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业溯源技术范文

时间:2023-09-25 11:26:41

序论:在您撰写农业溯源技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农业溯源技术

第1篇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农业推广系统中的主体能动因素,其状况、素质、功能和趋向等特征、特性,均影响着农业推广系统的效率和功能,决定着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成效。

1.1对促进科技成果传播与推广具有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科技成果的传播和推广中起着纽带、促进和创造作用,这要求农技推广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肩负着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使命,科技成果创造者应将先进技术成果更好的传播到农民中,使之用于生产、加工、销售,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再用于扩大生产各个环节中,推广人员往往成为技术成果的接受者、携带者、传播者,要将潜在生产力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推广人员发挥推动作用才能得以及时普及[1-2]。由于农业推广工作是科研工作的继续和延伸,农技推广人员在推广科技成果中要付出智慧和劳动,要结合实际,在推广方法、形式、技巧上进行创新。这一系列工作无法简单地完成,它要求推广人员进行认真学结,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如果一个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不具备相关的素质,在工作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2对提高农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农民与社会交往的桥梁,在提高农民素质中有着教育的作用。另外,国家制定各种方针、政策和计划时需要了解农技、农民的实际情况,科技推广人员要为政府制定政策和计划当好参谋。因此,农业推广人员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农民必须与社会进行广泛的联系,才能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农民需要获得各种信息、技术、知识、农用物资、资金、保险并销售他们的产品等,这一系列活动往往需要得到科技推广人员的帮助。现代化农业,必须要有现代化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开拓农民视野,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是发展农业、振兴中华的一项战略措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广人员应采用多种形式、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农民宣传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从而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以及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因此,如果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不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经验,不及时掌握相关科学知识、总结工作经验,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也难与农民沟通,很难走到群众中去。

2具体素质要求

素质是一个外延很广而内涵很深的概念,狭义的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禀赋,即指先天的生理特征,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方面的特征,是人的思维发展的生理条件;广义的素质包括人的生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是一个人的德、识、才、学、行、体的综合表现,即人的意向、性格、兴趣、毅力、风度和能力等。农业推广人员的必备素质指的是推广农技工作所必备的科学技术知识、职业道德、生理条件、思想道德、组织教育能力等综合能力,其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推广工作业绩的提高,提升了推广事业的高度,将会带动农业推广工作的全局。传统农业生产在向现代化集约型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现代农业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总的来说,一是有科学工作者的严肃的科学态度,有勇于吃苦、献身农业的工作精神[3-4];二是有广博的业务知识,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三是有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有组织群众工作的经验和良好作风。总之,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

2.1职业道德

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相互关系重要的行为准则,其已经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无论个人的社会分工和职务高低存在何种区别,每个人都具有积极投身公民道德建设的义务和责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更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将其作为约束行为的准则。要遵循科学规律,在技术问题上慎重对待,不可轻易按“长官意志”办事,要敢于同传统势力作斗争,敢于坚持科学真理。

2.2业务素质

(1)科学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具有丰富的大农业综合基础知识,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以及熟练的实用技术,包括土壤农化、果树种植、蔬菜和作物栽培、农业机械、农业气象、畜禽饲养、加工贮存、病虫害防治、家禽疫病预防、遗传育种等,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农村和农民的不断发展进步。此外,农业推广人员还要深入到生产实践中去,亲自动手,发现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使自己了解当地情况,积累实践经验。如果只有书本知识,只会空谈理论,不会调查研究、动手实践、亲自示范,也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因此,要求农技推广人员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和更新。

(2)农村社会学知识和社会工作能力。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加强农村社会学的学习,进而深入了解当地农村的社会组织、领导才能、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等实际情况,尤其要熟悉农村干部、群众、青年、妇女等不同类型农民的社会心理行为特点,善于同他们交往,具有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工作能力。

(3)经营管理能力。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加强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通过收集、分析市场信息,提高自身评价经济信息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和带动农民。

(4)教育学知识和推广教学能力。农业推广作为向农民传播知识和技术的职业技术教育,推广人员担负着指导农民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应用科学技术知识和经验的重任,就需要具有教育科学的知识和推广教学的能力,推广人员应根据农民的学习特点、生产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从中筛选出实用性强的内容[5],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示范教学。

