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学教育特点范文

时间:2023-09-27 09:30:41

序论:在您撰写医学教育特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医学教育特点

第1篇

【关键词】医学教育;时代特征;特点;发展趋势

1.医学教育在新时期时代的特征

当前社会发展中,信息化提升了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全球经济在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医学教育领域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交叉学科,学科在向综合化发展,科技和经济实现了互相融合。在医学教育领域,生物医学和应用技术相互结合,医学教育的内容也会涉及到多个学科,教育的范围增大了,教学内容和科技的发展紧密结合,教育的内容突出专业化。在当前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医学教育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主动寻求变革。医学教育的方向也在发生转变,医学研究的目标将从疾病的治疗转向疾病的预防,医学将向综合化和专业化发展,会深入研究社会发展对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身体的保健将受到关注,医学教育也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当前医学教学模式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是当前教育的关键。医学教育要结合社会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医学人才的培养也要注重创新,医学人才也要有创新意识。

2.医学教育在新时期的特点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需要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医学教育要符合时代的发展,教育也需要发展。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明确,医学人才要具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思维方式要更加灵活,医学人才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教学方式也要转变,教学氛围更加注重宽松、自由,更加注重吸收众家之长。教育评价机制要有所创新,注重长远发展,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医学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是强化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床问题的处理能力。通过临床教学法、实际教学法、课题教学法、思维型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要依托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的作用是方向上的引导和教学上的总体调控。当前医学教育的模式也发生了转变,原有的诊断治疗模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学的重点转向了疾病的预防和个人的保健。康复治疗将成为治疗的重点。医学生培养的重点是健康保健知识和疾病预防知识。医学教学的课程安排将有所变化,传统的医学教学内容局限性强,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的适应能力差。医学教学的内容可以延伸,知识的覆盖面要广,医学专业课程要适应性医疗改革的需要。教学内容要紧跟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密切关注医疗和医药领域发生的变化。

3.医学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未来医学教育要注重学科、知识、能力和人才的协调发展;在大力发展优势学科的同时,突出精品意识,教育模式向着集成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医学的发展会更加注重中西医的紧密结合,在吸收祖国医学精华的同时,注重生命科学的研究。科技更加注重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在科研中更加注重医学的基础研究。医学研究将向微观方向发展,利用分子技术,实现生物科学和物理学、化学的互相渗透和融合,医学研究将向纵深发展。未来的医学教学方式将会发生变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将成为教学发展的方向,教学内容可以实现仿真化,将更加注重交互式的教学方法。智能化和个性化教学的方式成为主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主攻方向和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学习。教学的作用会发生转变,会更加注重引导。医学教学的资源可以实现共享,实验实习的平台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三维建模系统,超级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手术室的虚拟化,远程诊断诊疗技术将会普及。医学教学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实验可以在虚拟化的条件下进行,仿真教学成为可能。

4.结束语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网络信息化和全球化经济一体化是发展趋势。在医学教育领域,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所以新时期医学教育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历阳.21世纪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发展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1.

第2篇

(一)专业学会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美国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许多阶段,都体现了专业学会的行业重要作用。1931年美国泌尿学会提出成员必须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要求。美国医学会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研究,并在研究基础上,采取了不少措施用以改进和促进继续医学教育。为了再注册目的,许多州的医学会、全国性医学专科学会以及全国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对会员做出了要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并以此作为保持会员资格的规定。美国医学会采取了医师继续医学教育认可制度,以及相应的学分授予规定,要求医师每3年应取得的150学分。专科医师资格再认证业需要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

(二)医师执照再注册规定体现继续医学教育的强制性1971年,美国新墨西哥州第一个把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医生再注册的条件。这使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成为医生必须履行的义务。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有22个州对医疗执业许可证开始设定有效期限,对于许可证的更新,规定执业者有接受职业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的义务。此外,美国的医师执照不是终身有效的,要想继续获得行医执照,必须通过每隔10年的医师资格考试。到80年代末,陆续有22个州和波多黎各的卫生主管当局对医生为再注册目的制定了要求医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法律,有21个州的医学会、13个全国性医学专科学会,以及22个全国性医学专科委员会对会员做出了要定期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并以此作为保持会员资格的规定。截至2009年,62个委员会再注册时要求完成继续医学教育学分,44个州委员会接受美国医学会医师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认可制度作为符合再注册的条件,但对学分数要求不同,而且对特定领域,如病人安全、文化能力等方面的学分要求也不尽相同。

(三)明确继续医学教育中商业赞助的规定ACCME在1992年商业赞助标准,2004年进行了修订,20世纪80年代,制药公司开始资助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商业赞助和基金的金额快速增长,在2008年达到峰值14.85亿美元。继续医学教育很容易受到商业赞助的影响,因此美国医学会伦理与司法事务委员会也不断促进州参议会,如果不能杜绝继续医学教育的商业支持,就该对它进行限制。美国医学会伦理与司法事务委员会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提交更新的立场,但每次都被退回要求进一步细化。没有商业赞助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已经成为主流。2010年,绝大多数继续医学教育活动80%没有商业赞助,培训了大约80%的医生和非医生的卫生技术人员。有商业赞助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占20%,参加者占到二成。

(四)继续医学教育主办单位呈现多元化根据ACCM2010年度报告的统计,2010年ACCME认证的继续医学教育主办单位有694家,包括学术团体、出版社、医学院、医院、政府、军队、保险公司和培训学校等。这些主办单位共举办了81543项活动,教学总学时为660690小时,参加培训的医师有11433737人,非医生有7855897人。其中,讲授式课程共举办了36374项,占项目总数的44.6%,所占比重最大。纵观1998-2010年的数据,1998年,ACCM认证的继续医学教育主办单位为632家,共举办了48092项。到2007年,认证的主办单位达到最高峰736家,举办113003项活动,之后逐年有所回落,2008年728家,2009年701家,直到2010年694家,项目数量也随之小幅回落,与这个趋势不同的是,医生和非医生参加人数却一直呈增长态势,医生参加人数从1998年的3662701人,2010年则达到11433737人,非医生参加人数也从1998年的1544664人飙升到2010年的7855897人,创历史新高。美国医学院一直是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主要提供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医学院校提供的课程数曾占总数的55%,目前,虽然比重下降,但是医学院仍然积极参与CME,为CME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据ACCME统计,被ACCME认证的医学院,1987年为121所,1998年为115所,2010年为123所。20多年来,虽然认证总数已经增长了近三分一,但认证的医学院数量一直比较稳定。据美国医学院学会的2010年不完全统计,继续医学教育医学院或教学性医院平均每年大约提供130个课程,有7500名医生和2000名非医生参加。平均每年提供定期会议和系列活动58项,吸引了13000人参加。

