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道路城市规划范文

时间:2023-09-27 09:30:40

序论:在您撰写道路城市规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道路城市规划

第1篇

【关键词】 城市规划道路;静态测量;施工放样;应用

一、引言

GPS技术与传统的手工测量手段相比有差明显的优势。在控制测量中,由于GPS无需通视,可构成较强的网形,提高定位精度,其测量减少了常规方法中的中间环节,速度快,精度高,但GPS定位也有其局限性,虽然GPS静态测量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但是需要较长的数据采集时间,而且测量数据需要后处理;RTK定位技术虽然很迅捷,但相邻点位精度较差,而且还存在数据链的可靠性问题,因此这两种方法都不适合长距离和高精度的放样测量。

通过在阿克苏西工业园区道路施工的实践,我们摸索出在GPS静态测量的基础上用全站仪等常规测量仪器进行施工放样的方法,它既能保证测量放样工作的迅捷性又能确保放样测量的精度。

二、原理

在GPS静态测量的基础上用全站仪等常规测量测量仪器进行施工放样,其主要原理是:根据相应的精度要求,利用GPS定位技术中的静态测量方法,在沿道路走向的适当位置按相应等级GPS控制网的要求,布测一定距离且相互通视的控制点,然后在该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用坐标法进行测量放样。

三、 精度分析

1.误差计算式

由于测距有误差,将使放样点在放样距离的度度方向上产生位移,这种位移称为纵向中误差,相应的中误差称为纵向中误差,以ms表示。由于测角有误差,将使放样点在导线长度的垂直方向产生位移,这种位移称为横向误差,相应的中误差称为横向中误差,以mμ表示。

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时,其中误差计算式为

ms=a+bSAB (1)

式中,a为固定误差;b为比例误差。

设放样角有误差dβ,则使放样点产生横向位移μ,而μ= SABdβ÷ρ,则放样点的横向中误差为

mμ= (2)

设起始坐标方位角误差为mα0,由于起始坐标方位角误差由已知点A,M引起,则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坐标方位角误差计算公式为

mα0= (3)

一般地,A,M点为同等级控制点,其中误差相等,设为 mA,则

mα0= (4)

此外,放样点还受到起始点点位中误差mA影响,以及由于起始坐标方位角中误差mα0而使放样点产生横向位移为的影响,还有前、后视棱镜照准误差mv、仪器对中误差mi。考虑到起始误差、测量中的偶然误差的综合影响,放样点的总误差为

MP= (5)

代入(4)式,则

MP= (6)

另外还有温度、气压、大气折光的影响,但是由于放样距离一般不太远,而且全站仪都有这方面的改正系数,所以这里不予考虑。

2.点位误差和相邻点位误差

点位误差指相对于控制网起算点的误差,相邻点位误差是指控制网点相对于相邻控制点的误差。道路中线放样的中线偏移位值一般可以认为是相对于最近控制点的放样误差,因此用于放样的测站宜按GPS二级网的精度施测且应该尽量靠近放样点,这样才可能达到放样精度。而GPS测量由于边长不受限制,在工程测量中就应强调逐级控制的原则,即在布测低等级控制点时应尽可能用最近的高等级点作为起算点,测量放样应以最近的控制点作为放样测站起算点。

放样时若取其2倍中误差为限差选取测角精度在2〃以内,测距精度在(2+2×10-6D)以上的全站仪,则在300m的距离以内,放样点的精度能够达到20以内。

四、在阿克苏西工业园区道路施工放线中的应用

阿克苏西工业园区道路是阿克苏市区西工业园区道路路网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以下原因:

(1)西工业园区道路分2个标段施工建设,施工单位不统一;

(2)原来所布设的控制点已经有被破坏的点,地处戈壁荒漠郊区,控制点不便保存;

所以,我们根据工程特点,利用GPS静态测量方法计算平面坐标,并用全站仪完成西工业园区道路的施工放线工作。

1. 原理

(1)在中线转折点附近选取既符合GPS测量等级以便于全站仪放线布点,并且至少要有两个点点相互通视。

(2)按相应控制网要求,用静态测量方法测设控制点,利用开发商提供的软件把静态测量成果解算出各控制点的坐标。

(3)在上述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用坐标法进行测量放样。

2.实例

我们以西工业园区的长沙路至重庆路路段的测量放样为例,详细阐述阐述作业过程。

(1)坐标系统。为了与原市区道路的联接,坐标系统采用原来的阿克苏城市独立坐标系统。

(2)GPS测量。首先在路交点附近较开阔的地方布设控制点P1、P2,然后按相应等级控制网的要求进行GPS静态测量作业。用随机软件进行平差计算。

(3)全站仪放样。放样时以P1(或P2)点为测站,以P2(或P1)点为后视,用全站仪输入坐标并反测其边长检查其正确性,然后按坐标法在实地上放样出设计的DJ1、DJ2点坐标。

(4)中线桩放样。在DJ1(或DJ2)架设全站仪,以DJ2(或DJ1)为照准方向,以钢尺量距,钉出里程桩即可。

西工业园区道路利用上述方法完成了全部的测量放样工作。由于全站仪放样的边长都较短,全部桩位放样精度为MP≤1.4cm.,全部满足高精度要求。这证明了用常规测量仪器配合GPS测量定位技术,运用上述方法,能够完成较高精度工程的测量放样任务。

五、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的高速发展和GPS的普及使用,GPS定位技术是目前测量工作的主要技术手段,其的推广使用,由于其边长不受传统导线测量的边长限制,布点灵活等优点,是提高测量精度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GPS配合传统的测量仪器在西工业园区道路的放样测量中,无疑其应用是非常成功的,它的动作模式为今后的城市工程测量施工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有益思路。

【参考文献】

[1]魏二虎,黄劲松.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第2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 道路绿化; 规划设计; 海门; 南海路

Abstract:As a important special part of landscape design, the urban road green design is very important in urban and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The text takes the Nanhai road green design as research background. Through expounding the material road green design,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study reference to the urban road green design in adjusting urban plan.

