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电力技术服务范文

时间:2023-09-26 17:29:04

序论:在您撰写电力技术服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电力技术服务

第1篇

关键词:电力技术服务;顾客满意度;途径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和“厂网分开”策略的推进,各发电企业和发电公司的电力供应和电力技术服务也由原来的无偿服务转变为有偿服务,电力技术服务的顾客满意度成为电力服务提供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顾客满意度及其产生背景

一般而言,如果从顾客的评价与比较两个角度来定义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就是是顾客对其购买付出而获得的报酬是否适当的一种认知状态,主要来自于顾客在购物的经验中得到的惊喜,当消费者感觉到产品或服务的好处,愿意去支付代价和较能容忍价格上涨,顾客满意度体现在消费前、消费时、消费后三个步骤[1]。

顾客满意度的产生,其产生受诸多因素影响,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一是市场与竞争环境发生转变。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利润由强大生产能力和包括价格、质量在内的竞争力决定,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如不能使顾客满意,即使再好商品也卖不出去,这时需要请顾客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进行评估来确定顾客满意度。二是顾客消费观念和消费形态发生变化。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等发达国家由高度的成长社会转向所谓的“成熟社会”,不再注重量的发展,更注重质的发展和追求,人们从物质需求转向产品和服务的精神需求[2]。进入“感情消费”时代,顾客往往关注产品能否给生活带来活力、充实、舒适和美感,顾客评判产品使用“满意”与“不满意”标准。三是质量观念和服务方式发生变化。顾客满意是新世纪质量观,企业应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体系,面向市场,将顾客需要作为日常经营活动的“轴心”,提供顾客满意的质量。

二、发电企业电力技术服务的主要内容及方式

定期派技术人员到发电企业对高压、电测计量、化学、金属、继电保护、环保、谐波、励磁、可靠性、汽机、锅炉、水机等进行电力技术监督。向发电企业提交专业技术监督统计报表,对报表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发现问题并反馈。在大修或检修期间选派资深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协助解决疑难技术问题。对发电企业重要设备的技术改造方案、项目的可行性、检测设备、计量仪器仪表、计量标准的配置选型开展技术咨询。对发电企业水、气、油等试验样品比对分析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分析和仲裁发电企业上网关口电能计量误差的分歧。对技术监督人员技术培训和计量考核取证。

发电企业电力技术服务的主要方式。发电企业电测、高压、继电保护、振动等专业的标准及装置的量值传递,由发电企业按周期检定计划按时送达进行检定。发电企业的水、气、油等试验样品比对分析检验,由发电企业将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发电企业高压、电测、化学、金属等专业事故试件、样品及仲裁样品校核化验、检测分析等,由发电企业送到实验室进行。不能移动的计量标准装置,运行中设备,检修、检测、预试、定检等技术服务,到发电企业现场开展技术服务。

三、发电企业电力技术服务顾客满意度顺应形势所需

电力体制改革带来发电企业电力技术服务的变化。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我国推出电力改革方案,从厂网分营与行业结构重组,放开大用户与电力企业主辅分离四个方面尝试打破电力垄断,建立电力市场。2002年原来处于行业垄断的国家电力公司解体,同时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大辅业集团等11家中国电力公司。中国电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相关电厂服务机构应建立和健全技术创新的机制和体制,增强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不管电力体制怎么改革,电力技术服务目的不会变,即在为用户解决问题同时为自己创造效益,和其它服务一样,电力技术服务也需争取市场和用户,不过是根据电力服务市场特殊性,其市场和用户内涵和其它行业不一样,市场是指技术服务的内容与项目,而用户是指各发电企业及其它电力行业。用户满意是检验和衡量电力技术服务水平的基本评价尺度,用户满意度的高低就是看问题解决得如何[3]。

四、提高发电企业电力技术服务顾客满意度的途径

管理好顾客期望和需求。顾客心理对顾客满意度提升有重要作用。主动去和顾客接触,积极与顾客进行技术服务,激起顾客的兴趣,避免出现过度承诺和过低提供,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电力技术服务管理顾客期望的重点。以火电企业机组的热力性能试验来说,企业表明是通过试验得到机组性能指标,实际上最关心的是看那些指标还有节能降耗潜力,怎么提高机组技术指标,创造利润,这就是潜在需求。

实施服务技术补救。顾客忠诚度研究表明,抱怨的顾客是朋友而非敌人。不满意而抱怨的顾客远比那些不满意却不抱怨的顾客保留率高,如果得到满意回复时,抱怨的顾客一般会变成忠诚顾客[4]。当电力技术服务错误或服务失误出现后,一定要经常主动地向发电企业征求意见,积极了解服务失误的原因及不满意的原因,寻找到服务失误的“高发地带”,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发挥电力技术人才优势。发挥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协助发电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发电企业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应最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那些涉及到电力生产安全与经济和稳定且又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项目,要根本性地解决有深度有难度项目,不但费时费力,要多承担责任和风险。开展电力专业培训和交流,组织面向各发电企业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会,更好地为电网和发供电企业提供优质电力技术服务。(作者单位:成都电业局)

参考文献:

[1] 刘宇.顾客满意度测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13.

[2] WilliamJ.Stevenson著,张杰等译.运营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8.

