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消防工程的流程范文

时间:2023-09-25 11:26:42

序论:在您撰写消防工程的流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消防工程的流程

第1篇

通过到宜兴市和桥华盛纺织有限公司的实践学习,我了解到了纺织行业的生产过程,整个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生产、供应、销售的流程。们也对纺织企业的生产运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1、通过企业(或其它就业单位)社会调研,使学生见习认识工业企业组织,了解企业组织的本质、性质、内部的工作部门和工作岗位设置情况,如企业工作岗位的种类、人员构成、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称职与适应性要求等,使学生明确所学专业的职业性,规划好自己的学习方向,为顺利就业、扩大就业打下基础。

2、通过企业生产调研,使学生见习了解目前纺织工业企业生产的概况,包括生产的组织管理、环境条件、原材料采购进货、工艺流程、主机设备、产品品种、销售用途、质量控制方法与指标、试验检验仪器与项目、新材料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企业发展方向等,明确学习目标,以利于加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贴近生产实际,学有所长。

3、通过纺织品市场流通信息调研,使学生见习了解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纺织商品的品种、自然属性与使用价值概况,包括纺织品的外观形态、结构组成、品质性能、生产技术、质量维护、使用保养特点,以及消费者、销售者对纺织品品种、规格、产地、质量、价格等方面的不同要求等内容;特别是使学生了解有关新型纺织纤维及其产品开发需求的信息,学习印证《纺织商品学》《纺织材料学》等课程所学内容,为进一步学习毕业调研实习、做好毕业课题打下良好基础。

4、通过企业社会市场调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收集资料分析信息的调研能力、自学检索能力、与社会与他人融洽相处的品性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怕吃苦团结协作共克难关的工作毅力、细致周密的工作作风和习惯,以及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

纺织工艺流程原原则——清花——梳棉——预并条——精梳——并第——粗纱——细纱——槽筒

细纱机主要部件的名称、作用及其与生产的关系如下:

1. 牵伸部分:包括罗拉、皮辊、皮圈、大铁辊 、加压机构、集合器等。其作用是将喂入的粗纱,通过牵伸部分的作用,均匀地拉长拉细达到合乎要求的程度。其作用部件如下:

1)罗拉:是牵伸的主要机伯,表面要求光洁,偏心和弯曲,均严重影响成纱条干。前罗拉速度直接影响细纱机产量。

2)皮辊:它与罗拉珙同夹住纤维。要求表面光、滑、燥、爽、无损伤、无偏心。同挡直径差异小,胶管与铁心应紧密配合,质量不好会直接影响成纱条干或产竽 突发性疵点。

3)皮圈:在牵伸区中对纤维形成弹性握持,控制纤维运动,减少游离纤维,改善成纱条干,要求无面光滑、柔软,并具有较好的性能,内层应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减少运动阻力。

4)大铁辊:与后罗拉组成钳口,要求回转灵活,平直度、圆正度和圈心度要好,不可颠倒位置。 要定期检查并及时充磁。否则会造成粗纬和大面积条干竹节疵点。

5)加压机构:是牵伸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控制纤维进行牵伸,若加压机构作用不良,会影响成纱条干。

加压形式:有杠杆加压、磁性加压、摇架加压和气动加压等。

6)集合器:使须条两侧的纤维加以汇聚拢合,阻止力纤维散失,减少飞花,断头,节约用棉,并使纱条光滑毛羽少。集合器失效会影响条干增加纱疵。

集合器开口大小应根椐所纺支数决定,集合器口径过小,会影响成纱条干,集合器内挂花会影响成纱质量和断头增加。

2.加捻、卷绕等,其主要作用是加捻捻和卷绕成形。把肱条加上一定的捻度,以一定的形状卷绕到纱管上,供后部加工使用,这一部分工作质量好坏,对后部工序的质量,效率影响很大,主要部件有钢领、钢丝圈、锭子等。

1) 钢领:是纺纱的主要部件,钢丝圈运行的轨道。钢领本身与钢丝圈配套好坏,将会影响断头和质量。

2) 钢丝圈:主要起加捻卷绕作用。钢丝圈形状,轻重和质量好坏,不公对成形质量 有一定影响,而且对断头多少起决定作用。

3) 锭子:是纺纱的主要,带着纱管一起转动,来完成加捻和卷绕的作用,它的质量和运行情况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成纱质量和细纱机断头。

3. 细纱车间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生产加工部门的需要和质量标准的规定,将粗纱通过细纱机牵伸机构拉长拉细,达到所要求的号数(支数)然后给予适当回捻,使用权它具有一定的强力,并卷绕成一定形状和容量,可供加工生产的合乎质量 标准的管纱。

细纱挡车的任务,就是为完成上述任务,在轮班生产中及时处理断头和换粗纱,认真巡回防捉疵点和做好机台、牵伸部分的清洁工作,使机器连续不断地纺纱。

通过几天的实践实习是我收益很多,它让我在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与实践相联系,缩短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距离,同时提高了我对纺纱工艺的认识,让我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为自己定立以后的学习目标。

