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通信标准与规范范文

时间:2023-09-24 15:13:41

序论:在您撰写通信标准与规范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通信标准与规范

第1篇

【关键词】:电力通信;存在问题;标准体系;发展趋势

引言

电力通信是保障电网安全生产、优质运行的重要支撑,电力通信网建设水平关系到电网坚强智能。在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两化融合”大力推进的形势下,电力通信作为推动电力企业集约化经营与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力系统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建设,将实现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各个环节的数据采集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业务处理互动化、经营管理信息化、战略决策科学化,开创电力智能化新时代。

1、电力系统通信标准现状

我国电力通信技术标准体系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左右,是随着电力企业的整顿、安全文明生产达标、创一流活动的开展而进行,特别是在创一流的时候对通信等技术标准有了一个明确的要求,从此电力通信的技术标准逐渐在电力企业当中逐步推广实施,在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技术标准也从较为单一的通信电缆和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标准到包含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等多种通信手段并用,从局部点线通信方式到覆盖全国的干线通信网和以程控交换为主的全国电话网、移动电话网、数字数据网相关标准。

2电力通信标准体系方案研究

2.1设计目标

紧密结合电力行业和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建立电力通信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和顶层设计,适时组建相关标委会或工作组,为电力行业通信领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依据电网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标准突破,提高标准水平;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加强标准宣贯,为电力通信领域发展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

2.2设计要求

电力通信标准体系应服务于电力行业发展需求、突出电力行业特色,除了具有标准体系的继承性、完整性、先进性、可操作性等基本要求外,还需考虑以下要求:(1)覆盖广泛。电力通信标准体系构建是一个综合化的过程,覆盖电力通信全过程,需要满足电力行业各专业的通信需求,这是由电力通信服务于电力生产的本质所决定的。此外,电力通信网络自身的网络规划、建设、运维与管理等工作也是电力通信标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电力通信标准体系需要兼顾各环节、各类业务类型的需求,形成最佳的体系方案,使每个环节、每类业务的需求都能够在标准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2)协调推进。电力通信标准体系虽然涉及领域广泛,但作为体系而言,其功能更强调并反映出整体性。电力通信标准体系内各个具体通信标准的功能是相互协调、衔接的,不协调之处应及时调整,以利于功能互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电力通信领域乃至电力行业的全面发展。

2.3设计特征

电力通信标准体系旨在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规划效率、促进通信网安全稳定、推进电力通信领域标准化工作,需具备以下特征:(1)充分考虑国行标体系要求,与现有的电力标准体系和信息通信标准体系具有良好的集成性。已有的通信标准分散于其他标准体系的不同分支中,该标准体系能够与其他的标准体系进行匹配,便于标准的管理与应用。(2)根据电力通信业务流程进行分类,便于电力通信专业理解和使用。各个标准子系统有利于在本专业内实行有序化管理,利于各企业采用标准来规范各区域电力通信网络的规划建设、运维管理,有利于网络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以及规范化操作,从而减少重复性、不必要的技术浪费,从整体上提高电力通信网络的建设运维水平。(3)借鉴国际通信标准研究成果,重点开展电力通信需求研究。电力通信标准体系中的通用技术标准将引用国际通信标准组织的研究成果,重点开展电力通信网络规划、建设、运行中的技术研究,进一步降低技术风险,突出重点方向。

3、标准体系发展方向

3.1实时可靠

特高压、大电网的建设,对驾驭大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运行分析在线化、动态化、全过程化,电网调度智能化,电网运行管理精益化,主备调运行一体化”,需要电力通信网提供更可靠、更优质的服务。

3.2灵活泛在

(1)在能源开发方式变革方面。未来电力系统的一次能源将转变为以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开发方式,家庭、楼宇、工厂中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成为重要的能源供给方式。能源开发方式的变革,对电网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覆盖更广泛的通信网络、面向复杂负荷预测的分析能力,是支持能源开发方式变革的必不可少信息通信环节。(2)在能源配置方式变革方面。未来电力系统的生产方式,从发、用分开的长距离电能配置方式,转变为电能大规模输送和就地平衡相结合的电能配置模式,电网调度将向配用电侧延伸,为用户侧电源及就地消纳提供管控支持。能源配置方式的变革要求电网信息通信需要完善用户侧的接入与终端间信息交互能力,加强通信的实时性,在电网全面数据采集、分析的支持下,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更加精确的电网调度新模式。(3)在能源消费变革方面。未来电力系统将彻底改变电网电能转售的盈利模式,电网成为开放的能源配置和交易平台,丰富多彩的能源交易业务在该平台上得以实现。电网信息通信需要对未来更加广泛、实时的双向电能计量提供支持,同时,必须依托电网信息能力,构建能源交易平台,为能源交易各参与方提供开放、公平的交易环境,在此基础上,海量的用电、交易数据将成为电网宝贵的资产,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利用,将成为营销场景中的最重要的业务,形成不可估量的价值。

结语

电力通信标准化工作对于支撑电力行业可靠、安全、优质、智能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第2篇

同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涵盖的信息种类更加全面,其建设的目的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现有的不规范的能源利用体系,从而使电网体系的能源效率达到最大化。基于此,在了解智能电网通信要求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和研究其通信技术标准,已成为电力领域和信息通信领域的关键工作。

一、智能电网的通信要求

智能电网的通信要求可从新标准的制定、既有通信标准的修改和加大通信标准的执行力度三方面进行考虑。首先,相较于传统形式下的电网,智能电网涉及的信息种类也大幅增加,其建设的诸多内容均是当前通信标准所未提及的,例如,加强充电站的建设以满足电动汽车的使用需求,推动电力能源的广泛应用;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建设以满足家庭环境的安全需求等。因此,有必要也必须针对当前智能电网的构建需求,制定新的通信标准[1]。其次,加大对现有通信标准的修订力度,进而使其能够较好地满足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新需求,促进新旧通信标准的相互协调。最后,对于已经制定和颁布的国家智能电网通信标准,各相关部门需要积极采用,尽可能地避免私有通信协议在智能电网通信中的应用,以免对智能电网的建设和电网系统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二、构建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的相关建议

