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0:50:36
序论:在您撰写早产儿护理要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所谓的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 w的新生儿,他们的体重一般都在2.5kg以下。当前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早产儿或者是婴儿出生体重非常低。根据其相关的资料可知,早产儿在所有新生儿死亡中所占的比例已经高达44.6%~68%,而早期的新生儿其新生死亡高达65%~84%。因此,出生的日龄越小、出生的体重越低的新生儿,死亡率越高。笔者依据多年的临床与带教经验,现将早产儿的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1 保暖
对于早产儿而言,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尚处于发育不成熟阶段,棕色脂肪很少,而产热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其体表面积相对来说比较大,皮下的脂肪比较薄,因此更容易出现低体温与寒冷损伤综合征。所以,保暖是早产儿最关键的护理措施。
1.1环境 早产儿的病室中应该装有空调,能够保持恒温恒湿。早产儿的病室中其温度维持在24~26℃,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
1.2暖箱 如果早产儿的体重小于2000g,就应该尽早的将早产儿放在已经预热好的暖箱中进行保暖。而暖箱的温度则是依据其早产儿的体重与出生的日龄来确定。早产儿的体温需要每隔1 h进行1次测量,依据早产儿体温来调节暖箱的温度[1]。如果体温基本正常之后,可以每隔4 h再测量1次体温。根据其相关的研究表明,原来的暖箱设备作为基础,添加一些鸟巢状的毛巾圈与浴巾罩,将其模拟成类似子宫的环境,可以更好的降低早产儿对能量的消耗。有利于其体重的增长,降低其伤残率。
1.3其他 对于体重低于2kg的早产儿,可以给其佩戴头帽、襁褓保暖。如果在暴露的条件下操作时,应该选在红外辐射的床上进行。接触早产儿的一切东西,包括工作人员的手、听诊器都需要保持温暖。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注重对患儿实行人性化的关怀。在护理过程中为患儿创造一个温暖的居家环境,使其得到关爱。
2 维持其有效的呼吸
早产儿的呼吸中枢一般发育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呼吸不规则,经常会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如果早产儿的胎龄低于35 w,其肺部会缺乏表面的活性物质,容易引起新生儿出现肺的透明膜病,早产儿的胎龄越小,其发病的概率就越大。对于早产儿而言,窒息与肺透明膜病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2.1 早产儿要求其为头高脚低的仰卧,通过重力的作用减少胃中出现返流与溢奶现象的发生。早产儿的头偏向一侧,能够避免误吸呕吐物而造成的窒息。
2.2保持早产儿呼吸畅通 早产儿需要专人进行看护,护士应该经常检查其口鼻腔是否保持通畅,要及时的将口鼻腔中的分泌物清除干净,并及时的吸痰。若有鼻痂,可以使用1滴温水将其润湿,待其软化后使用干净的棉签弄出来[2]。
2.3吸氧 如果早产儿有缺氧的表现,需要给予及时的吸氧。通常情况下,吸氧的方式有鼻导管、气管插管以及面罩等等,吸入的氧气应该对其进行加温与湿化。一旦缺氧的症状有了改观,应该立即停止使用,注意防止出现氧中毒。
3 预防感染
基于早产儿的非特异性与特异性的免疫功能都比较差,主要表现在其皮肤非常的娇嫩,屏障功能低,体液细胞的免疫功能不够完善,容易出现各种感染,严重的感染也常常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因素之一。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注重对早产儿妈妈实行人性化的关怀,帮助早产儿妈妈消除恐惧和焦虑的情绪。用人性化的服务态度开展护理工作。
3.1环境 早产儿的病室应该严格的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应该相对固定。一旦出现了呼吸道的感染,就应该及时的将其调离早产儿室。早产儿室中的医疗器械要做定期的更换与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3.2无菌操作 工作人员一定要强化其无菌操作的概念,进入早产儿室都要及时的佩戴帽子与口罩,穿上隔离衣,进去之前要洗手,接触早产儿要用快速消毒液擦拭手部。
3.3皮肤黏膜护理 接触早产儿的皮肤,动作要轻柔。在情况良好时,可以每天沐浴一次,保证皮肤的清洁。需要注意的是在护理的时候千万不能污染到早产儿的脐带。
4 科学合理的喂养
因为早产儿的消化酶不够足量,胃酸的分泌比较少。因此很容易造成其消化吸收的功能比较差。因此他们所需要的营养要远比足月儿要多,这就使得早产儿的喂养容易出现问题。
4.1喂养方法 当前还没有比早产的母乳喂养更合适的营养品,所以新生儿的营养学一直在强调要进行母乳喂养。如果不能满足母乳喂养的则以早产儿的培养喂养比较好[3]。
4.2喂养原则 对于体重低于2kg或者是吸吮能力比较差的早产儿,不能采用鼻饲喂养。体重越轻的喂养的次数要多一些。当早产儿的体重高于2kg时,生长状况良好的,可以先喂养温水,然后再过渡到其母乳喂养。一段之间之后,如果消化功能基本成熟,可以依照足月的婴儿进行喂养。
5 结论
对于早产儿护理,还需要做好输液管理、发展性的照顾以及加强对早产儿病情的及时观察。适当的增加早产儿的睡眠时间,增强抵抗力,加快早产儿体重的增长,这样才能够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王晓云.早产儿发育支持性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11:1-2.
