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5:13:30
序论:在您撰写卧床病人护理要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的恶性疾病。临床有效的护理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本文就SAH典型病例做以下护理查房:
1 病情简介
患者,曹××,男,56岁,以“头痛、间断恶心呕吐15天”为主诉于2010年1月1日19:20入院。15天前外出时突然出现头痛、意识不清,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SAH,对症治疗后神志转清、头痛减轻,为求进一步治疗来诊,查CT示大部分出血已吸收、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入院时患者神志清,言语清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颈强明显,克氏、布氏征均阳性。医嘱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压、防治脑血管痉挛等治疗。于1月5日行CTA检查示前交通动脉瘤。于1月7日09:10咳嗽后出现面色青紫、意识障碍、呼吸心跳骤停,立即给予心肺复苏,5分钟后恢复自主呼吸、心跳,神志转清,给予留置导尿。1月8日复查CT示:第三四脑室新鲜出血,轻度脑水肿。1月11日在介入科行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示左前交通动脉处动脉瘤大小约4mm×3mm。现患者神志清,精神差,诉头痛可忍受,体温波动在36-39.4℃之间,颈强,克氏、布氏征均阳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食欲好,每日间断睡眠约6-7小时,小便正常,大便干结,必要时给予开塞露应用,应用后能自行排便,于1月19日再次出现头痛后呼吸停止、意识丧失,经心肺复苏神志转清,于1月20日转往神经外科行脑室引流术、动脉瘤夹闭术。
2 护理诊断及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
2.1急性意识障碍
2.1.1预期目标 病人能够保持良好的意识水平。
2.1.2要点 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
2.1.3措施 (1)评估和记录意识障碍的程度;(2)病床安装床档,加强基础护理;(3)必要时使用约束带;(4)保持呼吸道通畅;(5)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做好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
2.1.4效果评价 患者神志清楚。
2.2疼痛
2.2.1预期目标 病人主诉疼痛缓解或能应付尚未完全缓解的疼痛。
2.2.2要点 疼痛的性质、部位、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应用止痛剂效果。
2.2.3措施 (1)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3-4周,减少探视,保持情绪稳定;(2)评估和记录疼痛发作的部位、时间、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3)对病人主诉疼痛立即给予反应,表示关心;(4)尽可能减少刺激,减轻疼痛;(5)提供安静的病房环境。
2.2.4效果评价 患者主诉头痛减轻可忍受。
2.3体温过高
2.3.1预期目标 患者的体温保持正常。
2.3.2要点 热型伴随症状降温后的效果。
2.3.3措施 (1)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体温突然升高或下降时应随时测量记录,遵医嘱静脉补液;(2)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3)定时翻身叩背,做好尿管护理,应用抗菌药物时注意霉菌感染;(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保暖;(5)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协助口腔护理。
2.3.4效果评价 体温趋于正常。
2.4便秘
2.4.1预期目标 病人排出成形软便,能掌握预防便秘的措施。
2.4.2要点 患者排便的次数、性状、量及应用缓泻剂的效果。
2.4.3措施 (1)进食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早餐前半小时喝一杯热水刺激排便;(2)鼓励病人多饮水;(3)每日顺肠蠕动方向按摩腹部数次;(4)遵医嘱使用缓泻剂,必要时灌肠;(5)排便时勿过度用力,以防意外。
2.4.4效果评价 患者每4-5天排大便1次,能掌握预防便秘的措施。
2.5生活自理缺陷
2.5.1预期目标 患者能接受长期卧床的生活方式。
2.5.2要点 评估病人的自理能力及心理接受能力。
2.5.3措施 (1)向其讲解绝对卧床及在床上进食,大小便、洗漱的必要性;(2)帮助其接受必要的辅助;(3)在病人大小便时提供隐蔽性环境,并在大小便期间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体征;(4)根据病情为病人制定相应的饮食原则;(5)协助洗漱、梳头。
2.5.4效果评价 患者能接受长期卧床的生活方式。
2.6恐惧
2.6.1预期目标 患者主诉恐惧感较少或消失。
2.6.2要点 及时了解病人的感受,重视病人的主诉。
2.6.3措施 (1)给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诱发再出血的因素,使病人得以了解,从而减轻心理压力;(2)给病人讲解DSA检查的必要性及DSA的相关知识,减轻恐惧感;(3)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对病人的恐惧表示理解;(4)鼓励病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5)在病人恐惧时或治疗过程中,留在病人身边以增加安全感;(6)在诊断性检查或手术过程中,简明扼要的进行解释。
2.6.4效果评价 患者主诉恐惧感减少。
2.7潜在并发症
2.7.1要点 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有无突然出现再出血的表现。
2.7.2措施 (1)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2)为病人提供安静、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3)告诉病人及家属易诱发再出血的各种因素,指导病人配合;(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5)遵医嘱准确应用脱水剂,并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