第2篇

【关键词】消防电梯;消防状态;控制流程;功能设计

我国是农业大国,土地资源比较紧张,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大型建筑或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建筑楼层越来越高,爬楼梯既消耗时间又消耗体能,于是电梯在大型建筑或高层建筑中广泛运用。电梯不仅要承担大楼的日常运输任务,还要使其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逃生。但一般的电梯不利于消防员灭火救援,而消防电梯有较高的要求和一定的功能作用,在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可减少体能消耗,快速进行灭火救援行动。根据国家现行的消防电梯标准,消防电梯在消防状态下有一定的控制流程和较高要求功能设计,使电梯在其手动或自动控制电梯装置是电梯的运行和停止,更好的保证人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1 消防电梯的作用、要求和功能

1.1 消防电梯的作用

高层建筑设置消防电梯的主要作用是: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可以携带消防灭火器快速抵达现场疏散人群、灭火和救援受伤遇难人群。在发生火灾时普通电梯不防烟火,容易导致电梯断电而无法使用,人群便走楼梯疏散逃生。消防电梯可以避免登楼梯时与疏散人群发生“碰撞”,防止登楼梯消耗时间和体力,保证消防人员快速投入灭火战斗。

1.2 消防电梯的要求

消防电梯的要求主要有两个:设置备用电源和消防电梯的联动。

首先是消防电梯需要设置备用电源。在发生火灾时,高层建筑上的电源往往也会被切断,设置备用电源,保证消防灭火时可以正常使用消防电梯,进行消防救援行动。另外,消防电梯里还需要设置应急照明设备,在高层建筑所有电源被切断的情况下,使电梯里的逃生者不至于乱了方向,处于黑暗之中。但不能把备用电源替换为应急电源。其次是消防电梯的联动。消防电梯的联动在平时不发挥作用,而发生火灾时,联动控制装置便发挥效用,电梯在专门操作中可以降到底层,保证消防人员可以进入电梯进行灭火行动。在消防电梯施工工程,应重视消防电梯联动的安装。

1.3 消防电梯的功能

首先,双路电源功能。在消防电梯设置的电源是双路电源,火灾使建筑物电源中断时,消防电梯的电源可以自动投合并继续运行。其次,紧急控制功能。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消防电梯会自动接受指令返回底层,不在继续搭载和接纳乘客,使消防人员可以正常使用。最后,预留出口功能。消防电梯的轿厢顶部有一个紧急预留疏散出口,在电梯们开关失灵时可以逃生。

2 现行的消防电梯标准

根据国家现行的消防电梯标准,公用建筑、十层及以上的塔式住宅、十二层及以上的通廊住宅和单元住宅、建筑高度超过32 米的其他二类公共建筑及高层厂房和库房等类型的高层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高层建筑在1500平方米以下楼层面积可以设置一台消防电梯,在1500平方米以上、4500平方米以下的楼层面积可以设置两台消防电梯,在4500平方米以上的楼层面积可以设置三台消防电梯。

3 消防电梯在消防状态下的控制流程及功能设计

3.1 消防电梯在消防状态下的控制流程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要合理的控制消防电梯,避免火灾进一步危害人身安全和影响财产损失。消防电梯除了要考虑设备是否防水、土建等方面的要求,也要注重消防电梯在消防状态下的控制流程设计。消防电梯在消防状态下的控制流程设计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优先召回电梯,第二个阶段是在消防人员控制下使用消防电梯。

3.1.1 阶段一:优先召回电梯

可自动进入或手动控制电梯的优先召回阶段。楼层发生火灾时,在正常工作下的消防电梯,感知火灾进入的信号动作,随即消防电梯被优先召回进入消防服务状态。消防电梯在消防状态下轿内外召唤无效,所有召唤指令消去,光幕光电保护失效,脱离并联或群管理,此时开门及紧急警铃按钮保持有效,正常运行的消防电梯在最近楼层做一次正常停止,因受光和热的影响轿门反开门装置失效,不开门,然后消防电梯继续返回停在消防人员入口层,轿门、层门保持完全打开状态。消防人员进入消防电梯,开关启动后会自动点亮井道和机房照明。消防电梯要独立运行,要与同一群组中的所有其他电梯脱离开来。消防员手动控制用于使消防电梯返回停在消防员入口层,并保持该层完全开门的状态。此时,消防电梯开关作到位置“1” ,完成消防电梯阶段一的运行。

3.1.2 阶段二:在消防人员控制下使用消防电梯

(1)如果消防电梯是手动控制进入阶段一,在消防电梯开关未作转换到位置“1”时,消防电梯不能运转。

(2)进入阶段一后,消防电梯门完全关闭,消防电梯开始响应指令召唤,但不能同时响应一个以上的轿厢内指令。

(3)消防电梯轿厢运行,登记最新的轿厢内选层召唤指令服务层,原指令被取消,并利用最短的时间到达新登记的服务层。

(4)消防电梯在所选择的服务层平层停止后,门保持关闭。

(5)消防电梯在某一服务层站停止后,若一直持续按轿厢内“开门”按钮应能打开门。之后直到下一个新的内选层指令被登记,否则门应保持在完全打开状态,停止在它的服务层站。