2.1构建原则

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的构建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需要以既有通信标准作为新通信标准开发的基础。对现阶段电力系统通信标准进行分析可知,其大都经过了长期的开发和验证,且在各项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也较为成熟。为进一步改变现有能源利用体系,可将可再生能源接入到电动汽车以及智能家居和电网系统当中,从而使智能电网的应用领域得到良好拓展,同时,加强对通信内容和相关数据信息的保护,确保网络通信的安全[2]。

2.2构建方案

2.2.1发电环节方案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在发电环节的构建方案可从分布式能源和水电厂监控两方面进行考虑。在分布式能源方面,可选取IEC61850-7-420作为其通信标准,对分布式能源对象模型进行分枝可知,其主要包括了原动机与储能设备两类结构设备,其中,原动机类设备主要包括了光伏系统、燃料电池以及风力、柴油发电机和微涡轮等;而储能设备则主要有电池、抽水、飞轮以及超导磁能量储能等。之所以选择IEC61850-7-420作为分布式能源的通信标准主要是因为其针对分布式能源的各类设备定义了多种数据模型,例如,光伏、电池、热电混合等各类逻辑节点[3]。基于此,IEC61850-7-420分布式能源通信标准便可在对分布式能源通信进行合理规范的同时,提高各类设备的通信效率。在水电厂监控系统方面,选取IEC61850-7-410作为其通信标准,此标准不仅对水电厂自身的电气功能以及设备的机械功能进行了定义,而且还针对各类监控设备与生产设备的水电功能与传感器做出了明确定义,故可以较好的满足水电厂监控设备的各类需求,确保水电厂得以正常、安全运转。2.2.2变电站环节方案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标准在变电站环节的构建方案。在变电站自动化方面,可选取IEC61850仅需作为其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标准,此通信标准对变电站的数据模型以及工程、设备配置和通信服务均做出了明确定义,且能够对不同厂家所生产的设备协调操作予以良好的支持。在配电方面,对既有的配电自动化通信标准IEC61334进行分析可知,其虽然能够对电力载波技术予以良好支持,但由于电力载波技术本身的集约化发展,IEC通信标准以难以对当前电力载波技术予以良好的支持。因此,选取具有较多工程实践经验的IEC61850作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要通信标准,以确保电力载波技术能够得到良好应用。

三、结论

第3篇

作为智能ODN产品通信标准制定的参与者,江苏亨通光网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线高级工程师雷非日前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智能ODN通信标准已经陆续确定下来了,其中设备类的三个标准已经;接口类的六个标准中已有五个通过审查,待。

然而,据了解,接口类仍有一个通信标准尚未通过审查,有待标准制定和评审部门进一步讨论。

技术方案难分高下

尚未审查通过的这条通信标准是接口类六大标准之一,主要规定了光纤活动连接器上的智能标签与插座之间的接口标准。据介绍,该标准候选方案主要有两个,分别是插头簧片方案和插头金手指方案,它们的优劣势正好形成互补,势均力敌,但是又不能相互兼容,使得标准制定和评审专家组分歧严重,至今未能形成统一意见。

另外,在接口协议方面也存在争议。华为、中兴等厂商主推的1-wire接口标签的接口触点只有两个,而亨通等厂商主推的I2C接口标签的接口触点有四个。

雷非指出,华为方案的优势在于接口触点少,可靠性高,但是该方案所使用的芯片目前全球仅有一家供应商,产量低、成本高,市场吸引力有限;而亨通方案所使用的芯片供应商较多,成本不到前者的1/4,而且随着工艺进步,未来还有更大的下降空间。

事实上,目前制约智能ODN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成本过高,如果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对智能ODN产品的推广是非常有利的。然而从目前国内智能ODN产业发展来看,尽管产业链希望能够制定出统一的通信标准,但是由于目前智能ODN厂商众多,制作方法各异,且均投入了大量资金,因而都希望自己的方案成为通信标准。不过从目前几大主流方案来看,并没有哪一个方案具有绝对优势能脱颖而出,从而导致通信标准迟迟无法最终确定。

在雷非看来,标准制定初期不需要设置更多限制,应给予几大方案平等竞争的机会,最终由市场决定孰优孰劣。

其实,在通信行业,统一标准下存在多技术方案的案例屡见不鲜。例如,4G通信标准就包括TD-LTE、LTE FDD等多个标准制式。

亨通智能ODN进行时

通信标准不能落地,对国内智能ODN产业的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雷非表示,原则上各运营商招标都需要一个技术规范,厂商可以根据运营商的规范生产供货,但是厂商还是希望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来指导生产。

目前,国内ODN产业基本形成两大阵营,分别是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大型设备商,以及以亨通为代表的线缆厂商,其中以华为的技术实力最为强大。在这一背景下,作为该行业的新兵,亨通没有选择与华为正面竞争,而是主推成本较低的I2C接口标签。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该方案的同时,亨通的智能ODN产品还采用了集中控制方案这一设备架构体系。雷非表示,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功耗低等特点,在行业内同样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目前,亨通正在全力研发自有的智能ODN产品。据介绍,该产品由设备、网络管理服务器、智能终端三部分组成,其中设备分成三类,分别是智能光配线架、智能光缆交接箱和智能光缆分纤箱。目前,该产品的硬件部分已经研发完毕,亨通正在研发其软件部分,预计2015年年底开发完毕。

智能ODN市场需要培育

近两年来,中国宽带发展如火如荼,国内智能ODN产业也一直在进步,但是由于成本过高,并没有得到运营商大规模部署。事实上,国内三大运营商对智能ODN的态度始终没有同步。

据了解,中国电信对智能ODN一直持观望态度,因为中国电信现网建设起步较早,运维管理流程较为完善,但是现网光纤基础设施存量大,智能化改造成本较高。

中国移动则是智能ODN积极响应者。据悉,随着大规模光网络建设,中国移动在今年年初规划全年ODN网络建设中有1/3采用智能ODN设备,而且起标已经全部完成,部分地方子公司已经进行了设备招标,然而从目前发展来看,仍没有大规模部署智能ODN。

