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护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9-24 15:13:39

序论:在您撰写护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护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本院2010年5月-2012年3月共272出院病例,男116例,女156例,年龄56~102岁;脑出血190例(外伤性脑出血73例,高血压脑出血114例,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3例),脑梗死71例,老年痴呆症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6例。两组患者除观察指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观察组采用除住院期间认真落实疾病健康教育外,出院后进入家庭进行指导。患者出院后责任护士到患者家中进行护理措施的落实及健康教育现场指导,出院1周内每2d到患者家中去一次,以后每周去2次,时间共计1个月,护士长每周检查落实情况并做出评价。对照组采用患者住院期间认真落实健康教育流程,出院后1个月内进行电话回访2次,了解疾病护理落实情况及患者病情,并对患者询问的护理问题进行解答。两组患者出院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或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才列入研究对象。

1.3评价

1.3.1患者满意度用医院自行设计,用于护理质量检查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时的量表进行评估。

1.3.2健康教育达标评价针对神经疾病患者康复期护理要点制定出易懂、易掌握的健康教育内容,入院、出院时每个患者均发一份,出院1个月考核患者及家属掌握情况,能够正确回答80%以上内容,视健康教育达标,否则不达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满意人数135人,满意率为99.3%;不满意1人,原因是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慢。对照组患者满意人数119人,满意率为87.5%。

2.2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人数131人,达标率为96.3%;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人数92人,达标率为67.6%。

3讨论

健康教育可以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医务工作者应该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把健康教育贯穿于疾病及疾病康复过程,使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关注自身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缓解病情,促进康复,减轻社会负担[3]。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阶段我国健康教育工作还局限在患者住院期间,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疾病护理指导、护理措施落实并未开展,而各种现象表明,家庭护理特别是卧床患者的家庭护理才是现阶段我国的难点问题,由于家庭护理的不到位,大多数患者经受护理并发症的痛苦折磨;住院期间,患者及家属将重点放在疾病治疗及恢复上,患者的疾病护理依赖病房护士,并不重视对患者的精心护理,医生及护士对其宣教的健康教育及护理知识也不认真掌握;当患者出院后,他们并未掌握多少对护理的知识,一旦患者回到家中,对患者护理心中没底,专科护理知识了解更少,从而产生焦虑;患者回到家中,无医生、护士的督促,家属对患者护理也松懈了下来,年轻人去上班,留老年人或请陪护在家中护理患者,因为护理知识未掌握,所以护理措施就会落实不到位,从而导致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的痛苦。医务人员要使健康教育在家庭护理中落实到位,家庭护理人员及患者了解疾病及康复观念,最终达到行为的转变[4],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同时改变护患关系,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真正意义,使护士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3.1健康教育在家庭护理中的落实实施使患者及家属心理焦虑发生率降低。多数患者及家属因为疾病护理知识未掌握,存在恐惧焦虑心理反映,通过健康教育在家庭中的落实和指导,给予情感支持、专业护理指导[5],家属对患者的护理也能得心应手。

3.2健康教在家庭护理中的实施能降低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有效落实家庭健康教育措施,使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褥疮发生率和发生褥疮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坠积性肺炎和痰阻发生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也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家庭健康教育保持了医院与家庭的连续性干预,及时发现患者的问题,并给予恰当的指导[6],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一人治病,全家防治”全面形成家庭健康支持促进系统[7],使健康教育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

3.3健康教育在家庭护理中落实实施使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疾病健康教育使患者难以理解和接受,教育内容很快遗忘。有些患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医生更为信任,在健康教育流程中有医生参与效果会更好,医护互补,更能提高健康教育水准[1]。资料中患者及家属健康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与医务人员到患者家中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和疾病护理指导是密切相关的,笔者在进行家庭健康教育时,不仅把理论知识和自我管理方法教给患者,更主要是使患者和家属深刻认识到患者健康对他们的责任,患者出院后仍然不断的接受健康教育,控制疾病的发展,使疾病更好的恢复,这样不仅使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也使医务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第2篇

