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7:28:02
序论:在您撰写社交媒体的特点及类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从基础功能网络中的社会化媒体。
包括博客,文档分享,在线百科,在线问答。博客已经被人们熟知了,它又称网络日志,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新的文章的网站,它能够结合文字、图像、视频和网站等链接,以及其他与主题相关的媒体,可以实现读者之间的互动。在博客上,人们可以将其设置成自己喜欢的风格,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某些主题的文章,是个可以表现个性化的平台。博客可以用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它的优势在于可以系统、详细地内容,并结合多媒体和博客的功能,体现图书馆的风格特点。但是博客缺乏及时性和快速的传播能力。笔者认为博客更适合用于图书馆阅读方法,资料查找方法等读者培训方面的内容,以及阅读文化知识方面的内容等。
2、核心网络的社会化媒体类型。
主要有微博,社交网站,及时通信,电子商务,视频&音乐,论坛,消费评论,分类信息。微博是目前使用人群最多的社会化媒体之一,它具有使用便捷,信息传播快,用户参与度高,内容草根性强等特点,是图书馆推广阅读的有利平台。
3、新兴网络和增值衍生网络中的社会化媒体。
首先根据用途可以排除一些类型,如:在线旅游,婚恋交友网络,商务社交,企业社交,私密社交,社交游戏,签到位置服务。移动/弹性社交的主要代表是微信,它通过消耗网络流量的方式来实现社交,人们可以利用微信语音信息,也可以文字以及其他多媒体的信息,是一种新型的聊天软件,截止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已经超过2亿已经有一些图书馆开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例如三江学院图书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二、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对社会化媒体的选择
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选择社会化媒体。
首先是阅读推广面向的人群。如果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是针对各个年龄层的大众,就要选择受众面广的,较为成熟的社会化媒体,例如博客,微博,论坛等;如果是针对年轻群体,就要选择更前沿、新颖和有趣的平台,如微信,轻博客等。另外,还要考虑不同职业群体所使用的社会化媒体,同样是社交网站,上班族更多使用开心网,学生则更多使用人人网。
其次是要达到的目的。图书馆倘若想要传达更多的阅读内容,可以选择博客,轻博客等;如果想加强和读者交流,可以选择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如果想宣传图书馆,可以选择微博,并注意利用视频和音乐,在线百科等;如果想对读者进行阅读指导,可以选择论坛,在线问答,即时通信,文档分享等;如果想推荐书目,可以选择微博,社交网站,微信等。
再次是社会化媒体的功能和管理。每种类型社会化媒体有很多具体的种类,选择的时候要注意其阅读推广功能和其自身的管理情况。好的社会化媒体有稳定的功能和良好的管理。好的功能能激发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灵感,采取更多样的阅读推广方式。
三、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对社会化媒体的使用和管理
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媒体获得关注的方法很多,在宣传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创建宣传视频,视频要从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着手,贴近大学生生活,时尚并且具有创新性。举例来说,拥有三万粉丝的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官方微博的主页上嵌入了一个宣传视频,名为《百年馆庆献礼短片:在这里起航,我的图书馆》。视频以一位学子作为主人公,讲述了图书馆如何帮助他在学习中成长,表达了主人公对图书馆的感激和热爱之情。短片很质朴,很生活化,但却有种触及心灵的感觉,让人对阅读、学习产生一种渴望,对图书馆产生一种感激之情。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比较固定,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因此获得读者关注并不难,可以利用图书馆的通知、网站、条幅等方式让读者知道图书馆在利用社会化媒体推广阅读,也可利用大学生使用较多的社会化媒体主动关注他们。
关键词:短视频平台;发展模式;差异化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6-0022-02
一、移动时代短视频现创业风口
移动时代,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移动设备普及,网速提升,流量资费下降,为视频信息传播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短视频作为视频内容的一种,是文字、图片外的第三叙述方式,集合多媒体形式,更生动直观,具有较高的传播效能。
短视频在保留视频形式优势的同时,相^传统的视频节目,时间更短,内容更精炼,更注重传播的有效性,对流量资费的要求较低。丰富活泼的形式,降低了传播门槛,更契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适应碎片化传播趋势,也容易形成“病毒式”传播[1]。
技术支持和受众基础的双重满足,让视觉传播的未来更加光明。自papi酱拍出2200万元天价广告,创下人类历史上单条视频广告的最高纪录起,更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短视频的市场。行业巨头纷纷介入,腾讯领投“快手”的新一轮投资,阿里宣布注资20亿打造“大鱼计划”将土豆全面转型为短视频平台,今日头条并购美国短视频应用,“美拍”“秒拍”这些短视频专业的头部平台也在不断升级营销。
二、差异化竞争成平台突围之道
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平台都在寻找自己的生存模式,差异化竞争成平台突围之道。目前行业中最主要的平台类型有三类:社交类、功能类、资讯类,之间或有交叉,但大体特色比较鲜明。
(一)社交类平台――以“美拍”为例
