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7:28:08
序论:在您撰写有机农业市场规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2月10日,《2016年世界有机农业年鉴》在德国纽伦堡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据报告显示,从全球范围来看,有机农业延续了近几年迅猛发展的势头,有机农业用地总面积达4370万公顷,市场规模超600亿欧元。
2014年,全球有机农业市场增长迅速。据市场调查机构有机观察(Organic Monitor)估计,2014年全球有机食品消费市场规模已超过600亿欧元,美国继续以271亿欧元的市场规模稳坐世界第一有机食品消费市场宝座,紧随其后的是德国(79亿欧元)、法国(48亿欧元)和中国(37亿欧元)。2014年,瑞典人对有机食品表示出了极大兴趣――瑞典有机食品消费市场增幅超过40%,这对一个较为成熟的消费市场来说增速惊人。人均消费额最高的国家是瑞士(221欧元)和卢森堡(164欧元)。
有机农业生产者达到了230万人的历史新高。在过去的几年里,有机农业生产者人数位列前茅的国家是印度(65万人)、乌干达(19万人)和墨西哥(16万人)。
有机农业用地达到4370万公顷,比2013年小幅增长了50万公顷。澳大利亚和阿根廷因为有机牧场占有较大面积,分别以1720万公顷和310万公顷占据各国有机农业用地排名中的第一和第二位,美国有机农业用地面积(220万公顷)排名第三。从国家内部来看,全球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有机农业用地占总农业用地的面积超过10%,马尔维纳斯群岛(36.3%)、列支敦士登(30.9%)和奥地利(19.4%)分列前三位。
自2000年起,世界有机农业权威研究机构――瑞士有机农业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of Organic Agriculture )和全球最大的国际有机农业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已连续17年在全球范围内联合开展有机产业发展调研,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世界有机农业年鉴》(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近几年报告均在2月的纽伦堡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内容由有机产业专家撰写,主要包括世界几大洲和特定国家的有机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被称为全球有机农业发展的“白皮书”。尽管由于各国有机农业运动发展和管理水平不一,造成统计数据相对粗放,但从全面性和权威性方面来看,《世界有机农业年鉴》是目前全球有机业界最可靠的信息来源之一。
有机农业的发展概况
全球有机农业发展概况
根据IFOAM的统计,有机食品市场近十年来一直保持在年20%-30%的增速。2007年,全球的有机食品的市场规模为460亿美元,IFOAM预计到2010年,全球有机食品市场规模为1000亿美元。有机食品的主要消费市场是美国和欧洲,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2007年有机食品和有机饮料的销售收入约为200亿美元。
作为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市场,美国的发展对于评估中国有机行业发展潜力有着借鉴意义。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概况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着全球最多的农民数量和农业面积。
有机农业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兴起,是属于比较新兴的行业。根据中国统计局统计,至2006年底,我国约有2300个企业获得31家不同认证机构的有机食品认证,有机认证面积210万公顷,产量280万吨;转换面积110万公顷,产量100万吨;采集面积208万公顷,产量5万吨。生产总量的年平均增长为30%-50%。
有机食品是一种纯天然的食品,有着严格的生产标准。中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规定:一年生作物需要24个月的转换期,多年生作物需要36个月的转换期。
目前,我国的有机食品主要是:新鲜和加工的水果和蔬菜;谷物类,籽仁类;茶叶;蜂产品,坚果,食用菌及蛋肉鱼等。
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有机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能使用化学合成农药、激素或者转基因技术等原因,相较于普通农作物,有机农作物的特点主要是:1.需要施用更高成本的有机肥;2.生长周期长;3.更高的管理成本,更多的劳动力需求;4.需要更高的栽种技术;5.在2-3年的转换期期间,产量下降和成本上升,但是售价却未能提高,增加了生产投入。
一、全球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20世纪70年代,“石油农业”在消除农业贫困、增加食品供应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同时也带来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高强度投入的化学品成为农业污染最重要的来源,进而造成了土壤、水体、大气等生态系统的立体污染,致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这促使人们对现代农业进行反思,探索新的出路。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成立,对规范有机农业生产和市场,推进有机农业研究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有机农业进入增长期,其标志是成立有机产品贸易机构,颁布有机农业法律,政府与民间机构共同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全球有机农业生产持续增长。根据有机农业研究院、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2012年度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球有机农业生产遍及160个国家和地区,有机农业面积达到3704万公顷(包括过渡期面积),有机农业面积占农业面积的0.85%。具体来看,有机农业发展呈如下特点:
1.洲际有机农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有机农业面积呈稳定增长。与1999年相比,2010年有机农业面积增长了约2.4倍,但洲际之间发展不平衡。其中,大洋洲有机农业面积比例最大,占全球有机农业面积的33%、其次为欧洲占比27%、拉丁美洲占比23%、北美和亚洲占比均为7%、非洲占比3%。欧洲为有机农业面积增长最大的地区,与2008年相比,有机农业面积增长了约170万公顷。从有机农业面积占区域农业面积分析,大洋洲和欧洲占比较高,分别为2.85%和1.36%,非洲最小,占比为0.1%。