早产儿概述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大于28周的新生儿。多数早产儿体重小于2500g,而体重小于1500g的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小于1000g的则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不仅仅是出生时间提前这么简单,根据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规律,不同时期的早产儿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乃至生理功能的不成熟,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患病率及死亡率都较普通新生儿为高。
早产的原因
常见的造成早产的原因及高危因素有:母亲年龄过小(小于20岁);子宫先天畸形、宫颈机能不全;多胎、胎儿畸形、羊水过多导致子宫张力过大;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生殖道炎症如细菌性阴道病、衣原体等;妊娠期急性感染如急性阑尾炎、胃肠炎、肾盂肾炎等;孕妇原有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甲亢等合并症,或者罹患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胆汁淤积症等;孕妇曾有晚期流产(妊娠12-28周)、早产及产伤等病史;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等。
早产儿的特征
早产儿与普通新生儿有相当多的不同之处,除了身体外观方面(肤色胎毛、乳晕乳腺、足底皱褶等),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体温调节困难且不稳定,易产生低体温或发热。
2 抵抗力弱,即使轻微的感染也可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3 呼吸快而浅,并且常有不规则间歇呼吸或呼吸暂停,
4 吸吮及吞咽能力均弱,贲门括约肌松弛,易致呛咳,吐泻及腹胀。
5 对胆红素的结合和排泄不好,其生理性黄疸维持的时间较足月儿为长,而且较重。
6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不全,容易出血。
7 台成蛋白质的功能不好,可因血浆蛋白低下而形成水肿,
8 内环境调节能力较差,容易产生水及酸碱平衡紊乱。
9 中枢未成熟,哭声微弱,活动少,肌张力低下,神经反射也不明显,咳嗽、吮吸,吞咽等反射均差。
早产儿护理的要点
早产儿成熟度越差,因此其并发疾病的发生率也就越高,常见的疾病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视网膜病变,胆红素脑病、贫血、佝偻病、硬肿症等,因此早产儿在护理方面更加需要花心思。
首先,皮肤要勤清洁。很多家长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早产儿体质弱,怕感冒,就给他减少洗澡次数,其实早产儿的皮肤薄,更容易受细菌感染,清洁显得更为重要。清洗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其褶皱部位,屁股每次换完尿布后要及时用清水清洗并擦干。口腔要用凉开水清理,防口腔霉菌感染。
早产儿在喂奶的时候要控制好频率和奶的冲调比例。由于早产儿一般要进ICU,脱离母亲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出院后基本上都是人工喂养或者混合喂养,在住院期间一般由医院为早产儿配置奶粉。用奶瓶喂奶时,孔眼不宜过大,否则乳汁流得太快,易引起呛咳,甚至发生窒息。但孔眼也不宜太小,以免吸奶费力,引起疲劳。吸吮和吞咽能力差的早产儿,可使用套有橡胶管的滴管喂奶。喂完奶后,可让婴儿侧卧,这样即便是吐奶也不容易呛咳,能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关键词】 早产儿; 护理; 存活率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102-01
早产儿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 g,身长在47 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是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由于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对外界生活适应性和抵抗力差等因素,易出现许多危险症状,如低体温、喂养困难、代谢障碍、呼吸暂停、并发感染等各种易患疾病。为了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对胎儿及时实施有效的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密切观察病情,迅速采取抢救措施,实施有计划的整体护理及早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早产儿抢救成功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发展趋势[1]。由于孕期不足,导致早产儿各系统功能的发育不够成熟,因而潜在导致患儿死亡的可能性[2]。