(5)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农业推广人员在与农民交流中经常使用语言和文字,其与农民沟通、集体教学、组织讨论、现场示范,均需要采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而新闻报告、调查报告、技术资料、撰写教材、经验总结,也要求准确正确、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文字能力。同时还可以综合利用计算机、录音、录像、电影、通讯等声像信息手段,加强外语学习以扩大信息来源和交流范围。此外,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文娱、体育知识、技巧和技能以便联系农民群众,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较很高,一般要求农业推广人员具很高学历,任用资格要求具备一定的条件。

第2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人员;素质;现状;对策

农业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的提高。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技术也随之不断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及素质,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才能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使农业技术有效的运用到农业生产中。

一、 农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农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基本素质、科技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基本素质

农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政治思想觉悟以及综合处理事务能力等。农业技术人员应具备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有为农业、为农民服务的思想,把农业科学技术真正的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农业技术人员服务的对象是基层农民,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农业技术人员一定要做到对农民有耐心,遇事能正确对待并处理,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2.科技创新能力

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同样也是如此。农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科技创新能力,以满足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

3.动手操作能力

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是把新产品、新技术大范围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这就要求农业技术人员实际进行操作使用,更好的为农民进行示范讲解,所以动手操作能力是农业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二、 农业技术人员存在的问题

在基层农村,农业技术人员的示范性能力差,带动作用不强,农业技术人员的服务不够明显,服务的范围存在一定局限,一些农业技术人员缺乏吃苦奋斗的精神,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工作的责任心。农业技术人员的总体文化素质不够高。基层农村工作条件有限,工资待遇一般,许多具有高文化的技术人员不愿意到基层来,这就导致农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另外,在农业技术人员中农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占极少数,大多数为非农专业或者是农学专业中专学历的,重点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紧缺。

在农业技术中,只有有部分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一线工作,致使农业技术推广一线的技术人员紧缺。此外,各农业技术服务站在技术力量的分配上也不够合理。

在农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年轻的技术人员少之又少,技术人员的年龄普遍老龄化。

三、 提高技术人员素质的对策

1.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

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基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成立专门的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机构,使农业技术人员定期学习理论知识,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农业技术人员应自觉参加岗位培训,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提高自身技术能力,更好的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农业人员应定期的参加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科研成果,不断学习,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提升。

2.完善农业技术人员的遴选制度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人员的录用中,应对技术人员进行各方面的考察。农业技术人员不仅要具备农业专业文化知识,还需要具备相关的实践经验。应建立合理的农业技术员晋升制度,促使技术工作人员到基层去进行实地实践,把专业的农业知识带到农业生产中去。在基层工作成绩突出的,考虑晋升问题。这样既可以吸纳更多的高素质农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去,同时也缓解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高素质人员缺失的问题。

3.建立合理科学的农业技术人员考核评价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人员评价体系,一套合理的好的考核体系不但能够催人奋进,还可以激发技术人员的内在潜能,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对于技术人员用应进行全面的评价,从而发现各自所具备的才能,对其制定有效的培训方案,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所具备的优势。因此,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农业技术人员考核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农业技术的推广直接关系着农业的发展,关系着农民的收入,只有不断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才能切实有效的为农业生产服务。而农业技术人员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关键,这就要求农业技术人员的总体素质得到提高。相关部门应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促使农业技术人员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路战远.加快农机科研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5):1-2.

第3篇

1农业科技推广中工作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农业推广系统中的主体能动因素,其状况、素质、功能和趋向等特征、特性,均影响着农业推广系统的效率和功能,决定着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成效。

1.1对促进科技成果传播与推广具有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科技成果的传播和推广中起着纽带、促进和创造作用,这要求农技推广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肩负着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使命,科技成果创造者应将先进技术成果更好的传播到农民中,使之用于生产、加工、销售,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再用于扩大生产各个环节中,推广人员往往成为技术成果的接受者、携带者、传播者,要将潜在生产力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推广人员发挥推动作用才能得以及时普及[1-2]。由于农业推广工作是科研工作的继续和延伸,农技推广人员在推广科技成果中要付出智慧和劳动,要结合实际,在推广方法、形式、技巧上进行创新。这一系列工作无法简单地完成,它要求推广人员进行认真学结,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如果一个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不具备相关的素质,在工作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2对提高农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农民与社会交往的桥梁,在提高农民素质中有着教育的作用。另外,国家制定各种方针、政策和计划时需要了解农技、农民的实际情况,科技推广人员要为政府制定政策和计划当好参谋。因此,农业推广人员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农民必须与社会进行广泛的联系,才能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农民需要获得各种信息、技术、知识、农用物资、资金、保险并销售他们的产品等,这一系列活动往往需要得到科技推广人员的帮助。现代化农业,必须要有现代化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开拓农民视野,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是发展农业、振兴中华的一项战略措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广人员应采用多种形式、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农民宣传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从而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以及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因此,如果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不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经验,不及时掌握相关科学知识、总结工作经验,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也难与农民沟通,很难走到群众中去。