第2篇

关键词:电力技术服务行业;电力行业;集群化发展;成长路径;政府支持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3-0001-04

电力技术服务行业是针对电力行业系统进行多维度技术服务的综合性行业。它包涵除电力设备制造之外,与电力系统有关的所有服务活动,如电力系统检修、电力系统调试、电力系统设计、电力系统建设、电力系统监理、电力系统运行维护、工业系统防雷、电力系统科研、智能辅助产品、电力系统管理咨询等细分服务领域。电力技术服务行业是在2002年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后逐步兴起的,并将随着新一轮市场化改革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但当前,该行业电力技术服务供应商普遍存在“小”、“散”、“乱”的发展瓶颈,阻碍行业的进一步成长。集群化发展则是突破上述瓶颈,迅速壮大产业的成长路径。集群化是指同一产业、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众多中小企业在地理空间与经济空间的集聚。它是一种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产业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能够在保持中小企业独立性的基础上,将竞争从单个企业提升到了整个企业集群,实现中小企业灵活性与集群网络稳定性的有机结合,从而兼具有规模经济与市场灵活性,产生极大的竞争能力。

1 可能性:电力技术服务行业需求快速扩大

1.1 电力技术服务需求随经济增长而不断扩大

电力技术服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电力系统设计、建设、监理与试验,与电力行业的增幅紧密相关;二是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调试、检修,与电力行业的存量紧密相关。电力行业的增幅可以用国家每年的电热固定投资衡量,而电力行业的存量则可以用每年的发电量衡量,两者均受到当年经济整体环境高度影响。

增长趋势上,经济增速、电热固定投资与发电量高度一致。波动形态上,经济增速与发电量基本平行,而电热固定投资波幅更大。两者结合,随着中国经济长期中高速运行,电力技术服务行业市场潜力巨大,且具有一定的抗波动能力。

表1 国内生产总值、电热固定投资与发电量增长的相互关系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电热固定资产投资 发电量

名义值/

亿元 增幅/% 名义值/

亿元 增幅/% 实际值/亿

千瓦小时 增幅/%

2003 135823 ―― 3304.82 ―― 19105.8 ――

2004 159878 17.71 4854.41 46.89 22033.1 15.32

2005 184937 15.67 6503.2 33.96 25002.6 13.48

2006 216314 16.97 7274.27 11.86 28657.3 14.62

2007 265810 22.88 7906.52 8.69 32815.5 14.51

2008 314045 18.15 9023.66 14.13 34668.8 5.65

2009 340903 8.55 11139.1 23.44 37146.5 7.15

2010 401513 17.78 11356.4 1.95 42071.6 13.26

2011 473104 17.83 11603.5 2.18 47130.2 12.02

2012 519470 9.80 12948 11.59 49378 4.7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2 电力技术服务需求随市场化改革而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路径。我国通过逐步扩大市场在电力系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打破垂直一体化的垄断体制,不断放开竞争环节培育市场主体。2002年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建立了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但直至今日,我国电力行业改革仍停留在第二阶段主辅分离的第三小步,也就是主多分离。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新阶段,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将重启,主辅分离进一步向主多分离深入,也就是彻底实现主业与多经公司的分离。

表2 电力体制改革主要路径

改革目标:

发挥市场作用,构建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

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第一阶段改革:厂网分开

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划分,并分别进行资产重组。原国家电力公司拥有的发电资产,设立五大发电企业,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国电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由国务院分别授权经营。原国家电力公司拥有的电网资产,组成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

第二阶段改革:主辅分离

对电力系统所拥有的辅业务单位和“三产”、

多种经营企业进行调整重组。

第一小步:电网企业经营主业以外的业务要报国家

有关部门批准,并分开核算。

第二小步:电力系统内部的医疗和教育单位实行

属地化管理,从电力系统剥离。

第三小步:电力设计、修造、施工等多种经营企业

与电网企业脱钩,放开市场。

第三阶段改革:输配分开

将输电和配电环节从资产、财务和人事上分拆,输电环节由电网管理,售电环节将地方供电局改组为多个独立的法人实体,辅之以购电大户与电厂签订直供合同,把配电网的建设运行下放到地方。核心点在于成本核算和利益分割。电网企业不再垄断下游配电市场,只负责电力运输,下游市场有大量配电公司市场竞争。

第四阶段改革:竞价上网

在区域设置一个或数个电力调度交易中心,由区域电网公司负责管理。电力调度交易中心间实行市场开放。将电价划分为上网电价、输电电价、配电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上网电价由国家制定的容量电价和市场竞价产生的电量电价组成;输、配电价由政府确定定价原则;销售电价以上述电价为基础形成,建立与上网电价联动的机制。发电企业向较高电压等级或较大用电量的用户和配电网直接供电。

资料来源:2002年国务院5号文件《电力体制改革方案》

主多分离将为电力技术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一是服务由传统电力系统内部完成,转变为向外部专业公司委托完成。电力技术服务不再是由电力系统内部完成,而是实现专业化。二是服务由内部关联交易模式,转变为标准市场模式。电力技术服务不再由于电力公司人、财、物关联企业垄断,而是打破市场垄断。三是服务由区域性市场,转变为全国性市场。电力技术服务不再是只有当地企业承担,而是面向全国企业招标,打破区域壁垒。四是服务由点状模式,转变为链状模式。电力技术服务的内容,不再是由不同企业承担,而是由一家企业总包,由该企业承担多项业务,人、财、物实现企业内的链式流转。原有的多经企业凭借关联交易占有大量的电力技术服务市场,成本高而利润厚。随着主多分离的真正完成,多经企业将不再占据竞争优势,这一部分市场将被释放。

