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09:30:31
序论:在您撰写花生的种植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学生管理思想
1.以人为本。早在三千年前,我国就已经显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潮,西周时期三龙拥护一人的图形就展现了人的重要性,后来儒家思想也对这一理念非常推崇,成为统治阶级的重要执政思想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行业同样适用,即以学生为本,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实现教育的初衷。2.因材施教。孔子的弟子众多,但孔子坚持挖掘每个学生的特质,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和兴趣差异给予不同方向的引导,使学生们都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这一点是非常值得现代教育学习和借鉴的。3.修身正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文化对每个七尺男儿提出的要求,做好自身的管理是闯荡事业治理国家的基础,是现代教育对教育者提出的要求。儒家文化特别强调正己的思想,所谓正人先正己,教师的模范作用能够给学生健康三观地形成带来显著影响,因此修身正己的观念应该铭刻在每个教育者的心中。4.赏罚分明。早在先秦时期,法家就特别重视奖赏和处罚制度,这一观点随着我国朝代的兴替一直传承下来,成为有效的统治工具。赏罚分明在教育行业有非常恰当的应用,尤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教育者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赏罚机制规范学生言行,引导学生走向正轨。
二、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与教育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在人口基数较大的中国,教育观念对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和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五千年历史的精华,将其融入高职学生管理之中有助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有利于指引我国教育行业形成端正的价值观念。2.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应用于高职学生管理之中,不仅能够指导教学观念的树立,也能够发挥从上至下的作用,教育出道德品质健康发展的优秀人才。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渗透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在复杂的互联网时代守住初心,更快地适应大量的信息冲击,形成良好的品质。
三、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
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的优秀文化精华要求高职学生管理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提升教学品质,完善学生的基础生活设施,提高学生对高职院校的满意度;另一方面还要发掘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帮助学生寻找自身的兴趣和优势,发现自我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2.发掘学生的个体特色。因材施教的优秀文化精华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学生管理时注重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引导学生走多元化健康发展的道路。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课程供学生们选择,让学生在自身爱好的指引下发展;另一方面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选择上的指导,避免学生在多样的选择中误入歧途。3.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修身正己的优秀文化精华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注重自己的言行,确保发挥正向的示范作用。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汲取营养,增强知识积累,提升个人魅力;另一方面对待学生要做到言行一致,要严于律己,为人行事让学生信服。4.建立合理的奖惩体制。赏罚分明的优秀文化精华要求高职院校设立健全的学生管理规范,要对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奖励形成正向刺激,对错误行为进行惩罚避免再次出现。此外,奖惩机制要把握好力度,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区分实施强制性的奖惩或缓和性的奖惩,以此优化实施效果。
四、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厚积薄发的作用开展逐渐展现,在教育行业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修身正己、赏罚分明的学生管理思想,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高职院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因此,新时期高职院校应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学生的个体特色,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建立合理的奖惩体制,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管理事业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珉.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
[2]迟会礼,吕长芳,陈福刚,张忠立,李洁,张翠,房玉春,徐艳梅.弘扬传统文化创新德育途径——在高职院校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理论前沿,2014
[3]黄红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工作研究[D].湖南大学,2013
关键词 准军事化管理;中职学生管理;融合;新模式
2006年10月,横县职业教育中心进行了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引进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将部队严格管理融进学生管理之中,逐步形成新的学生管理模式,把普通职校办成军校式的职业学校,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走出了学生管理的新路子。
