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09:30:51
序论:在您撰写农村的经济建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经济发展来带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当前城市化进程已经明显加快,但农业仍然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村居民依然占据着总人数中的大部分,城市的发展本身也需要农村的支持。我国应该认清当前农业人口数量大这个事实,所以应该坚定不移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而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效,获得持续和健康的发展,这是直接由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来决定的,并且还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应该把农村经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这样才能按部就班地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农村经济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时,为了可以让经济建设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果,很多农村地区都会选择通过资金筹集、统一管理的方式来进行,但是资金在分配和使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协调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想要得到解决,离不开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具备应有的工作技能。在进行资金统一管理的时候,管理人员应该对每一笔款项的去向和用处公开,提高资金使用情况的透明度,让人们可以及时了解资金使用的情况。其次在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和政策来进行,确保管理行为合乎当前的政策。所以农村经济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体现关注民生精神
在我国当前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新农村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换而言之,想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新农村的建设。如果农村经济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客观上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性,给社会的全面进步带来很大的阻碍。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就要极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管理者一定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民的利益上,并且以国家的方针政策来作为指导,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也是我国政府关注民生的体现。
(二)加强农民主体地位
新农村建设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基础和保障的,采取切实合理的经济管理方式,一方面客户以让农村经济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开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建设方针上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有效落实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管理人员也可以动员广大农村群众来进行经济建设,一方面可以取得经济建设方面成效,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农民分享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成果,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城乡统筹发展的精神。
三、农村经济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更新农民的思想
我国农民占据总人口的比例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更新,如果他们的思想滞后,那么我们国家的三农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和改善,经济也无法充分发展,进而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政府应该加强思想方面的引导,让农民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理念,做到与时俱进。
(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在国际上,农业面临的科技竞争形势非常严峻,当前继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我国在农业方面的先进科技成果才能推广下去,给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前进的动力。所以,广大农民应该进行科技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例如实行科技下乡活动等等,让农民学会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这样就可以给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三)统一生产方式
我国地域广阔、地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加之受到生产规模限制,很多地方仍然采用人工的方式来进行劳作,机械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都很低,这种情况下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旧有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于当前农业的发展,所以应该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而在农业生产模式上也要以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作为中心,可以起到很好的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效果,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四)优化产业结构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农村经济在管理过程中的逐渐深入落实了农村经济的管理体制改革,农业模式的攻坚时期正在面临着快速的发展,因此基于农村建设的新环境,各个地区和政府更需要利用政策对农业发展进行协调,在三农工作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农业经营管理工作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基层政府对于惠农政策和相关的工作制度落实环节中效果不佳,造成了我国农业综合生产和发展也受到了明显的制约,使得农村在建设目标上也出现了较大的障碍[1]。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针对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展开进一步研究,希望对这项工作深入开展能起到更大的帮助。
一、对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造成影响和制约的主要阻碍