短视频作为文字、图片后的新社交语言,能够更生动活泼地展示用户当前的状态,能很好地场景化,将文字和图片不足以表达的情绪、内容传递出去。视频的社交属性甚至说是社交优势不容小觑。于是有很多短视频平台主打社交,其中以美图公司出品的“美拍”为例,沿袭美图软件的技术优势和用户基础,注重对用户社交心理的揣摩,成功从工具型产品转型到社交型产品[2]。用户可以对视频进行随意的剪辑,根据自己的心情或需求,添加贴图、音乐、特效,制作出个性化的“大片”,更好更贴切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多样化的特效功能贴近生活热点,并不断更新素材,增强了短视频制作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还可以对人像进行美颜等各种修饰,满足人们的自我美化心理。除了平台本身提供了展示、互动的窗口,还与新浪微博、QQ、微信朋友圈等主流社交媒体对接,尊重同时也是利用用户原有的社交习惯,一经推出立刻掀起热浪。“美拍”上线第9个月用户数量就突破了1亿,破亿速度超越微博、微信。
该类平台以社交为主要立足点,通过UGC模式获取用户参与,形成不断对外辐射的用户圈。通过研究并迎合用户的社交心理,打造专属社区,满足了部分用户展现个性、修饰自我、获取关注的社交需求,也为一些看客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方式。相比静态的图文,视频的形式更充分地调动了人们在社交过程的感官享受,表达和关注的自由受到年轻用户的喜爱,这些都是用户粘性和平台活力得以维持的关键。类似的平台还有“秒拍”“快手”等。
(二)功能类平台――以“小咖秀”为例
要说在激烈的竞争中另辟蹊径,“小咖秀”几乎算得上是目前短视频平台中最让人出其不意的一个。它是一款主打搞笑模仿功能的短视频拍摄应用,由“秒拍”团队操刀制作,拥有丰富多样的素材库,包括大量的歌曲、影视作品经典片段、综艺节选、人气网络视频,给用户进行模仿表演,或者说“对嘴”[3]。平台提供的素材或剧本,本身就异常夸张,具有极强的扩散潜能。用户借此创作一些搞怪有趣的视频,来满足自己的娱乐需求,这是“小咖秀”区别于其他的短视频平台的最大特点。如果说别的短视频平台倾向于多元集合,可供分享心情、分享故事,那“小咖秀”的定位就非常统一,专注娱乐搞笑。精准化营销,主要瞄准80后、90后,这些时下最活跃的网络受众,抓住他们的个性特征,打造了一个娱乐解压的平台。2015年上线之后,两个月之内就冲入APP Store排行榜第一,风起娱乐圈并迅速蹿红全国。像“五环之歌”“这三五太难了”等热门都形成了“病毒式”的传播,屡屡带“小咖秀”冲上热搜。平台还坚持更新主题,开发新功能,最新的合演功能更成功化解了视频制作过程缺乏互动性的缺憾。此外,“小咖秀”还与东南卫视联合打造大型娱乐节目《模王小咖秀》,通过整合营销的手段不断强调平台特点,扩大影响范围。
现有的功能类短视频平台,主要仍集中在开发娱乐功能,模仿秀、k歌是目前常见的几种类型。就“小咖秀”而言,实际上还处于社交类平台向功能类平台的过渡阶段,它作为功能类平台的特点可以认为还是社交类平台的个性化延伸。之所以单独介绍,是相信功能类平台的发展绝不会局限于此,未来很可能不断会有新的模式加入,甚至是更严肃更专业化的应用,实现从娱乐化向工具化方向的转变,特有的使用价值将是他们吸引用户的王牌。
(三)资讯类平台――以“梨视频”为例
视频作为新闻、资讯传播的方式之一,是早已被行业认可的,早在短视频市场如此火爆之前,各大新闻客户端就已经开设了短视频专栏。相比静态的报道,视频能更好地还原现场,解释信息,传递信息。“梨视频”是邱兵离职东方早报和澎湃新闻后的自主创业项目,原澎湃新闻主编李鑫、澎湃人物主编卢雁也加盟创业团队[4]。有着专业新闻生产基础的团队进入短视频的战场,带着特有的新闻敏锐度,着眼短视频行业资讯类空白领域直进,在差异化竞争中也是独树一帜的。最初主打时政及突发新闻,特殊的定位一度在业界引发热议,也正是因为这特别的“澎湃”味道而一路受到关注。拥有扎实的团队基础,创新的运营理念,还引进先进的视频自动剪辑技术,同时保证每日短视频的质量和数量,可以说在各个方面都相当用心。虽然后来由于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资质,被有关部门要求整顿,改版之后转而关注年轻人生活方面。但“梨视频”的尝试显示了资讯类短视频的市场需求和可能,以短视频的方式传递资讯,将会越来越普遍和受用。
资讯类短视频平台是三种平台类型中娱乐属性最低的一种,主要传递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垂直于不同的领域还将有更深入的细分,如“抖音”短视频平台专注音乐资讯的分享,“萌物星球”打造了一个宠物资讯社区,“第一视频”则以评论见长。这类平台的运营,也会有UGC的空间,但更看重的是PGC的专业性,媒体属性更强,对内容的选择、解读以及表达都有更高的要求。在取得相应社群的认可之后,还会有更好的发展。
三、风口之下内容依然是决胜点
(一)内容定位精准化、独特化
在技术层面上要完善平台设施,重视提升用户体验,但要始终记得内容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越来越强调内容创业的环境里,内容分发平台的成功空间有限,作为一个内容生产平台想要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就要找到自身内容方面的独创性,这是未来平台生存的立足点,同时也是竞争的突破口。“大而全”固然有一定可观的市场价值,但精准化、差异化才是更多数平台的发展方向。从已有的成功案例看,每个平台都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受众群和内容倾向,以“美拍”为例,该平台主要就是针对90后女性群体,重视社交属性的展现,深入契合女性的审美需求,善于利用粉丝效应,既服务于草根、W红也常向明星艺人借势。总之,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标签,并在确定平台的内容定位之后不断增强在用户心中的不可替代性。
(二)注重内容生态和品质的维护
首先要保证广泛的信息源,丰富多元的素材是内容运作的根本,能有独家的内容资源更是极大的优势,要积极打造自己的内容系统。“梨视频”在建立内容收集体系方面的创新就很值得一提,它强化了PGC和UGC的结合,打造了“全球拍客计划”。通过付费征集的方式吸引大家提供原始素材,使所获得的内容更真实全面,目前该计划已网罗了3100余名拍客,遍及国内每个区域以及国外520个城市。为了避免“广撒网”可能导致的平台质量下滑,“梨视频”还设有专业的编导团队对拍客提供的所有素材进行精选精修。保证内容广泛性的同时,还能坚持追求高品质和高原创。在维护内容生态和品质方面“梨视频”的态度确实是行业领先的。而“美拍”“小咖秀”吸引大V人物入驻,通过明星效应提升内容竞争力;功能类平台应用的升级与拓展同样也是内容生态维护的不同形式。
(三)改进分享机制和营销形式
除了传统媒体的报道宣传外,社交媒体成为当今走红的捷径,微信、微博的转发次数已经成为公认的热度评价标准。热点事件或人物的出现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先由传统媒体报道后才被大众认知,反过来变成先刷爆社交媒体进而获得传统媒体的关注。所以应该充分认识到新媒体背景下社交媒体在传播中的影响与价值,无论是不是以社交功能为主的平台,都要注重对社交媒体的利用。尤其要重视与当前主流社交媒体的互动,打破自身的交流闭环,打通各平台间的转发渠道,建立合适的分享机制,为用户的分享行为提供便利和动力。凭借用户的分享,扩大品牌辐射面,从各大社交平台吸引关注,并争取导流到自己的短视频平台上。要懂得利用社交媒体围绕热点话题开展综合营销,包括线上线下各种形式的活动,借此来增强平台的影响力,实现更广泛的二次传播。
参考文献:
[1] 孙振蒙.短视频:新闻报道的下一个“利器”[J].新闻研究导刊,2016(22):104.
