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第二课堂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25 17:27:35

序论:在您撰写第二课堂重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第二课堂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医学英语 第二课堂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064-01

一、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

第二课堂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锻造人格的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和发展;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与课堂教学相比,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不受时间、地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限制,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多彩。同时,它还是进一步加强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辅助手段。第二课堂以其活动的主体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有益地补充了课堂教育的内容,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促进其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针对我校是医学类院校的特点,大学英语课加入了医学英语知识,但由于学时有限,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进行大量医学英语知识的输入,课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输出。比如,按照教学计划我们针对在校生进行医学英语的教学,但由于学时有限,每周课上只有一学时时间让学生学习和实践医学英语。但医学英语知识本身较难,学生在课上掌握情况并不是十分理想。针对此种情况,我们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医学英语知识的再次输入和实践融入到课下,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学习医学英语的重要性

医学英语是基于医学理论知识的模式和框架,应用英语本身所固有的语法特征、语境、文化背景以及写作构思等方面,并深入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不同学历、理解能力等而开展的文化教育。学习医学英语不仅是对医学理论知识的回顾,而且更是对英语本身的一个广泛、深层次的学习提高。

医学类院校开展医学英语知识学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英语医学、药学、护理等专业词汇,提高学习阅读医学专业英语,同时注意尝试专业英语的翻译与写作,能用英语写临床病历摘要、化验资料、化验报告、处置记录等医学应用文,使其成为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并能熟练地应用英语语言技能从事教学、翻译、教育与医学相关工作的高级英语专门人才。[1]

作为我校学生,具体来说医学英语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医患沟通: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需要面对各式各样的病人,当遇到外籍患者时,是否能对病患及时救治,沟通便显得极为重要。因此,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就要把提高医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放到重要位置,即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能力;文献阅读:我们知道许多医学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都来自国外,那么我们的学生要想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紧跟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能够自己亲自阅读外文文献便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等到英文文献被其他学者翻译过来再去研读,那么这些文献本身价值就没有及时被发现,在翻译过程中含义也可能被曲解,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自身提高:当医学类院校学生毕业后撰写学术论文时,医学英语写作能力便凸显出来。尤其参加国外医学会议时,不仅要撰写好自己的学术论文,更要阐明自己的观点和其他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医学英语写、说、听的能力。综上所述,如何在完成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提高医学类院校学生的医学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便成了目前医学类院校外语教学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三、第二课堂活动和医学英语教学实践的结合

第二课堂活动弥补了课上时间有限的不足,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医学英语的学习仅依靠课上的有限时间肯定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医学英语知识,更不用说实践所学知识了。那么,如何将第二课堂活动和医学英语知识相结合,即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学习实践医学英语知识便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虽然已有许多学者对第二课堂活动和医学英语教学进行研究,但将两者有机结合的模式探索却少之又少。我们结合国内外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及医学英语教学实践的研究成果,采用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和Swain的输出假说(Output Hypothesis)试图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更适合医学类院校学生参与的医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模式,即“2+3”的教学活动模式。

这种教学活动模式的可行性原因有以下两点:1.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积极性极高,因为是医学类院校学生,学生在接触医学英语时均产生极大的兴趣,都能主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大量知识输入及输出。2.我们外语教研部第二课堂活动一直开展的非常顺利,有一些浅薄的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广大师生的配合下定能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并开展。

预期效益可使第二课堂活动更加注重增强语言的趣味性、真实性、实用性,锻炼学生实际运用医学英语的能力。通过表演和比赛的方式,模拟医院、企业等真实会话场景,培养学生职业角色转换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实习就业、职业发展打下夯实基础。使我们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真正做到医教结合,学以致用。

第2篇

关键词:第二课堂;英语教学;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11-01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交际。然而,在以往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第一课堂语言教学,而忽略了第二课堂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第一课堂在注重语法词汇知识灌输的同时却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只在每周的课堂上学习几个小时英语,而在课外没有接触英语的机会,学生的听力口语水平都得不到提高;而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则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在课外用英语进行交流,使学生巩固和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教学功能的基础上,以适当的方式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显得尤其重要。

