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17:28:42
序论:在您撰写课堂教学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教案与课堂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可分割
1.决定性
教案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备好课是前提。深钻教材、熟悉知识结构、掌握重难点、研讨教学方法等对上好一堂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依赖性
课堂教学依赖着教案,如果不写好教案就谈不上上好一堂成功的课。教案必须符合课堂教学的目的、规律、原则等。
3.可塑性
教案的质量塑造着教学的质量。教案是课堂教学的纲目。同一课程的教案因“人”而异,须因“地”制宜,具有极大的弹性与张力。
二、教案必须适用课堂教学
教案必须具备实用性,能实际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如果教案与课堂教学脱离,那就是无稽之谈,如果不备课,又怎么能搞好课堂教学?如果不搞好课堂教学,又怎么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案必须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而改革
随着当前教育形势的改革,课堂教学不再是过去传统的“注入式”,而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有用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备课流程,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使教学方案更趋科学合理,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案重点不在于罗列知识,而是备教学方法。我认为当前教师备课结构中应具备六大要素:
1)备学生――全面了解学生,注重其科学发展。
2)备教材――深刻理解课标,吃透教材内容。
3)备资料――科学选择资料,贵在灵活渗透。
4)备教法――突出改革创新,注重教学流程。
5)备学法――体现灵活多样,立足因人而异。
实践证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有效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以往满堂灌或简单问答式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案,认真阅读教材,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探讨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然后根据教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此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各从面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学有所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案编写的要求:
首先,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达成性。其次,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第三,要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二、学案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学生自学教材,完成教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教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其次教师应注意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再次要有适当的预习检测。检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也为下面的讲授提供依据。知道哪些是学生的难点。
学生分组讨论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开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展示与交流学案中的部分问题和学习成果。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补充。
三、教案编写时注意的问题
处理好教材内容和教案内容的关系。在当今应试教育下各个学校的教材都基本相同,都是根据大纲要求编写的。教师要以纲为纲,要根据当地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明确服务的对象。编写教案本是为了教学,如果是了应付检查就不难想象教案的质量。要与时具进,不少老师经常教一个年级的一门课程,年复一年,对教材相当的熟悉,甚至可以倒背如流,尽管如此也不要范经验主义错误,要做到常备常新、因材施教。处理好基本格式和随心所欲的关系。教案的基本格式:课时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等。
四、教案使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要调整好教师的备课方向。对学习目标和内容有着清楚的表述,教师就不能在单纯的从我讲什么课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了。老师要做的事情有两条:一是深入研读教材就像要求学生那样去认真阅读,凡是要求学生熟悉的、理解的、感悟的、表达的,自己都做一番切实的尝试。二是深入研读学案。教师要对学案上的问题独立或合作加以解决,既然是要学生完成的任务,老师理应能够完成,更何况很多问题会有多种答案。老师在研读教材上的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哪些问题该怎样去思考才好,知道了哪些问题学生学起来有困难,这就找到了课堂上所要关注的重点,这就是备课所要备的重点。那么就在教案上有针对性的备策略,想说法。等到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及时地给予指导。教师备课时还要有一个全盘的考虑,教师要在适当时间对课堂学习做出总结,强化重点,以利于学生在解决了一系列具体问题后有一个新的整体把握。
1.要处理好做题与读书的关系。问题是读书的起点,由问题引起读书,通过读书解决问题。在这个读书、思考、积累、表达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要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
3.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要有放有收,课堂应是学生的舞台,表演者是学生,老师的角色应是导演,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地位。把课堂放给了学生,你要能及时掌控舞台的主题,不能把悲剧演成喜剧,也不能把喜剧演成悲剧。如果人生是一个大舞台,那么课堂就是一个小舞台。只有把每个小舞台演好了,才能演好教学的大舞台。
关键词:真 教案 课堂教学
如何写出又真又好的教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
一、化繁为简,更新固定化教案
当前,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选定”。因为知道“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有价值。那我们完全可以把原有教案的一些格式进行整合和更新。把原有版块化繁为简,把它整合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这三个板块。理由如下:
1.写教学内容。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旦确定了,那么就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然而,教学内容的确定往往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因为,他将决定整节课中老师要引领学生去的方向。当然,只有大方向找准了,一节课才能谈得上有效与无效。可是,在现实的课堂中,我们发现许多课堂的无效并非老师教学方法存在大问题,而是教师在“教什么”上不会定位或错误定位。一旦老师选定的内容有效、有用,方法绝对不会出现大的失误。正因如此,这一点更能考验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由此可见,学会确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是老师们写教案时最要学习的功课!