【关键词】临产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分娩是一种常见的生理过程,即婴儿发育成熟后脱离母体的过程。许多初产妇由于生理变化、环境改变等,在入院临产前会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变化[1],产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比例很高。这些心理、精神上的变化,是影响产妇分娩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2]。本研究通过对2009年9月~2011年3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的临产妇进行分组、产前教育以及心理干预,旨在分析产前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临产妇的分娩方式的临床意义,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产妇产前医护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在2009年9月~2011年3月接收的临产妇,按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产妇病例292例,对照组323例。两组产妇均满足以下条件:(1)年龄在20~35岁。实验组产妇平均年龄为(25.60±2.74)岁,对照组为(25.93±2.42)岁(2)孕周在38~41周范围。(3)单胎,初产妇。(4)无妊娠并发症、无意识障碍以及自愿接受此次实验。两组产妇在孕周、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实验组产妇分娩前,除做好日常的医护工作外,医护人员为其提前保健和分娩知识材料,并辅以热忱的服务,耐心的讲解,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消除她们对分娩的疑虑和恐惧,保持良好的心态,建立对医院以及医生、护士的信任。对照组除日常的医护工作外,不作任何特殊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计算与分析。两组间一般情况的比较采用描述性分析,对不同组别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对不同分娩方式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实验组292名产妇中,自然分娩197例,剖宫产72例,产钳助产23例。对照组323名产妇中,自然分娩169例,剖宫产116例,产钳助产38例。实验组产妇在接受了产前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后,自然分娩率与对照组相比,上升15.14%,产钳助产、剖宫产率均下降。两组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产力、产道和胎儿是自然分娩的三个决定性因素,而精神因素是影响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3]。多数临产妇入院后会出现紧张、恐惧和抑郁等情绪,分析造成这些负面情绪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4]。(1)环境因素。医院、病房加之临产前的一系列检查,使临产妇感到陌生,会加重其紧张情绪。(2)自身因素。随着产程的推进、由于分娩知识的不足,可能造成对分娩的恐惧。(3)家庭因素。有无家人陪伴、家庭观念、经济条件均会影响产妇心理。(4)其他因素。医院的诊疗水平,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等也可以影响临产妇的心理状态。

临产妇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了紧张、恐惧情绪,如果未及时消除,很可以出现产程延长以及胎儿宫内窘迫等情况[5],这就会导致无法自然分娩,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的几率增加。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对临产妇进行产前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的比率,实验组临产妇自然分娩率比对照组高15.14%,这与国内的一些研究吻合[6]。

综上所述,产前医护工作者应该密切关注临产妇的生理、心理变化,针对可能造成临产妇不良情绪的因素,给予产前保健及分娩相关知识的宣教,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及护理,消除其负面情绪。这些积极措施可以大大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临产妇痛苦,确保母婴健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花更茹.临产妇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302.

[2] 弓玛丽.孕妇精神心理状况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403.

[3] 渠宝珍.临产妇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山西医药杂志,2010,39(5):482.

[4] 彭珊,余银英.临产妇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对并发症的影响.当代医学,2010,16(15):109.

第3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200例产妇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的产科护理;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对孕妇实施系统的孕期健康教育,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分娩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两组孕妇在年龄、身高、体重以及产前检查次数方面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护理的措施,观察组100例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主要健康教育和护理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加强妊娠孕妇对于健康教育的认识,提升孕妇主动接受健康教育的意识。第二对于健康教育的范畴和相应的成果进行宣教是必不可少的,让孕妇对健康教育能够具有持久的信任度。如开展用药知识的宣教,避免孕妇和放射性的物质以及病毒接触。第三,要丰富健康教育的形式,比如护理人员在了解了孕妇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职业等情况之后,对孕妇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比如可以采取文字教育、图片教育以及示范教育等方法,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健康教育,同时可以辅助咨询,高度关注孕产妇的妊娠精神状态,做好相应的精神鼓励和生活护理,从而更好的提升孕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母婴的健康水平。

1.3观察指标。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产程以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观察。

2结果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站到了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产程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也要明显的由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说明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助于缩短产程、提升孕妇自然分娩率,促进母婴健康。

3讨论

在基层妇女的文化素质整体上相对不高,实践中加强孕妇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使得家庭和社会都可以更加关心孕妇的健康和安全,最大限度的降低母婴危害。加强健康教育首先应该提升孕妇的健康意识,增强孕妇主动接受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以此来提升孕妇的健康水平,促进孕妇健康意识和自身健康水平的提升,从而改善孕妇分娩状况,达到缩短产生,提升自然分娩率的效果,最终提升母婴健康水平。另外,上级部门要加大对基层卫生事业的扶持,在制度管理与经费投入方面如何高效科学,需要认真调研,改善基层的医疗条件,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与专业素养,让产妇充分信任医护人员,这也是孕产妇安全分娩的关键。

