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09:30:11
序论:在您撰写农产品走势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蔬菜市场受到1-4月份整体生产供应趋紧,以及储存类蔬菜结构性供应失衡,6、7月份蔬菜供应整体过剩等因素影响,全年价格波动剧烈。猪肉价格全年强势运行,尤其是上半年猪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生猪供应趋紧,下半年生猪产能有一定恢复。鸡蛋行情全年低迷,在盈利环境下市场淘汰过剩产能动力不足。
预计2017年主要农产品价格以下行为主,农产品市场供应保障程度有所提高。2017年一季度蔬菜、猪肉价格同比低于去年,市场供应水平较2016年提高。肉鸡市场复苏向好,蛋鸡市场可能迎来反弹,肉牛价格依旧高位运行,肉羊市场有所反弹,淡水鱼市场运行平稳。
蔬菜
供需不平衡导致蔬菜价格阶段性特征明显
从2002年以来,蔬菜市场价格走势形成了三个非常明显的阶段:一是2002-2008年蔬菜价格持续缓慢上行阶段,反映了蔬菜市场供应偏紧的总体态势,蔬菜年度价格由每公斤1.15元上升到1.84元,累计涨幅60%,年均涨幅8.1%;二是2009-2010年蔬菜价格快速上行阶段,反映了蔬菜市场供应偏紧与结构性失衡并行的态势,蔬菜价格累计涨幅51%,年均涨幅22.9%;三是2011-2016年蔬菜价格波动上行阶段,反映了蔬菜市场整体供应充足、结构性失衡的态势,蔬菜年度价格由每公斤2.36元升到3.16元,累计涨幅33.9%,年均涨幅6%,且年度价格走势呈现一年降、两年升的规律性特征。
2016年蔬菜市场价格波动幅度明显加大
一是年度平均价格最高。从历史监测数据来看,2016年蔬菜价格是自有历史数据监测以来最高的一年,平均价格达到3.16元/公斤,年度平均价格首次突破3元/公斤水平。
二是价格震荡幅度最大。2016年3月价格最高为4.54元/公斤,6月价格最低为2.01元/公斤,价格差达到2.43,最高价格是最低价格的2.26倍。从蔬菜价格离散程度分析,此前5年蔬菜月度价格平均标准差为0.47,2016年蔬菜月度价格标准差达到0.84,此前最高的是2012年的0.54,定量说明了今年蔬菜价格的大幅波动。
天气因素已成为影响蔬菜市场波动的先导性因素
自2011年蔬菜供应宽松以来,蔬菜价格的大幅上升往往伴随着异常天气的变化,天气因素对蔬菜行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供应和运输两个环节,已经成为分析蔬菜市场变化的先导性因素。
2016年蔬菜价格走势呈现明显的三阶段特征
春高:1-4月,蔬菜平均价格4.02元/公斤,同比升幅31.8%。2015年年底以来的雾霾、降雨、低温等极端天气对全国蔬菜生产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蔬菜整体供应趋紧,影响了春季蔬菜市场供应,根据河北省不完全统计,雾霾、低温天气导致部分蔬菜品种减产接近50%,根据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对批发市场监测,2月6日北京主要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较1月1日减少18.6%,这是导致2016年春季蔬菜r格偏高的主要原因。此外,耐储类蔬菜价格补涨拉动蔬菜价格上涨到最高水平,补涨幅度达到30.4%,拉动蔬菜价格上行6.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52%。
夏低:6-8月,蔬菜平均价格2.16元/公斤,同比跌幅20%。受前期蔬菜价格居高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2016年夏季蔬菜种植面积增加,且主产区天气情况有利于蔬菜生产,例如张家口蔬菜产量同比增加8.4%,叶类和茄果类蔬菜大量上市供应市场,引起短期市场供应过剩,价格偏低。
秋冬稳:9-12月,蔬菜平均价格2.89元/公斤,同比升幅7%。2016年秋冬蔬菜行情与近几年走势较为一致,未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尤其是10月份蔬菜价格平稳过渡,未出现价格偏低的情况,而且2016年冬储大白菜上市期间行情趋好,对稳定蔬菜价格起到了重要作用。2016年冬季北方设施蔬菜生产情况良好,保障了蔬菜市场供应。
蔬菜市场供应结构性特征显著
从目前蔬菜市场分类来看,耐储类、茄果类和叶类蔬菜是蔬菜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计占到蔬菜总上市量的63%(分别占比37%、15%和11%)。这几类蔬菜在种植时期、区域、上市销售等方面的趋同性形成一股市场力量,参与市场博弈。在蔬菜价格波动较大的时期,这些品类的价格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耐储类蔬菜直接推动2016年3月份蔬菜价格至高位,叶类和茄果类则是引致2016年夏季蔬菜价格偏低的主要原因。从产地分布情况来看,可分为北方设施蔬菜和南方露地蔬菜,2016年入冬以来北方设施蔬菜供应较为充足,保障了叶类、部分果类蔬菜的供应,南方蔬菜受到天气影响,下半年以来供应出现一定的短板,例如椒类、菜花类价格居高。
蔬菜价格交替升降现象显著
同一种或同类蔬菜在相邻年度或茬口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价格升降交替现象,这在每季度的市场分析中都有重点提到相关品种,这是蔬菜生产者依据市场信息安排蔬菜生产的重要参考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
2017年走势研判
在不出现异常天气的情况下,主要蔬菜品种市场供应有保障,2017年一季度蔬菜价格同比低于2016年水平。长期来看,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蔬菜价格走势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幅度过大的上升或下降,这对稳定2017年的蔬菜生产种植和市场供应很重要,预计2017年蔬菜价格同比低于2016年水平,蔬菜市场价格的波动幅度小于2016年。
建议:重点关注储存类蔬菜在2017年3月份的市场情况,2016年大白菜、土豆、胡萝卜等品种储存量较大,有可能存在新、旧茬口同时供应引致价格下跌的情况。提醒蔬菜生产者以规避市场风险为主,适当控制2016年价格水平较高品种的种植面积。关注天气变化对茄果和叶类蔬菜生产的影响。
猪肉
猪肉价格达历史高点,年内呈阶段性波动
2016年猪肉价格是自监测以来的最高水平。2016年猪肉价格呈三段式涨跌。一是1-6月的猪肉价格超高位运行阶段,平均价格为24.37元/公斤,5月份26.11元/公斤,为历史最高水平;二是7-10月的调整下行阶段,平均价格为21.92元/公斤,比高位运行阶段下降16%;三是11-12月的反弹阶段,平均价格21.64元/公斤,比10月份上涨7.3%。
政策因素促使猪肉供应增加,下半年猪肉价格回落
根据农业部统计数据,2016年下半年生猪存栏量环比增幅持续回落,同时屠宰量逐月增加,增加了猪肉市场供应。5月份开始,北京市政府连续两个月以每日5万公斤的量向市场投放储备冻猪肉,对持续上行的猪价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猪粮比持续居高,为生猪养殖丰收年
根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2016年猪粮比连续36周突破9:1的黄色警戒线,从3月底到6月底连续13周突破10:1的红色警戒线,生猪单位养殖盈利高达1000元以上,在猪肉价格下跌的后期,每出售一头100公斤的猪,也能盈利500-600元,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生猪产业调整支撑猪价持续高位运行
