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急诊急救护理范文

时间:2023-09-25 11:26:53

序论:在您撰写急诊急救护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急诊急救护理

第1篇

关键词:急诊;低血糖;护理

低血糖昏迷是急诊内科急症之一,是由于某些病理和生理原因,使血糖降至2.78mmol/L以下的异常生化状态,引起以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一般血糖小于1.8mmol/L,可致意识障碍,小于0.8mmol/L即可昏迷,将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永久性损害。我院急诊科于2013年1月~9月成功救治16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现将救护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6例急诊患者,均符合低血糖Whippl三联征诊断标准[1]:①低血糖症状。②发作时血糖

1.2诱发因素 16例患者中药物服用不当2例,感染4例,饮酒后4例,外伤后3例,原因不明3例。

1.3临床表现 入院时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嗜睡、软弱无力、周身湿冷等。13例以嗜睡、软弱无力、周身湿冷为主要表现;1例患者神志清楚,可对答;2例患者谵妄,胡言乱语。即刻血糖浓度在0.6~1.9mmol/L者8例,在2.0~2.7mmol/L者6例,手指快速血糖测定不出数值者2例(血糖过低未测出)。

1.4结果 随着血糖的升高、低血糖的纠正及对症治疗,患者意识均清醒,16例患者中,12例在急诊科救治后好转出院,4例转入病房进一步治疗。

2 护理

2.1监测血糖 及时进行血糖监测,可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急诊抢救室配备有快速微量血糖监测仪,对到急诊科就诊的中老年患者,特别是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应立即监测快速末梢微量血糖,早期与急性脑血管意外鉴别,早期给予积极的治疗。

2.2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选用相应静脉留置针(成人选用20G静脉留置针,小儿选用24G静脉留置针),选择近心、粗大静脉穿刺,遵医嘱立即静脉滴注质量浓度为0.1g/mL的葡萄糖,或立即静脉推注质量浓度为0.5g/mL的葡萄糖。

2.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并作好记录,监测血糖变化,开始每30min测血糖1次,待患者意识转清,血糖>7.0mmol/L改为1次/2h。

2.4休息和活动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注意保暖,及时擦干汗液,避免受凉。

2.5基础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清醒患者鼓励进食,给予温热饮料,昏迷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

3 讨论

3.1典型病例

3.1.1 病例1 本组病例中,儿童患者1例,年龄7岁,起病时表现为意识障碍,嗜睡,呼之可应,但随即又入睡,到急诊科抢救,初步考虑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测量末梢血糖2.7mmol/L,立即给予静脉滴注质量浓度为0.1g/mL的葡萄糖注射液,约1min后患者神志转清,转到儿科进一步治疗。

3.1.2病例2 患者,女性,年龄63岁,无糖尿病病史,因患有其他疾病在个体诊所诊治时被告知口服降糖药物(消渴丸),食后第2d出现意识障碍,嗜睡,在就诊区等候时被护理人员发现异常,立即抬入抢救室,取平卧位,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急查末梢血糖0.9mmol/L,给予静脉滴注质量浓度为0.1g/mL的葡萄糖注射液,约3min后患者神志转清,可以对答,追问病史,患者于1d前口服消渴丸(具体剂量不详),继续积极对症治疗后,患者好转离院。

3.1.3病例3 患者,男性,年龄53岁,饮酒后出现意识障碍,呼之不应,初步考虑酒精中毒,急查末梢血糖1.6~2.5mmol/L,立即静脉滴注质量浓度为0.1g/mL的葡萄糖注射液,约2~5min后患者神志转清,继续积极对症治疗后,患者好转离院。

低血糖可见于多种疾病和状态,最多见于糖尿病,其次尚见于严重肝病、酒精性、药物性、胰腺病变等。低血糖是临床急症和危重症,严重时低血糖持续十几分钟即可造成大脑不可逆的凋亡[2]。

