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1:27:19
序论:在您撰写农业经济运行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1粮棉产量显著增加,生猪产能快速恢复
前3季度,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粮食生产继实现“七连增”之后,2011年夏粮产量12627万t,比上年增产312万t;早稻产量3276万t,比上年增产143万t;秋粮丰收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有望迈上55000万t以上的新台阶。2010年我国棉花产量为596万t,是近5年最低的一年。2011年由于受到市场需求拉动、价格高企和种棉收益增加的影响,全国棉农种棉积极性有所提高,棉花种植面积恢复增长,结束了2008年以来种植面积持续下滑的局面。棉花种植面积估计在518万hm2左右,同比增长4.7%,产量将达到720万t左右[1]。由于2010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生猪稳定生产,随着国家启动一系列支持政策,增强了生产者信心,全国生猪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产能达到高位水平。生猪存栏自2011年3月起恢复性增长,9月达到47158万头,为近3年来最高水平;能繁母猪存栏自5月起开始恢复性增长,9月达到4845万头,为2010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前3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453万t,同比增长0.2%。
1.2农产品价格总体呈涨势,经营收益显著增加农民收入没有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局面,是2011年农业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前3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水平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畜产品涨幅为27.7%
,高于种植业产品10.6%的涨幅,粮价温和上涨9.9%,生猪价格上涨幅度最高,为39.3%。前3季度,全国农民人均来自第一产业生产经营现金收入达到2313元,较上年同期净增363元,增幅为18%,而2009年同期净增额和增幅分别为72元和4%,2010年同期净增额和增幅分别为119元和6%。与农民收入增长态势一样,农业企业效益也大幅提升。前3季度,82家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338亿元,同比增加40.5%;营业利润达到71.6亿元,同比增加44.7%。
1.3主要农产品进口数量下降,畜产品进口显著增加前
3季度,全国农产品进口额为664.8亿美元,同比增长29.6%。与进口额明显增长相反,主要农产品进口量却呈现下降态势。前3季度,大豆进口量为3771万t,同比减少6.1%;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为466万t,同比减少6%;棉花进口量为194万t,减少9.7%;谷物进口345万t,减少28.2%。但是,畜产品成为进口新热点。肉及肉制品进口22亿美元,同比增长43.1%,乳品及蛋品进口20亿美元,同比增长37.8%。猪肉及其副产品进口量达到87万t,同比增长44.6%。高涨的猪肉价格,吸引着各国来华寻找肉市场的商机,继美国大规模向我国出口猪肉之后,墨西哥、芬兰等国也纷纷组团来华开展“猪肉贸易之旅”[2]。
1.4市场调控频繁,稳定价格作用显著增强
2011年,收储抛储政策成为除产需关系以外一个重要的价格决定因素。2011年棉花价格急涨快跌剧烈波动,从3月的历史最高价30733元/t急速下跌至8月的19329元/t[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8部委联合《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决定实行棉花临时收储制度,9月7日正式启动,棉价才止跌企稳。上半年糖价一路上涨,市场存在过度炒作的现象。为了保证市场供应,国家9次投放国储糖,本榨季国储糖共抛售186万t,超过上榨季的171万t,价格水平终于回落到接近7000元/t。国家还有计划地持续抛售菜籽油以及国储抛售大豆,对稳定油脂价格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1.5种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
全面实施种业和草原生态奖补是2011年农业政策的突出亮点。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快速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将经营杂交稻、杂交玉米种子企业的注册资本由5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进出口种子企业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农业部发证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提高到1亿元,标志着我国种业兼并重组将进入实质性阶段。《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在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全面实施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政策,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136亿元,这是继退耕还林工程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生态建设政策。
2当前农业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
2.1产销对接效率低,鲜活农产品市场波动剧烈
我国城郊“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向远离城市的农区转移,向优势产区集中,打破了原有的“近郊为主、远郊为辅、农区补充”的生产布局。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大中城市近郊菜地和零售网点不断减少,流通环节和成本增加、“卖难买贵”等问题突出。但是,由于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对接关系不稳固,区域性、季节性蔬菜价格的波动频率增加,波动幅度也有所扩大。受2010年姜市价格暴涨诱惑(由于游资炒作,产地收购价曾飙升至12元/kg的历史高位),2011年全国生姜种植面积增加30%~40%,同时姜农惜售、存货过多,导致2011年鲜姜无库可存,只能抛售[4]。9月全国生姜平均价格为5.7元/kg,较上月暴跌49%,产地收购价甚至暴跌至0.4元/kg,为近10年的最低水平;全国大蒜种植面积较2010年增加了近20%,产量大幅增加,市场供过于求,9月全国大蒜平均价格为4.2元/kg,较上月暴跌63%。蔬菜等农产品近年来不断上演的“过山车”行情,日益引发群众对“菜篮子”的担忧,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在农产品的生产组织、引导和市场预判方面的多重缺位。
2.2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消费者信心
随着居民食物营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问题愈加关注。但是,产业门槛低、分布散、规模小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完全改变,市场机制扭曲,价格导向不利,安全监管能力未能及时跟上,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制约瓶颈。2011年前3季度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4%、99.5%和96.5%,继续保持稳中有升态势[5],但是质量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我国的猪肉销售基本上还是以猪的部位来定价格,而不是按照肉的质量高低拉开价格差距,肥肉只能炼油,无法深加工成肉制品,只有瘦肉才能加工成肉制品,导致屠宰加工企业偏好收购瘦肉率高的生猪,3月“瘦肉精”事件引发肉制品行业地震。西瓜和香蕉在5月前后分别受到“膨大剂”和“乙烯利催熟”事件的影响,消费者消费信心受挫,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价格的下跌。
2.3食用油自给率过低,牛羊肉供应存在缺口
