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消防工程一体化范文

时间:2023-09-25 11:26:38

序论:在您撰写消防工程一体化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消防工程一体化

第1篇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 教学改革 方案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技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它需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进而全面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大课程创新和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贯通融合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探索符合技工教育特色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以学生为中心

构建有效促进学生分组互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工作的责任、获得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三、具体方案

1.实施理实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模式,理论教师只讲理论,而实习指导教师只管实习教学,这就势必造成理论与技能的脱节。

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按企业的一个个典型工作任务使理论与实习教学穿行,强调知识的“实用、必须、够用”及“教、学、做”紧密结合。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分为若干个工作模块,每个模块由2名双师型教师指导,以分工协作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生在某一工作站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即可进入下一个工作站进行下一个工作任务。

2.全面更新人社部一体化教材

根据人社部一体化教材发行情况,各专业将全面更新一体化教材。专业建设中心组可搜集与一体化教学相关的教材、习题册作为教辅材料。在对人社部一体化教材使用一年后,专业建设中心组根据校企合作企业的需求,依据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技术规程,借鉴德国、英国、北美、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职业教育模式和一体化教材编写模式,对人社部一体化教材进行修订完善,教学模块增加校企合作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组织开发适合本校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校本教材及辅助教学材料,力争构建以企业需求为核心,更接近企业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高度结合。

3.严格按照分组互动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

将每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教师策划、组织和引导下,以工作页为基础,以分组讨论、个人展示、集体评价和教师点评等形式组织教学。整个教学流程包括:提出任务分组讨论展示汇报点评归纳评价记录。

教师按照一体化教材工作页中的课程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提出典型工作任务。各学习小组针对典型工作任务中的问题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组选出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或实施方案。教师对学生展示内容点评和指正、归纳总结,并对学生讨论结果做出评价,记录在课堂教学跟踪记录表上,该表作为学生课堂表现、平时成绩和该课程学分的参考。

4.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站

按照“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理念,根据专业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工作站。增加学习区、工作区、材料区、产品展示区、企业文化区以及效仿企业的加工设备、计算机网络信息查阅系统等设施,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集教学、实训、生产、鉴定于一体,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专业建设中心组在构建一体化教学工作站时需要充分考虑本专业特点、人社部一体化教材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校企合作企业的需求。

5.建立一支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教师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条件。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要求既是教学行家,又是技术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在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加强一体化教师培养的途径有:通过政策引导,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培训和学习;通过“请进来”的方法,聘请各类专家到校讲座、指导或担任兼职教师;通过立标课、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广泛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通过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认证考核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安排教师进行企业实践锻炼,带来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提高专业技能素养;通过产学研结合,在科研应用、课题开发中提高教师创新能力;通过技能竞赛锻炼和提高教师操作技能。

6.创设一体化评价机制

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强调过程性考核,特别是要加强核心技能的培养,通过合作、探究、交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好坚实基础。同时要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融核心技能到行业通用技能之中,避免学习、考核两分离。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是灵活且个性化的。

7.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相关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工作

及时总结改革中的经验教训,用正确的教改理论来指导教改实践,使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各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十二五”规划科研课题指南的要求,广泛开展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研究相关的课题研究,总结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经验与教训,形成相对系统的一体化教改理论体系,以进一步指导一体化教改实践。这样就保证了一体化教改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一体化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四、保障措施

第2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生态绿化;绿化效益

1 优化园林景观设计

1.1 对园林种植物进行优化配置设计

园林除以建筑特点展示自身意境美的同时,种植物更是充分呈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重要途径。在对园林进行合理优化配置过程中,实现乔、灌、草等作物相结合复层结构,进一步强调绿量和生态环境效益,设计方案上草、灌、乔的种植比例应保持在1:3:6。而以往实践中也表明,在耗水量方面草远远高于乔和灌木供水需求量,在生态效益上则草低于乔和灌木。因此,园林景观宜根据草、灌、乔特点进行合理规划。

1.2 运用科学手段管护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中,除园林环境,种植物优化配置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外,还得运用科学手段对园林进行管护。因此,加强养护人员的节水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节水技能;明确种植物习性和灌水次数,达到节约用水和减少资源浪费目的;并且掌握各种病虫害生活习性,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3 科学节水,循环用水

