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17:28:50
序论:在您撰写土木工程就业情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前言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发达的社会。在这个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教育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都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比如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要能够对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1]。本文主要探讨在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前景和发展方向。
二、土木工程专业的解析
土木工程虽然是很古老的一个专业,但是仍然适用于当今的社会。在我国古代,土木工程的建筑材料都是石头和木材,而现今的土木工程建筑材料更多的是钢筋和混凝土,土木工程的得名也就是从此出而来。我们的祖先们能够利用朴素的木头和石头等简单的材料,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不朽的建筑,比如我国的故宫建筑群、长城和古希腊的各种神庙教堂等。这些不朽的著作就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典范代表。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随着前辈经验的积累,土木工程专业的理念已经焕然一新,现今已经有很多举世瞩目的作品。比如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宏伟的钢结构和游泳场馆水立方的薄膜结构等,都代表土木工程这个古老专业的现代化方向。
三、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如果没有土木工程,我们日常生活就不能够正常进行,可想而知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我们居住的房子,乘坐的地铁,城市轨道的交通,南水北调等重要项目都是与土木工程专业挂钩的,这些建筑设施的实施,都需要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来完成。
根据以往的就业情况研究结果来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就业的时候,80%的学生都会选择本专业进行工作,就业方向很好[3]。并且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就更加宽广,属于乐观型的就业专业[2]。总体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工程技术方向,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其中所涉及的行业也是多种多样,比如说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和科研院所等。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中国的城镇化、城市化发展速度非常快,需要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也就越来越多,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学生在未来几年里的就业形式非常乐观,这是不容置疑的。
四、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探讨
(一)新形势下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就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和书本以外的内容,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宽阔。通过老师对土木工程知识的提炼和改进,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补充和拓展更多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和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这个与经济直接挂钩的行业确实给毕业生就业做了很高的保障。如果国家经济不景气,就会影响大量工程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就会直接使我国的经济出现下滑。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使得我国很多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乐观。但是依据我国现今的发展情形来看,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还是很好的。在这么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 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
这种应用形式大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直接的替代了传统的粉笔和黑板的教学工具。以往的教学当中,老师都是利用仅有的课本和教案,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这种口头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和老套,教学条件也有一定的限制,这种枯燥的讲解教学方式,严重的挫败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3]。虽然专业课老师也在努力的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但是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技术有限,并没有产生一定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中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老师进行的,学生只是出于被动接受式学习的地位,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感受,学生对土木工程学习就更没有了兴趣和激情,甚至会对其产生厌恶感。但是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这些不良的现象和状况也就大大的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技术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也明显的提高了,有利于学生日后就业。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这个网络和信息技术发达的大背景下,多媒体教学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浓烈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老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呈现出大量的信息,基本上就取代了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给老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消化和记忆。通过多媒体教学,老师从传统的学习主体转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当中,做学习的主人。老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增加了师生的互动,帮助学习思考问题,与学生一起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大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对策
1.转变学生自身的想法,打造科学就业观 。毕业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毕业以后才能更好的选择工作,能够理智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能够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工作岗位当中。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就业方向上浪费的时间与精力,能够让毕业生对自己日后的工作,有一个大的方向上的把握,以及宏观上的掌控。还有利于给毕业生提供自己发挥能力的一个空间。
2.增强学校教育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复合型社会人才。根据我国目前的大多土木工程院校的教育情况来看,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够满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因此,学校应该改变教学模式,给学生打造一款全新的教学环境,让毕业生能够学有所用,让教育能够教有所用,真正发挥出教育的意义。土木工程专业,可以说其就业前景是非常广阔的,那么,就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学校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学生也不要仅仅局限在学校原有的教育体制当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给学校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意见,加强自身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3.摆正自己的心态,培养良好品质 。毕业生最大的就业市场就是施工单位,虽然施工单位的h境很艰苦,要求技能高,使得很多毕业生不敢进行尝试。但是,只要在施工单位坚持下来,可以看出毕业前景非常广阔。因为在施工单位实习过后,能够加深毕业生对土木工程的理解,能够让毕业生熟练掌握各个工程的环节,让毕业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能够让毕业生将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应用在施工当中。毕业生一定要有好的心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够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有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提高,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而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前景广阔,依据我国现今的发展情形来看,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还是很好的。在这么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在新形势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占得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叶凌翰.浅谈我国土木工程就业现状和可持续发展[J].商,2014(52):28-29.
