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7:28:01
序论:在您撰写医药制造行业背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高等学校 上市公司 产业结构
高校上市公司作为产学研结合的突破口,自1993年第一家高校上市公司复旦复华在上海股票交易所挂牌以来,一直受到股票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其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近几年我国很多高校上市公司在市场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没有充分显示出高校上市公司的独特优势。
本文从上海、深圳及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4家高校上市公司入手,着重分析高校上市公司产业结构的分布特征、主营业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一、高校上市公司及其基本情况
本文所讨论的高校上市公司是指具有高校背景,依托高校科研和人才的优势,其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是高校、高校企业或高校教师的上市公司,这其中包括通过IPO上市或借壳上市的公司。因此,高校参股上市公司、原高校上市公司卖壳成为非高校上市公司、退市的高校上市公司均不在文中讨论。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与高校相关的上市公司超过100多家。依据上述的标准来划分,目前,我国共有高校上市公司34家。其中,上交所、深交所和港交所主板共有高校上市公司28家(见表1),香港创业板共有高校上市公司6家(见表2)。
表1 主板高校上市公司一览表
序号 股票代码 公司简称 背景高校 行业分布 公司市值(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1 000004 国农科技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制品类 7.16 0.75
2 000532 力合股份 清华大学 综合类 32.26 2.14
3 000590 紫光古汉 清华大学 医药制造业 22.58 3.44
4 000788 西南合成 北京大学 医药制造业 44.52 19.56
5 000790 华神集团 成都中医药大学 医药制造业 33.31 5.52
6 000915 山大华特 山东大学 综合类 24.73 7.17
7 000925 众合机电 浙江大学 专用设备制造业 29.23 13.74
8 000938 紫光股份 清华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27.41 53.15
9 000988 华工科技 华中科技大学 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74.36 22.02
10 000990 诚志股份 清华大学 医药制造业 22.54 29.89
11 002030 达安基因 中山大学 生物制品业 31.48 4.58
12 002253 川大智胜 四川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21.46 1.73
13 600091 明天科技 北京大学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8.82 0.06
14 600100 同方股份 清华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189.63 209.62
15 600392 太工天成 太原理工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15.38 4.00
16 600530 交大昂立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制品业 24.46 3.51
17 600590 泰豪科技 清华大学 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4.24 29.67
18 600601 方正科技 北京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62.55 62.22
19 600624 复旦复华 复旦大学 综合类 23.40 7.31
20 600661 新南洋 上海交通大学 综合类 12.85 5.30
21 600701 工大高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 综合类 21.45 8.99
22 600718 东软集团 东北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106.43 57.51
23 600750 江中药业 江西中医学院 医药制造业 78.10 26.47
24 600797 浙大网新 浙江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45.38 58.73
25 600846 同济科技 同济大学 综合类 40.67 20.14
26 600857 工大首创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26.09 11.98
27 HK00418 方正控股 北京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2.88 0.54
28 HK00618 方正数码 北京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2.77 -0.06
表2 创业板高校上市公司一览表
序号 股票代码 公司简称 背景高校 行业分布 公司市值 主营业务收入
29 HK08045 南大苏富特 南京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1.39 0.74
30 HK08095 青鸟环宇 北京大学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1.45 0.73
31 HK08102 上海复旦 复旦大学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 6.76 6.01
32 HK08106 浙大兰德 浙江大学 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 0.28 -0.04
33 HK08205 复旦张江 复旦大学 医药制造业 3.88 0.38
34 HK08231 交大慧谷 上海交通大学 通信服务业 0.25 0.01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巨潮咨询网、wind数据库自行整理,数据截止于2011年12月31日。
二、 高校上市公司行业分布特征分析
根据Wind资讯统计,消费股中增持较多的股票有五粮液、燕京啤酒、伊利股份等食品饮料股,上海医药、东阿阿胶、华兰生物、复星医药、浙江医药、云南白药、同仁堂等医药股,青岛海尔、海信电器等家电股。其中医药板块表现最好,如康美药业上半年涨了15.78%。东阿阿胶的涨幅为32.93%。
“喝酒”出效益