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上相对比较落后首先在农村土地的经营模式相对比较小,针对当前农业大规模下工作是很难达到相关要求的。特别是当前我国整体的劳动力仍然比较紧张,同时也没有富裕的劳动力。农业作业的从业人员通常为留守在农村的老人或妇女,掌握现代技术的农业作业技术专业人员也相对比较缺乏,使得传统的工作模式始终无法有效得到提升。因此这也造成了当前我国农村在土地承包制度上仍然受到了严重的约束,经营权也很难聚集到专业化农民手中[2]。2.农业设施的基础建设和科技创新相对比较落后首先,农村经营管理者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相对来讲不够全面。这就造成我国农产品缺乏先进的技术进行有效帮助。这就要求相关的地方政府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投入相应的注意力,但是事实恰恰相反。在对资金的投入方面,规模仍然比较小,不能给我国的农田基础设施提供相应的帮助。
二、对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对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的策略
1.加强对农业机械的应用和推广,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马克思曾说过:“在不同经济时代中所谓的区别不是在于生产,而是在于怎么进行生产。”我国在农业领域中应用各种类型农业机械已经有了十分悠久的历史,多达上百年,在此过程中大量事实证明,农业领域中农村经济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同时机械化的应用和发展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和世界农业人口的增长、粮食短缺做到了充分的解决。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农业机械的有效推广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中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当前时代进步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农业机械的推广在充分解放了劳动力的基础上,同样也对农业生产效率和水平起到了全面的提升作用[3]。2.充分进行协调,对工作体制进行完善和推广在对农业经济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要确保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首先要将工作体制或规范进行完善和优化。特别是乡、村这种基层的政府,在开展日常行政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农业技术和市场实际发展情况的了解,从而更为准确的对这项工作进行完善和优化。此外这也要求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业经济建设相关工作宣传和推广,对农民的农业技术进行完善和提升。在进行农业经济建设工作开展中,相关政府和部门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还需要适当接受培训和学习,因为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多数推广人员在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上还没达到相应的标准,那么在农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下,我们只有将推广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行提升才能确保这项工作的稳定开展和落实[4]。3.加强今后对这项工作的关注程度在今后的农业发展过程中,正确的选择农业经济建设发展道路,对我国农业工作的推广和农业整体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帮助作用,同时也为我国新时代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奠定了稳定的基础。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要加强对对我国农业经济补贴制度的执行和开展。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相关的农业部门都应该提高对农村经济建设的资金投入,从而确保当前农业经济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且有效保障广大农村的居民生活条件的发展和提升[5]。其次还应该保证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多种经济类型的共同发展和推广。在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农业整体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健全,所以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也将出现多种不同的农业经济类型,有大型的、中型和小型,在我们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根据实际农业地区的发展情况,对农业生产的装置进行选择,通过多种类型农业机械器具或是经济手段的有效操作,农民的生产技能和水平也将得到更有效地发展和完善,对我国农业的进步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我国逐渐步入小康社会建设以来,我国在对农村的经济管理和建设上也得到了十分明显的发展,各个地区和政府更需要利用政策对农业发展进行协调,在三农工作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农业经营管理工作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但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情况来看,虽然整体水平都在不断提升和发展,但是很多细节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应该积极的发挥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积极作用,更好的将农业发展和基本的生产理念进行完善和发展,从而进一步对整体的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向阳.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业经济,2015,48(12):23-24.
[2]赵庆娟.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6,16(6):51-51,39.
[3]刘文峰.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33(42):58,67.
[4]杨恒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分析[J].农技服务,2016,33(10):164.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研究
引言
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生产的模式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很多现代化技术都逐渐运用到农业建设中,进而推动了农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农业经济的提升,农业经济管理问题也是其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对此,以下内容将重点以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探讨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进而保障农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1农业经济管理相关内容概述