[2]李思扬.浅谈土木工程就业前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6):71-72.
1.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滞后导致就业方向的局限
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大致有三个:一是开发单位,包括政府规划部门和甲方;二是设计单位,这里主要是结构设计方面的工作;三是施工和监理单位,以施工单位为主。从本校土木工程专业近年来的就业情况来看,到施工单位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要占到就业总数的80%以上,而这些施工单位大多存在施工环境艰苦,流动性大,很多施工项目尤其是路桥项目在远郊甚至农村居多。本文作者对本校86名土木工程专业贫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调查结果发现,87%的学生不愿意回到农村工作;大中城市是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首选,最低选择也是留在中小城市;相比较施工企业,贫困大学生更多倾向于稳定的开发单位和设计单位。这反映了贫困大学生自身择业的期望值较高,一方面,他们来自农村或者是贫困地区,在择业地点上很难再去选择回到基层,而土木工程专业就业的主流方向——施工单位的工作地点很多在基层;另一方面,他们迫切希望能有一个较高的工资收入来改变目前窘迫的生存环境,他们往往会选择收入颇丰的甲方,在择业方向上就会比较狭窄,导致就业方向的局限。
2.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成长视野的局限导致就业选择的盲目
土木工程专业的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农村家庭,他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大学的机会,往往具备朴实、勤奋、认真、好学的特点,这是贫困大学生的优势与长处。然而,受他们家庭环境的影响,贫困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往往急于改变自己目前的生存环境,很少考虑到今后或者说长远的发展,往往更看重福利待遇,尤其是对从业初期的待遇十分看重,倾向于从业初期就能给予较高待遇的企业,从而容易忽略是否有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这与贫困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这种压力巨大的生存环境会影响学生的成长视野,从而导致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上的盲目。
3.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欠缺导致步入职场的困难
综合竞争力已经成为大学生求职乃至从业的重要基础。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欠缺已成为导致其步入职场的绊脚石。这是因为,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市场化,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评判标准更多也更复杂化,除了把大学生专业、技能、证书等基本可以量化的标准变成基本素质要求以外,在校期间的社会活动参与情况、获奖情况、工作实习经验等附加条件也越来越多,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等原因在基础教育阶段和素质教育培养等方面的劣势就因此凸显出来。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家庭条件好、社会关系多的学生就业的面相对就广,而家庭条件差、社会关系单一的贫困学生就业途径就少。甚至在工作一定时间后,这种竞争力的缺失还可以体现,作者做过一项非正式调查,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在就业后两年内因表现欠佳而更换工作的频率是普通大学生的两到三倍。
4.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专业信仰的淡薄导致放弃专业的案例增多
贫困学生在高考后的专业选择上往往会倾向于就业率高,毕业后容易找到就业机会的专业。这样做往往是因为贫困学生为了改变自身命运而进行的无奈的选择。因此,很多贫困学生在选择土木工程这一热门专业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是否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往往是强迫自己学习,即使成绩还不错,但缺乏最根本的专业兴趣,也可以说是对专业的信仰。这种信仰的缺失往往会导致贫困大学生在求职中遇到困难时放弃自己的专业,亦或是在工作岗位上遇到困难后在选择新的岗位时放弃自己的专业。本文作者在对10名放弃土木工程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其中有7名是贫困大学生。这些贫困学生中有1名是其他原因放弃专业,6名则是因专业信仰淡薄最终放弃专业。
二、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1.转变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观念,拓宽成长视野
就业观念决定大学生对择业的期望、定位和选择,支配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因此,要解决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就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针对贫困大学生所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学校及有关部门要尽早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做好贫困学生的生涯设计与规划。根据土木工专业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针对施工单位条件艰苦、流动性大的特点,应尽早鼓励贫困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鼓励贫困大学生立足从基层做起的就业观念,这也符合建筑行业的发展特点,基层的锻炼是为他们今后的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础。针对贫困大学生就业视野问题,学校及辅导员老师要与学生家庭做好沟通与联系,因为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与他们的家庭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学校还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给学生正确的求职导向,有关部门还应该在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各种生活上的困难给予一定的帮助,土木工程专业就业空间相对较大,要尽量避免学生因为生存压力而做出被动的选择。同时,择业、就业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关键是工作经验的积累,要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打破一步到位、一职定终生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充分就业。
