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油画的艺术特征范文

时间:2023-09-25 17:28:02

序论:在您撰写油画的艺术特征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油画的艺术特征

第1篇

一、乡土油画及其存在的意义

乡土油画是通过对乡村的人物,景物或者人与景结合的描绘,刻画出艺术家在某段时期对某一领域的精神寄托与内心感受的一种美术创作形式。乡土油画在深刻体现艺术家精神追求的同时,在美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历史的描绘具有一定的记载作用。

乡土油画在很长一段时期能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有多方面因素。第一,国家政策有利于乡土油画的发展。党的后,我国实施自由开放的文化艺政策,奠定了艺术家们的创作思想基础。第二,我国十几亿人口中,农村人口的比例很大,他们的心灵深处有着深厚的“乡土情”,乡土油画自然也就备受关注。再者,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画家,其作品往往都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最后,艺术家的创作风格还与其教育文化背景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二、我国乡土油画的创作艺术风格

乡土油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发展,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包括古典主义风格、象征主义风格,或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主义风格,还可以是印象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

(一)我国乡土油画中的古典主义风格

古典技法传入中国后,与我国的本土文化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有效推动了我国乡土油画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风格的代表创作家王沂东,他把西方古典主义的画法同中国的乡土人情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其代表作有:王《沂蒙山村》、《早来的春天》、《青春》等,这些画面充满了唯美主义色彩。以这类风格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画家,大都通过表现沧桑的乡土生活来起慰籍内心世界。无疑,古典主义画风在我国乡土油画风格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二)我国乡土油画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现实主义风格深刻影响着我国的乡土油画,对乡土油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我国乡土油画的发展源于现实主义基础,由于我国的社会历史及文化背景,现实主义风格在中国油画史中占据较重要的地位,代表画家有罗中立、艾轩、何多岑等。闻名中外的巨幅作品《父亲》正是罗中立1980年创作的。我国乡土油画也是以《父亲》为标志,正式在艺术界立足,随后产生了不少乡土画家和一系列乡土作品。

(三)我国乡土油画中的表现主义风格

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源自于他们对现实的感受,再将这种感受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在其他艺术风格中,常常也包含着表现主义风格,在这种风格影响下,坐着强烈的情歌通过再现的方式表现出来。著名画家段正渠就是这种风格的主要代表。在其代表作《东方红》和《黄河船夫》中,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了那种身临其境的境遇,这也就是表现主义风格的独到之处。

(四)我国乡土油画中的象征主义风格

乡士油画中国的象征主义风格有其独有的特点。最具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家就是宫立龙,他可以被称为我国乡土油画象征主义风格的典范。从他的代表作《收包谷秸子》、《村长》等当中,我们都感受到那个时期农民的生活和精神状况,感受出他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无限敬意。

(五)我国乡土油画中的其他艺术风格

乡土油画有多种多样的创作艺术风格和个性。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思维方式及表现风格受周边环境、自身教育背景以及所在地域风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乡土油画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其创作风格上必然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可以融合多种风格于一体。

三、我国乡土油画的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

我国乡土油画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但90年代之后,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乡土油画的关注度渐渐降低。然而,还是有一些艺术家,如郑艺、王兆中、孙为民等,他们始终钟情于乡土题材,并不懈探索着。近年来,在美术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乡土油画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不少乡土艺术家也逐渐转变了其创作风格,主要呈现出形式化、荒诞、诙谐的特点。当前,虽然乡土油画受到了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冲击,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文化也和城市文化一样在发展和进步,占我国人口比重最大的农民人口仍然高度关注着如今的新农村建设,还有一些艺术家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农村题材的探索。无疑,目前对于乡土油画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这对艺术家来讲,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艺术创作源自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正确把握自己的创作心态,找准和准确定位自己的艺术风格,对于艺术家的发展来说极为重要。中国乡土油画的发展问题,值得当前学术界共同关注。

