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产品基本面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26 09:30:49

序论:在您撰写农产品基本面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农产品基本面分析

第1篇

本文认为:未来农产品的投资价值将出现分化。郑州棉花,尽管价格的大幅上涨已经反映甚至透支了利多的基本面,但在趋势尚未有明显结束的信号之前,我们不建议空单的介入。谷物类作物的玉米、小麦、早籼稻方面,玉米的中长期基本面向好,前两年需求对库存的透支以及国际上玉米价格的强势,令大连玉米期货市场可能难以再现2000元/吨以下的价格;小麦、早籼稻市场炒作,但作为主粮作物,我们认为不适宜建中长线单。在众多农产品品种中,我们认为豆类、油脂市场仍然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其强势特征可能延续至来年第一季度。

本轮强势特征料延续至明年首季

再次重申农产品已经开始步入牛市的论调,除宽松的货币流动性因素外,来自基本面的理由:1、市场最大的利空已经结束,新的关注点朝着利多方向转化;2、时间周期上配合,上一轮牛市盘整的时间为1年8个月,本轮市场盘整到2010年7月历时1年8个月,农产品7月份的大涨走势有揭开农产品新一轮牛市的征兆;3、指数基金、投机类基金等对待农产品的态度已经转为积极的加仓信号;4、比价关系溢出效应提升术来豆类市场的拓展空间。本轮牛市节奏可能与上一轮相似:CBOT小麦到CBOT玉米到CBOT大豆。基于来年播种面积激烈的竞争格局,CBOT大豆、玉米市场的强势格局有望延续至2011年第一季度。

美元反弹对农产品影响相对小

我们认为短期内美元仍可能继续反弹,这可能会对前期涨幅过大的商品形成压制,但对农产品的影响预计有限。其原因,我们认为支持农产品上涨的主要动因在于其自身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不是美元走软因素所致。尽管美元的反弹在初始阶段,农产品也可能与其他的商品一起受到一些冲击,但整体我们认为美元的反弹对农产品的压制作用非常有限,随着美元反弹进入中后期,CBOT大豆、玉米将可能无视美元的反弹,按照自身的轨迹继续上行。

调整过后仍有继续上冲动能

第2篇

《卓越理财》:最近一段时间,大蒜,绿豆被炒得火热,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喻猛国:最近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价格上涨,有人认为是投机资金炒作,但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供不应求的基本面导致了价格的上涨,干旱天气导致的供需矛盾才是这些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的主要原因,如果想改变这种局面,应该鼓励农民多种,供给增加了,价格自然会回落,通过市场的手段调节价格,才能够很好的保护农民的利益。

另外,这些所谓被炒作的农产品,都是期货市场上没有上市的品种,而期货市场上上市的大宗农产品,如大豆、玉米等价格则没有出现大幅上涨的走势,这主要是由于期货市场有双向交易机制以及完全的流动性,能够真正的起到价格发现的作用,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种植和生产,有效避免了价格暴涨暴跌的情况发生,因此,对于大蒜、绿豆等农产品来说,应考虑发展相应的期货市场,通过真正的市场手段来调节价格。

《卓越理财》:请您谈谈现在农产品的投资氛围。

喻猛国:目前农产品价格整体来说处于底部区域,自2009年世界经济见底回升以来,工业品多数涨幅最高都超过了100%,但农产品涨幅最高时也不到50%,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讲,现在整个经济还处于一个上升期,因此耐心等待机会,逢低买入是中长期的投资策略。

但品种上要有所选择,期货投资首先想到的是要控制风险,要寻找价格相对来说处于低位的品种,工业品多数还处于高位,风险较大,而农产品由于价格相对较低,比较适合进行中长期的投资,投资者应逢低买入,耐心等待其价格上涨。

《卓越理财》:在众多农产品中,具体你更看好哪种产品为什么?

现在农产品种,具有长线价值投资的品种首推豆类产品中的豆粕。原因有三:

一、首先豆粕的基本面最差,现货价格处于各项利空之下。现在正在进入传统的肉类消费淡季,天气逐渐转热,人们对肉类的消费意愿加速下降,猪肉价格近期出现大幅的下降也印证了这一点。那么,作为养殖业主要饲料来源的豆粕现在的需求就非常弱,豆粕的现货价格因此处于低点。按照价值投资的原则,市场最黑暗的时候正是买入的绝佳时机。

二、国家政策导向明显,应该顺大势投资。距第三次冻肉收储还不到半个月,商务部联合财政部、发改委、农业发展银行等有关部门于6月2日又公开竞价收储2010年第四批中央储备冻猪肉。国家政策很明显的表明对猪肉价格的稳定意图,后期市场的支撑更加强劲。

三、期货市场的表现已给出信号。豆粕在这个位置已经持续盘整了两年之久,农产品的投资周期规律和近期的市场筑底形态的确认,给了我们坚持做多的信心。

所以,现在投资的话,农产品中的豆粕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可以说是中长线的底部位置。当然,其他农产品相对来说也处于底部区域,随着经济的不断走好,也蕴藏着非常大的长期战略性建仓的机会。

《卓越理财》:当前股市和期货都处于跌势,您认为下半年期货会有投资机会吗?

