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辩论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09-24 15:13:21

序论:在您撰写辩论相关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辩论相关知识

第1篇

1.引言:

城乡规划的可操作性是一个历久常新的话题,编制出可操作性强,实施性强的规划,是每一位规划师极力追求的目标。但规划的实施往往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规划的有效实施,也需要从法律、政策、管理等方面创造促进其实施的环境条件。从规划师自身角度而言,如何从改进规划编制的方法出发,制定出科学性强、透明度高,广泛反映社会意愿的规划,来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是每一位规划从业人员所认真思考的问题。

2.当前城乡规划可操作性不强的缘由

“城市规划的问题,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从根本上说,城市规划并不是为了“纸上画画”去编制文本,而主要的是付诸实施,它是一个从编制到管理、再到实施和反馈的连续过程”。[1](马武定)这一论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乡规划的本质,也揭示了规划编制与实施之间的关系。

规划与实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建设实施,规划只有实施才能体现价值。不能实施的规划不能算是合格的规划。同时,实施可以反馈规划中的一些问题,以便于更好的编制规划。然而,由于存在规划的可操作性不强,导致目前很多情况下规划与实施的脱节,规划成果成为“图上画画,墙上挂挂”的摆设。规划的可操作性成为规划工作者的软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2.1偏重对空间形态等“硬”规划的研究,缺乏对实施机制等“软”规划的认识。

规划的实施分析需要实施机制的强力支撑,而实施机制往往涉及到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由于受传统“技术工具型”规划编制技术路线的影响,规划设计人员往往偏重对空间布局、空间形态等“硬”规划技术的研究,而对实施机制等“软”规划的认识不够。而一个规划的实施与政府的财政体制、行政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实施机制关系密切,如果规划编制不能与现行的实施机制有效衔接,规划的可操作性就无从谈起。

2.2缺乏对实施路径、建设时序的考虑,使规划缺乏弹性。

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都要求规划方案有一定的弹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况。然而,目前“静态蓝图式”的规划模式,使规划人员往往忽视对实施路径和建设时序的考虑,不能帮助实施者对规划实施的路径、时序做出较为明确和清晰的把握。现实情况稍微有点变化,规划就无法应对,导致规划应变性差,操作性不强。2.3规划方案的唯一性,使规划缺乏科学性

事物发展存在的多种可能,然而,目前规划过程中往往是强调规划方案唯一性,把事物发展存在的多种可能方向,最终规划成一种发展可能,对规划的实施发展诉求存在的更多的可能条件分析不足,这使规划缺乏一定科学性。也就降低了规划的可操作性。

2.4、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反映民意,闭门造车,缺乏民意基础。

我国规划师往往存在一种观念,认为规划是一项需要复杂技术的职业,甚至受计划经济时代自上而下观念的影响,视为技术官僚和技术精英。在内容上往往偏重在建设形态,空间形态的研究,缺乏对多元化的社会利益平衡的考虑。对规划受外部各种变化的力量所作用的连续进程这一点,漠不关心。对民意诉求和社会各界其他的意见吸纳不够。使规划不能体现多元主体利益的要求和充分反映民意,缺少可操作性的基础。

2.5对实施主体认识的缺位,缺少与大部分实施主体的沟通

目前,规划阶段对实施问题研究的偏少,跟广大的实施主体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也是导致可操作性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规划人员往往偏重与规划编制组织主体的沟通联系,在城乡规划领域内规划编制组织主体一般是规划建设部门,但是在现行的体制背景下,建设规划部门不是一个综合、全局的部门,她仅仅被赋予了一个专业部门的职权,只承担了规划实施一部分职能。这种工作方法导致规划与相当多的实施主体的沟通不足,在规划编制阶段没有充分暴露矛盾,揭示问题,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案的可操作性也大打折扣。

3、提高城乡规划可操作性的对策与思路

3.1重视多视角的切入,多目标的统筹,加强规划“广度”。

规划中重视多视角的切入,可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多元的考虑因素,注重多学科与多价值观的合作与交叉,可增强了规划的“广度”,使规划的思路更加宽厚,为规划更具有科学性,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城乡规划牵扯到经济、社会伦理、生态环境、空间布局等方方面面,若规划论规划,未免视线过于狭隘。因此规划强调多视角的切入,按照目标与问题双重导向的思路,强化多目标的统筹。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较为全面的视角考虑。

3.2以人为本,强调公众参与的实践规划。

公众参与是多元主体思想和观念的交流、碰撞和整合过程,为不同利益主体对话,协调乃至最终走向合作构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2]。。公众参与可以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从而有效减少规划过程中的失误。城乡规划涉及政府、公众、开发商等多方主体,各方主体在目标导向和主体利益上会有所不同,在主体的的观念和思想上,会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因此,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多路径推进规划的公众参与。通过公众参与能保证规划成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不同主体的要求和意见,通过公众参与实现不同利益主体分歧的协调,减少实施中矛盾的激化。

3.3多方统筹,重视多部门利益的综合协调,调动各部门参与规划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城乡规划制度的研究往往集中在规划部门本身,城乡规划获得的权限也是建立在特定的行政组织结构基础之上的。导致城乡规划编制的侧重点也往往偏重在建设规划部门归口,对其他部门职能利益考虑不全,规划的实施也往往得不到相关部门的应有的支持。城乡规划的综合性要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加深对其他职能部门职权与城乡规划之间关系的研究,重视多部门利益的综合协调,突出各部门价值的导向,主动引导、明确职责,以期能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响应,为规划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政府基础,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统筹和综合调控作用。