3.2低血糖的常见诱因[3] ①药物治疗不当:应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过量;②饮食治疗不当:患者过分限制饮食摄入量,或因呕吐、腹泻等原因造成进食不足,乙醇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患者在进餐时大量饮酒后3~4h容易出现低血糖;③运动治疗不当:过度运动;④综合治疗不当:糖尿病合并胰岛B细胞瘤、严重肝病、垂体前叶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恶性肿瘤、感染等治疗不当易出现低血糖;同时服用部分药物如阿司匹林、β2 受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也可增加低血糖危险。

3.3正确认识低血糖 脑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来自葡萄糖。血糖下降至2.8~3.0mmol/L时,胰岛素分泌受抑制,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血糖降至2.5~2.8mmol/L时,大脑皮层受抑制,继而波及皮层下中枢包括基底节、下丘脑及自主神经中枢,最后累及延髓;低血糖纠正后,按上述顺序逆向恢复。老年人突发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常首先考虑到脑血管病,造成误诊而延误治疗、加重病情。快速血糖监测对鉴别低血糖与急性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建议对急诊意识不清的患者行快速血糖监测,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丁雷,吴吉萍,李中南,等.老年糖尿病严重低血糖症临床分析[ J ]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 ,8 ( 4 ) :351- 352 .

第2篇

1.1一般资料

将在我院收治的88例急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4月-2018年7月,将88例患者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均为4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中男22例,女22例,年龄在27岁-68岁,平均年龄为(46.8±6.7)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23例,年龄在28岁-69岁,平均年龄为(47.2±7.1)岁;两组患者分别从年龄、性别方面进行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对照组:常规护理,遵照并配合医生对患者实施治疗。(2)试验组:常规护理+整体护理,常规护理同对照组。整体护理包含以下内容:①患者入院前护理:有些患者情况较为危急,需要救护车接送,针对这类情况,相关护理人员要跟随救护车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实时情况,便于跟医院救护人员及时制定手术准备,确保患者第一时间内到达医院得到有效救治;②急诊室抢救护理:对于患者要第一时间内送进急诊观察室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及时反馈医生,便于医生可以第一时间内对患者采取施救措施,在患者抢救的过程,患者家属的心情都比较忐忑、焦急,要做到及时安抚患者家属,使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认识,便于面对抢救过程中所遇的突况,提高患者家属的配合度;③急救后护理:对于急救术后的患者,要采取24h的严密观察监督,等待患者病情处于平稳状态后,在转入普通病房,此时要将患者的情况与病区护士做交接。在患者醒来或是意识清晰时,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健康宣教等整体的护理工作,减少因不注意而引发的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1.3观察指标

收集两组急救患者的抢救时间、出院时间,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处理数据,用t检验定量资料(Mean±SD),用χ2检验定性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的抢救时间为(36.34±10.76)min,对照组的抢救时间为(45.34±12.15)min,试验组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9.682,P=0.000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出院时间为(7.2±0.6)d,对照组的出院时间为(9.4±1.2)d,试验组的出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10.87,P=0.000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第3篇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急诊护士;心理压力

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也称院外急救,是指经过专门受训的人员,在现场和途中对各种遭受危机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进行的医院前急救[1]。其社会性、随机性、紧急性、流动性,以及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多样复杂、不可预知、体力强度大等特点决定了院前急救工作的高强度性和高压力性。这些因素都会给急救人员身心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本研究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急诊科护士对院前急救护理的想法和感受,为医院管理者加强院前急救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科护士10名,入选条件:在急诊从事工作3年或以上;年龄在28~45岁的女性或男性;并取得院前急救资格证的;具有责任心强、技术精湛的护士。年龄在28~45岁;文化程度 :本科6名 ,大专4名 ;职称 :主管护师5名 ,护师4名,护士1名。(备注:其中一位为男护士,年龄28岁,护师)参与这次研究。

1.2方法

1.2.1伦理问题 在研究前详细向被研究者交代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征得各研究者的同意及支持,记录在案,实行资料保密原则。

1.2.2研究方法 以面对面、深度访谈方式收集资料。先设计并列出访谈的内容,避免因遗漏而影响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及正确性,最后提炼出主题[2]。

1.2.3访谈内容 访谈由研究者本人进行,内容是开放的问题,包括3部分:①目前院前急救护理面临最严峻的问题是什么?最困难是什么?②院前急救护理对你身心健康最大的影响是什么?③如何体会院前急救护理,有何价值?访谈时间约40min。