中国联通对智能ODN的态度一直比较暧昧。尽管现在已经开始起标,进行了网络测试,但是由于智能ODN成本过高,中国联通也没有实现大规模部署,不过明年会有FTTH方面的大规模投资,而ODN则是FTTH中的基础设备之一。

第4篇

摘要在分析县市级邮政通信管理作特点的基础上,阐述,如何建立邮政通信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全网的综合通信能力。

糊眦躺性县(救当前,邮电行业为实现“九五计划和分,包括经营管理、业务管理、生产组织管理、20__年远景目标,正在加速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这是一个涉及通信全局的大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县(市)邮电局来说,加强邮政通信的管理,以期适应整个经济走向市场化、集约化的客观要求,从而提高邮政通信网的整体效能,是实现邮政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正确分析县(市)级邮政通信管理工作的特点,有的放矢开展邮政管理工作县市级邮政通信处于生产经营第一线,是邮政通信的起点和终点。既有生产任务又有经济指标,既有质量指标,又有数量指标,管理工作错综复杂。正确分析邮政管理工作特点,随时掌握邮政生产经营的动态变化,有的放矢地开展邮政通信管理工作,是适应邮政两个根本转变的前提。目前,县(市)级邮政通信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邮政通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1)管理I作的内容繁[找文章还是到文秘站 ,更多原创!注:]多按管理内容收端日期:质量管理、现场管理、通信服务规范管理、资金物资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工作管理、设备管理等l0种。按管理层次分,有股室公司、支局班组、台席班段。按管理强度分,有刚性指标,柔性指标等。

(2)业务种类多,业务性强按业务种类分,主要有函件、包件、快件、特快专递、机要、报刊发行、储蓄、汇兑、集邮等,而每项业务种类中又细分若干类别.,经办的各类业务均有详尽的规定。

(3)业务1种多,生产经营组织难度大按经办业务的工种分,有营业、投递、封发、分发、邮件接发、邮件运输等。除生产型工种外,管理型的工种有业务管理和查询、汇兑检查、储蓄事后监督等。在生产经营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邮政通信质量以致成为通信事故。因而要做到全程全阿密切配合.上一环为下一环服务,下一环为上一环把关,形成严密的组织管理系统。

2.邮政业务管理的法规性

(1)业务法律性强邮政通信全程全网,联合作业,必须用法律来保障国家机关、团体,以及人民群众的邮政通信。邮政主管部门必须按邮政法、刑法及相关法规来制订邮政通信发展及服务方针,为邮政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法律保障保护用户的用邮权利,调整邮政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法律关系,使邮政工作人员处理邮件业务做到有章可循。

(2)业务规范性强邮政通信必须遵照

各类业务处理规则、规定、通知、通令及地方权力机构制定的地方性法则和规范性文件,如邮件禁寄限寄规定、邮件规格标准价格储蓄利息标准等

(3)邮政通信时限性强邮政业务的时限处理规则规定:邮件按种类分先后次序处理;各类邮件寄达各地最大全程时限;各类邮件进局的最大处理时限及投递时限;符合哪一级时限标准才能经办哪些业务等。

(4)邮件规格标准高为适应自动化分拣以及运输投递、查询等,对各类邮件明确规定重量、大小、书写、封装、封发规格标准。

3.邮政通信的社会服务性

邮政通信是服务性行业,优质服务是邮政部门的出发点和归宿(1)社会服务的广泛性从办理邮政业务的社会服务面来看,有社会的各阶层,如干部、工人、农民、学生、军队等。

(2)社会服务的渗透性邮政通信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无法由其他通信方式和部门取代的通信手段,它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交往息息相关因此,邮政部门应努力创造一个舒适清新的服务环境.运

用现代的服务设施、使用规范的服务用语、严格遵照操作标准和规范.努力为社会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邮政业务的市场竞争性

国家通过法律赋予邮政企业对某些特定业务享有独家专营的权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许多邮政业务已进入市场竞争,例如特快专递、储蓄、报刊发行、商包等因此.邮政部门必须加强经营管理.转换经营

机制.增强竞争意识,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5.邮政通信物资资金的流通性

邮政通信在很大程度上是实现物资的空间转移、资金的社会流通。一是物资在空间转移中工作环节多、物资品种多包装各异、运输方式各异存放条件各异;二是经办储蓄汇兑、报刊发行等业务的资金流量大,且资金流动中每时每刻都发生动态变化如橙滋局1995年邮政业务资金达2亿元以上.业务收入达450万余元,三是邮政生产人员都与资盘金、物资打交道,物资资金的管理成为邮政通信管理总之,县(市)级邮政通信管理工作错综复杂,工作量大,管理难度大。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规范邮政通信管理,理顺各方面关系,使繁杂的邮政通信管理达到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熟练掌握生产经营环节,争取管理工作的主动,以适应日益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达到提高邮政通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二、建立邮政通信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全网的综合通信能力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邮政通信多层次、[文章来源于=文秘站 =站-帮您找文章,12小时内解决您的文章需求注:].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满足用户对邮政服务功髓、服务水平和质量等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提高邮政通信整体素质和效益,正确处理管理与效益,管理与发展的辩证关系,邮政部门在扩大外延增长方式的同时,十分重视扩大内涵增长方式,以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建立邮政通信标准化,程序 化、规范化管理体系,通过科学的管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全网的综台通信能力

1.县(市)级邮政通信标准化建设.是邮政通信管理工作的起点邮政通信管理标准化是管理工作和生产

第1期杨昌柏提高县(市)级邮政通信管理水平适应两个根本转变操作的行为规范。制订邮政通信管理标准,使邮政通信生产做到有章可依,有标准可考核,是邮政通信管理工作的起点,是实施邮政通信标准化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管理环节。

