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业经济发展范文

时间:2023-09-25 11:26:30

序论:在您撰写工业经济发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工业经济发展

第1篇

工业经济发展论文范文一:论工业经济的发展路径

明确指导思想、确立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指导思想上: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着力推进工业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发展支柱产业为重点,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深入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思路,着力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发展模式,全面开创该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在发展的基本原则上:坚持可持续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大力推进工业发展的同时,统筹兼顾能源消耗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保持工业快速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明晰发展定位

发展定位是否明晰、准确,关系到空间布局、产业分布、关系到发展功能能否发挥、集群优势能否互补、牵涉到对基础设施配套的应求,对工业发展十分重要。因而本文结合实际提出:壮大十大经济板块,实施四大战略,培育四大支柱产业体系,提升六大发展水平的发展定位。

1壮大十大经济板块:发展县产业集聚区、三环工业园区、许河、南彰、孟寨板材基地、固阳民族乐器工业基地、固阳、闫楼、红庙板材工业基地、黄河创业园。

2实施四大战略:(1)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提升工业整体水平,着力推进优势资源和产业的深度开发,将资源和产业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2)实施开放引资战略,以面向市场为重点,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3)实施科教、人才兴县战略,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经济科技含量。(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加快人与自然和谐。

3培育四大支柱产业体系:围绕工业强县的总体构想,重点培育木制品、吊装机械、民族乐器、纺织服装四大支柱产业。2.4提升六大发展水平:(1)全面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2)科技创新水平;(3)对外开放水平;(4)信息化水平;(5)产业整体效益水平;(6)可持续发展水平。

谋划重点产业规划

1壮大优势产业:(1)木制品加工业。利用该县泡桐,以该县三环华兰实业集团为龙头,以高档家具、棺木为产品主线,以该县三环工业园区、固阳民族乐器工业园区、闫楼工业园区、南彰工业园区为产品加工基地,在该县遍地开花,迅速带动该县桐木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加速该县桐木加工传统化生产加工向高、精、尖产品方向发展。(2)吊装机械。该县县吊装机械生产,应充分利用专利技术,在该县建立吊装机械生产基地,通过与国内大企业联合提升该县吊装机械生产技术水平,建成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把吊装机械加工业发展为该县工业的主导产业。(3)纺织服装业。应充分利用该县棉花优势,大力发展纺织业,把该县的棉花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成为该县主导产业之一。(4)民族乐器业。民族乐器应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建立标准化工厂及车间,积极提升外部形象,进一步开发新产品,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和名优产品。

2发展其它产业。(1)化工业。应利用肥源化工创业的有利时机,在合成氨上,锰盐的产品优势,在产业技术优势,设备优势上做文章。(2)农副产品加工业。由于该县是农业大县,搞好小麦、花生深加工,形成名牌产品具有一定优势,把农产品加工链条延长,真正把农产品的原料优势变为产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3)内蛋奶业。该县也是养殖大县,生猪、牛、羊加工,该县有一定优势,利用企业优势,利用养殖加工基地连农户,产销一条龙,公司加农户的多种形式,大力发展猪肉、牛肉、羊肉、加工项目、创出名牌、打出品牌。

梳清具体的工作措施

1应在拓宽发展领域上实现新突破。应进一步拓宽工业经济的发展领域,凡法律未明确禁入的一切行业和领域,工业经济均可进入,应在巩固发展四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项目、企业技术改造方面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全面参与工业经济建设。一是鼓励各种形式的创业。应进一步放宽政策,改善措施,最大限度地释放全民创业激情,支持各种形式创业。坚持走规模扩张的路子。应依托四大支柱产业,在大力发展木制品加工业,同时,积极发展吊装机械、民族乐器、建筑材料、棉花加工产业集群。集中精力培育发展棉纺、面粉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各类工业项目落户该县提供良好的承接平台。

2应在块状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依托该县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培育木材产业化加工专业村为重点,积极创办其它类型的加工专业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数村一业的块状经济格局。

3应在提高质量效益上实现新突破。应着眼于工业经济的优化升级,着眼于规范管理,着眼于规模发展,大做提质增效文章。一是应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进一步规范企业运行机制,真正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二是应以加强管理为重点,进一步焕发工业企业内在活力。应继续坚持成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质取胜、争创品牌为目标,切实抓好企业内部管理,向管理应市场、应效益。三是应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账册凭证,开展会计培训,统一资金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四是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制度、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执法制度等。五是应以科技创新为根本,进一步提升企业实力。应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业企业应把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五年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应舍得花钱研制、开发、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有条件的应建立科研机构和技术开发中心,为科技人员施展才华提供用武之地。

4应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发展工业项目,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有力支撑,争大项目、办大事情。二是应开展横向联合,扩大技术交流与经济合作。应在该县营造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氛围,走出去宣传该县、推介该县,请进来开发该县、建设该县。应大胆走出去,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结对子,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加快科技的应用推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步伐。

5应在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扩大企业规模。通过鼓励企业增加注册资本、吸收外来投资、实施资本运作、相互参股联合等途径,增加可用资金,扩大企业资本规模;通过开发新型产品、加大技改投入、产业前延后伸等途径,提高生产能力,扩大企业生产规模;通过组建区域营销公司、实施销售、加盟连锁经营、打开外销渠道等途径,开拓产品市场,扩大企业销售规模。二是培育支柱产业。拉动工业经济发展,着力培育壮大木制品加工、吊装机械、民族乐器、纺织服装四大产业,结合产业特点,拉长产品加工链条,提高产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三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对工业经济发展分类指导和服务。发挥该县目前已成立的木制品加工、民族乐器、纺织服装、吊装机械四个行业协会的作用,逐步建立食品、药品、化工等行业协会及分人,利用行业协会帮助政府制定实施行业发展规划,提出本行业需应解决的问题和意见。