[2] 李昕怡.短视频时代,来了[J].传播与版权,2016(2):112-113.
新闻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注重实践是其中一项基本要求。当前我国很多民办高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及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等原因,在新闻专业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学生专业实践机会较少,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导致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甚至认为新闻无学,对新闻专业失去兴趣。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在教学环节放大“实践”成为一种必然。新闻专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学生只有熟练应用摄影、摄像、电脑图文设计、网页制作等多媒体技术,才能在今后的就业中有优势和竞争力。
要增大实践环节,可以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个层面着手。学校要着力构建一个面向媒介融合的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践等实践类型,充分运用校内外实践平台,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拓展专业知识面。在实践中要结合各民办高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生个人特长,创新实践形式,开展以支农支教、新闻素养普及、社会公益、挂职锻炼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最新传媒技能,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从学生角度说,要增强实践意识,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校内外实践平台开展实践锻炼,掌握能够适应媒介融合的基本技术技能。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院校来说师资力量、基础设施、生源质量等有一定的差距,全面提高实践设施有一定难度,可以根据现有条件对实,如在新闻采访和写作课程中增加新闻摄影,在网络新闻课程中增加一些网页制作,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增加一些新闻摄像内容。在引进外来师资中要注重向技术应用型教师倾斜,以此弥补民办院校教师偏理论的不足。鼓励教师走出去,去新闻专业学校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和锻炼,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此外,可充分利用校内实践的便利条件提高学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去校内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进行锻炼,学习媒体工作流程,并进行新闻稿件的写作锻炼,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学校重要新闻事件为契机,开展校园新闻竞赛,并把优秀的新闻作品在校内平台上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获得技能提高。鼓励校内新闻社团的建设,如摄影协会、摄像协会、微电影协会等,学校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派老师提供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多媒体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新媒体新闻工具的使用主要侧重对网络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及网络调查、网络寻呼机、网络论坛等各种网络工具的学习。以搜索引擎为例,教师可讲解搜索引擎的种类、检索方式,并根据需要开展网络信息的检索等实践。要求学生根据报道题目进行相关检索,然后根据获得资料进行报道练习。网络调查的学习可结合社会重要事件展开,让学生设置调查问卷、挑选调查对象、开展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写作报道。通过这样的方法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二)社交型媒体的学习与实践“社交型媒体(socialmedia)是一种用于社会交往,可得便利、可扩展性强的传播媒体。它基于网络技术对新闻信息进行互动式传播,推动了知识与信息的民主化进程,使公众从信息消费者转变为信息制造者。”社交型媒体是近两年发展最为迅速也是在新媒体领域最受关注的媒介类型,常见的社交型媒体有Twitter、Facebook、YouTube、Myspace等。在我国,相同类型的社交型媒体有新浪微博、人人网、优酷等。普通民众甚至传统媒体和正式记者也成为社交型媒体的拥趸。社交型媒体拓宽了传统媒体的报道视域。民办高校新闻专业的教师要善于运用社交型媒体开展教学,鼓励指导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信息、提出话题、开展讨论。
(三)案例教学新闻媒体上每天报道的新闻事件众多,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教学。向学生讲解案例的报道背景、类型、特点、报道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对相关的价值大的方面发表看法,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另外,可让学生在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改写。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在不断的案例锻炼中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四)专题学习对新闻媒体上的报道专题进行分析,内容可涉及专题的构成、多媒体使用、版式特点等。也可以针对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设计报道专题,并让学生参与进来,进行分工协作开展报道。新闻作品可采用纸质的展示方式,也可以在校内网络媒体上发表。四、变革考核方式,重视实践成果考核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改进实践教学、保证实践教学规范化和质量的重要步骤。在新的媒介环境中,民办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的考核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实践要占到足够高的比重。实践的方式可采用作品或媒体实践、专业实践的方式。审核可采用水平较高的新闻作品代替期中考核。毕业论文(设计)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除毕业论文的形式外,可采用正式发表的报刊作品、摄影作品、微电影作品、FLASH作品,也可以是竞赛取得的成绩、调研报告、参与的媒介项目成果等。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传播;公众号;社交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71-02