3.4重视规划的政策属性,加强“配套政策”的研究和支撑

规划编制具有技术与政策的双重特性,规划成果既是蓝图,也是规划管理的依据。规划编制既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也是建立目标,指导实践的公共政策过程。为了体现规划“公共政策”的属性,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该加大了配套政策和实践保障措施方面的研究,进行体制创新。配套政策是城乡规划发挥效用的制度基础,也是规划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主要体现。从政策层面来研究规划实施中的管理制度、标准、政策等问题,可以大大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3.5、强调成果表达方式易读性和规划管理的便利性

规划成果的表达更具有易读性,提供方便性,可增强规划的公众参与性,加强规划管理的便利性,也是提高规划可操作性的一个方面。因此,在规划成果表达上从不同层次公众能看懂、读懂的角度,把规划的主要过程和规划设想表现在成果体系上,使规划从现状得出结论的过程,以及规划的措施和方法一目了然。另外,也要强化规划与实施的互动,从实施过程中反馈问题,给规划编制提供经验借鉴,形成规划与实施的良性互动,增强规划编制的可操作性。

4、结语

规划实施是规划编制最终结果,而规划可操作性是推动实施的根本动力。随着城乡规划实践的深入,规划编制的类型越来越多,规划编制工作充满了更多的复杂性与挑战性。做为一个城乡规划设计人员,责任感促使我们要从规划实施的角度来更多探讨规划的可操作性。把规划的可操作性作为主线贯彻规划编制的始终,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把握规律,寻找共性,服务社会,体现城乡规划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References):

第2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 经济管理 福利管理

在过去,旅游活动只是个人的自发行为,19世纪中叶欧美国家出现了具有商业性质的旅游活动,直到20世纪初期,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产业才发展起来。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现在旅游产业在全球的发展势头仍然十分强劲。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旅游产业一方面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一方面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显著,其兴盛是必然会出现的结果。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在当代社会,旅游活动已经不是一项孤立的个体行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起步时,只局限于服务国家外交,在确立改革开放方针的时候,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的经济功能。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餐饮、住宿、客运交通、工艺品及其他销售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就业岗位,拉动经济发展,旅游的功能在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旅游管理也以发展经济为导向。

(一)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旅游活动在产业化的进程中,由于其独特的社会属性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承担的角色在不停转变着,价值取向也随着社会进步而改变,在不同的阶段,旅游管理的价值导向先后从创取外汇向拉动内需、提供就业发展,在总体上遵循着经济管理的导向,旅游产业也在这种导向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目前旅游产业在我国现在已成为许多省市的支柱产业,旅游总收入在逐渐增加(见表1),为国家GDP的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2010年,国内旅游人数增长10.6%,人均旅游支出增长11.7%,据预测,在今后的数十年内旅游产业也将继续保持这样的发展速度。

但是与此同时,很多地方的旅游管理呈现出经营机制单一、发展模式落后等现象,地区保护主义盛行,政府及旅游企业普遍存在重视经济效益而轻视社会效益的现象,在以经济管理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下,旅游管理呈现出一种粗放和短视的形态,忽视旅游者、当地居民的精神诉求,并对自然资源及文物古迹保护不善,造成很多问题亟需解决。

(二)存在问题

破坏生态及人文环境。由于缺乏经验,在旅游产业刚起步发展的阶段,许多景区急于创收,忽视环境承受能力,一味对环境进行改造和破坏,如大量修建旅游基础设施,对人文遗产的管理简单粗暴,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自然资源及很多人文遗产是所有人民共同的财富,很多投资者及管理者只注重眼前利益,做出的诸多短视行为,对全民福利的增加有弊无利。

景区居民质量下降。近年来,旅游的发展与兴盛导致很多旅游景点交通拥堵情况严重,市民出行受阻,同时景区周边地区经常出现物价上涨、资源紧缺等情况,对景区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困扰。旅游产业出发点本是实现经济增长,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但由于旅游管理水平的发展滞后于现在人们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反而给社会带来负的效益,损害了当地居民的福利。

未注重全民福利的实现。现阶段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地区发展差异较明显,收入分配不甚合理,造成贫富差距较大。实现全民休闲对于现阶段的国情来说还有较长的距离,因此,旅游对于部分人来说还只是一种奢侈品。较大的生活压力使得许多人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实力享受旅游活动。目前,免费向居民开放的景区较少,博物馆、公园等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由经济管理向福利管理转变的现实意义

现代福利经济学认为,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总体福利的最大化,也即剩余价值最大化。经济发展是福利实现的基础,但是一个产业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仅取决于其产出与效率,更取决于其对社会福利的积极影响。现在,随着建设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已不单纯是一项经济活动,它能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沟通交流,极大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巨大的积极影响,是体现国民福利的重要指标。

因此,如何增加社会总体福利,使旅游产业更好地为提高国民生活素质服务,成为现在旅游公共管理的重要研究方向。发展旅游的目的已从最初的服务外交,到发展经济,变成现在的增加社会总体福利。虽然目前促进经济发展仍然是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旅游管理的价值导向也不可避免地仍以经济目的为主,但是随着和谐社会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入渗透,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模式,能将旅游的经济目的和事业功能结合,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功能,增强国家“软实力”,使旅游产业在拉动经济的同时增加国民福利。

