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09-27 16:08:51

序论:在您撰写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

第1篇

关键词: 房地产经济; 发展趋势; 分析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经济产生的影响也在不断的扩大。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逐渐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不能够出现问题。加强目前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了解,以便分析出房地产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一、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分析

(一)房地产的融资模式需要建立健全

在融资过程中,房地产最为普遍的会和传统的借贷抵押方式组合产生房地产金融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向银行部门申请抵押的话,门槛相对较高,而且在放款的速度上不够及时,贷款的额度也不甚理想,尤其是在急切的需要周转资金的时候,程序过于复杂,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资金才能落实下来,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此外,房地产的贷款中更加倾向于开发贷款,住房贷款这块的发展力度不够,因为住房消费信贷相对来说会给银行带来较大的风险,资金的流动性不够,贷款的资金在来源上也缺少相应的保证,二级金融市场也会存在缺位的情况,加大了安全隐患的问题。由此可见,民间的借贷以及找亲戚朋友借款这种高风险、低额度的融资空间得以长时发展,房地产的稳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二) 房地产相关经济产品需要更多的创新

从目前房地产的整体销售来看,新房在交易量上虽然还处于上升趋势,但是上升的速度明显的放缓,在房地产的经济产品类型上,高端的住房需求量明显小于供应量,商品房和保障性的住房的供给量大大减少,加上房地产行业有着高额的利润,进入的门槛较低,很多各种类型的企业都可以进入市场,开发商呈现多样化,房地产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加速房地产市场的升级转型,加强结构的调整,从房地产的开发、交易和管理等几个方面来发展,创建多元化的市场产品,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

(三)房地a市场的房价需要有所完善

在推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人口飞速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住房的整体需求量,而城市的土地资源相对较少,政府掌握着开发权,市场中的住房开始从供给小于需求变成了供给大于需求,这段过程中房价上涨过猛,上涨的房价让很多的投资商和消费者认定房子必将升值,有着较大的投资价值,实体资产明显,在这种情况开发商会不断的抬升价格,导致了房价的增长更加的不合理,对未来价格预测太高,也会造成房地产行业的泡沫,房地产经济会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增加人们日常的开支以及生活的压力。

二、分析房地产经济的未来发展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一些附带产业也发展起来了,同时也加大了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领的重要位置。房地产经济发展中逐渐出现的问题,将房地产经济陷入了困难时期,因此加强房地产未来发展方向的了解,能够为房地产经济现存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一)房地产经济将朝着成熟的方向发展

就目前而言,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房地产销售出现了困难,但是从大方向上来看,房地产经济还是处于上升阶段的。从政府方面来看,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加强房地产经济的调节,因此,房地产经济在未来的发展中还会持续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目前的发展瓶颈是暂时的,通过这段时期,房地产经济将会走向成熟。

(二)房价将趋于一个稳定状态

目前房地产经济发展最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房价的不稳定,大幅度的增长使得很多人没有办法接受,同时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强房地产房价的控制,避免出现虚高的现象。同时加大政策执行力度,这样房价出现忽然增长的现象就能够减少,房价最终会趋于稳定的状态。

(三)加强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的解决

就目前而言,很多低收入的人群没有办法买得起房子,在未来的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应该加大对于这类人群的关注,为这类人群解决住房的问题。因此,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内容上,加强保障房建设质量的提升。

(四)政府加大房地产的调控力度

国家相关规定中就明确提出了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的,营造以政府为主体的,可以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优化住房结构提高居民的住房水平,保证能够都有地方住。在对住房结构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环节房地产的库存,推进市场的供需平衡,推进市场稳定发展。由于房地产的流动性开始增强,央行拟定了住房抵押贷款来支持证券的发展,这也给房地产的融资扩大了空间;国家将地方的主体责任加以明确,稳定住房的消费,也促使了居民的住房需求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的了解,能够为促进房地产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房地产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因为房价虚高,房地产的销售进入了困难时期,因此,加强这些问题的解决,使得房地产经济在未来的发展能够更加的稳定,保证老百姓有房可住。

参考文献:

[1]于佳宏.我国房地产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探讨[J].知识经济,2016(19):62-63.

