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09:30:21
序论:在您撰写环境卫生健康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课程名称
环境卫生学
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1301班
教材版本
《环境卫生学》(第8版),杨克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
授课章节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授课时数
4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态学基础;
熟悉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主要类型、作用特征及作用机理;
了解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的辩证统一关系
教学内容
1、 人类的环境(20min)
2、 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15min)
3、 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的基本特征(15min)
4、 自然环境与健康(20min)
5、 环境污染与健康(30min)
6、 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20min)
7、 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20min)
8、 健康危险度评价(20min)
教学重点
人与环境辩证统一关系、环境污染对健康的不同影响。
教学难点
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的基本特征、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学生自学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后作业
1、 如何理解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2、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有哪些影响?
参考资料
《环境卫生学》 杨克敌 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环境健康学》 郭新彪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
网络素材与文献
课后分析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声带息肉;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86-01
声带息肉手术患者由于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要承受重大变化,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减轻手术创伤带来的痛苦,早日康复,是最需要临床上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探索健康教育路径在声带息肉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笔者对本院2010年7月~2010年12月例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8年7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实施声带息肉切除手术的86例患者,其中男38例,女48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7岁;文化程度小学10例,中学20例,大专38例,本科28例。随机分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息肉性质、术式、麻醉方式、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2010年7月~12月在本院本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取46例作为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其余4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
1.2.2 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
根据患者入院后、术前、术中、术后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需求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并以表格的形式列出。见附表1。
说明:表单中未涵盖的内容,可在日常护理病情记录中体现。
1.2.3健康教育方法
2组均与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即患者入院后,由接诊护士将路径表挂于患者床头,各班的护士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表对患者进行系统、连续、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反复进行评估、教育、评价、实施后签名。护士长或护理组长(由主管护师或副主任护师担任)每日检查后予以评价并签名确认,以确保教育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3.1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对术前、术后的饮食要求,声带息肉相关知识,术中配合及注意事项,术后咳嗽、排痰方法,减轻伤口疼痛的方法,手术的与活动要求等10个方面内容的掌握程度,每项内容分知道(3分)、部分知道(2分)、不知道(1分)3种答案,总分30分。术后第三天由专人指导患者填写,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越好。
1.3.2 观察两组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
1.3.3 患者满意度评价
满意度是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患者出院前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患者满意率,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对护理人员仪表、语言、举止、操作技能、工作态度、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方面的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数据统计软件包分析。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见表2)
2.2 2组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3)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高患者依从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治疗作用。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特殊患者所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实际上是制定健康教育的的时间表和计划表,是护理人员依据路径对患者进行的系统、动态而又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健康教育的实施程序化、规范化、避免漏项的发生。由于它有时间框架,护理人员按时间表分次进行健康教育,可以确保每次健康教育的内容不致过多,避免出现“填鸭”式将健康教育内容一次灌输给患者的现象,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2]。
3.2 大部分声带息肉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常伴有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有的甚至出现喉痉挛、术后头颈疼痛、头晕、恶心、呕吐、切口出血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直接影响其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的顺利康复,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增加着手术费用。有计划、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是患者掌握与疾病及手术治疗相关的健康知识,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安全的接受手术治疗,平稳度过手术期,减少术后对止痛药的的需求,进而有效的减少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表2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3.3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声带息肉手术患者进行护理,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行为,减少了护理行为的随意性,保证了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均受到护理人员的热情服务及耐心、细心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在受到精心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还学到了疾病相关知识,提高了对疾病的认知度,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医护关系;同时,表3结果显示应用教育路径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4 小结
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和对疾病的认知度,而且明显减少声带息肉手术的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增强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应激能力。患者主动配合护理工作,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效果。另外,临床教育路径锻炼了年轻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年轻护士能够根据路径上的时间框架和计划安排,准确、规范地进行各项护理服务,锻炼其自觉运用护理程序能力,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同时有计划的进行健康教育,保证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有效性,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得以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医院服务的品牌。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 和谐校园