【作者单位:山西职业技术学院装饰系】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卡通化风格

一、中国油画艺术卡通化的形成发展

首先对于油画这一画种的前身可追溯到十五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后经过“画家之父”的改良而诞生。从十八世纪开始,油画艺术在社会文化多方面因素的冲击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为多种绘画流派。不同时期的油画受不同时代艺术思想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特征。直至今日,油画的发展已经过古典、近代、现代几个阶段,中国油画在此经历了历史性的考验,艺术新潮诞生在文化革命带来的深层危机感中的“85思潮”,青年画家大胆的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求新的血液,将接收到的新观念融入到本土语言,从而为中国美术界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由于“卡通”自身具有一目了然、简单易于理解的优势特性,因而新世纪迅速风行于人群之中。从“卡通一代”到“新卡通一代”的发展,卡通动漫的独特造型个性影响着当下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及审美,卡通元素被一些青年艺术家乐于应用到油画创作中去,通过油画的形式主观表现自己的精神情感世界,创作表现手法打破了传统的绘画形式,形成油画的新面貌,这也是时展所需要的。当前类卡通油画艺术家作品加入很多有趣的元素,时常加入超现实主义情节。随着时展作品内涵不同于以往大部分仅仅停留在图像绘画表层的“卡通式”绘画,或者是单纯追求画面风格表现的个性夸张,具有一定的深度。作品内涵丰富,能够反映当代社会存在的一些价值观。

二、中国油画卡通化风格的主要表现特征

卡通油画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创造出一批优秀新颖的艺术作品,画面内容具有夸张、奇幻、荒诞等视觉冲击力,独特的画面风格引领时尚,深受当下年轻人的喜爱。艺术家通过对卡通油画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减少表现对象的一些辅助细节以强化突出重点主体部分,并且所绘对象的造型上也不拘于严谨的比例关系,如人物的绘制会采用夸张和变形,画面不会面面俱到但看起来更加随性,不同以往的表达方式也随即吸引和扩大了欣赏群体们的审美视野。针对画面的色彩运用也做了进一步的提炼,多数卡通油画创作会采用大面积色块,甚至是纯色,色彩不会一成不变的按照写生的色彩明暗冷暖关系进行创作,用色大胆却又不失和谐,再结合平涂的绘画表现技法,使画面整体看起来更加简洁与平面化,增强画面的张力。色彩的饱和对比以及平涂的绘画手法形成了卡通油画中的显著特征。卡通油画与流行艺术是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流行艺术即波普艺术,它萌发于英国,五十年代在美国达到鼎盛,它的出现拉近了艺术与大众的距离。美国波普艺术核心人物之一的罗伊利希藤斯坦成功地将带有卡通漫画元素的绘画作品展示在美术馆中,在推广美国艺术运动中起到了领导作用,这也使卡通油画表现具有波普性的表现特征。卡通风格油画的色彩大多鲜艳明快,画面作品表达具有超现实主义色彩,大面积使用对比色也同样属于波普艺术的标志性色彩应用特征。作品不拘束于具体的形式,画面大胆且富于想象,因其夺人眼球的独特性给观众带来了不同以往的视觉体验。艺术家们通过“挪用策略”,即绘画中的挪用手段来进行艺术创作,使其作品独具个性,这也是后现代时期诞生的波普艺术里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卡通油画所表达的主题多数与艺术家自身的情感世界相关,经历过“卡通一代”到“新卡通一代”的艺术家们属于生活在卡通文化下的新一代人们,动漫影视、漫画书籍等一系列偏向娱乐方式吸引了他们浓厚的兴趣,虽然不同年龄段喜爱的卡通时代角色等有所区别。作为九零后的我来说同样是在这一时代下成长起来,能够深刻感受到卡通给予自己带来的积极影响举足轻重,开拓了自身的创意思维,同样年轻艺术家们也将油画注意力从最初所关注的政治题材进而转移到当下现实生活和自身的精神感受,在卡通文化新颖活泼的环境感染下,进行卡通油画的绘画创作,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到感受,亦是一种现实的娱乐或是非现实空间的幻想。

第3篇

关键词:写意;意象语言;中国文化精神

中图分类号:J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7-0019-01

艺术表现中不同风格的作品对于表现语言的运用有着很大的差异,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意象油画的形式语言是意象精神赖以存在并构成其外观的物质基础,正是意象油画在实践中呈现出独特的语言魅力,体现出精神的意象追求和意象的画面形态,才使它区别于其它风格的油画。康定斯基说过“对艺术要素的分析,是通向作品内部的桥梁。”

一、笔法

在意象油画中,运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油画颜料的绝大部分都是以运笔来表现的,而且笔触与肌理的形态也是欣赏与表现的重要内容。所以,它能够给人以视觉上的效果并影响着画面的总体感觉。我们知道,中国画是通过勾、皴、擦、点、染等用笔方法结合干、湿、浓、淡等不同的用墨方法来作画,在纸上呈现丰富的笔墨形态,使人在视觉和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觉。例如,干而毛的笔墨形态易有湿润华滋的感觉,重而浓的笔墨形态易有深沉凝重的感觉,轻而淡的笔墨形态易有清逸秀雅的感觉,在用笔的轻重力度上,在行笔快慢缓急的速度上,在顿挫的节奏上,以及在转折的走势上的种种不同。