喻猛国:在投资机会方面,首先,当前股市和商品期货整体上确实如你所说处于弱势,但各品种也不完全一样,股指期货当前就是一个底部震荡,而黄金期货则处在上涨趋势之中,跌幅较大的则是有色金属以及能源化工类。

在投资机会方面,我们要区别不同品种的具体情况来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在本轮上涨过程中的整体商品走势,其中,基本金属、能源化工涨幅较大;而农产品相对涨幅较小,有些品种还处在底部的位置,比如说豆类产品,但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复苏,商品整体都处于一个上涨的趋势之中。

进入2010年以后,整体市场的局面发生了明显的风格转变,前期上涨幅度大、速度快的品种,如铜、橡胶出现了快速的回落,而这时农产品却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下跌幅度有限。这个主要原因还是市场的自身规律在调整价格,前期涨得多的跌的也多,涨得少的下跌的也相应较少。

第3篇

一、2010年3季度后各国通胀压力普遍加大

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并不一帆风顺,曾一度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与此相应,全球通胀率也大致呈前低后高走势。3季度后受农产品价格暴涨、复苏速度回升、美元贬值等诸多因素影响,各国通胀压力普遍加大。由于经济复苏步伐不统一、经济结构不同、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存在差异,全球通胀具有不平衡特点,发达国家压力较小,而发展中国家则比较严重。

金融危机重创发达国家经济,至今依然面临金融系统功能有待恢复、投资消费疲弱等诸多问题,复苏整体缓慢且稳定性欠佳,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由于国内需求疲软、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支持不足,2010年主要发达国家的通胀率(CPI)大部分控制在2%以内,但3季度后通胀压力有所上升。11月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的通胀率分别为2.0%、1.6%、1.5%、1.7%、1.8%,均超过各自前3季度的平均水平;日本通胀率为0.1%;英国通胀率达到4.7%,在发达国家属于较高水平;美国通胀压力较小,3季度以来均低于1.5%,11月消费价格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0.1%。

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相对较快,加之部分国家农业歉收、热钱大量涌入、国际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问题普遍比较严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很快。10月巴西、俄罗斯、印度的消费价格指数分别同比上涨了5.2%、7.5%和9.8%,韩国、新加坡、越南、伊朗、阿根廷等国家也都出现了较大的通胀压力,其中,阿根廷2010年的通货膨胀率可能将超过20%,伊朗的通胀维持在10%左右。

二、全球通胀走势与能源资源产品价格

首先,2011年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有限,但不排除个别月份剧烈波动可能。2010年年中,受全球经济减速、欧洲爆发债务危机和美元升值等因素影响,国际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普遍跌破了年初价格。此后,在需求回升、美元贬值等因素推动下,国际能源资源产品快速上涨,以油价为例,10月和11月分别环比上涨7.3%和3.4%,11月均价较1月上涨了9.6%。就当前形势和发展趋势看,2011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复苏中,“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但全面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尚待时日,对能源资源产品的需求短期内难以急剧增加。目前国际能源资源产品供给总体较充裕,石油、铜、铝等产品尚有过剩产能可利用,其价格难以脱离基本面急速上涨,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可能性比较大。由于美元汇率可能大幅波动、市场可能出现投机炒作,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个别时期国际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震荡难以避免。

其次,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与最终消费品价格相关性较低,前者上涨并不必然带动后者上涨。金融危机爆发前,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和最终消费品价格走势差别很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3―2007年能源类产品价格年均涨幅达到24.8%,而世界经济却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年均增长达到4.6%,年均通胀率为3.7%。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是消化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上涨的最重要因素。当前贸易、投资和金融保护主义倾向的增强确实干扰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是各国普遍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资本的逐利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决定了各国经济在各个层面上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可逆转。这将推动世界经济最终走向复苏,同时也将继续抑制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对最终消费品价格的传导。

三、全球通胀走势与农产品价格

首先,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源于供给减少和游资炒作,随着基本面因素的变化2011年价格有望走低。2010年上半年,国际农产品价格比较稳定。三季度以来,受主要产粮国气候干旱、农作物产量低于预期、库存减少及游资炒作等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几乎同步大幅上涨;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0月、11月全球农产品价格环比涨幅分别达7.0%和8.3%,11月均价较年初上涨了29.1%。2011年农产品价格有望逐步回落,但不排除再度走高的可能。2011年这些基本面因素难以全部具备,特别是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仍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动因,自然灾害和天气因素引发的农产品产量下降和价格上涨难以持续数年时间。在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游资不会长期驻留农产品期货市场,其撤出也易诱发农产品价格暴跌。农产品需求具有刚性,当前的通胀预期,以及圣诞节和元旦因素已经导致部分2011年1季度的需求前移,如果供给逐步恢复正常,则农产品价格有望下降。当然,也应看到,农产品供给具有固有的脆弱性,易受到天气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未来价格走势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从投入产出关系看,能源资源产品和农产品虽同为初级产品,但与通胀率的关系截然不同,决定了未来通胀风险主要来自农产品价格波动。对能源资源产品而言,其总产出的绝大部分作为其他行业的中间投入被消耗掉,以我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中间投入占总产出比重为95.8%,金属矿采选业为97.9%,也就是说石油、铁矿石价格上涨压力绝大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而非直接到达最终消费品市场,就有可能被化解掉。最终消费品市场具有充分竞争特点,单个厂商难以提价;就2003―2007年的经验看,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均被技术进步、效率提高等因素消化掉,对最终消费品价格的传导极不明显。对农产品而言,除了作为其他行业的中间投入外,其本身就是重要的最终消费品。2002年我国农业中间投入占总产出比重为57.2%,大大低于采矿业,可见,农产品价格上涨会直接引起最终消费品价格的提高。2003―2007年间我国仅2007年通胀率超过4%,而这一年恰恰是农产品价格上涨最快的一年;201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通胀走势也与此相符。