作为一种在线信息的新来源,社会化媒体反映了“消费者为了相互增进对产品、品牌、服务、个性和其他问题的了解,而创造、发起、转发及运用这些信息”的沟通及传播过程。①由于国内部分外网或者国外社交软件的限制使用,中国本土的社会化媒体应运而生。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下,社会化媒体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与沟通交流、商务金融等应用融合,借助其他应用的用户,形成强大的关系链。
一、移动端的热潮
根据《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了92.5%,较2015年底增长了2.4个百分点,使用率远远超过电脑等其他常见设备。网民向移动端聚拢的趋势加快了部分主流社交媒体的发展,如微博、微信、QQ。具备社会交往功能的社交软件成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桥梁。社会化媒体的社交性表现在赋予用户创造内容并进行传播的权利上。
二、微信公众号:微信与媒体的功能结合
微信公众号共有三种类型,即服务号、订阅号、企业号。服务号主要偏向于服务交互,现在多将服务号与电子商务结合,每个月可群发4条消息;订阅号主要偏向于向用户传达资讯,是重要的宣传渠道,每天只可以群发一条消息;企业号主要用于公司内部通讯,需要先有成员的通讯信息验证才可以关注。根据2016年腾讯用户数据报告,截至2016年2月,微信已有公众账号超过1000万,公众号日提交超过70万的群发消息,获取资讯是用户关注公众号的第一需求,其次是了解企业动态和商家优惠。
(一)公众号是一种社交型内容平台
公众号的社交性让用户有更多参与感。公众号为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承载了新媒体传播的逻辑拓扑结构(环形),将双向交流的频率增多,交流更深入。用户与传播者地位平等,用户不再轻易受转播者摆布,而是可以通过媒体以及与其他用户的互动发出更多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
(二)公众号是一种内容融合型媒体
内容融合就是将不同媒介形态的生产,依托数字技术形成跨平台、跨媒体的使用,利用数字化终端,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内容融合型产品。②在互联网推动作用下,新媒体发展日盛,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转型成为传统媒体共同的出路。如今,大部分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杂志,积极开拓新媒体道路,其中一种就是开设微信公众号。公众号所体现的包容性为传统媒体开拓新媒体市场提供了渠道。
(三)多媒体阅读模式
在移动端,微信公众号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图文,音乐、视频的插入增加了公众号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公众号的图文排版形式也在改变着用户的阅读习惯,区别于纸质文章,在移动端阅读的时候用户是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去仔细钻研文字的。点开文章,影响用户第一印象的是排版,用户是否愿意继续往下阅读则是由内容的价值与质量决定的。
三、社会化媒体传播模式分析
社会化媒体传播具有个性化、交互性、即时性、碎片化的特征。首先,内容个性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订阅公众号或者关注不同的信息,自由选择接收地点、时间以及媒介表现形式。其次,交流互动性强。用户与传播者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及时交流,用户意见在第一时间让传播者知晓。再次,信息传播即时性强。去掉复杂的后期加工程序和审核,社交化媒体在网络的帮助下实现了咨询传播“零时差”。最后,信息碎片化。社交媒体的快节奏传播模式是导致信息碎片化的主要原因。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颠覆了媒体的概念,提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这一概念是对新兴媒体的重新诠释,也是社会化媒体最形象的表述。社会化媒体将人际交往发生的场所移向了云端,受众接收信息、受众间交流都由现实转向虚拟。在研究社会化媒体传播的时候借助媒介延伸理论能够让研究人员更好理解“社会化媒体”本身。
下面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对社交化媒体进行深入分析。
(一)网状传播
从图1.0可见,公众号流量的持续提升最重要的一步是用户转载而形成网状式传播。在此结构中的每一个用户作为一个中心原点进行线性扩散,接收到信息的人又成为新的传播中心,传播效果就像核裂变一样产生出强大的传播影响力,信息的传播效率大大提高。用户由过去的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参与。
据2016年微信数据化报告,促成用户分享的三大要素为价值、趣味、感动。对于热点的追踪,由于微信公众号内容推送条数的限制,导致了公众号时效性不如微博。所以要构成网状式传播需要一定条件,只有当公众号内容能够引发用户产生转发的行为,传播过程才能持续不断。霍夫兰“刺激-反应”理论提到,在新态度的传播过程中,注意、理解和接受三个变量的重要性。基本假设用户只有在采取一种新的反应能带来更大的利益,用户才会改变他们的态度。在公众号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从如何引起用户注意,让用户对内容一目了然,再到引起用户共鸣,这是一个成熟的公众号传播过程。
(二)传播的相对封闭性
微信自媒体更突出的特点是相对的封闭性。微信群体受众是“物以类聚”的细分,每个使用者的内容都只能在自己的微信好友圈中看得见,不同于在微博上发送的消息,是可以选择向全网公开的。公众号是只有当用户选择关注该公众号之后才会接收到公众号推送的消息,这时候的传播很难形成体系和大范围的再次传播,导致的问题就是推广难。所以很多运营者的策略是在活动中要求用户转发至朋友圈获得奖励,以此来鼓励用户形成二次传播。
(三)强交互性
在传播过程中没有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可向其他节点发送信息成为信息源,而且任何两点是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信息交流,交流的途径不止一条。在整个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众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用户在接收公众号推送的信息的时候是受众,当受众要将内容转载并附上几句感言的时候,又成为了新一轮的传播者。
微信的功能设定决定了公众号强交互性的特点,具体功能体现在自定义菜单、自动回复、文章留言。在成功关注公众号之后会进入主菜单页面,一般的公众号会在下方设置一些基本资讯的查询选择,也可以选择直接发消息给公众号后台,传播者与受众能进行及时沟通。文章留言类似于文章评论,但是公众号留言是经过工作人员筛选后才会在文章末尾显示。公众号留言区成为了用户交流的“社区”,评论的开放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
注释:
①MANGOLD W G,FAULDS D J.Social Media: The New Hybrid Element of the Promotion Mix[J].Business Horizons,2009,(52):357-365.
