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经济发展战略范文

时间:2023-09-25 17:27:58

序论:在您撰写经济发展战略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经济发展战略

第1篇

[关键词]招商引资;安徽经济;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绩是骄人的,也是有目共睹的。截至2002年,安徽的GDP总值已经增加至3569亿元[1],比改革开放前增加了十几倍;人均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以前的温饱甚至都无法解决到现在的向小康社会迈进;安徽的农村和城市的面貌有了飞速的改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然而,在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横向比起来,我们与东部发达省份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无论是在GDP总值,经济增长速度,人均收入还是城市建设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差距。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区位的因素、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体制政策的原因。所以,安徽经济的发展速度需要提高,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有利背景下,国家又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在面对压力的同时也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

一、当前安徽开展招商引资的可行性研究

安徽经济要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需要的条件也很严格,根据安徽当前的形势,要想尽快的繁荣起来,赶上发达地区,单靠自身还是很困难的,招商引资不失为一个发展安徽经济的良策。

(一)招商引资的优点

招商引资是指以良好的优惠条件吸引外商来本地投资,从事经营活动,当然这一外商的概念不仅是局限于国外商人,而是指外地商人。一般来说,恰当和合适的招商引资活动可以繁荣当地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的优点:

1.可以获得发展经济的资金,解决资金不足的局限。招商引资,外商带来了资金,当地提供优惠的服务和合理的规划,这就给当地发展带来了所需的资金,解决资金欠缺的问题。同时,外商在当地建立厂房,添置设备,这些固定资产就变成当地的潜在资产。

2.可以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起到示范效应。外商在带来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对其他的企业起到示范作用,其他的企业也可以吸收利用他们先进的技术和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

3.有利于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增加就业机会。招商引资,可以带来更多的工商业进驻本地,从而能够加快工业化的步伐。这些工商业的发展又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能够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工业化的步伐的加快,在带来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税收收入,这些税收收入,又能为城市建设添砖加料,加快经济的运转。

5.繁荣地方经济,对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有带动效应。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设的完善,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的增加,都能够极大搞活繁荣一方经济。而工业化的水平提高,必然要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同步的发展,带动着经济走向更加的繁荣。

(二)招商引资是当前安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针对安徽经济的现状,笔者认为,招商引资是发展安徽经济,赶超发达省份的必然选择,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招商引资是发展经济的一剂良药。通过对招商引资优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招商引资具有巨大的优势,这在实践中是早已被证明的。国外的发达国家无一不是高度重视招商引资,我国发达省份的发展途径也是依靠着招商引资来实现的,浙江、江苏的经济正是以优惠的条件,吸引了大批的外商的投资,在他们的示范作用下,极大扩展了当地居民的视野,带动了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的成功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也很好地证明了招商引资这一剂良药的功效。

2.加快发展与资金不足的矛盾要求开展招商引资。安徽经济的发展,是需要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的,而安徽的居民收入有限,民间资金也较少,依靠民间投资来振兴安徽经济似乎是不太可能的;而要依靠政府的投资来振兴经济又会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更何况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解决资金不足的矛盾,需要开展招商引资。

3.较好的区位优势有利于招商引资。安徽的区位优势虽然稍逊于东部沿海地区,但总体还是很理想的。虽然属于中部地区,但实际的区位优势差不多相近于东部地区。我们有长江的贯穿,长三角区域直接辐射安徽的经济,浙江、江苏等发达的省份与我们比邻。他们在发展经济、招商引资方面都给我们很好的榜样。安徽的交通又很便利,如果再加上优惠的政策和服务,必定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

4.国家的政策决定了招商引资是现实的出路。安徽处于中部地区,经济也是处于中等水平,既没有西部的落后,又没有东部的巨大区位优势,所以要想得到国家的支持是不太现实的。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但资源丰富,为了保持经济的平衡国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有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对于东部地区,国家又有对外开放的极大优惠政策的支持,加上东部地区原有的市场经济完善,居民头脑灵活,招商引资力度大,所以能够迅速的发展起来。而我们的安徽,既得不到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又没有特别优惠的开放政策。所以说只能自力更生,依靠我们精明的头脑、相对的区位优势来繁荣经济。

5.东部发达地区的资源受限为安徽的招商引资提供了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东部地区的资源开发、人口密度以及环境破坏都已经几乎达到了饱和的程度,正逐渐地要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正是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的大好时机。安徽省与江浙比邻,交通便利,有吸引投资的优势,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6.国内外经济态势为招商引资提供优良环境。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一主题还不会变;同时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国内中部崛起的提出,国家对发展经济的高度重视,都是很好的招商引资优越环境。

综上所述,我们发展招商引资正面临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也是当前求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抓住这一不可多得的时机,尽快行动起来,以求早日发展壮大。