工业经济发展论文范文二:探讨皖西北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途径

皖西北各县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非常缓慢,虽然存在着不少的客观因素,但主观上的思想认识问题是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由于笔者从事经济教学研究工作,在和一些企业交往中发现,该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仅仅是表现在经济数字方面上的、基础设施上的、收入差别上的,更深入一层来讲是观念上的,观念变了一切都会变了。目前在该地区一些人的不正确思想仍然非常严重。在外部环境方面,由于长期得不到国家的重点扶持,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受硬环境的制约更为突出。以全国的人口贫困大县临泉县为例,既无铁路,又无高速公路,水运也不太畅通。受硬环境约束,开发同样的资源,该县的成本比别县市要高;销售同样的产品,该县的代价比别县要大;外商外资在利润驱使下难进来,企业产品在环境制约下难出去,经济外向度较低。

虽然产业结构方面,近年来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相比差距甚大。与东部工业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该地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还有较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少数企业人才意识还不够强;传统单一型人才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少;队伍建设机制落后,人才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企业人才队伍结构不够优化,企业家人才队伍老化且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亟待解决。

土地征用难、土地后续管理难是当前制约该地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想进来的企业没土地,已经用地的企业没效益,这种两难处境普遍存在;在企业融资问题上,由于缺乏很好的融资渠道,加之银行贷款手续过于繁琐,更增加了企业的贷款困难,县域工业企业现在能贷到现款的寥寥无几。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其中第二个毫不动摇是:鼓励、支持、引导非公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因此,应抢抓机遇,谋求新发展,把创新作为灵魂,坚持与时俱进。

(一)推进观念创新,在解放思想上寻求突破

认真学习十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首先树立新的发展观。牢固树立县域经济以民营为主,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一体的发展道路的新理念;其次树立新的辩证观。任何问题都是即统一又对立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前该地区尽管发展障碍重重,但从辩证的观点来看,这种障碍其实就是发展的动力,因此要正确引导,牢牢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奋力爬坡、勇于进取。

(二)创造优质环境,打造一流服务

环境就是品牌,环境也是影响力,也是生产力,更是核心竞争力。一流的发展环境,就能留住一流的企业,创造一流的效益。工业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环境。因此应着力抓好与客商利益最直接的服务环境。县、市领导要挂钩联系总投资在一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招商引资单位要自始至终做好招商服务工作,将客商当作自己的亲人,把客商创办的企业当成自己的实业,对客商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只要是合理合法的,都要努力地解决好,不做损害客商利益的事,一旦发现有损害客商利益的事情,要及时查处,给客商一个满意的交待,真正体现出皖西北人民热情好客的客家风范。

(三)推进结构创新,在培育县域工业经济特色上寻求突破

因为皖西北各县市地理位置、资源状况、经济基础等方面差别不大,县域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发展特色经济,有特色才有影响力、竞争力、生命力。县域经济只有走特色之路,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例如界首市重点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做文章,做大做强再生金属和再生塑料两大行业;颍上县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加快形成以煤炭生产基地为主的最具特色的新兴产业,建成煤电一体化能源输出基地;临泉县根据自身实际,做大做强以化工、纺织、食品酿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同时做好服装、新型建材等加工业。

(四)科学合理配置和利用土地资源

强化土地规划,推行工业土地利用集约化,并通过工业园区使企业在空间上相连接、关联产业链上相配套;建立项目评估制度,防止恶意圈地;建立工业土地进入和退出机制,杜绝工业土地随意变更,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创新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办法,探讨以土地换保障的补偿安置办法,以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

(五)创新金融机制,为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第2篇

一、坚持政策指引,强力推进工业化核心战略的实施

以工业化建设为核心,以工业的突破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是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政策指引,强力推进工业化核心战略实施,就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机遇上的优势,合理调整发展策略,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充分挖掘工业经济增长潜能,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一是运用政策,在统筹规划中做文章。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加强对国家中部崛起政策和本地工业经济运行现状的研究,找准工作结合点,制定完善政策,梳理工作重点,建立工业发展长效机制,强化促进措施,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机遇在经济发展中的引导作用。二是抓住重点,在项目推进中求突破。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生态良好和符合产业政策的前提下,继续按照“对外抓招商、对内抓扩张”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工业投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在招商引资上,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担保力度,积极宣传国家对中部崛起的有利政策,健全信息来源网络,建立联系人制度。在整体规划中,既要注重做好新增项目的资金引入,同时还要做好已有企业的产业配套延伸工作。在内部扩张上,要加强对企业改革问题的研究与组织,努力做好对本土企业的增资扩股工作,发展壮大骨干企业,加大项目组织和申报争取力度,健全和完善指导和培训机制,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活动,着力增强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三是相互依托,在产业集群中谋发展。要主动把工业经济融入省会经济圈,加强合肥经济圈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积极开展项目研讨和项目对接活动,并依据自身资源和比较优势,按照经济圈产业一体化的基本框架,谋划产业发展方向及其布局,延长、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形成各具优势的产业基地。

二、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控

正规高效的工业运行秩序,是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完善的运行机制,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分析、监督和控制,及时协调和解决工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才能有效保证企业在良性经济运行中谋求发展。一是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搭建工业聚集平台。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引入、管理和考评机制,改进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对工业园区的领导和指导,做到每一个产业都有人管,每一个大企业、大集团都有人联络,每个专业园区都有领导去抓。同时,要注重加强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合理规划、配置土地使用资源,进一步加大对专业化产业园建设力度,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二是加强工业运行监控,推动企业良性发展。要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重要生产要素的运行监控,合理调度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改造和投融资情况,及时把握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企业排扰解困,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如:及时召开有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参加的现场办公会、组织企业间的产学研联合、促进银企项目资金对接、帮助企业扭亏增盈、协调处理好煤电油运等。三是健全优化运行机制,依法指导经济运行。首先要建立管理责任制。按照隶属关系建立领导联系制度以及定期现场调研办公制度和督查调度制度,实行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的管理责任制。其次要建立市场分析与预测制度。定期对市场运营和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为经济运行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超前规避风险,保证工业经济合理运行。再次要建立考评制度。以考评促落实、促创新、促发展。