(1)县(市)衄邮政通信标准化建设的目

的县(市)级邮政通信管理标准化以邮政业

务规章制度为基础,根据各类业务的生产环

节制订操作规程,达到统一、简化、高质、高效

的目的。

(2)县(市)级邮政通信标准化建设的分

类县(市)级邮政通信管理标准化建设内容

繁多,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通信管理

类,为管理工作行为规范,另一类属通信生产

类,为通信生产操作行为规范。通信管理标准

分为业务管理经营管理、生产组织管理、质

量管理、通信服务管理、基础管理标准等,通

信生产操作标准是各项业务生产过程中各环

节的规范。

(3)县(市)级邮政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邮政通信管理标准要根据县(市)级邮政通信

的特点,本着从实际出发的态度来制订。第

,要适应市场经挤的要求,对竞争性业务要

以市场为导向,采用灵活经营的办法。第二,

要重视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把改善服务、树

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作为发展业务的原动力。

第三,要建立严格的资金物资管理标准,并纳

入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第四,要重视生

产中各工序各环节的衔接,确保邮政通信迅

速准确安全、方便。在标准制订中要做到三

全,即:①项目全,管理标准与生产操作标准

并重,管理标准是为生产操作标准服务的.生

产操作标准是管理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i②

业务种类全,各项业务有标准可依;③操作环

节全,操作大约可分为三个环节,如操作前期

准备环节,操作主要环节、操作善后环节等。

标准的制订要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既要避

免不切合实际的生搬硬套,又要符合业务规

章制度的基本原则。

(4)县(市)衄邮政通信标准化建设必须

注意的问题

①邮政通信管理标准的制订要抓住主要

方面和主要环节。

@标准的制订要可操作性强,应在生产

实践中反复实验,使之科学合理。

⑤标准的制订必须量化,便于综合考核。

量化要注意突出重点,综合平衡,通过量化考

核,能如实反映事物的真实面目和内容。

④标准要在执行中反复修订,不断提高,

以利于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人员

的管理水平,促进邮政通信整体素质的提高。

2、县(市)级邮政通信程序化管理,是邮

政通信管理工作的优化

县(市)级邮政通信管理标准化建设是实

施邮政通信程序化管理的基础。邮政通信程

序化管理是把种类齐全的各类管理标准,按

通信生产的规律和通信管理的特点,以最优

顺序排列组合,达到优化管理工作和生产环

节,形成邮政管理和生产操作规律,避免管理

工作和生产操作的盲目性。

县(市)级邮政通信程序化管理内容很

多,大约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邮政通信生产的操作程序。把操作

标准有序进行排列,l例如邮政营业人员的班

前准备操作程序是:①检查营业室安全设施;