四、全球通胀走势与耐用消费品价格

首先,一般来讲,耐用消费品价格长期大幅上涨是通货膨胀出现的重要表现。一方面,食品、能源的供给易受非经济因素影响,价格波动较大,由此确定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取向易导致政策不稳定,不利于生产生后的正常运转。发达国家通常统计不含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率,以此作为确定货币政策取向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在出现通胀预期的情况下,居民易增加耐用消费品购买量,以此避免货币贬值,从而形成耐用消费品价格和通胀率间的螺旋上升关系,并导致通胀率的最终走高。

其次,从全球范围看,耐用消费品生产存在产能过剩现象,未来价格上涨乏力,所谓核心通胀率依然会处于较低水平。金融危机使得全球产能过剩的问题充分暴露,目前美国的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维持在72%左右,日本制造业的开工率仅相当于正常年份的85%左右,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家电、电脑等耐用消费品产能十分充裕。由于长期形成的过剩产能难于在1―2年内迅速消化,即使全球需求再度高涨,闲置产能也可以迅速启用,很难对核心通胀形成较大压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耐用消费品生产实现了高度细分,各国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在产业链条中居于不同位置。从长远看,未来国际产业转移仍有空间,印度、越南等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的国家有相当强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潜力,可以填补先期融入全球化国家产业升级后留下的空白,从而保持耐用消费品供给的连续性。也就是说,中长期耐用消费品供需矛盾激化的可能性比较小,即使其产品价格表现出上涨态势,也是更多地源自产品品质的提高,而非供需矛盾的激化。

五、全球通胀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

首先,就全球而言,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加大,增加了2011年全球通胀走势的不确定性。为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各国普遍出台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就当前形势和发展态势看,虽然在经济稳定复苏前,发达国家还不大可能全面撤出经济刺激计划,但个别国家已提前收紧了财政货币政策,一些通胀率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但由于各国经济复苏步伐快慢不一,如在刺激政策退出方面协调不力,特别是若在利率政策上缺乏协调,就有可能引发国际资本无序流动和主要国际货币汇率大幅波动。美国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美元汇率大幅贬值,能源资源产品价格随之走高。同时,为了寻求避嫌,大量游资涌入发展中国家,对于那些选择加息来预防和抑制通胀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更高的利率将进一步鼓励游资的进入,导致加息效果打折,使得控制价格上涨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其次,短期内,大量流动性难以持续推高最终消费品价格,却为出现资产价格泡沫埋下隐患,中长期内对通胀的压力不容忽视。为救援金融机构和提振经济增长,金融危机期间各国普遍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一般来说,大量流动性的出口及与最终消费品价格的关系大致如下:一是购买耐用消费品,这个领域产能过剩,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较小。二是由于需求刚性,新购食品、粮食可能性不大,即使在通胀预期作用下增加购买量,也是未来需求前移,而非需求的真实增加,价格上涨具有不可持续性。三是投机炒作农产品,在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投机炒作对价格的影响力难以持久。四是通过期货等渠道进入能源资源产品市场,即使推高其价格,根据前文分析,对最终消费品传导也比较有限。五是进入生产领域,这将增加产品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六是投资股市、房市等资本市场,推高资产价格,或者以其他方式驻留金融系统内部,不流向实体经济。可见,2011年大量流动性对最终消费品市场的作用依然比较有限;但中长期看,最终消费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间通过财富效应等渠道相连接,如果世界经济不能形成有效的新增长点,大量的流动性将最终表现为通货膨胀。

六、结论与建议

综上,2010年年底全球通胀压力的加大主要系农产品歉收及相关投机炒作所致,能源资源产品价格虽有所上扬,但对最终消费价格上涨的贡献有限,耐用消费品普遍产能过剩,价格上涨乏力,美元贬值、流动性过剩对全球通胀压力加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望2011年,从基本面看,伴随着农产品价格的回调,全球通胀率也有望随之走低,注入市场的大量流动性难以对通胀形成较大压力,但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加大,农产品价格可能再次波动,均加大了通胀走势的不确定性。从长远看,大量流动性可能引发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的问题依然值得警惕。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要从全球视野考虑国内通胀问题,努力保持国内经济的平稳运行。

(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1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将更趋复杂,“保增长”和“控通胀”的任务都很繁重,在实体经济尚未完全企稳前,建议财政和货币政策不要迅速转向紧缩,当然可视情况对政策力度和政策重点进行微调。可考虑适度减少货币投放量,控制国内流动性,缓解长期通胀压力。目前的通胀具有结构性特点,且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建议控制加息步伐和节奏,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二)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降低产品进口成本

就历史经验看,美元贬值将推高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如果人民币汇率不进行相应调整,则我国能源资源产品进口成本会被动增加,使“高价进、低价出”的不合理外贸结构将进一步强化。2011年美元汇率有可能出现大幅波动,长期看面临贬值压力,因此应尽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切实防止人民币跟随美元大幅贬值。

(三)完善与农产品价格相关的各项制度安排

第4篇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农产品已经迎来黄金牛市,而各类农产品价格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上涨趋势难以改变,这势必对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带来极大帮助。事实上,这也是今年以来农业股走强的最根本原因。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农业股的牛市格局是刚刚拉开序幕,还是简单的板块轮动?面对已经高高在上的股价,投资者的热情是否“好高骛远”?