一、英语教学中第二课堂的形式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内教学活动而言,第二课堂指的是学校在课外以新颖现代的科技手段所营造的丰富多彩的,富有个性化的学习使用英语的空间。随着教学理念的发展,英语教学中第二课堂的形式也丰富多彩起来。比如: 英语话剧表演,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写作大赛,中外学生的一些交流座谈会,英语诗歌朗诵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角,出英语墙报,组织英语学习爱好小组,编写介绍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或名言谜语,游戏,风俗习惯等等。这些生动的活动及先进的学习平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巩固了课内的教学成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极好的培养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语法,词汇及句型的灌输和操练,为的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此同时学生的听说能力则非常薄弱,学生们听不懂也说不出英语,所学的知识点并没有运用到实践交流中去。很多学生因平时口语练习太少而不敢开口,怕说错受到同学的嘲笑,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不愿开口说英语,这样一来整个班的口语练习氛围都不高。而在第二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中,先进的现代化多媒体视听说设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们学习口语的浓厚兴趣,引出有趣多样的话题,从而促使学生抱着兴趣积极参与英语口语练习,从而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其次,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学习模式和内容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与未来的需求结合了起来,让学生们明白为什么学,怎么学,怎样才能有效率地学,也会使他们明白一次考试的成绩并不是学习终极目标的到达,从而摆正学生学习和考试的关系,摆正学习态度。

三、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英语第二课堂教学

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不可或缺的辅助形式,因此英语课外教学应纳入整个英语教学轨道,使其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课外教学一方面要适应学生们的实际语言水平,另外还需适合课堂教学的内容。这样,课外教学才能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

在第二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成功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取决于精心的准备和组织,如果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之前给出将要讨论的主题,并给出相关材料和提纲,这就会使整个活动更加生动有效。比如说各个学校都举办过的英语角,这个活动在有的学校办的很精彩但在有的学校就办不起来,究其原因就是组织者的问题。有的教师对英语角的看法是:学生想谈什么就谈什么,不用给什么主题。这样,因为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欠缺,再加上词汇不足知识面有限,举办一两次学生互相交流完所能表达的几句话后就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了,许多学生就对英语角没兴趣了。所以只有教师给予适当的组织和指导,英语角的辅助效果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例如在一次英语角活动中,教师选定了“机遇和努力两者分别与成功的关系”,教师可以先将准备好的与讨论内容相关的英文参考资料发给学生,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开始英语角活动,参加的学生们就会各抒己见,通过辩论的形式论证自己的观点,效果就会非常显著。

同时,在组织第二课堂教学时,我们应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积极寻找利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学习主题,避免重复第一课堂的形式,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起来。鼓励学生勇敢地去听去交流,自由地表达自己,不要苛责学生的口头错误,要耐心的纠正。

从以上所综述的三个方面看,英语第二课堂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加强传统的课堂英语教学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二课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方位,培养个性化发展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机会,是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第3篇

摘 要 实用性体育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造必要的环境,既增强学生体质、利于健康,还能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养,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乐观精神,发扬个性心理特征,同时从中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平等参与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运动中结交朋友,融洽关系,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职业需求 导向 实用性体育 第二课堂 重要性

一、体育第二课堂的特点和重要性

众所周知,体育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能力、提高觉悟的过程。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要经过技术了解、练习掌握、改进提高、不断巩固练习等几个阶段形成的。而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中达到动作运用自如是难以办到的,从这种意义上讲体育第二课堂是体育课的基础与延伸。所以只有通过在第二课堂的学习才能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体育课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身体。只要积极地自主地加入体育锻炼,才能更好地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才能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技术人才。

二、体育第二课堂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的校园文化,丰富的校园体育生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许多的高职学院许多学生在没有课的情况下,或者在课余的时间的时候,就不知所为,无所事事,从而经常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学校开展多彩丰富的第二课堂,其一对学校的教育有很大的控制分流作用,其二给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帮助学生找到在学习中失去的自信,让好大一部分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乐趣,找到了自己的组织,积极加入到学校第二课堂中来,充分发挥施展自己的才能,寻求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仅搞活了学校的第二课堂的气氛,而且还可以为学校培养了各方面的人才,何乐而不为呢?