@打扫清洁卫生,③整理台席、用品用具及业

务单册按定址定位标准摆放整齐;④备足零

钱和出售票品,⑤开门迎接颐客。各项业务在

操作过程中也应按大的环节编入程序。

二是邮政通信管理的工作程序。把邮政

管理工作编入程序,根据各项管理的特点和

时限性,认真分析后进行程序设计。例如,邮

政通信的质量管理部分确定了全年季度、

月、天应实施的工作程序。栓滋局拟定全年邮

政管理文秘站 工作实施3个汇审、3个大检查3个

会议、4个通报:3个汇审即,1月集邮预订工

作业务资金汇审,2月报刊发行业务资金汇

审,5月储汇资金业务汇审;3个大检查即,4

月、1O月储汇资金业务检查,6月投递工作检

38湖北邮电技术

查;3个会议即,年初邮政工作会议.8月投递

工作会议,9月发行工作会议;4个通报即.按

季投递员营销工作通报.按季投递员排单管

理通报,按月邮件规格质量通报,按月储汇业

务质量检查稽核通报

以上检查、汇审均形成定型管理量化标

准,会议和通报均形成一定形式和格局。这

样.把邮政通信质量管理从大的方面引入了

程序管理,有效地控制了通信质量,确保了业

务资金物资的安全。‘

3.县(市)级邮政通信规范化管理,是邮

政管理工作的核心

县(市)级邮政通信规范化管理建立在标

准化、程序化管理之上,使标准化、程序化管

理在日常操作中得以准确的贯彻实施邮政

通信规范化管理是整个邮政通信管理工作的

核心问题,是整个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1)邮政通信规范化管理必须做到制度

化、经常化管理制度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

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二是按制度实

施职责。坚持标准、持之以恒必须贯穿在管理

工作和业务操作中。如松滋局每月初召开邮

政通信生产倒会,总结上月生产经营情况及

存在问题,安排布置本月生产经营活动。叉如

所属生产班组及支局,每日早上现场管理,检

查人员就位签到。支局、班组每月一次讲评会

和经济质量分析会等,都达到了有效管理的

目的。

(2)邮政通信规范化管理必须加强日常

的监昔工作

①邮政通信规范化监管要自上而下形成

体系必须建立各层次监管机构,配齐人员,

并明确本文来自文秘站 职责;监管工作要形成制度化,经常

化.充分发挥兼职监管人员的作用,加强对兼

职监管人员履行职责的考核。

@加强监督和业务部门的监管职能监

管的形式主要有:日常检查、突袭检查、大检

查、汇审检查综合评审(根据大检查评分、汇

审评分和日常稽查记录对各单位进行专业管

理综合评价)。

③总结表彰,奖惩兑现,鼓励先进,鞭策

后进要应用经济杠杆奖优罚劣。通信生产

实行转轨变型,变单纯的生产服务型为经营

服务型,把业务操作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接

受市场的检验,把执行操作规程规范变成每

个操作者的自觉行为。

三、县(市)级邮政通信管理工

作的两点建议

I.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

邮政通信专业性强、要求高,而管理人才

缺乏,不适应邮政通信管理工作要求。有计

划、有步骤地培养现代化邮政专业管理干部

已成为当务之急。采取各种教育形式培养有

现代化管理知识、懂业务、会管理、有创业精

神的一大批邮政专业管理干部,已成为邮政

通信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首要任务。

2.加大对邮政通信设备和管理设施的投

邮政通信要采用专业化,集团化经营方

式,使经营管理电子化、生产操作机械化自动

化,努力改善邮政通信生产和工作环境,适应

日益增长的业务发展需要。

总而言之,县(市)级虾政通信标准化、程

序化、规范化管理,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紊的使

用效率和合理构成来实现的经济增长方式,

是克服其重视通信能力发展和企业外部开

拓,不重视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措施,是邮政

第5篇

[关键词]民航空管 数据规范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300-01

一、背景

为规范运行,加强沟通协调,充分挖掘现有设备保障能力,民航空管各级部门纷纷建立了适于本地的设备运行信息管理系统或设备运行电子值班系统。民航局空管局也建设了设备运行监控电子值班系统和设备集中监控系统。这些系统的建立有力地提升了各地的运行保障能力和上下级间的协调工作能力。

但对各系统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交互的过程中,我们可发现了存在以下不足:

1、空管设备分类标准不完善。现有的设备分类通常参考民航局的电信人员执照管理规定中执照所对应设备的分类标准,且分类比较粗,只能初步定为到设备,不能定位到部件、模块、元器件。

2、空管设备故障分类分级不健全。空管设备故障的分类分级标准采用民航局空管局于2008年下发的《空管设备故障分类等级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故障分类标准》),但随着空管设备种类不断增加,分类需要补充完善。原有的故障分类标准中故障分类只定义到设备级,随着故障分析的深入,需要故障能定位到部件、板件甚至元件。

3、故障信息描述指标不完善。在《故障分类标准》中规定了故障信息数据的组成包括设备系统种类、设备配置属性、设备故障技术分类、设备故障影响评估分级、设备故障部件属性和其它相关属性等信息段。但对于故障信息描述,这些属性信息不够全面、规范,增加了建立数据分析模型的难度,不利于深入挖掘利用设备故障数据,总结维护维修经验,形成科学全面的运行态势分析报告。

4、无线电干扰分类分级规范仍为空白。目前电磁环境日益复杂,无线电干扰对民航设备正常工作的影响也日益加大,但至今空管系统没有对无线电干扰分类分级的定义与标准。

5、设备停机数据分类无标准。大量的停机数据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既不利于用户单位查阅,也不利于设备运保单位对设备的维护状态的统计分析。

上述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设备运行数据分类规范,各个系统往往基于本地,甚至本单位的业务工作设计开发,数据分类不全,方法各种各样。“十二五”期间,民航空管系统将开展全国范围的设备运维系统建设工作,并对集中监控系统进行升级,这些系统建设后,各地运行数据的互联互通、上传下达、统计分析将成为进一步提升设备运行保障能力的关键;而使用统一规范的设备运行数据分类标准,是保证各地方各系统顺畅互联和有效统计分析的必备条件。因此,建立空管设备运行数据分类规范势在必行,且应尽早实施。

二、空管设备运行数据规范化研究内容

空管设备运行数据化规范的研究应至少包括设备分类规范、故障分类分级规范、无线电干扰分类分级规范、设备停机维护数据分类规范等内容。

1、设备分类规范。将目前空管设备进行分类,同时建立统一规范的设备模型,给出设备模块级、板件级分类规范,即同厂家同型号的设备其模块级组件,以及组成模块的板件信息规范化。

2、故障分类分级。依托设备分类,实现将故障信息定位至板件级或元件级,细化故障分类,便于分类统计和分析总结。

3、备件和元器件的分类。建立与设备相关又独立的备件、元器件分类规范。便于备件的规范管理。

4、无线电干扰分类分级。根据干扰发生地、干扰程度、干扰特征、干扰对管制运行产生的影响等判断标准对干扰信息进行归类描述。

5、设备运行基础信息统计规范。包括设备台站名称、设备位置、设备用途、故障分类、故障分级等设备运行基础信息,规范基础信息包括的内容和格式,制定统一的命名规则。

6、设备停机维护数据分类规范。对于大中型空管单位,每天有许多设备停机维护在实施,需合理规范停机信息,准确停机信息。

7、建立接口标准,定义各业务系统间数据交换格式与基础数据规范。

三、空管设备运行数据规范化研究举例

以空管设备分类为例说明空管设备运行数据规范化研究的内容。空管设备可以采取以下分类方案:(表1)

设备分类需说明的事项:

1、空管设备根据设备提供的功能不同来分类,共分为“通信、导航、监视、辅助、信息、其它”6大类。

2、“通信类”设备包括各种地地、地空通信设备、语音及数据信息的传输和交换设备、语音及数据信息的记录设备。根据设备的功能不同又分为: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高频地空通信系统、地空数据链系统(上述3类设备实现地空的信息交互)、语音通信交换系统、自动转报系统(上述2类设备实现信息的交换)、地面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上述2类设备实现信息的传输)、记录系统(此类设备实现信息的记录)。

“导航类”设备包括各种为飞行器提供导航定位信息的地面设备。根据设备的功能及技术不同分为全向信标、测距设备、无方向性信标、指点信标、航向信标、下滑信标、卫星导航地面设备。

“监视类”设备包括各种飞行目标探测、飞行计划处理和综合监视信息显示系统。根据设备的功能及技术不同分为自动化系统、一次雷达、二次雷达、场面监视雷达系统、自动相关监视、多点相关定位系统。

“辅助类”设备包括各种动力、时钟、防雷等辅助设备。根据设备的功能不同分为不间断电源系统、油机、配电设施、时钟系统、防雷设施。

“信息类”设备包括各种为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而研制开发的,直接面向管制部门的,为安全生产服务的,未包括在上述通信类、导航类、监视类、辅助类中的信息辅助系统。根据设备的功能不同分为塔台辅助信息、区管辅助信息、飞行计划处理、流量管理、协同决策系统。

