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知识管理趋势范文

时间:2023-09-27 16:08:55

序论:在您撰写知识管理趋势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知识管理趋势

第1篇

趋势1:更为注重知识管理的知识传布

知识管理在中国传布10年有余,但甚么是知识管理、特别是知识管理对于于不同业务以及岗位的影响是甚么、如何做,对于于大部份管理者尚无构成明确的预期。对于于自己不能掌控的事情,没有人愿意去做,所以从知识管理的长远来看,必需注重知识管理的知识传布。

这个阶段的知识管理传布已经经不单单是告知大家“知识管理好”的问题,而是知识管理对于于“我有甚么益处”,对于于咱们的工作、我的部门、我的岗位如何好,为了获得“好”的结果,我需要做甚么、如何做。

在知识管理的知识传布中应当防止两种偏向,第1是将知识管理“神圣化”,言必称隐性知识,将知识管理捧上“云端”;第2个就是将知识管理“泛化”,“KM是个筐,甚么都往里装”,让人弄不清楚知识管理到底应当干甚么。

知识管理的知识传布触及到社会层面、行业层面、组织层面以及教育层面,需要各个方面来共同推进。在筹备以及已经经开始知识管理施行的企业,为了知识管理目的的达成,对于于不同的受众要采用不同的传布策略以及内容。比如KMC就将组织内的知识传布受众分为高层、中层、知识员工以及知识管理从业者,分别对于应者沟通会议、管理层的KM、智慧的员工以及从知到行培训等内容。在教育层面,已经经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了本科生的知识管理课程。

KM知识传布的目的是让受众认识知识管理、理解知识管理,进而知道如何介入以及推进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知识管理内容。

趋势2:知识管理钻研以及KM实务界将更为紧密结合

知识管理是学术钻研的热门之1。在高校以及各类钻研机构里不同专业的专家们从各个角度钻研知识管理的问题。近年,关于知识管理的实践也如火如荼。但在钻研以及实务的中间有1条鸿沟:实务的不知道钻研者在做甚么,他们也没有去向钻研者那里获取知识的习气以及渠道;钻研者不知道实务界在头疼甚么问题,所以不免会闭门造车。

但这类状态在扭转,有愈来愈多的钻研机构以及团队正与实务界更紧密的合作,从客户的问题入手,用更为科学、先进的法子对于现状进行钻研,提出更相符中国企业现状的解决方案以及发展方向。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发起的中国知识管理试验室在这方面做了有利的尝试,湖北京大学学企业档案与知识管理钻研中心等钻研机构也强调了与企业、实务界的互动与合作。

趋势3:吸收KM最好实践,知识管理施行开始注重知识管理计划

作为组织的1项基础管理职能,知识管理触及到组织的战略、文化、员工、流程、轨制、IT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所以,知识管理施行进程触及因素较多,胜利的知识管理施行必需有1个科学、客观的知识管理计划。

第2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工程建设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知识管理的含义

知识管理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它将知识经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融为一体,通过打造一个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知识系统,是将企业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整合、保存与,使知识信息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过程,从而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在应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中,不断完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创造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知识管理可以说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企业价值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二、基于知识管理趋势下的工程建设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档案管理发展的路径来说,建设单位的工程档案管理大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手工管理,第二阶段是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第三阶段是当今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目前,一部分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和研究知识化的管理方式,但对现今工程建设单位档案工作来说,在实现知识化管理的道路上仍面临不少问题,存在许多挑战。一是整个档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很多企业成立时间较早,积压的工程项目资料较多,管理分散,缺乏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二是工程档案资料归档不及时。许多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专业多、参与人员多、中间变更多,导致档案资料难以得到及时地收集归档。而且由于设计人员和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变更频繁,其自身拥有的知识经验无法得到很好地积累和保存,也造成企业隐形知识流失较多[1]。三是档案信息资源难于共享。由于建设项目的档案及成果文件都分散在各个部门,收集不完整,归档不及时,加上分散管理,各部门之间出于知识保护、管理不善等原因无法进行知识信息的共享,导致各种数据和信息无法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三、基于知识管理趋势背景下工程建设单位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统一标准、制度和流程,是实现档案管理电子化、知识化的基础