第3篇

(一)基础:底子厚,调整铸就成长

涪陵区依靠原有国营的工业基础,大胆的改革创新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培育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夯实。数据资料表明,重庆直辖以后,涪陵经济发展进一步“硬化”,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1997年工业产值为21.6亿元,2011年增长至310.7亿元,在重庆市所有区县中仅次于渝北区,排名第二。从占GDP的比重来看,涪陵区1997年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为38.8%,高于重庆市的平均水平37.6%,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1.7%。2011年,涪陵区工业产值占GDP比重高达55.8%,高于重庆市平均水平近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近16个百分点。从发展轨迹来看,1997~2003年,涪陵区工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占GDP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与全国工业经济比重基本保持一致。2003年以后,涪陵区工业经济迎来第二波高涨,这与全国工业经济比重下降的趋势相反,与重庆市工业经济实力整体走强的趋势保持一致,但高于重庆市平均发展水平。

(二)意识:观念变,思路决定出路

工业已经成为涪陵区发展的“引擎”,是全区经济的核心支撑,这与“工业强区”的观念意识是离不开的,涪陵区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兴则涪陵兴,工业强则涪陵强。“八五”以来,涪陵区工业先后实施“过亿超千”、“5135”、“三个一”工程和“工业涪陵”建设,工业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涪陵区坚持“内培”与“外引”并举,继续深化重点发展战略,发展和催生了一批支撑力强的骨干企业。全区重点工业企业及预备队企业由2005年的14户增加到2010年的35户,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39.54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82.1%。相继有涪陵卷烟厂(重烟公司)、太极集团、建峰工业集团、中化涪陵化工公司、东升铝业等7户企业跻身重庆市工业50强之列,重点企业群体中已拥有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6个市级技术中心,创建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涪陵榨菜”成功上市使全区上市公司总数增至10户。到2011年,培育了100亿元级企业1户、80亿元级企业1户、40亿元级企业1户、30亿元级企业2户、20亿元级企业5户、10亿元级企业9户,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901.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775亿元。目前,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实现涪陵工业转型升级大发展,特作出实施“十百千万”工业强基工程的决定,这对涪陵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涪陵区与全国百强县工业经济的比较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与自己比,可知进步,与他人比,方知差距。涪陵区在过去十多年里,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是工业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重庆市所有区县中,已经成为了佼佼者,但放眼全国来比,仍然还有很大差距。下面以全国百强县作为参照,对比分析涪陵区工业经济的发展。为了便于比较,分别从东、中、西部选取10个具有代表性的全国百强县,它们分别是东部的江苏江阴市、福建晋江市、山东荣成市、浙江义乌市;中部地区的湖南长沙县、河南偃师市、山西河津市;西部地区的内蒙古准格尔旗、四川双流县、新疆库尔勒市。通过对比,涪陵区在人口规模和行政面积上与县域经济体相差无几,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2011年,涪陵区地区生产总值为557亿元,仅为全国百强县之首江苏江阴市的1/4左右,但超过河南偃师市、山西河津市的总产值。10个全国百强县经济总产值的平均水平为798亿元,高出涪陵43.3%;2011年,涪陵区工业经济总产值为902亿元,不到江苏江阴市的1/5,但高于河南偃师市、山西河津市以及新疆库尔勒市,10个全国百强县的平均水平为1596亿元,高出涪陵区76.9%;涪陵区人均工业总产值为每万人8.2亿元,远远低于江苏江阴市的33.69亿元,但高于河南偃师市,全国百强县平均为17.62亿元,是涪陵区的2.1倍;涪陵区地均工业总产值为每平方公里0.31亿元,不到江苏江阴市5.52亿元的1/18,仅仅高于地域辽阔的内蒙古准格尔旗和新疆库尔勒市,全国百强县的平均水平为1.45亿元,是涪陵区的4.7倍。由此可见,第一,涪陵区整体工业经济实力与全国百强县相比,差距明显;第二,涪陵区的工业经济密度很低,仅为百强县平均水平的21.4%,这对于土地资源并不宽裕的涪陵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地均工业产值是涪陵未来工业经济战略调整的重要任务之一;第三,涪陵区工业经济的劳动力生产率偏低,不足全国百强县的一半,这是当前涪陵工业经济的主要劣势。从全国百强县经济发展模式来看,工业经济仍然是其主旋律,工业经济强,则整体经济实力强,工业经济弱,则整体经济实力弱。从上述10个县域经济体的发展特征来看,可以分为几种类型,第一是以江苏江阴为代表的“苏南模式”,它的主要特征是: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产业结构以乡镇企业为主;经营机制以市场调节为主。其工业经济主要从乡镇企业脱胎换骨而来。第二是以义乌为代表的“小商品生产———商贸”模式,它的主要特征是:小商品组成大市场、小城市进行大物流、小政府实施大服务,以产品生产支撑市场,不做纯中介性市场。第三是以内蒙古准格尔旗为代表“资源型产业开发”模式。它的主要特征是: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推动资源深度开发、提高资源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对比之下,涪陵区工业经济的发展走的是不同的道路,第一是它不同于江苏江阴的乡镇企业模式,涪陵区以“抓大放小、突出龙头”的发展模式起家,以原有国有企业作为家底,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引进大型企业,扩充工业经济实力。第二是它不同于以义乌为代表的小商品生产商贸模式,涪陵区知名工业产品“小商品少,大商品多”(如变压器、船舶制造等)、“生产制造多、商贸物流少”;第三是它不同于内蒙古准格尔旗资源开发型模式,涪陵区自然资源比较缺乏,依靠资源开发发展起来的工业极少。鉴于此,涪陵区工业发展模式注定不同于其他地区,如何在国家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大背景下,促进涪陵区工业经济走出自己特色,更上一层楼,是当前地区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每个涪陵人关注的热点问题。

