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1:26:37
序论:在您撰写公共安全监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结合市、县提出的公共安全监管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大队工作情况和工作部署汇报如下:
一、突出源头管理,强化重点车辆监管,
1、积极开展企业、车辆和驾驶人安全隐患“清零”行动。针对“两客一危一货”车辆逾期未检验、未报废,5条以上违法记录或累积记分达到12分交通违法未处理,驾驶人违法记满12分等四种隐患,我大队按照省局统一下发的车辆信息,克服了因数据变更带来的困难,组织民警进村入户,逐人逐车进行检查督促,保证了4类车按时检验率、报废率、交通违法记录及时处理率、满分驾驶人排查率, “两客一危一货”企业实现了逾期未检车辆、5条以上违法行为的“清零”。
2、加大了对“两客一危一货”企业的监管。一是对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实现了常态化的督导检查,累计深入辖区运输企业检查76次,下发整改通知书29份,有效防范了企业的安全隐患;二是开展了动态监控在线率、使用率抽查行动。对企业落实相关规定及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督导检查,先后检查五家企业116次,发现运输车辆在行驶中违法行为一次;三是加强了对企业安全员的培训教育,组织企业安全员集中培训5次,经省局统一网上考试合格后,发放安全员证5本,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在全市我县是全市唯一一个未出现红橙预警企业的大队。
3、提高了对重点车辆和重点驾驶人的管理能力。利用机动车和驾驶人违法“清零”的机会,强化宣传科、车管所、违法办的职能作用,对未纳入重点车辆和驾驶人管理平台的个体运输从业者实行了强制行录入,从而形成有效监管,提高了监管覆盖率。
二、强化预防,降低事故风险
1、进一步加大了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区内新增了各种交通标志52块、电子警察抓拍系统7套,提高了道路的管控能力。
2、科学管理,精准指挥。完成了对指挥中心的升级改造,建成了辑查布控系统并投入使用,实现了电子抓拍数据、视频监控数据的实时传输,并与路面警力的联网联控,大大提高了指挥能力和警力使用效率。
3、缜密排查,科学治理。对县级以上道路,按照事故发生的地段、时段、周边建筑等情况进行了排查治理,共排查道路点段3360处,发现交通安全隐患231处,已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函130余份。
4、突出对农村道路、农村面包车的排查与管理。以推进“两站两员”建设为主要抓手,在西焦庄村、赵庄村、西小丰村开展了“两站两员”试点工作,重点收集了农村脱离监管车辆及驾驶人信息,为下一步纳入统一管理打下了基础。
5、强化宣传,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以开展“大曝光”、“大警示”、“大直播”、“大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约谈企业管理人、公开违法处理信息、强化“两个教育”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了宣传力度,提高了宣传效果。到7月31日,我大队已建面“双微”平台,在县电视台播放公益广告累计300余条,开展道路执法“大直播”22次,参加“两个教育”驾驶人2100余人。
三、加强路面管控,提高执法的针对性
1、加强了对国省道的管理。以安新线、晋深线、正港线为重点,辐射县级道路,加大巡逻密度、降低巡逻间隙,以“两客一危一货”车辆为重点,严查货车超载、无牌无证、超速、超员、“三驾”、假牌假证等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路交通秩序,降低事故风险。
2、城市区道路。受城区道路提升改造影响,重点以疏堵保畅为中心,强化勤务安排,突出现场执法,突出整治了大型机动车非法驶入城区、机动车乱停乱放以及“三驾”、闯红灯、涉牌涉证等交通违法行为。
3、完善了设备,加强应用。充分发挥缉查布控系统在路面管控中的作用,实现指挥中心与路面警力的实时联动,提高了打击交通违法的精准度,同时新购了两台电瓶车参与执法,提高了执法民警的机动性。
到7月31日,我大队日均出动警车4部、警力16人,处罚各种交通违法行为8741起,其中醉驾1起,酒后驾驶126起,货运超载64起,有力地保障了道路交通安全。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依据,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燃气市场经营秩序,依法履行安全监管职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村居供气、用气安全。
二、目标任务
深化专项治理整顿,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由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燃气安全监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整治重点
(一)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落实各相关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账,形成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二)依法查处燃气企业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充装不合格钢瓶、缺斤少两、掺杂二甲醚等违规行为;查处为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经营性气源的行为;查处销售不合格钢瓶等违法行为。
(三)依法查取小液化气供应网点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取缔不符合规划、无证照小液化气供应网点;查处价格欺诈、强买强卖、违章倒灌、倒残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违规行为;查处超范围经营、擅自在未经核准场所经营、非法改装液化石油气钢瓶、超量存放实瓶等违法行为。
(四)规范宾馆、饭店、小餐饮、企事业单位等用户的燃气采购、储存和使用安全管理。查处使用不合格燃气和不合格燃烧器具、不符合安全规范的瓶库使用行为;查处不规范瓶组、擅自改装燃烧器具、液相直烧、管道瓶装气混用等违法使用燃气行为。
四、职责分工
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认真组织、有效开展燃气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对各村居,机关各办、服务区、镇属各单位工作职责明确如下:
新河派出所、新河交警中队:负责依法查处禁行区域内未按“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进入禁行区域时间、路线规定”的运输危险化学品行为;查处液化气运输超载行为;查处未取得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擅自从事液化气运输的行为;负责危化品运输车辆的清理整治工作;规范“三车”(三轮车、电瓶三轮车、三轮摩托车)运送及其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协助质监、行政执法中队做好对运输途中的气瓶检查工作。
村镇建设办公室:负责村居燃气行业的监督管理,做好日常检查管理工作,确保站内设备设施安全运行;加强应急救援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安监中队:依法行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权,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全镇燃气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并将燃气安全纳入全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内容。
行政执法中队:负责依法查处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或不按照燃气经营许可证的规定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经营单位和个人、燃气用户(重点宾馆、饭店、小餐饮、企事业单位)及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违法行为。
消防中队:负责对宾馆、饭店、小餐饮、企事业单位等场所消防安全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标准、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提出整改意见,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单位和经营者,报发证机关依法吊销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
工商分局:负责依法查处未取得营业执照或不按照营业执照的规定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在营业执照有效期内被依法吊销、撤销燃气经营许可证或者燃气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
各办、服务区:将燃气安全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负责本服务区的燃气安全监管工作,配备专兼职燃气安全管理员;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每月配合执法中队开展燃气安全隐患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宾馆、饭店、小餐饮、小液化气供应站等经营场所;负责重点单位隐患整改跟踪和督查,对治理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的,通知相关职能部门依法查处。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机关各办、服务区,镇属各单位要认真分析燃气安全生产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燃气经营违规、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和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为加强对燃气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镇政府成立燃气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详见附件),各办、服务区、镇属有关单位要抽调精干人员成立监管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
(二)明确职责,精心组织。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本行业燃气监管职责,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加强对燃气安全生产的监管和用气安全的指导。各村居要根据各村安全生产工作总体部署和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健全隐患排查工作制度,建立整改落实台帐;要对本辖区燃气使用环节(尤其是宾馆、饭店、小餐饮)组织经常性安全检查,对燃气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督促整改,建立监管档案,做到检查督促、整改落实和宣传培训有记录。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地铁电梯事故;政府监管缺位
一、各地频发的地铁电梯事故回顾
据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报道,近年来,各地“电梯惊魂”一再上演。2007年12月21日,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世纪大道站一部上行的自动扶梯突然逆行,造成5人重伤。2009年12月21日,上海地铁早高峰期间,一自动扶梯因故障导致踩踏事故,4名乘客骨折。2011年7月5日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A出口奥的斯自动扶梯在上行过程中突然逆转下行,造成1人死亡,30人受伤;而在事故发生几天后,7月10晚,深圳地铁四号线清湖站自动扶梯又发生事故,造成2人受伤……
二、城市地铁电梯安全的理论依据分析
1.城市公共安全与城市公共安全监管的概念与内涵理解。城市公共安全是指“在城市规模和生产的集约化发展过程中不发生公共突发事件,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事件)等的状态和能力,使社会和公民个人在从事和进行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时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而作为城市公共安全的监管主体则是以政府为核心的众多的公共管理部门,包括公安、安监、交通、铁道、民航、卫生、环保、气象、林业等等各个部门。概言之,城市公共安全监管就是指城市公共安全监管的主体,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等多种方法而做出的各种行政活动的总和
