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教育资讯范文

时间:2023-09-27 16:09:06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教育资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教育资讯

第1篇

我们知道,语言文字的训练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这一环节中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即加强字词句段篇等语言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能力的训练。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训练之。”又说:“语文是培养能力的课程,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一定要注意训练……不断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一、注重句子训练,丰富语言

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离开了句子训练,语言训练就会落空。所以“大纲”强调:“各年级都要重视句子的教学。”小学阶段经常要抓的句子训练有:用各种词语造句、扩句缩句、修改病句、句型变换、逻辑、修辞的练习等。其中造句的训练举足轻重,而往往被一些老师忽视。他们没有看到:造句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独立选材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独创能力。在训练时,可以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分层指导。如:

(1)鼓励学生造复句

请先看学生造的两个句子:

①勤奋――我要勤奋学习。

②我只要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就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2)激励学生主干加枝叶

也请看学生造的两个句子

①五颜六色――我学会五颜六色造句了。

②五颜六色――老师要我用五颜六色造句。

③五颜六色――春天,公园里那翠绿翠绿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白色的,还有紫色的,多可爱呀!

(3)倡导学生一词造多句

还是请先看学生造的句子

①清澈――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眼前。

②清澈――她那水晶般的蓝眼睛多像清澈的泉水,闪耀着欢乐的光。

一个词语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选材不一样,可算一词造多句。上面两个句子,好象符合要求,其实是课文《可爱的草塘》和《心愿》中照搬下来的。不能算造句,只能算是摘录句子,积累材料。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一词造一句,或一词造多句,都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独立选材。理解书上句子的用法是可以的,但不能照抄。如果一词造多句是造复句,教师可提出要求。

(4)引导学生用修辞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引用、双关、摩声、摹色等。使用修辞不仅能使文章笔下生辉,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表达能力。下边举两个例子。摩声、摹色这两种修辞方法,就是把物体发出的声音和物体的颜色写出来,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这些修辞在课文里有很多。如:

A、猎狗把鼻尖凑在地面上嗅来嗅去,突然汪汪地叫起来。《冬眠》

B、大婶听了,扑哧一声笑了。《女邮递员的信》

C、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白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火烧云》

这些修辞手法,只要教师略加指点,学生特别有兴趣,就连低年级的小朋友一说就懂,一学就会,有两个二年级的小朋友在学习“杜鹃”一词的时候,造了这样几个句子:

A、杜鹃――春天到了,山上的杜鹃花开了,有红的,有白的,还有紫色的。(摹色,还用了句式)

B、杜鹃――秋收季节到了,每天天还没有亮,杜鹃鸟儿就叫个不停:“咕咕,咕咕……快黄,快割……”(摩声)

C、杜鹃――映山红也叫杜鹃花,它的花是红色的,但是也有白色的,紫色的,好看得很。

D、杜鹃――布谷鸟也叫杜鹃花,它的叫声很好听:“咕咕,咕咕……”好象在叫大家早点起来,谷子黄了,快去收割。(摩声)

(5)指导学生由分到合

所谓由分到合,就是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把各个单项训练组合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综合训练。如:今天中午放学的时候,我走在油菜田边,看见两只金褐色的小蜜蜂,一会儿落在油菜花上,一会儿飞起来,一会儿在翩翩起舞,一会儿“嗡嗡嗡……”的好象在商量着什么。

这是一句话。就小学而言,这句话比一些自然段还长。句子中不但有“四素”句(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怎么样),而且有修辞的套用(摩色、摹声、比喻、拟人),还有句式(一会儿……一会儿……)这不仅充分体现了由分到合的综合训练,而且充分体现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如果能按照这样的类推和轨迹训练下去,到了学生习作的时候,还愁他们用词不准确,语句不通顺,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记流水帐,甚至没有内容可写的吗?