(五)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和活动美国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主要指临床医生,其他的对象如护士、药师等参照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定。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主要针对医生开办,但也不排斥不是医生的对象。美国继续医学教育主办单位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同时大力开展研究,不断完善继续医学教育,使其更符合医生的实际需要。针对医生职业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有课程、定期系列活动、网络直播活动、使用持久性资料的网络学习、其他持久性资料、期刊继续医学教育、试题编写、参加审议会、技能培训、网络检索和学习、杂志审稿等等。医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由于学习呈现碎片化,由于手机、IPad等互联终端的普及,医生不再等有大段的空闲时间才开始学习,在病房、在门诊,遇见问题时,利用忙碌后片刻空闲,拿出手机或IPad查找资料,或者使用持久性资料的网络学习、其他持久性资料、期刊继续医学教育等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完全可以实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尽管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在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大多数学者认为非正式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对医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于大部分工作繁忙的医师来说,通过自我学习与研究、医疗报告会、科研讨论、同行交流以及越来越频繁的与制药公司及其员工接触来获得必要的信息已成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便捷途径。

二、美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评析

(一)政府介入少在美国,从卫生制度和医学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看,都呈现政府介入少的相似的特点,这是美国政权的特点。为防止政府权力滥用,美国宪法明文规定联邦政府的权力,宪法未规定的内容联邦政府不能做,所以说美国政府是个权力有限的政府。在医学教育领域,医学院高度自治,政府只是通过拨款或制定政策来调控医学院,各校发展的自由度大,以致他们充满活力,完全按照学校的意愿发展,教育界精英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个性的智慧的想法得到完全体现,一旦取得积极效果,就会被其他医学院积极采纳,而这些过程都不需要行政干预和审批,是完全自主自由的,这也是美国医学教育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世界顶尖水平的原因之一。在继续医学教育领域,政府虽然是有限的介入,但正是由于政府的介入,继续医学教育具有了强制性,制度化。

(二)没有全国统一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相对美国联邦政府来说,州政府的权力更大,手中握有管理本州的实权,州议会可以制定本州的法律,前提不违反美国宪法,导致美国州与州之间的卫生制度、医学教育制度差距很大,很少有全国步调一致的情况。因此,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在各州规定也是不一致的,继续医学教育与医生执照挂钩就是由各州分别规定的,而不是全国性的规定。

(三)医生与医院的关系松散美国的卫生服务体系主要由私人医生和医院服务两部分组成。美国绝大多数医生是私人开业。独立于医院之外,向患者提供初级保健或专科服务,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初级保健医生,三分之二为专科医生。病人需要大型设备诊断或住院治疗时,由开业医生将病人推荐给医院,并分别收取费用。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医生与医院的关系并不紧密。在美国,发生医疗纠纷,患者直接去法院主治医生,而不是医院。因此,美国医生可以接受自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四)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是一个混合系统美国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由专业组织、认证机构、州和地方政府分别的自愿和非自愿的政策规定组成。美国的继续教育制度从医生的自发学习,医学组织制定标准,多家学会联合起来开展认证,到相关制度被州和地方委员会认可,一条自愿到非自愿的完整发展线路,政府的作用通过在州执照委员会介入继续医学教育,医生执照的再注册时要求医生定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并且认可了美国医学会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认可系统。非官方的专业组织通过制定标准确保了教学质量,通过创建指标来确定医生接受职业发展的数量和类型,监管部门通过监督医疗服务的质量、有效性、安全以及可支付能力来维护公众的利益。医生的主观努力,专业组织的强制标准和政府的要求三者之间的关系将不断发展,在医生职业能力和责任,病人的最大利益以及公众需要这三方面需求上尽可能的保持均衡。

三、结语

第3篇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科研教育部,辽宁盘锦 124010

[摘要] 继续医学教育对于促进医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其实用性、先进性和灵活性等诸多特点更是体现了这种作用。正是如此本文通过分析继续医学教育的特点来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这对于发挥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作用显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关键词 ]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模式;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40-02

[作者简介] 李丽(1972-),女,辽宁盘锦人,科研教育部部长,本科,医学卫生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一次性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展以及职业转换需求,终身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模式。在这个背景下,继续医学教育无疑是这种思潮下的产物,而且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绩,对于促进我国医学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因此了解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特点,并进一步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就能够进一步发挥继续医学教育的作用,从而为医疗事业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而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1 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1.1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特点

1.1.1教学目标具有实用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越来越高。而医疗事业的进步无疑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这种需求。传统的医学教育更多注重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育,并且培养对象相对封闭,这显然不利于医学人才的多元化发展。而继续医学教育则能够针对社会需求,制定多元化和实用性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从而满足不同培养对象的学习需求。因此继续医学教育在教学目标方面反映出实用性和多样性特点[2]。

1.1.2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继续医学教育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既能够是医学专业的各种前沿技术和理论,也是各个分专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其特点具有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沿性,能够让受教育对象在较短的时间里能够初步了解当前医学行业的前沿知识,从而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

1.1.3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继续医学教育主要针对的教育对象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除了医疗系统的专业人才之外,还包括了很多想要了解医学知识或者保健知识及技能的社会群众。所以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就显得相对广泛,受教育对象由于其个人专业技能和素质的差异,在继续医学教育时,相应的教育机构就会根据受教育对象的具体素质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够有助于提升受教育对象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这点上来看,针对不同的对象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也造成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4]。

