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09:30:47
序论:在您撰写护理职业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现代护理人才的角色和功能越来越丰富步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生命健康变得更加重视,医院的模式在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中,社会的实际需求也在不断地转型。而且,各个服务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展,医疗卫生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这些转变和完善也会对护理的含义造成一定的改变。现代护理应该要从功能制转变成整体制,还要从以疾病控制为中心转变成以病人为中心。例如,护士的工作地点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医院,社区、家庭、康复中心、学校等都成了现代护理人员工作的地点。传统的护理是医疗技术职业中的一种,但是现代护理却是为人们健康服务的专业。而且,社会对现代护理人才的需求也开始逐渐向着多层次、高规格和跨学科发展,其功能角色也变得更加丰富。尤其是护理学科的技术和知识也变得综合化和复杂化。现代护理的这些变化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是护理职业教育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加强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高级技术性应用人才的主要地方。职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一项就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可以让没有工作的人找到工作,让有工作的人喜欢上自己的工作,所以职业教育的覆盖面非常广。随着人力资源战略的提出和医疗体系的发展,护理人才非常紧缺,而且护理人才的就业范围也变得更广。所以对现代护理的职业教育来讲应该要以社会的实际需求来开展实际的教育。首先,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从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对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次,高等护理职业教育中,要对办学理念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对办学的内涵建设不断强化,将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建立起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最后,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对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和意识进行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让培养出的护理人才成为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三)提升护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护理这门学科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护理的实践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影响。现代护理职业教育中,尽量做到对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应该要将现代护理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所以,在实际的教育中不能采用理论知识和实践脱离的模式,这样才能去满足现代护理发展的实际需求。而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务必从技能训练开始,加强对护理的操作技能教学的进行,逐渐树立起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双重教学观。此外,安排专业课课程内容时,应当注意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教学方式的选择也应该要灵活。例如可以选择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小组讨论、家庭访问、临床指导以及角色扮演等,让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来让自身的业务操作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有效提升。最后,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快速的进入到自己工作角色。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通过各种培训和再教育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起现代护理的职业教育理念,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护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结束语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主动学习 体验式学习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也正在改变陈旧的育人理念,努力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个性化、创新型人才。90后的大学生成长于数字化时代,他们习惯了信息环境下的生存,当他们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刻,是实现梦想的良好开端还是营造多年的梦想破灭,这正是高校教育理念与现实社会的矛盾碰撞点,高校的教学管理是否与信息技术进行了深度的融合,校园的网络平台是否为学生搭建了“指尖上的大学”和“数字化校园”[1]。
以护理职业教育为例,如何让刚入学的新生尽快适应学习型的生活,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习惯。我们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专业技术能力,把课堂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提倡以学生为本。归根结底,以学生为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学习为中心,重点把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让学生理解教与学的关系,早在30年前,西方教育提倡第二课堂学习[2](extra-curricular),也就是教室以外与学习有关的活动;90年代之后,又开展了与课堂教学联合联动的学习(co-curricular)[2],新世纪以来,世界性的学习观念发生了变革,强调学习的核心位置和作用,强调综合使用所有的教学资源用于造就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的教学活动已不再局限于课内课外,也不是单项灌输或者课外活动,而是整合了课程学习和综合发展、贯通课堂内外、超越校园内外的一种体验式学习[3]。二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习和发展的成效出发,重新认识、构建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的关系。学生始终是体验学习的中心人物,其学习和发展的成效取决于他的自身需求、学校的目标引导和所处的学习环境。对于刚进大学校门的新生,不少学生的专业出自家长的意愿和选择,所以其自身的学习需求不强烈,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目标和未来就业愿景非常模糊,所以高职院校在低年级学生中要注重职业教育和就业引导,把职业素养教育融合在专业基础知识的训练中,使其明确行业要求和职业规范。只要熟悉了行业要求,学习目标就清晰了,然后在学校酿造的良好学习氛围中,他们会慢慢地进入职业角色,逐渐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人。
在护理职业教育中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把体验式教育和服务型理念引入到基础课程中来
医学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知识多、记忆难,授课过程采用理论与实验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结合课程内容,早期到医院、社区、养老机构进行观摩、调查和简单的医疗服务,在同患者的接触中,获得对疾病的初步了解,在感受患者病痛的过程中逐步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理,用体验式教育让学生从单纯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学生在体验教学的过程中获得学以致用的感受[4]。