[2]董永志.我国房地产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07):359.

[3]刘智刚.我国游艇码头建设的发展趋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J].港口经济,2014(11):34-35.

[4]孙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J].云南环境科学,2014(03):8-10.

[5]张咏h.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选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

第2篇

体制是维持国家和社会运行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法律。国家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法律是相互牵制的:一方面国家作为父机构确定其相应的子机构,并建立相应的制度法律;另一方面制度法律规定各种组织机构的性质、职能及行为规范。所以,体制实际上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国家机器运行中的具体反应。

一、市场经济体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的含义中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上看,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一层是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信号和自身的生产经营条件,自主决定扩大或减少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需求,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其含义体现在:(1)在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2)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3)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4)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区域或者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并同世界大市场连在一起。市场经济体制的上述特点表明: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和优胜劣汰的选择。

二、民营经济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来分析“十五”期间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1.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进行推算,一方面,从增长率上看,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年共增长246%,年均增长28%;特别是私营工业增长更为迅猛,私营工业增加值5年增长7倍多,年均增长约50%;私营工业利润5年增长7.2倍,年均增长超过50%;远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21%和工业利润平均增长25%的水平。另一方面,从总量来看,截止2005年,包括外资和港澳台在内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占65%(其中内资民营经济约占49.7%)。由此可见,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2.民营经济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民营经济在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净增7000万人,其中城镇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净增5700万人。民营经济占城镇就业的比例从2000年65%左右增加到2005年的75%以上。民营经济创造的就业岗位,不仅分担了国企减员增效的后顾之忧,而且吸纳了更多的新增劳动力,保持了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情况下的基本稳定。

3.民营经济是安邦富民的基本力量。一方面,民营经济为国家税收的持续增长做出了贡献。2000年以来,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税收明显快于全国税收增长速度。在不少地方,民营经济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了60%,成为地方的财源主体。另一方面,民营经济还是中国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力量。民营企业的家庭多属于富裕家庭,而且民营企业户数在第一产业中所占比重最高(达到92%),乡镇民营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直接关系着几亿农民的生计。

4.民营经济是对外贸易的新兴主力。货物进出口总额方面,2005年实现了14221亿美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4.6%。而民营经济对外贸易的情况是,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1328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6043亿美元,增长了3.6倍,年均增速35%;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从2000年53.3%提高到了2005年的77.4%,5年间提高了24.1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在外贸出口中占的比例由2000年仅占1%提高到2005年的15%左右。

据统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国已有3200多万户个体私营企业,解决了8000万人的就业问题;我国民营企业总户数已达800万家,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工业增加值40%、实现利税77%、出口额60%、城镇就业机会的75%;民营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因此,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推手

1.完善的区域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我们以浙江省来分析:浙江是全国有名的市场大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市场化程度一直领先于全国。无论是当时争论不休的“温州模式”,还是后来在全国影响越来越大的“浙江现象”,其特点首先都是活跃的市场经济。正所谓“看市场,到浙江”。但是,受整个国情的影响,浙江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可能是完全自发的过程,浙江各级地方政府为培育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第3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监管体制;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已经成了国家发展的核心,近些年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也正在迎接着新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跨国企业越来越多,不断冲击着传统的金融规则与秩序。就此看来,我国传统的金融体制监管模式似乎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一、中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现状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为主,以银证保三者为监管联席会议机制的金融监管体制。而金融监管体制的主体则是国务院,国务院委托监管三大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体制只有通过国务院才能发挥其监管职能,所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2005年修订后的“证券法”明确指出,国家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要对国家的证券市场采取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的措施,来维护市场秩序,以保障市场正常的运行。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虽然管理比较集中,但是正是由于这种过于集中的管理模式,才导致了监管体制之间缺少合作与交流,形式比较单一,与国际的交流少。而这种现状已经显然不能适应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改变这一现状。