1.1.4办学实体的多元化 继续医学教育的办学实体机构相对较多,比如现在全国有三十多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等都建立了相应的继续教育组织机构,而且涉及到各种医科院校和防疫部门以及医药卫生组织也构建了相应的继续医学教育机构,甚至包括在医学界有着一定影响力的期刊杂志,也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这些多元化的教学实体有助于为社会各类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医学教育服务,从而提升了医疗行业的整体综合素质[5]。

1.2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作用

我国医学专科院校提供的基础医学教育在学生毕业之后,并不意味着医学教育的结束,相反这才刚刚开始,而后续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就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自我教育,对前期的基础教育实现了很好的补充。并且继续医学教育其多元化的办学形式和功能能够为医务工作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因此能够更好的提升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技能,而且通过大量的实践教育,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医务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6]。而医务工作人员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无疑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社会公众对医生的信任度,这对于环节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提升社会和谐度同样起到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几点措施

目前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机构主要遵循两级管理机制,分别是国家级的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和省级继续教育委员会两种。作为上级领导和质量监督的权威组织,通过下设针对性的办事机构实现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有效管理,从而让继续医学教育朝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这样就能够有效发挥继续医学教育在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继续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上级管理部门应该针对继续医学教育所呈现的主要特点,并对此提供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过程和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管理,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开展。

2.1进一步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过程管理

对此需要从下面几个环节着手:第一在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时,需要提醒项目申报的重要规则,包括主办单位、项目名称和编号和内容以及所授学分都不能够被改变,因此申报方对其申报的项目内容一定要慎重考虑,不能够随意更改,从而提升项目申报的质量[7]。第二,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被批准之后,要求主办单位在进行招收学员之前,需要经过本单位主管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人员进行认真审核,并确认之后才能够对外招生公告,并且责成项目管理人员监督、核对招生通知上的内容是否符合管理要求,比如项目内容和名称是否和申报一直,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充分监督控制,这样就能够促进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的质量。第三,管理人员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监督项目按期举行,并且要求有专业人员负责教学秩序,让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能够按照规定要求实施,从而保障每一个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教学质量[8]。

2.2推进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化管理已经开始不断普及,能够应用在各种行业中,对此在继续医学教育方面,信息化系统的推进实施同样非常重要。能够有效提升继续医学教育日常管理的效率。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应该以项目为单位,并将每一个项目涉及到的申报、批准和学员信息、项目开展和证书办理以及各项学费等诸多信息内容都统一录入到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并且基于网络模式下的管理,对各个使用部门分配相应的权限,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和查询,从而有效提升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效率,同时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分析,还能够有助于纠正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提升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水平。

2.3做好项目督查工作

项目督查工作是保障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第一,是否按照申办内容开展教学;第二,是否按照标准授予相应的学分;第三,教学环境和学员学习现场进行调查监督。通过这些内容的监督调查,对于不符合标准需要督促继续医学教育机构给予落实,从而强化了项目管理,并且提升了继续医学教育机构的管理质量。

2.4完善考勤制度

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学员必须要参加项目涉及到的各项课程,经过考试合格之后才能够授予相应的学分。而为了督促学员学习,考勤制度的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展项目教学时,需要有专业人员负责考勤工作。比如在一些大型的学术会议上,可以在某一个特定时间发放项目评估表,然后到课程结束之后,收回这些评估表,然后对相应的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最后发放相应的学分证书,这样不仅完成了项目教学的质量评估,同时也完善了考勤制度。

2.5严格按照标准发放学分证书

学分证书能够代表一个医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办理学分证书就需要项目主办单位根据招生通知和学员名单,并有管理人员进行认真审核,同时核对教学实践,并根据具体学员成绩,按照相应的管理规定授予学员学分,并提供证书,这样才能够有效保障发放学分证书的严肃性,也能够体现继续医学教育在教学方面的权威性。从而有助于继续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医学是一个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科,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仅需要精湛的医学知识,同时还需要优秀的品德修养。而品德修养和技术学习都是一个长期且不断进步的过程,对此医务工作者只有通过继续医学教育的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的为患者做好服务工作。与此同时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和相关制度的完善,才能够促进继续医学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

参考文献]

[1] 白琳茹,郭晓霞.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的实践效果及应用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1(1):88-89.

[2] 万宝俊.立足自身优势 多方位开展继续医学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10(2):121-122.

[3] 黄河清,陆顺意.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 抓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2):75.

[4] 方华,宋咏堂.继续医学教育对人才素质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34.

[5] 黄榕权,谢燕清,龙捷.医学成人教育实践与发展的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3(12):138.

[6] 阎敬华.医疗机构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25.

[7] 张锐梅.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思考[J].实用预防医学,2010(4).

第4篇

关键词:高等医学教育 美国 GMER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是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订的,要求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多个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在培养国际型的医学人才方面尚存在不足,与GMER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为了促进中国医学教育的发展,本文借用GMER,分析了美国的医学教育特点,希望能对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1.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内容简介

全球化进程正对医学及医学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为了推动医学教育全球化,1996年6月9日,经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理事会批准资助,在纽约成立了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该委员会的任务是为制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lobal Minin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GMER)提供指导。2001 年6月IIME制定出GMER。GMER是指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7个宏观的教学评估结果和能力领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交流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这个标准关注的是医学教育的最终产出――医学毕业生,而不是教育的过程。[1]通过对学生个体的评估,利用大规模学生的集合分数来反映培养医学生的学校在医学教育方面的长处与不足,对在校教育进行评价,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它强调培养新型医学人才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相统一的重要性,突出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特质,它的内涵也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相呼应。

2.美国医学教育的概况

2.1医学院校考生来源

美国的医学教育要求考生具有学医志向,乐于助人,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获得学士学位,参加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 成绩优异,同时要有教授的推荐信。通过了MCAT的考生医学院的录取率大约在10%~30%之间,医学院的入学竞争很严峻。[2]