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职业道德,比如单纯面对标本、模型,学生容易嬉戏,或者拿标本和他人开玩笑,通过接触患者,同学们学会了尊重,逐渐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的教会方式和早期接触临床,使学生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和对事物总体的观察分析能力,激发起自主学习的潜能,懂得了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更好地为患病的人群服务。
二、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熟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因材施教最适合活力有余、沉静不足的高职学生。我们要选对教材,比如页面活泼、知识结构清晰、内容简明扼要,对学生有明显的吸引力。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具备了较好的起跑速度,之后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渐渐养成自主学习和讨论式学习的习惯。
结合课程特点,我们提倡编写指导性学习资料,让学生在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学习中少走弯路。例如基础医学课程中的人体形态学,教师在统编教材和教学课件的基础上,为初学者编撰《形态结构难点解析》、《形态结构体表标志应用分析》、《临床常见病例分析》,正向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突出技术、技能和技巧,高职教学课时少,强调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围绕专业培养计划制定课程标准,围绕课程标准制定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注重知识特点和总体的连贯性以及职业应用的要求。教学环节突出育人标准和技能特色,让学生尽早熟悉未来的职业特点。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从单纯的幻灯片到3D动画,多维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出一个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良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使成长中的学生有兴趣学习,在课堂上表达出积极的思考和参与教学的活力,通过学习,自己对单纯的问题能解惑,在群体学习的环境中能表达、质疑和探索,使学生逐渐从课堂中的怕提问,到课堂中敢于提问题,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学习专业知识的较高境界[5]。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找到未来职业的应用点,做到学以致用。改进教学方法,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系统,让学生自己设计和疾病形成有关的动物实验,结合教科书,自己用多种途径完成动物实验,然后在总结实验和书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认识和分辨。
三、延伸课堂教学,使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大一新生需要调整自己从高中延续下来的被动学习心态,也要克服高中老师灌输给他们的“休息”和“自由”的负面影响,把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优秀”的教师善于驾驭课堂,给同学们进行充分的演示和综合讲解、并引导学生自己阅读、体会相关内容的含义,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但研究表明这些均属于被动学习[5],内容留存率约在5-30%;我们在人体形态学课程中开展第二课堂,提供给学生患病器官的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以及相应的课余时间讨论的病例,大家通过观察标本的形态学变化,复习教科书内容,结合病例查阅相关资料,展开充分发言,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展开讨论,对疾病发生的形态学基础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一定的理解[6]。专家认为[6],讨论、实践属于主动性学习,内容留存率可以达到50%和75%。我们按照教科书学习内容的进度设置第三课堂,也就是让学生结合教科书所学的内容,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利用图书资料、网络知识和杂志阅读,写出专题报告,每人在小组内做10分钟的ppt演讲,一是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是通过听别人的讲授,让学生加深了对多项知识的了解和认识[7]。俗话说,授人一瓢水,自己需要一桶水。多数学生通过讲座,学会了论文综述的初步写法,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3C”素质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我国大学生的一个通病为思维禁锢,善于学习知识,但不善于质疑或者拓展知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判断知识点的应用宽度和深度,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同时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设唯一的“正确答案”,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目前大数据平台提供的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采用翻转课堂、同步课堂、混合课堂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基础医学的课堂病例讨论学习指导中没有唯一的答案,旨在锻炼学生的多向思维方法,为后续的临床课程打下基础。
(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Critivity)
高职学生将来的出路在各行各业的第一线,他们必须拥有扎实的技术和紧跟时展的创新能力,才能获得就业的一席之地。在基础医学的学习中,必须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寓于教学过程中,比如把形态学课程的体验学习分解为:阅读和理解能力占1/3,辨识标本模型的结构特点占1/3,利用标本模型的病理变化推测出患病机体的临床表现、发病体征占1/3,学生若能利用课余时间把教学内容编写、演出一系列医患特点的情景剧,就是创新能力的体现。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Cooperration)
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当今经济社会对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从医学基础知识到临床护理知识是环环相扣的整体系统,既要理解又要记忆,以小组学习和团队合作的学习方法将做到事半功倍。
病例讨论是重要的合作学习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认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让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勇于发表意见,在讨论中合作学习,在讨论中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另一方法,医学实验通常需要多名学生合作完成,提倡以小组轮流执勤的方式设计实验、分步骤完成实验的整个环节,把动手和动脑衔接起来,一人负责设计,其他成员在实践操作中完善设计方案,最后通过总结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索与合作讨论,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较好途径。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主旋律。作为职业教育机构,管理者首先要跟得上信息时展的步伐,踏准现代职业教育前进的节奏,用我们积极的探索和良好的职业教育精神去培养新生的一代。作为深资历的教师,我们常常抱怨现代人愿意做网络的囚徒,但却忽略了信息社会给予人们的丰富快餐。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如何为大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平台,营造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环境,让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烈的大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快速积累专业知识、增强人格素养,通过课内、课外的综合培养,迅速锻炼成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伟娟.浅谈对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的思考[J].决策与信息,2014(5):31-32.