一、实施背景
中职学校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中职学生要接受社会和企业的挑选的考验,中职学校只有根据社会和企业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管理模式,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但是,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有其独特性,概括起来有“三差”:学习差,中职学校的生源中考成绩比较差,学生学习底子薄,厌学现象严重;纪律差,学生迟到、旷课、逃学现象严重;行为差,学生礼仪礼节差,学生宿舍脏乱,抽烟、赌博、盗窃时有发生,存在各种恶习。所以。职校学生基本素质明显下降,传统的常规学生管理教育不尽人意,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针对以上状况,有必要对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为此,我们进行深刻的思考,如何把部队的管理融合到学校的学生管理之中,寻找一个最佳的结合点。故而决定在本校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模式。所谓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就是学校借鉴军队的管理模式,将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作风与学校管理相结合形成的管理方式。它是以军人的严明纪律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军人的严纪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以军人的团结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做到教学、生活秩序井然有序。
二、核心模式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校构成了准军事化管理的四个核心模式。
(一)健全管理机构,使军事化管理规范化
1 参照军队编制对学校班级的编制进行改革,按军队团级单位编制编排。学生管理设营、连、排。每班为1个排,由几个排组成1个连,再由几个连组成1个营。营长由教官担任。连长从组成连的几个排中选派优秀学生担任,排长、副排长从各排选派优秀学生担任;指导员由学校政教处正副主任及班主任担任。学校在校生2600人,编制成8个营,连、排的数量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及各专业人数来确定。
2 配足教官。从退伍军人中择优选用。以每80-100名学生配备1名教官的标准配足教官。现在学生2600人,配备教官26名。
3 制订《准军事化管理实施方案》。
(二)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军事训练,使学生达到军人的基本要求
1 强化新生的军事训练。短时间内强化队形队列训练,即稍息、立正、跨立、停止间转法、整齐报数、敬礼、蹲下起立、三大步法(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等,使学生很快接受准军事化管理模式,逐步适应学校的管理。
2 行为习惯军事化。①一日生活制度。结合学校的特点,从学生的作息、集合、操练、就餐、就寝、上课、内务卫生、外出请假等方面按照部队条例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如起床到集合,10分钟;军事训练,每天一次,共20分钟;集会,快、静、齐;就寝,5分钟内安静;用餐,排队用餐,不乱丢食物。②礼仪教育。把部队礼仪和学校礼仪相结合,制订礼仪条例,对学生在课堂、寝室、食堂等各种公共场所的礼节进行明确规范,并且对学生日常的礼节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有较好的礼仪教养。
3 内务卫生管理军事化。学校按照部队内务卫生管理要求,制订了《内务卫生条例》、《公共卫生包干细则》,要求学生做到一美观:寝室装扮美观;二棱角;棉被折叠有棱角、服装叠放有棱角;三干净:地面干净,门窗铺位干净,走廊栏杆干净;四整齐;手巾雨具整齐,牙刷牙膏整齐,杯盆箱子整齐,鞋子整齐;五清扫,寝室教室天天扫,公共场所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周进行内务检查和评比。使宿舍内务达到“整齐、幽雅、安静”的目标。
4 对部分学生进行军事技能训练,比如擒拿术、格斗术、战术基础等训练科目。
(三)进行革命歌曲教育,形成奋发向上的正气
1 以合唱为主,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秀军歌、革命歌曲为题材,比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团结就是力量》、《说句心里话》等等。
2 每周安排一节课,要求每星期学会一首歌,由音乐教师和教官实施。
(四)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和防卫能力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户外训练。它是将一群平时一起学习、工作的人集合起来,并将他们带入一个户外的环境或设施中,透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的充分参与以获得个人的经验,然后在训练导师的引导下,成员通过差异化过程的观察反省,在活动交流中获得新的态度、信念,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和策略上,达到一定的目标。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是一种由内至外的自我教育。
其项目与要求包括:①野营拉练。野营拉练是一种长距离行走的军事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能,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验拉练的艰辛和到达目的的成功的喜悦。每年或每学期举行一次,每次10-30公里。②场地探险挑战项目,如越断桥、过沼泽、钻“电网”、跳出真我、缅甸桥、绳网、高空钢丝桥、攀车胎、成功墙……每月举行一次。③体验项目,如信任背摔,盲人方阵等项目,每周开展一到两次。
三、初步成果
(一)实现了中职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
通过实践与探索,建立了适合中职学生管理的新的管理体系,形成效完善的职业学校学生实施准军事化管理的实践模式,建立了一支有创新精神的班主任队伍,实现学生人本发展目标,实现师生互动的管理目标,实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过中职两年多的养成教育,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具备文明守纪的习惯,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气概;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健康的体魄。汽修064班学生钟显津说:“在准军事化训练中,我受益很多,让我在苦中得到乐趣,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激情,让我建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磨练了意志,增强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学风校风