意象油画不是油彩的中国画,中国绘画中的笔墨精神及若干技法语言仍然足以成为构造意象油画“中国文本”的基本要素。实际上,意象油画的发展正是在大量吸收了中国绘画中的笔墨精神及若干技法语言的基础上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比如意象油画的代表画家苏天赐的油画艺术。就是用书写性的笔法来表现对象的。他用自制的长锋毛笔勾线,所勾画的线条清奇挺秀、富有弹力、韧性极好,不纤弱、不霸悍。其风景画中树枝的线条就是书写出来的,并且十分的简练。他也使用板刷、刮刀等工具,但均十分注重笔迹与刀痕的笔意以及表现力度和用笔的生动性。仿佛书法线条的激情书写,流畅、峻利、遒劲,给人以爽快、果断、下笔无悔的感觉,讲究大笔势,仿佛大写意泼墨的挥洒。

二、造形

意象造型是中国画的重要造形观念。在中国画中,画家对于客观事物不是简单孤立的观照,而是把客观事物的“象”与主体的感受相结合,在头脑中形成“意象”,并且讲究“得意忘象”。“得意”就是得到“意趣”和“意象”:“忘象”既忘记客观物象。这个“意趣”和“意象”已不是现实客体,而是高于生活原型、超越生活原型的对客体精神的、本质的强调与夸张。它并不追求对象的真实再现,而是讲究“意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不求形似”,只是“取其意气所到”。因此,取舍与夸张变形就成了意象造型的突出特征。意象油画的造形,正是移植了中国画意象造型的观念和意象造型的取舍与夸张变形的手法,使造形获得了无穷的意趣。意象油画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是在对自然对象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主观创造,从而达到抒情表意的目的。

三、色彩和造境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谢赫的“随类赋彩”概括了传统中国画用色的基本原则。“随类赋彩”是指画家处理画面色彩的时候只表现某类物象色彩的共性特征,而对物象的个别色彩现象给予忽略。“类”的本义是类同和相似,所以中国画的色彩是画家对物象多样化特征的规律性把握,因此,它是超越了自然的表象。凝结了画家心理意志的色彩,具有了最大限度的表现性质,能让画家自由表现,将自身的体悟和情感融入其中。

第4篇

关键词: 类型化 观念 风格特征

“类型化”是文学创作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法之一,也是最早成熟的有关人物塑造的理论形态之一,在增强艺术效果、发挥艺术的社会影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类型化”强调的是:为一般而找个别”(歌德语)。

“类型化”是对客观原型加工处理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不是对客观原型的照抄,而是按照自己的主观认识对客观原型进行加工和处理。因此,”类型化”形象常常表现着作者强烈的主观倾向。油画作为艺术门类的一种形式,艺术创作颇受文学创作的影响,艺术家充分汲取“类型化”理论的精髓,在思考作品内在意蕴的同时,通过“类型化”这种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艺术家——方力钧、岳敏君、张晓刚、宫立龙,等等。他们积极,灵活地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探寻着自己的艺术语言,并通过”类型化”的形象呈现艺术家独特的视觉语言面貌。强调个性和内省反思成为其追求艺术价值的立足点,使得”类型化”人物造型符合画面内在的叙事表达要求。

“类型化”作为一种艺术处理手段,传达观念是“类型化”的一个特征。用美国著名艺术史家拉塞尔的话说:“艺术不仅存在于所理解的物体之中,还存在于我们对它的认识的方法中。”[1]不是说只要出现“类型化”人物就是传达同一种观念,而是“类型化”人物形象的创造都有艺术家各自传达观念的要求。从视觉语言与观念的角度来看,绘画要做的,或者说应当做的,是如何转换绘画语言的习惯方式,传达出某种当代的感觉。也就是说,绘画不再以"绘画的身份"出场,而是以表达观念的一种视觉方式介入当代问题。因此,对于画家来讲需要把握的重点就在于不用"绘画的标准"来进行绘画,而是将错就错,以求达到一种艺术语言的纯粹。”[2]“类型化”这种人物表现方式,对个体艺术家来说,就是一种创新,一种对过去所熟悉的绘画语言与形式的突破。这种语言上的突破,使得作品具有当代文化的意义和价值。通常人物“类型化”这一艺术现象所要取得的最终效果和最终意义就是思想观念的表达。