第4篇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中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从社区、家庭及糖尿病患者3个不同层面对社区内的居民及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观察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对与糖尿病相关的科普知识有了较多的认识;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顺应性和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都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在社区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能使糖尿病人群对于糖尿病的知识明显增加,对疾病的态度有明显变化,这对糖尿病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近10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危害人民健康的终身性疾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资料显示,全世界所有患者中90%以上均属社区卫生服务对象,而在社区服务过程中,社区护理占有相当比重。我院于1996年在当地三等甲级医院中率先成立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辐射至周围的6个街道34个社区,在社区中广泛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在此,作者对在社区护理中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教育对象

以纳入我院社区服务中心服务范围的6个街道34个社区的所有居民为基础教育对象;区域内71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为教育对象。71例患者中男32例,女39例,平均年龄47.3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2年;文化程度高中以下者31例,高中及以上者40例。

1.2 教育方法

在社区、家庭及糖尿病患者3个不同层面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2.1 社区层面的健康教育 依靠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支持,在社区内开设健康教育课题和糖尿病义诊活动.设立糖尿病知识宣传栏,通过播放录像、举行居民座谈会、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使社区居民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和了解,从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定时参加健康体检,以便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糖尿病。

1.2.2 家庭层面的健康教育 由于糖尿病病因具有包括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多源性,所以糖尿病家庭不仅有患者,而且存在高危人群。我们通过对家庭功能、生活习惯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糖尿病认知程度的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家庭健康教育计划,以座谈、多媒体以及书面材料等形式提供糖尿病预防及控制的相关知识,改变家庭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建立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有效支持系统。

1.2.3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1)心理指导。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患者一般心理负担较重。而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的过程中,情绪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全科护士通过家庭访问,与患者建立伙伴式关系,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心态平稳,以利于血糖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鼓励患者参加糖尿病联谊会,并交流在饮食、健康锻炼及控制血糖、血压方面的经验和教训。(2)饮食治疗指导。内容包括介绍糖尿病饮食以及糖尿病饮食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及家属食物估算的方法。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劳动强度决定患者每天标准的理想热量,其中体重的界定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2年4月提出的标准,劳动强度的划分采用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分级标准。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共同制订患者的膳食标准和膳食结构。根据目前国际上推荐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糖尿病饮食,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50%,脂肪的热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提倡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如糙米、面、蔬菜等,鼓励及督促患者努力做到定时定量定餐,忌吃甜食。建议患者减少在外就餐,加强在外就餐时科学进餐的指导。(3)药物治疗指导。对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指导其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注意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定期去医院或由护士上门测定血糖。对有条件者,可帮助选择血糖仪,并教会其正确的使用方法,让患者对血糖值做记录,以了解血糖值波动范围,血糖过高或过低需及时去医院就诊。对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教会其自我注射或家庭成员协助注射的方法,妥善贮存药品,掌握注射时间,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正确计算注射量,避免低血糖发生,并教会低血糖的自救方法。嘱咐患者不要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更不可随意停药。指导患者在治疗中加强参与意识,以获得自我护理、自我管理的能力。(4)运动治疗指导。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协助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保健操、球类。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使患者乐于接受并能持之以恒。有条件者运动前测量血糖,若血糖过高则不宜进行运动。患者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上面注明家庭地址和电话,以便发生意外时能与其家人联系。(5)糖尿病足防治指导。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应用多媒体、图片等方式,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足的发生机制、症状表现以及危害,以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通过讲解和演示,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足部护理。主要内容包括每天检查双足,经常检查鞋子内有无异物和粗糙不平;保持足部清洁,鞋袜要宽松,不要赤足走路,不要过分剪除足部胼胝,或涂刺激性药物;剪趾甲时要小心,洗脚前先用手试水温防止烫伤。定期去医院检查双足,若出现局部皮肤问题,如鸡眼、甲沟炎、胼胝等应由医生处理。建议患者戒烟。