二、加强朗读,训练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由感受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过程,是一种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感知,所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觉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它虽是一种快速闪现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它却是一种能力,是长期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积累和结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而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大纲就明确规定: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如《海上日出》第三段具体描绘了日出时的情景,这是全文的重点。教学这部分除了运用直观挂图、投影外,还要靠学生的反复朗读,通过读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太阳上升的过程,把太阳的形状、动态、颜色、亮光刻画得真实,传神的。读第四段课文,学生通过语言的感受,在脑海中出现一幅水天一色,阳光灿烂的壮丽图景。读第五段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细细体味,在云层很厚的情况下,日出又有哪些特点?找出描写它们的句子进行细读品味,抓住关键词语加深理解。例如课文为什么要用“镶”字?对照图说明“镶”是在加边,因为云层很厚,光线透不过气来。黑云的边上就镶上了一道光亮的金边,用词很贴切。读这段的最后一句,要让学生体会阳光照亮一切,作者沐浴在阳光下感到特别温暖,心情特别兴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光明世界的向往。

三、背诵、摘抄,积累语言

学习语言需要积累,而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最有效的办法。许许多多老一辈专家学者之所以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就是因为他们在学生时代背诵了大量的名篇佳作。一代文豪巴金少年时代就把《古文观止》上的两百多篇文章背得很熟,后来写出文章来就游刃有余。他深有感触地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摸到文章的调子……”因此,教材上要求背诵的段落或篇章,一定要严格要求,指导方法,让学生熟读成诵。但一定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囫囵吞枣。要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积累语言除背诵外,还要指导学生摘抄,抄那些好词佳句,课文精彩片段,新颖的句式,准确的措词以及新出现的成语等等。另外,还可以抄比喻句、拟人句以及外貌描写片段,景物描写片段等等。然后反复细读,比较欣赏,逐步消化。这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会有长进。

四、练习说写,运用语言

第2篇

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必须强化训练环节,实施训练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克服当前教学中讲得多训练少的问题。这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手段。那么,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减少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教学时间,注重语言形式的教学

“许多语文老师把阅读教学课上成阅读课,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安排教学过程,教学时不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吕叔湘语)其实,阅读课与阅读教学课两者的目的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在阅读中理解语言文字,获取所负载的信息,如果以此来安排教学过程。那与要达到的语言训练目标不啻于“缘木求鱼”。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教学时,可以有计划地浓缩课文内容的教学时间,注重语言形式的教学。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不要把气力用在桂林山水的内容上,而应把重点放在本文轻松活泼、句式优美的语言和运用对比的表达方式与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上。让学生通过自学、反复朗读去感受生动优美的句式,学习对比和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二、抓好常规性的字词句基础训练

小学中、高年级要有重点地进行段与篇的训练,但仍不能放松常规性的字词句基础训练。目前有的教师只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忽视学习表达理解内容的语言文字,对学生回答问题、发表意见等语言表达、词语的运用、句式的选择、分析概括等组织语言的思维活动不够重视。学生对课文内容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都必须训练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利用推敲、比?^、替换、改写等手段,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懂得课文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例如,课文《开国大典》中的“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句子用“飘拂”来描写红旗,而不用“飘动”、“飘扬”、“飘荡”等词。如果换用其他词,红旗飘得太利害或太轻了,与开国大典这庄严肃穆的气氛就不协调了。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我们必须让学生理解,每篇课文都可选几句进行专门训练。例如课文《凡卡》中“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有斜眼看了以下那个昏暗的神像……”凡卡为什么要在写第一个字以前要那么“看”呢?他“担心”什么呢?联系上下文,可以理解,这是因为老板经常打他,他的日子过得连狗都不如,怎么有资格写信呢?他要看一看有没有人发现他写信,他是在偷偷写的。凡卡“斜眼”看神像,表现出凡卡既希望得到保佑,又不相信神像能保佑他的矛盾心理。句子写出了凡卡可怜、可爱和幼稚。

三、加强对读的指导,在读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训练

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理解课文靠读,感受课文思想情感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现在许多语文课读得太少,讲得多,问得多,讨论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课文读得太少,而关于课文的谈话却很多”。其结果是教过的课文有的学生竟未能读通!因此,要以“读”贯穿阅读教学,初读知大意,精读品文字,熟读体会情感。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深刻的感受。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可引导学生在观看桂林山水的图片或视频的同时,反复朗读全文,正确处理课文中高昂、婉转、舒缓、急速等不同的语气变化,抓住关键字眼,突出几个“真”字,注意“啊”的读法,切实感受到桂林山水的静、清、绿和奇、秀、险的独特风姿。

