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5:13:38
序论:在您撰写医疗风险管控措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240
基层医疗机构是居民正常生活与生命健康安全的保障,也是国家一直大力扶持和建设的重点项目。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主要通过资金筹集、政府拨款建设、医院正常运营、投资安排以及财务管理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及实施共同组成。近年来,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模式均已发生改变,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特殊性,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风险出现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医疗机构自身的投资力度不够、缺乏资金引进,也可能是由于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投入力度不够,或者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难以得到法律和相关制度的保障,或者是由于在医疗机构正常运营过程中存在药品折扣、医药费拖欠、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等原因造成的。长此以往,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所需资金供应将会出现困难,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经济收益难以达到平衡的发展状态,将会严重影响其正常运转和发展,也会导致其财务报告不真实、不准确,为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2基层医疗机构中常见的财务风险
21策略风险
当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营现状正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在当前的基层医疗机构日常运行中,药品折扣、医疗费拖欠、药品采购舞弊等现象不断发生。在基层医疗机构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财务账面上的应收账款却在逐渐增多,呈现入不敷出的现状。当前我国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并未及时调整其管理模式及工作方法,管理手段也较为传统,导致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的财务工作无法核算准确。
22运营风险
我国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体系中,私立医疗机构越来越多,大多是个人合伙企业或者家族企业,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营者及投资者在对其进行管理时,特别重视企业管理权和所有权的统一,家族企业中家族化管理现象较为严重,其内部分工不明、职责不分,往往出现越权行事的现象。基层医疗机构经营者和管理者希望将财务管理权与参与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利于财务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进行。
23资金管控风险
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营往往较复杂,除了运营过程中资金的收取和缴付外,还需要对各个部门的资金流动进行管控。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者步骤出现问题,都可能会给基层医疗机构带来风险。同时,除了日常的运营外,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营还存在一些额外的资金风险,如库房资源的资金占用,结算资金无法及时回笼,相应的投资资金无法及时到位,都可能造成资金流动阻碍,如不及时管理和采取措施,还可能会造成资金链断裂,从而进一步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风险。
24债务偿还风险
基层医疗机构在市场中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才能让自己在当期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各家基层医疗机构也是费尽心力,绞尽脑汁。当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因为受到药款拖欠、采购成本较高从而导致其内部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的时候,基层医疗机构在下一步的药品采购以及设备采购中由于缺乏灵活充分的资金,往往采用赊账的形式。长此以往,基层医疗机构账面上的应付账款就会越来越多,企业在无法及时收回应收账款的情况下,面对着越来越大的还款压力。
25人员风险
人员风险是指因为财务人员的行为而造成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又分为两种: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技术风险是指由于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人员自身财务经验不够,同时对医疗行业的熟悉程度不够,会计专业知识不精通,会计核算上不准确,还可能会在账务信息上不能全面或准确地体现真实情况,或者不能在经营过程中及时发现风险隐患的存在而产生的财务风险。道德风险是指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人员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提供虚假账目、利用职务便利占用公有资产等所产生的财务风险,还有财务人员岗位安排不合理,不能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不能相互牵制和监督,发生合伙侵占单位资产的行为。
3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31进一步提升风险意识
基层医疗机构应该重视风险的预控措施。风险预防不仅仅是医疗机构负责人的责任,也是单位全体员工的重要工作。只有强化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达到上下一心,不留死角,才能更好地预防和管控风险的发生,才能真正做好相应的运营服务。
32强化相关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及道德标准
人的因素是一项工作成败的关键,需要不断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的提升和道德规范的培训,使其认识到财务人员与财务风险息息相关,要在风险管控中遵循法律的规范,同时不断提升技能。财务人员专业性较强,知识更新快,如果不加强学习很难适应单位核算和管理的需要,要充分利用继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也可以单位间相互借鉴和学习交流,增强财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将学到的财务知识与基层医疗机构运营的实际相结合,以科学的方式操作,才能更好地提升管控和预防风险;要经常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用以往的案例来说明职业道德出现风险对个人及单位的危害,做到警钟长鸣。
33完善管理控制机制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让制度在财务风险控制中发挥作用,用制度来规范工作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各工种之间相互衔接、相互控制,各部门之间要协调配合,降低和预防财务风险。管控及预防财务风险不仅仅是基层医疗机构几个部门或是几个相关人员的参与就可以达到的,只有依据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管控机制,并严格地执行才能保证管控的完备性、科学性和高效性,做到层层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34强化运营管理