2.2培养目标和定位

在美国培养临床医师和医学研究人才是两套几乎完全独立的系统。前者通过M.D.培养模式实现,培养过程完全围绕疾病正确诊疗的学习,终极目标是培养一名合格的医生;而后者通过Ph.D培养模式完成。医师的培养不要求医学生进行与科研有关的课程学习、科研工作和科研论文答辩。如果学生对医学科学研究感兴趣,那么他们可以选择继续攻读Ph.D。

2.3课程设置

美国医学教育4年,前两年系临床基础教育,学习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课程;同时也学习医患关系、营养学、医学伦理学、遗传学、预防医学、老年病学、社会医学等课程。大课讲授大约占一半的时间,剩下的部分由小组讨论、自学、实验教学、病例分析等组成;后两年系临床实践教育,参加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等学科的临床实习。[3]

2.4教学方法

美国医学院的教学方法灵活,以学生为中心,以充分促进学生提高临床思维、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早期接触病人,训练医学生接触病人和与患者交流的能力,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相互渗透。[4]使用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标准化病人、模拟病人、录像监控系统及网络教学在临床阶段教学中广泛得以应用。以问题为中心(PBL)教学法是临床教学的主要模式,重视围绕具体病人的小组讨论学习。[5]较早树立起临床整体思维的概念,从病例讨论中深化,导出若干与基础医学紧密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问题,进而强化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增加学生在基础医学学习期问的感知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

2.5医学生毕业后的再教育

美国高等医学教育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很强,目前其高等医学教育都是由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高等医学教育三部分组成,实行以医学院校教育为起点,以毕业后教育为重点,并通过继续教育,把教育培训同持续终身的职业生涯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了完整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住院医师培训阶段是在临床医师的监督和管理下进行的,一般需要3~7年或者更长时间。[6]专科医师培训阶段是经过住院医师培训阶段的医生若想成为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科医师,所需要的1~3年分科培训。总体来看,美国医学生教育和培训是一个长期过程,其中涉及许多理论知识和经验技巧。

2.6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在美国,医师的高收入、崇高的社会地位、激烈的行业与社会竞争促使医学生及医生发奋学习、严于律己、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在某一领域努力成为同行公认的专家与权威。

2.7执业资格获取

美国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已经80余年,执业资格获取比较困难,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医学的重要概念,并且能进行基本的实践操作,其中它特别强调疾病致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第2部分,考查学生是否能使用所学的医学知识、技能在老师指导下对病人进行医疗操作,并且它还包括关于健康保障和疾病预防方面知识的测试;第3部分考查学生能否用

医学知识独自进行医疗实践,重点在门诊病人的管理和治疗,要求考生能独立承担医疗和护理的责任。[7]医生在获得执业执照后,还必须在一定年限内进行注册审核。在注册过程中,要求医师提供他们达到伦理学要求的证明、从事医疗服务的证明、没有违法的证明等材料。[8]

3.美国医学教育在促进医学生达到

GMER的要点分析

3.1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领域

美国医学院校的生源为有明确学医志向、乐于助人、具有良好沟通技巧的本科学士学位获得者,而且从进入医学院开始就有接触患者、加强爱患、对患者负责的观念培养的课程安排,在整个求学过程中反复实行淘汰制,即便在毕业后医师的职业道德还要被反复考核,所以美国公众对临床医师的职业素养评价很高,医生的社会地位也很崇高。

3.2医学科学基础知识领域和临床技能领域

美国的教学以小组讨论、医学生自学为主,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标准化患者、模拟患者、网络教学、小组讨论、以问题为中心的病例分析等,促进了医学生灵活掌握医学基础知识,提高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交流技能领域

美国医学院在每一学年都有相应的医患沟通课程学习,小组讨论学习也促进了美国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3.4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领域

该领域美国的医学教育仍亟待加强。

3.5信息管理领域

美国医学生的理科素质好,计算机网络技术较中国更普及,此领域美国医学生能力强。

3.6批判性思维和研究领域

美国医学生在考取医学院前均已经获得理工科的学士学位,思维严谨,求知创新意识、逻辑分析适应能力强。但是美国的医学教育按照两条思路发展:临床和科研,只有少数医学生同时兼顾临床和科研。

4.讨论和建议

根据GMER的标准,美国医学教育有许多可取之处,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医学教育,笔者建议:

4.1加强医学院生源的选择

从美国的医学生生源来看,学生普遍具有完整的、高水平的、系统的理科素质;而我国的医学生普遍理科素质较低、知识面窄,无法适应21世纪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也很难跻身国际医学人才的竞争。[9]为了提高医学生生源质量,首先应该加强高考志愿填写指导,鼓励优秀的高中毕业生选择医学院校,将来从事神圣的医学事业;然后,建议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提高社会地位,吸引优秀考生主动选择医学院校;最后,建议舆论媒体减少恶化医患关系的造势,提倡全社会尊重医务人员,理解医学这一行业的特殊性。

4.2医学课程改革

中美医学课程比较而言,中国医学生学习的课程总学时数和课程种类较美国医学生多很多,实践表明,有些和临床联系欠紧密的课程学习效果并不好,反而减少了医学生学课程的时间和精力。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这是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医学课程必须紧密围绕培养作为一个医生所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核心任务来设置。所以建议减少某些课程的设置,加强核心课程的建设。

4.3改进教学方法

中国医学院校的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实验课大多也是机械的重复,国家投入高,课时占据多;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时,由于医患关系紧张,为了减少医疗纠纷,实习学生看多做少,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临床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建议加强小组教学,积极开展PBL教学模式,运用计算机网络、标准病人、模拟病人等手段,为学生自主、独立、创造性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4.4统一医师的准入标准

由于我国历史背景的影响,中国的医学院校分为三年制大专、五年制本科、六年制本科(现基本取消)、七年制硕士研究生和八年制博士研究生、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等,医学毕业生的质量参差不齐,水平高低不一。这的确满足了当时缺医少药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医疗的需求。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医疗卫生知识的增加,对医师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综合性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就是明证。医师资格考试法律地位的确立促进了医师统一的准入标准,逐渐同国际社会接轨。国家在培养体系上也在逐步取消三年制,减少五年制,增加七年制。

4.5完善毕业后教育的评估体系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医师职业要求医师终身学习,否则,医学知识陈旧,如何能真正地做到救死扶伤?美国高等医学教育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很强,有完善的毕业后教育的评估体系。中国应该加强这一领域的建设,保证医疗队伍的高质量。

【基金项目】 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

(CMB)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CMB#00-721)。

参考文献:

[1]中、英/四川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等编.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2]于荣国,顾思郁.从重症医学角度透视中美临床医学教育的差异.管理探讨.2006.