2.有机农业生产和市场规模。2010年,全球有机农业生产者达到1574971户,比2009年有所下降。从洲际来看,在2005-2010年间,有机农业生产者增长平均为1.27倍数。其中,非洲为增长最快的地区,达到3.04倍,其次是亚洲为1.35倍、欧洲为0.48倍、拉丁美洲为0.46倍、北美洲为0.39倍、大洋洲为0.12倍。非洲和亚洲增长比较快的原因除了政府政策支持外,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有机农业生产规模小,小农户数量居多,而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有机农业属于大农场经营,农户数少,但面积增幅较大。从市场规模看,2010年,全球有机农产品贸易达到445亿欧元,比2005年增长89.2%。北美、欧洲和亚洲交易额分别达到220.59和195.83亿欧元,占总交易额的93.5%。
3.有机农产品种类和有机农业生产大国。2010年,全球有机庄稼种植面积为609万公顷,排名前5位的农作物面积包括:谷物类251万公顷、草料203万公顷、含油类种子46.8万公顷、蛋白类作物30万公顷、蔬菜27万公顷;永久类作物面积265万公顷,主要包括咖啡64万公顷、橄榄油50万公顷、可可29万公顷、坚果类26万公顷、葡萄22万公顷。排名前10有机农作物生产大国分别是:澳大利亚、阿根廷、美国、巴西、西班牙、中国、意大利、德国、乌拉圭和法国。
4.有机农业认证机构发展。2009年,全球有机农业认证机构达488家,比2008年的481家有小幅增加。其中大多数认证机构设在欧盟、日本、美国、韩国、中国、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家。全球共有79个国家有认证机构,主要为发达国家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认证服务,非洲绝大多数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缺乏本地认证服务提供商。非洲仅有10个认证机构;亚洲有164个认证机构,其中大多数总部设在韩国,中国,印度和日本。2003年以来亚洲认证机构数量急剧上升,欧洲和拉丁美洲有所增加,非洲和大洋洲则相对稳定。
二、有机食品价格及其弹性特征
由于各国经济水平、各国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认知和消费偏好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市场有机食品价格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国际组织和政府的研究报告中,主要采用两种比较方法:一是选择本国市场,对常规食品价格和有机食品价格进行比较,评估有机食品的价格溢出;另一种方法是测算有机食品的价格弹性,讨论价格变化对有机食品需求量的影响。
(一)有机食品与常规食品价格比较
已有研究文献主要基于不同国家或一国不同地区的比较。尹世久(2010)通过调查我国粤、苏、鲁三省七个城市13个超市或专卖店的有机食品与常规食品价格,发现有机食品的价格溢出平均为3.15。从食品种类来看,有机蔬菜的价格溢出最大,达到3.76,有机大米和面粉的价格溢出相仿,分别为2.87和2.83。从地域来看,山东的价格溢出略高,为3.18,广东与江苏比较接近,分别为3.11与3.12。山东省有机蔬菜销售较为少见,但其有机大米与有机面粉的价格溢出都远远超过广东和江苏两省,达到3.17。其调查结果与美国农业部调查结果基本相仿(如表2所示),有机蔬菜价格比常规蔬菜价格平均溢出接近3倍。
(二)有机食品价格弹性
虽然有机食品价格、消费者收入、常规食品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等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需求,但有机食品价格弹性主要反映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有机食品需求相应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信息的敏感程度。以意大利为例,20种日常消费品价格弹性特点表现为:
1.绝大部分有机食品价格弹性大于1。除了小甜点的价格弹性为0.1和不含碳水化合物的果汁价格弹性为1外,18种食品的价格弹性大多有在2和5之间。
2.大部分有机食品遵循“需求法则”,即价格下跌,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量价呈反比例关系,需求曲线可以表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3.有些有机食品量价呈正向变动,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例如,果酱、新鲜水果、意大利面、橄榄油、小甜点、精制谷物、鸡蛋、茶出现了量价齐升;大豆饮品出现量价齐跌。需求曲线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可能的原因是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消费偏好发生变化,对这些食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拉动了价格上升。
4.新鲜和易腐食品价格弹性较大。例如,新鲜水果、蜂蜜、大豆饮品、鸡蛋、鲜奶的价格弹性分别达到16.7、14.2和10.4、9.6和9.6,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极为敏感,即价格一个微小的变动导致需求量大幅度变动。上述分析显示,随着潜在的消费需求成为有效需求,有机食品价格溢出效应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
作为有机食品生产历史悠久和有机食品生产及消费大国,对意大利有机食品价格弹性变动分析对我国有机食品贸易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借鉴:即大部分有机食品价格弹性较大,部分有机食品量价成正向关系,价格越高,需求越大,因此扩大种植将有利于农户收入增长;对于价格富有弹性但量价反向关系的有机食品,只要价格下降幅度小于需求量增长幅度,生产者仍然可以获益。
三、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及其对策
我国认证有机农业生产开始于1989年,2006年,我国通过有机认证的面积为203万公顷,排在全球第三位。但最新统计显示,2010年,有机认证的面积仅为139万公顷,全球排名第6位。我国有机食品在全部食品种类中只占0.1%,远没有达到国际2%的平均水平。尽管有机农产品高价格对农民具有激励作用,但在缺乏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政策支持的环境下,单个小农户面临有机农业生产过渡期的高风险和高成本,不愿投资有机农业生产。有机农业生产的高成本主要来自固定设备、培训、有机资格认证、有机肥等大量资本投入,其成本一般高于常规农业生产的40%-100%以上。农户要实现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轨,过渡期内成本高于收益,一些农户只有依赖借贷投入。但风险导致的农村信贷市场约束间接阻碍了农户选择有机农业新技术投入。因此,根据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鼓励农民投资有机农业生产。
