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09:30:41
序论:在您撰写素质教育的开放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089-01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也给语文教学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当前,迫切的问题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真正纳入素质教育的科学体系中,面向“ 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学生的知识、审美、情感、意志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主体教育思想可以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很多极有价值的启示。在主体教育思想中提出的“开放的语文教育”这一核心理念,以发展性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体而言,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主体教育,教学目标要有开放性
主体教育思想“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 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认识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和群体。将教学过程视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去获取对于客观世界认识的知识,进而发展社会适应性的能动的反映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现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强调“语文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掌握具体的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技能,语文学习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发展自己”。因此,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向生活开放,取材于生活,并将学校学习中获得的语文经验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强调情感和审美教育,教学内容要有开放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将语文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等同于课文和字词句训练。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让学生反复操练字词句篇,机械地记忆概念化的词语解释,“标准化”地分析课文结构,“套路”式的模仿写作,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分割的支离破碎,学生难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系统,更不用说得到情感体验和审美愉悦。但是,想一蹴而就地改变这种现状是不现实的。
在目前的状况下,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我们可以从生活中,从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中,选取有时代特点,学生喜闻乐见的,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合适的文字及音像等多种形式的文本,增加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中,使教学内容立体化,从而使之变得更加饱满。同时,这种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当前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所必备的能力,教师通过选取比较典型的文本种类,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在杂乱无章、良莠并存的信息中,可以有选择地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迷失在信息的大海中。
三、强调能力教育,教学方式要有开放性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就理解而言,在阅读时学生应该发挥主体性,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批判性地阅读文章。因此,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意味着教师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例如《云雀的心愿》中写道:“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有学生提出质疑:鸟类没有汗腺,哪来汗水?学生的这种反应恰恰是在阅读过程中主体充分参与的结果。
就表达而言,它的开放性体现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并且能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
四、强调全面发展,教学评价要有开放性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以及每位学生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独特性。先生指出,“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示他们发展目标,强化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反思。教学评价要更多地关注形成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定性评价,而不能仅仅限于终结性评价、学习结果评价和定量评价。评价要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而不是一次性完成。评价的方式要开放,比如表现性评价、档案夹评价、小文章评价、活动参与评价、小评语评价、语言激励评价、评价表评价等等。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定性的评判,而是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差距,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减小差距的办法。
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从素质教育目标入手,才能更有效地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整体素质。素质教育的内容必须具体地分解在课堂教学中,并由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来完成。所以, 开放的语文教学应该按照主体教育的教学策略,遵循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尊重差异、体验成功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建议:1、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2、注重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将课堂中的学习成果内化为学生本身的能力和素质;3、教师可以引入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鼓励学生“课文外的阅读”,这种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和开放型;4、教学中要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文;5、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裴娣娜.从传统走向现代――论我国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世纪转换[J].教育研究,1996(4):8―12.
[2]赵静.开放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初探[J].学科教育,2002(1):15―18.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仅重视学科教学改革是不够的,需要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之配套,使之相辅相成。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笔者深切地感到,民主开放型的班级管理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选择。 一 民主开放型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 民主开放型的管理,包括民主管理和开放管理两方面内容。所谓民主管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班主任和有关教师要有明确的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思想,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地贯彻;二是在教育管理方式上,充分发挥班委的核心作用,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所谓开放管理,一是指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注意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二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以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了解世界,明白为什么学习,应当怎样学习。 二 民主开放型管理的形式 目前仍有不少学校在管理上存在着不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观念及做法,突出地表现在,把学生作为纯粹的监管对象,一切以升学为中心,过分强调集中统一。实行民主开放型管理就是要使学生由“监管对象”变为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它的基本形式是以定期选举产生的班委为核心的全体同学参加的学生民主自治。这种学生民主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在民主的基础上形成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制度的规范作用结合起来;二是通过有计划的以班团活动课为主阵地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丰富、新颖多样的教育活动形式,把思想教育与优化学习方法、开阔视野结合起来,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等统一起来;三是形成师生沟通交流的多种渠道,使教师能了解学生个性,把重视个性、发展个性与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协调起来。 三 实行民主开放型管理的作用 民主开放型管理是一种符合现代学生身心发展和能力发展水平的管理模式,也是与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要求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对素质教育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主开放型教育管理,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意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引导学生关心“班事、国事、天下事”,从而使学生视野开阔、胸怀大志、学有动力、学有方法、勇于实践,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二是民主开放型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为人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细化对人才多样性的要求。 三是民主开放型管理,发扬教育教学民主,既注重发挥班干部和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重视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有利于学生民主意识的提高、法制观念的增强,对适应和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具有深远意义。 民主开放型班级管理对于克服学生的自卑、逆反、孤僻等心理障碍也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46—01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浪潮一浪高于一浪,课改方案即将全面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必将成为课改后的教学主旋律。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开放性的阅读教学是怎样的呢?