三、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的模式

(一)以江汉艺术职业学院体育教学为对象进行改革阐述体育第二课堂实施的重要性,设想主要以“俱乐部和社团并举”的模式进行

实践“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是指具有共同体育爱好、兴趣、特长的学生基于生理、心理、社会和自我完善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为增进健康,促进相互间的协调和睦,以学校场馆为依托,围绕体育项目自愿选择和参加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打破原系别、年级、班级的建制和性别的限制,根据教学课程及体育场馆和教师分设多个项目的俱乐部,每年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至二个项目上课,课后学生到俱乐部去参加锻炼和接受指导,这种模式将“学生所好”和“教师所长”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体育俱乐部以功能为导向结合学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把各项运动项目划分为健身俱乐部可开设网球、攀岩、健美操,太极拳等、娱乐俱乐部开设羽毛球、乒乓球、围棋、排球、轮滑、体育舞蹈等和技能发展俱乐部保健学、体操,跑、跳、投等技能技巧项目。使课内、课外体育合二为一,为学生结合自己的身心特点,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进行体育教学俱乐部选择创造了条件,使学生建立起科学体育锻炼的理念,对挖掘体育课程的教育内涵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通过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提高了学生的社会活动与交往能力,完善了大学人才社会化发展的培养机制,为学生融入社会,接触社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载体,而且增强了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活力,另外,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俱乐部,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项目,这也就是我们学院的活动课的特色和意义之所在。比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健身俱乐部,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多锻炼下肢力量,酒店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娱乐俱乐部,了解各项运动项目的知识,特别是新兴项目的学习在酒店康乐服务里起着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的学生可以选择技能发展俱乐部,了解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学习理论知识和保健知识为今后在工作上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身心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还有艺术设计的学生、音乐教育的学生等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择业、就业、从业的需求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二)社团的开设

社团是培养学生身心,发扬个性,培养合作与竞争,增强适应社会能力,健全个性品质的又一个重要平台。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绝对的主体,所以教师在俱乐部培训学生骨干并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也就不容忽视。体育教师可以对体育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特别的指导,让这些优秀的学生将社团开展起来,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其协助老师进行指导,互帮互学,全面提高,同时减少了老师指导的片面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该项目更好地在学校开展。在我们学校刚刚开展羽毛球社的时候,真正会打、水平很高的人全校屈指可数,但是就是通过发挥这部分人的骨干作用,从而带动了很多人加入羽毛球社、再通过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会打球的人越来越多,喜欢羽毛球球的人也越来越多,社团还通过学生自己的能力多次举办了羽毛球比赛和一些联谊活动,在学院和学生中产生了在学生中的影响更大,更可喜的是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去看比赛,从而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还有我们的健美操社团、街舞社团活动也十分火热,受到社会影响,被聘请成为市篮球协会、篮球联赛宝贝,其对学生素质各面培养有着重要的地位。

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基地,自然要承担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角度来看,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是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补充。学生社团是以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的,适应了学生兴趣多样性特点,为学生发现、发展、挖掘自己的兴趣、潜质、特长创造了条件,为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个性拓展空间。另一方面大学生社团能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减轻心理压力,他们在活动和交往中,有高度的心理自由,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满足,有利于其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发挥,能促进学生情感和健康人格的养成,激发起上进心和求知欲,从而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学生社团一个活动的设计、一个项目的策划以及一次成功参与的体验,都能极大地丰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个性潜能、素质和修养。其次,社团走出校园,直接与校外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交流与合作,在社会上吸收了资金、先进的理念、有用的信息,为社团活动注入了新的思想,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帮助大学生拓展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之广泛地接触社会,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结论