Key words:road green design; urban plan; Haimen; Nanhai road

中图分类号:TU985.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8-0139-03

1概论

长三角经济圈的迅猛发展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代表,而在经济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该区域城市建设也相应地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具典型的莫过于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城市中心的转移和迁徙,如城市的中心从老城区向新城区的迁移,以及新城区城市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在这种城市格局的调整和变化的过程中,城市建设必定会对城市道路绿化的形式和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同城市的发展格局保持一致使二者相得益彰,从而为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服务,是当下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城市变革中不可避免的主题。本文以海门南海路道路绿化设计为例,在详细阐述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总结,尝试对城市规划发展格局发生调整下的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进行一定的探索。

2项目概况

2.1海门概况

海门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濒黄海,南依长江,因扼“江海门户”而得名。由于海门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位置,与苏州隔江相望,并承接上海100km以内的近距离辐射,是苏南地区和上海地区跨越长江向北发展的战略重地,也是江苏北部向南承接苏南和上海影响力的门户区之一。未来崇海大桥与崇启大桥的建设,将进一步使得该地区融入苏南经济圈和上海经济圈发展的大格局之中,进而实现城市的跨越式发展。(见图1)

2.2南海路现状

本次设计范围西起富江路东至民生河,全长6km。目前南海路两侧现状用地多为农田和原有居住用地,同时沿路还分布有一定数量的新建小区及厂房。规划调整前的总体绿化设计宽度为68m,其中道路红线宽度38m,南北两侧道路绿化带宽度分别为20m和10m。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道路中央为22m宽机动车道,两侧为5m宽非机动车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隔离带为3m。另外道路两侧水网密布,其中圩角河,日新河,民生河三条水系穿越南海路。(见图2-1、2-2、2-3)

2.3南海路规划调整

根据海门市南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海门市未来将形成整体向南发展的趋势。在城市向南发展的规划中,南海路作为新城区重要的城市景观带,将发挥联系新老城区的重要作用。根据规划蓝图南海路两侧规划用地总体上可分为三类,即商业金融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及居住用地,其两侧今后将发展成为海门市经济和政治的中心,而南海路的道路等级也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控制性规划做进一步的调整,其中总体道路绿化设计宽度将从最初的68m扩展为100m,其中南北两侧绿化带宽度均增加至20m,同时两侧增设8m的辅道及3m的人行道。

3应对规划调整的思路

3.1随着城市规划的调整,城市道路功能必然随之发生转变,因此道路绿化设计如何应对城市规划的调整,是道路绿化设计前首先要注意考虑的问题

3.2由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前瞻性,目前的城市道路红线还无法立即拓宽。道路绿化设计范围只能依托规划调整前的红线范围作为参考,但是绿化设计整体方案与近期实施设计方案都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市政道路规划保持一致。

有鉴于此,道路绿化设计从以上两个基本点出发,进行了深入的设计及构思。

4具体设计思路

4.1设计原则

4.1.1远期与近期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海门市南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南海路道路的等级在原有等级的基础上有所拓宽,道路红线宽度由68m拓展到100m。在此基础上设计方案根据新的规划绿线设计范围,同时结合建设单位的相关意见,进行绿化设计。同时在重点路段,根据目前城市发展的需要,按照规划调整前的绿地范围进行设计,同时在设计方面也要为未来的绿化预留空间,以实现近期道路绿化效果与远期城市绿化相协调。

其次绿化方案设计与远期城市总体规划保持协调一致,方案以海门南部新区规划为指导,在保证基本绿化要求的基础上,根据道路两侧用地的性质及两侧规划道路的走向,采用“简易绿化”的方式,实现绿化设计符合城市未来道路两侧的用地性质要求,做到与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合理衔接。

4.1.2生态性原则

为保证城市道路未来的生态效益,方案在绿化种植方面,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的多层次绿化空间,以及丰富的植物群落。同时在道路的重点节点采用一些如花地被、花境等新颖的绿化设计手法,来丰富道路绿化的空间层次。

4.2设计理念

绿之廊:廊是连接事物不同组成部分的重要廊道,生态学意义上的廊道是连接不同斑块的线性空间。方案将南海路定义为绿之廊,目的在于着重突出其生态绿色廊道的设计理念,同时也是将其比作联系城市不同功能空间的“沟通”廊道。

水之舞:海门的历史文化悠久,大约有一千多年的文明史,从其文化的成因来看,海门文化主要属于江海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方案从江海文化出发进行思考,突出其水文化特色的一面,并以“水之舞”为创意,将水的动态性做为一个元素融入到道路绿化设计的方案中来,突出设计的文化性特色。