1.2.4资料分析 通过对研究者的访谈内容反复进行推敲,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通过研究部分的观点来反映绝大部分人的经历和心态。

2结果

2.1压力、担忧、恐惧 急诊科护士要独立承担120的院前急救工作。院前急救的患者大多数是在短时间内遭受意外或急症打击,易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院前急救护士害怕出车,多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所学知识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不能成功救活患者或患者家属不礼貌、患者要求过高或不配合护理等[3]。同时,疾病的性质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加上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治疗期望值及承受力与医疗救治的效果有一定的差距,一旦出现使其不满意的效果,将引发医疗纠纷,甚至会使现场急救人员的尊严、生命受到伤害。

2.2不适、疲惫、无奈 院前急救所处的环境多数在患者家内、路边、工地、野外等,加上院前急救器材欠充足完善,急救设备的功能不能处于最佳状态,现场环境灯光视线差;在转送途中,若患者病情危急,需要对其进行急救处理,救护车内狭小空间,对抢救操作造成一定的难度,急救效果不令人满意。因急救条例规定4min内出车、患者自救方法不当、路上塞车或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等问题时刻困扰着医护人员。护士因携带急救用物、搬运及现场抢救患者,很多时候不能按时下班;个别护士有晕车反应,月经综合征;出诊路途颠簸,精力不足,挤在狭小的后车厢内等,感觉更是辛苦,更容易致身心疲劳。

2.3对现场救治疾病感到害怕 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时刻对诊断未明确的患者进行抢救及护理,面对各种传染病的威胁。加上传染病的职业防护无法到位,院前的针刺伤,造成医护人员传播血源性疾病的危险性较大,尤其是乙肝、艾滋病最可怕。

2.4光荣、兴奋、迷惘 能够参加院前急救,觉得很光荣、自豪,坐在救护车上执行任务觉得很威风。这是首次踏上救护车的感觉,随着救护的日子增长,反而觉得出车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是,每次能成功救活患者那种兴奋心情还是有增无减,而也因抢救后患者不幸的离世而徒感伤悲。

3讨论

3.1加强护理管理、缓解急诊护士的压力 "120"急救指挥是伤病员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承担着急救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起着通讯指挥的枢纽作用。 急救指挥调度员是患者及目击者与院前急救人员的第一联系人,其调度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伤病员的抢救时间、对症治疗、预后等,在某些时候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4]。为缓解120院前急救护士严重短缺、护理工作强度过大的矛盾,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应重视急诊,适当增加护士配备比例,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同时从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心态入手,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急救技能。

3.2加强出诊医护人员技术和协作精神的培养 医生是急救现场的的主导者,护士是医嘱的执行者,更是体力与智慧结合的劳动者,院前出诊抢救患者时更能显著地体现这一点。合理搭配,定时培训,在日常急救工作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各种护理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3.3认真关注护士的心理问题 绝大部分护士都存在心理问题,例如:紧张、焦虑、恐惧、失眠、倦态、心悸等神经衰弱的表现。作为管理者应该多关心体贴下属,了解护士的需求和关心护士的身心健康,从而缓解心理压力。

3.4培养和树立护士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 要想树立护士正确的价值观,必须保持应有的工作热情,给予人性的关怀和帮助,注重护士的权益,保证同工同酬,满足护士培训、晋升、职业安全防护的需要,增加编制,减少非护理工作,缓解护士压力,尊重护士,让护士正在体现出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许虹.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

[2]李选.护理研究与应用[M].台北:华杏出版有限公司,1997:202-205.