凡是到过本学校的人,都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看到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感受到良好的学风、学风、校风,整个校园充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计算机052班黄霞说:“以前我们的宿舍,可谓是乱得是一团糟,东西没个次序。现在好了,所有行李,生活用品,常用物品,被子一条线,放置规范,整齐划一,一进宿舍让人有一种美感,有一种舒适的感觉。这是军事化管理的结果,它让我学会了生活,学会了装饰,学会了整理房间。”
【关键词】中职生;目标;制定;管理
“有志者事竟成”,确定目标是成功的出发点,目标高低关系成功的大小,确定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立志”、“有志者事竟成”、“人生贵在立志”,故人云“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志向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决定着人生道路,决定着人的杰出与平庸。
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讲,在初中很多学生就是抱着玩、混的态度学习,学习习惯差、个人行为差、基础差。由于整个中职招生环境的恶性竞争,所招的学生整体生源素质普遍低下,成绩好的考取高中去了,而成绩不好的还可以收到多个中职学校的通知书,读中专对他们来说已经没什么稀奇的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来是家长要我来,我自己并不想来呀,先混两年再说,反正现在我还不想工作,读得成就读,读不成回家,反正家里会养着……林林总总的想法,导致这些中专生中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沉迷于网络,没有纪律意识的、目中无人的、忙着谈恋爱等等。
一、中职生制定目标的重要性
班主任加强中职生目标化管理,就彰显应有价值,目标是学生行动的方向,有了目标,你就有了有效的路径,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少浪费时间和精力;有了目标可以达到激励和约束自己,人生难免有迷茫、困惑、松懈、停顿的时候,这时目标就提醒激励你坚持不懈地奋斗;有了目标我们就明确做事的准绳,知道这么做是对的,那么做则是不对的,从而帮助我们做出确的决定;有了目标,学生将围绕目标去读书、围绕目标去实践、围绕目标去安排;有了目标向着目标前进,聚集力量,积累成绩,最终量变引起质变;有了目标学生可以围绕目标责任制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完善人格,多方面优化自己。
二、中职生制定目标的要求
1.目标要远大,具有理想性。标准的高低和激励的强度有直接的关系,目标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量定得高些。只有远大的目标,才会有崇高的意义,才能激起一个人心中的渴望,创造一种取得成功所必须的兴奋感,因此,要树立一个真正能激励你努力为之奋斗终生的远大目标。
2.目标要适度,具有可行性。立大志,并不是指志向越大越好,人的能力有大小,条件有优劣。如果目标定得太高,不切实际,与自己的自身条件相去甚远,往往会成为空想,不能实现,因而白白地浪费精力,影响我们的信心,甚至使人放弃努力而平庸。
3.目标要适合社会需要,具有先进性。“时势造英雄”,“识时务者为俊杰”,人才的成功无不是适应社会需要的结果。确定目标要善于分析社会形势,把握社会需要。要主动地寻找社会的需要,自觉地根据社会需要设定和选择自己的价值目标。相反:不仅不能成功,还毁了你的人生。
4.目标要与自身素质相匹配,具有针对性。人各有所长,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选择从事自己相对最具特长的最有希望成功的领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使目标与自己的能力素质相匹配。
5.目标要明确具体,具有可衡量性。目标是理想、要求、上进心的具体化,目标应当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不是笼统的、模糊的,不能只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口号或空话。
6.目标要专一,具有稳定性。目标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确定下来后就要坚定地实施,而不能经常变幻不定。有些人之所以没有什么成就,原因之一就是经常确立目标,经常变换目标,“常立志”也就等于无志。
7.目标的设置要具有双重挑战性。目标具有发展和竞争的双重性,既是自己的发展目标,又是与别人竞争的目标,因此,确定目标要考虑双重挑战性:一是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目标;二是挑战对手。
三、中职生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制定目标
学生进校后帮助学生制定定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中职生的生源本来就差,学习积极性欠缺,有很多时候连自己要干什么都不知道。对于这种情况只有班主任多操心,帮助他们树立目标,督促他们朝着目标努力,就我带的很多届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我采取了如下做法,很受学生欢迎和教职工的好评,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新生进校以后,我就结合学校要求,及上课进度情况,给他们定了明确的考证目标,近期目标;第一学期普通话证书,第二学期计算机等级证书,第三、四学期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各种专业证书。远期目标;助理会计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或者注册税务师,以及预算师、造价师等相关联的考试取证。在校期间先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考取后先把大专拿到手,再专升本甚至更高的学历,制定各项目标以后,还要和家长沟通交流,告之家长班级对学生的要求,并请家长督促学生学习并缴纳各种相关考证费用等,凡是好的考证,全班一起统一报名、一起备考,这样好的学生可以带动想学又管不住的那部分学生,直接不想学的也由于没有太大的市场有所收检,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中职学校各种不同的专业都可以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班主任有意识的利用目标化管理的特点、优势,帮助学生制定发展目标,促使学生向成功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拿破仑,希尔.成功学.海南出版社,2002.