新兴福利观的出现影响着人们对旅游管理价值取向的诉求,人们不再仅仅关注旅游给经济带来的推动作用,而在更大程度上将目光投向旅游为人们带来的其他影响,如实现公平、快乐、健康、幸福等。因此,我们在进行旅游管理时,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将经济、文化、自然与旅游管理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将旅游管理工作融入社会、经济、文化、自然与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站在更广阔的层面来看待旅游管理,实现旅游管理从经济管理向福利管理的渐进,旅游管理的价值取向逐渐由经济管理过渡到福利管理。

以福利管理为导向的旅游管理就是要从提高经济效益、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满足旅游者及当地居民的需求从而增加社会总体利益为出发点,以统筹区域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环境目标为立足点,以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方面取得平衡为手段,来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全民福利最大化的目标。这种价值导向将旅游看作国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强调每个人对权利拥有的公平性。国家应保障国民公平地得到旅游的机会。它倡导政府、企业及个人的合作,对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福利旅游发展现状

由于发达国家的旅游业起步较早,福利制度也相对比较完善,以福利管理为价值导向的发展方式已深入人心,因此其福利旅游的发展值得我国吸收借鉴。

欧洲国家的福利制度在全世界是较为先进的,以瑞士为例,20世纪三十年代政府就创立了瑞士旅行金库,来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旅游补贴,降低旅游门槛,增加旅游机会。人们可以利用瑞士旅行金库发行的支票外出旅行并分期付款偿还,同时其提供着数百家优质低价的旅馆,极大地降低了旅游成本。法国主要通过发行旅游券的方式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旅游机会。旅游券制度强调受惠人与雇主共同参与,政府作为保障方,以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为员工提供更多旅游机会。奥地利主要以法律政策规定公民每年必须有两个月的带薪假期,且在休假期间雇主向员工支付的薪资是平时的两倍。在亚洲地区,旅游业发展较成熟的当属日本。日本的福利旅游主要以日本观光审议委员会福利旅游研究会为主体,由国家承担建设各种旅游设施,从经费支持和政策支持多方面为国民旅游提供便利。

目前,随着国内消费观念及福利观的转变,福利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政府已经出台部分政策保证国民福利的供给,如规定带薪假期政策,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修建福利性旅游设施,向市民提供免费开放的景区,鼓励全民旅游的普及发展等。很多企业也经常发放旅游福利卡,组织员工团体旅游,这已经是企业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大量问卷调查显示,旅游奖励作为现代企业福利的新宠,比发奖金更能激励员工士气,而且这种奖励方式缓解员工压力,加强了员工之间的交流联系,增加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福利旅游在国外发展比较成熟,作为一个成熟的产业,除政府、旅游机构外,还有很多其他机构参与到旅游管理的策划、设计、宣传上来,如各种策划公司及公关公司等。目前福利旅游在中国的研究还比较匮乏,旅行社作为开展旅游工作的主力军,并没有很好的机会和其他机构配合。同时,政府的各项立法、基础建设工作以及对福利旅游观念的引导推广力度也有待加强,企业对福利旅游的参与度中还亟需提高。总而言之,要彻底转变旅游管理的价值导向,使其向以增加国民福利为目的的方向发展,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在目前来看还是一项长远艰巨的任务。

积极发展福利管理的建议

(一)政府方面

第一,国家应当立法规定员工具有带薪休假的权利,在税收方面,对实施旅游福利的企业进行税收减免,鼓励企业对员工以旅游的方式发放福利;同时,对个人所得税旅游进行扣减,降低旅游成本。第二,由政府承担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旅游服务设施如城市公园、博物馆等的建设,实现更多旅游景点向市民免费开放,保证低收入群体的旅游权利。第三,由政府向旅游景点进行补贴,使部分旅游项目由经营性质变为福利性质,从而降低公民的旅游成本,保证旅游福利的实现。

(二)企业方面

企业作为旅游福利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其重要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认识到企业福利对于员工积极性的作用,而奖励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模式逐渐受到企业的青睐。奖励旅游是以企业组织或委托其他机构组织,以福利方式向员工提供旅游机会的奖励机制,种类包括:商务会议旅游、海外教育训练、奖励对公司运营及业绩增长有功人员。奖励旅游和现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式,现金是一种纯粹物质的奖励,而奖励旅游,能给员工带来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荣誉感、归宿感。调查表明,企业发放旅游福利比单纯发放奖金更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从提高企业竞争力并增加国民福利的角度出发,企业应该寻求更为多元化的方式参与到福利旅游的管理中。

(三)旅游景点方面

首先,在定价问题上,应当以福利管理引导定价策略从福利管理的导向制定定价策略,主要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既要保证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又要保证剩余价值最大化,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保证部分低收入群体也能公平地享受旅游的权利。

其次,重视景区循环经济发展,系统考虑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各种影响,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到旅游管理中,大力发展绿色旅游、生态旅游、替代旅游等新型环保旅游,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服务、绿色消费,形成一个集成化的绿色旅游产业链管理运行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实现旅游业与自然和谐发展。

最后,应当关注景区居民生活质量,加强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推动旅游业从流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引导。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引导游客注意保护景区环境,对各种文化遗产能自发地爱护尊重。

结论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闲暇时间增加,大众旅游逐渐普及,在社会福利理念深入发展下,旅游的福利性特征被人们日渐重视。人们不仅追求旅游的经济效益,更强调旅游作为国民福利重要组成部分给社会福利带来的积极影响。对于旅游管理的价值导向,也逐渐从经济管理转变为福利管理,这体现了在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公民福利的公平获取。在今后的发展中,政府、企业以及旅游机构和游客应当共同努力,提高旅游管理的建设,争取将旅游管理给社会总体福利带来的增值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薛盈盈.休闲视角下旅游福利的发展态势及实现路经研究[D].南昌大学,2010