三、涪陵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一)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国外很多传统工业基地都经历过从辉煌到衰退的过程,有些又从衰退中振兴,有些至今还没有恢复过来。例如德国鲁尔区在19世纪50年代,以占全国的1.3%的面积,生产了德国40%工业产值,其支柱产业是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和化学工业。但20世纪60年代后,德国鲁尔区的工业经济优势逐步被其他地区所代替,鲁尔区的经济开始衰落,很快成了“没落的贵族”,其中既有资源依赖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它过于依赖原有的产业结构,没有及时进行调整。此外,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都遇到了类似情况,不过这些地区经过后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整治,如今又从衰退中恢复过来。而我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是我国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区域分割,产业类型趋同、生态环境保护缺乏有效协调;经济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活力不足;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缺乏活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历史包袱沉重,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大;主导产业衰退,后续产业青黄不接等原因,东北老工业基地逐渐走向衰落,至今都没有恢复过来,如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呼声很大,但仍然是有“振”无“兴”。目前,涪陵的工业产值主要集中在以下六大行业,第一是医药食品产业,如太极集团、葵花药业、华兰生物、三海兰陵,食品以烟草、饮料、酒类、榨菜等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如稻花香高档白酒、南方集团红酒、榨菜集团等;第二是装备制造产业,如亚东亚变压器、美心曲轴、钱江摩托车及配套件、越盛轧辊、国奥电梯、三爱海陵等;第三是材料产业,如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水泥生产、钢铁薄板、铝型材(线材、线缆)等,如攀华万达薄板、欧尼克新型环保材料及房车、科王公司高压电瓷、剑涛铝业、东庆铝业、东发碳素等。第四是化工化纤产业,化工以现代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氯碱化工为重点,如华峰化工、龙海石化、建峰工业集团、中化涪陵化工、天原化工、蓬威石化等。第五是电子信息产业,如亚东亚、深圳特发、波士顿锂电池、上甲电子、科宝电缆、波士顿锂电池工业等。第六是能源产业,以太阳能电池、生物柴油、生物质能源为重点,如博奥江森车用蓄电池、水投集团、涪陵电力等。涪陵目前的这些支柱产业中传统产业居多,毋庸置疑,这些产业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支撑涪陵工业经济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每一个产业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和历史使命,这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涪陵的工业发展不能死守现有的“家当”,必须要及时调整,培育潜在的支柱产业,积极促使产业不断优化。以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江苏江阴县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江阴的乡镇企业就发展得十分迅速,以村为单位的企业集团不断涌现,如华西村、长江村等成为全国代表性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随着周边地区的不断发展,江阴的工业经济优势不断弱化,江阴人发现,依据原有的模式,已经很难再有所发展,企业是很多,但是很零散,很难在与外面的企业竞争中获得优势。

此时,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第一是对企业进行产业重组。以村为单位,组建企业集团。整合供应链,重组产能,对外竞争时,不再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厂,而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集团。今天,江阴的很多村,本身就是集团公司了,长江、三房巷、倪家巷、华宏、华西、周西,等等。第二是国企改革。江阴作为一个经济大县,几个大型的国有企业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企的机制已经不再适合市场的需要,而且这些企业还垄断了很多资源,限制了民企的发展,因此,国企改制被放到了很高的位置,如“红星”等大型国企就是在20世纪90年代被改制完成的;第三是产业升级。一些低附加值、高能耗的产业逐渐转型。如纺织,在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江阴的缫丝厂、纺丝厂还很多,但是纺织供应链下游的这些企业,附加值已经很低,只能赚到血汗钱,江阴政府及时作出了规划调整,企业要么做上游高附加值的产品,要么就进行产品转型。今天,这些缫丝厂在江阴已经销声绝迹,取而代之的是阳光、海澜之家、红豆、苏派这些品牌服装的巨头。21世纪以后,江阴又寻求规模经济向资本经济转型,目前江阴已经产生了32家上市公司,依然成为资本经济最发达的县域经济体。依据西方的发展规律,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品经济必将向资本市场转移,在这一方面,江阴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让人不得不佩服。针对涪陵的工业经济现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其一是立足涪陵的农业资源优势,做强以榨菜为首,以特色种养殖、果蔬饮料、食用油等为辅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目前涪陵榨菜已成气候,在全国很多大中城市形成了销售网络,但涪陵其他的农业产业品牌还很缺乏,因此不妨借鉴和利用涪陵榨菜的品牌效应、销售渠道和发展模式,重点打造几个涪陵农产品加工行业,再造一两个农业品牌。第一是加大力度重点打造涪陵的葛根产业,抢先占领葛根保健品品牌高地;第二是打造涪陵黑猪养殖加工产业品牌,形成母猪繁殖,幼仔销售,黑猪肉、皮、毛加工等养殖产业链。其二是在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领域选择突破口,打造几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产业,以点带面促进涪陵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目前涪陵区在人才、科技等方面并不具备与重庆市主城区相抗衡的实力和基础,因此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不可“一哄而上”,而是要循序渐进,找准一两个突破口,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技术高端人才,打出一个“拳头”,先在某些领域立足,再以点带面铺开。比如可以借助长江师范学院和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人才资源,同时引进国内外动漫产业的高端人才,重点打造涪陵动漫产业。其三是研究涪陵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或“再生”机制。面对区域之间激烈的工业经济竞争,不进则退,如不能在技术、生产和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创新,就不如及早退出,转向其他领域,尤其是传统的工业产业。材料产业、化工产业等是涪陵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但这并不说明这些行业本身具有多么强大的竞争力。