(三)安徽实施招商引资战略的设想

安徽招商引资工作早有开展,并已经初尝了一些甜头。如芜湖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就做得很好。2000年,全市GDP保持了9%的增长率,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就达73.82亿元,投资拉动GDP增长5.6个点,招商引资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整个“九五”期间,年均GDP增长率达到14.9%,投资完成了297.6亿元,这297.6亿的投资没有招商引资是不可能完成的。从“九五”投资构成来看,利用外资占18亿元,信贷资金55.8亿元,社会资金215.3亿元,社会资金包括国内来芜湖投资者的投入[2].总的看来,外地企业来芜湖投资的资金占三分之一左右。信贷资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地企业来芜湖投资,银行主动为他们服务形成的。没有外来资金,信贷资金就不可能争取到。没有外来资金、信贷资金创造出的良好投资氛围,社会资金也很难以启动。仅从这些数字上,芜湖经济这几年的发展面貌更是清楚地给我们展示了招商引资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虽然已经初偿了招商引资的好处,但我们安徽的招商引资力度还很不够,需要实施全面的招商引资工作。在招商战略上,基本上可以根据每个地区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战略,尽快形成几个大的城市发展带,对于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等沿江城市,其区位优势明显,应尽快融入长三角之内,吸引长三角之内的资金的加入,加大工业化的步伐,希望能早日形成一条长江城市带;而黄山、九华山、宣城等南方区域,要加大工业化招商引资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旅游业的招商引资工作,接受浙江的辐射,打造以旅游为重心的一条城市带;在合肥地区,将巢湖、六安融入合肥城市区,与南京连为一体,大力招商引资,同时也兼顾旅游业的发展;在北方区域,区位优势要稍为逊色,可以与徐州为发展榜样和契机,吸引资金的流入和投资的进入,打造以阜阳、亳州为中心的城市发展带。

二、安徽如何开展招商引资战略

要全面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就要从多方面入手,不仅要去招商,还要注意各方面工作的完善,为招商工作创造条件。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招商引资工作的效果,所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要注意道路的建设,交通的发达对于招商引资是很重要的。道路建设上,努力建造贯穿安徽全境的南北和东西大动脉,安徽省最大的遗憾是缺少纵贯全省的南北以及东西大动脉,使铁路和公路在安徽留下了不少断头,如京福高速公路,最佳的运行路线是从安庆过江,可是其硬是拐了几百公里,从九江、南昌经过,再拐进福建。安徽今后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类国家大动脉的推动作用,调整自身的思路,与相关省份一起,来推动国家立项或调整一批能从安徽腹地经过的重大基础的设施建设。重点推动芜湖成为浙江进京的首选要道,并利用东营到香港高速公路的规划,把安庆打造成福建和粤东进入北京的首选过江通道。安徽应该和福建和广东汕头通力合作,推动国家早日上马安庆长江铁路桥,打通安庆到景德镇铁路,从而实现平行与京广、京九的第三大国家南北铁路大通道贯通安徽。东西要加快建设宁西铁路与沿江铁路,以真正发挥安徽的承东启西作用,并集全省之力,加快建设沿江高速公路[3].

再者,还要注重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城市的道路、环境、供电、供水、供气等方方面面,这些都应该受到重视,政府的投资应该大部分甚至全部都放在基础设施的改善上,不要再在已经无法拯救的国有企业上花费太多了,当然,有潜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应该受到重视。在城市的基础设施上,要着重和突出投资环境的优化,如城市网络信息化的建设,促进餐饮、金融等服务的完善,建立工业园区,方便于投资。

(二)优化招商服务及优惠政策支持

首先,要提供政策支持。必须合理地利用政府各种资源,综合采用土地、财政补贴返还等政策措施,努力为各类投资者降低投资和营运成本;

其次,强化招商服务。要在空间上,通过“一门式”服务的方式,把所有涉及项目审批的政府部门合署办公,各部门协调联动,为项目申办者提供一条龙服务。要在时间上,进一步延展政府服务,在前期准备、项目审批和后续服务等方面,实行招商引资全程服务。前期服务要周到切实,在项目咨询、可行性研究、政策和市场环境分析方面,尽可能地为客户提供详实的背景材料。项目服务的中心环节是提高签约项目的成活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率,对一些重要项目,要建立服务小组,实行全方位、全天候服务,促使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早日建成投产。后续服务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前期引进工作。要努力搞好配套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入住条件。要对口定点联系,及时提供政策动态和经济信息,进一步增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亲合力。

(三)全面招商引资的开展

有了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和服务,接下来要开展的就是招商引资的具体工作。总结起来,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招商观念的树立和招商队伍的组建。这要求必须真正把招商引资落到实处,认识到招商引资的重要性,一切以招商引资为重,树立牢固的观念。在招商引资队伍的组建上,各级政府都要设立专门的招商引资部门,并广泛宣传,让外商了解我们,吸引他们来投资。

2.加大招商宣传力度。招商宣传要广泛扩展渠道,通过网络、报刊、新闻广播等等来宣传政策。对于在各省市举行的招商引资洽谈会要积极参加,同时多举行自己的招商引资洽谈会等活动,多与外界接触,把自己宣传出去。

3.招商策略。对于招商引资,光靠宣传是不够的,还要在策略上下点功夫。

一要落实好“以诚招商”的举措。对外商要以“诚心、真心、热心”为出发点,让外来投资者放心,用诚心感召人,用恒心感化人,用苦心感动人;

二要落实好“以亲招商”的举措。对此,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注重寻找亲近关系,牵针引线,牵线搭桥,拓展招商引资的空间。我们安徽有很多商人在外地干得很出色,我们可以吸引他们回来投资,我们的“凤还巢”工程就是这一典型;另一方面,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吸引和感化外市、县、外省、区和外商来此投资兴业;