如何通过积极的护理,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此问题值得临床关注与重视[3]。本文中笔者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67例早产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研究早产儿的有效护理方法与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67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0例,女67例;胎龄27~36周,平均(31.2±1.8)周;体重1500~2300 g,平均(1853.5±67.59)g。167例早产儿Apgar 1 min评分≤3分4例,4~7分93例,≥8分43例,评分不详27例;合并新生儿窒息31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66例,新生儿湿肺12例,呼吸窘迫综合症3例,多脏器发育不全108例,颅内出血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例,硬肿症2例。临床表现为自主呼吸弱、吮吸能力差、无法自主维持体温。
1.2 方法
167例早产儿均进行积极治疗。常规治疗包括:温箱保暖(控制箱体温度在32 ℃~35 ℃,控制湿度在50%~60%);低流量吸氧;静脉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同时,针对吮吸无力的患儿,采取鼻饲方式进行喂奶;针对出现呼吸暂停的患儿,视严重程度给予触觉刺激、或呼吸兴奋剂刺激。同时,针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护理要点。
2 结果
167例早产儿经过精心的护理,治愈出院113例,占67.66%,自动放弃治疗48例,占28.74%,死亡6例,占3.59%。
3 讨论
在本院针对所收治的167例早产儿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除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以外,还进行了包括体温护理、喂养护理、以及血糖护理在内的相关工作。总结针对早产儿特点的相关护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到早产儿的病情极不稳定,病情反复的可能性极高,因此,要求临床护理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精神状态进行积极的观察。同时,需要针对患儿口腔、鼻腔的分泌粘液进行彻底清除,以确保患者呼吸道的畅通性。若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报告医师。(2)从体温护理的角度上来说,早产儿均放置在温箱当中进行保暖。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健全,因此,将箱体温度在32 ℃~35 ℃,湿度控制在50%~60%。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每日进行3~4次的体温检测。(3)从喂养护理的角度上来说,早产后情况健全的患儿需要尽早的开奶。开奶前可以试喂糖水。喂养中需要对患儿背部进行轻轻的拍打。同时,结合早产儿的不同体重,给予不同的喂奶方案。一般来说,体重越轻的早产儿,单次喂奶量应当越小,但喂养次数需要更加的频繁。通过积极的喂养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早产儿的体重,从而改善预后。(4)从血糖护理的角度上来说,临床研究数据证实,早产儿的空腹血糖大多取值在2.2~7.0 mmol/L[4]。若检测到患儿的血糖水平低于2.8 mmol/L,则需要及时进行血糖护理干预。一般来说,选取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干预治疗,结合患者的耐受度,对输液速度进行有效地调整,以尽早降低患者血糖水平[5]。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进行精心、积极的护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早产儿死亡,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关注。
参考文献
[1]余捷文,金伟.发展性照顾理念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8,15(2):64-65.
[2]董玉红,杨晓存,张君平,等.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早产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3):29-30.
[3]孔祥珍.早期训练和抚触护理对早产儿智能及体格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8-9.
[4]吴丽萍,何仲,韩冬韧,等.信息支持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产后焦虑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297-300.
