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1:26:48
序论:在您撰写基础护理措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基础护理是科室护理的基础,也是科室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护理能够满足护士观察病情的需要。现代医院都比较轻视基础护理工作,过分重视科室护理。加强基础护理能够大幅度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在这基础上的科室护理能够提升护理的安全性。做好基础护理工作要始终把“为病人服务”作为中心,积极开展“用心护理”,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基础护理也是对一个医院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也能够体现出护士的护理水平。护理人员的认知情况对基础护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基础护理工作的现状
从1990年开始,国家就开始关注基础护理工作。这些年,卫生部门更加认为基础护理是所有护理工作的基础。丁炎娥[1]对护士对基础护理质量意识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护士对基础护理的重视程度和患者的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别。付春华[2]对临床护士对于基础护理的认知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认知还不全面,不同的临床护士之间认知也存在差别。21世纪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经开始正规化,但是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护士的人数严重不够,而且护士的文化水平有待提高。很多医院对于护士的待遇不高,这样就很难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而且目前还没有严格的护理质量标准来评价基础护理工作的好坏。
二加强基础护理的认识
基础护理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说了解心理状况、监测生命体征等。这些工作比较简单,但是责任重大,它是所有护理工作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基础护理工作是一项不断重复的工作,很多护士刚开始对基础护理工作还比较用心,长时间下去必然会出现烦躁的情况,这将会导致护理工作的质量开始下降。一些护士无法理解基础护理的真实含义,认为基础护理就是简单的输液和病房检查工作。在这种意识下面是很难把基础护理工作做好的。基础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想做好基础护理工作首先需要从意识上面认识到基础会工作的重要性。医院可以定期开展护理知识讲座,让护士积极参与到基础护理工作重要性的学习当中[3]。
三提升基础护理工作的措施
3.1加强护士能力培训
要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不仅仅需要从思想上面意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还要求护士有着足够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护理技能、心理素质等。医院需要定期开展护理能力培训,保证护士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护理方法。除了培训护理方法,医院还需要组织护士在一起交流和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只有这样医患之间才能够融洽相处。为了能够满足现代护理需求,医院需要招收一些专业性人才,提升医院的水平和服务质量[4]。
3.2加强基础护理管理
要提升基础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这不仅要求护士有足够的能力,而且还需要做好基础护理管理的工作。做好基础护理的管理工作是目前一大热点话题。管理工作当中的关键是人,所以医院需要建立优良的管理团队,保证护士长有着足够的大局观。护理人员的聘任由护士长来决定。医院需要建立和完善护理规章制度,这样护士的每一项护理工作都有规章制度遵循。而且医院需要加强规章执行情况的检查,这样才能够保证基础护理得到有效管理,基础护理的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3.3建立护理质量监控体系
基础护理治疗的好坏并不是单单通过患者满意度来反映的,还需要建立护理质量监控体系来进行监控。只有建立好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护理工作的质量。医院首先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文件选择质量监控指标,然后安排专门的人员定期进行监测。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会议上面,明确提出护理质量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尽量提出改进措施。定期安排护士学习,强化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意识,要求护士尽量提高护理质量。医院还需要建立责任制度,各个科室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本科室的护理质量,保证护理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和与时俱进。
3.4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
在基础护理工作当中,存在两个重要构成,一个是护理人员,还有一个就是患者。要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首先就需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仅需要以患者为本,还需要以护士为本。护士是护理工作的执行者,要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就需要保证执行者有良好的心态。在定期的例会当中,护士长需要关心护士的生活工作情况,对遇到烦恼的护士要加以开导和关怀。护士也会把这种人文关怀带到工作当中去,充分重视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需要经常听取患者的想法,主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让患者感受到温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09-01
