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7:27:55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信息化优势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企业采购;信息化采购;交易平台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传统企业采购存在的问题
采购是任何生产活动与任何消费活动的先导,采购的运作水平与成本的高低,对企业生产过程与生产成本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企业采购是现今市场经济下一种最主要、最主流的采购。企业的采购不仅采购数量大,采购市场范围宽,而且对采购活动要求特别严格。
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国家,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问题,我国企业在采购的专业知识方面比较缺乏,企业信息化采购发展水平较低,传统企业采购成本高居不下,采购过程消耗过多人力、物力,难以满足现代企业运营和发展的需要。1、传统企业采购中供应商数量有限和相对固定,甚至有时企业采购还要依赖供应商。2、传统询价采购方式不仅需要企业采购部门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谈判,而且谈判过程中竞争的压力靠买方转达,卖主间并无直接竞争,难以形成有效的降价压力。3、在招标采购中,卖方的定价心理是“在低价中标的同时争取价格最高”,在只有一次出价机会的投标过程中必然导致侥幸取胜的行为,从而使降价空间缩小。4、传统企业采购招投标过程许多环节需要通过人为因素来确定,这种“面对面”方式,容易产生卖方价格同盟、买卖双方人为的权力或利益干扰等因素,使降价空间缩小。5、传统企业采购是典型的非信息对称博弈过程,买方无法有效地分析供应商的成本区间,竞争远不彻底。6、传统企业采购中,决策者对采购过程公平、公正和是否有效有利难以管理。
二、企业信息化采购的优势和作用
信息化采购是由采购方发起的一种采购行为,它是一种不见面的网上交易,如网上招标,网上竞标,网上谈判等。信息化采购不仅仅完成采购行为,而且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对采购全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能有效地整合企业资源,帮助供求双方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相对传统的企业采购,信息化采购具有明显优势。第一,缩短了采购周期。信息化采购中采购方企业通过信息化采购交易平台进行竞价采购,可以根据采购方企业的要求自由设定交易时间和交易方式,大大地缩短了采购周期。自采购方企业竞价采购项目正式开始至竞价结束,一般只需要1-2周,较传统招标采购节省30%-60%的采购时间。第二,节约了大量的采购成本。信息化采购中采购方企业通过电子采购交易平台进行竞价采购,可以使竞争更完全、更充分,从而使采购方企业获得更为合理并且低廉的价格,从而大大节省了企业的采购开支,采购商品的价格平均降幅一般为20%左右,最高时可达到40%多。第三,增加了有效供应商。信息化采购交易平台丰富了采购方企业的供应商资源和情报,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相关物资和产品的市场供求情况。采购方企业通过信息化采购交易平台的专业数据库的帮助,整合供应商资源,可以跳出地域、行业的限制,找到更多、更合适的供应商。第四,实现了信息共享。信息化采购中不同企业,包括各个供应商都可以共享信息,不但可以了解当时采购、竞标的详细信息,还可以查询以往交易活动的记录,使供求双方之间的信息更加透明,从而确保供应商之间的公平竞争。第五,便于监控。信息化采购软件系统除了保障公平竞争之外,还可以监控供应商的履约情况,这对于采购企业选择战略供应伙伴,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信息化采购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采购所需的间接资金投入,同时也避免了在有人直接参与的采购与竞标中难以完全杜绝的不公正性。信息化采购使企业采购更加快速、高效和公平,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三、发展实施企业信息化采购的对策建议
首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国内推广信息化采购概念的最大障碍是认识问题。信息化采购在国外已发展得相当成熟,而且被普遍认可,但在我国还是一个不为广大企业所认识、认可的新生事物。信息化的推进是改变人们旧有办公习惯和流程的一个过程,是个非常艰难并痛苦的过程。一个企业在多年经营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流畅的采购流程,突然之间给他们灌输一个新的概念,并要打破企业运转的惯性,员工也要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只有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层要达成共识,决策者大力支持,才能排除各种内外的阻力,促使企业实现信息化采购。
其次,国家要鼓励和支持与信息化采购相关的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的研究开发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企业进行采购信息系统建设,引入各种先进的采购管理软件,扶持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建设和管理创新。