5种植设计

5.1基础绿化

根据南海路的特殊情况,南海路绿化设计方案可分为标准段绿化及道路交叉口绿化两种形式。

标准断绿化设计根据整体绿化设计的远期与近期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对不同的路段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手法。

绿化总体上根据城市规划调整后的红线范围进行设计,在局部路段如现状条件暂时无法满足道路红线的宽度要求,例如红线范围内已存在的暂时无法拆除的建筑、道路两侧的现有河道等。道路绿化设计则根据具体的现状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现状道路基本使用功能的要求。其他路段则根据规划调整后的道路绿线范围进行种植设计。

绿化树种的选择以胸径16.1~18cm的全冠香樟树阵做为道路绿化的骨架,种植间距为6m×6m。在规则式的香樟树阵之间,以雪松、香樟、嫁接银杏、香椿、榉树等大乔木进行自然式的种植,形成道路的自然式骨架同时点缀以红叶李、桂花、红花木、石楠、红枫等小灌木,作为基础绿化的点缀。在使整条道路形成大尺度的景观效果的同时,将自然式的种植形式同规则式的种植形式相结合,共同构成了刚柔相济的一条道路绿化的骨架。

道路交叉口的绿化设计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功能要求,首先考虑现状范围内的绿化需求,即现有道路的交叉口处,在兼顾未来辅道实施后的城市道路景观效果的基础上,方案规划调整前的道路红线为基础,进行种植设计,使近远期绿化能够得到兼顾。

其次在规划道路与未来金融区、行政区的衔接路段,绿化设计则根据规划调整后的道路红线为依据,采取少种、或者不种树木的方式,为今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留有足够的空间。

衔接路段的植物品种组合主要以落叶乔木为主,如水杉、黄山栾树、无患子等,同时在林下辅以整形绿带,球形灌木以及片植的地被,如小龙柏、红叶石楠、苏铁、红叶李、大吴风草。在形成丰富的乔、灌、草的绿化效果的同时,也满足了该路段交通视距的要求。

5.2绿化特色

首先南海路作为海门市重要的城市景观带,其本身应该具有不同于其它道路的标识性景观特点。因此方案从此处着手,主要通过特色植物紫薇的运用来体现道路绿化的景观特征。主要的设计手法是将紫薇有规律地丛植,从而使整条景观大道形成一条以紫薇为特色的“色带”。使之成为海门市独具特色的景观大道。

其次方案以大尺度的曲线式绿篱的种植形式作为对设计创意“水之舞”的诠释,将灵动的曲线布置在道路绿化的两侧,即很好地体现了方案的创意主题,同时也打破了传统道路绿化直线型较为呆板的视觉效果。

5.3花境的设计

为了使局部重点路段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方案采用了花境的种植方式,来对道路绿化进行点缀。主要栽植区域为人流量较大、车行速度较慢的道路交叉口处,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主要的植物品种有紫叶酢浆草、花叶玉簪、蛇鞭菊、美丽月见草、宿根福禄考、细叶美女樱、黄金菊等等。(见图3)

6结语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之与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保持一致,从而发挥其最大的效能,是城市规划别应注意的问题。结合南海路的道路绿化设计与思考,笔者认为从老城向新城迁移的特殊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的道路绿化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6.1道路绿化应严格遵循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绿线范围,不可因城市建设的时序性和客观现状条件肆意更改和调整绿线范围。

6.2应该保证城市规划在得以实施的前提下,绿化设计要充分兼顾城市规划的可实施性和阶段性,重点加强近期规划实施性较好的区段,同时规划控制的未来区段通过有效的绿化措施进行遮挡,这样既可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留出一定的空间,又可保证城市建设同园林绿化的统一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建设用地的过渡性。

参考文献:

[1]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第3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素;过程

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对城市道路空间进行研究,并且实现景观布置的一个具体过程。具体而言,是对城市道路或者城市中某个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行全面综合设计,根据城市道路的特色以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设计,为居民生活提供更加舒适、适宜的环境,以满足人们的物质以及精神追求。通过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可以有效改进城市道路的环境质量,对空间进行有效利用,进而促进城市道路的建设与发展工作深入开展。其中,景观设计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对城市道路的景观风貌进行规划、对街区进行设计、对城市道路的历史文化要素进行规划设计等。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加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要素以及过程分析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在城市规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体设计内容,是对城市景观功能进行实现的重要步骤。城市道路的规划与景观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城市道路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等。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是为了使城市中的各种要素能够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给人留下美好印象。

2.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要素

2.1.1 城市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城市道路都有与其它城市不同的特色,这是城市景观设计中要优先考虑的问题。不同的地理位置、地形以及地貌等,都是自然环境要素的内容。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根据城市道路当地的特色进行设计,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比如,临海的城市道路可以有效地利用水资源进行景观设计。靠山的城市道路,则可以充分利用山资源,加强对山的开发和利用,形成有特色的景观。

2.1.2 城市道路的建筑特色。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反映,建筑特色对景观设计也有很大影响,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建筑的形象也决定了城市道路的景观特色。比如,我国南北方的温度差异较大,在北方的建筑,一般是将就保温性能的保障,南方则主要考虑建筑的通风、隔热等,再加上南北方的环境差异,在北方的一些城市道路,其街区一般比较宽大、笔直。南方地区由于人比较多,地比较少,因此,很多城市道路的建筑比较密集,从而形成街道狭窄的景观形式。建筑物的风貌对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具有一定指导和影响。