艺术的观念,是理解、欣赏艺术所必须具备的前提。艺术是艺术家对世界的看法与感悟,“类型化”则很好地实现了创作者的观念传达。这类作品中“具体可感的形象与虚化错位的背景相结合,细节越详细画面就越富有幻觉意味,正如意大利艺术家波斯托莱托1967年说:‘艺术的不明确性只是把两件事物置于相互关联的状态中,以便观察他们的冲突。’”[3]他们笔下“类型化”的形象已经成为一些公共性很强的符号并被这种符号所取代,像岳敏君、宫立龙等画家都以很强烈的人物符号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体现更为广泛的对人的生存认识和情感反映。“类型化”怎样才能更好地传递观念的呢?语境在这里就成为了观念传达的一个重要因素。语境是思想观念表达的关键,它决定着思想观念能否被表达且如何表达。语境即语言环境,是话语或文句所反映外部世界的特征。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 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不同的语境包含不同的指向问题。当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被艺术家重新塑造成新的形象安置在画面中时,就不再是原有的信息的表达与再现了,而是具有了新的某种凝练的象征意义与暗示力量。

“对架上艺术的意义寻求,已不完全是原创不原创的问题,也不完全是绘制技艺的问题,而是所谓原创、所谓复制有没有当代文化意义的问题。技艺水平只是一个基础、一种准入条件,而不总是一种艺术成果。也就是说,绘画的当代性不再局限在技艺之中,不再是绘画语言的个人特征,而是以什么样的观念从事创作、以什么样的观念对待技艺、以什么样的观念运用形式的问题”。[4]技术够用为止,观念创造无穷,绘画的观念化成为绘画具有当代性的理由。因此,如果艺术家的创作没有观念的介入,没有适合观念的艺术创作方法,就不可能达到艺术所涉及的问题。90年代以后,新潮美术的“创新”转向以“观念”为主的艺术形式。绘画在内容和语言上开始呈现极大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很多画家开始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观念意识引入画面,将观念因素和油画形式相糅合,以个人的语言方式来陈述境遇和社会评论。这种观念的油画形式具有消解技术,切入题材和强化观念的特点。以张晓刚的《大家庭》为例,用传统的创作方法是无法达到作品涉及的家庭照片这一类本应属于轻松愉悦的普通家庭生活,却同时也被标准化了意识形态化了。使画面在单一的技法之下引述了历史的沉重和对个性的压抑。在以油画人物的“类型化”为主要艺术表现的作品里,“类型化”则是观念传达的最佳方式,且作品明确地体现了观念:以大众的方式对社会现实进行响应体现出个人主体对大众和社会的关注、对现实自我状态的体验。

“类型化”人物形象是创作者精心设计的,完全不拘泥于人物的个性特征,这是“类型化”的第二个特征。在一系列创作中的反复登场,体现出了画家鲜明的风格,主要指体现在作品或人物的符号性指代上。这种符号性指代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家个人风格的指代,二是“类型化”人物形象以一种概念化的方式反复登场形成了一种程式符号。