②宫承波,庄捷,翁立伟.媒介融合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1,22.
参考文献:
[1]杨佳昕,谷悦.社会化媒体对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启示――从微信公众号谈起[J].编辑之友,2014,(10):55-57.
[2]詹恂,严星.微信使用对人际传播的影响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12):112-117.
[3]宫承波,庄捷,翁立伟.媒介融合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1.
林雷
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联合总裁和CEO
随着web2.0的发展,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技术载体的各种新媒体风起云涌。由于新媒体兼具了视、听、触的特点,注重互动传播,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创新形态的媒体,也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继Twitter和Facebook诞生后,多种新型媒体在国内出现,如微博、社交网络、社交游戏、团购网、位置服务、消费点评、RSS订阅等等。在新媒体环境下,消费者购车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
消费者对新媒体日均使用时长为2.1小时,超过收看传统电视的1.3小时,这意味着消费者对新媒体的依赖性更强。他们不再轻易受单向广告影响,而显得更加精明:在购车前会通过车主论坛、官方网站及微博、聊天工具、多样化的手机APP等主动搜索(Search)信息,也会结合线下营销尝试实车体验。
同样,在购买之后他们也会将自己的使用评价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分享(Share)给大家。如此,新媒体对于品牌的意义越发重要,消费者在新媒体上形成的网络口碑成为购买决策的关键点。此外,研究还发现,人们在参与信息双向传播中转发比例高于自发性原创,这意味着厂商和媒体舆论在引导方面仍占先机。
消费者对新媒体的使用终端和地点更加多样化,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率达41%,家里、办公室、咖啡店、机场可随时随地用网络填补大量的碎片时间。
在新媒体接触类型上,大家则更偏好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相结合的多媒体形式,以视频网站、微博和社交网站三种类型居首。这意味着在新媒体时代下,企业可利用消费者对新媒体的接触特点,实施多种新媒体联动营销。
事实上,我们发现,尽管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工具越来越多,但是,人们再难以像过去一样与每个朋友都保持密切而热情的交流,而呈现了一种孤独地在一起(Together but alone)的状态,即使朋友聚会,也可能各自拿着手机在自己的网络社交圈里逡巡。这种“弱关系”和“浅交流”状态更加期待来自品牌的“弱关怀”,品牌通过多媒体联动营销可以达到“无处不在”的效果,比“用力呐喊”更加有效。
目前已经产生一些很好的案例,一起来分享如下:
案例1:【手机APP+位置服务+社交网站联动】大众尚酷“夜摄会”
大众尚酷的目标消费人群定位在受过高等教育、收入富足的年轻人,他们充满活力,追逐时尚个性。
为了强调产品时尚感、通过网络传播提升品牌形象,尚酷打造出一款名为“夜摄会”的手机APP,鼓励网友探索城中有型去处,使用APP拍照上传精彩夜生活照片,集齐徽章赢得尚酷1年免费使用权。该APP使用了人人网的移动社交组件,网友可以用人人账号登录,并为照片标记地理位置。活动持续2个月,有20万张照片上传,人人网公共主页新增7万名粉丝,20000个销售线索,6000人参与试驾,200台尚酷新车售出。
案例2:【APP游戏+微电影+微博联动】别克昂科拉80后营销推广
昂科拉应该算是国内第一款营销目标直指80后的汽车产品,针对80后年轻时尚、玩转网络的特点,昂科拉推出一系列针对性推广活动。例如,风靡都市年轻人的APP游戏“全城大搜藏”——一台虚拟的SUV在现实城市场景中穿越,一群兼具创意和勇气的玩家,他们在180秒的时间里,竞相追逐,完成了近似完美的藏匿。在活动期间,单次成功藏车时间最长的参与者将获得一辆真正的别克昂科拉ENCORE两年使用权。
该游戏一经面世便登上APP TOP 25热门榜单,累计的下载量已超过14万次,关于它的微博话题讨论数,更高达158万次之多。
关键词:信息老化;网络信息;社会化媒体
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6-0258-02
社化媒体来源于英文“Social Media”一词,2007年最早出现在一本叫做《CWhat is Social Media》的书中,作者AntonyMayfield给出了简介性的定义;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该定义强调社会化媒体的用户参与性,指出了社会化媒体的核心,具有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的特征。
1以用户研究为重点的社会化媒体研究
社会化媒体研究可以大体分为对社会化媒体自身的研究及社会化媒体在各学科领域的应用研究。对社会化媒体自身的研究包括用户研究、技术基础研究和信任与风险研究。关于用户的研究主要从用户关系、用户行为、用户自身特点等角度出发。技术基础研究可以分为推荐系统研究、技术接受研究、标签系统研究等。隐私、信任与风险的研究也是社会化媒体研究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包括隐私保护和信任危机研究。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社会化媒体就会失去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障。
用户行为的研究涉及行为预测和行动研究等。用户自身特点研究是指对用户性别、性别差异、用户动机、用户态度、用户忠诚度和用户黏性等方面的探索。例如:Brandtzaeg和Heim对1200个社交网络用户进行研究,发现用户使用社交网络存在很多种动机,最大的动机是认识新朋友,其次是与好友保持联系,最后才是一般性的社会交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的相关研究最早出现在2008年,2009年开始出现具体关系类型的研究,2011年,出现了对用户关系更为细致的研究,比如对关系强度和关系类型的研究用户行为研究。
在各学科领域内的应用研究可以大致分为行为学、社会学、传播学、信息科学、情报学等领域学科。在这些领域的研究主要趋于细化,与各领域、应用密切结合,并出现了多视角跨学科的研究。在众多的社会化媒体研究中,信息老化的研究并不显眼,因此从信息计量学的角度出发对社会化媒体进行跨学科信息老化研究,可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诉求,其成果才更具现实意义,社会化媒体才能更具有生命力。
