在驱动力,是合作机制构建的开端,而激励机制则是合作可持续发展的“燃料”。激励机制的构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如学校及酒店对优秀实习生及突出表现的部门及个人的表彰,政府部门对学校及企业的奖励及优惠政策,行业组织对校企合作的主导和管理,社会舆论及新闻媒体的积极关注和宣传等。运行机制关注的是合作运行的微观层面,无论是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还是顶岗实习,运行机制基本都包括合作可行性调研、合作意向的达成、合作协议的签订、合作细则的拟定,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协商、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校学习与在店实习的时间安排等,同时还包括实习生的动员、实习生的日常管理与培训、实习生薪酬管理、指导教师的巡查、学生意见的反馈管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校企双方高度重视和参与,因为每个细节都可决定合作的成败。评价机制讲究公平、公正,特别对于实习生表现的考核,要与实习评价、优秀实习生选评及就业推荐挂钩,还可考虑引入住店客人对实习生满意度的评价作为参考指标之一,不断改革和完善考核考评制度,以评促学,确保学生能实习期间能学有所获而非浪费光阴。保障机制和约束机制无疑用的是法律法规及行政手段,可考虑由国家或者行业组织制定校企合作的框架及实施细则,明确权利与义务,奖惩分明;同时可考虑确立行业组织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地位,由权威的第三方牵头校企合作,并进行管理、监督、协调及约束,确保合作的长效有序运行。
(二)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各方满意度
1.引入“利益方满意度”理念
“满意度”这个概念强调的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感受与自己的期望所进行的一种对比。在企业管理中,满意度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重要手段。教育、办学,本质上也是一种服务,“校企合作”的管理也应引入“利益方满意度”的理念。而合作目标的统一,是第一要务。只有学生感觉通过合作能学有所获,感觉在酒店里实习工作有归属感、使命感和成就感;只有学校感觉教有所成,培养的学生能在酒店里蜕变为成熟的社会人、技能手;只有企业感觉用工能为其创效益,能为酒店的发展旅途添砖加瓦,这个时候,三方才能为其目标的实现而感知满足,合作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2.确保学生在实习中的主体地位
“校企合作”的落脚点就是教育,其本质特征应该是通过整合各种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要素资源,实现相关主体的立体深度合作。合作教育的效果应该主要体现在学生身上;而合作中处于主体地位的也应是学生。笔者通过访谈的形式对在酒店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了解,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实习是继续学习还是充当廉价劳动力?实习对就业有没有帮助?能不能得到有意义有效果的培训?学校和酒店如何保障实习生的权利和利益?酒店会否关心实习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等等?只有当校方和酒店方都能重视学生的这些困惑和顾虑,考虑学生的利益和满意度,才能实习校企合作的持久发展,才能真正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3.提高校企合作各方满意度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进入新的时期,职业教育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通道。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在办学基础上正在夯实,在办学理念和模式上也不断融入先进元素,产教一体、校企合作等成为实现职业教育实践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在政策保障力度进一步强化的支持和推动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正在朝着统筹发展方向快速前进。不过从现阶段的教育实践来看,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有效衔接,不利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优化整合进程的有序推进,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湖南近年来积极落实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2014~2020)》等国家要求和标准,大力强化本省的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努力争取在更高水平上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输出。为此,湖南省教育厅在2014年4月正式出台了《关于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通知》,确定了该省完成验收的省级以上(含省级)示范性中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的基本任务。这项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得到了较好的践行,湖南省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也因此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不过也存在一些新矛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积极探索进一步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践之路。所以,立足于现阶段湖南省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体现的中高职衔接工作状况,科学思考主要问题,以行业职业标准为指引,努力寻找可操作的应对措施,为构建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提供可行的方法和路径。
二、湖南省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实践目标区分不清
当前,不利于湖南省中高职衔接教育实践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我国中高职教育各自的培养目标还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区分。现阶段国家虽然对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都予以确定,其中中职阶段的教育目标被界定为培养和输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高职阶段的工作目标则主要被确定为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输出。可是,这两个阶段的目标从字面上来看非常相似,而主管部门对此没有给出进一步的解释或说明,直接造成了中高职领域的院校在实际工作中只能按照各自的认知和理解来开展教育和培养工作,相互之间难以形成统一接续的教育格局。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相互区分度较低的这种现状的存在,使得接受高职教育的中职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上的学习常常得不到应有的补充和提升,造成了中高职的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较低,不利于职业教育资源应用效率的最大化。因此,中高职教育目标相互区分不明,成为当前湖南省酒店管理教育实践协调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高水平的酒店管理知识和实践能力,不符合中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标准要求。