13(5):297~299.

[3]赵慧,吴运涛.美国加州大学医学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26~27.

[4]廖利民.借鉴美国医学教育优点,提高康复医学教学水平.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8):451.

[5]陈妹,娄世锋.对“以学生为本”的美国医学教育模式的思考.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3):326.

[6]刘滨,王家耀.浅析美国医学教育概况.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1):22-24.

[7]Edward P,耿景海,金莉.美国医学教育方面的最新动向.西北医学教育.2005.13(5):457~458.

[8]王海威,王宏.美国医学教育体制对我国临床教学模式的启示.医院管理杂志.2006,13(2):174.

第5篇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in medical education

ZHANG Mingjuan ZHANG Chaoying DUAN Zongming SONG Anqi ZHU Canzha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Medicine School,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04, China

[Abstract] New media is not only a technology platform, but also a media organizations. New media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as deeply, and shows lots of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civilian status, generalization, fragmentation and so on. In addition, the new media also shows the interactivities, and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intelligent media. The new media technique promotes and enhances the fusion progress of many new media platforms, such a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 micro learning, micro message group, E-learning and other medical public platforms with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The fusion progress of them has enriched and improved the original teaching mode fundamentally. New medi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education,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scientific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journals published.

[Key words] New media; Medical education; Scientific literacy

新媒体(new media)以其显著的以个人为中心的特征,也被称为自媒体(we media)、个人媒体或公民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1-4]。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信网、卫星通讯等渠道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特定的个体传递信息的媒体总称。狭义的新媒体仅指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网络媒体,广义的新媒体则包括网络媒体和与新媒体深度融合而产生或发展出来的所有新形式媒体。该文拟通过对新媒体特点的分析,剖析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1 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由“点到面”的传播,而转化为“点到点”的对等传播,不仅改变了信息的流动结构,也改变了媒体生态和媒体行业结构。伴随新媒体形态的不断变化、延伸和拓展,由个人门户、不同的群、圈的形成及微信公众账号作为新媒体的新兴载体,由关注者和被关注者组成的忠实粉丝圈形成新媒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并凭借其个性化聚合功能将数据挖掘和智能推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一条双向的即时信息通道,信息的者与受众们的沟通更加紧密,实现信息的精准推送和即时获取,从而支持起更加旺盛的信息表达诉求。正因如此,新媒体具有了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特点和优势[1-4]:

1.1 媒体融合是新媒体发展的总趋势

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基础上的新媒体不仅是技术平台,也是媒体机构。新媒体的边界正在无限制地拓展,既弥补了传统媒体的缺陷,也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而由此引起的新媒介之间及其与不同传统媒介之间形态、功能、传播手段、资本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媒介的发展必然趋势和方向,使信息的交流更为顺畅和广泛,并显示出显著的媒体形态多样性,例如微博、博客、个人日志、个人主页、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论坛(BBS)、QQ空间等网络社区及Facebook、Twitter及新兴的视频网站等构成了目前新媒体的主要形式。总之,作为信息交流的基本平台和生活工具的新媒体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现实社会生活的基本生态[5-8]。

1.2 新媒体的平民化和泛化特点日益明显

新媒体的传播在技术层面已具有了零门槛、低成本、非线性传播的优势。每一个体都从“旁观者”转变为事件的“当事人”和信息的者和受众,成为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生产、积累、传播、共享的主体,均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或“网络报纸”(博客、微信)、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

同时,由于新媒体主体来源覆盖社会各阶层和全行业,使新媒体的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特征更为明显,尤其是社会底层的话语权得以提升,他们更为全面、具体、客观、公正提供信息,并能对事件做出切合实际的非功利性判断。正因如此,媒体群体正在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正能量和巨大影响力。

1.3 新媒体的信息分享跨越了时空限制

新媒体突破了信息传递中主体和受众的界限,并已然超越了时空限制,创建出了一种无时不在的全天候和全覆盖的信息传播环境,信息世界已日趋平坦。新媒体主体与受众间的距离已趋近于零,实现了所有人向所有人的信息传递,只要有意愿,每一个体均能成为信息的者和受众,并均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在电子信息覆盖的区域内实时、经营自媒体或获得信息,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提高到了极限。

1.4 实时互动使新媒体具有智能媒体的特点

跨越时空的互动性能是新媒体独特魅力之所在。而跨越时空的探讨和争论又为新知识生产和思维创新创造了条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分享过程中,任何人均可对涉及其中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同步的检索、查阅,并可随时对其进行转发、修改、发表评论和个人的观点,而信息者与受众间无障碍的交流与观点碰撞、讨论中产生的大量新的更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无疑将超越原有信息本身,并与原有信息一起在新媒体领域内无极限传播,从而对受众产生超乎想象的影响。可见,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的智能性媒体的雏形和特征,而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

1.5 新媒体信息庞杂、碎片化特征明显

由于新媒体主体低门槛、平民化和泛化的特点,使新媒体的内容构成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既无既定核心、也无固定格式,每一个体均可根据个人意愿上传、分享个人观点和信息,而完全不需顾及受众的感受。这将使新媒体的信息的丰富程度超越了所有传统媒体的同时,内容又呈现出显著的碎片化的特点,或只是只言片语。而如何能从如此碎片化的信息片段中获得完整的信息,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任何个体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 新媒体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新媒体以其即时呈现性、主观参与性和自主选择性为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和机遇,必将成为医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拓展扩展学历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普及医学知识,全面提高受众医学科学素养的重要平台[9-12]。