脊柱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病的首位,其中尤以腰椎结核多见。腰椎结核多发于青少年,且病程长、致瘫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护理工作的好与坏对治疗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现将我科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3年中,共收治腰椎结核病人10例,最大年龄45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22岁。入院时已伴有截瘫者2例,伴有寒性脓肿者7例,窦道形成者2例,10例患者均经病灶清除术或加以植骨、窦道切除术等治疗护理,而得到较好的疗效,无1例并发症发生(自带截瘫并发症者除外)。
2护理
2.1制定护理方案,明确护理要点。
病员入院后通过与病人及病人家属的细心交谈,了解病史及以往就医和家庭情况,以判断患者的身心情况。再经过医护交流和对检查结,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果的分析等全面收集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找出病人的护理问题,确定护理方案,明确护理要点。即:解除忧虑、恐惧的心理状态;重视疾病知识宣教;强调基础护理在该病中的重要地位;作好观察和出院指导工作。
2.2护理措施。
2.2.1心理护理:结核在旧社会称为“痨病”,曾一度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如今结核病虽得到了很好的预防和控制,但是病人仍存在着被别人厌弃的心理。尤其是对截瘫的恐惧更使他们郁郁寡欢。还有一部分病人为经济情况而愁眉不展。针对这如此复杂的心理压力,护士除了对待病人的态度要亲切热情外,还要多给病人例举一些成功病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要作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他们在情感、经济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使患者缓解心理压力,能够安心的治疗与休养。
2.2.2术前指导及用药护理:很多患者因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所以入院后就要求尽快手术,认为做手术疾病方可治愈。针对这种患者,护士必须认真进行相关的知识教育,使患者认识到术前积极的抗结核治疗的重要意义。对于不能安心卧床休息的患者,应讲解卧床休息的目的是减少对脊柱的压力,减轻畸形,防止发生截瘫,有利于病变的稳定和修复。在卧床休息期间,应训练床上饮食和大小便,以避免术后不适应而造成的痛苦。对于截瘫卧床的病人应协助其适当的活动,促进机体代谢,增加食欲,提高抗病力。
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原则是早期、联合、长期、不间断用药。护士应在监督用药的同时认真观察和询问用药后反应,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情况调整剂量或更换其它药物。并应向患者说明有些药物服用时的注意事项和用后可能发生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反映,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
2.2.3加强基础护理,减轻病痛:对腰椎结核病人要求长期卧床休息,有些患者已发展至截瘫,生活失去自理能力。所以,护士应主动热情地进行生活护理。预防褥疮、便秘、泌尿系和呼吸道的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入院时已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给予积极治疗,使之在短时间内痊愈,减少病人痛苦。
【关键词】PFNA 老年人 护理 并发症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是髋部最常见的骨折之一, 好发于老年人,占全身骨折的3.5%。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以往多采取保守治疗,患肢牵引或丁字鞋固定,卧床休息。但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易引起卧床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现多主张采取手术治疗。
PFNA(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是对PFN (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改良。PFNA较好的克服了DHS、Gamma钉的缺点,具有设计更合理、固定更有效、操作更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缩短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等特点。[1]PFNA更适合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粉碎不稳定、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患者,术后能早期下地活动,减少长时间卧床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现总结了我科2010-03至2011- 08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PFNA内固定术35例手术的护理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5例,其中男 22 例,女 13 例。年龄48—91岁,平均65.2岁。受伤机制:车祸12例,失跌21例,其他外伤2例。
2 结果 我科该类手术患者除一例出院后在家中失跌,致股骨中断骨折,余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骨折多为突发事故,由于缺发心理准备和骨折造成的剧烈疼痛,患者多表现为恐惧和焦虑。针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主动热情地与病人交谈,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PFNA手术的优势等,增强病人和家属对手术治疗的信心。该类骨折以老年人居多,术前需排除基础病,制定全面有效的护理计划并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努力满足病人的生活及心理、社会需求,减轻恐惧和焦虑,从而配合手术的进行。