基础护理为整体护理重要部分,是护士和患者之间进行沟通的有效桥梁,为护士观察个体病情基本途径,需分析总结现阶段基础护理存在问题,采取优质措施,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主动护理,增强护士成就感、责任感及使命感,全面提高基础护理效率及质量。此文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6年1月,纳入患者120例,总结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措施及效果,汇报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6年1月,纳入患者120例,抽签分组。60例入对照组,不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均龄(51.22±3.27)岁,范围是24-78岁,女患者为23例,37例男患者。其余60例入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均龄(51.62±3.08)岁,范围是24-77岁,女患者为22例,38例男患者。组间有均衡性,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岗前培训 针对新聘护士,组织岗前培训,包括护理学基础、医院制度规章、岗位职责、护理制度、护理规范及要求等,并考核上岗。科室内开展“帮、扶、带”活动,倡导年长、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带动年轻、新入职护士,提高基础护理技能和水平。
1.2.2 制度规范学习和执行 要求护士学习护理制度规范和常识,并严格按规范执行基础护理。建立工作评价制度及体系,定期评估人员工作能力及质量,并评选出微笑护士和优秀护士等,对于不好的行为,采取批评、惩罚等予以限制[1];对于好的行为,采取物质奖励、荣誉奖励等予以促进,实现整体提高。
1.2.3 进修培养及继续教育 定期选派护理骨干去往其他医院进修学习,更新工作理念及护理观念,学习先进知识及机能,促进质量提高。指导护士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参加培训,获得新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及理念,并借鉴先进观念,实现整体护理水平提高。
1.2.4 基础护理流程细化 按时间将护理流程进行细化分级,并明确责任人。具体流程有梳头、面部清洁、穿衣、口腔护理、拍背、翻身、床单位整理、进食、导管或会阴护理、床上移动等。护士长应充分发挥管理及组织作用,调动人员,尽量满足个体需求,如洗头、买饭、擦浴、打开水等。此外,也应重视健康教育,按照个体职业、病情变化、文化水平及生活习惯等差异,给予动态、针对性教育,改善不良健康方式,保持恢复健康[2]。
从服务态度、基础知识、设备仪器、表格书写及操作技术五方面,评定比较两组质量。调查满意度,予以比较。
1.3 效果标准 满意度调查共100分,>95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对照组服务态度(80.15±2.36)分,基础知识(77.58±2.69)分,设备仪器(79.31±2.32)分,表格书写(81.33±5.27)分,操作技术(81.25±3.26)分。研究组服务态度(93.26±3.44)分,基础知识(92.25±3.51)分,设备仪器(90.32±2.58)分,表格书写(93.22±3.39)分,操作技术(93.79±4.05)分。两组中研究组护理质量更高,有显著差异(P
2.2 满意度 比较满意度,对照组取得86.67%,研究组取得95%,两组中研究组更高,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2010年初,卫生部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简称“示范工程”活动),通过引导、示范、推广,夯实基础护理,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在此次活动中我院被选为全国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我所在的科室有幸成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形成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满足病人需要,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成为我们能否做好优质护理服务关键。如何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做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党和政府满意,做好基础护理,现结合本科室的特点,将具体措施和体会报道如下:
1 我科病员护理特点及人力资源配备情况
1.1 我科为泌尿外科,手术病员多、病员周转快、病员以老年病员为主、病情复杂。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保健意识的增强,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泌尿外科所服务的对象,大多数为中年以上的男性病人,尤以50岁以上者更为多见,老年人随着机体的衰老,身心机能逐渐衰退,调节适应能力降低,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性差,容易发生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老年人又常合并有不只一种内科疾患,如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脑血管病、胃肠道疾患及障碍等。
1.2现有护士14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6名),开放床位42张,床、护比为1:0.33。
2 转化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2.1 转变角色,换位思考。做一天病员,通过角色转变体验患者的痛苦和需求,感受自身价值和基础护理的重要性。到病房多与病员交流,了解病员的心声。
2.2 组织学习,重视基础护理,不可每天只忙于治疗性的工作,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生命质量健康概念有更新的认识,对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病人不但需要为他们打针、送药,他们还要从护士的服务中得到良好的休养环境,整洁的个人卫生,获得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康复指导等。
3 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加强晨、晚间护理,改善护理服务