2.加强和改进政府对城市公共安全监管的意义。城市公共安全监管,属于公共物品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范畴,其涉及面广,危害严重,一旦发生事故和事件,即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加强和改进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秩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历史任务。
三、频发的地铁电梯事故中折射出的政府监管缺位问题
1.城市地铁电梯领域内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尽管关于城市地铁电梯的安全问题,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在国务院令第549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规定“将特种设备纳入监管的环节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几个方面。”但从现实来看,政府在城市地铁电梯领域的立法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具体表现为:1.地铁电梯标准缺乏法律规范2.电梯使用年限及强制报废制度缺乏法律依据3.有关监督执行的法律缺失。
2.建立完善的地铁电梯管理制度的缺位。一方面电梯安全监管制度尚不完善。从安全角度来讲,电梯维修期到了一定要进行维修,大修年限到了一定要大修,但目前政府在这一方面的监管仍有所缺失,进而导致目前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的电梯没有安全检验合格证却仍在运行。另一方面政府对维保单位的监督不到位,致使维保单位内部管理混乱。目前电梯管理部门普遍实行电梯维保外包,而一些大单位接包后又会转包给挂靠在旗下的一些小公司以收取管理费,这样一旦电梯出现安全问题,就有可能出现多方推诿的情况。
3.构建健全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缺位。自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我国以“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近年来城市频发的一系列公共安全事件又暴露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具体表现为:第一,预案体系内容涵盖不全,定位不明。第二,城市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机制运行问题诸多,如体制方面,表现为机构设置和功能都不健全;而运行机制方面,突出表现为权责不明,相互间协调不够,沟通不畅。第三,国家虽然颁布《突发事件应对法》,为突发公共危机的处置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各地配套的应对法实施细则尚未出台,致使贯彻落实工作远未到位。
四、加强和完善政府对城市地铁电梯监管的举措
1.建立健全城市公共电梯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政府要更加重视地铁电梯的设计与制造问题,尽快将地铁电梯制造纳入到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管理中来,出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政府还要积极出台关于电梯标准和强制报废的相关法律,并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对法律贯彻的监督。进而切实加强电梯安全监察,深入排查电梯安全隐患,从严查处违法行为。
2.完善地铁电梯管理制度,落实问责制。公共安全管理是行政公权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适用过程。政府在公共安全管理中负有政治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因此“公务人员问责制”要制度化、法制化,即公务人员若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出现、失职、渎职等行为,必须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和政治责任(引咎辞职、调离现职等),绝不能以政治责任代替法律责任,必须落实责任追究制,体现真正的权责一致。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电梯行业的监管,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并大力落实问责制,进而优化城市公共安全的治理模式。
3.健全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与现实要求还有一段差距。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完善:第一,深化城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预案必须具体详细,有可操作性、科学性和经济性;并定期完善修改;进行培训演练;要在城市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第二,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第三,加强城市应急机制建设。具体包括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应急信息传递机制,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形成对全社会有效覆盖和管理的体系;建立健全公众沟通和动员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监督机制和协调机制等。
总之,政府在公共安全领域要持续努力,不断完善自身的监管责任,进一步弘扬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知识,使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更加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从业人员、社会公众参与到隐患排查治理和事故防范工作中来;使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把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范维澄.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思考[J].城市管理前沿,2008(5).
[2]罗时.频发电梯事故折射出什么[EB/OL].http:///.