(6)轿门反开门装置和开门按钮除了在受烟、热影响下轿门反开门装置不能正常开关的情况下应保持其有效状态。

(7)在消防电梯开关作转换到位置由“1”到“0”,其时间保持在5秒之内,再回到位置 “1”时,则消防电梯返回停止在消防员入口层,重新进入第一阶段。

(8)在消防电梯开关作转换到位置“0”时,消防电梯的控制系统恢复到以往的正常服务状态。

3.2 消防电梯在消防状态下的功能设计

根据国家现行的消防电梯标准,可选择消防电梯要配置的装置,保证其合理有效的功能设计,使这些装置和功能处于消防状态下。

消防电梯在消防状态下的功能设计应去除无效的功能设计,如司机操作的功能设计、全集选控制运行功能设计、保密层功能设计和轿内IC卡功能设计等。积极推行使用有效的功能或装置。第一,安全触板保护功能和对讲装置,消防电梯应设有安全触板保护功能和语音对讲功能,保持消防电梯轿厢和机房紧急操作屏处等之间的通讯。第二,检修功能和警铃装置,在消防电梯处于检修状态或紧急电动运行控制时,鸣响信号响起和内部对讲启动,以示提醒。第三,超载保护功能,即轿厢的称重装置,防止轿厢超载所导致的消防电梯安全隐患。第四,楼层显示装置,消防电梯的服务要正常显示轿厢内选层与消防入口层。第五,功能转换装置,在电梯操控系统中设置功能转换装置,使消防电梯在平时可当作为工作电梯,在楼层发生火灾时便转换为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在消防状态下的功能设计要综合考虑电梯的有效可靠使用和人身的安全。

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普通电梯一般没有消防功能,发生火灾时会停电和停止运行。而消防电梯比普通电梯有更高的要求和功能作用,是一种特有的消防措施,在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可进入消防电梯快速进行灭火救援行动。消防电梯在消防状态下有一定控制流程及功能设计,因此要合理地投入消防电梯在消防状态下的工作,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欧瑞华.消防电梯在消防状态下的控制流程及功能设计[J].中国电梯,2011(13).

第3篇

【关键词】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影响因素;优化方法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和传统的针管注射器相比,在临床使用中,对于需要多次注射或者输液的儿童患者尤其是婴幼儿来说,能够减少多次穿刺的痛苦,也能够安抚患者的情绪,对提高儿科的治疗水平有极大的帮助,受到广大家长的好评。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成功率还是值得研究的,因为许多临床应用表明,这种输注器材在留置时的技术要求比较高,稍有不慎,就需要重新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的技术,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1 临床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现状

1.1 忽略无菌操作的要求 静脉留置针在穿刺以及留置期间,对穿刺部位的消毒情况比较严格,要求保证穿刺部位的无菌环境。但是具体的使用中,有些护士或者护理人员,由于专业技术和工作态度,经常或忽视这种要求,比如在操作时未进行严格的消毒程序,或者消毒不彻底,采用敷衍的态度,更甚者多次穿刺时不按要求更换留置针。穿刺后以及出针后,未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和更换无菌透明贴膜。

1.2 选择血管和穿刺时技术不够 此类的留置针主要的应用对象是婴幼儿和儿童,由于他们身上的血管比较细小,穿刺时很容易引发穿刺部位的肿胀情况;同时有的护理人员的穿刺技巧也存在问题,有的需要多次穿刺才能成功,给患儿带来痛苦。

1.3 留置针的选择方面 在临床使用中,静脉留置针也是有区别的。考虑到儿童的血管发育情况以及儿童的多动天性,护理人员应该在满足治疗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细小的、较短的留置针,减少对儿童的影响,降低留置针对儿童血管内壁的磨损。但是实际使用中有的护理人员忽视了这一要求,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1.4 穿刺成功率手的质疑 在具体的使用实际中,我们发现有的护理人员自身的穿刺技术不佳,导致留置不成功;这其中也有家长的因素,家长关心爱护孩子的心态无形当中给护理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他们正常水平的发挥。

2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的优化方法

2.1 正确的选择穿刺血管 进行穿刺时,护理人员要考虑到患者的生理特征,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地选择穿刺血管。一般而言,穿刺时应该注意选择比较清晰的静脉,与普通注射一样,要选择血管粗大、血流量丰富的上臂或者头皮血管。

2.2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静脉留置针的留置部位 临床研究发现,对于早产儿来说,采用腋静脉留置穿刺的成功率比较高,并且可以留置的时间长,对患者的影响较小;对于婴幼儿来说,最好是选择头皮静脉;对于稍大一些的儿童,可以选择手背静脉走向直且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并且嘱咐其不要移动穿刺针管。

2.3 严格要求穿刺的程序 穿刺时,应该严格要求护理人员的具体操作程序。首先应该保证穿刺时的无菌环境。穿刺时,护理人员应该对穿刺部位的皮肤采取常规的消毒,如若选择头皮穿刺,则应该将穿刺部位的头发剃去,以免造成感染。其次,对于留置针的穿刺角度也有要求。一般而言,进针角度以15—30°为宜,缓慢地进入到血管中去,避免针头对血管内壁的损坏。