3.1 加强晨、晚间基础护理内容 :由于科室人员不足,把晨间护理工作分成两个时间段完成。第一个时段早07 :00~08 :00由夜班护士与两名帮班护士一起做好晨间护理。做到一问、二整理,这两个程序可以交叉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既一进病房便向病员问好,与病员交流,询问病人的睡眠、病情、进食、活动情况,以便了解病人需要和心理状态;然后给卧床病人翻身、叩背,更换床单,整理床上、床下、床头桌上物品,帮助他们洗脸、刷牙、梳头、剪指甲等,以便保持病人保持三短六洁。第二时段为8:20~9:00,白班护士负责自己分管床位病员做到三查、四告知、五记录落实。检查切口敷药情况、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病人口腔情况、皮肤情况、观察病人意识、卧位是否正确;最后告知病员当天需要进行检查或手术病人再次交代术前注意事项,以及病员当日饮食的注意事项等;在晨间护理过程中将病人提出的问题、意见、建议、需要解决的内容记在工作备忘本上,尽快解决。晚上21:00~22:00由一名帮班护士和夜班护士一起做晚间护理,程序和晨间护理相同。
3.2 结合科室特点,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理念,注重基础护理内涵建设,建立亲情护理模式。首先,加强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其次,结合我科病员的特点,做好病人心理护理。由于老年病人多,病员依赖性很强,甚至有“返老还童”的现象,爱闹脾气、固执。对待这些老年病人,要像女儿对待父母一样,在生活起居方面多关心他们,能和他们谈心、拉家常,在他们发脾气时,能容忍他们,甚至当他们的发气筒。了解他们的喜好,给他们支持。老年病人除了本专科疾病外,常伴发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要多安慰他们,避免情绪紧张,保持乐观,保证充足睡眠,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愉悦心情,并能相互影响。态度要亲切和蔼、语言礼貌、语调轻柔、语气诚恳,同时注意术前术后心理护理的区别和连贯性,让病人始终信任护士,使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我们还制作发放温馨服务卡(包括病区特点、医师门诊时间等)、健康教育手册、宣传栏等,将健康知识带给每一个病人。病员出院后,发放出院问卷调查表(含病人基础资料),出院随访(电话随访、家庭随访),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将护理工作延伸至社区乃及家庭,让病人时时刻刻感受到我们的服务。
4体会
4.1 基础护理明显到位,陪护人员数量明显减少。加强晨间护理和晚间护理,护士通过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在照顾患者的饮食起居的过程中,不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同时可起到心理安慰的效果。许多患者反映,“花钱请护工家属还不放心,现在好了,有护士帮忙,只需打打电话就行。”
4.2开展亲情护理,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护理人员自觉的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品位,赢得病人的普遍赞誉和信任。我科实行亲情服务后,患者及家属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工作,使病房达到了整齐、清洁、安全、舒适、方便的要求。由于每天与患者交流和接触增多,由固定的护理人员给患者做治疗、护理,患者和护士之间关系更加密切,解除了患者住院的恐慌心理健康,拉近了护患关系。现在,每个护士都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疾病等具体情况对患者实行相应的入院宣教和健康教育,制定术前、术后护理计划,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所患疾病的治疗措施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特殊检查的意义,知道用药名称及作用、各引流管道的来源、目的及注意事项。同时实行告知制度,每做一项技术操作对患者及家属实行告知,并征得患者同意,使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2010-01-26
[2] 陈玉林,张长胜.老年病人基础护理的薄弱环节及应对措施. 护士进修杂志.2010 .25(1) :597
1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悄然走进教学课堂,它的好处显而易见,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教学内容图文并茂的展现给学生们,在多媒体课件中穿插些图片、动画、音频等,使得课程内容有意思、有吸引力,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吸痰法、导尿术等课程时,由于课程内容过于抽象,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加之教师讲授缺乏一定的艺术,从而显得枯燥乏味,且不易于理解,在课上有的学生玩手机、有的同学昏昏欲睡、有的同学想听却似懂非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引用多媒体技术,将课程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完全能够接受这些内容,理解起来也比较直观。此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打消学生学习这些课程内容的畏难情绪,将他们从手机游戏、睡梦中吸引到课堂上来,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合理安排课时,缩减理论课程的课时
作为护理专业教师,我们应该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熟悉教材内容,将教材进行合理的分解,不同章节对应不同的课时。有的章节内容过于简单,我们可以安排学生自学即可,从而将空闲下来的课时安排到重点、难点上。将这重点、难点的内容精讲、细讲,让学生听懂、听透。由于课时的增加,教师和学生可以展开一定时间的互动,让学生真正地掌握住课堂,同时也融洽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教学目的的达成。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我们的教学内容却以理论教学为主,穿行实践教学,理论课程所占课时较多,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此,我们应该增加实践课程,理论课程相对缩减课时。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我们一般采取教师演示法,教师在前面演示,学生根据老师的步骤走,一般不会出现差池。然而这种演示法其实并不是学生自己在做实验,只是跟着教师过了一边实验过程,学生不会真正的掌握实验的内容和知识点。教师采取演示法去上实验课,大多是因为课时不足,不能真正地开展由学生做主导的实验课。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不明白的就要向老师、向学生讨教,无疑大大增加了实验的时间。面对这样问题,我们应该在做教学计划时,将课时更多地安排给实验课程。只有这样,学生在实验课堂中才能真正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毕业后能够很快上岗工作,可大大缩短实习期。