四、注意写的训练,让学生自己去学懂课文

这里所写的写,有别于平时的作文,它的凭借和依托是课文。无论是扩写、改写、仿写和缩写,必须在掌握了课文的内容,理清了情节线索,领会了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这样就促使学生专心研读,自己去学懂课文。

第3篇

(1)鼓励孩子开口。农村孩子不太爱开口,特别是面对老师,他们更不愿意开口。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能力,如果孩子们不愿意开口,那就很难进行英语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我用了各种方法鼓励孩子开口,例如教孩子说出自己的名字,“Inameisxxx”,孩子通过学习很快掌握了这一句式,我要求他们都用自己的名字来说,并鼓励他们加强对话:“Wathyourname?”“Inameisxxx”。比如字母表的学习,由于农村孩子以前根本没有接触到英语学习的任何内容,包括字母表中的字母。而小学三年级的课本对字母表也没有非常集中统一的学习安排,而是要求在句子中去学习字母,这对那些有一定基础的城镇学生可能会好一点,但对一点基础没有的农村村小,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汉语拼音的内容不久,现在又来学习英语的字母表,这很容易混淆。如果这时候没有处理好,有些孩子一辈子也无法将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的字母区分开来。笔者在教学中,就将这二者区分开来进行教学,并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将其二者进行比较,让他们同时读出不同的两个音,如“A”与“弧薄W苤,应该先让孩子开口,只要开口了,后面的学习活动就要容易开展的多。

(2)利用好校园广播。农村学校的校园广播除了课间操用一下外,其余时间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作为英语教师,就应该有效利用这一优势。笔者将一周的一、三、五三天的中午由学生朗读英语课文或其他英文材料,二、四两天中午播英语音频内容。笔者任学校三到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将四个年级的学生分成小组,轮流到播音室朗读英语。因笔者所在学校是寄宿制学校,下午还有几十人在学校住宿,因此下午就专门安排住校生播音。到播音室朗读的学生也不固定,我经常有意识地让一些平时不太爱说的学生上去朗读,只是朗读前做好指导工作,让他们将朗读内容读熟悉。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很多孩子的英语口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孩子在平时的玩耍过程中也会经常冒出几句英语来。

(3)举办英语演讲比赛。农村小学人数少,班级也不多,各种活动也就相应地举办的少。但笔者认为,活动是促进孩子学习的最好办法之一,通过活动,孩子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同时又给其它孩子提供一个示范作用。因此,不管学校人数多少,都应该多举办像英语演讲这样的活动。通过英语演讲,很多孩子在台上充分展示了自我,一场英语演讲比赛下来,一纸奖状,虽不值多少钱,但对孩子来说,那是用多少金钱也无法买到的荣誉啊。一些孩子至此就爱上了英语,而另外一些孩子也开始跃跃欲试,期望着在下一次比赛中也能一显身手,这是多么有力的带动作用啊!

第4篇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不仅要求高校教师具有较高学历,掌握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求教师成为“讲课的学问家”。强调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解决具体教学问题为基本理念的校本培训模式,对丰富高校教师教学培训形式,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高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本培训的理念

“校本培训”,字面意义很容易理解,即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进行培训。而校本培训内涵到底是什么,人们对其理解和描述却是多样的。概括起来校本培训有如下基本特征:(1)校本培训是适应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在职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形式之一。(2)校本培训是终身培训,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3)校本培训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培训基本单位。培训立足学校实际发展需要,以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为目的。(4)校本培训是集基层学校与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融合在一起的培训活动。(5)校本培训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尽管培训一词对教师而言蕴涵一定的被驱动性,但实际上校本培训强调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性。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探索问题,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中、在与专家的对话中,不断反思、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实现自己的教育信念,发展和完善自我。总结以上基本特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校本培训所倡导的理念—强调实践,立足通过教师培训实现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让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在教师学习、探索、反思过程中实现对教育理念的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校本培训理念突出教育践行者—学校、教师的重要作用。