[3]兰贵兴.城市公共安全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42.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局工作会议精神,以保障我市产品质量安全为目的,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局、严格监管、以人为本、监管为民的理念,着力构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努力为我市保安全工作质量安全工作起好步奠定良好基础,进一步提升我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实施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特种设备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等准入制度进一步严格,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质量安全风险能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进一步严格,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依法查处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食品、特种设备等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更加显著。
三、措施内容
1.加强对工业产品许可证获证企业的监管,对不能持续应当具备的条件,且逾期未改正的获证企业,建议上级部门撤销许可。对市级以上监督抽查不合格的获证产品,到期复查仍不合格等符合吊销情形的获证企业,建议上级部门吊销许可证。对生产许可有效期满未延续、被许可人依法终止、因不可抗力导致生产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等应当注销生产许可证的,依据事实提出建议,逐级报发证机关注销生产许可证。(责任部门:质监科、基层所、食品科)
2.进一步加强工业产品许可证获证企业后续监管,认真落实分级分类监管、日常巡查、回访等措施,监督企业严把原材料进厂、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关,监督企业持续满足获证条件,监督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责任部门:质监科、基层所、食品科)
3.结合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程度,确定监督检查的品种和批次,加大不合格产品跟踪监督检查的频次。对监督检查合格率高的产品,可适度降低监督检查批次,减轻企业负担,扩大监督检查覆盖面。要加大监督检查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力度,对监督检查产品质量严重不合格或连续不合格的产品,试行“挂牌督办”工作机制,督促企业认真解决造成产品不合格的问题,制定有效整改措施,防止不合格的问题再次发生。(责任部门:质监科、基层所、食品科)
4.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及市局严格落实对食品、特别是乳制品生产企业的驻厂监督制度,提高食品、特别是乳制品行业的质量安全水平。对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各类质量安全隐患,督促企业及时制定整改方案,按要求整改落实。(责任部门:食品科)
5.加大质量严重不合格产品召回力度。认真做好食品等已有法规依据产品的召回工作,回的质量严重不合格产品,责令企业召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责任部门:食品科、基层所、质监科)
6.要加强特种设备全过程安全监察,特别是要加强使用环节的监察,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网络体系,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加强对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起重机等涉及公共安全的重点监察。(责任部门:安监科)
7.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细化行政稽查工作人员责任,进一步规范执法过程,确保行政执法到位。坚决查处无证生产行为,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取缔无证企业。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及时追究法律责任。(责任部门:稽查队)
8.及时处置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启动预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第一时间信息,有效控制事态发展。(责任部门:稽查队、食品科、安监科、质监科、基层所)
2015年,镇工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目标是:深入贯彻执行新的《安全生产法》,牢固树立红线意识,严格执行五落实、五到位,坚持一岗双责,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继续深入开展六打六治及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工贸企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控制在镇政府确定的范围内,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监管基础建设,落实监管主体责任
1、制定监督检查计划,明确监管对象,突出重点监管。镇政府依据我镇实际,已明确镇工商办为我镇工贸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各社区、村要进一步明确专人负责辖区内工贸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做到安全监管无盲区,同时根据辖区内工贸企业规模大小、职工人数、生产工艺危险程度、安全生产诚信度、事故发生等情况,明确重点监管对象,制定监督检查计划,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确定监管检查频率。
2、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开展专项整治。一是继续开展六打六治专项整治行动,要督促企业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按时上报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情况,督促检查企业隐患整治完成情况;按照国家总局的要求开展六打六治专项行动,各社区、村和镇工商办、镇安办要继续加强六打六治专项工作力度,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强化安全监管执法,严厉打击、整治工贸行业各类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并在危化企业和建筑领域企业重点推进打非治违,加大事前处罚的力度。二是开展专项检查,明确检查内容,提高检查工作的针对性。针对液氨使用、交叉检修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粉尘作业等高风险作业环节和容易发生中毒、火灾、爆竹危险区域等方面加强监督检查,认真吸取近两年全国工贸企业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教训,严防较大事故的发生。
3、开展安全培训,提高管理水平。要结合辖区内工贸企业生产特点,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生产和安全部门负责人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守法意识和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水平。特别要督促落实企业法人、负责人及其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学习贯彻好新《安全生产法》,贯彻落实总局颁发的《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全国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意见》《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8号)《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规范管理行为和重大作业行为。
4、抓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事中事后监管,纳入日常监督检查内容。要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新《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之规定,落实三同时要求,监督企业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总局令第36号)和《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254号)的要求,认真组织企业开展三同时申报。今年,要把企业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要求情况纳入日常监管,重点检查企业执行情况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合法性。