方法:1例孕30周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孕30周早产儿健康出院。
结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可以提高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孕30周早产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08-01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pretem infant,premature infant)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不足2500g,身长在46cm以下的活产婴儿。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胎龄越小各种反应越差,免疫系统比足月儿差,病死率较高,是足月胎儿的20倍,主要死亡原因是窒息,肺透明膜病、颅内出血和感染。[1]
1临床资料
患儿,男,30周早产,气促、青紫、20分钟。患儿系其母孕30﹢4周因胎膜早破2天顺产出生,体重1500g,Apgar评分1-5-10分钟均为8-9-9分,羊水清,胎盘、脐带无异常。于20分钟前(即生后)出现气促、青紫、,病程中无发热、抽搐、嗜睡,予以吸痰处理,以“30周早产儿”急转入NICU。
2护理要点
2.1注意保暖。早产儿中枢发育不成熟,体温调节功能差,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故外界环境应恒定不宜波动过大。早产儿室温度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55%-65%。体重越轻者,周围环境温度应越接近早产儿体温。一般体重在1500~2000g者,暖箱温度在30℃~32℃;体重在1000~1500g者,暖箱温度在32℃~34℃;体重
2.2预防感染。各种感染的预防对实行保护性隔离,是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①病室保持室内恒温、恒湿及空气新鲜,采用湿式清洁、紫外线消毒、开窗通风等方法每日消毒病室。②床单及使用物品及时更换。③为防止水生菌繁殖,使用闭式暖箱,坚持每周彻底消毒1次,暖箱内的蒸馏水每日更换,每天用消毒液毛巾擦拭暖箱,保证患儿有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④早产儿的皮肤柔嫩,角质层很薄,受压时间过长或受大小便等污物的刺激易破损引起感染。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每天给患儿擦洗1次,尤其注意皮肤皱褶处的清洁,如患儿皮肤上胎脂较多,可用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擦去。坚持每2h翻身1次,并轻轻按摩受压皮肤。⑤每日脐部护理,有炎性分泌物时,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再用75%乙醇擦净。避免大小便污染。⑥尿布潮湿及时更换,每次换尿布时,先用温水擦净,再用护臀膏擦臀部,防止红臀发生。⑦每次接触婴儿前,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消毒双手,感染及带菌者应调离早产儿室工作,避免交叉感染。⑧静脉穿刺前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免引起局部感染。
2.3精心喂养。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因为早产母亲的奶中所含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足月儿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而且早产母亲的奶更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妈妈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喂养孩子,要想办法让孩子吃到母乳,或者想办法让孩子出院后吃到母乳。对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孩子,妈妈要按时挤奶(至少每3h挤一次),然后将挤来的奶喂婴儿。用奶瓶喂奶时,孔眼不宜过大,否则乳汁流得太快,易引起呛咳,甚至发生窒息。但孔眼也不宜太小,以免吸奶费力,引起疲劳。吸吮和吞咽能力差的早产儿,可使用套有橡胶管的滴管喂奶。喂养时要有耐心,喂完奶后,可让婴儿侧卧,这样即便是吐奶也不容易呛咳,能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人性肺炎或窒息。对无法实行母乳喂养的,可选择早产儿配方奶。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并伴有胃排空延迟的患儿常采用持续胃管喂养,在使用该法时,必须保证胃管的正确位置,加强巡回观察,并检查胃残余量。
2.4婴儿抚触。婴儿抚触是通过医护人员或父母对婴儿施以轻柔的。在国内及国外均已被证实可以提高患儿的生长及智力发育,可减少后遗症,缩短住院时间。[3]抚触给孩子带来的触觉上的刺激会在孩子大脑形成一种反射,这时孩子的眼睛、手脚跟着活动起来,当这种脑细胞之间的联系和活动较多时,就促进了孩子智力的发育。还有一个好处是孩子可以减少哭闹,可以更好地睡眠。而腹部的按摩,可以使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抚触要确保房间的温度适当,一般保持在20-30℃,另外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选在宝宝吃饱后1—2h清醒时为佳,不要选在吃饱后、饥饿时或想睡时。
3体会
早产儿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差,由于新生儿在母体内,突然转变为独立生活,机体内外环境在短时间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大变化,兼之各种生活机能尚未成熟,各种外界不良因素都容易影响他们的健康。因此,对早产儿的护理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做到对早产儿进行密切的观察,精心的护理,合理喂养,严格的消毒隔离,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感染,无为患儿提供一个安全有效地环境,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9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84