2具体素质要求

素质是一个外延很广而内涵很深的概念,狭义的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禀赋,即指先天的生理特征,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方面的特征,是人的思维发展的生理条件;广义的素质包括人的生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是一个人的德、识、才、学、行、体的综合表现,即人的意向、性格、兴趣、毅力、风度和能力等。农业推广人员的必备素质指的是推广农技工作所必备的科学技术知识、职业道德、生理条件、思想道德、组织教育能力等综合能力,其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推广工作业绩的提高,提升了推广事业的高度,将会带动农业推广工作的全局。

传统农业生产在向现代化集约型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现代农业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总的来说,一是有科学工作者的严肃的科学态度,有勇于吃苦、献身农业的工作精神[3-4];二是有广博的业务知识,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三是有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有组织群众工作的经验和良好作风。总之,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

2.1职业道德

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相互关系重要的行为准则,其已经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无论个人的社会分工和职务高低存在何种区别,每个人都具有积极投身公民道德建设的义务和责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更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将其作为约束行为的准则。要遵循科学规律,在技术问题上慎重对待,不可轻易按“长官意志”办事,要敢于同传统势力作斗争,敢于坚持科学真理。

2.2业务素质

(1)科学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具有丰富的大农业综合基础知识,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以及熟练的实用技术,包括土壤农化、果树种植、蔬菜和作物栽培、农业机械、农业气象、畜禽饲养、加工贮存、病虫害防治、家禽疫病预防、遗传育种等,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农村和农民的不断发展进步。此外,农业推广人员还要深入到生产实践中去,亲自动手,发现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使自己了解当地情况,积累实践经验。如果只有书本知识,只(下转第358页)

(上接第355页)

会空谈理论,不会调查研究、动手实践、亲自示范,也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因此,要求农技推广人员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和更新。

(2)农村社会学知识和社会工作能力。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加强农村社会学的学习,进而深入了解当地农村的社会组织、领导才能、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等实际情况,尤其要熟悉农村干部、群众、青年、妇女等不同类型农民的社会心理行为特点,善于同他们交往,具有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工作能力。

(3)经营管理能力。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加强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通过收集、分析市场信息,提高自身评价经济信息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和带动农民。

(4)教育学知识和推广教学能力。农业推广作为向农民传播知识和技术的职业技术教育,推广人员担负着指导农民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应用科学技术知识和经验的重任,就需要具有教育科学的知识和推广教学的能力,推广人员应根据农民的学习特点、生产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从中筛选出实用性强的内容[5],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示范教学。

(5)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农业推广人员在与农民交流中经常使用语言和文字,其与农民沟通、集体教学、组织讨论、现场示范,均需要采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而新闻报告、调查报告、技术资料、撰写教材、经验总结,也要求准确正确、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文字能力。同时还可以综合利用计算机、录音、录像、电影、通讯等声像信息手段,加强外语学习以扩大信息来源和交流范围。此外,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文娱、体育知识、技巧和技能以便联系农民群众,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较很高,一般要求农业推广人员具很高学历,任用资格要求具备一定的条件。

3素质结构

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结构,是指构成农业推广人才素质诸要素的结合方式,它包括个体的素质结构和群体的素质结构。

一是专业结构。农业推广人员的专业结构,指各类专业人才的合理比例。农业推广部门的专业结构应因地而异,以能胜任其服务范围的主产业为主、兼顾其他的原则来合理配备专业人员,达到优化组合。二是能级结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能级结构,指各层次农业推广人员的合理比例。目前这种比例失调是比较突出的。三是年龄结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年龄结构,指各类年龄区间人员在人才群体中所占的比例。总的原则是承上启下,老、中、青三结合。四是知识结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包括了其个体和群体的知识,在掌握专门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应该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必要的经济管理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基层农业推广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越全面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五是能力结构。农业推广人员的能力结构,指各种能力的合理组织,一个好的推广人员个体及其队伍,必须具备多种能力。

4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自给自足向高产、优质、高效益发展,农业技术的革新和科技的进步,必然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加强学习,扎实工作。只有具备一定的素质水平,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

5参考文献

[1] 范以香,徐爱华.如何提高县级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J].中国科技博览,2012(1):279.