良好的运营必定和健康的资金流转密不可分。强化财务管理能力,利用合理的信息技术和方式方法,让资金良性循环才是运营的基本保障。同时,针对一些已经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将责任划分到人,定人定时地制定策略方针。加强监管力度,任何一项方案的制定实施都需要有相应的监管和反馈,才能及时地了解事态发展的情况,做到风险控制信息共享,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做到及时调整,避免时间、资金的浪费,从而提升人员、资金的利用率。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 管控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化,与之相对应的是医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医疗卫生机构所处的环境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医院面临的内外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在这种大背景下,医院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医院在日常管理经营中要不断重视财务风险管控,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并积极有效应对内外环境中不断变化的财务风险,及时规避各种不确定因素,才能够保证医院生产经营的健康有序进行,促进医院财务目标的实现。
一、医院财务风险概述
医院财务风险指的是作为会计主体的医院为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而实施相关财务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或者难以控制的因素造成医院的财务工作未能完全按照预定的财务目标进行,进而导致可能发生损失,导致医院经济利益受损的可能性。
一般来讲,风险是具有两方面的,它不仅仅意味着可能发生的损失,也有可能表示潜在的收益。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不能简单地将风险定义为损失。比如医院管理层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地增加负债来扩展医院的资金渠道,缓解医院资金矛盾,这一方面需要管理层增强风险意识,同时也能提升其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为医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医院在某环节中出现偏差都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并进而致使医院债务增加,偿债能力下降,增加医院运营成本。
总的来讲,医院在日常生产运营中有以下几种财务风险需要管控:一是筹资风险,指的是医院在筹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一般跟管理层的决策以及市场因素直接关联,使得医院筹资活动难以实现预定目标;二是投资风险,是指医院的投资回报率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的财务风险;三是资金回收风险,是指医院在资金回收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导致资金回收的时间和金额难以按照预期实现;四是收益分配风险,指的是医院在收益分配过程中由于不合理分配而对医院未来经营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二、医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首先,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不准确。在这方面,医院主要存在着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者是过度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误区。医院作为社会经济主体,既有盈利性质,同时又承担着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医院应当在保证社会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前提下,尽可能低提高医院的盈利能力。同时也不能错误地将医院的盈利同社会效益简单地方在对立立场上,这都很容易导致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发生偏差,进而导致医院发生财务风险。
其次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增加了医院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医院通过运用集成化、系统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数据的高度集中和网络化传输,以此提高数据收集、传输、交换以及处理效率,缩短经营管理的中间环节,进而提高整个单位的科学管理水平。但是也需要看到一点,医院运用计算机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存在风险,计算机系统极易受到外来攻击。而且,数据存取及处理风险电子数据信息的存取一般都是利用磁性介质工具来完成,这些磁性介质的使用给数据存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数据存取存在风险。它们往往都无法对数据进行追溯,一旦数据遭到篡改,通常难以找回原始数据。因此,假使日常工作过程中,会计人员不小心修改了数据,就很难发现并追回原始数据,这给会计工作造成困扰,增加工作量。而且,不全面的数据信息被计算机接受并处理后,会衍生出错误的后续数据,最终导致会计报表信息不准确,出现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另外,磁场介质常会被磁场变化等外界因素干扰,致使数据出现紊乱。
再次,内部控制欠缺,导致财务风险无法及时有效管控。企业集团面临的环境多变,风险较多,但较多的企业集团对风险防范与管控不够有效,缺乏针对性的内部控制与之相对应,也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和部门去控制风险,这都成为企业集团失控的潜在因素。
三、医院强化财务风险管控的措施
首先,科学定位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医院承担着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同时又是经济主体。医院在制定目标时不应当仅仅将盈利作为其财务目标,还应当兼顾其公共属性。在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又要实现自身的保值增值。明确其经济价值最大化与社会效益价值最大化有机结合,追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合理科学地指定医院的财务目标,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其次,提高医院管理层风险管控意识和水平。医院发生财务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医院管理层缺乏风险管控意识,没有有效的风险管控手段。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医院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要不断加大对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理念教育,培养其财务风险意识,并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水平,增强财务人员及时发现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的能力,并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尤小佳是解决。