2.1 对传统医学学历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伴随个人计算机及其视听设备的普及,新媒体技术与医学教育的整合已成不可逆转之势,传统教育模式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历史性变革,医学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效果评价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医学知识通过元素化和编码化而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同时,伴随着摄、录、编等教学设备的小型化、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全面改善,以及医学教育者影视素养的提高和新媒体教育技巧的广泛应用,医学视听教材的设计和制作已呈现专业化和泛化的趋势。各种新颖实用的新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电化教育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大量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视频、音频、动漫等医学教育课件大量涌现[13]。并以其媒体的集成性、信息的多维性、操作的交互性、形式的多样性、资源的共享性也已成为医学教育的基础。教学内容也完全突破了课堂教学时空、场合、距离、形式的限制,既适合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适合利用多媒体终端的个性化学习。目前,网络多媒体精品课程已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学历课程,部分课程甚至已实现全国或全球范围的共享。

但目前,上述新媒体教育模式(如电化教育、下载课件笔记、在线或下载授课视频等)已不难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将新媒体与教育资源充分融合的慕课、微型学习、微信群、医学公众平台、易班等新媒体医学教学平台正在从根本上丰富和改善了原有教学模式,成为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学习的主要方式[14-16]。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即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17-19],已成为一种与既往观看视频的网络电化教育方式根本不同的新型教育模式,并凭借其显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兼具了与传统线下课程类似的作业评估体系和考核方式,很好地诠释了新媒体的平民化和资源共享特性。随着2012年三大慕课平台(Udacity、Coursera、edX)在美国成立,慕课课程呈现快速发展之势。2013年被认为是中国的“慕课元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先后推出慕课在线平台课程,此外,许多商业机构(如凤凰公开课、新浪公开课、网易公开课、百度教育等)也先后上线网络公开课。任何人只要在网络覆盖之处均可以通过慕课平台免费注册,学习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开设的精品公开课程。慕课学习不仅可在线与老师交流,更需要完成定期布置的作业及考试,才能进入到下一环节,并最终能拿到逐渐被认可的课程毕业证书。目前,通过自主学习慕课平台上的网络公开课,已经成为校园学历教育课程的重要渠道和学习方式,北京大学10门慕课的注册人数已超过北大校本部在校生人数。

此外,伴随新媒体技术深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提升学历教育水平的同时,也正在对未来教育管理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通过微信、微博、QQ群、同学录、班级博客等新媒体工具,管理者、老师、学生间可瞬时实现信息的全员分享,使得信息的传播、分享更加实时、透明、快捷和简单,学籍注册、信息、作业布置、实时讨论、作业提交、课业考勤、问题反馈等等日常校园教育事物均已实现在线管理。可见,新媒体技术不仅改变了以学校、班级为单位的学校教育管理模式,还严重弱化学校、班级传统的团队氛围,网络新媒体教育已经具备完全实现传统学历教育的可行性。

2.2 对继续医学教育的影响

与其他学科不同,继续医学教育在医学学科的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完善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对已完成院校学历教育的卫生人员进行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终身性培训,使其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能够保持不间断地专业知识更新、业务能力提高,以适应医学科技发展的相应,提升医疗整体水平[20]。

然而,由于继续医学教育对象的虽然求知欲强、目标明确,但学习背景不同,且可支配时间随机性强、碎片化特点明显,缺乏较长固定时间段用于专心学习。因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显然不能适应继续医学教育的特点。新媒体教育平台以其知识传播方式灵活、不收时空限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受众群体大、管理方便的特点,已受到继续医学教育受众的广泛认可,并已成为继续医学教育机构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平台。目前,通过网络等新兴媒体渠道获取医学知识和最新的医学信息已经成为在职医疗人员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21]。

在新媒体平台模式上,除慕课之外,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微型学习[22]、微信群、医学公众平台,以其极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有效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更利于求知欲强、目标明确、学习背景不同、缺乏固定时间继续医学教育受众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高度个性化的学习,有效拓展和完善知识结构。

显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已经成为继续医学教育机构必然趋势,正因如此,很多医学协会和团体也已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在线继续医学教育课程、微信群、医学公众平台,分享各种医学资源信息、开展继续医学教育[9]。尽管,目前许多继续医学教育平台还处于成长阶段,但是,随着市场和用户的成熟,优秀的医学公众平台形成与传统学习方式互补的新的学习平台,而参与到包括学历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医学研究、科普知识宣传等各个领域[11-12,20]。

2.3 新媒体在医学科普宣传中的应用

国民健康保健水平的提高不仅与医疗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具有很大关系,而国民自身医学科学素养的水平也会对医疗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提高全民医学科学素养也是如此,完整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比例达到3.27%,仅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因此,加强全民科学素养尤其是医学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新媒体技术在促进传统医学学历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医疗专业人员业务水平的同时,也必将成为未来全民科普知识宣传的主要平台。

尽管,基于对医疗和健康行业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市场潜力的良好预期,很多企业都瞄准了医学新媒体平台蕴藏的巨大商机,均采取免费策略[23]打造不同医学新媒体平台,传播医学知识的同时利用新媒体精确推送的能力完成大量嵌入式的广告宣传。而这种免费模式也将成为维持新媒体平台的正常运营和盈利的必然方式,也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原有医学教育模式,并将成为公众获取医学知识和最新的医学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出自商业网站和平台的医学信息不可避免的会通过不程度的嵌入式广告对受众引导、甚至误导。

因此,医疗机构和主管部门必须主动借助新媒体创建宣传平台(如微信公众账号),加强医学医学知识、医疗政策的传播和宣传,强化对不良信息的监管。而与此同时,以医务人员为核心建立的新媒体群(如微信群、朋友圈)必将成为是医学科普的主力军,肩负鉴别虚假医学信息、传播医学知识、提高全民医学科学素养的主要任务,并将涌现大量网络红人。