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经济的衰退。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体,危机主要是通过贸易来对中国进行影响的。我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体,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增长的缓慢,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出口业务。在2007年年初汇丰银行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有60%出口的物资输到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占了28%。2009年、2010年以来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不大,但不良贷款风险存在的条件下,房产等投资出现萎缩,中国经济增长停滞。此外,中国企业销售的账款回收风险进一步提高。间接上造成银行业效益增长停滞,银行不良贷款出现反弹。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随着世界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金融行业正在进行不断地发展变革。加强金融监管制度建设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这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改革和发展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总理曾在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必须要处理好金融开放、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加强管理与监测跨境资本的流动,维护金融行业的安全与稳定。金融创新是当前我国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应从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谨慎创新,避免因金融创新而造成的十分严重的后果,使创新成为中国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动力。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金融业一直在不断创新,不断走向更高的阶段。但中国的金融创新无论是在制度、产品还是手段上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初级阶段的金融创新,导致中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程度低,缺乏多元化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的进入门槛过高,竞争程度不高,缺少新型金融机构。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应该结合自身国情,密切地联系金融市场,防止业务风险向金融风险的转化,密切关注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监管程度,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保证金融监管的前瞻性、全局性与有效性。

三、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

(1)向合作化发展。金融危机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隐蔽性,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特点也使金融危机的危险性扩大,波及范围也扩大,以至于已经蔓延到世界各地,甚至是影响到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行业。我国的银行、保险和证券金融行业,特别是发达地区的行业,已经导致许多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一些沿海地区的银行和金融机构相继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内地的金融行业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承受住金融危机的打击。为了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处于不败之地,我国的金融监管方式也必须丰富起来,最好是能够采用灵活、多变、务实、高效的金融监管体制,实现广泛协调、合作团结的监管体制,向合作化发展。

(2)向混合化发展。金融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在激烈的竞争背景下,金融业已经开始了创新和变革,新的金融产品也层出不穷,比如说由金融衍生出来的产品交易,受网络环境的影响,网上银行交易等创新业务也相继而来,我们只有紧跟着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发展多元化的金融管理体制,鼓励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开展多种类型的金融业务,为行业提供新鲜的服务和产品。监管的方式也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以提高金融行业的效率,适应混合化经营的需要,推动金融体制的组织结构体系开始逐渐向混业监管或完全混业监管的模式发展。

(3)向国际化发展。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强,很多金融活动已经跨越了国家的界限。但是由于各国金融监管体制的不一致,导致许多跨国企业利用其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分支来逃避国家的金融监管,钻国家的法律漏洞,从事高风险暴利的非法经营活动,导致金融风险的蔓延和扩散。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必须要以国际为标准,将国家内部的监管法律法规与国际保持一致,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强化联合监管,使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也趋于一致,走向国际化。参考文献:

[1] 张颖蕾.金融危机下中国金融监管的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第4篇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 发展战略 后危机时代 经济法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而这一切的一个最基本的保障是法律体系的完善,经济法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以保障国家调节,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的法律规范。因此,为了能有效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我国经济在后危机时代的平稳发展,经济法完善研究可谓意义重大。

一、创新发展战略的部署

在后危机时代,企业想要发展,只能跑得比别人快,这里说的“跑”不仅仅停留在发展的速度等形式层面上,更多的是要求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对市场需求——尤其是国内市场需求的深入挖掘能力等加快步伐。因此扩大内需、创新发展就成为了必行之路,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让中国经济走出“小国困境”。创新发展战略的部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二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三是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重点产业领域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四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机制,不断健全现代农业技术体系。

第二,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是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着力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三是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四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统筹协调科技宏观决策体系,建立全国科技重大决策机制,完善中央和地方、科技相关部门、科技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科技项目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

第三,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一是完善和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加强对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的法律保护,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切实建立健全科研活动行为准则和规范,加强科研诚信和科学伦理教育,发挥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自律功能,倡导创新光荣,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营造宽松包容、奋发向上的学术氛围,厚植创新土壤。三是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弘扬中华民族创新精神。