并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职责分工,将财务风险管控工作逐级逐项落实,最大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再次,强化医院内部控制。医院管理层只有不断强化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改善医院内部管理,才能有效应对越来越多的财务风险,提升发展空间,把握发展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只有建立健全以风险方法和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才能有效深化医院改革发展,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唯有通过强化风险管控、内部控制,才能真正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预防和抵御财务风险,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强化医院的主体地位,实现其健康有效运行,从而推动医疗卫生体系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财务内部控制
近年来,医疗行业竟争不断加剧,医患矛盾集中爆发,医院已经变成高风险行业,医生已经变成高风险职业,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体系的中坚力量,必须正确认识和面对医疗环境的内外部变化,应时而变,因势而谋,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构建现代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以适应和推动新医改政策,确保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及特征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公立医院在开展医疗活动过程中财务资金周转、实际运营收益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具体类型包括财务预算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成本费用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投资业务风险、融资筹资活动风险、编制与披露财务报告的风险等。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就是分析医院的财务报表和经营资料数据,采用对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监督、控制医院的实际财务状况,深入分析医院财务运营体系中所潜藏的各种问题、医院发生财务危机的深层原因,及时向医院管理者反馈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并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一般地说,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可变性、相关性、依存性、损失性的特征。
二、当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诱因
从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外部影响因素来看,新医改政策和新会计制度实施以来,国家调整了卫生补偿机制,取消药品加价使医院收入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医保支付延迟导致资金链紧张,医院规模盲目扩张和传统“大收大支”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医院会计核算工作衔接不连贯,医院财务信息系统并没有得到全面、及时的更新,很多医院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性,资源投入不足,缺乏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从医院财务风险的内部影响因素来看,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及时完善和有效执行,财务管理理念不够科学,费用核算不规范,预算管理不力,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风险控制能力不够,忽略对医院财务报表的分析,对往来款项未进行及时清理。例如,到2010年底,天津各三甲医院超过10亿元医疗应收款中,超过50%已确定无法收回,对医院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三、新时期公立医院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途径
(一)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公立医院必须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科学设定财务风险指标,以便财务人员及时识别款项收缴、财务退费、住院医药费减免、病人欠账管理等风险点,发现财务数据中的异常信号,并制定相应的操作细则和规章制度。例如,货币资金、药品材料、往来账款等医院的流动资产一般占医院总资产的30%,财务风险防范机制要以此为重点。内部财务控制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必须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效结合,从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评估报告等方面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落实钱、账、物分管,同时把全面预算管理融入医院经营管理之中,达成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相结合的闭合管理。
(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
公立医院内部必须理解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充分完善风险管理的宣传与培训,使风险控制深入到医院的每个环节,带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到医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活动中来。医院要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完善的财务人员培训计划,包括岗前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道德素养培训等,要明确培训手段、培训内容、培训目的,培训结果要与绩效考核挂钩,使财务人员掌握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改变以往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思想观念。同时管理层要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信息反馈系统,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全面提升财务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保障。
(三)重视内部审计监督,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建立审计监督机制,加强财务内部审计监督,有利于发现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漏洞与问题,降低内部控制风险。首先财务人员要发挥内部会计监督作用,对医院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会计资料的完善性、真实性以及医院内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严格控制财务风险,对投资、筹资业务加强风险管控。其次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夯实审计队伍的专业素质基础,扮演好“经济警察”、“经济卫士”的角色。医院应继续加强审计师的培训,增强审计师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价测试,以及时解决隐患问题,确保各项经济活动健康、有序运行。