[2] 秦方,王凤忠.加强农技推广人员能力建设 促进农业科研发展[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1(2):43-45.

[3] 徐文荣,王长武,严华建,等.淳安县基层青年农技推广人员调查[J].浙江现代农业,2011(4):35-37.

第4篇

>> 浅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 朝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素质现状及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分析 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 对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的分析 关于对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深化改革的思考与对策 对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 对高寒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 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 对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 对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思考 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对农业技术推广现状的思考 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 农业技术传播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研究 大连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的实践 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柏振忠.现代农业视角下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需求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3] 扈映.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制研究:一个历史与理论的考察[D].杭州:浙江大学,2006.

[4] 戴立新.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EB/OL].[2014-08-09]..

[5] 陈良玉,高启杰.优化农业推广模式 发展农业推广事业[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4):76-80.

[6] 蒋和平,孙炜琳.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5(3):7-8.

第5篇

    1知识素质

    农业技术人员服务对象是农民,其范围是农业与涉农产业,所处的环境通常都是在农村。农业技术人员若是对三农不够了解,将很难开展工作。首先,农业技术人员要对农民有所了解。当前的农民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农民,他们有着深刻的变化。由于生存压力的逼近,农民渐渐懂了如何去经营农业,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部分农民会选择外出务工,放弃土地。农业技术人员要掌握所在地区农民的实际情况,深知农民真正的需求与思想状况,才能针对性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另外,农业技术人员需要精通农业。农业不再是仅仅局限于种植、养只、加工等等,当前农村出现的观光业也是农业的一部分。可以说农业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有机系统,农业技术人员就要保障这个有机系统共能健康稳定的发展。各地农业特色具有差异性,技术水平也有一定的差别。只有对当地农业进行精确的分析与了解,才能掌握有机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才能发现农业的增值空间,这样农业技术人员才能对症下药。

    2科技素质

    身为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素质就是核心素质。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当代农业对农业技术人员的科技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充分考虑到农村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农业技术人员应该“擅技术”、“会科研”、“长试验”。首先,农业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农业科研。农业科研是推广农业技术的保障与源头,是当前农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农业技术人员要紧紧围绕自己推广的对象展开科学研究,进而清晰地了解技术产生的细节,才能更好的指导推广。或者不断围绕自己的推广活动积极展开科研,才能准确把握推广效果,根据实际的情况调整推广方式。其次,农业技术人员要擅长农业技术应用。农业技术人员必须要让广大农民群众认识技术、接受技术、学会技术、运用技术,农业技术人员要熟悉相关技术的应用原理,对农业技术能够熟练的操作,而且能直观简洁的将技术手把手的传授给农民朋友。第三,农业技术人员应该长科技试验示范。试验示范非常重要模式对科研成功进行验证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当前动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采用新技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农业技术人员要不断努力,有自己能够主持开展的主推技术与产品的试验示范,要让农民群众参观学习;或者能够直接指导农民大户积极开展主推产品的试验示范,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亲身看到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实际效果。

    3宣讲素质

第6篇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生源不足已成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新常态”,在这种形势下,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高职教育市场将会迅速分化,“好的更好,糟的更糟”。地处苏中的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面对当前形势,主动应对,积极开拓生源基地,立足江苏,面向西部,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战略眼光来化解生源危机。

关键词 生源危机;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

由于受适龄人口逐年下降、本科高校持续扩招、国外高校争夺生源、放弃升学学生增多等因素的影响,生源不足已成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新常态”。如何在日渐萎缩的生源市场上实现转型发展,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已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高职教育市场将会迅速分化,“好的更好,糟的更糟”。如果招生有了问题,生源出现枯竭,“关门大吉”将并非危言耸听。