科技是现代化高速发展基础,在节约型社会中建设节水型园林,利用开源节流、水分重复利用方法缓解园林用水紧张,以合理利用资源维持可持续发展。普通意义上灌溉或每逢季节性干旱,对自来水需求量太大,容易造成浪费,降低水利用率。现代园林中,收集地表水,地下水,对土壤水渗透补给,通过喷灌,滴灌及自动化灌溉系统,水资源可以重复利用,保障植物必需水分同时节约水资源和大量人力。

1.4 园林及时修复与修剪

对腐烂树木尽量从物理角度连根拔除,避免化学药剂对生态环境影响。也可根据施肥方式不同,选择将落叶埋于地下,充当肥料。根据不同树木的不同生物特性,选择最佳修剪时间,避免出现大规模的人力物力流失效果反而不佳。

1.5 推进废物可持续循环利用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宝贵资源。垃圾放错位置,不仅加大城市垃圾处理压力,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而且更是一种无端浪费,可利用植物死枝、枯干树皮、落叶,作为园林绿化生物性肥料,或通过沼泽发酵池无害化处理一些废弃物,减少环境压力,环境污染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构建环境友好型、生态节约型新型园林生态发展模式。

1.6 合理设计规划园林

根据不同植物生物学特性不同,园林各个地方植物种植不同,有些适合种植高大乔木,有些只适合灌木的生存,要遵循自然规律,因材施教,使每棵树木很好地适应环境。可利用废弃的山石经过加工铺成一段别致石子路,或利用废弃的树枝编织成小玩意或园林特色景观既完全利用资源又使园林整洁美观。

2 加强园林养护工作

2.1 园林养护工作

城市对园林绿化需求:一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二是悠闲,放松之场所。园林园区树木养护好坏对园林绿化统筹和规划极为重要。园林养护大体分为植物养护、地被养护、园林病虫杂草防治。

2.2 植物养护

(1)除草。杂草过多易于与植物争夺阳光和水土资源,需要及时去除,特别是对树木危害最大的藤蔓类植物。

(2)灌溉与排水。水分过少植物均得不到正常吸收,水分过多易使植物腐烂,根据不同树木特性对水分需求量不同,定期定量灌溉水分和排除多余水分,保持土壤中有效水分,保证树木正常成长。特别是刚种植幼苗,应尽量达到水土平衡。

(3)施肥。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营养程度、树龄、树种等条件来定,应满足有效营养肥料,适合于冬季休眠之前施基肥,植物生长期施追肥。

(4)修剪。层次不齐的树木不仅不美观,而且不适应生长,会抢走多余阳光和必要养分。修剪应遵循“先上后下,去弱留强,去老留新”之原则。

(5)防治。乔灌木应刷防虫漆,预防害虫侵蚀。

1.2 地被养护

地皮预防和保护:植物栽种前可根据气候和土壤干湿程度,适时施肥和灌溉,去除杂草,保证土地有效营养,栽种后采取薄肥勤施的方法。

防治害虫:俗话说“一个臭老鼠坏了一锅好粥”,及时清除害虫是树木茁壮成长前提因素。发现个别树木病害做拔根处理,大面积病害在选择化学杀毒剂时应慎重,按规定执行。

2 园林管理

(1)加强园林职工培训,提高管理者素质,使园林进行科学化规范化。(2)推行园林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管理章程,制定奖罚机制,以法律形式严格规范要求,又可提高员工积极性。(3)科学化设计,合理化布局。

参考文献

1 李宏伟,尹明玉.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东北水利水电,2010

第3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化学工艺 校企合作 能力培养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一个注重实践能力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在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是遇到了许多问题。为此,本文将围绕这个话题进行相应探讨,期望通过简单分析可以给学生能力培养带来实质性帮助。

一、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其实就是就业教育,这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共识。也就是说,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利用。同时,市场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制约和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生源市场构成了职业教育的入口环节;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构成了职业教育的运行环节;就业市场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出口环节。市场已成为影响职业教育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讲,市场变化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二、化学工艺学科特点分析