金融危机后,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消费及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消费80指数在2009年的反弹中涨幅达到102%,明星股也在此过程中诞生。以古井贡为例,今年1月份以来连续上涨,截至8月31日,涨幅高达68%,是名副其实的黑马白酒股。
从二季报数据来看,茅台、五粮液、古井贡、山西汾酒、青岛啤酒等已成为基金“豪饮”的重仓股。虽然都是白酒飘香,但具体“喝”哪种酒,“味道”大不同,其中古井贡这只白酒中的“黑马”,早早便吸引了券商和基金的介入。今年以来业绩表现突出的如天弘、东吴等基金公司从中受益匪浅。二季报显示,天弘基金旗下的天弘周期策略基金重仓持有古井贡,占资产净值的3.15%;天弘永定价值成长基金对古井贡的持有率也占资产净值的3.13%。
天弘基金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研究员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认为,在一线酒涨价后,二线酒投资价值更加凸显出来。这些酒类股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看法。
不少基金经理认为,经济结构转型期间,重工业行业在经济体中的地位将会逐步下降,消费及新兴产业将会在这轮经济结构转型中迅速崛起。大消费的医药、食品饮料及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仍然是未来重点配置的对象。随着四季度消费旺季的到来,白酒行业还将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
医药股大爆发
与白酒股相比,医药股更是如日中天。二季度,上海医药、东阿阿胶、华兰生物、复星医药、浙江医药、云南白药、同仁堂受到基金的普遍增持,走势相当亮丽。以大牛股华兰生物为例,根据Wind统计显示,截至6月30日,共99家主力机构(基金95家、一般法人4家)持有华兰生物,持仓量总计4.83亿股,占流通A股的83.76%。
今年,医药作为唯一的融合了“消费”、“防御”和“新兴产业”三重概念的行业,投资机会颇受推崇。
汇添富医药保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王栩认为,未来10年,医药行业将受益于民众对于健康的关注日益上升、消费结构升级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预计我国医药行业将步入年增速超过20%的黄金发展期。到202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将从2008年的4.52%提升到6.5%,政府支出比例将超过40%,医药行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同时,“新医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估算数据,新医改每年带来至少2000亿元的药品消费。另外,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按照人口老龄委的最新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人口的医药消费占整体医药消费的50%以上。
人的一生中,80%的药品消费是在最后20年发生的,这预示着今后10年,医药消费将飞速增长。同时,消费升级大背景下的医药消费需求激增和患病比率的上升将极大地带动医药消费的增长。现代环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等,也导致慢性病增长。根据卫生部报告,慢性病导致了45.9%的全球疾病负担,在中国这一比例达到了60%以上。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15年慢性病将造成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00多亿美元。
王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选择医药股的标准较为简单,就是高成长,“我们认为,如果其估值水平能够与成长性相适应,甚至简单地按照PE估值方法投资,只要每年持续保持50%的增长,40到50倍的市盈率就是合适的”。
王栩说:“优质的医药企业,确实有一些共同特征。首先,应该是具备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而且具有核心竞争力,比如产品面临较大的市场空间;其次,在市场营销方面,能够有效地把产品送达到医院、OTC等;第三,有把握政府事务方面的能力,比如新药的审批、药品招投标、药品定价等。”
布局四大领域
7月市场迎来久违的上涨行情,但8月市场再度陷入震荡之中,市场观望情绪越来越浓。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银华先锋成长基金拟任经理李宇家颇为乐观地说:“市场的底部有三种类型――价值底、政策底和经济底。现在看来,价值底和政策底已经形成,由此可以判断,A股市场的阶段性底部出现。但要想真正出现大的趋势性行情,还要等待经济底的出现。因此,下半年市场还是震荡向上的格局。”
李宇家认为,首先,从市盈率角度看,2005年和2008年股市进入底部时,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差不多在12、13倍左右;今年6月份的时候,实际上A股市盈率也跌落到这样的水平。所以从估值角度看,市场已进入相对较低的区域。
其次,从产业资本消极定价角度来看,随着“大小非”解禁,产业资本在二级市场定价权逐步提升。2007年市场持续上涨时,“大小非”的减持较为集中,而等到2008年市场接近底部区域时,就出现了“大小非”增持的情况。今年5、6月份,产业资本再次出现净增持,金额虽然不多,但说明目前的股价水平对产业资本已有一定吸引力。
再次,从投资者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历史上,重点公司股息收益率超越国债收益率时,都预示着重要底部的来临。2008年这种情况比较明显,今年5、6月份这种情况再次出现。
李宇家认为,在“调结构”背景下,未来股市中表现突出的将集中在大消费、新兴产业、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和区域振兴这四大领域。
李宇家说:“首先是消费领域,包括传统消费领域和新兴消费领域,尤其是在新兴消费领域里,投资机会更多一些,包括移动互联网、教育文化娱乐、专业连锁、医疗保健等。”
“其次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新医药、新材料、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
十二五期间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是医药产业所处的中期背景,主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经济增长方向从出口拉动向内需推动转变、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向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其次,新兴产业的发展将逐渐替代传统产业成为我国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最后,三大产业间以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间的再平衡发展。在“十二五”规划的大背景下,生物医药将成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的四个支柱产业之一。