1.在经济发达地区,鼓励土地流转,规模化发展有机农业。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耕地、淡水资源等呈现刚性约束和农业经营主体发生变化,这要求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必须进行相应调整,即要依赖科技推动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因此,可以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鼓励土地向粮食种植大户和农业公司转移,从而实现有机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不断改善,世界各国消费者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消费者偏好从常规食品向有机食品转变。因此,有机食品价格变化和价格弹性成为一些国际组织和政府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点。本文对全球有机农业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国内外消费者有机食品价格和价格弹性进行了比较,针对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全球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20世纪70年代,“石油农业”在消除农业贫困、增加食品供应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同时也带来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高强度投入的化学品成为农业污染最重要的来源,进而造成了土壤、水体、大气等生态系统的立体污染,致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这促使人们对现代农业进行反思,探索新的出路。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成立,对规范有机农业生产和市场,推进有机农业研究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有机农业进入增长期,其标志是成立有机产品贸易机构,颁布有机农业法律,政府与民间机构共同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全球有机农业生产持续增长。根据有机农业研究院、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2012年度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球有机农业生产遍及160个国家和地区,有机农业面积达到3704万公顷(包括过渡期面积),有机农业面积占农业面积的0.85%。具体来看,有机农业发展呈如下特点:
1.洲际有机农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有机农业面积呈稳定增长。与1999年相比,2010年有机农业面积增长了约2.4倍,但洲际之间发展不平衡。其中,大洋洲有机农业面积比例最大,占全球有机农业面积的33%、其次为欧洲占比27%、拉丁美洲占比23%、北美和亚洲占比均为7%、非洲占比3%。欧洲为有机农业面积增长最大的地区,与2008年相比,有机农业面积增长了约170万公顷。从有机农业面积占区域农业面积分析,大洋洲和欧洲占比较高,分别为2.85%和1.36%,非洲最小,占比为0.1%。
2.有机农业生产和市场规模。2010年,全球有机农业生产者达到1574971户,比2009年有所下降。从洲际来看,在2005-2010年间,有机农业生产者增长平均为1.27倍数。其中,非洲为增长最快的地区,达到3.04倍,其次是亚洲为1.35倍、欧洲为0.48倍、拉丁美洲为0.46倍、北美洲为0.39倍、大洋洲为0.12倍。非洲和亚洲增长比较快的原因除了政府政策支持外,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有机农业生产规模小,小农户数量居多,而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有机农业属于大农场经营,农户数少,但面积增幅较大。从市场规模看,2010年,全球有机农产品贸易达到445亿欧元,比2005年增长89.2%。北美、欧洲和亚洲交易额分别达到220.59和195.83亿欧元,占总交易额的93.5%。
3.有机农产品种类和有机农业生产大国。2010年,全球有机庄稼种植面积为609万公顷,排名前5位的农作物面积包括:谷物类251万公顷、草料203万公顷、含油类种子46.8万公顷、蛋白类作物30万公顷、蔬菜27万公顷;永久类作物面积265万公顷,主要包括咖啡64万公顷、橄榄油50万公顷、可可29万公顷、坚果类26万公顷、葡萄22万公顷。排名前10有机农作物生产大国分别是:澳大利亚、阿根廷、美国、巴西、西班牙、中国、意大利、德国、乌拉圭和法国。
4.有机农业认证机构发展。2009年,全球有机农业认证机构达488家,比2008年的481家有小幅增加。其中大多数认证机构设在欧盟、日本、美国、韩国、中国、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家。全球共有79个国家有认证机构,主要为发达国家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认证服务,非洲绝大多数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缺乏本地认证服务提供商。非洲仅有10个认证机构;亚洲有164个认证机构,其中大多数总部设在韩国,中国,印度和日本。2003年以来亚洲认证机构数量急剧上升,欧洲和拉丁美洲有所增加,非洲和大洋洲则相对稳定。
二、有机食品价格及其弹性特征
由于各国经济水平、各国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认知和消费偏好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市场有机食品价格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国际组织和政府的研究报告中,主要采用两种比较方法:一是选择本国市场,对常规食品价格和有机食品价格进行比较,评估有机食品的价格溢出;另一种方法是测算有机食品的价格弹性,讨论价格变化对有机食品需求量的影响。
(一)有机食品与常规食品价格比较
已有研究文献主要基于不同国家或一国不同地区的比较。尹世久(2010)通过调查我国粤、苏、鲁三省七个城市13个超市或专卖店的有机食品与常规食品价格,发现有机食品的价格溢出平均为3.15。从食品种类来看,有机蔬菜的价格溢出最大,达到3.76,有机大米和面粉的价格溢出相仿,分别为2.87和2.83。从地域来看,山东的价格溢出略高,为3.18,广东与江苏比较接近,分别为3.11与3.12。山东省有机蔬菜销售较为少见,但其有机大米与有机面粉的价格溢出都远远超过广东和江苏两省,达到3.17。其调查结果与美国农业部调查结果基本相仿(如表2所示),有机蔬菜价格比常规蔬菜价格平均溢出接近3倍。
(二)有机食品价格弹性
虽然有机食品价格、消费者收入、常规食品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等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需求,但有机食品价格弹性主要反映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有机食品需求相应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信息的敏感程度。以意大利为例,20种日常消费品价格弹性特点表现为:
1.绝大部分有机食品价格弹性大于1。除了小甜点的价格弹性为0.1和不含碳水化合物的果汁价格弹性为1外,18种食品的价格弹性大多有在2和5之间。
2.大部分有机食品遵循“需求法则”,即价格下跌,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量价呈反比例关系,需求曲线可以表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3.有些有机食品量价呈正向变动,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例如,果酱、新鲜水果、意大利面、橄榄油、小甜点、精制谷物、鸡蛋、茶出现了量价齐升;大豆饮品出现量价齐跌。需求曲线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可能的原因是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消费偏好发生变化,对这些食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拉动了价格上升。