2.4 留置针的固定方法 由于患者的年龄特征以及生理特征,在固定留置针时,难度比较大。因为小儿自身无自我控制意识,经常会触动留置针。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认为应该尽量采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的方法。在固定前一定要对穿刺部再次进行消毒,并且保持周围皮肤的干燥,以便于发挥透明贴膜的黏贴作用。同时为了保证留置针的稳定性,在实践中还可以在贴透明敷贴周边加粘3M宽透气胶带,效果也比较好。临床中,在固定留置针时,也要主要到头皮针与肝素帽、输液器末段与留置针近心端肢体均需用胶布固定,遇牵拉时,可极大地缓冲外力。肢体留置导管者,为避免肢体过度活动,可用托板适当固定肢体,防止导管扭曲及脱出。

2.5 合理的进行封管 封管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要求合理人员要妥善处理好下面两个问题:

2.5.1 封管液的选择 在留置时对封管注射封管液是为了给管腔加压力,以防止血管内的血液倒流。为了提高封管的质量,减少血液倒流现象的发生,降低患儿的痛苦,现在临床上一般使用生理盐水这一封管液,既有利于患儿的生理需要,且符合经济原则。并且生理盐水自身对患儿的身体有利,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小,能够降低各种并发症,也不受病种限制,尤其对肝素钠禁忌证,如消化道出血、DIC、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肝肾功能不全等病人适用。

2.5.2 封管方式的选择 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操作是否成功,封管液要选择合适,封管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封管时要求正压封管,边退针边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注速度宜慢,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可采用脉冲式推注封管液,封管液脉冲式封管较封管液匀速推注封管静脉炎发生率低,留置时间长。

3 结 语

要想切实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成功率的,就要严格要求护理人员的穿刺规范化程序,提高他们的穿刺技术以及选择穿刺血管的技巧,并且要探讨合理的固定方法,做好封管等工作,才能保证静脉留置针的有效使用,保证患儿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琴,徐孝华,蔡淑琴.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0):925—926.

[2] 高慧玲,李淑红,虎倩.70例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3):396—397.

第4篇

[关键词]:脱硫技改 防腐工程 安装管理

本期工程是属于改造工程,由于此工程罐体所接触的介质均为腐蚀性较强的烟气及石膏,使用环境较为恶劣,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防腐层脱落,罐壁及支撑梁腐蚀穿孔,产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因防腐层出现问题要多次进行返修,降低了设备的运行率。其中此工程是在机组大修时进行修复完成,其工期被压缩只有15天要完成1600多个 m2的施工面积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要提高功效,降低工期来完成此工作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一、小组概况

小组基本概况表

按照常规方法施工工期进行,但由于受环境及其工期影响,检修时间短等环境因素制约,常规方法实施存在较大困难。若是按照常规工期无法满足,所以采取投入加热器及抽风机连续24小时作业。

(1)检修防腐施工的时间是由运行单位规定的,必须在15天内完成施工恢复投产运行,塔内防腐衬胶施工占了3工作日,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是12小时,总共36小时, 那就是说防腐衬胶施工的时间只能是≤24小时,但按照常规施工方法来计算,防腐施工完成总共要用去12小时/次,其步骤分别是:

全部防腐施工完成就要36小时/次,超过了24小时(即大于3个工作日),延长了安装的工期,增加项目的成本,大大影响检修工期及时性,工期延长了。

(2)现状调查表明:防腐衬胶施工使用12小时的最大原因是主要由于受空气及外部环境影响,拖慢了胶皮及罐壁上底涂固化两步骤的速度,所以要从这两步骤着手实施有效的方法和工机具协助完成。如果可以把每组胶皮上底涂固化时间由12小时减少到8小时,要想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是可以达到的。

确定主要原因:

对影响防腐衬胶工期的各末端因素,一一进行要因确认;

防腐衬胶施工要因确认表

序号 项目 要因确认 确认方法 要因确认

1 涂装工人不能按工艺要求进行涂装作业 通过对涂装作业进行现场调查,发现进行涂装作业的施工人员均为有经验的施工人员,从事涂装作业的时间均在2年半以上,经验丰富,能熟练地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涂装作业。 现场调查 非要因

2 喷砂机气源压力达不到要求 小组成员通过对喷砂间的喷砂机进行调查,发现喷砂机气源压力只能达到0.4MPa,而工艺要求喷砂机的气源压力必须达到0.5MPa以上。 现场调查 要因

3 喷砂磨料砂粒粒径过细 小组成员通过对喷砂间的喷砂作业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发现喷砂工在使用喷砂磨料时,为了节约成本,将磨料砂粒不经过筛选,多次反复回收使用,经过反复回收使用的砂粒粒径经测量多数在0.5mm以下,对厚度在3mm以上的工件喷砂质量无法达到要求。 现场调查 要因

4 稀释剂配比不合适 小组成员通过对现场涂装作业进行调查,发现施工人员在使用新型的罐体专用涂料进行喷涂时,对稀释剂的配比按照厂家提供的参考用量,但对产品跟踪检查发现,涂装后利用划痕法对漆膜的附着力进行检测,只能达到5级,漆膜容易剥落,经与厂家联系后,厂家认为现场漆种的稀释剂调配不合适。 现场调查 要因

5 工件的表面处理不干净 小组成员对防腐衬胶期间在涂装作业前的底层处理进行跟踪调查,现场施工人员在涂装作业前均对工件表面进行了除油处理,对各种焊缝外露表面及不平整的部位均按要求进行了打磨。 现场调查 非要因