(二)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企业重要作业的监管力度
1、企业要全面落实新的《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和《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8号)和《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理顺管理体制,按规定设置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适时修改完善各类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好各项安全管理台账,尤其是安全教育会议、隐患排查治理整改、日常检查等重要台账。机械加工、涉粉作业企业等工贸企业特别要加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和演练工作,进一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切实提高企业和职工安全意识。
2、强化对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考核,引导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依法考核企业第一责任人履职情况,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督促落实领导现场带班、安全经费投入保障等规定。落实隐患排查整改的具体要求,做到自觉排查隐患,自觉整改隐患,自觉报送有关整改情况。
3、加强企业职工和管理干部的安全培训工作,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企业要加强新进、转岗、离岗后重新上岗人员的安全培训,认真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抓好一线操作者应知应会知识的培训,使其熟知操作规程,熟记操作要求和纪律、知晓危险危害因素,懂得处置方法,不违章,不违反劳动纪律,增强职工安全生产意识。
4、加强现场管理,做好隐患排查治理。企业生产现场是各种生产要素的集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好不好,就要看现场安全管理好不好。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要从人、机、物、制度等方面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严防三违行为,督促职工安全生产,自觉形成安全生产意识。同时要督促车间、班组和工人要经常性地开展隐患排查,根治隐患,消除现场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消除管理缺陷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整治安全隐患,有效减少事故发生,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达到生产安全,并将隐患排查情况定期向相应安监部门报送。
5、修订完善预案并定期演练。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生产工艺的更新等方面,及时修订完善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应急处置方案,报主管部门备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要根据企业的性质、危险危害的现实情况,定期进行各类应急演练,特别是现场处置演练,确保企业职工在发生事故时有正确的应急救援方法,提高企业及职工现场应急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三)继续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1、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按照上级有关要求,2015年我镇工贸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全部达标;规模以下企业要逐步达标,最终到2020年前全部企业达标。柏云(柏云米厂、金九米厂)、金雁(老灶煮食品、天宇食品和金创米业)和黎明(伯康机械)三个社区要按照《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罗安委[2013]22号)和《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安办<关于印发工贸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办法>的通知》(罗安办[2013]58号),积极主动督促辖区内规上工贸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按各类标准、评审程序和考评办法开展评审工作,确保创建工作质量,完成规上企业创建任务。
2、严格审查验收,确保创建质量。各社区、村(重点是柏云、金雁和黎明三个社区),镇工商办和镇安办在组织创建过程中,要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创建,允许中介结构开展服务。与此同时要严格各项申报、审查程序,做到客观公正。台账资料健全,各类手续齐全。按属地管理原则进行审查,实行专家和行政审查人员负责制。专家对现场整改的符合性、技术标准的真实性负责;行政人员对审查程序、要件资料报送等负责。
3、奖罚分明,极力推进。严格执行县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管理办法,将安全事故、标准化建设情况作为对企业资金支持和企业评级必要条件进行审定。对不认真开展标准化建设的企业,检查中发现有违法行为的要及时上报县级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发生事故的,按规定加重处罚企业负责人,并对事故单位顶格处罚;对2015年未达标的规上企业,在争取政策扶持、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三、主要措施
(一)增强红线、责任、廉政意识
将宣传贯彻党的十提出的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2015年首要的政治任务,做到学以致用,切实落实到监督检查实践工作中去,增强监管过程中的红线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
(二)加强教育培训和经验总结
各社区、村,镇工商办、镇安办要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着力加强安监队伍、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基础,营造有利于安全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安全监管人员和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监管执法能力、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技术素质。
(三)加大督查力度
按照四不两直的工作要求,认真履行综合监管责任,配合相关部门对工贸行业重点监管领域的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进行执法检查。
由此引发的建筑安全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更加严峻的考验。近年来,我市建筑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小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做好新形势下我市的建筑工程安全监管工作,须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发展是硬道理。但没有安全保障的、盲目的、不科学的发展也是没有道理的。在新形势下,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用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的理念教育干部群众,凝聚共识,为加强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动力。从事故发生情况分析,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能低下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着力加强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管理、操作技能,不再有侥幸心理。2、加强建筑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搞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要规范机构设置、人员考核、工作职责等,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监督机构,不断充实安全监管力量。各级政府是安全工作总指挥,需由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及时向政府汇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路。