体育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终身体育思想和健康第一的思想的重要环节,是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全体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学校体育第二课堂才会经常持久。通过我们学校体育现状,开展第二课堂具有必要性,更具有可行性,希望体育第二课堂能在全面推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发挥应有的效能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远航.浅谈现代教师职业素质结构[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第4篇

关键词:音乐剧;育人价值;新课改;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

一、音乐剧的特征及其在国内外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中的现状

(一)音乐剧的简介

音乐剧是20世纪萌芽的一门新兴的艺术,早期被译称为歌舞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

音乐剧的篇幅长度并没有固定标准,但大多数的长度都介于两小时至三小时之间。通常分成两幕,间以中场休息。如果将歌曲的反复同背景音乐计算在内,那么一出完整的音乐剧大约包含二十至三十首曲。

音乐剧最大的特点是它是一种最贴近大众心声、最易感知、最有带入感、最为通俗易懂的艺术表演形式,因此,古往今来非常受大众的欢迎。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歌剧魅影》《悲惨世界》、《音乐之声》《猫》、《西贡小姐》等。

(二)音乐剧中的音乐特点

音乐剧的歌曲演唱分为通俗唱法的演唱形式和传统唱法的演唱形式。通俗唱法的音乐剧更为贴近大众口味,其中融合了一些当地流行的歌舞元素,如爵士和摇滚的音乐歌舞元素,在20世纪引起了一大热潮。传统唱法的音乐剧通常叙述一些历史故事,融合了一些时代特征,具有着另一番风味。音乐剧的音乐旋律之美有着召唤心灵的强烈感染力,并且,音乐剧没有固定的音乐风格,它的形成是通过多种音乐风格的融合,因此,音乐剧的音乐还具有多面性与广泛性的特征。

二、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一)音乐剧丰富青少年情感体验及音乐表现的作用

音乐剧中有着丰富的角色设定,每个角色都极具戏剧性,通过歌曲和舞蹈等的渲染,充满着浓浓的情感色彩,所有的音乐剧基本以爱为主题,青少年经过多次的欣赏和体验,并通过模仿,可以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无论是在歌唱或是舞蹈中,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音乐的情感表达能力都会逐渐得到提高。

(二)音乐剧的欣赏与体验对中小学生学习声乐的促进作用

在音乐剧中,作为支撑的音乐剧三大要素:演唱、舞蹈、戏剧表演,这三者在不同的剧中都有不同的偏重,但音乐剧以“音乐”一词冠之,可见演唱在表演中占据的重要地位。音乐剧中的声乐演唱形式有独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和合唱等,也可能是多种样式的交置。这可以很好的帮助到中小学生接触不同的演唱形式,锻炼他们的合作演唱能力。音乐剧的歌曲一般分为传统的美声唱法和现代的流行唱法两种形式。其中,传统的美声唱法不同于歌剧的美声唱法,它更注重气息的流畅性、声音的美感、抒情性、叙事性和情绪情感的带入性,而歌剧更追求声音的高位置、圆润度和技巧性。流行唱法的歌曲更为通俗,但它也区别于一般的流行歌曲,其在通俗的唱法中饱满了独特的戏剧色彩。

(三)音乐剧的欣赏与体验对中小学生学习舞蹈的促进作用

音乐剧中的舞蹈是其中的一大特色。类型可分为:音乐剧中的肢体语言和戏剧行动、歌舞和舞段这三类。音乐剧的舞蹈创作没有固定的程式化特征,也没有舞蹈种类和类型的限制,这样的特点很好的帮助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舞蹈元素,经过一些简单的舞蹈片段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不再局限于只是通过歌唱或是语言来抒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肢体表现力,全身性的感知音乐的律动与情感。

三、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一)音乐剧的育人价值与作用

新课改的音乐基本理念中强调的每一点在音乐剧的欣赏与教学过程中都能得到体现,可见音乐剧的各要素和特征非常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并且,突出了音乐,强调了兴趣,注重了实践,感知了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同时,还注重了个性的发展,开发了音乐创造力。

