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5:13:43
序论:在您撰写浅谈企业的税务筹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税收筹划;微利企业;债权发生制
税收政策的好坏与税收筹划的质量是息息相关的,它也是小型微利企业做出最有效税收筹划的依据。而税收筹划的合理是以国家政策的制定为前提下方能称之为合理合法的。因此,制定一个优良合理的税务筹划规格对小型微利企业的发展将是价值大化的标志,同时也能够使其在税收方面提高获益能力。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少至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毛利润额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另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禁止行业和非限制性,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第一,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解决就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第二,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如果企业从业人数与资产总额都在其规定标准之内,那么这时就出现了两极超额累进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在30万元以下(包括30万元)时,适用企业所得税率为20%;超过30万元时,其全部应税所得按2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面对超额累进税率,存在非常多的税收规划筹措思路,但其本质是把握好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范围,在其适用范围内而定。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不可行区域为:(300000,320000)1,即在这一区域内,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额不足以弥补因此而增加的企业所得额,换句话说,与其在这个区域内实现应税所得额(或利润总额)的增加,还不如把应税所得“刚好”维持在30万元以下或者是突破32万元。因此当预计应纳税所得额在这个不可行区域内时,其中一个筹划思路就是将应纳税所得控制在30万元以下。利用税法中的一些允许扣除的规定,可以实现应纳税所得额的下降,如用足准予扣除的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部分的职工福利支出、用足准予扣除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部分的公会经费、用足准予扣除的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部分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用足准予扣除的符合条件的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部分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捐赠支出等政策。如有需要,企业还可以利用税法规定的职工教育经费和广告与业务宣传费支出可以结转以后纳税年扣除政策,扩大并在各纳税年度之间合理调节这两项支出。目的是很明确的应纳税所得的控制区域得以合理化,同时相应政策得以运用。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但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企业的下列生产经营业务可以分期确认收入的实现:一是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二是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等,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劳务等,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于是,可以考虑通过事前签订合同将收入分期实现,并且实现跨年度收款,这样可以减少当年的应纳税所得并将其控制在30万元以下。
另外一个筹划思维思路是减少费用支出,从而提高和扩大应纳税所得额度,使其超出32万元,当然这个思考思路可能不利于职工福利的提高改善和企业品牌形象的不断推广,只有在预计应纳税所得额在32万元左右时方能采用。当然,企业财务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通常受益越大越好,所以从长远来看,最好的筹划思维思路则是不失时机地增强生产和销售能力,突破超出32万元的规模,实现更多的价值利润,这也是国家政策对小微型企业实行低税率优惠政策意图所在。
此外,小型微利企业在同时从事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待遇项目的,其优惠项目应当单独核算计算所得,并合理分摊小型微利企业的期间费用;没有单独核算计算的,不能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税务筹划工作的合理,协调了税务征管单位和纳税人之间的关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使得税务征管和纳税人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沟通中降低了纳税风险,不仅使得小型微利企业自身利益得以维护,同时也协调了社会秩序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玉术,石广义.小议企业税收筹划与安排[J].公用事业财会.2004(2)
[2]何元慧.论企业的税收筹划[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6(7)
[3]郜林平.企业走出税收筹划误区之探究[J].会计之友(下).2007(4)
【关键词】企业 税务筹划 管理
一、引言
税务筹划是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必然的产物,在现代的企业中,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了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企业现在作为市场发展的主体,在经营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筹划意识以及制定合理科学的筹划方案,来借以实现减轻收税负担的目的,并且能够最终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在现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企业是一种自主经营在经营期间自负盈亏的一个最重要的独立经济体。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谋求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并且现代的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占据了企业的核心管理地位,而税务的筹划问题已经成为了财务管理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并且现在也逐渐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方面。
一、企业税务筹划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一)企业税务筹划的概念