二、高校师资教学培训的困境与抉择

高校师资教学培训与中小学相比并不发达。通常“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是一种师范教育,这种教育一般来说是强制性的,并且是由国家认可的单位负责组织。大学教师的培训则与此相反,它在更大程度上是在职的,自愿的。”中小学严格要求进人教学职业者必须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重视教师的准人资格。高校并没有统一的选用教师标准,但选用教师时往往把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其重要标志就是学历和学位。教学能力一般不作为选用教师的主要标准。高校更注重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不重视教学的一个原因是错误地认为,教学是任何人都能干的日常工作。如果一位教师有博士学位,想当然地,他就能胜任教学。”所以,高校有完整的职业训练机制,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在职进修、做访问学者、申请学位,等等。但这些培训模式多是以提高学历,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进行学术研究训练为主,而教学培训并不发达。

教师高学历化已经成为世界高校的普遍趋势。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学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经达到教师总数的85 %。我国2003年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33 %,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为8%。显而易见的差距足以证明,学历补偿教育在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中必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如果仅仅重视学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或者想当然地认为具有扎实、宽厚的专业知识,就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就很容易掌握教学规律,具备教学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劳工组织就已经把教师这一职业正式列为专业化职业。的确,教学作为教师这一职业独一无二的社会劳动形式,“在本质上是一种‘学术的专业’,一种复杂的智慧性工作”(舒尔曼)。教学如同医生、律师等专业职业的劳动形式一样,没有专业训练与培养是很难胜任的。事实证明,绝大多数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仍然采用他们做学生时的传统教学方式—把知识被动地传授给学生。一方面,“长期的学校学习使他们习惯于这些方法,而且他们的学术成就证明这些方法是成功的。”另一方面,教学知识体系与技能的缺乏也使“许多大学老师认为旧的模式是唯一地选择,他们想不出其他替代模式。”高校采用评估和督导的办法引导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与传统教学方式。然而,这两种方式仅仅让教师意识到教学行为的某些不足,对如何实现正确教学行为仍是借然无知。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人发展,无论是课程体系更新还是教学内容变革都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转移、实现课程理想在学习者身上的转化。包含再多先进理念和内容的课程如果遭遇传统教学理念和落后的教学方法,课程的现实转化就会大打折扣,也就很难谈起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因此,“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确实,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作为教师倘若对于理想与理论没有充分了解,倘若对于实践的条件没有实际的把握,那么,这种转化就会有很大的落差。”高校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与推行教学方式改革,与实施教师教学培训促进教师掌握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是不可分离的。

为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1997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1994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高校青年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为:《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积极组织,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培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1)培ail由省师资培训中心统一规划、管理和组织,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外控式培训形式。这种培训形式,有利于强化标准,加强约束力和指导性,其作用不可替代。但它带来的弊端也很明显。它无法考虑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高校的实际需要,无法照顾被培训者的个体差异与主体性。学校把培训当作上级规定的任务来完成,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青年教师为获得证书,晋升职称,只是消极应付考试,并不重视培训过程。(2)培训以纯粹的系统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脱离高校教学实践,忽视教学技能训练。对于教师来说,掌握系统的教学理论知识,理解教育本质、了解教学原则,认识教师职业内涵固然重要,然而“‘教师怎样做’(实践取向)比‘教师是什么’(本质取向)更重要,教师的知识蕴涵在如何做之中。”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分类的观点看,仅具备陈述性知识—熟悉教学概念和规则,没有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经过练习就不可能实现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真正懂得如何去教学。事实上培训过后,教师也只是记住某些概念和规则,教学行为一如既往,并无改变。(3)这种培训为“短训”式,一次合格保终身。显然不利于教师职业生涯的持久发展。无论是终身学习的宗旨,还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都要求教师是终身学习者。“教师职业的社会化过程,并非终止在进人职业的那一刻或在教师早期生涯的任何一点上。”教师职业的发展应当贯穿其职业生涯全过程。

我国新时期高校教师培训的运行机制将实现重大转变,由主要依靠政府行为转向政府行为、学校行为和教师个人行为相结合,建立与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相适应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上述讨论也使我们看到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培训的低水平和一些明显的缺陷,这将为高校探索新的教师教学模式,开展校本培训提供了空间和契机。