2.提升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解决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核心问题是提升他们的综合竞争力。在个人能力成为求职关键的前提下,必须全面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建筑类行业不仅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严格要求,对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也是十分看重的,因此增强这些能力,是提高土木工程专业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首先,要从贫困大学生的精神素质方面入手,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贫困大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精神素质,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实践经验等存在一定的欠缺。学校应及时开展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了解从学生到职业人身份转折过程中所带来的精神困惑,掌握行之有效的心理调节方式,良好的精神素质是保障贫困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前提。其次,要巩固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很多实践性强的专业一样,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想要提升自己的求职砝码,就需要考取各种从业证书。学校在为土木工程专业贫困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时,应该把为就业服务清单列出来,包括土木工程专业所需各类证书,根据每个贫困生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要进一步加强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力量。土木工程专业性强,不仅要发挥学校就业管理部门的引导作用,更要加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正面指导,历年来的就业情况显示,土木工程的学生就业很少偏离本专业,是对口就业率最高的几个专业之一。很多专业教师不仅能在专业技能为学生保驾护航,还能利用同学、校友等社会资源为贫困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供就业平台。
3.强化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的专业信仰
1.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滞后导致就业方向的局限
从本校土木工程专业近年来的就业情况来看,到施工单位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要占到就业总数的80%以上,而这些施工单位大多存在施工环境艰苦,流动性大,很多施工项目尤其是路桥项目在远郊甚至农村居多。本文作者对本校86名土木工程专业贫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调查结果发现,87%的学生不愿意回到农村工作;大中城市是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首选,最低选择也是留在中小城市;相比较施工企业,贫困大学生更多倾向于稳定的开发单位和设计单位。这反映了贫困大学生自身择业的期望值较高,一方面,他们来自农村或者是贫困地区,在择业地点上很难再去选择回到基层,而土木工程专业就业的主流方向——施工单位的工作地点很多在基层;另一方面,他们迫切希望能有一个较高的工资收入来改变目前窘迫的生存环境,他们往往会选择收入颇丰的甲方,在择业方向上就会比较狭窄,导致就业方向的局限。
2.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成长视野的局限导致就业选择的盲目
土木工程专业的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农村家庭,他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大学的机会,往往具备朴实、勤奋、认真、好学的特点,这是贫困大学生的优势与长处。然而,受他们家庭环境的影响,贫困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往往急于改变自己目前的生存环境,很少考虑到今后或者说长远的发展,往往更看重福利待遇,尤其是对从业初期的待遇十分看重,倾向于从业初期就能给予较高待遇的企业,从而容易忽略是否有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这与贫困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这种压力巨大的生存环境会影响学生的成长视野,从而导致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上的盲目。
3.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欠缺导致步入职场的困难
综合竞争力已经成为大学生求职乃至从业的重要基础。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欠缺已成为导致其步入职场的绊脚石。这是因为,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市场化,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评判标准更多也更复杂化,除了把大学生专业、技能、证书等基本可以量化的标准变成基本素质要求以外,在校期间的社会活动参与情况、获奖情况、工作实习经验等附加条件也越来越多,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等原因在基础教育阶段和素质教育培养等方面的劣势就因此凸显出来。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家庭条件好、社会关系多的学生就业的面相对就广,而家庭条件差、社会关系单一的贫困学生就业途径就少。甚至在工作一定时间后,这种竞争力的缺失还可以体现,作者做过一项非正式调查,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在就业后两年内因表现欠佳而更换工作的频率是普通大学生的两到三倍。
4.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专业信仰的淡薄导致放弃专业的案例增多
贫困学生在高考后的专业选择上往往会倾向于就业率高,毕业后容易找到就业机会的专业。这样做往往是因为贫困学生为了改变自身命运而进行的无奈的选择。因此,很多贫困学生在选择土木工程这一热门专业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是否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往往是强迫自己学习,即使成绩还不错,但缺乏最根本的专业兴趣,也可以说是对专业的信仰。这种信仰的缺失往往会导致贫困大学生在求职中遇到困难时放弃自己的专业,亦或是在工作岗位上遇到困难后在选择新的岗位时放弃自己的专业。本文作者在对10名放弃土木工程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其中有7名是贫困大学生。这些贫困学生中有1名是其他原因放弃专业,6名则是因专业信仰淡薄最终放弃专业。
二、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1.转变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观念,拓宽成长视野