2011年全国油菜籽播种面积为594万hm2,比上年下降8.4%,加上品种抗病能力不强,以及受持续干旱和冬春冻害的影响,产量呈现减少态势。由于国内种植成本上升,导致国产大豆面积减少,产量约下降10%左右。加上米糠油、玉米油、小麦胚芽油、葵花籽油等资源开发不足,我国食用油自给率已不足四成。随着大豆进口数额不断增长,国际粮商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里参股或控股,占总股本的66%,国产大豆的定价权也随之被不断稀释。自2010年12月3日以来,国储大豆竞价销售16次,其中14次流拍。国产大豆价格上不具备竞争优势,仅剩下了非转基因大豆这顶“名牌帽子”,后期发展前景及出路堪忧。出于食物营养考虑,居民消费由猪肉转为牛羊肉是长期趋势。随着牛羊肉需求明显增加,羊肉价格自2010年5月起逐月上涨,牛肉价格自2011年3月逐月上涨。但是,牛羊肉市场供给不足:一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全面推进,役用牛减少,导致肉牛存栏下降;二是国家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的影响,西部6大牧区牛羊肉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3,为了保护天然草原生态安全,减畜任务大,仅新疆将有1000万hm2草原禁牧,预计将核减1000多万只羊;三是猪肉价格的高位运行,提高了养殖户对生猪养殖的兴趣,纷纷提高生猪存栏,以致本来就为数不多的牛羊出栏数量减少。
2.4全球棉花大丰收,国内棉花需求不旺
从国际上看,2011年度大多数棉花主产国棉花丰收,全球棉花产量将达到2726万t,较上年度增加238万t,增幅为9.55%[6]。虽然原料价格下跌,但下游纺织行业对原料需求却无明显增长。2011年8月,我国棉布产量为30.6亿m,环比减少0.6亿m,减幅1.92%;同比减少2.20亿m,减幅6.71%。随着棉花的大量上市,而籽棉收购价格主要在8.4~9元/kg之间徘徊,不过轧花厂无利润空间,收购仍旧很谨慎。供给大于需求,棉价仍存在一定下行压力。
3农业经济运行态势展望
3.1粮食生产稳定,棉花大豆生产积极性降低
由于收益稳定、机械化率大幅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将会被充分调动,粮经比例将向粮食倾斜,种植面积可以保持稳定。虽然国内大豆产量减少,但是豆油价格受到国外棕榈油丰产低价的牵制,大豆生产积极性仍难以恢复。2010年以来棉价暴涨暴跌对整个棉花产业链造成了严重冲击,而且收储仅托底,需求未见好转,难改棉价弱势,这对2012年棉花生产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3.2口粮价格稳中有涨,猪肉价格将回调
国内主要粮食品种在高自给率前提下,价格走势也呈现出独立于国际市场的特性。国内政策基调是支撑水稻和小麦价格稳中有升,为此国家调高了水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2012年生产的白小麦、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均提高到每50kg102元,比2011年分别提高7元、9元和9元。同时,人工费、包地费、化肥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将促进口粮价格上涨10%左右。生猪存栏量上升,饲用玉米的需求将随之增加,将成为国内玉米价格的强力支撑,但玉米深加工消费受到调控压力,糖价下行也将减少玉米淀粉需求。由于牛羊肉供求关系紧张,牛羊肉价格仍将高位运行。但随着饲料价格下调、产能迅速恢复,猪肉及禽类产品价格将在2012年逐步回调。
3.3畜产品贸易将继续成为进口热点
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玉米消费国、最大猪肉消费国、糖的主要消费国、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和棉花进口国,还处于食品消费高速增长期。随着国内需求猛增而产量难以快速增长,上述产品的进口都将增加,面临着进口产品结构选择的考虑。在确保粮食自给自足的政策背景下,进口更多畜产品的方案将会优先于进口更多的粮食,猪肉大量进口将呈现常态化。牛羊肉供应紧张,对国产奶业的信任危机,都将刺激畜产品进口继续增加。此外,为了确保国内的糖、玉米以及大豆的供应,农业企业“走出去”步伐将会加快,收购国际农业企业活动也将显著增加。
3.4科技与流通政策将成为支持重点
一、*年农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产量稳中有增,保障了农产品市场供给安全
全县预计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29.46万亩,较上年实际增加1.56万亩,占计划140.8万亩的91.9%,其中:
1、预计完成大小春粮食播种面积95.17万亩,较上年实际增加1.77万亩,占计划105万亩的90.6%;预计实现产量16.966万吨,较上年实际增加0.166万吨,占计划17万吨的99.8%。其中完成夏粮播种面积10.89万亩,较上年实际减少0.36万亩,占计划21.5万亩的50.7%,实现产量1.054万吨,较上年实际增加0.0073万吨,占夏粮产量计划1.986万吨的53.1%;完成秋粮面积84.28万亩,较上年实际增加2.12万亩,占计划83.5万亩的100.9%,预计产量15.912万吨,比上年实际15.753万吨增0.159万吨,增长1.01%。
2、预计完成甘蔗种植20.75万亩,占计划21万亩的98.8%;完成新植更新4.39万亩,占计划5.56万亩的79%;完成甘蔗良种推广面积3.104万亩,占计划4万亩的77.6%;全县甘蔗良种覆盖率已达87%,较去年提高16.7个百分点。
3、预计完成油料种植面积3.*7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0.747万亩,占计划2.5万亩的123.5%,预计产量0.16万吨,比上年实际增加0.02万吨,占计划0.15万吨的106.7%。
4、预计完成蔬菜种植面积5.454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0.314万亩,占计划6万亩的90.9%,预计产量3.36万吨,比上年实际增加0.45万吨,占计划3.42万吨的98%。
5、预计完成青饲料等作物种植面积4.999万亩,比上年实际减少0.741万亩,占计划6.3万亩的79.3%。
6、主要稳粮指标执行情况
(1)预计完成杂交水稻推广15.27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0.58万亩,占计划14万亩的109.1%。
(2)预计完成杂交玉米推广16.593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1.383万亩,占计划20万亩的83%。
(3)完成冷凉山区水稻良种推广8.47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1.01万亩,占计划9万亩的94.11%。
(4)完成水稻规格化栽培推广14.5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1.3万亩,占计划15万亩的96.7%。
(5)完成玉米规格化栽培推广14.4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0.8万亩,占计划15万亩的96%。
(6)完成电脑农业推广13.2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1.92万亩,占计划13万亩的101.5%。
(7)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推广60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20万亩,占计划40万亩的150%。
7、完成20*年冬季农业开发26.73万亩,实现产值7806.78万元,分别较上年实际增加0.24万亩和1433.9万元,分别占计划31.35万亩和6500万元的85.3%和120.1%。
(二)水产养殖业发展步伐加快,水产品产量逐年增加
全县完成水产养殖面积30181亩,比上年实际28586亩增加1595亩,占计划28856的104.6%,其中池坝塘3004亩,水库养鱼4500亩,稻田养鱼22677亩;预计实现产量2334吨,比上年实际1677吨增加657吨,占计划1962吨的118.9%,其中池坝塘1648吨,水库82吨,稻田养鱼572吨,社会捕捞量32吨。
(三)蚕桑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我县蚕桑产业培植工作自2005年底正式启动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县实有桑园面积5813亩,20*年累计养殖蚕种2233张,比2007年的1306张增长71%;鲜茧总产量82.8吨,比2007年的53.4吨增长55%;总产值159.2万元,比2007年的101.6万元增长57%;平均单张产鲜茧37.1千克,比2007年的40.9千克减少9%;平均张产值712.94元,比2007年的778.05元减少9.1%;平均收购价19.26元/千克,比2007年的19.01元增长1%;参与养蚕农户有960户,平均每户收入1658.64元(其中:收入10000元以上的有8户、6000-9999元的有25户、2000-5999元的有209户);优质茧率97%;平均亩产值273.87元。
20*年冬至2009年春新建3.1万亩桑园工作已经在10月下旬全面启动,并且进展顺利。截止12月10日,已从浙江省调入桑苗4442.48万株(其中:书记、县长点209.1万株),占年度计划数4650万株的95.54%;组织调供肥料(钙镁磷)1586.25吨,占年度计划数1550吨的102.34%;落实桑园种植面积30934亩,开挖种植沟面积22864亩,已完成种植面积18955亩,占年度计划数31000亩的61.15%。