第4篇

【关键词】昏迷病人;接诊分诊;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50-02

昏迷主要是指患者长时间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对外界的任何刺激均没有任何反应,患者完全失去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情况的认知。近年来,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昏迷的患者数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对昏迷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对患者的生命抢救具有重要意义[1]。昏迷是一种典型的危重病,一旦发生昏迷症状,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急诊对于昏迷病人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急诊昏迷病人的接诊分诊以及相关急救护理知识[3]。

1 临床资料

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接受治疗的昏迷患者200例,其中男性患者132例,女性患者68例,年龄分布12-65岁,患者平均年龄42岁;所有患者的昏迷时间在4-12min之间,其中属于轻度昏迷的患者有76例,属于中度昏迷的患者有84例,属于重度昏迷的患者有40例;所有昏迷患者中知道明确昏迷原因的有83例,不知道昏迷原因及病史的患者有117例。回顾性分析每位昏迷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具体临床资料、对昏迷患者的紧急处理措施、接诊分诊以及治疗预后等情况。

2 分诊

正确的分诊,特别是对于深夜出现昏迷症状的患者,需要及时送往医院救治,争取第一时间接受专科医生的紧急救治,这样可以对昏迷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4]。本组200例昏迷患者中,分诊的正确率为90%,在对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正确分诊应该注意的几点要包括:(1)相关专科医生要具备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通过平常的多起对昏迷患者的救治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危机时刻对昏迷患者进行正确分诊具有重要意义;(2)实施救治的医生要具备过硬的基本救治功底以及扎实的理论知识,对于昏迷患者的具体症状以及典型表现及时判断出患者出现昏迷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5]。(3)施救医生需要有对患者的症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患者的脸色、肤色、呼气及气味等进行仔细的观察,从而有助于得出相应的救治结果[6]。

3 急诊处理措施

3.1 对患者昏迷期进行救治:

对昏迷患者救治首先要做的就是迅速安放患者,对患者的发病原因、病史以及发病特点等进行简要的询问,同时仔细观察昏迷患者的昏迷程度以及患者脸色、呼气情况、气味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并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医生进行救治[6]。

3.2 采取措施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

一般情况下,昏迷患者的呼吸都比较衰弱,需要采取措施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经观察,本组200例昏迷患者中有80例患者出现了呼吸微弱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在救治的过程中对呼吸困难的患者快速进行人工呼吸救治,同时通知医生准备气管插管等物品。本组出现的80例呼吸微弱患者,护理人员进行及时处理后,有56例患者得到了抢救。

3.3 其他急诊救治措施:

对于昏迷患者的救治还可以通过对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同时进行抽血配血,争取救治时间,确保患者血液循环的稳定性;另外,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监控昏迷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呼吸等基本项目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助,并通知相关医生[7]。

4 讨论

昏迷作为一种危重病情,若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治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8]。昏迷主要是指患者长时间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一旦处于昏迷状态后,患者完全失去了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情况的意识,近年来,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昏迷的患者数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对昏迷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对患者的生命抢救具有重要意义[9]。医院接昏迷患者的过程中,护士首先接触患者,也是对患者实施抢球的第一医护人员,因此,护士应该对昏迷患者进行第一步的观察和抢球[10]。总之,对于昏迷患者的治疗中护理人员的角色非常重要,必须对患者的昏迷症状具备扎实的急救功底,在治疗过程中发挥自身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导致患者昏迷的原因,对患者的救治争取宝贵的时间,同时,能够极大程度上减少医院与患者家属之间因抢救问题发生纠纷事件[11]。

参考文献

[1]段志刚,邵桂春,张凤兰.621例急诊昏迷病人的呼吸道护理[J].山西护理杂志,2010,11(2):62-63.

[2]张亚卓,赵文静.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J].护理杂志,2011,20(9):93-94.

[3]岳丽娜,徐国丽,崔淑节,裴晓璐,田秀霞,尤玉双,周峻伟.浅谈沟通技巧在急诊的应用-“表演的技巧”在急诊分诊沟通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8).

[4]陈瑛,郭夏阳,张红丽等.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置管化疗的护理12例[J].实用护理杂志,2012,18(10):50.

[5]魏陶军,刁纪敏,段元娥,孙黎红.急腹症的分诊及急诊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09).

[6]段志刚,邵桂春,张凤兰.621例急诊昏迷病人的呼吸道护理[J].山西护理杂志,2010,11(2):62.

[7]汪志青,钱立蓉.昏迷病人ICU期间预防褥疮的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02).