2.课程设置缺乏协调一致性
酒店专业的中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标准的确立上没有相互配合的基础,决定了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相互缺乏联系,不能形成良好的协同教学效果。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衔接不畅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安排上有着较大的类似性,都设立了诸如《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酒水管理与酒吧经营》《宴会管理与设计》《酒店会议与会展管理》等课程,而且在这些课程的内容和专业程度上也没有太大的差别。课程设置上没有系统性,一方面造成了中高职酒店管理不能突出自己的教学重点,难以形成中高职各自的特色,另一方面使得从中职毕业后进入高职学习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往往觉得面对的都是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不但无法获取新的专业能力,而且会减少对酒店管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不但不能使得中高职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合力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反而会削弱各自的教学成效,扰乱了酒店管理职业教学在中高职之间应有的接续和协调性,成为当前中高职酒店管理教学衔接的难题。
3.考核方法不符合衔接需要
我国中高职酒店管理教学效果的衡量考核方式主要还是终结性的考核,而且主要是传统的考试方式。考核不能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类型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使得考核后的教学难以体现良好的人文关怀,也不能正确围绕中高职酒店管理教学各自的重点和目标为教学成效的改善提供提升途径。考核仅仅可以用于判断原定的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而无法真正有效衡量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专业技能的实际成长水平和程度,也就无法服务于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衔接不良问题的解决。实际上,中高职依据现有的考核结果,认为各自都完成了教学目标,就可能忽视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之间衔接存在的问题,也就根本谈不上积极推动衔接问题的解决。所以,现行的中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的考核评价相对于“真实评价”还有较大的距离,不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状况和科学衡量学生的专业素养,不仅缺乏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也阻碍了中高职之间的教学实践的衔接。
三、基于行业标准的湖南省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对策
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有效衔接对于发挥职业教育职能,提高职业教育目标实现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一项需要长期关注和推动的工作。当前,针对中高职教学实践衔接的主要问题,以行业标准为导向,应当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围绕行业职业标准形成以职业能力分级为核心的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要形成有效衔接,首先就要形成既相互区分,又相互统一的目标体系。提供专业酒店管理人才是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共同目标,因此,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目标都要围绕行业职业标准来制定。中高职教育之间有层次性,在培养目标上要体现出相互递进的两种不同层次的关系,就要依据酒店管理职业标准和中高职培养人才各自对应的岗位层次和职业能力的需要来确定各自的目标内容,使得中高职酒店管理的培养目标统一于职业标准,又突出各自的层次特色。从这种统一而又有层次的目标出发,深入分析酒店管理岗位在两类层次的工作任务,能够科学判定教学需要帮助学生达到的职业能力水平,为中高职酒店管理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点和方向,使得中高职教学从源头上就形成良好的衔接。也就是说,从国家行业职业标准来确定中高职酒店管理培养目标体系,形成中高职之间分级的培养目标,是推动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一样基础前提工作。
2.基于行业职业标准统筹中高职酒店管理课程内容设置
在科学确定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衔接的教学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中进一步高职教育衔接精神,还要将行业职业标准落实在课程目标的安排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中职教育阶段应当集中精力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一般性的酒店管理技能和知识,而高职阶段更多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高端酒店管理专长,中高职酒店管理的课程目标也需要体现该特点。继而从课程目标出发,确定中高职酒店管理各自课程,形成从中职到高职由浅到深的层次安排,保证中高职酒店管理的教学实践更加合理和更好地符合现代酒店管理的人才需要的同时,也实现中高职教学之间的相互呼应和有序配合。简单来说,酒店管理中职和高职的教育必须从行业职业标准出发,才能贴合职业教育提供高素质酒店管理实战人才的本质属性,同时,中高职酒店管理课程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同,也需要从酒店管理行业职业标准中找到中高职之间的教育层次和梯度上的内在逻辑,在区分中高职相邻层级教育的基础上,使得两者之间的教学又存在良好联系,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上形成必要的连贯性。具体来说,依据酒店管理行业职业标准,体现酒店管理培养层次和梯度关系,中高职酒店管理的课程安排当前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在公共课设置上,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衔接都要以同期的教育部学科体制确立的中专、大专学科基础为根本,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考虑中高职学生在专业基础和素养上客观存在的差别,科学确定中高职酒店管理各自的公共基础课的主要内容。其中,中职在该类课程上主要应包括中专层次的语文、数学、外语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而就高职阶段的公共课程来说,则应确定为大学层次的相应教学内容。二是在专业课设置上,尤其要体现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衔接性。其中,对于中职酒店管理来说,应将教学重点聚焦在学生操作能力的形成上;相对来说,高职酒店管理的教学除了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酒店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将教学中心放在学生管理能力的获取上。体现在酒店管理中高职教材的确定上,在中职阶段的选择应将更多的时间和内容放在酒店管理的专业基本技能的教授和训练上,而对于高职阶段的课程配置,则应当相应加大诸如《酒店营销策划》《管理学》等管理课程的比例,使得在中职阶段已经掌握全面技能的学生针对性地补充提升管理素养,借助于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成长为全面的、高素养的酒店管理人才。