涪陵这些行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涪陵电力系统享受了国家的优惠政策,电力成本要低于周边一些地区,从而形成了一个原始的成本优势。因此,如涪陵化工、金属冶炼与加工、装备制造等行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或是原料和销售渠道的创新,否则就要加紧研究退出机制,或是从常规产能的生产转向精细化生产,不然的话,迟早会面临危机。总体上,涪陵区目前的工业经济发展正处于“规模经济”阶段,享受规模经济的“红利”“涪陵制造”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支撑涪陵工业的发展。但死守这一点也不行,必须抓住时机促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变“涪陵制造”为“涪陵创造”,避免走入工业经济陷阱,这样才能在区域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产业布局“合理化”

涪陵产业布局的“合理化”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是促进产业布局与自然环境、城市及人口分布相适应;第二是促进传统优势产业集群的出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出现。众所周知,工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原材料、能源和良好的交通条件,世界上最早的工业经济发达地区基本上都是依靠河流而布局,随着铁路、公路交通的发展,沿交通干线的工业布局得到快速发展。涪陵区目前的工业布局主要是沿长江干线和乌江流域。按照《涪陵十二五规划纲要》,涪陵的工业布局有六大块,涪陵区工业园区(A区)、龙桥工业园区(B区)、船舶制造基地、清溪铜铝产业园区、能源保障基地沿长江自上而下分布,白涛化工园区沿乌江分布。这种产业分布既有原有产业分布的历史原因,也凝聚了产业布局规划者的智慧。据此,我们认为:第一是避免在涪陵老城区和新城区的长江上游地区布局水污染较重的产业。从涪陵六大工业基地的布局来看,A区和B区处在涪陵主城区的长江上游地区,目前其工业产业主要是机械装备、医药食品、新能源、电子信息、轻工产业、石油化纤纺、食品医药产业。整体上,这些产业的废水废渣排放比较少,对下游涪陵城区的水污染影响不会很大,但石油化纤纺产业对水环境有很大的影响,从保护城区居民生活用水以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这些企业最好是布局在涪陵城区以下的长江流域沿岸;第二是在北部、东北部、东南部减少布局废气污染较严重的工业企业,根据《涪陵市志》的记载,涪陵全年的风向主要有东北风,频率为7%;北风,频率为6%;7月、8月有东南风、9月偶有西风,静风频率为57%。可见涪陵工业布局的风向因素主要是东北风、北风以及夏天的东南风。目前涪陵城区的北部没有工业布局,东北部主要是能源和铝铜产业布局,废气排放不大,这种布局是合理的。但是白涛工业园区处于涪陵城区的东南部地区,其主导产业是化工企业,空气污染压力很大,对涪陵城区人居环境会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将空气污染较重的化工企业布局在白涛的乌江西岸地区。这样的话,在夏季东南风向的影响下,可以有效减少化学有毒气体经过涪陵城区的空域面积。第三是尽量减少涪陵老城区和新城区之间的化工企业数量。按照该地区的地形条件和风向,该地区的化工污染气体将影响到李渡新城区的空气质量以及人居环境。随着李渡新城区的加快建设,涪陵新城与老城之间的地带将形成“亚城市”状态,其功能定位主要是发展商贸、金融、物流、地产、旅游、休闲娱乐等服务业,这片地带将成为涪陵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

第4篇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生产持续大幅增长,效益明显提高。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74亿元,同比增长26.5%;产销衔接良好,销售率达到99.5%,位居全省第二。9月份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22.9亿元,同比增长30.9%。预计全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2亿元,同比增长21%;产销率99.5%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57%;利润30亿元,同比增长230%。预计全年原煤完成6750万吨,同比增长44.5%;发电量完成4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5%;浓硝酸完成34万吨,同比下降15%;纯碱完成27.4万吨,同比增长2.6%,合成氨完成33万吨,同比下降18.5%。

二、明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预测

预计20__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60亿元,同比增长11%;产销率98%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60亿元,同比增长10%。预计20__年原煤完成7550万吨,同比增长12%;发电量完成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2%;浓硝酸完成40万吨,同比增长18%;纯碱完成27万吨,同比无增长。

煤炭行业:矿业集团20__年预计完成原煤6800万吨,同比增长13.3%;国投新集预计完成原煤610万吨,同比下降7.6%。矿业集团20__年没有新的矿井投产,增长主要是由于丁集、顾北矿全面达产,望峰岗、谢桥、张集矿改扩建工程发挥效益。国投新集产量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新集一、二、三矿属于老矿井,井下地质条件较复杂,生产已进入下滑期。

电力行业:主要增长点来自于凤台电厂,一期两台机组分别于8月初、9月底投产,预计今年可以发电25亿千瓦时,明年预计可发电60亿千瓦时。全市电力行业预计明年完成发电量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2%,保持平稳发展。

化工行业:淮化集团总投资15.7亿元的清洁生产工艺项目(老系统改造工程)预计20__年6月份完成,年产能为30万吨,该项目采用先进多元料浆气化、低温甲醇洗液氮洗等技术,使合成氨成本大幅降低,初步测算每吨成本降1000元。淮化集团的浓硝酸受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价格巨幅下滑,从最高4200元/吨降到目前不到1600元/吨,目前淮化集团浓硝酸已开始减产,预计今年全年可以完成34万吨。20__年该公司浓硝酸预计完成40万吨,同比增长17.65%。焦炭受下游钢铁行业影响,价格大幅下滑,目前销售价与成本价形成倒挂(精煤1700元左右,焦炭1500元左右),且有价无市,焦炭产品库存严重,陷入亏损滞销、限产保炉局面。该公司目前还没有排定焦炭明年产量计划。浓硝酸与焦炭所形成的销售收入占淮化集团总收入的65%左右(浓硝酸占43%,焦炭占22%),该公司明年的生产经营形势不容乐观。德邦公司的纯碱价格已从年内最高20__元/吨下降到目前的1200元/吨;氯化铵从1200元/吨下降到700元/吨,该公司本月开始出现亏损。预计今年全年完成纯碱27万吨,氯化铵31万吨,明年产量预计与今年持平。