在高等教育高度重视自身发展的时代,繁荣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是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近半比重的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创建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但是近年来,受来自社会、家庭及学校自身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上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校园文化也发生了改变。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文化和课余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校园文化,因为学生行为和心理的变化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因素,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氛围也是学生心理和谐的体现。心理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的概念,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
大学校园的和谐涵盖了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从根本上说,指校园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校园环境之间关系的和谐。只有当作为主体的人内心和谐,心理健康,才会有和谐校园的基础。否则个人心理的不健康就会阻碍个体的正常发展,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个人与外部环境的冲突,从而对构建和谐校园产生消极作用和影响。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条件,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二)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是培养和建设社会人才的前提。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教师才能乐于施教,发展创新;学生才能安心求学,快乐成长。因此,要把和谐校园的发展纳入到大学发展的主要任务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学生置于学校各项工作发展的中心位置,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实现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原因
广大的高职院校有着历来不受重视的历史原因,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升级而来的,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所以在构建和谐校园方面就需要作更多的努力,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变得更为迫切,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落差感导致的心理冲突。
首先,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自卑感比较强烈,尤其是作为在高考中失利,没有发挥正常水平而步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看到原来的同学都上了理想中的大学,难以平衡自己的心态,强烈的落差感导致心理失衡。其次,学生家长对学生恨铁不成钢的期望,容易给学生造成强大的压力。尤其是家长对于子女就读高职院校所表现出来的自卑感放射到学生身上,会更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最后,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一高再高,导致了高职学生对于自身价值的错误判断,强烈的落差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二)学习问题导致的焦虑心理。
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群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掌握。由于高职院校的学习更注重实用性、自主性和灵活性,需要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具有实践动手的能力,这对于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的高职生而言是一种挑战。很多学生因为学习方法欠佳,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诉求,但是仍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成绩和有效的突破,于是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
(三)人际关系问题导致的困惑心理。
在笔者进行学生访谈的记录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反映出在人际交往方面有迫切需要帮助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宿舍同学关系的处理,同学之间的交往,与陌生人的沟通及情感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处于青春发育成熟期的高职学生,一般自尊心和好胜心都比较强,对人际关系的变化和需求都比较敏感,但是由于高职学生的身份及他们在文化知识方面的弱势,往往因为缺乏自信,而在交往过程中小心谨慎,畏缩胆怯,甚至产生严重的压抑心理。
(四)自我认知问题导致的消极心理。
虽然说高职学生的心理已渐趋成熟,开始自主地思考人生,反省自己。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人情世故,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总是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于是产生了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需求。但是受外部和自身各种因素的制约,发展受到挫折时就会对自我产生怀疑和否定,从而因为自我认知的不完善而产生消极心理,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
三、重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面对高职学生目前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构建一个和谐温暖的校园文化环境尤为重要。在和谐的校园文化中,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就要从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表达能力入手,引起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发学生学习的渴望,供给学生发展的动力,构建学生成长的环境。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和谐积极的校园风尚。
首先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必修课程,重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咨询工作。在校园中极力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确立起安全心理的自我成长目标。同时,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人际交往及与人沟通的机会,促进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笔者所在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逐渐被重视,本科生中已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但是在高职学生中,受学生人数较多、师资力量有限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在积极准备中。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做好教育和咨询工作。
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求学校要有一支以心理教育专职教师为主,素质较高、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工作队伍,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效运行。因此,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培训,制订长远可行的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重视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就能帮助解决学生常见的普通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普及程度。
(三)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测评,跟进后期辅导咨询工作。
针对学生有心理问题却没有重视,甚至因为羞怯不愿求助一味压抑的情况,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学生中开展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妥善运用心理健康评定量表,针对新生入学、毕业生入职等特殊情况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于测评出来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重点关注,及早发现、及时干预并有效控制。笔者所在的学校对于所有入学新生都有心理普测,针对排查出的结果,确定重点关注人群,制定辅导方案,对于后期工作的开展很有帮助。
(四)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分享健康教育理念。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风会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学风会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会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所以学校应该关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的参与,同时利用校园媒体、主题班会、咨询接待等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回顾总结自己的感受,分享学生的情感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乐观勇气,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引入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五)增强学生活动的集体意识,鼓励学生社团积极活动。
人是社会属性的,所以需要来自群体的支持,群体的支持会使人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有更强的心理承受力。学生有校园的群体环境,因此学校要形成良好的群体属性,在班级、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组建不同的学生社团,让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学生彼此认识,亲密接触,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渴望交往的心理需求,也有利于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后有陌生且亲近的朋友可以倾诉。良好的团体互动氛围,能使学生在健康、活泼的环境中得到思想的提高,意志的磨炼及心理的调适,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蓓颖.谈教育管理视阈下和谐校园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2(11).