四、结束语
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公立医院要全面认识财务风险管控,从被动处理财务风险转为主动识别、控制财务风险,把构建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能够优化医院成本模式,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是现代医院的制胜之道。
参考文献:
[1]尹璐.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研究[J].财会研究,2014(01)
[2]兰娜.浅议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4(5)
关键词:网络安全;医院;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0引言
医疗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且管理复杂度相对较高的领域,信息化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手段,医院信息化是多种网络硬件与庞大的医疗业务管理应用模块所构成的技术综合体,任何一个细小的软硬件故障或细微的安全疏忽都可能造成全院临床业务和医疗服务的中断。为此,在医院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多花费一些时间来思考信息安全、多花费一些投入去保障信息安全则是一件十分必要且富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1医院网络安全及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识别
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实际上已包含了硬件和软件的安全。其中的硬件即常说的网络安全,其中的软件是指满足管理要求的软件应用模块、系统、平台以及实现安全指标的各类硬件设备中所固化的程序指令代码。在学术界,一般只用信息安全这一概念,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混淆这两个名称,口语化常用网络安全代指硬件安全,信息安全代指软件安全,均属于信息安全的学术范畴。
1.1信息安全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医院信息化是多种网络硬件与庞大的医疗业务管理应用模块所构成的高技术综合体,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涉及临床管理、药耗品与物资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绩效管理等众多应用管理。近年来,远程医疗、自助服务、医保结算等网上医疗或云医疗服务的不断延伸,网络的健壮性与安全性需求已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任何一个细小的软硬件故障或细微的安全疏忽都可能造成全院临床业务和医疗服务的中断,这就涉及财务风险和医疗服务纠纷风险。医疗信息涉及公民个人隐私,涉及公民隐私保护的法律风险,因此医疗信息必须采取多重安全措施、备份措施。这三大风险是一家医院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务必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予以防范。
1.2信息安全是推动医疗行业向现代化医院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区域医疗资源的大整合、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实施以及全国医保跨区结算体系的建立,医院管理的信息化已不再是一家医院自己内部的事情了,所有的信息必须走出医院、走出地市、走向全国,实现全国范围内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这是一个大趋势,所以,在信息安全方面达不到相应安全等级保护(等保)的医院,则没有资格接入这一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医疗信息网络,不跨过这一门槛,医院的发展以及向现代化医院推进的理想就只能是一朵浮云。
2医院网络及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医疗信息数据、财务信息数据等内容众多,运用病毒查杀软件、建立防火墙等网络技术,加强软硬件双重管理,保证内部业务交流、数据信心安全以及对入侵监测的管理,强化用户的层级管理,对用户的认证与业务处理范围进行管控,强化内部管控的提升,从容应对外部黑客、病毒等问题对系统及网络的攻击,保障医院信息系统可靠运行,促进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1建立完善的防火墙及安全检测策略
防火墙技术和安全策略是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的可靠保障,通过多层安全策略的保护机制,为医院医疗数据及资源、财务相关数据提供有效保证,并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和谐医患关系,保证业务流程的顺利,实现医疗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健康运行。(1)防火墙能够将内网与外网进行有效分隔,建立可靠的网络互联关卡,提升网络用户的访问、认证及有效数据过滤,防范外来数据的攻击,是安全的重要边界,同时也是保护敏感的可靠数据服务应用。尤其针对外来入侵及病毒的监测,加强地址、及身份认证进行深化管理。重视将内外网络的监控及隔离,医院的数据库内含有大量病患资料、研究资料及财务数据等众多内容,众多的信息及数据资源访问及流通,需要具有深入拦截及管控能力的防火墙,对关键、敏感及热点访问连接进行多层设置,防止因出现网络安全出现攻击等问题对全局造成停止影响。对内外部连接区域的数据交换尤为重要,加强运行保障,提升安全区域的等级划分,实施网络访问等级划分,对不同业务的需求进行权限管理,对内部人员进一步进行管理,运用过滤技术的防火墙,为医院信息系统建立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2)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管控第二个关键门卡是入侵检测,对防火墙薄弱的内部攻击及未知攻击进行防范,加强网络的监测力度,建立共同的系统网络防范有效措施,对系统管理员员监控、识别等响应能力进行关注,提升安全管理的能力。运用入侵检测对系统内网络、用户活动情况进行关注,对不同网段的传感器、日志、流量及文件和软件的非正常改变进行控制,信息与程序执行情况及时进行对比,迅速分析,合理运用检测引擎对各项信息及数据进行检测,对出现网络入侵情况及系统非正常变化进行匹配模式分析,关注重点及热点区域文件数据信息是否完整,对统计对象的属性阙值进行统计分析,加强入侵监测设备的参数定义,及时进行内部权限多层管理模式,可采用二到七层分级管理方式,保障信息的有效性及可控性,为不同权限人员提供不同的系统服务。
2.2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综合管控
医院对信息通建设具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加大信息安全等保投入,提升网络安全的管理及建设标准,强化用户的日志及权限管理,医院信息系统运行是24小时无停息,重视对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多重管控,提升整体管控意识,合理进行多终端系统管理,实现操作运行的规范及标准性,运用杀毒软件、防火墙及入侵检测等多个防范措施进行防范,还可以利用黑盾等软件接入认证,提升主机通信加密管理,防范地址欺骗,实现信息网络的管理安全,保证医院系统平稳运行。注重软硬件共同的安全管理,强化软件管控及技术提升,注重硬件使用的审批手续及可靠管理,满足系统安全管理整体管控需求。
2.3加强无线网络安全管理管控
随着近年来无线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医院信息系统中无线应用迅速普及,提供日常检查、咨询及反馈等多种信息交流,重视对网络秘钥的管控,对非法访问或黑客入侵从源头上进行把握,防止因SSID广播的应用造成不必要的信息泄露与安全管控问题,强化病患隐私与医疗数据的管理,提升用户信息处理能力,分层级进行身份验证,对局域网内人员行为进行可靠的约束,加强巡视及比对,对出现非法越权及数据波动加大用户进行管控,实现无线网络的安全管控。