三要落实好“以商招商”的举措。我们要把引进来的外资企业当成招商引商的策源地和“活广告”,请他们联系、联络,以企引企、以商招商;

四要落实好“以情招商”的举措。我们应该关心投资者的利益,以“让利”为真情,实行“低门槛”政策,树立“愚者赚今天、智者赢明天”、“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破坏者是罪人”的招商情怀。

(四)合理的招商规划

商招来后,还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不能没有规划,随时、随地的乱投资、乱上马工程,要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合理的招商,还要加强工业园区或者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将城市规划和工业生产协调起来。

(五)注意几个问题

我们在招商引资的同时,要注意很多问题,不能盲目招商,总结起来,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重视思想观念的更新。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明白这样的道理:抓招商引资就是抓经济工作的主要矛盾、就是抓牵动全局的关键;抓招商引资就是抓农业、工业和第三产、就是抓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抓招商引资就是抓结构调整、抓先进的管理方式、抓社会政治稳定。

二要重视社会言论的反响。在人们对招商引资还缺乏认识的情况下,我们要做扎实细致的工作,正确对待社会的种种议论,不能被一些闲言碎语而困扰。要精心组织、大胆实践,不断创造招商引资的实绩说服人、感化人,切不可以只说不做,空喊口号,搞“花架子”。不能拼凑招商数字,也不能盲目招引有污染和安全隐患的项目;更不能紧一阵、松一阵,兴头来了抓一抓、兴头来后歇一歇。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战略任务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多从主观上找原因,多从工作上找差距,切实把招商引资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要重视招商效益的体现。这一点应该灵活对待。招商引资不能没有开支。切不可吝啬必要的花费,因为招商引资激活的是存量资产,得益的是财政税收,发展的是当地经济,切不可因小失大。招商引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不投入一定的诚意和精力,不愿花一分钱,想凭空享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不切实际的。不过,招商引资也不能乱招乱引,要因地制宜,要理性分析判断,确立重点,讲求实效。同时,招商引资也切忌乱花乱用,一定要以“想办事、办成事”的愿望,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同时还要切忌受骗上当,力争通过机智、有效的工作,使招商引资的投入得到应有的回报。

总之,当前正是安徽开展招商引资,振兴经济的大好时机。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大胆行动,狠抓落实,真正的开展全面的招商引资,利用好外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尽快使安徽经济繁荣起来,早日与发达省份接轨,与世界接轨!

[参考文献]

[1]许涛。2002年安徽经济运行态势良好[J].税收科技,2003,(3)。

第2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引言

1958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三个10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国外研究现状

2.1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R.R.Nelson)的低水平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P.N.Rosenstein-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

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O.Hirschman)的依附理论。

(3)区域阶段发展论。

倒U型理论(ReversedU-ShapedTheory)

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J.G.Williamson)把库兹涅兹的收入分配倒U型假说应用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区域经济差异的倒U型理论。他通过分析24个国家的国际横截面数据和10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认为国内不同发展阶段区域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地区间收入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大致呈倒U型。

(4)钟型发展理论(BellShapedTheory)

1980年。美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阿朗索(W.Alonso)提出了“钟型发展理论”,引入了描述经济发展过程的变化次序模式—钟型模式。在发展初期,国家的增长是不平衡的,存在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即使在某一区域内,用各人口组所占财富比例来衡量,社会不平等现象也很突出。

由于某一个或几个城市增长很快,高速城市化是增长早期的特点。

2.2国外典型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战略选择案例。

(1)美国区域开发的“均衡”战略。

美国在开发不发达地区时,采取的是均衡战略,其有七个主要措施:

一是对不发达地区实现优惠税制;二是由政府出面组建经济开发区,帮助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经济;三是以交通运输为重点,扶持经济落后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利用财政金融手段,鼓励并引导私人企业向落后地区投资;五是优化产业布局,拉动经济增长;六是有意识提高劳动力索质,注重引导人力资源流向;七是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2)前苏联区域开发的“倾斜”战略。

与美国不同的是,前苏联在区域开发上采取的是“倾斜”战略,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些科研中心来辐射周围地区,为周围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支持,以此来促进相应地区的经济发展。

(3)巴西区域开发的“发展极”战略。

巴西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是在落后地区建立“发展极”并以此形成发展网络,带动整个落后地区的经济开发。巴西“发展极”的建立是通过设立专门的开发机构来指导、组织并实施的。

(4)日本区域开发的特殊战略。

60年代,日本政府为缩小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缓解经济布局的不合理现象,先后制定了四次全面综合开发计划,采取了“据点开”、建设“定居圈”和“技术集成城市”等措施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刘国光(1984年)在其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中提到,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的估量,从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各个方面出发,考虑和制定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所要解决的重点、所经过的阶段以及为实现上述要求所采取的力量部署和重大的政策措施;杨万钟(1999年)在《经济地理学导论》中提出区域发展战略是在经济区划的基础上对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蓝图的总体勾画,是进行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的重要前提。方创琳(2002年)在《区域发展战略论》中提出,区域发展战略就是根据区域发展条件、进一步发展要求和发展目标所做的高层次全局性的宏观谋划;单于广(2003年)认为我国当前宜采取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他认为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指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同一产业或者同一产业投人产出效果不尽相同,在国家所掌握的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国家必须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重点开发的方式,并在资源分配和财政投入对重点开发地区的重点产业进行倾斜,以此求得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共同富裕。

4结语

李奇泽、敖明山(2008年)在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化过程三个重要的阶段,均衡发展阶段、非均衡发展阶段、非均衡协调发展阶段后,作者指出区域统筹发展战略将是我国今后区域经济发展将选择的发展战略,他认为具有很强的统筹协调力是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的关键点,区域统筹发展战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力,具有生态支撑力是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的亮点,具有生态支撑力是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的亮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理论和模式也应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新的、适应需求的区域发展战略将产生。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刘国光主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2]谭祟台等《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3]张培刚主编《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4]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方创琳主编《区域发展战略论》,科学出版社。2002.