2 必要性:突破电力技术服务行业的供给瓶颈

2.1 发挥规模效应破解电力技术服务供应商“小”的瓶颈

当前电力技术服务供应商规模普遍较小,这是由两点原因造成的:一是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至今不过十余年时间,技术服务供应商成长时间较短,积累有限。二是电力技术服务企业属轻资产技术密集型,扩张存在两大制约:物质资本的制约。由于该行业通常先垫资再收款,现金流对于企业扩大规模极为重要,但是,一方面,供应商多为轻资产,不具备从银行贷款所需要的抵押品,另一方面,资金周转期限长,民间借贷的资金成本过高,难以承担;人力资本的制约。电力技术服务行业对具有专业素养和技能的工程技术人员需求极高,但是这种人力资本的培养周期很长,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通常需要十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其培养的时间与费用不是小型企业所能承担的。缺乏资金与人才致使企业无法快速扩张,这反过来又进一步限制了资金与人才的来源,陷入瓶颈。

电力技术服务的集群化发展则可以通过发挥规模效应突破上述瓶颈:一是可以有效解决资金问题。一方面,对于轻资产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言,集群化发展可以有效分解占用大量资金的固定资产投入。不仅电力设计、试验、维修、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大型仪器设备、车辆可以统一购买、调配,共同使用;会议室、打印室、车库、库房等企业必备设施也可以共建、共用,以节约资金。另一方面,单个企业规模产值小、破产风险高、还款能力弱,很难从银行获取借款。而对于产业集群整体,不仅规模产值大、风险得到分解,资金收还期限不同使企业的整体还款能力亦强,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融资。二是可以有效解决人才问题。一方面,各企业招投标所规定的建设周期不同、忙闲时间有异,一些技术专家能够错开时间解决不同企业的项目难题,从而最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本。同时,企业间也能够进一步专业化分工。试验能力强的企业以试验服务为主,建设能力强的企业则以工程建设为主,共同为服务单位提供一揽子电力系统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通过集群化发展,对电力技术类、金融服务类、行政管理类人力资本的需求密度增加,更容易建立相应的劳动力市场平台,并同有关院校建立智力合作机制。

2.2 塑造集群品牌破解电力技术服务供应商“散”的瓶颈

电力技术服务行业市场涵盖面广,囊括全国各地的发电、输配电与用电企业。因此,随着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技术服务供应商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出现,以所在市、所在省或邻近省作为业务范围。这种“散”的特征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因为它极大增加了交易费用,而后者又将抑制市场发展。科斯最早提出交易费用的概念。他认为交易费用应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而交易费用的高低将决定市场范围大小,从而制约专业化分工的程度。电力技术服务供应商的分散,导致寻找交易对象、比较交易价格、监督交易协定的成本高昂,这必然降低市场交易的容量。当前交易协定更多依靠熟人推荐达成。

建立电力技术服务的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塑造集群品牌实现交易的集中化,降低交易费用,从而突破“散”的瓶颈:

一是塑造集群品牌可以降低单个企业的营销成本。面对全国市场,作为轻资产企业的单个电力技术服务供应商难以实现品牌宣传的全覆盖。但在产业集群中,单个企业所承担的宣传成本是很小的。二是塑造集群品牌可以延长品牌效应的持续性。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需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作为中小技术密集型企业,总会存在违约的情况,甚至“死亡率”也是相当高的。而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比单个企业长得多,集群品牌要比单个企业的品牌持久得多。且集群内部的相对竞争也有利于集群品牌的保持。因此,集群品牌对产业内的企业是宝贵的无形资产。三是塑造集群品牌可以实现社会网络复合化。每一家电力技术服务供应商均存在因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与业务关系而长期磨合形成的分工协作网络。产业集群可以实现各企业的供应商、营销渠道、目标客户所构成社会网络的相互联通,进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网络。集群企业可以通过这一关系网络,实现信息资本与社会资本在集群内的共同分享。

2.3 建立信用平台破解电力技术服务供应商“乱”的瓶颈

电力技术服务行业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这将影响到这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该行业专业性强,较易通过偷工减料、欺诈误导获得高额利润。一些技术服务供应商以极低价格获取工程,不顾安全隐患节约成本,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压缩了行业内正规企业的成长空间。二是作为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的产业,行业存在凭借行政权力市场化运作获取高额利润的情况。一些供电局的员工或员工的“联系人”,在体制以外获取工程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供电企业对电力客户招标承揽工程单位时的“三指定”现象,即指定工程设计单位、指定施工队伍、指定设备材料。这侵害了客户选择工程承揽单位的自,形成市场垄断,并最终影响到电力技术服务供应的数量与效率。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集群化不仅是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更通过行业内的频繁交易,在经济空间建立了紧密联系。通过在产业集群建立信用平台,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破解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难题。客户将通过信用平台对电力技术服务供应商提供追踪评价。这些评价将被载入该服务商的信用记录而无法被删除,并对社会完全公开。这样,信用等级差的企业将难以获得订单,最终被剔除出产业集群。由于失信结果将被长期记录且惩罚严厉,单个企业在竞争博弈中将选择诚信,并通过优胜劣汰促进集群信用等级的自我提升。

3 政府支持电力技术服务行业集群化发展的可行举措

电力技术服务行业的集群化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在产业的集群发展初期,政府需要制定土地管理、资金融通、税收补贴、人才引进方面的优惠举措,吸引企业的入驻,促进集群迅速成长。同时,政府也需建立长效机制支持集群成长。

3.1 建立公共服务支撑系统

集群化发展后,政府的公共品供给更加集中,成本低而覆盖范围广。政府应当建立集群企业共同的招投标平台、质量检测站、教育培训基地、技术创新实验室,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