现今我国农业经济水平不断进步与发展,农业经济发展速度与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有直接的关联,虽然现今我国农村的硬件设施不断得到完善,但现代化农业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其变化也更为多样性,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管理需要不断调整其产业结构吗,更要对其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应该重点关注经济管理建设,更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优化方案,确保其资源合理分配,更要对其技术手段创新,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积极配合生产,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一方面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农民的收入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农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更利于带动国民经济的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是农业生产活动发展的主要管理内容,主要包含其生产、加工、分配、消费等多个环节,需要对其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管理。在实际管理中要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对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的相关人员都能够遵守其管理制度,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经济的稳定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是对劳动生产力与生产活动的管理内容中更符合现今经济进步的趋势,并对其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进行合理的探析,确保将其资源合理的分配与利用,也能够激发广发人们的生产劳动积极性,确保农业生产效率更为高效,进而能够保障社会发展中对农产品的基本需要。
2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以下内容对各个环节中存在的经济管理问题进行细致探究,确保其农业经济建设的方向更为正确,从而保障其高效、合理的进步与发展。
2.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设落后
我国现今农业经济建设模式主要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民的经济管理理念也过于落后,对新农村建设的经济管理体制建设工作有较为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新农村建设经济管理模式无法完全落实,对农村经济发展与管理也存在较多的影响,进而影响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与发展。另外,现今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设过于落后,很多青壮年离乡进城打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生产力下降,进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建设的改革与优化。
2.2财务制度与产销联动机制建设效率低下
现今我国农业发展存在很多的问题,也缺乏系统化和合理化的财政体系,财务制度与产销量联动机制建设效率较为低下。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生产类型逐步由传统的小农经济向技术类和资本类转型,但其产业结构在转型的过程中对其财务制度和产销联动机制建设有较高的要求,更要对其结构进行调整。虽然近几年我国针对农业的惠农政策更多,但现今其财政体系发展还不成熟,很难将惠民政策完全落实到农业建设与发展中。另外,农业管理人员也没有结合当地农业情况落实其政策进行联动销售,进而影响农业经济发展与进步。
2.3农业经营理念严重缺失
我国近几年对农业经济建设管理极为重视,对农业产业模式也不断进行调整,更对农业经济建设做出了合理、完整的规划,进而保障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农业经济建设,农业的相关基础设施也建设较为完整,但在实际落实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农村人们与管理者的农业经营理念严重缺失,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较为缺乏,各个农业地区政府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政策也不够重视,进而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建设。
2.4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要想有效落实农业经济管理制度,首先就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更要确保其管理人员对地方的农业经济有所了解,也能够根据其当地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切实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素养水平都要有一定的要求,但现今农业生产的环节中缺乏高素养、高技术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管理者也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农业活动合理安排,农业生产体系也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2.5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有待完善
现今我国农业经济无法得到提升的另外主要原因是因为农业基础设计和科技创新有待完善,现今虽然农业经济发展建设受到国家与人们的重视,但农村基础建设发展的资金较少,投资人也有限,政府也没有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很多农业科技人才难以留下,进而农业科技创新很难获得进步。
2.6缺少对经济管理的重视
现今地区政府对农业的发展极为重视,也推出很多惠民政策进而保障农业的生产,但在落实惠民政策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与政府相关人员对经济管理并不重视,在落实中经常发生执行力不够无法执行、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监管管理出现问题等状态,其政策无法完全落实到农业发展经济管理建设中,进而农业经济发展建设的实质问题依然存在。
3优化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的对策
3.1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落实工作中,应该优先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其一,农村土地承包制度要创新,当地政府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土地资源与承包人员数量进行整理与了解,建立新型土地承包制度,确保其承包制度与新三农制度理念相合。其二,土地承包要建立相关的制度档案并对其档案进行管理,乡镇政府要重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而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将其工作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中。更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承包档案管理机制与规章管理制度,还可以建设奖惩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档案建设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其作用与优势。