6 层间干燥时间过短 小组成员对涂装作业进行跟踪调查,工人在作业时,层间干燥时间一般控制在24小时,阴雨天适当延长,符合工艺要求的层间干燥时间。 现场调查 非要因

7 底层涂料附着力差 现场对以前使用的底层涂料为醇酸类底漆,现改用耐腐蚀性更强的罐壁专用防腐涂料,从厂家提供的介绍资料中分析,我们认为该种涂料的附着力较以前使用的涂料有明显提高,并更合适我厂产品使用的特殊工况。 讨论分析 非要因

8 表层涂层附着力差 现场使用的表层涂层材料统一为与底层涂料配套的面漆,附着力较好。 讨论分析 非要因

9 作业环境中灰尘多,有杂质 在对喷砂间及喷漆间进行了整修,整个涂装作业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基本能达到工艺文件规定的环境要求。 讨论分析 非要因

小组成员在对喷砂设备进行巡查时发现,喷砂机上气源压力表指示的压力只有0.4Mpa,无法达到工艺要求,小组成员尽快向项目主负责人汇报,由项目施工负责部门进行方案设计,施工队伍对设备进行改造,在喷砂机及压风机管道中间增加了2个15m3的储气罐,增加了喷砂机的气源压力,经过改造后的喷砂机气源压力达到0.5 Mpa以上,满足了工艺要求。

现场对喷砂所使用的磨料主要是铜矿砂磨料,小组成员通过现场调查发现,施工方为了节约成本,将铜矿砂磨料未经筛选多次循环反复使用,由于磨料磨损和破碎,一些磨料的粒径经检测在0.5mm以下,磨料粒径过细,效果较差,造成喷砂后工件表面粗糙度无法达到要求。针对该问题,小组成员经过跟踪检查发现,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磨料在使用2周左右就要进行筛选,不合格的磨料必须报废。因此,小组成员制定了详细的喷砂作业操作规程,在操作规程中对不同的工件所用的磨料粒径、磨料的筛选周期及报废标准均进行了详细规定,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喷砂作业。

针对现场使用的特殊工况条件,接触介质均为腐蚀性很强的石膏。为了增加涂层的附着力及抗腐蚀能力,项目部与涂料公司联系,要求提供一种更适合现场产品使用的一种防腐涂料,经厂家推荐,将现场以前使用的防腐涂料改为一种高分子罐体专用防腐涂料,在涂料生产厂的指导下women小组经过多次试验,寻找该漆种合适的稀释剂配比参数.从试验数据可发现,当稀释剂的配比为4.5-5%时,漆膜的附着力最好,为1级,因此我们小组将该漆种涂装时稀释剂的配比定为4.5-5%,并要求施工队伍安排专人对该漆种进行调配。

本次QC活动的各项改进措施实施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实际证明及对比,其防腐衬胶施工工期得以较好的控制,加快了施工进度。

从活动前后的柱状图对比可以看出,活动后防腐施工工期大大降低了;减少人力的付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确保工程顺利投产。

通过本次活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了防腐施工工期,确保了工程按期通过竣工验收投产,维护了我公司的信誉,同时赢得了业主的信赖,为我公司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能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5篇

关键词:河流治理;建设管理;建议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对于中小河流而言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从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讲,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不断深入,为了有效改善其广大人们生活用水环境及农村水污染等问题,文章通过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简要分析,提出了我国目前在中小河流治理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以便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工程概况

以某市为例,中小河流将近有五十多条,由于长年使用未得到妥善处理,故此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等几个方面:一是河道基础防洪能力较弱,一旦发生洪水等自然灾害很难起到防洪的作用,安全隐患极大。二是排污抗涝能力不足,因常年未得到清理,故此淤积比较严重,致使排污抗涝能力不足。三是大多数的建筑物因沿河流而建,所以破坏了河流原有的排涝功能,致使多数河流荒废。四是资金投入不足,整理力度难以全覆盖。据相关资料记载,水利部在进行中小河流治理的过程中,虽然在很多项目上给出了明确地规定,但是真正落实到实处的规划项目却很少,从这一点来看,对于工程项目还需要进行强有力的监督,提高项目整体功能的效用,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 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资金不及时到位

资金不足是影响中小河流治理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来讲,中小河流治理是由三方共同承担,70%是由中央、省市承担,30%由相关投资方承担。但是往往在拨款上存在延迟等现象,这就导致费用紧张,购置相关机械设备不及时,工程材料也很难在第一时间被输送至施工现场,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2.2 拆迁费用少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按照上级批复均不考虑永久征地和树木补偿费,仅考虑临时占地和青苗补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按照国家《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河道堤防及两侧滩地管理权本属于河道管理部门,但是由于一直没有确权划界,产权不明确,一直以来,沿线老百姓河道滩地上种植树木,建设房屋,因此永久占地实际是存在的,需要清理的树木也很多,场地清理工作难度非常大,制约着工程进度,关乎社会的稳定。