2.1.3 城市的人文特色。人文环境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人文特色的形成,往往是由历史过程决定。城市道路在发展过程中景观历史的变迁,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文化历史以及人文特色的反映,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在现代化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对城市道路的人文特色进行充分体现,不仅要对传统进行传承,还要结合现代化的理念,对人文特色进行发扬。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城市景观设计都面临着如何保护文化遗产的问题,人文特色的保持以及发扬对于城市道路的个性化建设,以及城市内涵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准确把握城市道路的人文特征,才能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保持城市道路的灵性,彰显城市道路特色。

2.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过程

2.2.1 对景观进行分析。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根据环境学、生态学等相关理念,对城市道路的景观进行分析和评估,对景观设计过程中的损失进行估算。尽量采取措施将损失降低,并且要对景观进行详细分析,制作相应的评价图,为景观设计提供依据。

2.2.2 景观规划与设计过程。城市道路的景观规划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将景观规划区域分成几个比较大的板块,每个板块承载不同的功能,如休闲区域可以进行公园规划设计;商业区域可以进行购物中心的规划设计等,要从整体环境的策划上进行景观规划,保证城市道路的功能有效发挥。此外,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对景观规划的内容进行具体反映。比如,对道路、道路两旁的草地、道路两旁的建筑等方面的设计,都是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特色以及资源进行设计,营造一种适合生活、视觉效果良好的景观环境。

3 结语

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建设的进程逐渐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设力度也逐渐加大。景观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的配套工程,相应的规划设计部门要对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景观设计,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智博,马力,杨岚,胡金萍.从城市规划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J].

第4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道路测绘;方法设计;特点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urban planning road surveying and mapping missions, analyzes the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summarized a set of relatively complete design of urban planning road surveying and mapping method, the paper mainly lies in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flow and some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scheme was measured. And expounds the city planning road surveying and mapping method characteristics, reflected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flexible operation, qualific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efficiency, operation process, perfect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results and practical, the operation as a whole feasible and other advantages.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road surveying and mapping; Method to design;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规划道路测绘理论方法基础

1.1 规划道路测绘概念

规划道路测绘是指在规划道路定线条件的基础上,根据规划设计要求,具体定出规划道路的道路红线图上或实地位置的放样作业过程。根据规划道路所处的地点不同,规划道路测绘又可分为山地规划道路测绘和城市规划道路测绘。

1.2 城市规划道路基本要求

城市规划道路是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实体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其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1.2.1基本程序

按照设计道路的要求和复杂程度,城市规划道路的设计基本程序如下:

图1 城市规划道路设计基本程序

1.2.2设计成果

城市规划道路设计的成果主要是路线设计的图纸和表格。

城市规划道路设计图的内容包括:规划红线、坡口和坡脚线、车道线、人行道及人行横道线、交通岛、地上及地下管线和排水设施。

城市规划道路设计的表格包括: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逐桩坐标表。

1.2.3 规划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分界控制线,红线之间宽度即道路用地范围,也可称道路的总宽度或称规划路幅。规划道路测绘的主要内容是对规划道路红线的定线放样。

规划道路红线包含的内容主要有:道路的名称、道路的红线宽度、道路的中线、道路的起止点、折点的弧线信息、立交的红线、绿化控制线、河道控制线等。城市的规划道路红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扩展、改造以及区域性的建设等不断变化着的。

1.3 作业特点

城市规划道路测绘的主体一般是规划道路,规划道路分为:新有单条规划道路、区域性规划道路网、现有规划道路变更及延伸等。因规划设计的不同和实地环境的差异,使得待测绘的规划道路内容多样、形式各异,每一条规划道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城市规划道路测绘外业的作业,其主要特点有:

(1)作业条件复杂多变。规划道路测绘的实测环境可能是现有的道路、小区,也可能是尚未建设的田地、山岭,条件各异。

(2)测量精度要求高。因为规划道路建设的特殊性,在重要规划道路、道路红线的测绘上,对定线精度要求很高,测量精度不但会影响各方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道路与城市建设的合理与安全。

(3)长线作业。规划道路测绘贯穿整条规划道路,其测量线路长,容易产生累积误差,而且由于道路的连贯性,一个点测错通常会引起相邻测点的连锁反应。

1.4 城市规划道路中的测绘基础技术

城市规划道路测绘运用的是工程测量学中的路线测量的测绘基本技术,主要是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直线和曲线的测设。

1.4.1 放样测设方法

无论是直线的测设还是曲线的测设,都是根据各个设计点位放样而得。待放样的点位坐标由规划设计图纸和表格上计算所的。点位坐标放样一般根据已知控制点进行,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角坐标法;(2)极坐标法;(3)角度交会法;(4)距离交会法

1.4.2 数字成图技术

数字成图技术反映在数字测图流程上包括:外业电子仪器施测,电子化数据记录与通讯技术,PC制图,打印与出图等。

规划道路测绘常用的外业电子仪器包括电子经纬仪、手持电子测距仪、全站仪和GPS接收机。电子化数据记录与通讯技术涵盖了数据编码技术、数据通讯编程技术、自动化数据质量检查等。PC制图技术主要是利用CAD制图软件,手工或计算机自动成图,在规划道路测绘成果绘制中需遵循测量成果制图规范和标准。打印与出图技术主要有打印机出图、绘图仪出图和数字地图出图等几种方式。