3.2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产销联动机制
农业的农产品较多,农产品的产销联动机制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收益提升,进而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产销联动机制,进而有效提高农业的农产品经济收益。其一,建立多样农业产业机构,当地政府要结合当地农产品的类型与相关资源对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进行全方面指导,进而保障农产品生产效率与销售经济。其二,要确保农产品的绿色无污染,能够满足现今社会发展中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其三,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并根据市场价格合理提升农副产品价格,农产品经过深加工之后为农副产品,其推广、运输、保存与包装技术都应该逐步提升,一方面能够丰富农民的生产知识,另一方面更能够保障农村经济产销联动的产业链,不断优化其经济结构的同时,更利于推动农业的进步与发展。
3.3提高对农业经济建设的宣传力度
农业经济建设中更要对其工作大力宣传,确保农民对其工作的重要性与价值有所了解,更利于农业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也能够促使农业当地政府管理人员的重视,也便于将农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保持在同步的基础上。农业经济建设管理工作宣传期间,要结合农民的实际生活,逐步将其渗透到农业的生产与发展中,农民能够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优势逐步了解,并为其农业后续的发展建设也能够打下良好的基础。乡镇经济获得更好的发展,农民的思维与发展眼光更加长远,农业经济建设水平也利于提升。
3.4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现今我国农业管理人员多数为农村长期居住人员,其受教育程度有限,经济管理相关知识与管理手段较为缺乏,其综合素养水平也较为低下,进而影响农业经济管理质量,且农业经济发展中缺乏较为专业、高素养的经济管理人才,对此,乡镇应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关管理单位要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并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水平,在实际经济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要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经济管理方案。现今乡镇的管理人员流动性强,培训时间也要更加灵活,其培训也可以以轮流或者重点人员针对培养等方式,进而保障全体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都能够得到提高,进而保障乡镇相关管理单位人员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另外,还要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对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水平与工作进行监管,更要引进专业、高素养的人才。另外更要提升相关管理单位的薪资待遇,从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更利于保障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落实的有效性。
3.5经济管理趋于信息化发展
现今社会技术不断进步与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将信息化管理运营其中。网络信息化管理能够更为科学、有效的规划种植地区,也能够优化其管理策略,更便于突破相关技术,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经济效率发展。管理人员要根据当地实际经济情况选择合理的信息化运用管理手段,进而能够将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从而提高新农村建设经济管理水平。
[关键词]农机 农业 农村经济 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49-01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使农民的体力劳动得到了解放,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经济,使农村的经济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农机化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高效农业规模化和新农村经济建设为主题,面向农业,农村,农业经济,使农机科技创新于农机管理之中,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有力保障
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农业发展对农业机械化的必然选择。新农村的建设,主要是发展农业生产,加快农村经济步伐,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农业机械是生产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不仅代替人力直接创造财富,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起着基础性、指导性、决定性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须选择。所以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适应形势的要求,更好的为农业、农村服务。
二、农业机械化推进农村建设的措施
1.转变观念,改变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
很多农民认为农业机械化就是以前的手扶拖拉机,还有一些简单的农机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农业机械化也有了新的发展,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宽,农业机械化在运输方面,水稻机插秧方面,收割方面,都比以前的机械有所改进,比以前的领域更加广泛。所以我们作为新形势下的农民,要做社会主义新农民,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转变观念,改变认识。
2.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充分发挥农机作用
目前,我国农机机械化的发展已经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的需要,制约着农机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机动力多,配套机具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少。经济作物,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低。今后,我们要充分利用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作用,促使土地规模经营、努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快成本增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步伐,大力推进农机作业标准化的进程,建立健全各级农机作业质量监督机构实现作业质量标准化。
3.争取财政投入,努力推动农机化发展
近几年,我国实行的购买部分农业机械国家实行补贴,这方面加大了农民购买机械的热情,但是这些方面远远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要争取更多的财政投入,投入到农村各方面的经济,才能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更好的推动农机化的发展。