2.写教学目标。
如果把教学内容比作去目的地的方向,那么教学目标就犹如检验去目的地的最终效果。教学目标的设定,要认真钻研语文课程标准、认真钻研编者意图、作者意图。方向确定了,最终有没有到达目的地,这要教学目标来检验。只有方向,没有落点,同样是空话一句。一节课上下来,最后我们要看教学效果。如果,设定的方向准确,指导学生训练的到位,那么,我们就实实在在地做实了事情。
3.写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个相对的概念,一本教材里面有重点章,一章里面有重点节,一节里面有重点内容,一课时里面也有重要知识点。找到了重点,就可以采取措施突出重点,将教学中的时间、精力集中到重点上来,就可以避免教学中平均用力,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随之得到提高。那么,怎样确定重点?依据又是什么呢?依据就是大纲或教学要求。难点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很多时候,难点是既难讲又难学的内容,当然,主要是难学,难学的内容一般也难讲。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从而确定该节课的难点。所以,在写教学重难点的时候,学生的学情也已经包含在里面了。
二、因人而异,书写多样化教案
说到学生,我们自然会想到“因材施教”,说到教师,我想也应该有“因材施教”一说吧!现实中,教师的教案都是一样的本子,一样的要求,一样的评价标准。笔者认为,这也是弊端很多。如果让教师们体验到写教案并不是一件痛苦的差事,那么,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怎样激发教师的这种主动性呢?可以从下面三方面着手:
1.新教师写详案。
20几岁的新教师理论水平并不差,但缺乏教学经验,对新课标的解读不到位或者定错位,因此,他们对教材的准确解读是首要的问题。写详案有助于新教师对整个教材解读有一个清晰明了的呈现,有助于自己对整个课堂环节有一个熟悉记忆的空间,有助于自己积累丰富有用的教学经验。正因如此,我们新教师备课时更应该先进行独立的写详案磨练。
2.青年教师写简案。
30岁以上的教师,可以写写简案。经过十几年的执教,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拥有了一定的的教学经验,已经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们对教材的解读、对课堂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有了比较熟悉的认识。这时候,如果还让他们停留在原有的教案模式里,无非是消磨时间。所以应该更新教案的方法。写写简案,减去了一些不必要的头绪,留下更多的时间、空间去琢磨教学,为教学推陈出新,这也是一种人文性的关怀。
3.中老年教师写个性化教案。
40岁以上的老师,更细微的东西在书上和心里,可以考虑个性化教案。此时的教师,写教案更多的考虑是怎样教得更有新意、怎样教得更有意思、怎样教得更有实效……他们正朝着最高的教学境界迈进!每课都想“出新”,每课都想让学生喜欢,所以更多的是“教案于心”和“教案与书”。这时,不应该让固定的教案模式束缚他们的思维灵感。更多的应该是一种随性的、飘逸的、自然的、灵动的教案。比如可以在书上写写画画、圈圈点点,写上自己灵感突发的思路,也可以把一节课的大体思路用提纲线条展示出来。这样的教案,更多的是一种行云流水的风格。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试验教科书湘版四年级(下)第8课《恐龙世界》
本课属于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相关的集约影视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恐龙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观察、记忆、表现恐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训练他们的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1.一般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生活的环境及年代。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恐龙的特点。
2.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3.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教学难点: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确定目标
1.观看影视片段《恐龙的传说》,欣赏恐龙的形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板书课题:这段视频表现了什么场景?(恐龙世界)让我们一同走进恐龙世界。
3.确定目标:看了这段视频你最想了解什么?师生交流,确定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欣赏恐龙的形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入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环节简明直接。]
二、交流了解,分配任务
认识恐龙
1.刚才你看到的恐龙生活在哪里呢?是不是所有的恐龙都生活在陆地上? 播放影像片段,师生共同领略恐龙世界的风采。
2.提问:看了神奇的恐龙世界后,你了解了什么?(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在陆地上爬的。)
教师小结:恐龙的种类很多,可分成两大类:鸟龙类和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分为食肉类或是食草类。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态更是多种多样。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在陆地上爬的。
3.知识交流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些有关恐龙的生活环境的资料,大家一定都收集了不少吧,谁来说说你都了解到了什么?(互相交流)