2 城市规划道路测绘方法设计

2.1 定路条件单

“定路条件单”的作业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外业实测所得数据来计算成果;二是根据已有数据资料和提供的数据来内业计算成果。

2.2 全面理解定线条件

在开始规划道路测绘之前,需要仔细阅读规划道路定线条件,领会规划意图,并对定线条件进行测绘方面的审核,确定拟订的定线条件的严密性、唯一性和可操作性。

(1)定线条件的内容

规划道路定线条件,即设计得到的规划道路信息,由属性信息和图形信息两部分组成。

(2)定线条件的一般约定

理解规划定线条件,首先要了解定线条件中的约定。在实际情况中,常见的定线条件约定有:

①墙线的理解。②楼房突出点与阳台等建筑附属物的取舍。③铁轨中线的理解。

(3)定线条件审核计算

第5篇

关键词:道路设计;城市规划;发展;联系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规划设计与道路设计

城市规划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我国的城市规划发展历史更为悠久,而且逐渐形成了有我国特色的城市规划模式,从商朝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走上了一个新的平台,开始注重对城市整体形态、城市路网、城市排水系统等的设计,从而使城市发展更加适合人们的居住和生产,使城市有明确的分区,并且通过道路设计将城市之间的每个分区合理的联系。城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进行的定期规划,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较强的科学性,城市规划设计主要对城市内部布局分区、各项市政管线和工程和城市未来发展模式进行设计,城市规划体现的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意图和方向,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和道路设计使城市居民等生产生活更加现代化,提高人们居住和生产的舒适度。

道路设计则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设计的功能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都会参考道路设计和原有的道路进行,道路是人们和车辆通行的基础设施,道路设计涉及到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城市道路按照等级可以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城市道路设计根据道路的实用情况,城市人口和城市的经济发展等各项因素进行,每一个级别的道路设计都要做到科学合理、符合规划和满足实用需求,在满通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道路的集散功能和辅助功能。

2道路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联系

2.1道路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设计分为3个重要阶段即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道路设计贯穿着3个环节,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总体规划中对城市道路设计与规划最为重要。道路设计涉及到道路的等级、用途、宽度等,而且道路设计要注意到地质构造、路基设计、路面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绿化设计和道路通行量等,这些也都是城市规划设计所包含的因素,好的道路设计能够城市增添更多光彩,能够使城市与外界联系更加密切,方便人民的生产生活。

2.2道路设计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和基础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路网设计,通过功能分区结合路网设计使整体规划更加符合城市的发展需求,而且城市整体规划设计进行前期需要进行实地的调研考察,对实际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在调研考察时要特别注重道路的分布和现实情况。许多城市总体规划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不能够一味的为了设计而进行,要根据实际情况经济合理的进行规划,道路设计也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动和重新规划的体现,为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和基础,而且道路设计通常会结合城市的给排水系统来进行,来体现城市道路设计的科学性和综合性。

2.3道路设计影响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道路设计的依据是车辆通行量和城市人口数量等因素,并且在建设阶段要严格按照路基和路面的设计进行,可以说道路设计是要非常严格和精确的,如果道路设计不能够满足城市的实用需求或不能够符合规范的要求,那么城市规划整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会受到质疑。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城市规划变动和调整,那么涉及到的因素就会更多,损失也会相应的更大,道路设计要严格按照特定的通行能力、服务能力和疏散能力等进行,成为促进城市规划设计进行的因素。

3城市规划中道路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问题的探讨

3.1不同类型的道路设计问题。

按照城市道路功能对其分类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或商业性道路和景观性道路。⑴交通性道路主要是满通要求,道路上车流量较高,一般为双向四车道,需设置公交及港湾式车站,并与车站结合开辟行人过街横道,同时人车之间应有较宽隔离,减少干扰。⑵对于城市生活性道路,目的性、相关性的出行和到达的交通量占主体,道路上行人较多,更多考虑人的需要,需要较宽裕的人行道及相对较好的步行环境。考虑交通安全需要人车分离,干道级的道路可同时考虑机非分离,可采用一幅路或两幅路的布置形式⑶景观性道路通常绿化率应当不小于40%,总宽度应较宽车行道应与行人之间有较宽隔离,可设置公交及港湾式车站,对其行驶区域给予一定限制。此类道路一般采用两幅路布置形式。

3.2城市道路线性设计问题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交通运输状态及其使用的便捷性。平、纵面线形组合,应综合考虑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工程造价营运费用的经济性等与道路周围的环境与景观的协调。线形设计要使驾驶员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并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使视觉与心理反应达到平衡。从景观和安全的角度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对于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一般的道路则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自然景色有所变化,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缓解司机的疲劳,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将道路的平面线形设计成蛇形或锯齿形,迫使进入的车辆降低车速,也使外来车辆因线路曲折不愿进入而达到控制车流的目的,同时曲线形道路对居民而言,其趣味性更强,景观更丰富。

3.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问题

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最常见的一种节点形式,包括无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有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环行平面交叉口和高架路下的平面交叉口等几种类型,它们对道路网的交通状况影响很大。⑴在交叉口平面线形与纵断面方面,平面交叉路线宜采用直线并尽量正交。起终点离交叉口中心距离,应根据道路及相交道路等级,计算行车速度等确定。不宜太短,两条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坡度宜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的纵坡度应作相应的调整。⑵在交叉口竖向设计方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应综合考虑行车舒适,排水通畅,与周围建筑物的标高协调等因素,合理确定交叉口设计标高。在主要道路通过交叉口时,其设计纵坡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的纵坡应随主要道路的横断面而变,其横坡应随主要道路的纵坡而变。