第3篇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是指一个国家对国内的某些区域或一个地区对本区域经济发展所采取的目标模式、定位、思路和政策措施的统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既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应用的结果,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分析,常用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主要有: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模式、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模式、区域经济梯度推移模式、增长极发展战略模式、点轴发展战略模式、网络型发展战略模式等。其中,梯度推移模式、增长极模式、点轴模式、网络型模式也属于非均衡发展战略模式。

均衡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源自于美国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Paul·N·Resentein·Rodan)的大推进理论和拉格纳·纳克斯(Ragnar·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罗森斯坦·罗丹是最先对部门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做出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他认为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区域要摆脱贫困,实现经济发展,就必须改变落后的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因为工业化是以快于富裕地区的速度来发展经济不振地区,以提高其收入,从而使区域收入分配均等的惟一方法。但是,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区域长期为贫困所困,存在着工业落后,基础设施不健全,劳动生产力、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低,市场容量小等缺陷。因此,小规模的、个别部门的、个别地区的投资行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主要是由部门和区域经济活动的不可分割性与互补性决定的。罗森斯坦·罗丹认为经济活动中存在着三种不可分割性,即生产函数的不可分割性(资本的集聚性),需求的不可分割性(需求互补性),储蓄供给的不可分割性。所以,要让经济不振地区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全面地、大规模地投入资本。

大推进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基础设施的优先发展和相关经济部门的协调配合,使落后国家或区域迅速实现工业化。根据这个核心理论,森斯坦·罗丹主张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应将其全部投资的30%—40%集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基础设施的完善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对其投资有着巨大的外部经济效应,可为其他投资行为创造出更多的机会。他还主张在经济发展之初,应将投资重点放在存在不可分割性的轻工业部门及其他产业部门,通过贸易来获得所需的重工业产品。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区域存在着一种贫困恶性循环的理论,对人均产出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或区域的经济为何长期停滞不前做出了解释:“一个造成相互作用和反作用因而使某个穷国维持其贫困的多种力量的循环集(a circular constellation of forces),这种循环集的特定例子并不难设想。例如,一个穷人也许没有足够的食物;由于处于饥饿状态,他的身体可能很虚弱;由于体质弱,他的工作能力就低,这意味着他穷,反过来又意味着他将没有足够的食物;如此而已。对于一个作为整体的国家来说,这种状况可以用一个陈腐的命题概括为:‘一个国家之所以穷是因为它穷’”。

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区域存在两种恶性循环:一种是供给不足所致的恶性循环,低收入意味着低储蓄能力,低储蓄能力导致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周而复始就形成了供给不足所致的恶性循环;另一种是需求不足所致的恶性循环,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低购买力引起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周而复始又形成了需求不足所致的恶性循环。这两种恶性循环互相影响,使得经济状况无法好转,经济增长难以实现。从以上分析来看,要解开贫困恶性循环的死结,就必须实施均衡发展战略,即在广大范围内对各工业部门同时进行投资,一方面可以使各个工业部门协调发展,避免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不同工业部门中形成相互支持的投资格局,从而扩大市场规模,弥补需求不足。

均衡发展战略的内容及措施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区域内各经济部门和产业部门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

均衡发展战略理论主张地区间、产业间均衡协调发展,通过均衡部署生产力,以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目标。该战略模式注重加大对落后地区、不发达产业的投资,以使各地区、产业均衡协调发展。

均衡发展战略注重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和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区域和产业的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模式的主要政策措施是,欠发达国家或区域要改变落后的经济现状,必须对所有的经济部门、产业和区域同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形成广阔而充分的市场,产生足够的投资引诱,为投资规模的扩大、经济的增长创造条件。

纳克斯认为,在经济增长的初期,之所以选择均衡发展战略模式,一方面是由于各部门同时扩大生产规模,可以相互利用便利的生产、销售条件,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得内在和外在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各部门之间相互产生需要,避免多余生产能力的形成,并加强投资力度,促进供给和需求平衡,实现经济稳定、均衡增长。

均衡发展战略模式的缺陷

在一些欠发达国家或区域的局部开发中,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模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对工业化过程中片面强调工业化,忽视区域间、部门间、行业间、产业间的均衡协调发展的倾向起到了弱化作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模式强调均衡的、大规模的投资和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市场机制存在的局限性,实行宏观经济计划化的必要性,为欠发达国家或区域的工业化和区域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模式,对其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均衡发展战略模式过分强调计划性和均衡增长的重要性,在现实中受到资源、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约束,使得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很难实施。这种发展战略模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第一,不发达地区通常不具备均衡协调发展的条件。一般区域特别是欠发达区域,不可能拥有推动所有地区、所有产业同时发展的雄厚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水平,且少量资金投放一般不能获得预期的效益。