企业的税务筹划,指的是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一些不违法的手段及其对于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安排,使得其减轻财务税务负担的行为。当然,也不排除在企业的税务筹划的过程中利用了一些税务法律上的漏洞或者是某一些含糊不清楚的地方来进行安排自己的经济活动以减少所承担的纳税数额的方式。但是,由于企业内在的追求利益本身的特征的驱使,也就使得企业本身必须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一定的经营结构和交易活动的安排对税收的具体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特别是在税收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存在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纳税方案的时候,纳税人就必须选择对企业本身有利的方案,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纳税的负担,从而取得了正当的税收的利益。所以说,税务筹划的本质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的行为。
企业的税务筹划本身又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
首先,企业的税务筹划受制于企业的税收环境,这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税收活动产生的影响作用对于企业的内外条件的统称,在一定的程度上,税务筹划受到的税收环境的制约,只能在法律所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超越了法律之外的税务负担的筹划是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
其次,企业的税务筹划是一种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税务筹划作为企业的一种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决策,应该紧紧地围绕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展开具体的活动,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统筹安排以及合理选择合适的税收方案,优化企业的配置资源,防治筹划的片面性以及短期性,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
(二)企业税务筹划的主要特征
企业的税务筹划具体来讲有以下特点:
首先,企业的税务筹划在根本上具有合法性。合法性是企业税务筹划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所谓的合法性就是指企业的税务筹划的过程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筹划只能在法律所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指的是企业的税务筹划的过程不但不能够违法,还需要符合国家的立法意图。合法性的特点就要求企业的纳税人对税务法律系统有正当全面的了解,当存在的可选择方案比较多的时候,企业可以在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的方案。国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运用税务的手段进行经济调节,引导纳税人的行为的重要作用也在这方面得出了比较好的体现。
其次,企业的税务筹划有很强的超前性。企业的税务筹划是在特定的经济行为发生之前所进行的统筹安排,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方案进行行动才能够在最后实现预期的目的。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之中,企业的纳税义务发生在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之后才能够进行。相对于纳税的行为来说,企业的税务筹划的行为有很强的超前性。但是企业的税务筹划的工作必须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才会有意义,如果经济行为已经发生了再进行筹划的话,那就是法律规定的偷税漏税的行为,这个时候必须在纳税义务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税务的具体交纳工作,必须按照法律所规定的纳税税额进行税务的缴纳。
第三,企业的税务筹划有很强的目的性。税务的筹划是一项重要的理财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策划活动,但是其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得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能够减轻,获取节省税收的收益。由于各种各样的税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在制定税务筹划方案的时候会难免发生税种之间的此消彼长的现象,所以税务筹划应该将纳税人的收益最大化,并且还要考察税务筹划的长期稳定性。
最后,企业的税务筹划有很强的时效性。对于国家的税收政策来讲,会因不同的国家政治以及经济形式的不同变化而产生不断的变化。所以,纳税人在进行税务的筹划的过程中,必须要随时关注税务的政策变化,适时地做出相对应的政策和方法上的调整,注重税收的政策时效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其时效性的特点,并且这就决定了企业的税务筹划的方案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成不变地分析企业的税务筹划政策。
二、企业税务筹划的主要方式
对于企业的税务筹划的方式来讲,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企业的节税筹划
企业的节税筹划指的就是纳税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税务法律中的起征点以及减免税等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对纳税的筹资活动以及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的巧妙的安排,达到交税或者是不交税的目的。节税筹划中具有很强的合法性以及政策的导向性和策划性等特点,这是顺应立法精神和提升节省的行为。节税筹划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以及企业的经营水平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节税筹划就是利用国家的税收相关的优惠政策以实现宏观调整的载体。
(二)避税的筹划
避税的筹划主要指的是纳税人在对现行的纳税法律和纳税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会计知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在不触犯法律的条件下,对于经济活动中的筹资以及投资和经营等活动作出一定的安排,这样的安排手段在合法与不合法之间,属于一个灰色的地带,达到的是避免或者是减轻税收的目的。避税在逃税与节税之间,不是违法的行为,是在遵守税法以及用户税法的前提下,利用法律的相关规定的缺陷以及漏洞进行的税负减轻以及少纳税的实践活动,监管是纳税人的主观的意图,但是在形式上还是遵守法律的。避税想取得成功的话,就必须要纳税人对于税务的法律有比较好的了解。掌握好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界限,在总体上确保经营活动以及相关行为的合法性。