地处苏中的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面对当前形势,主动应对,积极开拓生源基地,立足江苏,面向西部,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战略眼光来化解生源危机。

1广袤的西部大地需要大量的农牧科技人才

1.1国家大力支持西部地区农牧业人力资源建设工作

农牧业是西部地区的重点产业之一,农牧业人才是农牧业发展的基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农牧业人力资源建设工作支持力度非常大,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就业,通过“西部计划”等政策向西部地区源源不断地输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农牧科技类人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培养农牧科技类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积极向西部地区开拓生源基地,并且鼓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西部地区就业。为西部地区培养高质量的农牧业人才,为西部地区发展贡献力量。

1.2西部地区农牧业从业者迫切需要职业技能培训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提供了一组令人担忧的数据。截至2013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已达4亿左右。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左右,高中文化程度占12%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约占39%左右,小学程度占48%。由于大多数农牧业从业者没经过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他们不具备现代农牧业所要求的技术和才能,不能很好的胜任农牧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工作,所以他们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部地区农牧业的发展速度。对西部地区农牧业从业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刻不容缓。

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为西部地区培养农牧业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1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9月,是一所隶属于江苏省农委的全日制公办高校,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乃至我国南方14个省(市、自治区)唯一以培养农牧科技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省属公办高职院校。2010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2013年11月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验收。

2.2专业特色鲜明

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健全专业预警、退出机制,连续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除个别特殊专业外,应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建立健全招生-培养-就业多元联动机制。该学院在专业建设工作中,牢固树立“紧扣农牧产业办学、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紧跟区域增长极发展”办学理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需要,向动物医药、宠物美容与护理、食品安全与检验等二、三产业不断延伸,制订了巩固具有传统特色的一产类专业、做强二产类专业、拓展三产类专业的专业建设战略。学院现开设了52个专业(方向),涵盖了农牧产业链相关产业,约三分之一的专业为全国高职院校中最早举办,四分之一专业(方向)为全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中独有,这是该学院吸引西部地区考生报考的重要原因之一。

2.3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

该学院现有教职工1000多名,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199名,教授等正高职称教师52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5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担任我院名誉院长,国内外20多名知名教授(6名两院院士)担任我院兼职教授。该学院建有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江苏中药科技园等国家级实训基地。拥有国家水禽基因库、姜曲海猪保种场2个国家级保种与研发机构以及江苏省兽用生物制药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14个省级研发中心、12个市级研发平台。各级各类实验室、实训室200多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700多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8亿元。

2.4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毕业生就业情况怎样,既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影响招生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该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呈现“双高”态势。近几年,学院毕业生“双证书”持有率达到95%以上,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连续八年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5月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院积极联合麦可思公司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我院毕业生起薪线最高为3213元,最低为2250元,平均达到2829元;就业对口率平均达到88.66%;从起薪线和就业对口率来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2013年毕业生平均第一年工作年薪在4万元左右,部分优秀毕业生两年后就走上了企业中层管理岗位,年薪达到十万元以上,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3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立足江苏、放眼西部,化解生源危机的举措

3.1积极开拓和巩固西部生源基地

该学院在西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有招生计划。2014年,该学院开拓了西部地区新的招生省份——青海省,2015年,该学院又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始招生。至此,该学院的招生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西部地区。在开拓新的招生基地的同时,该学院还不断地巩固既有的生源基地,尤其是对新疆、西藏、内蒙古等西部偏远地区加强宣传力度,增加招生计划,让更多的西部考生有机会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享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3.2加大对西部地区农牧业从业者的培训和成人教育工作力度

最近几年,高考考生数量呈逐年下降的态势,国内本科高校持续扩招,国外高校争夺生源,放弃升学学生增多……种种不利因素摆在高职院校面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面对这种形势,果断把成人教育和成人培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而西部地区农牧业从业者正好迫切需要职业技能培训和成人教育。该院先后举办了西藏拉萨市兽医培训班、新疆克州农林牧科技人才培训班、新疆昭苏县乡镇场干部培训班等,为西部地区培养了大量的专业农牧业人才,同时也化解了自身的生源危机。