(2)健康评估:包括心、肺、肝、肾、中枢神经、内分泌、血液、营养等系统功能的状态,尽可能在术前将病人身体调节到一个稳定或良好的状态,减少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
3.2 术后护理
3.2.1 一般护理:病人术后返回病房,应根据麻醉方式采取合适,一般硬脊联合麻醉取去枕平卧位;如为全麻未清醒病人,则将头偏向一侧,并给予氧气吸入。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还应注意患者的意识和精神状态,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维护及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护。
3.2.2(1)伤口的观察:手术后应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敷料脱落等情况。[3]PFNA术一般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如病人出血多,应立即报告医生。(2)疼痛的观察:如疼痛明显,可适当运用镇痛药物,但需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并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和剂量。(3)伤肢血运的观察:术后观察病人肢体末梢血运及感觉变化,必要时和健侧对比。
3.2.3饮食指导:指导病人合理膳食,进食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瘦肉、鱼、蛋、豆制品,增加营养,以适应机体的需求,同时可选择进食高纤维素食物,如韭菜、韭菜、粗粮等,以保持大便通畅。 转贴于
3.2.4并发症的预防:
(1)下肢深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术中患病人肢体制动和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卧床休息下肢肌肉活动减少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缓慢;老年病人多存在高血压、冠心病,静脉血管壁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本组病例均为高龄病人,多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和(或)器质性病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要维持足够的血容量,降低血液的粘滞度,鼓励患者多活动下肢,协助患者做下肢按摩,条件允许情况下,可行气压治疗,促进血液循环。并可使用预防性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等。[4]
(2)褥疮:病人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应指导和帮助病人定时翻身按摩各受压部位,还必须做到勤擦洗、勤翻身、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以随时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无渣屑,平整无皱折,以减少刺激和剪力。并合理加强营养,以增强皮肤抵抗力。
(3)便秘:由于卧床,病人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慢,易造成排便困难,故饮食上应鼓励多食粗纤维食物,并协助腹部按摩及使用缓泻剂等措施可以缓解或消除便秘症状。
(4)坠积性肺炎:术后鼓励病人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老年病人多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咳痰时可用手按压腹部及拍背,以协助痰液咳出,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并作扩胸运动以防肺不张。对吸烟的病人详细介绍吸烟的危害性,劝其戒烟,并阻止陪客、探视者吸烟。
(5)泌尿系感染: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达到2000—3000ml以上,以达到内冲洗尿道的作用。保持床单位清洁,防止床单位不洁引起上行感染,做好解释工作,加强皮肤、会护理。
3.3 术后功能锻炼
鼓励病人早期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做股四头肌收缩和足趾、踝关节的伸屈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患肢肿胀,并能防止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能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缩短疗程。术后1周内逐渐部分负重行走,12周左右骨折临床愈合后,可完全去拐,负重行走。
4 分析
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以往的内固定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髓内固定系统。该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靠,并发症发生率低,下床时间早等的特性,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手术方式,且受大多数老年病人的欢迎,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付佳,高凡;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A治疗24例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7(8)
[2]付佳,高凡;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A治疗24例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7(8)