4.新鲜和易腐食品价格弹性较大。例如,新鲜水果、蜂蜜、大豆饮品、鸡蛋、鲜奶的价格弹性分别达到16.7、14.2和10.4、9.6和9.6,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极为敏感,即价格一个微小的变动导致需求量大幅度变动。上述分析显示,随着潜在的消费需求成为有效需求,有机食品价格溢出效应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作为有机食品生产历史悠久和有机食品生产及消费大国,对意大利有机食品价格弹性变动分析对我国有机食品贸易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借鉴:即大部分有机食品价格弹性较大,部分有机食品量价成正向关系,价格越高,需求越大,因此扩大种植将有利于农户收入增长;对于价格富有弹性但量价反向关系的有机食品,只要价格下降幅度小于需求量增长幅度,生产者仍然可以获益。
三、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及其对策
我国认证有机农业生产开始于1989年,2006年,我国通过有机认证的面积为203万公顷,排在全球第三位。但最新统计显示,2010年,有机认证的面积仅为139万公顷,全球排名第6位。我国有机食品在全部食品种类中只占0.1%,远没有达到国际2%的平均水平。尽管有机农产品高价格对农民具有激励作用,但在缺乏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政策支持的环境下,单个小农户面临有机农业生产过渡期的高风险和高成本,不愿投资有机农业生产。
有机农业生产的高成本主要来自固定设备、培训、有机资格认证、有机肥等大量资本投入,其成本一般高于常规农业生产的40%-100%以上。农户要实现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轨,过渡期内成本高于收益,一些农户只有依赖借贷投入。但风险导致的农村信贷市场约束间接阻碍了农户选择有机农业新技术投入。因此,根据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鼓励农民投资有机农业生产。
1.在经济发达地区,鼓励土地流转,规模化发展有机农业。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耕地、淡水资源等呈现刚性约束和农业经营主体发生变化,这要求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必须进行相应调整,即要依赖科技推动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因此,可以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鼓励土地向粮食种植大户和农业公司转移,从而实现有机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2011年11月23日,ChinaVenture投中集团分析师冯坡了一项资本投资农业的分析报告《产业化凸显农业投资价值 投资者“务农”热情高涨》,他在投中集团长期跟踪农业领域,本刊记者专访了冯坡。
《新财经》:在资本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为什么农业成为资本新的投资热点?
冯坡:资本对农业的关注,主要源于“现代农业”时代的来临。在社会与经济环境、消费者消费水平及消费需求都达到一定程度时,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既是市场发展需要,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目前整个PE市场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农业领域投资相对滞后,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小,而且农业本身具有较强的抗周期性,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新财经》:您如何看待当下资本追捧有机农业的现象?
冯坡:资本对有机农业的追捧,主要源于消费升级导向以及“食品安全”形势下,居民对“有机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严格来说,与消费服务行业受到资本热捧并无本质差别。
《新财经》:资本追逐有机农业背后的机遇是什么?
冯坡:其背后的机遇主要有两个层面:第一,消费升级导向为有机农业带来更大发展空间,比如对高端食品的需求直接促进有机农业产品销售的增长,而休闲、旅游等方面的需求,则为有机农业开拓商业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
第二,“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机遇,近年来频出的食品安全事故,使得人们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出现快速增长,无论是终端消费者还是下游的食品企业,都对有机农业产生更大依赖,因此,整个市场规模得到快速扩张。
《新财经》:目前资本投资有机农业的风险是什么?
冯坡:有机农业作为典型的农业细分领域,其主要来自政策、市场、自然风险和企业管理方面的风险:首先政策方面农业投资最大的难点是土地问题,农民和企业都不能拥有土地产权而只拥有土地使用权,而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目前还未放开,因此对于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其次,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两个层面的自然风险,前者如水资源减少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减产风险,后者如冰冻天气对自然作物生长的影响等;
第三,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市场价格波动以及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交易风险,由于我国农业产业相对分散,市场议价能力普遍不强,因此,终端市场价格波动为企业经营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最后,由于农业企业普遍缺乏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财务、制度管理等方面不够规范,对企业扩张以及最终登陆资本市场都构成一定障碍,此外,目前农业企业普遍采用的“公司+农户”或者“公司+合作社+农化”的经营模式,也有可能因天气、政策等原因面临大规模违约风险。
《新财经》:你对资本进入有机农业项目有什么投资建议?
冯坡:在产业链角度,投资人应关注产业链延伸较长的企业,因为纯粹的种植、养殖企业受自然气候及宏观调控影响较大,风险难以预期;其次,品牌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而农业与普通消费品领域一样,品牌、渠道都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投资人可关注农业龙头企业;团队方面,投资人要注重高管团队的行业背景,技术型团队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投资人必须要专注,因为农业企业成长周期较长,创始团队的专注十分重要。
《新财经》:与中粮、万达和汇源这些大集团的农业项目相比,创业者及中小企业实力弱,应如何进入农业领域进行投资?