2.4 新媒体对传统期刊的影响

传统医学期刊以其鲜明的主题和权威性一直是医学研究的交流平台和基础,并备受广大医药卫生科研人员的推崇。但是,伴随开放存取(open aeeess,OA)运动的兴起[24-25],不仅能丰富医学信息、缩短出版周期、降低出版成本、提高检索效率、扩大读者范围、增加文章引用率、提高学术研究机构和科研基金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还能有效降低获取知识的门槛、实现更大范围内资源的分享,有利于缩小不同国家在科学研究上的差距、加快科学研究速度、提高科学研究整体功效和进步[26,28]。同时,由于读者阅读习惯的悄然变化[29],传统医学期刊的地位受到极大冲击,与新媒体融合,开放资源成为传统医学期刊生存的不二选择[23-33]。

3 新媒体存在的问题

在新媒体技术以其前所未有方式的影响、改变媒体生态和医学教育及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问题:

3.1 信息过载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量的产生速度已经超越了可想象的程度,并使个体陷于无不处在的信息包围之中,形成“信息过载”,且真假信息混杂,因此,受众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如此冗余的信息中去伪存真、筛选有价值的信息,这已成为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新挑战,也会严重影响受众使用新媒体的积极性。

3.2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真实性

新媒体环境下,出于对现代医学视听教材娱教性的过度关注和对教学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如音频、视频、图片、动漫等)及传播效果的感官表现性的过分追求,大量极富表现力的新创意及摄影技巧和后期剪辑处理技术被用于新媒体信息制作和传播。同时,制作过程中无处不在的主观因素的干扰和对于故事、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的虚拟化处理。虽然利于满足受众的视听需求和某些心理期待,但常会造成信息传播的失真和道德失绳的问题,成为新媒体环境下事件丧失原有真实性的致命杀手,引诱受众沉浸于丰富的光影世界中而忘记了真正的学习内容,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尊重客观事实,合理运用数字动画技术与影视视听等艺术表现手段,才是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与合理性之所。

3.3 虚假信息泛滥

新媒体的低门槛和虚拟性及缺乏严格的审查机制,在平民话语权得到空前伸张的同时,新媒体主人都有可能随心所欲地编辑、未经审核的消息。同时,出于对被关注欲望的过分追求,有的人也常会降低自身道德底线,不实消息。尤其是在医学新媒体领域,由于医学信息特有的神秘性和对健康和医疗产业潜在的商业价值过分追求,大量不法商人经常利用多媒体平台嵌入式虚假广告、推送伪科学信息和假冒伪劣产品,使得新媒体医学信息平台成为虚假信息泛滥的重灾区,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新媒体平台社会公信力不足。此外,由于虚假信息的隐蔽性及受众新媒体素养的欠缺,大量充斥网络虚假信息易被无极限传播。因此,如何保证新媒体传播内容的科学性是新媒体教育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3.4 新媒体素养欠缺

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泛滥是新媒体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从冗余的信息中通过独立判断、去伪存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成为新媒体时代个体面临的新挑战。而是否具备对目的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反应能力、尤其是独立判断能力(即新媒体素养)成为决定能否在新媒体时代获益的先决条件。同时,加强、保持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也是提高新媒体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34]。此外,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单向模式,使得师生具有了同步获得知识的可能性,但是,由于中国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单一、信息技术相对欠缺,从新媒体中获得有价值信息的难度更大,严重影响了新媒体教育的效果。所以,提升教师新媒体知识培训水平,提高新媒体素养才是根本。

3.5 新媒体环境中权利、义务与监管

新媒体技术已成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及科普宣传的重要补充和基本平台。然而由于新媒体的自身特点,常会引起棘手的法律问题。这既涉及患者、同事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知情权的保护,也涉及是否存在嵌入式非法广告、虚假宣传、不当得利、散布谣言、恶意误导等非法准医疗行为,还可能涉及医疗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处理权限的界定和处理方式等等。而由此引发的侵权行为和法律冲突正在以不同的形式不断涌现,且新媒体主体和受众均有可能成为法律纠纷的承担主体并有可能承担法律后果[35]。例如,近期引发全国性讨论的西安某医院“手术室自拍事件”所折射出的一系列问题,如患者隐私和其他权益是否得到保护、医护人员行为是否存在过错、管理部门处理方尺度是否恰当、是否具有足够法律依据等都值得深思和商榷。

第6篇

(一)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的管理申报者在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进行申报时,主办单位必须明确告知申报者申报项目的详细内容和各个注意细节,经填报后申报内容不允许改变,使申报者能准确的选择自身需要的项目,从而保证申报的质量。申报的项目获得批准后,主办方需通过本单位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主管人员核准后才可对外招生通知,并指定相关管理人员进一步申核。检查项目编号、名称是否符合,主办单位是否正确以及其他内容是否都符合管理要求等,特别是对于容易出错的细节更需要着重检查。另外,管理人员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方案来确保项目的如期举行和顺利完成,确保每一个项目的教学质量[2]。

(二)提高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提高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加简便、快捷、有条理。例如,以项目为单位将申报、批准、报名、举办等一系列管理信息都在管理系统中记录备份,并通过计算机与管理系统软件进行查询、共享以及更新信息等操作。或是利用信息化系统来管理学员,动态跟踪学员的学习进度、学习成绩等等,既便于管理,也便于学习者随时随地查询自己的学习情况,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学习平台,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例如医学操作技术的视频讲解,医学理论的文字叙述,以及重要操作步奏的图片分析等,让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或是直接进行网络授课,为一部分时间安排较为紧凑的学员提供便利。

(三)细化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内容第一,要对教育内容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教育内容符合切实的临床医学发展所需,避免浪费教育资源与学习者的时间;第二,要对教师的资格与能力素质进行严格的管理,看其是否真正符合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所需的教师标准;第三,要对学员进行正规、科学的管理,用学分制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第四,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软硬件设施的质量水平;第五,不定期对学员进行采访调查,收集最真实的教育开展情况以及学员对教育工作的建议,动态的调整教育工作内容与措施[3]。