3加强护理技术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基础护理学》有着自身的实践性,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护理技术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将难点、重点细化开来,让学生看清楚、看明白,并强调这一技能的注意事项。随后学生要进行练习,练习时要追求正确,不必要求学生的速度,在学生练习时,老师要注意观察,如出现错误,要随时给予指正。对于有难度的技术操作可以分解开来进行。例如,臀大肌注射法可以分解成药物抽取法、臀大肌定位法、进针手法,这样训练起来会更容易让学生快递的掌握。最后在模型人上进行综合操作。
学生在操作练习熟悉后,同学间可以相互模拟病人和护士,将内容进行实战,在实战的过程中,打消学生“怕”的心理,同时通过演习病人,换位思考,体会病人的感受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将来的护理工作。
同时,学校和老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主动去和有护理需求的机构去沟通协调,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现实的护理工作中去。让在学校的学习和工作的实践相互作用,彼此支撑,从而培养学生的护理技能,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技可施。
4考核办法及作业
以往一张试卷决定期末成绩的考核时代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基础护理学》对学生们的全面考核了,我们要改变这一考核办法,制定出一套新的考核制度,从而对学生进行全面、正确的考核。
经过讨论研究,我们采用:理论试卷考试、实验室技能考核、课堂出勤情况、平时作业成绩四者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它们分别占比如下:理论试卷考试成绩占35%、实验室技能考试成绩占35%、课堂出勤情况15%、平时作业成绩15%。
①理论考试:采取闭卷形式,由学校统一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题。为了与职业资格考试接轨,考试内容、题型争取与职业资格考试相衔接。
②实验室技能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二者各占一半。有的同学平时不参加实验课程,到考试前才去实验室临时抱佛脚,在以往的考核机制下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现如今我们改变了考核办法,学生必将会高度重视平时的实验课程,否则将会出现挂科现象。
出勤情况的考核,这项工作由辅导员进行落实,根据这一学期的总课时,折算出一课时对应的分值,学期末将没有出勤的课时分值扣除。这种考核办法也大大保障了学生的出勤率,避免了教师上课期间,只有少量学生前来听课的现象。
平时作业成绩:是对学生一阶段学习情况的真实反映,也能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课听讲情况等。是考核办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结论
关键词:基础护理;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
基础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础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反映了医院护理水平以及整体管理质量的高低[1]。因此,找出基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加以分析,并做出切实、可行、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提高基础护理工作的质量。笔者就此加以总结和探讨,以期探索有效、可行的基础护理工作方法,以便更好的提高基础护理工作的质量。
1 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
1.1护理人员职业素养不高 由于护理人员学历普遍较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导致现有的护理人员素质存在一定的缺陷,职业素养不高。现今医院,护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缺乏热情,不具有钻研业务的精神,不具备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觉悟,相关护理知识跟不上时代步伐,护理知识不平衡,不具备护理专业的特色,并且护理人员工作上缺乏主动性,依从性太强,不能满足新型护理的需要,阻碍了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繁琐枯燥,易导致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太差。有少数护理人员不具备的职业道德,责任心不强,导致患者病情变化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出现危险[2]。
1.2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措施不到位 目前有很多医院的基础护理工作基本是由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完成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措施跟不上患者的需求。资料显示,某家医院的神经外科有1例患者,该患者住院期间由于基础护理不到位,患者的全身多处出现压疮,并且这些压疮护理人员均未在护理记录中记录,所在科室也未就该表现进行讨论分析,更没上报护理部,基础护理措施相当不到位,给患者的康复带了很大困难。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随着危重病患者及长期卧病在床人数的增多,患者及家属对基础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的工作量也就越来越大。但是,由于临床护理人员资源的短缺,一部分护理人员还要忙于治疗及常规的护理工作,因此,患者的生活护理基本上需要依靠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来完成,基础护理质量远远达不到要求[3]。
1.3护理人员思想意识淡薄 现代社会,由于护理人员备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护士仅片面追求经济实惠而缺乏职业道德,不具备现代新型的护理意识,日常护理工作中,常常淡化基础护理工作,临床经常出现重视临床治疗而轻视基础护理的现象,大部分护理人员仅以完成临床治疗、保障安全为工作重心,传统护理观念认为基础护理是否落实,对于治疗疾病是无足轻重的,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缺乏积极有效的心态。因此,基础护理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4]。