冯坡:中小型农业企业较难进行产业链整合,因此可以专注于产业链中的某个环节或者细分领域,在以下细分领域,创业者及中小企业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一、生物农业:过去几十年,化学农业在中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展,未来农业增收已经无法再依靠化学品,那么最可能再次刺激农业产量增收的就是生物技术,整个农业领域从上游的种子、疫苗到下游的食品,都将大量使用生物技术。
二、农业装备:随着农业逐渐规模化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机械化生产将是大势所趋,未来小农经济将快速退出,而代之以机械生产为主的规模经济。近年来农业机械获得了广泛应用,未来该行业还将处于高速成长阶段。
关键词:马来西亚;有机农业;有机农产品消费
1简介
马来西亚发展有机农业早在“绿色革命”之前就开始了。那时候,化学投入、修缮灌溉系统、现代技术的发展都是用来促进农业产量的,以此满足亚洲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和大面积的饥饿对农产品的需求(Hazell,2009)。如今,对“健康”食品,包括有机食品的需求在增加,尤其是来自欧洲、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需求(Willer等,2014)。马来西亚很早以前就开始实践有机农业了,那时,农场主使用农业生产的副产品生产堆肥。人们也消费从丛林中收集的有机农产品,或者是天然的野生蘑菇和竹笋。有机农业的商业性发展历史较短,在马来西亚堪称“小产业”。在商用有机农业建立之前,马来西亚的非营利组织最早提出有机农业的发展,他们关注食品质量,还有保护环境运动和世界组织相关活动的社会影响(Partap,2010)。了解到传统农业中使用较高的化学品投入,激励他们寻找其他来源的食物。马来西亚的环境技术和发展中心(CETDEM)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他们最先在一块地上进行试验,种植多种有机蔬菜和水果。几年后,他们农场生产的农产品进入了超市。马来西亚的环境技术和发展中心试验的成功,以及消费者需求促使其他农场采用同样的方式发展有机农业。消费者购买有机蔬菜和水果的需求在增加,最终在1999年KlangValley市场开张了第一个有机农产品商店。私人企业也开始开发潜在市场,他们生产并为有机农场主提供有机肥料。
2有机农产品的消费
近年来,马来西亚的有机农业产业有了实质性的扩大,涉及有机农业的农场主数量从2010年的900人增加到2012年的超过1500人。2014年,属于有机农场的耕地面积为1700hm2,具体生产有机水果和蔬菜。经过“myOrganic”认证的有机农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当地消费需求和国际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促进了有机农业产业的成长。随着对食品品质和安全的关注度增加,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兴趣也快速增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否越来越担忧,2010年,马来西亚农业发展研究学会(MARDI)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超过90%的马来西亚消费者了解有机农产品,并且他们将这一产品与无化学投入的、对健康有益和自然的联系在一起。这一研究也表明,53.8%的马来西亚消费者在6个月之内至少消费了一次有机农产品,其中一部分人经常消费有机农产品。有机食品中,蔬菜消费量最大,其次是水果、零食和肉类。有机农产品的消费量受它的可获得性或市场供应量的影响。在马来西亚,超市是有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其次是菜市场和有机农产品商店。人们购买的有机农产品大部分是蔬菜,其次是水果和加工产品。一般情况下,马来西亚各种族,包括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都消费有机农产品。但华人购买和消费有机农产品的频率高于马来人和印度人。影响这些人购买有机农产品的因素包括消费者对健康的考虑、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以及产品本身的观感。新技术可以帮助农场主生产高质量的有机农产品。预计马来西亚有机农产品的年需求增长率将超过12.4%,每年的价值超过2000万吉林特(1马来西亚吉林特约合1.50元人民币,2016)。
3政府政策和认证管理
马来西亚政府对有机农业的政策始于1998年,当时为农场主发展有机农业了一个正式准则。此外,马来西亚第三次农业政策(NAP3,1998—2010)聚焦于农业项目,这些农业项目的目标是更高的产出,同时确保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一政策系统阐述了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主要强调农业与林业、农业的多种经营,对边缘土地的修复,对有机废物的回收利用、地面覆盖、肥田作物、堆肥、有机农业生产、水土保持等。并为促进马来西亚农业可持续发展采取了措施。第三次农业政策将有机农业作为一个与生态保护有关的市场机会,这一市场与小规模生产者相对更契合(Ahmad,2001)。在第三次农业政策规划中,马来西亚在2010年前有机农场面积将达到2万hm2,产生价值3亿美元的收入。尽管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目标没有实现,但政府仍然通过其政策支持有机农业,包括马来西亚第八、九、十个国家发展计划(2010—2015)中都对有机农业进行了说明,在《国家农业食品政策》(DAN2011—2020)中也有关于有机农业的政策支持。政府鼓励小规模生产者投资有机农业来增加收入、保护环境和促进国家农产品出口。政府也制定了认证方案来保证产品质量和标准。
4马来西亚有机农产品的标准
马来西亚农业部和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部门委托马来西亚的农业部门(DOA)建立一个有机农业认证体系,即马来西亚有机农产品证书(SOM)。这一体系从2002年开始实施,当时共有581hm2的蔬菜农场获得了SOM认证(Ramli,2002)。马来西亚的农业部门负责SOM认证的发展、监督和监管,保证有机农场遵从马来西亚MS1529:2001标准的条款和程序。2014年,马来西亚MS1529:2001标准更新为MS1529:2015标准,这一标准约束的产品是“以有机种植物为基础加工的产品”,并对其生产、加工、装卸、标签和销售做出规定,由马来西亚标准管理部门在2015年。这一标准的有以下目标,一是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免受市场上以及无事实依据的宣传的欺骗。二是保证产品的生产、准备、储藏、运输和标签都符合标准。三是与国际标准接轨以促进贸易。这一标准将对标签和营销的标准包含在内,因为它符合马来西亚法律对产品标签的相关规定。按照马来西亚最新的修订标准,政府在2015年3月将SOM的标识从“SkimOrganikMalaysia”变成了“myOrganic”。目前,有151个农场,共1848hm2土地得到“myOrganic”的认证。大多数有机农场都位于彭亨州(Pahang),并且大多生产蔬菜(表1)。与其他作物相比蔬菜的需求量更大,因此农场主更喜欢种植有机蔬菜。所生产的蔬菜包括叶类菜,如甘蓝、花椰菜、芥菜、中国甘蓝和菠菜。种植的有机水果包括榴莲、木瓜和香蕉。这些水果都有特定的销售渠道。同时,由于一些种植菌类和草本植物的农场在目前的耕作实践中没有使用化学投入品,其认证程序更简单,因此获得“myOrganic”认证的农场数量也在增加。结果,获得认证的公司从2003年的3个增加到2015年的151个(表2)。获得“myOrganic”证书的农场数量在2011年达到最高,为29个。2014年,获得有机认证的农场所生产的有机农产品总量达到65591t,价值达到1.75亿吉林特(DOA,2015)
5有机农产品的主要销售方式
