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时间:2023-09-24 15:13:38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

第1篇

一、音乐教师应成为课程决策者、课堂引导者

传统音乐授课方式中,教师成为了执行者,这使教师丧失了独立的见解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成长。现在的新课程中则有很多不确定性,比如,允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的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使得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查找大量相关资料,用于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拓宽;在教学中,不能使用统一的规格或评价标准,提倡创新教育;增加了地方课程和兴趣课程,大大提升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可支配因素等。这样,教师就成为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具有了多样性、创新性,教师成为课程的决策者,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营造新氛围,创造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中发挥引导作用,打造高效课堂。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较以往发生了改变。教师教学时可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从课外收集相应的音乐资料来补充音乐课上的不足,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成为课堂的主体。当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音乐资料时,得到大家的认可,便是对学生最大的激励,可以给予学生莫大的信心,使其在亲身参与中喜爱音乐。比如,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利用网络、电视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音乐的表现形式,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音乐,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另外,音乐教育还应具有较宽阔的视野,保持开放的态度。音乐同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是音乐教学的一种良好形式。在音乐课堂中,教师不仅可以设计音乐与语文、音乐与历史、音乐与地理、音乐与社会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课例,也可以把音乐与数学、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整合起来,赋予音乐课新的内涵。如在教授“欣赏艺术歌曲《春晓》”一课时,在通过欣赏和哼唱使学生对歌曲有了深刻理解之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创作、表现《春晓》的意境。这时,学生采用了自创诗朗诵,歌舞表演,模拟自然音乐,绘画展示并讲解等方式来表现自己对这首歌意境的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音乐素材,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质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个性及自信心。例如,对于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歌曲《樱花》的教学,教师就可以通过歌曲让学生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和日本的音乐特点进行教学。《樱花》告诉学生,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描绘了花的颜色和盛开的季节,叙述了每到樱花开放的季节,人们纷纷结伴出游赏花。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又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了培养,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更加能投入感情,深深地体会到日本人对樱花的热爱。同时,学生会将学习到的日本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歌唱方法不失时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培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教师以音乐为媒介和兴趣,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四、设计音乐思路和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教学要不局限于课本,要设计有利于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课程活动。如“小音乐会”活动,可发挥学生爱唱爱表演的特长,融歌曲、舞蹈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能力;“歌曲小讨论”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讨论中提升自己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等;“设计音乐剧”活动,让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及创造能力。教师还也可以利用课下,把电影剪辑、图片、音频资料结合起来,把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 在协同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任学生的思想去驰骋,去飞翔,让学生去唱,去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角,引导他们去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在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五、以人为本,多样评价,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育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用来检验教学效果,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评价应采用多种方式与方法,并注意各种方法与方式的结合,因此,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教师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交流、演唱等方式进行,应运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情感反应等进行定性描述,给学生以鼓励,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音乐学习潜能,提高音乐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恰当地将各种评价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发挥评价作用。

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中 音乐 课堂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111-01

新课标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它明确指出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当今的初中音乐课堂教育能否实现新课标对其的殷切希望与要求呢?为此,笔者将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为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

一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

音乐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变革,在全新音乐教学理念的引导下,音乐教学理念正展现出勃勃生机。在这样的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时期,日喀则地区学校的音乐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音乐教师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不断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且在一系列的改革、发展基础上,我国初中音乐教育取得了振奋人心的伟大成就。

然而,在我们面对这些令人欢欣鼓舞的可喜成绩时,却不得不正视当前日喀则地区初中音乐教育中同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具体表现为:有些教师过分地追求形式主义,在没有理解学科综合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将其弄成了“大拼盘”;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追求时尚,而忽视了对音乐本体的教学;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有些音乐课堂的合作学习时效性不高,且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等。

上述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仅导致了音乐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更严重地影响了课堂功能的整体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首先,更新教育理念,以审美能力的培养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音乐教育是一种以审美为其主要核心的教育,研究音乐教学领域中的审美要素以及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审美特征已成为了当今音乐课程最突出、最重要的课题。所以,在现今日喀则地区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已成为了当今时代赋予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使命。

其次,扩大教育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管其是否有音乐天赋,都应让其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的快乐。如《我的家在日喀则》,为学生讲解一些他们不知道的地域风俗,提升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及了解,让他们富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

不可否认,音乐教育是一种承认个别差异的教育,然而,承认个别差异并不代表着“选择”和“淘汰”。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每一名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以开发,使每一名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相信这是每一名音乐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第三,重视学科综合、创新教学方法。进入21世纪以来,教学领域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倡导各科课程逐渐向学习者的生活和经验回归;重视学科课程与学习者发展需要的联系;追求学科课程之间的融合、结合以及整合。由此可见,要将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密切地联系起来,不仅是音乐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的重要手段。所以,初中音乐的教师们应尤其注重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使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更能加深学生对该音乐所表达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的感悟与思考。

第四,了解多元文化、重视教学评价和反思。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与发展的世界,学生只有详细地了解多元文化、认识多元文化,才能够接受、尊重多元文化,并从各种不同文化中汲取精华、丰富知识。所以,当今日喀则地区的初中音乐教师们应注重加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引导学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正确审视各种文化,找出其中的异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正确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为其今后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和准备。