就业观念决定大学生对择业的期望、定位和选择,支配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因此,要解决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就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针对贫困大学生所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学校及有关部门要尽早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做好贫困学生的生涯设计与规划。根据土木工专业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针对施工单位条件艰苦、流动性大的特点,应尽早鼓励贫困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鼓励贫困大学生立足从基层做起的就业观念,这也符合建筑行业的发展特点,基层的锻炼是为他们今后的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础。针对贫困大学生就业视野问题,学校及辅导员老师要与学生家庭做好沟通与联系,因为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与他们的家庭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学校还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给学生正确的求职导向,有关部门还应该在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各种生活上的困难给予一定的帮助,土木工程专业就业空间相对较大,要尽量避免学生因为生存压力而做出被动的选择。同时,择业、就业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关键是工作经验的积累,要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打破一步到位、一职定终生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充分就业。
2.提升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解决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核心问题是提升他们的综合竞争力。在个人能力成为求职关键的前提下,必须全面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建筑类行业不仅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严格要求,对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也是十分看重的,因此增强这些能力,是提高土木工程专业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首先,要从贫困大学生的精神素质方面入手,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贫困大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精神素质,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实践经验等存在一定的欠缺。学校应及时开展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了解从学生到职业人身份转折过程中所带来的精神困惑,掌握行之有效的心理调节方式,良好的精神素质是保障贫困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前提。其次,要巩固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很多实践性强的专业一样,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想要提升自己的求职砝码,就需要考取各种从业证书。学校在为土木工程专业贫困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时,应该把为就业服务清单列出来,包括土木工程专业所需各类证书,根据每个贫困生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要进一步加强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力量。土木工程专业性强,不仅要发挥学校就业管理部门的引导作用,更要加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正面指导,历年来的就业情况显示,土木工程的学生就业很少偏离本专业,是对口就业率最高的几个专业之一。很多专业教师不仅能在专业技能为学生保驾护航,还能利用同学、校友等社会资源为贫困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供就业平台。
3.强化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的专业信仰
关键词:就业导向;土木工程;岗位核心技能;课程改革
高职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理论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高职的专业课程设置如何实现就业导向,这是当前土木工程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核心课题。土木工程改革必须从具体的工作岗位需要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为主要任务,按专业核心技能要求设定教学目标.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借助合理的教学方法加以实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提升学生就业工作岗位的能力。
1 分析就业岗位特点,定位课程教学目标
1.1 原有土木工程教学目标学科色彩过浓
《土工程》的课程发展沿袭本科院校,具有浓重的学科背景,其原有的土木工程课程教学定位以土木工程环节为主,主要通过设计指标论证,掌握土木工程现行设计规范与标准,培养学生独自设计的能力。而目前设计领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研究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以研究型人才需求为主。这使得高职学生缺乏专业竞争实力,从事设计不再是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工作方向,原有的课程教学目标必须加以调整,以适应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
1.2 近年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
据统计我院毕业生的工作岗位集中在城市地铁、桥梁、土木工程建设的第一线,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施工、监理以及预算,其中,从事土木工程施工的比例最高,占60%以上。随着学生工作年限的增长,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岗位晋升越来越普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精施工、会管理、懂造价”成为土木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并且要赋予学生转岗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3 重新定位课程教学目标