(四)农业机械化事业持续发展,对我县农业现代化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到20*年末,全县共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315.61万瓦特,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14119.92万瓦特,电动机动力3195.69万瓦特。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732台,小型拖拉机2327台,农用载重汽车188辆,农用运输车379辆,耕整机1054台,机引犁耙182台,旋耕机471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5155台,联合收获机7台,排灌机械32台,农机供油点20个,农机修理点64个,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5323户,农机从业人员15474人。
全县实施机耕面积69781亩,完成计划数的139%;实施机耙面积140797亩,完成计划数的234%;实施机械收获水稻面积1400亩;农副产品加工22.57万吨;农机运输总量6519.17万吨·公里,修理各型农机具7517台,修理农用运输车1388辆,农机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对我县的现代农业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明确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县人民政府同意下发《*拉祜族自治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发实施方案》,从今年2月起全县抽调工作人员近1218人(次)全面开展补发工作。目前已完成18个乡镇、148个村民小组的发放任务,共发放经营权证89886份,占应发证数94%。还有2个乡10个村民小组5898份权证因涉及移民搬迁、纠纷暂未填发,力争在12月底全面完成补发工作。二是完成中央政策研究所设在我县竹塘乡云山村的固定观察点调查任务。三是完成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及监测点监测分析。四是完成农产品、农资价格信息调查。在勐朗镇和上允镇两个农资、农产品集散地,1-12月份共完成调查12期,从数字显示,农资价格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涨,涨幅都在30﹪以上,复合肥价格上涨近120﹪。大宗农产品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都不同程度上涨,但茶叶价格明显下降,且降幅很大。
(六)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
全县范围内共举行种养技术、农机操作技术、农业执法、病虫害防治以及项目实施技术等各种培训班502期5.96万人次,培训对象主要为农民、乡镇和村组干部、县乡专业技术人员。
(七)依法行政、依法治农工作取得成效
一是农业法制宣传和教育工作得到加强。认真开展了“五五”普法,印发了各类涉农法律法规宣传材料800份。
二是继续加大对农资经营户监管力度,对450户农资经营单位和个体户建立经营档案。
三是积极巩固2007年县级文明单位建设成果,认真落实综治工作和创安工作的各项措施。
四是加强了农业行政执法。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56次,检查辖区内农资市场28个,农资经营门市176家。依法取缔不具备经营资格的农药经营户1家,整顿手续不全的种子经营户2家,对违规经营农资的86家个体户依法给予警告并限期改正。开展了农机执法活动25次,检查拖拉机2772辆,发放宣传资料4358份。开展渔政执法52次,没收非法捕鱼设备14套(价值5200元),依法全部进行销毁。开展*江水上交通安全检查水产养殖专项执法及联合执法宣传6次,印发宣传材料5000余份,销毁小工船21条,竹筏4张,清理机动电渔船8条,检查苗种场6户,养殖农户52户。
(八)坚持深化改革
1、企业改制
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根据有关企业改制政策要求,国营勐朗蔬菜农场改制工作已经启动,目前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我局认真做好农场职工的稳定工作,并稳妥有效地推进农场改制。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07]85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普政发[20*]116号)文件精神,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高度重视,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并把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局,由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我县改革方案经县人民政府上报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原则上已同意改革方案,但是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目前体系改革工作正按照有关改革方案内容有序进行中。
(九)积极协调种子良种调供,确保改革过渡期种子市场供应
今年正值种子管理体系改革(种子管理体系改革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中一部分)过渡期,为防止过渡期种子市场良种供应不足的现象发生,县种子站积极协调调供农业生产用种并及时将生产用种调运到生产一线。全年共调供杂交水稻种子30.54万公斤,其中种子站调供7万公斤,市场调供23.54万公斤;调供杂交玉米种子33.19万公斤,其中站子站调供30万公斤,市场调供3.19万公斤。
(十)及时组织开展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挽回农产品损失
1、全县病害发生面积19.72万亩,防治9.5万亩,挽回农产品损失3402.04吨,实际损失3438.46吨,其中:稻瘟病发生5.6万亩,防治1.1万亩,挽回损失190吨,实际损失980吨;稻白叶枯病发生1.7万亩,防治0.5万亩,挽回损失100吨,实际损失385吨;稻曲病发生1万亩,防治0.4万亩,挽回损失80吨,实际损失170吨;玉米大小斑病发生2.5万亩,防治0.6万亩,挽回损失180吨,实际损失645吨;水稻其它病害发生1.3万亩,防治0.5万亩,挽回损失100吨,实际损失225吨;其它粮食作物病害发生7.62万亩,防治6.4万亩,挽回损失2752.04吨,实际损失1033.46吨。
2、全县虫害发生94.9万亩次,防治95.55万亩次,挽回农产品损失144501.03吨,实际损失42402.03吨,其中:稻飞虱发生15.5万亩次,防治17万亩次,挽回损失4650吨,实际损失620吨;稻螟发生1万亩次,防治1.5万亩次,挽回损失150吨,实际损失50吨;稻纵卷叶螟发生0.6万亩次,防治0.3万亩次,挽回损失45吨,实际损失63吨;粘虫发生1.9万亩次,防治2万亩次,,挽回损失475吨,实际损失95吨;稻瘿纹发生0.65万亩次,防治0.65万亩次,挽回损失130吨,实际损失26吨;水稻其它虫害发生4万亩次,防治4万亩次,挽回损失800吨,实际损失100吨;玉米螟发生1.3万亩次,防治1.3万亩次,挽回损失195吨,实际损失39吨;玉米地下害虫发生0.7万亩次,防治0.7万亩次,挽回损失154吨,实际损失21吨;蔬菜斑潜蝇发生1.4万亩次,防治2.4万亩次,挽回损失1025.92吨,实际损失113.96吨;菜蚜发生1.8万亩次,防治2.2万亩次,挽回损失1945.8吨,实际损失216.18吨;甘蔗虫害发生39.8万亩次,防治37万亩次,挽回损失124762.57吨,实际损失38241.52吨;其它作物虫害发生26.25万亩次,防治26.5万亩次,挽回损失10167.74吨,实际损失2816.37吨。
3、农田地草害发生124万亩次,防治面积121.5万亩次,挽回农产品损失54205吨,实际损失13245吨。
4、农田(地)鼠害发生19.5万亩次,防治面积26万亩次,挽回损失4095吨,实际损失780吨;甘蔗鼠害发生5万亩次,防治7万亩次,挽回损失12500吨,实际损失750吨。
(十一)农业主要在建项目实施顺利
1、农村沼气建设项目
2006年下达我县农村沼气国家级和省级建设项目共4000口,每户国家补助资金1000元,合计400万元。该项目原计划于2007年底完成,但是由于交通、施工条件及农户资金投入量不一等客观因素,造成项目实施进度有一定落后。到20*年末,累计向乡镇下拨项目建设资金249.46万元,购买灶具4000套,投入资金86.26万元。累计建成沼气池3409口,占计划4000口的85.23%,其中:国债项目完成1714口,占计划2000口的85.7%;省沼完成1695口,占计划任务数2000口的84.75%。目前正抓紧督察,加大力度抓紧实施,力争尽快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建设。
20*年下达我县国债沼气建设项目1664口,目前项目资金,经我局向有关部门提出开工申请,部分项目乡镇已经开始实施。
2、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该项目于2006年国家农业部立项,项目连续实施年限3年,项目总额投资200万元。今年全县完成配方施肥面积60万亩,占计划60万亩的100%。其中:配方施肥25万亩,占计划25万亩的100%;核心示范样板2万亩,占计划2万亩的100%;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全县加权平均亩产量由203.9千克增加到237.7千克,增加粮食2027.66万千克,增产值2430.9万元。