3.2 健全资金要素市场

应当以政府搭台、项目遴选为核心,积极帮助集群内企业开辟融资渠道。一是建立长期沟通机制,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商业银行间的长效合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担保体系。二是通过政策鼓励,引导企业提升管理方式,从家族式管理转变为股份制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并最终转板至创业板上市。

3.3 支持集群品牌的创立

品牌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建立高知名度的品牌能为企业赢得信誉和市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政府应当着力实施品牌战略。通过推行标准化质量检测体系,塑造集群品牌口碑。设立名牌战略发展资金,奖励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获得企业。通过公共宣传,促进集群品牌的形象塑造和推广。通过举办交易会、展览会,提升集群品牌知名度。

3.4 促进产业集群一体化

集群发展绝不仅是各中小企业在地理空间的简单靠近,而是要深化各企业的专业化与分工,促进企业间经济联系的密切。政府应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挖掘行业技术创新潜能、信息共享潜能和整体协调潜能,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龙头企业作为品牌价值的最终承担者、全面解决方案或系统服务的提供商,应居于支持政策的核心,通过多元化经营促进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集群内数量广大的中小企业则将依托龙头企业的成长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 罗纳德・科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

[3] 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4]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5] 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6] 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兼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J].经济研究,1998,(1).

第3篇

[关键词]电子支付公钥密码PKI数字证书SOC

一、引言

电子支付通过多种渠道让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网上购物等金融活动,带来了无纸化,足不出户支付的便利,已成为消费购物的新宠。但是,其安全问题引发格外关注,“病毒攻击”、“黑客入侵”等问题让部分人对其望而却步,网银、U盾等电子支付渠道推广碰到不少抵触。本文从公钥密码算法数学原理出发,介绍了其在电子商务实践中的实现技术,讨论其伴生的种种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

二、公钥算法的数学原理

1.密码术基础。密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计算复杂性理论。问题难度可在求解所需求的计算资源量上体现出来,如:计算时间,存储空间等。计算复杂性表达了某问题的固有难度,是评价某个求解算法优劣的重要依据。例如:AES算法,密钥最长256位,容纳2256≈1077个密钥,P4计算机用搜索法破解,假设每HZ能判断一个密钥,则大约要1060年,从宇宙寿命来讲,这是不可能的。相信数学,则应该相信其密码安全性。

2.对称密码算法。在保密通信过程中,如双方使用相同密钥,则称其为对称加密算法,特点是计算量小、速度快、效率高。不足是密钥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密钥量随着通信群体空间成二次多项式增长,管理分配相当复杂。

3.公钥密码原理。如果通信双方使用不相同的密钥;则称公钥算法。它要求事先生成属于某个主体的,相互匹配成对的公钥KU和私钥KR,加密时,发送者采用接收者的KU加密,接收者解密时,只有使用KU配对的KR才能完成,任何不知道KR的人都不能解密。KU可以公开,保密性管理由原来的双方保密密钥简化为接收者单边保密KR.有n个个体的通信群,只要n个钥对即可实现任何对之间的保密通信。它在电子商务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电子支付中使用公钥技术

电子商务中,支付方式主要有:IC读卡终端转账,如IC电话卡;信用卡通过金融网络划拔;电子支票。无论何种方式,信息保密传输、远程进程、设备等身份验证、密码运算的可信环境都至关重要,任何环节的纰漏都引发安全问题。因此,公钥密码在电子支付实践中产生了PKI/CA,数字签名和片内安全计算等技术,并成为其重要的安全平台。

1.PKI/CA身份认证技术。面对面情况下,认证身份并不难。然而,在不可能见面情况下,问题要复杂得多。这时如何来相互验证以证明:资金商品没有被截流,交易参与方的的确确都没有“掉包”?借助基于公钥密码建立的数字证书和公钥基础设施可以完成任务。CA是一个对“钥对”和持有人身份进行审查、担保、认证的权威机构,在受担保的公钥附上个体信息等构成的数据结构。它在数据结构用颁发证书专用私钥KR做数字签名,以标志“通过审查”的状态,则得到数字证书。证书校验方则用KR配对的公钥验证CA签名,可获得证书状态。证书、CA,接受证书申请的RA机构等相关的制度和辅助设施的统称即PKI,即公钥基础设施。它在电子商务中广泛应用,如阿里巴巴支付宝证书。

2.数字签名技术。在传统交易中,当事人对货物等审查后的状态用签名或画押的方式来表达认可,常通过其有自身特色品质的如笔迹、指纹来标注。在电子支付中,取而代之的用带有用户特色的“数字签名”来替代。所谓“特色”,CA将某对可信公钥分配给某个体,则不能来再将同样钥对分配其它个体,持有独一无二的钥对则称为特色,其私钥签名也和手迹一样具有分辨力。

3.片内安全SOC的硬件实现技术。密码功能可写成通用软件并安装,由CPU执行,即软件加密。成本低,不需任何附加设备即可完成。如Windows系统的CSP。然而,其可信度低。安全性、可靠性差,如果将指令写入ROM芯片或设计成电路封装成芯片,密码指令在芯片里面完成,则称为硬件加密,又称SecurityOnChip。其安全性、可靠性大大提高了。如U盾,电子支票数字签名则在U盾里面完成。

