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1:26:42
序论:在您撰写旅游文化开发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1.旅游基础设施逐步改善。(1)市道路系统日趋完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境内有洛湛铁路、衡枣高速、永连公路三大交通动脉,区位优势逐步显现。(2)相关配套设施明显改善。市供水、电、气系统完备,环境卫生良好,为市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旅游服务设施发展很快。全市现有各类旅行社1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拥有星级饭店20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省旅游餐饮示范点1处。
(二)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1)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历史名人众多,如舜帝、柳宗元、怀素、周敦颐、黄庭坚等;地方文化丰富,如舜文化、柳文化、碑文化、女书文化、草书文化等。此外,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塔、阁、桥两千多处,已被国家、省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8处。(2)风景优美,自然景观独特。是以山多水秀闻名的。潇水南北纵切,湘江西东纵横;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金洞林场4大国家森林公园分布境内,全境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水相间,风景独特。(3)少数民族众多,民俗风情古朴。境内居民共有29个民族成分,以汉族、瑶族、壮族为主,这使得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地方气息浓郁,对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三)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经营管理网络
已经初步形成了芝山柳文化、九疑山舜文化、阳明山佛教文化、浯溪古书法碑林、江华江永瑶文化、道州濂溪故里、中心城区百里平湖和舜皇山生态旅游区等九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基本上形成了较完善的旅游经营管理网络。
二、市旅游文化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文化主题的物化
文化主题的物化,即将旅游文化的内涵用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载体体现出来。旅游者外出旅游,其目的是观光、游览、娱乐、休闲,获得一种经历,而绝不是研究某一种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只有通过一系列的物化过程,以一种独特的、直观的、可感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为旅游者所接受。因此,开发旅游文化,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文化主题的物化。市要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就必须注意文化主题的物化。但是,旅游文化的物化问题不容乐观,以柳文化和舜文化为例:关于柳文化的唯一的景点就是柳子庙,而闻名天下的“八景”现在大都难觅踪迹;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是,目前只有舜帝陵与舜文化有关。
(二)文化内涵的拓展和延伸
旅游者的需求千变万化,若旅游文化仅仅固守其原本的文化基础,最终只会被旅游者所遗弃。作为具有重要吸引功能的旅游文化,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的汲取新的营养,拓展其内涵,延伸其外延。市在文化内涵的拓展和延伸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柳文化在旅游者的印象中,基本上还停留在柳宗元时代;舜文化的开发,其目标顾客主要是拜祖、寻根的旅游者;女书文化正在进一步被遗忘……这种局面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旅游文化的物化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市的旅游文化基本上还保持在固有的模式上,其内涵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使得旅游者和旅游文化之间缺乏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旅游者对其敬而远之。
(三)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二者并不矛盾,关键在于能否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目前,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性破坏,在我国时有发生:建设性破坏,景区超载开发、错位开发、索道建设等,屡见不鲜;保护性破坏,以保护为名,却使得景区失去原真性、整体性;管理性破坏,由于旅游区管理不善,使得环境受到污染……目前,虽然市还没有发生严重的开发性破坏,但由于开发不当,导致旅游事故的事情也有发生。因此,市在开发旅游文化时,应该以此为鉴,在保护与开发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市旅游文化开发的对策
(一)突出地域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首先,突出“舜文化”特色,兼顾“柳文化”。开发舜文化,应注重“德”、“教化”,将与舜文化相关的载体联合起来,即以“舜文化”为主题,将舜文化、碑文化、舜帝陵结合起来,以九嶷山风景区为基地,根据游客的需求,有特色、有重点的整体开发,形成立体开发网络。开发柳文化,可重修八景,恢复当年风貌,既要突出柳宗元纵情山水的欣喜,也要流露出“独钓寒江雪”的孤独,并将柳子庙作为凭吊柳宗元的场所,将柳宗元当年的游览线路贯穿起来,形成一条独特的旅游线路。其次,纵向开发,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开发市旅游文化资源,可纵向开发,将的古老文化以时间为纽带,一一展现出来,突出其历史的厚重性,把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历史文明结合起来,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二)科学开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市开发旅游文化,必须深入挖掘,将其内涵和游客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如瑶文化,可突出少数民族的生活情趣,开发一系列的节庆活动,如“盘王节”、“耍春牛”、“敬鸟节”、“坐歌堂与送亲”等,让游客和瑶族人有一个亲密的接触机会。此外,可通过题材和立意(突出其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形态设计(张扬其个性特征,设计不同人物形象)、材质(通过木、竹、金属等不同的材质,开发独特的旅游工艺品)等,从不同的方面展现瑶族人民的风貌。