一、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应运而生
所谓开放的学习环境,就是包括丰富的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在内的有利于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学习空间。而这种学习环境对传统学习环境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学习环境在当前的信息与学习时代日益暴露出更多的弱点,诸如学习目标死板固定、教与学方法单一、学习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随着学习者对自身认识的加深和对自身需求的提高,迫切要求改革这种状态。开放式学习环境的创设因而显得尤为迫切。
综述相关资料,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二、应用“微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放式学习环境建设的六要素
下面,分别从开放式学习环境的六要素来阐述利用“微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1. 学习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教室或心理咨询室,把学生的学习场地扩展到“微信群”或者一对一的远程辅导中。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需要,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心灵鸡汤、心理舒缓技巧的推送,采取“不求你发言,只求你点赞”的策略,即让群成员都需查阅推送的内容,但并不强迫他们发表见解,有意愿的群成员可以自由地发言,达到围观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发挥了“微信”的教育作用。
2.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丰与贫,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但往往每个学校只有1―2名心理健康教师。为了打破这种局限,我们可以利用微信组建心理教师群,打造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队,让校内外、区内外、市内外的心理教师、心理专家成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顾问,为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出谋献策。同时也组建同质微信群,即帮有同样心理困扰的学生组成微信群,让他们在同质群中,发表自己的感受,发挥“同病相怜”的抚慰作用。当然在同质群中,一定要有部分心态积极的学生群体和心理教师群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还利用了同伴效应,扩大心理教育的效果。
3. 教学方式:把教师的单向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化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兴趣和需求出发,在微信功能的支持下,按需定制个性化的学习主题,将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欲望转化为主动汲取的学习行为。让他们自发的组织“学习圈”即微信朋友圈,随时随地的展开交流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使得漠视人这一学习主题的“异化学习”,回归为学习者可以感受到自由与创造的“快乐学习”;使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发展为以“交流”为主的网络在线“学堂”,使学习者、教学者和学习环境各要素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相互适应,呈现出开放自由、和谐共生的状态。
4. 评价方式:传统教学的评价方式,是水平测试。实施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方式可以大胆的改革,这除了源于本学科的性质不同于其他考试科目外,还包括“微信”本身的功能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开放的场所。因此,应用“微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可以更加开放,除了在线完成反馈问卷外,还可以采用“微信群”中所有成员互评,外加发表心情说说等方式进行学习评价,将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发展,以多主体参与评价、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多角度诠释评价的结果。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健康教育;遵医行为;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2-0105-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on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Methods February 2012 to February 2014,selected 100 case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our hospital,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symptomatic care, intervention group focused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s,includ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dietary intervention, exercise intervention, the efficacy and compliance of Medical rat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compar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efficacy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mong the group(96.0% vs 76.0%, P
[Key word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Health education; Compliance behavior; Quality of life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表现为排除酒精性(或无过量饮酒史)和其他已明确原发和继发的疾病诊断对肝脏损伤因素所造成肝细胞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膳食结构的变化,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日趋低龄化。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使患者能够对疾病正确认识及应对,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及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健康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康复[2]。因此,合理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疾病知晓率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入我院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0例,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3],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肝功能异常者,以及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1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60岁。全部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心理干预 向患者讲解脂肪肝的危害性,对紧张、焦虑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时给患者介绍疾病发病的原因、转归及预后,消除抑郁、焦虑的心理,提高战胜脂肪肝的信心,以配合治疗。