2.张海霞,汪宇明.基于旅游发展价值取向转移的旅游规划[J].旅游学刊,2009(4)

3.韩雪.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

4.杨军.从经济管理向福利管理渐进:旅游管理新取向.中国旅游报,2007.2

第3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改革,职工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职工已不再满足于“填鸭式”枯燥无味的理论灌输,不大容易接受先前的单向线性传播方式。也就是说,在新的形势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课题,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改进和创新方法,那就是如何强化和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双边关系”,使政工干部和企业职工达到互动双赢的默契态势,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和谐发展。什么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双边关系”,通俗地说就是双向交流型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又称主客体互动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它是相对于单向、静态而言的一种以职工为本,政工干部和职工双向互动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其特征就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要互相尊重对方,换位思考,以心换心,双向互动,主体和客体地位平等,教育信息是双向流动的,主体要十分重视客体的信息反馈,从而增强互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要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双边关系”的正常化,首先要改变单向线性的思维方式。在观念上实现政工干部与职工的互动,前提是要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企业职工双方同置于一个交流平台上,摆放在一个平等的教育接受层面,政工干部要摆脱过去传统的居高临下式的、我说你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要以企业职工为中心,突出职工的发展,发掘职工的潜能,调动职工的欲望。长期以来,不少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比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方法,也就是政工干部向职工灌输传播一些思想教育内容,职工单向接受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政工干部和职工之间呈现着简单明了的单向关系。但灌输方式有一个基本前提,政工干部的政治觉悟、政策理论水平和思想意识必须明显高于职工。而现代社会由于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人们对信息获取形式的改变,很多情况下会出现职工对知识和信息的把握在量上以至于质上超过政工干部,并在时间上领先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情况。因此,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一般性的灌输和说教已经难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政工干部和职工之间的关系也由单向式教育发展成为互动式交流。所以,在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本着理解职工、尊重职工、发展职工、提高职工的愿望,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企业职工双方平等交流,从而使双方在思想理念上能够进入平等交流的最佳状态,进而使企业职工顺利接受政工干部的思想观点。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政工干部与职工双边活动的过程,所以,政工干部要有强烈的情感意识和心动观念,正确地操作情感,注重和职工心灵与情感上的互动,以人为本,攻心为上,彻底转变“一相情愿式”的单向思维方式和灌输方法,在双边互动中优化人际关系。

二、要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双边关系”的正常化,必须充分发挥政工干部和职工的两个主体作用。所谓两个主体作用,就是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要培育造就政工干部和企业职工两个主体,一是尊重政工干部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导作用;二是尊重企业职工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并始终把培养企业职工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的主体性,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和目标。但是,在一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长期存在着政工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这样一种片面的陈规陋习,往往是视政工干部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唯一主体,忽视职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这种片面的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观,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命令主义、强制压服和单向注入等倾向,严重地挫伤和压抑了受职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新的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确立政工干部和企业职工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职工总是依据自己的思想基础、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内在需要,能动地对政工干部传输的信息分析评价,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加工、改造和选择,最后为己所用。在这个基础上,职工又总是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能动地影响着政工干部的认识、情绪和活动。尤其是当发现自己的思想与政工干部的思想发生矛盾时,总要申述自己的见解和理由,力图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乃至改变政工干部的思想。因此,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在充分发挥政工干部的主体作用的同时,着力启发和引导职工的主体性,使之能够以主体的姿态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活动,主动接受教育和开展自我教育,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和企业发展要求培育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要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双边关系”的正常化,必须坚持政工干部和企业职工互补的理念。因为互补才能互动,互动才能引起政工干部和职工双方感情上的共鸣共振,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单边主义倾向和单向线性传播状态,才能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坚持政工干部和企业职工互补的理念,首先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给企业职工传递急需的信息,补充所需要的精神食粮。饥渴难耐的跋涉者急需的是水和干粮,冰天雪地中的探索者最需要的是棉衣。如果你能急其所急、雪中送炭,他就会很乐意地接受你、感激你。反之,你不能给予他们所急需的,就会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所以,企业政工干部必须针对不同职工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运用谈心交心、家庭走访等形式,了解职工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切实把准他们的思想脉搏,把职工所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二是“因材施教”,从不同职工的文化水平、思想素质、个性特征等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方法,运用不同的手段来开展工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三是“对症下药”,解决现实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很多,有思想方面的、心理方面的、物质方面的等等,这些问题往往又会因人而异。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意把握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增强“针对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影剧院

第4篇

[论文摘要]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从信息管理转向知识管理,将承担起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重任,致力于提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以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1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

1.1信息

信息管理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首先提出来的。美国东北大学的E.M.Trauth认为:信息管理分为3个不同的技术领域,即数据库管理、记录管理、数据处理管理。通常将这3个领域称为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的概念又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狭义上讲,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即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加工、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的目标;从广义上讲,信息管理的对象不只是信息,还包括与信息有关的人、机构、设备、环境等。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信息管理是利用信息资源的基础,是信息经济的起点。图书馆通过对信息的搜集、检索、组织和传播,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存储到传播和利用,从宏观上实现馆际之间的信息资源协调与共享管理,方便人们能够在特定时间获取所需要的特定信息。