[2] 张晓明.利用第二课堂开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13(17):43-45.
[3] 江智霞,郑喜兰,李丽湘.以体验为主导的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4):507-510.
[4] 蔡丽莺.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27):92-93.
[5} 王崇宇,丁国芳.病例讨论结合PBL教学法在护理专业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112-113.
摘要:我国的护理职业教育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改革时期,其发展规模、从业人数等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当前我国护理职业教育事业受学校、医院及国家相关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牵制和影响,使得我国护理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根据我国国家卫生部2004 年对126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专或职高学历人数占57.65%,而大专学历占36.72%。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护理职业教育中专、大专层次的职业教育的人员是我国护理队伍的主体。因此,如何培养好、利用好、改革好护理职业教育是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护理职业教育 相关体制 护理事业
引言
目前,我国护理职业教育面临着2个问题即: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设置护理课程;如何在新的国际护理背景下对我国职业护理教育进修改革为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如何改革护理教育教学模式问题。如今的护理职业教育已经不再是传统狭义的临床护理教育,而是以医疗护理课程为主干,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它是我国社会发展、护理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样也是提高和护理教育逐步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1.职业教育扩招 应对我国护士人力短缺
早在2001年,教育部依托卫生部对全国的护士人力配置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调研结果发现我国职业护理教育与国际差距很大。当时,我国护士总数为128.69万人,全国平均千人口护士比例为0.993。虽然我国千人口的医生比例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国际水平,但护士数量则远远不够,医护比例失调问题严重。再加上,我国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法等相对落后,这就需要我们对职业护理教育进行改善,使之适应社会发展。
我国要建设小康社会,在卫生人力的配置上应基本接近国际的平均水平,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比例应达到1:1。按照这个比例进行规划,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人数将达到232.3万人,千人口的医护比例均为1.5,这就意味着护士数量在2001年128.7万人的基础上,净增加103.6万,平均年净增加 11.5万。再综合考虑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带来的人力需求增加,我国实际需要的护理人员应比预测的数量更多一些。
对了适应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我国在护理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上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护理专业中职、高职招生数量有很大增加。中职护理招生从2006年的257799人(中医护理4 763人)增加为2007年的277 704人(中医护理5084人),高职(专科)生从2006 年的109 849人,增加为2007年的132 970人。护理职业教育的扩招,为临床缓解护理人力紧张提供了保证。
2.加强院校联合,促进教学与临床的衔接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如何将理论教育与临床需求相结合,是护理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我国教育部、财政部从2005年到2007年连续投入资金达1亿多元,已在全国建立了75个护理教育实习基地。护理职业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实行半工半读。基本学时安排:中职3年,实习1年,高职实习半年。实习基地的建立在培养更加符合临床需求的护理职业教育毕业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按专业进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
2008年4月教育部了“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作为护理职业教育,要求充分了解医疗单位的需求,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细分,临床上对人才的需求也正在发生着变化,岗位细分、层级细分是必然趋势。2010年卫生部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中提出,2010年至2015年内,我国护理教育必须进行细分包括:重症监护、急诊急救、器官移植、手术室护理、肿瘤病人护理等专科护理领域,从而针对这些领域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此外,在护理职业教育改革中,我们还必须针对护理学本、专科专业教育开设社区护理学课程。
4. 严格执行国家规则制度
《护士条例》于2008年5月12日开始正式实施,强调了护士执业考试与资格管理。这样能够使教育、考试、临床连接更加紧密,学生可以在校接受考试培训,可以把学校教育与执业考试培训结合起来,把执业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手段,发挥执业考试连接教育与临床需求的桥梁作用,促进护理职业教育的发展。
但是,许多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护士没干多久就转行做其他工作了,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目前,护士的权益、待遇等方面还需提高,护士的使用管理上还需要建立一些利于留人的机制。
5.结束语
护理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只有将临床与教育紧密衔接,才能做到按需培养,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参考文献:
[1]杨华丽,崔世泽.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探索[J].中国建设教育,2011,5(9):31-33.
[2]沈宁,李俊漪,白玫,等.对我国护理教育规模的预测研究.中华护理教育,2009,1(1):17-19.