在知识化管理理念中,加强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做好基础性工作。工程档案信息量大、涉及专业和部门多,利用率高,只有经过系统的归档整理,单位档案工作才能具备一定基础,积累大量的信息资源才能系统化。因此,要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必须先加强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制度和流程是单位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由于建设工程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对工程文件的收集归档必须采取诸多举措,从工程立项开始,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不同阶段形成的文件进行收集归档,以确保工程档案的真实、完整、准确。要对所有工程档案进行规范整理、著录,完善检索,并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各类管理性文件和图纸扫描转化为数字化副本,将数据整合保存在数据库中,便于后期检索、利用,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2]。2.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是工程档案信息化的前提,必须将档案管理的标准和流程固化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对工程文件、档案和各类知识进行集成管理。一是建立和完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和流程,并将标准细分、流程固化,使细则和流程固化到档案管理系统。只有将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标准及流程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相结合,才能使工作人员在运用档案管理系统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时有章可依,有制度可循,从而使整个档案信息化工作更规范、更专业。二是通过系统对工程文件的收集归档、整理、鉴定、检索等实施全程管理,从方针政策、管理制度体系、项目保障措施等各个层面制定电子文件管理战略及系统集成基本框架,从工程建设管理与文件形成归档同步集成,从而实现工程管理流程的优化,做档案与知识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实践者,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高效、快捷、安全、增值的数据和档案服务。

(二)强化资源建设和管理是知识化前提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资源建设是实现档案资源知识化管理的基础与核心,也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明确数据信息资源的来源、结构和重要价值,并针对知识资源的核心内容和应用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做好整体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策略,有步骤地进行知识资源管理的建设工作。1.要在已建立的强大数据资源知识平台的基础上,优化数据管理方式,对数据资源的收集、储存、管理、利用等各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数据资源利用率。2.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根据自身发展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建立专题性知识资源数据库,比如标准更新库、协同作业指导书、行业规范等基础性数据库,还有以图片、视频、设计方案、设计资料、竣工图纸等为主的工程资料库,以及科研成果、论文报告等知识成果数据库。有效做好电子文件的形成、传输、流转、存储、利用,做好档案大数据信息的挖掘和协同管理。

(三)专业培训是提高知识化管理前提下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

对于工程建设单位来说,档案信息和数据极其珍贵,如果管理不当,会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员工档案专业知识和档案管理信息化知识的培训。1.企业可通过采取外部培训、内部培训、聘请专家指导等措施,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指导员工,促使员工转变观念,提高和优化管理档案方式,实现档案管理专业化、科学化,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2.企业还应积极吸纳专业档案管理人才,招收一些高学历、高素质档案管理专业人才,提高企业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优化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法是知识化管理前提下强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科学的管理方法是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为此,档案管理部门要注意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1.提高管理体制的流畅性,保证档案管理机制顺利有效地发挥作用。这样才有利于档案管理部门建立起完善的数据信息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保障每项工作落实,从而实现管理部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3]。2.现代化管理设备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基础,也是实现档案管理知识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适当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配备信息化专业设备,并对员工进行设备操作培训,让员工尽快熟练掌握先进的信息设备管理方法,不断地对先进设备进行升级和优化,保障设备的有效运转[4]。

四、工程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案例

在此,本文以深圳某地铁线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历程为例,深入探讨知识化管理在工程建设单位的应用发展情况。深圳某地铁线是2011年底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相配套的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二期工程项目,起点站为前海湾,终点站是黄贝岭,途经27个站点。从工程建设开始到建成通车,历时三年半。涉及从建设项目(工程)的提出、调研、可行性研究、评估、立项、审批、勘察、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运营的全过程中形成的应归档保存的全套文字材料、图纸、声像等载体形式的档案。在项目建设过程初期,工程档案管理曾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档案管理没有整体规划,没有明确的标准,无制度约束;二是建设项目各参建单位工程文件形成归档无专人负责。三是无相关档案电子化设备和管理系统,档案管理人员相关知识缺乏。为此,当时的建设单位即项目管理部门下大力气加强档案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首先,针对当时参建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对工程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一的问题,一是在较短时间内建立健全了项目档案管理责任制、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制和工程文件形成、归档、移交等档案管理制度,将档案管理职责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健全了各个层级的人员管理网络,制定了上岗要求和标准。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其次,针对很多操作层面的东西,如施工用表填写和签名用章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单位采取先统一标准,再对表格和签章等问题采取对照标准,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协调,不断完善管理体系的做法,使施工用表填写和签名用章越来越到位,管理标准和制度越来越完善,管理更加规范。最后,针对工程文件不完整、归档不及时的问题,则通过利用档案管理系统加强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对工程文件形成归档进行全程控制,使工程建设与工程文件形成、归档同步进行,确保了及时归档和工程文件的准确、真实、完整。综上,要想顺应知识化管理的趋势,对建设单位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先认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转变档案管理理念,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实际,利用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借助先进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将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才能保障档案信息等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丁军艳.工程勘察设计档案知识化管理探索[J].机电兵船档案,2018(6):44-45.