医药行业兼具“内需”和“新兴”两大关键词。
从全球医药行业增速比较来看:国内药品市场在过去几年基本保持20%以上的增速,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较发达国家5-10%的增速更具活力。IMS对我国药品市场未来5年的成长空间给出了乐观预计,20%以上的增速可以持续到2014年。
从卫生总费用来看,2009年达到17204亿元,同比增长18.4%,2009年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5.13%,发达国家平均在11%左右。政府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比重也逐年增加,预计未来政府支出的增速仍然会快于个人支出和社会支出部分,这将对医药行业的需求增长构成长期利好。
看好受益于高端专科药的需求确认、资源整合继续上演以及产业升级进化的优秀企业。
行业增长确定
人口老龄化及生活习惯改变推动发病率提升,全民医保及收入提升驱动就诊率提升,预计未来5年医药市场复合增长20%以上。考虑2011年30%左右利润增长,预测2011年PE33倍,建议从行业整合,创新,渠道&品牌、国际化及消费升级方向精选个股。
预计医药市场未来5年复合增长约20%
医药市场,我们判断,医院终端仍将维持较高速度,OTC增速将较为稳定,OTC终端正在寻求新的盈利模式,第三终端将是医改改变游戏规则的第一步,我们判断,2011年将是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发生变化的第一年,很可能是基本药物放量的拐点,我们看好拥有基本药物独家品种的上市公司,我们看好弹性最大的品种千金药业。医药行业数据,我们预计2011年收入、利润同比增长25%,30%,上市公司增速略快于行业整体。
板块估值合理,但个股机会较多,维持行业“推荐”评级:当前2010年预测PE44倍,考虑明年30%左右利润增长,对应2011年预测PE33倍,估值已然合理,但当前行业正处于集中化与差异化的裂变期,个股机会较多,维持行业“推荐”评级,建议从行业整合、差异化(创新、渠道&品牌、国际化)及消费升级方向精选个股,未来2-3年千亿市值旗舰公司值得期待。
商业并购如火如茶,工业整合初露端倪
国内医药行业市场集中度低,目前优势企业整合资本充足,加之国家鼓励“大流通、大生产”的政策导向,我们认为国内医药行业大整合时代已经开启。
药物创新加速推进
创新是医药行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产业积累到一定阶段,部分企业逐步从仿创向创新过渡,未来几年有望出现具有国际专利的创新药物,我们认为国内药物创新正处于加速推进阶段。
渠道变革与品牌构建并重传统OTC企业单纯注重品牌形象塑造面临发展瓶颈,东阿阿胶控制营销的成功在业内具有标志意义,搭建适当可控的分销体系成为企业营销改革的重中之重,具有产品力的企业将最终胜出。
国际化终成正果
国内药企从生产成本优势到具备一定技术积累,在全球化体系中,从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出口升级到订单生产及制剂出口,在产业价值链中赚取更高利润。
具有消费属性的药品市场空间广阔
生活水平及保健意识的提升,养生需求应运而生,而具有药物成份的消费品也易赢得消费者好感,能够向消费领域延伸的企业市场空间广阔。
分享细分龙头医药股成长
医药经济“健康”运行,未来10年产业集中度将加速提升。药品市场近三年增速明显高于以前年份,2010年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双双创下近10年来的最高盈利水平。未来3-5年伴随医疗资源下沉,“全民医保”提前实现,基药自2011年起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行业增速有望继续保持20-25%快速增长。
美国制药工业历经50多年时间数量减少近70%,医药商业在2010年内CR3集中度提高至95%。中国新医改大背景,恰遇中国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向大消费转型,医药行业迎来黄金十年发展期,“产业升级+政策驱动“有望促使中国医药工业数量减少50%,医药商业CR3集中度提升至60%以上。
穿越阳光风暴,分享细分龙头成长。三轮驱动细分领域龙头公司高成长:分享行业高增速+占领被淘汰者市场份额+外延扩张,是中长期攻守兼备,长线是金的稀缺投资品种,有望持续享受高估值和高配送,演绎“螺旋式”上升走势。扰动因素则主要来自“阳光风暴”―预计2011年迎来一波较密集政策出台期。着眼长远,每一次大跌,都是增持优质细分龙头股的良机。
2010年完美演绎进攻行情,2011年1季度估值水平有压力。2010年医药指数以38%的绝对收益和49%的相对收益(相对沪深300),列所有行业第一。国信重点公司11PE均值超过35X,相对沪深300溢价183%,创历史新高。年末估值水平已部分反应2011年增长预期,使得2011年一季度估值水平上行存有压力,需时消化,积蓄量能后二季度有望展开进攻。
并购扩张和产业链延伸化解高估值风险
医药板块“黄金十年”第一年开局良好。在经历了6月份的快速调整之后,医药板块在2010年下半年呈现了单边上扬的局面,医药指数迭创新高。我们认为在传统产业发展放缓和市场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医药产业由于其确定的高增长性,医药板块整体在2011年仍有望跑赢大盘,其中的结构性机会更将层出不穷。
生物产业在2010年被列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同时还被提升到了国家支柱产业的高度,生物医药产业有望获得政策上更多的支持。在2011年,医药产业有望在政策,需求和资金三驾马车的拉动下,仍将较快发展。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外贸、服装、纺织、制造业都受到了金融风暴较大影响。以整车制造这个行业来说,一整条产业链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问题。同时由于公众对大件消费品信心指数下降,再加上油价上涨等因素,汽车的销售并不顺利,这就使产业资金回炉也受到了阻滞。从目前反馈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跨国企业都在进行成本的压缩,人力资源成本也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因此今年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应届毕业生需求,前景并不像前几年那么好。
和金融业不一样的是,制造业在各个环节对应届毕业生都有需求,各岗位同学历的起薪点差异并不是太大。不过所在的城市不同,比如上海和南京,同类岗位的薪酬会存在落差。
■整车制造类毕业生起薪点
快速消费品:起薪点略有提高
快速消费品主要指的是香烟、酒类等日用品,在金融海啸的背景下,快速消费品行业足以成为一个亮点。其实道理很简单,快销行业主要是靠内需拉动的,无论经济环境怎么样,柴米油盐该消费的还是要消费。只要公司在其他行业没有投资,就几乎不会受到影响。目前大部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没有出现问题,民营企业发展也不错,行业前景十分看好,很多还准备开新店、开分店,因此人才的需求比往年不仅没有减少,甚至还有增长,毕业生起薪点也较往年略有提高。