(三)增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
市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在不破坏原生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应增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首先,可以利用声、光、电等先进技术,以时光倒流的方式让游客欣赏的历史文化;其次,与特色文化相结合,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让游客接受古老文化的熏陶,如体验舜帝的耕作方式、学习怀素芭蕉练字、模仿柳宗元“独钓寒江雪”、参加瑶族的节庆活动、认识女书等等,通过种种途径,让游客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了解市的旅游文化,将游、娱、乐和旅游文化融于一体,从而达到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的目的。
(四)加强宣传促销,塑造旅游形象
首先,科学、统一规划旅游文化资源,将市的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某种联系贯穿起来,凝结在一起,从而改变旅游资源零散、不集中的弊端;其次,将“舜文化”和“柳文化”作为对外宣传的重点,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利用图片、影视,塑造其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形象,改变过去落后的旧面貌;最后,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游客提供一个优美、干净、卫生的旅游环境,展示市的良好面貌。
参考文献
[1]潘宝明,中国旅游文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2]秦方,浅析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设计[J],知识经济,2008(5):164-165
[3]/sxfx/yzfx/200706120013.htm
[4]/wh/Index.html
[5]熊晶,李玉国,秦皇岛旅游文化开发探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3):47-49
[6]李燕琴,张茵,彭建,旅游资源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________苗族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给当地带来了经济发展,也引发了社会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保护;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急功近利,管理缺位和保护不力等原因,也带来了环境被破坏,文化被误解、歪曲等负面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凸显了________苗族传统文化在立法方面的缺失和执法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加快____苗族文化旅游的立法步伐,尤显迫切。本文就此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____苗族传统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差异性和不可再生性。____旅游文化资源普遍存在苗族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差异性与不可再生性。整个____区以峡谷、奇山、奇瀑等自然景观为基础,“静、野、奇、特”的峡谷风光与苗族特色浓郁的民族文化相得益彰。夯沙乡集镇体验以苗族鼓舞为代表的民族演艺文化,夯吉村摄苗寨美景,学苗家武术,踏“弹琴场”听天籁之音,大丰冲 “太阳鼓”观奇瀑,唱《吕洞神活》,吕洞村感悟以圣山祭祀为依托的苗族祭祀文化,矮坡村品黄金茶,排拔摘瓜果蔬菜,吃农家饭回归山野,新田老寨古榉木树下听____爱情故事,置云海天堂看沧桑圣山。由此可见,____苗族文化与旅游资源呈现出与其他苗族地区,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不一样的天赋。
(二)____苗族旅游文化产业起步迟、规模小与多样性。____苗族旅游文化产业于21世纪因____州“百千万工程”逐渐兴起,开始有了一定的规模,逐渐形成六种产业类型。一是小桥流水型。主要以梯子村和夯沙村为代表,依托夯沙河纯净的山体资源和恬静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充分挖掘当地特有的“桃花虫”和苗育饮食文化,以赤脚抓螃蟹,捉挑花虫为主要娱乐方式,以桃花虫和长桌宴为主要特色饮食及小桥上柳荫下欣赏田园美景。二是地方特色餐饮型。主要以吕洞村苗家酸鱼、苗家酸肉等地方特色餐馆为代表的特色饮食文化,以“吃”为主要旅游内容,并辅以一定的休闲活动项目。三是少数民族风情型。主要以夯吉村为代表,依托当地苗族长期存在的独特的民俗文化,如村寨风水及建筑构造、生产方式、苗族织锦、民族服饰、节庆(武术表演),、稀缺的“弹琴场”等资源进行开发,以体验苗族风情为主。四是农作物采摘型。以矮坡村、吕洞村为代表的万亩生态茶文化旅游区,依托当地特有的黄金茶、猕猴桃、桃子、李子、梨子等经济作物,以游客采摘为主要体验,辅之以一定餐饮和休闲娱乐活动。五是农家庭院型。以排拔、蜂塘的部分农家乐接结点为代表,依托周围的自然环境,当地原生态的农事生态活动,并辅以一这的娱乐活动。六是科技农业型。主要以梯子村、夯沙村为代表的高科技农业种植基地为代表,依托种植景观,以观光为主,并辅以一定的购物活动。
旅游开发对____苗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开发过程其实就是保护过程,要在发掘、整理和提炼____苗族、风俗习惯、历史掌故、神话传说,民间艺术,舞蹈戏曲,音乐美术,民间技艺,服饰饮食,接待礼仪等苗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注重保护。当前,____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过程面临突出的法制问题。一是商业化趋重,苗族文化“失真”问题;二是文化同化使其原生态环境开始面临的破坏。
(一)客家文化资源空间布局分散。龙南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保存有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但资源分散在各乡村地区,可进入性较差,不利于龙南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