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精神,以及培养高素质化工职业劳动者的要求,化学工艺课程立足化工工艺岗位操作工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在介绍化工生产原料、阐述化学工艺基本知识与原理的基础上,选择可体现化学工艺特点的工艺,讨论工艺原理、工艺条件及工艺流程,使学生学习掌握化工生产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技术,为他们走向生产岗位奠定了化工职业基础。

三、如何改革化学工艺学教学

1.改革思路要以市场为基础。要以市场调研为基础,结合地方工业的特点对化学工艺课程内容及要求进行定位。首先,课程定位必须要实事求是。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就是依靠市场办专业,如果脱离了这个目标,那么课程定位就是无源之水。其次,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水平差距也比较大,学生缺乏兴趣,容易失去学习动力,所以我们要了解教学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应按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就业市场需求进行适当的删减,应着重介绍与实操和就业企业紧贴的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2.基本方法要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材中,化学工艺学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是以一些相对完善、通用的一些工艺作为核心内容。由于不同地区化工行业的资源、人才需求和生产工艺不同,现行教材中很多内容并不能很好地被企业、教师和学生认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一些本地具有代表性、基础性的工艺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将化学工艺中的工艺学基础知识融入核心工艺完成教学目标。如我们济源地区以树脂生产、煤化工和化肥生产为主,教学内容就应当与企业合作制定以树脂生产、煤焦化、煤气化和化肥生产的工艺作为主线,将工艺学基础知识和生产工艺相结合为内容的校本教材。

3.实施化学工艺教学的几项措施。一是要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及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重视学历、职称的提高与实践本领和研发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主动到当地相关企业锻炼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同时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其次,组建“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兼职教师队伍。拓宽兼职教师来源,建立校外兼职教师数据库,通过正式引进、柔性引进和与企业“共引共享”等方式,聘请当地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上课。 二是要针对岗位特点使用特殊教学模式。项目教学、生产性实训等职业教育大力提倡的教育模式都是对传统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的“颠覆”。随着项目教学和生产性实训等教学模式的推进,带动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学做合一学习模式和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许多项目教学实施安排在校内和校外企业开展生产性实训。开展项目课程和生产性实训不仅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的理想途径。 三是工学交替,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学科教育模式针对化学工艺基础知识进行教学,以实训、实验、现场管理教学进行针对性训练。将地方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化学工艺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部分要在实践、实训时进行强化和讲解。将实际操作所需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理解。如在聚氯乙烯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在学生掌握部分安全和理论知识后到企业观摩学习。在理解工艺和实际操作后回到学校重新对理论和操作知识进行学习和反馈,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

4.关于专业教学考核与评价的方法。一是现场实训考核,以能否胜任岗位工作为标准,占总评成绩的60%。二是对工艺认识、理解的考核,以在企业现场进行提问及考核为方式,占总评成绩的30%。三是工艺基础知识笔试成绩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0%。

四、在了解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可以有哪些就业路线

1.技术型路线: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或创业)。化工行业是个讲究资历和积累的行业,很少有“一飞冲天”的特别机遇,初毕业的我们可以做些技术类的工作,踏踏实实,一步步积累技术资本和经验,然后到了一定程度后,便能获得比较好的机遇和地位。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作,一般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让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得以充分的结合后,才能谋取个人职业的发展基础。所以,若要走技术路线,对于刚毕业的我们,必须在寂寞与微薄的薪水中提升自己,技术和经验是化学工程师的资本,基本可以替代金融资本进行创业,这也是工作最开始几年的寂寞和低收入换来的回报。有技术在手,想有高薪或者是创业,都不是问题。

2.销售型路线:业务员-销售主管-区域经理-销售总监。化工原材料的辨别必须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否则无法向客户解释产品的优劣。所以,化工贸易人才基本都需要是化工专业出身,同时熟知外贸规则和单位业务,还必须具备贸易人才的耐心细致,语言表达能力强,开朗乐观,能吃苦耐劳等素质,若你具备以上的素质,那便在你涉足该行业做销售时,努力地工作。工作的前两年是收入和职业发展的关键期,因为,销售过程中最重要的渠道(人脉)和技巧在两年内基本定型。好的销售人才永远都不用发愁企业或行业的不景气,因为销售技能的通用性,跳槽转行都是非常轻松的。