“其它类”设备指各种不包含在上述分类、但保障部门为方便管理而录入的设备。根据设备的功能不同分为电子值班系统、集中监控系统、杂项。

3、“通信、导航、监视”类设备为局方要求须申请开放备案的主体空管设备。

4、“信息类设”备包含FIPS、TOMS、CDM、流量管理、SIPDS(第四网)等管制信息应用系统,这类设备在现实应用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不须向局方申请开放备案,故将信息设备作为独立一类与通信、导航、监视并行的分类。

5、“其它类”设备主要是不纳入设备信息通报要求的非安全生产、但属于技术保障部门维护的系统设备。

四、空管设备运行数据规范化研究意义

第6篇

警用数字集群 PDT系统互联 统一网管

Brief Analysis on Nationwide Interconnection and

Unified Network Management of PDT System

ZHENG Zhen-xin

With the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and deployment of Police Digital Trunking (PDT) system in some provinces of China, system interconnection and integrated network management becomes imperativ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PDT standard, the interconnection and management between PDT systems were analyzed. In addition, the functions of PDT system interconnection to command and dispatch of public security departments were discussed.

police digital trunking (PDT) PDT system interconnection united network management

1 引言

警用数字集群(PDT)标准是公安部自主研发的技术标准,具有大区制、广覆盖、低成本、可从模拟向数字平滑过渡、采用国产密码算法加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同厂家系统互联互通的特点和优势。2013年4月,公安部正式GA/T 1056-2013《警用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规范》等4个标准文件,标志着PDT标准已经成熟。

2 PDT系统建设现状

目前,一些省市公安部门采用PDT技术标准相继建设了专用无线通信系统,掀起了一阵无线通信数字化建设的浪潮,已建成的PDT系统实现了规模化实战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黑龙江、新疆、内蒙古、重庆、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城市。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350兆MPT1327模拟集群通信系统是各地公安无线通信指挥调度的主要手段,随着警务工作需求的发展,模拟集群系统的不足逐渐显现出来。除了表现出系统用户容量不足、频率利用率低、语音质量差、业务没有加密、数据业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外,模拟集群系统在系统互联和网络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足。

首先,模拟集群系统的互联标准推出比较晚,并且未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已经建设的模拟集群系统无法实现不同厂家之间的系统互联。其次,模拟集群系统没有统一的网管互联标准。公安部、省厅对全国、全省系统及终端设备运转情况的了解只能停留在人工填写报表的层面。

警用数字集群(PDT)标准规定了数字系统的具体业务,系统间详细的可满足全国联网需求的互联接口规范,系统便于与指挥调度系统、PGIS系统实现对接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安全可靠地国产加密算法,现有模拟系统的模数平滑过渡以及数字系统未来宽带的演进方案等。

在PDT标准体系中还包括网管标准,旨在建立全国的网管体系。早在2012年,公安部就制定了在全国建立PDT部、省、市三级网管的工作任务,制定了《警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网管接口技术规范(送审稿)》。并于2014年初,正式启动了部省级网管试点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在试运行中,取代了以前的台账式管理模式,对全国的频点、设备、系统建设起到了统一规划指导的作用。

根据公安部《全国公安装备建设“十二五”规划》、《公安部“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任务书》和《350兆警用数字集群(PDT)系统建设任务书》的要求,在“十二五”末基本建成PDT系统全国联网、统一网管的公安数字应急指挥通信专网,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高效畅通的公安无线通信指挥机制,为各级公安机关和政府应急联动部门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无线通信保障服务,以满足新形势下公安日常警务、处突维稳、反恐防暴、抢险救灾、大型安保和重要警卫任务对无线通信指挥调度的新要求。

根据公安部对PDT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全国各地PDT的建设规模和进度,PDT系统互联和网管互联方面的建设是今后这几年PDT系统建设的重要工作。

3 PDT系统联网的技术分析

PDT系统的联网建设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是指PDT系统之间的互联,完成终端在不同地市的系统之间漫游、跨网语音调度、跨网数据调度、跨网GPS定位、漫游终端遥晕/复活、遥毙等功能;另一方面是将不同地市的PDT的网络管理子系统按照部、省、市三级联网,实现对整个网络的统一管理、监控和配置。两者相辅相成,确保PDT系统联网后的网络正常运行,满足各地公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的指挥调度需求,也便于公安部和各省信通部门对PDT网络规划建设进行科学地指导。

3.1 系统的互联

根据《警用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规范》的要求,警用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的互联采用以系统(市)为单位的完全对等的平面互联架构,为满足“部”、“省”、“地(州)”、“县”多级网络管理需求,将扁平状的IP网分为虚拟的多级互联管理系统。图1所示为完全对等的平面互联架构。

图1 全国PDT系统互联架构

终端可以在各省、市系统间根据部、省、市三级管理架构的漫游管理策略实现跨网络漫游、跨系统呼叫等全国范围内的通信指挥调度。

如图1所示的平面架构中,每个PDT系统利用公安IP网实现平面互联,在每个系统中应缓存已成功联网的其他系统IP地址和系统台号的对照表,未知的其它系统IP地址可以从上级的IP解析中心(DNS服务器)获取,获取IP地址后,应存储于本地,在IP地址变更之前,无需每次都向DNS服务器查询IP地址,以减少对IP解析中心的依赖及不必要的网络流量。

PDT系统间互联控制使用pSIP协议,用于移动管理、呼叫控制和网络维护等。PDT系统间互联语音使用RTP协议,其中PDT系统具备透传带信道编码的空口语音信息能力。

在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配置一个IP解析中心(类似DNS服务器),负责解析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有互联的PDT系统交换控制中心IP地址,公安部设置一个IP解析中心,负责解析全国各省之间跨省的IP解析。为了保证网络建设过程中新加设备或者设备IP地址修改后能够正确连接,需要协助联网中跨地市业务的IP地址查询。各省统一规划本省PDT系统IP地址,实现市内跨区县以及跨省市PDT系统互联业务的有效运作。