(二)区域经济不发达、旅游交通及配套设施不健全。龙南位于赣州最南端,附近区域经济落后,极大制约了龙南旅游业的发展。同时,龙南在旅游交通方面仍存在不足,许多偏远村落的交通及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健全已经严重制约了龙南客家旅游文化的发展。
(三)旅游目的地及景点感知度较低。龙南的客家文化旅游尚未形成特色鲜明、影响力强的旅游地形象。使用国内最常用的搜索引擎“百度”,分别对龙南及福建、广东的几个有代表性的重点客家县利用“县名”、“县旅游”、“县客家旅游”、“县客家文化”四组关键字进行搜索,获得的数据信息能间接反映该客家旅游地的知名度。从统计数据可以了解到,龙南与其他客家县相比,城市知名度相对较低。龙南要发展客家旅游,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机遇分析
(一)国家振兴发展赣南苏区使龙南旅游业开发获得难得的发展环境。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文件中明确了国家将加大对赣南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这对赣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无疑是注入了一支“强力针”。在整个赣南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势必会带动整个赣南地区的旅游发展。为应对全国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提升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江西省提出了“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这为龙南深入开发客家旅游文化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国内经济环境变化为龙南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要素支持。目前,东部地区已经出现产业、资本、信息、项目、人才、技术等要素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对中部欠发达省区的对口帮扶工作和经济技术协作也在不断深入,这些变化无疑为龙南的客家旅游文化深度开发提供了政策、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
(三)居民文化旅游需求被激发为龙南深度开发旅游文化提供了客观依据。随着我国居民旅游产品消费能力增强,闲暇时间增多,人们的旅游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旅游已经成为国民生活的重要部分。同时,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和旅游经验的积累,旅游者对出行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经历了“走马观花”“井喷式”的“黄金周”观光旅游之后,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休闲式的旅游方式,文化旅游在这种大环境下逐步火热起来,这为龙南深度开发旅游文化提供了客观依据。
(四)“千里客家文化旅游长廊”建设优化了龙南旅游开发的区位环境。闽赣粤三省于2011年12月在广东梅州举行了“千里客家文化长廊”区域旅游合作会议,在此次会议上签订了三市五县区域旅游合作协议,并且在资源共享、品牌共建、路线形成、宣传推介、市场营销等方面达成了共识。闽赣粤三地实现旅游区域合作无疑会从整体上提高客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能够极大扩大客家文化旅游的国内外客源市场。龙南地处赣粤交界处,位于“千里客家文化长廊”的中心地带,所以,龙南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优势,挖掘独特的客家旅游资源,打造出具有龙南特色的客家文化的旅游产品。
三、威胁分析
(一)外部其他旅游文化竞争的威胁。当前,世界旅游市场从“供给时代”进入“需求时代”阶段。在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积极开发文化旅游和文化品牌与日俱增的背景下,龙南要深入开发客家文化旅游存在激烈的外部竞争,可以说是周边皆为“劲敌”,竞争日趋白热化。
(二)其他地域同质旅游文化开发的威胁。客家旅游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雷同性和替代性,广东省率先开发客家旅游文化产品,对龙南客家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产生替代和削弱效应。其他客家旅游目的地吸引大量旅游者前去观光游览,对欲来龙南旅游者具有“截流”影响。
四、综合分析
旅游文化艺术品是传递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物质媒介,与当地文化密不可分,不同的旅游景区的文化艺术品一定是有地方特色的、独一无二的,才会让游客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购买、留念的欲望。再次,缺乏产品创新,也是目前保定市旅游文化产品发展的重要瓶颈。保定市辖区22个县,其中不乏富有文化特色产品的县区。如:白洋淀苇编工艺、保定土宝斋布鞋、易水砚、易州彩陶、涞水麻核桃、曲阳石雕、徐水草编、保定铁球等等。每一种地方特色文化产品,都是本地区的文化代言,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但是目前这些具有地区文化特色的产品并没有在旅游景区内发挥出有效的价值。如易水砚、曲阳石雕产品价位高,便携性差,在传统的形式上缺乏产品多样化的创新,针对旅游开发的艺术品形式几乎没有,也是目前保定市旅游文化艺术产品发展受到约束的症结所在。
二、保定市旅游文化艺术品开发对策
旅游文化艺术产品对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和宣传推广旅游资源、弘扬地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保定市旅游文化艺术品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以下开发策略。
1.加强地区传统特色文化精华的研究。