总之,化工类专业毕业生若要成为企业青睐的复合型人才,关键的在于如何取得化工类技术以外的教育背景和从业经历。除了传统的化工生产、工艺、研发、质量检验等化工专业型人才外,物流、法律、环保、项目管理等“边缘性”人才的招聘比例大大提高,有时甚至超过了化工专业人才的招聘量。这些人才要求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跨专业开研究生,是取得相关专业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前景是广阔的,为了美好的明天,今天的我们偏硬开足马力,加紧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克A,李爱国,童金强等.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399-400.

第4篇

关键词 工程测量课程 教学做一体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3.045

Abstract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eagerly needs to be reformed.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program integrated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from eight aspects, i.e., course destination and course system design, in engineering survey curriculum. The purpose is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ies of professionalization, learning and adaptation in society.

Key words Engineering survey course,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teaching reformation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面向就业岗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共识。工程测量课程作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市政工程等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核心课程,如何使这门课程的教学适应企业的需要,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探讨的问题。

1课程的定位与及课程体系的设计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于施工企业对程测量岗位需要,在邀请企业专家对工程测量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职业岗位技能组成,基于以施工生产过程顺序对测量工作需求设计教学过程。整合课程内容,教、学、做一体,强化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按照“专业定位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行动领域 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思路进行“行动导向”课程开发。形成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2 教学方法及创新

2.1 兴趣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程开课之前,组织学生参观城市发展新貌、大型公共建筑等工程,使学生对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产生自豪感,引导学生如何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激情。

2.2 演练教学法

在仪器操作教学中,采用对测量仪器师生同时动手操作的演练教学法,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由教师带一台仪器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教师讲的既费劲,学生听的又一知半解。实习实训时,教师又把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重复讲解4~5遍,费时费力,没有充足的时间解答学生的提问的弊端。增加了学生动手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教学创新模式:工程测量课程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根据工程测量专业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课程组教师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及教学经验,创建了工程测量课程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以真实工作过程和岗位需求为载体,积极探索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细化为理论知识讲解―室内演练教学―室外实训教学―巩固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五步连接的课程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要求,归纳整合教学资源,以真实工作过程和岗位需求为载体,实施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紧密结合各专业岗位生产实践需求,细化工程测量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理清各项任务中的理论知识点与实践技能点,理清各项分支任务之间的关系及顺序,实行学习理论知识―室内演练教学―室外实训教学―巩固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五步连接的课程教学过程,从而为完成相关综合项目的实训奠定扎实的基础,达到完成综合实训的能力,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重掌握。

3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3.1 网络资源平台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利用仿真动画、模型、现场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组织课程教学。学院网络中心为网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师生可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工学结合

通过由测量实习实训中心演练室的学做合一的基本技能训练,到自建、签约等方式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施工现场实际操作,为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3.3 技能考核

在以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按照职业技能培养的六步法工作过程(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及时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动态掌握教学效果。技能考核采用工作项目考核、阶段考核、技能大赛等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英语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

教育部在2000年《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英语课程基本要求应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而教育部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义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又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年来致力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研究的姜大源先生认为“教学做一体化”是以任务为驱动、以情境为依托的教学模式,主张设定教学情境,在任务的驱动下,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达到教学做的完美结合。由此可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最契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的需求。

近年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采用,但各院校的执行力度不一,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参差不齐,仍有部分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遵从传统教学模式,只是执行比普通本科或者专科低一个层次的教学标准,对教学内容和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以通过英语ab级或者四级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仅死啃课本,单调性、机械性地过级做题技巧训练忽视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忽视了他们与本科院校学生思维模式的差异,进而将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大打折扣,无法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上情况从被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章来看,也能发现端倪。对比涉及到“教学做”一体化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这类主题的文章,发现一个共同问题,即对“教学做”之一的“教”阐述不够全面。传统意义上的“教”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即“教什么”和“怎么教”。而上述文章内容对“教学方法”浓墨重彩,对“教学内容”往往仅用教育部2000年《要求》中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等寥寥数语简要概括。那么在这个“教”的基础之上研究总结出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运作方案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此可见,“教什么”是制定“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运作方案的前提。