四、公钥密码技术在电子支付中的伴生问题

1.PKI平台的重复、不规范化建设。在我国,行业性PKI/CA有CFCA(中国金融)、CTCA(电信),地区性的有上海CA、北京CA等。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和管理来指导,PKI重复建设、标准不一。一哄而上地开发CA是完全没有必要,也造成浪费。

2.数字证书交叉认证问题影响电子商务推广。金融机构之间的CA交叉认证没有解决。其中除技术外其它因素很多。这只会给增加用户成本,降低效率。如:工行证书、建行证书等,介质管理携带也成为了客户累赘。

3.信息安全立法和打击信息安全犯罪。2005年4月1日,我国《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电子商务向诚信发展迈出了第一步。然而,信息安全经济犯罪不容忽视,流氓软件盗窃用户口令、冒充银行网站套取账号和口令等现象时而出现。立法仅提供有法可依的平台,只有落实有效打击措施,从源头扼制,才能打造和谐安宁干净的电子商务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金池:口碑营销的基础及其传播途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2]谭文学等:用CSP开发FIGS加密传输构件[J].微计算机信息.2007.Vol23:71~75

第4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营销服务;精细化管理 ;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电力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但作为一种商品,其具有特殊性,它的生产、供应以及销售必须是紧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由于电力并不是有具体形态的物品,电力企业对电力的营销措施及策略,都异于其他的商品,这主要也是受电力能源特殊性的影响。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创新,电力企业的发展步伐也顺应市场不断加快,电力服务营销也面临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人们除了要对现有的情况和问题做深度的分析和探讨,也要思考应对的困难及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电力营销工作体现出的必要性

电力营销工作是支持电力事业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工作质量不仅仅与电力企业的生产密切相关,而且对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有决定性作用,对电力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有强大的影响力。坚持加强电力营销工作具有必要性,重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电力营销工作的支持。电力企业的主要营业业务就是电力营销工作,因此,注定了电力营销服务工作在电力企业的重要性;一旦能把握住电力营销工作,并且有效地将它发展强大,不断增加供应,扩展销售,则不失为让电力企业屹立不倒的法宝之一。②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自我完善的电力营销工作。市场经济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在不断改革的进程中,也会不断的淘汰不适应环境的产物,因此,电力营销工作必须迎合电力体制的改革前提,注入更多样、多新颖的元素,而电力企业也已经不能保持固步自封的态度,必然会受大环境影响,投入竞争力十足的市场竞争中去,逐渐将“买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格局,力求将电力销售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相统一。

电力销售实际上就是通过充分使用电力的价值来创造效益,简单地说,即为电能交换因电力企业得以实现,从而更大程度地为电力企业在日趋紧张的市场环境中寻求发展机遇。从另一个角度看,市场作为电力营销工作也是指导方向,自然要求逐渐开拓出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电力营销工作方式。所以,电力营销必须对用户需要的高质量服务和高质量电力产品作出更大努力,才能使得电力企业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在市场竞争中挖掘出更大的利润空间,奋力促成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发展同社会的经济效益发展的和谐统一。

2、当前电力营销工作面临的问题

2.1回收电费具有压力。单是用户使用电费的回收问题,就具有很大压力,具体表现在:①用电客户的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形成交纳电费的良好习惯,容易出现欠费现象;②电能运输由于用户四季用电情况不同而出现季节性,容易出现欠费现象;③收费人员主观因素限制,其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造成欠费现象;④用户经济因素制约,家里周转不灵环境困难,因而出现欠费现象;⑤政府调控方面,各种私营企业以及“五小”企业被政府勒令关闭或是发生突发事故,从而造成欠费现象。

2.2电线损耗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对于电线设备的管理与维修等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如下:①受素质方面影响。目前采用的新型表具有轮显内容多、投放速度快、培训时间少等特点,所以容易出现抄写上的错漏。②受关口抄表纪律方面的影响,有些单位对于关口电表的管理不得当,不仅没有按时进行抄表,而且甚至利用少抄写或是多抄写数据来完成任务,再加上有时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干扰,更加影响关口电表的数据抄录。③受线损管理本身不合理的结构影响,一线生产岗位和管理岗位并不能形成和谐统一,技术性降低损耗与管理性降低损耗相互脱节,电力营销、线路稽查、计量数据、生产渠道、调度指挥等等与线损密切相关的部门,没有与达到信息和管理的有效结合。④受计量设备质量方面影响,由于部分计量设备的质量不理想,电能表容易出现跳码、不走字等现象,给低压动力表造成沉重的压力。⑤受线损管理的绩效考核影响,与线损管理相关的绩效考核并没有统一规范性,有不关注计划管理,忽视统计分析,不重视机制的创新性,而过多强调指标考核等现象。

2.3难于开拓用电客户市场。随着人们提倡环保型社会,越来越多的以节能性为目的的替代能源被人家挖掘出来,所以电能以及处于强大的能源竞争环境中,而居民用电市场在面临庞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积极应对面临着的巨大挑战。许多普通的居民家庭开始广泛应用太阳能、天然气等能源,电能要保持市场地位,必须开始思考怎样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因此,这是电力销售的侧重点和关键点。如今,制约用电市场发展的因素众多,主要表现在:①供电产品没有及时推陈出新,多年品种单一的供电产品,不管是从设计生产上,还是从销售策略上,都不足以跟上能源市场发展的步伐,故而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多的需求量;②电力企业对用电市场的开拓力度不足,这也意味着企业中对电力营销的敏感度远远不够;③国家相关政策逐渐支持更多元化的能源利用和管理体制,这对电力市场的开拓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2.4供电合同存在管理上的缺陷。供电合同本来应该是对电力企业和用电客户提供保障性作用的,但是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缺陷,从而制约了电力营销的发展,具体表现在:① 不重视电力合同的效用,没有严格规范签订修改合同的流程,有关部门在管理上出现缺漏。②没有明确的电力合同管理人员。负责供电合同管理工作的程序,环节过多,人员冗杂,或是人事调动频繁,容易出现合同管理交接不当的情况,因此没有对供电合同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效率。③供用电合同牵涉范围过广,管理难度大,由于供用电合同所面对的对象范围极广,而且要有庞大的签约数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同的种类、签约方式、地域等问题,因而出现“四重四轻”的现象,即重高压合同、重电子签约、重修签率、重城市和轻低压合同、轻书面签约、轻修签质量、轻农村。