4.说说恐龙生活环境。
今天老师也收集到了很多恐龙的图片与资料,大家想看吗?(课件出示)有这么多的恐龙生活环境图片,现在老师就请几个同学上来把你最想看的恐龙生活环境请出来并向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森林里居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所以,不论吃植物还是动物的恐龙,都有享受不尽的美食,大量恐龙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5.说恐龙,找特征
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了,老师这里还有几只大家都很熟悉的恐龙,谁能说说它们的特征呢?(课件出示剑龙,三角龙,甲龙,腕龙,翼龙等)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欣赏、资料的搜集,教师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观察了解恐龙,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实基础。]
三、方法指导,师生互动
1.探究画法:
学生口述自己的想法,或上板演示画画恐龙,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画陆地恐龙时要把握其一般的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至尾的脊椎呈流线型,后腿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有甲、剑等生长物。
2.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既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课件出示)
四、实践创新,完成目标
1.明确作业要求(课件出示)
2.布置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自由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形象。可以在恐龙身体部分稍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装饰,但必须抓住恐龙的大致特点。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大胆个性地表现恐龙,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五、展示评价,交流提高
1.学生将作品在大屏幕上投影,学生自评互评,评一评谁画的恐龙更有特色更好?教师进行多维评价。对学生优秀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发现优秀作品在构图、着色、想象等方面的表现,以加强对“好”作品的感官认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2.全班学生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恐龙世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在多维的评价中获得发展。]
六、拓展延伸,促进发展
[关键词]现代教学 素质教育 教案 多媒体教学
教案是教员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以教学大纲、教材、学员、授课进度计划为基本依据,以教参为辅助资料,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手段等各种教学要素,遵循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过程进行设计所形成的总体教学方案。
然而,在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学中,在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手段的现代教学活动的冲击下,一些教员逐渐淡化了教案的撰写,对新教员的培养也渐渐忽视了教案的重要性。甚至片面认为素质教育是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必要撰写教案。这势必影响现代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教案在教学活动中地位与作用,改变观念,注重现代化课堂教学下的教案撰写。
一、现代化课堂教学下教案撰写的意义
撰写教案是教员整个教学工作计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教员备课过程的反映,也是教员讲课的依据,更是保证教学活动有序、有效进行的工具。撰写教案的过程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消化加工提炼的过程,通过撰写教案,教员以自己的主观认知能力来理解教材的客观知识,并按照学员的理解与接受规律重新进行组合、表达,在此基础上理清思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将内容加工升华成易于传递、授予的信息。
撰写教案不仅在传统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在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素质教育活动中同样重要。这主要表现在:
1.撰写教案可以使教员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明确教学内容、方法与步骤,它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先决条件。
2.撰写教案是教员经验的总结,多年积累的教案是教员长期教学实践的记录,将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保障。
3.撰写教案是教员最经常的劳动,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技能和基本功。实施教案后,教员可对教案中不妥之处进行修订,有利于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