第4篇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战略;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5-0154-02

民营经济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余年间,不仅为扩大劳动力就业和增加收入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一支生力军。然而近些年来,民营经济这种国民经济中的弱势形态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威胁,随之而来的是技术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下滑。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便愈益迫切。

一、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一)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也叫私营经济模式,是以家庭工业为支撑,以专业市场为纽带的模式。温州民营经济有三个特点,即起点低,自发性强,活力无穷。起点低指它全部是个体户、家庭工业起步,自行积累,开始时甚至假冒伪劣盛行,但经过整顿和加强管理以后,就很快转为企业化经营阶段,以质量、品种取胜;自发性强,指它开始时并不是政府有意引导的,完全是一种“谋生与逐利”的驱动,因而一开始就围着市场转,市场需要什么搞什么;所谓活力无穷,指它产权清晰,动力机制特别强,又彻底面向市场,注意技术开发,紧跟世界潮流。

目前,温州的民营经济正在走向股份合作和集团发展的道路,形成了家家有产业,城乡无失业的经济局面。有经济学家对“温州模式”作出了新的概括:多元产权+特色产业+专业市场+城镇集聚+政府引导。

(二)苏南模式

苏南模式也叫民营经济模式。它的前身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过热时高投入、高速度出现的集体经济。这种模式开始时还是坚持集体所有制,以社区组织为主体创办乡镇企业,因此,它比温州模式起点要高,主要是调动了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积极性,能较快实现规模效益,共同富裕的要求。但它又不在体制内运行,同样是围着市场转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初期,当市场上物资紧缺的时候,它很有活力,能够无限扩张,国家的控制对它并没有什么效力。但是,随着供求状况的根本好转,其产权模糊的弱点暴露出来了。近年来,苏南地区已经重新选择了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对乡镇企业进行了制度变革,主要是把一些亏损的小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或租赁、承包给个人经营,或改为股份合作制,使很多企业又焕发了新的生机。

(三)青浦模式

青浦模式也可称为富民模式。这是有别于前两种民营经济发展道路的、适合大城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一种模式。青浦原是上海西郊一个县。从1992年起,该县率先建立起“富民经济开发区”,由此推广开来,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面向低积累的投资者,共建立了35个小区,民营企业达2.4万户,实现了资本扩张。青浦模式的特点是:政府出面组织,划定一定区域,提供配套服务,建设厂房和一些基础设施,吸引上海市和外地的民营企业家来这里投资办厂、设店。上海市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正是依靠了“民营经济开发区”的建设。青浦模式特点有三:起点高,发展快,效益好。同时,“青浦模式”也开创了一个大城市成功发展民营经济的先河,提供了一个在大城市发展民营经济的好模式和好经验。

如果按照模式产生的根源来概括,“苏南模式”为集体企业转制型,“温州模式”为个体自发型,“青浦模式”为开发区导向型。这三个模式在全国具有普遍性。至于适用程度和操作方式还要结合各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尝试。

二、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集团化战略

首先,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目前,民营经济已进入通过结构调整和升级来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需求结构的不断升级、市场竞争的加剧及科技革命带来的种种挑战,民营企业必须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改变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状况,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新兴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快实现由低档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效益产品,向高档次、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的转化,尽快改变小而弱、小而散的状况,提高规模水平,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其次,注重抓好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低成本扩张迅速做大做强,符合组建企业集团的,要尽快组建集团。对规模小、厂点多、分散经营,而且在局部市场占有很大份额的一些行业,要扶持他们联合起来,组建行业协会,以便统一价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对外宣传,统一签订合同,通过协调互补,发挥集中和分散两个优势。

(二)多元化战略

多元化经营目标是基于各产业间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使得企业的资源和优势能拓展到现有产业之外并得到充分利用。各产业之间的资源与优势共享体现在企业品牌、现成技术、研发实力以及市场运作等方面,企业可以把其在品牌、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拓展到其他经营产业,以规模经济降低多元化经营的成本。

通过技术的爆炸性发展使得企业不可能仅凭有限领域内的服务和产品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客户更需要企业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必须开展其核心领域以外的产业,通过多元化经营提供多元化的一揽子服务,最终加强其核心竞争力。这个以突出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的战略目标强调企业从内外搜寻、获取稀缺的资源以支撑其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不仅获得了稀缺资源,而且降低了交易费用,减少了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将稀缺资源置于企业的直接控制之下,从而更好地保证核心竞争战略的实施。

(三)融资战略

民营经济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身积累和民间高利贷,筹资成本很高。应该采取政策性支持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信用融资、担保融资、基金融资等手段为民营经济组织提供融资途径。此外,还可以采取多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项目融资方式。

1.建立产业投资基金,集中力量办大事。争取国家批准,设立多种形式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将分散的民间资本集中起来办大事。可以将一些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在社会上公开招标招股,投标或入股者无论属于何种经济成分,都可以吸纳产业投资基金作为自己的项目资本金或股本金。