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马来西亚的有机农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马来西亚有机产品商业规模在扩大,也得到消费者较好的支持(Tiraieyari等,2014)。目前,在关注健康的消费者需求的带动下,马来西亚正在经历一个有机农产品市场逐渐成熟的过程。马来西亚有机农产品市场规模的扩大靠消费带动,其价格也由市场需求决定。政府不干预有机农产品的销售。一般情况下,销售方式有3种:家庭直接销售、通过有机农产品零售商店销售、通过有机农场的农场主合作组织销售。发展最早的销售方式是第一种,即直接上门式的家庭销售。20世纪90年代初期,少部分生产者采用这种方式给他们的老顾客供应产品。现在,这种方式扩大到给特定的消费者提供经过检验、质量过关的产品。除此之外,家庭直接销售也可以用于一些忠实客户,他们愿意支付比一般市场价格略微高一些的价格购买有机农产品。截至2015年,马来西亚约有200个有机产品超市并且数量还在增加。然而,在马来西亚有机农产品超市并不是销售有机农产品的最大市场,因为大部分消费者更愿意从传统超市中购买有机食品,一些有机农产品主要从传统市场上购买。其次较大的市场就是位于雪兰莪州(KlangValle)的天然食品超市。因为有机农产品价格高,很多人消费不起(Ahmad和Juhdi,2010)。在马来西亚,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售价高50%~300%。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场主通过另一种方式来销售他们的产品,例如通过有机农场主合作社。合作社与当地特定的购买者建立直接联系。举例来说,位于CameronHighland的有机农场主合作社为销售他们自己的产品专门设计了一个网页(Tiraieyari等,2014)。除了这些消费渠道之外,一部分有机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口产品到新加坡,那里的需求非常大。目前,出口能力受供给短缺的限制,这是马来西亚有机农产品经营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6马来西亚有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6.1供给不稳定即使当地市场有更高的需求,农场主也不能承诺每个月向超市供应固定数量的有机农产品。例如,零售超市为了满足顾客需要,每个月都要保证至少有一定数量的胡萝卜。由于有机农场实行严格的轮作制,他们不能一整年都种植胡萝卜,因此,批发商难以获得稳定的胡萝卜供给。农场主也不能提前承诺能供应特定的数量。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是连续不间断的,但种植者却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发展农业需要土地,这就产生了与商业和工业等部门的竞争,而农业通常难以提供其他行业那样高的土地使用回报,这样就使得农场主不能扩大他们的农场规模。农场主需要从城里的家中搬到非常远的农村,这也增加了农场主的经营成本。不仅如此,与传统的耕作方式相比,使用有机肥料后农产品的产量会降低,因此,农场主需要更好的地块来增加有机农产品的产量。有机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不能使用化学类的肥料和杀虫剂,有机农产品种植业也面临难以控制的病害风险。因此,他们正在探索能够平衡和控制这一影响的生态系统。这种风险和不确定性也造成市场上难以连续不断地供应有机水果和蔬菜。6.2劳动力缺乏有机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除草和害虫控制等种植活动通常由人工完成,因为有机农业不能使用化学产品。这将直接影响农场经营成本。工人必须经过有机农业生产和良好操作训练后才能开展田间作业。当地的劳动力匮乏,就得雇佣外国工人。但是,外国工人更愿意在工资高、工作环境舒适的工厂或零售商店工作。大部分田间操作需要人工完成,工人缺乏就会造成有机农场产出低。另外,提供高工资将增加经营成本,农场主的利润率就会降低。6.3获得有机认证前付出的成本有机农场主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在他们的农场在获得“myOrganic”的有机农场认证之前,必须开展两年的有机农业种植实践。在这两年中,农场主不能在他们农场的产品上使用“有机”标签。他们必须以普通农产品的价格销售其(有机)农产品。尽管其收回投资、达到盈亏平衡点所经历的时间要比其他农场长,但是,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必须得到保持,这样才能确保其达到消费者的要求。6.4市场规模仍较小在马来西亚,有机农产品被认为是为满足细分市场需求的细分产品。目前,由于有机农产品价格比普通产品价格高50%~300%,因此并不是很多人都愿意购买有机农产品。只有特定的消费群体愿意购买有机农产品,因为他们认为有机农产品物有所值。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越来越强的健康意识,促使消费者考虑购买包括有机农产品在内的健康、有营养的产品。更多人了解到使用化学投入品的危害,他们开始寻找更安全的食品。但是,与传统产品相比,有机农产品的市场规模仍旧较小。市场的扩大有赖于公众对健康产品的认识,以及对有机农产品购买价值的肯定。6.5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益处的怀疑消费者知道市场上能购买到有机农产品,包括新鲜的有机农产品。但是,许多消费者并不经常购买有机农产品(Rozhan,2009)。他们可能一年中只有一次或几次购买有机农产品,这样看来,他们不是出于“有机产品本身好”而购买有机产品。大部分情况是,消费者认为消费有机食品对其健康的益处非常小。至今并没有科学的研究证明消费有机农产品会降低患癌症或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并且,Bradbury等在2014年所做的研究发现,有机食品的消费与降低癌症发生率之间没有关联。有争论认为,这一研究中“特定的混淆变量没有说明”,并且研究者没有完全理解农药进入食物的机理(Pantziarka,2014)。6.6有机农产品的质量马来西亚人对他们所生产的有机农产品仍没有足够的自信。事实上,部分马来西亚人怀疑专家所宣称的“有机农产品有益”的说法,对当地有机农产品的认识仍不够。政府部门的监管需要努力确保当地生产的有机农产品遵循有机产品种植的程序和标准。消费者怀疑“myOrganic”是否可信赖,怀疑认证委员会在通过认证的事情上是不是“太宽大处理”了。有人不放心产品的原产地,有机农场的农场主所销售的产品是否真的来自他们自己那经过认证的农场,他们是否为了满足对特定产品的较高需求,而从没有被认证的农场那里获得产品。消费者也觉得有些生产者在销售产品时,将有机农产品和非有机农产品混合起来销售。直到现在,“myOrganic”的认证框架仍没有被国际机构所公认。这对来自马来西亚的有机农产品造成了负面影响。除非马来西亚的农场获得国际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否则来自马来西亚的有机农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难以获得承认。目前,一些有机农产品生产者为了将他们的产品出口到欧洲和美国市场,采用来自澳大利亚可持续农业全国联合会(NASAA)和美国农业部的认证。尽管如此,新加坡对马来西亚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马来西亚的很多消费者将产品质量和其外观联系在一起,消费者认为,非有机农产品与有机农产品相比,外观更吸引人。有机农产品经常会有一些小缺点,这会影响其外观。但是消费者认为有机农产品虽没有使用农药,但希望有机农产品具备和非有机农产品同样的外观品质。6.7粮食安全的优先性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2008年的粮食危机,粮食价格上涨了3倍多。但是,其间很多粮食出口国考虑到本国的粮食安全,拒绝出口本国的稻谷给原来的进口国。发生粮食危机时,如果粮食出口国不能保证充分满足本国的消费需求,他们就会拒绝出口。在危机发生时,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进口国就面临粮食不安全的风险。结果,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将粮食安全放在非常优先的位置,来保证国内粮食的连续供给。更关注以传统的生产方式来增加农产品数量,而不是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在这个意义上,由于有机农业对粮食安全的贡献非常小,因此并没有得到很高的重视。政府强调的是增加农场产出和农产品产量。
7马来西亚有机农业的技术应用