(三)转嫁的筹划问题
纳税人为了能够达到减税的最终目的,采取的是最纯粹的经济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价格的变动和调整,将税务的负担嫁接给他人承担的经济行为。转嫁筹划的方式对国家的总的税务收入没有任何的影响,它只是税收在纳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之间的转移,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对价格的调整的方式来实现的。
三、税务筹划对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意义
税务筹划在现代的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正在受到比较多的关注,从根本上来讲,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时候,是由企业的财务的管理目标以及企业的最大化利益来决定的。企业的税务筹划是企业的一项长期的财务战略方式。制定的时候需要兼顾到长期的利益以及当前的利益,在充分考虑到了现实的企业财务环境以及企业的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要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最终要获得的是税务利益与财务收益的最大化。
税务筹划就是需要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追求税后的利润就是能够产生这种效益的一个关键所在。通过一定的合理的税务筹划政策可以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从而达到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的目的,这样才有利于实现税后利润的最大化。
同时,企业的税务筹划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同时,企业的税收法规还具有强制性以及变化性。企业要想达到合理的节税目的,必须依靠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筹划方案顺利的进行,筹划的目标才能够得到最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逊玲.浅谈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管理和税务筹划[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关键词: 筹划 概念 原则 基本方法
从原则上说,税务筹划可以针对一切税种,但由于不同税种的性质不同,税务筹划的途径、方法及其收益也不同。实际操作中,不仅要选择对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税种作为税务筹划的重点,还要选择税负弹性大的税种。也就是说,税负弹性越大,税务筹划的潜力也越大。将税务筹划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中,是实现收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纳税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出发,谈谈如何实施企业财务管理环节——企业税务筹划。
1.税收筹划概述
税收筹划又称为纳税筹划,是指在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企业为实现其价值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自行或委托人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安排和策划,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
税收筹划在西方国家的研究与实践均起步较早。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税务筹划已不断被人们所认识、接受,并已成为纳税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纳税人在法律规范之内所应取得的合法收益。
2.纳税筹划的原则
为充分发挥税务筹划在现化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进行企业税务筹划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即依法性原则、预先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目的性原则、风险性原则和专业性原则。
2.1依法性原则
依法性原则是税务筹划的首要原则,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第一、企业的税收筹划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第二、企业税务筹划不能违背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及其他经济法规。第三,企业税务筹划必须密切关注国家法律法规环境的变更。
2.2预先原则
首先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对经济事项进行规划、设计、安排,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企业交易行为发生后才缴纳流转税;收益实现或分配之后,才缴纳所得税;财产取得之后,才缴纳财产税。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对纳税事先做出筹划的可能性。其次是事先筹划原则要求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根据国家税收法律的差异性,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减少应税行为的发生,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才能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
2.3可操作性原则
筹划之前必须了解与分析企业所纳税种类、适用税率、税负、经济业务流程、所在地区税率情况、行业特点等企业所处的纳税环境和企业具体的经营实际,制定全面的筹划方案。纳税筹划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可操作性,而非纸上谈兵。
2.4目的性原则
税务筹划的直接目的就是降低税负,减轻纳税负担。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是选择低税负。低税负意味着较低的税收成本,较低的税收成本意味着高的资本回收率;其二是滞延纳税时间(不是指不按税法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欠税行为),获取货币的时间价值。通过一定的技巧,在资金运用方面做到提前收款、延缓支付。这将意味着企业可以得到一笔“无息贷款”,避免高边际税率或减少利息支出。
2.5风险性原则
税务筹划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税收收益,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与税务筹划的成本和税务筹划的风险有关。税务筹划的成本,是指由于采用税收筹划方案而增加的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含成本,比如聘请专业人员支出的费用,采用一种税收筹划方案而放弃另一种税收筹划方案所导致的机会成本。此外,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准确或操作不当,而在不自觉情况下采用了导致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的方案,或者触犯法律而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都可能使得税收筹划的结果背离预期的设想。