4.加大农机推广力度,推动农机化创新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加大农机化推广工作的力度。发展农机化事业,让广大农民朋友接受新的农机具,并且适应农业结构的调整,探索农机化推广的新路子,生态农业发展绿色农业生产,保护农业耕作,水稻机插秧,玉米机械收获和农副产品精加工等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提高农机科技人员和农民素质。
5.加强农机化服务体系,健全服务网络。
目前相对来说,农村和城市还有差别,特别是信息方面,还不是很畅通,这方面有碍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电子网络,建立健全全国服务网络,利用新信息,了解新情况,完善技术和服务保障体系,更好的服务于机手,服务于农业机械化。
6.加强农机管理,服务农村经济
我们要更好的创造农村经济,就必须做好农机管理工作,要高效的利用农业机械的现有情况,不断优化农机管理工作,将农机技能培训纳入农民培训项目体系中,并给予大力支持。
7.成立农机合作社组织,加强农村经济建设
农机合作社作为从事农业生产服务的专业性组织,不仅推动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而且促进了一大批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加快了机具更新步伐,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合作社的加强,则农机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经济繁荣。
8.加强农机人员素质,提高农村经济
我们要加强农机人员的素质,才能科学规范的操作农业机械,最大限度的的发挥农机效益,才能更有效的服务于农村经济,可以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服务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知法,懂法,业务精通的农机人员,以便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三、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和农机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农村经济有着唇齿相关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强各个方面的措施,保障各个方面的环节,才能更快,更好的为农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要用现代工业管理的理念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化的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农业农机的管理机制。服务和加强农村经济,我们紧紧围绕着以上几点措施,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一个环节,相信农业机械化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
2010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情系大悟”社会实践小组,赴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对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希望了解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现状,了解当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问题,并积极的分析思考,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宣化店镇是时期打响中原突围第一枪的地方,人口63620人,面积268.4平方千米,下属2个居委会、40个村委会。鉴于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有限等一些客观因素所限,主要采取的是走访座谈的调查方法,深入到多个农村及当地乡镇企业和居民家中,了解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通过调查,看到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缺失。
1.农村产业结构不协调。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严重不协调。农村的产业严重偏向于农业,出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严重落后甚至是缺失的现象,使产业链条大大缩短,无法形成科学合理的不同产业之间的带动机制,原本力量就薄弱的农业很难高速高效的发展,工业的起步也很艰难。
2.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没有形成。当地的大部分农户所采取的土地经营模式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很难形成农业的规模化,因此土地经营给农户带来的额外经济收益几乎为零。另外由于土地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成本过高,而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又会使土地产出率大大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难以优化,进而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率低下。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靠政府的组织、引导、支持。由于小农经济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需求不足,因此没有动力使政府向当地农村投入资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严重不足。这又会造成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难以运用,科学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形成,农业生产效率十分低下等问题。如此恶性循环,结果就是当地的农业生产只能在低级的生产模式下进行低效率的生产,难以形成发达的农业基础产业链。
4.农业科技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很低。就生产工具而言,几乎全是手工生产工具,机械化生产工具没有运用。就生产资料而言,化肥农药的使用率很低,对农作物的日常护理作业几乎全靠人工完成。另外所种植的农作物的结构单一,很难形成合理种植,没有科学的异季农作物轮换,难以用科学的方法保持土地肥力的最大化,进一步造成土地产出率低的现象。
5.特色产业的优势没有充分的发挥。调查了解当地的特产是板栗,但通过调查发现板栗的种植户很少,而且板栗种植的规模也很小,没有大规模的山地板栗林,多数的山地处于荒废的状态。并且当地处于大别山区,茶也是当地的另一特色农作物,但当地只有极少的几个茶厂。由此可以看出,当地的特色产业的优势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很小。
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农民或农户方面