根据数据监测,猪肉价格自2016年7月上升到较高水平之后,已经连续高位运行18个月,而且年底猪肉价格反弹的态势也较为明显。结合调研、会商的情况,纵观此次猪价上行,除了供需关系之外,在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全国范围内生猪产业调整是支撑本次猪价高位运行的因素之一,例如全国禁养、限养区的划定,生猪产业转移等对生猪的供应均产生一定的影响。预计2017年一季度猪肉价格同比低于去年。2017年全年猪肉价格可能将逐步进入下行周期。
鸡蛋
鸡蛋市场价格全年低位弱势运行。根据历史监测数据,2016年鸡蛋价格处于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6-12月月度价格均处于近7年来的最低水平。蛋鸡养殖有利可图引致蛋鸡存栏量下降缓慢。从养殖场的监测数据来看,2016年蛋鸡存栏量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主要原因是当前鸡蛋价格对养殖户来说仍是有利可赚。蛋鸡养殖成本下降支撑价格长时间低位运行。2016年以来玉米价格全面下降,由之前的2.4元/公斤下降到1.8元/公斤左右,降幅在25%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鸡蛋价格下降对蛋鸡行业的冲击,引致鸡蛋行情能够较长时间在较低水平上运行。
随着整体蛋鸡存栏量的增加,蛋鸡养殖的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预计2017年下半年鸡蛋行情可能会迎来拐点。
白条鸡
2016年白条鸡市场行情有所好转,呈现供销两旺格局,从二季度开始白条鸡价格一直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近几年白条鸡一直处于产能淘汰阶段,行情也较为低迷,2016年调整效果初步显现。
从2013年开始北京市批发市场白条鸡上市量大幅减少,由之前的每天17万公斤左右下降到不足10f公斤,一方面说明白条鸡进入批发市场交易的比重在逐步减少,另一方面说明白条整鸡销售的比例在减少,分割销售在肉鸡销售中的比重增加。预计2017年白条鸡价格与2016年持平或略好。
牛羊肉
2016年牛肉价格走势和近3年平均价格走势基本一致,市场供需达到较为均衡状态。2016年羊肉价格走势继续低迷,主要是肉羊供应增加引致。一方面,前几年羊肉行情好,很多养殖户跟风扩大养殖规模,出现生产过剩问题;另一方面,进口羊肉上市量逐年上升,尤其是2015年签订中澳自贸协定以来,今年中国羊肉进口量同比增长50%左右。
预计2017年一季度牛肉价格同比与去年持平或略高于去年。羊肉价格已经出现回暖趋势,预计2017年一季度价格同比持平。
淡水鱼
淡水鱼的价格总体走势平稳。2016年淡水鱼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主要存在两个“后移”:一是高点后移。根据近几年价格规律,北京市淡水鱼年度价格高点一般出现在6月份,而2016年的淡水鱼价格高点出现在7月份,后移一个月。二是价格变化趋势总体后移,表现为上半年价格低于去年同期,下半年价格则高于2015年同期。从上市量来看,上半年草鱼、鲤鱼、胖头鱼的大量上市是拉低价格的主要原因。下半年价格总体偏高是由于各品种上市量呈不同程度减少造成,尤其是11-12月期间出现因产地检验和市场舆论造成的批发市场淡水鱼上市量短时性上市量减少。综合来看淡水鱼市场供需处于基本均衡状态。预计2017年一季度淡水鱼市场仍处于年度低位运行期,同比基本持平。
粮油
2016年以来,国家对稻谷、小麦仍然实施了最低收购价政策,虽然谷物总产量比去年有所减少,但供应宽松的局面依然存在。国家的粮食政策对粮食终端消费市场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终端市场的大米、小麦价格比原粮市场更为稳定。全年东北大米价格基本稳定在4.8元/公斤水平,富强粉价格则是从2015年开始一直在每公斤3.30到3.35元之间小幅波动。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农业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0-06 -02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极佳的阐释了农产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生存之本的农产品一方面解决民众吃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在大量的工业生产中作为原材料使用。农产品刚性需求很强,需求价格弹性极小,而且相对应的是供给存在着极强的脆弱性,自然因素、流通环节等都能影响农产品的供给。供需的不匹配导致农产品价格更多是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位置上。
一、长期看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
前段时间物价过快上涨成为经济运行的难题和宏观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随着调控的步步深入,农产品价格上涨步伐开始趋缓。然而,从长期看,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一)土地资源缺失和人口增长
耕地减少是全球性问题,在人多地少的中国,这一问题更加让人担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一些省市人均耕地面积甚至低于联合国所确立的人均0.8亩警戒线。虽然我国提出18亿亩耕地面积红线的概念并为之做出努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耕地面积仍然面临着城市化、工业化高速发展带来的土地需求的危险。耕地面积大幅增长无望而且面临衰减可能,相对应的是我国是人口第一大国,至今仍未改变人口总量继续增长的趋势,人多地少的情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恶化的可能性逐步增大。由此造成的供需缺口轻则提升农产品价格,增加物价调控压力,重则影响整体粮食安全,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农民收入提升和生产成本提升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偏低,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基尼系数已接近0.5的国际警戒线。由此我国提出了一系列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举措。而同时,随着“刘易斯拐点”的临近以及城镇化的持续,劳动力供给由供给过剩转向局部、结构性短缺,造成大量农业劳动力流失,人力成本的提升成为长期趋势。加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其他 物质和服务费用均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造成农产品生产成本提升,由此造成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依存。
(三)国际市场和国内价格