3、*县玉米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该项目于2007年农业部立项,项目总投资187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是生产示范面积5000亩,东回乡东岗村、回弄村新建水池水窖120口,帕岭到回弄沙石路3.7公里,新建土壤化验室4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玉米生产示范面积5634亩,完成计划5000亩的112.68%;400平方米检测化验室进入装修阶段,年底竣工验收;配套建设的小水窑、小水池120个2400平方米、修建田间机耕道1条3.7公里,已完成规划和图纸设计,并交县建设局邀标。
4、农民培训项目
(1)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
由农业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县是首批实施项目县之一,于20*年被批准立项目,项目资金75万元,建设内容主要为:深入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今年内组织实施10个乡(镇)50个村委会,每村50人,共计2500人涉及12种主导产业技术培训,以科技支撑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培训任务已经全面完成,实际共开设51个教学班(其中:村级动物防疫员1个班学员51人),招收农民基本学员2551人,实行固定基本学员,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培训取得了很好效果,推动12个产业发展,推广新技术12项。
(2)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今年我县争取到由农业部立项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任务1000人,投入资金37万元。县农广校按照项目要求,分别开设了计算机操作员、茶叶加工、农机操作等专业培训班,全面完成1000人培训任务,转移就业950人,并开展职业技能鉴定1000人,学员全获资格证。并且采取进乡村基层培训,方便农民学习,就地就近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使学员收入比未培训前大幅度提高。
(3)绿色证书培训
共招收绿证学员3051人,完成计划任务1300人的234.6%,采取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项目相结合,进行规范系统培训,分别开设了种植专业、畜牧专业、水产专业,有2551人结业获证,其中党员321人,团员570人,妇女1548人,35岁以下1570人。
(4)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培训
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行程15600公里,到达全县150个行政村,194个村民小组,组织专兼职教师进村741人次,播放VCD农业技术640场,开展培训194场,培训农民15476人.次。另外,直通车助推完成全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255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人,十万农民科技培训500人,续建科技书屋30个,续建致富早班车广播站13个,并积极参与本县蚕桑、冬季农业开发,测土配方施肥培训工作,为全县各种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任务完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土地经营权证补发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明确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县人民政府同意下发《*拉祜族自治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发实施方案》,从今年2月起全县抽调工作人员近1218人(次)全面开展补发工作。目前已完成18个乡镇、148个村民小组的发放任务,共发放经营权证89886份,占应发证数94%。还有2个乡10个村民小组5898份权证因涉及移民搬迁、纠纷暂未填发,力争在12月底全面完成补发工作。
6、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项目
完成了3个省级、6个市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项目,主要实施内容为村容村貌整治,累计投入资金191.73万元,农民投工投劳17033个(折资40.04万元)。
7、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项目
继2006、2007两年成功实施中央和省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后,*年又争取到50万元的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项目。项目启动后,在全县20个乡(镇)开展宣传动员20余次,粘贴宣传公告20余份,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引导农户购买农机具174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台,小型拖拉机及微耕机169台,使用补贴资金50万元,拉动农民投资农业机械资金113.83万元。
8、*县“双高”糖料综合技术推广及甘蔗与马铃薯间套种示范项目
完成“双高”糖料综合技术推广面积21000亩,占计划数20000亩的105%,完成甘蔗与马铃薯间套种示范51亩,与其他作物间套种示范450亩,目前长势良好,可望完成预定各项指标。
9、实施*市科技局“两高一新”甘蔗良种引进繁育示范项目,完成种植面积630亩,占计划数500亩的126%。其中:甘蔗良种繁育实施计划面积为50亩,实际完成55亩,占计划面积的110%;甘蔗良种示范种植实施计划面积500亩,实际完成面积575亩,占计划面积的115%。同时引进新一代甘蔗良种云引10、15、18、42号四个优良品种进行试种。
10、积极参与完成20*年农业综合开发”甘蔗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和“生态茶园增效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完成甘蔗科技示范园361亩,占计划300亩的120%,完成茶叶科技示范园315亩,占计划300亩的105%,已7月份通过项目验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较弱。
(二)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主导产业不够明显,粮经、产业矛盾逐渐凸现。在保证粮食安全,稳定粮食面积的基础上,几大产业之间争夺土地资源竞争激烈,难以将产业效益优势发挥最大化,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需要进一步科学规划。由于产业竞争,毁蔗、毁茶及毁桑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对各产业状况准确统计造成一定障碍。
1、农业经济趋于平稳。1月-6月,农林牧渔预计实现增加值达到11550万元,同比增长6%。其中,种植业实现增加值3000万元,畜牧业增加值8550万元。
(1)农作物旱情得到有效缓解,棚室果蔬生产、观光农业等总体趋势较好,棚室果蔬产量达到14350吨,产值约6500万元。
(2)畜牧业由于育肥猪销售价格走低以及生鲜乳价格下调、饲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导致发展放缓,1-6月份全区奶牛存栏4845头,较去年同期增长0.9%;出栏肉牛、生猪、羊、家禽各3510头、26558头、8650只、8.15万只,较去年同期增长幅度分别是18.3%、10.1%、3.5%、6.5%。总计产奶9800吨、肉类4430吨、蛋类610吨,与去年同期增长幅度分别是0.82%、5.9%、5.35%;1月-6月,产鱼约453吨,农林牧渔服务业占比较小,影响微弱。
2、规上农产品企业考核指标。大庆市华洋数码彩印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农产品加工企业。1-6月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805.8万元,同比去年增速75%,预计全市排名第三。
3、下步工作打算。一是抓好田间管理,做好种植业保险,保障大田稳产丰收。二是抓好棚室秋茬移载,为果蔬反季节销售做好准备。三是抓好奶牛、肉牛标准化生产,扩大规模养殖,增加牛的存栏和产品产量。四是调整牛群结构比例,培育优良品种,增加产能。五是抓好鸵鸟、狐貉等色养殖,扩大养殖规模。
关键词 农业经济 运行情况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一、全年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1、农业经济成果显著。2012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7377万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农业总产值77369万元,比上年增长6.9%,林业总产值729万元,比上年增长5.3%,牧业总产值41279万元,比上年增长15.4%,渔业总产值7088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912万元,比上年增长7.2%。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2520万元,比上年增长9.5%。