关键词:美国 护理职业教育 现状 特点
2014年10月,学院选派17名骨干教师前往美国进行为期20天的学习培训,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我们先后到了加州萨克拉门托城市学院(Sacramento City College)、加州大学戴维斯医疗中心(UC Davis Medical Center)、美国河大学(American River College)、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山分校(Callfornia State University Dominguez Hills)、菲利普斯・贝斯以色列护理学院(Philips Beth Israel School Of Nursing)等学校、培训机构及医疗机构,与学校师生及医院的医生护士交流、听讲座、一起参加教学会议等,深入了解护理项目的招生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实训室建设、课程设置、学生的管理和资助、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规划等,对美国的护理教育、社区学院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理念以及医疗护理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一、社区学院的职能及特点
1.社区学院的职能
美国社区学院的职能包括职业教育、转学教育、延续教育、补偿教育和社区教育等部分。
(1)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社区学院最重要的职能,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门知识和专项技能,帮助其顺利就业。因此,社区学院特别强调实际技能的训练,重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一般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之比大于等于3∶1,且实践课的老师必须是来自一线工作岗位的、经验丰富的人员。社区学院能为学生提供齐全的、较先进的实训设施。比如American River College有先进的全息仿真模拟人系统,可以模仿病人不同情况下的呼吸、咳嗽、心跳、血压等,当学生操作不当或错误时全息仿真模拟人心跳、呼吸停止而发生“死亡”,让学生深受震撼,更加敬畏生命。
(2)转学教育:社区学院为学生提供大学前2年的课程,大学承认社区学院的学分,学生只要修满大学规定的相应学分,即可转入四年制大学继续第三、四年的课程学习,最终获得学士学位。由于社区学院的学费较低,为一些家庭经济困难而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转入一流综合性大学深造的机会和平台。在社区学院每修1个学分的费用大约为260$,而在私立或州立大学则需要600$。有些州规定公立大学必须留一定比例的学位招收来自社区大学的优秀学生,比如,Callfornia State University Dominguez Hills的护理系每年只招收70-80名学生,其中有不少就是来自社区学院的学生。
(3)延续教育、终身教育:这是社区学院提供的最具弹性和范围最广的服务,如公益性活动、文化传播、宗教课程和活动等,教授学生插花艺术、饮食烹饪、话剧制作、健康讲座、医疗急救等。另外,社区学院还提供学业辅导、职业辅导、就业辅导、经济援助等,服务本地区居民生活、工作需求,使社区内的居民不论年龄、身份、经历,只要想学都能找到合适的地方。
(4)补偿教育:在美国,有不少人(尤其是黑人)由于贫穷、语言、等原因,成年后没有获得用以竞争高技术工作的能力,缺乏进入日新月异的劳动力市场再就业的技能。而社区学院则具备帮助和解决这种就业危机的条件和责任,即提供补偿教育,帮助他们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取得相应学位或职业证书、提高能力、提升技能,从而获得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再次就业。当学生向社区学院提出入学申请时,如果属于残疾、贫困家庭、退伍或军属以及是家里首位大学生等情形是可以得到相应加分的,从而优先录取。
(5)社区教育:社区学院设立的初衷就是为社区服务,为社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为本社区民众服务。很多社区学院都与当地企业紧密合作,主动为本社区提供技术培训,设计和提供能获取技能证书、帮助迅速就业的课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招收的学生主要来自该社区,毕业后也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学生在社区就业。并根据市场调研结论严格控制招生规模,缺多少就培养多少,有效地保证了就业率。
2.社区学院的特色
(1)灵活性是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的最大特色。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社区学院采取授予资格证书、文凭、副学士学位等不同学籍的处理方式,教学模式灵活机动,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2――5年内修满学分即可毕业。学生来源很复杂,有应届高中毕业生,有失业人员,有在职人员,有全职母亲等,所以社区学院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开设有日校班、夜校班、周末班、非周末班、寒暑假班等,学生可依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
(2)社区学院的教学都是小班制,每班不超过30人,桌子都采用U形或V形摆放,便于教学的互动和课堂质量控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设网络教学课程,既方便了学生又节约了成本。
(3)社区学院拥有大量的兼职教师,主要由社区内的企业家、专家、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担当,他们教授的课程实用性非常强。比如,各学院护理项目的实践课教师都是在护理一线工作的、具有硕士学位的GN。学校也因为拥有兼职教师而获得大量的人才需求信息,可根据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甚至是调整专业。
二、护理教育与管理
1.招生:招生规模由地方护理管理委员会宏观调控,不因为护理人员的短缺而大肆扩大招生,各学校严格按照1∶10的师生比来招生。一般学校每年的招生人数都在100以内,有利于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把控,与国内动辄几百数千的招生规模形成明显的对比。实行网上报名,不限年龄、性别、专业、宗教,前提是不能有吸毒、酒驾等违法记录,且必须完成规定的预修科目,比如解剖、微生物免疫学、心理学等。每个指标都有明确的打分标准,按分数高低来录取,严格公正又照顾到了弱势群体。