目前,游客对旅游文化艺术品越来越注意文化意义上的消费,文化含量高、地方文化特色浓郁的艺术品对旅游者的吸引越来越大,产生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可观,这无疑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保定旅游艺术产品的开发中,要重视本土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增加地区文化特色、不断升华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文化底蕴,为保定旅游的建设增加真正的软实力,这直接决定着保定旅游业发展的品质和前景。目前,在保定旅游特色文化产品中,发展较好的是白洋淀苇编。苇编是白洋淀传统的手工艺品,取材于白洋淀的苇子,当地的能工巧匠,通过编制,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如立帘、线帘、篱笆帘、鞋子、帽子、包等产品,或制作成色泽淡雅朴素,工艺考究精美的芦苇画。在白洋淀,芦苇编织的产品,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再加之丰富多样的产品类别,增加了游客的选择范围,拓宽了产品的销售市场,受到了游客的极大青睐。这样的产品不但是旅游景区的特色产品,更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文化是旅游产业的不息血脉,如何增强文化生态意识,保护、挖掘、开发并利用好它们,是发展旅游文化艺术品产业必须深思的问题。无论是原有旅游文化艺术品的改造,还是新旅游产品的开发,都必须强化文化的特点,进行文化提升和包装,将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实现两者的双赢①。面对文化与产品的融合,设计者要做到的不是被文化奴役、单纯的“拿来主义”或者毫不粉饰加工的展现,而是要全方面的驾驭、融合、创新,千变万化出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通过新的艺术形式,达到思想层面的精神传达,既是对文化的深刻解读,也是对文化的持续性生命延续。
2.特色定位,确保发展规模。
在保定市旅游文化艺术品的开发中,鲜明的地区特色定位依旧是本地区旅游文化产品发展的根基,上文已经提到,保定地区不乏地区特色文化产品,但是却鲜有把特色文化产品进一步发展成形式多样的艺术形式。在生产规模上,大部分以小手工作坊为主,形式单一,产量低,不成产业,不成系统。针对不同的旅游地区,首先要定位好自己本地区的特色文化,根基于“文化”二字,深度注入当地特色文化之血液②。定位出特色鲜明的开发项目,并进行开发档次与规模的细化,为商品进行良好的市场定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发,才能保证开发出畅销的旅游文化产品。3.设立研发机构,加强与高校的合作。能够满足当代游客高层次精神需求的旅游产品,必须与时俱进,才会可持续发展。设立研发机构,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对促进旅游地区文化艺术品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对旅游文化艺术品的开发进行科学论证与合理引导;另一方面,加大旅游文化艺术品的文化、设计含量,提高品味,减少模仿、抄袭,从而创出保定地区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艺术品。研发机构、高校是设计人才的聚集地,他们思维开阔,具有很强的产品创新能力。与专业的旅游产品设计人员携手,加大特色文化商品的设计与创新的力度,能有效扶持旅游文化艺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发展本地区的特色文化,是发展区域旅游业的重要举措。抓好这一层面的旅游设计研发,促进更好的设计方案产生,使旅游文化艺术品真正的承载地域文化,独具地方特色,形式新颖且多样,必定会使区域旅游文化产品提高一个档次,真正带动保定地区旅游文化产业“活”起来。
三、结语
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很大程度推动当地农业、住宿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进步。然而很多地方对于旅游文化的研究不够透彻,导致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旅游资源没有得以适当的保护以及充分的利用。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利用问题一直是旅游业的研究特点,笔者对于旅游文化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并对于旅游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的问题进行浅析。
一、旅游文化的理论研究
(一)旅游文化的定义
旅游文化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即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等。旅游文化主要包括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两个大方面,传统旅游文化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现代旅游文化还包括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两个内容。旅游文化建设是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旅游文化的范围
旅游文化并不是单纯是抽象的内容,而是包括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生活设施、旅游从业者和接待地环境等在内的各方面因素的总和,包含具体可见的物质文化和抽象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包括人(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财(旅游过程中涉及的经济活动)、物(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品、纪念品)等;精神文化包括旅游服务、消费者体验、环境设施等。总而言之,旅游文化范围包括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涉及的与旅游活动相关的文化内容,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活动中发挥一定作用的精神文化以及物质文化。
(三)旅游文化的地位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已经不断地提高,旅游出行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文化水平是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重要保障。文化因素对于旅游活动产生的影响,也会更加深刻和深远,旅游文化在国人的生活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要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我们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就认清旅游文化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旅游文化的建设。
二、旅游文化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重视开发过程中文化的价值