2.6专业性原则
专业性原则不仅是指税务筹划需要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进行,而且指面临社会化大生产、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业务日益频繁、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各国税制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仅靠纳税人自身进行税收筹划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税务、税务咨询作为第三产业便应运而生,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国家税收作为一种强制性、无偿性、单向的现金流出,纳税筹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纳税人的利益最大化。
纳税筹划可以通过事先的筹划、按计划实施,既能使企业在税法的规定运行自己的经济行为,又可以使得企业的财务人员熟悉税法的规定和进行潜在的税务风险防范,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容易在税企纠纷中,在法理上、实践上占据有利的地位,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规避税务风险。
纳税筹划从另一个层面讲可及时发现税法中不成熟的地方,在利用税法纰漏谋取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提醒着税务机关要注意税法的缺陷,使得国家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应周全考虑,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
3.税务筹划的基本方法
3.1免税技术
免税技术是指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将纳税人变为免税人,或使征税对象成为免税对象从而免于某项税务或多项税务的纳税技术。运用免税技术是要尽量使免税期最长化。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免税期越长,节减的税负就越大。同时应尽量争取更多的免税待遇,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尽量争取免税待遇,争取尽可能多的免税项目与交纳的税务相比,免税越多,节减的税务也就越多,企业可以支配的税后利润也就越大。
3.2减税技术
减税技术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纳税人减少应纳税务而直接节税的技术。使用减税技术时应把握两点:一是尽量使减税期最长化。因为减税时间越长,节减的税务越多,企业的税后利润也就越多;二是尽量使减税项目最多化。减税项目越多,企业的收益越大。
3.3税率差异技术
税率差异技术是指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利用税率的差异而直接节减税务的筹划技术。企业可以利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税率差异节减税负,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运用税率差异技术时要注意两点:其一,尽可能寻找税率最低的地区、产业,使其适用税率最低化;其二,尽量寻求税率差异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使企业税率差异的时间最长化和稳定化。
3.4分离技术
分离技术是指企业所得和财产在两个或更多纳税人之间进行分割而使节减税款达到最大化的税务筹划技术。在应用分离技术时:一是分离要合理化,尽量使分离出去的部分往低税率上靠;二是节税最大化,通过合理的分离,使分离后的企业达到节税最大化。
3.5抵免技术
关键词:企业税务;依法治税;税收筹划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税收具有无偿性、固定性和强制性的特点。纳税人往往会通过各种手段如:节税、避税、偷逃税等来减轻自己的税负,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结果却大相径庭。所以,要怎样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是当今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税务筹划是指在符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纳税人利用税法的特定条款和规定,并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对尚未发生或已发生的应税行为进行合理的筹划和安排,从而实现降低纳税成本和纳税风险的活动。
一、企业开展税务筹划的必然性及现实意义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筹划是纳税人的必然选择
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竞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运筹,其中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即国家要依法征税,企业要依法纳税,是企业经营筹划的重点。其原因在于:
1.由于税收具有无偿性的特点,税款支付是资金的净流出,企业的税后利润与税额互为增减。因而,无论纳税多么正当合理,怎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企业来讲毕竟是既得收益的一种丧失。如何在不违反税法而又充分利用税收的各种优惠政策条件下,预先调整企业的经营行为,以达到合法地节约税负支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影响举足轻重。
2.随着改革开放的加深,大量外资涌入,由于外资企业大都有着强烈的税务筹划意识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企业为维护自身权益,增强竞争力而进行税收筹划的需求。
3.随着税收征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对偷、漏税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强。如果采用偷、骗、欠等违法手段来减少应纳税款,纳税人不但要承担税法制裁的风险,而且还将影响企业的声誉,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企业不得不转而用合法又合理的手段来实现在不触犯税法的情况下税负最小化。税务筹划,成为纳税人的必然选择。
(二)现行税制为企业税务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我国现阶段所实行的复税制中,税收政策差别普遍存在:既有体现政策引导的激励性税收政策(如出口退税)、限制性税收政策(如特殊消费品的高消费税);又有体现特定减免的照顾性税收政策(如自然灾害减免等)以及涉外活动中的维权性税收政策(如税收抵免及关税的互惠)等。而且由于立法技术上的原因,企业在缴纳税种的选择上并不是唯一的,即便同一个税种,其税制要素的规定也不单一,不同的处理方法将形成不同的纳税方案。由税收政策的这些差别所带来的选择性,为我国企业理财活动中开展税务筹划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三)开展税务筹划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的一项合法权益