2.3 抢工期赶进度

在一些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中,有些招投标企业为了弥补因批复不及时而导致的工期拖延等现象,就在施工阶段压缩整个施工期,这样就会出现因赶工期而忽视某些工序,甚至难以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合理施工,最后导致影响质量,在日后的使用中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2.4 档案整理、归档不及时

任何一项工程建设都是由很多项工序来完成的,对于中小河流治理来讲更是如此,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工程资料都要进行合理的归档、分类,这样有助于对工程建设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但是在现实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对其进行档案整理和归档,导致验收阶段极其被动。

2.5 重建轻管

在中小河流治理中我们发现,很多工程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工程管理控制极其严格,管理体制也比较健全。但是在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却很少有人会对其进行维护,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惯例”,忽视对中小河流质量的管理,使得高效的工程建设经费难以得到保障,最终使水利工程建设出现了重建轻管的现象。

2.6 水资源未充分利用

治理过程中发现,中小河流多位于边界河道之上,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周围建筑物较多且在施工的过程中破坏了沿线周边的河堤,从而导致河道难以发挥应有地效用,使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3 意见和建议

3.1 完善建设单位机构

项目管理人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中小河流项目治理的开展,在组建项目初期,可以依照项目的需要设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并且明确至个人,同时还要建立相应地奖惩制度,从生产管理的各个阶段成立其监督小组来完善对整个工程建设的监督与管理,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良好的生产环境。在具体措施上,分级落实质量责任制,严格按合同、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监理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实行旁站、巡视和平行检测,按监理细则对工程质量和进度进行控制,施工单位建立建全质量保证体系,认真实行“三检制”。

3.2 选择项目管理模式

一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除了业主方外,还有许多单位参加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检测单位、供货单位、运行管理单位、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等。编制项目组织结构图应能够表达业主方及项目的参建方有关的各工作部门之间的组织关系,而且都有各自的项目管理的任务和管理职能分工,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建立管理职能分工表,使管理职能的分工清晰和严谨。

3.3 加强对项目工程的动态管理

一是工程投资目标的动态控制,将投资目标进行分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投资目标进行动态跟踪和控制,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二是对工程进度目标的动态控制。按照进度控制的要求,收集工程进度实际值,定期对工程进度的计划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发现进度有偏差,则采取纠偏措施进行纠偏,具体办法如:落实加快工程进度所需资金,调整设计、改进施工方法,改变施工机具等。三是对工程质量目标的动态控制。质量目标不仅是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包括材料、半成品、成品和有关设备的质量,项目法人应通过委托第三方检测,及时对上述的质量进行跟踪和控制,以便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3.4 加强人员管理

工程建设离不开人的实施与管理,作为施工建设的主体,人在施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整个施工阶段,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的安全意识,不断灌输其安全的重要性,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治理工程的质量。

3.5 强化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根据国家《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制定档案管理实施细则。明确档案工作负责人员,形成了各参建单位和有关人员各尽其责、各尽其职的工作制度,有效保证了工程资料收集的及时、准确、完整。

3.6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通过技术培训,提高现场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促进施工质量管理实施。加强施工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特种行业专业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操作人员操作水平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注重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培养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促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降低工程事故发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深化与改革,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对于生活环境也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文章通过简要分析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解决措施,对于改善水资源环境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重要的影响意义,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可与支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真正意义上促进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后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

第6篇

关键词 工作流程 毕业实践 软件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5.025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ion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Design Based on Work Flow 

ZHENG Xiang, XIAN Min, WU Peng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ichuan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llege, Deyang, Sichuan 618000) 

Abstract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 put forward by the enterprise workflow design graduat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pproach. Firs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the process of graduating from the problems, and then graduate softwar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practice, for example,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of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enterpris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graduation workflow design integrated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 work flow; graduation practice; software technology 

1 当前高职教育毕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高职教学工作的开展来看,我国大多数地区的高职院校通常都会将毕业综合实践列为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来实施。①高职学院的学生在经过两年半的学习之后,都会安排到企业参加毕业顶岗实习并撰写毕业论文。毕业顶岗实习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增长了学生的社会阅历,是毕业生进入企业之前一个必要的实践环节。然而企业中实际岗位的锻炼缺乏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总结归纳,毕业论文没有系统的毕业设计活动作支撑,导致论文的学术性与实习的实践性脱节。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学生的论文都是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渠道找到的资料东拼西凑而成,抄袭情况较为普遍。除了学生能力不足、指导渠道不畅通、指导教师对论文要求不严格等因素,造成上述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对毕业综合实践设计及考核方式不当。②只有对高职毕业综合实践进行整体式设计、阶段性推进和过程化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职毕业综合实践体系“有名无实”的现状,使其真正发挥教学“风向标”和就业“快车道”的作用。③ 

为了提高毕业综合实践的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我院将毕业综合实践分为两个步骤进行。首先在学校进行为期六周的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再参加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活动。在毕业设计实训环节中,学生首先要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然后根据毕业设计内容完成毕业论文,最后参加毕业答辩。毕业生在单位顶岗实习活动中,只需要提交周记、实习单位评价和实习报告。毕业综合实践是以往课程设计、教学实验、实训等环节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术应用能力与技能在实践环节中的具体应用,是毕业生走向就业岗位前的最终训练。④ 