3、应对电力营销工作现状的策略

3.1加强回收电费的力度。针对拖欠电费,难以回收的现状,必须要加大对电费的回收力度,具体可行的做法建议如下:①利用法律武器保障电费的回收,惩治恶心拖欠电费行为。②落实电费回收的制度和方法,从而增强对电费回收的力度。③完善电费回收机制,为防止季节性用电和临时性用电,可以对用户实施预支电费的办法。④ 与通信、银行以及邮储等单位进行友好合作,建立一定的优惠渠道,或是相关的抽奖活动,以吸引用电客户。

3.2重视线损管理工作。电线设备的损耗在所难免,不过平时还是要重视电线设备的管理以及对损耗维修管理。针对线损管理严重不当的现象,有以下策略:① 全面增强稽查力度,严打窃电行为,成立打击专项小组,建立有效反窃电的管理机制。从而提高敬经营的效益。②加强对各个单位线损管理工作的考核,从根本上明确工作的重心和责任。③ 严格执行抄表日程以及轮换制度,减少由于人为态度而造成的损耗。

3.3加大拓展居民用电市场的力度。拓宽居民用电市场,有助于提高电能在各项资源里的竞争能力,具体对策有:①对目前的市场环境作充足的分析,挖掘出能应对替代能源的更强大的竞争能力。②施展积极的销售策略,激发用户的消费潜力,并且用良好的服务态度打动用户。③树立科学用电的生活观念,加大用户健康用电意识的宣传,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3.4加强供用电合同管理。充分运用供用电合同的积极作用,加强对供用电合同的管理有助于电力营销,具体建议如下:①利用网络空间,搭建以计算机管理系统为主的平台,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②有针对性的安排供用电合同管理人员,避免人员冗杂影响工作的效率。③对供用电合同的质量要严格把关,杜绝因合同错漏引起的不必要损失。④针对“四重四轻”现象作有效的调节,以防止偏颇过重不利于全面发展。

第5篇

关键词: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242-01

在工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农业和农村经济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过去农业生产以产量为标准,现在已经向农产品多样化转变,由过去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转变。这一切,都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1 农村水利目前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原来农业生产主要保证粮食产量,以种植玉米为主,所配套的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基本生长需要,但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苗木对灌溉水质及水量的要求标准更高;而且农业结构调整是市场化行为,一家一户生产模式缺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整,给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带来了很大困难。近年在我镇农村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对水源及土地的要求更加严格,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

(2)小流域治理和京津风沙源项目成果巩固刻不容缓。水土保持的内容已不只是防治水土流失,而是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由此看来,水土保持涉及的内容除了防治水土资源的流失外,还赋予了利用水土资源,绿化美化环境等内涵。土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仅有10.20%的土地面积适于农业,并且一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必须从防治水土流失、恢复植被、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同时结合资源的综合利用,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编制出高质量的水土保持方案,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巩固好京津风沙源项目建设成果。

(3)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导致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不能兼顾;同时工程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以致工程过早地失去其使用价值。

2 乡镇水利技术服务工作的重点方向

乡镇水利技术服务工作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利用水资源优势和水务一体化优势,确立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完善防洪、水环境保护、水资源配套和农业灌溉,提高产业层次、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水资源科学利用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今后,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是水土保持、防洪、除涝、节水灌溉、河道清淤以及农村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推广有效益的技术项目,搞好技术示范工作,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后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举的方针保护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提高效益,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保水、蓄水、调水、防汛抗旱功能。

2.1 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发展节水灌溉,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用节约农业用水,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从源头节水,严格控制上游用水,不仅可以缓解下游用水紧张矛盾,而且遏制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逐步恢复和保护生态提供支持,同时减少灌溉用水量,有利于遏制地下水进一步超采和减少地质灾害等。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也是增加农业收入主要途径,并且对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一项必然的革命性措施,必须摆在农村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从近两年本镇在群众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过程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搞节水农业工程政府一厢情愿的多,农户自觉行动的少。投入有限,受地方和农户的能力的限制以及农户的价值取向的影响,节水农业的发展步履艰难。管理体制不适应现行水管机构,节水功能缺损,不适应市场经济和节水农业发展的需要,灌溉管理系统效率低。所以在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的同时,对节水知识的宣传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必须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治渠系配套,让群众切实看到节水灌溉的好处,进而在有条件的地区呈规模地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膜下滴灌技术。

2.2 努力提高农田灌溉标准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强对灌溉技术的改良已迫在眉睫。今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灌溉标准,才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溉服务。同时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以利用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2.3 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

树木的滥砍滥伐,植被的过度开垦导致水土严重流失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同时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很大程度地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才能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相辅相承。