(1)农民对小农意识存在严重的沿袭。农村居民在思想意识上严重沿袭封建小农意识,农民对贫穷落后被动接受,缺乏主动积极的去提高生活水平摆脱贫困的创富意识。再加上农村经济基础的薄弱、农业经济发展的落后,又使得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的欲望进一步降低。这也是小农经济的土地经营模式在农村长期存在,农民难以摆脱贫困以及农业经济难以取得发展的原因之一。(2)对政策的了解不足。农民对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以及政府的新农村建设运作机制了解不足,农民难以从国家惠农政策中受益,难以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3)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低。由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知识文化水平有限,难以将科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个体的创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去。农民是农村经济建设的主体,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低,必然导致农村经济建设推进的难度大、速度慢。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低已成为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原因。(4)农村经济建设的资金缺乏。土地规模经营、兴办企业是土地的租赁及厂房的兴建、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虽然在政府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背景下,农户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在这个前提下农户仍需要自己拿出大量的资金。这使得农户没有资金力量去办厂,进行规模化生产或是发展当地优势产业,从而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被阻滞。
(二)政府方面
1.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宣传不到位。由于政府对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农民难以真正了解到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内容与政策。这使得农民没有意识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只是被动的接受政府的政策安排,农民并不能积极的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农村经济也难以发展。
2.政府对农村经济建设的组织、引导和支持力度不足。政府对农村的产业发展缺少科学的组织引导,在农户由于经济落后、资金缺乏等各种客观原因无法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或是无法进行优势产业的发展时,政府不能积极主动的鼓励和引导农户解决困难、发展优势产业,使农村优势产业的优势不能发挥,难以形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的推动力。
3.政府投放到基层进行经济建设的资金不足。由于政府开支中用于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数量有限,而且政府下属的村委会太多,使得政府无法集中力量进行农村经济建设,公平与效率难以兼顾。力量分散的结果就是执行到每个村的支持经济建设力度不强。名义上是政府有资金投放到基层,但是由于投放的量少,这些资金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难以起太大的推动作用。
4.政府的农村经济建设运作机制的缺失。农村经济建设的运作机制存在严重的缺失,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难以长期发展。农村的经济建设没有很好的运作机制,每一届村委会成员出于自己的政绩考虑,都希望农村经济在短时间内取得很大的发展,而又惧于农村经济建设起步的艰难和过程的漫长,造成农村经济建设难以起步,或是起步后难以保持发展。
三、加快推进新农村经济建设对策的建议
1.加快推进科教兴农进程。(1)重视和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加大对农村知识建设力量的投入,充分发挥下乡科技队伍的科教知识普及作用,积极大力的对农村居民进行农业科学知识普及,以科技的力量指导和带动农业的发展。(2)通过教育及科学普及来提高农民的认知程度,改变农村居民落后的小农意识观念。可以采取以政府组织、村委会带头的形式积极落实和推进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基层居民中的普及扎根,让农民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了解农业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导农村居民改变落后的小农意识下的农业生产模式,以科技的力量在农村基层中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软实力支撑。(3)加大力度推进农业科技化和机械化。首先是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带头作用,积极进行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科技化和机械化进程。可以试点型的采用土地规模经营模式代替农户单独经营模式。引导规模农业在农村的建立,并进一步推进农业规模化进程。在先进的生产模式建立的情况下,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械化生产工具,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
2.加大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村经济建设。政府应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建设的政策宣传力度。将宣传工作做到每一个村、每一户农家、每一个农村居民。让他们清楚的了解政府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建设的政策形式和支持力度。让农民有积极性和充分的信心投身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经济。
3.进一步加大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实施力度。(1)政府在大力发展强势农业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城镇或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引导和发展。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市场需求,以政府带头、鼓励农户参与的形式积极兴办乡镇企业或是鼓励村办企业兴办,带动乡镇和农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起完善的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村的产业结构链,增加农村经济发展的硬件设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硬实力支撑,使农村经济在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下高速高效的发展。(2)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调节农民收入结构,使农民收入结构多元化稳定化。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完善的过程,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和使农民收入多元化的最主要的方法。规模农业的发展必然会使农民收入增加,但也会使农村产生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则可以使乡镇和农村有更多的岗位吸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还可以借助企业的力量推进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技术教育进程,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技术含量,还可以吸纳更多的外出劳动力归乡,使农村的经济建设拥有一批相对优质的劳动力量,这些将大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3)建立产业间、企业间、村与村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助机制。政府应积极的推进不同的产业之间、不同的企业之间、村与村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助发展机制。