三、实施校本培训.开展高校教师教学培训

1.在组织管理上,设立教学指导中心。设立教学指导中心是国外许多大学比较通行的做法。①我国清华大学也设有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教学指导中心作为高校教师教学培训的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促进本校教师教学技能提高,基本工作包括教育科研、教育科研课题开发与管理、教师培训、日常教学问题咨询、评估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对教师进行各种表彰和奖励。其中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和日常问题咨询是核心工作。教学指导中心应为本校教师提供多种培训课程和辅导计划,如依据培训对象设置“新教师培训计划”;依据教学对现代教育技术需求设置“现代教育技术专题培训计划”;也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改革需要提供“课程设计培训计划”,辅导教师掌握有关课程设计技术,以便教师开发出更多新课程。教学指导中心除进行大规模的定期培训,还可以通过网络为教师提供日常咨询服务,随时给教师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帮助教师提高授课技巧,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教学指导中心自身需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不断提高素质,同时也要开展教育课题,通过课题立项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教学指导中心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对优秀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还要能从评价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把这些方法介绍给教师,并纳人到学校教学发展计划当中,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高校设立教学指导中心,教师教学培训就可以是长期的,有计划的,有的放矢的,教师职业技能和学校教学质量会持续不断地提高。

2.从培训内容选择上,校本师资培训注重与教学实际密切结合,以实戏性知识为根本,进行专题式培训。把一些大的培训计划分割成小的专题,如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计划,开设网页制作、课件制作专题;针对改进课程设计的培训计划,安排如何编写教材、如何编制考试试题、如何组织学生讨论的专题。由这些专题可以引发相应的理论介绍,更多的是以技术和策略性知识为主。每一个专题包含了教学实践中大量常规问题,培训后教师了解了相应的教学理论,也完全可以驾轻就熟直接用于教学。专题式培训从形式、时间到内容都可以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一个专题培训可以一个学期重复多次,也可以固定在某一个学期。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时间自由选择专题,高校可以根据需要规定教师必须参加的一些专题培训计划。这样的培训比较生动灵活,更易于为教师所接受,也更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字词教学 意义合成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始终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句子,领会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进行字词教学才会更有效呢?

一、演示法

演示法包括实物演示与动作演示两方面。实物演示法就是在教学中,按照汉字的构形理据恰当运用实物演示,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印象,轻松愉快地掌握汉字。如教“笔”字时,先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观察毛笔的上面是什么做的,下面是什么做的。让学生通过观察主动探究,最终明确掌握“笔”字上面是竹字头,因为笔的上面是竹子做的,下面是动物的毛做的,所以是“毛”字。从而使学生把字的音、形、义较好地整合在一起,牢固地掌握这个字。动作演示法就是利用身体语言来帮助记忆字形,达到掌握汉字的目的。比如在教“人”字时,教师先分开双腿站在讲台前,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体形、动作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学生观察后马上能猜出是“人”字。随后,“大”、“天”、“灭”、“休”、“看”等字就由学生做动作,互相猜认。在整个识字过程中,学生们兴致勃勃,所学的生字记忆深刻。

二、歌诀法

歌诀法就是在教学中根据汉字的构形理据编歌诀。比如在学习“坐”字时,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的字形,左上是什么字?右上是什么字?下面的字念什么?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能很快编出“两人坐在土堆上”的歌诀。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的歌诀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发而不可收。于是学生又编出了“雪――大雨落在横山上”等歌诀。由于学生主动学习,所以字形记忆既简洁、实用又印象深刻。又如,在讲“球”、“碧”、“珍”、“珠”等字时,先告诉学生:以‘王’为偏旁的字大都与“玉”(珍宝)有关。接着问:“同学们再想想‘球’为什么是‘王’字旁?”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过去很多珠宝都是圆形球状的,所以“球”这样学习生字,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识字效率还很高。