3 对农村水利管理的主要措施

(1)加强地方领导,提高对农村水利重要性的认识。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基层水利技术服务内容所在。没有防洪等基础设施的保障,就没有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农村水利现代化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做好服务监督。提供一定的资金、材料、设备等扶持;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观念指导农村水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保障,实现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

(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完善建设工程程序,提高管理水平,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工程建设,使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3)要加强农村水利服务队伍建设。乡镇水利技术服务站受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的双重领导,主要职能是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设计规划与施工,以及水工程的管理与维护,防汛抗旱,灌溉与土地整理,水资源高度使用管理,协助做好水行政执法和规费收缴,新技术推广等。乡镇水利技术服务站要制定规划,监督建设,加大水利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加强政府监督,实行科学管理,依靠科学管理提高农村水利基层单位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注重人才培养,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同时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让农村水利建设与日益发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国,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发挥其自身效益,服务于民。

参考文献

第6篇

2016年12月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教授在“污水处理与升级改造”分论坛做了精彩发言,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目前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全面剖析,并重点介绍了六项污水处理厂运营优化的颠覆性技术。

王洪臣教授指出,我国城镇污水处理事业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快速发展,日处理能力已高达1.62亿立方米,超过了美国1.25亿立方米的处理能力,但是运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出水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并且能耗物耗过高。在目前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现有设施的优化运营,耦合新型的优化技术,实现出水水质提升、能耗物耗降低的潜力非常大。

针对我国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设备效率偏低、过程监察模糊、需求响应机制未完全建立、工艺流程不合理等问题,王洪臣教授提出了六项污水处理厂提标提效颠覆性技术。

(1)新型高分子弹性体曝气器。曝气系统是污水处理厂能耗最高的单元,占全厂能耗的50%~70%;而曝气器是曝气系统中最关键的设备,投资只占到污水处理厂的0.5%以下。目前曝气器采用陶瓷和橡胶两个大类,但是普遍存在充氧性能差、易堵塞、寿命短等问题,导致水厂运行效率低、能耗偏高,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超曝气器本身的投资。因此提高曝气器品质,对于水厂效益的提高至关重要。未来污水处理厂选用的曝气器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征:长期运行稳定(不撕裂、不老化、不结垢、不漏气、寿命长);充氧性能高(OTE、OTR、AE等充氧指标高); 调节品质好(充氧效率对曝气量敏感性差)。

新型高分子弹性体曝气器克服了目前曝气器存在的缺点,同时具备以上三个特征,能够大幅提高水厂曝气系统的运行效率,并且提高处理系统的稳定性。

(2)新型污水处理过程监测仪表。我国水厂的运行工程师对污水处理过程的监控能力有限,主要原因是可使用的监测工具非常少,除了污泥浓度计、溶解氧仪做参考外,其他运营过程基本处于暗箱操作状态。比耗氧速率在测定仪和工艺状态曝气综合充氧性能测定仪的使用为水厂运行人员打开了全新的窗口。活性污泥比耗氧速率(Specific Oxygen Uptake Rate,SOUR)是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活性污泥所消耗氧气的量,反映了微生物的活性;工艺状态曝气综合充氧性能测定仪可以直接测定工艺状态下曝气系统的实际氧转移效率(Oxygen Transfer Efficiency,OTE)和区域曝气量。通过这两台新型过程监测仪表,水厂人员可准确获得活性污泥生化系统的性能状况和曝气系统的运行状况,从而进行科学、及时的运行调控。

(3)曝气极限控制策略。目前曝气控制系统普遍采用DO反馈耦合数学模型的策略,存在控制滞后、调控精度低等问题。曝气极限控制策略按照“按需供气”的原则,采用了OUR前馈的控制逻辑,将曝气系统供氧量与微生物需氧量进行了精准匹配。与传统的精确曝气相比,可以实现精度高、无滞后的曝气控制,可最大限度地达到曝气系统的节能。

(4)溶解氧科学管理系统。在污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溶解氧是最重要的状态指标之一。很多污水处理厂氨氮、总氮等不能稳定达标,与厌氧区、缺氧区以及好氧区的溶解氧失衡、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因此将溶解氧科学管理起来,既是水厂稳定达标的需要,也是节能降耗的需要。溶解氧科学管理系统以新型的过程监测技术与临界氧传质-反应动力学模型为手段,通过对生化反应池污泥特性和曝气系统性能的综合测定,核算针对不同污染物降解和不同生化反应阶段的最佳曝气量和搅拌量,从而在不影响污泥悬浮的前提下,使生化池不同功能区达到最适溶解氧水平,避免溶氧错位,保证水厂稳定高效运行。

(5)新型二沉池回流比控制技术。目前水厂二沉池的回流比普遍较高,不仅造成能量的大量浪费,也导致了前端生化池实际水力停留时间偏少,影响处理效果。传统的运行只考虑二沉池的澄清能力,并没有挖掘浓缩潜力。新型的二沉池回流比控制技术基于流态模拟技术和回流污泥浓度预测模型,不仅可以优化二沉池流态,提高二沉池浓缩性能,降低回流比,而且能增加曝气池生物量,从而使生化系统的污染物降解能力得到强化。