笔者于2013年暑期参与了“滨海新区企业对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人才英语需求情况”的调研,从问卷结果来看,企业对毕业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要求总体上都有涉及,但是并非要求五项技能全面均衡发展,而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酒店行业、物流行业、外贸、进出口行业对于英语要求整体较高,这些企业不仅注重听说,还要求具备相应专业书写能力以及查阅资料能力;旅游、票务、销售类行业注重听说能力;生产制造业更注重学生理解专业图纸及操作手册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对听说写要求不高。就就业市场整体而言,80%的企业表示会重视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但是其中仅有10%的用人企业认为高职生在校所学的英语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故在该调研结果的基础上,笔者对“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运作方案的改进和执行做出以下几点设想:

①教材内容。教材选择方面要充分考虑学校生源质量以及教材实用性,以我院为例。我院公共英语教学采用两套教材,其中一套为三次改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天津版)》,这套教材内容丰富与时俱进,听说读训练及实用写作训练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另外一套三二分段及艺术类学生采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改版后缺乏听力练习内容,口语对话远不能满足教学所需,并且阅读内容难以激起学生兴趣,教研室正在挑选替换教材。在日常教学中,应对教材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结合岗位所需及学生所学专业分别设定讲课重点,同时结合实际、有效补充校本讲义,力争做到层次分明,安排合理。

②教学方法。全面践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思路,本着这一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一点儿,做一点儿,会一点儿,摆脱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摆脱学生对教师讲授的过度依赖,摆脱一切为了过级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师生互动中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操练中增强个人主动学习意识以及培养个人综合学习能力。“教学做一体化”方法的接受、运用、熟练,非朝夕之事,这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③教学地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力度建设多媒体教室,让一部分公共英语授课改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因为多媒体设备在播放视听材料、展示课件、增强师生互动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优势,可以更加真实营造英语学习的场景,以及高速、高容量地展示学生的作业成品,更有利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的实施进行。另外教育部高教司对此有明确规定,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④课外教学。学院应该加大力度鼓励学生开展与英语学习有关的社团活动,比如英语角等,同时建设相关实训基地,将英语与学习生活、与相关专业知识有效结合,把课堂学习延续到课堂之外,以循序渐进及浸润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方式以及语言学习由静态到动态、由书本到现实的转化,进而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强化语言交流概念和实际运用观念,让英语“活”起来、“易”起来,让“教学做一体化”的概念更具体化、实际化。

⑤师资队伍。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对学生学习的有效引导、乃至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执行都起着关键性作用,因而其自身的意识能力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2004 年教育部提出的满足“双师型”教师的若干条件里,其中第二条明确列出:“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然而据相关资料显示仅有不足6%的高校教师有过企业第一线英语方面实际工作经历,教师不了解行业、企业对于英语的实际需求,那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会显得无的放矢、力不从心,这样不利于实现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服务于就业的教学思路,不利于实现毕业生与行业需求的零对接,更不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鉴于此,公共英语教师应该主动参与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活动中去,积极投身一线工作,切实了解企业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学院应该定期从英语专业培训机构、或者企业聘请讲师或者英语方面从业人员以讲座等形式对专职教师进行阶段性英语培训,让教师及时了解学习掌握当下行业英语使用及需求情况,进而及时将此反馈到英语教学中,做到与市场同步,与英语需求同步,从而为“教学做一体化”创造先决条件。

望更多的高职院校能够更有效地制定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人才需求相一致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运作方案,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目标,更好地为本地区建设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6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 一体化课程 多元化质量评价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重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09年启动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在部分试点院校先行先试。在一轮教学试验的基础上,2013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试行)》和《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试行)》(人社职司[2013]10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全国大多数技工院校在此文件的指导下进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全国技工院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

一体化课程是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及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一体化课程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那么,在一体化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中,如何进行多元化质量评价呢?笔者在一体化课程课堂教学实施中,遵循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专业能力评价与方法能力评价、社会能力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一体化课程多元化质量评价方法上大胆尝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一、评价内容