[2]叶琳芳.知识管理趋势下勘察设计行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6(14):82.

第3篇

关键词:隐性知识管理 医院变革 趋势

随着知识型社会的深入发展,隐性知识管理在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医院作为知识技术高度密集型的组织,拥有大量的隐性知识资源,美国知识在线公司的执行官Ron Yang曾说过:“显性知识只是冰山的一角,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隐性知识是知识资本,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上的果实”。足以说明隐性知识在组织或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样,隐性知识管理对医院的发展和变革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意义。

1.隐性知识管理的内涵阐述

20世纪50年代,英国著名学者波兰尼在学术著作《个人知识》中首次提出了关于“隐性知识”的概念:“在一个人所知道的,所意识到的东西与他所表达的东西之间存在着隐含的未编码的知识”。他认为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的基础,具有内隐性的特点,并且不易被其他组织或企业所复制,能够为组织或企业创造出更大的利益和价值,编码化的知识模式便是通过多种手段和加工过程使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这一理论自提出之后,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体到医院,隐性知识是指,医院工作人员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整合、积累、总结出的,能够运用于临床治疗工作的技能、经验和方法等,也包括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用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技术,统称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管理是通过对隐性知识进行传播、实践、交流等动态管理,使隐性知识转化为具有显性化特点的显性知识,从而树立医院特有的品牌形象,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隐性知识管理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特殊的管理模式。

2.隐性知识管理运用对医院变革的意义

隐性知识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和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改善医院的管理环境、促进医院的创新发展等三方面,因此开发和管理隐性知识成为了当前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2.1隐性知识管理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目前,大多数医院的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隐性知识管理对于医院发展和变革的重要作用,因此出现了海量的“隐性知识”资源被闲置和浪费的现象,而医疗体制的深刻改革和医疗市场的全方位开放,加剧了医疗行业内部的竞争,资源的闲置与竞争的激烈形成了矛盾的对立面,严重阻碍了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合理有效的开发和运用隐性知识变得迫在眉睫。通过医院文化和激励制度管理潜在的隐性知识,搭建方便沟通交流的平台,使隐性知识呈现出外显化的趋势,让所有患者和员工共享,最终能够将隐性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推动医院平稳快速的发展,提高竞争的核心力。

2.2隐性知识管理是创建医院环境和谐化的基础

“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打造良好的医患关系”一直是现代化医院的终极目标和不懈追求,但是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或者能力不足的原因,使得医院的管理工作和临床服务中很容易出现误会或者矛盾。针对这一问题,加强对隐性知识的管理,首先能够使医务工作人员在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方式实现自身的价值,用所获得的知识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其次,提高服务水平和医疗诊治后就能够有效地较少纠纷事件的发生,为打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奠下了坚实的基础。

2.3隐性知识管理是促进医院技术创新化的动力

创新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现代化的医院而言,只有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才能推动医院持久的发展,而合理的进行隐性知识的管理是一切创新的关键,是解决医院问题和优化服务质量的根本动力。医院能够及时的关注和发现医务工作人员所掌握的隐性知识,并能够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再进行显性知识的总结、归纳和整合,便形成了新的知识创新的体系,而且这种知识的创新是很难被其他医院所模仿的,它具有开创性、特殊性和唯一性,这种创新才能够体现出医院真正的价值和核心。

3.隐性知识管理视角下医院变革的途径

3.1观念:树立管理意识,打破常规思维

改变观念上的认知是尤为重要的,传统医院重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忽略了隐性知识的潜在价值,而现代医院的发展趋势更为重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因此树立隐性知识管理的意识与医院发展的趋势是相符合的,能够为医院创造更大的价值。首先,在医院范围内宣传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强调隐性知识的管理方法和思维模式的优势,通过医院报纸、视频电视、橱窗板报等方式进行广泛的大范围宣传,使医务工作人员了解并重视隐性知识的管理。其次,加强隐性知识管理的学习,通过定期举办的培训学习、友谊竞赛等活动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员工认识到隐性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自愿参与到管理中去,成为开发、使用、管理隐性知识的一部分。