1.4护理人员不具有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 由于传统思想的存在,大部分患者对护理人员抱有歧视态度,这些患者认为护士对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是不全面的。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只注重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只重视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人员认为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不高,因此,对于患者健康教育的是不利的。另外,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健康教育知识,这些阻碍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前,很多医院缺乏对护士的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并且知识结构不完整,不能满足对患者进行完整健康教育的目的。即便开展了健康教育,这种健康教育也仅仅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各项检查,并未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患者的体质以及生活习俗的改变而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5]。
2 应对措施
2.1加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养 医院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鼓励高职称以上护理人员开展专科护士及护理专家的培养,且对专科护士实行分管制,由带教老师竞争上岗;另外,需要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选派一部分护理人员到别的有名的医院学习。医院应每个月组织一次全院的护理知识讲座,采用多媒体等不同授课方式,多途径、多方位培养护士的讲说能力,并注意突出护理人员的专业特涨,要鼓励护理专家潜心科研。每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质量的自查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及考核制度,并细化护理人员的考核细则,每月进行一次,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措施。随着各项考核制度的建立,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6]。
2.2定期加强基础护理技能的培训 由于基础护理工作内容的繁多,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的技术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护士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护理人员通过每月的护理查房,并结合病例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并分析讨论解决存在的护理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护理人员应强化业务知识的学习,定期组织各项基础护理技术知识讲座并加以考核,以期提高护士的基础操作技能[7]。
2.3加强基础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结合护理部的检查、查房结果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曾度等来评估基础护理质量,并将每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作为下一步护理工作的目标和重心,并结合自己科室制定相关改进措施,使存在问题得到不断改进,进而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8]。
2.4积极开展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健康教育是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但如何应对患者病情的复杂、严重程度及护理工作繁忙的特点,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为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因此,需要开展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使其能够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加深其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以提高基础护理质量[9]。
综上所述,基础护理作为护理工作中最常用、最普遍的护理手段,是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通过探讨基础护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以期规范护理操作,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完善护理管理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护理人员,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舫.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330-331.
[2]黄永红,黄继菊,胡玉兰.基层医院ICU护理管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0,47(13):53-54.
[3]张蓉.基层医院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9):391.
[4]张会然.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增刊):10-11.
[5]刘春香,熊靖.护理质量控制中的难点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 26 (23):2156-2175.
[6]杜美芳,刘润兵.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包头医学,2009,33(4):243-244.
[7]孙秀花.循证护理对冠心病PC1术患者医嘱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30(8):112-113.