我国大量的粮食作物,如小麦、稻谷和玉米等,其价格主要取决于国内的供求状况。但同时由于对外依存度上升,国际价格的传导因素不断增强。这类产品因为涉及到国计民生,属于国家重点调控的范围,因此价格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较小。而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产品则有所不同,如大豆受国际价格影响程度很大,国际国内价格相关性很高。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也很严峻。从供求来看,一方面全球人口增长,农产品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全球粮食产量增速放缓。农产品供需缺口加之生产成本的提升、投机资金炒作等因素推高国际农产品价格,从而促使国内外联系紧密的农产品国内价格的上涨。
(四)自然灾害和供给增长
随着支农政策力度加大、植物品种提升亩产等等因素刺激,我国粮食总产量从2003年的43069.53万吨提升至2010年的54647.71万吨,粮食连续七年实现增产。但同时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粮食综合生产力和种植面积难有重大突破的背景下,粮食生产继续保持增产态势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在全球变暖的格局下,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将更加频繁。我国农业基础薄弱,易遭受自然灾害影响,自然灾害将加重粮食产量损失程度,反噬粮食产量增长空间。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不容忽视。
二、短期看农产品价格走势将出现分化
农产品既是自然再生产又是经济再生产的过程,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具备一定的周期性。纵观2012年,供需平衡的不同及周期的不一致性导致农产品价格走势将出现分化。基础农产品,如玉米、大豆、小麦等价格保持高位运行概率较大,而畜产品价格则会呈现缓慢回落的局面。
(一)大米、小麦价格将保持小幅增长
2012年,人力成本上移、农资价格提升,大米小麦种植成本继续维持上移态势较为确定。在国家倡导提高农民收入及农民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业生产收入的大背景下,国家上调粮食最低收购价已成必然,大米、小麦价格的上移动力依然存在。另外国家上调最低收购价也会使市场形成一定的价格看多人,一旦市场价格不随着增长,农民惜售心理将使供给量受到影响,反过来更加促使粮食价格提升。
但同时,USDA10月供需预测数据显示,明年国内大米产量增加1.5%至1.39亿吨,小麦产量增加1.6%至1.17亿吨,均保持产量略大于消费量的态势。而且,大米小麦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和国家控制力极强、自给率极高的品种,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明年在成本推动和农民收入提升的要求下,大米、小麦价格仍有上涨空间,但同时由于供仍略大于求且国家控制力度较强,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较小。
(二)玉米价格将高位运行
国际方面,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月度报告预计2011~2012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将增加3.8%至8.6亿吨,而消费将增加2.9%至8.67亿吨(其中饲料消费增加3.1%)。玉米消费量连续三年大于产量,导致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降至14.2%,库存消费比历史新低说明世界玉米库存出口能力下降,这将加剧明年我国玉米供给紧平衡状态。
国内方面,USDA公布的10月月度报告显示,我国2011~2012年度玉米产量有所提升,达到1.82亿吨,同比上涨2.7%。相对应的是,由于国家对生猪饲养扶持以及玉米深加工对原料的消费提升,消费量提升6.0%至1.87亿吨。产量再次出现小于消费量的情况,导致我国玉米库存消费比从30.4%下降至27.2%,连续第四年呈现下降态势。
从国际、国内的数据看,明年玉米产量仍有所提高,但由于饲料、生物燃料需求增长,导致玉米消费量仍呈现大于产量的局面,库存消费比持续下降显示供需紧平衡状态仍然存在并有所恶化,预计明年玉米价格仍将维持高位运行状态。
(三)大豆供需情况更为紧张,出口依赖更加严重
国际方面,USDA最新月度报告显示,由于南美天气情况不佳及农户种植意愿下降影响,全球大豆产量下降2.1%至2.586亿吨,而消费量呈现上升态势,消费增长4.2%至2.618亿吨,产需缺口加大导致大豆库存消费比从27.6%大幅下滑至24.1%。
国内方面,由于大豆种植效益相对较低,我国大豆主要产区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国内大豆产量大幅下滑7.3%至0.14亿吨,而同时消费量增加8.6%至0.716亿吨。进口需求从2010~2011年度的0.509亿吨上升至2011~2012年度的0.576亿吨出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库存消费比进一步下降。
一方面国内需求上升、产量下降,对外依存度提高,价格提升动能较强;另一方面国外产量也在下降、需求上升造成出口量呈缩量态势。因此明年大豆价格继续攀升可能性非常大。
(四)猪肉价格将缓慢回落
去年7月以来,仔猪、生猪、猪肉价格不断攀升,尽管国庆后价格出现了回调,但同比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的。全国出栏肉猪均价近期已跌至16.84元/公斤,同比涨幅27.8%,猪肉均价28.08元/公斤,同比上涨35.7%。仔猪价格34.99元/公斤,同比上涨92.4%,母猪价格1832元/头,同比上涨28.0%。国庆后的价格回调,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前期补栏的生猪到了集中出栏时间,供给增加;二是生猪养殖疾病的发生,导致部分生猪提前出栏;三是随着秋粮秋收的到来,养殖户集中出栏,进行秋收。越是价格下降,越是促使养殖户压价出栏,使猪价回调。从能繁育母猪的补栏情况看,去年3月份出现拐点,补栏数量逐步超过淘汰数量,猪价会是一个缓慢回落的过程。
(五)鸡苗未来价格将比较平稳
鸡肉和鸭肉有着猪肉的替代效应,也受到生猪价格的影响,去年七月份起有了大幅上涨,但同比涨幅不及生猪价格的涨幅,主要原因是鸡鸭的生长周期较猪短,波动周期比生猪短。未来鸡苗和鸭苗的整体价格与生猪价格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三、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策略是农业科技创新
从长期看,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策略主要在于增加供给,次要在于对流通环节的改造。相对于加大进口等方式,加强和重视国内农业生产、促进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才是根本。提高供给无外乎以下几种方式:1.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是加快良种化和农机化。加快良种培育需要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大型种子企业集团建设;农业机械化需要提高农机包有量和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2.持续水利改造。水利建设关系到防洪、供水、粮食安全,大力加强水利建设,能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流通环节改革。要加强流通环节改造,深入推进农田和超市的对接,降低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成本。而从这三点看,水利改造、流通环节改善起到的更多的是治标不治本的作用,最关乎农业生产的环节仍是涉及到良种改造和农机改造的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科技创新。