再次,要采用专业交易平台,依靠专业的技术力量为企业搭建网络系统。所谓专业交易平台,除了必须能够实现网上交易、竞价、谈判外,还要对企业的采购和电子商务具备专业管理能力,并能切实协助客户通过管理和技术评估来成功有效地实现信息化采购。采购流程的信息化不是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简单替换原有的方式方法,而是要依据更科学的方法重新设计采购流程,这个过程中,摒弃了传统采购模式中不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落后因素。在这方面的工作,企业也可以依靠第三方平台,以最少的投入,能够尽快地转变采购方式。
最后,大力实施采购人才战略。信息化采购涉及到市场供求分析、供应商选择、采购运作、库存控制、采购成本核算、采购管理、采购谈判等等,采购员必须具备企业的采购和电子商务具备专业管理能力。国际采购联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采购人才的培养上,专门设置了“采购能力证书”。世界贸易组织下设的国际贸易中心,也设置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证书”教育,各个国家的采购组织无一不把采购人员的培训作为一项重要责职。现阶段,我国更需要加大高素质信息化采购人才的培养力度。
总之,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企业采购模式已经极大地阻碍了现代企业的发展。中国所有的企业家都要确立现代采购理念,改革采购模式,积极倡导和实施信息化采购,信息化采购是我国企业发展和利润增长的新接口。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娟.我国企业物流采购现状[J].北京物资流通,2006,2:58-60.
[2]庞洪秀,刘翠娟等.企业采购物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管理科学文摘,2005,4:32-34.
[3]秦学京.信息化采购是现代企业采购的必然方向[J].中国市场,2007,28:114-115.
On Advantages of the Information Enterprise Purchasing and its Developing Measures
Liu Bin
(Politics and Law school,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关键词】ERP 企业信息化管理
1 ERP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优势
1.1 对企业进行内部整合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常规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所以如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就不得不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命题。如果不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就很难在这个竞争日趋残酷的时代占有一席之地。21世纪毫无疑问是一个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信息化的世纪,而一个真正意思上的电子商务则必须包括网上商务(B to B)、客户管理(CRM)、供应商管理(SCM)、企业内部管理(ERP)四大系统,因此企业当前首要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与ERP系统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信息充分有效利用、运作效率提高、成本的降低和准时交货承诺的保证。在拥有了ERP“后台”这一核心的基础上再与“前台”的网上商务集成在线实时运作,跨进电子商务时代。所以,企业要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则ERP的引入是必然趋势(在美国,90%以上的企业都是采用ERP系统进行运作,“客户--企业--供应商”通过互联网在线实时运作,紧密联系,故其电子商务的应用比较普及,目前国内实施ERP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电子商务平台这一大环境也正逐渐成形。)虽然对国内多数企业来说,电子商务在现阶段还是有些不现实,但企业信息化已是迫在眉睫,无论是从管理、生产、销售、服务、还是从行业竞争、世界经济趋势来说,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改造,是无法适应发展需要的。ERP的实施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和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1.2 完善管理水平