【关键词】基础护理;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R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093-01
随着社会对护理服务水平要求的日趋增高,加强基础护理质量建设已成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临床科室,是患者护理的第一线,基础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患者的治疗、护理的效果。为了满足患者对护理质量的需求,我们坚持以全程质控为措施,以全员参与为目的,以严格管理为手段,狠抓基础护理质量的建设。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质量控制小组 我科基础护理质量控制小组主要由护士长、责任组长及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组成。护士长实行不定时的抽查,责任组长随时查,并记录在“护理问题缺陷本”中。科室基础护理质量控制的重点是进行过程质量控制,护士是质量控制的基础,要求每个人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尽责的工作局面。体现全员参与的目的。
1.2以身作则加强基础护理质量管理:
1.2.1严格遵循医院基础护理质量标准的执行,基础护理质量标准是护理质量控制与评价护理质量的基础,是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的目标,因此必须严格执行。
1.2.2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如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执行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陪伴探视制度、护理病历书写标准、急救车的管理等等,均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样才能有章可循、有制可查。
1.2.3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强化质量控制做到抽查与全面检查、随机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全方位考核护理质量。认真做好每月一次科室护理质量自查,对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按要求做好护士的定期考核,不定时深入病房控制几个关键环节,认真落实护理工作各个环节。对存在的问题的相关人员进行指导,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并逐渐完善。
1.3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提高护士积极性 在管理工作中,对人的管理是第一位的。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可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内在潜能,使每名护士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完成高质量高效率的护理。由于护士分管床位相对固定,也就便于护士长的监督考核。每日晨病房交班时护士长对病人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及护理工作进行随机抽查,并每周考评科室护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立即整改。对工作出色的护士及时表扬鼓励。建立奖惩制度,对工作突出或行为不当的护士进行精神和物质的鼓励或奖惩,充分体现激励和改革相结合。如:我们对在护理岗位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护士进行物质及荣誉奖励,对病人满意的护士给予表扬和奖励。通过激励,使护士学技术、学业务,热情为病人服务,充分体现护士自我价值,从而调动她们工作积极性,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富有人情味、具有激励作用的管理体系。
1.4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全体护士积极参加医院的继续教育活动以及医院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鼓励自学成才;强化专科培训,请科室的专家、教授、老总等讲解专科知识,并组织全体护士轮流准备,进行知识讲座,每2周安排1次业务学习,在学习中认真总结经验,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同时,在护理人员数量许可的情况下,选送我科护士到重症监护室学习,以此提高在职护士业务素质,从而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
协调人际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可激发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护士无负担、无精神压力愉快工作。现在护理工作繁忙,要求内容多,护士工作既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技术、人文、心理等知识,还要有健壮的身体应对体力劳动,所以护士工作忙、压力大,在管理过程中,护理管理者与护士岗位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管理者应注意人性化举措,护士偶尔出现工作失误,应选择适当的场合给予严肃批评指正并耐心帮助,对业务技术不全面的护士倡导人文关爱,动员和要求业务技术好的护士热情帮助,正确分析和处理护士之间的矛盾冲突,及时消除和缓解各种摩擦和矛盾。倡导护士间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工作互相帮助,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时时关心护士。如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参加本科继续学习,合理排班。当护士生病时给予看望、问候和安慰,为怀孕期间的护士订做孕妇工作衣,为她们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使护士切实感受到人性化的关爱。
1.5改善服务态度,提倡主动服务,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应该认识到只有加强服务,才能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与患者交流要灵活应用文明礼貌用语,要换位思考,尤其是在出现服务瑕疵时,更应礼貌服务,这样可弥补不足,取得谅解。并实行“首问负责制”,及时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如遇到不可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反映及时解决,不可推委或拒绝。
1.6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如建立意见簿或定期在为患者做健康教育时,向患者发放征询意见表及护理质量考评表,以此反馈护理工作情况,接受患者监督,从而改善服务质量。
1.7合理排班,以人为本,充分调动起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岗位的安排上做到新老结合,相互协作,适当考虑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高低的合理分配。促成护理人员关系的协调性,发挥互补性,提高护理群体质量。
2 护理管理者应加强素养修养