3.4城市道路横断面的问题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横断面设计为线形设计的关键环节。就横断面设计而言,其主要任务是根据道路的等级、性质和红线宽度以及有关的交通资料,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并确定合理布局。使行人、机动化与非机动车辆尽量分离,加强三者的安全性,提高行车的速度,减少三者之间的互相干扰,保证沿路管线的布设,避免管线、各种构筑物及人防工程的相互干扰。考虑沿街建筑的性质,要与沿路各类型建筑物取得和谐。在部分主干道要考虑车辆中间调头需要,支路要考虑机动、非机动混行以及路边停车的需要。应当增加道路绿化率,合理布置绿化带,道路绿化率应满足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要求。

结束语

市政道路设计是道路交通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影响。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综合性很强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它需要设计者眼界开阔、经验丰富同时要有前瞻性并进行不断学习,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力求城市道路设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第6篇

1城市规划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关系

1.1道路绿地景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面貌

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对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路不仅是人们乘车时从环境的一处到另一处的通道,更是与建筑物、风景融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环境,对于城市中的人们来说,一个城市的总体印象主要来自于其在道路上的感受,这种感受不只是混凝土或沥青的外表,也包括了道路铺面旁边的乔木和灌木,成行的行道树,因此,道路绿化景观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面貌。

1.2城市规划也间接影响到道路绿化的风格和特色

在做道路绿化设计时,应该初步了解城市(道路)规划和道路两侧用地情况,再根据用地的地形、地貌和土质情况、道路的设计车速情况,确定出道路的绿化形式。因此城市规划从某种角度上影响着道路绿化的形式风格与特色。

2基于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鉴于对城市规划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关系分析,笔者初步总结了基于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方法。

2.1前期分析(综合考虑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2.1.1充分研究所设计道路在城市规划中的定位与纵断面形式,为设计提供第一手依据。

2.1.2充分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建设条件。从地形地貌、气候、植被与土壤等方面了解建设条件;从风土人情、历史人文及城市特色等方面了解历史文化,确保道路景观设计反映城市特色,体现城市形象。

2.1.3研究道路两侧城市规划的用地性质,所设计的绿化景观要以此为依据,符合用地性质的特点。

2.1.4了解市政管线在道路绿地内的走向及埋深,为下一步设计提供依据。

2.2设计原则

2.2.1生态性原则

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即贯彻以乔木为主体,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营造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有限的绿地空间内,最大限度塑造优美的道路景观。

2.2.2安全、可识别性原则

中央分车带的绿化应采用注重景观与视线引导及指示兼顾的合理化设计,同时考虑防眩设计,在道路交叉口处,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H<0.8m的低矮灌木或地被。

2.2.3文脉延续性原则

植物景观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植物景观设计首先要理清历史文脉的主流,重视景观资源的继承、保护和利用,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植物景观中,使植物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如杭州白堤的“一株桃花,一株柳”、荷兰的郁金香文化、日本的樱花文化,这样的植物景观已成为一种符号和标志,其功能如同城市中显著的建筑物或雕塑,可以记载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播一个城市的文化。而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绿化出现“千城一面”的局面,城市的地域特征在绿色景观中荡然无存,人们也因体验不到城市应有的独特风貌和魅力而兴味索然。

2.2.4协调性原则

协调道路绿化与交通组织,即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行车视线要求。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弯处的树木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通透,在弯道外侧的树木应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引导行车视线。同时要利用道路绿地的隔离、屏挡、通透、范围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地。2.2.5服务性原则城市道路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城市居民,应体现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设计原则,使道路绿化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即道路的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人的行为规律和需求,同时植物群落块面的大小根据车速有机合理地布置,以满足功能和景观上的要求。

2.3设计要点

2.3.1空间尺度比例与空间序列的考虑

道路是城市的空间,它不会存在于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即不可能同周围环境分开。换句话说,道路必定伴随着那里的建筑而存在。当道路的宽度与两侧建筑的高度比值D/H=1,高与宽之间存在着某种匀称感,这样的空间具有相互包容的均称性;当D/H<1时,街道两侧的建筑物就容易相互干扰;当D/H比值进一步小时,街道就是一种封闭、恐怖的感觉;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增大,两侧的建筑呈游离状,进一步增大,道路就有种空旷、萧条感;而D/H=1.5-2时,是比较合理的比例关系,空间尺度比较亲切,人漫步其中会产生愉悦感。完整的道路是协调的空间,无论是从城市规划的道路纵断面形式来看,还是从现代道路的实际情况来看,道路绿化都是道路空间的组成部分之一。如:在沈阳浑南大道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中,由于中间的机动车道宽37.5m,道路为典型的三板四带式结构,因此我们在做设计时考虑采用两侧绿带内种植高大的乔木来分隔空间,待到乔木成熟后,D/H的比例接近2使整个机动车道路空间尺度更加舒适,不至于过于离散。道路的主要功能是供车辆和行人通行,在视觉效应上应该是一条动态序列的景观廊道。此廊道具有长度长、视点又以一定速度运动为特点,因此在道路绿化设计中,不仅要满通功能,而且还应该赋予人们优美、宜人的景观视觉。一方面要强调道路沿线绿化风格的协调统一;另一方面也要强调根据车辆行驶的动态特点,实时调整景观表现形式,既满足静态视觉要求,又满足车辆行驶中人的动态视觉的要求。如在哈尔滨市群力新区齿轮路的道路设计时,我们考虑了动态景观的变化。既满足了植物与环境在视觉上的协调统一,又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在配置上考虑了道路绿化模式段的长度,并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