2 结果

以能够叙述或演示大部分健康教育内容为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的有效标准,以大部分主动参与及执行作为治疗顺应性和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教育的有效标准。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全面跟踪及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掌握了糖尿病相关的科普知识,居民自行参加定期体检的比例明显增加,使隐性糖尿病患者得到了早期干预,降低了糖尿病的危害。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顺应性和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中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由教育前的14.2%上升为83.7%,治疗顺应性由43.7%上升为75.1%,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由36.5%上升为87.4%。

第5篇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糖尿病是终身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引发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严重的并发症。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除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外,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做好早期正确的健康教育意义重大。现将我科对3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休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糖尿病患者31人,男性19人,女性12人,最大年龄76a,最小年龄41a,平均年龄52a。其中Ⅰ型糖尿病17例,Ⅱ型糖尿病14例,并发肾脏病变6例,眼部病变5例,糖尿病足3例。

2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终身慢性疾病,所以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总结31例糖尿病患者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应对方法:

2.1 消极心理:Ⅰ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多是由于多是青少年,正处于求学、创业、恋爱时期,容易产生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理,对生活失去信心,医务工作者应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告诉患者及时发泄愤怒的情绪,对糖尿病的治疗前景进行展望,并请成功范例进行现场示范,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紧张心理:有些患者因为缺乏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所以常常会有焦虑、精神高度紧张和恐惧的心理,而紧张的心理可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2]。所以需要向患者耐心介绍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也要一一进行解答,使患者明白紧张、焦虑对病情是有害的,心态放平和才有利病情好转.

2.3 淡化心理: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相当局限,对疾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饮食方面也不加注意,有侥幸心理。对此类患者应及时加强思想教育,告知控制饮食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的淡化心理。指导患者正解、合理、科学用药,耐心讲解错误用药所造成的危害,真正解决患者的思想问题[3].

2.4 厌世、拒绝治疗的心理:此类患者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容易自暴自弃,对医护人员不信任,不配合治疗,对这类患者要耐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查结果主动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的信心,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现象,从而积极地与疾病抗争。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入院常规宣教 病人刚住院时,往往出现焦虑抑郁,因此,病人入院时,要热情接待说明保持乐观情绪对治疗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详细为病人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医院规章制度、卫生制度、主管医生、护士及床头请护器的使用,介绍同室病友及同疾病的老病人,与之相识,使他们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并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3.2 做好家属的工作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患者患病期间最需要亲人的关心,亲情的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诉家属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看望陪伴病人,同时病人的饮食调理,也需要家属的支持。

3.3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心理障碍:糖尿病患者因社会背景、文化、心理素质和病情的轻重不同,在患病初期常对糖尿病存在各种片面认识和不正确的看法,这些不正确的看法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对首次发现糖尿病的患者应让其充分表达自己的所知和所想,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自己对所患疾病的认识。了解患者的感受,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心理障碍[4]

3.4 饮食知识宣教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

3.4.1 说明饮食治疗的目的 能减轻胰岛负担,纠正代谢紊乱,使血糖、尿糖、血脂有所改善,甚至可以接近正常,维持正常体重,使肥胖者体重下降,提供合乎生理需要的营养,改善病人健康状况,维持正常社交活动,使儿童能正常成长,并介绍效果显著病例,因为疗效显著的病例最具说服力。

3.4.2 说明饮食治疗的原则 要合理控制热能达到和保持标准体重,平衡膳食,保证营养需要,合理安排膳食结构。蔬菜应选择含糖分较少的小白菜、大白菜、白萝卜等为主。因水果如香蕉、西瓜、梨子等含糖量较高,均不宜多食,避免含单糖高的食物,如糖果、点心、饮料,避免油腻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多吃富含纤维食品,如蔬菜、粗粮,烹调以清淡为主,宜用植物油。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主食可分成3~6餐食用,每周测体重一次。

3.4.3 计算每天所需热量的指导 教会病人根据标准体重、热量标准来计算饮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量,要根据每个病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血糖水平等具体情况而定。

3.5 用药与尿糖检测

3.5.1 用药知识 当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仍未得到控制时,应尽早使用胰岛素,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要教会病人出院后能自己及家属注射胰岛素,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制剂和剂量,注意胰岛素注射时间为餐前30min,注射后按时进食,以防低血糖。