公安部的IP解析中心存储全国各联网PDT系统交换中心的IP地址,当各省有新增PDT系统时:1)新增的交换控制中心IP地址应在归属省级IP解析中心注册(或更新)IP/系统台号对应关系;2)省级IP解析中心向公安部IP解析中心注册新增(或更新)IP/系统台号对应关系;3)公安部IP解析中心获取最新IP/系统台号对应关系后,再向各省复制分发。

以江苏省为例说明,全省公安350兆数字集群(PDT)通信网在省公安厅PDT核心网配置一套IP解析中心,组网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全国IP解析中心组网示意图

3.2 网管互联

根据《警用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规范》和《警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网管接口技术规范(送审稿)》要求,全国网管系统由部、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区县)三级组成,由上至下分别为部级网管系统、省级网管系统和市级网管系统,如图3所示:

图3 全国网管系统组网架构

市级网管中心是市、县本地网管的统称,属于系统网管,与PDT通信系统设备直接相关,每个厂家的市级网管都有差异;公安部网管中心和省级网管中心属于中心网管,不与PDT通信系统设备直接相关。

部级网管中心实现对全国PDT网络的实时监控、检测和管理以及跨省用户的权限管理。省级网管中心实现对本省PDT网管的实时监控、测试和管理以及跨地市用户的权限管理;地市级网管中心建立在本地系统的移动交换中心(MSO)内,负责配置本地交换中心内以及下辖的基站的系统参数、频率参数和用户参数以及管理和维护。

3.3 全国联网

结合PDT系统互联和网管互联的方案,PDT全国联网实现统一的调度和网络管理,以省为单位说明,互联的逻辑示意图如图4所示。每个系统以及对应的厂家网管按照上述规范文件提供的接口进行互联,提供IP地址、系统台号即可。

在省厅建设联网中心,包括调度系统和省级网管系统。省级联网中心与下属各个地市的PDT交换中心和网管中心进行互联,形成全省联网。

以省为单位的PDT系统互联后,在省厅的联网中心对全省的PDT系统进行管理、配置、监控。终端可以在各个地市系统之间漫游,也可以对其他地市的终端发起呼叫。省厅的指挥中心对全省的警力资源进行统一的指挥调度,包括对本地用户或者漫游用户定位、发送文本信息等,如图5所示:

图5 全省PDT系统联网的指挥调度

全省PDT系统互联后,各个厂家系统的市级网管和省级网管进行互联,并连接公安部的网管,组成全国的网管互联,组网示意图如图6所示:

图6 全国PDT系统网管联网示意图

4 PDT系统联网后的功能

(1)基本业务

通常情况下,在每个PDT系统下开户的用户会在各自的系统内入网进行业务呼叫,当系统互联后,终端可自由地在不同系统内实现漫游,即在不同的城市之间漫游,也可以在本地市对其他地市的终端发起呼叫。同样公安部或者各地公安厅可以对任何地市的终端发起呼叫。以新疆为例,全疆四万多部终端可以在全疆任意地州系统内入网或者漫游,当警员要到其他地市(州)执行任务时,该警员无需再单独配置当地的终端,而是直接用自己的终端漫游到该地,发起呼叫,和当地的警员协同工作,实现常用的、基本的业务功能,如组呼、单呼、语音通话、身份码识别、文本短消息等。

PDT系统的联网可以为公安、武警等各个警种协同作战中的大型安保、重要警卫等任务提供十分便捷的通信指挥调度服务,这种服务是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无线通信保障服务。

(2)安全业务

PDT系统联网后,终端可以自由在每个地市之间入网或者漫游,但是如果有非法终端“冒名顶替”进入到其他地市是不能入网的,或者合法终端在漫游其他地市后出现丢失,也不会失去控制。

PDT系统互联后的安全管理和一个系统内的安全功能一样,也具备鉴权、遥晕、复活、遥毙等功能。如A市开户的终端漫游到B市执行任务,在执行任务期间,终端不小心被丢失,为了安全起见,A市或者B市甚至公安厅的管理终端都可以将其遥晕,甚至遥毙。

这类安全业务给系统互联增加了一层安全保障,这意味着终端在开户所在地市内受到安全保护,即使漫游出去了也能被系统安全保护着。这进一步地说明系统联网后,业务更加丰富,安全也能达到保障。

(3)定位功能

警用卫星定位系统,是全国公安装备建设“十二五”

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工作已列入《全国公安机关“十二五”科技强警工作规划》和《“十二五”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依托于公安350兆数字集群(PDT)系统和终端的北斗卫星定位应用是警员、车辆和船舶实现位置信息实时采集最安全、最高效和最经济的手段。

对周边的区域移动用户进行定位应用,不仅仅是对一个单一的PDT系统,即一个地市范围内的要求,也是对多个PDT系统联网的要求,即在全国范围内对指定的终端进行定位。

每个地市一般情况下都有自己的指挥中心,通常情况下,在指挥中心可以对本系统内的用户进行定位。但是如果警员到其他城市执行任务,终端漫游到该城市的PDT系统,那么对方城市的指挥中心也可以对该漫游的终端进行定位。

(4)网络管理的策略配置

上述功能都是系统互联后,指挥中心、无线终端能够实现的基本语音通话、警情命令、用户定位等功能,但同时也需要省厅网管对下级网管进行统一的策略管理和设置,语音调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对省级组的呼叫范围进行设置、对漫游组的呼叫范围进行设置,甚至是权限管理。如图7所示是对漫游用户的权限配置。

(5)网络管理的运行统计

PDT系统联网后,省厅的联网中心对全省,或者公安部网管中心对全国的PDT系统可以进行运行状况统计。这包括系统资源数量统计、话务统计、链路信息统计、故障信息统计等。如图8所示是对链路信息进行统计。

(6)网络管理的综合分析

PDT系统投入使用后,信道资源是否满足、呼叫排队时间会不会过长、呼损率是否正常等。这些数据需要通过网络管理系统进行获取,通过PDT统一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对全省甚至全国的PDT系统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如果指标不合理再考虑如何优化。如图9所示是对系统网优分析参数进行配置。