[8]段志刚,邵桂春,张风兰. 621例急诊昏迷病人的呼吸道护理[J]1山西护理杂志,2011,11(2):62-63.

[9]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5实用儿科学6[M].第7版(上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第5篇

关键词:针对性急救护理 急诊 高热惊厥 应用

高热惊厥是儿科的常见疾病类型之一,多发年龄是0.5~3岁,其发病因素与年龄、发热、遗传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其中感染是导致大部分儿童发病的原因,主要临床表现是患儿身体局部或全身出现肌肉痉挛、抽搐,若不及时干预疾病,很大可能会伤害到患儿的脑部组织,出现智力下降或神经疾病并发症,给患儿带来伤害,患儿家属也难以接受。因此高热惊厥患儿需要及时的干预措施,以防止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影响患儿终身发育[1-2]。探索在小儿高热惊厥中应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以促进患儿身体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6年8月~2019年10月治疗的100例急诊科高热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年龄为1.26~10.35岁。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48~10.61岁。纳入标准:年龄小于12岁,没有合并血液性疾病,家属已清晰了解整个研究过程并自愿签字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脏和肾脏器官发生疾病且受损的程度较高,意识不是很清晰,类似心脏病之类的紧急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管理办法。观察组添加针对性急救护理办法。

(1)急救护理:

把患儿所住病床的枕头拿走,呈平卧状态,转动患儿的头,偏向一边,解开喉部位置的衣物,把患儿口腔中的污物清洁干净,做吸痰处理,防止发生窒息等严重后果。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放入上下磨牙之间,或用拉舌钳轻轻拉扯患儿的舌头,防止舌根后坠,为患儿进行穿刺时选择具有良好弹性、直径较粗的血管。使用安定0.1~0.3 mg/kg静推,一般总量不超过10 mg, 注射速度每分钟1 mg, 或者苯巴比妥8~10 mg/kg肌肉注射,或者10%水合氯醛0.5 mL/kg保留灌肠的方式为患儿给药,并迅速给氧,改善组织缺氧情况,期间可以让患儿的头枕在冷水袋上,或佩戴冰帽等形式帮助降低体温,让患儿家属用温水擦拭其身体,严重的患儿可以使用冷盐水进行灌肠。若患儿的体温仍然长时间居高不下,则可以使用复方氨基比林、地塞米松等退烧药进行静脉注射,或给予患儿退热药剂进行口服,每30 min测量1次体温。

(2)健康宣教:

由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解关于热惊厥症的知识,例如发病机理、治疗方案、发病原因、有效护理等内容,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有助于患儿家属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理解并支持医疗操作。医护人员要加强和患儿家属的沟通,指导家属对患儿进行家庭护理,让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促进患儿身体恢复,提高免疫能力,同时可以让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建立信任感,提高患儿家属遵从医嘱的意愿,及时将患儿的身体情况上报给医护人员。

(3)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由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的血压、心率、体温以及脉搏等生命体征指标,记录患儿发生惊厥的次数、两次发作相隔时间、每次持续时长以及发作时的临床症状,患儿惊厥发作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他的精神状态,有没有发生腹泻、呕吐等状况。若患儿的生命体征有异常出现时,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务人员,配合医务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开展治疗工作。

(4)心理管理:

患儿年级普遍偏小,疾病本身就会给患儿带来不适感,甚至痛苦感,导致多数患儿出现烦躁的情况,加上患儿对于静脉滴注、静脉注射以及口服药物等给药方式具有恐惧感,因此患儿常常会出现吵闹的情况,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儿接触交流,依据患儿的喜好和性格安排互动活动,例如阅读图书、玩玩具、观看动画片等,转移患儿注意力,让患儿情绪稳定下来,和患儿交流时要耐心,和声细语,和患儿接触时可以通过抚摸背部的方式来让患儿有更多的安全感,从而增加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

(5)饮食护理:

住院期间患儿的饮食以清淡为主,食用半流质和流质食物,若患儿处于昏迷状态,则使用鼻饲的形式供给营养,24 h都需要有医护人员看护,可以适当将患儿的四肢固定起来,防止发生惊厥时患儿伤害到自己,同时加强不良事件的监管,防止跌倒、坠床、烫伤发生。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儿就诊期间的惊厥治疗情况,并进行比较。统计两组患儿的管理效果,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惊厥治疗状况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惊厥发生次数、持续时间、退热时间、消失时间等,与对照组患儿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惊厥治疗状况比较(χ¯±s)