2社会化媒体预测性研究
国外对社会化媒体的信息老化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大多研究的标准不一,结果也有误差,研究的目的也大多数是商业性质的。学术界对于该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少。
2010年,H Kwak等人认为:当一个热门话题在24小时之内没有相关的推文时,该话题失效。活跃期大多数为一个,且时间不长。他们认为一个热门话题不会永远热门下去,但是当它衰退之后仍有可能回归热潮。通过数据统计及分析,他们发现:73%的热门话题有单一的活跃期;活跃期绝大多数为一周或以内。50%的转发在1个小时之内,75%的转发在1天之内。
他们的研究还证明活跃期与话题类型有关。H Kwak等人把热门话题归为4个类别,发现每个类别都有自己的兴衰模式。Twitter用户更倾向于讨论来自于头条新闻的话题。这些话题的活跃期比较多。但是活跃期较长的是比较持久的话题:如有关体育队伍的话题、有关品牌的话题。
PageLever收集来自5个主页的20个状态更新。这些主页均有超过200万名粉丝。通过3中不同度量,Impression,Like,Comment做出折线图。当线趋向平缓时,就代表这个Post已经不在News Feed中出现了。
研究结果发现,对于这5个十分受欢迎的主页,他们在Facebook News Feed上Post的平均寿命粗略估计为22小时51分。这些Post的寿命区间很大,10-50小时均有。同时,研究者认为使用“Like(点赞)”作为测量Post寿命是一个比较好的参考对象。
Faceb00k Post的生命周期也与主页的影响力或是受欢迎程度有关。同时,根据Sotrender对英国范围内Facebook的研究,FacebookPost的寿命由于Timdine(时间轴)这个新功能的出现而延长了。
3不同平台的对比研究
社会化媒体包括博客、wild、微博、论坛、社交网络、RSS,不同平台的信息老化规律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Leskovec通过对模因的追踪分析表明,博客作为一种社会化媒体,对事件报道的峰值通常比西方传统主流媒体晚2.5小时左右。传统媒体对事件的报道量或关注度在达到峰值前缓慢增长,之后则迅速降低;而社会媒体增长相对较慢但持续性较高。此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博客,但其方法对微博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参考作用。研究结果还表明Twitter与Google Trend内容的新旧情况的比较也与上述结论相吻合,即社会化媒体对事件的持续度较高,传统网络媒体则实效性更强。
EdgeRank的研究者收集并调查了超过500个Facebook主页和超过30000条Post,以Facebook中的News Feed栏中的Post为分析对象。该项研究发现,Post的平均寿命约为3小时。最长可以达到10小时,最短可以达到15分钟。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EdgeRank分数较高的页面所发表的Post会在News Feed上停留更长时间,从而可以有更多机会收到关注(分享,评论,赞),从而延长了它的寿命。
马费城和高静以美味书签网站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书签信息的半衰期是557天;五大类域名半衰期长短排序为.com
4研究方法以个案分析为主
国内关于社会化媒体的研究主题和角度集中于企业营销模式、广告价值、传播机制、教育媒体等的行业应用以及中整体的信息网络结构、用户关系、节点影响力、交流网络等,研究方法限于个案分析、描述研究,关于社会媒体信息老化及信息生命周期的研究较少、略显单薄。
袁毅认为信息传播的面积、传播链长、传播的速度及传播的生命周期取决于事件本身、微博客空间内外的干扰因素、传播的节点以及节点的合理布局几个方面。他的研究也验证了强势节点与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具有正相关性,即强势节点出现越早,信息传播影响力越大。
朱梦娴以delicious网站一天中更新的80 622条书签为研究对象,根据用户标注的标签进行内容分类,测度其被引半衰期并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不同内容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不同:社会和生活类网页的半衰期较长,而以计算机技术和娱乐的相关网页半衰期较短。最后,提出了此研究在网络广告和挖掘网页价值中的应用。
5小结
从以上众多研究中可以看出,宏观上看,国内外对社会化媒体的信息老化研究都不多,而且其研究目的商业味较浓,学术研究单薄,还处于起步阶段。
2000年以来,web2.0技术发展迅速,以QQ空间、人人网、博客、微博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社交媒体是一种能够赋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其最大特点是给予每一个用户参与创造并传播的能力。目前学术界对社交媒体的关注度相当高,但是其在档案网站中的应用研究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建设和完善基于互动参与功能的社交媒体的档案网站,对档案馆拓展服务方式、创新服务理念、增强与用户的交流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档案馆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交媒体建立的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的服务理念将为促进档案馆拓展知识服务、改变档案馆未来的服务方式和途径提供良好的契机。图1从不同角度对社交媒体在档案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一)增加档案馆访问量
将社交媒体模式导入到档案馆系统,成立档案俱乐部,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聚集起来,这将有利于形成多维互动的用户网络体系、构建用户互动平台、增强用户的粘黏度。利用朋友间的一传十、十传百的推荐方式,档案馆网络将迅速得到延伸,这种类似树状结构的“宗谱”和朋友间的关系脉络,有助于为档案馆的用户提供信息交流和分享的新途径。因此,社交媒体平台将带动档案馆网络用户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形成档案馆庞大的用户群,有助于档案馆构建稳定、可靠、长期的人气网络。
(二)提高公民参与度
倡导对档案感兴趣的社会公众利用网络平台参与到馆藏档案的在线著录、在线抄录以及数字扫描和上传等数字化工作流程,通过集合社会公众的知识和力量加速馆藏档案的数字化进程,使公众既能充分使用社交媒体的功能,又满足了公众自由行使公民档案员的权利。
(三)提升档案馆服务力