【关键词】生产组织 标准化管理 规范管理
1 标准化管理理论综述
生产组织管理只有不断改善现阶段粗放管理的现状,实施标准化管理,强化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才能切实提高实体质量和管理水平。因此,如何制定管理制度的标准化体系,实现总装分厂现车生产的标准化管理是我们需解决的问题[1]。
标准化的形式主要是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模块化。每种形式都表现不同的标准化内容,针对不同的标准化任务,达到不同的目的。
管理标准化的作用:(1)提高管理专业化水平。形成标准化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由于生产组织缺乏相对稳定和统一的标准,管理经验难以推广的缺陷。(2)提升管理绩效。通过标准化管理,形成不同的程序化模块,最终实现各阶段、各环节工作的有机衔接,实现过程的有效控制,提高过程绩效。(3)降低项目管理成本。实施标准化管理可以将生产组织的成功经验、管理标准、技术措施成功“复制”到类似车型的生产组织中。[2](4)促进企业组织知识积累。生产组织过程中项目信息、经验教训、管理经验等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可以看作是生产组织管理的知识积累,可以作为企业的知识存储,运用于未来项目。
2 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结构设计
2.1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思路
整个标准化的管理活动可以理解为在原有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上,要做好比原来更规范、更细致、更准确有效,将管理过程提升到如同工业产品生产一样,实现规范化管理活动的准确“复制”。因此,就要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于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有着更加细致、准确、量化、科学的规定,作为指导管理活动的依据和约束。
2.2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原则
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的目的,就是规范生产组织全过程中,所有生产参与方的行为。管理制度是由认为设计和制定的,因此,管理者的理念决定了制度制定的理念,在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设计中应遵循规范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简明化原则。[3]
2.3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总体结构设计
生产组织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不只是简单、抽象的规章条文和表面的制度框架的构建,而是形成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三维空间体系。生产组织管理制度标准体系的结构从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的管理对象、制度类型、制度范围三个维度加以考虑,以规范参建单位的管理行为。本文建立了管理制度标准体系的空间模型,便于从多个角度对管理制度标准体系有更好的理解。如图3-1所示。
3 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设计内容
3.1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设计的类型
生产组织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的类型包涵内部管理制度、协调管理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激励管理制度四种。目标管理制度是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的核心,内部管理制度、协调管理制度和激励管理制度是实现管理目标的辅助和支撑。另外,每种类型的管理制度又包含了几个子制度,共同完善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的类型。[4]
3.2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设计的内容
生产组织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设计的范围是指各个管理子制度从哪些方面来规范各个管理对象的行为,本文从管理组织、管理流程、管理方法三个方面界定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的内容。
3.2.1管理组织
管理组织不只是组织结构的构建,还包括管理目标、管理任务、管理职责、管理权限等,是对生产组织管理过程中重复出现的管理活动制定建设管理的目标、划分各参与方的职责和权限等。管理组织的设计要注意管理幅度与跨度,同时应遵循基本原则:目标统一、责权利平衡、组织制衡、保持连续性和统一性。
3.2.2管理流程
管理流程是指生产组织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应遵循的程序,它将管理活动在时间进程中的分布和和实践上的次序加以确定和固定。管理流程的核心是识别每一项重要的工作和确定这些重要工作之间的组织顺序。
3.2.3管理措施
管理方法主要是指项目管理的方法,即完成管理过程、行使管理职能所运用的方法。不同的管理阶段、管理过程和管理内容,应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或者将某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有效实现管理目标。
4 结语
标准化管理是起源于国外制造行业的一种管理理念,在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已经提出了“标准化管理制度、人员配置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的项目实施过程标准化管理。通过标准化管理优化其施工流程、管理流程,有效解决了质量、进度、成本之间的矛盾,降低了不必要的损耗,提升了产品质量,保证了产品进度。
参考文献:
[1]林建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
[2]王波.浅谈高铁施工组织管理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标准化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2).
关键词:知识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应用模型
Abstract: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First,the theor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syst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so as to construct an applied “lantern” model for such planning. Moreover,the elements of th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knowledge processes to build a platform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the planning. Furthermore,it is of necessity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bank,draw a knowledge map and establish a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with shared knowledge in the hope of mutual transformation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needed for the planning. Finally,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and strengthening teacher training are also needed.