因此,即使在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支持的现代化课堂教学下也需要撰写教案,它是教员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
二、现代化课堂教学下教案撰写的步骤
在充分认识撰写教案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应掌握撰写教案的一般方法与步骤,把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教案撰写当中,以便进一步提高撰写教案的能力,不断改进教学和总结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通常来说,撰写教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起始于分析教材、分析学员、设计教法等一系列细致复杂的工作,是由众多的环节组成(见下图)。
1.分析教材、确定内容。
分析教材是撰写教案的基础,现代课堂教学中,只有深入了解教材的组成、内部联系、外部联系,形成适宜的教学内容,才能挖掘教材中可能具有的培养学员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提高的因素,并确定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为设计教学方法,撰写教案提供依据。
虽然现代多媒体技术和教学手段普遍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大大丰富了授课内容、拓宽了知识面,但还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做出合理安排,不能结构简单、草草了事,也不能贪多勿烂、消化不良。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术修养、教学经验,编写符合个人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教案。
2.分析学员、因材施教。
现代素质教育中要把学员的发展放在首位,不但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注重学员各种能力的培养,还特别要注重学员人格与品质的培养、学员个性的发展,这是现代教育观的主导思想。教员必须认真分析学员学习本门教材的知识准备状况,一般智力和能力水平,以及学习该课所需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从学员的实际出发,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撰写教案,因材施教。只有全面掌握学员的状况和学员的接受能力,才能在教案撰写中确定哪些内容可深入、哪些内容可扩展,才能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有利于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转贴于
3.设计教法、提高效果。
教员要在分析教材和分析学员情况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法时,既要考虑一堂课以哪种教学方法为主,又要考虑各部分教学内容适宜采用哪种方法。针对一段内容,既要考虑教学活动的方式(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练习法等),又要考虑学员的学习方法(分析、归纳、演绎、比较等),同时还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辅助教具。这样才能协调各种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顺利而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4.优化整合、撰写教案。
教员应将上述各项工作的成果,按照教案的基本内容和形式,用书面的方式总结概括表述出来,形成课堂的教学计划,使教员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做准备。这里绝不能把利用Powerpoint、Authware等软件开发制作的教学课件看作是一种电子教案。虽然这些课件对教员上课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它们不能代替纸质教案,它们只是辅助的教学媒介,是现代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手段。
三、现代化课堂教学中教案撰写的原则
在掌握上述撰写教案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环节后,教员还应注意掌握下列一些基本原则:
1.突出教学重点、合理安排课堂结构。
成功的一堂课虽然往往不局限于课本内容,但教学重点是一堂课的中心,必须集中优势加以解决。每一学科都有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课堂安排要讲究逻辑性,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学员的认识规律,从课前复习、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进行新课、尝试练习、课堂练习到课堂小结,一环套一环,结构安排合理,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转折自然,才能真正做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因此,在撰写教案时应坚持突出教学重点、合理安排结构的原则。
2.教学要求具体、新旧过渡自然。
教学要求不仅是教员上课的努力目标,也是课后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标尺。因此,编写教案时,教学要求要提得既有针对性又具体恰如其分,一堂课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必须交代清楚,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之一。如果一堂课的教学要求不明确,糊里糊涂,教员上课心中无数,是无法上好课的。另外,一堂课要教的新知识一般都是旧知识的引伸、发展和综合,又是后继知识的基础,教员不能孤立地去教一个知识。所以,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从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为新知识做好辅垫,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展开教学。