2.2 两组患儿管理效果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管理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管理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高热惊厥发生时,将持续10 min, 甚至30 min期间出现反复发热、持续发热的状况,疾病反复发生的过程中患儿将不具备意识能力[3]。

观察组患儿惊厥发生次数、持续时间、退热时间、消失时间等,与对照组患儿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管理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急诊惊厥高热患儿中添加针对性急救护理能够及时清除患儿喉部异物,保持呼吸畅通,专业的急救模式很大程度避免了窒息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可以让患儿家属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为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4-5]。

综上所述,在临床患儿高热惊厥的急诊工作当中使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对疾病情况的恶化有着阻止作用,患儿的临床症状都有较大改善,缩短惊厥时间和退热时间,有利于患儿预后,同时可以为患儿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加快患儿身体恢复。

参考文献

[1] 沈佳佳.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0,18(22):2850-2851.

[2] 李文楠.针对性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66.

[3] 周敏.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7):3886-3887.

第6篇

[关键词]急诊输液室;病情突变;急救护理;满意度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较为重要的科室之一,其日常工作范围为输液护理和急救护理[1]。急诊输液室常常有大量的患者,一旦患者病情突变,易引发各类不良反应,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因此,急救护理管理尤为重要,优良的急救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利于后续的治疗[3-4],本文选取20例,在本院进行急诊输液室治疗中出现病情突变现象的患者,进行其急救护理管理分析,提升急救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8763例在本院急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纳入2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选患者为在本院急诊输液室护理中出现病情突变的患者,纳入时间段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男女比例为12∶8,年龄最小为4岁,年龄最大为72岁,平均年龄值范围为(25.18±5.64)岁,其中,高热惊厥7例、患者突然晕倒并且全身抽搐,经过诊断为脑梗死患者7例,输液反应4例,低血糖2例。

1.2方法

针对所选的20例患者,开展个性化的急救护理管理。具体方法为:①高热惊厥7例:此类突发病情的高发人群为儿童,其临床表现为体温≥35.5℃,出现呼吸短暂停止、紧咬牙关、四肢抽搐以及局部僵硬等,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合理的调整,关注患者的衣着,对于衣服领口较近的患者,避免患者呼吸受阻,及时进行衣领的松解,注意患者的鼻腔与口腔组织是否被分泌物或其他异物堵塞,为防止患者紧咬牙关伤害到自身,在患者的上牙与下牙之间放置牙垫,避免患者的牙齿受损;②突然晕倒并且全身抽搐,经过诊断为脑梗死患者7例:在发现急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先兆时,及时采取平卧位,避免不必要的进行患者的搬动,稳定患者的情绪,为使患者心肌的供氧条件充分改善,给予患者吸氧措施,并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的各个身体指标(如:心律值、脉搏值以及血压值等),防止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并且做好患者的抢救准备工作,备好各类所需专用药品。最后,按照医嘱,开展溶栓治疗;③输液反应4例: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寒战、体内温度值异常,寒战患者会出现肌肉组织的反射性活动,在之后还会出现高热现象,引起体内温度值的异常,对于该类患者除常规体温测量外,应立即停止输液,对患者出现症状针对性处理,对室内温度进行合理调整,观察患者体温是否恢复;④低血糖2例:若患者进行空腹输液,易产生眩晕感,出现低血糖症状,患者多呈现的临床症状为脸色苍白、意识迟钝或模糊以及脉搏细弱等。对于该类患者先进行血糖的测定,协助患者采取平卧,并且给予患者供氧措施,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过敏史,对确诊为低血糖患者,给予患者温热糖水,结合病情适当给予患者静脉推注50%GS,其后,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值,保证患者相应症状缓解,直至保持正常水平。最后,着实提高医护人员的基础知识理论与技能水平,改善护理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温馨的护理环境,保持湿度适中,注意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及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防止患者烦躁情绪滋生。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行,态度和蔼,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护理氛围,并加强健康教育,在等待输液时,建立待输液区,向患者讲解输液常识、常见的不良反应和相关健康知识,以便在出现病情突况时及时得到护理与治疗。