Key words:knowledge management;career planning;model for application
知识管理理论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都是比较热门的课题,当前知识管理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界,针对高校的研究比较少。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探索、引入阶段,针对这一课题,2006年笔者在南京5所高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同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但只有13%的同学熟悉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28%的同学“职业目标”清晰,只有7%的同学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52%的同学对自己的能力、兴趣等认识含糊,25%的同学清楚去年和今年的就业行情,只有22%的同学很关注自己期望职业的发展情况,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中还没有得到真正普及。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从学生就业指导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素质既定前提下的人职匹配问题,集中在学生毕业前的求职阶段,缺乏能动性。全面、动态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为目前研究的趋势,笔者把知识管理理论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中,强调学校和学生的整体互动,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生活全过程,在规划中学习,在学习中更新。
一、知识管理理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知识管理就是对组织知识进行有意识地管理,促使知识价值最大化,以达到运用集体的智慧不断地创新,并尽可能地提升组织绩效的目的[1]。知识管理理论的核心及重点是创造一种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和平台,通过隐性知识的表述转化成不断积累和共享的知识库,机构的每个成员通过共享这个知识库不断学习和成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学习掌握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自我评估与环境分析,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不断实践和探索,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职业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划经济时代的学生就业模式难以满足其主观意愿;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理念表现为强调自身权益最大化;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济逐步成熟,大学生开始寻求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是:①谋生不再是唯一动机,他们寻求在工作中获得更多满足;②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增强,对职业成功寄以厚望;③随着法制的完善,他们为实现职业目标会同时从事多种职业;④求职者不再是被选择对象,是个人与单位相互选择的过程;⑤为了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谋求最大利益与利益均衡,社会开始寻求整体人力资本收益的最大化,对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所引导[3]。
信息技术为知识管理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互联网无限的知识资源成为巨大的知识库,知识管理理论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及规划策略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其应用的目的就是着重于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通过学校对大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持续培养,增加学生的人力资本存量,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其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同时,通过知识管理的沟通分享机制,建立开放和信任的组织内部运行环境,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内部软环境。
二、知识管理理论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用模型
1.应用模型设计
本文借鉴左美云等人的“企业知识管理的框架模型”[4],构建知识管理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用的框架模型(见图1):
知识管理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体系被描述为一个灯笼模型。最上边的灯笼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战略,总领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居于灯笼中心的蜡烛芯是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它照亮了整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灯笼模型的内部分左右两部分,左边反映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要素:知识管理平台、完备的知识库、共享的组织文化、健全的组织结构、专业化队伍;右边反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流程: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
2.灯笼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战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战略是高校研究、制定、实施和控制组织的长期目标、成长方式和组织架构,是高校高层管理的独特活动。把知识管理融入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战略,就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体框架内承认知识理念的作用,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蓝图的知识化,使高校实现从基本组织结构、基本设施到管理理念的全方位转变。
3.灯笼芯: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
知识管理理念包含以下几点:以人为本、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为核心,对知识进行管理和运用知识进行管理;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通过知识的生产、传播、交流、共享和利用,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把知识管理融入业务流程重组。知识的来源可分为内部与外部两类,可将知识管理的方法分为:数据库、讨论空间、网络、及时传达。
4.灯笼底:高校知识管理系统
灯笼底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建立的高校知识管理系统,是采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融管理方法、知识处理、智能处理、决策和组织战略发展规划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知识管理的实施平台。该系统将大大缩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科体系的建立以及该学科体系完善所需的时间,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师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加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研究进程,节省研究的时间、人力和经费。
5.灯笼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
灯笼模型的左边:反映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关键因素。包括:①知识管理平台。一个充分利用国内外信息资源、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遍布校园的多媒体网络平台。②完备的知识库。具有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学生能从知识库中找到其需要的知识。③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促使隐性知识转化共享,降低知识在学校内部的传递成本。④专业化队伍建设。从战略高度来考虑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包括人员的引进、使用、考核、培养、激励等一系列问题。⑤健全的组织结构。按照知识管理的要求,组织结构应柔性化、扁平化,建立一个常设机构来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灯笼模型的右边:反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知识流程,知识获取—知识储存—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
三、 “灯笼”模型有效应用的具体措施
1.创建有利于知识共享的校园环境