3.2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建立评价体系

医务工作人员是隐性知识传播和管理的主体,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人员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因此完善管理机制的制度,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是尤为重要的。第一,保证制度的透明性、公平性和民主性,要以人为本。在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是不情愿将自己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获取的隐性知识与他人分享的,所以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对提出有价值建议和贡献隐性知识的主体进行奖励,可以是经济上的奖励、荣誉上的肯定,增强义务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辱感。第二,良好的生存环境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传播和创造隐性知识。例如,医务人员在闲聊和交谈中可能使用自己的语言将隐性知识表现出来,所以医院要提供适合的环境,以晨会、茶座等形式,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3创新:结合科学技术,扩宽管理渠道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医院工作的进行提供了众多便利的条件。医院可以以创新为基础,结合现代科技,运用多种渠道管理隐性知识,例如,组建正规的、高水平的“专家虚拟团队”,专家虚拟团队这一概念借助了国外的一些理论,简而言之,不同地区的专家依靠网络技术的支持,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医学的互动和探讨。他们能够为了某一个疑难杂症组成一个医疗团队,这种创新与传统的方式使不相同的,它极具虚拟性,但是其作用确实不可忽略的,通过这种合作与交流,能够学到其他医院的隐性知识和技术,从而融合自身的特点,有利于本医院的发展。

总之,医院之间医疗水平、服务管理的竞争不断加剧,通过构建隐形知识管理体系能够解决人员管理、信息收集和知识储存的众多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提高医院人员的整体素质,创造和谐温馨的医疗环境,培养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医院的变革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范爱玲,刘志国.我国医院隐性知识研究综述[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03:1-5.

[2]赵宁,申俊龙,史文川,朱舒婷.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中医医院核心竞争力研究[J].中国医院,2012,02:26-28.

[3]李纲,汤尚.基于共享与利用的医院隐性知识管理路径与构想[J].情报科学,2012,08:1129-1133.

[4]赵潇萌.知识管理视角下政府中隐性知识管理问题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4:475.

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发展趋势

一、知识管理概述

要正确理解知识管理的含义,首先必须明确以下两点:第一点,知识是该管理的对象,同时包含了本地知识、远程知识、有明确载体的显性知识,以及停留在大脑中的经验、技术等隐性知识[1]。第二点,知识管理并不只是对知识的简单收集、加工、组织以及传播,更是对知识创造性的利用,实现知识的转化和隐性知识共享。换句话说,知识管理就是将隐性知识表达为显性知识的外在化过程,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显性知识,使其转为隐性知识的内在化过程,其最终的目标就是促进知识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助力[2]。

同时,知识管理的内涵还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以人为本是知识管理的灵魂。因为知识是人思维的产物,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创造产生,而且其存在也依附于人自身。所以,要实现知识创新的管理目标,就需要借助人的知识应用[3]。第二,知识管理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工具。在知识创新中,信息技术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是最根本的动力。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知识经济体系的形成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三,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和实现的方式都是知识创新。作为知识管理的两个重要组成要素,人以及信息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人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作出正确的决策,实现最终目标,即个人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和企业知识管理的区别

(一)指向性区别

和企业知识管理比较,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指向有所区别。前者是内部是为实现自身特定的利益而形成的有组织的活动。而且这种利益主要表现为企业智力资产的增值、产品的知识创新行为和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的指向则是向社会传播知识,为其他社会团体、组织或者个人的知识创新提供一个获取知识,实现知识交流的平台。

(二)知识开放共享的目的区别

企业的知识管理侧重于内部知识的共享和相互交流,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组织的工作效率,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和创新力。但是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基于其外向性特点,主要的原则 是面向全社会的知识共享和沟通,提供公开性的知识资源,促进整个社会群体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知识的侧重点不同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建立在文献资源基础之上,一次作为隐性知识转换的前提条件,在知识的侧重点上,和企业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企业的知识管理中,管理者认为决定员工个人能力的根本性因素是隐性知识。该知识也是员工长期经验累积的精华,能够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所以他们知识管理的侧重点就是对隐性知识的充分挖掘和利用。但是在图书馆中,知识管理的前提是大量的文献资源,将和这些文献资料具有密切联系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供读者使用是其知识管理的重点。在这个转化和利用的过程中,隐性知识是通过咨询和检索系统等方式来获得的。

(四)获取知识的方式和平台不同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知识获取和流动平台的建立,主要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其他高新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已经广泛应用在信息管理领域,而且正逐渐朝着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4]。图书馆建立了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所以信息的搜集可以通过专门的信息收集系统完成,然后利用信息的处理系统,将有用的知识筛选出来,去除陈旧、多余和不合适的内容,实现图书馆知识信息数据库的信息存储和更新。读者如果需要某一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来传输相关的知识信息。由于图书馆的知识不具备企业的环境条件,所以其获取知识的方式和平台需要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图书馆的知识资源中,创造力最强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该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关键内容,有助于提高图书馆提供知识服务的水平。在科学技术进步的促进下,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开始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广泛应用。作为图书馆的管理员,不仅仅要对现有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还要充当网络的管理员。为了胜任该岗位,就要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具备高水平的信息素质。所以图书馆知识管理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同时,还应该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加强专业培训,实行