2.“特许经营权质押贷款”。重庆市推出了“扩大特许经营权为质押的贷款”模式,对预期有收益比较稳定的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允许以政府授权的特许经营收费权和收益权为质押权益,向金融机构申请质押贷款。

3.“四自模式”。浙江省义乌市投资9 000万元的“义金公路”,就是民营企业通过“自行筹资、自行建设、自行还贷、自行收费”的“四自”方法建设的。

(四)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力资源是当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能不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数量充足的企业家队伍,不仅关系到单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关系到体制转换效率和总体改革的进程。民营经济理应成为培育企业家的沃土。可以说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是在困难的环境中,经过残酷的市场竞争的洗礼,才得以脱颖而出的。

当前,民营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全新发展阶段。民营经济要发展,就必须建成“学习型组织”,完成从“小、散、低”向“集团化、高科技、外向型”的转变。因此,以创新为重点,以培养现代企业管理人才为重点,以推进民营经济脱胎换骨式的改造为目的,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便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人才开发和职业培训,推动专家和企业的对接,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为民营经济造就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职业经理人队伍。

总之,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想做好要付出巨大努力。政府应该成立专门机构实施此事,并且邀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介入,开展具有高度针对性的研究和获取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从而使民营经济组织的发展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 魏纪林,李序南,等.我国国有民营科技企业架构重组模式的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1,(6):48.

[2] 王善明.私营企业管理应如何坚持以人为本[N].北京科技报,2002-02-27.

[3] 王亚平.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政策建议[J].财经问题研究,2000,(3):57.

第5篇

我国具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随着国际会展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会展经济也得到发展。我国展览行业异军突起,场馆规模不断扩大,设备日趋完善,会展经济已经具备十分完善的规模,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我国会展经济不仅在硬件设施方面不断提升,其软件实力也在不断进行增强。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展览越来越多,慢慢开始出现了一些具有较强实力的会展公司,运作经营了一些大规模、影响力大、较为出色的展览,不仅能够为双方减少经济成本还能够为社会带来社会效益。但是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失衡问题严重,其主要活跃地点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这三个地点都是全国经济、政治和文化较为发达的区域。而在一些二三线城市会展经济的发展较为缓慢,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较大幅度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基于SWOT的会展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1.优势分析①重视会展行业的发展。我国十分重视会展行业的发展,大力推动会展经济。许多城市专门设立了相关部门对会展进行专业化管理,学习国外会展工作的先进经验,为能够举办专业的会展做出了较大的努力。许多城市提出整合资源,改善现有设施,加大力度推进会展工作,吸引了更多的组织进行会展的举办。②旅游资源丰富。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具有十分优美的自然景观。不仅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还拥有许多名人故居等人文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旅游是会展的基础,许多会展的举办都较为愿意选择旅游资源发达的地区,而我国正好就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这就为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会展经济而言,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力。③国外丰富的会展经验。虽然我国会展经济起步较晚,但是发达国家具有十分丰富的会展经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会展经济发展所付出的成本。而国内近年来也成功举办了一些较为大型的会展,这些成功的经验也为我国会展经济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启发。④丰富的场馆资源。会展场馆是会展举办的必要设施。一般较为大型的会展需要超过五万平方米的展馆。而我国具有十分丰富的场馆资源,不仅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具有大型的场馆,许多二线城市也具备了举办大型展览的条件。2.劣势分析我国经济日益强盛,跻身世界经济强国行列,但是举办会展不仅需要举办地经济发达,还需要具有较为完善的设施。服务业发达等软条件。从这些来看,我国会展经济还具有一些劣势丞待改进。①人们对会展行业认识不足。因为会展经济在我国还属于较为新兴的行业,大多数人对这一新兴的经济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并不了解,这也就造成许多人认为会展只是一种商品买卖活动,甚至只有一项促销活动。没有认识到会展行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没有认识到会展经济对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推动力。②缺乏管理机制。我国会展行业发展迅速,但是目前并未形成较为有效地管理机制。许多发达国家为了规范会展行业的发展都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管理,但是我国目前还未形成由政府认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业规范机制,这对于会展的举办产生了一定的混乱。对于会展举办过程中承办单位的资质、展商引进的标准、产品的质量标准等都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这些都不利于未来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③会展档次急需提高。会展经济的发展根本在于举办会展。国外许多世界闻名的会展地几乎都具有高档的品牌定期进行展览。虽然,目前我国的广东等地也具有一些颇具规模的展览品牌,但是仍旧不能与世界知名的展览城市相媲美。从整体分析,我国会展的档次较低,规模较小。展览举办的规模小、形式也较为乏味,影响力较低。3.机遇分析①国家政策扶持。我国目前大力推广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推动文化繁荣。2009年我国推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并在其中明确规定将重点推荐文化会展行业。会展行业作为政府大力推动的行业之一,其发展就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②会展更为专业化。专业化的会展才能提升会展的发展品味,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国外,会展的发展已经十分专业,代表了会展发展的主流趋势。但是专业化就相对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展览具有高素质的观众,还需要具有针对性。对于我国而言,缺乏举办专业化展览的经验,综合性的会展对会展举办人员的要求更为严格,因而专业化的展览就成为我国会展未来发展的趋势。③技术更新迅速。目前,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其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顺应时代的潮流,电子信息技术在会展的各项环节均具有十分有效地应用。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会展的质量,还为会展的平台发展提供了动力。例如,通过网络进行会展宣传,供应商联络等,这些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都为会展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地便利。4.威胁分析①专业化水平低,缺乏相关人才。因为我国会展经济处于刚起步阶段,这就导致了我国会展行业还未形成较为全面的系统。许多会展处于临时举办,并未形成定期化模式,同时目前大多数会展的举办都是招聘临时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不能进行较为专业的服务。专业的会展需要从策划到举办都具有专业人员进行领导和配合,我国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相关人才的专业化教育较为滞后,也导致了许多一线城市都难以得到需求的满足,而二三线城市就更为需求。目前,我国的会展人员大多数都未受过专业的培训,缺乏具体的运营知识。②形式单调。目前,我国会展的举办形式中,展览较为常见,而大型会议则十分稀少。许多场馆都不具备举办大型会议的能力,只具有较小的会议场所,不能容纳大量的观众。一些大型会议等往往在一些体育场所进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场馆的竞争力。③国外竞争压力。国外会展公司具有十分丰富的会展经验和较大的实力,对于我国会展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强大的威胁。我国会展市场面临与国际会展业进行竞争。