三、故事法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老师讲故事,而这种做法便很好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到听故事上来。如教学“家”字,就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古代先民的游猎生活习性:远古人多为狩猎生活,没有安定的地方居住,“宀”表示家,后将吃不完的野猪“豕”圈养起来,并从此定居,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所住的家的标志。学生们听后恍然大悟,兴趣倍增。这样,使学生不但理解了“家”的构字,还了解了人类生活的演变历史。

四、字谜法

字谜法是根据汉字的构形理据编制字谜。较好地达到音、形、义结合的识字目的,且趣味性强。比如在教“哥”字时,教师先指导学生先观察“哥”这个字。学生发现“哥”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是没有钩的“可”字,下半部分是“可”字。再引导学生想,“哥”这个称呼是谁喊谁的?于是根据形与义编出了“哥――可上又可下,老二喊老大”的歌诀。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又根据字的形与义编出了许多字谜。如:目――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字谜法有利于引趣激情,调动了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

五、游戏法

把识字教学寓于游戏中,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轻松愉快。(1)找朋友 先出示单人旁的卡片,让学生了解单人旁是“人”字演变而来的。然后出示“尔”、“也”、“门”、“上”、“下”等卡片,让学生找一找哪些字能和单人旁做朋友。学生找到“你”、“他”、“们”后,非常高兴,争着给同学们出题。又找到了跟“艹”、“三点水”等做朋友的字。(2)摆火柴 给若干根火柴,让学生摆字,看谁摆得又对又多。一字开花、填字、加、减一笔变新字等游戏都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提高识字质量。

六、意义合成法

第6篇

关键字:识字教学低年级

前言

识字,历来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许多专家学者多年来为之探索,希望找出一条多快好省的识字之路。就我国目前来看,各地探讨的识字教学方法就有二三十种,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识字教学中有了一点心得,下面谈谈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方法灵活

我采取"直观教学、对比教学和语言环境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使一年级新生较快地认识、掌握所学汉字,收到较好的效果。

1.直观教学: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并非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具体事物、物体强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认识并理解汉字。如我在教"上、中、下"三个表示方位的汉字时就采取此法,先选三个学生站在上、中、下三个位置,手举汉字,以表字意,然后让学生变换位置,交换汉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上、中、下的位置是相对的,"上、下"这对反义词也就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了。

2.对比教学:由于汉字具有"拼形"和"表意"的特征,因此,在教学当中采取对比教学尤为重要。很多汉字字形是可以拆开,加以拼组的。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笔画和部首之后,经过对比,就可以较快掌握其它形状相近的汉字。如"青"而至"清""睛""晴",由"巴"衍生"把""爬",由"鸟"至"鸡""鸭""鹅"等。通过字义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把旧知识与新内容联系起来,"读、写、义"也就很容易掌握了。

大多数汉字是形声字,其形符表意,声符表音。从形、音、义三者的统一上进行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马"为例,在学生掌握了"马"字后,再教"妈、吗、码、骂"等字就容易多了。字形中有"马"这个部首,都读ma,再进一步解释字意。如讲"妈"字,因为妈妈是女人,所以有个"女"字旁,"吗"是说话时带出的尾音,所以要加个"口"等。再通过引导学生多组词,以强化记忆。

3.创造语言环境:学生容易写错别字,主要是因为少数汉字音、意相远引起的。在教学中,完成了读准音、辨清形之后,字义的教学可以在语言环境中完成。特别是一字多意,同音字等,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能取得较好效果。如学生对"手""首"混淆不清,常常用错,在教这两个字时,我让学生口头组词,造句,请学生到黑板上写上这两个字,要求示范的学生抬起"首",举起"手",在讲解"和,合"时,做好一些奖励卡片,要求学生用这两个字造一些简单的句子,做对的,奖一张"合格卡",用错的,给一张"和不对"的卡片。如此反复几次,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就深了。

二、教学形式多样

识字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人们一直在探索学生准确而牢固地识记字的音,形,义,形成一定识字能力的最佳途径。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识字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

1.游戏激趣: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除了认识字,还要读准字音,为了学生能读得准,记得牢,我在教学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