在对于旅游文化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文化本身,尤其是传统文化本身的价值。众所周知,旅游市场的开发必然会对当地的旅游文化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使得当地的旅游文化逐渐趋于市场化,导致文化的本质与形式发生转变,慢慢失去本身的独特性,使其失去一定的文化价值。因此,我们在开发过程中,应该重视旅游文化自身的价值,并对其进行一定的保护,将其文化价值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注重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旅游文化建设与开发过程中应该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切莫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旅游文化资源的枯竭。对于文化资源的利用应该控制好力度,从而避免文化资源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我国很多民族文化村在开放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每天进出大量的游客,当地的风土人情被严重地破坏,对于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游客量的增多,会对于景区景点内的相关设施造成较大的破坏,例如,有些游客会在树上、墙壁上刻字;会带走景点中的东西等。因此,景区景点应该控制好景点内游客的数量,并且做好景点内各设施的保护工作,让旅游文化资源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结合政府的政策开发与利用
旅游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应该紧密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来实施。在市场经济主导的时代背景下,许多不法商家为了吸引游客,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惜将一些封建迷信、陈规陋俗置于旅游文化的建设工作中,这样的做法非但不会对旅游业的长期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反而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国家应该在其中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对于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进行制止。相关部门应该对于当地的酒店、商家、旅游景区景点进行督促,紧密结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对于当地旅游文化进行建设和开发,提高旅游文化水准,保证旅游文化具有一定的文明性,为游客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
(四)培养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气氛
在旅游文化开发与利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文化气氛的培养。只有注重对于旅游地文化气氛的培养,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才能够提高其旅游价值。现代很多旅游地都不够注重对于旅游文化的培养,当地的商贩、建筑物、交通工具都与其旅游资源的风格极不搭调,文化气氛不够浓。当然,也有一些正面的例子,以云南众多旅游胜地为例,云南的旅游业无论从旅游项目、广告宣传等方面,都能让游客体验到当地浓厚的民族气息,当地的商家大多穿着当地的少数民族服饰,并且在景点还能看到当地的舞蹈表演和习俗展示,很多住宿旅店都是以客栈的形式建立的,尤其具有民族风味,当地的旅游文化气氛非常浓烈。
三、结语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创造性劳动,它与社会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旅游文化作为一种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形态,势必对写作产生影响。纵观古今,我国许多诗人作家就是从旅游文化中吸取营养、获得灵感,并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1.提供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是指作者在写作前,通过观察、体验和感受,从生活中摄取来的,尚未经过取舍、加工、提炼的原始材料,它是作者写作的物质基础。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素材的积累,再高明的作家也写不出好的文章。旅游文化因其内涵的丰富性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在为作者提供写作素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以美的形象呈现出来的山水自然风光,还是沉淀着丰厚文化传统、文化观念的文物古迹,或者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人生感悟等,都能为作者提供极为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李白的浪迹天涯,云游名山大川,他就不可能写出如此此众多的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诗篇;如果没有余秋雨人生旅途上的艰难跋涉,他也就不可能创作出那些大气磅礴、充满思辨色彩的优秀散文。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如果没有诗人作家的行走江湖、浪迹天涯,我国的文学必将逊色不少。
2.开阔写作视野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绝非对生活的简单复制,因而作者往往需要有开阔的视野,才能写出内涵丰富、立意新颖、思想深刻的文章。那么,怎样才能开阔作者的视野呢?其途径固然是多方面的,如读书、交友、深入生活等。但旅游更是作者开阔视野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旅游过程中,作者或登高望远,浮想联翩;或触景伤怀,茅塞顿开;或感物赋形,托物言志。纵观古今,许多诗人作家就是在旅游过程中触思、获得灵感,从而创作出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因而旅游对于开阔写作视野,拓展写作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丰富写作内涵