“卡西尔认为整个文化都是人类活动的符号,不同的文化形式就是人类经验的不同的符号形式。艺术是情感符号的安排,这种安排是全新的,没有先例的,不可重复的,是种富于想象力的能动的创造。即使模仿客观真实的再现性艺术,也不会毫不改变地照抄自然,而要对自然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以便表现社会性与人的主观情感,它的符号程式便具有再现与表现两种功能。艺术是人创造出来的一种直观形式,用来把握自然与生活,除了再现客观现实以外还可表现思想意蕴,从这个意义而言,它也可以说是一种可以感知的形式符号。”[5]油画人物“类型化”具有各自的特点,也就是说每位画家在各自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各自的造型特征。他们利用原型但又不照搬原型,而是按照对这类原型的理解或者说是感觉来再现描绘。这种具象写实的“类型化”的形象,在现实中却找不到,它不是客观实在的事物,而是艺术家虚构出来的理想事物。由于虚构本身具有的主观性和超现实性,所以人物形象是夸张变形的,是经过典型化了的富于想象力的形象。通过对现实人物加以夸张取舍创造出能够传达出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物,他们或具有地域特点、或具有阶层身份、或具有时代特征。人物“类型化”不具有某类人物的共性,不是说某个画家画了一系列“类型化”的农民形象,我们就把农民定义为这种形象。其实艺术家画的只是他感觉到的形象,它体现的只是艺术家的个性风格。它们往往会成为艺术家的艺术标志,提到某位艺术家想到的便是其与之相对应的人物形象,或者看到某“类型化”人物便知道是某个艺术家的作品,哪怕这是一件从来没有展现过的作品。因为人物已经形成了一种“类型化”概念,或者说是一种代表画家艺术特征的符号。这种“类型化”人物或画面风格很容易使人在认识观念上将艺术作品整个当成符号看待。塑造的是个性概念化的人物重复运用形成程式化符号,变得容易被大众接受,具有易识别性。 张晓刚的《大家庭》是一种符号性质的形象和语言。借鉴老照片提炼出了极简化的人物造型,舍弃了学院要求的色彩、深度最后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通过这种方式经过内心转化将家庭老照片上特有的时代密码、精神含义转化成自己的艺术语言。他不是稍做技法处理就照搬图像,他有自己具体的真实感受和独立思考能力,它不是临摹一张老照片,他在绘制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绘画技法和个人风格。反映的是一种时代的缩影,又具有当代艺术所推崇的那种影像上的符号性质。绘画毕竟是有感而发的艺术行为。在有人问张晓刚你画的是哪一类人时,张说:“这不是任何一个具体的人,当然,也不是我自己。我在画的过程中把个人的具体性、个性都画没了,这是一个纯粹的类型人”。

参考文献:

[1]顾丞峰.感受诱惑——中国当代艺术静观[G].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200.

[2]张晓刚.经验身份与文化判断[J].画廊,1996,(5、6):8-11.

[3]殷双喜.现场[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110.

第5篇

关键词:西方油画艺术;色彩;发展历程;特征

西方油画承载着厚重的文明、表现情感和多样的信息。色彩是油画的表现符号之一。伴随着艺术的发展,西方油画的多样色调历经了变更,不断演变。具体而言,西方油画色彩的演变经历了初始的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阶段、印象派时期等时段。在这一历程中,各流派创作的油画运用多重色调,可被分成多种类别。解析油画创作技法不可脱离对色彩的探究。

一、探析色彩的演变过程

其一,文艺复兴时段。文艺复兴时期,油画调配色彩突破了偏旧路径下的固定样式,开始大胆摸索。描绘自然景色常用耀眼、奔放、流畅的色彩,增添主观性;描绘主观心态常常选取凸显某种心情的夸张色调,带有戏剧色彩。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描画远景选取了蓝绿这样的偏冷色调,并用渐进色彩增加空间感,借助光影变更,表现了画作的立体感。再如,威尼斯画派的提香善用多样色调描绘令人神往的自然景物,在其创作的《田野中的合奏》中,调配的色调含有金黄、翠绿、天蓝等颜色,色彩十分明晰,他还在田园美景中融入自身体悟,显现了亲切性。

其二,巴洛克阶段。在巴洛克时期,油画家的典型代表有鲁本斯、伦勃朗和委拉斯贵支。他们在明确了油画的主题后,借助特定色彩深化主题。在近代油画创作中,色彩也可描绘出某一特定的内涵,拥有象征意义。鲁本斯侧重创作神话类、宗教类的画作,如《复活》《末日审判》,他创作的很多作品都很洒脱,具有显著的整体性。伦勃朗是荷兰的伟大画家,自己开设画室,创作了题材多样的画作,如宗教画、风俗画、风景画和人物肖像。委拉斯贵支也侧重运用色彩表现某一情境。他擅长描绘风俗画和肖像画。在欧洲绘画史中,委拉斯贵支具有革命性的贡献,对于绘画艺术,他显示了独有的视觉体悟,重设了光线与色调的关系,创作的画作非常真实。

其三,印象派时期。到了19世纪,油画进入了印象主义特有的时段。印象主义描绘出来的油画凸显了瞬时闪动着的多变色彩,印象主义画作中的色调被分成冷暖的双重色系,代表不同的心态。印象派画家细心探索瞬间变化的一切色调,凸显明暗关系。油画如果变更冷暖色调,则能够显现瞬时的闪烁感和律动的色调,因而更加活泼。如,凡·高创作的很多油画中增设了流动着的明晰色调,包含鲜黄色、纯蓝色等色调,这类色彩表述着激情,展现了奔放的新颖风格。20世纪初,印象派主导了油画。印象派画家注重表现自然,表达针对某一事物的印象。在创作油画时,他们寻找出了本源的情感,并且直接表达,本能宣泄色彩。色调超越了本体的画作,引发灵魂共鸣,这才是油画调配色彩的应有境界。如,莫奈的《日出·印象》借鉴装饰壁画,添加装饰色调,增设大块的差异色彩,在色调对比之中凸显视觉冲击力,增添渲染效应。