2.教学:美国的护理教学不包括基础医学课程,这些课程可在高中、社区学院、其他有资格的大学里完成,学分在各个学校间是互认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案例教学和循证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理:实>3∶1。教学进程的制定和课程的设置都是从实际出发,由系部老师共同讨论决定,学生也可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和建议,并可根据实际工作岗位和市场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和对接。学业考核很严格,在第一学期有一门课程没通过则会被退学,而在二、三、四学期考核没通过也只有一次重修的机会。学校注重学生执照考试的通过率,一般都会有集中的辅导,帮助学生争取一次性通过,以顺利就业。
3.就业:学校都设有就业中心,就业中心注重个性化服务,1对1、面对面地进行指导,教学生制作专业简历、写求职信,指导学生面试的技巧,包括如何着装、如何沟通交流等,并开展职业测评,帮助学生按照自身特点进行工作的选择,收集就业信息,扩展就业渠道,帮助学生尽早就业。
4.管理:学生平均年龄在30―35岁,有的是兼职,有的有小孩,有的要照顾家庭,由于时间受限,他们的学业压力大,学生中心会提供支持和帮助,比如安排老师辅导、设立幼儿园等。有些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校会有奖学金、助学金予以支持,还有免学费的项目,不会让学生因为经济原因不能上学或退学。
总之,美国的护理教育可概括为:两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三个方面:教学强调对学生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的培养;六个理念:整个培养乃至执业过程中反复灌输6种理念,即安全、对生命的尊重、隐私保护、感染防护、有效沟通、独立性。
……
当然,美国的蓝天白云、优良的空气质量、有序的交通等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男护士;男护生;护理专业;职业认知;个性化培养
临床实习是护生进入临床工作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培养对护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男护士是护理行业新兴的生力军,为护理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工作中男护士具有性别和能力的巨大优势,但因性别与角色冲突,也面临着特有的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如果压力持续存在且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将造成男护士的工作自信心下降,进而离职意愿增加。笔者对94名在职男护士的职业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拟为进行男护生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共6所附属医院94名在职男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均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排除行政、后勤、教育、管理、中途转行者。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自设“重庆市男护士职业认知和职业定位”调查问卷,结合国内外文献初步制订访谈问题,并征求资深临床护理和在校教学专家的意见,修改后对本院急诊、手术室、精神科3名从事临床工作的男护士进行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再次对问卷进行修改,形成的问卷内容包括三部分:①一般资料。②职业认知现状和规划。主要涉及到择业、就业的动机,从业过程中心理感受和感触,共14条。以选择题作答,采用Likert5级计分,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分别计5~1分,分值越高,职业认知和规划越好。回答完整上述两部分即为有效问卷。③开放式问题。包括作为男护士你在临床工作中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临床工作中面临最突出的困难和困惑?你在自我发展或教育方面有哪些需求?对将来工作角色的期待是什么?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男护士的发展?
1.2.2调查方法
调查前与6所医院护理部取得联系和配合,收集在职男护士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建立男护士调查问卷QQ群和微信圈。于2014年6~9月完成调查,共发放问卷104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有效回收率90.38%。1.2.3统计学方法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采用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男护士的一般资料
本次接受调查的男护士所在单位均为综合性三甲医院。年龄20~38(28.21±6.07)岁;护龄0~16(6.21±3.32)年;学历:大专37人(39.36%),本科53人(56.38%),研究生4人(4.26%);职称:初级87(92.56%),中级6人(6.38%),高级1人(1.06%);已婚46人(48.94%),其中已婚中配偶为护士者32人;家庭背景为农村65人(69.15%),工薪阶层25人(26.59%),其他4人(4.26%);非独生子女63人(67.02%);自主选择护理专业19人(20.21%),调剂专业69人(73.40%),其他6人(6.38%)。
2.2在职男护士职业现状及职业规划
2.3开放式问题
问卷中提出的5个开放式问题,根据受关注程度的高低依次如下:①“临床工作中面临最突出的困难和困惑”关注度最高,74人(78.72%)进行了回复,其中,44人认为最突出的困难和困惑是角色冲突,19人认为社交压力及社会地位不高、不受尊重是其面临的主要困难;还有部分男护士表示前途迷茫是最突出的问题。②“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了男护士的发展”关注度位居第二,53人(56.38%)参与了讨论,其中,24人认为自己在单位受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来自管理层的个性化管理和培养;20人认为护理工作的特点给自己造成困扰,不利于男性创新性思维的发挥。③“对将来工作角色的期待是什么”位居第三,有51人(54.26%)对此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24人表示自己期待走向管理岗位;18人希望摆脱护理工作,走向技术人员岗位;5人表示对教学工作感兴趣;另外4人表达了脱离医院工作的意愿。④“自我发展和接受教育的需求有哪些”为第四位,26人(27.66%)关注了该问题,其中,18人明确表示希望单位能对男护士在进修、深造方面给予更多的机会,在管理方面给予较大的空间;8人表现出对教学、科研的兴趣,但也流露出自己的担忧,受困于医院的环境和资源,实现比较困难。⑤“作为男护士你在临床工作中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仅8人(8.51%)回答。感受多为“不受人尊重”,“自己的想法难以被别人理解”,“自己的能力不能得到发挥”等。