“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信息传送到正确的人的手中”。这正是把知识管理理论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目的。要做到这一点,要创建知识共享的校园环境。①构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知识管理平台。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增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知识交流、共享、传播、学习,在不断充实、发展中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经验。②建立比较完备的知识库。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具体步骤、操作方法、研究资料、发展趋势和最佳实践案例等;组织机构的构成、职业生涯规划导师的介绍、联系方式等;不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及求职过程中的感受、体会等;用人单位对已毕业学生的评价和对在校大学生的建议等。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地图。知识地图起到像电话簿一样的作用,学生学习时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的知识,或遇到问题时知道去找谁解决,避免盲目性。④建立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由上至下推动知识共享,促使学校结构扁平化,形成平等畅通的互动渠道,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建立激励知识共享机制;完善内部网络,学生能够轻松地进入知识数据库,利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和电子论坛获取和交流有价值的信息;培植交流共赢的思想观念,不断强化共享意识,使知识共享成为日常学习的一部分。
2.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①显性知识隐性化。掌握好显性知识是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开始,要做到三统一:统一流程、统一方法、统一考核。②隐性知识显性化。隐性知识是比较复杂,无法用文字描述的经验式知识,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隐性知识基础上的,所以应用的核心是发掘学生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使其转化为可编码的显性知识,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③利用知识管理的集聚效应,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5]。集聚效应是一种经济现象,知识管理中也存在集聚效应,这就使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成为可能。
3.知识管理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渗透与提升
从知识的形成和流动过程来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系统,它是一种反复的过程,不断地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转化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知识管理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渗透与提升关键在于知识管理理论是否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核心业务流程有机结合。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同阶段,知识管理理论的融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职业目标确立时的渗透。在此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要充分应用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及方法、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自我评估能力和环境分析能力),还要请指导老师帮助其进行个人分析和职业评估,使职业目标符合自身发展和职业环境的需要。②在职业目标实施过程中的渗透。职业目标确立以后,要运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对职业目标进行系统分析,将职业目标进行分解,逐步实现其职业目标。③职业生涯规划收尾时的总结和提升。职业生涯规划周期结束时,要对这个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予以提炼,分析与发现职业生涯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预防的对策等,形成个人的知识财富。
4.用知识管理理论指导专业化队伍建设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的特点:独立自主性强、劳动成果具有创造性;流动意愿强、成就动机强;追求张扬个性;工作过程难以监控、业绩难以衡量。因此,要用知识管理理论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的队伍建设:①完善结构。把部分辅导员从日常杂务中解放出来,专职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招聘从事相关研究和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加入进来;聘请校外专家作为这支队伍的重要补充。②专业化培养。在发挥指导教师作用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能力的培养,使更多的指导教师成为职业化专家。③加强管理。第一是建立合理的岗位结构。指导老师的职业发展一般沿着管理和技术两条路线,管理路线是要学校建立指导老师队伍的职位体系,确立各职位之间的晋升和替补关系,形成队伍内部动力场;技术路线是学校设立相应专业技术职位和技能等级,指导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并积累经验,成为该领域的专家,通过走专业技术路径实现自身价值。第二是建立评估体系。高校需要建立评估体系:一方面对队伍现状进行评估,确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阶段和调整方向;另一方面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导师的业绩、素质、技能等进行评价。第三是建立宽松交流的环境。指导老师在具体工作中会产生新思想和新方法,他们的交流在知识共享中相当重要,学校要为他们相互交流和解决疑难问题创造条件。
四、实证分析: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1999年,南京工业大学开始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并在毕业生中逐步推广。随着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学校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中心,突出目标导学、生涯规划、实践创新和素质拓展”的学生工作思路,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到学生大学四年全过程。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处于全省前列。成功之处在于将知识管理理论应用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知识库的建立。南京工业大学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开发奥蓝系统,增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网络平台,以“开放式”的学习氛围,通过意识认同、激励、能力开发,增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弹性与灵活性,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在网络平台上,大学生可以接触到比较完备的知识库,了解职业规划的基本理论、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资料、发展趋势和最佳实践案例等。
②知识共享环境的建立。完善内部知识网络,营造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环境。学生能够轻松地进入知识数据库,自由地利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电子论坛和技术图书馆,获取对业务活动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提供自己的感想和经验体会,并与其他人员自如交流。培育共享的价值观和团队精神,使知识共享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③改进课程设置。在推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初期,学校没有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作为一门必修课,后来为适应形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将其增列为必修课,并且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上不断完善,使该理论的学习贯穿大学过程。
④师资培训。学校首先聘请专家对选拔的一批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在他们逐渐上岗后,学校还聘请校外专家作为规划指导的重要补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对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高校的职责,需要国家、社会的共同关注,让职业生涯规划从小抓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凌勇.知识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4(4):29-31.
[2]杨乐修.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研究,2006(11):28-29.
[3]宋冬梅.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问题的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10):29-30.