二、解析色彩的特性

其一,色彩的象征价值。自原始社会起,人们便开始辨识色彩。历经时代变更,色彩超越本身,具有了象征价值,也增添了神秘性。如,画家高更创作的多幅油画都借助了明晰的色调比对,显现了自身敏锐的直觉,延展了想象力。他善用橙红色、强烈的亮红色描画某一想象中的远景,引发强烈幻觉,他还借助具有躁动性的色彩表现某一紧张的氛围,引发无尽联想。

其二,色彩的装饰价值。色彩装点着生活,也美化了画作。伴随文明发展,西方油画的色彩装饰日渐多样,获取了显著的进步。画家常借助平面手法,叠合多样的色调,或者通过对比凸显某一颜色,或者使不同的颜色彼此照应,共同装饰画作。如,古斯塔夫·克林姆特创作的《吻》中,色彩尤为多样,画家选取多彩构图,描绘了恋人在鲜花簇拥下亲吻的甜蜜情景,恋人周边有着绿色的草地、鲜艳的花朵,恋人身上点缀着多样的金属色调。这就显现了色彩独有的装扮价值,烘托了美好氛围。再如,描画某一餐桌,也可添加多样的色调予以装饰,烘托和谐氛围,使观赏者觉得清新、愉悦。

其三,色彩表达的心态。对比客观事物,油画蕴藏着厚重的主观心态,表达强烈的情感。依照美学原理,画家创作的画作都有着强烈的主观性,具有精神内涵。因此,画家在油画中运用的色调也超越了单一的本体,侧重表达画家的情感。通过变更组合、搭配冷暖色彩,油画流露出多样的情感。画家借助色彩表达内在情感,体现了油画的主观性。如,抽象派、印象派等都善于在油画创作中调配色彩表达情感,引发观者的共鸣。油画创作者用色彩表达情感,作品中的色块和线条都蕴含着创作者的某种情绪。

三、结语

在西方油画的艺术范畴内,色彩不可缺失。油画学习者应探析色彩运用方式,采用最优的色彩调配方式,恰当调配色彩,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色彩表达情感,搭建创作者与观者沟通的桥梁,实现艺术范畴的欣赏共鸣。

参考文献:

[1]魏琪.西方油画中色彩的情感表现.大舞台,2014(11).

[2]董正磊.西方油画艺术中色彩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大舞台,2014(12).

[3]何菁菁.色彩在西方油画艺术中的发展及特点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4(9).

第6篇

关键词:印象画派 题材 笔触 光 色

印象画派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艺术特征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只有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印象派的发展,才能动态地把握印象画派的艺术特征及独特规律。印象画派与传统绘画相比,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绘画的取材、表现笔法、色彩运用、情感表现等方面。

第一章 印象画派描绘客观世界的真实性

印象派绘画的题材都是他们本人实际生活的世界,也就是他们所熟悉的场面、人物和风景。在古典主义绘画的传统中,现实生活并不是绘画描绘的对象,只有宗教、神话和历史题材才能保证艺术的高雅。但印象派主义者们反对传统的学院派题材,热衷于描绘喧闹而繁华的现代生活。也许正是瞬息万变的现代生活为他们的绘画观念的实施提供了一个恰切的载体,火车的轰鸣、蒸汽的升腾、19世纪的酒吧、时髦的赛马场、现代绅士和淑女漫步的树林,所有现代生活的片段都可以成为他们笔下的题材。对于印象派绘画者来,绘画不再承载道德说教的任务,而只是快乐单纯地享受来自周围视觉景象的快乐,充分体现了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与人生、社会进行精神交往的中介。

印象派画家力求用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对象,古典艺术关注神话、战争和历史题材,讲究构图及场面宏大舞台戏剧化效果富有文学性,而印象派的构图突破旧的固有模式,多作架上小品,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要求对画面构图进行随意剪裁。这种似乎漫不经心的构图与传统的舞台样式的构图相比,要自然生动多了。印象派画家重写生,重实践,他们大多在户外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笔触奔放而果断。他们的画,不论是即兴写生还是记忆创作, 有一种一气呵成、不求甚了和随意的特点,有一种未完成的完整性。