终身教育,努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知识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促进图书馆知识管理最终目标的实现。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互联网中具有丰富的资源,由于涵盖的内容非常庞杂,所以其资源的质量良莠不齐。根据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的馆藏需求,应该安排一批专业的技术人员,从庞杂的网络资源中,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分散的文献资源集中起来,然后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使之从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并以此为基础,提高文献信息数据库的质量。同时,通过图书馆采购、馆际互借和网上搜索等方式,实现印刷型、电子型、网络型等多种类型知识的并存,共享知识资源。所以,图书馆在进行知识管理时,应该尽量在知识内容上突出自身的特色。

(三)健全图书馆的组织结构

在资源共享和交流的基础上,实现新信息源的增加,创新信息成果,建例良性的循环系统,是图书馆知识管理进行信息资源开发的理想状态。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 图书馆的功能不断拓展, 并形成了一些新的业务链。而业务链中新增的环节无法得到原有组织和机构的支持, 造成图书馆的运转不畅和功能失调。这就促使图书馆重新设计业务流程, 进行机构重组。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应该扁平化, 变纵向结构为网络式结构, 改变传统的流水线式的工作流程[5]。同时,应调整一些部门的职能, 并增加一些新的部门, 以适应新形势和新技术的要求, 保证图书馆的有效运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全面、深入的分析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含义、特点和发展方向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讨论,为我国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刘雪飞,张芳宁.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及发展趋势分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0(17):110-112.

[2]柯平.图书馆学科发展趋势及未来重点领域.现代情报,2013,08(12):3-8.

[3]袁.基于知识整合的图书馆知识咨询服务创新绩效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10(19):69-72.

[4]刘家平.知识管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05(03):141-142.

第5篇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含义

1.知识是思维创造的成果,而人是知识管理的重心,所以知识是通过人的创新创造知识而产生的,所以人和知识密不可分的,直接目的就是知识的管理要通过人的不断创新,这就决定了知识的管理需要人去运用,人就成了知识探究的核心。

2.知识管理的工具是信息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才加速了知识经济的到来。

3.知识的创新是对知识管理的前提,而管理的两个重要是人和信息技术,对这个目的就是要求人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社会,环境的信息来实现创新,从而到达用正确的决策来维持企业的发展和生存。

二、知识管理中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点

1.信息资源下的图书馆,专业集中,学习性强,高校的图书馆是学校知识的交流地,它的建设重点和现代化科学的发展目的一致,图书馆的资源和院校的学科特征进行了分类规划。专业性强。

2.管理知识的类容丰富多彩,信息数字化程度高,学院对图书馆的利用包括了传统介质,现代介质多种类型的知识信息,如报刊,书本,数据库,网络资源等,体现出现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信息数字化程度较高,也让图书馆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3.信息资源能让学生对检索需要的知识的达到最高的效率,检索范围广,检索方式多样化,检索速度快,让其特点更加鲜明。

三、知识管理中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发展的趋势

1.图书馆的主要体现在:馆内图书的多元化,业务自动化的工作,信息网络化等,图书馆多元化是说知识的载体多样化,学院图书馆是由传统的印刷和非印刷文献并存发展的。业务自动化是指学院图书馆的如编目,流通,统计,查阅等工作都由计算机全权代劳进行管理,而信息网络化学院图书馆和信息计算机的结合,解决了图书馆文献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达到在网络共存共享的网络化进程。

2.为在校师生教学,科研学习是院校图书馆的文化功能,随着时代的进步,参照知识经历的观念,让知识作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突出图书馆直观的,内在的价值。[2]让传统的社会文化功能改变成管理知识的创新,创造功能,传统的收藏功能向能持续利用的功能转变,把单一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推向广阔的网络信息功能中,从而来改变学院图书馆的各方面业务的工作。

3.开展学术和研究作为高校的任务目标,提升图书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具的标准配置,加速学院图书馆对业务工作的研究,不断地创新改进,提升业务的工作,使图书馆的文献更有规范性。服务更有效,让图书馆的效益更高,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优势。