【关键词】90后;高职;人本化管理
近几年,我国的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现细观这些90后高职学生的现状,我们不免有些担忧。因此,针对90后学生的现状,实施人本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90后高职学生现状
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
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大多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也不高。他们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应付家长的要求才到校学习的,有的也仅仅只是为了一张文凭。因此,大学轻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误以为大学就是享乐的天堂,得过且过,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玩上,上课不专心听讲,迟到、闲聊、睡觉,作业不认真,部分学生照抄,有的甚至连作业的题目都不清楚。考试则依赖于考前突击,更甚者把考试完全寄希望于作弊,在学习上严重缺乏主观能动性。
2.情绪比较敏感,情感比较脆弱
90后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家长极其溺爱,由此就容易逐渐造成 “以自我为中心”。这些学生心理都较为早熟,主观意识强,思想更加开放,更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对待感情缺乏理性,容易冲动,一旦感情受挫,心理难以正确对待,往往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走向极端。
3.世俗观念盛行,功利色彩较浓
青春期正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孩子意志力比较薄弱,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金钱至上的观念充斥着许多年轻人的思想。许多学生在学校不把学习当作第一要务,相反的,为了评优评先、奖学金、助学金、入党等等,而交际应酬、笼络人心、花钱收买、勾心斗角等等,圣洁的大学校园俨然成了社会的一个缩影。
二、教育管理的人本化
由于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社会价值观以及就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90后高职学生在思想、情绪、言行、心理等多方面表现出诸多的复杂性。基于此,对学生管理从认识到实践上都要及时更新,与时俱进,用新的管理理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倡导对学生实施人本化管理。
1.人本化管理的实质
就班级而言,人本化管理其实就是依靠人、尊重人、凝聚人,发展人,从而达到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从根本上说,人本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因此,班级人本化管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从班级学生来说,首先在于学生对自身“人”的发现,学生把自己视作管理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是“人性化” 的一个方面;二是人本化管理高度重视 “人”的作用,将“人”的因素放在管理各因素之首,也就是对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肯定。
2.班级人本化管理的措施
(1)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教师是与学生距离最近的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是班级人本化管理的首要的基本的策略,是做好班级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学习动机和发展需求,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情感沟通的效果。换句话说,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应当是心与心的深层次的沟通,不能浮于表面。90后的学生都比较自我,自尊心都比较强。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宽容学生的过失,欣赏学生的进步,让每一名学生拥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建立起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与温暖,感受到教师的爱,进而激发起强大的学习热情,为班级的发展增添生机与活力。
(2)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班级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其中教师的榜样和导向作用非常重要。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充满憧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培养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树立自信心。教师平时要加强优秀班风的建设,克服学生的自我主义倾向,形成一个互相友爱、互相尊重、温馨和谐的班集体。教师可以结合专业实际,以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和亲和力来教育和管理学生,时时刻刻提醒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可以说,这种管理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力的,只有学生融人其中,才能使人本化管理的效能最大化。
(3)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学生管理的实质在于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这也是学生管理的成功所在。教师要做好积极地引导作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的去参与学习,积极地投身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并能从这些日常活动中体验到快乐与成就感。例如,实行班级干部学期轮换制,而不是终身制,竞争上岗,让每个有能力的人都能享有管理他人的机会,并体会和理解管理者的辛苦。自信是自主管理的关键,学生需要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有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自信,使自主管理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对于大学生来说,自主管理方法是一种终身受益的管理方法,增强了学生的自律性和自控性,学生的责任感也大大增强,这对今后的工作和家庭都大有裨益。
总之,学生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而且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于高校的管理工作者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不断探索和学习先进的学生管理思想和方法,并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到学生管理的实践中去,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永芳.管理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侯书栋,吴克禄.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正当程序[J].高等教育研究,2004(5)
[3]石莉.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究[J].教学与管理,2006(9)
[4]王宪平,唐玉光.系统论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管理[J].高等理科教育,2005(3)
关键词:中职生;学生;自主化;管理