许多人常常简单的认为,旅游中的游山玩水不过是作者积累素材,获得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性认识的过程。其实,旅游对写作者的作用远非于此。写作者在旅游过程中,固然要翻山涉水,记录旅游经历,抒写个人情怀,但更要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理性思考,才能使作品的内涵更为丰富,主题更为深刻。许多诗人和作者就是在旅游过程中加深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写出内涵丰富的名篇佳作。诗人王之涣正是因为登上鹳雀楼,才写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饱含哲理的千古名句。苏轼如果没有在旅游过程中对庐山的多角度观察,就不可能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辩证思考。如果没有王安石的褒禅山之游,他也就不可能对人生成败的各种要素作出如此辩证的感叹。同样,如果没有余秋雨的人生苦旅,也就不可能有他对历史和社会的深沉的思索。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许多内涵丰富、主题深刻的名篇佳作,都是作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因此我们可以说,旅游可以丰富写作的内涵。
4.激发写作情感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感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资源,这种资源大多是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的。写作实践表明,写作时只有打开情感的闸门,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才能使文章富有生命力。在旅游过程中,无论是观赏山水胜景,还是品评文物古迹,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这正如刘勰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而这种情感,又恰恰是诱发写作动机,丰富写作内涵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当然,作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情感并不会凭空而来,情感的激发和获得是有条件的。首先,作者必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然和人生。其次,作者在平时要多读书,尤其要多读文史著作,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再次,要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尤其在游览人文景观和文物古迹时,一定要放飞思绪,设身处地的展开联想,感悟古人的情怀。
二、从旅游文化中开发写作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旅游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但这些资源并非现成的写作素材。它犹如深埋于地下的矿藏,需要我们去挖掘、开发。因此,我们要寻找恰当的途径,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发掘旅游文化中的写作资源。
1.描绘自然风光,培养观察能力
大自然与写作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正是大自然激发写作灵感的真实写照。我国自然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许多诗人和作家就是在旅游过程中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记录和描绘大自然的优美风光。李白的《望天门山》,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徐霞客的《游黄山记》,碧野的《天山景物记》等都是作者描绘大自然的佳作。旅游作为一种以观察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主的活动,对培养和提高作者的观察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而在旅游中必须加强对作者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作者在旅游中的观察能力,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观察的针对性要强,注意力越集中、越具体,观察的目光就越敏锐,观察就越准确精细。其次,在观察时要注意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我国虽名山大川众多,但又绝不雷同,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可谓气象万千,各具特点。因而在观察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观察时要独具慧眼。再次,要选好观察的角度。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也就不一样。如果没有苏轼对庐山的多角度观察,他就不可能写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千古名句。最后,要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在观察过程中,要处处留心,持之有恒,并及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事实证明,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他们既是喜欢旅游的人,也是善于观察的人。
2.探寻文物古迹,抒写入文情怀
我国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或与历史人物相连,或与历史事件相关,成为旅游者探寻历史事件,凭吊历史人物,感悟历史文化,抒发人文情怀的重要场所。由于文物古迹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因而也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写作资源。我国古代许多诗人作家就是通过对文物古迹的考察和探寻,追寻历史,缅怀先贤,怀古伤今,写出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甫的《蜀相》,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当代散文家余秋雨更是擅长从文物古迹中开发写作资源的大师。他的历史文化散文,基本主题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拓展了散文的写作题材,丰富了传统散文的内涵。从文物古迹中开发写作资源犹如沙里淘金,绝非俯首即得,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首先,作者要有较高的写作素养,才能敏锐地发现隐藏于文物古迹内的丰富的写作素材。其次,要有丰厚的文化积累和对相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再次,要有对相关材料的辨别和取舍能力,要能从众多素材中选取能充分表现写作主题的相关材料。最后,要具有广阔的思路和丰富的联想,能将有关史料与现实材料有机地衔接在一起。
3.考察民风民俗,弘扬地域文化