偶然演绎必然农业迎来大牛市

回到2007年,由于猪肉、粮食等生活资料的大幅上涨直接推动了CPI的上涨。尽管农业股一直被看作是抵御通胀的上佳选择,但事实上由于长期以来农业板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对较低,且受政策、行业周期性等因素的影响,市场普遍给予农业股较低估值。进入2008年,在雪灾发生之前农业板块基本上处于“休眠期”。而恰好是由于雪灾――这很偶然的因素,农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农业板块也犹如火山爆发,扶摇直上。

在此轮农业股行情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除了农业类上司公司其他支农行业也的上市公司股价也大放异彩,如冠农股份、盐湖钾肥、敦煌种业、隆平高科等等。由于生产成本上涨是农产品上涨的牢固根基,那么农产品商品牛市伴随的将是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升。因此,为农产品生产提供配套服务的生产资料提供商才是农产品商品牛市的最大受益者,主要包括动植物保健、种业、兽药、疫苗、化肥、农药等。这些行业的商业化程度一般都很高,能够拥有高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农产品涨价带动种养殖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直接带动粮食种子、化肥、农药以及疫苗、兽药等动物保健产品需求量的增加。这些细分的子行业将因农产品价格长期上涨价而持续获益,成为资本市场投资的首选。申银万国在最近的行业分析报告中指出,农产品牛市将显著拉动化肥景气上升,推动化肥需求增速提高;全球氮肥、磷肥向资源富集地区及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中东、北非是主要增产国,美国产量逐年降低,产能转移过程中产能关闭与新建节奏不匹配导致供给出现阶段性紧张;钾肥的资源与现有富余产能垄断、新建产能长周期导致08-09年供应仍然偏紧。从一个较长时间的趋势来看,在农产品牛市的背景下,国内化肥价格在未来几年应该是一个上涨的趋势。因此选择农业行业时,农资中化肥、农药等也是不错的投资品种。

再放眼到全球,农产品牛市具有长期性。来自国信证券分析师的邱伟、张剑锋指出,推动农产品牛市主要有三点因素:首先,全球农产品供应增加潜力有限。粮食的增长是基于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目前来看,全球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并不乐观,发达国家由于开发已经非常充分,耕地面积的扩大已经非常有限,而新兴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耕地面积逐年递减。其次,农产品的能源属性促进需求增长。发达国家食品消费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已经基本饱和,而油价高涨使得生物质能源为代表的替代能源兴起,由此拉动了农产品需求的显著增长。由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耗尽及每桶破百美元的高油价,让世界不得不探索生物能源、绿色能源等新型能源,而农产品的能源化正为解决能源危机找到了捷径。据报道,全球燃料酒精产量在2002年后出现了“井喷”,以美国为例,燃料酒精产量以超常速度增长,并于2006年超过巴西成为全球第一大酒精生产国。2007年美国为生产1800万吨燃料酒精消耗了玉米5400万吨,占其全国玉米总产量的20%,预计今年酒精用玉米将达8400万吨。而给予燃料酒精生产商、加油站及消费者各种税收、补贴优惠的美国,还在2007年底由布什总统签署新《能源法》,将2022年生物燃料目标预定为1.23亿吨。

最后,生物质能源紧俏带动全球农产品进入上升周期。生物质能源的兴起,使传统的粮食出口国对粮食的国内需求扩大,减少了出口量,使得国际市场价格上升。而生物质能源作物收益较高,使得农民将更多的土地资源投入到能源作物的生产,使得竞争作物的供给减少,价格随之上涨,最终导致农产品价格的全面上涨,带动全球农产品进入上升周期。

而从基本面分析,此次农业股集体发作主要是基于我国农业行业宏观基本面已经趋于向好。其中联合证券的观点就很具有代表性:08年1号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三农问题的第十个1号文件,其核心内容是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确保08年农产品有效供给,该文件明显对农业板块基本面构成实质性利好。与此观点相同,中信证券也认为,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农业中上游各子行业景气以及新农村建设相关子行业景气都将继续维持高位运行。农产品价格将步入上升通道:以生物能源为首的工业需求将拉动粮食消费大幅增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将带动粮食的食用和饲用消费持续增长,导致粮食供求关系将长期偏紧;而粮食生产的物质投入费用和人工成本持续上升。国内向农业倾斜的政策也都导致需求及成本的持续上涨。因此,从长远来看,农产品持续上涨的根基牢固,农业生产形势也持续向好。三元顾问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国内农产品价格正处于长期大牛市的开端,农业产业进入良性循环。国内国际流动性泛滥,国内国际农产品供求关系紧平衡是重要的推动因素,并且这些因素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观。当今大农业之繁荣局面,与政府的支持、引导甚至调控作用密不可分。受益于此,该产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良性、有序的循环当中。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既体现在对粮食生产大局的保障和支持,也表现于对市场波动的平抑与调控。一个最新的例证是:农业部近日出台《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强调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新能源,要保障口粮供应并注重规避能源市场风险。该政策导向仍将对我国农业及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高景气未必高收益 农业股高价之惑