档案馆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信息推送功能,将新的开放目录和馆藏资源及时主动地告知可能需要的用户,实现其优先享受馆藏档案资源的使用权;利用档案馆微博、电子邮件、RSS源等多种方式将档案馆动态信息、主题展览、培训讲座通知用户;利用社交媒体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设置图文并茂、形式丰富的展示平台来吸引更多的读者点击浏览开放的档案资源。
利用社交媒体开展教育培训,基于社交媒体平台支持近距离的语音通话功能,携带即时聊天工具,支持音频、视频、幻灯片,支持实验演示和操作,以上这些社交媒体的独特功能能够满足教育培训的基本需要。相比传统的实地培训学习,社交媒体在学员地域分布较广、实验操作安全性较高、教育教学组织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更具有明显优势。
(四)扩大档案馆影响力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开展的数字记忆活动,鼓励公民捐赠私人照片并通过添加标签和描述上传到网站,使更多的公众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皇后区的历史。同样,档案馆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力开展捐赠档案的行动。为了使更多的公众能查阅到档案,捐赠档案可以发展成网络捐档的模式。通过博客、微博等社交媒体搭建社交关系网,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该善举中来。社交媒体的最大优势所在,就是通过行动做出榜样,并通过手机这种快捷的方式和途径,迅速影响身边的人和好友圈,这比单纯的口头号召更具有动员性,因此能够增强档案的影响力,提高档案的社会地位,同时还能提高民众的积极性。
三、社交媒体在国外档案界的应用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第一天发表的政府公开备忘录中就公开呼吁“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机构应该能够驾驭新技术,将业务工作与决策上网,随时准备向公众开放。”[1]还他组建了“新媒体工作站”,负责创新技术和应用推广的研究工作。2010年起,NARA正式实施“社交媒体计划”,其目标是促进联邦档案机构的透明、开放和合作。并在其内部新设立了创新办公室、国家文件解密中心等新的机构,以促进政府档案文件解密开放。
(一)NARA的社交媒体应用工具
如图2,NARA网站社交媒体的标签云,向我们展示了各种社交媒体工具与NARA信息服务战略之间的复杂关系。从2009年微博开始到现在,13个社交平台累计开创135个社交媒体项目。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社交媒体工具作简要描述。Facebook是一种社交网络工具,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档案页,其中包括照片和个人兴趣,可以进行公开或私下留言,用户还可以加入其他小组,亚特兰大、波士顿、丹佛等城市的档案馆都已开通;Blog的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以能够简易迅速便捷地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地与他人交流,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为一体著称,美国档案工作者博客(Archivist of the United States)、“胡佛黑板”(Hooverblackboard)、国家档案与文件署博客(Narations)、全国解密中心博客(National Declassifica? tion Center)都已开通此平台;Flickr是一种图片分享工具,提供图片的存放、交友、组群、邮件等功能,能够将照片标上标签(Tag)并且以此方式浏览,国家档案馆通过“照片流”(Photo Stream)的形式共享九大照片组;You? tube是一种视频分享工具,用户可以利用该平台观看视频,上传影片,国家档案馆、乔治布什总统图书与博物馆等九大频道都已开通。[3]NARA正是利用这些工具来创建和实现与公众的交流。
(二)NARA的社交媒体应用效果
NARA与社交媒体的有效结合,扩大了档案文化在美国公众之间的社会影响力,是收集公民对档案工作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渠道。NARA在社交媒体战略实施后,就进行了严格的效果监管,由专门人员统计分析,定期公布调查结果,收集反馈信息,通过对用户的信息需求、采用社交媒体的工具类型以及用户类型、特点的分析,有利于档案馆以用户为中心开展服务,落实到各个细节,使社交媒体工作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
作者依据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NARA网站的社交媒体应用数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将这半年中社交媒体工具的月浏览人数制作成图表。从表1中可以看出,每种应用的浏览数量不等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尤以Facebook和Flickr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和图片形式传播的档案信息受欢迎程度更高。
(三)NARA中社交媒体应用的基本经验
一是充分挖掘公民力量。2011年NARA在其官网上正式开通“公民档案保管员”模块。任何人都可以给网站上的资料和图片添加标签和注释说明,以方便搜索和索引,公众还可以对某一历史事件上传资料、图片、拟写文章。由于“公民档案保管员”模块的设立,在网上填写“注释说明”功能开通后仅两周,就为一千多页的手稿档案添加了注释和标签。甚至对于非英语语种的档案,公民不仅为其添加了注释而且还标注了翻译。
二是借助“维基”专业技术。2011年5月,NARA首开先河,开创“维基”项目。截止到2012年8月,总计有九万余份数字档案的复制件上传到维基百科共享。据不完全统计,“维基”将一张图片上传至维基主页时,其访问量在8小时之内就可以达到400万次。该数字无疑是惊人的,这种速度足见维基百科强大的传播力量。
三是利用社交媒体与各部门协同进行交流合作。除了我们熟知的即时通讯、视频、交友等网站外, NARA还与用户地理位置信息手机服务网站“Four? square”等社会网络运行商签订了相关协议,在该社会网络中建立美国档案网相关栏目的站点。例如,NARA已经在Facebook网站上建立了18个网页群落,其中包括:“历史上的今天”、“联邦登记”、“美国国家档案保存”等。利用人气社交媒体改善沟通合作和创作团队,利用自身优势和社交媒体的人气优势进行互补,这是NARA的战略技术。
四是充分发挥国家档案馆的领跑作用。如何巧妙地运用社交媒体,成为NARA的关键任务之一。作为负责管理白宫文件和其他联邦机构并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NARA必须身先士卒,先行使用这些技术。在NARA之中,许多工作人员都率先使用社交媒体,通过创建博客或Twitter(微博)与用户交流互动。此外,总统图书馆也都运用社交媒体圈,此种尝试绝不是轻率的技术使用,而是代表着未来的趋势。更重要的是,通过融合社交媒体,也为改善外界公众对档案馆的认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四、社交媒体在我国档案馆中应用的现状