早产儿在身体发育不完全及生理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 容易因外界环境侵袭而发生各种疾病, 对其成活率及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较大影响[1]。另外, 对初为父母的早产儿家长来说, 其缺乏相应的早产儿护理的相关知识,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早产儿健康。本院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早产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将相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84例早产儿为此次研究对象, 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2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7例, 胎龄31~35周, 平均胎龄(32.14±1.52)周, 体质量1635 ~ 2140 g, 平均体质量(2035.00±17.53)g;观察组男26例, 女16例, 胎龄30 ~ 35周, 平均胎龄(32.23±1.46)周, 体质量1641 ~ 2153 g, 平均体质量(2031.00±16.87)g。两组患者性别、胎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给予出院指导, 叮嘱患儿家长出院后注意事项, 加强早产儿保暖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早产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于入院后发放早产儿健康知识调查问卷, 主要对早产儿家庭经济情况、家长文化程度及早产儿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 后依照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①理论指导:向早产儿家长详细讲解早产儿相关症状及治疗、护理措施, 同时告知其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早产儿护理的重要性。②护理操作示范:出院前由责任护士进行护理示范性操作, 主要包括母乳喂养姿势、新生儿保暖、沐浴、脐部护理及新生儿抚触等, 鼓励早产儿家长参与, 便于其掌握操作要点。③出院指导:出院前对早产儿家长进行护理知识掌握度调查, 并依照调查结果进行出院指导, 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早产儿家长应进行反复讲解及指导, 确保其有效掌握。同时发放早产儿养育手册及相关卡片资料, 做好书面宣教工作。④电话随访:早产儿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 详细了解早产儿出院健康状况, 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咨询服务, 并叮嘱其按时复查。
1. 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家长对早产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 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早产儿健康状况。
1. 4 判定标准[2] 采用本院自制问卷对两组早产儿家长护理知识掌握度进行调查, 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早产儿生长发育、健康知识及护理、日常护理、正确喂养方法等相关知识, 于早产儿出院前进行发放, 填写完毕后回收。本次研究工发放调查问卷82例, 回收有效问卷82例, 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早产儿家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对比 观察组早产儿家长中, 完全掌握23例, 部分掌握15例, 护理知识掌握度为90.48%(38/42), 对照组完全掌握12例, 部分掌握18例, 护理知识掌握度为71.43%(30/42),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2. 2 两组早产儿健康状况对比 两组早产儿上呼吸道感染、皮肤黏膜感染、营养不良及脐炎发生率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中将胎龄
【关键词】早产儿;家属;健康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37-01
早产儿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胎龄在28~36周之间出生的活产婴儿,他们由于先天不足,出生时往往需要经过严密监护、保温、吸氧以及对症支持等医院各种治疗和完善的护理措施,以帮助其度过危险期[1]。提高院内护理只是早产儿保健的一部分,出院后大量的保健任务要靠父母、家属等早产儿照护者来完成,早产儿出院后存活的质量仍需受到我们的广泛关注,同时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本研究以本院收住120例早产儿及其各自家属中一位固定照护者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分组观察,为期六个月,六个月后评估早产儿发病率,体重增长率等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现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早产儿选择
选择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120例早产儿为实验对象。胎龄28~36周不等,出生时平均体重2193±530.50g,出院时平均体重2430±430.50g,其中男61例,女59例。此120例早产儿性别、胎龄、出院体重、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 早产儿照护者选择
对120例早产儿家属〔主要为早产儿母亲〕进行集体调查问卷,采用闭卷单独完成的形式,试卷回收率百分之百。
1.2方法
将以上配对好的120对早产儿及其照护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早产儿均达到出院标准[2],现对选定的对照组早产儿照护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早产儿照护者在此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对其实行一对一系统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 不同形式的沟通式教育
针对不同家属对象由责任护士和家属共同参与,对早产儿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找出共性及个性的健康问题,再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包括早产儿日常护理知识、特殊生理状态护理、预防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视力筛查)、抚触、发育评估、常见疾病的诊疗原则和预防措施及预防感染、用药知识等,然后对个性问题由责任护士重点进行一对一讲解。