我市机械、电子、纺织、医药等行业预计明年将维持平稳发展,没有具有拉动作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存在问题

(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足。20__年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亿元,同比增长35.6%,今年1—8月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同比增幅低于10%。(采矿业51亿元,同比增长10.5%;制造业11亿元,同比增长34.4%;电力30亿元,同比下降36.5%)上一轮以煤炭、电力为重点的建设投资高峰已基本结束,即期投入不足,发展后劲堪忧,形势十分严峻。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有滞后性,虽然截至目前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会在今后逐渐显现。

(二)企业成本压力加大。今年以来,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煤炭、石油价格上涨较快,电力价格也进行了多次上调,cpi指数居高不下。1—9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4%,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6.6%,ppi反超cpi10.2个百分点。在生产成本不断上升,销售价格有所回落的情况下,企业利润被不断压缩,企业投资积极性降低。全部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1.1%,上游对下游工业企业利润挤压十分明显。同时由于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实施,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特别是纺织行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

(三)中小企业融资较难。由于国家今年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缩银根,银行实施贷款终生负责制,各家银行“惜贷”现象明显,中小企业由于自身造血机制不足,资金链十分脆弱,没有资金支持很难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等。

(四)深层次体制机制型矛盾仍较突出。由于煤炭实行市场化运作,而电力价格受国家计划调控,导致煤电价格无法实现联动,电力企业普遍经营困难;有企业反映,企业发展环境还有待优化,税收优惠难以兑现,企业开发新产品获得税收优惠的程序比较繁琐,最终很难享受这一政策。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经济运行监测与调度。利用信息直报系统,加强对30户重点骨干企业的监测力度;加强对县区工业的指导与考核,指导县区编制工业经济发展的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按照市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的要求强化对县区工业经济发展的考核,兑现奖惩,保护积极因素、调动消极因素;加大对重点产品的监测、预测。重点选取有代表性的原煤、洗精煤、发电量、浓硝酸、纯碱、水泥、钢材、轴承等工业产品进行监测、预测,分析产量规律和价格趋势,为企业发展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二)出台政策扶持企业发展。加快推进《淮南市实施<安徽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办法》、《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扶持工业企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工作。利用政策引导、扶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大好局面。

第5篇

__说,__将进一步强化“工业强区”的理念,不断加强对工业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力度,以更大的气魄和力度抓工业、办工业,举全区之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关于下一步工业经济发展,__说,关键是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加大工业投入。着力加快高科技产业园、__生态工业园、北海工业园、东环路工业园“四个园区”的建设,为加大工业投入搭建良好平台。对所有续建、新建和拟建的工业项目,按周按月列出时间进度表,千方百计加快项目投入和建设速度。要着力搞好各镇街新组建的信用协会和担保公司的运作,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另外,在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二是加快推进企业创新。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突出抓好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不断提升研发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企业产品创新,在已培育华铃动力新型油气转换发动机、三建集团新型环保建材等创新产品的基础上,引导其他企业研究确立能够支撑未来发展的支柱性产品。同时,按照“申报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鼓励和引导企业把打造“龙头”产品和知名品牌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依靠品牌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第6篇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栖霞市而言,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基础特别是财力薄弱的问题,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首要任务在于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关键词:

工业经济;财力;做大;栖霞

1栖霞工业有基础、有潜力,对全市经济的支撑拉动作用正在逐步显示出来

经过近几年来坚持不懈地抓新项目引进建设、老企业嫁接改造、民营经济发展培育,栖霞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明显上升,一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工业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战略重点来抓,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全市260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达到220亿元、11�8亿元和1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12.5%和12.3%.其中18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22家利税过千万元.在近两年特殊形势下,栖霞工业能够实现逆势上扬,说明这几年抓结构调整和企业培育已经初见成效,体现了工业经济的基础和潜力.(1)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日渐突出.去年以来,栖霞市对重点骨干企业进行了调整,并从资金、政策、电力等方面予以倾斜,促其尽快发展壮大.2015年,全市65户重点骨干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1.9%和22.3%,骨干拉动作用比较明显.在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65户骨干企业中有43户纳税比去年同期增长,其中,大地管桩、昌裕印刷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32%;鑫焊焊接、经壹佰照明、润霖风电、张裕玻璃、华隆机械、乐泰汽车、东山电机等7户企业增幅均达到50%以上.(2)老企业嫁接改造成效明显.全市上下以改造提升老企业、盘活闲置资产为着力点,积极加大老企业嫁接改造力度,部分老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原来的“包袱”变成了“财富”,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瀚海化工通过氨醇改造项目,由过去单一的尿素生产,增加到尿素、合成氨、甲醇、乙醇、二氧化碳等多个产品,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同兴实业过滤机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红壹佰照明产品出口率达到75%以上,并成功将产品打入沃尔玛超市.(3)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骨干企业把技术改造作为增强发展后劲、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投资力度,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确定了25个技改项目,年内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入5亿元,其中21个项目开始试生产或设备安装调试.通过积极对接、扎实运作,万华生态板业公司规划的生态家居制造产业基地新增指接板、免漆板等3机的二期工程也顺利投产.预计25个技改项目全部完工后,年可增加企业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4.8亿元,利润2.6亿元.(4)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针对近两年经济运行的异常情况,重点骨干企业积极推进管理创新,严格加强财务、成本和质量管理,有效地减少了企业损失,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为企业应对危机打下了坚实基础.山水水泥、瀚海化工、烟台电机等企业,狠抓内功管理,积极“降本增效”,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企业效益明显提升.各重点用能企业坚持节能降耗与技术进步、加强管理相结合,大力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茉莉华服装、阳光服饰等企业,积极转变经营方式,把握市场的能力大大增强,市场相对稳定,影响相对较少,在原有客户的基础上,又积极开拓了欧美等市场.