充分发挥表率作用[2] 护理管理者是护理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言行举止直接影响护士。护士长应把提高自身素质放在首位,要平等待人,做到公正、公平,起到榜样作用。管理者应注重自身的品德、才能、知识和情感等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在护理队伍中形成向心力、凝聚力,以发挥群体作用。管理者应精通专业知识、技术水平过硬,在专业知识、技术操作技能方面取得护士的认可和尊重。
3 小结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美国著名企业家克劳斯说:“质量就是符合要求标准”,故标准的选择是影响质量管理成效的首位原因。基础护理质量的建设与提高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科室及护士的质量意识在一次次的检查、讲评中不断强化。努力达标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护理质量的过程,也是一个使管理水平在循环中不断上升的过程,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的落实,也促进了基础护理质量不断的提高。因此,我科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科的护理质量达标率由去年的90.4%上升到97.5%。
参考文献
[1] 吴惠芬.临床科室建立质量控制系统的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08;3(24)
【关键词】基础护理 存在问题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21-02
基础护理课程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为以后学习各临床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能力。本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与技能学生以后在工作当中,几乎每天都会用到。在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的取得中,以及在各医院的招聘考试和职称晋升考试中,本课程内容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发挥以及个人专业的发展。也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和稳定、专业素质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本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应临床发展的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利于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
1.存在的问题
1.1教师不胜任教学
授课教师一般分为校内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校内专人教师大多是从各高校毕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这些老师从学校到学校,除了学生阶段的一年实习之外基本上没有临床工作经验,上课只能是照本宣科,课堂缺乏实例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不能将临床上的新知识、新技术很好的融于课堂之上、所讲知识陈旧。另外,这些老师没有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往往较差,实训课堂会出现自己“说的多、做的少”的情况。外聘教师大多是从各大医院聘请的护理骨干,这些老师临床经验丰富,但是缺乏授课的一些基本技巧,如:课堂管理、环节设计、板书设计等方面能力欠缺。另外,外聘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对教学研究不深,高职教育理念僵化,授课效果也往往不尽人意。
1.2重视技能训练,忽视人文素质培养
新世纪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处理更多更复杂的临床问题的能力、健康指导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和自学的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1]。但在基础护理实训课上,许多老师往往注重练习动作的规范化和精确性,忽视了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人文素质及其他能力方面的培养。练习时学生往往面对的是模型或者模拟人,学生练习时缺乏真实的感知,容易出现只做不说的现象,不和“病人”沟通交流,不善于体会患者的不适和痛苦,练习时动作粗暴没有“爱伤”观念。在模块上练习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练习部位,忽略了人的整体性。另外,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对一些操作如:病人的生活护理、尸体护理等持排斥态度,课堂上老师缺乏对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缺乏引导学生对护理学科正确的认识。往往使学生对护理职业产生鄙视的心理,学习的积极性下降。
1.3 实训条件有待改善
一是:目前普遍存在实训室的仪器设备落后于临床医院设备的情况。如:临床早以采用中心供氧系统而实训室还在练习氧气筒吸氧;临床上有些医院早已不用储槽存放无菌物品而实训室还在讲、还在练。这样就学生在校内学习的内容和临床实际相脱节,临床上使用的内容学校没有讲、学生没有见过、没有练习。校内讲的内容临床上早已见不到,用不上。学生进入临床以后有一段时间要重新学习和适应,进入临床实习后适应期变长。二是:实训室的仪器设备相对学生人数,仍显不足。目前各高职院校因为办学成本及经费等各种原因,导致不能给实训室投入更多的资金购买实训设备。实训课堂上往往是几名学生共用一套仪器练习,一名学生在练习时其他几名学生只能观看,有些操作时间较长的练习项目一节课有些学生只能练习一遍。这样就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课堂上只能说“看会了”操作,而没有真正的“练会”,更达不到熟练的程度。
1.4 教学方法亟待扩充
目前,基础护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仍形式单一,尤其是实训课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基础护理实训课程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是教师示教,学生练习的教学法。比如在上实训课,实训老师为学生准备好示教用物,然后按照教材上的操作程序示范给学生看,之后学生进行练习[2]。这种教学方法只重视了学生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机械的完成操作,学生很少主动地思考。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5考核方式有待完善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基础护理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法为主,而且试卷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较大,实训考核成绩只占总成绩的一少部分。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太重视实训课,认为实训课堂只是理论的补充和辅助,影响了学生上实训课的积极性。有些学校期末考试采用了实践考核,但是往往只能考几个常用的、简单的单项操作。学生为了考试只是机械的将这几个操作按照老师要求的操作流程和动作练习熟练,练习过程中缺乏思考,考核过程中一般是单人操作缺乏团队协作及配合。另外,现行的实验考核以技能操作为基础,考评标准中过分强调某些细节,致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机械性的完成某些动作,却达不到利用这些操作技术为病人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3]。这样就导致学生进入临床后,判断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在别人的指挥下执行一些操作,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能思考还能怎样做。