2.4提升信息系统网络硬件的安全等级
网络安全及医院信息系统需要大量的硬件,且医院科室众多并与都医患信息、财务信息相联系,加强多终端硬件的管理,对外来U盘、移动硬盘等硬件应用需要加强,防止从内部侵害网络安全,健全规章管理制度及审批手续,完善硬件设备、文件利用及机房环境、线路连接等管控,并加强相关管理制度的。尤其是医疗文件、财务文件的读取与拷贝,必须经过层层审批,在拷贝过程中要进行监督及检查,对外来硬件进行查杀、筛选后进行应用,从源头进行安全管理,实行可靠运行,为信息系统软件与硬件管理形成可靠保障。
3结语
医院信息系统及网络安全管理是医院业务运行的重要保障,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为医院营造稳定、健康的网络环境,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降低重复、枯燥的工作,提升医院服务效率,满足患者不同需求。加强医院内外网的管控,强化防火墙、杀毒软件、入侵检测等环节的能力及水平,防范黑客、病毒等多方面的攻击,强化无线网络的服务与管理,提升安全性,妥善保障医院内部信息,为更多患者提供个,促进我国网络系统安全运行与维护能力提升,推动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管理的整体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珍,贺滢,马婧等.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存在的风险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07.
[2]郑西川,张汉雄,胡燕峰等.医院信息系统安全架构及实施策略[J].中国医疗设备,2006.
1.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都是由国家控制,及时在财务活动中出现了一些风险,都是国家承担,因此医疗卫生企业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意识,他们认为,只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财务制度就不会发生财务风险。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非常大,一方面是受整体大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环境下,医疗卫生企业财务活动日益复杂,很多的财务风险是管理者无法遇见的,加之管理者对于财务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风险意识不足;另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对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更加稳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2.财务人员的行为风险
财务人员的行为风险是企业在开展财务活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财务风险。财务人员在企业中长期工作,对于企业各方面的规定都比较熟悉,而且自身拥有第一手的财务资料,因此财务人员很容易为了个人利益,作出一些损害企业发展的事情。医疗卫生行业的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经营与发展也需要很多的财务人?T的支撑,因此其财务人员的行为风险依然非常大。这种风险一方面是由于财务人员制度道德所致;另一方面还有一些财务风险并不是主观行为,而是由于工作失误造成的经济利益的损失,进而引发财务风险。
3.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医疗卫生企业内部的财务监控机制不完善,缺乏财务风险费相关的制度,使得工作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随意性非常强,无形中增加了财务风险,对财务风险控制造成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财务管理流程不科学,影响了财务管理水平,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在医疗卫生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不分离,这为财务人员行为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财务风险不断提升。
4.对资金管控不重视
医疗卫生行业的财务费风险很大一部分来自资金管理,因此医疗卫生企业应该加大对于资金的管理与控制,然而,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企业对于资金管控不重视。医疗卫生企业的管理者把大部分的经理都放在了增加经济效益上,他们更加注重如何增加营业收入,宁可多花钱打广告也不会拿出资金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因此,医疗卫生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比较低,影响了财务活动,增加了财务风险。
二、如何应对医疗卫生行业财务风险
1.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企业也开始市场化,及时是公立医院也开始走市场化之路,因此,医院需要自担风险,为了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医院管理人员应该提升风险意识,管理者一定要意识到只要风险发生了,那么医院就会承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该提高对于风险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在医院内部,应该积极宣传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让全体员工都提高风险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降低风险,监督财务工作,一旦发现风险,及时汇报,采取有效措施把防止风险发生。
2.强化会计人员的培育力度
会计人员的行为对于财务风险具有重要影响,为了防止会计人员的行为带来的财务风险。医疗卫生企业应该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降低由于专业水平不足造成的财务风险。另外,还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视,设置培训机会,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防止财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带来的财务风险。在招聘财务人员的时候,要加强对于财务人员道德水平的了解,如果道德水平低,那么及时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再高都不要录用。
3.完善内控体制与风险方略
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制度上对财务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首先,应该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有针对性的制度,保证制定能够真正的执行,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让制度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降低医疗卫生行业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其次,因该提升财务制定的科学性,保证制度作用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再次,应该增加财务制度的全面性,防止制度漏洞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损害医疗卫生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加财务风险。