快销行业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品牌和销售两个类别,其中销售门槛较低,有关品牌推广的岗位大部分需要的是市场专业的学生。
■快速消费品行业类毕业生起薪点
医药:研发部门工资最高
从整个行业来看,医药对于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相对其他行业比较稳定。提供给应届毕业生的岗位主要可以分为研发和营销两类。在不同岗位中,研发部门薪资水平最高,且与其他部门较为悬殊。有专业背景的应聘者更有竞争力,学历越高,起薪点也就越高,拥有博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起薪点可达6000元以上。另一类营销类人才需求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所谓的医药代表,这类人才需求门槛比较低,毕业生一般只需要有销售的经验即可;第二类是医药流通领域岗位,所需求的应届毕业生需有药学等技能背景。
■医药类毕业生起薪点
高科技软件:本科生拿3500元
因为高科技软件行业一般依靠为公司研发产品获得收益,所以在企业受金融风暴影响的情况下,该行业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软件行业呈金字塔型,“塔尖”的高端企业耐冲击力较强,今年的人才需求和往年基本持平。而占据绝对数量的“塔底”小型公司,今年已普遍放慢了招人的速度,毕业生进入也存在一定风险。
和其他行业相比,高科技行业对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学历不同起薪点差异也较大,从事研发的博士薪资水平可以达到6800元左右,而同样岗位本科毕业生则在3500元左右。
■高科技软件类毕业生起薪点
房地产:业内IT部门起薪高
房地产行业招聘应届毕业生,多是基于长期的业务规划,为以后新开领域打下基础,因此很多都是以项目助理的形式,除此之外设计、财会等岗位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应届毕业生,几乎涉及每一个环节。但与往年相比,今年房地产行业并不是特别景气,从反馈的数据上来看,目前人才需求还没有特别明显的下降,但是需求总人数并不会太大。
关键词:医药 成本控制 对策
目前,我国的制药企业生产的药物多是仿冒品,生产统一药物的企业多达几十家或数百家。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外制药企业借助其资本和技术的优势,大举“入侵”我国的药物市场,使我国制药企业在国际上与国外制药企业的竞争渐趋白热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医药制造业如何加强成本管控,是必须第一时间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此问题为切入点,罗列出医药制造业成本控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医药制造业的同行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一、中医药制造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中医药制造企业呈现出缓慢上升的势头,但是国内中医药价格的持续降低,使得许多中医药制造企业的获利水平变得较低,而与全球高盈利企业对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国中医药制造企业成本较高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产品营销成本逐渐提升,这与中医药制造业处于下游加工业以及行业限制有密切的联系;第二,由中医药行业的行业特征决定,中医药行业集中程度不高、批量生产但达不到规模利益,导致固定成本逐渐升高,进而导致我国中医药制造业的营销成本增多。
(一)成本观念未与时俱进
大部分医药产品的生产成本只占总成本的两成,而八成的成本支出是为了采购原料和进行产品的营销,尤其是广告费和宣传费的支出占的比重非常大。然而中医药制造企业往往非常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而对原料的采购和产品的营销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却“不以为然”。例如许多企业为了提升产品的影响力,不惜花费巨大成本请“巨星”拍摄广告,广告费甚至达到几百万。而对原料的采购则极少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竞价采购,这也是造成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所以,成本与产量成正相关关系的观念已落后于时代,而受此观念的影响,中医药成本不降反增。从中医药企业的发展战略上来看,以生产为核心的成本观念正在遭受巨大的冲击,在我国一些大型中医药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中,已经树立起以全过程的经济效益为核心的成本观念,他们将成本被动型改造为拓展和主动型。所以,其它的中医药制造企业应摒弃传统成本观念,用新型的成本理念――全成本理念来代替传统的成本观念,使成本观念符合中医药企业的战略规划。
(二)成本控制分析方法过于单调
因为片面强调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而漠视材料采购和产品营销中的成本控制,许多中医药制造企业就以降低原料的价格、降低薪酬费用、降低工艺过程的造价等方法来管控成本;有的中医药制造企业甚至铤而走险,走非法途径购买低劣的原料。而这样做的危害可谓不言而喻,它违反了“良心制药”的准则,使中医药制造业的产品渐渐丧失市场。而降低薪酬费用,就会造成人才的流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难以为继。这样的做法,从短时期内来看,可以为企业获取高利润,但势必会将企业拖入一个难以“全身而退”的泥潭。
(三)成本策略制定不当、成本控制难以为继
成本管理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对成本费用进行精确预估、订立合理计划,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许多中医药制造企业中,成本支出没有固定的焦点,比如:在添购企业固定资产时,不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订购的,进而导致企业资源的闲置或浪费;又如:在市场开发中,没有目的性地投资,导致所开发的产品在营销过程中“夭折”,导致开发成本太高又没有取得既定的效果。中医药制造企业应将成本管理看作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从战略成本的高度去进行决策。这样,可以使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变得可行和高效。中医药成本控制的要点是实现事前和事中的管控,真正发挥成本的功效。
二、中医药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的对应解决举措