(6)SSGO三相秒分技术。我国90%的污水处理厂未设初沉池,并且沉沙池对0.1毫米以下的沙粒去除效率不高,这就导致后续生化单元负荷过高,能量大量消耗,并且泥渣沙的沉积导致池容减少,后续设备损坏严重。而在水厂的提标改造过程中,又因初沉池占地面积较大而使改造设计难以实现。SSGO三相秒分技术能够在秒级别的时间内快速去除污水中泥渣沙油,并且占地面积小,每天处理万吨污水占地仅12平方米,运行能耗0.03 千瓦・时/立方米,可高效降低后续处理工艺负荷。另外对于没有足够土地扩建二沉池的水厂,该技术还可用于替代二沉池,帮助水厂快速实现泥水分离。SSGO可实现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扩容与本质节能,是未来提标提效改造的核心技术。

第7篇

>> 电力调度数据网的组网技术分析 电力调度数据网建设研究 电力调度数据的网络传输技术与安全策略研究 试分析基于电力调度集控一体化平台和电力调度数据网的保护故障信息系统的研究 省级电网调度数据直播与可视化技术研究 浅谈电力调度数据网安全技术及其应用 基于IP安全协议的陕西地方电力调度数据网的设计和实现 基于VPN的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安全方案 基于双平面的电力调度数据网设计 基于业务优先级的电力调度数据网拥塞规避算法 基于IP over SDH的电力调度数据网规划分析 地区级电力调度数据网应用研究 浅谈某电力调度数据网中PTN技术的应用 MPLS VPN技术在电力调度数据网络中的应用价值 Wavecom技术在电力调度数据网领域的应用 双平面网络技术在电力调度数据网中的应用 电力调度数据网地调接入网的建设研究 县域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建设和应用 电力调度数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MPLS VPN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实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上面两个例子都代表了用户要获取数据编号为10的数据记录。假定开发人员由于某种原因需要修改后台的数据供应逻辑,如果使用逻辑URI,则开发人员无须关心客户是否还能正常使用的问题;而如果使用物理URI,开发人员在更新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更新后的文件与更新前的文件名一致,且更新过程中会影响客户使用这个物理URI的资源。

REST使用Http的GET、POST、PUT、DELETE4个动作作为资源的通用接口,用户通过这些接口访问资源。一般认为GET方法用于读取资源,POST方法用于更新资源,PUT方法用于添加资源,DELETE方法用于删除资源。这4种方法完全包含了添加、删除、更新。检索的操作,因此,REST在最大限度上利用了HTTP协议。参见图1.

图1.REST风格的Web服务架构[5]

Fig1 Web Service Architecture of REST Style

3 基于REST的电力调度数据交互设计与实现

3.1 两级电力调度数据交换需求概括

本文所提出的基于REST的地区电力调度与县级电力调度之间数据业务互联模型在重庆市永川地区电力调度管理系统中得以实现,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重庆市永川地区电力调度管理系统采用分布式应用的方式,包括两级系统:地调系统和县调系统,例如大足县调系统、永川县调系统等等,并且各个系统都相互独立。地调应用系统包括业务服务系统,电量监控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等统计服务系统,各个县调系统包括工作流程服务、消息服务、文件服务、PAS服务、SCADA服务和业务模型服务等基础业务数据服务。在该分布式应用中,每个应用系统都有自己的访问控制系统模块,且各级调度网络都严格区分I区、II区和III区,同时,县调与地调之间可在II区实现数据互通,如图2所示。

图2重庆市永川地区电力调度系统结构图

Fig 2.System Structure Of Power-Dispatching In Yongchuan

3.2 REST服务的应用

由于地调与县调之间的II区数据互通中,进行了严格的安全策略限制,SCADA数据的安全保护策略和与地调通信的实时性机制,都对两级之间的数据互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这一特点,结合本文提出的REST服务方式,我们在两级调度的调度数据网接口中分别通过REST服务接口实现数据采集、转换和交互,从而在满足安全及实时要求的基础上实现了数据及业务互通。参见图3。

图3 地区、县级调度数据互联网络构架

Fig 3 Data association between region and county level

根据REST服务的架构模型,针对地调、县调两级调度业务的特点来定义REST Web服务接口是整个系统可靠使用的核心,通过对各级调度业务及关键数据交互的REST Web服务定义,将这些分散的、异构的、有不同安全策略的资源有机地集成起来,实现了相互间的数据业务互通。定义REST Web服务接口主要是建立一系列描述调度业务、SCADA数据等的逻辑URI地址,并将这些地址与各级调度系统相应的业务逻辑联系起来。完成这些接口后再将其到调度数据网中,则可实现两级之间对应业务系统的相互访问和调用。

4 结束语

REST采用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抽象服务,让人们真正理解网络协议HTTP的本来面貌,更充分利用了现象Web的特性,使得服务更贴近Web而不是背离。与其他的跨域异构数据交互协议/架构相比,采用REST的Web服务架构在扩展性、安全性、数据耦合性等方面存在这优势。通过在重庆市永川电力调度系统DMIS的示范性应用,通过基于REST的Web服务技术实现,有效解决了地区调度中心与县级调度中心之间的数据及业务互通问题,缩短了业务审批流程和时间,加强了地区电力调度对县级调度的监督能力,对地区电力平衡可靠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同时,随着支持REST开发工具的不断涌现,REST会被越来越多的采用,并逐渐成为Web服务的主流技术。

参考文献

[1] Fielding R T. Principled design of the modern web architecture[C].Limerick.Ireland:Proc of the 2000 Intl Conf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2000:407-416.

[2] Roy Thom as Fielding. Architectural sty les and the design of network based software architectures [ D ] . Doctorial Dissertation, Dep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 of California, Irvine. 2000.

[3] 程炜,杨宗凯,乐春晖.基于Web Service 的一种分布式体系结构[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18(3):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