对企业来说,依法纳税是其应尽的义务,而通过合法途径进行税收筹划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维护自身的资产、收益,亦是其应当享受的最重要、最正当的权利。鼓励企业依法纳税、遵守税法的最明智的办法是让企业充分享受其应有的权利,包括税务筹划。
(四)企业开展税务筹划对财务管理意义重大
企业开展税务筹划是以符合税收政策导向为前提的,不仅有利于正确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而且对于在市场经济中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我国企业而言,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开展税务筹划工作,尤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其一,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资金、成本和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管理的三要素。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理财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围绕资金运动展开的,目的是使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首先,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决策之前,进行细致合理的税收筹划有利于规范其行为,制定出正确的决策,使整个企业的经营、投资行为合理、合法,财务活动健康有序运行,经营活动实现良性循环;其次,筹划活动有利于促使企业精打细算、节约支出、减少浪费,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第三,税收筹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税收的法规、政策在一定时期内有其一定的适用性、相对的规范性和严密性。企业要达到合法“节税”的目的,必须依靠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只有如此,才能使筹划的方案得到最好实现。因此,开展税务筹划也有利于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加强财务核算尤其是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
其二,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企业是以营利为目标的组织,追求税后利润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企业增加利润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提高效益;二是减轻税负。税务筹划正是在减轻税负、追求税后利润的动机下产生的,通过企业成功的税务筹划,可以在投资一定的情况下,为企业带来不少“节税”效果,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此外,节税筹划,有助于企业在资金调度上受益,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来源,使企业资金调度更加灵活。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纳税筹划
(一)根据企业类型的筹划
要充分利用企业类型进行税务筹划,如处于小型微利企业临界点的企业应尽量往小型微利企业界定标准靠拢,以使用20%的税率。对于现有将高新技术仅作为部门核算的公司,应将高新技术业务剥离出来,建立独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以适用新的优惠税率。另外,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可享受70%投资款低免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政策。
(二)利用税收优惠进行纳税筹划
税收优惠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与鼓励进行税务筹划,是最常规也是最合法筹划方法,具有很大的筹划空间。首先,积极进行创业投资企业的认定。企业应充分把握新税法实施细则中的对创业投资企业的认定条件,及时进行相关调整,享受税收优惠照顾。其次,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应把握住专用设备的认定并留存证明,以便享受税额抵免的优惠。再次,进行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现15%低优惠税率。最后,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收入,可以在计算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
(三)企业注册地选择的筹划
新税法规定,居民企业以企业登记注册地为纳税地点,居民企业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文件精神,西部的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至少在规定期限内还将继续执行。此外,新税法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新的税法对其给予了一定的过渡性优惠政策。因此,新办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优惠政策,在这些地区注册设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过渡性优惠,或在西部大开发地区成立国家鼓励发展的企业,继续享受所得税优惠。
(四)利用税前扣除项目的筹划
税前扣除主要是指成本、费用的扣除。新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它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需要准确把握税法的规定,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顺利实现成本费用的最大化扣除。同时,新税法规定以公司法人为基本纳税单位,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机构不是独立纳税人。企业把设立在各地的子公司改变成分子公司,使其失去独立纳税资格,就可以由总公司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达到以亏抵盈总体少缴的筹划目的。
税收筹划是一门综合性较强、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学科与技术行为,是在税法规定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的获得“节约税收支付”的税收利益,要求筹划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执业经验,还要掌握众多的理论知识。要推进税收筹划在我国的发展,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规范税收法律法规,正确引导宣传税收筹划工作,企业要充分税收筹划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政府与税务机关还应注重对税收筹划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税务机构的规范与扶持。
参考文献:
[1]计金标.财政与税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盖地.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M].大连:东北财大出版社,2001.