三 小结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仅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观、树立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然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所以,初中音乐教师们应顺应时展的潮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并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雪芳.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4)

[2]黄金.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0(23)

第3篇

关键词 初中 音乐 新课程 教学

1 音乐教师成为课程决策者

传统音乐课程致使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这样较多的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现在的新课程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性,比如:允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的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较大的创造的空间,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得分点不在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费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内容;不使用统一规格或评价标准,提倡个别化教育;可以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以增加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可支配因素等。这样以来,教师就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学具有了多样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决策者,从而为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创造新内容,创造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留下了广阔空间。

2 设计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还有像“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颖,学生放松,参与积极;“设计MTV”活动,学生们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设计自己的MTV,有的还能利用节假日,把电影剪辑、图片、画面结合起来,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个性、自信心,把音乐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这似乎和音乐没有联系,但它体现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培养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例如:在七年级音乐课《阳关三叠》情景剧教学中,设置为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诗人的朋友、一人吹箫、一人扮演酒保、一人或几人伴舞,模仿诗人和朋友在阳关话别的情景,在教室前面表演。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乐为工具和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4 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33-01

新课标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它明确指出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当今的初中音乐课堂教育能否实现新课标对其的殷切希望与要求呢?为此,笔者将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为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

1.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初中音乐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传统的你教我学的状态,不仅抹杀和降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抑制了学生潜能以及创新思维的充分发挥,再加上评价标准的过于单一化和统一性,阻碍了学生自我个性和特色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标的新要求,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音乐学习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老师的权威,和老师积极的探讨和交流学习方法和内容,教师也能更加的了解学生,明白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困惑之处,及时的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内容要创新

2.1 节奏创编教学。即根据达尔克罗兹节奏教学体系,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来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从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比如在《鼓乐铿锵》这一章,在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让学生学生是以身体作乐器,做一些拓展训练。通过身体动作发出的声响,进行音乐训练的一种手段,当然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所在,在学生的节奏训练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个声部,其中女高音声部用头顶上的拍手动作来代替,女低音则是胸前拍肩的动作,男高音可以用拍腿来代替,男低音用跺脚来代替。

2.2 即兴创造。即借鉴多元智能理论,通过即兴创造教学,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培养创新胆略和创新精神,发掘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流行风》这一课,可让学生根据班训即兴唱一曲(可以自己作曲,也可套用歌曲)。学生们积极踊跃参加演唱创,形式多样,有流行风格,有美声,有说唱,有戏剧等。因此学生多才多艺的一面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2.3 学科综合。指音乐与其他艺术的结合,如美术的综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艺术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欣赏到《一个人的流派》时,在让学生了解印象派画家作曲家风格的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拿起画笔描绘出一幅印象派作品《大海》。

2.4 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电脑音乐系统作为新一代的音乐教学媒体已经进入高中音乐课堂,突破了传统教学法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并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发展运动的全过程,便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获得最充分的感知,使教学生动形象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5 形体教学。它通过对学生形体的训练,达到内塑气质、外塑形象和提高人综合素质的要求。在《非洲歌舞》这一章,老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赏析音乐的同时,带领学生做一些非洲歌舞身体上的律动。黑人舞蹈的节奏强烈,它的动作特征主要是强调了人体的每个部位,如:头、颈肩、胸、腰、跨和四肢的表现力,其中最突出的是头部的甩动、胸部的起伏、腰部的屈伸、跨部的摆动和旋转。

3.教学策略设计

3.1 教法的选择与设计。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设计要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能为核心"的"三主一核心"教学指导思想,做到灵活多样,具有主导性,体现主体性和有效性。

3.2 学法指导的设计。在学法指导上,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要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学法指导要既具体又明确,既恰当又体现主体性,要把学法指导摆在先于选择教法的位置上来考虑。

4.给每个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和创造的机会

学习音乐的人,都有通过音乐使自己愉悦,并感动别人的愿望,并希望通过特定的音乐形象表达出来,使情感得到表现。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应用自己的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情感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位学生,把教学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地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不知不觉地随音乐动起来,尽可能地激发与满足学生表演的兴趣与愿望。还有给每个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和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自己创编,单独表演,用载歌载舞的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中。这样,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并使学生更直接、更容易地受到艺术的感悟和激励,激发他们把自身的情感抒发出来,而有了思想上的共鸣,学生就会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在愉悦中维持着对音乐的积极心态。

第5篇

建立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和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告诉我们“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无疑是对已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的一场“革命”。因此,建立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要使新课标倡导的全新教育理念落实到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建立新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笔者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 树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新教学理念