第二章 印象画派笔触的独特运用

印象派画家们为了达到他们理想中的绘画效果,十分讲究艺术形式,相应的采取一些新的、特殊的技法。既要表现瞬间印象,又要求色调鲜明,就必须把颜料蘸得厚厚地、以明显的、有节奏感的笔触描绘,因而形成一种宜远看的油画。如印象派的风景画、印象派的油画人物近看也是只见红绿斑烂的美,五色杂陈,站远一看,却让人感到那时阳光照耀下的真实景象和真实肤色。还有那些近看粗率零乱的笔触,远看才知道这些笔道原来粗而不乱,能很好的表现出物体的凹凸起伏和远近疏密。

印象派的色彩有浓有淡,有暖有冷,配合有强烈的对比,也有柔和的协调。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他对风景题材兴趣极浓,喜欢用不透明的色彩描绘光,配以明亮而纯粹的蓝、红、黄等鲜明的色调,并用短而小的笔触点到画布上,产生一种富有生气的光的颤动效果。所以,他的画面最吸引人的便是绚丽的色彩和颤动的阳光感。莫奈和雷诺阿他们两人都采取长短不齐的逗点状笔触,这些色点的笔触能够再现他们所向往的阳光的气氛,成为印象派画家色彩实验的一种造型因素。他们在理论上证实:色彩本身不存在于物体,只是光作用的缘故。所以他们将含有光的纯色不经过调色直接在画布上作画,去尝试一种视觉上的空间混合。

第三章 印象派绘画的色彩表现形式

从世界美术史的角度来看,你就会发现在印象派绘画这个部分,尤其色彩鲜艳和斑斓,而之前的绘画几乎是清一色的棕色调子,尽管有些许跳动的色彩,但都没有印象派绘画那么强烈。在印象派之前的色彩与线条之争,也就是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之争,就说明色彩在向古典艺术进行了挑战。

印象派画家对于色彩的理解和处理,他们认为色彩的根源在于光。他们之所以能够真实地表现大自然丰富微妙的光色变化,是由于他们打破了固有色这个旧观念的理解。通过抓住瞬间的感受,为了充分表明自然景物在阳光照耀下的鲜明色彩,他们基本上按照三棱镜分析的光谱色(红、橙、黄、绿、青、蓝、紫)选用颜料,而摈弃赭、褐、黑等色。在需要表现这三种色彩或其他复杂的色彩时,则以上几种色彩在画面上错综罗列而取得种种鲜明的效果。印象派认为投影是物体颜色的各种补色,点彩派的画家们又发现了补色关系,于是他们开始研究怎样完全用纯补色构成一幅画。他们摒弃了色块和线条,画面上都是用纯色点并置,并通过人的视觉产生一种空间的混合,来完成作品的创作,这些作品色调都很明亮。为了得到更辉煌更强烈的色彩,印象派画家在调色板上索性去掉了黑色,减弱明暗之间的对比而代之以色彩的对比。印象派画家通过对光和色彩关系的研究,依靠自己眼睛的观察去再现对象的光和色在视觉中造成的印象,从而在把握色彩方面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命:摒弃传统固有色,表现客观世界中真实的色彩关系。

结束语

印象派不仅是对于法国美术,更是对全国美术有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印象画家在光的探索和色彩的表现上又极其重大的贡献,特别是对自然景观的阳光感、色彩感的表现上,达到了强所未有的水平,从而丰富和扩大了绘画的表现技能,解决了前代画家不曾解决的问题。印象派画家反对学院派画家在室内作画的方式,强调对真实自然景色的实地写生,使画面具有清新生动明快的感觉。印象派绘画在创作题材、创作理念、艺术思想和色彩技法等方面都极大地影响到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印象派画家以其广阔的艺术视野,在相互影响、借鉴、冲撞和激励之中叩响了当代中国绘画艺术之门,洞开了我们的艺术思维,为中国油画艺术走向世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约翰·雷华德.印象派绘画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2]张坚,编.写实主义与印象派时代——马奈、莫奈、雷诺阿[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3]余丁.欧洲19世纪美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4.