2009年,随着《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我国新一轮的医改拉开了序幕,时隔七年,2016年在此基础上又对该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新医改既为“看病难,看病贵”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途径,又给医疗卫生单位的内部管控提出新的要求。在新医改政策下,医疗卫生单位如何能够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呢?笔者认为,构建合适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关键。本文以内部控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新医改政策对医疗卫生单位的新要求和当前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新医改;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新医改对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的新要求
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医疗卫生单位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体现在:
(一)新医改引入的民营医疗和合资医疗促使医疗卫生单位面临的市场化竞争压力较大,内部控制的侧重点应当向经营管理风险管控侧重
新医改政策将民营医院和合资医院引入医疗卫生体制,给原有的公立医院带来了竞争压力,给卫生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带来了挑战,压力和挑战的重点在于经营管理风险的管控问题。因此内部控制的侧重点应当会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而有所变化。
(二)新医改建立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招标采购制度改革给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提出了新内容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招标采购制度改革给医疗卫生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内容,内部控制制度这方面应当有具体的管控措施,以保证国家政策的落实,同时也可以有效规避采购方面舞弊行为和风险。
二、新医改下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卫生单位没有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内部控制框架是一个单位内部控制执行的基础因素,国际上通用的框架体系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五要素框架,而这五要素从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来区分,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即治理层级、具体业务层级和监督层级,其中控制环境和风险评估应当属于治理层级,控制活动应当属于具体业务层级,监控则属于监督层级,信息与沟通贯穿于三个层级。但是在实践中,大多数医疗卫生单位仅对具体业务层级的一些经济活动加以控制,而对治理层级和监督层级不重视,造成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不完整,内部控制效果不理想。
(二)各个框架层级存在的问题
1.治理层存在的问题
从上文的分析来看,治理层的主要任务在于为内部控制提供一个有效的控制环境来规避医疗卫生单位经济活动中的风险,以提升本单位的经营管控水平。但是在实践中,很多单位存在诸多问题:权责划分不明确,存在领导层级过于权威的现象;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内部控制环境建立的基础较弱,不能有效实施;风险意识不足,未建立本单位的风险管控机制。
2.具体业务层存在的问题
控制活动主要是对具体业务的各项规范,医疗卫生单位的具体业务一般包括本单位的预算管控、收支管控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项目建设和合同管理业务,本文仅对日常管理中容易出现问题的三个具体业务加以分析:
(1)预算业务
预算业务是医疗卫生单位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单位具有重要。正因为如此,很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不以本单位的预算资金管控为主要目标,而以各种方式在编制预算时多申请资金,导致预算编制不符合实际,不具有科学性;在预算执行中内部预算指标分配不符合本单位各部门业务实际,存在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对各部门履职和资金使用效率造成影响;对预算执行情况缺乏分析和考核制度,不能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问题和风险。
(2)采购业务
采购业务是医疗卫生单位最容易出现舞弊行为的业务之一。虽然国家对政府采购业务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并在新医改政策中也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招标采购改革办法,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不少通过减小采购数量和金额等方式来规避政府采购制度的约束,为个人舞弊创造条件的行为。
(3)项目建设
业务项目建设业务由于其资金量大,工期长等特性,在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立项没有可行性研究;违规或超标建设楼堂馆所;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项目建设中虚列投资完成额和建设成本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
3.监督层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监督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常见的内部控制监督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三个层次。在实践中,医疗卫生单位对于内部控制执行过程和执行效果的监督主要依赖于外部审计监督和上级单位的检查监督,对于自我评价和内部监督涉及较少,不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防范风险。
三、新医改下医疗卫生单位如何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一)构建治理层、具体业务层和监督层三层级的完整内部控制框架
国际通用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理论全面囊括了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管控,但是对于医疗卫生单位来说,从控制论的思想出发,内部控制其实就是单位自身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因此可以考虑从制度制定者即治理层、制度执行者即具体业务层、制度执行监督者即监督层的角度构建一个较为清晰、简单的内部控制层级框架,同时对各个层级的职权和业务加以规范,从而为内部控制的实施夯实基础。
(二)针对三个框架层级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治理层
医疗卫生单位应当提升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一个稳定成熟的环境:建立内部控制的组织框架,设置内部控制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甄别不相容岗位和职能部门,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相互分离;建立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联签制度,防止一人独断的现象;设定风险控制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应对的评估程序,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并定期形成风险评估报告,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2.具体业务层