一体化课程多元化学业评价表,见表1。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指评价者经常对学生学习知识情况、技能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评定,帮助学生及早发现自己的问题。过程性评价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以上。

①知识收集情况:指学习资料的选取、查阅资料的方法多样性,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提炼的精确度等。②方案完成情况:指能小组合作按照学习任务按时完成方案的编制、修改、完善;总结学习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③工作页完成情况:指按时完成学生工作页,不抄袭;作业笔记完整、清晰、正确情况等。④服从安排:指主动承担任务、服从小组或教师的安排。⑤课堂参与:指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情况。⑥课堂纪律:指上课出勤(迟到、早退、请假、旷课),课堂言行表现(睡觉、说话、玩手机等),遵守各实训场所的规章制度等。⑦文明礼貌:指衣着整洁大方,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不说脏话等,以《中职院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⑧项目评价:指动手操作能力(如安全规范、基本操作、实施记录、常见简单故障判别及排除、实训设备维护、实训环境清理整顿等),产品或项目完成质量情况(如作品展示、作品创意、规格标准、实验报告、完成速度等)。⑨进步加分:指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中,要兼顾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学习进步的情况,可适当给予进步分。⑩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指以课堂纪律情况、活动参与情况、作业笔记情况、职业素养为主要内容,可参考“学生学业自评/互评表”(见表2)。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一体化课程的终结性评价以项目评价或期末考核为主,包括理论(笔试、口试)考核、答辩、工件(实操)作品等形式。终结性评价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

二、评价标准

1.评分方法

过程评价的10个子项目占平时成绩的比例,可由任课教师结合班级与课程特点自行确定,上述子项目可分为如下三类。

(1)负强化。如课堂纪律评价元素,每次违反纪律在基础分(基础分为100分)的基础上进行扣分(1~3分),直到分数扣完。

(2)正激励。如课堂参与评价元素,每位学生每回答一次问题,或者参与课堂活动,可以根据学生回答或表现情况在基础分(基础分为60分)的基础上进行加分(1~3分),直到达到了满分100分。

(3)客观标准制。如工作页完成情况、文明礼貌、学生自我评价、学习进步情况等评价元素,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0~100分)。

2.记录频率

课堂纪律、课堂参与两项,可在每次学生违反纪律或者参与了课堂活动时进行加分或者扣分记录;工作页完成情况在每项学习任务结束时记录,检查笔记每两周进行一次,在检查时记录;学生自评可以在每个学习任务结束时进行一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相互比较讨论而失去了客观准确性;项目评价在每次学习任务或项目结束后进行。

三、操作方法

1.方案的宣传与透明度

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向学生介绍该课程质量评价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公布每位学生的各项评分,使学生了解自己评分状况,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

2.成绩的记录与计算

学生学习过程是学生成绩评价的主要部分。因此,教师要做好平时情况记载,各课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计子项目记录表,最终汇总到评价表中。

第7篇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fire control work which faces situation and task will be more extremely difficult. How to establish new fire monitoring mechanism that adapts to market economy, and be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norms to promote socialization process of fire control work becomes the topics that firefighters concern. Through learning some academic papers and thinking actual work, the author deeply reali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fire safety assessment.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fire safety assessment is not only the current fire control work's own requirements, but also a significant step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ire control work towards depth direction.

关键词:完善;消防评估体系;推动;社会化进程

Key words: perfect;fire evaluation system;promote;socialization process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301-01

1建立消防安全评估制度的紧迫性

1.1 突破技术规范的设计问题当前,在工程设计中遇到了问题,依据防火、灭火的基本原理加以研究进行大胆地尝试,单纯从技术角度讲是应该提倡和鼓励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势必会出现一些突破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

1.2 技术规范的修订对消防管理的影响消防技术规范是消防设计的技术依据,是随着工程设计和典型火灾扑救的不断总结而修改完善的。不断完善、修订技术规范,对提高消防设计的科学性、提高建筑工程抗御火灾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技术规范的不断修订和完善,也给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增加了压力。严格来讲,消防部门的监督检查,应该以现行技术规范为依据,对与现行技术规范不符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但是技术规范修订后,涉及到已建成工程的数量很多,如果一律按现行规范要求整改,势必增加资金重复投入。因此,我们认为目前这种形势下,只要已建工程在不进行改建、扩建、装修的大前提下,通过消防安全评估这种专业技术手段,既可保障建筑工程的实际消防安全,又可保证技术规范实施的延续性。