第四,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一是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加大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力度,加强技术引进和合作。二是注重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到海外建立研发机构。三是注重支持国际学术机构、跨国公司等来华设立研发机构,吸引全球科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遇到的的经济法问题及完善建议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最大活力,只有依靠创新驱动,才能带来更有质量、更有竞争力的发展。纵观中国经济法体系运行的几十年,其在中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但在其运行过程中显现出的缺陷我们也不能忽视,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一大背景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刻,必须将以往不曾重视的各个顽疾点逐一击破,使得经济关系可以在一个安全、稳定、公平、公正的环境下畅行无阻。

首先,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是否创新的源动力。企业创新的动力源自市场竞争压力、市场需求推动和对盈利的预期。其中,竞争是企业创新的最大动力,企业只有不断推进创新,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一旦缺乏创新,企业必将在竞争中落伍,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美国福特总裁亨利·福特在总结公司因没有及时创新而导致经营不善的教训时曾说,“不创新,就灭亡”。因此,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就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要素向创新企业集聚,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激励企业创新。

其次,积极拓展创新创业企业的融资渠道。根据创新和创业的各阶段特点,建立多层次的创新融资渠道。继续鼓励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办区域性证券交易市场,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向创新企业倾斜,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抵押融资。

第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是以企业为技术集成、产业化和商业化平台,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并不意味着创新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要在企业内部完成,特别是目前我国缺少集基础研究和研究开发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等方面还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大学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企业技术集成和市场开拓的平台作用,由企业主导创新过程,有效发挥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因此,要进一步明确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以合理的利益机制发挥产学研各自优势,促进协同创新。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分析

在国际分工中,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基础,正是在国际分工的格局下,国际贸易实现了长久可持续发展,同时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也成为了其量大趋势。面对这世界经济进入了即时强关联阶段,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世界经济格局带来了显著的本质性的变化。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在发展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从总体来看,两者在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利大于弊,对当今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方向,促使区域政治联盟成立的可能。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定义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贸易开始全面发展,全球贸易经济和金融投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相互依赖性也逐步提高,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经济合作的次数也逐步增多,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中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所谓的经济全球化,就是指由多个国家及地区经济团体为主体,在共同制定的协商原则基础上在全球范围内,制定有利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经济贸易协议,加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从而加强其贸易沟通与合作,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整体世界性的贸易进步,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新的世界性贸易组织,更是一个完善的经济体系。虽然目前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是仍就有其弊端所在,引起了社会各界学者们的广泛争议,特别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更多的是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从而提高了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并没有真正的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一问题也是经济全球化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所谓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指的是由同一地理区域的国家由中央政府出面签署一份平等的自由贸易协议,实现区域间的经济一体化形式,从而加强对内之间的贸易合作和沟通,增强合作国家间的贸易竞争力,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是所有缔结国共同组成的区域经济贸易组织。如国际间区域经济一体化较为著名的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等,对国际贸易中都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关系

当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来看,虽然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客观冲突,但从大的方向上看,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是一种互相补充、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的关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国际经济的发展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通向全球化的阶梯或发展阶段,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系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不仅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而发展,并且也是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为全球经济发展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从而实现全球资源的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同样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各个国家的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为激烈,为了增强本国经济实力,必须要实施经济一体化的措施,加强与区域经济合作,吸引跨国投资能力,从而保持区域内的经济实力得以提高,提高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力。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1.区域经济一体化将走向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会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更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趋势。经济全球化使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然而单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相对是较弱的,面对激烈的国际贸易市场环境,必然会对单个国家的经济贸易发展带来阻碍,影响着单一国家的国际经济竞争力。为此,要加强区域合作和多边合作,凝聚更多的经济竞争力,通过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强产品竞争力。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都是加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从而利用国际分工,为本国的发展谋得了更大的利益,诸如这类的区域经济组织在未来发展中还会增多,经过区域各个合作国之间的联系,加速资本的互相渗透,必然会带动合作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2.经济全球化加强,使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呈现多样性