3.5.2 尿糖监测 指导病人自测尿糖3~4次/日,分别于餐前和晚上睡前检测,可用尿糖试纸,它比较简单,便于接受。

3.6 预防患者皮肤黏膜及软组织感染: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皮肤化脓性感染,其皮肤黏膜较易损伤且难以自愈,建议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及早发现和治疗局部损伤及感染。冬天要注意足、手的保暖,但不能使用过热的水袋以避免烫伤,夏天降温不能使用过冷的冰袋以避免冻伤。要定期剪指(趾)甲,被蚊虫叮咬时不要乱抓,可用碘酒、乙醇消毒或用虫咬水等治疗[5]。

3.7 休息、活动知识宣教 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它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可根据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运动疗法及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的方式可结合病人的爱好,如体操、打拳、慢跑、打球等不可间断,要持之以恒,为了避免低血糖产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稳定时进行,并携带糖块。

4 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对31例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并配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长期的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配合饮食、药物治疗,可以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护理工作者要具有责任心、事业心,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

[2] 戴霞,梁榕.糖尿病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99.

[3] 宋培玲.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7(2):209.

第6篇

关键词:初诊糖尿;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种因素同时存在的慢性病变,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临床以血糖高为主要特征,分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糖尿病4个类型。本文主要对Ⅱ型糖尿病初发病患者(初诊)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

Ⅱ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它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可导致多系统损害,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及生存质量。因此,重视初诊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及出院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3例患者均为本院内科初次诊断为T2DM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38~61岁,平均49.5岁,病程6~18个月。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随机调查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43例初次被诊断为T2DM的患者进行评估,包括生活方式、运动情况、服药依存性、自我检测、血糖控制率等内容,分别为每位患者建立护理干预效果观察登记。表。将所有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1.2.2评价标准 比较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度、生活方式、用药及血糖控制情况。

2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内容

2.1 T2DM知识 根据本组患者对知识的需求,由病房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组长和高年资的主管护师对每一位初诊的T2DM的患者讲解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针、注意事项等会基本知识。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和文化程度进行知识宣教,针对文化知识水平低或文盲患者实行一对一的讲解宣宣教方式,并向其家人或子女做好解释工作。

2.2饮食疗法 T2DM的基础治疗措施是饮食治疗,应强调规律饮食的重要性,正确有效的控制和平衡饮食。控制总热量,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多食含维生素高的食物,进食低糖、低脂、低盐、低淀粉食物,主食的分配应定时定量,并监测体重变化。饮食疗法需根据患者生活习惯和病情配合药物治疗进行合理安排,对病情稳定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可按3餐/d:1/5、2/5、2/5或1/3分配,对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讲堂药物且病情有波动的患者,进食5~6餐/d,从3次正餐中匀出25~50 g主食可作为加餐用。同时告诫患者戒烟,戒酒,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每餐七八分饱,避免血糖忽高忽低,对疾病转归不利。

2.3休息及运动指导 合理休息和有规律的运动锻炼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运动锻炼的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体操、太极拳、球类活动等。其中步行活动安全,容易坚持,可作为首选的锻炼方式。活动时间20~30 min,可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延长,1次/d,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者最好每天定时活动。运动不宜在空腹时进行,防止低血糖发生,运动中需注意补充水分,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及四肢无力或颤抖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身体出现不适感时,应暂停运动,在运动中若出现胸闷、胸痛、视力模糊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处理。当血糖>14 mmol/L,应减少活动增加休息。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卡上标明本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病情,以备急需。

2.4自我测血糖 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经常监测血糖。以了解血糖水平,还可以了解饮食、运动、服药等对血糖的影响。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除在医院测静脉血糖外,教会患者及家属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自我检测血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5用药指导 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至关重要。为了使患者能够正确用药,应使其了解各类降糖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教会患者预防低血糖反应及急救措施;告诉患者及家属要清楚胰岛素的保存、注射部位的选择与更换,注射胰岛素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注意监测血糖及胰岛素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3结果

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后,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见表1。