2如何认识消防安全评估

2.1 消防安全评估的定义和特点消防安全评估就是对某一区域、场所、单位的消防安全状况进行评议估计,即对构成环境的各类消防安全因素参照现行的消防法律、法规、规范,运用火灾安全工程学原理进行的定性或定量的评价分析,得出一个较为全面的量化结果。这个结果可以直接反映该区域、场所、单位的消防安全现状和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的预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时效性特点。

2.2 消防安全评估的范围和内容确定评估对象是进行消防安全评估的前提。评估对象包含了区域、单位、场所等诸多的消防安全因素。对区域环境消防安全评估内容应至少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区域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的设置。区域内消防供水管网的覆盖范围、消防站数量、消防通讯、消防通道、消防装备配置的技术含量是决定区域火灾危险等级的基本指标;二是区域内生产、储存、经营场所、单位的消防安全等级及安全布局直接影响区域的火灾危险等级。三是区域内人员消防素质的高低、接受消防培训人员的比例、人员的文化层次、年龄构成比例等因素也是进行区域消防安全评估不可或缺的成分;四是其它因素如分析区域气候变化规律与火灾发生几率的关系,形成气候与火灾的动态流程方式等等。

2.3 消防安全评估的标准消防安全评估就是对火灾危险性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是性能和量化的有机结合。我们实施消防安全评估就是要确定一个有效的性能和量化标准。如对某一区域场所、单位建筑物需要达到何等消防标准我们即可认为其火灾危险性降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毫无疑问,多增加消防设施和装备对减少火灾事故和降低火灾损失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消防设施越多,资金投入也越大。

3发挥消防安全评估在消防监督中的作用

3.1 消防安全评估可以科学的预测区域、场所的消防安全等级,为实施性能化防火设计提供依据长期以来,我国的消防监督是建立在依据现有规范、法规条文的基础上,实施条框式的消防监督模式。无论场所、单位现状如何,消防监督人员所依从的均是以规范条文进行呆板的监督操作。

3.2 实施消防安全评估可以实现消防监督机制与市场经济运作机制的有机结合,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发展进程由于消防安全评估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时效性,它可以将隐蔽的、抽象的消防安全状况以量化、数字化的价值结果显现出来,直接反映区域、单位、场所的消防安全等级。因而,利用该结果,人们可以在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中,运用市场机制的运作方式,将消防安全与资产评估、保险、信贷、产品价格、人才选拔等市场运行机制有机结合,实现消防工作的社会化管理。如,我们可以将评估认定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和场所在参加保险时征收高额保险费,强制参加保险;在信贷活动中,征收火灾风险利率,使单位自觉投资整改火灾隐患;在资产评估中,将隐患存在的负面效应以资产负值的形式体现;在产品价格核定中,将企业在消防安全方面的投资融人其中;在对人才市场的经营考评中,将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与人员的任免、提拔、薪水等方面直接挂钩,扩大人才消防培训的范围、培训质量、解决社会公众消防意识淡薄等问题。

3.3 实施消防安全评估可以充分发挥社会技术力量参与消防工作,增加消防监督工作的科技含量在消防监督工作中引入消防安全评估机制,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各部门、行业的作用,利用社会上的技术力量,强化消防监督工作的技术含量。多年来,在对重大火灾隐患的认定上常常是只凭消防机构一家来认定,缺乏科学的依据和行业专家的意见,而引入评估机制,我们可委托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社会消防评估机构或科研机构,承担消防安全评估工作,为消防执法监督提供技术依据或专家意见,共同做好消防工作。另外,建立消防安全评估制度,有利于推动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模式的改革和发展。中介机构参与消防工作是一种发展趋势,将一些前期技术工作推向社会,解决当前存在着工作量繁重与监督人员严重短缺等突出矛盾,使技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对独立,更利于消防工作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

[2]李采芹.中国消防通史(下).群众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