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单一国家与临近一个国家或者是多个国家进行合作,利用彼此之间的经济优势,加强经济联系和沟通,弥补其各自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之处,扬长避短使合作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效率提高。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跨地区和重叠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不断涌现和加速向外扩展,这种多样性的合作方式更好的突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域限制,也更加提高了经济发展中所需的互补性,带动利益相同的国家合作,实现资本、技术、人才的资源互补,从而提高了区域经济的新的发展,更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繁荣稳定,还能有效的防止地区性经济危机演变为全球经济动荡,跨地区和重叠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抵抗经济危机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3.两者的发展对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力加大

二战使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极大的创伤,经济发展中形成了美国垄断扩张的格局,美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唯一超级大国。但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欧很多国家为了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利益,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形成了欧共体经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经济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美国为了抵抗欧共体的经济竞争,连同临近的加拿大、墨西哥,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自由贸易区,并由此开创了打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组建区域经济组织的先例。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使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产生更多新的经济格局,最终形成竞争与合作的新格局。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分析,可见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世界经济仍将继续向全球化、区域化方向发展,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增多,使世界各国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经济,大大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效率,并向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了各国经济发展的联盟,同时还改变了政治经济的格局变化,其发展的趋势正是向经济彻底全球化进程过渡。现今是全球化与区域化两相交织的发展时代,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更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参考文献:

[1]章丽娥:论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1;(15):12-13.

[2]陈森浩: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1;(02):23-24.

[3]耿国祥 王 娜: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J];法制与社会;2011;(25):19-20.

[4]张 塞: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由进程[A];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文集[C];2009;44-45.

第6篇

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衡量标志,而竞技体育则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进入新世纪以后竞技体育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普遍重视。由此,世界竞技体育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竞技运动水平会更加接近,国家和政府也会更加重视。以奥运会为代表的一些高水平的国际大赛,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各国对金牌争夺更加重视,竞技运动水平不断提高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经过百年的发展历程,已逐渐走向成熟。奥运会赛场正在成为显示各国实力、扩大影响、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随着新世纪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各国更加重视奥运会,并将奥运会作为展现民族精神的场所和窗口,树立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一)各国更加重视奥运会成绩和排名

法国青年体育部曾制订了长达10年的“体育复兴计划”,强化政府对竞技体育的管理。美国奥委会也对10个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并确定为优先发展的项目,将资金集中投入到这些项目中。同时美国奥委会还制定了“金牌行动计划”、“运动员奖学金计划”、“就业计划”,使运动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训练,准备奥运会。俄罗斯总统曾经颁布加强奥运会准备工作的命令,强调将全面帮助开展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国家的有限任务。澳大利亚不惜重金向俄罗斯购买“奥运金牌计划”,制定“奥运会运动员培训计划”,并利用奖学金等形式激励运动员出成绩。韩国对7个重点项目加大投入,并采取对优秀运动员的“终身津贴奖励”和免服兵役的奖励政策。新加坡等国家也都确立了自己的重点项目。这些国家都期望这些重点项目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或争得奖牌。亚洲、欧洲、美洲一些发达国家或发展中的国家也都确定了各自的重点发展项目,并在管理、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优先发展。

(二)从战略高度调整项目发展结构

加速形成优势项目群,各国均如此。美国在田径、游泳等项目长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26届奥运会美国在这两2大项上获得27枚金牌,17届奥运会上获得25枚金牌,为其在奥运会上连续稳坐奖牌榜首位打下稳固的基础。俄罗斯将体操、摔跤项目作为传统强项,重点投入,并针对备战第28届奥运会重新确定13个重点项目。法国的自行车、击剑和水上项目,德国的皮划艇、赛艇项目等,甚至一些处在奥运会第二集团边缘的国家也拥有自己的优势传统强项,如古巴的拳击,韩国的射箭、跆拳道等。加拿大把奥委会的一些职能转为政府行为强化实施,并调整项目结构,形成自己优势项目的群体。