粮食价格稳中有降,
但同比仍总体上涨
1.基本情况:1-6月(下同)早籼稻均价(市场价,下同)为128.8元/50公斤,同比上涨3.8%;中晚籼稻均价为131.8元/50公斤,同比减1%;早籼米4.07元/公斤,同比上涨0.7%;中晚籼米为4.65元/公斤,同比上涨0.3%。
2.走势判断:稻谷价格有逐月下行迹象,但受国家公布最低收购价政策影响,稻谷价格仍处相对高位;稻米价格走势稳中偏弱。
3.原因分析:(1)支撑稻谷价格上涨因素,一是国家公布的今年粮食最低收购价略有提升。早籼稻132元/百斤,中晚籼稻135元/百斤,分别比上年提高12元、10元。二是去年12月29日和今年1月15日,江西省分两批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截止1月31日,共收购中晚稻1.57亿斤。(2)制约稻谷价格上涨因素,一是进口大米冲击。全球大米产需基本平衡,米价走势趋弱,泰国二季稻上市,产量递增,东南亚各国大米进一步冲击我国东南沿海销区市场。农业部公布数据,一季度全国进口稻谷69.8万吨,同比增184.9%。稻谷和大米外销大受影响,加工企业无利可图,收购更为谨慎,国有粮库无法实现顺价销售,屡屡流拍,库容腾出进度减缓。二是受湖南大米镉金属超标事件影响,东南沿海消费观念可能一定程度上转向粳米。三是农民手中余有去年粮食增多,余粮率较上一年度增加13个百分点,这也进一步制约粮价走高。
4.后市展望:受国家最低收购价支撑,粮食种植成本刚性上涨推动,加上今年国有粮库轮换任务大,沿海销区因湖南镉大米事件影响,补库将倾向江西省的有利因素影响,粮价仍有上涨动力。但同时,受国际谷价远低于国内影响,进口大米将持续加大冲击,国内收购企业入市谨慎,特别是安徽、河南等省已启动小麦最低收购预案,预计今年粮价缺乏大幅上涨的可能,早稻可能在最低保护价线上开秤,期间甚至将低于最低收购价,继2009年后,江西省可能将重启早稻最低收购预案。
油菜籽价格走势渐强,但上行压力明显增大,花生仁价格有所下降
1.基本情况:油菜籽均价为5.28元/公斤,同比增0.8%;菜籽油14.9元/公斤,同比上涨6.8%;花生仁均价14.7元/公斤,同比减2.2%。
2.走势判断:从价格走势看,油菜籽价格逐月走高,特别是新菜籽上市后一直站在5.3元/公斤线上;花生仁价格逐步走低。
3.原因分析:(1)拉动价格上涨因素,今年国家公布新油菜籽收储价为2.55元/斤,较去年提升0.05元/斤,收储量为500万吨,这对油菜籽价格形成强力支撑。(2)制约价格上涨因素,近年来,国内大豆面积持续下滑,食用油缺口继续扩大,对外依存度达60%以上,大豆依存度高达80%以上。去年全球大豆产量创历史新高,油料供给总体偏紧状况有改善,价格掉头向下,对我国油料市场进口冲击力将增大。此外,由于进口油料价低且出油率高,近年来我国沿海传统销区市场企业大都进口油料做加工,由以前销区变为产区,进一步制约了油料价格提升。花生仁价格走低主要由于去年加工企业收购力度大,价格持续走高,今年企业存量大,加上畜禽养殖受影响,需求减少,短期内无法消化库存,制约了今年花生价格提升。
4.后市展望:油菜籽价格在临时收储价的支撑下仍将保持小幅上涨格局。花生仁价格可能在新花生仁上市后加速下跌。
籽棉价格稳中有升,蚕桑价格较大幅上涨,棉桑价格可能将走出低谷
1.基本情况:籽棉均价8.5元/公斤,同比上涨0.9%;皮棉均价20068元/吨,同比下跌7%;桑蚕茧均价33.5元/公斤,同比上涨6.4%。
2.走势判断:籽棉、棉花价格逐月回升,近期蚕桑价格较大幅上涨,抚州、宜春等地反映蚕桑价格强劲回升。
3.原因分析:国际棉价逐步回暖,同比高15%,国内今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新疆棉花长势弱于往年,省内价格面积减少,长势也不如往年,预计今年产量将减少,加上棉纺织业有回暖迹象,特别是国家公布今年棉花收储价执行20400元/吨政策,刺激棉价走出低谷。前些年蚕桑养殖遭遇寒流,伐桑弃蚕现象严重,导致今年蚕桑价格强劲反弹。
4.后市展望:虽然棉桑价格有回升势头,但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棉纺织业低迷的基本面未有较大改观,特别是国储棉仍达500多万吨,棉花供给仍很充裕。棉桑价格缺乏大幅上涨动力,预计将缓慢回升,逐步走出低谷。
蔬菜价格随季节波动,总体略有下跌,振幅较往年收窄
1.基本情况:白菜均价4.11元/公斤,同比上涨18.7%;青椒6.29元/公斤,同比下降19.7%;黄瓜4.9元/公斤,同比下降9.3%。结合批发市场价格日监测数据,今年上半年蔬菜价格同比总体下跌5%左右。
2.走势判断:价格总体随季节波动。春节过后,蔬菜价格连续数周下跌。3-4月换季期有较大幅上涨,5月进入生产旺季,价格逐渐回落。
3.原因分析:近年来,各地对蔬菜生产较为重视,城市供给有保障,蔬菜价格总体呈现走稳态势,加上今年气候总体正常,南北方蔬菜没有出现上市冲突和供应断档期,蔬菜价格没有大幅起落。总体看,振幅较往年收窄。
4.后市展望:随着国家和江西省保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供应力度加大,预计蔬菜价格仍受季度和天气影响呈震荡起伏走势,但走势将逐步趋稳。
生猪价格连续走低,禽类价格大幅跳水,但近期都有所回升
1.基本情况:生猪均价为15.1元/公斤,同比下降7%;猪肉均价为23.2元/公斤,同比下降5.1%;仔猪均价31.2元/公斤,同比下降12.5%;牛、羊肉均价分别为68.8元和62.5元/公斤,同比分别上涨35.7%和19.2%;鸡肉均价18.6元/公斤,同比上涨2.3%。
2.走势判断:春节过后,生猪价格呈连续下跌走势,长达20周低于盈亏平衡点,低点时,生猪养殖户出栏一头生猪平均亏损200元左右。当前生猪价格连续4周呈现回升势头,重新站上14元/公斤线上。牛羊肉继续上涨,但涨势有所减缓。受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影响,鸡肉等家禽类产品自4月后大幅跳水,近1个月市场呈现“有价无市”,不少市场交易为零或直接关闭,养殖户遭受重大损失。随着事件平息,市场恢复营业,鸡肉价格已连续3周反弹。
3.原因分析:此轮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原因如下,一是生猪市场供应暂时性饱和。近年来生猪养殖发展迅速,社会资本广泛注入。当前存栏和出栏量同比仍有所提升。据东乡等县反映,30-50头母猪养殖户遍地开花。二是规模养殖抗风险能力增强。规模化养殖水平提升,全省年出栏500头规模养殖户已达1.2万户,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87%。规模养殖对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显著增强。尽管当前生猪价格低迷,但没有出现宰杀母猪现象,养殖户都期望能获得价格反弹的红利。三是防疫技术到位,意识增强。去年下半年至今,全省气候利于生猪养殖,加上防疫措施到位,没出现大的疫情,生猪存活率高。四是市场需求暂处淡季。春夏交季,暂处生猪消费淡季。尽管各省已执行冷冻猪肉收储政策,但要消化市场富余的生猪还需要时日。
4.后市展望:虽然国家及江西省加大了冷冻猪肉收储力度,生猪价格连续数周回升,但生猪存栏量依然充裕,且处于消费淡季,预计生猪价格仍将低位盘整,中秋国庆后或将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随着消费者信心恢复,鸡肉等家禽需求量将增加,而市场因禽流感冲击可能存在供应断档期,预计鸡肉等家禽价格或将呈报复性反弹。
鱼类价格大幅上涨,独树一帜,预计下半年仍将延续上升势头
1.基本情况:鲤鱼均价为11.8元/公斤,同比上涨5.3%;草鱼均价为14.8元/公斤,同比上涨6.2%;鲢鱼9.2元/公斤,同比上涨8%。