企业与企业之间、村与村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经验、相互合作、互展所长、互补所短、协力发展。产业与产业间应建立一个完善的以工带农、以农助工、第三产业协助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产业带动互助机制,充分发挥不同产业的优势,形成产业链的延伸与转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4)完善管理监督机制。通过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完善管理规则、严格管理制度的方法,完善农村经济建设中的管理机制,有效的解决因腐败、道德风险等而产生的阻碍农村经济建设的行为。最大程度的做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平与效率兼顾,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制度管理保障。(5)加大农村建设方面的财政支出。在完善资金的投放管理监督机制下,各级政府应加大农村建设方面的财政支出,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强力的资金保障,使每一笔资金都可以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最大的力度。并且适当的扩大符合政策导向的贷款额度,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4.注重对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和委任。基层干部是农村建设的主力先锋。农村建设最终是要落实到每一个农村,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基层干部大胆的带头、积极配合国家政府的政策、积极的推进新农村各方面的建设。因此一批素质优良的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建设必不可缺的力量。所以政府应建立一个良好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机制,为农村建设选拔出一批优秀的主力军。
5.制定和完善农村经济建设长期运作机制。政府应根据不同农村不同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长久、科学、可持续的农村经济发展计划。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的政治、科技、教育、卫生、医疗等,建设多元化发展的新农村。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农村;经济建设;集体化;个体化
一直以来,三农问题都是影响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关键,由于农民没有实际提高收入,或者增长效率较低,让城乡之间仍在存在一定的经济差距。所以,作为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战略,其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经济改革,更能带给农民真正的福利。
1集体化经济和个体化经济的区别
1.1集体化经济
土地公有制是实现集体化经济的基础条件,通过农村公共制度管理的制定和完善,进一步规划集体性,而规矩的设立大多由政府人员进行,并保证发展程序的合理化,以将经济制度予以完善,而实施内容的主要人员是农民群众。集体化经济能够有效融合社会主义经济技术和农业现状,将农业资源充分发挥,实现一体化的经济制度,保证系统性的生产、制造和销售,由多元化的生产方式取代原有的单元化。另外,集体化形式需要聚拢广大农民群众,通过集体经济的转变,实现农业发展的新道路。
1.2个体化经济
个体经济需要建立在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劳动者身上,以保证个体劳动或者个体经济的单独进行。同时,个体经济具有小规模、操作简单和经营活泛的特点,会被剥削的可能性较小。总的来说,个体经济的特征具有两点,第一是个人能够获得所有生产信息和生产成果;第二是自己的劳动是个体经济的基础。在个体经济中,劳动者需要负责一切生产和制造,所有的收入也都是凭借个人努力获得,属于一种私有制经济。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经济具有重要地位,并能将农村的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
2农民经济建设集体化和个体化的发展现状
2.1集体化
农村集体经济相比于个体经济,其优势更加明显,加上科学化的合理管理,以及生产优势的充分发挥,能够大大提高最终效率。农村集体经济的特点可以分为几个方面,第一是大大提高了集体资源的利用率,资源损失的情况也能在合作中有效避免;第二是以社会主义发展前景来看,集体经济更加具有规模化,也能实现社会的和谐构建,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第三是通过发展群众力量,将集体效益和局部效益充分结合,以实际保障大家的综合效益;第四是集体感能让人具有更高的凝聚力,农户也能提高生产积极性;第五是基层干部能和群众建立和谐关系,并树立榜样意识。除了集体经济的优势以外,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得不重视,比如我国传统已久的农民思想,导致集体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十分困难,并会对农业的正常生产带来影响。
2.2个体化
很多个体经济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会采取一些不合理的手段,加上个体对创新能力的制约,会对生产造成实际影响。同时,我国还没有明确个体经济的产权关系,其会扩大个体经济的经营风险,对持续性发展造成阻碍。另外,个体经济要想融资,其实现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特别是目前的很多金融机构,其为了降低自身风险,不会将贷款服务提供给个体企业,这让个体经济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阻碍。
3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建议
3.1农村干部发挥出实际领导作用
在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很多农民的先进意识已经具备,但在创新体系的可实行方面还欠缺一定的指导,这需要农村干部将引导和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际解放农民的思想,通过创新来强化农业生产,通过农业科技技术的指导,保证正确的发展思想。同时,作为高中生,我认为干部们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通过示范起到带头作用,并实现思路的创新,以最大化实现农民的生产利益。
3.2资金扶持政府的进一步完善
要建设新农村经济的发展,鼓励和扶持政策是国家应当大力实现的,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生产和创新积极性。作为高中生,我认为资金鼓励和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完善,首先应当将民生问题放到第一步,通过制定宽松的制度和政策为农村提供经济发展的前提。同时,将新的农业技术和机械化设备大力推广到农村,实现农业发展的现代化和科技化,保证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4结语
想要促进我国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根据农村的实际资源、生产情况,合理的发展集体化和个体化,并对个体经济予以最大的支持。同时,农业的开发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保证产业结构层次的提高,通过建设新农村经济,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缩短与城市的经济距离。
参考文献:
[1]乔玉增.金融支持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思考与对策探析[J].中国商论,2016(31):22~23.
[2]徐霞,王维.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现代农业物流建设分析及建议[J].中国商论,2016(14):82~83.