(三)优化训练方式,促进优秀选手水平的迅速提高

建设高水平、多功能的训练基地成为各国普遍的共识并加大投入加速发展。我国采用的是高度集中的发展方式。现在韩国也在学我们,集中起来发挥奥运会的导向作用。搞一些训练基地。朝鲜也在搞。美国也在搞,美国有3大训练基地,其中科罗拉多训练基地集中了一批多学科专家,开展运动训练的科研和技术诊断。法国体育学院、澳大利亚体育学院、意大利体育学院都在研究高水平的训练、教学、科研的教学方式,逐步形成集中型、专门化的训练模式,有意识地将高水平运动员组织起来,以替代传统的自由训练的方法。

(四)扩大人才交流,形成世界范围内的体育人才和技术流动

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人才流动,实现人才引进、转会、培训的交流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这对竞技体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在很多项目上聘请了外籍教练,如足球、篮球等项目都请了外籍运动员及教练。我国的一些优势项目的教练也到外国去任教,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这种世界性的人才交流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一种全球性的潮流,所以,我国也必须实行“请进来,走出去”。

二、奥运会参赛国家和地区更加广泛,实力格局有所变化

(一)参赛国家和地区增多

不仅是奥运会,包括世界上其他的一些重大比赛的参赛队伍都在不断扩大,大多数国家参赛的人数和队伍都在呈现增加的趋势。这个趋势也使得竞技实力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参加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剧增,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参赛人数增加更快。1988年奥运会参加的国家和地区是160个,1992年增至172个,1996年达到197个,实现了奥林匹克大家庭所有成员国全部参赛,运动员人数也首次突破了万人。到2000年奥运会,参赛国家和地区达到199个。参赛国家的增多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奖牌分布相对广泛,使获得奖牌和金牌的国家机会增多,从而导致了世界竞技体育格局的变化。参赛国家及地区如此广泛、快速增加,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竞技体育产生的重大影响和奥林匹克运动普及教育的结果。

从文化功能上来讲,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是古希腊奥运会还是21世纪全面进步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都始终追求着“和平、竞争、谅解、发展”的主题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国际奥委会新任主席罗格又提出了“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这些精神倡导的一个主题,体现了竞技体育运动在人类文明的价值存在,体现了体育运动的本质,也成为不断发展的社会成因。竞技体育所追求的教育功能是随着文明的发展而始终保持旺盛活力的重要因素,尽管它也有一些负面因素,但积极的因素是主要的。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力士多德等都对体育的教育功能有所论述。如柏拉图就曾参加过古希腊竞技大会并取得过优胜。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说道:为造就完美和谐的人而去健身。

《奥林匹克》规定: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寻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竞技体育所追求的主旨,加上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各个国家参加奥运会和世界重大比赛的热情越来越高,参加国越来越广泛。

(二)奥运会排名格局的变化

第7篇

[关键词] 主题餐厅 个性化 生命周期 对策

主题餐厅概念源自国外,大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而主题餐厅在中国大陆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它是指通过一个或多个主题为吸引标志的饮食场所,在消费者身临其中的时候,经过观察和联想,进入期望的主题情境,就像“亲临”世界的另一端、重温某段历史、了解一种陌生的文化。

一、主题餐厅的独特性

与一般餐厅相比,主题餐厅往往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不单提供饮食,还提供以某种特别的文化为主题的服务。餐厅在环境上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装修装饰,甚至食品也与之相配合,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气氛,让顾客在某种情景体验中找到进餐的全新感觉。国内第一个明确打出主题餐厅招牌的是禅酷餐厅,该餐厅按照监狱风格设计:铁栏杆做门窗、铁链子做门帘,门口有头戴钢盔的“卫兵”把守,服务员身着狱卒服饰,整个餐厅内没有绝对封闭的用餐包间。通透的铁窗似的栅栏把整个餐厅打理得疏密有序又互不干扰,错落有致的地形隔离出不同风格的用餐环境,柔柔的灯光营造着静雅与安逸的氛围。只有身穿囚衣脚套铁镣的偶人塑像和用做装饰的金属链条及一道一道酷似监狱的铁栅栏体现着监狱主题风格。主题餐厅在标准化基础上的差异化,使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优于竞争对手。独具匠心的设施设备、精心制作的菜肴糕点、服务员独特的着装和服装等差异化是主题餐厅手中的有力武器。