2.改革措施
2.1 健全师资培训机制
针对教师能力不强的问题,所在系部和教研室要积极健全师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授课水平。对于校内年轻教师必须要求进入临床参加锻炼以提高动手能力,吸纳当前临床上的新知识、新技术,掌握临床护理新动态,积极鼓励校内教师考取临床系列职称。对于从医院聘请的教师,任教前系部要专门对于他们进行授课方法,授课技巧方面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任教上课。任教后教学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听取授课教师和学生的意见。要让外聘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可以利用教研活动开展一些座谈会、教学经验交流会等加强对外聘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另外在教研活动中与外聘教师一起探讨本课程的授课计划、课程安排、实训条件等,使外聘教师熟悉本课程甚至本专业专业的整体情况,使外聘教师尽快掌握教学的规律和方法,尽快的适应教学活动。
2.2强化人文素质的培养
基础护理课程不仅要训练学生的护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在训练学生掌握护理技能的同时,更要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上第一节护理操作课时教师就向护生强调: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并从护士的言谈举止中体现出来,让护生从思想上重视职业形象的塑造[4]。练习时要通过“假人真做”强化学生的“爱伤”观念,面对模型人要像面对真人一样给“患者”解释,操作中要动作轻柔、体现人文关怀。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互相扮演“病人”和“护士”的角色进行某些操作的练习,如:静脉输液、插胃管、注射等操作,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患者的感受和痛苦,有利于学生“爱伤”观念的培养。课间可以经常带领学生进入临床见习,让患者对护理专业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另外在课程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人文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亲和力,为学生更好的适应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2.3 加强实训室建设,合理利用已有资源
实训室是护生实践操作的场所,不但可以培养护生的护理操作技能还可以培养护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实训室是护生从学校走向医院的过渡区间,因此加强实训室的建设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课程所在系部和教研室要积极争取经费,建设基础护理实训室,尽量使实训仪器接近临床实际使用的仪器设备,尽可能的使仪器、模型的数量能满足学生使用。对于已有的实训室课实训仪器要合理使用,发挥最大的作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晚自习等将实训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进入实训室自主练习,增加了训练时间,弥补了课内用物少,练习时间短的缺点。自主练习时可以同时开放几个实训室、几个或者十几个练习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项目练习。自主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协助老师管理实训室和仪器设备,这样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2.4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实践教学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互相扮演病人和护士的角色进行练习,如:入院护理、搬运的内容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寓学于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期中间,针对学生学习疲劳的现象,带教老师可以开展以赛促练法,通过开展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对技能的练习和掌握,在学生中养成“学”“练”“比”“赶”“超”的学习氛围,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目的。平时课堂上老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之间互相比赛。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环节中来,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
2.5 改革考试模式,采用综合能力考核
以前基础护理课程大都采用的都是纯理论加纯实践的考核方法(试卷加技能考核)。学生缺乏整体的思维、判断能力的锻炼。因此,结合护士资格证考试的需要,本门课程急需探索新的考核模式,采用综合考核。就是给学生出一个案例,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的分析判断,提出护理问题,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吸痰、吸氧、导尿)。这样既考核了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又考核了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日后临床护理工作。
基础护理课程在使学生从学生角色成功过渡到护士角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要研究职业教育的理论、不断探索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院系领导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尽可能的给学生营造一个仿真的训练环境,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争鸣. 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实践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71-72
[2]杨翠华. 系浅谈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中外医疗,2010,29(4):140
[3]何莉芸. 高职基础护理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91-92
[4]宋艳苹. 母文杰. 基础护理操作训练中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护理学杂志,2010,25(2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