当今中医药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这对中医药制造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其成本控制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通过管控成本驱动因素来控制成本是现代成本控制的基本思路,成本驱动因素是导致一系列活动变更的原因。对于我国中医药制造企业来说,应从下面的措施做起:
(一)树立战略成本动因观念
减少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是企业管理的恒远主题。在市场经济体制大行其道的大背景下,作为参与竞争的企业,树立什么样的成本控制理念来对成本进行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当代科技的发展和广泛的运用以及管理观念的不断创新,对中医药企业成本的定义已不是生产运营成本能概括的:它融入了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包含产品引进时的成本、产品的设计成本、产品的生产成本、利用成本、维修成本,以及与企业相关的全部资源的损耗费用。对中医药制造企业来说:第一,因为医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医药产品的质量正在逐渐提升,企业投入的设计成本也正在不断增大;第二,因为市场竞争渐趋白热化,企业投入市场的成本正在不断提升,同时产品的寿命周期正在极大的缩短,因此市场开发成本始终居高不下。在这样的状况下,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管控显然已经不符合时展的潮流,同时也不符合战略管理环境对产品的要求。新时代的市场需要中医药企业树立战略成本动因理念,用来引导成本管理工作。
战略成本动因理念,是指将成本管理提升到战略的层面,对企业的成本动因和成本构造进行解析,从战略的制高点对企业的成本动因讯息进行运用并制定相应策略。树立战略成本动因理念的优势有:
第一,有利于以战略发展的角度,处置短时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例如:当研究费用与产品上市时间有矛盾时,就应意识到中医药市场是不断变幻的,时间优势就是成本优势。在谨慎的同时,投入更多的成本以减短产品的上市时间是必须的,与其推迟产品上市,不如多花费一些研究费用。
第二,有利于中医药制造企业的领导层从全局出发,明确要支持什么及要摒弃什么,挑选对企业有利无弊的成本效益模式,进而科学、合理地进行成本管理。
(二)强化营销环节的成本管控
广告宣传是目前凸显企业知名度和产品知名度的不二选择,也是较为重要的营销手段。但并不是越高端、请的代言人越出名、投入的广告费用越多越好,而应凸显中成药的药物特征,应用简单明了的语句、符号、动作将药物的特征全面呈现出来,从而给受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应关注广告创意的规划和表现形式的探讨,以降低营销环节的成本。与此同时,还应高度关注销售企划案,订立出既能充分调动销售人员的激情又能科学地降低销售成本的预案。同时,请的代言人还应熟悉投入市场的药品,在此基础上药品的投放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对中医药企业未来的展望
医药市场的竞争已渐趋白热化。在我国的医药市场上,价格管控向来是国家调控市场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医药企业夺取市场的不二手段,而价格低廉就决定了成本的低廉。我国中医药企业在国际医药市场中的打拼也是采用的低成本策略,它们利用我国低廉的原料供应成本和劳力成本打开了国际医药市场的一个缺口,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主动地位。所以,继续采取和保持低成本竞争策略是我国中医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
四、结束语
在我国,中医药制造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产品数目多、药品技术含量低,且仿冒品很多,生产同一仿冒品的中医药制造企业多达数十家甚至数百家。所以,国内中医药制造企业间的竞争已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与此同时,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中医药市场的竞争就变得更加激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医药制造企业怎样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而中医药制造企业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强化成本控制、降低产品市价、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的经营效益就显得迫在眉睫。而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每一个中医药制造企业的梦想。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样的“双丰收”不仅是梦想,它会变成现实,激励着我国一代又一代的制药企业。
参考文献:
[1]徐锋,李兰冰.中国医药制造业综合效率评价:基于双阶段效率评估模型[J].中国行政管理,2013,(3):85-88
[2]唐现杰,李新宇.医药制造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激励分析[J].商业研究,2012,(2):77-81
[3]梁小娟,徐怀伏.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上海医药,2014,(5):46-48,49
关键词:医药;制造;金融支持
一、医药制造金融支持空间演变
由于我国地域广泛,且不同地区经济状况不同,所以其对于医药制造金融支持也存在差异,所以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医药制造业的金融现状:
(一)区域性金融支持特点凸显。
众所周知,医药制造业投入高,但回报也高,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产业正向园区、经济发达地区聚集,结合全球医药产业布局可以看出,其分布地区科技、经济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金融支持的力度,我国目前医药制作多处于沿海地区,其运输方便,经济发达且相关的医药制造研究沟通频繁,而中心部地区的城市医药制造业便相对落后,金融支持力度不高。
(二)地区医药制造金融特点鲜明。