一、开放性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性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性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1 加大情感熏陶力度。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是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 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开放性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新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
3 培养人文批判精神。开放性阅读教学应该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以“人文主义”为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
二、开放性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与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放性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环境。
1 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形式)竞放的基本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向国内广泛宣传。因此,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
2 考试形式创新。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内容)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
3 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是教育根系(基础)发达的必要保证。应试教育观念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现在转向素质教育,打破原有的观念,只有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
三、开放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开放性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正确与否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
1 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其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导师。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教学的开放性已经成为我国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大胆的、开放性的教育教学模式,结合本地的音乐授课实际情况,持续、有效地在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推行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不断地培养小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动手、动脑能力,促使音乐的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快,是培养我国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小学阶段构建开放式的音乐课堂环境,有利于我国推行基础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
在小学阶段不断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就是进行音乐教育的开放性探索。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是我国进行新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美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2.小学阶段推行开放性的音乐教育工作,有利于促进师生在综合能力方面的提高
在小学的音乐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施开放性的教育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获得综合性的学习成果,而且还有利于小学音乐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不断地主动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提高音乐科研水平以及实践能力,进而更好、更快地帮助小学生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在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开放性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工作,是促进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模式。开放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开放的环境中,不断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1.对小学生进行欣赏式的音乐教育活动
兴趣是人类学习知识的导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工作的时候,我们可利用欣赏式的教育手段,帮助小学生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乐趣,而且有利于教育教学目的的实现。对小学生充分利用欣赏式的音乐教育活动,可以很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心”去体验、领会以及感悟音乐作品中的真谛。在让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听觉艺术”水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相关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技巧以及作品所包含的内在联系。以冼星海《怒吼吧!黄河》一曲为例,在教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语文课文中的知识点,引起学生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觉醒时候的巨大能量以及中国人民对于追求自由的渴望。
2.对小学生进行采风式的音乐教育活动
育实施开放性教育教学的意义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导师。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教学的开放性已经成为我国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大胆的、开放性的教育教学模式,结合本地的音乐授课实际情况,持续、有效地在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推行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不断地培养小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动手、动脑能力,促使音乐的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快,是培养我国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小学阶段构建开放式的音乐课堂环境,有利于我国推行基础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