2、粮食生产持续增长。2012年全县粮食生产呈现单产、总产“二增”态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54895亩,比上年略有增加,总产67034吨,比上年增加6268吨,增长10.3%。其中:水稻播种面积54990亩,单产316.8公斤,总产17419吨,同比分别增长5.1%、13.5%和19.3%;玉米播种面积120570亩,比上年略有下降,单产278公斤,总产34607吨,同比分别增长15.8%和14.8%。
3、蔬菜生产稳中有升。在贵阳市息烽润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以西山乡供港澳蔬菜基地为代表的永靖镇、小寨坝镇、九庄镇、西山乡、养龙司乡等乡镇各类种植协会不断成立,使我县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163500亩,比上年增加18765亩,增长13.0%,总产226526吨,比上年增加23431吨,增长11.5%。
4、畜牧养殖规模化生产成主流。由于贵阳将相合养殖有限公司、四川华西希望集团息烽特驱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在我县的入驻,以“公司加农户”模式发展畜禽养殖业经验月趋成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大大化解了养殖户的市场风险,养殖户不断增加。2012年全县年末生猪存栏97282头,出栏133390头,比上年增长3.4%;家禽存栏1561930只,出栏1957351只,分别增长30.7%和52.1%。肉类总产量达15722吨,增长11.0%。从结构上看猪肉占肉类比重达74.1%,家禽占肉类比重18.5%。其中,禽肉产量达2903吨产量,增长40.3%,增幅最高;猪肉产量11645吨,增长6.3%。禽蛋产量2020吨,增长14.3%。
二、全年农村经济取得较好成绩的因素
2012年息烽县农业农村经济取得较好成绩,主要有如下两个有利因素:
1、惠农政策落实到位。2012年,中央及省、市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县惠民工程总投入资金3110.98万元。其中:种粮补贴66万元,良种补贴321.23万元,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2317万元,畜牧补贴72.3万元,农机补贴192万元。大大激励了农民种粮和扩大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为全年粮食丰收、畜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三良工程扎实推进。始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继续在全县实施“三良工程”,切实加强服务管理,因地制宜补充钾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科技含量,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2012年全县“三良惠民工程”投入购肥料资金912.366万元(政府投入651.69万元,企业投入260.676万元),对采取良法种植杂交水稻、玉米、油菜、脱毒马铃薯四种主要农作物的农民继续按每亩次20公斤给予磷酸二铵补助,运送“三良”肥料3258.45吨到各乡镇。完成“三良”工程推广大季作物15.5万亩。占大季作物的77%。
三、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困难和问题
2012年,全县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作物均实现了增产、丰收,加上畜牧业的高速发展,我县农村经济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还存在着如下不足:
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难度加大。2012年,我县在上年的基础上虽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但是受投入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仍显不足,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仍然存在,机耕道建设、给排水设施还不完善,自身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差,形势依然严峻。
2、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市场机制不健全。全年农产品虽然呈上涨趋势,但部分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大起大落。如2012年个别水果、蔬菜、畜产品价格起伏较大,农户越来越难于预测市场行情,甚至会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严重挫伤了农户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
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生产成本增加。由于农业用种子、饲料、化肥、燃料等生产资料价格仍然在高位运行,且部分生产资料价格还在上涨,增加了农民的农业生产成本,农民增收更加困难。
4、银行贷款困难,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农业信用贷款有限,大额贷款要抵押,农民可用于抵押的财产有限。因此农业发展和农业企业升级改造资金短缺问题极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几点建议
1、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条件。除政府加大投入外,应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机耕道、小山塘、小水库及引水渠的改造。提高抗灾防灾能力,全面改善农村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
2、抓好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收集和提供,密切关注农产品价格,加强信息服务。市场需求决定着生产,政府相关部门要敏锐地把握市场信息,建立价格波动预警机制,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向广大农户提供便捷、及时的正确生(下转第179页)(上接第167页)产导向信息,有效规避风险,促进农产品价格稳定,不断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一、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1.粮食生产态势良好。夏粮生产基本稳定,秋粮有望丰收。晚稻长势较好,丰收有望。
2.园艺作物稳定发展。水果保持增势,茶叶产销平稳,蔬菜稳步发展,食用菌质效提高,中药材面积继续扩大。
3.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深入推进,新实施一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工程建设继续推进。
二、闽台农业合作持续先行
6个台湾农民创业园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1-8月批办台资农业项目56个,合同利用台资8900美元,实际到资5400万美元,福建省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393个,合同利用台资31.8亿美元,实际到资18.2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的数量和规模继续位居全国第一。1-7月闽台农产品贸易总额5.27亿美元,同比增33.3%,其中出口4.53亿美元,同比增34.8%;进口0.74亿美元,同比增25.1%。
三、农产品出口继续增长
1-7月,福建省农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66.2亿美元,同比增12.4%。其中出口40.6亿美元,同比增10.0%;进口25.5亿美元,同比增16.3%。
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取得新成效
一是农业“五新”深入推广。坚持单项示范与组装配套、集成创新推广相结合,深入推广农业“五新”。截至9月10日,建立了水稻、茶叶、蔬菜、食用菌、水蜜桃、中药材、生猪、蛋鸡等10个省级农业“五新”集成推广示范基地,已建立农业“五新”示范片276个。二是精心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成立了福建省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协调小组,统筹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等19项重点活动。三是实施新品种示范工程。四是继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新提高