2.走势判断:近几年,常规鱼类价格走势都十分稳健,今年上半年鱼类价格较大幅上涨,涨幅居主要农产品之首。
3.原因分析:一是城乡居民消费观念转变,鱼类价格理性回归;二是4月下旬与鸡鸭肉消费替代,刺激鱼类消费量;三是饲养成本推高;四是强劲外销和出口势头带动。
4.后市展望:随着鄱阳湖禁渔期结束和家禽类消费恢复,鱼类供应量增多,消费量将下降,双重制约,近期价格有所下降,但总体看仍将保持平稳上行走势。
农资价格稳中有跌,但饲料价格依然上涨
1.基本情况:国产复合肥(含量45%)2880元/吨,同比下降3.7%。国产尿素(含氮46%)、进口氯化钾(含量60%)均价分别为2330元/吨、3483元/吨,同比分别下跌5.1%和2.7%;蛋鸡配合饲料、育肥猪配合饲料均价分别为3.35元/公斤、3.47元/公斤,同比分别上涨4.3%、4.4%;农用柴油(0号)7.27元/升,同比下降2.7%。
2.走势判断:今年农资价格延续去年走势。化肥价格同比普遍下跌,仅磷肥类略有上涨。饲料类农资价格继续上扬。
3.原因分析:2012年国家调整了化肥进出口政策,小品种化肥出口收紧,多数品种实施淡旺季差异化税率,硫磺进口关税明显降低,进口量明显增加,国内化肥供给总体充足。
分类别看:
一是粮食类价格总体上涨2%。其中早籼稻均价为129.2元/50公斤,同比上涨4.8%;中晚籼稻均价为132.2元/50公斤,同比持平;早籼米4.08元/公斤,同比上涨1%;中晚籼米为4.67元/公斤,同比上涨0.8%。今年国家公布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籼稻132元/百斤,中晚籼稻135元/百斤,粳稻150元/百斤,分别比上年提高12元、10元和10元,加上粮食种植成本上涨刚性推动,今年粮价仍有上涨动力。但同时,受进口大米冲击和湖南大米镉金属超标事件影响,大米走势偏弱,加上国内粮食储备充裕,全球大米产需基本平衡,预计今年粮价缺乏大幅上涨的可能,早稻可能在最低保护价线上开称。
二是油料价格总体上涨2.5%。其中油菜籽均价为5.23元/公斤,同比下降3.8%;菜籽油15元/公斤,同比上涨7.8%;花生仁均价14.8元/公斤,同比持平;花生油21.5元/公斤,同比上涨13.6%。近年来,国内大豆面积持续下滑,食用油缺口继续扩大,对外依存度达60%以上,大豆依存度高达80%以上。国际油料供给总体偏紧,价格保持高位的态势仍将影响国内价格走势,预计今年江西省油料价格将在临时收储价的支撑下保持小幅上涨格局。
三是籽棉价格小幅上涨1.6%。籽棉均价8.5元/公斤,同比上涨1.6%;皮棉均价20133元/吨,同比下跌6.7%;桑蚕茧均价33元/公斤,同比上涨8.2%。当前全球经济疲软态势未变,棉纺行业难以走出困境,加上进口仍大幅增加,2012年国内棉花总产持平略增,国储棉达500多万吨,今年棉花供给相当充裕。预计今年棉价将在高库存、低需求的双重挤压下继续走弱,棉价要走出低谷尚需时日。
四是蔬菜价格总体下降5%。春节过后,蔬菜价格连续数周下跌。与去年相比,受监测蔬菜品种2涨3跌。当前蔬菜生产正处换季期,批发市场价格监测,蔬菜价格已连续3周较大幅上涨。预计蔬菜价格仍受季度影响呈宽频震荡走势,但总体仍将保持上涨态势。
五是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禽类价格掉头向下。毛猪均价为16.4元/公斤,同比下降5.7%;猪肉均价为26元/公斤,同比下降0.8%。春节过后,生猪价格连续10周呈下跌态势,当前生猪价格13元/公斤,较年初下跌30%,猪粮比价5∶1,已连续7周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从余江等生猪养殖大县了解情况看,目前出栏一头生猪净亏200元左右。当前生猪存栏量依然充裕,且处于消费淡季,预计生猪价格仍有一定下跌空间,生猪价格筑底反弹期将延长。此外受H7N9禽流感疫情影响,省内多家家禽交易市场关闭,鸡、鸭等禽类价格均大幅下跌,养殖户遭受重大损失。
与生猪、家禽低谷徘徊相比,受供应持续偏紧影响,牛羊肉价格继续高歌猛涨。牛肉价格69元/公斤,同比上涨37.5%;羊肉稍显温和,达62.9元/公斤,同比上涨17.7%。
六是常规鱼类价格总体上涨10%。鲤鱼均价为11.9元/公斤,同比上涨7.7%;草鱼均价为15.5元/公斤,同比上涨14.6%。鱼类饲养成本推高,城乡居民消费观念转变及替代鸡鸭肉作用,是助推一季度鱼类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通过分析本月主要农畜产品价格调查数据,主要农畜产品价格走势呈现以下特点:
?荩蔬菜价格止跌上扬,上涨2%
进入3月,由于青海省冷空气活动频繁,多阴雪天气,气温下降对本地蔬菜生产、外省蔬菜运输都带来不利影响。本月是青海省蔬菜传统生产淡季,各类蔬菜均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本地蔬菜供应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除白菜和马铃薯基本没有涨之外,精细菜、叶菜类蔬菜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幅,其中,乐都青椒和本地油菜的涨幅最高,乐都青椒的价格比春节期间的10元/公斤还高出2元。加之,3月20日成品油价格上调,又进一步增加运菜成本。
3月,青海省大葱价格为每公斤5.2元,仅比2月份上涨4%,但同比却上涨271%,可谓暴涨。目前,青海省各类市场销售的大葱来源于山东、福建两省。近期,外省大葱价格涨幅明显,对青海省大葱价格的上涨起到直接拉动作用。分析大葱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前两年葱价偏低,影响了农民种植大葱的积极性,种植面积有所下降,导致今年市场供应偏紧。二是由于前两年春季储存大葱价格较低,今年春季储藏的大葱数量下降,对鲜葱的需求加大。三是2月上旬以后外省大葱主产区较多降水,影响了大葱的收获。四是油价上调,运费上涨,推动了大葱价格上涨。
3月下旬,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青海省地产蔬菜开始少量上市,外省蔬菜供应量也不断增加,蔬菜价格开始有所小幅下跌。但由于3月上中旬蔬菜价格居高不下,致使3月蔬菜整体价格上涨。总之,季节、天气及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蔬菜供应量减少价格上涨。
?荩牛羊肉价格分别上涨11.1%、5%
3月份,青海省牧区发生雪灾,牛羊出栏量减少,货源紧张,屠宰量开始下滑。据乐家湾屠宰市场数据显示,近期羊肉日屠宰量为97吨左右,较2月份减少12.6吨,牛肉日屠宰量为51.3吨,较2月份减少15.6吨。雪灾、季节性及供应量等因素影响,是导致牛羊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荩猪肉价格下跌3.7%
2011年,生猪经营形势好,生猪发病率低,存栏量大幅增加。春节过后,市场供应量大于需求量,从2月下旬猪肉价格开始下滑,截至3月底,猪肉价格从月初的每公斤27元下跌到每公斤26元。目前猪肉行情由于饲料价格居高不下,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养殖户养殖利润受损,需慎重补栏。
?荩鸡蛋价格止跌上扬,上涨9.4%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上涨;调控
中图分类号:F3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8)07-0085-04