2.3.2绿化形式的确定

绿化形式是整个道路绿化设计的关键。如何来确定绿化形式,根据笔者的经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综合考虑:①两侧用地的性质;②建筑特色与风格;③绿带内管线的位置与埋深;④要设计绿地的宽度。综合考虑了以上四点后,在设计时要注意加强高低层次分析与季相色彩分析的步骤,设计方案基本成型。如在哈尔滨市群力新区齿轮路道路绿化的设计,根据分区规划道路两侧大部分为商业用地、中间分车带宽12m,因此设计确定了韵律感强的高大乔木组群与低矮的剪型植物间断出现的形式,满足两侧商业建筑展露的要求;而市政管线多集中在绿地的两侧,因此本方案考虑在绿地的中心种植高大乔木、两侧种植浅根的低矮的篱或者灌木的形式。形式确定后我们来分析层次和季相,哈尔滨市冬季漫长是其显著特点。我们应该考虑植物的层次变化及季相色彩变化来丰富冬季景观,因此选择了乔木组群的树种为樟子松与暴马丁香交替出现的形式,两侧采用低矮的冬季红干的偃伏莱木形成层次和色彩的变化。

2.3.3节点及端头的处理

道路绿化要注重道路交叉口节点及分车带端头的特殊处理,设计时应考虑节点与整个道路景观的连续性和衔接性,并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和视线诱导的功能。如:在端头处种植低矮的彩叶花卉与图案式剪型篱,既可保证行车的安全性,提示人们注意,起到诱导的功能;又可使道路绿化景观丰富多彩。此外,行车道外两侧绿化带遇到公交港湾位置和人行过街通道的两侧,应考虑视线遮挡的问题,不宜建设高大的或者过密的灌木遮挡视线,要设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的绿化形式。

2.3.4绿化植物的选择

要合理选用基调树种及其他绿化植物。在做道路绿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地方植物特色,合理选用基调树种。此外,由于建设过程的影响,城市道路绿地的土质都比较差,人为损害比较严重。因此在保证改良土壤、实施客土栽植的前提下,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耐瘠薄、生长健壮、抗病虫害、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和抗污染的树种,如:杨、柳、榆、糖槭、丁香、玫瑰、锦带、连翘、云杉等,才能较好地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要充分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地被在植物群落中具有多种功能,既能减少扬尘和降温,又能提高绿地率,有着无法取代的景观效果。落叶乔灌木和常绿地被配合使用,可以形成特有的冬季景观,枝干扶疏而不萧条。开花地被,如二月蓝、白三叶等,可以在道路边形成大片花境,十分壮观。要合理搭配植物的色彩和层次,城市道路是司乘人员重要的活动空间,植物配置在以阔叶植物为主调的基础土,应考虑观叶、观花植物的点缀来活跃气氛,丰富色彩,力求避免沉闷单一。可采用一些低矮、观色植物如金叶榆(黄色)、云杉(绿色)、彩叶草(红叶)等构置成不同图案的模纹图案,以增加叶色的变化。其次可通过采用观花植物如春季的榆叶梅、丁香,夏季的黄刺玫、玫瑰、佛头花,观果植物秋季的山丁子、金银忍冬、接骨木、李子,冬季的白桦、京桃、山桃稠李、偃伏莱木等观干皮植物季相变化来达到动态的色彩变化之目的。

第7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道路断面要素布置与要求、道路断面样式选择应用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十”的顺利召开,城镇化被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各大城市又吹响了新一轮“新型城市化”的号角。快速城镇化也使我国出现了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交通设施配套滞后、公共交通运力不足。相较其他国家我国城市交通显现出不同的特性——小汽车数量不断增多,自行车数量相对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电动车,公共交通日趋完善但仍未能满足大众出行要求。很多城市加强了道路建设和改造工作,但由于缺乏对城市交通全面的认识,道路断面设计出现了如下几个问题:①旧城区道路改造单方面考虑机动车出行,侵占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出行空间;②新城区道路追求多车道宽马路,造成城市空间割裂;③缺少对沿线用地功能和交通出行的考虑。为克服上述问题,杭州市在旧区道路改造和新区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1、道路断面设计基本原则

1.1 与道路功能等级相匹配

城市道路断面设计综合考虑道路功能等级、各交通流出行需求等因素,不同道路作针对性的断面设计。

1.2 完善交通分流机制

充分考虑不同交通流的特性,实现人车分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设置公交专用线体现“公交先行”的理念,保证道路交通通达有序、安全舒适。

1.3 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相结合

兼顾交通发展趋势,满足近期出行需求,并为远期预留拓展空间。

1.4 考虑部分道路路边停车

生活性、商业性道路断面设计考虑路边停车需求,弥补城市配套停车位不足。

2、道路断面要素布置

2.1 机动车道的布置

(1)服务对象:据观测,杭州城区机动车以私家小汽车和公交车为主;货运交通限制在夜间。

(2)车道宽度和数量

根据规范,车行道宽度与车型及行驶状态以及行车速度有关,相关技术规定见下表:

机动车车道宽度表

自05年开始,杭州针对老城区拥堵的问题实施道路综合整治工程,车行道宽度由3.75m降至3.5m甚至3m来增加车道数量,得到了良好的整治效果。

借鉴杭州整治经验,随之出台的《浙江省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设计标准》对全省城市机动车道宽度做如下规定:快速路3.50m-3.75m,主干道3.25m-3.50m,次干道3.00m-3.25m,支路2.75m-3.25m。

2.2 非机动车道的布置

(1)布置方式:“机非共板”布置或是设置分隔带布置成独立行驶空间。在扩宽困难、慢行交通较少的路段可采用“人非共板”形式,节省道路用地。

(2)非机动车宽度:单条非机动车道宽1.5m,每增加一条车道宽度增加1m,总体宽度视非机动车流量而定:一块板道路设置于机动车道两侧时,单侧宽度建议不少于3.5m;三块板道路单独设置时,宽度建议不少于5m;当考虑借用非机动车道设置右转车道或沿街设置临时停车泊位时,宽度建议不少于7m,满足机动车道远期拓宽的要求。

2.3 人行道的布置

(1)人行道有效宽度:首先应确立人行道有效宽度的概念,指扣除被城市构筑物、绿化和非机车停放占据后的实际宽度。据调查显示,有效宽度在1.8m以下的人行道不便于行人出行,有效宽度小于1m的人行道较少有人通行。

(2)人行道宽度:每条步行道的宽度为0.75m,人行道的宽度应与沿街用地性质和人行交通量相适应,总宽度适宜控制在3~5m(即保证除去自行车停放后有效宽度不小于1m)。

2.4 分隔带的布置

(1)分隔带的类型:按分隔带样式可分为绿化分隔带和以栏杆形式的物理分隔带。按设置的位置可分为中央分隔带和机非分隔带。

(2)分隔带(此处特指绿化分隔带)的宽度

①中央分隔带:根据规范,双向超过四条机动车道时,考虑行人过街安全、道路景观和对向机动车行驶安全,应设置中央分隔带,宽度不宜少于自行车车身2m。若利用中央绿化分隔带设置左转弯车道时,宽度可设置为5m或8m,即一条或两条3m车道加2m安全岛。

②机非分隔带:没有严格的宽度要求,考虑市政电力管线和道路绿化景观要求,一般认为机非隔带不适宜少于1m。

3、道路断面样式的选择

3.1 基于道路功能的断面样式

城市道路依据功能特点可以划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商业性道路和景观性道路。

3.1.1交通性道路

交通性道路承担着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区各功能组团间的交通联系,呈现机动车流量大、车速高,非机动车和人行交通量相对较少的特点。因此,道路断面的设计应满足机动车交通快速出行的要求,保证足量的机动车道数和必要的分隔设施,道路断面形式适宜三块板和四块板,达到人车分流、双向分流保障交通安全。若道路两侧的用地车行出入口较多,可以考虑设置主副路断面解决常速交通与快速交通的转换。

杭州市文一西路东西向交通道路,城区段为三块板,延伸段为四块板,较好的满足了交通分流与快速出行的要求。

3.1.2生活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是指以依附有众多生活服务设施,满足生活交通出行的道路。交通特点:以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为主,机动车交通相对较少,道路两侧穿行交通量较大。此类道路断面设计应注重“人文关怀”:实现机非分流,构建完善的步行系统,保障人行安全;控制道路红线宽度,营造尺度适宜的城市生活空间;设置路边停车泊位,解决临时购物停车需求。

根据交通强度,此类道路又可分为生活性主干道、生活性次干道和生活性支路。其中,生活性主干道宜布置为三块板或两块板;生活性次干道、支路适宜布置为一块板。

3.1.3商业性道路

商业性道路两侧用地以商业功能为主,其交通特点与生活性道路相近,更注重道路两侧的互动联系,一般不宜采用不利于过街的横断面形式,可采用一块板或两块板的断面形式。商业性道路应保证足够宽的人行道,在用地开发时增加建筑退让来增加步行空间,同时注重城市绿化景观的塑造和城市游憩设施的配置。若道路交通性较强,应增设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等过街设施。

杭州延安路商业发达,设置了与机动车等宽的人行道;同时又是城区南北向的交通道路,在重要路口设置了过街天桥,保证了人行过街安全。

3.1.4景观性道路

景观性道路为特殊功能的城市道路,突出道路绿化景观,绿化率一般不小于40%,道路的景观性主要通过设置较宽的中央绿化带和机非分隔带来体现,因此此类道路通常为多路幅的三块板和四块板断面。

杭州天目山路为东西向重要的交通道路和城市形象展示道路,设置有较宽的绿化分隔带,沿运河等水系建设有大面积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性十分突出。

3.2 基于旧区改造的断面样式

城市旧区道路较窄、沿街建筑退让空间不足,道路拓宽改造难度较大,容易造成交通拥堵。针对这个矛盾,杭州市在治理旧城区的道路拥堵过程中,与沿街建筑一起改造,将底层建筑门面往内收缩改造成骑楼,作为人行空间,解决了道路拓宽空间不足的问题又极大的保留了原有建筑风貌,对旧区道路拥堵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