3讨论
3.1我国现阶段男护士的职业现状
有文献报道,男性从事以女性为主的职业,成功机会更高,对工作的态度更积极[1]。首先,男护士在体力、耐力、精力方面较女护士有优势,在高强度、突发应急事件集中的科室如急诊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男护士的控制、决策、思维能力等方面更胜于女护士;其次,男护士遇事冷静、镇定,能给家属或患者以安全感,还可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率[2];再者,男性逻辑思维缜密,创新性思维方面优于女性,更有可能在新技术新事物的研究领域有突出的表现。虽然男护士理论上较女护士有诸多优势,然而现实中男护士职业现状不乐观,离职率高居不下。白洪敏等[3]调查发现,男护士离职率高达50%左右。本次调查显示,94名在职男护士,职业认知得分普遍较低,14个条目中均分在3分以下有9个,其中,“较好的职业成就感和归宿感”、“没有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从未有过转行或离职意向”三条目得分最低(见表1),这反映出目前男护士从事护理这一行业不仅承受了和女护士相同的工作压力,还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也对其自信心产生负面作用,导致男护士对专业产生怀疑态度。开放式问题调查中,认为“最突出的困难和困惑是角色冲突”、“在单位受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来自管理层的个性化管理和培养”以及“期待走向管理岗位”的男护士所占比例较高。提示男护士从事护理工作以后普遍感受到性别带来的角色压力,从而迫切需要得到重视、培养和提高。以上调查结果均显示,我国男护士面临着来自社会及自我概念冲突的双重压力,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困惑、迷茫甚至退缩,从而制约其职业发展。因此,对男护士的职业教育应从护生抓起,使其尽早认识对的职业定位,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得到良好的职业发展。
3.2对男护生护理教育的启示和对策
3.2.1我国男护生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性别文化的影响,大多数男护生入校均为硬性调剂生,自愿选择护理专业者较少,所以男护士在进入护理专业学习的动机并不是出于对本职业的喜好,或者是未能深刻考量进入此职业领域可能会带来自我及社会的双重冲突,进而产生对学业的倦怠感和迷茫感,导致男护士思想情绪不稳定,对就业取向发生动摇,给临床阶段的培养增加了难度[4-6]。针对男护士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护理学界进行了多方面的教育尝试,但总的来看,国内关于男护士培养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对男护士主观观念的改造上,在教育机制、性别和职业规划及职业性别文化认同方面的研究较少。黎加强等[7]认为,大多研究者是站在教学单位的单一角度上,而没有从背景中去寻找男护士教育困境的实际原因,是强制性灌输培养策略,是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而不是综合各方因素后的策略。被性别职业教育改造后的男护士已经失去已有的特有气质,进入临床后面临服务大众,又出现了自身性别和行为的不一致,必然遭受性别刻板印象主流人群的抵制和歧视,使其身陷性别身份自认和社会接纳的双重矛盾。所以男护士培养的模式和着手点应该放在如何培养适合男性性别的护理教育研究上来,并着重培养相关性别特质的临床实践活动项目,而不是重塑男护生个人性格来适应女性化特质的职业,以牺牲男护生个人心理、性格发展为代价。
3.2.2对策
3.2.2.1早期职业生涯规划
应根据现阶段男护生的职业困扰,改革现阶段一刀切式的培养模式,帮助其自我剖析和定位,向其讲解并鼓励了解国内外护理专业发展的现状、模式、方向和最新动向,引导护生了解自我、剖析自我,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职业生涯初步规划,比如男护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性别的优势在临床护理专家、专科护士、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发展,同时利用首位获得南丁格尔奖的男护士“巴桑邓珠”等成功案例,在男护生群体中形成榜样效应。
3.2.2.2临床实习过程中尊重男护生的特性发展
分配实习科室时尽量安排在手术室、急诊科、监护室、精神科等能充分体现男性优势的科室,在这些科室老师的引导下有利于护生产生对工作的积极性,对专业价值的认可、自我认可。在对专业感兴趣的基础上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专业思想得以巩固。专业思想的巩固是保证男护生认真从事临床实习乃至今后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3.2.2.3选择高职称老师或优秀男护士带教
目前临床护理专家、护理教育者大多为女性,在带教男护生的过程中突出强调的服务性、照顾性让男护生觉得不利于彰显男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学思想中柔性有余而刚性不足,很少关注男护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对男护生职业认同教育和自信心的培养很有限,容易造成自我概念的困扰,小护士和大男生形成强烈的观念冲突,男护生会觉得这个专业让自己变得细心、耐心,脾气温和,过于关注生活细节,这与自己内心深处的男性的刚强、冒险、富于挑战的个性等社会性别特点不一致,会被别人认为失去了男人味。Rajacich等[9]研究也发现,临床带教这一环节会给男护生造成较大的压力。孙雪芹等[9]的研究中提出,男护生对临床带教表示不满的是认为教师在工作安排上不公平,总是安排他们做过多简单重复的工作,面对患者的不理解和不合作,面对社会和就业的压力,他们不能从老师那里得到鼓励和帮助。高职称的教师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能够言传身教,对男护生有更多的理解和鼓励,能提供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对他们心理压力的疏导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临床科室可以选择专业思想比较稳定,职业规划成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比较突出的男护士作为带教老师,充分发挥榜样效应,男护士经历了男护生培养阶段,更能理解男护生的困惑和压力,对男护生实习期间思想动态和需求更熟悉,进而对护生给予经验性和针对性指导。
3.2.2.4定期参与医生查房,给予医生层面的肯定