音乐剧的艺术综合性特征使得它富有强大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再加上它音乐中的流行性元素更加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正是音乐第二课堂中最重要的学习动力,在音乐剧的教学过程中所营造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也是学生感知音乐的重要因素。

四、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展望

(一)音乐剧教学的引入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与促进作用

音乐剧的教学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各方面要求都是一个新的高度和挑战,它不仅要求音乐老师拥有过硬的多方面的音乐技能,并且对音乐教师的综合组织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样的高要求会使音乐教育领域不断重视起来,设置系统的教师培训机制,不断增强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并关注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使音乐教育走向更为广阔的领域,避免局限性,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音乐剧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和避免的一些问题

在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是所有的音乐剧都适合在音乐第二课堂中展现,应选择优秀的且合适的音乐剧进行教学,内容应是阳光的,积极向上的,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应让学生感知音乐后,通过自己的理解来用一些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加入一些原创的素材进去,充分发挥教学的创新精神。

结 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单纯的物质享受已经无法满足,更多的关注于精神上的质量。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中小学音乐教育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美育也被纳入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

本文通过对音乐剧的简要介绍,结合音乐剧自身的特点和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教学目标、新课改对音乐活动课程的标准等一系列要求,阐述了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根据教学现状做了一个小小的展望,希望通过对音乐剧的了解和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认识,结合两者之间的关系和特点,将音乐剧的教学引入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中,使音乐剧在音乐活动教学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并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给音乐剧的教学过程制定一系列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黄鑫.对国内音乐剧发展现状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2]廖向红.论音乐剧创作特征(节选)[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2,04:74-95.

[3]刘靓.音乐剧走进中小学艺术课堂的初步构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6.

[4]刘洋君.音乐剧的艺术特征及其多元化的演唱风格[D].新疆师范大学,2006.

[5]王旭华.西方歌剧与西方音乐剧艺术特征的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6.

[6]郭宇.音乐剧演唱方法及其表现力[D].湖南师范大学,2007.

[7]汪涛.论20世纪音乐剧的发展历程及其美学特征[D].西南师范大学,2002.

[8]吴娟.音乐剧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唱风格[D].上海音乐学院,2003.

[9]唐婷婷.音乐剧演唱特点对传统声乐教学的启示[D].南京艺术学院,2004.

[10]余翌子.“音乐剧唱法”的演唱风格及其声音概念[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04:100-106.

[11]陈丹.初探音乐剧演唱风格的多元化[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02:100-103.

[12]刘靓.音乐剧走进中小学艺术课堂的初步构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6.

[13]赵玲,任琳,吴威.新课标实施中如何开展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活动[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48-49.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第二课堂 必要性 设计理念

受多种因素影响,藏区高中英语在教与学两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因此需在常规课堂教学之外大力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在新的高考背景下,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藏区高中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和活动设计理念有着极大的启示。

一、 藏区高中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1.学生学习需要。相比于其他地区的学生,藏区学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英语文化知识了解方面甚至是英语基础知识掌握方面都有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英语学习造成了诸多困难。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减轻学习压力。

2.教学需要。第二课堂,顾名思义,依托于第一课堂存在,二者相辅相成。但除了受当地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之外,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由教师的个人因素决定,而非教学需求以及学生需求决定,因此第二课堂基本流于形式。所以,藏区高中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设计中,要勇于创新,科学整合教材,从实际出发,有规划、有目的、分阶段的进行,将其系统化、创新化、灵活化,以辅助课堂教学。

3.时代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才市场在考核所需人才的语言能力时,更加侧重语言交际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强调思辨能力和对社会的关注度,弱化应聘者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首先要有好的意识和导向,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不同文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以顺应时代需求。