各部门及时获知准确唯一的信息,实现企业扁平化管理 在没有ERP的时代,企业都是手工作业,订单、报表等等数据都是通过一张A4纸,打印出来,如果遇到改单,加单,再通过电脑打印,或者手工修改,如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间距特别远,员工拿着这些单据跑来跑去的,会造成以下几点情况:浪费了不必要的成本;传真、纸张、人力、电话费;单据数据常发生错误,精确度不高,导致误产、少产、出货不对、数量不对等情况;工作效率不高,假设有一张销售订单来了,员工要核对好具体数据,然后到生产部门核对生产需求仓库查看物料是否够,计算耗时间,不精确如果仓库不够物料生产,要去采购部门下达采购订单再跑回生产部门做生产计划。这样耗时,耗力,耗成本,数据的不准确,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整体运转效率; 应用上ERP系统后,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优化管理流程,可以完全避免以上的不足之处。完善企业的管理水平。
1.3 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如果在没有ERP管理系统的时代,企业的整体流程都是通过纸质和电话来完成;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企业的信息共享方面并不快捷,而且会经常出错;ERP系统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可以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在ERP系统里面录入一个销售订单,采购部、生产部就马上看到了这个订单并且做相关的工作,这样的一个流程,手工作业可能需要一两个小时,但是ERP仅仅需要一两分钟;在没有ERP系统的时候,管理者在把控企业的成本和管理上的问题,都是通过财务把相关报表提交后才了解的具体情况,如果想要即时了解企业的状况,我想,只有ERP信息化系统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有了ERP系统,管理者就可以及时了解到企业的运营状况,所有报表和数据都是即时共享。一套ERP信息化系统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企业数据共享性;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实现了即时性企业状况分析;提高了企业员工工作的质量;缩短产品交期,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使用ERP系统,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质量,通过ERP即时共享数据解决了企业的数据准确度问题。从而加快了企业产品交期,提高了客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1.4 让管理精细化,提高企业透明度
ERP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数据的共享,实现同一数据在同一个地方录入,所有地方共用,有效地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实时共享所有数据(在员工规定权限范围内)。上ERP后,与ISO9000一样,对每一个数据的变更,就必须要以全局的观点去考虑问题,数据的透明化,杜绝黑箱操作中的种种弊病,为公司提供精细化的管理,提高企业的透明度。
1.5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ERP系统是一个帮助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从细节数据中解放出来的工具,有了这一个工具,高层管理就能从琐事中走出,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心战略性的问题,中层管理跟据系统中的能力分配情况,用最多的精力去把握生产中的瓶颈问题,以达到最佳的投入与产出。 同时对于一些看似能赚钱,但是实际上根本无法赚钱的订单,通过ERP系统的分析,就可以在接单之前避免这种损失。
1.6 有利于简化会计工作
在ERP标准成本体系中,在产品、产成品和销售成本均以标准成本计价,并同时记录成本差异,可以大大减少期末成本计算的工作量,简化日常账务处理。同时,采用ERP成本管理,在通过库存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等取出相关成本数据或手工录入数据后,系统就可以自动进行成本计算,生成完工产品成本报表、在产品成本报表、成本差异分析表等报表,并保证各种数据来源的唯一性,确保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正确性,从而避免了手工做报表的繁重工作量。
2 ERP系统优势总结
ERP系统给领导提供了管家、参谋和工具。有了系统,领导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只处理例外事件,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做战略规划、见大客户等领导应该做的事。系统使流程和知识得以固化、沉淀,使职能和责任分得更清、更细。总的来说,ERP就是通过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提升企业的全面竞争优势,它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可有效推进企业资源的整合,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国内大中型企业的不二选择
参考文献
[1]王云峰,李杰,丁明磊.从ERP成功要素透视中国企业信息化之路[J].管理世界,2005.
[2]冯仁德,邵传毅,刘海英.实施适宜的ERP系统提升企业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2.