二、主题餐厅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主题餐厅,作为一股新势力,崛起在餐饮界。它们使食客在就餐之外,体会到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也使“吃”这一单纯的行为演变成为一种文化消费。然而,由于这些餐厅的投资成本低、利润大的优势吸引了大批业内业外人士纷纷投资开办了主题餐厅,致使主题餐厅初现峥嵘之时,出现了诸多问题:

1.菜品从主角沦为配角

一个餐厅最根本的生命力就是菜品质量,无论餐厅的名字如何,无论它的定位是什么,失去了这一点,就不能称其为一个合格的餐厅,更何谈成功。然而,在很多主题餐厅里,菜单设计、内部装修、盘碟设计……精美异常,花哨的噱头很多,却惟独没有在菜品上倾注更多的精力。对于一个餐厅的顾客来说,吃饭是最基本的需要,没有形而下的温饱,就没法享受形而上的文化消费。优美的环境的确是主题餐厅一个最大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打响知名度,人们往往受餐厅的环境吸引而忽略了它的菜品,但这种好奇来得容易去得更容易,当新鲜感过后,单纯依靠环境维系的生意便会变淡。

2.主题不鲜明,环境不突出

与一般餐厅相比,主题餐厅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用餐环境,它往往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对餐厅进行装饰,甚至食品也与主题相配合,为顾客营造出一种或温馨或神秘的氛围。常见的主题有电影、怀旧、漫画、武侠、旅游、少数民族风情……从严格角度讲,目前有规模且“主题”突出的餐厅还不多,有的餐厅起了一个有特定主题意义的名称,但实际却名不副实。作为主题餐厅,应该运用各种手段来凸显所表现的主题,建筑设计与内部装饰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客人就是通过对餐厅的环境装饰来认识其倡导的主题文化的,而进入主题餐厅所得到的特别享受,多数来自餐厅的美妙环境。

3.不选或误选宣传方式

主题餐厅在宣传方面一向不屑于像传统餐厅那样,走大张旗鼓地广而告之路线。因其一向标榜品位,所以行事较为低调,主要依靠顾客之间的口碑宣传,凭借自己的信誉赢得顾客的“点击率”。这种方法有利有弊,利在于,因其稳定的品质,使回头客较多,且客源稳定,这种方法适用于开业时间较久,已经享有一定知名度的餐厅;弊在于,经营模式类似于守株待兔,局面十分被动,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开业的餐厅来说,将会是一个十分难熬的岁月。

4.定位不准,主题不当

主题餐厅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自然十分关键。可供选择的主题也很多。普通一点的有书屋、电影吧。小资一点的有玩偶餐厅、漫画餐厅、烟斗餐厅等。也有在造型上更有味道的船餐厅、火车餐厅、马桶餐厅等。主题无所谓好坏,只有对与错的选择,一个经过精心营造的主题都可以做,有一些主题餐厅的经营者很大程度是玩耍性质,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些比较冷门的主题来经营,在他们眼中,赚钱与否并不重要,主要是为“同好者”找到一个随时可以聚会的场地。这些主题餐厅常常会吸引一些媒体关注的目光,会在短时间内积聚一定人气,但其他经营者则要注意了,这绝对不是市场主流,切忌盲目跟风。以免虽然赚足了眼球,却没赚到钞票的悲剧发生。主题餐厅要有绝佳的创意,但脱离了消费者的创意在商业上不是一个成功的创意。