男护生高考时大部分第一志愿是临床专业,因分数不够而被迫选择学习护理,这说明他们大部分对医学知识是感兴趣的,在临床实习阶段因工作性质问题自认为自己相比医生而言低一个档次,认为自己所学专业技术含量低而不受医生的尊重。让男护生定期参与医生查房,不仅满足男护生对深层次医学知识的渴求,来自医生层面对护理工作的肯定比护理带教老师的说教也许更能增加男护生的职业认同,使学习护理知识由被动灌输转为积极主动成为可能。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对临床男护士职业现状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对于男护生的培养,不能单一针对在校教育、实习前培训、实习阶段、临床工作中等某一个环节,需要建立一个针对男护生个性特质的持续培训模式,以彻底改变男护生职业认知现状,帮助其完成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王二传,陈斐,胡婷.男护士就业与离职状况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28(12):92-93.
[2]杨慧茹,吴清余.男护士在护理行业的定位思考[J].海南医学,2013,24(16):2494-2496.
[3]陈翠屏,张永学.临床工作中的护理本科男性护士离职原因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35(15):7-9.
[4]王燕妮,代亚丽.男护生实习期间压力的质性研究[J].护理杂志,2015,32(1):14-16,29.
[5]林慧美,代松玲,陈海玉.90名在校男护生职业心态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124-126.
[6]袁顺琼,马叉嘉,许冬梅.男护理学生职业规划三级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28):3825-3827.
[7]黎加强,郭文杰,郭林,等.男护士培养研究现状概述及研究趋向[J].西南军医,2010,6(12):1214-1215.
[8]RajacichD,KaneD,WillistonC,etal.Iftheydocallyouanurse,itisalwaysa"malenurse":experiencesofmeninthenursingprofession[J].NursForum,2013,48(1):71-80.
1.情感参与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离不开积极的情感。良好的情感基础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智慧,才能使护理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更富有实效性。
2.情感参与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原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不仅需要有一般的生理、心理满足,而且要有理解、爱等的需要的满足。教师的情感参与可以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慰藉,激发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在护理实践中发挥爱和同情等作用。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当一个人受到他人的情感鼓励时,会产生一种自我尊严感,表现出与他们所受这种情感和爱的给予相称的行为,这正是护理教学要达到的最高的境界——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要求。
二、情感参与的原则与途径
1.情感参与应遵循的原则
1.1情理交融的原则。情感参与应以理性为主导,这是护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所决定的。没有理智的主导作用,教师就不能理性地表达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护理工作作风和慎独的工作态度,自觉地辨别和抵制各种社会不良倾向的影响冲击。
1.2一视同仁的原则。不能把情感集中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身上,使部分学生产生心理失衡和被遗弃的感觉,教师应使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到情感的影响和感化,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在今后护理职业生涯中也能做到对患者“一视同仁”。
1.3用之有度的原则。我们大力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情感,其中的情感参与不等于放纵、护短和迁就。影响护生在对待病人时也应注意适度的原则,在恰当的时间对情感参与用之有度,既关心又不迁就,促使病人的遵医行为。
2.情感参与的途径
2.1课后多元的情感投资方式。护理教学过程中情感投资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直接的情感沟通,例如倾听学生的呼声,在学生情感出现问题时安慰和帮助,在学习或思想上有进步的时候的鼓励与表扬。可以在教学准备阶段实施情感投资,如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或讨论法之前,和学生一起去医院,引导学生观察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当学生生病时,陪同学生到医院就医,让学生亲自体会病人的情感需求;并通过课题讨论等途径进行交流和沟通,体会和反思护理职业道德的精髓。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以及网上的交流平台,和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感情。这种情感积淀投射到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更加有助于提高护理教学实效。
2.2课上多样的情感参与方法。在护理教学中可以具体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情感参与方法。
2.2.1以情引情法,也就是教师借助教材之情唤起学生之情感共鸣。在护理教学中,整体护理的理念和框架贯穿始终,特别是护理心理学,更是以情引情的最佳教材。通过教师对不同患者心理需要实例的分析,可以在无形之中启发学生的情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职业道德渗透的效果。
2.2.2以形引情法,即运用具体而直观的形象使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更加开放的教学资源,比如医护人员在“非典”时期救死扶伤的忘我精神等影像资料,为教学提供了更加生动、直观的情感刺激,能够引发学生感情共鸣,有效地提升同情心、爱心和做一名高尚的护理工作者的心。
2.2.3以境引情法,即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和创设一定的具有情感色彩的生动的情境,如,在护理学基础或人际沟通课程中采用护患角色扮演法,优化情感环境,使学生从中享受到和谐的人际关系、高尚的情操的熏陶,达到潜移默化情感共鸣的效果。