1.2.2 饮食干预 注意控制热量的摄入,使饮食在原来食入量基础上每日减少摄入热能500~1 000千卡。对于食入量较大患者采取分阶段进行的方法并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减到合适的量。 指导患肥胖症的患者摄入低脂肪的膳食,避免食入含脂肪多的食品如肥肉、奶油、煎炸食品等。注意饮食定量,不暴饮暴食,合理分配3大产热营养素(蛋白质15%~20%,脂肪
1.2.3 运动行为干预 制定适合的运动方案,如慢跑、中速快步行走、骑自行车、上下楼梯、爬山、打球、跳舞、游泳等,每周3次或隔日1次,每次持续30~60 min,运动量以心率控制在年龄加运动时心率不超过170次/min,活动后疲劳感在19~20 min渐消失。同时运动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
1.3 疗效评价[5]
显效: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ALT、AST、GGT、TG等指标恢复正常,B超检查提示肝内回声减弱程度明显,肝后部衰减程度明显减轻,肝内的血管清晰分布,脂肪肝症状表现消失。CT检查肝脏密度表现正常,实际数值与脾脏比较相对较高。有效:症状有所好转,ALT、AST、GGT、TG等指标部分或全部正常,B超检查提示脂肪肝症状表现有所恢复,CT检查肝脏密度有所增高,实际数值与脾脏比较仍然相对较低。无效:临床症状表现无好转,ALT、AST、GGT、TG等指标部分恢复,B超检查提示脂肪肝程度无变化,CT检查肝脏密度与脾脏比较差距仍然较大。
1.4观察指标
1.4.1 遵医行为评价 自行设计遵医行为调查表,采取电话随访或上门随访的形式,包括是否按医嘱用药,是否注意休息、是否戒除烟酒、是否保持情绪乐观、是否定期复诊,分别计算每项的遵医率[6]。
1.4.2生活质量评分 使用SF-36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评定,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8个方面,每一项0~100分。得分较高,生活质量越好[7],分别于出院后1个月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
2 结果
2.1两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后,干预组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总有效率达96.0%,对照组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总有效率仅76.0%,干预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0% vs 76.0%,χ2=6.537,P
2.2 两组患者遵医率比较
见表3。干预组患者在坚持按照医嘱用药、合理饮食、注意休息、戒除烟酒、保持乐观情绪、定期复诊方面的遵医率分别达88.0%、100.0%、94.0%、92.0%、88.0%、82.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
见表4。出院后1个月,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NAFLD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一种主要的健康负担,西方发达国家成人NAFLD患病率一般在17%~33%[8]。在我国,NAFLD是一种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慢性肝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若不引起足够重视,会增加其危险性,其中10%患者在10年后发展为肝硬化[9]。因此,人们应该了解脂肪肝的相关知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向肝硬化方向发展,使人们有更好的体力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节约医疗成本,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也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建立有序、有利、持续的运动锻炼习惯,调整不良的运动方式,尤其是运动干预的个体化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运动依从性,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态度及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通过实施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干预组NAFLD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96.0% vs 76.0%,P
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原因是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肝脏内甘油三酯沉积、肝细胞脂肪变性。通过对患者实施饮食与运动行为的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并使肥胖患者的体重减轻。而糖脂代谢的改善与体重的减轻可以降低胰岛素的抵抗,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13,14]。
王凤卿等[15]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确诊患者实施为期4个月的运动行为与饮食干预,干预前患者的饮食控制合格与运动达标率分别为7.50%和10.83%,干预后分别升高到92.50%和90.00%(P
另外,本研究表4对干预组和对对照组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证实,干预组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生活质量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总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在疾病早期预防和人们健康水平中发挥越来越突出作用,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证实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以提高疗效,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卜秀梅,寇晓燕. 非药物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07,21(1):41-42.
[2] 翟木绪,李艳玲. 山东省日照市企事业单位职工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77-2079.
[3]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163.
[4] 亓冬梅,玄艳华,沈耀练,等. 早期护理干预提高脂肪肝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06,27(3):263-264.
[5] 陈曦.脂肪肝与高脂血症的关系[J]. 中国实用医刊,2009,36(6):52-53.
[6] 赵晓宇,刘可魂. 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J]. 护理研究,2007,21(10C):2743-2744.
[7] 陈小华,何剑琴,黄群,等. 健康教育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6):53-54.
[8] 费国. 脂肪肝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J]. 医学信息,2009,22(11):2604-2607.
[9] 王功梅. 电话回访教育对脂肪肝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9):12-13.
[10] 许美. 脂肪肝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杂志,2008,22(9):31-32.
[11] 刘爱云. 综合干预对脂肪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6):14-15.
[12] 卜玉环,杨荣,范静宜. 健康教育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2, 18(13):17-18.
[13] 王翠玉,郑瑞丹,周莹,等. 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炎患者自我保健状况调查分析[J]. 护理学报,2007,14(2):22-24.