2结果

在18763例在本院急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中,筛选出的出现病情突变患者20例中,在接受急救护理管理后,有19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成功率为95.00%。其中,18例急诊输液室病情突发患者表示满意,2例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00%。

第7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AMI)即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主要表现为持久剧烈的胸痛、药物不能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与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休克、心力衰竭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在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例数逐年上升,每年新增约53万人,多数于家中发病,部分患者可于发病后因可救治的心理失常、休克在1h内迅速死亡。某院进行AMI急诊急救护理路径改良试点活动,成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月某院收治后确诊为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41~78岁,平均(65.3±3.2)岁;合并高血压62例、合并糖尿病29例;调度出车92例、住院自报28例;于改进前接受急诊急救抢救护理患者60例为常规组,改进后患者60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据常规调度院前急救标准、院内救护标准实施救护。观察组:①设立专项救护车,接到调度后,抢救小组迅速集结待命,1~3min出车,通过车载电话,由两人负责分别家属与医院取得联系,交流信息,医嘱绝对卧床休息,就地取卧位或半卧位,②抵达:?抵达后,迅速查体、进行体征监测、观察症状,行导联心电图,避免情绪激动,安抚患者,必要时可注射、使用备用吗啡等镇定剂、安慰剂,给予言语安慰,必要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给予面罩或鼻管吸烟,必要时给予高浓度;建立静脉通道,留置针管,搬运时避免触碰;?于救护车中,行常规心电监护、配合监护血压等指标,观察患者神志,针对性的给予降压、升压,抗过敏、强心治疗,观察副作用;?早期灌注治疗,评估患者病情,适应证及禁忌证,签字同意后,应用0.9%氯化钠100ml+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配合监测溶栓指标,控制给药速率[2];⑤实施预见性的护理,选派经验丰富、坚毅果断、抗压能力强的护士,熟练掌握抢救方法,发挥自我能动于医嘱前给予相应措施,缩短救护时间;③安全转运:?转运前,医嘱家属患者行车风险,避免患者自主活动;?准备充足的人员与工具,快速安全转移至救护车上[3];?途中严密监护,以熟练的护理操作、积极真诚的言语,尽力消除患者顾虑以紧张情绪;?交接时将获取的完整信息通报给交接医护人员;④院内由专业医师评估病情,若需手术介入治疗,立即连通可移动病床,配合相关监护设备,推送至心导管室[4]。

1.3观察指标 死亡率、6月内复发率、救护期间并发症例次;发病至送院时间、急诊室至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操作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患者结局比较 观察组死亡率、并发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 观察组发病至送院时间、急诊至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与常规组相比,*P

3讨论

医院收治心肌梗死急诊急救路径已基本成熟,多数患者有既往诊断与治疗,且症状多较典型,诊断主要体现在生命体征获取与低血氧症、酸中毒并发症鉴别评估,诊断路径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体征监测,明确原发病与合并症,以采取用药、器械通气、介入甚至是手术治疗。不同医院抢救技术、抢救效率存在一定差异,抢救技术在短时间难有突破性进展。影响患者获取有效的抢救干预的主要因素包括:①调度与准备因素;②交通因素;③途中抢救效率;④医院内诊断与治疗方案选择;⑤家属配合。一项关于深圳急救中心死亡原因报告显示,急诊停留成为急诊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对患者重视程度也影响急诊急救开展效率,心肌梗死发病急骤,若预后不良如死亡,医方有充足的理由推卸责任 [4]。

改良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用,争取足够的抢救时间、规避危险因素、抑制病情进展。观察组死亡率、并发率、住院时间均由于常规组,但因病例数过少、随访时间过短,未得出可有效抑制存活患者复发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刘贤玲,闫加兴,刘贤宝,等.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探讨,2012,12(31):6145-6147.

[2]曾文莉,肖燕.急性心肌梗死112例急救护理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