三、会展经济发展对策分析

第6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9)04-0027-02

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创新特点。这些国家已经完成了科学技术领域的改革,发展科学技术是为了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而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科技成果的利用。

对俄罗斯而言,走上创新发展之路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在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大多数俄罗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乏力。世界经济需要的仅仅是俄罗斯提供的自然资源,并且还须有某些其他条件,如地缘条件。因此,俄罗斯就是为各大洲提供资源的巨大仓库和桥梁。改变这种状况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大提高俄罗斯产品成本中智力劳动的比重,以此来弱化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西伯利亚在俄罗斯的地位恰如俄罗斯在全世界的地位。与整个俄罗斯相比,西伯利亚走创新发展之路更为迫切。

尽管目前国际市场对俄罗斯特别是西伯利亚高新技术成果的需求还非常有限,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俄罗斯正在加快变成世界创新体系的智力供应地,向许多国家提供“创新原材料”。

50年以前,西伯利亚就开始积极发展科学事业。今天,在西伯利亚地区科技领域的从业人员达6万,其中新西伯利亚州占40%,鄂木斯克州占15%,托木斯克州占11%,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占12%。目前,该地区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和俄罗斯医学科学院下属的西伯利亚分院的研究所,以及国立病毒学和生物工程学研究中心,它们从事物理数学、技术学、化学、生命和地球学、人文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

西伯利亚地区拥有一些颇具潜力的分类科技中心,它们依托不同规模的创新项目而生存和发展,例如超大项目(俄罗斯突破性技术)、国家项目、西伯利亚跨地区大型创新项目、战略性创新类项目、西伯利亚社会领域项目、燃料能源系统项目、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工业项目、高新技术部门项目、人口和卫生项目、西伯利亚天然气化学工业项目(鄂木斯克、克麦罗沃、新西伯利亚),西伯利亚硅业项目、动力电子工业项目、教育项目、西伯利亚的石油加工和石化工业项目(鄂木斯克、阿钦斯克、苏尔古特、新西伯利亚),铁路运输自动化诊断系统项目、俄罗斯利用硅技术的太阳能工业项目、仪表制造业项目、利用煤炭生产的最佳燃料项目(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阿钦斯克、新西伯利亚),俄罗斯自动化热电工业项目、生物工程学项目、电力灰渣利用项目(新西伯利亚),安全更换和铺设地下工程管线的新技术和设备项目、光学电子反恐系统项目、集成工艺项目、住房和公用事业项目、节能环保新工艺项目(新西伯利亚),地质勘探新工艺项目(新西伯利亚),大气和水域光学通讯项目、航行和干扰精准武器系统项目、新材料项目、农工系统项目、氦利用工艺项目(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等。西伯利亚地区的战略目标是,构建一个创新型、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它的发展指标应该与我国欧洲部分的中央地区持平,个别指标应超过后者。例如,居民生活水平指标应高出25%~30%;在不久的将来,地区生产值年均增速应高出全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0.2~0.5个百分点;从21世纪后半叶起,西伯利亚人口年均增量当不少于5万~15万。

为实现上述目标,近期应完成以下一系列任务:

1 进行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大规模技术改造,确保生产俄罗斯的全新产品和开发服务项目(其中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还要把俄罗斯生产中劳动、材料和资本耗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减少到30%~80%。

2 对中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根本性改革,以满足经济社会领域对高素质管理骨干、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需求,这些人员的专业技能应符合当代创新社会持续而有效发展的要求。

3 改变西伯利亚地区落后于我国欧洲地区的状况,实现交通运输业、能源业、建筑业和社会基础设施各部门的超前发展。

4 利用国家与私人企业的合作关系,实施大型投资项目,发展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初加工业。

5 提高自然资源的深加工能力,争取使其占工业生产的比重相当于我国欧洲地区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未加工资源的外运和出口。

6 建立一个高效的创新系统,保障把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和产品。该系统应包括依托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和俄罗斯医学科学院下属的西伯利亚分院科研机构成立的两三个中心,其技术工艺和创新水平应达到世界级水平。该系统应满足俄罗斯对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需求。