我国学者施良方教授在归纳课程定义时曾指出,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强调课程不是指向活动,而应该是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课程即学习经验,强调课程应关注学生实际学到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高职的专业课程目标就要体现出其高技能性的特征,与普通本科和中等职业教育有所区别。依据学生就业岗位特点分析,确定《土木工程》教学目标是承担培养职业技能。根据土木工程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确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在正确理解土木工程有关技术指标与设计标准的基础上,能读懂土木工程施工图;能对设计成果的好坏、对错进行综合评价;能绘制工程竣工图;能核算复核相关数据;能按图施工。
2 组织土木课程实践,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2.1 教学结构是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师生互动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结构,以学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强化师生互动,激发主体活力,教师应以引导、启发为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高职学生在认知能力上比较容易接受直观的、形象的内容,而对于逻辑的、抽象的内容则很排斥。因此,在土木教学设计中应尽量创造仿真模拟情境,制作教学模型,避免生硬的文字描述和照本宣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启发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总结,形成一种活跃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会由此显著提高。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依据学生反馈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2.2 教学手段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重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土木工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字质量,必须对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随着当前教学设备的更新和多样化,可以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幻灯教学和新闻报道教学,使教学信息量增大,提高土木工程教学效果。结合实际工程,将大量的真实工程设计图纸实例穿插到教学中.以便学生能真刀实枪地模仿。同时为了便于学生学习,专门设置了土木工程专业公共邮箱,将土木工程设计标准、课件、习题、补充讲义等电子资料的整理制作上传至邮箱,节省了学生课堂记笔记的时间,使学生精神集中。
2.3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
2.3.1 采用案例教学法。注重收集土木工程资料,建立土木工程图纸资料库,有针对性地准备两套土木施工图纸,作为教辅资料分发给学生。上课时在讲解土木工程内容时,让学生比对图纸上的要素,评价图纸质量.熟悉制图标准复核设计数据。通过真实工程图纸的讲解,探索实施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融“识图、绘图、施工、计算”于一体,保证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可操作性。
2.3.2 对于易懂的知识,做启发式教学。如在讲土木工程时,补充城建的知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城建已有所了解,将城建要求布置成课后作业,内容形式不限。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或网络资源,查询相关资料,在第二次课上组织交流,发言内容作为平时成绩的计分依据,这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4 加强实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是体现高职特色的关键,能否达到高职培养目标.主要取决于实践教学设计是否符合课程设置的要求,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2.4.1 土木工程课程设计。土木课程设计采用两套图纸,给出多组设计数据,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来完成,这样就促使学生自己阅读有关参考资料,通过自己的分析、计算来完成课程设计,从而达到自主设计的目的。设计出一整套完整的设计,在课程设计中.要求运用软件编程辅助设计计算来代替手工计算,使学生能从复杂繁琐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快速导出所有计算土木的坐标,方便实用。在绘制土木施工横断面时,要求学生运用AutoCAD绘图,一方面训练了CAD绘图技能,培养了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另一方面,利用CAD的面积查询功能,大大缩短了施工断面土方填挖面积的计算,且提高了准确性。
2.4.2 模拟实训。为保证学生土木工程施工的实践性,体现施工员的职业性,在学期末安排一周的土木工程模拟实践时间。土木工程拟实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加强其土木工程测设内页计算、外业放样的实际操作能力,能与《工程测量》课程有效结合;模拟教学的开展利用校园现有土木工程资源,由专业课教师与测量教师共同负责指导。通过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的操作使用,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为后期的顶岗模拟教学铺垫,而且在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能力。
2.5 对学业评价时注重平时表现及操作技能
《土木工程》成绩包括理论成绩、课程设计成绩和实训成绩三部分。
2.5.1 理论成绩。目前理论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期末考试,一般卷面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及考勤情况占30%。根据现在教学中存在的实际情况,此比例不利于约束学生的平时表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抄袭作业、旷课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准备改变现有的成绩评定方法,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提高到40%-50%,其余为卷面考试成绩,这样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而不是学期末搞突击学习。