三、主题餐厅良好发展的策略建构

要想让一个主题餐厅既符合其创办意图,又迎合时代的发展,合理化的策略建构是一个主题餐厅成功的必要前提。

1.菜品要力争多样化并展现出其文化内涵

菜品要定期更新,要对流行食尚有高度敏感,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加以改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永远走在时尚的前端,因为主题餐厅的主力消费人群是白领,时尚和流行对他们永远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所以虽然新菜品价格高,但他们仍会慷慨解囊。此外挖掘主题文化的底蕴,除了菜品的多样化之外,菜的文化内涵的展示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展现其文化内涵的方式之一就是主题餐厅环境的设计,比如一间以藏巴文化为主题的餐厅,几件藏袍、几个带有藏族特色的银首饰、一些印有藏族文字的装饰画,民族风情附带的文化内涵便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了。

2.一定的商业策略是稳定顾客源的必要前提

实行会员制,将前来就餐的客人发展成为餐厅的会员,给他们制定会员卡,并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或折扣,这样首先就拥有了一大批稳定的客源;其次,通过口碑宣传,老顾客又带来新顾客,新顾客又成为会员,这样的滚雪球效应,是任何一间餐厅老板都喜欢看到的。除了对顾客的优惠之外,选择合适的宣传渠道就成功了一大半,例如:网络宣传。现在网上有很多美食网站,一些大型的BBS上也有美食板块,那里面聚集了大批的美食爱好者,他们不仅在网上切磋技艺,而且还会定期聚会,向他们发放电子优惠券、餐厅简介、图片展示,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在写字楼、高级公寓里派发优惠券、宣传手册,在一些免费的DM直投杂志里做广告,既能将信息及时有效传递给目标消费者,而且还不跌主题餐厅的优雅身份。何乐而不为呢?

3.主题餐厅地理位置的选则是成功的关键

有投入自然就会想要高的回报,所以就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更易为主流消费群体所接受的主题来做。要根据餐厅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的人群特点、市场潮流等因素来确定主题。如学校周边可以做漫画餐厅、电影餐厅,周边社区多的可以做怀旧餐厅,写字楼周边可选择的主题就更多了,很多主题都会得到消费者的积极响应与肯定。因此选择那些虽然不是黄金地段,但交通方便,靠近主干道、商业圈的地段,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这样既缓解了租金压力,又减少了初期投资金额,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拥有了一批固定客源后,收入并不比黄金旺铺差。轻松、随意本就是主题餐厅的主要基调,如果经营者整天为租金而烦恼,就失去了它的本意。主题餐厅走的一般都是中高档路线,在选位置时,那些靠近商业圈、写字楼的地段往往成为首选。但选择黄金地段最大难题是:房租占了相当大的投资比例。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就不得不紧缩其他方面的投入,这往往会使餐厅舍本逐末,只做表面功夫以撑门面,而使菜品质量、服务质量逐渐降低,最终导致“败走麦城”。

4.提供的服务要尽量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主题餐厅要能提供一系列与其主题有关的服务。如一些电影餐厅,在那里就餐的顾客可以免费观看店里珍藏的影碟,可以买海报、买碟,买到有明星签名的剧照、书籍;藏吧餐厅,可以卖一些来自藏区的商品,如小饰物,刀具,刺绣等;漫画餐厅可以为顾客提供大量日本原版漫画;摄影餐厅,可以定期举办摄影大赛,摄影知识讲座;旅游餐厅,可以请“驴友”、“大侠”来与食客进行互动交流……服务员的素质也是主题餐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服务员不仅是做些点点菜、结结账、递递纸巾之类的简单活计,他们是“主题”的执行者与食客的指导员,他们需要对餐厅的主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可以与食客进行充分、准确的交流。

俗者食味,高者怡情,只有吃出食、情、意三者的绝妙交融,才能真正品味到美食深处凝练的精髓所在。文化因美食的延伸而更加鲜活,美食因文化的凝聚而更具深意,也许主题餐厅的魅力就在于此。借着美食的翅膀,附丽于主题这个华丽的形式和外壳,顾客周游在食、情、意的绝妙交融中,的确是赏心悦“口”的一件美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