尽管市场分析人士对农产品未来将进入长期牛市这一看法达成一致,但多家机构分析农产品涨价对各子行业的成本压力和收入增长影响程度不一,会使它们的景气程度出现分化,农业牛市并不会惠及所有的行业,更不会出现农业股都是金股的情况。

来自上海证券的农业行业首席分析师郭昌盛就认为,“多数个股股价仍被偏高估。虽然农林牧渔类股票的涨势在2月份有所放缓,但仍未回到合理区。”他认为,该板块月度涨幅和换手率分别较市场水平高出9.5个和33.3个百分点!同样,食品业、酿酒业的走势虽基本与大盘同步,但股价水平仍偏高。个股除了上月已大幅领涨的中粮屯河、冠农股份、新农开发、新赛股份、敦煌种业等继续超涨外,糖类股以南宁糖业为首的个股也大幅领涨。与其余大多数同类股有所不同,上述个股涨幅过多,目前价格适中或仅略有吸引力。但是,更多的同类股则完全没有投资吸引力。

联合证券在谈到该问题时观点更为明确,联合证券认为农业行业各子行业的特性差异明显,而各行业的景气程度影响也大不一样。在选择机会时投资者应该区分对待。可以关注以下三类公司:1)拥有稀缺性土地、海洋、林木资源的种养殖业;2)受下游行业景气程度上升带动,需求量和价格同步提升的农业服务业;3)具有强大成本转嫁能力的农副产品加工业。

农业板块今年以来上涨近30%。农林牧渔板块的48只成份股中,今年以来处于上涨状态的有38只,占80,其中涨幅在50%以上的有10只,资金流入明显,而同期上证指数下跌达1000点。于是我们有投资者不禁有这样的疑问,如今的农业股是否还会上涨,还有多大空间?是否可以“好高骛远”?

但我们在整理了大多数机构的观点后发现,虽然行业被长期看好但多数机构并不愿意给予农业行业过高估值,认为短期农业板块很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

第5篇

业内人士表示,基于大豆、谷物近几年减产导致供需偏紧和市场资金有所青睐,预期农产品仍有走高趋势。

两利好支撑农产品

近一段时间以来,大宗商品期货“农强工弱”现象明显,前期跌幅较大的豆类油脂于上周一开始触底反弹。而商品龙头沪铜本周一大幅跳空低开,跌破前期震荡区间。相比工业品,农产品整体止跌企稳反弹迹象显著。

北京中期农产品分析师杨莉娜表示,国内油脂经过一轮季节性压力及基本面多空转换因素影响,10月份,农产品期价逐渐止跌企稳,开始构筑底部,震荡整理后有望进一步延续上行走势。

银河期货分析师梁勇表示,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国内商品依然延续“农强工弱”局面: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生产成本逐年提升,再加上大豆、谷物近几年减产导致供需偏紧将继续支撑农产品期价;另一方面,在经济大环境不乐观周期中,市场资金比较青睐下跌风险较小的品种。恰逢欧洲债务问题蔓延及美国经济数据不佳时,再加上农产品在供应量减少年景,作为生产成本型的商-品具有较好的抗风险性。

此前,美国农业部最新月度供需报告预计,美国大豆产量为28.6亿蒲式耳,高于市场预期1.01亿蒲式耳,同时高于9月份预计的26.34亿蒲式耳。对此,迈科期货农产品分析师王惠平表示,美国农业部在10月份作物供需报告给市场带来意外,此前由于美国干旱天气炒作,市场对美豆减产预期强烈,而新的供需数据提振了未来市场供应前景,全球大豆供应局面由此前供应紧俏,到对未来供应预期相对看好,豆类期价因此受到打压。

不过,梁勇表示,从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来看,美国大豆、玉米库存均处于历史低位,供应紧张的格局要在南美新粮上市前才能得到缓解。

“美豆减产已成定局,但顺利收获以及生长末期天气改善,令减产幅度低于了此前预期,一度引发了资金获利了结,不过,在明年南美豆上市前市场供应紧张格局将持续。”杨莉娜表示,马来西亚棕榈油10月以后将逐渐转入季节性减产周期,按照往年规律,棕榈油进入减产期后,若需求保持一定水准,将对稳定棕榈油期价形成正面影响。

相对于走势企稳的农产品,沪铜等有色金属表现较为疲软。分析人士表示,近期美元强势反弹、欧债问题持续恶化,期铜在这两大因素重压之下苦不堪言。

欧盟峰会上并未取得重大进展,更是激化了市场对欧债危机担忧情绪。此外,最新数据显示,汇丰中国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49.1,创下3个月以来新高;美国10月制造业PMI初值微升至51.3,9月终值为51.1,不过,欧元区10月Markit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跌至45.8,上月为46.1。一德期货分析师许可表示,中国、美国PMI数据表现尚可,但欧元区数据疲软以及全球工业需求前景的不确定性仍令金属承压。

年内有望企稳上涨

第6篇

近期,农产品期货以豆油为龙头突然掉头向下,期价大幅下挫,并且带动了其他农产品期价纷纷向下跳水,短短几个交易日,豆油最高与最低价差达近3000元,跌幅达到20%;在豆油的领跌下,连豆跌幅超过了8%,棕榈油、菜籽油跌幅均在15%以上。在本次下跌过程中,空头完全占据了主动,多头毫无还手之力,节后持续的牛市氛围似乎一扫而光,当人们都在惊讶于市场上的风云变幻时,农产品价格何去何从?