2013年10月5日,笔者在Alexa上查询的结果显示,国家档案局网站是我国档案网站中排名第一的网站,全球综合排名为609,978位,而NARA的综合排名为:13,686。[5]同为档案信息网站,差距之大一目了然。当然,这里有经济、历史等原因,但是信息服务的欠缺是造成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通过访问国家档案局及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综合档案馆网站,笔者对运用社交媒体的情况进行了粗略的统计,见表2:
档案网站大多只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查询和开放,却忽视了用户与档案馆之间的交流互动。相比NARA的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我国档案馆在这方面显得较为贫乏,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国家档案局尚未使用社交媒体,而NARA的使用量超过20种,二者相差甚远。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网站调查与测评项目组的调查显示,我国省级档案馆网站的网上交互指标平均得分率仅为42.75%,其中最能体现交互功能的网上业务咨询、网上论坛得分普遍偏低,分别为0.21和0.23[6]。
我国档案网站应用现状的主要特点为:交互功能种类单一,缺乏个性化服务和活力。在国内许多领域,即时通讯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综合性档案馆网站中仍未推广使用。档案馆网站交互功能的种类单一,有的档案馆网站除了电话、地址和邮箱外,没有提供任何其他的交流方式。大部分只有“网上问答”、“网上咨询”、“留言”模块,有的虽然设置了即时咨询栏目,但是回复速度慢,难以满足访问者的及时需求。综上所述,我国档案网站的社交媒体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建设粗糙、功能不配套、内容单一、形式以文本和图片为主、可利用率低、更新反馈慢、网站的管理人员不足、重展览轻服务现象严重、缺乏对档案利用的深化和改革以及用户与档案馆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很难深入。
虽然中美国情不同、档情不同,但是两国档案馆具有类似的性质和功能,信息化发展趋势对两国档案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同样的更高要求。因此,NARA应用社交媒体工具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档案馆的宣传推广、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公民信息素质的提高、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的推广为社交媒体技术在档案馆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国内许多档案学者的个人博客,如“兰台家园”、“中国档案学研究”、“兰台天地”,以及“档案界网站”和“档案知网”等档案网站的社交媒体平台的成功建设也为我国档案馆引入社交媒体工具提供了经验。
五、社交媒体在我国档案馆中应用的对策建议
(一)宏观战略
宏观战略上,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是推出战略,档案馆可以利用社交媒体作为现有网络手段的延伸。将社交媒体看作是档案馆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渠道来补充消息。但应避免社交媒体过多地被用于档案馆新闻稿件的和档案馆负责人的活动报道,避免留言板无专人管理而造成社会公众正常的评论受到阻碍等。
第二步是亲民战略,档案馆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开展一定程度的互动把受众吸引到档案信息全面的档案馆门户网站来。
第三步是细化战略,档案馆应该运用社交媒体对用户进行分类,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随着社交媒体策略的逐步实施,档案馆相关负责人应该清楚是哪些用户在关注他们并运用社交媒体工具向其他用户传递信息;各种类型的社交媒体在讨论哪些内容;这些讨论与档案馆的哪些部门、服务有关。不能将社交媒体仅仅看作是信息的工具,更多的应将社交媒体看作是一种战略性的分享信息和创造知识的工具。
(二)微观策略
一是提高思想重视。由于奥巴马政府对社交媒体的应用,NARA迅速做出反应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在社交媒体应用上NARA始终处于领跑地位。而我国在档案馆社交媒体利用方面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相关领导应尽早意识到社交媒体是开展档案信息宣传和服务、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
二是创新服务理念。在服务方式上,实体档案馆的参考咨询服务是被动的,而利用社交媒体的档案馆可以实现主动式的参考咨询服务;在服务内容上,要求档案馆工作人员不仅可以提供本馆档案的查询目录,还要能够解答访问用户关于社交媒体工具和界面的使用以及操作上的疑问;在服务途径上,借助社交媒体的网络平台使得参考咨询服务更加丰富、多样化,甚至可以通过与好友的聊天获得及时帮助。笔者认为在档案馆网站的版面设计上,充分认识到手机是比电脑更具有优势的社交媒体实现工具,作为展示档案馆信息资源平台的核心组件,将多种功能进行结合,如“信息讨论+交友社区”,“档案馆业务服务+搜索相关的综合”,“即时通讯+手机信息交互”。
三是建立制度规范。目前我国档案网站所提供的社交媒体服务并无一个明确、详细的制度规范,至少在笔者查找的大量资料中,很少有机构公开自己的社交媒体政策或制度规范。这样不仅会造成管理权责的混乱,还会导致管理成本的上升。
四是重视全员投入。在整个社交媒体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社交媒体创建工作组,主要负责讨论档案馆web2.0技术的应用和社交媒体平台的设计,但是不能把使用社交媒体和内容编排的责任都压在信息技术人员的肩上,相反,要让社交媒体策略在组织内广为人知,在内部员工中积极寻找对社交媒体感兴趣的人员,并从一开始就将他们吸收进来。
五是先试点,再推广。在我国档案馆全面使用社交媒体工具之前,可先由国家档案局和省一级档案馆来实行社交媒体小规模实验计划。这样可以做到仅用较低成本积累实际经验,发现计划外的问题,掌握可行性,消除其他档案部门关于使用社交媒体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