首先是上海、北京地区,其是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与国际金融机构最多的城市,其金融产业对于医药制造的投资、营销手段豆浆成为我国医药制造行业的榜样。分别来讲,北京地区科研院较多,人才资源丰富,金融支持一般在于人才培养方面,而上海与国际交流较多,产业环境先进,金融支持主要为技术投资,产品交流。其次是我国中部地区医药产业情况,当前我国内陆医药企业多以中小型规模为主,其配套金融体制不完全,产业链条不完整,所以一般是针对其技术支撑、生产装备方面的投资。以山东医药产业为例,其主要以基因工程药物、发酵工程药物、生化药物等为重点,截止二零一零年,其医药制造产值也达到两千亿,预计今年能够达到两千九百亿。2016年,在国家大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前提下,医药制造产业的金融投资已经成为众多银行的一项重要投资战略,一方面医药制造产业的发展及产业转移能够带来巨大利益。另外一方面,面对以后医药行业政策发展的趋势来看,医药制造的金融投资是实现银行与医药产业共赢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根据上面的不同地区医药制造金融空间分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
(1)选择背景雄厚地区的企业作为投资目标,一方面要重视医药制造的实力、国内市场地位;另一方面,良好的公众性也是作为投资考虑的重要因素。医药制作水平同样也是投资考虑的因素,应该把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新药开发成功率高等因素作为技术参考条件来对待,通过行业知识的积累加以判别,对于产品没有竞争力、创新力度不高的医药产品应该取消或降低其金融投资支持。
(2)灵活运用不同地区的医药行业金融服务工具,建立生物医药制造行业专业化营销服务体系,从而达到积极使用流动资金贷款的目的,同时对于贸易融资品种也应该灵活使用,掌握医药制造企业的主要环节,通过融资等活动积极扩大结算和综合收益。
(3)对于医药制药的子行业,如中药饮片、医疗信息系统等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通过金融创新为制药行业提供金融服务,积极发展与国内外医疗信息系统的交流。另外,当今是信息时代,网络也是可以利用的一点,通过网上银行等新型模式扩大医药行业的消费类别,让其发展具有更多样的金融模式。
二、医药制造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
(一)资金短缺问题。
综合我国医药产业的资金供应和需求情况,可以发现我国当前的医药企业主要面临着制造资金不足的问题,其主要分为开发性资金、发展资金和流动资金。面对医药制造,设备改造升级尤为重要,资金短缺不仅制约医药企业做大做强,更重要的为影响整体人民群众的就医水平。除此之外,当前医药制造企业还需要进行内部企业结构调整,实现医药制造的升级换代,而流动资金的不足,导致医药制造企业的长期健康运营成为问题,从长远上看,是无法使医药制造产业同世界先进的技术相结合的。所以说资金短缺问题成为了制约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医药市场发展滞后。
我国直接接触融资金融的医药制造企业多部分处于发育不足阶段,很多医药制造企业只是获得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中期票据和私募债的资格,这样对于医药制造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是极为有限。
(三)政府金融制度力度不够。
医药制造行业同其他行业不同,其关系到民生问题,所以具有其特殊的市场地位,所以需要得到更多的政府财政支持,我国一些经济不发达省份,其经济基础薄弱,政府对于医药制造企业财政支持力度不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四)银行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由于医药制造业高风险、高技术要求、高回报等特点,当前我国银行对于医药制造业的贷款注意点多集中在其安全性与企业偿还能力,所以对其投资十分小心。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点是在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贷款中银行多处于劣势,只有收集更多的相关医药知识,才能做出贷款的决定;另一点就是医药制造企业为了能够得到贷款,往往夸大其职责能力,使得双方信息不对等,致使银行对医药制造企业不信任,甚至出现了拒绝向医药制造企业进行贷款的举动。
(五)金融融资结构单一。
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多数只是采取政府拨款、商业贷款和期权融资等方式,造成发展速度缓慢,所以应该加大融资结构体系,考虑其他融资渠道,是金融对于医药制造企业的支持方式多样化起来。
三、医药制造发展的金融支持措施
(一)金融支持的外部措施。
(1)发挥政府的指导职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相应的货币政策,发挥投资引导作用,对当前发展较好的医药企业进行重点支持,从而引导金融资源进入医药行业。因为政府的指导能够把控金融投资的整体方向,不会造成金融重复投资。正如上面提到,我国地区金融环境存在问题,政府制定政策之前应该进行地区金融调查,在合理的地区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措施,通过税收调整、财政划拨、基金建设等方式强化政府对医药制造业的政策性支持,从而达到社会闲散资本集中向医药制造业汇聚的目的,最终把医药制造业推向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其次,改善投资环境,我们可以以沿海地区医药制造业为例子,近年来,沿海地区经济模式多以旅游业为主,金融资源多在房地产行业,医药制造业所占比例甚小,所以说投资环境的改变迫在眉睫。对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应该加强医药产业基础建设,发挥有特色的原料药、通过加强区域内医药企业与外界机构的合作交流,争取新药生产基地;另一方面,畅通本地资金进驻渠道,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为金融投资的金融提供一个安全、简便的审批程序。最后,完善与金融投资相匹配的法律法规及监督机制。对于医药制造企业,要修善公司融资政策,使之更加实用;同时要学习发达国家的公司融资方法,去粗取精,我今后医药制造业融资更加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推行有效的政策制度,对全面建设优良的市场融资环境是具有无可代替的作用。
(2)畅通医药制造业融资渠道。
首先,传统的医药制造业融资渠道应该进行改变,一方面是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对企业的创新技术、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改善;另一方面,发展专项资金,例如设置医药创新基金等,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究,同样的资本市场融资、银行信用贷款也是并不可少,不仅可以加强医药制造企业同其他产业进行交流,建立一个协调的沟通平台;也可以争取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对整个医药制造业的贷款规模。其次,积极开发新的金融渠道,高新技术银行的建立,将贷款对象转变为了高新技术企业,为技术引进、技术研究、新药物的研发与推广提供了融资服务等资金支持。同时,项目融资也是可以帮助医药企业把已建立的项目经营权在一定的经营期内移交给私人、机构投资者,从而获得资金来进行医药制造的新建、二次开发工作。通过这样新的金融渠道能够推动银行机构扩大对医药制造业的融资业务,降低医药制造业融资成本。
(3)健全本地金融市场。