(1)预算业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严格遵循遵循“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方法,由本单位各部门对当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预算年度的收支规模和结构进行预测,财会部门负责对预算项目细化并对部门上报的预算数据进行审核,确保所上报预算数据符合本单位实际且符合政策标准;财会部门在收到上级批复的预算指标后,要在内部进行预算指标的分解控制,分解过程中要注意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提高部门履职积极性和资金使用效率,任何个人不得无理由随意调整所分解的预算指标;制定预算分析和考核机制,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预算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对于预算考核要执行奖罚措施,确保预算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2)采购业务。采购业务是医院产生舞弊的关键管理点之一。在实践中,对于药品采购权限要严格控制,对于符合新医改政策中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招标采购办法的,坚决按政策执行,必要时可以采取采购人、付款人和监督人相结合的办法,集中批量采购,尽量减少一人负责采购业务的全过程;任何人不得通过减少采购规模、降低采购金额等方式来规避采购政策的限制来为个人谋私利;同时要做好采购药品、耗材等的验收工作,确保入库药品的数量与质量。
(3)项目建设业务。对于项目建设业务,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审核机制;项目建设必须依法进行招标,并确保招标工作的公平、公开和公正;项目建设中,必须实施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任何个人不得截留和挪用资金;对于大额的工程款支付,要实行联签制度,避免一人签批,确保资金的安全;不得虚列项目投资完成额和建设成本套取财政资金,防范财务管理风险。
3.监督层
医疗卫生单位应当建立对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机制,不能完全依赖于外部监督。在实践过程中,要建立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机制,即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全面性、重要性和适应性作出相应的评价,以确保内控制度的控制设计是有效的;同时还要对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进行内部监督,即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四、结束语
本文从新医改政策对医疗卫生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影响为出发点,按照构建的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为基础,对每一个框架层级的现状加以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但是应当看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医疗卫生单位要抓住新医改这一政策契机,及时修订和完善本单位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单位经营管理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章丽.KF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6.04.
[2]王永德,张李.公立医院基于新医改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5.03.
[3]张丽媛.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问题的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05.
关键词:新医改;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新医改对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的新要求
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医疗卫生单位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体现在:
(一)新医改引入的民营医疗和合资医疗促使医疗卫生单位面临的市场化竞争压力较大,内部控制的侧重点应当向经营管理风险管控侧重
新医改政策将民营医院和合资医院引入医疗卫生体制,给原有的公立医院带来了竞争压力,给卫生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带来了挑战,压力和挑战的重点在于经营管理风险的管控问题。因此内部控制的侧重点应当会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而有所变化。
(二)新医改建立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招标采购制度改革给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提出了新内容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招标采购制度改革给医疗卫生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内容,内部控制制度这方面应当有具体的管控措施,以保证国家政策的落实,同时也可以有效规避采购方面舞弊行为和风险。
二、新医改下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卫生单位没有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内部控制框架是一个单位内部控制执行的基础因素,国际上通用的框架体系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五要素框架,而这五要素从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来区分,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即治理层级、具体业务层级和监督层级,其中控制环境和风险评估应当属于治理层级,控制活动应当属于具体业务层级,监控则属于监督层级,信息与沟通贯穿于三个层级。但是在实践中,大多数医疗卫生单位仅对具体业务层级的一些经济活动加以控制,而对治理层级和监督层级不重视,造成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不完整,内部控制效果不理想。
(二)各个框架层级存在的问题
1.治理层存在的问题
从上文的分析来看,治理层的主要任务在于为内部控制提供一个有效的控制环境来规避医疗卫生单位经济活动中的风险,以提升本单位的经营管控水平。但是在实践中,很多单位存在诸多问题:权责划分不明确,存在领导层级过于权威的现象;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内部控制环境建立的基础较弱,不能有效实施;风险意识不足,未建立本单位的风险管控机制。
2.具体业务层存在的问题
控制活动主要是对具体业务的各项规范,医疗卫生单位的具体业务一般包括本单位的预算管控、收支管控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项目建设和合同管理业务,本文仅对日常管理中容易出现问题的三个具体业务加以分析:
(1)预算业务