监督中可以采取多部门联合行动的方式,发动媒体和群众共同参与安全监督。3、强化主体责任,形成科学监管机制。政府主管部门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监管要有力,执法要严格,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管方式方法,提高监管工作效能;加大执法查处力度,使各方参建责任主体和人员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政府要督促企业依法建设,完善安全设施;积极推行安全保险制度;对于安全管理先进的企业要给予必要的奖励政策;鼓励企业推广安全实用、先进可靠的施工工艺和设备,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在此基础上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基督机制。4、严格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针对建筑市场的不规范行为,全市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许可、施工、监理、招标、检测试验机构、房地产开发等各类资质审批管理要严格把关,达不到标准的坚决不能批,通过控制市场主体的总量,提高建筑市场的整体质量。对扰乱建筑市场秩序、达不到资质要求、安全管理混乱、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企业,坚决依法吊销相关证照,清出建筑市场。5、狠抓安全隐患整改落实和重点环节的管理。紧紧扭住隐患排查治理这个抓手,坚持“排查要认真、整治要坚决、成果要巩固、杜绝新隐患”的原则,对执法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抓住不放,跟踪整改,直到彻底解决,确保监管督查有实效。对重大事故隐患要做到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资金、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五落实”。同时抓好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时期的安全管理,切实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并落实到位。6、突出科学发展观理念,创新工作形式。根据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有关部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适时开发使用如工程项目远程监控系统、网上备案系统、企业安全动态监管系统等,创新监管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建筑安全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努力开创我市建筑安全工作新局面。
关于如何开展科研工作
1、检测机构的能力水平是诚信检测、和谐发展的首要条件。测能力是指检测机构在满足法律地位、独立性和公正性、安全、环境、人力资源、设施、设备、程序和方法、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条件下,以保证其出具的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的相关经验和水平。检测机构只有在具备应有的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向客户提供技术服务,若遇到风险时,才有能力承担风险。那么,如何提升检测机构的能力水平呢?
(1)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认真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形成架构有序、完整的支持性管理文件,使检测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并不断持续地改进工作。(2)加强能力验证工作确保检测数据和结果报告准确可靠。因为数据和结果是检测机构工作的最终产品,也是检测机构工作质量的最终体现,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客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检测机构的形象和信誉,所以必须进行能力验证。能力验证的目的就在于验证试验过程中涉及的仪器设备及检测系统、环境条件、试验操作方法、标准适用和结论判定等内容符合相关规定要求。验证的方式有:与国家级或省级检测机构开展纵向比对、与本地区检测机构开展平行比对、内部开展自行比对等,经常验证检测工作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以确保检测数据和结果准确可靠。
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综合素质是诚信检测、和谐发展的关键。检测工作人员是检测机构的根本,是最宝贵的资源。他们的素质与水平对检测机构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他们充分参与,才能发挥他们的智慧,才能为检测机构带来收益。一个检测机构的水平高低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与水平。因为检测工作是一种高智能、高技术的专业活动,检测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另外,检测工作人员尚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诚实守信,一支质量意识高,责任感强,且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是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最重要的资源保证。所以一定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综合素质。(1)检测机构管理者必须重视政治思想工作和检测机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党、团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在检测机构上下努力营造“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有效激励检测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凝聚力,使他们对检测机构有责任感、愉,融洽到检测现场,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检测机构管理者不仅要注重制度管理,还要注重把握人性,运用情感管理,本着“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思想,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强检测机构技术开发应用及课题研究能力,努力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才干的舞台,充分调动广大检测工作人员钻研业务、投身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分配机制的和谐是促进和谐发展的保证,实现公平和正义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加强对检测工作人员政治素质、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的同时,既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要帮助解决检测工作人员实际困难,切实提高检测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待遇。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劳动道德心理;不只把工作当作是谋生的手段,也看成是精神的需求,看成是获得价值的主要手段。