近年来,民俗文化旅游异军突起,成为旅游业的新亮点。它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差异性、多元性等特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考察民风民俗,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获得更为丰富的写作素材。我国地广人众,民族众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生活方式、生活习俗、、历史文化传统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民俗文化样式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它是最重要的生活教科书。因而民俗文化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写作资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鲜活材料。许多作家就十分注意从民俗文化中吸取营养,并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如龚自珍的散文《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沈从文的《湘行散记》,秦牧的《社稷坛抒情》,的《内蒙访古》,陆文夫的《苏州漫步》等都是从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中开发写作资源的典范。在旅游中发掘民俗文化资源,并使之成为作者的写作素材,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在旅游前要有针对性地搜集旅游目的地的相关资料,对旅游目的地的山川地理、民风民俗等有初步的了解。其次,在旅游过程要中用心观察,用心体验,并适当参与当地开展的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准确把握当地民俗文化的特点及其丰富的内涵。再次,要作好旅游记录,在旅游过程中,要随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并对有关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为写作贮备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4.考察民风民俗,弘扬地域文化
根据省、州和县委的安排,县委宣传部为切实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及时成立了调研组,由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文化体育局、县旅游局、县广电局联合组成。调研组先后到顺濞、富恒、瓦厂、县一中和一些单位部门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通过这次调研活动,调研组认为,对##这样一个国家级的重点扶持县来说,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具有一般的经济意义,而且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政治意义。##各族人民要早日脱贫奔小康,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刻不容缓。
通过调查研究,调研组发现##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同相邻县市相比,发展缓慢,后劲不足,步履艰难,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品牌上都有待提升。
通过近一个月的调查研究,调研组认为。我县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由于前一段时间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基本理顺了关系,今后主要是在管理上下功夫;教育方面就目前我县的情况而言,暂定为一保二促,既保义务教育,促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先为教育产业奠定基础。就实情而言,我县近期应在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上狠下功夫。现就核桃产业与旅游开发作如下分析研究,供两项产业发展论证作参考。
一、##县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现状
##彝族自治县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点苍山之西,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8.4,全县辖4镇7乡65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委员会,总人口99086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9.5,森林总覆盖率达67.2,位居全州各县市之首。
1、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的优势
##彝族自治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立体气候,80以上的地区适宜种植核桃。##是核桃原产地之一,已有3500多年的核桃栽培历史。##核桃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出仁率高、营养丰富。在1979年全国核桃技术协作会上,##大泡核桃获得了“全国质量评比第一”、“全国核桃优良品种”的荣誉。1995年##彝族自治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核桃之乡”,载入《中华之最荣誉大典》。20__年,##彝族自治县被国家林业局公布为首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发展核桃已成为##山区人民群众开发资源、发挥优势、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作为“中国核桃之乡”的##,在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同时,也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旅游文化开发,以核桃产业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核桃仁作为老少皆宜的食品,同时也可开发成核桃精油、核桃粉、核桃蜜饯等旅游产品,核桃果壳还可开发成旅游工艺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核桃树发芽长叶的时候,远远望去,犹如一片绿海,也是天然的风景树,这时可组织游客进行观关旅游,核桃树可为游客憩息纳凉提供好场所;核桃树挂果的时候,可组织游客品尝鲜核桃,也不枉此行;核桃收获的季节,站在树下或者爬到树上,游客可以手握核桃杆学着打核桃,感受丰收的喜悦。
2、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的现状