4讨论

4.1通过对住院期间对出差被诊断为T2DM的患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T2DM的知识认知度。疾病知识的宣教是护理干预的重点。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能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的危害,需要长期坚持严格的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自我管理,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4.2在干预过程中,笔者认为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的尊医率及很好的控制血糖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出现较好慢,短时间内看不出严重后果,特别是文化层次较低的患者,是多数不遵医用药的主要原因,认为没有不适症状就不必要控制饮食和及时用药,甚至有漏服降糖药的现象,在实施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过程中,根据具体问题,动态调整方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健康问题给予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4.3重视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干预。当其知道糖尿病病程长,不能根治时,患者会不同程度的产生心理障碍,加之经济负担重,常有悲观、失望、情绪低落等表现,为此笔者采取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疏导,争取家人的支持,帮助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并积极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消除焦虑和悲观情绪,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通过对T2DM初诊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使患者进一步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药物治疗、运动锻炼及饮食控制,对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通过心理干预,纠正了患者对糖尿病的态度,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建立了良好的尊医行为。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7篇

作为一种突发意外伤害,烧伤除了对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还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影响患者外貌的头面部烧伤,该类患者更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尤其是年轻女性,由于容貌的改变更是常常出现悲观、绝望、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者甚至轻生。上述心理变化不利于患者健康,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迫切要求护理过程中的心理干预。本文中以我院患者为对象,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探讨心理干预对于头面部烧伤患者心理变化的意义,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文中选取2010年3月11日至2013年9月10日之间我院门诊科收治的100例面部烧伤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年龄在21岁到59岁之间,平均36.3岁,包括56例男性患者和44例女性患者,其中包括45例热液烧伤患者,33例火焰烧伤患者以及21例化学烧伤患者。随机将资料中100例患者等分为每组50例的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烧伤等级和烧伤原因等方面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据有可比性。

1.2 方法及观察指标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主要包括消炎止痛护理以及相关的五官护理,对休克患者给予一定的快速补液以及血容量恢复护理,并监控其相关生理指标,对于部分头面部水肿患者,应垫高头肩部以保证其呼吸道顺畅,并给予相关药物去除面部水肿,并给与氯霉素和红霉素等眼膏清除眼部分泌物,防止角膜感染和角膜干燥,时刻准备切开气管。初次之外华英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防护工作,对伤者患部以及病房进行消毒处理,严格控制温湿度,保证病人的清洁状态。

而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护理,首先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述烧伤患者应注意的事项,在休克期应禁止患者的大量饮水,在感染期应保证患者营养,保证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在恢复期则应注意防止面部强光照射,对于愈合部位应每日进行多次按摩,防止黑色素积累,以免影响患者美观。

护理后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对比,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后心里状态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对比。

1.3 统计学处理

该项实验所得结果数据均就计算机整理完毕并予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资料中计量资料统计采用2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Wilcoxon 两样本比较法),记数数据运用(X±s)表示,组间差异运用x2或t检验。结果对比数据运用P表示,且以p0.05为结果无差异性及不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每组50例患者中,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中有16例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有28例表示满意,6例表示不满意,满意度为88.0%;而采用健康教育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则有35例表示非常满意,13例表示满意,2例表示不满意,满意度为96.0%,后者满意度明显更高,对比差异显著。且护理后量表评分与对照组评分有显著差异,具统计意义(p

表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况比较(n/%)

3 讨 论

烧伤是一种突发意外伤害,对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并造成患者严重的心理负担。头面部烧伤是烧伤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该类烧伤的特殊部位,其造成的痛苦程度以及对患者造成的心理负担更为显著,头面部烧伤发生后,患者头面部烧伤部位一般发生严重严重肿胀,并出现大量的液体渗漏,导致患者睁眼和张嘴困难,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出现严重困扰。且患者对烧伤后治疗过程不够了解,对治疗后自身外貌无法接受,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包括悲观失望等情绪,尤其是年轻女性,更是恐惧疤痕遗留导致容貌的变丑,由于容貌的改变更是常常出现悲观、绝望、恐惧等不良情绪,有着患者甚至产生轻生自杀心理。

对于这种现象,医护人员应认真解释,使患者对术后治疗过程以及面部变化有清晰认识,向患者介绍烧伤基础知识,使其明白烧伤后一定肿胀是非常正常的,并使患者对治疗方法和治疗注意事项有清晰认识。针对患者的异常心理,由于该种心理变化对患者健康的危害,以及对治疗的顺利进行的阻碍,在治疗中应对该类患者进行相当的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