摘要:中等护理职业教育目前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且目前这种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呈现出中等、高等、本科、硕士并存的多层次格局。早在2004年我国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我国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此后,2006年卫生部又出版了《关于加强卫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有这些文件我们可以知道我国中等护理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发展方向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将对当前我国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护理教育 办学格局 发展问题 可行性建议
引言
中等护理职业教育从大的方面来说属于中等职业教育范畴,主要以培养“实用型初等护理人才”为目标。在2008年2月,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办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努力建设医学教育强国”。护理职业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国家及历史背景下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本文将对当前我国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具体如下。
1. 我国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态势不稳定,从2003年到2013年整体呈现波浪式发展。
2. 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临床护理技术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多。就我个人而言,中等护理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性初等护理人才”的教育,它是我国医疗的基础层面,同样也是多层次护理人才需求不可缺少的层面。它能够在我国农村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服务等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总结如下。
2.1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事业发展落后
由于护理专业属于国家紧缺专业,护理专业人才在我国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目前,很多民办、公办院校都在积极推进开办护理专业。但是,他们在办学过程中不注重教学质量,层次较低。这样的办学规模、分布形式,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卫生类服务的需求,甚至超出了社会承受能力,给我国对卫生行政部门带来很大冲击。
2.2校企合作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中等护理职业教育主要是沿用学校与医院相互的教学实习模式,实施“2+1”教学模式。即学生在三年学制中,前两年学生在学校内学习基本文化知识,后一年在学校指定的医院临床实习。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毕业后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样也缺乏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得学生毕业后基本功不扎实,不能够适应医院或者社会需要。
2.3专业设置单一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起基本上没有添加新鲜内容,教育过程中专业设置比较单一,并不能做到根据人才需求和社会的动态变化调整专业人才。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专业细化的年代,现行医院中医疗卫生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致,虽然部分院校也能匹配医疗卫生行业的要求,但是,他们对于护理专业的设置却很难做到“从一而终”。
3.我国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建议
3.1加强政府引导,发展中等护理职业学校集团
就我个人而言,发展中等护理职业教育离不开政府的引导,首先,政府必须加强办学机构与医疗单位“亲密接触”。可以通过护士资格证考试标准做为一个切入点(学校集团化),并定期举办研讨会,让医院提供相关资料,为医院培训指定人才,医疗单位的人才需求不脱节;二是政府可以让中等职业教育向纵横两方向发展。
3.2加大投入力度,增强中等护理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
目前,我国中等护理职业教育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和学生缴费。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责无旁贷的加大中等护理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就我个人而言,我们必须贯彻落实《教育法》中规定的“三个增长”,明确政府在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责任,为学生寻求更好工作谋利。
3.3推动校医合作
就我个人而言,中等护理职业教育不单单是学校自身的事,政府应该加强学校和医院的合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联系,让学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其次,政府可以引导学校和当地医院的合作,为医院输送一线护理人员,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加适合医院的发展。最后,学校可以建立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
4.结束语
中等职业护理和基础教育课程来说,它的改革才还刚刚开始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作为医疗中的基础课程我们更应该加强课程改革的进度和方向。且对于我们这些第一线教师而言,肩上责任重大,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在改革中提高自己的水平,为促进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济.办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努力建设医学教育强国[J].中国高等教育,2008(9):4-9.
[2]沈宁,李俊,白玫.对我国护理教育规模的预测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