四、知识管理中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可持续操作

1.知识的管理是通过知识去支持人和人们的工作,对于图书馆来说就是要让图书馆组织和图书馆的人员掌握好图书馆的工作知识和方式方法,从而使的工作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得到不断的提升,具体一些来讲,知识管理的图书馆主要由图书馆人员和读者组成。[1]而作为图书馆人员来说,就要针对文献的资料收集,资料订购,分类排置等一系列工作进行支持,支持的知识文献有:图书管理的基础知识,工作的进程和方式,图书资料的信息,工作的方法方式和工作经验等等。

知识的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它通过共享与沉淀,处理与统计,优化与评价,应用于推送,培训与演讲,关联与固话等一系列方式来进行管理,最终让图书馆的所有人共同分享知识,都能用最快最好最简便的方式进行工作,事实上,知识的管理这些过程是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平台才能得以实现,还要通过知识管理人员的推动和管理的制度来保障,学院的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采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以管理人员为核心的模式去发展建立灵活的知识组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平等参与,在图书馆内塑造了一种公平竞争的良好气氛,充分的发挥了人积极性和自主创造性,还可以塑造一种知识的共享文化,让其形成一种知识的自由流动环境。

在现如今个院校开放性的教育和良好的环境下改善下,院校的图书馆不单单只是提供知?R文献学习的知识中心,也要成为院校对知识探究,知识传播,文化分享的信息交流和研究中心,院校的读者不在知识一般的借书阅读阶段,而是更加需要获取对信息和知识构造和再次结合后产生的新知识,新信息。所以,它就要求院校图书馆工作员具有思维创新,能力强,知识面广的基本综合素质条件和发现挖掘,组织,传播引导新知识的专业工作能力,成为移动的资料库,信息的导航员,这样才能开展知识创新全程高质量的服务,帮助文献知识向活化知识的推进和转变。

2.“读者至上,一切满足读者的需求”院校图书馆知知识管理要贯彻以读者为圆点,针对读者阅读倾向,阅读者群体的数量和比例,利用好图书馆的方式和频度,去服务和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连续收集读书的阅读数据,了解读者的阅读信息需求,建立好明确的读者反馈和有效,科学,系统化的评判指标,借助数据客观,准确的了解图书馆的服务运行的持续性状态和效率,指出需要改善的环节和项目,针对性的对问题做出调整和整改,从而广大院校的图书馆知识信息和服务。

3.在深度的服务内容上,应该特别主要增加知识所带来的内涵。采用“知识挖掘”,在知识信息的组织和累积基础上,制定特定的目的进行更加深沉次的探究,分析,融合院校图书馆人员的智慧,让原有的信息实用化,综合化,系统化,成为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再生知识。

4.院校的图书馆在信息知识服务基础上,展开多样的知识服务,包括了内容参考咨询,专业化信息,知识管理,团体信息化,个人化信息等服务,通过文献的编目,检索,文献的流通,图书的建设为基础的传统服务来加以利用,从而来支持知识服务。

第6篇

摘要在过去的10年间,知识管理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从我国知识管理的发展轨迹入手,简要分析了我国知识管理的特点和难点,并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知识管理管理创新发展趋势

一、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一词来自彼得・德鲁克(PeterDrueker) “知识工人是组成新经济的个体,在这种新经济中硬通货是知识,而知识的经济化过程是需要管理的” 。知识管理这个名词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引入我国,目前知识管理虽然在国内早已很热,但说到知识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而根据通俗的理解,知识管理是指生产、储存、传递、应用和创新知识,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序总和。

二、知识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轨迹

知识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经历可谓一波三折,经梳理,笔者认为可将其归纳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普及期。上个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引我中国,此后一小部分高校和研究所开展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进入1999年,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领域,学术界开始研究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知识管理等问题,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大好机遇;

第二阶段,培育期。2000年到2005年在中国引发了知识管理热。需求的拉动和社会对知识管理的推动是知识管理得以在国内快速热起来的主要原因,而知识管理先行者从知识管理得到的利益以及他们的标杆作用无疑成为后来者的榜样。在概念化的高热过后进入了一个沉寂阶段,市场进入反思和培育。

第三阶段,落地期。2006年开始主要是一个落地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技术、咨询的方式进行落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实施知识管理。06、07年知识管理调查显示:国内53%的企业表示对知识管理的关注和投入在增加。比如联想、青岛啤酒、美的、天狮、海马汽车、广东移动等都已经关注到知识管理,并投入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四阶段,深化期。知识管理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知识管理的应用价值,更加务实,结合企业自己的特点开展知识管理实践,投入专项应用资金实施知识管理应用,在知识密集型企业(如研究院、设计院等)、集团型企业的应用尤为明显,同时也能看到许多企业开始设置知识管理部门或专职岗位。09年知识管理专家、知识管理中心主任田志刚提出了“中国第二代知识管理”的理念。