[3]张中秀.纳税筹划宝典[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一、不确认利息模式
(一)模式概要
集团公司内部企业间的资金拆借,借贷双方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对双方的资金往来不确认利息与利息支出。
(二)税务风险
资金出借方:需按独立交易原则确认利息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并按“金融企业”营业税税率5%缴纳营业税。由于双方没有产生利息,资金出借方账务一般不确认利息收入,也未缴纳相关税费,从而存在税务风险。
(三)税务成本
可能会因税务风险造成补税、罚款、滞纳金,增加税务成本。由于双方没有确认利息,接受资金方,如果土地增值税是按查账方式缴的,由于没有利息支出,在清算过程中,会提高的土地增值税增值率,从而多缴土地增值税。
(四)解决方案
1、股权投资
A公司有资金,B公司有土地开发项目。双方可以合作开发,即增加股权投资,以解决B公司资金困难。同时也避免了双方因资金拆借带来的税务问题。
2、代建开发
B公司有土地开发项目,A有资金。双方可签定委托代建协议,即:B公司提供土地、项目,B公司办理好前期手续后,交A公司代建,项目建成后交B公司销售。整个过程相当于管理外包。但在代建过程中,A公司可以为项目代垫资金。资金的使用可以不确认利息,双方可适当约定代建管理费,两个公司整体而言,在所得税方面没有影响,在营业税方面A公司需按管理费缴纳5%的营业税。从而避免直接拆借资金的税务风险。
二、确认利息模式
(1)模式概要:集团公司内部企业间的资金拆借,双方确认利息收入、支出。收到利息一方开具利息发票,并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利息支付方凭利息发票入账,所得税前准予列支。
(2)税务成本:收取利息方需要按利息总额的5%缴纳营业税;
(3)模式优点:税务风险低:如果能按照《财税[2008]121号文》、《特别纳税调整法》的要求,可以降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风险。利于土地增值税汇算:土地增值税按查账方式清算的,在开发成本中,确认了利息支出,但由于未取得金融机构证明,则可以按5%的比例计算扣除。这样降低了土地增值税的税负。
三、统借统还模式
(一)模式概要
房产企业集团委托企业集团所属财务公司统借统还业务,是指企业集团从金融机构取得统借统还贷款后,由集团所属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或集团内下属企业签订统借统还贷款合同并分拨借款,按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向房产企业集团或集团下属企业收取用于归还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再转付企业集团,由企业集团统一归还金融机构的业务。
(二)税务优势
1、营业税
统借统还的关联企业间的利息支出可依据文件规定,不征收营业税。
财税[2000]7号文件规定: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等单位(以下简称统借方)向金融机构借款后,将所借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包括独立核算单位和非独立核算单位),并按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收取用于归还金融机构的利息不征收营业税;统借方将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不得按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收取利息,否则,将视为具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性质,应对其向下属单位收取的利息全额征收营业税。
2、所得税
统借统还的关联企业间的利息支出可依据税法规定,在所得税前准予列支。
国税发[ 2009] 31号文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集团或其成员企业统一向金融机构借款分摊集团内部其他成员企业使用的,借入方凡能出具从金融机构取得借款的证明文件,可以在使用借款的企业间合理的分摊利息费用,使用借款的企业分摊的合理利息准予在税前扣除。”
3、土地增值税
一、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的若干问题
要分析我国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的若干问题,首先得了解一个概念――税务筹划,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国家税收法律规定许可范围内,通过对投资、经营、核算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事先安排,以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税收优惠政策和运用税收法规所允许的技术差异,从而达到尽可能降低税收负担或递延缴纳税款的目的,以使纳税人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2]由于我国税法体系还处在完善阶段,部分房地产企业为了自己短期内的经济利用,以身涉法,偷税漏税问题严重。在我国房地产企业的成本中,税收成本比重较大。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项目的环节众多中,拿地、拆迁、设计、土建、采购、装修、资金、营销、物业管理等等经济行为无不涉及到交税,税收筹划的空间巨大。因此,部分房地产企业便打起了税收的主意,在企业税务筹划过程中钻法律的空子避税者有之,少数房地产企业甚至在以上各环节中出现了逃税漏税的现象。
除了逃税漏税以外,风险税务筹划风险问题也不容小视。由于市场、国家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税务筹划风险系数颇高,而我国房地产企业相关防范风险的体制并不完善,在遇到风险时,很多的房地产企业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笔者调查了多家房地产企业,总结出其风险大致有一下几种,一是财务风险。众所周知,房地产企业和资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所进行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对资金进行合理的掌控。在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大多来源于银行体系,企业融资越大,税务筹划的空间也就越大。但税务筹划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着不小的财务风险。