预算业务是医疗卫生单位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单位具有重要。正因为如此,很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不以本单位的预算资金管控为主要目标,而以各种方式在编制预算时多申请资金,导致预算编制不符合实际,不具有科学性;在预算执行中内部预算指标分配不符合本单位各部门业务实际,存在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对各部门履职和资金使用效率造成影响;对预算执行情况缺乏分析和考核制度,不能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问题和风险。
(2)采购业务
采购业务是医疗卫生单位最容易出现舞弊行为的业务之一。虽然国家对政府采购业务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并在新医改政策中也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招标采购改革办法,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不少通过减小采购数量和金额等方式来规避政府采购制度的约束,为个人舞弊创造条件的行为。
(3)项目建设业务
项目建设业务由于其资金量大,工期长等特性,在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立项没有可行性研究;违规或超标建设楼堂馆所;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项目建设中虚列投资完成额和建设成本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
3.监督层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监督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常见的内部控制监督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三个层次。在实践中,医疗卫生单位对于内部控制执行过程和执行效果的监督主要依赖于外部审计监督和上级单位的检查监督,对于自我评价和内部监督涉及较少,不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防范风险。
三、新医改下医疗卫生单位如何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一)构建治理层、具体业务层和监督层三层级的完整内部控制框架
国际通用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理论全面囊括了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管控,但是对于医疗卫生单位来说,从控制论的思想出发,内部控制其实就是单位自身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因此可以考虑从制度制定者即治理层、制度执行者即具体业务层、制度执行监督者即监督层的角度构建一个较为清晰、简单的内部控制层级框架,同时对各个层级的职权和业务加以规范,从而为内部控制的实施夯实基础。
(二)针对三个框架层级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治理层。医疗卫生单位应当提升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一个稳定成熟的环境:建立内部控制的组织框架,设置内部控制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甄别不相容岗位和职能部门,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相互分离;建立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联签制度,防止一人独断的现象;设定风险控制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应对的评估程序,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并定期形成风险评估报告,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2.具体业务层
(1)预算业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严格遵循遵循 “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方法,由本单位各部门对当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预算年度的收支规模和结构进行预测,财会部门负责对预算项目细化并对部门上报的预算数据进行审核,确保所上报预算数据符合本单位实际且符合政策标准;财会部门在收到上级批复的预算指标后,要在内部进行预算指标的分解控制,分解过程中要注意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提高部门履职积极性和资金使用效率,任何个人不得无理由随意调整所分解的预算指标;制定预算分析和考核机制,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预算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对于预算考核要执行奖罚措施,确保预算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2)采购业务。采购业务是医院产生舞弊的关键管理点之一。在实践中,对于药品采购权限要严格控制,对于符合新医改政策中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招标采购办法的,坚决按政策执行,必要时可以采取采购人、付款人和监督人相结合的办法,集中批量采购,尽量减少一人负责采购业务的全过程;任何人不得通过减少采购规模、降低采购金额等方式来规避采购政策的限制来为个人谋私利;同时要做好采购药品、耗材等的验收工作,确保入库药品的数量与质量。
(3)项目建设业务。对于项目建设业务,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审核机制;项目建设必须依法进行招标,并确保招标工作的公平、公开和公正;项目建设中,必须实施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任何个人不得截留和挪用资金;对于大额的工程款支付,要实行联签制度,避免一人签批,确保资金的安全;不得虚列项目投资完成额和建设成本套取财政资金,防范财务管理风险。
3.监督层。医疗卫生单位应当建立对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机制,不能完全依赖于外部监督。在实践过程中,要建立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机制,即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全面性、重要性和适应性作出相应的评价,以确保内控制度的控制设计是有效的;同时还要对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进行内部监督,即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四、结束语
本文从新医改政策对医疗卫生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影响为出发点,按照构建的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为基础,对每一个框架层级的现状加以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但是应当看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医疗卫生单位要抓住新医改这一政策契机,及时修订和完善本单位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单位经营管理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章丽.KF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6.04.
[2]王永德,张李.公立医院基于新医改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5.03.
[3]张丽媛.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问题的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