自2007年1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品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6月份以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突破5.6%后便持续上扬,到今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达到7.1%。在8类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动中,食品价格上涨最快,上涨幅度最高(见表1)。比如,从2007年6月份全国食品价格同比从5月份的8.3%上涨到11.3%后,就开始连续上升,到今年2月食品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达到23.3%。就是说,在价格总水平上涨中有80%左右的份额是由食品价格贡献的。对此,有人认为,当前通货膨胀是由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引起的。如何看待食品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它与通货膨胀是什么关系,这里试提出一些分析和看法。
一、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基本特点
首先,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从部分农产品开始的,具有由点到面的特点。2006年11月份,当我国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只有1.5%的时候,全国集贸市场上的猪肉和玉米价格就出现了10%以上的涨幅,12月份集贸市场上主要农产品价格指数涨幅超过10%的品种增加到10种,它们主要集中在猪肉类、蛋类、食用油、油料和玉米等方面。进入2007年,农产品涨价范围继续扩大,只有水果、蔬菜等集贸市场价格仍然是负增长。但到了2007年6月份以后,农产品涨价范围进一步扩大,几乎所有农产品价格都开始上涨。
第二,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由低到高持续上升,涨幅越来越高。从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看,自2006年11月份以来,食品价格指数一路上扬,从2006年11月同比上涨3.7%开始,2007年5月升到7.7%,7月升至15.4%,8月18.2%,此后就一直在16%以上波动。分品种看,2007年5月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5.9%、油脂21.4%、肉类26.5%、蛋类37.1%、水产4.1%、鲜菜-2.3%、鲜果-11.2%、调味品-4.1%;8月份粮食6.4%、油脂34.6%、肉类49%、蛋类23.6%、水产6.2%、鲜菜22.5%、鲜果22.5%、调味品4.4%;今年2月,粮食、油脂、肉类、蛋类、水产、鲜菜、鲜果、调味品等食品价格同比又分别上涨了6.0%、41.0%、45.3%、6.0%、13.8%、46.0%、8.7%、4.1%,其中猪肉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3.4%。无论是从消费价格指数还是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看,猪肉、油料、食用油、牛羊肉、禽蛋、鲜菜等农产品涨价幅度最大,个别农产品在不到一年时间上涨一倍多。比如2007年5月底,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猪肉价格最低位9.17元/公斤,到2008年1月25日,猪肉均价已达23.07元/公斤,上涨了1.53倍;大豆油东北产地报价从2007年1月每吨6850元上涨到今年的13000元,上涨了近一倍。
第三,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在地区范围上既带有广泛性,也具有差异性。从城乡看,2006年11月份以来,我国农村食品消费价格上升幅度连续15个月都超过城镇食品消费价格上升幅度,比如2007年1-12月,城镇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1.7%,而农村上涨了13.6%。从31个省(市区)看,本轮农产品涨价范围广,涉及到全国所有省份,其中有20个省(市区)去年食品消费价格上涨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些省份大部分是中西部地区。比如,河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等省市区食品消费价格涨幅都超过14%,涨幅最高的省份是贵州(16.7%)。从农产品生产价格变动看,在2007年第四季度,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都在10%以上,其中有16个省份涨幅超过20%,黑龙江、湖南、广西、重庆等省份分别达到31.9%、36.7%、31%、41.5%。分品种看,在2007年第四季度,全国有19个省份畜禽产品生产价格涨幅同比超过30%,其中有12个省份涨幅超过40%,涨幅最高省份是湖南(65.9%)。
二、农产品价格上涨成因分析
这次农产品上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货币溢出效应、经济周期影响作用,也有成本推动和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传导作用。
首先,本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货币溢出效应。2007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2)投放达到40.34万亿元,比2003年末增长82%,而同期农业增加值仅增长21.8%,粮食产量增长16.4%,油料增长-12.5%,糖料15.2%,棉花56.4%,肉类-1.9%,水产品0.7%。在货币增长远快于农产品供给增长速度时,货币与农产品价格比例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农产品特别是食品需求弹性低,增产或不增产的产品价格都要上涨,往往是减产的农产品带头涨价,而且上升幅度较大。因此,农产品价格上涨是货币超经济发行的最终反映和结果,而不是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与农产品价格是一种特殊关系,受农产品统购统销体制支配,当政府决定要调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时,央行就必须按照计划发行相应的货币,此时确实是农产品涨价引起货币供给的增长。但现阶段不同,货币发行在先,农产品涨价在后。因为农产品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而货币是在投资、外汇储备等持续高增长条件下超经济发行,当货币供给不断快于国民经济和农产品供给增长时,农产品价格迟早会上涨。
其次,农产品涨价与经济增长周期密切相关。从周期理论分析,每一经济增长周期都可分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上升阶段称繁荣期,下降阶段称为收缩期。在经济增长的上升阶段特别是顶峰时期,如果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超过供给的增长,农产品价格就会在“珠网效应”作用下,以快于需求量增长幅度向上攀升;当经济增长处于收缩时期,如果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慢于供给的增长,农产品价格又会在“珠网效应”作用下,以快于需求量下降速度向下滑落。当前,我国经济已连续5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幅度,恰恰处于本次经济增长周期的繁荣时期。经济高增长既带来了非农产业对农产品原料需求量的快速增加,也带来了居民对食品量(以肉蛋、植物油为代表)的快速增长。在农产品生产增长低于需求增长的情况下,价格必然迅速上扬。