商品价格涨跌有其自身规律,期价涨跌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能涨了就说牛市到来,跌了就说熊市到来。

首先,本轮农产品牛市格局,是在全球通胀的背景之下,有着深厚的基本面基础。经济增长拉动了需求,而农产品供应有限,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上升。而全球性通胀以及流动性过剩使得金融市场资金过剩、股市不振的情况下,纷纷介入商品市场寻求避险,农产品受到青睐,同时美元指数尽管暂时企稳,但是从各方面分析来看,弱势格局暂时不会改变,在这一跌中,上述基本面因素并没有实质性改变。

其次,从此次大起大落的豆油品种来看,豆油价格走高与原油期价大幅飙升密切相关。豆油作为主要的植物油,替代能源概念明显,工业用豆油增加必然加重供求不平衡的局面,可以观察到,2月份以来,美豆油的走势跟原油走势几乎保持同一步伐。而进入2月份,美国原油期货价格顺利突破了100美元大关,并且没有回调的迹象。原油价格走高拉动了替代能源的需求。而从目前来看,原油价格仍在高位徘徊,上涨趋势十分明显,因此,豆油价格并没有走低的动能。

事实上,目前的农产品正处于新一轮大牛市中,未来几年内,农产品价格仍有上涨的空间。这一方面是我国长期低廉的要素价格在粮食价格国际化进程中向正常价值回归,另一方面则是全球生物燃料的需求增长推高了价格。

与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上一次世界性农产品牛市相比,当前的外部经济环境如出一辙。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尼克松新经济政策使美元脱离与黄金的挂钩,从而导致出现世界性的通货膨胀。而这次牛市仍然发轫于双赤字压力下的美元贬值,这使得美元标价的国际农产品价格被动上涨。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农业部的报告预测,2月份美国大豆结转库存在1.6亿蒲式耳,而3月份预测结转库存则下降到了1.4亿蒲式耳,显示大豆供求依然紧张。更为糟糕的是,这样的情况已经席卷了几乎全部的农产品。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绘制的2002~2004年饥饿图,全球大部分人口密集地区,包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粮食供给短缺现象。世界谷物种植面积、产量、消费量以及库存数据显示,1998~2007年的十年间,大多数年份全球粮食总供给不能满足总需求。在耕地面积多年变化很小情况下,粮食产量的增长难以满足需求增长,粮食库存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全球粮食库存降到20多年来的最低点。

具体到中国,涨价效应早在2002年国内房地产牛市就已经开始,而2005年以来,国内工业原材料有色金属、煤炭、石油、水泥和电力等价格出现持续上涨,工业的成本上升还传导至化工等相关产品的涨价。尤其是在2007年5月,国内猪肉价格一路走高。紧接着,牛奶、畜禽蛋产品、植物油、粮食等接连调价,以它们为原料的餐饮业、食品加工业的价格应声上涨。

第7篇

一、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金融化机理分析

金融化是指在国内外市场中,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及金融精英对经济运行和经济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的过程。大宗商品本身不是复杂的金融产品,只因可在期货市场中交易,越来越受到金融界的关注而形成 “金融化”。最早实现金融化的是黄金,其次是石油、有色金属等战略物资,这些战略物资商品属性越来越淡化,金融属性越来越强。大宗农产品 ( 如粮食、棉花、小麦、玉米、大豆、大米) 可储藏和保存、长时间不变质,品质易划分,质量可评价,市场需求较大,且价格易受市场供求影响,从而可作为资产进行投资,设计为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交易,成为资本逐利的投资品。大宗农产品成为投资品,实现了从商品属性向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并重的转换,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金融化的过程。大宗农产品能否金融化,其必要条件是能在流通交易投资过程中产生收益,在人群、地域以及期限上能进行再配置;充分条件是具备流动的充分性和安全性。商品未实现金融化以前,其价格由供求决定,而不体现金融价值; 商品实现金融化后,其价格不再由传统供求基本面决定,而主要受投机需求影响。

二、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金融化市场内部推动因素

21 世纪以来,国际金融资本市场发展迅猛,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对大宗农产品市场的青睐越来越高,与之构成复杂金融体系,并使大宗农产品金融化趋势增强,作为 “白金”已经成为继黄金、黑金 ( 石油)等泛货币化的新价值符号。