3.提倡语言逻辑、讲究表达艺术。
语言的逻辑性首先反映为讲课的条理性,在教案中要考虑好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在此基础上组织好语言表达,精心选择说明与说理的顺序,而不是信口开河讲到哪里算哪里。语言的逻辑性还反映在教学语言的简洁流畅明快上,重复、罗嗦、词不达意、自相矛盾以及累词赘语,都是缺乏逻辑的表现。另外,因为授课是信息的传递,但又不是简单的传递,需要对方准确地接受并掌握信息,所以讲课要讲究表达的艺术性。要注意的是,表达的艺术性不单是指语言的表达,还包括板书表达、形体动作的表达等等,这些在撰写教案中都应有所考虑。
4.讲究方法多样、创造发散思维。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促使现代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互动”式手段广泛使用,除了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以外,撰写教案时,还应针对不同问题适当使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专题研讨法”等现代教学方法。
同时,好的讲课不应局限于课本内容,也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发散性。但发散性思维不是凭空得来的,首先要占有众多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广泛思考,并要具有挖掘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跳跃联想的能力。因此最基本的做法是围绕所授课内容,查找相关的书籍或文章,用快速浏览的方法阅读,但眼快手也要快,看到精彩的有启发的同时又是与授课主题有关的内容,立刻停下重点研读、摘记,以扩充授课教案。
总之,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应该认识到,撰写教案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教案撰写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钻研教材,研究学员实际状况和设计教学方法的水平,取决于教员对学科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教员的教育思想是否端正。因此,广大教员应在掌握教案的一般编写方法和原则基础上,努力从上述各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提高教案撰写水平,搞好现代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高金岭. 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化[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教案设计原则;输入加工;内化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238-02
由Van Patten著作的《二语习得中的形式-意义联结》(2004)以及《二语习得理论》(2007),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由他提出的输入加工模式(input processing model)(1996:41),为二语习得研究中关于输入的这一关键因素的研究揭开了新的篇章。众所周知,二语的输入是二语学习直至习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以课堂教学与学习为主导方式,教材和课本成为我们学习者的输入媒介。在此背景情况下,着重研究和考证课堂教学和配套的教材应当怎样在教师的设计和指导下为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提供最大的帮助,这是语言教学改良中最值得考量的研究课题。
一、教案设计的理论基础及其指导意义
1.输入和输入加工模式。
环节1 环节2 环节3
输入 内化 二语发展体系输出
(INPUTINTAKEDEVELOPING SYSTEMOUTPUT)
环节1=输入处理
环节2=适应和重组
环节3=使用二语
在环节1中,只有一小部分输入能够被学习者加工处理,这是由于学习者自身的加工处理局限性以及处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在此环节中,最大的困扰是学习者怎样觉察到并处理他们所听到的话、所看到的语言数据,怎样进行意思和形式的联结。在环节2中,被处理的输入部分称作内化(intake),这是学习者觉察到并且通过他们内在处理器加工的。在这个阶段,内化经过适应和重组后转化为二语体系。适应(accommodation)是当学习者在第一层面上把语言形式和意思相映射后,接收某个语言形式或结构,使之成为二语体系的一部分。重组(restructuring)是整合新接收的语言形式或结构到学习者的二语发展体系中的过程。环节3由一整套的通达二语体系并选择应用过程组成,由学习者内在的二语体系决定何时何地使用二语。
2.在Van patten的模式中,只有输入的一小部分被内化形成二语发展体系,该二语体系是学习者最终输出的资源,由此,改变二语学习者输入加工,扩展他们的内化部分,从而使二语发展体系得到增强,最终提升学习者对二语的驾驭能力。学习者的输入加工,输入转为内化的过程涉及心理语言学策略和机制。当学习者觉察到输入中的语言特征,理解其内涵,那么语言形式与意思的联结就达成了。
3.该理论对教案设计的指导意义。开发L2学习者将形式与意思的映射能力对L2习得至关重要。形式是语言的外在特征(如言语及其形态),包括功能性德特征(如介词、冠词、代词)。意义是指对真实世界作参考,意义与形式的联系是言语的指示意义和它的语言学编码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课堂上,教师施教的总体目标是如何在课堂上提升二语的形式-意思映射,使输入有效地转化为学习者内在的二语体系。