首先,对我国证券机构进行重点支持,发挥本地医药制造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意识。繁荣债券市场,发展本地区医药制造企业市场服务机构,为医药制造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行为树立良好的经济基础。其次,商业银行对于医药制造业的贷款服务应该逐步完善。一方面要对知识产权重视起来,使得制造技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能够入股,从而得到上级银行的金融支持,在风险把握得当的前提下增加信贷授信范围,扩大信贷投放实力,为医药制造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提供更多贷款品种和金融服务。所以说,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是构建医药制造企业信息专有平台,发扬银行信息网络优势,促进商业银行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条件。最后,规范金融秩序,完善控制体系。如上文所说,医药制造业具有高风险的特点,根据其这一特点,应该设置相应的风险控制系统,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从而使得金融投资更加安全,使得商业银行在金融环境中能够全方位地为医药制造业进行信贷服务。
(二)金融支持的内部措施。
(1)优化医药产业结构,使得医药制造形成品牌化,鼓励医药企业培育自有品牌,政府应该多办法促进性政策,使得医药制造发展走高端路线。另外引导医药制造形成产业聚集,形成规模效应,这样不仅能够使得金融支持政策能够更快、更有效的落实下去,同业也能提高整个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力,推动医药制造行业发优良发展。
(2)发展生态药业,促进内部金融投资的多样化,当前社会是生态同经济相结合的社会,发展高效、低耗、零污染的医药制造产业是对我国医药发展的最新要求。所以说要从根本上塑造正确的发展思想,把产品创新同自然保护相结合,提供优良、安全、绿色的医药产品,使得医药制造也绿色发展同金融支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四、结语
本文通过以医药制造业金融资金地区分部为切入点,讨论其特点以及存在问题,从而引发自我国当前医药制造业金融支持所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业存在问题集中在产业融资困难、金融支持路径单一,加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却别较大,从而造成了银行对于医药制造业信贷支持力度不到位等现状。对于上述问题,本作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出以政府指导为主,相关政策为辅,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相结合等方法,健全医药制造业融资市场,形成对医药制造的强有力应对措施。综上所述,医药制造业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应该加以重视,加强金融支持,使医药制造业成为我国医药核心产业。
参考文献:
[1]张永庆,刘清华,徐炎.中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效率及影响因素[J].中国科技论坛.2011(01)
[2]梁谋,卞鹰.中国医药制造业财务风险的实证分析和控制措施[J].企业活力.2010(05)
由于我国地域广泛,且不同地区经济状况不同,所以其对于医药制造金融支持也存在差异,所以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医药制造业的金融现状:
(一)区域性金融支持特点凸显。众所周知,医药制造业投入高,但回报也高,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产业正向园区、经济发达地区聚集,结合全球医药产业布局可以看出,其分布地区科技、经济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金融支持的力度,我国目前医药制作多处于沿海地区,其运输方便,经济发达且相关的医药制造研究沟通频繁,而中心部地区的城市医药制造业便相对落后,金融支持力度不高。
(二)地区医药制造金融特点鲜明。首先是上海、北京地区,其是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与国际金融机构最多的城市,其金融产业对于医药制造的投资、营销手段豆浆成为我国医药制造行业的榜样。分别来讲,北京地区科研院较多,人才资源丰富,金融支持一般在于人才培养方面,而上海与国际交流较多,产业环境先进,金融支持主要为技术投资,产品交流。其次是我国中部地区医药产业情况,当前我国内陆医药企业多以中小型规模为主,其配套金融体制不完全,产业链条不完整,所以一般是针对其技术支撑、生产装备方面的投资。以山东医药产业为例,其主要以基因工程药物、发酵工程药物、生化药物等为重点,截止二零一零年,其医药制造产值也达到两千亿,预计今年能够达到两千九百亿。
2016年,在国家大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前提下,医药制造产业的金融投资已经成为众多银行的一项重要投资战略,一方面医药制造产业的发展及产业转移能够带来巨大利益。另外一方面,面对以后医药行业政策发展的趋势来看,医药制造的金融投资是实现银行与医药产业共赢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根据上面的不同地区医药制造金融空间分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1)选择背景雄厚地区的企业作为投资目标,一方面要重视医药制造的实力、国内市场地位;另一方面,良好的公众性也是作为投资考虑的重要因素。医药制作水平同样也是投资考虑的因素,应该把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新药开发成功率高等因素作为技术参考条件来对待,通过行业知识的积累加以判别,对于产品没有竞争力、创新力度不高的医药产品应该取消或降低其金融投资支持。(2)灵活运用不同地区的医药行业金融服务工具,建立生物医药制造行业专业化营销服务体系,从而达到积极使用流动资金贷款的目的,同时对于贸易融资品种也应该灵活使用,掌握医药制造企业的主要环节,通过融资等活动积极扩大结算和综合收益。(3)对于医药制药的子行业,如中药饮片、医疗信息系统等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通过金融创新为制药行业提供金融服务,积极发展与国内外医疗信息系统的交流。另外,当今是信息时代,网络也是可以利用的一点,通过网上银行等新型模式扩大医药行业的消费类别,让其发展具有更多样的金融模式。
二、医药制造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