三、知识管理在我国的主要特点

知识管理传入我国已有十年,期间知识管理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学术、企业领域展现出以下特点:

(一)学术领域

1、研究者较多,但成果较少。很多高校开设了专门的知识管理课程,而且开始招收知识管理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但从研究成果看,据统计,从1999年至今2009年,关于知识管理行为的学位论文及期刊论文共计24篇,其中大部分为学位论文,共计15篇,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2、研究范围较广,但深度较浅。我国学者研究的范围分布较为广泛,涉及组织影响、绩效评价及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组织结构、社会资本等方面。但同一角度的持续研究较少,研究深度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

3、理论探讨较多,实践研究较少。我国现有的关于知识管理行为领域的研究成果多属于理论探索,结合我国知识管理实施情况的实证研究较少,针对不同类型企业、不同类型员工的实践研究更少。

(二)实践领域

1、对知识管理认知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形形。在西方国家知识管理已当作企业战略中的战略之一,是企业组织文化、运作方式、学习和培训的一部分。在我国知识管理则往往只被看为是管理工具,其中,将知识管理理解为“知识型的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创新管理”和“分享出色的实践经验”的比例比较高;仍有36.98%将知识管理理解为“一种IT工具”。

2、知识管理的关注和投入上,呈明显增长的趋势。据统计,有53%的被调研者表示“关注和投入”在增加;有25%的被调研者表示“关注和投入没有变化”、有8%的被调研者表示“关注和投入在减少”、有13%的被调研者表示“不清楚”。整体来看,这个变化趋势让我们对知识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感到乐观。

3、行业分布广泛,成熟度水平比较平均。个别行业如“医药卫生”、“文教”、“IT业”、“电信业”相对领先,而“能源产业”、“娱乐传媒”、“建筑房产”、“商贸”则整体水平滞后;合资企业和政府机构的知识管理成熟度水平相对较高,而国有和民营企业则处于较低状态。

4、形成了几种知识管理实践模式,比如联想的专用的小系统模式,海马建设kOA知识管理平台模式,建设门户模式,未来信息系统的知识化模式,跨部门、地域的知识社区,个性化专业应用模式等等,这些模式的形成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知识管理策略。

四、我国知识管理实施的难点

1、体制陈旧,机制不活,人力资源得不到优化和有效配置。我国不少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经验式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与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不相适应,由此造成管理手段、经营方式落伍,企业长期处于低水平运作状态,难以发展。

2、缺乏高层理解和推动,没有溶入业务流程。有的企业领导对知识管理的推动也只是简单的“叶公好龙”,并没有真正了解知识管理对于组织的作用,把知识管理推行到底的决心不坚定,在知识管理的资金投入上也有所保留,因此也就很难在企业内真正实现知识管理。

3、人员素质偏低、人才结构老化、知识陈旧、观念落伍等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存在缺乏必要的知识管理技能,缺乏激励共享的诱因以及部门本位主义问题。

4、我国企业信息采集手段普遍落后,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重视不够,对外界信息的收集处理手段就落后,导致一些企业对市场反应迟钝,不能为有效地实现知识的收集、积累、和共享提。

五、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将和当初的信息管理一样得到快速全面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知识管理系统底层化。知识管理系统在最底层,负责承接各个系统的知识沉淀物,等各个系统的工作环节需要用到知识的时候,知识库反过来反哺这个系统,为它提供准确的知识内容推送服务。

2、知识管理的生产工具化。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必备工具。工具化是行业和产品成熟的标准,知识管理也是一样,如果要获得好的发展,必须要成为生产工具。一旦企业能够开始有效地管理现有的知识财富,知识管理的重点将转向如何激发企业的创造力;

3、知识管理的客户化。通过客户化手段,增强信息对称,减少干扰,有助于达成一致,促进决策,提高效率。

4、知识管理的量化趋势。知识管理的最大挑战是隐性知识的共享,让大家能够量化评估我们的知识管理工作。有了量化以后,就可以评估出知识的价值,基于知识的价值性形成交易体系。

5、知识管理技术化趋势。信息技术将成为知识管理的必备工具,当然光有技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等因素的配合。

参考文献:

[1]钟力.知识经济与管理.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杜惠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发展趋势.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第7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动态能力;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一、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低