二、教案设计的原则及其实施策略
1.保证输入的可理解性,加强意思对相应的语言形式的映射。为了使输入有效地转化为学习者的内在二语体系,该输入必须包含明确的意思指向,这样有利于学习者容易和清楚地把握意思(Ellis N. 2002)。语言的特征(如词汇、语法、语音、等),只有当赋予意思所指,并且能被学习者理解的情况下才可能被学习者吸收并转化到二语体系中去。
因此,教师在选取输入教材时,应尽量选择意思指向明确的,选取对学习者而言较容易理解意思情境的语言学习素材。然而,现实中当学习者面对能理解的教学素材时,经常会以错误的观念抵制,认为能看懂的就不必再浪费时间。学习者并不能主动意识到形式-意思的联结及其内化步骤,这时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由语言形式到意思理解,由意思到如何产生相应的语言形式,将形式-意思连结设计到教案中。尤其是后者,在某个意思情境下,使用何种语言形式来表达,在这个环节中,能够让学习者意识到一些语言外在形式的价值,让学习者重视并吸收,加以练习达到熟练程度,从而得到内化,完成二语习得中最关键的步骤。
2.增强输入的互动性。Ellis(1994)区分了两种输入类型:互动型与非互动型。在互动型的输入下,学习者之间或者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对话、探讨、沟通等等参与到输入环节中。非交互动型的输入中,学习者处于非互惠的话语情境中,学习者不参与互动,以教师的宣讲为主导模式。在互动型的输入下,学习者在形形的语言教学素材面前,能够将自己对语句意思的理解得到矫正,在不太理解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与其他学习者和教师协商探讨,这意味着二语的形式特征在不同的学习者的理解中变的尤为突出。许多学者都曾指出谈话式与协商式的互动可以简化二语习得(Interaction Hypothesis,Long,1980)。在互动的课堂模式下,学习者往往会要求弄清楚或重复他们不理解所接收的语言。在课堂上不妨教学生说:What did you say?(想弄清楚时说)Did you say……?(想确认时说)。在营造互动的氛围以及实施互动型的课堂策略时:(1)教师必须给学习者机会进行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2)教师必须调动学习者进行意思协商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克服面子障碍提出问题;(3)教师必须让学习者针对某些语言形式开展设计好或者未设计好的会话。
本文基于Van Patten的输入加工模式理论,探讨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第一步骤——输入。结合了我们学语的实际,在教学课堂中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设计科学合理的教案成为最直接的改良手段。在安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时,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兼顾:一是保证输入的可理解性,加强意思对相应的语言形式的映射;二要增强输入的互动性。
参考文献:
[1]Alessandro G.Benati,2009,Secondary and Cumulative Effects in Attaining L2 Proficiency in the Classroom,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Alessandro G.Benati,2010,Japanese LanguageTeaching—A Communicative Approach,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3] Alessandro G.Benati,2010,Processing Instruction and Discourse,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4]Chaudron,C,1988,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Resea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Cambridge:CUP.
[5]Farley A,2004,The Relative Effects of Processing Instruction and Meaning-based Output Instruction.
[6]Gass,S,1988,Input,Interac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ner. 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7]Lee J,2000,Tasks and Communicating in Language Classrooms. New York:McGraw-Hill.
[8]Lee J.and Van Patten.B,2003,Mak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Happen. New York:McGraw-Hill.
[9]戴曼纯.二语习得研究语言学视角的理论思考——形式-形态分离与句法-形态映射[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4).
[10]马志刚,吴旭东.中介语形态变异研究与基于特征组配的最简探索[J].外国语,2008,(6).
[11]戴炜栋.概念能力与概念表现[J].外国语,2007,(3).
[12]刘正光.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习得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01).
[13]杨连瑞,尹洪山.发展中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现代外语,2005,(2).
[14]牛保义,席留生.仿拟构式生成的认知语言学解释[J].现代外语,2009,(02).
[15]周启强,谢晓明.认知词汇语义学的主要理论及其运用[J].外语学刊,2009,(03).