3.3构建“中高职衔接”教育体系和“专、本贯通”教育体系

大胆突破体制障碍,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上下贯通”的教育体系。即不仅构建中高职“3+3”衔接教育体系,还构建了“专本直通”的自下而上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衔接和上升通道,职业教育的学分可以获得普通教育认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设立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教育学制。2013年开始,该学院与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开展“3+2”分段培养学生的工作,学生报名踊跃,深受家长欢迎。

3.4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走特色化与差异化生存之路

近年来,社会上学生和家长对于上大学的观念已由从前的“有学上”逐渐转变为“上好学”,当高职教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品牌与特色就是学生或家长选择高职院校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成为高职院校在竞争中生存的法宝。特色发展与错位竞争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经验。该学院作为农牧科技类院校,专业的特殊性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已经具有专业上的鲜明特色。但是还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打造更多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3.5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和在校生活质量

学生们参与在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之中,他们真正要收获的应该是完成的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和价值观的塑造。因此,该学院在各种教育教学改革中都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还有生活,学生的大学生活质量也是必须去关注和改善的关键问题。该学院切切实实地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服务工作,切切实实地关心学生的生活需求,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状况并为之努力付出。

3.6面向社会和行业,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就业问题事关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事关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认可度最终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该学院加强与行业联系,与行业共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抓好就业市场的培育与运作。该学院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于2014年10月成立了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校企联盟),为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打造了一个高效的平台。

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化解生源危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学校自身建设得更加有竞争力。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将继续立足江苏、面向西部,充分发掘自身潜力,为培养更多专业的农牧科技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2013高招调查报告[J].中国教育在线,2013,8.

[2]王燕,毛新华.高职院校应对生源危机的策略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1(18).

[3]周剑.生源危机下高职院校生存之道[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5).

第7篇

关键词:退学;结果分析;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大学生自动退学率年年增加,从2002年的0.1%到2007年的10%,而且这一比例还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退学现象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学生退学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它不仅是教育的一种损失和资源的浪费,而且也是一种教育疾病。唯有正视学生退学的现实,分析退学原因,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对学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现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09-2011年退学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来源与方法

查阅2009-2011年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退学学生的相关学籍资料,查询退学原因,进行归类分析。

2 结果分析

⑴男女生退学人数

从2009-2011年三年退学人数达158人,从退学的男女生人数来看,男生退学人数达到了96人,人数明显多于女生,占总退学人数的60.8%。

⑵退学学生主要生源地

从退学生源地来看,主要退学学生来源于江苏南京、浙江,分别占9.4%,6.3%,这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学生有着更多的出路,于是选择退学。

⑶不同年级学生退学情况

从退学的年级来看,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年级,高年级的学生选择退学的人数较少。

⑷退学学生主要专业

从专业学生退学情况来看, 退学率较高的有畜牧兽医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以及城镇规划(园林绿化)专业。这3个专业退学率较高, 学生流失较严重,其他专业退学率相对较低。

⑸不同年份退学学生人数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第二年或者入学的第一年退学,分别占37.1%和32.7%; 而从2009年至2011年这三年退学学生人数变化不大,基本保持持平。

⑹退学主要原因

3.对策

从逐年变动情况看, 3年来学生因病退学发生率很低, 而非病因素所占比重很大,造成我院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是非病因素。

3.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退学主要发生于低年级学生,而且男生高于女生,因此要特别加强低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同时还应加强学校人文环境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学习能力。特别要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3.2强化学校文化建设

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以及身心健康,成为了厌学的主要原因。分析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对网络的热情运用到学习中去。同时学校应加强管理,维护好校内网络资源及上网环境。

3.3健全勤工俭学制度

不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继续扩大奖学金、助学金规模和覆盖面。确保不让一个因经济困难的学生失学,解决这些学生的实际困难。

3.4优化课程体系

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不适应社会需要。学校应优化课程体系,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厨房,实现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分类分层灵活设置相关课程。

4 总结

如何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我们相信只要家庭、学校、社会齐心协力,对全体大学生尤其是成绩或心理有所欠缺的学生加强引导和管理,退学的学生必定会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

[1]吴向齐,阮琴,浙江师范大学近10年学生休、退学情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2,Vol.23,No. 5

[2]徐华珍,我院学生退学情况调查,卫生职业教育,2008,Vol.26,No.9

[3]谭衬,高职院校学生退学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Vol.9,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