( 一) 期货市场

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不可预测性,未来价格不确定性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现货市场上交易存在风险。大量农民和农场主越来越青睐“远期合约”,通过远期合约,生产者和最终用户约定在未来一定时间,以协定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农产品。远期合约保证农民在收割季节以合约价格销售,又确保加工企业和贸易商以协定价格购买农产品。同时,为了克服不可预见的价格变化,转移风险,农民、贸易商和加工企业开始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对冲,从而农产品生产者和最终用户成为套期保值者。国际最重要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在芝加哥、纽约、堪萨斯州和伦敦。2002 年后,非传统投机者 ( 包括对冲基金、养老基金、大型投资银行和其他机构投资者) 大量进入大宗农产品衍生品市场,买卖各种农产品合约。他们只单纯进行投机运作,追求高回报。大量金融巨头涉及衍生品市场,如美国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和 JP 摩根,这使得农产品衍生市场中的投机行为更加盛行。2011 年 1 月 10 日至 1 月 14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合约收盘价周平均每吨为 247 美元,与 2010 年同期相比,价格涨幅高达 61%。

( 二) 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是以指数成分股为投资对象的基金,欲使投资组合变动趋势与指数相一致,取得与指数同步的收益率。当市场指数价格上升时,只要持有指数基金就可以获得收益,因而指数投资在期货市场上一般只做多头。与套期保值者和传统投机者不同,指数基金投资者对大宗农产品价格并不敏感,不再考虑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基本面,他们完全按照证券交易所指数的趋势进行投资,较低的交易成本促使投机行为盛行。近年来指数基金发展十分迅猛,在资源投机交易中,指数基金投资的大宗商品多达 20 多个,包括石油、金属 ( 矿石) 和农产品,其中农产品投资约占指数投机基金的 20% 左右。雷曼兄弟投资银行 2008 年的研究表明,2003年 1 月至 2008 年 3 月,大量指数基金流入期货市场,投机量从 13亿美元上升到 260 亿美元,增加了1900% ,国际农产品价格恰好也从2003 年上升,与指数基金保持了同步效应。

( 三) 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在国际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比其他基金,对冲资金在农产品交易数量上无限制,往往持有投机性多头和空头,可以自由进入,以便在农产品期货价格上升或下降中获利。美国政府曾一度限制金融基金在商品期货交易所进行投机。自2000 年,商品期货管理委员会通过法案豁免场外交易监管和控制后,大量投机者加入投机市场,特别是 2008 年金融危机后,新进入者 ( 如高盛、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养老基金、加利福尼亚州教师退休金和对冲基金) 通过 “掉期”进行交易。一位可可零售巨头曾指出,大量银行机构已经脱离了其作为金融服务经济与信用中介的职能,大举进行对冲交易,导致企业贷款减少,金融市场更加不稳定。

三、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金融化外部市场推动因素

在国际大宗农产品市场中,国际供求基本面、国际大宗商品金融属性的联动、全球货币流动性增强、国际粮商巨头的投机炒作、国际金融资本逐利的原动性等是国际大宗农产品金融化的催化剂。

( 一) 国际大宗农产品供求趋紧

供求趋紧是国际大宗农产品金融化的基础。从供给看,自然灾害因素是全球大宗农产品上涨的直接原因,如俄罗斯大火,澳大利亚、巴西的洪水和飓风,美国严寒等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其中俄罗斯大火导致了国内农作物同比减产37% 。从需求看,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加导致农产品需求增加。据估计,到2050 年全球人口约为 90 亿,食品需求将增加 70%~ 100% ,无疑这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一个巨大需求压力。随着石油价格不断攀升,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变得有利可图,燃料工业用粮需求大幅度增长,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出口国,美国将其产出玉米的三分之一用来生产生物质能源,生物质能源的生产使得本身不足的国际粮食显得更加珍贵。从全球库存方面看,据 FAO 统计,自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大宗农产品库存量与当年消耗量的比率持续下降,总库存水平一直在下降。2011 年全球库存水平仅够 47 天消费,为 1974 年 来 历 史 上 最 低 库存量。

( 二) 国际大宗商品金融属性的联动

黄金、石油、有色金属、大宗农产品的商品属性逐渐淡化,金融化增强。作为工业基础原料,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攀升引发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长期通货膨胀。石油是大宗商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石油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压力,增加了全球经济的脆弱性,也给全球经济留下了再度陷入危机的隐患。事实上,大宗商品间联动涨价效应明显。能源、资源和农产品之间存在价格联动机制,原油价格上涨往往能够带动煤炭、天然气以及有色金属等资源性产品涨价,带动生物质能源的需求扩大,抬高玉米等大宗农产品价格。

( 三) 全球货币流动性增强

全球流动性充裕是大宗农产品金融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 2010 年 10 月,美联储资产负债总规模由 2007 年 6 月的8993 亿美元增加到 23131 亿美元,两年多时间增加了 257%。而英国央行资产规模增加了 100%,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也增加了 30% 以上。以 M2 口径衡量,2000 年,发达国家 M2 仅为 4. 5 万亿美元,2008 年 却 上 升 到 9 万 亿 美 元,2010 年又升至 10 万亿美元。 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已经逐步企稳,发达国家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复苏,该信号无疑对大宗农产品市场具有导向性影响,需求呈现回升态势,价格总体运行在上升通道。