3.依据行业职业标准完善中高职酒店管理的综合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顶岗实习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面向现代酒店一线业务部门,以培养熟悉酒店各项主要业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全面专业知识、娴熟职业技能的能胜任现代酒店接待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作为国家针对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顶岗实习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在实习中让学生独挡一面,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相比集中实习、分散实习等其他实习方式,顶岗实习是最具挑战性,最能检验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方式。笔者在此针对目前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挑战进行思考和研究,以有利于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一、顶岗实习前的问题和措施
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前一般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对顶岗实习、社会实践重视不够。受传统思想“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影响,不少学生和家长总以为读大学就是接受书本教育,成为脑力劳动者,而忽视了职业教育与服务行业的密切关系,也瞧不起服务行业,对酒店作为服务性的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和压力认识不够。因此有必要认真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前的专业认识教育。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认识教育是一个最基本的工作,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专业认识教育,不是在学生实习前对学生的简单教育,而是贯穿酒店专业招生、入学教育、平时教育整个过程的一个系统性教育。整个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始终明白一点: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的学生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经验。同时,在饭店行业里,要想成为一名高层次的酒店管理者,必须从服务员做起,这是饭店业的通行做法。擦地板、铺床……这些最基本的工作必须要经历,只有经历并认真经历了,才会提高个人的服务技能,丰富个人的服务经验,才能为以后的酒店管理工作打下坚定的基础。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不定期地聘请相关的酒店管理人员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酒店行业的特点、发展状况、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酒店的前沿信息、就业状况以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总之,要让学生对该专业有一个清楚的、全方位的认识,为顶岗实习做好良好的思想准备。其次是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生用大部分时间接受课堂理论授课,考试也围绕理论进行,实践的时间少,对实践考核的要求低,无形之中就弱化了实践意识,导致学生对顶岗实习也不重视。三是对顶岗实习的动员不够。顶岗实习生活明显不同于校园生活,除了专业素养,还要有办事能力,待人接物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抗压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的学生就可能难以调整心态和角色意识,从而影响顶岗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在顶岗实习前,不但要强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理念,还要开好动员大会,帮助学生从书本学习顺利地向社会学习转型,引导他们正确走出校园生活,勇敢迎接社会挑战。
二、顶岗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既然是顶岗实习,实习生自然有走上社会的感觉,在付出劳动的同时,作为自我价值的衡量标准,他们也会把实习薪酬看得较重。因此,酒店的报酬问题是顶岗实习中的一大问题。但现实情况是,酒店使用顶岗实习生本身有降低人力成本的考虑,他们给实习生的报酬一般都比正式员工要少,而实习生在工作中付出的劳动和承担的责任和正式员工虽然不能完全等同,却基本上是一样的,从而导致一些实习生因为报酬问题而产生不良情绪和各种想法以致影响工作。因此,酒店为实习生量身订做一套合适的薪酬体系,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最大程度地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哪个星级的酒店,都需要对此问题有所准备和积极应对。比如,酒店可以事先就此问题和学生沟通,告知学生实习工资分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福利”几大块,基本工资为多少,绩效工资为多少,什么是福利,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绩效工资和福利等,制定出合理而详细的激励机制,这样就能消除他们不平衡的心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
薪酬之外,顶岗实习中的人文关怀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学生去实习了,有的学校和老师就认为将学生交给实习单位,可以暂时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但顶岗实习不是一天两天,或者一周两周的事情,学生第一次长时间离家离校工作和生活,且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独立工作和生活的经验少,因此,他们很容易在开始实习的一两个月产生不适感。谁来关心和帮助他们?除了实习单位,学校依然应该负起主要责任,追踪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实习生在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具体的,比如,学校应该定期有老师去实习单位走访,与学生沟通,适当开展交流会;也可以与实习单位联合举办一些文艺活动,或者是实习心得的报告会等,有些问题需要学校与实习单位沟通解决的,学校要以家长的关爱之心,积极主动地出面,让学生感觉到虽然身在校外,但依然有组织有集体的温暖。此外,酒店作为实习生的新家,对那些正式员工也要做宣传工作,提倡友爱互助精神,不能歧视、欺负实习生,将重活、累活专门留给实习生做,而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实习生,耐心指导和帮助实习生提高实践能力。