(1)找朋友:将生字卡片发给学生,请他们站在讲台一侧,再请同等人数的学生上台,认读一个生字,持该生字卡片的同学马上走到他身边,举起卡片,领读全班。

(2)点将台:将生字卡片发给一些学生,请他们站在讲台一侧,老师问:王字旁的字在哪里?持相应生字卡片的同学站出来,领读全班。

(3)小老师:在黑板上贴出所有生字卡片,学生自读后想想自己学会了哪个字,并教给全班同学。

(4)带帽子:将声母、韵母、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台选声母和韵母合成本课生字的音节,并贴在该生字的上边,领读全班。

2.多媒体技术:新兴的多媒体技术综合了视听与计算机的优势,可以将图文、声音和视频并用,产生活泼、生动的效果。经过证明,在识字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动画导入: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位小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迷上了"动画片"。针对这一现象,我采用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通过多采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曾依据课文内容设计如下课件:

①春季动画图像,柳枝轻摇,花儿开放,布谷、蜜蜂、燕子在欢唱。

②配以《春之歌》的音乐。

③在实物旁打出生词,生字用红色显示,一幅声画并茂的春季图仿佛把学生带入了诱人的春光中,使学生兴趣盎然,引起了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2)字型演化:识字教学最初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儿童攻下字形关。培养他们辨析字形的能力,掌握书写汉字的基本技能。多媒体技术可将死板的方块字演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将儿童必须牢记的知识,变成了有趣的形象,提高了识字的效果。

①象形字渐变演化:在低年级识记的生字中,有一部分是象形字。如:舟、泉、川、竹等。看似简单,但对于刚学横、竖、撇、捺的小学生来说,难以将字形与表象同意。基于此,我采用多媒体技术,从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学生丰富的联想,使简单的笔画结构和其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着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文字世界,增加了记忆的强度。

第7篇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学语文中有效开展自主阅读,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大胆革新,勇于尝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个性思维方式,不断探寻提升自主阅读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自主阅读 培养 策略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之下,我国的小学生不能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性思维得不到重视与培养,使得小学课堂死气沉沉。加强小学教学的灵活性对于小学生的个人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本文以探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阅读教学策略为题,以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载体进行研究。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要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自主阅读教学,最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学习观。只有学生成功地建立了自主学习意识,小学语文的自主阅读教学活动才能得以开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摆脱教师先教,学生后学的教学方法,转变顺序,引导学生先进行学习,教师后进行讲解。这样,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课堂环境就会具备自主学习的基础,学生面对一个新的阅读篇目,进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升国旗》时,教师不要对升国旗这一事件进行任何介绍,而是应以“升国旗是我国人民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等系列话语进行文章的导入,以免自己的个人想法与个人情感影响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的独立思考带来局限性。教师应当在没有任何前提基础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阅读,通过自己的思维与思考去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个人感情,找到自己阅读的方法,自主获得阅读成果。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

在小学语文中进行阅读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字中感受不同的人文情怀。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差异性,在进行语文阅读之时也是一样,对于同一个阅读,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鉴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问题的解决之时,许多教师习惯用参考答案对学生所给出的答案进行规正,这样的行为对于学生自主阅读成效具有负面影响。要想开展自主阅读教学,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肯定学生不同的答案,摆脱参考答案的束缚,使学生们畅所欲言,自主参与到阅读体验当中。

比如,在学习《蘑菇该奖给谁》,“你认为兔妈妈应该把蘑菇将给谁呢?”是一个很好的辩论性题目,教师可以以此为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不同的学生会发现不同的见解,会有学生说蘑菇应当奖给黑兔,因为它赢了比赛,会有学生说蘑菇应当奖给小白兔,因为它敢跟高手比赛。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同的想法,肯定其自主阅读成果,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

三、注重保障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

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自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障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问题的思考,允许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阅读。如果自主阅读的时间得不到保证,那么学生就只能对文章进行简单的浏览,不能深入到文章内容当中去,自然感受不到文章所传达的感情信息。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进行分别的阅读,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每一个阅读部分的难易程度为学生分配时间,对于一些不重要的部分可以少给一些时间,而对于那些文情并茂的段落,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对文章的写作方法与风格、其内容所蕴含的情感进行揣摩。

四、注重活跃学生的自主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