2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思路及实施方案 

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开展有利于毕业生熟悉企业工作流程,达到“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按照三个步骤来完成,首先调研企业工作流程分析职业能力要求,然后进行毕业设计整体设计,最后制定具体实践环节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步骤 

2.1 企业工作流程及职业能力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首先要完成的是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我们在毕业实践整体方案制定过程中,首先对大量的企业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工作流程以及工作过程中涉及的岗位配置情况;然后邀请了本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以企业岗位的工作技能要求为出发点,充分了解在岗位对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专业知识以及工作技能的要求。通过企业调研和专家座谈,能够清晰地认识企业工作流程、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及岗位工作任务的关联。在此基础上,将企业的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加以修整转化为毕业设计项目,然后再对整个毕业设计的工作项目细分,详细描述完成工作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⑤ 

表2 实践环节设计表 

2.2 毕业实践整体设计 

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结果,将软件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选题及需求分析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要选择毕业设计所做的项目,然后与客户进行沟通完成需求分析任务,最后撰写需求分析文档,为期半周。第二阶段是系统设计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要完成系统整体流程设计、系统用例图设计、数据模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以及开发框架搭建等工作,为期半周。系统设计对设计人员职业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具有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业务流程和数据库设计等环节都需要教师的参与。第三阶段是编码开发阶段,在此阶段学生需要在开发框架基础上完成各个功能模块的开发,最终进行代码整合,为期两到三周。第四阶段是系统测试阶段,学生要完成测试脚本和案例的设计工作,对系统进行功能性测试,如果发现Bug存在,还需要对Bug进行修正,最后撰写软件测试文档。第五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毕业论文,学生从项目的需求文档、设计文档及测试文档中提取具体的解决方案,和理论知识相结合,以此为基础撰写毕业论文。以实际项目为基础项目开发为主线完成的毕业论文内容丰富,不会出现东拼西凑的情况。 

2.3 实践环节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第三个步骤就是实践环节设计,为实践过程中每个环节制定任务目标和知识点要求,教师要监控学生整个毕业实践过程中任务完成情况,针对学生掌握情况不好的知识点进行辅导。学生在系统设计阶段将系统开发框架搭建完成,在此基础上进行编码开发。学生针对每个功能模块,在SSH框架中进行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及数据持久层的开发即可。表2中提供了用户登录验证功能模块开发环节的设计方案。 

3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实施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综合实践设计完成后,经实践效果证明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基准的毕业综合实践环节,在传统的高职教育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环节前加入了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创建了一种以企业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实践教育模式,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来整合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教学效果与以前相比有明显改善。 

注释 

① 毛成波.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现状分析[J].才智,2012.9. 

② 于燕,刘小兵.高职毕业综合实践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9. 

③ 吴建平,顾志刚.导生制在毕业综合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论坛,2008.1. 

第7篇

关键词:切削加工 积屑瘤 成因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G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072-02

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在切削速度不高且又能形成带状切屑的情况下,往往会在切削刃口附近粘结一块剖面层三角状或鼻状的金属块,它包围在切削刃且覆盖部分前面,我们将其称之为积屑瘤。而事实证明,积屑瘤的硬度大大高于加工零件材料的硬度,且不易被除去,因此,在零件加工过程中,会给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造成进一步的恶化。所以,如何做好积屑瘤的预防工作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笔者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与相关参考文献,就切削加工中积屑瘤的成因进行了粗浅分析与探讨,并提出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1 积屑瘤的成因

在切削塑性金属的过程中,如若我们能够将切削的实际速度始终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话,那么一方面,会使得刀具的前刀面与新产生的切屑底层金属之间形成相互挤压与摩擦,进而致使刀具的前刀面存在的氧化膜以及吸附膜被破坏,从而致使切屑底层的金属与刀具的前刀面实际接触面积变得越来越大,从而为形成积屑瘤提供必要条件。而在另一方面,会使切削底层金属与切削温度产生滞流层作用,使得切削上层金属与切削底层金属发生滑移问题,并且随着不断增加的切削时间,切削的温度也被不断地升高,刀具与切屑的摩擦力也会不断加剧,不断加强压力作用,而一旦滞流层停止了流动,那么势必会与刀具的前刀面发生粘结,并且在不断推动的后继切屑作用下,切屑上层金属与切屑底层金属之间发生脱离,为积屑瘤的产生预留下了重要的空间。尤其是新滞流层还与刀具前刀面发生粘结,产生加工硬化,长此以往势必会形成积屑瘤,基本形式如图1所示。

可以说积屑瘤的整个产生、成长、脱落的过程,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并且会在整个切削的过程中周而复始地不断出现。而积屑瘤又拥有着极高的硬度,是一般被加工材料的两倍到3倍之间。因此,当相对稳定时,积屑瘤覆盖在切削刃上,还可以起到保护刀具,降低磨损的重要作用。但是一旦处于不稳定状态下时,积屑瘤的碎片就会嵌入工件表面,给工件表面造成硬质点,并且会进一步加剧对刀具的磨损程度。

2 积屑瘤在切削中产生的影响

第一,切削刃和前刀面会被屑瘤包盖住一部分,因此,在切削的整个过程之中,也代替了切削刃和前刀面进行了切削作业,进而起到了保护切削刃以及前刀面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积屑瘤的稳定性极差会随着切削加工而不断变化。所以,一旦刀具上的积屑瘤被迫脱离,那么刀具表面也会由于焊结作用被带走一部分,从而加剧刀具的磨损情况。