再有,酒店要有定期的培训学习,不断提升实习生的专业能力。酒店的工作不但需要饮食、卫生、管理等专业知识,还需要交际能力和服务意识。一个有竞争能力的酒店,应该也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提高服务意识,使他们不仅能对外部客户(酒店宾客)提供良好、优质的服务,而且还在酒店内部各部门之间形成强烈的服务意识,具备诸如“前台为宾客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的工作理念。有的学生刚去实习的时候热情饱满,态度积极,但工作一段时间,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受到挫折以后,就开始消极怠工。因此,实习培训不单单是实习前的一个工作环节,更应该是实习过程中一个定期举办的活动。酒店作为实习单位,应该制定不同阶段的培训内容和目标,让学生有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同时,也可以针对他们在实习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实习单位和学校之间,还应该建立反馈机制,对于实习单位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让学校出面来解决。
除了专业知识的培训,酒店还要重视日常工作中对实习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酒店工作是服务性工作,是与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的工作,实习生除了要提升专业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强化服务意识,锻炼沟通交往能力。比如,微笑礼貌迎客、说话语气平和、举止文明等是最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要善于察言观色,积极应对现实问题,如见到一个客人将茶壶倾倒厉害时,马上上前为其加水,见到一个客人点烟时,赶快将烟缸拿过去给他等等。在细微处培养服务意识,也在细微处体现温文尔雅的气质、修养。其实,对于酒店管理工作来说,更多时候,这些人文素养比专业知识更重要。
三、解决顶岗实习问题的根本途径
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解决顶岗实习问题,应该是实习模式上创新,或者是在实习管理上优化制度,或者是实习动员上大做宣传。这些当然有作用,但不是最根本的。要提高顶岗实习效果,真正让实习释放正能量,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提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水平,根本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理论教学水平高而实践操作能力低下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在引进师资时往往会受到如学历、专业、职称等很多条件的限制,注重高学历高职称,但是这些教师大多接受理论教育多,参加一线工作的经验少,因此,倒是那些最早进入酒店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职员,因为学历低没有文凭而不具有资格到高校任教,或者有的教师本来具有实践经验,但后来脱离原有岗位后,慢慢疏离实际工作,而时展迅猛,酒店管理的观念、实践操作能力要求也不断变化,从而也导致这些老师原来的实践教学思想和内容也逐渐滞后。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深化教学改革,多引进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提倡教师“持证上岗”,即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必须有相关职业资格证才能上岗培训,专业教师应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教学方法也应由传统的理论讲授转变为讲练结合,实施一体化教学。如在讲授餐饮管理时,对摆台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对摆台的顺序、规则、盘花和杯花的叠法等边讲边操作,让学生边学边练。
二是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酒店管理专业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校、企业双向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要想办法调动酒店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酒店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酒店企业成为教学的“生产工厂”,“生产工厂”成为酒店专业的教室。促进高职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的“调结构”改革,使学校教学与社会行业的发展与需求同步。
三是将顶岗实习和就业分配挂钩,让实习成绩和学生的切身利益相联系。当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对于实习生来说将来能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酒店行业来说,如果新到一家酒店,不管你之前有多少经验,也还是有可能从一线服务员做起,而这是学生所不愿意的。因此对于酒店来说,可以明确承诺,对于在顶岗实习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实习生酒店可以与其签订就业意向书,一年后当学生实习结束时可直接享受酒店的正式员工待遇,并在其毕业后有晋升机会时优先考虑实习生。这对酒店和学生都是一种相当好的措施,有利于酒店挑选到优秀的企业人才,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实习生的工作热情,解决实习生的后顾之忧。而对于学校来说,如何定位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可以将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实习成绩纳入考核因素,并向酒店积极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到那里工作。
四是建立教师亲自带领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完善学生实习过程的监控与指导。
顶岗实习作为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校内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自然应由教师亲自指导参与完成。以往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顶岗实习期间把学生放到实习单位就算完成任务,平时很少探班。但顶岗实习毕竟不是顶岗上班,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必须要跟上,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兼具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员工。同时顶岗实习作为学生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应该把教师下企业锻炼与学生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建立教师带领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将教师带领学生顶岗实习作为培养和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必要途径和教学能力考核的指标之一。
总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虽然面临很多实际的问题和困难,但是,只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人性化管理,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实现酒店、学校和学生三方面的共赢。
【参考文献】
[1]陈慧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8(2):27-28.