再次,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也拉动农产品价格上涨。2003年以来,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人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从表2看出,2006年六种农产品的总成本比2003年提高幅度在17.8%―50.5%之间,其中蔬菜、棉花、生猪成本提高较快。进入2007年,农产品成本提高还有加快的趋势,因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从1月份同比上涨3.9%开始也一路上扬,11月份达到11.8%,12月份达到13%,今年1月升至14.3%。毫无疑问,步步攀升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还会将农产品生产成本向上推进。
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必将推动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份报告计算,当粮食的生产费用每提高1%,市场粮食价格就会提高0.875%,当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成本每提高1%,市场粮食价格也会提高0.75%。很显然,在市场上,当农产品生产成本明显提高后,如果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变,生产者就会自动压缩生产量,直接引起市场供给减少,农产品市场供给减少又直接导致价格上涨,最终农产品供求在价格上升中达到新的均衡。比如目前的生猪、油料市场供求变化就是典型的例证。因此,在一个时期里,只要农业生产成本出现了较快上升趋势,在市场供求规律作用下,农产品市场价格就一定会上涨。
最后,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还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国内农产品的涨价。从2005年初以来,国际大豆、玉米、小麦和食用油等农产品连续涨价,并屡屡创下新高,也影响了国内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一方面,我国大量进口大豆和食用油,必将直接引起同类产品和相关副产品的跟随式涨价;另一方面,国际农产品普遍涨价,还抬高了国内流通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涨价预期,由此形成了农产品涨价的波及效应。
三、对未来农产品价格走势判断与对策建议
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受美国次贷危机蔓延的影响,美欧经济增速趋缓,对我国的出口需求下降,这将把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向下拉,去年以来的宏观紧缩也是要将偏快的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在这“双重力量”作用下,我国经济从高位下降会使农产品的总需求下降,由此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会有所减轻。但是,今年开春后,燃油、化肥、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快速上涨,流动性过剩矛盾还在不断积累,这些因素又会给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增加较大的动力。因此,今后几个月,农产品价格可能还将延续上涨的趋势。
农产品价格上涨既有内生因素,也有外生因素,它是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和客观反映。要想将当前农产品价格调整到合理范围,就必须采取内外结合的政策措施。
第一,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流动性过剩,从宏观层面减轻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的压力。在货币连续超经济发行,形成比较严重的流动性过剩时,与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将是一个趋势。控制食品以及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首先必须解决货币供给从松的问题。去年以来,我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从紧的货币政策,但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必须加大货币政策的从紧力度,综合利用利率、准备金率和票据对冲等手段,继续减少资金的流动性,改变市场流通中货币篮子与食品篮子两者的比例关系,挤出货币溢出效应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第二,要从政策上支持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本次农产品涨价与前几次有所不同,前几次农产品价格上涨都是先从粮食开始,尔后扩张到棉油国菜肉禽蛋等方面。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先是从肉类、油脂、禽蛋类开始,最后蔓延到所有农产品。因此,当前我国农业政策除了继续加强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外,还应该支持油料、肉类、禽蛋等农产品的生产,政策支持重点要放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可对这些产品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进行价格补贴,补贴对象是规模化种养殖户。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政府对农业的公共服务能力,比如在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治、科技推广与农业技能培训、信息服务、农业保险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支持,搞好农业的公共服务,既能明显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同时还能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增加对农业公共服务的支持。