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较高,开展了今年第一、二次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蔬菜合格率96.9%,生鲜乳合格率100%,生猪尿样全部为阴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进度较快,在8个区市(厦门除外)选择了15个试点县,在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生猪、鸡等产业的17个企业开展试点示范。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检查。持续农资打假高压态势。“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保持好势头。
六、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持续有效
一是重大动物疫情稳定控制。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指挥部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认真做好举报疑似疫情的核查和处置工作,加强省际动物及动物产品监管和外疫防堵。二是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
七、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效落实
一是积极争取财政支农政策与资金。二是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和畜牧业生产补贴政策。三是推进水稻(制种)和蔬菜种植保险工作。四是加快农垦危房改造。
八、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规范发展
上半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应对频发灾害性天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狠抓农业新技术推广,突出特色抓产业,加快重建强基础,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各类农业项目,加大农民培训和劳务输转,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经济运行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基本态势
(一)种植业生产形势良好
——夏收农作物总面积扩增,总产量略减。夏收农作物总面积174.73万亩,同比增加0.74万亩,增长0.43%;预计总产量36.86万吨(统计部门数:36.45万吨),同比减产0.02万吨,减幅0.05%。其中:冬小麦总产量32.91万吨,同比减产0.89万吨,减幅2.7%;冬油菜总产量3.03万吨,同比增产0.02万吨,增幅0.66%,呈现“粮减油增”态势。
——蔬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40万亩,其中:新建塑钢大棚7308座、0.26万亩。蔬菜总产量达4.8亿吨,总产值达6.6亿元。同比,蔬菜总产量增长7.8%,总产值增长7.3%。1-4月蔬菜价格保持高价位运行,市场售价4.6-5元/公斤,5月上旬价格开始回落,到6月27日平均售价3.2元/公斤,下跌33.3%。沿江早春茬棚室蔬菜上市早、品质优,外地客商络绎不绝,抢先收购,特色蔬菜产品畅销省内、外消费市场,生产基地60%以上菜农收入上万元。预计7-8月份蔬菜价格将保持较低价位运行。
——12万亩冬播洋芋喜获丰收。武都区、文县、康县12万亩冬播洋芋喜获丰收,从5月初开始陆续上市,产地收购价2-3元/公斤,市场零售价3-4元/公斤,预计总产量达1.8亿公斤,总产值达3.8亿元。冬播洋芋作为农业部门一项主推新技术,给“两江一水”流域种植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农产品价格同比涨势明显。1-6月份市场混装商品小麦2150元/吨、玉米1950元/吨,马铃薯2.4元/公斤、油菜籽4.4元/公斤。同比,小麦、玉米分别涨26.5%、39.3%,马铃薯猛涨60%,油菜籽价格基本持平。预计7-9份小麦、玉米和油菜籽价格将紧随国内市场呈现平稳徘徊走势;马铃薯价格因鲜薯上市量增加可能稳中回落。
(二)畜牧业生产形势喜忧参半
——草食畜稳步发展,价格有涨有落。全市牛存栏40.45万头、出栏7.93万头,羊存栏35.22万只、出栏11.78万只。同比,牛存栏降1.76%、出栏增2.32%,羊存栏增1.47%、出栏增5.37%。1-6月份,全市规模养殖场育肥牛、羊出栏价27-28元/公斤,市场肉价31-32元。同比,牛出栏价涨3.7%、羊出栏价跌6.6%,牛肉价涨5.1%、羊肉价跌4.2%。因肉牛育肥周期长,农村役牛大量减少,预计后半年牛肉价格可能大幅上涨。
——生猪生产举步维艰,价格持续低迷。生猪存栏103.4万头、出栏53.62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9.31万头,占生猪存栏量的9.0%。同比,生猪存栏增6.91%、出栏增5.69%,能繁母猪存栏降2.57%。监测结果显示,1月21日全市仔猪价格20元/公斤、活猪13元/公斤、猪肉20元/公斤,1月28日开始下滑没再回头,到6月27日生猪出栏价仅8.45元/公斤、仔猪10.5元/公斤、猪肉13.5-14元/公斤,分别下跌35%、47.5%和31.3%,猪粮比价降到4.3:1。连续6个月价格持续低迷,规模养殖场户每头育肥猪(100kg)平均亏损110元左右,个别养殖户已清栏出局,预计7-9月生猪价格或许有所回升。
——禽蛋生产平稳,价格微幅徘徊。全市鸡存栏407.16万只,鸡出栏179.69万只,鲜蛋产量1.08万吨。同比,鸡存栏增1.46%、出栏增4.96%,鲜蛋产量增2.54%。1-6月活鸡市场价14.5-17元/公斤,鸡蛋8.8-9元/公斤。同比,活鸡微跌1.3%,鸡蛋下跌8.5%。预计7-8月份活鸡价格可能延续小幅徘徊态势,而鸡蛋价格将会温和上涨。
(三)水产养殖面积稳步扩增。新发展水产养殖面积3.45万亩,网箱养殖9.88万立方米,引进自育水产种苗483.2万尾,水产品总产量461.8吨。鲤鱼、鲢鱼、草鱼市场平均售价15-16元/公斤,金樽鱼、虹鳟鱼35-45元/公斤。同比,新增水产面积561亩、增长1.7%,网箱养殖0.9万立方米、增长10%。市场水产品供应饱和,鲜鱼价跌11.4%,金樽鱼、虹鳟鱼跌33.3%。
(四)农机化作业规模有突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05.5万千瓦,到位中央和省上安排的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2950万元,已落实各种补贴农机具1.16万台(套),完成机耕面积38.02万亩、机播13.76万亩、机收528亩。同比,农机具补贴资金增加200万元,机耕面积增长8.6%,机播面积增长4倍,机收面积不断增加,农机化作业规模有突破。
(五)农村外出劳务就业顺畅、增收明显。年初国内经济转暖回升,东南沿海企业全面开工出现“民工荒”,放宽用工年龄,工资待遇普涨,农村外出劳动力就业十分顺畅。据市农经局监测显示,上半年全市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数达50.47万人,实现外出务工收入8.52亿元,其中:季节性务工收入1.92亿元,常年务工收入6.6亿元。同比,新增外出务工人数7.85万人、增长18.4%;新增务工收入3亿元、增长54.3%。环比(与第一季度相比),新增外出务工人数7.42万人、增长17.2%;新增务工收入4.77亿元、增长1.3倍。
(六)农资货源充裕,价格稳中有降。春播期间,全市调运各类化肥10万标吨,农药23万公斤,农膜331万公斤,玉米杂交种208万公斤。化肥市场零售价2235元/吨,农膜12.5元/公斤、棚膜16.5元/公斤,0农用柴油6.06元/公升。同比,化肥货源储备充足,市场零售价格跌15%;农膜跌3.8%,0农用柴油涨24.7%,玉米杂交种、农药和棚膜价格持平,农资价格整体呈现稳中有降态势。
(七)农民现金收入增收明显。据市统计部门预计,20__年上半年全市农民现金收入达1095.57元,比同期农民现金收入965.86元(扣除灾后重建现金收入)增加129.71元、增长13.2%。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495.39元、增5.31%;工资性收入491.46元、增17.93%;转移性收入104.13元、减39.84%;财产性收入13.15元、减14.32%。增收原因:一是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所增加,呈现“两减一增”态势,即农业、 林业现金收入分别减少6.81%和16.79%,牧业现金收入增加29.04%。二是工资性收入增幅明显,据市劳务办统计,上半年全市农村劳务输转总人数63.49万人,劳务总收入达27.78亿元,人均劳务收入4375元,同比,新增劳务输转人数5.11万人、增长8.75%,新增劳务收入2.61亿元、增长10.37%,人均劳务收入增加64元、增长1.5%。
二、运行特点