2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2015年全市工业企业运行比较平稳.但随着国际金融动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效应的逐步显现,给栖霞市的工业经济也带来了不少压力,骨干企业普遍面临着运行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下降等困难,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比较艰难.(1)市场需求萎缩.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直接影响了栖霞市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的还影响到内销企业的经营发展.如水泥行业,三菱、山水等企业,受国内外建筑市场大幅度萎缩的影响,产品需求大幅下降,导致企业开工不足,产品大量积压.同时,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该市部分企业出口价格不断下降,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如服装行业虽然订单较为充足,但由于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属于来料加工或贴牌生产,外商除在产品质量上比以往更加苛刻外,还不断压低加工费单价,致使企业处于微利状态.(2)资金投入放缓.尽管金融单位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由于企业有效资产大多已经抵押,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另外,该市投资规模大、拉动作用明显的项目相对较少,再加上部分项目配套资金落实难度较大、项目质量不高,争取国家大盘子投资的可能性较小,造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难度加大,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据调查,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缺口资金达15亿元,其中技改资金缺口8亿元,流动资金缺口3亿元.(3)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部分企业因资金、市场、产品结构等原因,陷入开工不足甚至停产状态.从该市65户重点骨干企业运行情况看,受危机影响及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山水水泥、宝桥水泥、白洋河水泥、大地管桩、东山电机、安得利斯风电、拓伟机械、雷彩工具等8户企业处于开工不足状态,裕祥精细化工公司未能满负荷生产.上述企业2015年度影响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6000万元.(4)原材辅料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自去年以来,由于部分企业对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形势估计不足,为了保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在各种原辅材料大幅涨价的情况下,高价购进了大批燃料和原材料,至今尚未消化完毕,如山水水泥、瀚海化工的煤炭每吨比目前市场价高出500多元,银云活塞的铝每吨比目前市场价高出近6000元,东山电机购买的铜比目前市场价每吨高出4000元,这一因素直接影响企业效益3000多万元.

3加快栖霞工业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新开工业化道路

第7篇

第一个,检验工业强区,首先要看领导是否真重视。只有领导真正重视工业经济,我们的工业经济发展才有良好的、扎实的基础。前段时间,跑了一些镇乡街道,大部分的党政主要领导抓工业经济有思路、有办法、有举措,但个别镇乡对怎样抓工业、要不要抓工业还有一些犹豫,还有一些短板,真正的举措并不多。区里实施的大项目很多,抽调人员也很多,西溪湿地抽调了人员,南湖项目抽调了人员,地铁项目也抽调了人员。接下来,城市化建设、西大门整治等一大批项目都要加紧推进。这些项目都是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工业摆在什么位置?我认为,工业是镇乡街道党政主要领导重中之重要抓的工作。余杭经济要强,关键是工业要强,工业上不强,余杭就不是一个经济强区,我们一定要弹响钢琴,弹出工业最强音。

第二个,检验工业强区,要看“块头”是不是真正大。余杭的工业经济总量在全省、全市是什么样一个位子?如果余杭工业的经济总量与增量在杭州的排名是三位以后,就不是一个工业强区。在全省十四个强县市里,是不是属于第一方阵,这也是评价、检验余杭是不是工业强区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三个,检验工业强区,要看结构是不是真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的比例是不是朝着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的,如果仅仅依靠传统行业来支撑,那也不是一个真正的工业强区。

第四个,检验工业强区,要看利税是不是真贡献。发展工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就业,另一方面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税收,来改善民生,来加强城市建设。如果产值很大、总量很大,但税收,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贡献不大,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工业强区。

第五个,检验工业强区,要看投入是不是真持续。有没有稳定、持续的工业投入,也是判断余杭是不是工业强区的一个标准、一个重要指标。

余杭是不是一个工业强区,我们必须要用这5个方面的标准来判断、来检验、来总结。下面,我再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一季度工业经济的评价

刚才,区经发局施成华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业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一季度,全区工业经济总量增长平稳,规模工业产值增长24.1%,排在全省十四强县市之首;工业投入增长23%;工业结构逐步优化,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首次突破60%;工业能耗快速下降,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14.5%。这是值得肯定、值得可喜的方面。但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应该看到,我区工业投入的增长是建立在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的,限额以上工业投资总量并不高,只完成了全年计划的12.9%,只完成了时间进度要求的一半,差距很大,且增幅低于全市平均1.1个百分点。上个星期,杭州市召开工业兴市大会,作为杭州市的工业大区之一,我对两个方面感触很深。

第一个方面,杭州市对十三个县市区的工业经济进行了综合评价,余杭排在第三梯队。第一梯队,对全市工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萧山区、上城区和富阳市,第二梯队,对全市工业作出显著贡献的是高新区、西湖区和临安市,余杭只列入到了第三梯队。评价体系主要看总量、看增幅、看投入、看高新技术产业。临安等市区都超过了余杭,值得我们很好地反思。这说明余杭工业经济质量,特别是技术改造投入有待于提高,要努力提高余杭在杭州市的综合排名。第二个方面,余杭的镇乡没有一个列入杭州市工业强镇行列。公布的10个工业强镇中,萧山区占5席,富阳占2席,江干、临安、桐庐各1席。一样的考核体系,萧山无论是综合排名,还是工业强镇,都是属于杭州市第一方阵,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目前,我们工业发展遇到的很多问题,例如土地供应减少、银根紧缩、人民币升值等等,这些问题余杭有,萧山有,富阳有,西湖有,大家多有,这些都是大环境,是共性问题。而且我们更应该看到,今年区里安排土地指标时,一半以上的用地指标都用于工业发展,临安、富阳在土地指标上并不比余杭多;再说资金问题,余杭是最好的金融环境区县市之一,贷款增长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应该深刻认识,余杭工业在杭州市未列入第一方阵,关键不在于土地紧张、资金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也不是我们今天要分析的重点。

二、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

今天会议是一个现场推进会、现场交流会。我们的镇乡街道在抓工业经济发展中,有很多好的办法、很多好的举措,刚才8个单位作了经验介绍,值得其它镇乡街道认真学习、借鉴。经我梳理了一下,主要有5个方面。