1.2.2 护理操作的示范性教育
对选定的实验组早产儿照护者,在出院前几周,找时间让其在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后到床旁探望,由责任护士在旁耐心指导及演示一些技术性的操作,使家属把握住操作要点,动手参与,提高操作的准确程度。
1.2.3 其他辅助健康教育方法
可通过图片、电视录像、发放早产儿育儿书册等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给早产儿家属,来丰富实验组早产儿家属的育儿知识,另外在健康教育时护士应注意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实施过程中重视信息沟通的双向性[3]。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出院后患病情况比较(见表1)
表1显示 出院后对照组有3例发生肺炎(1例发生吸入性肺炎、2例感染性肺炎),肺炎发病率为5%;2例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发病率为3.3%;3例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其发病率为5%;对照组总发病率为13.3%。实验组仅有1例发生感染性肺炎,发病率为1.67%。两组患病率比较, X2=4.32,P
2.2 两组早产儿出院后营养情况(以体重为指标)比较(见表2)
表2显示 出院6个月后实验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增长率为279.4%,而对照组早产儿体重增长率为207.8%,t=14.3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早产儿体重增长。
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方法分析后,可以得出:早产儿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3 讨论
早产儿由于过早地离开母体,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对外界适应能力差,需要医生、护士、家属共同参与支持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但是在早产儿早期住院期间往往被迫进行母婴分离治疗,这容易给早产儿家属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4],本实验以120例早产儿及其家属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对家属系统健康教育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在本实验中系统健康教育组早产儿家属在掌握保暖喂养、消毒隔离、预防接种、异常情况处理等方面知识较熟练,在早产儿照护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请教责任护士并处理。这说明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丰富了早产儿家长的育儿知识和护理经验,提高了早产儿的被照护水平,提高了满意度。故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是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减少发病率,增强早产儿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应用到临床中。
参考文献:
[1] 董会娟,刘淑艳,葛丽娜,等.对早产儿照护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99-3700.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2-193.
【关键词】 早产儿护理;袋鼠式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00万早产儿出生。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为1%~2%,死亡率为8%~20%,国外为3%。因此对早产儿的管理是围产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要降低0~5岁儿童死亡率,关键在于降低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因此加强早产儿的护理是关键,经济发达国家的医院常将这些自身不能调节体温的婴幼儿放在暖箱中。我院是一所基层医院,从2009年1月—10月,接生802例,早产儿18 例,双胎早产5例,因条件有限,随着早产儿的增加,暖箱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我院采取了一种新的育儿方法——袋鼠式。
1 袋鼠式护理概念
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在出生早期即开始同母亲进行一段时间的皮肤接触,并将此种方式坚持到矫正胎龄为40周。
2 袋鼠式护理的方法
将新生儿放在母亲衣服里,母亲和新生儿身体24h进行皮肤接触,为早产儿提供一个适宜的暖箱。
3 袋鼠式护理的好处
3.1 新生儿紧贴母亲的乳房 这种可以帮助新生儿保温,使体温稳定,可减少低体温的发生,使新生儿呼吸、心率稳定。
3.2 保证血氧饱和度稳定 氧气的消耗、血糖的水平比婴儿暖箱好。
3.3 使母亲的信心增加 可以护理好自己的孩子,感觉压力减轻,帮助母亲与婴儿建立良好的感情。
3.4 经济省钱 母亲及家庭更容易接受,方法简单,母亲容易掌握。
3.5 如果母亲有病 父亲和亲戚也能实施此法。
3.6 对医院的好处 不必购买太多暖箱,减少开支。
4 适用此法的婴儿
4.1 体重>1800g的婴儿 一般情况稳定。
4.2 体重
4.3 早产儿、低体重儿 生命体征稳定。
4.4 不能转诊的新生儿 适用袋鼠式育儿法。
5 母亲及新生儿的准备
5.1 母亲的准备
5.1.1 首先告知母亲什么是袋鼠式护理 方法,好处,让母亲做好心理准备。
5.1.2 指导母亲怎样皮肤接触婴儿 如何抱奶,挤奶,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如何护理婴儿。
5.1.3 母亲穿着舒适,温暖 足够大的外衣。
5.1.4 环境温度22℃~24℃,湿度60%~80%。
5.2 婴儿的准备
5.2.1 婴儿在“袋中”,除了一个尿布、帽子和短袜。
5.2.2 若温度低,房间应加热 婴儿可穿无袖开衫,母亲用衣服盖住自己和婴儿。
6 袋鼠式护理的注意要点
6.1 所有的母亲都可以 只要母亲健康,状态良好。
6.2 母亲必须是自愿的 能随时提供这种护理。
6.3 母亲需要有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方可采用袋鼠育儿法。
6.4 母亲可以自由活动 站、坐、卧等姿势都可以,睡觉时最好是半卧位,有利婴儿呼吸畅通,母亲每天洗澡,注意手的卫生。