(1)核桃产业发展状况。全县共有农户20__9户,种植核桃农户14788户,占73.7。据统计,全县共有泡核桃24.86万亩(248.6万株),占云南省核桃种植面积466.7万亩的5.3,占大理州核桃种植面积70万亩的35.5,人均占有25株。年产核桃干果4800吨,产量约占全州的40,全国的1/60。全县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到了545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4。核桃在全县农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2)核桃产业加工状况。全县核桃初级加工企业已发展到45户,年加工5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5户,100—500吨的10户,100吨以下的30户。全县年加工干果7000吨以上,除本县自产的以外,还有来自楚雄、保山、思茅、临沧等地州及州内宾川、云龙、永平、巍山等县的核桃。##已初步成为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核桃加工贸易集散地。仅核桃加工一项,每年就能解决近1万人4个月左右的就业问题,使全县城乡居民劳务收入增加近1600万元。20__年生产“漾宝牌”核桃乳400多吨,开发并上市纸盒装核桃花生乳、袋装鲜核桃乳、核桃牛奶等新产品。琥珀核桃、蜜香核桃、焦盐核桃等核桃特色产品产量逐年上升。上述产品具有一定文化底蕴。“漾宝牌”核桃乳,曾获国家级两项金奖,一项银奖一个推荐奖。
(3)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状况。20__年##彝族自治县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大理##核桃文化节》,出版发行了《##风光明信片》、《歌飞核桃园》、省、州电视台相继推出了一些介绍中国核桃之乡##的专题片和专题报道,省、州级乃至中央级报刊也作了大量的宣传报道。“漾宝牌”核桃乳等系列产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基本与旅游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在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且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与产业化发展还有一定差距,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不足:一是认识上还有差异;二是产业规模化不足;三是文化品味底蕴差;四是宣传力度不够。
二、##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出路初探
中
央提出:“要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不仅有数量的增多,而且有质的提高,文化消费更加多样化,自主选择性强。我们要按照州委书记顾伯平在我县调研时强调的:把##的旅游业发展同大理市联系起来,把##建设成为大理市为“前厅大堂”的“后花园”。要继续加强苍山西坡的保护建设,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休闲旅游、自助旅游、农家旅游和生态旅游,把##建设成苍洱风光大景区中集特色自然风光、独特民族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区的精神去做。
##民间有这样一种传说:“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核桃树。”可见核桃在我县分布之广,由此我县只要做好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这篇文章,对我县的社会各项事业将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必须创新农业发展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适宜种植核桃的地区,以发展核桃为重点。在这方面各级领导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进行分类指导。由于今年开展的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核桃特产税,一些领导干部产生了重粮轻林的偏见思想,认为只要搞好粮食生产,农业税收就能完成,抓核桃产业只富民不富集体,对财政没有贡献,成了瞎子点灯白费蜡,对核桃产业产生了松劲思想。殊不知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是我县的产量规模不够,精细加工不到位,所以没有得到更多的增值税,只要我们做好规模化、规范化、精细加工工作,仍可得到可观的财政收入。
2、精心规划,加快实施。要使核桃生产达到产业化、规模化。我县的核桃产业纵比有发展,横比步伐慢,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满足现状,吃“金字牌”的老本,发展缓慢的另一原因是:一些干部群众只顾完成当年上级下达的项目任务和计划种植任务,忽视了种植后的抚育管理,致使新种植的核桃如同“猴子搬包谷”,重造轻管,效益不佳。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林业部门要精心规划,制定系统完整的实施方案,按县委到20__年,核桃总产量达6500吨,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700元以上,核桃工业总产值超1亿元的核桃产业发展思路去实施。另一方面对农民要建立有效的督促机制,吸取退耕还林的一些教训,政府投入要见实效才兑付,否则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旧剧还会重演。
3、精细加工,提高品味。搞好核桃产品深加工,努力提高核桃文化品味。一是扶持好现有的大理##核桃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首先要在核桃乳、核桃花生乳、袋装鲜核桃乳、核桃牛奶、核桃精炼油的产品数量质量上下功夫,其次要在降低成本上作文章,扩大消费群体。(据初步调查,核桃乳60左右是党政机关用于礼品,20左右用于公费餐桌接待用,20左右属群众消费)。二是抓好核桃农贸市场硬件建设工程;三是扶持好个体私营企业核桃加工大户;四是抓好“核桃茶”、核桃工艺品等新产品的开发生产;五是在所有核桃产品上加深文化底蕴的策划和升华。总之,要彻底改变卖核桃干果、半成品的局面。
4、加大声势,扩大影响。加大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的宣传力度。##核桃产业除在核桃系列产品上加大文化底蕴的升华宣传外,在20__年策划拍摄出一部介绍##核桃及核桃文化的专题片,并制作成光碟,把它作为##的礼品赠送,给到##的游客,使核桃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在省、州级乃至中央级党报党刊上加大##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的宣传,真正使世人了解##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