(一)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谋“三农”发展。中央、省上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2月3-4日召开全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和农业工作会议,全面深入分析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长短期制约因素,按照“保供给、惠民生、促统筹、增后劲”的总体思路,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旱作农业和循环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深入实施“六大行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先后召开旱作农业、沼气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特色产业开发、农民培训等专题会议,对重点工作逐项做出具体安排。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灾后重建历史机遇,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确保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抢抓机遇,依托项目,发展特色农业。市、县区抢抓机遇,悉心研究项目投资导向,开展农业项目论证,已储备农业项目167个、总投资79.96亿元;上报农业项目59个,总资金12.43亿元;实施农业项目221个,总投资8.4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5.3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89亿元,占总投资的34%。其中:500万元以上农业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3.24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77亿元,占总投资的55%;灾后重建农业项目161个,总投资4.9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76亿元,占总投资的35.3%。通过各类农业项目实施,全市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良种繁育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及农村能源、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性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有力地科技支撑。
(三)创新机制,制定标准,创建科技示范点。为了切实推动农业科技特派员下乡,制定了《市农牧局农业科技特派员管理考核办法》,要求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投资,保证科技特派员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市直农牧系统选派108名科技特派员,组成45个科技服务组,深入创建示范点,开展科技服务。市委、市政府列入“十项农业促进计划”的市级示范点6个:(1)35万亩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2)礼县、宕昌、武都区高寒阴湿区种草养畜试点;(3)县整县土地经营流转试点;(4)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5)13.5万亩中药材和蔬菜产业示范;(6)农业体系改革。同时,市农牧局又制定各类示范点建设标准30项,规范指导示范点建设。通过示范带动,全市推广全膜双垄沟播面积35.414万亩,测土配方施肥192.36万亩,实现土地流转10.59万亩,建设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00个,新增养殖小区19个,肉蛋奶总产量达6.48万吨,水产品产量461.8吨,新发展苹果2.53万亩、茶园0.045万亩,种植蔬菜40万亩、中药材43.23万亩、马铃薯152万亩,春季养蚕4400张,预计产鲜茧15.4万公斤,产值367.6万元;市、县(区)农业体系改革有序推进。
(四)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一是中央和省上安排我市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2950万元,已落实国补资金2689.18万元,完成分配资金的94.03%;落实省补资金25.812万元,完成分配资金的28.68%,带动农户自筹资金3051.465万元,落实各种补贴农机具1.16万台(套)。二是已拨付的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513.98万元,其中:小麦1494.89万元、玉米978.44万元、水稻40.65万元。目前各县(区)正抓紧制订实施方案,核实种植面积、种类及涉及农户人口,力争近期如数到户到册。
(五)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实现顺畅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尚未下达,但各县(区)农广校按照工作计划提前开展培训,已完成农民科技培训和转移培训4.73万人次,完成总任务的68%。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三、存在的问题
(一)气象灾害天气频发,农业生产受损严重。从11月29日至3月1日白龙江流域川坝河谷和半山干旱区93天未出现有效降水,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123.94万亩,其中成灾面积38.01万亩,绝收面积1.08万亩;4月11日至14日,强冷空气大幅降温伴随雨雪天气,农作物遭受大范围低温冻害,全市农作物受灾110.4万亩,经济损失达4172万元;月日宕昌县个乡镇遭受冰雹灾害,造成32个村、4217户、1.9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25万亩,绝收2025亩,8621人口粮短缺。持久干旱、强降温、冻害、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频发,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损失惨重。
(二)生猪生产持续低迷,养殖场户全面亏损。进入1月份猪肉价格一直处于缓慢而持续的下跌走势没再回头,春节效应也没有对生猪市场产生有效的刺激作用。生猪出场价由1月28日的13元/公斤跌至6月28日的8.45元/公斤,连续24周已跌去35%;饲料价格普涨(玉米涨19.1%、豆粕涨3.65%、育肥猪预混料涨40%)。加之1-4月份气温起伏多变,生猪疫情多发,防疫难度增加,养殖成本不断上升,绝大部分规模养殖场户出现严重亏损,适时淘汰产能过剩的母猪,补栏积极性明显下降,个别养殖户已清栏出局。6-7月正是猪肉消费淡季,预计生猪价格可能会持续低迷。
(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有效灌溉面积偏少。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户家庭经营变成了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对以集体劳动方式修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只使用不维护的现象比较普遍,基本设施年久失修,疏于管理,破坏严重,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去年兰渝铁路、武罐高速等重大公路工程全面开工,沿江河道取砂量大,江水水位下降十分明显,而且部分农田主干渠道被填埋,上千亩川坝水浇地已变成川旱地,当地农民不得不改种高粱等耐旱作物。底全市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仅90.72万亩,占实际耕地总面积的21%,对粮油作物、经济林果及其它农作物生长的安全保障严重不足,今后农业用水的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已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
( 四)农产品质检体系尚未健全,检测工作层次低。现有的市、县(区)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只有几台简单的速测仪,装备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检测水平只停留农药残留检测和畜产品感官检查上,还不具备对饲料及添加剂、畜禽及水产品违禁药物、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能力,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保障不够,难以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四、对策建议
(一)健全气象灾害应急防范机制,增加防灾减灾资金。20__年全球气侯变幻莫测,灾害性天气多地频发,而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90%以上发生在农村,农牧业生产受损尤为突出。这急需健全农村气象灾害应急防范组织保障体系,及时传递灾害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做好对农村气象灾害防灾避灾知识的宣传,增强农村群众防灾避灾意识,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同时,建议省发改、财政、农牧等主管部门加大对农牧业生产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提高抵御灾害性天气的能力;增加农牧业生产救灾资金总量,扩大政策惠及覆盖面,提高灾区农民生产自救能力。