[关键词]卫生信息化 优势 问题电子病案
一、医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1.信息化本身的优势
病案是患者信息的载体,病案数字化在临床信息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电子病案比较纸质病案有其本身特有的优势。电子病案能客观、真实、清晰、连续地反映患者的治疗经过及病程变化。其具有易于存储、便于传输、可跨科取阅、病案存档上交后易于查询等优势,使得医疗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2.医疗企业信息化建设使医疗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1)信息化有助于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权益。信息化使医疗过程由医生为中心变为患者为中心。信息化下的医疗过程,患者可以节约排队时间,信息化的门诊过程采用叫号制,患者可以在一科挂号后的等待间歇去其他科室挂号、就诊,换句话说是电子系统替患者排队,完全不存在插队现象。与之相伴的电子化开药、阅片等功能也大大节约了患者就诊的时间和精力,使得患者的就诊过程高效有序。
(2)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医疗的透明化,真正做到以民为本。患者可以根据打印病志清晰地查询自身的每一步诊疗过程、护理过程、用药过程和病情变化,这就使得患者本身更具有主动权。此外,卫生信息化使得医生的医疗过程更加规范,尤其很多病房现在的信息化可达到改动会留有痕迹,使得医生在医疗过程中更严格、更谨慎,长此,可整体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真正做到让患者满意,让患者放心。
二、医疗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几点问题
1.医疗企业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不完善
在卫生信息组织结构方面,有些卫生机构设有多个信息部门,又分别隶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如有的单位设有管理病案和图书的信息科,在这之外又设立有信息中心或网络中心;有些卫生机构的信息部门功能单一,如有的卫生机构信息中心或网络中心仅仅负责信息系统的维护与更新,而没有担负其有效利用的责任;有些卫生机构信息部门在卫生组织中的地位太低,难以与众多的业务和管理部门协调开展工作。
2.信息主管人员的缺失或能力的不足
医药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扩大了对医学信息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对医学信息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医学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管人员应在研究生甚至本科阶段接受正规的医学信息主管教育,并在多年的实践中根据中国医学发展的现状总结经验,逐渐进步。
3.信息系统本身不完善
(1)信息系统自身速度慢,兼容性差,专科强度差。首先,信息化依赖电脑和网络,一旦电脑故障或网络故障,不用说信息化无法达成,正常的就诊过程能否保障也存在问题。此外,多数医疗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是采用全院统一制,即全医疗企业共用一个相同的系统,那么系统必然存在专科性不够强的问题。以儿科的检查为例,在一些影像检查中,儿科检查与成人会有差异,在开检查时也会有成人和小儿的区分,那么专业的信息化系统就应当在系统建设时做好区分,在儿科门诊及病房的系统中只设定小儿的检查,这样可大大节省医生下检查的时间,不用在若干检查中再去寻找标注小儿的检查。最后,很多时候,尤其周一上午,由于就诊人数的剧增和患者的集中,或多或少会影响系统的速度,使得电子输入过程受到阻碍。因此,医疗企业需要减少对软件供应商的依赖,在信息化建设上承担更多的责任,并与厂商建立双赢的合作关系。在医疗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再大下功夫。
(2)电子病案的安全性有待解决。信息化本身依赖计算机系统,患者就可能质疑自身信息是否会外泄。那么医疗企业就应该严格控制信息系统的登陆与输出。应对电子病历的输入、修改及使用进行严格授权,否则病历内容极易扩散,无法保障患者的个人隐私权。保护患者隐私,防止病例外泄是医生应尽的职责。保护患者隐私,防止病例外泄是医生应尽的职责,更是信息化建设应予以完善并提高的。从就诊患者信息化出发,最终达到全民健康信息化的伟业。
1.1 对企业进行内部整合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常规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所以如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就不得不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命题。如果不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就很难在这个竞争日趋残酷的时代占有一席之地。21世纪毫无疑问是一个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信息化的世纪,而一个真正意思上的电子商务则必须包括网上商务(B to B)、客户管理(CRM)、供应商管理(SCM)、企业内部管理(ERP)四大系统,因此企业当前首要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与ERP系统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信息充分有效利用、运作效率提高、成本的降低和准时交货承诺的保证。在拥有了ERP“后台”这一核心的基础上再与“前台”的网上商务集成在线实时运作,跨进电子商务时代。所以,企业要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则ERP的引入是必然趋势(在美国,90%以上的企业都是采用ERP系统进行运作,“客户--企业--供应商”通过互联网在线实时运作,紧密联系,故其电子商务的应用比较普及,目前国内实施ERP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电子商务平台这一大环境也正逐渐成形。)虽然对国内多数企业来说,电子商务在现阶段还是有些不现实,但企业信息化已是迫在眉睫,无论是从管理、生产、销售、服务、还是从行业竞争、世界经济趋势来说,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改造,是无法适应发展需要的。ERP的实施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和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1.2 完善管理水平