《新课标》要求初中音乐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多渠道开发音乐课程资源,从多元的视角来审视音乐教学。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大量音乐资源,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这些音乐同大家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们应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品位。在设计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比如,可以在一节音乐课上,让学生欣赏世界风光的幻灯片,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边的音乐音效。这样就会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节课就会产生生动有趣的效果,能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乐现象,达到音乐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2 建立广泛灵活的渠道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渠道对促进学生的音乐知识的学习非常有效。如:很多电视节目及电影中的音乐主题就有非常优秀、非常动听、百听不厌的好音乐,而且很多音乐也非常有价值。我们初中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平时在看电视、电影时多注意其中有显著特色的插曲、背景音乐等,与电视电影画面相结合,感受音乐强烈的表现力。通过这种视听艺术的融合,更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到课堂。教师可以把片中的音乐部分结合故事情节、电影画面给学生讲解,这不仅能让学生在音乐的音响中同时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审美愉悦,加深他们对音乐及电影作品的印象和感受,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音乐修养。

3 采取新手段来多角度转变音乐教学方式

在贯彻《新课标》过程中,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尤其重要。在这方面,我们音乐教师可以采取如下两种途径:

3.1 淡化音乐教学课内与课外的界限。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音乐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心中的音乐。

3.2 实现从本学科到跨学科的新转变。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提倡学科综合”的观点,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诱导并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请他们参与课堂设计,提供多样的音乐实践机会,不包办代替,使学生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积极地参与活动,主动吸纳音乐知识与技能。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如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同时,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等等。

4 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初中学生心理还不成熟,他们的学习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指导。他们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积极肯定的态度。《新课标》曾指出“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因此,在贯彻《新课标》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电化设备辅助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吸取新知识主要是通过感官,形成一种感性认识。在音乐课上,利用电化设备辅助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器官,从而作用于大脑,在大脑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同时,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选用不同的歌曲和乐曲,创设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感受曲调的旋律。音乐课不单纯是教学生唱歌,学生还要看、要听、要动。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要突出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学习;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和音乐创造,注意从学生兴趣出发,开辟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发现的园地,要改变过去在音乐教学中的教师、课堂、书本为主体的方式,代之以学生的丰富实践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破除学生对音乐的神秘感,使学生对音乐感到十分亲切,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做、多动中进行音乐的学习和创造。

第6篇

[关键词]初中 音乐 新课程 教学

1 音乐教师成为课程决策者

传统音乐课程致使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这样较多的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现在的新课程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性,比如:允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的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较大的创造的空间,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得分点不在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费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内容;不使用统一规格或评价标准,提倡个别化教育;可以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以增加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可支配因素等。这样以来,教师就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学具有了多样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决策者,从而为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创造新内容,创造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留下了广阔空间。

2 设计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还有象“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颖,学生放松,参与积极;“设计MTV”活动,学生们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设计自己的MTV,有的还能利用节假日,把电影剪辑、图片、画面结合起来,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个性、自信心,把音乐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这似乎和音乐没有联系,但它体现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培养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例如:在七年级音乐课《阳关三叠》情景剧教学中,设置为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诗人的朋友、一人吹萧、一人扮演酒保、一人或几人伴舞,模仿诗人和朋友在阳关话别的情景,在教室前面表演。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乐为工具和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4 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第7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前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24-01

虽然音乐这门学科被看做副科,但是为了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音乐在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也必须给予初中音乐教学高度的重视。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还需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育学生的灵魂,塑造学生的人格,优化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和兴趣,使学生丰富活泼的个性和爱乐的天性在音乐课堂中得以释放。

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深刻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不仅要像以往那样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加以控制和组织,还需要做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乐学、会学。而凭借着前置式教学的优势,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前置式教学可以满足上述要求。下面结合实际浅谈如何搞好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课堂前置式教学,以期为音乐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一、前置式教学以及前置式学习定位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前置式教学模式就是把一部分教学环节前移,形成教学前置,主要包括预习前置、作业前置,也就是以往总提到的先学后教。在前置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也需要像以往那样发挥主导作用,不过此时的导需要注重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过程中。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等准备,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先知,促使学生充分思考、自主思考。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了思考的自主式学习状态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音乐学习,这样可以将音乐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起来。

为了充分发挥前置式教学的优势,在指导学生进行前置式学习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这几点:(1)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前置性学习内容;(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为学生提供音乐课堂学习的主动权;(4)确保前置性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我建构的;(5)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体现“以自我为中心”的自学模式:①指导学生自我调控(借助情境创设):丰富教学语言和教学动作,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当中。②促使学生自主体验(融技能和兴趣为一体):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游戏、情境创设、即兴表演等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在诱发学生参加听、唱、玩、动、奏、创等活动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其在自主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③促使学生自行提高(实施分层教学):在掌握不同学生的具体学情的基础上,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掌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实施分层评价,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有所发展。④促使学生自我感悟(善于运用启发诱导):若学生在教学活动产生了质疑,教师要善于通过语言描述,结合音响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诱导、启发,促使学生在有情感投入和兴趣支持的学习过程中寻找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的最佳结合点,使其可以对音乐情感加以充分的体验,对知识真谛加以充分的感悟。⑤鼓励学生自求创新(加强审美的创造):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适度延伸知识范围,在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对学习目标加以确定,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先前学习经验获得新的音乐体验和知识技能,以达到延伸情感、创造美的效果。

二、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实施前置式教学应当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