(四)针对性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继续医学教育中,除了要重视对学员的医学理论、操作技能教育更新以外,同时还要针对性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因为临床医学水平的高低,在今天不仅仅取决于临床医学技术,更取决于临床工作者对患者的态度,只有以一颗"医者仁心"去对待患者,才能使患者感到温暖,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反之,如果对患者态度冷漠,索要、收受红包,不仅会拖延患者病情治疗进度,更会带来非常不良的社会影响,阻碍临床医学工作发展,所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五)严格管理学分证书颁发医学继续教育的主办单位必须要指定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招生通知、学员名单和课程安排管理,该工作人员要对所有的学员信息进行核对,防止出现学员信息混乱难以管理的情况,最重要的是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授予学员学分以及颁发证书,必须要保证学分评价与证书颁发的客观性、工作性与权威性。否则的话,就会导致学习人员的学习热情减退,不利于当前以及以后的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开展,带来的影响可能非常严重,甚至会对临床医学工作的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必须要重视学分管理与学分证书颁发。

二、结语

第7篇

一、法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形成

法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历史悠久,是正规意义上的学位制度的起源地,其博士生的培养及博士学位制度更是当今国际社会公认和仿效的成功范例之一[1]。18世纪以前,法国的学位没有严格的评定标准和程序[2]。法国大革命后,古典和近代医学教育制度通过建立新大学,实行专科医师制度,扩大教师队伍,理顺学位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得以沿革和发展,为现代法国高等医学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0世纪后,法国政府又通过严格控制招生人数,建立优选淘汰式的培养原则,设置统一、单一的博士学位,加强临床实践等教育改革,形成了法国目前现行的高等医学教育制度。

二、法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

1.学制长,培养目标明确:法国医学教育是世界上学制最长的高等教育之一[3],一般为9~11年,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学习为期2年,相当于我国的专科教育,教学课时不低于540学时。第1学年完成基础学科的学习及1个月的实习后,学生必须参加严格且通过率极低的国家统一考试,通过者才能进入第2学年的学习[4]。第2学年除了理论学习以外,还有400学时的临床实习。理论课程有解剖学、细胞学、生物化学、社会科学和化学等。第2阶段学习为期4年,相当于我国的硕士教育,基础理论课时约为520学时,同时需要完成80~100h的选修课程。第1学年用于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和临床技能培训,也是第1阶段学习的延续。后3个学年采取上午在医院实习,下午在学校上课的模式,必修课程有血液学和药物学等,同时还开设了人文及社会相关的课程,如卫生经济学等,选修课程有法律、人类学和社会学等[5]。第3阶段为学制3年的全科医学教育和学制3~5年的专科医学教育,相当于我国的博士教育[6]。该阶段学习偏重于临床实践,辅以少量的理论学习。学生承担全日制病房工作,国家支付工资,具有处方权,但身份仍然是学生。全科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科医师,毕业后主要在私人诊所工作,行使家庭医生的职能;而专科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科医生,毕业后主要在医院从事临床诊疗工作。2.采取“精英式”培养模式:法国医学教育入学门槛低,淘汰率高。通过高考或者具有等同于高中毕业学历的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医学院校第1学年的课程学习[3]。学年结束时,学生必须参加国家严格选拔的第1次会考,只有8%~20%的学生通过考试,成功进入下一学年的学习[7]。在第6学年专科医学学习中,学生必须参加国家第2次会考,只有不到50%的学生通过考试后有机会继续专科医学学习,其余的学生将转至全科医学学习[8],这种“精英教育”保证了医学生的培养质量。3.注重临床实践能力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法国的医学教育非常注重临床实践与医学理论相结合,医学生从第1阶段的第2学年即开始接触临床实践,并且直接接触临床的时间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不断增长。从第3阶段便开始全日制的临床实习并且履行“住院医生”的职能,这种注重临床实践的培养方式,一方面避免了单纯学习理论知识的枯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了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3个阶段的医学教育中,通过学习经济学和教育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培养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启示

1.建立淘汰分流和中间出口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纵观各国,医学教育属于精英教育,而我国却将其变成大众教育,违背了医学教育规律[7]。在“以五年制为主体、八年制为重点、三年制为补充”的医疗教育改革思路下[9],积极借鉴法国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严格的筛选、淘汰和分流等措施,提高学习的竞争氛围,是保证“精英教育”的必要措施。这样既可满足医生培养和社会需求的供需平衡,又可为政府减少教育经费的投入。2.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医疗卫生人才理应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过程中,应加强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学科建设,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和课时比重,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培养能够适应新时期“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的高素质、高水平、医术精湛并富有人文素养的医疗卫生人才。3.以临床为导向提高医学生实践能力:法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及人文素质的全面培养。临床实习在整个医学课程体系中至少要达6年时间,而我国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时间普遍在4年左右。因此,应在培养阶段增加临床实习课时,同时采用以问题为导向(PBL)、以案例为导向(CBL)、以团队协作为导向(TBL)和以探究为导向(RBL)等教学方法,将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引导医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比中法两国的医学教育体系及教学特点可见,法国非常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达到从业医师的50%左右,并立法规定全科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3]。法国每年约有2/3的医学生在完成6年基本医学教育后,注册第3阶段的“全科住院医师”学习,成为全科医生。全科医生能够提供经济、方便、可及、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对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和建立分级诊疗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娟,吴志功.法国博士生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2007,11:41-43.

[2]蒯强.法国的公共卫生教育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1,6:24-27.

[3]刘钰晨,梁勇.法国医学教育制度分析及其启示[J].江汉大学学报,2013,41:107-112.

[4]胡畅路,陈俊国.从美国和法国的高等医学教育看中国临床专业八年制医学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21-423.

[5]蒯强.法国医学院校第一和第二阶段教育改革的进展[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4,28:68-72.

[6]许涛.法国高等医学教育概述[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3.

[7]孙宝志.全球视野下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改革出路[J].医学与哲学,2013,34:1-4.

[8]赵全明.对比法国医学教育思考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12,16:3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