企业现有的信息数据中心通常采用专用模式建设和部署,即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一对一配置,因此新应用的推出意味着服务器、存储等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和投入;另外,部署基础设施必须按应用的峰值标准采购来避免性能不足,造成在大部分时间系统运行中相当一部分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导致资源浪费;开发、测试等环境的额外搭建也进一步导致了资源的利用率低下。

(二)信息化带来的维护费用加大

再有,企业信息化带来的IT管理和维护工作日益繁重,导致运营费用的开销大幅攀升。据悉,累计的运营成本通常相当于采购成本的3倍以上。大量繁琐、复杂的维护工作严重占用了整体IT 资金和IT人员的时间,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阻碍技术创新进程的同时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良性发展。信息化发展的滞后又将降低企业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改善电子商务动态能力以获得竞争优势:知识学习的整合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市场环境变幻莫测、产品生命周期急剧缩短、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企业纷纷大规模推行着电子商务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战略的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企业面对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不断增多的不连续性战略,这些因素使竞争环境表现出“超竞争”的特征,企业要想在这种高度动态变化的电子商务竞争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企业动态能力的建造,动态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加强员工培训的步伐。公司通过对员工进行专业化系统培训,要在公司内部营造学习、钻研技能的良好氛围,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做到优胜劣汰。只有这样,电子商务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才能实现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此外,人员培训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对人力资源的大量投资。

三、电子商务系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知识管理

要保持竞争优势,电子商务企业仅仅满足于当前的信息系统做支持是不够的。因此,电子商务企业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大力开展知识管理,以获得发展优势。

知识管理是建立在信息管理基础之上的,是对知识的获取、选择、保存、更新、应用、创新等流程管理,是将组织内的各种知识与相关的人员、资产、活动进行有效的整合,透过知识的共享、转化、扩散等方式,管理和提升组织内部知识以增加组织资产的过程,目的是使组织的知识发挥最大的效用,实现创新。知识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达的结构化知识,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数据库等方式学习,比较容易获取、理解和交流。隐性知识是知识体系中高度个人化的、难以言传的那一部分知识,由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获得,与个体的体验和经验紧密相关。隐性知识植根于个体行为本身,植根于个体受制的环境之中,其传播成本较高,传播范围也较小。显性知识易于编码,能够用符号形式或语言来沟通和交流,隐性知识很容易在不经意的日常生活中流失,具有个人化、情境化的特点,难以形式化,难于交流传播和评价管理。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为电子商务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因此,可以使用一些共享软件来实现知识管理,建立一个知识库,方便员工的使用。知识库可以包括电子商务公司经营历程中的重大决策;公司经营典型案例;电子商务公司内部调研工作成果;公司设施设备的原始采购资料、维修资料;交易客户的信息档案;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等。另外,常有一些公司的重要关键设备设施、客户资源在员工流动过程中处于瘫痪状态,而建立公司内部的知识库能够获得、保存此类资源,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适于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学习型组织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立这样一种文化,即能让员工有自觉学习和完善自己的想法和动力,是十分必要的。学习是员工获取知识,从而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敬佩,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员工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通过知识共享体系,公司各个层面、各个级别员工都会受益于知识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人员的素质,强化人员的服务技能,加强信息和知识的集成,使其产生新的知识。除此之外还要针对组织和员工个人制定相应的考核激励措施,保证知识的推进管理过程。同时还要建立奖励机制。在一个具有业务利益竞争的环境下,每一个人都有保守自身“业务秘密”的本能行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让员工无所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能让大家共享,一方面,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另一方面,要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不仅要和员工的业绩挂钩,同时也要和员工在知识共享中的表现结合起来。公司可以借鉴阿里巴巴公司的技术方法,引入成熟经验。在一定规模基础上的品牌电子商务公司,应该把自身积累的经验、技术以有偿方式进行授予,提高电子商务公司的管理水平。

其中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组织规模小,各管理层级之间管理幅度较小,员工横向接触较频繁,使得员工之间、群体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和知识在公司中进行传递、共享、集成方面受到的组织结构限制较少,减少信息失真的情况,从而容易促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充分流动,同时这种扁平化组织拥有知识流动速度快、传递路径短的优势,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对客户需求的响应及时。公司由于组织结构较为扁平,决策重心靠近客户终端,使得其对于客户需求的灵活性、综合性提出一站式服务要求,使得电子商务企业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并且由此设计的客户问题解决方案更为贴切。

四、结束语

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企业获得知识的途径较多,较隐蔽。知识管理在实践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如组织结构改革、网络安全保障系统的建立、管理绩效的评价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谢斌斌,林涛.电子商务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1,5.

[2]许军,梅姝娥.基于动态能力的电子商务价值创造研究[J].经济管理,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