第三,加强对重要农产品的市场调控,利用进出口和储备调节当前的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2007年12月以来,为了抑制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国家首先取消了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接着又增加了这些产品的出口关税,同时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可以肯定,这些出口限制措施对增加国内粮食有效供给必将起到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措施对抑制畜禽产品价格没有直接影响。为了抑制国内畜禽产品价格过快上涨,可以考虑采取一些出口限制措施,对猪、牛、羊、禽蛋等产品采取临时的关税限制政策。另外,我们还可以适当增加畜禽产品的进口数量,并动用国内主要农产品储备进行必要的市场抛售,以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最后,增加对困难群体的补助,减少农产品价格上涨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本次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内很难降下来。但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于低收入群体已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该群体收入水平低,食品支出费用比重高,粮食、食用油和肉禽蛋菜涨价大大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在农产品价格上涨过程中,只要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和救助强度,则可以将价格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因此,面对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各级政府应该筹集一定财力,尽快提高低保标准,向低收入群体和生活困难家庭发放食品价格补贴,以减少他们的损失。
参考文献:
【关键词】早籼稻;期货品种;稻谷产量;粮食生产;套期保值;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不仅稻谷品种繁多,且种类多元化,早籼稻能成为第一个上市期货的稻谷品种,这与早籼稻的特殊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早籼稻的特殊性
1.国内目前开发出的稻谷品种中,最早成熟并上市销售的就是早籼稻。因此早籼稻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成是后期稻谷市场的侦察兵,早籼稻的商品价值高,价格的浮动也比较大。同时在稻米市场正直青黄不接的时候,早籼稻的成熟期也到了,针对于市场需求的紧张,早籼稻又像是及时雨一样的出现。
2.早籼稻的国产数量不多,所以出口量也不大,相比于其他品种,国家政策以及对早籼稻的调控政策薄弱,价格趋向于市场化,浮动比率较大,这样早籼稻就符合市场期货保值需求和期货投资动机。
3.早籼稻符合期货合约中规定的品种特征。新陈之分明显,同时早籼稻的各个品种之间也很容易辨别,完全符合早籼稻期货合约的标准化理念,同时早籼稻相更易于保存存储,同时陈年的早籼稻更加有利于加工。
二、早籼稻期货上市的意义
早籼稻作为农业产品期货中的一员,它充当着侦察兵的作用,它的上市间接性的引导者稻谷期货市场未来的价格,同时,早籼稻期货还给农民和企事业期货保值提供了可观的数据分析。
1.早籼稻期货健全了中国农产品期货品种,开拓了期货市场的经营范围,间接的促进了粮食生产进程。由于再起期货市场的无目的无目标的盲目发展,农产品期货业随着国家对期货市场的整顿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自此,国家半数的粮食生产经营得不到期货市场的辅助,而在2009年,早籼稻期货上市后,部件健全了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需求品种,更加的完善了期货市场对粮食生产经营的指导。从而促使了农产品相关企业在观察市场变化的情况下能主动的调整自身的生产模式和经营策略,达到避免高风险的目的。
2.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早籼稻与晚稻的种植面积系数达到了0.39,也就是说早籼稻的种植面积带动了晚稻种植面积的增长脚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国内稻谷产量的增长发展。同时作为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侦察兵,早籼稻更有利于缓解市场价格波动,从而保障国家粮食产业安全。
3.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完善者就是早籼稻期货,它间接为国家进行粮食宏观调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分析。早籼稻期货的上市促使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形成了期货和现货两种交易模式。丰富了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体系,同时也促成了企业利用套期进行保值。最后,期货现货的结合,可以让国家能够及时准确的把握市场趋势,平衡粮价稳定粮价,保障农产品价格安全。
三、早籼稻期货市场后期走势分析
早籼稻期货自从进入到期货市场以来,一直不温不火,其主力合约一直表现平平,作为核心烙印较深的一种产品,相对缺乏了活跃性,因此关注早籼稻期货市场要关心以下几点。
1.国内稻谷产品的供应能力和需求状况
由于稻谷产品的用途比较单一,大都作为食用口粮,所以稻谷产品的消费是随着人口增加而随之增长的,即涨幅效果不显著。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出现,直接的导致稻谷产品需求量疲软,这也给国内稻谷产品价格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国家政策对稻谷产品价格控制因素
在稳步提高粮食价格和促进农民收入的同时,国内粮食价格的可控制性比较明显,在掌握了充足的粮食资源以后,政策对价格控制明显的增强,这对期货市场也造成了一定的涨幅波动。
3.周期性质的新陈轮换储备
因为五月份是粮食轮换储备周期,而七月份早籼稻上市,所以每年的四月份会促使陈稻谷出现一个高峰,这种高峰会直接在模拟各种特定程度上打压价格市场。
4.天气因素决定着期货价格
5月、6月、7月是早籼稻的关键期,只要出现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能直接的影响到期货价格,所以,在上市后期必须关注早籼稻的成长和生产进度以及天气情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国内稻谷产品供应松懈,稻谷市场政策因素等方面的原因,早籼稻价格将呈现一种中长期稳中向上的发展走势,短期内,陈旧稻谷储备轮换和早籼稻生长期受到天气因素影响,都会对农产品期货市场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期货市场上,如果没有明显的信息提示出现,鉴于投资者的参与情况来看,早籼稻价格走势将以小幅度震荡为主。
参考文献
[1]刘刚.早籼稻期货品种上市对我国粮食市场影响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09(09).
[2]任芳.早籼稻期货将促成“中国价格”[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9(16).
[3]罗江华.早籼稻期货投资策略探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9(02).
[4]施鹏.波澜不惊的早籼稻期货交易[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9(05).
[5]中国证监会批准郑州商品交易所开展早籼稻期货交易[J].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