二是政策风险,近十来年来,我国房地产企业飞速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与日俱增,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法律体系还不健全,与房地产有关的具体的规范性文件较少,这就使得部分房地产企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形成很大的风险。三是行业内部的风险。受房地产企业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很多企业把眼光转到了房地产企业,有些企业不惜血本投资房地产行业,但投资房地产,风险与经济利益并存,并且房地产行业相比其它行业更复杂,如果没有合理的税务规划,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除此之外,税收筹划体系的不完善也是我国房地产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房地产企业税负数额巨大,所以,经过税务筹划省下来的钱绝非小数目。但如何省这笔钱,却成了各房地产企业的难题。
接下来,笔者将联系案例,分析房地产税务筹划的相关准则,以期解决以上问题。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税务筹划的相关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合法是税务筹划最基本的准则,房地产企业只有在保证所经营的项目、筹划方案合法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国家税务主管部门批准,否则再能促进企业发展的项目方案都不一定能实施,即便实施了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影响整个企业的形象。合法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法律鼓励的税务筹划,其次是适当寻找法律放任的筹划,三是谨慎选择法律盲区的筹划。各房地产企业一定要摒弃侥幸心理,严格依照国家的税法行事,量力而为。在遵守法律的同时也保护的自己的利益。
(二)筹划要考虑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某一税种的税务筹划时,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以求整体税负最轻、长期税负最轻。以下案例将说明这一点。
现有一A公司有300万的闲置资金,希望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B进行合作,以下有两种方式供A公司,第一种是直接将300万作为出资与B公司进行合作开发房产;第二种是采取投资入股方式参与房产开发。假设A公司在1年以后中途退出该房产开发项目,经与B公司协商,分得现金60万。在第一种方式下,60万收入按税法规定作为项目收入分利。由于A公司出资金,其收入不分摊任何成本,在公司分得60万元时,相当于公司将合作开发的房产中属于自己的部分转让给B公司,转让价格为360万元。转让收入需要缴纳不动产销售的营业税及附加、企业所得税。其中营业税及附加为19.8万元,企业所得税13.27万元,税后收入为26.93万元。在第二种情况下,房产完工销售后分回股利60万元。由于A、B两个公司的税率相同,公司60万税后利润不需要补税,即A公司所获经济利益为60万元。
我们不难看出以上两种种投资方式第二种税负相比第一种方式要轻很多。
(三)筹划要考虑风险均衡原则
现代市场经济环境变化不断,错综复杂,所有的企业活动都或多或少存在风险,同样,节税也有一定的风险,一般来说节税力度与风险呈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企业节税力度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在上述案例中,第二种方式虽然税负要轻,但A公司要承担经营风险,而且B公司不负责还本。在第一种投资方式中,A公司虽然税负较重,但是其直接参与了房产开发项目,获得开发经验。另外,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如果筹划人员素质不高,筹划时机选择欠妥等,那么税务筹划方案也就不能很好的使房地产企业规避风险。
【关键词】 税务筹划 风险 防范
近年来,税务筹划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却往往忽视了税务筹划过程中的风险,使这一活动收效甚微甚至失败。本文在分析税务筹划风险产生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税务筹划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
税务筹划可以给企业带来节税利益,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风险。企业如果无视这些风险的存在而进行盲目的税务筹划,其结果可能事与愿违。所谓税务筹划风险,是指税务筹划活动受各种原因的影响而失败的可能性。从税务筹划风险成因来看,税务筹划主要包括以下风险:
1.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税务筹划者利用国家政策进行税务筹划活动以达到减轻税赋目的的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总体看,政策风险可分为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
第一,政策选择风险。政策选择风险即错误选择政策的风险。企业自认为筹划决策符合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的政策或法规,但实际上会由于政策的差异或认识的偏差受到相关的限制或打击。由于税务筹划的合法性、合理性具有明显的时空特点,因此税务筹划人员首先必须了解和把握好尺度。
第二,政策变化风险。国家政策不仅具有时空性,且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其时效性也日益显现出来。但并不是说政策变化就一定有风险,如果政策变化没有超出预测的范围和程度,税务筹划还是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目标的。
2.经济环境变化风险。企业的纳税事宜与税收政策及所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会施行积极的财税政策,制定减免税或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生产和投资,这时,企业的税赋相对较轻或稳定;反之,企业的税赋可能加重或不稳定。另外,政府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或地区,运用税收杠杆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针对不同产品或行业实行差别性税收政策,使得税收政策常处于变化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的税收政策总是具有应时性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这种税收环境的不确定性将会给筹划人员开展税务筹划(特别是中长期筹划)带来较大的风险,所以任何企业的税务筹划都将面临经济环境变化所引致的风险。