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存在一个不容置疑的现实,就是学生的素质相对前些年有较大幅度下降。这些学生入校以后对班级管理来说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途径才能管理好学生,为中职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们健康成长不断进步。中职学校班级管理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化管理的能力是重点,将班级管理的主要权利交给学生,如何让学生充当班级管理的主人是学生管理的关键。
1.中职学校及中职学校学生现状分析
1.1中职学校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和高中教育的不断普及,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有所下降,致使许多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老师、管理干部的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工作难度大,而收效甚微,付出的多,回报的少.因此,面对这样的现状,迫切需要我们不容乐观,需要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1.2中职学校学生现状分析。现在中职学生在行为方面表现为:上课说话、不说话就睡觉、玩手机、发呆、看课外书。他们看着是个大孩子,但心理并不成熟,从思想方面表现出缺乏自制力、自信心、存在自卑心理、缺乏被认同感等。在学习方面表现为:从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恒心缺乏毅力,学习目标不明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学生思想上很矛盾,虽然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但自身缺乏学习能力和毅力,遇到问题后又缺乏解决的能力,表现为情绪浮躁、焦虑、得过且过、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现象。
1.3中职学校班主任现状分析。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决定了班级管理的好坏。调查了班主任的一些情况,在班主任工作经历的年限方面,从事班主任工作年限在五年以内的为50%左右,有的专业部从事班主任工作年限在五年以内的达70%以上。工作年限在十年以上者很少。这说明目前在我们的班主任队伍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属于班主任工作的“新手”。中职(中学)的学制正常是三年,一个相对成熟的班主任一般需要一轮的锻炼和一轮的提高,换言之,一个相对成熟的班主任需要六年的实践和探索;从班主任的技术职务等级看,目前一半以上的班主任仅具有初级技术职务,拥有高级技术职务的班主任数量太少;从年龄上看班主任队伍中,80后、90后的一代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对一些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调查来看,班主任工作年限、经验、学生情况等,是决定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
2.培养学生的自主化管理的能力措施
2.1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化管理的能力。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是要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真正把学生当成主人,让他们在正确的方向和方法指导下,积极主动发挥自已的主观能动性,具有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达到新时代的要求。
2.2学生重视学生自主化管理的能力。自主管理重视了学生这个独立个体,强调了学生的需要、兴趣,自主管理以帮助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班主任有意识的培养和引导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强烈的个人进取心,向自己提出要求,主动采取实际行动来培养自己的优良品德。自主管理所改变的个体行为不是主要依赖外部的控制和管理来实现,而是依赖于个体的自主性,这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学生管理方式。
2.3学生学习自主化管理。学生自主化管理要求班级的全体成员相互负责、相互协调,自觉地担负起班级一部分组织管理工作和思想工作,这样通过参与班级管理能实现班级成员的要求和愿望。学生在自主管理的环境中思想、身心得到满足,体验到个人存在的价值与自我奉献、他人奉献的乐趣,让学生对自已树立了信心,有了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了怎样坦然地寻求帮助,怎样与他人相配合,怎样与人相处才能使事情进展得更顺利,自己的心情更愉快,即学生意识和感受到了在管理过程中自身所处的主体地位。从而尝到自主管理的甜头和由此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
2.4增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丰富让学生作班级管理主体的形式,促使学生关心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做出自己的选择,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体现学生积极做班级中的主人翁;鼓励学生当班干部,学生只有作班干部,才能更加体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班干部是学生的代表,学生应能感觉作班干部是光荣的,是为班级和同学服务的。这样,学生的自主性会加强,学生会真正成为成长的主人,学生会在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下,获得充分的发展,促进学生完满人格的养成。
实践证明,在中职学校的班级内实行自主化管理,一般没有违纪事件发生,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基本能够进行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等,特别是重大事情、重大事件引导学生集体作决策,集体寻找解决方案。能发挥学生的自律性,并解放了班主任教师;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培养,特别是自主观念与习惯的形成,大大地促进了班风、学风、凝聚力、各项活动的全面发展。
在中职学校的班级内实行自主化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提高教学质量。自主管理促使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通过自主管理,学习兴趣增强,自学能力明显提高,在学习中能够交流合作。成绩的好坏还是评价一个班级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自主管理模式的实施,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平等、互助、个性张扬、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在班风正、学风浓、凝聚力极强的良好环境中,学生们能从中受益,学习效率能大大提高,从而促进友谊,增进了解,使自主管理良性发展。
2.5弱化班主任在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弱化班主任在管理中的作用是学生的需要和发展,逐步发展到“学生管理为主,班主任管理为辅”,才能使学生这个教育的主体得到不同程度的发挥。弱化班主任在管理中的作用能使本人的工作压力减轻,更多的精力用于教育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当中。班主任有句话说“忙得脚打后脑勺了”,这是说班主任工作的琐事太多。作为班主任的确工作压力很大,既要在教学上,又要在教育工作中,作为班主任每天都很忙是很可怜的,每天不知道都忙了些什么是很可悲的,忙得没有时间思考更是一件悲惨的事情。有时间思考才有能力创新,而班级自主管理正是让班主任从繁杂的琐事中解脱出来,进行研究更有探索性的、支撑性的、指导性的东西,通过不断的学习、把自己的方法积累、理解、提升再运用。达到“学生收获着,我也收获着”的效果。
3.结束语
总之,只有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尊重的时候,班级管理才能适应学生的要求,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硕士论文《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研究》,作者:陈法友
[2]《教育教学研究》,《班级管理运用赏识教育的误区》,作者:洪英
[3]《赏识教育在高职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作者:迟雪莲
[4]《教育教学研究》,《惩罚教育之我见》,作者: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