各部门及时获知准确唯一的信息,实现企业扁平化管理 在没有ERP的时代,企业都是手工作业,订单、报表等等数据都是通过一张A4纸,打印出来,如果遇到改单,加单,再通过电脑打印,或者手工修改,如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间距特别远,员工拿着这些单据跑来跑去的,会造成以下几点情况:浪费了不必要的成本;传真、纸张、人力、电话费;单据数据常发生错误,精确度不高,导致误产、少产、出货不对、数量不对等情况;工作效率不高,假设有一张销售订单来了,员工要核对好具体数据,然后到生产部门核对生产需求→仓库查看物料是否够,计算耗时间,不精确→如果仓库不够物料生产,要去采购部门下达采购订单→再跑回生产部门做生产计划。这样耗时,耗力,耗成本,数据的不准确,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整体运转效率; 应用上ERP系统后,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优化管理流程,可以完全避免以上的不足之处。完善企业的管理水平。
1.3 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如果在没有ERP管理系统的时代,企业的整体流程都是通过纸质和电话来完成;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企业的信息共享方面并不快捷,而且会经常出错;ERP系统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可以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在ERP系统里面录入一个销售订单,采购部、生产部就马上看到了这个订单并且做相关的工作,这样的一个流程,手工作业可能需要一两个小时,但是ERP仅仅需要一两分钟;在没有ERP系统的时候,管理者在把控企业的成本和管理上的问题,都是通过财务把相关报表提交后才了解的具体情况,如果想要即时了解企业的状况,我想,只有ERP信息化系统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有了ERP系统,管理者就可以及时了解到企业的运营状况,所有报表和数据都是即时共享。一套ERP信息化系统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企业数据共享性;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实现了即时性企业状况分析;提高了企业员工工作的质量;缩短产品交期,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使用ERP系统,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质量,通过ERP即时共享数据解决了企业的数据准确度问题。从而加快了企业产品交期,提高了客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1.4 让管理精细化,提高企业透明度
ERP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数据的共享,实现同一数据在同一个地方录入,所有地方共用,有效地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实时共享所有数据(在员工规定权限范围内)。上ERP后,与ISO9000一样,对每一个数据的变更,就必须要以全局的观点去考虑问题,数据的透明化,杜绝黑箱操作中的种种弊病,为公司提供精细化的管理,提高企业的透明度。
1.5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ERP系统是一个帮助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从细节数据中解放出来的工具,有了这一个工具,高层管理就能从琐事中走出,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心战略性的问题,中层管理跟据系统中的能力分配情况,用最多的精力去把握生产中的瓶颈问题,以达到最佳的投入与产出。 同时对于一些看似能赚钱,但是实际上根本无法赚钱的订单,通过ERP系统的分析,就可以在接单之前避免这种损失。
1.6 有利于简化会计工作
在ERP标准成本体系中,在产品、产成品和销售成本均以标准成本计价,并同时记录成本差异,可以大大减少期末成本计算的工作量,简化日常账务处理。同时,采用ERP成本管理,在通过库存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等取出相关成本数据或手工录入数据后,系统就可以自动进行成本计算,生成完工产品成本报表、在产品成本报表、成本差异分析表等报表,并保证各种数据来源的唯一性,确保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正确性,从而避免了手工做报表的繁重工作量。
2 ERP系统优势总结
ERP系统给领导提供了管家、参谋和工具。有了系统,领导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只处理例外事件,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做战略规划、见大客户等领导应该做的事。系统使流程和知识得以固化、沉淀,使职能和责任分得更清、更细。总的来说,ERP就是通过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提升企业的全面竞争优势,它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可有效推进企业资源的整合,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国内大中型企业的不二选择
参考文献
[1]王云峰,李杰,丁明磊.从ERP成功要素透视中国企业信息化之路[J].管理世界,2005.