1.2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信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的,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从结构上看,它可分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信息管理两个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知识管理思想第一次将信息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共同作为关注的对象,并且特别关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与仅仅关注于物、技术、事物的传统管理方式完全不同。知识管理的本质特征就是把人作为第一要素加以重视。著名的知识学教授IrujjroNonaka曾说:“只有人类才能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无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多大,它们终究不过是人类的一种工具”。可见,人既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又是知识的载体,因此说对人的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具体而言,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将人看作是最重要的资源的现代管理思想,其管理模式就是“以事就人”,以人为主,旨在使人适其所,人尽其才,使组织的成长配合个人能力的发展,使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有机地统一,它反映的是“人才决定企业前途”的经营理念。

(2)信息和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第一,信息是知识创新的前提,知识只有通过信息载体的流动才能产生价值。知识是人脑的产物,是在信息基础上通过人脑的

思维和重新整合才得以形成,正如国外学者Churchman所定义的;如果把知识看成是信息的集合,则无异于剥夺了其最核心的部分,知识存在于人而不是信息集合中,知识是人对一系列相关信息所产生的反应。第二,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工具。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传播广度都有极大的提高。同时,现代技术的应用也为信息的广泛传播和有序化管理提供了最大的便利。这使知识管理中所必须具备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

(3)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以现有知识为基础,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以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最恰当的人,使他们能做出最恰当的决策。

2图书馆从信息管理转向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在信息时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是以提供一次、二次文献为主,是基于用户简单提问和基于文献物理获取的服务,为用户克服因信息分散而造成的检索困难提供索引指南,提供文献的线索或单个的文献实物。信息管理主要围绕信息的组织、检索和传递展开,管理的内容仅局限于对信息的管理,而忽视对“人”的管理。信息技术成为整个管理的核心,它在信息的搜集、检索、组织与传播和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同用户群体的知识需求各不相同,图书馆的知识信息资源体系的内容也各具特色。用户特定的知识需求还决定了图书馆的类型和性质,即图书馆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活动中,始终是以用户群体的知识需求为对象的,类型的划分也是以用户和其目标或功能等为重要基础的。不同类型的图书馆

体现不同用户群体的知识需求,图书馆本身具有激发用户知识需求的功能,图书馆的管理活动对用户知识需求具有促进或制约作用。

(2)图书馆的发展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它通过开展相应的管理活动服务于社会的用户群体,满足用户各方面的知识需求,而作为图书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用户及其知识需求对图书馆管理活动的开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中对与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知识需求越来越强烈,需求量愈来愈大。这种知识需求对此阶段的图书馆管理影响巨大,表现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系统理论、信息资源管理等理论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于图书馆馆藏信息的收集、处理、检索和传递;突出馆藏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应用。所有这一切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极大影响,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教育和情报等职能,突出了图书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正是因为图书馆在信息管理阶段的发展,为图书馆进入知识管理阶段创造了重要条件。显然,人们的需求变化对搜集、处理、传播和提供信息服务为己任的图书馆向知识管理过渡起着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图书馆必须实施先进的知识管理方式来满足用户群体的这种需求。

(3)在知识经济社会,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广泛化、综合性、深度化、时效化和专门化的特点,部分用户的需求趋向专深,对信息的需求更具个性化。而知识管理更侧重于对新知识的生产、创造,通过对知识的管理,抛弃了信息管理中被动处理信息资源的工作模式,它与用户的知识交流、共享、创新和应用的全过程相融合,从而成为用户知识创新的核心推动力,给科研、生产工作带来新的活力。知识管理过程中的知识服务不只局限于利用片面的信息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是从用户的目标和环境出发,以面向解决方案为重点,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系统分析,根据个人、群体或机构千差万别的特殊需求提供从知识捕获、析取、重组、创新、集成到应用的全程一体化服务。将分散在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加以集成,从中提炼出对用户的研究、开发与创新有用的知识精品”供其使用,提高知识的获取和实施效率,使得知识管理与服务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将知识管理从理论变成了实践。

3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实施知识管理的内容及策略

目前政府的知识管理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1997年在多伦多召开的主题为“知识与发展”的国际会议上,成立了包括60个国际组织在内的“世界知识合作联盟”,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也申请加入。这说明,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活动已融入整个社会知识管理系统,并得到了社会认可。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又将承担起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重任,致力于提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以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3.1图书馆应该形成一种上下级一致,平等交流、知识共享的气氛,才能便于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3.1.1设立知识主管CKO和信息主管CIO

知识主管由馆长担任,负责图书馆知识管理目标,计划和措施的制定,监督知识管理的实施。信息主管可由精通业务的信息专家担任,负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3.1.2调整图书馆结构

从传统的纵向等级结构转向扁平型网状结构。根据工作性质设立各种类型的业务主管,取消行政级别。馆内各部门、各成员对知识资源的占有和交流是平等的。

3.1.3建立一个有利于激发馆员创造力和知识发挥的奖励竞争机制。

3.2信息资源管理,建立知识仓库,创建知识共享体系

在21世纪,图书馆将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馆内各种信息资源,有效发挥知识导航的功能,成为馆内服务与网上服务相结合的高度现代化的知识网络,图书馆将成为社会的知识中心。

3.2.1资源数字化

在资源建设方面,图书馆将更加重视知识管理在资源配置中的应用。图书馆发展的重心移向网络,开发网上信息的描述、管理和服务技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更多的特色资源和常用资源数字化,通过数据的应用和普及,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研究,使之更加有序化,最终形成知识仓库,供用户决策使用。