2.5.2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成绩仅通过教师审阅计算书和图纸很难准确评估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而且随着电脑使用的普及,CAD图纸和WORD文档的复制粘贴很便捷,原创正品与复制赝品很难区分,这样评定出来的成绩就会失真。为此,尝试在评定课程设计成绩时采用答辩与成果相结合。答辩时,教师针对学生制做的成果给每个学生随机提几个问题,如果问题都回答正确,成绩直接按照计算书和图纸确定;如果有问题回答不正确,则在计算书和图纸成果成绩上做相应扣分。这种评定方法比较科学,评定出来的成绩真实可靠。
2.5.3 土木工程实训。以小组为单位,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又要避免有学生吃大锅饭,自己不动手,直接引用别人的实训成果。成绩评定分操作技能和成果两部分。操作技能要求每人动手,轮流考核;成果可以数据共享,按组评分。从而调动学生的操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达到实训的最终目的。
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需要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以增强毕业生的核心竞争能力。通过对《土木工程》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成绩评定等改革实施探索,抛砖引玉意在推动其他课程建设以及专业建设。为适应职业岗位特点,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在高职课程中的比例将越来越高,教师业务水平也面临新的挑战.教师应注重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并更新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建设.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整合高职课程[J].教育发展研究,2005(4).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各类高校相继开设土木工程相关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正以新兴之势蓬勃发展起来。土木工程专业过热引发而来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由于施工管理不当,质量控制不严,安全监管不到位引发的安全质量事故屡见不鲜。众所周知,土木工程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不仅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 而且专业分支多,内容广,方向杂。检视造成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用性不强的窘境,我们不难发现,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从业门槛低,实践经验不足是基本情况,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严重是造成建筑行业中坚技术骨干力量成长过慢的重要原因。同时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化,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土木工程专业蓬勃的发展仍然不能满足现实社会对于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求,还不能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所以,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不断深化建筑专业改革,增强建筑专业全面性、实用性、创造性成为当务之急。那么,土木工程专业应当如何提高实用性呢?
对土木工程专业实用性科学内涵的认识
当前,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解放思想,端正态度。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充分发掘土木工程专业性的科学内涵。古语有云:“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原则的精髓,是我们打破固有僵化思维,破除陈旧教条框架的利器。所以我们在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过程中要不断反省自己,不断端正自我的工作学习态度。
学习土木工程专业需理论联系实际
土木工程有两个重要主题:一是专业性;二是实用性。这两个主题相结合就构成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完全依赖于理论知识,容易犯教条主义;仅凭实践探索,则会陷入经验主义的困境。由此可见,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土木工程治学研究的一条黄金定律。
对土木工程专业实用性不强存在问题的分析
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2013年土木工程毕业生在学总规模达493万人,平均每年毕业生70多万人,是就业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这样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土木工程相关专业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土木工程专业的实用性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
1.招生规模扩大,办学条件不足,不同程度影响了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质量提高。不少高校尤其是某些地方院校,每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高校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软、硬件条件与国家标准要求甚远。在这样的状况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经验愈发显得贫乏。缺乏针对性的实习政策以及实践操作课程,严重影响土木工程学生专业技能经验的积累。
2. 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严重,导致土木工程毕业生综合素质难以适应社会需要。主要表现在:(1)个别高校过分强调就业率,以数量代替质量,片面追求高就业率带来的招生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等院校引领社会进步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2)部分高校未能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在培养人才方面,往往忽略了人格构建、技能培养和个性的全面协调发展;(3)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实践能力不足、就业能力亟待加强。
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实用性的思考
针对于目前的状况,我们应当从源头上抓起,过程中控制,方向上把关。
首先,建立健全高校招生就业机制,使招生率、就业率不再浮于表面的数据,使高校学生就业落于实处。以中国中铁四局集团就业协议签订为例,与中铁四局建立校企合作的高校不在少数,但能通过实习期被集团所吸纳的高校毕业生却不在多数。企业注重效益,若实习期间,高校毕业生若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则企业不会与之签订毕业就业协议。这就从源头上有效防止就业率虚高,就职率偏低的状况。