[2]徐卫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集中安排学生实习的利弊分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58-61.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以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将传统的学徒培养与现代的职业教育相融合的一种校企深入合作的教育制度,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创新与发展。作为一种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现代学徒制更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效地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的结合,学生学习与未来职业的衔接,在发达国家得以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内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多种形式和角度的探索研究和创新实践。漯河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正式设置酒店管理专业,2004年开始实施2121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探索,2011年开始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免学费订单班”,2014年在“免学费订单班”的基础上开设“职业经理人订单班”,在多年的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开始探索适合专业实际需要和发展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探索
作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需要学生的身份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不断转换,需要院校和企业在管理制度与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协调一致,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完成培养目标。在培养方式上,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以师傅带徒弟为基本原则,通过校内与校外、教师与师傅的有机融合,实现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的相互交替。为实现学生职业技能递进式提升,该专业实行“2121双阶递进式”育人模式。第一、二学期在校学习基本素质课、酒店职业素质课和部分酒店职业技能课,使学生具备初步酒店服务技能;暑假和第三学期进行半年的专业顶岗实习,使学生达到酒店准服务员的标准;第四、五学期学习余下的职业技能课和职业拓展课,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酒店各项管理知识;寒假和第六学期进行半年的就业顶岗实习和综合考核。在轮岗学习期间,每个岗位上1个师傅只带1个徒弟,因学生会有多个轮岗岗位,从而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师傅。这一阶段,师傅主要从一线选拔。在顶岗实习期间,根据学生技能掌握程度和兴趣来分配岗位,学生此时已能胜任一线岗位,一线师傅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由此需要从管理层中选拔师傅。这种多维立体化带徒模式能够多方面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并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酒店管理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具备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康乐部、宴会部等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面向国家事务招待、国际品牌酒店、国内知名餐饮企业、中西式快餐集团等企事业单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课程体系必须打破以传统的知识系统性为主线的学科体系的束缚,教学内容应与典型岗位工作流程相融合,适应现代学徒制教学的需要,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企共同研讨,按照岗位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共同制定教学大纲。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通过成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合作企业专家和优秀校友组成的课程开发项目组进行市场调研,以企业岗位需要为依据对目标职业岗位工作进行了整体化的分析与描述,明确了主要就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典型工作任务及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转换成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知识体系,进而构建具体的课程项目。
三、基于典型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内容开发
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教育专家和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开发、选定课程内容,采用项目化教学,将教学过程和企业经营、对客服务过程紧密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课程标准围绕企业主要岗位工作过程的要求,使得核心课程做到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使项目课程做到“理实结合,校企共育”,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把课堂搬进企业。例如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点菜技艺》就是近两年针对酒店业的不断发展创新和合作企业的要求设置的一门融“实操、实用、实战、实际”于一体的课程。本课程按照对客服务流程分为四个任务:预测消费需求、推荐特色菜肴、澄清顾客异议和处理特殊需求。要求学生根据客人的需求,进行点菜服务,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的高级专门人才,真正做到与企业标准要求的无缝对接,为学生在餐厅工作岗位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专兼职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树立“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用人理念,校企双方密切合作,打破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缚,探索建立教师流动编制或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互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双栖、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落实“专业双带头人”制度,加强对校、企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选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校内专业带头人,通过在企业兼职,重点培养其专业开发能力和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内培外引,培养高水平的“双师素质”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在授课一线的同时,参与企业的培训项目,参与企业的服务和管理,结合合作企业实际积极申报教学科研和技术研究项目,提高其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及时更新并不断完善专业教师理论知识的目的。在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选择合作企业的一线服务能手、业务骨干和管理骨干建立备选信息库,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形式进行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和研讨,加强对企业师傅的培养和管理。他们不仅承担实践教学工作任务,还要参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编写教学案例、讲义和教材、参与专业课题研究等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启富.我国高职教育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2(1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