第7篇

关键词:关紫兰 油画

关紫兰是中国第一批留学日本的画家,较早地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其作品曾多次入选日本重要画展,被誉为民国时期女油画家四杰之一。她的作品极具时代风韵,新颖大胆的用笔之间流露出与一般女性不同的洒脱之气,艳丽而不失东方意蕴的画面中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写意抒情性。

关紫兰的油画色彩饱满而不拘泥于形体,擅长运用直观感受来表现对象,其创作虽形式简单,却大方而富有情趣,具有浪漫主义情怀。艺术界曾评价关紫兰“以简约之绚烂色彩而抽出对象刹那之情绪”,可见其对表达对象情感之重视。亮丽鲜明是关紫兰用色的具体特征之一,作品《河船》中,大量补色的运用、强烈的光感、紧凑的节奏以及橙黄色等暖色的大面积渲染,使得画面色彩对比强烈,营造出明媚绚烂的氛围,洋溢出愉悦舒畅的情绪,把观者带入到画面中,陶醉于美景之间。

关紫兰的绘画中也大量可见一些原色的运用,色彩浓烈之中又很纯净,视觉效果强烈又不失雅致,给人带来一种清新脱俗、清纯和谐之感,极富个人特色。作品《少女像》刻画的是一幅少女抱狗而坐的半身画像,背景利用绿色平铺而来,少女旗袍上的红色、背心以及窗帘的蓝色,构成一幅以红、蓝、绿为主色调的画面,色彩纯净、利落,给人自然和谐之感。关紫兰在色彩表现上虽不像马蒂斯那般不拘、自由,但她的创新就在于色彩中含蓄的东方韵味。为了使画面色彩协调自然,关紫兰在少女脸颊两侧涂上明显的红色腮红,与少女旗袍上的红色花纹相呼应,这种大胆的尝试是对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借鉴。画面中女子望向画外的眼神中流露出些许忧郁的情感,搭配这种纯粹而不失雅致的颜色,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因为自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关紫兰对中国画有一定的认识,即使后来留学日本学习西洋画,但是骨子里浓郁的东方情调是无法剔除的。她将中国画中粗放的线条运用到油画中,体现出她画面中中西结合的思想。关紫兰擅长用简练的笔触展现出物体的精神面貌,充满抒情意味的中国写意性线条是关紫兰特殊个性的重要体现,从这种写意性线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作品潇洒自如,也使得其作品更具有感彩。作品《执扇少女》运笔流畅,技巧纯熟,并用粗重简洁的线条刻画出人物的外轮廓。画中女子执扇而坐,眼神中的忧虑溢于言表。传达出在当时国家动荡、人民苦难、硝烟四起的时代,关紫兰内心的一些沉闷与苦痛,也反映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之情。

关紫兰的作品用笔潇洒肆意,不似一般女性作品中的纤弱与婉转,却在笔触豪放之间又稍有克制,毫不做作。1928年所作的《洋房》一画中便可见此特点。这幅作品展示的是一幅被围墙围起来的小洋房场景,用笔劲道有力,大胆豪放,直接用粗放的线条勾勒出房屋的外轮廓。画面一角的树枝、堆砌起来的围栏、围栏外的草丛土堆,每一处笔触都体现了关紫兰用笔豪放大气的特点。她早期的另一幅作品《瓶中繁星》也体现了这一特点。豪放大气的线条构成了这幅作品的主旋律,画面中的花、叶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每朵花姿态各异,线条富有节奏感,背景与桌面的色彩纯净而丰富,将瓶中之花映衬得艳丽夺目。

关紫兰的笔触不仅清新简约、豪放大气,而且活泼大胆,赋予了对象极强的生命力。这种活泼大胆的笔触在作品《西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画面中近处的房屋利用流畅大胆的线条简单刻画,采用大小不一、参差不齐的波点展现了西湖的一角。树干弯曲不平,水中的倒影不做细致处理,笔触灵活多变,刻画出一幅傍晚西湖边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作品《上海街景》中,也能感受到关紫兰对线条的灵活运用。画中的主体是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区域,明媚的晨曦洒向万物,市民们开始上班出行,一派平和的画面。似断非断的电线横于电杆之间,深浅不一的树叶点缀在枝头,虚实相合的建筑与树木构成了画面的纵深感。尤其是画家对路上自行车和行人的描绘,寥寥数笔将路上行人的动态展露无遗。路面的大面e铺开,以及街道两边看似不经意的用笔,使整幅画面给人一种松动透气之感。其虚实结合的表现方式也带给人一种朦胧的意境之美,呈现出一幅温馨的上海街景图。质朴又不单调的市民服装,人们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正是那个时代上海街头的典型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