其次,加强各高校师资力量建设,努力建设“双师型”企业教师团队。鼓励高校教师下企业锻炼,广泛进行高校与企业学术交流,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为例,该校常年鼓励在校专职教师利用寒暑假期到各企业进行锻炼交流,增强专职教师自身学术水平的同时,不断吸收外界先进思想以及实用型模式,从而达到教学水平与理论成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族生本科教育;应聘能力;个人素质;表达能力;专业人才
一、引言
当前由于新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就业压力很大[1]。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施,以及新疆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逐步深入,新疆地区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土木工程行业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市场人才需求异常旺盛。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疆地区土木工程民族本科生的就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其第一次就业签约率远远低于汉族学生[2]。而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少数民族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及社会稳定[3],改善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现状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客观原因主要有高校扩招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就业压力、新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缺乏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政策等;主观原因主要有毕业生就业观念较陈旧、汉语言水平不高、包括专业能力在内的自身综合能力不强、用人单位存在偏见等[1][4]。客观原因是社会发展的大环境造成的,在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程度有限,而作为授课教师能够帮助民族学生通过努力改变的是自身存在的主观原因。
因此,如何增强土木工程民族本科毕业生的应聘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成为在培养土木工程民族本科生时重点思考的问题。
笔者通过在任教土木工程民族本科生的过程中的观察、分析、思考和实践,总结了增强土木工程民族本科生的应聘能力的几点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土木工程民族本科毕业生顺利就业。
二、土木工程专业民族本科生的实际情况说明
新疆地区土木工程专业民族本科生的情况分为以下四类:
1、民考民本科生
民考民本科生是指学生在高考前一直接受的是民语言教育,使用民语言参加大学入学考试,进入本科后,学生必须要在各大学的基础教育部门接受为期一年的预科教育。预科阶段主要进行汉语言和初等数学的培训,第二年编入各学院各专业学习,使用民族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培养,进入本科生的正常教育环节。因此,民考民本科生的学制是五年。
2、民族科技班本科生
民族科技班本科生是指学生在高考前一直接受民语言教育,使用民语言参加大学入学考试,进入本科后,学生必须在各个大学的基础教育部门接受为期两年的预科教育。预科阶段主要进行汉语言、英语、初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基础课程的培训,第三年编入各学院各专业的汉族班学习,使用汉族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培养,进入本科生的正常教育环节。因此,民族科技班本科生的学制是六年。
3、双语班本科生
双语班本科生是指学生在高中前一直接受民语言教育,进入高中后,使用汉语言学习,使用汉语言参加大学入学考试。进入本科后,学生直接编入各学院各专业的双语班学习,使用民族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培养,进入本科生的正常教育环节。因此,双语班本科生的学制是四年。
4、民考汉本科生
民考汉本科生是指学生在高中前一直接受汉语言教育,使用汉语言参加大学入学考试。进入本科后,学生直接编入各学院各专业的汉族班,使用汉族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培养,进入本科生的正常教育环节。因此,民考汉本科生的学制是四年。
通过以上对新疆地区土木工程专业民族本科生的基本情况的介绍可以看到,新疆地区民族本科生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学生由于生源地不同,在中小学的教育环境及所接受的基础教育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进入大学本科学习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千差万别,对汉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参差不齐。按照新疆地区土木工程专业民族本科生必须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要求,民族本科生进入本科生的正常教学环节,接受汉语言授课时,个体差异非常明显。多数学生反映本科生课程学习难度大,教师反映民族本科生对所学课程理解与掌握水平差异较大,不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这种现状增加了专业教师的教学难度。
基于以上现状导致的结果为:民族本科毕业生的应聘能力、就业竞争力较弱,就业率较低,就业岗位的技术水平偏低;就业后岗位适应能力较弱,独立解决专业问题、独立负责专业项目的能力较弱。因此,不少用人单位对民族本科毕业生的汉语专业表达能力和独立处理事务能力评价低,不愿意接收民族本科生就业。同时,用人单位对民族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在校民族本科生的专业学习及各种能力锻炼的积极性。这种恶性循环使得新疆地区土木工程专业民族本科生的教育质量和就业现状每况愈下,成为新疆地区土木工程专业民族本科生就业、专业发展及新疆地区土木工程行业发展的严重瓶颈。因此,切实增强新疆地区土木工程专业民族本科生的应聘能力,成为日益紧迫和关系重大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和行业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
三、增强民族本科生应聘能力的有效措施
土木工程专业民族本科生的应聘能力不能没有依托而凭空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校四年中必须树立明确的提高应聘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目标,利用在校学习的环境和有利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以积极的态度、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才能练就一身过硬的应聘能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经过笔者的分析和实践,总结出增强民族本科生的应聘能力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五项:
【关键词】民族生本科教育;应聘能力;个人素质;表达能力;专业人才
一、引言
当前由于新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就业压力很大[1]。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施,以及新疆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逐步深入,新疆地区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土木工程行业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市场人才需求异常旺盛。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疆地区土木工程民族本科生的就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其第一次就业签约率远远低于汉族学生[2]。而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少数民族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及社会稳定[3],改善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现状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客观原因主要有高校扩招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就业压力、新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缺乏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政策等;主观原因主要有毕业生就业观念较陈旧、汉语言水平不高、包括专业能力在内的自身综合能力不强、用人单位存在偏见等[1][4]。客观原因是社会发展的大环境造成的,在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程度有限,而作为授课教师能够帮助民族学生通过努力改变的是自身存在的主观原因。
因此,如何增强土木工程民族本科毕业生的应聘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成为在培养土木工程民族本科生时重点思考的问题。
笔者通过在任教土木工程民族本科生的过程中的观察、分析、思考和实践,总结了增强土木工程民族本科生的应聘能力的几点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土木工程民族本科毕业生顺利就业。
二、土木工程专业民族本科生的实际情况说明
新疆地区土木工程专业民族本科生的情况分为以下四类:
1、民考民本科生
民考民本科生是指学生在高考前一直接受的是民语言教育,使用民语言参加大学入学考试,进入本科后,学生必须要在各大学的基础教育部门接受为期一年的预科教育。预科阶段主要进行汉语言和初等数学的培训,第二年编入各学院各专业学习,使用民族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培养,进入本科生的正常教育环节。因此,民考民本科生的学制是五年。
2、民族科技班本科生
民族科技班本科生是指学生在高考前一直接受民语言教育,使用民语言参加大学入学考试,进入本科后,学生必须在各个大学的基础教育部门接受为期两年的预科教育。预科阶段主要进行汉语言、英语、初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基础课程的培训,第三年编入各学院各专业的汉族班学习,使用汉族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培养,进入本科生的正常教育环节。因此,民族科技班本科生的学制是六年。
3、双语班本科生
双语班本科生是指学生在高中前一直接受民语言教育,进入高中后,使用汉语言学习,使用汉语言参加大学入学考试。进入本科后,学生直接编入各学院各专业的双语班学习,使用民族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培养,进入本科生的正常教育环节。因此,双语班本科生的学制是四年。
4、民考汉本科生
民考汉本科生是指学生在高中前一直接受汉语言教育,使用汉语言参加大学入学考试。进入本科后,学生直接编入各学院各专业的汉族班,使用汉族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培养,进入本科生的正常教育环节。因此,民考汉本科生的学制是四年。
通过以上对新疆地区土木工程专业民族本科生的基本情况的介绍可以看到,新疆地区民族本科生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学生由于生源地不同,在中小学的教育环境及所接受的基础教育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进入大学本科学习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千差万别,对汉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参差不齐。按照新疆地区土木工程专业民族本科生必须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要求,民族本科生进入本科生的正常教学环节,接受汉语言授课时,个体差异非常明显。多数学生反映本科生课程学习难度大,教师反映民族本科生对所学课程理解与掌握水平差异较大,不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这种现状增加了专业教师的教学难度。
基于以上现状导致的结果为:民族本科毕业生的应聘能力、就业竞争力较弱,就业率较低,就业岗位的技术水平偏低;就业后岗位适应能力较弱,独立解决专业问题、独立负责专业项目的能力较弱。因此,不少用人单位对民族本科毕业生的汉语专业表达能力和独立处理事务能力评价低,不愿意接收民族本科生就业。同时,用人单位对民族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在校民族本科生的专业学习及各种能力锻炼的积极性。这种恶性循环使得新疆地区土木工程专业民族本科生的教育质量和就业现状每况愈下,成为新疆地区土木工程专业民族本科生就业、专业发展及新疆地区土木工程行业发展的严重瓶颈。因此,切实增强新疆地区土木工程专业民族本科生的应聘能力,成为日益紧迫和关系重大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和行业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
三、增强民族本科生应聘能力的有效措施
土木工程专业民族本科生的应聘能力不能没有依托而凭空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校四年中必须树立明确的提高应聘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目标,利用在校学习的环境和有利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以积极的态度、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才能练就一身过硬的应聘能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经过笔者的分析和实践,总结出增强民族本科生的应聘能力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五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