【摘要】脑梗死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中医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了运用中医辨证施护措施,可以缩短病员的住院时间,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促进疾病康复,从而提高病员的满意度。
【关键词】脑梗死;中医;辨证;施护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相当于中医中风病范围。中医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了运用中医辨证施护措施,缩短了疗程,提高疾病的疗效,促进疾病康复,从而提高病员的满意度。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82人,其中:男性102人,女性80人,年龄46―75岁。其中5人并发有脑出血,59人有糖尿病,126人有高血压病。
2 具体护理方法
2.1 护理评估
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心理社会状况;辨证:肝阳上亢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
2.2 一般护理
病室要清洁、安静,空气流通,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患者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卧床休息,取适宜,避免搬动,应加床档保护;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协助患者在床上做被动运动;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
2.3 临证护理
①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阴虚盗汗者, 及时更换汗湿衣裤。四肢厥冷者,注意保暖,增加衣被,或给予热水袋。
②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③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④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二便失禁者,勤换衣被,及时清洗,防止发生压疮。
2.4 给药护理: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2.5 饮食护理
①中医学素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对病情轻者,嘱其以卫生、新鲜的清淡素食为主,避免动物脂肪及鸡、牛、羊等肉类,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品。
②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2.6 情志护理
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抑郁等情绪,并避免一切精神刺激,使病人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7 并发症护理
①肺部感染:脑部病变可能导致肺和呼吸道血管功能紊乱,肺水肿瘀血;较长时间不翻身,会导致肺部分泌物坠积;以及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等,都会促使肺炎发生。应加强护理。
②压疮:由于瘫痪肢体活动受限,骨头隆起部位容易受压,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与营养障碍,故容易发生压疮。为避免压疮发生,可帮助病人定时更换;在易发压疮的部位放置气圈、海绵垫、软枕等。
2.8 中医辩证施护
①肝阳上亢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斜,面经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施护要点:多喝水;病人心烦易怒,做好心理护理,开导病人,心情愉快,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穴针灸;每日服大黄苏打片或麻仁丸通便;适宜清淡甘寒,多食芹菜、银耳、百合、梨等,忌食羊肉、狗肉等食品;药物调护:以平肝泻火,熄风通络,汤药适宜早晚空腹服用。
②风痰阻络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舌强语蹇,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施护要点:头晕目眩,卧床休息,以防摔倒;每日服大黄苏打片或麻仁丸通便;病3日后随证取穴针灸;饮食宜清淡,低糖低盐,多食香茹、山楂、木耳等,忌食羊肉、鸡肉、肥甘油腻、辛辣刺激等食物,进食不宜过快,防止呛咳;药物调护:选化痰通络汤,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适宜饭后温服。
③痰热腑实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斜,口黏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施护要点:头晕目眩,卧床休息,以防摔倒;每日口服大黄苏打片或麻仁丸;病3日后随证取穴针灸;适宜寒润、通利食物,可用绿豆、丝瓜、香蕉等,忌辛热、香燥、肥甘食品;药物调护:以通腑泻下,化痰通络,药后注意观察反应。
病人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消化不良、便秘、肌肉萎缩等,应定时变换,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随着我国城乡医疗条件的改善,大部分脑血管疾病、截瘫、脊椎骨折等患者经及时治疗能存活下来,但随后的康复和恢复过程不可能全部在医院完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我们把为长期卧床的病人提供家庭护理,特别是翻身的指导和随访作为重点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将作者对50例居家照料的长期卧床病人进行家庭护理翻身的指导和随访情况报导如下。
1一般资料
50例长期卧床的病人全部经医疗机构确诊、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居家照看、护理,均需在外力协助下方能翻身或变换。其中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28例,占56%;截瘫11例,占22%;骨折6例,占12%;植物人状态2例,占4%;其他3例,占6%。体重60kg以下10例,占20%;60-75kg12例,占24%;75kg及以上18例,占36%。卧床时间最长5年,最短4个月。