[14] 赵锡荣,程卫兵,夏涛. 高校教师脂肪肝患者的健康教育及生活干预效果评估[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7):131-132.
[15] 王凤卿,贾宏,陈卓霞,等.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运动行为与饮食干预效果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2009,25(2):106-107.
[16] 林素兰,宋江美,杨文英.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 护理学报,2013,20(2B):77-78.
【关键词】 健康教育;围绝经期综合征;生活质量;影响。
围绝经期就是俗称的更年期,是女性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内的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使得大多数女性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即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症状表现为烦躁、心悸、潮热、失眠、记忆力减退、焦虑、抑郁及身体疲劳、骨质疏松等身体及心理不适,由于多数围绝经期女性缺乏相应的医疗保健知识,不能及时的预防和治疗,给个人生活、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多数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经过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能达到缓解和治愈的目的,使之能较快适应和度过围绝经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于2010年9月――2011年12月收治5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对其中25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不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1年12月收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50例,年龄42-56岁,平均年龄46.8岁,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病史,无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年龄、健康状况、症状等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采取讲座、座谈、个人指导、发放围绝经期相关书籍、报刊等资料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普及,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自我护理和保健。
健康教育的内容有:①疾病基础知识。围绝经期是女性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所必须经历的生理转化期,这一时期内的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出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也就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部分女性可以通过自身的调顺利的过渡到老年期,而一部分女性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烦躁、失眠、抑郁及身体疲惫等。向围绝经期妇女讲解绝经是一个生理过程以及绝经前后生理变化及心理反应,使得她们知道大多数的绝经出现的症状通过科学的护理和自我保健是可以安全度过的,从而减轻她们的压力和焦虑。除了对围绝经期妇女本人进行健康教育外,对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通过对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使之具备相关的知识,了解围绝经期给女性带来的不适,谅解其出现急躁、发怒、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避免发生冲突,并提供精神心理支持,帮助其度过围绝经期[2]。②心理疏导。围绝经期妇女承担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心理负担较重,使得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加突出。因此,医护人员要积极、热情地与患者沟通,多与患者谈心,疏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让患者能够乐观的面对生活,帮助她们建立多种兴趣和爱好,鼓励她们参加社区公益娱乐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轻精神方面的压力。③生活习惯指导。生活习惯对于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睡眠不规律、吸烟、酗酒、久站久坐、过度劳累等等容易加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所以,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会善待自己,提高治疗效果。④合理饮食。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使得新陈代谢发生较大变化,此时期易发骨质疏松、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而合理均衡的饮食对于这些疾病的预防有重要的影响。医护人员应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患者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摄入足量的蛋白质,降低脂肪的摄入,少食动物内脏,保持正常体重。
观察组患者症状开始缓解时间为12.3d,症状明显减轻时间为33.6d,均少于对照组16.8d和5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回访,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72%、80%高于对照组4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详尽的健康宣教及精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克服患者的紧张情绪,促进疾病康复[3]。围绝经期女性因为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使其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及围绝经期综合征。健康教育是为了围绝经期女性的身体及心理健康,提高其对围绝经期知识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生活方式,学会自我调节,纠正不良心理,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能学会自我监测,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能平稳过渡到老年期,提高生活质量。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患者康复效果显著,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 叶雪清,葛杏林.更年期综合征[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关键词] 糖尿病;健康教育;精神卫生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7(b)-0117-02
Research on health education demand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diabetic patients
HUANG Yinghuai LU Jianxin SHA Pingying
Henggang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gang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1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 education demand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diabetic patients. Methods 110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0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 Another 10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study group, self-designed health education demand questionnaires and SCL-90 were used to evaluate health education demand condition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diabetic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SCL-90 was also used. Results In the study group 90.0% of diabetic patients obtained knowledge of diabetes mellitus from books and broadcast. 48.2% of diabetic patients considered community nurses could offer health education of diabetes. When they had diabetic health problems, 85.5% of patients admitted they would consult with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90.9% of patients needed regular community nurses serve them. Mental health statu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scores of symptoms factors such as compulsio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somatization, anxiety, hostility, stubbornness, depression and terror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demand of diabetic patients is high and their mental health status is poor. Continuity and integrity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mental health status are significant for diabetic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n commu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