5 PDT系统联网的案例

以新疆为例,目前新疆北部八地州以及乌鲁木齐的PDT系统完成互联,实现了语音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并且和新疆南部六地州的PDT系统也实现了互联,表示不同厂家的PDT系统按照PDT标准规定的接口已经实现了全疆PDT系统的互联互通,便于公安厅对全疆的所有警力资源进行调度,终端可以在任何一个地州进行入网或者漫游登记。

除了跨区语音调度外,系统互联的业务还包括公安厅的网络管理。全疆PDT系统的网管互联后,新疆自治区公安厅管理部门能直接对全疆PDT系统的频点、资源进行管理,能够监控全疆系统的运行状态等。另外,自治区公安厅的网管将来可以直接与公安部的网管中心系统进行互联,完成全国网管的互联。

除了新疆外,公安部建设了一套2个不同厂家的PDT系统互联项目。这个项目是由公安部主导,作为全国数字集群系统建设示范来检验不同厂家产品的互联性能。这是一个互联功能最全面的异形系统互联项目,这意味着2个不同厂家的系统,按照PDT系统互联标准接口完全可以实现系统互联的全部功能。

除了新疆、公安部的PDT互联项目外,今年很多省、直辖市、自治区开始启动PDT系统互联和网管互联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按照PDT标准,全国各地建设的PDT系统完全能够实现互联,达到全国联网、统一网管的目标。

6 结束语

全国的PDT系统一旦实现了全面联网,建成了PDT系统全国联网、统一网管的公安数字应急指挥通信专网,也将会为警用数字集群(PDT)系统的下一步技术演进夯实基础。当LTE宽带集群的标准和产品成熟后,按照宽窄带融合的方案,一方面能继续发挥PDT窄带集群的语音优势,另外一方面能充分发挥LTE宽带集群的优势来弥补窄带集群在大数据和视频传输上能力的不足。为各级公安机关和政府应急联动部门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无线通信保障服务,真正实现“听得见”、“看得到”、“看得清”的调度指挥目标。

参考文献:

[1] 公安部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A.T1056-2013警用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规范[S]. 2013.

[2] 公安部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A.T1057-2013警用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空中接口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S]. 2013.

[3] 公安部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 GA.T1058-2013警用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空中接口呼叫控制层技术规范[S]. 2013.

[4] 公安部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A.T1059-2013警用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安全技术规范[S]. 2013.

[5] 公安部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警用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互联技术规范(送审稿)[S]. 2015.

[6] 公安部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警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网管接口技术规范(送审稿)[S]. 2015.

[7] 公安部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公安移动通信网警用自动级规范[S]. 1988.

[8]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会话初始协议(SIP)技术要求 第1部分:基本的会话初始协议[S]. 2006.

第7篇

当然,它的前提是,只讨论大国技术的抉择,不涉及行业管理与政策制度。

1999年,经过投票推选,原中国邮电部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的TD-SCDMA正式成为第三代国际通信标准。

TD-SCDMA纯属技术名词,但在草拟人李世鹤(原邮电部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大唐电信集团首席科学家)在美国向周寰(原邮电部科技司司长,后调任大唐电信集团董事长)介绍时,它被赋予了另外一个涵义:超越(Super)CDMA。

CDMA也是国际第三代通信标准,这个由高通公司提出的技术规范,是到目前为止,全球通信行业唯一一个由公司技术,越过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直接一步上升为国际标准的技术规范。

CDMA给高通公司带来的成功,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在4G时代,CDMA将退出主流市场。尽管从CDMA技术向LTE FDD仍然存在平滑演进途径,但最佳的平滑演进技术,仍然属于WCDMA—由欧洲阵营主导的3G标准。

TD-SCDMA的起步较晚,是无法回避的事实。WCDMA的早期性研究,从1988年就开始了;而CDMA更是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高通公司将其引入蜂窝通信技术领域,并早在1995年就实现商用组网。而TD-SCDMA真正意义上的规范起草是在1998年,第一个试验网组建则已经是2005年了,还只是由高校研究实验室所实施。

起步较晚和产业链的滞后,成为TD-SCDMA被业界诟病的重要原因,中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即使全球范围内盈利能力最强的中国移动承担其建设和运营,也没有获得足够成功,曾经试图进行的全球化推广,也举步维艰。

但这并不妨碍中国通信业在TDD制式和技术领域内取得成就的决心。

2010年,在确定由TD-SCDMA延续的TD-LTE成为第四代国际标准之后,在3G时代感觉彷徨无依、后退无路的中国移动,选择了大干快上,在4G牌照尚未发放前,就已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通信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试验网”:多达20万个基站。

要知道,美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Verizon,其3G基站总数也只有20万个左右,其4G网络建设号称大手笔,在2013年部署的LTE基站数量,也只有5000个左右。

在这个通信技术标准专利高度分散的时代,通信标准的兴衰,看似已经失去以举国之力支撑其发展的意义。

但事实上,由于电信设备提供商以运营商合同为主要诉求,所以往往正是这种国家主导的机制,成为电信设备市场格局与发展轨迹的决定性因素。

正因如此,我们看到了北电网络的破产,美国朗讯科技被来自欧洲的阿尔卡特合并,北美电信设备商逐渐失去在全球角逐竞技的活力。

同样失去昔日光芒的,还有日本电信设备商们。因为采取和全世界都不一样的3G制式,又缺乏如中国市场这般广阔的容量,使得NEC、富士通、三菱等企业已成往日烟云。

与此同时,来自中国的华为,成为和全球领头羊爱立信一争高下的新贵,而同样来自中国的中兴通讯,也逐步打开了全球化局面。

要知道,包括美国(3.15亿)、法国(6400万)、英国(6300万)、俄罗斯(1.44亿)、日本(1.26亿)、德国(8500万)在内,总共也只有不到8亿人口,而2013年10月底,中国移动电话总用户数已然高达12.16亿(以号码计算)。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成为中国将TD-LTE这一由中国主导的4G标准打入商业主流,甚至全球主流市场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