“馆藏资源数字化”和“社会资源馆藏化”的有机揉合并优化,构成了知识经济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两个重要内容。“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将本馆已入藏的非电子化文献数字化,包括书目数据库建设,特色数据库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各种载体文献全文数字化。因此,图书馆资源既有一次文献,又有二、三次文献。“社会资源馆藏化”是指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使之有序化,最终形成知识库,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为用户提供最直接,最高效率的知识信息服务。在网络环境中,可存取的信息资源是未来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

3.2.2馆藏虚拟化

图书馆资源的概念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不拘泥于自身的馆藏,可将其他图书馆的资源作为自身可以取用的资源既虚拟馆藏。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图书馆的信息搜索技术的优势,以海量信息中获取读者所需的有效信息,向读者提供时效性报务,极大地拓展了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潜力。

3.2.3服务产业化

第5篇

关键词:送变电工程 施工项目 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163-01

1 送变动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构成

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是指进行施工的企业将施工项目的工程作为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对象,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将所有的生产资料的耗费、劳动者的工时费以及机械成本的消耗等一切生产费用的总和进行管理与控制的过程。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构成主要有:生产所消耗的主要施工材料、各种消耗的构件和附件、各辅助材料、各种周转材料的费用、租赁机械设备的费用、支付给劳动生产者的工资、奖金以及工程项目部进行组织和施工管理所消耗的费用。将施工项目成本按照经济性质划分,可以分为直接成本、银杏成本、场地征用费及清理费。银杏成表示指不确定性的,如突发性的难以预料的消耗;直接成本就是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等组织施工产生的成本消耗;场地征用及清理费则是指土地征用费、拆除清理费以及旧有设施的迁移补偿费等。

2 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分析

进行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可以说成本控制的原则是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构建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体系的重要准则,也是进行成本控制活动的准则。成本控制基本原则是在长期的工程项目和成本控制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并且根据社会环境以及成本控制的客观要求不断的发展。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全面原则,也就是要求对成本控制进行全过程的、全方位的控制,将所有经济活动都纳入成本控制的范畴;节约原则,也就是无论是材料费、人工费,还是机械费都必须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约使用;重要性原则,也就是说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生存发展意义深远;整体性原则,要将送变电施工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各个环节纳入到一个有系统的整体,进行整体性的成本控制与管理;系统性原则,一贯性原则,也就是要对成本控制进行系统性的控制,一贯性的控制,不是暂时性的,而是全过程的控制。

3 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的控制措施

3.1 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经济措施

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经济措施主要是指施工过程中的人工费的控制与管理;材料费的控制与管理以及机械费的控制与管理。项目经理部是进行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控制与管理的中心,必须切实的编制好各类资金的使用方案与方案,制定好成本控制的总体目标,将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加强风险分析,做好潜在风险的防范措施。在具体的成本控制计划执行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等各项费用的控制,并且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及时的、准确的核算与记录,及时落实业主签证和结算工程款。

3.2 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是送变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措施,科学的进行组织成本控制的主体,将一切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纳入到成本控制的范畴中,每一个人的树立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并且从自我做起,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首先,项目经理作为送变电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和第一人,必须加强对项目部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全面的组织,对施工过程中的盈亏情况及时的掌握,及时的分析,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迅速的采取有效的对策。其次,工程技术部是进行送变电施工工程施工技术、施工进度管理的责任部门,必须在保证送变电施工工程质量、按时完成任务的情况下采用降低消耗,节约成本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以加强成本的控制。再次,负责订购材料工作的经营部,必须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项目预算和结算控制。最后,财务部主要是负责送变电施工项目财务收支情况的管理工作,必须合理的调动资金,促进资金的流通,提高有效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3.3 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是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之一,所谓技术措施就是指科学制定施工方案,保证施工方案科学、合理、先进、经济,从而实现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目的。这些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顺序和流程;科学选用施工机械;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工作效益高、耗能少、经济效益好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根据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充分利用现有的地理自然等方面的条件,因地制宜,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运输成本,降低施工成本。

3.4 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合同措施

合同措施是加强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措施。所谓合同措施就是指通过合同条款规定的方式进行成本控制,将成本控制与管理贯穿于整个合同期间,从合同的谈判到合同最终结束的全过程都必须贯彻执行。在施工合同条款和规定中必须充分的将一切可能影响到施工成本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都考虑在内,尤其是对于一些可能潜在的成本控制风险,必须切实的做好规划,制定好必要的对抗风险的措施,在整个合同执行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各方合同执行的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履行自己的合同条款,避免被对方案赔。

4 结论

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是送变电施工项目的重要管理项目。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又和一般的施工项目不一样,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需要切实保障质量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送变动工程的成本控制同样重要。可以说,成本控制与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加强送变动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节约成本,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将成本控制在预定目标之内,是目前送变动施工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顾卫国.送变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

第6篇

〔关键词〕舞蹈编导相关学科知识需求

一、舞蹈编导吸取文学作品“养分”

舞蹈编导在创作前时常会以文学作品为题材进行舞蹈作品构思,或是借鉴文学作品结构来创作戏剧式舞蹈结构作品,从而挖掘舞蹈作品深层内涵及亮点,让观众通过舞蹈动作、造型等舞蹈语汇对文学作品产生更多的联想与想象。

1、以文学作品为构思题材创作舞蹈作品

舞蹈编导创作舞蹈作品首先要进行编写舞蹈剧本或者构思舞蹈。古往今来,一些中外优秀的舞蹈作品是以著名的文学作品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如舞剧《繁漪》,它是以现代杰出剧作家先生创作的经典文学作品《雷雨》为题材进行创编的。苏联芭蕾舞编导彼季帕的经典芭蕾舞剧作品《堂吉诃德》是以西班牙著名的作家塞万提斯的文学作品《堂吉诃德》改编的。还有大量的舞蹈优秀作品都是以文学著作为题材的,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秋瑾》、《孔乙己》、《满江红》等。