在小学阶段不断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就是进行音乐教育的开放性探索。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是我国进行新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美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2.小学阶段推行开放性的音乐教育工作,有利于促进师生在综合能力方面的提高
在小学的音乐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施开放性的教育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获得综合性的学习成果,而且还有利于小学音乐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不断地主动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提高音乐科研水平以及实践能力,进而更好、更快地帮助小学生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在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开放性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工作,是促进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模式。开放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开放的环境中,不断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1.对小学生进行欣赏式的音乐教育活动
兴趣是人类学习知识的导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工作的时候,我们可利用欣赏式的教育手段,帮助小学生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乐趣,而且有利于教育教学目的的实现。对小学生充分利用欣赏式的音乐教育活动,可以很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心”去体验、领会以及感悟音乐作品中的真谛。
在让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听觉艺术”水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相关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技巧以及作品所包含的内在联系。以冼星海《怒吼吧!黄河》一曲为例,在教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语文课文中的知识点,引起学生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觉醒时候的巨大能量以及中国人民对于追求自由的渴望。
2.对小学生进行采风式的音乐教育活动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开放性 创新性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044-02
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人的教育,一种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即教育的观念、目标、过程、评价等都应是开放的,对受教育者而言,就是让其在最开放的社会、时空环境和心理环境中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发展的条件或提高发展的能力。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六大解放”实际上已体现了开放性教育的精髓。没有开放性,教育主体就没有了个性和创造性,其结果必然是“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幼师生是未来的教育者,其今后在工作中的开放思想和创新实践能力取决于他们今天所得到的开放性教育之所得。具体到历史学科,要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和宗旨,就必然是开放性的教学。
一、历史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历史教学面对的是“鲜活的面容”,教学主体的个性差异,如历史的知识准备、对历史学科的认识态度、个性心理品质等的差异是不言而喻的,对如此不同的学生选择同一的教学目标要求,显然是一种“大锅饭”,吃不饱的有,吃不好的有,吃不了的有。勉强实现某一目标对有的学生不啻是一种拔苗助长,有的甚至引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反感而造成教学活动无法进行,那么最低的目标要求的实现也成了空谈。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僵化地看待历史教学目标,动态地具体地设计教学目标,赋予其学生可接受的层次性,即目标分层。当每个学生都能依据自己能力达到某一层次目标而获得成功得到发展时,历史学习就可能不再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的了。如此,教学目标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了。
其实,培养人才岂是历史一科所能单独做得到的,即使可以也可能是事倍功半的,如对学生的审美素质的教育,通过如此简单的不完整的文学艺术史教学就能实现,岂不太容易了?实际上审美教育是文学艺术学科教学的重头戏,而历史教学所要做的是让学生了解艺术发展过程及规律并形成对人类文化的热爱、尊重的情感和对文化创造者的敬仰等。这里我们就产生一个看法:历史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越多越好、越完备越能体现所谓的“科学性”,不唯我“风景这边独好”,应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教育功能,把历史教学中一些可以由其他学科实现的目标“嫁”给它们。比如,教文学史时历史教学突出分析文学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文学课教学不必刻意追求的效果。由此可见,把具体的历史教学目标放在整个学校学科教育的系统层面去认识,才不至于胡子眉毛一把抓,不然既不利于教学目标最优化也不利于学科间互相渗透、相互促进,以达到学生认知结构的整体优化发展。
二、历史教材的开放性
教学活动的媒介就是教材,我们通称的教材往往指的是教科书。现代教学论认为它是最基本的学习材料,是获得基础的基本的学科知识的重要工具。既然是工具,它就不可能是唯一的,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的高速流动和易于获得,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人们获得知识、实现发展的过程已不是教科书所能包含的了的,故新的教材观必然要树立,教科书的功用更多的应是注重科学方法和认识态度、认识能力的渗透。
开放性的教材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不仅仅一本书,而是所有可能提供的信息(多种形态的),学生在真正摆脱应试的困扰后,就有可能畅游其中,认识历史,重建历史,面向现实,设计未来,形成观点和态度,培养个性等等。教师在教学时不再是教“教材”,而是教学生怎样用“教材”(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发展自己了,这样,教材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依托教材又不依赖教材,不以本为本,这才是开放性教材观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素质教育中的历史教育,其本质特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养正确的思想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即培养学生根据历史的经验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二是完善发展条件,学会创造生活(历史教育为人们提供创设新生活的模式和完善发展的条件或素材);三是发展理想人格,形成科学的人生观。要真正体现上述三个本质特征特别是人格教育的特征,教学或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开放的,自由的,而非封闭的、孤芳自赏的或让人“痛苦的”,具体表现在:
1.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即:开放的资源环境(多媒体的、多渠道的),开放的心理环境(如:自信能够成功),开放的交往环境(师生平等、互助、信任、和谐)等。一句话,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什么,怎么学,都应是处于一种“自由”的、可选择的开放环境状态,教师作为环境的构建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甚至不再“引人注目”了,教师的职责转为建立高度融洽的师生关系,引导形成有安全感的教学气氛和有成就感的自我观念,以及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心理气氛,教师似乎不再过多展现“个人才华”、成为权威了,但他传递给学生的是学习的观念,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善于用自己的脑筋去思索,去判断,并能得出自己的见解,这就是开放性。但是,当教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引导学生走向早就预设的“圈套”,唯一的看似科学的历史结论或历史认识时,“开放性” 的环境也还是失去了他创造性教育的意义了。现实中真正的开放性学习环境是罕见的。
【关键词】大学语文 开放性教学 必然性
相对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而言,开放性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旨在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主宰课堂,而是让学生充当主角,让学生做掌握知识的主人,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大学语文课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课,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实施开放性教学势在必然,其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代的开放和大学的职能使然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经济逐步趋向一体化,社会充满了挑战、竞争与变数。人们不再终生从事一种职业,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所以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才能学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大学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训练场,具有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职能。想要适应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大学的教育必须不断变革,只有培养出勇于进取、善于创造的开拓型人才,培养出有独立学习能力,能主动吸收新信息的外向型和复合型人才,才能解决当今社会提出的诸如经济、能源、养老、环境等新问题。
时代的开放性和大学的职能迫切需要改变封闭式的教学,建立新的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二、开放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经过十几年的推动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没有真正解决好教育与时展要求同步,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难题,大学的素质教育也是如此。因此,从素质教育本身的发展来说,大学素质教育必须继续加强和改进。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在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下,多数教师仍停留在凭借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当教具、一张嘴巴讲到底的“满堂灌”,缺乏对现代教学技术的认识、掌握和使用。课堂沉闷、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使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也抑制了学生的爱好、兴趣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枯燥乏味,感受不到学习的丰富意义和价值。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实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开放性教学是由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决定的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从时展来看,高质量的人才是指能够面向国际社会、知识广博、跨学科、跨领域,能够很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具有知识更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社会组织及管理等多方面能力的人才。因此。强调“智能教育”“博才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突出特征。而传统封闭的教育模式的弊端决定了它不利于学生知识更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悖于高等教育的突出特征。
四、实施开放性教学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思维活跃是其一大优点。他们不再满足于一般的现象罗列和教科书、教师所提供的现成答案。不轻信名人,不轻信书本,喜欢独立思考,寻求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和争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自己的想法,也常常反复论证,并能对自己思考的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喜欢盘根究底,勇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提出挑战,表现出强烈的不拘于传统思想和习俗的批判精神。大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大学生处在一个知识更新快、信息量交流迅速的文化氛围中,所受传统束缚较少,对新事物接受快,容易形成新的观念和看法,他们的创造欲增强。再加上大学本身所具备的各种优越条件,如丰富的图书资料、现代化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学术造诣颇深的师资队伍以及大学本身的文化氛围,使大学生更有条件拓展自己的创造能力。
因此,为满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我们必须实行开放性教学,为学生开辟新的学习方式,提供吸纳新知识、新信息的多渠道和广阔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犹如配给他们一把多功能的钥匙,古人云:“授人以鱼,可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
为了掌握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的真实感受,在本学期大学语文课程结束后。笔者作了一次《大学语文》课程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其中在回答“你对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有何建议”这一问题时,有32.3%的学生希望加强教学互动,授课应加强生动性,气氛可再活跃些。在回答“你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有何建议”这一问题时,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有48%学生在回答“你认为内容方面应增加哪些内容或哪些作家的作品”这一问题时,填写了希望增加鲁迅、巴金、朱自清、老舍、张爱玲、韩寒等作家的作品,还有人物传记、时事、新概念语文、外国文学、影视作品等教材上未涉及的内容。可见,学生特别呼吁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都是开放性教学的具体体现,可见大学生们是非常欢迎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