2014年马来西亚农业发展研究学会(MARDI)开展了一项研究,调查马来西亚有机农场主的技术应用情况。这一研究的目标是了解马来西亚有机农场主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在什么程度上他们在有机农业耕作中应用技术。这一研究对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日本的有机农场主在技术应用方面有哪些区别做了比较。主要比较5个技术参数:病害控制、认证、使用豆类作物控制杂草、覆盖、肥料和隔离带。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与来自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的农场主相比,来自马来西亚的有机农场主在技术应用方面处于中间水平。马来西亚的农场主注重使用隔离带确保种植有机作物的土地与传统的农业系统隔离。但是,他们却忽视了能影响其产出量的病害控制技术。与此不同的是,日本农场主注重应用覆盖和肥料技术,而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农场主注重豆类作物的施肥技术。研究也发现,日本农场的产出是最高的,其次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样,马来西亚的农场主需要向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同行学习。同时,马来西亚的有机农业生产中应该研究出更多的技术,并且技术应该从政府的研究机构传递到马来西亚的农场主手中。
8结论
[关键词]有机农业;历史;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352-03
1 有机农业及其产品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一词来源于英文词组“Organic Agriculture”。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欧盟、美国等国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概括,但内涵一致。即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有机农业基本标准,在生产过程中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1]。
有机食品:有机食品一词来源于英文词组“Organic Food”。在其他语言中也有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的,有机食品是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1]。
有机产品:所有以有机方式生产,符合各自有机标准的产品,包括有机食品、有机化妆品、纺织品、林产品、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1]。
有机农业强调自然秩序相和谐,天人合一,物土不二,强调适应自然而不干预自然;在手段上主要依靠自然的土壤,主张依赖自然的生物循环;在目标上追求生态上的协调性,资源利用上的有效性,营养的丰富性,是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新型农业模式[2-3]。
2 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历史
世界有机农业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9年,有机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围绕着如何培肥地力这一根本问题进行。18世纪初英国人到美洲开垦土地,大量砍伐森林。在美国独立后不到100年时间里,美洲就出现了因植被破坏引起的严重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等问题。美国政府不得不到处寻求对策,于是派遣时任美国农业部土壤管理局局长的F.H.King到中国寻找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经验。这样,由20世纪初开始总结中国传统有机农业的经验,不断发展成为今天的国际有机农业[4-5]。而中国真正的有机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回顾其发展历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中国有机农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4年中国农业大学率先开始进行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研究和开发,1988年国家环保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开始进行有机食品的科研工作,并于1994年在该所成立了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6]。
发展阶段:1992年,中国农业部批准组建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CGFDC),负责开展国内的绿色食品认证和开发管理工作,并于1995年提出了绿色食品的分级理论。CGFDC于2002年10月组建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OFCC),并成为在国家认监委登记的第一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OFDC根据IFOAM有机产品生产加工的基本标准,参照许多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协会或组织的标准和规定,并结合中国农业生产和食品行业的有关标准,于1999年制定了OFDC有机产品认证标准(试行),2001年5月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成为行业标准[7]。
规范阶段:2002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正式颁布并实施,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进入规范化阶段。2005年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颁布《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这是中国制定的第一个有机产品标准正式颁布。此后,中国有机农业迅猛发展,截止2010年底[8],中国有机农业认证企业从2003年的540余家增加到2512家,生产面积从2003年的34.3万公顷扩展到374.42万公顷,年产值从20亿元增加到63.98亿元[9]。
3 中国有机农业的现状
3.1 生产现状
从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看,目前中国有机和有机转换产品已有约50大类,400~500个品种,包括蔬菜、豆类、杂粮、水产品、野生采集产品等。截止2010年底,全国约有2000多家有机生产企业,总共有机面积300多万公顷。中国有机农业以种植业和加工业为主,参与企业占85.5%,生产总量占据94.3%,总销售额占68.8%。而生产面积则以野生采集和畜牧业最大,占生产总面积的67.9%,单位面积产值则以种植业最高(表1)。
从区域发展规模和认证数量看,本世纪初,全国区域比较优势初步显现,部分地方已形成有机食品集中产区。绝大多数生产基地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各省区。同时,产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在有机食品企业中,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全国发展速度均在提升,区域差距在逐步缩小[10]。截止2011年,全国已有368个单位创建绿色食品原料生产标准化基地536个,总面积840万公顷,带动农户1603.2万户,对接龙头企业1369家,每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9亿元。
3.2 市场现状
中国有机产品市场可以分为国外和国内两大市场。据中投顾问《2009-2012年中国有机食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估计,2010年,世界有机食品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中国有机产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中国生产的大部分有机产品被出口到欧、美、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促进了中国有机产业的起步和发展。2000年后,随着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国内有机食品的消费群体日渐壮大,逐步形成了国内消费市场[11]。据预测,2015年中国国内有机农产品将达到248~594亿元的市场规模,中国将成为第四大有机食品消费大国,有机食品有望占到中国整个食品市场的1%~1.5%。