[16]张克定.认知语言学的三个主要假设[J].外语学刊,2005,(01).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的人,水平不同,发展能力不同,悟性不同,知识的生成结果也不同,我们的教学、训练、练习都应该有针对性,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才能落实。
(1)“教案、学案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目的是: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自学,促进学生由先学,再到会学,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实现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2)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我们自己的学生,面向活的学生,面向在成长的学生,通过“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教学既可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能使其全面发展,使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得法。
(3)既能提高学生又能提高教师,使教、学双方都能获益。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条件,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生的学科素养。
(4)“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紧紧围绕落实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设计。
二、“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栏目设置
(1)教学目标栏:本栏目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目标。
(2)预习自我探究检测栏:本内容选取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公式、基本图形、基本方法,设计成小题,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新课内容、互帮互学,课前完成预习自我检测。
(3)典型例题精析栏:教师精选典型例题,课堂精析精讲,归纳规律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目标达成检测栏:选取适当数量的题目作为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反馈,通过学生达成率的检测来促进教师及时反思教学情况。
(5)知识札记栏:安排在例题旁,作为学生课堂笔记,记录新课学习过程、例题讲授过程中的知识、方法、规律、题型及一些自我思考。
除此之外,还设有课后反馈栏、探究与拓展栏、知识方法自我归纳栏和学习质疑与反思栏。
三、“教案、学案一体化”备课的操作程序
(1)教师编写教、学案:备课组长按照学校教学的统一要求,安排好教学进度表和各位教师的编写内容。
(2)教、学案至少提前一天分发给学生,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新课内容,指导学生完成预习自我检测,阅读并力所能及地完成部分例题。
(3)课堂教学时先由教师引入,通过学生个人阐述或学习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就自学检测、问题讨论完成的情况作讲解。
(4)根据学生自学检测的反馈,教师对本节新课内容及典型例题进行针对性的精讲、总结、提出注意事项。
(5)例题同步练习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内完成,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完成,教师结合训练情况,对存在问题加以突破。
(6)课堂留出时间完成目标达成检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7)课后整理例题、复习知识后完成知识方法自我归纳,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简约化。
(8)完成课后反馈和探究与拓展,教学案中设计了基础训练题、能力训练题,要求学生一定要按书面表达的要求严肃认真地完成。
(9)教师批改后发还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进行自我订正,再小组讨论归纳错误点记录在学习质疑与反思栏中。
(10)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完成教、学案的有关内容。教师批改
时,要尽可能关注每个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辅导存在问题的学生。
四、“教案、学案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践应达到的目标
(一)从学生的角度思考
(1)“教案、学案一体化”应具备教师的教案、学生的预习提纲、课堂笔记本、课后作业本、订错本等多重作用。
(2)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避免课堂、课后大量抄题,阅读、审题更加便捷。
(3)课堂学习应更具针对性,通过课前的预习,能发现自己在课堂中将面临的困难、难点,在课堂上听课更加有的放矢。
(4)学习主动性应更强,使学生之间形成预习的竞赛风气,讲义发给学生后应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努力完成预习练习,并相互交流。
(5)知识应得到及时反馈,及时强化,教、学案配套练习具有针对性,对学生熟悉题型、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应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6)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例题整理,知识自我归纳,记录学习质疑与反思、错误点等,形成会学的良好习惯。
(二)从教师的角度思考
(1)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性应更强,应该非常明确每节课所需解决的问题及思考如何解决;可使教学更实在、更踏实,不会随心所欲。
(2)教师在教学中要追求更高效率,使用教学案后避免了抄题过程,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学效率应明显提高。
(3)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大量地让学生阐述、让学生练习,教师适时讲评、适时点拨、适时总结,达到学生自主地学,教师针对性地讲。
(4)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及时矫正、及时解决。
(5)教师在编写过程中应精选题目,科学编排,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五、“教案、学案一体化”备课和教学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1)“教、学案一体化”是教案和学案的统一,以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流程为主线进行设计,所以既要有教案的完整环节,
又要突出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提示。
(2)栏目的设定要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要从学生学习流程的角度,给予点拨或提出一些问题引起进一步思考。
(3)教师要注意思考“教案、学案一体化”的合理使用。由于各班学情各不相同,在使用“教案、学案”时,教师必须二次备课。
(4)老师要每天检查,及时督促学生及时装订,妥善保管,作为复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