[2]冯仁德,邵传毅,刘海英.实施适宜的ERP系统提升企业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2.
【关键词】云计算;中小企业;信息化
一、引言
工信部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从法定的环境,项目资金的支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强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已成力当今信息化的重点工作。中小企业在其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如项目开发周期长,成本投入大,风险高,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云计算无疑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机遇。云计算是一种IT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免去了用户大量繁杂的工作,用户可以通过按需支付方式获取所需要服务,由于云计算的灵活部署、随需随用、按需定制、性价比高、无需太多IT基础设备投入等特点,为中小企业节省了构置硬件、软件,配备人员的相关成本,而受到中小企业用户的青睐。
二、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优势
目前,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积极投入信息化建设中,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无论是从资源利用水平还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程度上还处于较低层次。云计算的出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带来了发展机遇,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应用优势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中小企业无需要部署硬件设备和安装软件,只需按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能力和资源。云服务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用任何可以连接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即可获取。大量的数据可以保存在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服务器上,用户只需一组云计算服务的登录账号与密码,就可以在任何地点工作。在IaaS(云计算设备服务)模式下,企业可以提出要租借的服务器数量与存储空间,并且可以依照所需随时增减服务器。(2)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云计算降低了硬件购置的成本,没有软件许可证或软件升级管理所产生的成本,也不用租用设施,避免了隐性成本的支出,只需按照使用率采用计量,按需使用,按需付费,使用即买即用方式购买资源,大大降低了企业自行购置的资源成本。(3)有效解决信息化人才缺乏问题。中小企业的应用软件都运行在服务商端,由服务提供商负责维护,无需聘用信息技术员工和技术顾问,当租户在使用软件时如遇到问题,只需通知服务提供商的维护人员去处理,无须自己花费精力和财力去解决。(4)投资回报率高。通过利用云服务,中小企业能够改变因IT资本支出太大而对网络资源望而却步的现状。对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而言,投资建立数据中心的投资回报率较低,并且很难与业务的快速成长匹配,云计算的租用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合适的解决方案。云模式可以使中小企业集中时间、精力和投资在利润较大的核心业务中去,企业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将自己的产品快速推广给用户,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取得更快更大的产出和高回报。
三、云计算应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云计算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契机,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资金、人才等主要问题。但是云计算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问题诸如数据安全性和隐私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将阻碍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应用。
1.存在的问题分析。(1)用户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云计算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观念和接受程度。中小企业需要改变以往“眼见为实”的传统观念,实现从购买产品到购买服务的IT系统构建理念的转变。当前,广大中小企业应用传统的信息化软件,企业员工不愿放弃已经熟练的信息系统和应用,对云计算这一新鲜事物感到非常陌生,不愿接受。云计算的应用实施将面临巨大挑战。(2)安全性问题。云安全问题是企业接受云服务担心的首要问题。云计算从本质上来说是提供了公共而不是私有网络,用户需要把自己的业务数据、IT业务流程等核心资源保存在第三方,并且由于虚拟化,用户并不清楚这些资源被实际存储在何处。因此会遭受到更多的攻击,面临更加复杂的安全威胁,需要相应的保障措施,企业也需要处理和承担与之相伴的各种安全风险。云计算的安全性问题,不是传统的数据安全性问题,除了数据安全外,还涉及到服务可靠性和可用性问题,是一个涉及到公信力、制度、技术、法律甚至监管等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3)相关制度、法规不够健全。信任问题是云计算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障碍,不具备建立自己云计算中心的中小企业,会因为云计算运营商数据中心的数据安全没有任何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在制度上的保证和相关法律的保护,不敢把数据放在运营商的数据中心。(4)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当前中国云计算产业参与者未形成一套共同遵循的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具体表现在数据接口、数据迁移、数据交换、测试评价等技术方面,以及SLA、云计算治理和审计、运维规范、计费标准等运营方面,都缺少一套公认的执行规范、不利于用户的统一认知和云服务的规模化推广。
2.策略分析。(1)积极转变观念。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IT服务模式,是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种理想解决方案。广大中小企业员工应适时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 力。企业内部应开展新技术领域知识培训,使员工熟知云计算的概念以及在中小企业应用的优势,认清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及早部署,抓住发展机遇,创造更大价值。(2)云计算对企业的适用性。可以考虑借助云计算经济模式去分析,从而做出正确决策。详细分析企业是否采用云计算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要素:诸如IT资源规模、资源使用模式、数据敏感性和公司业务标准化等这方面综合考虑是否将IT应用迁移到“云”上,并给出了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以供公司CIO及相关管理者提供参考,做出正确决策。(3)选择优质云服务提供商。选择信誉好、可信度高的云服务提供商,通过分析他们的盈利手段,阅读隐私声明,防止企业信息从云计算运行商那里泄露。建议企业选择知名度高的服务提供商,如IBM、VMware、微软等。为保障服务质量,中小企业应该和服务提供商签订服务水平协议(SLA),衡量对方执行这些条款的情况,并在合同款中列出准确的限定准则、安全和隐私协议以及服务提供商违反SLA的惩罚规定。(4)采用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云环境由多个“租户”共享,其环境为公有网络而不是私有网络,因此会遭受到更多的攻击。为避免数据丢失和被窃,对于敏感数据建议企业采用对称密钥或非对称密钥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再放入云端来保证数据安全性。以David A.Patterson为领衔的伯克利研究团队认为企业在放置数据到云端之前将数据运用加密处理可能比在本地数据中心中不加密存放更加安全。(5)相关政策、法规的健全。云计算在中国掀起的热潮不仅受益于IT的推动,政府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促进作用。没有政府的规划和引导就没有云计算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政府一方面对新兴的云计算服务模式可以充分鼓励其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需要花大精力集中在云计算相关产业政策和立法上面,如检查厂商对客户承诺的不合理性、厂商信守承诺的程度、厂商对待客户数据的审计和监管力度,全面对云计算厂商的安全性进行规范和监督,以构建适度宽松的云计算发展环境。