2翻身方法
在病人准备出院前或出院回家后,教授病人家属学习并熟练掌握“一人分步翻身”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及步骤是:操作者站于病人右侧。第一步,翻上半身;将仰卧的病人双手放置腹部、去枕,用左手从病人右肩部伸入到左侧肩胛部,右手同时从病人左肩部伸入,双手向上托,用力将病人的上半身完全抬离床铺并移到靠操作者的床铺近侧。第二步,翻双下肢;操作者双手分别从病人右侧大腿下1/3和小腿上1/3处伸入,向上托起双膝移到靠近操作者的床边,并使双膝关节微弯曲;第三步,翻臀部;操作者先用左手协助右手伸入病人左侧臀部下,再把左手伸入右侧臀部下,双手尽可能相对,双臂同时用力上抬病人臀部,使之完全离开床铺并移动到靠近操作者的床缘;第四步,安放病人,操作者双手分别扶住病人的肩部和臀部,轻轻地将病人翻向对侧,使病人保持侧卧位,并在其背部、胸前和两膝关节间放置软枕。
3效果观察
50例病人的家属经1-3次的现场示范和指导,均熟练掌握了上述分步翻身的方法,且全部按时为病人进行翻身;最长随访时间3年6个月,最短为3个月。结合周到的生活照料和合理的治疗,50例病人无一例合并压疮等并发症。
4讨论
长期卧床病人的照料给其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居家照料面临着生活照料和护理问题。为预防病人长期卧床而出现压疮等并发症,需要结合实际向家属传授和指导翻身的方法并要求按时为病人翻身。在教授和指导病人家属学习和实施为病人翻身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是对肥胖或体重较重的病人,机械地按照教科书上的“二人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2]为病人翻身,病人家属在人力上不能保证每次翻身都有2人在场;而且安放病人的房间、床铺也不一定能同时站立2人。二是对体重较轻、适合“一人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为病人翻身的,家属在不能熟练掌握翻身方法及其要点为病人实施翻身的情况下,既存在牵拉导管,引起导管脱落的问题;还存在不能掌握合适力度的问题,力度过小,不能使病人的身体完全离开床铺,从而拖拉病人易擦伤病人的皮肤;力度过大,暴力翻身,会造成病人不适,甚至形成一些不必要的身体或心理伤害。作者传授和指导的“一人分步翻身法”,在方法上是基于卧位时人体重量主要分布在肩背部、臀部和双大腿部,翻身时分步搬动病人身体能做到分散用力;在实际上是考虑到不论病人身体长短、体重高低,也不论病人家属的力气大小,均能随时实施,易懂好学,既适宜在病人准备出院前对家属进行培训,又能在社区卫生服务开设的家庭病房和社区护理服务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老年卧床病人;便秘;相关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83-01
1 便秘的相关因素
1.1卧床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创伤等原因制动等,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便秘。
1.2手术因素 老年卧床病人手术多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使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阻滞,胃肠蠕动消失,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等松弛,增加胃肠张力,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大肠而导致便秘。
1.3 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多为意外创伤,由于发病突然和对预后的担心,患者通常会感到紧张、恐惧、焦虑等,从而抑制了胃肠运动,导致抑制便意的情况。
1.4 年龄因素 老年卧床病人中饮食过于精细,高纤维素食物少,肠道内水分缺乏,菌群失调,排便肌群收缩力下降,排便动力减弱,肠内容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长,使水分吸收过多等,引起便秘。
1.5 饮食因素 骨老年新入院、术后病人,因禁食或进食量不足而导致的内容物缺乏,而术后进食时间过度推迟,老年病人食欲减退,只进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饮水量减少,这些都可以导致便秘。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缓解其紧张情绪。耐心向患者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2合理使用缓泻药物 对于3天未排大便者,服用缓泻药物。应用开塞露40~60ml,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超过4天未排便者,给予灌肠。
2.3 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患者在床上排便时,应保护其隐私,用屏风遮挡;给患者提供充足时间,避免在排便时急于完成护理及治疗工作而催促患者,导致患者未完全排干净大便,使大便过长时间贮留于肠内而产生便秘。
2.4 健康教育
2.4.1排便训练指导 每天定时引导病人排便。指导患者进行腹式运动,可伴腹式呼吸进行, 4~6次/min,持续5~10 min,以增加腹压,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向下移动。排便训练法对于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具有更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
2.4.2饮食教育 指导患者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软硬冷热相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多添加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粗粮等;经常食用蜂蜜、核桃仁、山楂、香蕉等,以起到自然导泻的作用。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无疾病禁忌的情况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 ml。