通过各地区发展经验可知,交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样农村公路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在致富路上我们悟出了许多道理,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要致富、先修路,富不富、先看路”。可见农村公路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农村公路管理,改善交通运输环境,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商品流通铺平道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我国农村公路发展现状及重要意义
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农村地区长远发展的基石,能够促进农村的经济、人文发展,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过上富裕生活。一个国家的公路网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拥有一个完善的公路网络系统,不仅便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区域间物质流通和人文交流,而且还能拉动区域泾济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有了量的提升,也有了质的飞跃。从浙江省2008-2015年公路里程统计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公路发展概况,2008年末浙江省县乡道44836公里,专用道714公里,村道48178公里;全省通达率为98.03%。2015年末浙江省县乡道48760公里,专用道669公里。村道57901公里;全省通达率为99.72%。从2008-2015年县乡道增加3924公路,增长0.87%;村道增加9724公里,增长2.1%,通达率提升了1.69%。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公路通达率逐年在提高,农村公路网建设迅猛增长,体现出近几来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公路建设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反应出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
国家对农村经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不断投入,在基础设施公路建设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几来对公路网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对重要区域的部分农村公路通过改建直接提升为国省道,对较重要的区域重建了部分新的县道、乡道公路,大大改善了农村的通行情况,也缓解了部分区域交通的压力。为了贯彻中央 “村村通公路” 的决策,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公路的建设,尤其是村道建设,这8年来村道的增长尤为迅速,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虽然农村公路网建设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我国农村面积大,山高地远,比如西部几个省份仍有较多的村庄未能通达公路,主要靠得是肩挑步行,严重阻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依然生活在贪穷之中。也有部分区域虽然通了农村公路,但由于受资金、地理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农村公路仍为机耕路或砾石路,路面状况较差,危险系数较大,通行能力低,严重阻碍当地的农业、工业及旅游业等发展,从而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可见,农村公路的建设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极为重要。农村公路不仅是干线公路集疏运的基础网络,也是其他运输方式集疏运的基础网络,是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各级政府至力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城乡协调、结构合理、质量稳固、功能完善的公路网络和运输服务体系,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三、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村区域经济的影响
农村公路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促进区域经济政策制定,加大区域内资源开发和利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促进农村区域经济政策的合理制定,加快农村公路网建设
农村公路作为连接区域经济、物质流通的重要渠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决策和政策的制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1)农村经济做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拉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公路建设的投资具有乘积效应,交通建设的投入必然会带动周边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发展,有助于农村商业化、产业化的交通区位优势;促进和加快区域经济政策下的城镇化进程。因此,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可以加快农村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快贫困落后地区的脱贫致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有效地促进城乡区域间的交流,?Ф?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促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有广阔的农村土地资源,怎样因地制宜地使用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呢?土地的使用价值受地理位置、使用属性、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是基础设施交通的便利程度直接影响着土地价格的高低、使用范围和产出的效益。从交通设施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来看,交通与土地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农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会带动公路沿线的土地利用,支撑经济的发展。
3.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特色经济发展
农村公路建设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直以来农村主要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的第一产业结构,也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这种仅靠天吃饭,靠人辛勤劳作,效率低下,收入甚微的产业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农村公路建设必然推动产业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公路交通快速便捷,缩短了人流、物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能够促进形成区域性的规模经济,同时也带动服务业、旅游业、特色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农村公路的建设能够促进市场稳定发展,促进了区域的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有利于打通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运输通道,直接拉动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融合,改善投资环境,带动经济发展。最终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农村公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与对策
农村公路是公路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干线公路与农村之间的主要通道,是农村发展经济、提升效益的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农村公路建设和管养中面临着许多主客观的因素影响,制约了农村公路、农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农村公路范围广、里程长。中国地大山多,山高地远,很多农村座落于高山偏远处,给建设投入及管养维护带来困难。(2)历史、政策因素影响: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农村问题”,但由于观念、历史、地域和发展阶段等多重影响,农村的基础设施仍然存在着区域不平衡和薄弱点。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规模大、投资多、生产周期长,因此需要一系列完善的政策支持,才能发挥出农村公路的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3)资金因素影响:资金是建设的基础,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底子薄,资金来源困难,方法方式单一,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造成了很多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和养护资金匮乏。(4)农村的文化及思想意识影响:广大农村人们群众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思想比较保守和局限,为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够积极,设及到个人的土地或山林等利益时,设置众多障碍,甚至不配合、不出让等等,也造成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之一。(5)公路经常性管养和管理不到位:由于养护资金短缺、工作环境差、管养人员缺乏、超载严重等等造成管养不当,严重影响了公路的公路路面技术状态和通行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建设。
为改善经济基础相对较薄弱地区的公路现状,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需要保证农村公路里程与质量的关系,在公路里程扩张的同时保证公路质量,提高有效公路里程,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经济带动作用,积极探索融资渠道、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发挥政府资金引领作用。其次,做好建设资金与养护资金的合理分配,保?C农村公路“建的起、养得起”,明确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责任,防止建设过程问题给养护环节增加难度。最后,加强管理,整顿秩序,治超治乱等,实现文明交通、和谐交通,维护农村公路的实际效用,实现农村公路有效经济利益,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