7 改造和大大提高“东部一西部”和“南部一北部”交通物流通道的通过能力,使东南亚、西欧和北美地区经西伯利亚的过境物流和客流提高5%~10%。

8 利用环保技术工艺实现经济增长,在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保持最佳的生态环境。

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旨在扶植西伯利亚发展的重要文件中,都明确规定了要完成上述任务。其中最主要的文件有:西伯利亚2025年前联邦专项纲要、西伯利亚2020年前发展战略、西伯利亚战略(政府与企业相互合作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和西伯利亚2020(2030)年前经济发展战略(关于修改2020年前战略的一系列建议)。

第7篇

近年来,一些学者单纯从理论性、结构性方面出发,套用增长极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中心理论、网络开发理论研究甘肃经济发展战略;另有一些学者从农业种植、养殖,或者“工程技术”的角度做了一些有益探讨;但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价值文化角度,以及市场经济秩序、资源禀赋、气候条件、企业家创新精神、产业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关联、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研究的较少。提出的发展战略对经济发展指导意义有限,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较小。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的快慢与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秩序公平与否、商业文化形成与积淀、资源禀赋的多寡都有很大关系。单纯从那一方面研究经济问题都带有片面性,研究形成的发展战略实际意义都不可能大,对经济发展贡献都非常有限。综合看甘肃经济在总体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1.发展战略不够清晰。中心带动,怎样带动、用什么样的优势带动,干部学者理解不一,说法不同。从我省进出口贸易可以看出,中心带动优势不明显。2010年1-10月,进出口增速达到118.1%,比全国增速36.3%高3倍多,排全国第一位;出口增速153.3%,比全国平均增速32.7%高4倍多,排名全国第一;进口增速109.5%,!比全国平均增速40.5%高两倍多,排名全国第二。但进出口总量最大的是金昌市,而不是兰州市,金昌市占到了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2.6%;兰州市进出口总值仅为10.04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16.6%,且主要进出口商品为5-7号燃料油、硅铁和石油及天然气钻机,三项商品占兰州市进出口总值的13.4%。这说明兰州经济增长主要不是靠工业,而是靠服务业和其他产业。 商业文化尚处初始阶段。良好的商业文化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前提。甘肃由于长期受儒家压制重商主义、阻碍科技进步等消极思想的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比较保守,商业文化难以形成,具体表现在:第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只有当官才是干事业,才不会虚度人生,才是最大的富贵利禄;搞科研、学经济、干企事业都不是大丈夫所为。致使许多本能在科技、教育、医疗、经济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当了公务员,在机关里干起了抄抄写写的事情。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人才,延缓了科技经济发展进程。第二,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等级思想比较严重。一些基层干部把自己视为土皇帝,等级思想、特权思想浓厚。认为自己是君,群众是臣民;自己是上等人,群众是下等人;上等人对下等人的奴役是合理的、应该的。从来不把人民的合法利益和党纪国法当回事,没有一点依法治国、依法办事、公平竞争的意识;考虑问题不是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人民生活改善角度出发,而是从对自己是否有好处出发。

由于以上儒家腐朽思想的存在,使民主法治思想、公平正义思想、建立公平市场经济秩序的思想观念淡漠,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所需要的尊重物权、明晰产权、公平竞争,用智慧、靠科技开发、靠辛勤劳动致富的商业文化长期建立不起来,发展经济所需要的公平的市场经济制度难以形成。自然条件艰苦,交通闭塞。产业集群理论认为,自然禀赋对经济聚集现象的形成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运输成本的存在常常使所有对运输成本有依赖的产业呈现出较为典型的聚集,大型钢铁与化工企业常常聚集在靠近海洋或大江大河边,为的是能够利用成本较低的运输方式。但甘肃自然条件艰苦,交通闭塞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甘肃地形狭长、面积广阔,国土总面积45.44万km2省内由东南向西北斜长绵亘。主要公路有西兰、甘新、甘川、京藏等公路。截止2008年底,公路通车里程为105638km,公路密度为23.25km/百km。但高速公路较少,通车里程仅有2000km,且西兰公路在宁夏段尚未开通,成为卡脖子路段。铁路营业里程2148公里,建设密度仅有每百平方公里0.47公里,约为东部沿海省区平均密度70%,铁路干线以十字构架为主,通道少、缺乏支线联系、覆盖范围窄、带动区域有限,大多数县域范围内没有铁路通过。民用航空机场少、规模小、航线航班少,没有开通国际直飞航班。

缺乏公平的市场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没有公平的市场环境,经济效率会大大降低,经济增长质量也没有保证。一是机会不公平。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机会不公平,有些领域至今 民营企业都不能进入,造成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央企实质性垄断。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过程中的机会也不公平,有些企业通过权力寻租取得了政府发包和政府采购项目的实施权,从中获得了高额利润,使得一些在本行业里具有高科技、高质量的企业没有机会取得项目承包权,影响了工程质量和科技进步,降低了发展的效益和质量。二是制度不公平。由于我国存在封建社会的后遗症,虽经30多年的改革有了一些变化,但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组织都很不完善,市场规则不统一、不透明,尤其是准入机制不健全,交易不规范,市场发育不成熟。

为了推动甘肃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建议对经济发展战略做如下调整和完善:

一、进一步理清甘肃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十六字”发展战略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