二、藏区高中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理念

1.加强语言背景知识学习,积累人文底蕴,拓展视野。人教版高中英语的课本教材在编写上对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均有涉及,内容包罗万象,对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但受各种因素制约,藏区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恰恰缺少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和灵活的英语思维能力。如人教版高中英语Book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Book6 Unit 2 Poems,Book8 Unit4 Pygmalion等单元均涉及到文学知识,侧重于对文学作品的赏析阅读,但藏区学生对该部分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因此第二课堂活动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语言背景知识的学习,弥补文学基础知识的缺陷。

要了解一个民族,首先要学习其语言,其次要通过语言了解其文化,掌握其思维逻辑,这个过程既可逆,又相辅,相成。英语教育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能用该语言去体会不同人文风情,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获得精神的进步和美的享受,在文化的体验中形成包容、开放、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的发展提供便利。因此,在第二课堂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掌握,学习西方的先进思维和理念,学会把不同文化融会贯通,积累人文底蕴,培养审美能力,从而达到美的教育。

2.激发兴趣,享受学习,享受生活,升华人生境界。第二课堂有别于第一课堂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它的趣味性、灵活性、广泛性。趣味性主要指活动设计形式丰富多彩,可以是诗歌形式、舞蹈形式、话剧形式、读书沙龙、歌唱大赛以及猜谜大赛等;灵活性主要指第二课堂的授课场地灵活、时间灵活、授课教师灵活、授课内容灵活;因为趣味性和灵活性,第二课堂活动容易激励学生广泛参与,参与的结果不需要客观的分数来评价,而是通过学生展示兴趣爱好,传达英文诗情画意,激发其学习热情。所以,在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中,要注意趣味性,引领学生发现自身兴趣及其意义所在,进而引导学生学会享受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发现并感悟生活的美,升华人生境界。

3.放眼世界,植根优秀文化,关注民族特色。核心素养中提到要关注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又是长期的,自然的,与世界的发展协同的,因此在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中还应关注自然及世界的发展。高中英语教材中有不少关于世界以及自然的学习单元,在课堂教学之外完全可以将其加以拓展延伸,形成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并参与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近几年的高考中,英语学科的考试不断强调民族传统文化,因此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也要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西方优秀文化,同时关注少数民族特色,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民族视野,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国家主人翁意识。作为民族地区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校园民族气息浓厚,学生能歌善舞,活泼开朗,更是为开设第二课堂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Y束语

总之,随着核心素养提出,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民族地区高中确实有必要革新英语教学理念和思路,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本文笔者仅对藏区高中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和活动设计理念做了简要陈述,在日常教学中,还需各位教师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可行的计划,辅助英语课堂教学,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6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 第二课堂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126-02

要保证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使之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就需要把第二课堂纳入评估中作为一项内容。目前对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活动内容设计上,第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作为第二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缺乏衡量第二课堂质量的标尺使得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探索第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对于第二课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帮助认定第二课堂效果。评价体系是评价第二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尺。建立第二课堂评价体系有助于我们获取第二课堂实施情况反馈信息。通过对比第二课堂评价体系指标和第二课堂开展过程与结果,我们可以判断第二课堂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促进第二课堂的良性发展。科学的评价体系具有导向功能。对于高职英语第二课堂而言,学生可以从评价指标中获得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从而对学习方法、时间投入等各方面作出调整。教师也可以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分析,发现第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构建第二课堂活动评价体系,可以促进第二课堂朝着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目标良性发展。

二、评价体系指标设计原则

评价体系是学校衡量第二课堂质量的准绳,也是教师、学生反思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的指南。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指标体系的设计。指标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目标性原则。要突出以目的为中心,教师评价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水平为中心;学生评价要以更好地改进高职英语第二课堂为中心。体系中的每一指标的评测结果可以促使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按照指标内容和自身情况向更高层次改进,实现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能在第二课堂评价过程中不断内省。

第二,可测量性原则。主观化的评价指标会给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带来困难,因此指标应该尽可能数量化或者行为化,以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性。

第三,全面性原则。指标设置要考虑全面性原则,既要考虑教师因素,也要考虑学生因素;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要尽可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面性原则有利于找出第二课堂中的短板和不足,使得第二课堂可持续发展。