第二,刀具前角会随着积屑瘤的不断增大而相应发生变化,尤其是当积屑瘤足够大且刀具前角达到30°左右,那么切削力势必会被不断降低。同时,积屑瘤前端也会伸出切削刃之外,增大切削厚度,进而影响机械加工尺寸的精确度,如图2所示。

而正是由于上述因素使得在整个切削过程之中积屑瘤极为不稳定,时而生、时而灭。所以,在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尺寸不仅不易控制,且极易在加工零件的表面之上粘结积屑瘤碎片,加大零件表面的粗糙程序。

3 积屑瘤增大了零件表面的粗糙度并对机械产品性能造成影响

第一,积屑瘤的出现极大地加剧了加工零件表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对机械产品的实际要求精确程度带来了巨大的恶劣影响。这是因为机械产品都是由各个零部件进行组合装配的,因此,其在整个组合装配过程之中,各个零部件表面如若加工过于粗糙,那么无论是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还是过盈配合都会对他们的实际配合性质产生巨大的影响,进而大大降低机械产品的精确度。如:在间隙配合上,由于零件表面的粗糙程度被积屑瘤大大加剧了,所以在初期磨损阶段势必会改变配合间隙的性质,从而使机械在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以后就会逐渐出现漏油、漏气、振动、噪声等诸多的不良问题,使得机械设备无法进行正常运转。而过盈配合则是配合表面的凸峰在相互挤压的情况下,实际有效的过盈被不断地减少,致使配合表面的结合强度不断降低,进而机械产品的整体精确受到严重影响。

第二,积屑瘤的出现使得零部件表面的粗糙度极具加大,影响了加工零件的实际耐磨性能。而也正因如此,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摩擦面的材料、条件等因素与零件的耐磨性能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在不改变基础条件的大背景下,表面粗糙度会对摩擦面的磨损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一旦两个接触表面都过于粗糙,那么势必会先接触到一些凸峰的顶部,进而导致理论接触面积大于实际的接触面积,实际承受压强也被不断增大,进一步加剧磨损情况,影响机械产品的整体质量。

4 预防切削加工中积屑瘤产生的具体措施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到,要想形成积屑瘤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也正因如此,应该从两个条件入手,对积屑瘤的产生进行预防。

4.1 做好切削加工时切削速度、切削温度的控制

积屑瘤的产生直接受到切屑速度、切削温度的影响。所以,选择适合的切削速度与切削温度就能够有效预防切屑瘤的产生,从而更好地提高机械加工质量。正如图3所示,在进行低速切削时vc≤3 m/min,切削的温度较低;在进行高速切削时vc≥60 m/min,相比之下切削温度则较高。而在这两种情况之下,刀具与切削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所以也不易发生粘结,就不会形成积屑瘤。而当切削速度在二者之间为中速时vc=20 m/min,则刀具与切屑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极易产生积屑瘤。也正因如此,在切削加工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效规避能够产生积屑瘤的切削速度,将切削速度调整至较高或较低的程度。

而当切削温度在300 ℃以下时,不易产生积屑瘤;当切削温度在500 ℃以上时,工件材料的剪切强度较低,切削底层金属极易软化,因此,也不易产生积屑瘤;当切削温度在350 ℃到400 ℃之间时,极易产生积屑瘤。所以,在切削过程中,要注意切屑与前刀面摩擦所产生的温度,做好温度区间的控制。

4.2 做好进给量和刀具前角的控制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当加大进给量时,切削厚度会被不断增大,切削温度会被不断提升,而伴随着刀具与切屑接触时间的不断越长,积屑瘤的高度也势必会不断越高。所以,选择合理的切削速度与进给量对有效防止积屑瘤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通过实例分析,研究人员能够认识到,当前角大于35°时积屑瘤是不会产生的。

5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切削加工过程中积屑瘤的产生进行了粗浅分析,也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形成积屑瘤,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切削与刀具的前刀面的冷旱面积足够大;第二则是积屑瘤的加工硬化强度足够,只有拥有上述两个条件,才能够代替刀具进行切割。所以,在切削过程中要想有效防止积屑瘤的出现,在实际工作之中必须要选择拥有优异性能的切削液,进而起到降低切削温度的目的,并且进一步减少切削与刀具之间的冷焊面积。同时,还可以采取提高零件加工切削速度的方法,提高切削温度,进而降低切削底层金属的屈服强度,以此从切削根本上控制积屑瘤的产生,从而制作出更多、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的高质量零件。

参考文献

[1] 郑文虎,齐海生.积屑瘤对精加工的影响[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6(4):43-44.

[2] 刘强.关于工件加工中积屑瘤形成的原因分析[J].湖南农机,2014(6):58-59.

[3] 李凤初.机械加工中有关积屑瘤的探讨[J].湖南农机,2013

(5):114-115.

[4] 鞠海华.车削加工中的积屑瘤控制[J].机床与液压,2012

(10):164-166.

[5] 方科喜.浅谈积屑瘤对加工精度的影响[J].机电元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