3、强化质量意识、做好服务是诚信检测、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质量意识就是人的大脑对检测过程影响质量的诸要素产生的各种变化和形成不同结果作出的各种思唯。具体而言,质量意识是一种理性认知成份,指人们对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的认识、了解、掌握质量知识的程度。良好的质量观念是质量意识的最高境界,是质量文化培育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最集中体现。只有加强检测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才能增强检测工作人员的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产品质量始终处于螺旋上升过程,进而保证产品能持续地满足客户需求。(1)认真贯彻和执行《质量手册》,强化检测工作人员质量意识。《质量手册》是人制定的,但又能塑造人,使人适应于《质量手册》,从而达到规范人质量行为的目的。对提高检测工作人员良好的质量意识来说,从执行《质量手册》入手是一种强有力、行之有效的途径,从执行《质量手册》实践中,进行调查研究,科学分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总结出有个性、有活力和感召力的质量价值观、质量哲学、质量行为和基本经验,从而达到提高质量意识的目的。(2)培训和教育是检测机构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质量意识的提高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只要不断加强质量意识,才能使检测工作人员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同检测机构产品质量、成本、效益及客户利益联系起来,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3)客户满意是检测机构服务工作的宗旨。为达到客户要求,检测机构要与客户充分沟通,真正了解客户需求。检测机构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在工作中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着客户的需要进行,这不仅要求检测工作人员个体具有专业的素养,更强调检测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要坚持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尊重客户,从客户角度出发,尽可能地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对接受委托的检测任务应及时完成,严格遵守检测时限承诺。(4)要不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全面提升检测服务质量,开展优质服务创新活动,这也是服务客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检测机构事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服务满意度。除此之外,检测机构还可以通过开展工作质量巡查和工作质量回访等活动,不断塑造检测机构良好的社会形象。
下面我就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汇报发言:根据会议安排。
一、主要工作情况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扎实开展建筑安全生产领域各项专项整治和集中打击行动,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全面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加强领导。充实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做到安全生产工作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建立、健全各项监管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县(区)住建局、各施工企业、各施工现场、各个工作岗位。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安全生产责任。
(二)加强监管。一是严格执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二是坚持工程项目安全报监备案制度;三是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四是建立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编制和专家组审查制度;五是针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健全制度。健全完善相应的责任制度、管理制度、监管制度、考核制度、台账制度、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救援制度等,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三)广泛宣传。及时组织宣传贯彻建筑安全生产方面的相关文件、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印发宣传材料、制作布标条幅,张贴安全警示标语等方式,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四)全面检查。市、县(区)住建局分别对辖区内施工现场和城市液化气站分别进行了6次大的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全年共查处未办理施工许可证和安全报监备案擅自施工事件12起,查处拒不整改安全隐患企业8家,检查施工现场216个(次)液化气站点56个(次)提出安全隐患整改意见1280多条,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216份,停工整改通知书32份,行政处罚通知书32分,取缔无建筑企业资质承揽工程劳务企业1个。通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工作,及时排除了安全生产隐患,确保了全市建筑行业无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
市建设领域安全工作虽然有成绩,去年。但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仍很严峻,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仍然薄弱;二是部分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三是部分监理公司对施工现场安全监理不到位,监管措施不力。
二、年工作安排
十二五”开局之年,年。也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任务更重、压力更大的一年。将紧紧围绕我市全面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和“三个一百”目标任务,全力抓好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全面落实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文件的通知》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领导责任。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其他副职领导既要履行分管业务工作职责,又要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严格安全准入、严格安全监管、严厉责任追究、加强应急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做好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形成逐级负责、层层落实、齐抓共管的目标责任体系。
(二)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继续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强化教育培训。使所有从业人员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知晓安全法律法规、掌握安全防范技术知识。要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安全文化,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继续抓好住建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管人员、工程监理企业监理人员、建筑施工企业法人代表、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培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三)打牢安全生产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文件的通知》和《省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责任主体。突出抓好“四个提高”一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的提高;二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的提高;三是企业安全生产技术保障能力的提高;四是企业安全生产全员素质的提高。切实打牢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促进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化、安全行为标准化,有效防范各类事故。
(四)强化专项整治。整治要坚决,成果要巩固,杜绝新隐患”要求,扎扎实实做好专项整治、隐患治理工作。一是落实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监理企业安全监理主体责任、住建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二是控制和预防建筑施工中的各类高处坠落、坍塌和触电事故。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重点是临边、洞口坠落;施工吊篮、升降机坠落等;预防坍塌事故的重点是基坑、边坡上方坍塌,脚手架、高大模板、垂直运输机械、桩工机械坍塌等;预防触电事故的重点是违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导致的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