三、评价内容

(一)第二课堂组织管理。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制度是稳定第二课堂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可以从指导教师队伍、规章制度建设与执行、课堂信息反馈与调控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这些指标更多的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对第二课堂进行评价,从制度上保证活动目标的实现和活动顺利进行。

(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第二课堂的内容是实现第二课堂目标的载体。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应该围绕第二课堂活动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能符合社会需求,紧跟社会需求的变化。可以从活动目标的针对性、活动内容的层级性和活动的创新性指标来衡量。

(三)第二课堂活动效果。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评价是第二课堂评价的核心内容。第二课堂是否达到了最终的目的,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水平,从活动效果就可以充分说明和体现。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评价。

四、指标的权重赋值

依据各个维度在第二课堂有序开展的重要性,赋予每个维度不同的权重,重要性越大,赋予的权重也越大,使得三个评价维度总和为100。每个维度下的二级指标也按照其在该维度中的重要性进行赋值,使得各个指标与上一级维度的权重相等。再将二级指标继续分解为若干个观测点,并根据重要性进行赋值,其赋值之和与二级指标的权重相等。然后根据学院的相关文件和规定,设立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对各个维度进行评级。

(一)第二课堂组织管理的赋值。教师队伍是课程建设的关键。第二课堂的良性发展,需要指导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支稳定且配置合理的指导教师队伍对第二课堂的良性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教师队伍指标可以在师资学历、职称上进行观测。师资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60%及以上的为优秀,40%及以上为合格,小于40%为不合格。

高职英语第二课堂体系不及第一课堂发展完备,缺乏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规范化运行机制,缺乏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系统管理机制和辅导机制。这些问题的存在,常常会导致活动进展不畅,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规章制度主要从管理制度和辅导制度建立和执行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有完善的第二课堂管理和辅导制度,并能严格执行的评为优秀;有第二课堂管理辅导制度,并能实施评为合格;管理和辅导制度缺失并执行不到位的定为不合格。

n堂信息反馈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指导教师若能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用来调控第二课堂教学,就可以提高第二课堂教学效率,避免无效劳动。有完善的课堂信息反馈制度并能够适时调整第二课堂活动模式、内容评为优秀;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并能执行的评为合格;未建立课堂信息反馈制度,或者建立但调控措施滞后的评为不合格。

(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赋值。高职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课堂活动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大量接触和实践所学的语言。活动目标的针对性,主要考查活动设计的内容是否符合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活动能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具有专业特色评为优秀;活动符合课程教学目标,但缺乏专业特色评为合格;活动设计随意,没有针对性评为不合格。

层级性是指设计难易程度有梯度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可分为适合全院学生参与的活动,如早读、英语书法、英语歌曲电影欣赏等,有适合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参与的英语演讲、英语角等。内容的梯度性可以为不同英语基础、不同爱好的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内容设计有梯度,切合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为优秀,部分内容有梯度评为合格,内容设计没有梯度设为不合格。

活动内容形式新颖,紧跟社会需求变化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并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根据需求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且每个学期能新开出3个以上的活动评为优秀;每个学期能新开出1个活动为合格;不能及时调整活动内容评为不合格。

(三)第二课堂活动效果的赋值。教师作为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者,可以就学生在整个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和活动效果作出客观评价。某项目学生参与率大于在校生人数的40%可以评为优秀;等于或大于20%的评为合格;20%以下的为不合格。在获得成绩上,每个学期获得省级比赛二等奖市级以上一等奖以上1人次及以上的为优秀;省级比赛三等奖市级比赛三等奖2人次以上为合格;没有获得省级或者市级奖励为不合格。

学生作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可以从英语第二课堂组织活动效果对自己的影响这个观测点评价第二课堂的效果。从提高英语成绩、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提高英语兴趣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这四个方面进行考查。达到3点以上效果的为优秀;达到1点以上的为合格;均未达到的为不合格。