(一)资金短缺问题。综合我国医药产业的资金供应和需求情况,可以发现我国当前的医药企业主要面临着制造资金不足的问题,其主要分为开发性资金、发展资金和流动资金。面对医药制造,设备改造升级尤为重要,资金短缺不仅制约医药企业做大做强,更重要的为影响整体人民群众的就医水平。除此之外,当前医药制造企业还需要进行内部企业结构调整,实现医药制造的升级换代,而流动资金的不足,导致医药制造企业的长期健康运营成为问题,从长远上看,是无法使医药制造产业同世界先进的技术相结合的。所以说资金短缺问题成为了制约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医药市场发展滞后。我国直接接触融资金融的医药制造企业多部分处于发育不足阶段,很多医药制造企业只是获得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中期票据和私募债的资格,这样对于医药制造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是极为有限。
(三)政府金融制度力度不够。医药制造行业同其他行业不同,其关系到民生问题,所以具有其特殊的市场地位,所以需要得到更多的政府财政支持,我国一些经济不发达省份,其经济基础薄弱,政府对于医药制造企业财政支持力度不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四)银行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由于医药制造业高风险、高技术要求、高回报等特点,当前我国银行对于医药制造业的贷款注意点多集中在其安全性与企业偿还能力,所以对其投资十分小心。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点是在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贷款中银行多处于劣势,只有收集更多的相关医药知识,才能做出贷款的决定;另一点就是医药制造企业为了能够得到贷款,往往夸大其职责能力,使得双方信息不对等,致使银行对医药制造企业不信任,甚至出现了拒绝向医药制造企业进行贷款的举动。
(五)金融融资结构单一。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多数只是采取政府拨款、商业贷款和期权融资等方式,造成发展速度缓慢,所以应该加大融资结构体系,考虑其他融资渠道,是金融对于医药制造企业的支持方式多样化起来。
三、医药制造发展的金融支持措施
(一)金融支持的外部措施。(1)发挥政府的指导职能。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相应的货币政策,发挥投资引导作用,对当前发展较好的医药企业进行重点支持,从而引导金融资源进入医药行业。因为政府的指导能够把控金融投资的整体方向,不会造成金融重复投资。正如上面提到,我国地区金融环境存在问题,政府制定政策之前应该进行地区金融调查,在合理的地区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措施,通过税收调整、财政划拨、基金建设等方式强化政府对医药制造业的政策性支持,从而达到社会闲散资本集中向医药制造业汇聚的目的,最终把医药制造业推向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其次,改善投资环境,我们可以以沿海地区医药制造业为例子,近年来,沿海地区经济模式多以旅游业为主,金融资源多在房地产行业,医药制造业所占比例甚小,所以说投资环境的改变迫在眉睫。对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应该加强医药产业基础建设,发挥有特色的原料药、通过加强区域内医药企业与外界机构的合作交流,争取新药生产基地;另一方面,畅通本地资金进驻渠道,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为金融投资的金融提供一个安全、简便的审批程序。最后,完善与金融投资相匹配的法律法规及监督机制。对于医药制造企业,要修善公司融资政策,使之更加实用;同时要学习发达国家的公司融资方法,去粗取精,我今后医药制造业融资更加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推行有效的政策制度,对全面建设优良的市场融资环境是具有无可代替的作用。
(2)畅通医药制造业融资渠道。首先,传统的医药制造业融资渠道应该进行改变,一方面是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对企业的创新技术、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改善;另一方面,发展专项资金,例如设置医药创新基金等,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究,同样的资本市场融资、银行信用贷款也是并不可少,不仅可以加强医药制造企业同其他产业进行交流,建立一个协调的沟通平台;也可以争取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对整个医药制造业的贷款规模。其次,积极开发新的金融渠道,高新技术银行的建立,将贷款对象转变为了高新技术企业,为技术引进、技术研究、新药物的研发与推广提供了融资服务等资金支持。同时,项目融资也是可以帮助医药企业把已建立的项目经营权在一定的经营期内移交给私人、机构投资者,从而获得资金来进行医药制造的新建、二次开发工作。通过这样新的金融渠道能够推动银行机构扩大对医药制造业的融资业务,降低医药制造业融资成本。
(3)健全本地金融市场。首先,对我国证券机构进行重点支持,发挥本地医药制造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意识。繁荣债券市场,发展本地区医药制造企业市场服务机构,为医药制造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行为树立良好的经济基础。其次,商业银行对于医药制造业的贷款服务应该逐步完善。一方面要对知识产权重视起来,使得制造技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能够入股,从而得到上级银行的金融支持,在风险把握得当的前提下增加信贷授信范围,扩大信贷投放实力,为医药制造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提供更多贷款品种和金融服务。所以说,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是构建医药制造企业信息专有平台,发扬银行信息网络优势,促进商业银行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条件。最后,规范金融秩序,完善控制体系。如上文所说, 医药制造业具有高风险的特点,根据其这一特点,应该设置相应的风险控制系统,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从而使得金融投资更加安全,使得商业银行在金融环境中能够全方位地为医药制造业进行信贷服务。
(二) 金融支持的内部措施。(1)优化医药产业结构,使得医药制造形成品牌化,鼓励医药企业培育自有品牌,政府应该多办法促进性政策,使得医药制造发展走高端路线。另外引导医药制造形成产业聚集,形成规模效应,这样不仅能够使得金融支持政策能够更快、更有效的落实下去,同业也能提高整个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力,推动医药制造行业发优良发展。
(2)发展生态药业,促进内部金融投资的多样化,当前社会是生态同经济相结合的社会,发展高效、低耗、零污染的医药制造产业是对我国医药发展的最新要求。所以说要从根本上塑造正确的发展思想,把产品创新同自然保护相结合,提供优良、安全、绿色的医药产品,使得医药制造也绿色发展同金融支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