一是要有一种抢抓机遇发展工业的氛围。许多镇乡党政正职抢抓机遇发展工业的氛围非常浓厚。大家可以看看今年安排的工业用地指标,区里安排用地,是经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进入项目储备库后,再根据评分的高低来安排用地的,但塘栖的项目很多。塘栖镇是运河古镇,按理说深受“运河文化”等影响,“小富即安”的思想会更严重一些,但塘栖镇上上下下抢抓机遇发展工业的氛围非常浓厚,通过表彰企业,带企业家到外地考察学习,点燃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这把火。像宝鼎等一些企业都在想方设法抢抓机遇,也有强烈的想发展、加快发展的意识。我认为,一个地方发展工业的氛围浓不浓,关键是看党政领导的意识强不强。如果企业家想发展、谋发展,就是一个良好的氛围,余杭镇的有些企业遇到了土地瓶颈制约,自己想办法收购企业、兼并企业,甚至以高价收购,拓展企业发展空间。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二是要有一双熟悉经济、识别项目的慧眼。全区要安排用地的项目很多,关键是各镇乡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有识别项目好与坏、优与劣的慧眼。余杭引进了一批好项目,但教训也很多,有些项目以高新技术产业名义圈地,甚至几年不动。去年我们为什么会排出167个盘活存量项目,就是说明了项目存在质量问题。好的项目对土地资源都是精打细算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很高。能否有一双识别项目的慧眼,关键是要熟悉经济,要看项目的成长性与前景。余杭引进好项目的例子有很多,例如运河镇的西湖汽车零部件项目、余杭镇的钱江压缩机项目、瓶窑镇的益利素勒项目、鼎胜铝业项目等等。

三是要有一些齐心协力、克难攻坚的举措。项目要落地,无论是征地拆迁,还是盘活存量,都需要有坚强的决心,要有有力的举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天参观的鼎盛铝业项目,当时没有足够的土地供给这个项目,需要把原有的11个小项目、200多亩土地整合出来,才能使项目落地,该镇党委、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短时间内清理好“旧帐”、安置好企业,确保了该项目的有序推进。崇贤、仁和等镇乡,在征地拆迁、盘活存量等难点工作上,也都有一些克难攻坚的举措。

四是要有一颗集约用地、盘活存量的决心。今年一季度工业经济开局平稳,与我们去年抓项目推进工作、盘活存量工作紧密相关,镇乡街道在项目推进、盘活存量过程中抓集约利用土地上有很多经验、很多办法。仁和镇每个月对项目进行一次督查,对项目进行录像,给投资业主看,然后重新签订项目推进承诺书,起到了很好效果。有一个项目,通过督查了解后,原有的100多亩土地用不完,沟通协调后,仁和镇又划出一部分土地,安排了项目,土地利用效率大大提高。闲林镇实施的零土地招商、零土地技改,也是集约利用土地的一种有效方法。

五是要有一套腾笼换鸟、科学发展的思路。余杭工业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需要好的发展思路。去年,崇贤关停了30家企业,今年还要关停22家,这就需要想办法加快腾笼换鸟。崇贤在实施腾笼换鸟的过程中,新引进项目也缴纳了保证金,实行倒逼机制,倒逼企业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加快产出,然后根据项目建成投产后的效益,返还保证金,确保项目投产达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举措。

三、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1.一些特定镇乡街道是否需要发展工业?在这个问题上,部分镇乡街道还有疑虑。良渚的定位是商贸大镇,是否需要发展工业?南苑、星桥等街道是否需要发展工业?我认为,在近期内,这些镇乡街道都应该有限度地发展工业,良渚的工业布局虽然“小、散、乱”,但工业解决了良渚3万多人的就业,如果在良渚100多平方公里之内,不再发展工业,就有问题,只要不是在遗址保护区内,3、5年内良渚肯定还要发展工业。街道也难以一下子抛弃工业的发展,如星桥、南苑也需有限度地发展工业(包括乔司)。南苑、乔司应该发展都市型工业,培育发展好服装等特色产业。今后西部四镇工业向瓶窑集中是一个大方向。镇乡街道要不要发展工业,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余杭工业发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期?杭州市把目前工业经济发展定位在“平台期”和“调整期”,这对余杭并不一定适用。我认为,目前余杭工业经济发展处在“三个期”上。一是机遇期。杭州市整个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的定位是“一城七中心”,余杭属于先进制造业中心之一。余杭的区位优势明显,距离主城区最近,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首选地段。主城区企业搬迁,余杭也是首当其冲。二是加速期。前几年的工业投入,将在这几年逐步产出,现在余杭还处在工业加速发展的时期。三是转型期。余杭工业要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3.今后余杭工业到底要引进什么样的项目?余杭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是不是就不需要传统优势产业项目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引进的项目应该三者都有,但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要占多数。

4.余杭工业与萧山有哪些不同的方面?余杭的工业与萧山的工业有很多不同之处。一是余杭以中小企业为主,余杭的大企业屈指可数。二是余杭工业以环境友好为主。余杭的环境,不允许发展高能耗、高污染的化工产业,但萧山的环境容量较大。三是余杭以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为主。四是余杭空间布局是“三区多特”为主。工业发展空间主要依托余杭经济开发区、仁和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余杭组团创新基地“三个区”,并建设多个特色工业功能区。

四、下一步工业经济工作的要求

1.抓龙头。余杭经济开发区、重点镇乡、大企业要加快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为实现“三高三倍增”多作贡献。

2.抓提升。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重点是要尽快推进仁和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余杭组团创新基地的建设。

3.抓存量。今年,有124个已供未动项目,涉及用地3185亩土地列入到各镇乡街道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各镇乡街道要继续抓好盘活存量工作,确保抓出成效。对投入产出强度不高、贡献率小的企业,要想方设法,加快腾笼换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