结合上述的各个维度的观测点,设计出来的英语第二课堂评价表如表1所示。

各项维度的主要观测点得分值的总和就是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等于大于80分评为优秀,大于等于60分评为合格,小于60分为不合格。

总之,评价机制的构建是推进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效开展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学校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编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介绍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评价体系对于各个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建立英语第二课堂评价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秀梅.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机制调查及建议[J].科教导刊,2014(12)

[2]吴婷.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J].读与写杂志,2012(6)

[3]刘林利.外语第二课堂实践教W理念与评估体系探究[J].现代传播,2012(7)

[4]黎永祥.形成性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 [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

第7篇

[关键词]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83-02

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人们已经达成共识,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全面素质教育,高校就是要为社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全面性、系统性的要求,使得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第一课堂无法完成所有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第二课堂也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必需。作为高等教育者,要清楚意识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必须构建顺畅的协同机制,充分发挥两者的协同优势。然而现实实践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良好有效互动的局面还存在一定距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衔接还存在着矛盾和问题。鉴于此,通过数据调研,了解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存在的矛盾,针对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则是本文主要阐述的。

一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的重要性

第二课堂相对于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而言,是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实践活动,即学生在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务计划课程之外有组织或者自愿参加的各类活动和项目,比如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科研创新活动、社团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能有效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的素质获得充分的展示与锻炼。调查研究显示有超过74.83%的同学表示,知道或者了解第二课堂。45.03%的同学喜欢或者非常喜欢第二课堂的开展。有54.97%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的帮助作用很大或者非常明显。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问题上,54.3%的同学认为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二者相辅相成,甚至有18.54%的同学认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等重要。因此可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如何形成协同共建机制,共同发挥在学生教育培养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资源分配上的矛盾

调查结果显示,25.83%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内容与实际社会需求相脱节。47.02%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缺乏专业老师及时指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在于师资方面,教师自身的第一课堂教学和科研任务相当繁重,而第二课堂教学的工作量又存在难以确认、量化问题,使得教师很难把指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内容。在管理层面上,一直将紧张的教育资源倾向在第一课堂之中,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缺少科学性的筹划与专业化的指导。虽然在教育总体导向中,特别强调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实际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仍然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另外,31.79%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资源相对不足,设施较为落后。在硬件方面,活动场所、设施等主要是为第一课堂教学配备,专用的第二课堂硬件设施相对匮乏。

(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内容设计上的错位

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很多课程内容都显得过于随意化。调查结果显示,37.09%的同学觉得第二课堂的开展活动与专业知识匹配度低,39.74%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开展活动形式单一没有吸引力。课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和建构人格的重要教育中介,目前的第二课堂在课程化的背景下进行建设,要求课程内容与各类活动相结合,学生必须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然而有效实现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能够与第一课堂的内容衔接化,或者对第一课堂的内容做一个好的延伸与升华,在现实活动开展中却没有做到。另外,有些时候为了片面追求第二课堂的覆盖面,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抛离了第一课堂的主引作用,产生了较多的与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不太吻合、活动层次较差的活动,影响了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得与第一课堂之间的互动变得越来越少。

(三)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评价标准的差异化

对学生评价标准的相对单一化导致第二课堂的培养功效得不到认可。目前,大部分高校虽然都是以第二课堂学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对学生的评价尚以学生的第一课堂学习成绩为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所取得的成绩不能得到很好的评价与考核,导致第二课堂缺乏对学生的激励机制。同时,第二课堂的评价标准相对较低,且评价主观化倾向比较明显。在第二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往往前期设计或者课程安排比较满,在投入过程也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大多数时候是以课程或者活动结束作为考核标准,仅仅凭主观的感性评价作为考核结果。忽略了第二课堂对于学生的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忽略了课程的影响力或者影响深度。结果就导致了第二课堂的课程评价主观化,与第一课堂相左,第二课堂倾向于形式主义,使得实际的第二课堂功效没有得到发挥。

(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开展载体的不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