[关键词]新模式 核心竞争力 战略
一、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概念及现状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旅游企业为完成既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使用的一种可重复利用、能够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标准化的系统框架或方案集合。就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旅游企业普遍属于规模小、作坊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在信息革命充斥世界的今天,旅游企业如何进行体制改革、规范市场、实现产业集聚化和企业分工体系的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现实的内部环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改变经营理念、更新观念,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么将无疑更加处于不利的竞争地势。
二、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新模式
1.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模式
企业资源规划即围绕既定的管理目标,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规划与管理。在信息时代,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成为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原有的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更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2.虚拟企业管理模式
虚拟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网络中各成员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技术,分摊费用,迅速将共同开发与制造的产品推向市场的一种企业形式。虚拟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最佳动态组合,不光能迅速抓住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而且通过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发挥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促进企业注重专精,培养核心能力。此外,虚拟企业改变了过去企业间你死我活的输赢竞争关系,代之以竞争合作式的双赢关系。竞争则提高了企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旅游企业通过低成本和建立服务与产品的差异性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信息化服务将“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信息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和资金流涉及得多,物流很少,这些特征很适合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去实现。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支付电子化、信息高效传递、宣传覆盖面广等特性是传统旅游企业所不具备的。旅游电子商务中,售前旅游企业可以借助网上主页和电子邮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客户可借助网上搜索工具快速找到需要的旅游产品信息;售中可以实现网上订购、网上支付,还可以实现旅游产品模拟体验;售后的信息反馈更及时,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有效分析。因此,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三种发展战略选择
1.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专业化战略选择
专业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便于企业整合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使企业品牌与产品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较广阔的竞争范围内超过对手。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可使企业赢利的潜力超过行业内的普遍水平。这种战略为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的借鉴。
2.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集团化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集团化,是一种产业集聚形式。依靠旅游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分阶段推进,实现产业集聚,逐步建成信息化管理战略联盟,构建旅游企业的战略航母。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非常现实的经济地理现象,它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它可以是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产业的集中。在旅游产品与服务方面,其特性和生产、消费的高度同一性,使得有协作意愿的旅游企业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在同一个经营目的下集合成为可能。从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这种集聚效应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必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态势,并逐渐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实现连横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区域旅游功能要素的配套,向构建区域旅游圈的目标迅速跟进。
3.旅游企业与新兴旅游信息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与新兴的旅游信息化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考虑与新兴旅游网站构建战略联盟。以向E-commerce中的一种B2C(Business to Customers)模式发展为目标,实现Internet与旅游企业传统资源的整合,以达到优势互补;并以此为起点,为最终实现真正的B2C模式的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的真正的电子商务做铺垫,这样一来,旅游企业不仅要利用Internet进行E-marketing,而且,要依据自身的市场定位,考虑进行EC。选择一个实力强大、信用良好的或者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网站合作,这是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又一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刘伟.尹家绪.构筑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力.科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新模式 核心竞争力 战略