2.5.腹部按摩 每天早晨起床前、夜晚临睡前或排便前20 min自行按摩脐周。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屈曲, 腹部放松,双手掌相叠,掌心向下,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于下腹,绕脐周呈顺时针方向按摩, 使腹部下陷1 cm,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准,每日1 次, 每次10~15min。
3 小结
近年来对老年卧床患者便秘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护士应转变观念,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预防便秘教育。对发生便秘的患者,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和分析发生原因,尽量少用药物治疗,采用按摩、湿热敷等方法,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影响,既能有效解决便秘症状,又能增加患者舒适感,有利于患者的彻底康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骨科病人; 卧床; 便秘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39-01
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病因较为复杂,骨科卧床患者由于创伤打击大,卧床时间长,伤口疼痛等原因,导致生活方式和排便方式的改变,多数患者会出现便秘,长期便秘不仅让人很难受,生活质量下降,更是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便秘会诱发痔疮、肛裂,损害肝功能,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这些危害都是极为可怕的。笔者在骨科长期工作中探索骨科卧床便秘患者的护理方法,收到良好成效。
1 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原因
骨折病人多属意外伤害,发病突然和对预后担心,使病人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损伤疼痛、情绪紧张等应激反应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出现胃肠蠕动减弱。
骨折病人卧床时间较长,尤其是脊椎骨折、骨盆骨折病人,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摄入食物及水分较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动。
骨折后的老年人较易发生便秘。老年人牙齿多不健全,喜吃低渣精细饮食,因而缺少纤维素对肠壁的刺激,使结肠运转粪便的时间延长;加之老年人肠肌收缩力普遍下降,提肛肌和括约肌松弛无力,造成粪便嵌塞在直肠窝内而成便秘。
排便习惯及姿势的改变:正常人多采用蹲姿,利用重力和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骨盆骨折及脊柱骨折的病人,因病情的需要,不能适应在床上平卧使用便盆排便,以致便秘。
环境的改变:有的病人在感觉到有便意的时候,因害怕大便的臭气会弥漫于整个病房,引起他人满,强将大便忍了回去。时间长了,大便的水份会被大肠重吸收,从而变得干燥,继而引发排便困难。
2 护理方法
2.1 加强健康教育,注意观察卧床病人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正常。肠蠕动减弱者要暂禁饮食。指导患者每天早上起来可空腹喝温水冲的一勺蜂蜜加一勺陈醋水、蜂蜜对肠道有作用,陈醋帮助消化,有利于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全天都应多饮凉开水以助润肠通便。饮食应该增加含植物纤维素较多的粗质蔬菜和水果,如大蕉、火龙果、芹菜、地瓜等。禁止食用酒、浓茶、咖啡、辣椒、咖喱等刺激性食品。
2.2 适当运动: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利用床上吊环锻炼身体;教会其做提肛收腹运动;顺肠蠕动方向行腹部环形按摩;做腹部热敷(注意防止烫伤)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要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不管当时有无便意,能不能排出大便),有便意时不要忍,马上给予便盆大便,这样有利于形成正常排便的条件反射。
2.3 单侧下肢骨折的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坐便器在床旁大便,期间注意避免患肢负重。
2.4 保持心情舒畅,尽情开怀地大笑,大笑时,震动肚皮,有利于防止一、二天内的便秘。这对肠子有按摩作用,能帮助消化,且能缓解压力与紧张;为消除顾虑,在排便时,为患者提供隐蔽的环境,如拉上屏风,防止干扰,及时的通风换气。
2.5 对于3天未排便的病人,护士可戴上手套,在食指处涂上石蜡油,插入病人,转动2周,从而刺激肛管,引起排便;或服用一些缓泻药物,我科临床常用的有果导片、麻仁软胶囊、乳果糖、开塞露等。超过5天无大便者,可给予液体石蜡油+甘露醇灌肠,方法是用注射器吸取20%甘露醇50ml、消毒液体石蜡油50ml,作为灌肠液,连接一次性吸痰管做肛管,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或仰卧位,用石蜡油吸痰管,插入15~20cm,缓慢灌入灌肠液,嘱其20~30分钟后排便。此方法既能软化大便,促进肠蠕动,引起排便,且一次性吸痰管较为细软,减轻插管时引起的不适,方法更为简单、安全。
3 小结
通过对骨科卧床病人中的便秘病人进行健康指导和治疗,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骨科长期卧床病人引发的便秘,不仅给病人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疾病康复产生负面的影响。在护理病人过程中,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全过程地认识问题,不断更新知识,从而提高我们自身的护理认识、护理技能,提高了患者对我们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朱亚芳,陈淑娟,何岩.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护理[J]. 中国医药导报,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