3.3 标准与法规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有机农业市场的兴起、发展以及有机产品出口量的不断提高,中国政府开始重视有机产品的生产、销售标准的制定和认证工作。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了《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和《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颁布。2003年由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了我国《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规范》。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为有机监管体系的运作制定了整体制度体系。2005年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颁布《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这是中国制定的第一个有机产品标准。2005年6月,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制定了相应的产业规章以符合国家有机标准的要求。不断完善的有机产品认证监管体系,为保障有机产品认证的有效性,促进有机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中国有机认证机构共发放有机产品认证证书4800多张,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4000多家,国外认证机构认证企业数超过500余家[7]。
4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4.1 中国自然条件限制了有机农业发展
第一,从国家层面上看,中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小,粮食供给始终关系着国家安全。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扩张,中国未来的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和粮食需求总量将进一步提高[13]。因此,鉴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以及现有的植物保护水平,中国现阶段要全面发展有机农业尚有难度,只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绝不能盲目贪大求速[6-7,10]。
第二,中国幅员辽阔,全国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方式等各不相同,地域差异极其明显。这给标准化生产的有机农业设置了无形的障碍。从而导致有机农业在中国呈现出东西部发展极不均衡的局面[6,9]。
第三,由于中国农业化肥的过度长期施用和工业废水的不合理排放,近年来中国耕地和水体的面源污染十分严重[6],许多重污染地区连传统农业生产都无法进行。这无疑给有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2 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阻碍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规模、生产总量和开发面积都比较小[7,9-10,14-15],截止2009年,有机农业生产面积只占全国农业面积的0.34%,远低于世界0.85%的平均水平。而且产品结构不尽合理[9],种植业养殖业不协调,野生采集面积过大(表1),品种过于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此外,中国有机农业的产业化水平较低[9],产-供-销体系还不完善,从而极大的阻碍了有机农业的推广。
4.3 混乱的市场扰乱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国内有机食品市场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由于有机农产品很难直观判断其真伪,消费者消费后也难以感觉其和常规农产品的区别,这给不法商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假冒有机产品充斥整个有机市场[10,14]。此外,由于生产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部分企业生产的有机产品难以通过认证却仍然上市。这些问题都将造成市场贸易和生产的不协调[9],打破供求平衡,扰乱市场。
4.4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延缓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首先,政府对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认识不够和,真假难辨。再者,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的机构及相应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各级政府对开发有机农业还缺乏明确的政策、资金扶持[6-7,10,14,]。从而造成中国有机农业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难以提升。
4.5 有机法规和认证标准不健全制约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虽然中国有机农业相关法规和认证标准发展到今天已经基本形成体系,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认证机构既是有机产品的法律、 法规、 行政规定和标准的制定者,又是实施监控和颁发证书的部门,难以取得国际经销商的信任。 二是认证标准体系不够健全。三是监督管理力度不够,有机次品大量上市[10,15]。因此,中国的有机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不仅在国际上难以立足,国内市场也缺乏竞争力。
5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展望
5.1 统筹粮食生产,调整生产布局,加强环境治理
第一,协调好粮食安全和有机农业的关系。转变观念,正确摆放有机农业的位置,不能急于让有机农业来完全替代现代化学农业。国家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有机农业。
第二,要调整全国生产布局,缩小地区差,务求平衡发展。相对于东部,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是全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以及并存的经济弱势决定了其发展有机农业的可行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走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能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也能缩小其经济弱势[6]。
第三,开展农业环境调查,明确农业种植和养殖区域内土壤、大气和水环境的污染状况,确定应保护区域、应重点治理区域和应调整的区域,并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因势利导,积极推进有机农业持续、有序地向前发展。同时,政府应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从根本上扭转农业面源污染,为有机农业的大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