一、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概念及现状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旅游企业为完成既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使用的一种可重复利用、能够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标准化的系统框架或方案集合。就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旅游企业普遍属于规模小、作坊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在信息革命充斥世界的今天,旅游企业如何进行体制改革、规范市场、实现产业集聚化和企业分工体系的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现实的内部环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改变经营理念、更新观念,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么将无疑更加处于不利的竞争地势。
二、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新模式
1.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模式
企业资源规划即围绕既定的管理目标,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规划与管理。在信息时代,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成为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原有的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更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2.虚拟企业管理模式
虚拟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网络中各成员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技术,分摊费用,迅速将共同开发与制造的产品推向市场的一种企业形式。虚拟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最佳动态组合,不光能迅速抓住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而且通过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发挥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促进企业注重专精,培养核心能力。此外,虚拟企业改变了过去企业间你死我活的输赢竞争关系,代之以竞争合作式的双赢关系。竞争则提高了企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旅游企业通过低成本和建立服务与产品的差异性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信息化服务将“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信息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和资金流涉及得多,物流很少,这些特征很适合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去实现。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支付电子化、信息高效传递、宣传覆盖面广等特性是传统旅游企业所不具备的。旅游电子商务中,售前旅游企业可以借助网上主页和电子邮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客户可借助网上搜索工具快速找到需要的旅游产品信息;售中可以实现网上订购、网上支付,还可以实现旅游产品模拟体验;售后的信息反馈更及时,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有效分析。因此,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三种发展战略选择
1.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专业化战略选择
专业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便于企业整合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使企业品牌与产品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较广阔的竞争范围内超过对手。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可使企业赢利的潜力超过行业内的普遍水平。这种战略为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的借鉴。
2.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集团化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集团化,是一种产业集聚形式。依靠旅游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分阶段推进,实现产业集聚,逐步建成信息化管理战略联盟,构建旅游企业的战略航母。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非常现实的经济地理现象,它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它可以是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产业的集中。在旅游产品与服务方面,其特性和生产、消费的高度同一性,使得有协作意愿的旅游企业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在同一个经营目的下集合成为可能。从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这种集聚效应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必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态势,并逐渐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实现连横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区域旅游功能要素的配套,向构建区域旅游圈的目标迅速跟进。
3.旅游企业与新兴旅游信息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与新兴的旅游信息化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考虑与新兴旅游网站构建战略联盟。以向e-commerce中的一种b2c(business to customers)模式发展为目标,实现internet与旅游企业传统资源的整合,以达到优势互补;并以此为起点,为最终实现真正的b2c模式的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的真正的电子商务做铺垫,这样一来,旅游企业不仅要利用internet进行e-marketing,而且,要依据自身的市场定位,考虑进行ec。选择一个实力强大、信用良好的或者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网站合作,这是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又一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刘伟.尹家绪.构筑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力.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