2、借鉴文学作品结构创作戏剧式舞蹈结构作品

戏剧式舞蹈结构是由于舞蹈借助了戏剧、文学的戏剧式结构而得名,它在舞蹈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不少优秀的舞蹈作品都是采用这种舞蹈结构形式,如我国经典舞剧作品《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宝莲灯》、《小刀会》等。

二、舞蹈编导应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一定要有好的音乐衬托。从音乐曲式分析中可见,音乐结构与舞蹈结构是相符的。作曲中运用的技法,比如重复、模进、卡农、多声部等,也可作为舞蹈创编技法。可见,舞蹈编导音乐素养越好,对舞蹈作品创作越有利,编舞技法娴熟的舞蹈编导必定对音乐有相当的掌控能力。

我国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编创就是从音乐开始的,它采用了电影中的娘子军连连歌,这首歌曲至今广为流传,它贯穿运用于舞剧当中,生动地写照了娘子军战士的光辉形象,而舞剧中琼花、洪常青、南霸天主要人物的主题音乐决定着舞剧的成败。主题音乐为舞蹈编导创编舞蹈形象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灵感,并促进了舞蹈情节变化发展并形成,使之成为经典传承下去。我国经典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音乐曲目《红头绳》也是如此。世界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白天鹅主题”曲用双簧管及弦乐奏出,舞蹈编导通过对音乐的理解编创的舞蹈语汇充分地展现了“白天鹅”孤傲、优雅的形象。白天鹅与王子双人舞时,采用的是大、小提琴的重奏,促使舞蹈片段中两者的舞蹈动作产生了交相辉映的感觉。《四小天鹅舞曲》节奏欢快活泼、富有弹性,生动地刻画了天鹅们活泼可爱的形象。而舞剧《天鹅湖》并不是一气呵成地成为经典传世之作的,最初版本的舞蹈编导列津格尔因没能理解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意图而导致最初的版本以失败而告终,而经典版本的舞蹈编导伊凡诺夫是一位具有非常罕见的乐感的舞蹈编导,他能敏锐地捕捉住音乐的主题情感,使得他创编的芭蕾舞剧《天鹅湖》成为经典流传至今。由此可见,舞蹈编导的音乐素养直接影响着其创编舞蹈作品的水准,提高舞蹈编导的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三、舞蹈编导对雕塑、绘画艺术等美术学科进行研究

我们常说舞蹈是“活的雕塑”、“动的绘画”,这道出了这两种艺术门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舞蹈的造型性是舞蹈动作形成美感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包括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和舞蹈队形画面构图。而人体雕塑和绘画中的构图必须是经过提炼和美化的最生动、最鲜明、最具有概括性和典型性的动作和姿态。因此,舞蹈编导在生活积累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鉴赏人体雕塑以及绘画作品构图,这对我们的舞蹈编导在创作过程中不但能起到启示的作用,而且能使其精准地创编每一个舞蹈构图,甚至让舞蹈作品的造型成为经典、百世流传。

一个舞蹈编导舞蹈构图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舞蹈作品的水平与表现力,加强舞蹈编导的构图能力是每一个舞蹈编导提高创作水平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因此,在舞蹈创作时,舞蹈编导可以借鉴雕塑、绘画艺术的构图原理进一步把握好舞蹈作品造型性的艺术特点。一些经典的舞蹈作品是以雕塑、绘画艺术为构思题材进行创作的。如我国优秀的经典舞蹈作品《丝路花雨》、《敦煌彩塑》以及北京舞蹈学院的“敦煌壁画伎乐天”都是以著名的敦煌壁画中五百多幅婀娜多姿的体态和“伎乐飞天”的舞蹈造型构图从中获取灵感的。再如多贝瓦创作的世界经典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最初的构想就是出自于一幅名不见经传的风俗画。另外,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后期服饰道具制作、舞台灯光、舞台布景等跟美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舞蹈编导加强对雕塑、绘画艺术等美术知识的研究与学习,对其创编舞蹈作品很有帮助。

四、舞蹈编导对影视作品、戏曲的借鉴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舞蹈编导借鉴影视作品创作的舞蹈作品层出不穷,舞蹈作品与电影、电视结合得越来越广泛,使得舞蹈编创作品进入了一个具有意境的境地。如近来的大型舞剧《恰同学少年》的结构剧情就源自于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青年舞蹈编导吴庆东说:“我以电视剧的故事及人物进行舞剧化的改编,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及人物刻画。”所以说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给其同名舞剧的编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又如被世界舞坛誉为“东方旗袍芭蕾”的经典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根据同名电影改编而成的,在舞蹈作品中设计的舞美、灯光等烘托意境的方式也借鉴了电影中的表现手法,舞蹈作品通过人体动作的方式表达,使舞蹈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效果更具渲染力。

而作为中国古典舞“前身”的戏曲不仅为舞蹈编导创编舞蹈作品提供了素材,还为舞蹈编导设计舞蹈动作提供了“原料”。如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辽宁歌舞团编创的舞剧《梅兰芳》以舞蹈语言的方式展现了梅兰芳大师一生对艺术追求的态度,同时也融入了戏曲的美感与神韵。又如由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出品的舞剧《粉墨春秋》通过借鉴中国戏曲及山西地方戏曲的形式,运用现代的思维和视觉创意,实现了用舞蹈语汇来表现“中国戏曲人生”。