(二)提高能繁母猪补助标准,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分析。当前生猪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广大养殖场户不仅要及时调整存栏生猪种群结构,淘汰低产母猪,适时出栏大体重育肥猪,压缩和控制育肥猪数量,选留或更新优质高产母猪,以备市场复苏时能尽快投入生产。同时,建议国家提高能繁母猪补助标准(100元/头·),重点对饲养10-20头母猪或存栏100头以上的养猪户实行补助政策,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各级农牧部门要加强对生猪供应形势、价格变化的监测预警分析,多渠道市场信息,引导养殖场户正确判断市场走势,科学决策,尽可能减少盲目扩大或压缩生猪养殖规模带来的经济损失。
由张公绪[1]提出的选控图主要用来解决连续工业过程的统计质量控制问题。该图的设计根据非控系统中因素的多少分为两类,即单因素控制图和多因素控制图。其中多因素控制图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后,再利用最小二乘法(LS)估计模型参数,因此该类控制图也称为回归控制图[2]。通常连续工业工程的数据被认为是具有平稳性的,所以基于一般回归模型的控制图设计是合理的。但经济金融过程产生的数据确大多呈现出显著的非平稳特性,若仍继续沿用经典回归模型拟合数据,则会导致虚假回归(即“伪回归”)问题的产生,基于该类模型进行回归控制图的设计及应用,显然是不合理的。
差分法是用来克服“伪回归”的常用方法,即通过差分运算将非平稳序列转化为平稳或近似平稳序列,但该做法过程中出现的多变量间长期关系的信息缺失比较严重。实际上虽然数据序列自身的变化是非平稳的,但多个序列间却存在非常密切的长期均衡关系,Engle等[3]提出了协整(Co-integration)理论,该理论可有效衡量序列间是否存在这种关系。由协整理论可知,如果两个或更多序列变量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且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则序列残差平稳,从而避免了“伪回归”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完善,农民收入水平、生活条件均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农业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更是保证农业经济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合理有效测定,不仅对总体把握中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有利,同时对于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过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深入系统研究国内起步于上世纪80 年代,学者研究的焦点多集中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的测算上,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较少且研究方法也相对单一[4,5]。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多以C-D 生产函数[6-8]和索洛余值法为主[9-11],但结果显示,应用不同的测算方法,同一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结论差异明显[12-14],这说明目前采用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有待完善和提高。可以看出,基于C-D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时,大多文献构建回归方程都没有考虑农业产出及其各生产要素序列的非平稳性,这极易产生虚假回归问题。因此,本研究在改进的C-D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农业总支出、资本投入、就业人数和农业用地等多要素间的协整回归模型,并对协整回归模型残差序列进行过程监控,从而确保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有效测算,进而实现对农业经济运行过程的有效监控。
1 农业经济运行质量的过程监控原理设计
为有效进行农业经济运行质量的过程监测,首先对时间序列变量自身的平稳性、变量间协整关系的存在性进行检验,其次基于面板数据构建序列间的协整回归模型,最后对协整回归模型的残差序列采用控制图进行过程监控,结果显示序列间的均衡关系受控时,完成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有效性测算,这为监测农业经济运行过程的质量提供重要参考。
2 实证分析——农业经济运行质量的过程监控
2.1 样本数据的收集及预处理
为了避免时间序列数据的多重共线性,选取中国1990-2009年全国30个(后因重庆市的数据被纳入采用了31个省市的数据)省市的年度面板数据,数据均来自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农业总产出采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单位:亿元)的年度数据,为剔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折算为以起始年1990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资本投入采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农业固定投资数据(单位:亿元),为排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折算为以起始年1990 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投入采用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人数(单位:万人/年),农业生产的土地投入量采用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103 hm2)的数据,该数据相对于耕地面积而言更能说明土地的实际投入使用情况。
2.2 样本过程的模型构建
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对选取的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均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故接受原假设,即认为各地区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各生产要素的面板数据是非平稳的;通过对序列数据一阶差分的检验,在10%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原假设。由此,可认定样本序列均为非平稳的一阶单整过程,即I(1)过程。
样本序列的同阶单整特性是进行协整检验的基础,基于此进一步检验各非平稳序列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从而有效避免伪回归问题。面板数据的主要协整检验方法有:Kao检验、基于LM检验的残差检验法、基于似然的协整检验以及Pedroni 检验等。其中Pedroni检验在模型残差的基础上构造出7 个统计量,采用这7个统计量进行面板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根据协整检验的结果,获取模型的具体形式。进行面板协整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之前,首先选择效应模型的种类,如果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则利用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如果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则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用yit、kit、lit、mit分别表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固定投资、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序列数据,利用模型(4)构建固定效应协整回归模型。
2.4 控制图应用结果分析
由于回归方程的残差通过了平稳性检验,说明时序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变量间具有协整关系,从而避免了虚假回归问题,基于协整回归模型,对其残差项序列采用修正Shewhart型控制图进行过程监控(图2),由图2可以看出,中国1990 — 2009年间的相关农业数据拟合协整回归模型的残差序列均处于受控态,即无异常点出现。这说明农业总产出与农业资本投入、人力投入以及土地投入等因素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且整个发展过程均处于受控过程,无任何异常发生。这也说明基于协整回归模型得到的参数是有效的,进而利用式(3) 计算该期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合理有效的。
3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