3.税务行政执法力度导致的风险。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支出的不断增长,国家对税收检查和处罚的力度不断加强。从国家税务总局到地方各级税务机关,都不断出台新的规范税务检查工作的文件和政策。这就意味着纳税人在规范纳税操作方面的工作必须相应加强,否则纳税人由于对税务机关执法力度的决心、程序与步骤的忽视或不熟悉,往往会导致税务风险的增大。
4.筹划人员的纳税意识风险。企业纳税人员的纳税意识与企业的税务风险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企业依法纳税意识很强,税务筹划的目的明确,那么只要筹划人员依法严格按照规程精心筹划,风险一般不高。
5.筹划人员的职业道德风险。税务筹划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其对风险的判断和筹划事项的最终完成结果。有的企业为了增加自己的利润,减少成本,会要求筹划人员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如伪造、变造、隐匿记账凭证等;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等,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税务上的风险。
6.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会计核算水平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既影响可供筹划的涉税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也易导致筹划人员筹划方案的失误。如果筹划方案是依据虚假的涉税资料做出的,就很可能产生失误,风险极大。
二、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的防范
企业在税务筹划方案确定之前应通盘考虑风险因素,根据风险的产生动因,从源头抑制风险,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具体来说,企业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风险防范:
1.加强税收政策学习,提高税务筹划风险意识。通过税收政策的学习,可以提高风险意识,密切关注税收法律政策变动。成功的税务筹划应充分考虑企业所处外部环境条件的变迁、未来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国家政策的变动、税法与税率的可能变动趋势、国家规定非税收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综合衡量税务筹划方案,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为企业增加效益。
2.提高筹划人员素质。企业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利用多种渠道,帮助财务、业务等涉税人员加强税收法律、法规、各项税收业务政策的学习,了解、更新和掌握税务新知识,提高运用税法武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避企业税务风险的能力,为降低和防范企业税务风险奠定良好的基础。
3.企业管理层充分重视。作为企业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纳税风险的管理,这不但要体现在制度上,更要体现在领导者管理意识中。由于税务筹划具有特殊目的,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面对风险,企业领导者应时刻保持警惕,针对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4.评估税收筹划风险,定期进行纳税健康检查。评估税收筹划风险就是企业对具体经营行为涉及的纳税风险进行识别并明确责任人,这是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理清自己有哪些具体经营行为,哪些经营行为涉及纳税问题,这些岗位的相关责任人是谁,谁将对控制措施的实施负责等。还应定期进行纳税健康检查,目的就是要消除隐藏在过去经济活动中的税务风险,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5.坚持成本效益原则。税务筹划可以达到节税的目的,使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但是,无论是由企业内部设立专门部门进行税务筹划,还是由企业聘请外部专门从事税务筹划工作的人员,都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些可能完全是出于税收方面的考虑,而非正常的生产经营需要。所以,纳税筹划与其他管理决策一样,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只有当税务筹划方案的收益大于支出时,该项税务筹划才是正确的、成功的。
6.搞好税企关系,加强税企联系。由于某些税收政策具有相当大的弹性空间,税务机关在税收执法上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现实中企业进行的税务筹划的合法性还需要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确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特别需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税收处理要能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可。
随着税务筹划活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价值的体现,税务筹划风险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只要企业有税务筹划活动,就存在税务筹划的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一定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企业的风险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防范措施,为税务筹划的成功实施做到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