五、舞蹈编导对心理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了解

舞蹈编导构思舞蹈作品需要“创作灵感”,它是一部舞蹈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创作灵感”通过感知、感知转变及实现艺术感觉三个层面的人的心理方面来体现。感知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舞蹈感觉”,即心理学中的感知觉。感知转变即“自我感觉”,这是舞蹈编导在创作中的选择,包括题材的选择、主题的选择等等。通过心理层面的感知及感知转变最后才能实现艺术感觉,形成舞蹈作品的创作动机。

第7篇

在单反相机的基础上,索尼数码单电相机以半透镜代替反光板,在保持单反相机性能、沿用α镜头等附件系统的同时,真正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梦想,开启了专业相机领域的又一轮变革。在短短的两年内,索尼已拥有包括α77、α65、α55、α35、α33在内的五款数码单电相机,成功完成从入门到中端专业应用的产品线布局,初具规模。据第三方数据统计显示,索尼α系统数码单电相机的市场份额正在迅速扩大,这也意味着索尼α系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采用半透镜 改变的不仅仅是机身结构

与数码单反相机相比,索尼数码单电相机没有传统的结构略显复杂的反光板设计,象征单反相机专业水准的五棱镜(入门级产品均采用五面镜技术)也随之被取消,而是直接利用CMOS成像元件成像后通过LCD和EVF取景,这也是索尼将之称为“单电相机”的根源所在。

光学和机械技术的亲密合作诞生了相机,但让它们走向大众和更专业化应用的却是电子技术。在如今的数码影像时代,电子技术更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带来比光学技术更具想象力的应用。作为消费类电子产业巨头,索尼产品线跨越了数码影像、移动计算、电子通讯、电影、电视机、电池等众多领域,让它能够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较其他传统相机厂商更了解用户拍摄数码影像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不断将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到相机领域,从而能够率先推出单电相机。

事实证明直接采用实时取景的方式很符合大部分用户(尤其是大众用户)的拍摄习惯。即便对于专业用户来说,电子取景器+LCD这种更为直观、方便的方式也并非不能接受,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改变其拍摄习惯。从这个角度来说,相对单反相机,数码单电相机是相机结构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它们将在今后并驾齐驱,共同满足广大摄影爱好者的需求。

反光板是个桎梏半透镜更具优势

与数码单反相机相比,数码单电相机采用的半透镜技术不仅仅是改变了取景的光路变化,也在拍摄性能及应用上带来了更巨大的优势。

1 减轻机身重量、降低拍摄噪音、减小机震。与结构复杂的反光板相比,固定于镜头卡口后方的半透镜可谓简单至极,不必在按下快门的同时弹起、落下,从而大大降低拍摄噪音、减小机震,这在弱光环境下拍摄极为有用,有利于获得更高的画质,出片率更高。

2 不亚于单反相机的高速实时自动对焦性能――不仅是拍照,动态影像拍摄也可以!半透镜的存在,最大的目的就是为反射光线至相位对焦和测光模块,从而获得与单反相机差不多的自动对焦自动测光性能,而不必如反光板需要将取景和对焦、测光光路分开,不仅简化了结构,也使单电相机能够在实时取景状态下,随时获得高速自动对焦性能。特别是在高清动态影像拍摄方面,大大提升了相机自动跟焦的能力,这一点甚至已经超越了专业摄像机,尤其适用于跟拍孩子、追拍野生动物等。

3 实现更高的连拍速度,甚至超越了最顶级的数码单反相机。反光板是个复杂的机构,它跟整个拍摄系统是联动的,在拍摄中需要不断地升起、落下,让它成为了单反相机中较为脆弱的部件,而且它始终是种机械结构,运动速度有限,从而限制了单反相机的连拍速度。而半透镜则没有这种限制,只需提升机械快门的速度和单电相机的数据处理速度即可,这也是α77能够实现超越最专业单反相机的12fps连拍性能的原因所在――在连拍过程中,没有反光板升起、落下对光路的改变,用户就可以随时监控画面,而不会如通过光学取景器会看到黑屏的现象。

4 更为智能化的拍摄应用。在随时实时取景状态下,单电相机不但可以保持单反相机的性能,还能如小DC一般进行智能应用。索尼就专门为单电相机提供了扫描全景、手持夜景、背光HDR及多种照片效果等,现在a77还提供了3D拍摄模式,这都是目前的单反相机无法做到的。

EVF抗衡OVF 直观更重要

数码单电相机以根具创新性的半透镜结构取代反光镜,OVF(光学取景器)也随之变为EVF(电子取景器)。单反相机的用户们也许会认为OVF明亮而自然,但这样取景拍摄后的画面却往往需要摄影师在显示屏上进行确认。单电相机应用半透镜技术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所见即所得”!

在最新的α77/α65上,索尼为其搭载了采用高达236万有效像素的XGA OLED Tru,Finder电子取景器――使取景画面清晰明亮的同时减少画面的拖影,拥有比OVF更薄的厚度和3313。的宽广视角和明亮的100%视野率(EVF基本上部拥有此视野率,而OVF则大都不是),真正做到了即时照片取景、拍摄参数调整及照片回看三大步骤一步到位。

或许你会认为,单电相机的显示系统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会更耗电。但我们来看看α77,充满电后500张照片的电池续航力足以媲美任何中端单反相机,如果采用搭载两块FM500H锂电池的竖拍手柄续航时间会更长,完全不值得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