( 四) 国际粮商巨头的投机炒作

国际粮商巨头是国际大宗农产品金融化的主要操纵者。在 WTO的框架体系内,世界大宗农产品80% 的交易量被拥有百年历史的四大跨国粮商 “ABCD”所控制,即美国 ADM、美国邦吉 ( Bunge) 、美国嘉吉 ( Cargill) 和法国路易•达孚 ( Louis Dreyfus) ,这四大跨国粮商通常被称为国际大宗农产品市场的 “幕后之手”。四大跨国粮商凭借其资本与经验优势,已完成对上游研发、种子、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品牌和下游营销渠道与供应的绝对控制权。ABCD 四大粮商利用芝加哥期货交 易 所( CBOT) 做交易平台,利用美国农业部掌控的全球农业信息话语权,利用美元金融化作为操作工具。在销售渠道上,利用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做 “军事据点”。在研发技术上,ABCD 借助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搜集各国农产品基因和专利,在此基础上,不断研发新的专利,引领全球大宗农产品研发的新潮流。同时,四大粮商充分利用全球大宗农产品定价中心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进行套期保值业务,四大粮商每年成交的农产品期货合约金额约为 14 万亿美元。

( 五) 国际金融资本逐利的原动性

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资本正从房地产和复杂衍生品投机中逃出,转向大宗农产品。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国际食品巨头利用金融衍生品对冲风险,大量炒作大宗农产品期货甚至囤积现货,从而规避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给下游企业带来的损失。随着大型金融集团进入国际食品的全产业链,更加凸显了大宗农产品的 “金融属性”,国际金融资本对大宗农产品定价权的控制力越来越强。当前,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无论是石油、铁矿石,还是大宗农产品,从短期和中期来说,其价格走势都越来越脱离市场供需基本面。当大量的金融资本将大宗农产品作为逐利对象,大宗农产品期价波动就包含了人为操纵的因素,进而反作用于现货价格,扭曲了真实的大宗农产品供求关系,增加了大宗农产品价格金融化。

四、中国应对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金融化的政策选择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国际大宗农产品金融化在短时间内难以逆转,作为占世界人口1 /5 的大国和大宗农产品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迫切需要抓住国际经济格局调整机遇,借鉴国际经验,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多角度构建我国大宗农产品安全体系,应对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金融化。

( 一) 加强大宗农产品金融化顶层设计

国际金融综合实力是一国在大宗商品国际话语权的体现。国际金融综合实力的提升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远谋划,制定明确目标,确定发展路径。短时期内,我国政府、涉农企业应积极熟悉国际衍生品市场规则,加快参与大宗农产品国际金融市场的步伐; 中长期而言,则需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着力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扩大金融对内对外开放,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改善金融发展环境,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显著提升我国配置全球资源的功能和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以争取在国际大宗农产品市场交易规则制定中有更多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 二) 统筹大宗农产品安全与金融安全

应对国际大宗农产品金融化的核心是保障我国的大宗农产品安全和金融安全。虽然在 2011 年创下 50年来的首次 “八连增”,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实现新的历史纪录,达 5.46亿吨,但目前我国拥有粮食储备只近2 亿吨,库存消费比超过 40%,高于国际公认 17% ~18% 的安全水平,对于一个拥有 13 亿多人口的大国,大宗农产品的安全供给压力依然巨大。我国应培育具备现代化、资本化、金融化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在农产品体系进行全局性的布点,提升农产品的掌控能力,由政府指导建立国内大宗农产品战略储备体系,才能保证国内大宗农产品稳定供应和平抑价格。建立相应套期保值基金,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寻找合适的买入机会,随时补充国内战略储备,保障供应,防范价格上涨的风险。因此,中国应该建立大宗农产品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成立农产品投资和储备银行,推进农产品贸易融资,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中国本土金融机构应介入大宗农产品金融交易,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大宗农产品需求和金融交易信息泄露的风险,增强中国在国际大宗农产品市场的金融安全和定价权。

( 三) 加强国际合作、降低金融杠杆

国际大宗农产品的过度金融化,金融杠杆率的提高,产品设计日益复杂,监管能力的滞后不仅给市场本身带来了巨大风险,也对国际金融体系构成了潜在冲击。经过全球粮食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大宗农产品衍生品金融市场存在着巨大风险,纷纷酝酿更为严格的监管,中国应积极参与 FAO、IFAD、IMF、 OECD、 UNCTAD、 WEP 和WTO 等国际组织对大宗农产品国际价格风险的管理,从国际监管角度降低和限制该类交易的杠杆率和过度衍生化,降低其对金融体系的冲击能力。积极参与大宗农产品在技术、管理上的转让合作,强化与南美在玉米、大豆贸易的伙伴关系,积极组织涉农企业在非洲进行投资,加大对非洲国家在大宗农产品生产上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援助,增加大宗农产品供给,以共同应对国际大宗农产品金融化的风险。

( 四) 充分利用和规范期货市场交易

期货市场在农产品交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规避大宗农产品在购买和交割上的不确定风险。国际期货市场有成熟的交易、对冲和风险规避机制,已经被国际农产品贸易商、加工企业、生产农户用来规避风险。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为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定价中心及风险控制中心,其价格也成为国际价格的基准,国际四大粮商通过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市场牢牢控制着世界农产品的定价权。当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参与者过少,品种结构过于单一,参与资金规模太小,特别是利用国际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者甚少。首先,我国应充分利用国际期货市场,鼓励涉农企业和金融机构 “走出去”,熟悉国际规则、直接参与国际大宗农产品市场交易,利用国际期货市场规避风险; 其次,应进一步完善国内期货市场的建设,在交易规则、风险管理与监管等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防范在期货市场过度投机,扰乱期货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